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祠堂

祠堂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祠堂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祠堂问题。

分享

浏览

3504

文章

183

宗祠与祠堂的区别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祠堂就是宗祠,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宗祠,即祠堂、宗庙、祖庙、祖祠,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

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华儒教文化的代表。

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儒教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宗祠,一般分布于较重视儒家传统文化的地区,如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南方省份。

展开阅读全文

陈家祠堂游玩攻略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广州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该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交通】:

·乘地铁:由陈家祠站D出入口;

·乘公交车:

85、88、104、107、128路公交车由高基站下,

268、250路公交车由陈家祠站下;

15、52、55、105、124、133、193、196、205、207、231、232、256、275、530、539、555路公交车由中山八路站下。

【建筑风格】: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祠堂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既有大型的制作,也有玲珑的小作品,装饰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纤巧,各具特色,特别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广罗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风格独具。

【结构布局】:

·木雕:陈氏书院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富。

·砖雕:主要装饰在墙檐下、门楣、犀头和檐墙上,也有作为花窗的装饰。广东砖雕从用材到技法都与北方或江南地区都有一定差别。雕制前先由艺人逐块挑选。然后依据整幅图层次的多少,将青砖按层排列,依次逐出所属部分的纹样,最后逐层逐块嵌砌在墙上,形成多层次的画面。

·石雕:陈氏书院的石雕主要是采用麻石石材。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

·灰塑:广东旧式民居,多数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出简单的卷草纹。称这“草尾”。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近,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陶塑:陈氏书院的陶塑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铁铸:陈氏书院聚贤堂前后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即佛山铁画。其正面6幅为麒麟玉书凤凰图,台阶两边是双龙戏珠,还有三阳开泰、年年有余等。这些铁铸由 佛山 生铁铸造,打制或铸造而成,工艺精湛,构图精美。

【门票】:10元

1、未成年人、现役军人、残障人士、65岁以上持有效证件免票。

2、18岁以上的中学生及大学生(全日制本科)、60岁至未满65岁长者,凭有效证件购半票(5元)。

【开放时间】:8:30~17:30(17:00停止售票)

【地址】: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

【电话】:020-81817371

展开阅读全文

大渠河赵氏祠堂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大渠河赵氏祠堂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大渠河赵氏祠堂位于张羌街道大渠河村,年代为清。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大渠河赵氏祠堂被公布为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羌街道:南张羌镇位于温县城东3公里,东临赵堡镇,西接温泉镇,北与北冷乡接壤,南到黄河,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11公里,全镇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万亩,滩区非耕地面积1.2万亩,辖15个行政村,10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7万,现有26个党支部,党员84 1人。素以铸造、制鞋业发达驰名,享有“铸造之乡”、 “鞋业之乡”美誉。 独具特色的工业经济 。

展开阅读全文

李氏祠堂遗址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李氏祠堂遗址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祠堂遗址位于永年县临洺关镇,年代为明。

李氏祠堂遗址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洺关镇:临洺关镇,永年县城所在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河北省较大乡镇。全镇现辖32个村,总面积82平方公里,总人口13.5万。其中镇区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行政人口7.8万。邯郸市首批小康乡镇,首批现代化建设试点乡镇、“发展民营经济十强乡镇”、河北省“百强乡镇”。 临洺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临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

展开阅读全文

公孙杵臼祠堂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公孙杵臼祠堂为忻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公孙杵臼祠堂,位于忻府区新建路办事处逯家庄村东。坐北向南,东西41.8米,南北110.5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题记载,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建。两进院布局,中轴线上有戏台、过殿、两侧为东西配殿,除戏台为近年新建外,余皆为清代遗构。过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悬山式卷棚顶。大殿建于高0.65米的砖砌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均设六抹方格隔扇门窗,鼓式柱础。殿内明间设神坛,供奉公孙杵臼夫妇坐像。公孙杵臼为晋国大夫,为救赵氏孤儿而献身。此祠堂为纪念他而设。东西配殿各面宽五间,进深四椽,悬山顶。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南街村:逯家庄村,位于长征西路,东临匡村,南靠九龙岗,西接大运路,北倚忻晋、和平两条东西走向的大路。全村居住2827户,8481人。现有土地800亩,主要种植玉米,年产量350吨,经济主要是建筑业和建筑生产以及运输业和服务业。。

