0

冠县

冠县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冠县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冠县问题。

分享

浏览

7447

文章

15

冠县特产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冠县特产有冠县灵芝、冠县鸭梨、冠县辣椒、冠县五香豆腐丝、冠县樱桃等。

冠县灵芝:它是冠县非常出名的特产,冠县是平原地形,四季分明,是非常适合种植灵芝的。

冠县鸭梨:冠县鸭梨是冠县传统梨品种中的佳品之一,它已经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了。冠县鸭梨口感甜脆,多汁香甜,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水果。

冠县辣椒:冠县辣椒富含钙元素、胡萝卜素,能帮我们驱寒,而且冠县辣椒的颜色非常浓烈,可以提取它的植物色素,市场前景很大。

冠县五香豆腐丝:它是桑阿镇的特产之一,以营养丰富、味道鲜香、干净卫生的特点,深受大家的欢迎。

冠县樱桃:冠县樱桃的种植面积已经有近两万亩了,年产量600多万公斤,冠县已经成为我国三大樱桃生产基地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冠县油桃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冠县油桃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油桃,学名桃驳李(拉丁学名:Prunus persica var. nectarina)。油桃(英文:Nectarine)是普通桃(果皮外被茸毛)的变种,是一种果实作为水果的落叶小乔木,油桃源于我国,在亚洲及北美洲皆有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有野生的油桃,当地称为"李光桃",它对土壤、气候的适应性和栽培技术跟普通桃基本一样。“桃驳李”被认为是一种把桃树嫁接至同属的李树后所结的果子,又或者是桃和李的杂交种,“所以”外表像李子一样光滑,但味道和口感都跟桃子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冠县粉皮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冠县粉皮是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的特产。冠县粉皮由绿豆淀粉加工而成,具有品莹透亮、花纹均匀、久炖不烂、爽滑可口的特点,久食具有减肥降压之功效,被誉为“鲁西一绝”。

冠县粉皮主要产地为北陶镇戴庄、东古城镇后杨召、田坡村等地,已有几百年的生产历史。

冠县东古城镇后杨召村几乎家家生产手工粉皮,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目前,以留守老人、妇女在内的家庭式作坊为主。所生成的粉皮具有柔润嫩滑、口感筋道等特点,吸引了济南、德州、邯郸等外地客商前来订购,每年可为该村村民增收近百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冠县黄瓜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冠县黄瓜是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斜店乡的特产。冠县是“中国黄瓜之乡”。“冠”牌黄瓜荣获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

冠县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生产条件较好,适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形成了林果、畜牧、蔬菜、油料四大支柱产业。

斜店乡现有3.4万人,5.4万亩耕地,地处两省(山东、河北)、三县(冠县、莘县、大名)交界处,京开公路、冠班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蔬菜生产是最大的优势主导产业。蔬菜大棚连方成片,数以万计,年产各类蔬菜2亿公斤,创产值1.8亿元。主要品种有黄瓜、八厘瓜、贵妃翠黄瓜、益都红辣椒、七彩椒、樱桃番茄、富尔甜瓜、绿龙架豆、日本长茄、美国牛心茄等60种,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产品,黄瓜注册商标“冠牌”。为推广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管理先进技术,2004年筹建了集育苗、示范、良种推广于一体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占地240亩,一期工程投资300万元,15个高标准冬暖式第六代示范棚已投产达效。北京恩信公司投资150万元兴建的3000平方米现代化高智能工化厂良苗温室已经竣工。该育苗温室一次可育种苗225万株。现有蔬菜批发市场三处,前社庄市场高峰期日成交量达到120万公斤,2000年被评为省级规范化文明市场,绿色无公害蔬菜畅销到乌鲁木齐、广州、深圳等二十多个省市,被授予“中国黄瓜之乡”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冠县五香豆腐丝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冠县五香豆腐丝是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桑阿镇的特产。“五香豆腐丝”以其高蛋白、低胆固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干净卫生的特点,深受大众喜爱,渐渐成为城里人首选的礼品。

桑阿镇黄豆资源丰富,是鲁西黄豆的主产区。“五香豆腐丝”加工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五香豆腐丝的制作工艺独特,十分讲究,需经过大豆浸泡、磨浆、蒸煮、去渣、凝固、压片、切丝、卤煮等工序,这样制作出的豆腐丝才吃着筋道、味道纯正、富有浓郁的香味。