展开阅读全文

李金镛祠堂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李金镛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李金镛祠堂位于漠河金沟林场长满樟子松和落叶松的山坡上。建于1998年,2007年重建,祠堂门前有长阶通到山脚,两侧苍松翠柏,绿草茵茵,整座祠堂为木质结构,雕梁飞檐,给人一种庄严肃穆、史海钩沉的感觉。

沿着台阶向上步行,踏进庭院,迎面便是正祠堂,门上方檐下面镶嵌着镏金的“李金镛祠堂”匾,两侧门柱对联:“开矿安边兴利功业迈古今,义赈求实恤邻德政昭宇宙。”堂内供奉着李金镛身着官服坐在虎皮座椅上的塑像,左右是名人题写的匾额、挂联,记录了李金镛的生平,牌位下是采金人供奉的祭器等。正堂两侧对称的东西厢房为功德馆和幕僚馆,展示着李金镛、袁大化等人的生平简介,漠河金厂发展史,开采黄金的工艺流程,使用的机器、工具、文物等。

李金镛(1835-1890)字秋亭,号御翼,江苏无锡人,早年随父经商,后用银两捐得官位,为同知。因清正廉洁,赈灾有功,从直隶调长春任知府。1887年4月,经李鸿章举荐,又从长春调往黑龙江筹建漠河金矿事宜。他带员弁数十人到漠河后,获得了建矿的第一手资料,并制定了《筹议黑龙江金厂公司章程》,并积极奔波于天津、上海、烟台等地,募集资金、招聘矿师、购买机器、筹运粮食、军火,对办矿的筹划极为周到慎密。1888年10月,李金镛带领同僚和矿工近千人抵达漠河,首先组建了漠矿营操练军队,后创办金矿,祭山开工。

李金镛对沙俄盗匪不卑不亢,足智多谋、大义凛然,致使沙俄畏惧其威势,使漠河金矿成为近代最为成功的矿业而名扬全国。

李金镛对矿业外事日理万机、呕心沥血、百般辛劳、积劳成疾,于1890年8月14日病故于漠河,时年56岁。

“开矿安边兴利功业迈古今,义赈求实恤邻德政昭宇宙”,这是世人对李金镛为官清正,实业兴边,驱寇爱国,稳固疆域的功德颂扬。

因李金镛被称为“金圣”,所以以往的淘金者在淘金前必先来此拜祭,此处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

李金镛(1835-1890年),字秋亭,号丽卿。无锡石塘湾陡门李巷村人。清末大臣。少时务农,膂力过人。家乡地势低洼,常有水患。他热心地方公益,于咸丰五年(1855年)发起集资整修杨家圩、界溪圩堤岸。不久赴沪经商,与人合资开设招商客栈,与-巨商交往,结识李鸿章之弟李鹤章。他将经商所得常用于救灾及家乡公益事业。咸丰十年带头出资在镇江、丹阳等地设粥厂,救济因战争而。

展开阅读全文

焦溪徐家祠堂旧址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焦溪徐祠堂旧址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焦溪徐家祠堂旧址,位于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西河头路10、12、14号,建于清代,与原“是家祠堂”相邻。两祠堂原格局共三进,现存第三进,临西河头,五间二层。新中国成立初,两祠堂设作区政府驻地,后为焦溪公社、乡政府所在地。

郑陆镇:郑陆镇历史悠久。座落在镇南三皇庙村的寺墩遗址,经多次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证实了在5000余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良渚文化的高级阶段,并形成了“国家”的雏形 郑陆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常焦公路、常州大外环线穿境而过;北塘河南通大运河,北通长江;镇区距沪宁高速公路横山道口仅4公里,距常州民航机场30公里,南有沪宁铁路,北有长江常州港。

展开阅读全文

漕川佘氏祠堂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漕川佘氏祠堂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佘氏祠堂座东朝西,原为三进,一进在“文革”中被拆毁。现二、三进保存完好,尤以二进建筑考究,气势恢宏,其梁柱有镂雕、浮雕、彩绘人物、花草、禽兽、缠枝、祥云等图案,雕刻细腻精美,形象栩栩如生,该祠堂是徽派建筑文化和江北建筑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它为研究这一时期南北文化交融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祠堂主体外,四周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西至上大街,南至东大街,北、东两面各15米。

地址:含山县运漕漕川社区上大街43号

漕川社区:千年古镇漕川社区,又名“蓼花洲”,又称“中闸”,原辖东河、上大、西北三个居委会。2005年合二为一,取名“漕川社区”,设置0漕川社区党支部,运漕镇漕川社区居委会,辖区内党员人数148人,两委工作人员9名,环卫工人31人 ,总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2万人。拥有12条主街道,其中人民街、五里街、东大街、下大街、西大街均为16米宽路面,全部架设路灯,夜晚。

展开阅读全文

章家祠堂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章家祠堂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章家祠堂】位于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章村,始建于明末,清中期进行过大修。该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约446平方米,部分建筑饰有缕雕精美图案,整个建筑保存较完整。

万里村:孙村镇万里村位于孙村镇的西部,东与大冲村毗邻,南与义兴村、感定村隔河相望,西与汪洋村相连,北与顺风村接壤。孙村镇万里村于2004年由原万里、前村两村合并而成,辖5大片6个自然村共25个村民组,全村共640户,人口2180人,总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515.71亩,旱地246亩,山场369亩,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党员70余名,村“两委”现。

展开阅读全文

下谢村谢氏祠堂红军标语旧址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下谢村谢氏祠堂红军标语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下谢村谢氏祠堂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下谢村谢氏祠堂。

1931年1月,闽西红12军101团进入清流西南的长校、里田一带开展工作,帮助地方建党、建政。期间,红军一部进驻下谢,宣传、发动群众,下谢乡苏维埃政权因之成立。此后,福建军区独立第7师等部亦曾在此有过一个时期的驻防。下谢是清流分田分地运动的模范乡,1975年该村还曾发现《下谢村贫农团分配土地榜》等文物。下谢谢氏祠堂留存的红军标语即为当时驻军所书,标语主要在外墙右侧和后侧、正面共5幅,正面为识字歌:“放开喉咙唱山歌,唱熟歌儿能识字,认识文字真正好,能读会写也会算,唱歌要唱识字歌,□□□(以下还有3句无法辨别)。”右侧2幅内容是“深入土地革命!”“庆祝分田胜利!”及“男女平等,自由结婚”落款为“红军420独立团(宣)”;后墙一幅为“红军七师独立团”所书写,内容是“消灭豪绅地主武装!”

谢氏祠堂为两进式的土木结构单层瓦房,中为天井,两边各有厢房一间,面积约160平方米。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长校镇:长校镇位于福建省清流县之南,地处闽西北交通要冲,东邻本县邓家、灵地,西与龙岩长汀接壤,南接古雕版印刷之乡连城四堡,北毗本县里田。行政区域面积141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12821人,是清流县的农业大镇,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镇。集镇距清流县城46公里,距国家“四A”级旅游风景区连城冠豸山32公里,省道建文线穿越全境,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戴时宗祠堂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戴时宗祠堂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戴时宗祠堂位于长泰县武安镇陶然园,年代为明至清。