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培育这一特色农产品,除对豆腐丝加工户提供优惠政策外,还为他们搞好信息、技术、流通服务,现在全镇的豆腐丝加工户达到了380户,成为了桑阿镇农民创收的主要渠道,并逐步发展成一项特色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冠县樱桃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冠县樱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冠县樱桃是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的特产。冠县已发展大樱桃2万亩,年产量600万公斤,成为全国三大樱桃生产地之一。冠县樱桃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大樱桃是北方果树果实成熟上市最早的树种,素有“果中珍品”、“春果第一枝”的美称,主产区在烟台、大连等环渤海湾地区,内陆少有栽培。1995年冠县开始引进试种了100亩大樱桃,2000年形成产量进入市场。由于冠县春季气温回升快,樱桃开花结果早,果实成熟比烟台等地早半个多月,此时樱桃价格比平时高出近一倍。

冠县加快产业调整,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扶持发展壮大了樱桃产业栽培,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县樱桃栽培面积已达两万余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早熟大樱桃栽培基地,涌现出东古城田马园、万善崔王段等特色产业村,亩均收益1.5万元以上。

2013年,冠县优质农产品协会申报的“冠县樱桃”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370638。

展开阅读全文

冠县辣椒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冠县辣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冠县辣椒是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的特产。冠县辣椒鲜嫩,含有丰富的的钙素、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份,常食能驱寒温胃、减肥美容,并可提取植物色素,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冠县辣椒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冠县位于山东省最西部,冠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冠县自然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

冠县辣椒鲜嫩,含有丰富的的钙素、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份,常食能驱寒温胃、减肥美容,并可提取植物色素,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全县年种植面积上万亩,年产7000—9000吨,品种有益都红、新一代、三樱椒、金塔、亚平、二金条、8819线椒等。所产辣椒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是北方地区最大的辣椒集散地。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冠县辣椒”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展开阅读全文

冠县灵芝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冠县灵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冠县灵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冠县灵芝是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的特产。冠县灵芝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冠县位于鲁西平原,气候四季鲜明,适宜灵芝的人工种植。该县灵芝种植推广开始于1991年到2005年灵芝大棚由几十个发展到了3000多个。冠县店子镇素有灵芝之乡的美誉,灵芝产量占全国三成,是重要的灵芝生产基地。冠县种植的灵芝被农业部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冠县也成为了中科院的“灵芝产业化基地”。

2013年,冠县优质农产品协会申报的“冠县灵芝”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370639。

冠县灵芝产地范围为山东省冠县现辖行政区域 。

展开阅读全文

冠县鸭梨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冠县鸭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冠县鸭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冠县鸭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冠县鸭梨原为堂邑县传统梨类中佳品之一,已有500年的栽植历史。兰沃一带产量高、质量佳,素有“鸭梨之乡”的称誉。鸭梨,因其梨梗基部突起似鸭头状故名。此梨外型美观,初摘成熟果面呈黄绿色,贮藏后通体金黄,个大核小,皮薄多汁,酸甜适中,香味浓厚,甜脆可口,制作罐头和饮料亦佳。建国以来,鸭梨发展成为冠县梨树中的主要树种,并先后销售省内外和东南一带国家,深受消费者欢迎

地域范围

冠县鸭梨产于聊城市冠县行政所辖区域内,覆盖冠县境内兰沃乡、清水镇、甘官屯乡、辛集乡4个乡镇,共52个行政村。西至兰沃乡曲屯村,东至辛集乡刘八寨村,北至清水镇刘屯村,南至兰沃乡大曲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1′~115°39′,北纬36°33′~36°37′,海拔为29.5-35米之间。地域保护总面积7003公顷,年总产量31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特征:冠县鸭梨果实外观金黄色(套袋栽培呈乳白色),皮薄肉脆汁多,石细胞少,脆甜可口,汁多,个大核小,有香气,食后清爽。果面洁净光滑,果形端正,鸭梨因果梗基部膨大,果梗与果肩结合部似鸭头状而得名。 2、内在特征:冠县鸭梨果实色鲜肉嫩质细且脆,一般单果重180g至280g,富含多种维生素、有机酸、锌、铁等多种营养物质,可溶性固形物≥12.0%、可滴定酸≥0.2%、维生素C≥8mg/100g。 3、安全要求:冠县鸭梨严格按照NY/T 844-2010标准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冠县烈士陵园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冠县烈士陵园位于冠县城区滨河西路北侧一干渠北岸。

陵园始建于1951年,原址在县城东北一干渠南堤边,1973年迁至冠县滨河西路新址,占地15亩,正门于1983年修建,门高5米,宽8米,为牌坊式砖混结构,门中央上方横写着“烈士陵园”四个金色大字。正门至烈士堂有80米水泥花砖铺面甬道。甬道两侧铺砖面广场2500平方米,广场内有两个20平方米六角花台。园内筑有环形水泥路面,并广植了青松翠柏和多种花卉,四季常青。

烈士堂坐北朝南,台基高0.8米,台面912平方米,四周设水泥栏杆,烈士堂建在台基中央,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堂高14米,属歇山式建筑,双层飞檐,叉梁漆柱,花棱玻璃窗。二层檐下,正面中央镶嵌着“烈士堂”金字匾额。烈士堂内正中黑色屏障上 书-写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白色大字,左右开月洞门。堂内右侧陈列着2000多名烈士英名录。东墙木橱内安放烈士遗像和骨灰盒。左室内展放着著名烈士遗像和事迹介绍。

1975年,冠县烈士陵园被冠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节,都有很多学生群众前来扫墓,缅怀先烈,寄托哀思,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常选择陵园进行入党宣誓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冠县三干泄水闸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冠县三干泄水闸为冠县文物保护单位。

冠县三干泄水闸年代为1965年,位于冠县辛集镇。

2012年,冠县三干泄水闸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辛集镇:辛集乡位于冠县东部,距县城23公里。东邻东昌府区,京九公路贯穿全乡,全境南北长8.25公里,东西宽14.26公里,总面积82.07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总人口4.4万,耕地面积7.26万亩。辛集乡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为己任,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与时俱进,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

展开阅读全文

冠县革命烈士祠堂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冠县革命烈士祠堂为冠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冠县革命烈士祠堂年代为1972年,位于冠县清泉街道办事处。

2012年,冠县革命烈士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泉街道: 清泉街道地处冠县县城驻地,办事处于2010年10月由原冠城镇划分成立,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 心,下辖41个行政村,辖区总人口8.2万人,耕地面积4.7万亩。200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原冠城镇历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街道办事处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社会事业齐头并进,农民增收步伐明显加快。街道。

展开阅读全文

冠县辛庄遗址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冠县辛庄遗址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辛庄遗址位于冠县斜店乡。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东周。2013年,辛庄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斜店乡:斜店乡现有3.4万人,5.4万亩耕地,地处两省(山东、河北)、三县(冠县、莘县、大名)交界处,京开公路、冠班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较快,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25元。 蔬菜生产是最大的优势主导产业。蔬菜大棚连方成片,数以万计,年产各类蔬菜2亿公斤,创产值1.8亿元。主要品种有黄瓜、八厘瓜、贵妃翠黄瓜、益都。

展开阅读全文

冠县西街清真寺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冠县西街清真寺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冠县西街清真寺位于冠县冠城镇西街,该寺始建于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后逐渐扩建,始为今日之规模,是聊城市境内清真寺中建筑较早、规模较宏伟的一座,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寺占地面积14亩。其中大殿30间,占地449平方米;南北讲堂、东对厅、水房、门楼等共28间,占地643平方米,院墙周长314米。整个建筑造型完整,错落有致,色调清新,庄严肃穆。

清真寺大门内有一座高大的影壁墙。两侧为透花矮墙和角门,门楼匾额一块,上 书“开天古教”。北讲堂正对大门是过厅,两柱上 书有:“终朝梦寐何朝醒,逐日奔忙哪日闲”的对联。大殿古棚下北头有石碑1座,是咸丰年间重修清真寺碑记。南头有石碑3座。大殿前古棚下有匾3块,正中书“清真独一”,南侧书“上于至善”,北侧书“其尊无对”。对厅正中有匾额一块,书“行端学正”,南讲堂正中匾书“至公守法”,北讲堂匾额上 书“万化朝真”,水房内匾额上 书“日日新”。

清真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宏伟的建筑和特有的民族习俗,在吸引着广大伊斯兰信徒的同时,也为鲁西冠县增添了一处亮丽的人文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冠县南街民居张梦庚故居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冠县南街民居张梦庚故居)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冠县南街民居(张梦庚故居)位于冠县老城南北大街中段路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街民居始建于清末民初, “三·一八惨案”中壮烈牺牲的烈士张梦庚就出生在这里。南街民居为四合院式民居建筑,共三处院落。南街民居1、2号院落建于清代,1号院落是一周姓开的元兴成烟铺,2号院落是郭老紫的同和堂药铺,3号院建于民国初年,是聊城的任姓商人所建。民国元年(1911)郭老紫用2号院落的后院与张金针换了路东4间临街房。抗日战争后期,南街民居曾为冀南地委驻地,老一辈革命家宋任穷同志曾在此居住。现在开辟为鲁西特委纪念馆。

南街民居虽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建筑被拆除,但仍基本保留了原来的格局。目前,南街民居占地1500平方米 ,房屋40余间,均为青砖瓦房,座西朝东,风格古朴,结构严谨,带有典型的时代特点和地方民族特色,是鲁西地区清末民国时期民居的代表。

张梦庚(1909~1926),字效白,今梁堂乡张里村人。15岁离乡到北平大同中学读书,曾任校学生会主席。在校期间,不满军阀统治。孙中山到北平时,他亲聆了这位革命先行者的讲演,并常与革命先驱李大钊等人接触,产生了革命思想,遂于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春,8国公使干涉中国内政,他愤而上 书痛斥。3月18日,北平各校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