简介:又名“瞻依堂”,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清代重修。建筑面积438平方米,坐西朝东,由前厅、天井、月台、两侧过水廊房和主堂组成,硬山顶。祠前有旷埕和泮池。前厅面阔五开间,进深两间。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厅、主堂均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梁架、柱础雕刻精美细腻。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018年,戴时宗祠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安镇:长泰县辖镇。县府驻地。1940年置武安镇,1958年建红星公社,1960年更名城关公社,1984年复置武安镇。位于龙津溪下游,面积1012平方公里,人口48万。鹰厦铁路、郊柏公路过境。辖十里、积山、欧山、鹤亭、溪东、宫山、珠坂、城关、京元、金里、珠浦11个村委会和城河、登科、中山、罗山4个居委会。主要企业有运输、建材、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甘蔗、水果。。

展开阅读全文

山后连氏祠堂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山后连氏祠堂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山后连氏祠堂位于德化县国宝乡格头村,年代为明。

简介:建于明正德初年(1508),坐南朝北,由主楼、赞楼、阳庭、品字池等组成,建筑面积585平方米。主楼为二层“吊脚楼”,面阔五间,进深14米,穿斗式梁架,悬山顶。该祠堂为我省罕见的吊脚楼式明代木构建筑。

2013年,山后连氏祠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祠堂周边各外延20米。

国宝乡:国宝乡位于德化县中部略偏西南,与浔中镇、雷峰镇、赤水镇和盖德乡毗邻,是县城通往西部乡镇的“门户”。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佛岭村国宝洋,距县城24公里。全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低山、丘陵交错,土地总面积63.4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91个村民小组,1999年底全乡共有2632户12174人。 相传,国宝古时多为郭氏世居,故称“郭坂”。清代文。

展开阅读全文

龙子头黄氏祠堂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龙子头黄氏祠堂为全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龙子头黄氏祠堂年代为明末,位于全南县龙下乡山石村龙子头组。

2018年12月4日,龙子头黄氏祠堂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西外墙向外延伸3米,北面外墙向外延伸3米至山体,南面外墙向外延伸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延伸5米,建设控制高度8米。

山石村:山石村地处龙下乡西北端。北邻社迳乡、信丰县崇仙乡,南接龙下乡河田村,距105国道18公里,社迳乡22公里。全村8村民小组,分别是:梨树下、大营、下营、菜仔山、碓湾仔、朱球坑、亚山、龙子头;全村共219户,人口63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59人。中共党员25人,其中女党员2名。村内人口较少,但是林地资源丰富,发展产业有油茶、香樟等。。

展开阅读全文

龚氏祠堂

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龚氏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出金溪县城,沿206国道南行12公里,就可以看到一座名叫猫儿岭的山峰,山下有一个风光绮丽的小山村,这就是左坊镇后龚村。村子不大,人口不多,但这个村子却因有一段烽火连天的红色的历史闻名遐迩,引得络绎不绝的游人前来瞻仰。

从206国道拐进村子,便可以看到一座红色牌坊,牌坊虽然建于现代,却含几分古意。沿牌坊路东去,远远地便可以看见一棵郁郁葱葱的大香樟树,樟树下是一座古老的祠堂,这便是龚氏祠堂,龚氏祠堂就是当年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

1933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黄狮渡大捷后,直属部队进入左坊一带驻防,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以后龚村为驻地,司令部驻后龚村龚氏祠堂,政治部驻离龚氏祠堂半里的王家仓下。朱德总司令住在后龚村南靠近竹山的一间民房里,竹山边挖有一洞,以防空袭。朱总司令在洞内多次召开红军干部会议,部署作战计划。

清明时节,细雨霏霏。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情,记者来到后龚村,只见青青田野中铁牛欢歌、黄牛奋蹄,农人忙着春耕播种。田野中的一位老农见有客人到来,连忙放下了锄头,上前询问,得知来意后,立即放开嗓门喊叫:“细伢子,赶快去村支书屋里拿祠堂钥匙来,让记者到祠堂里面去参观啰……”

走进龚氏祠堂,规模宏大,建筑简朴,虽为金溪常见的祭祠,又经历7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是仍然保存完好。祠堂的正厅中央悬挂着11位伟人的相片。祠堂厅堂中有一条造型别致的风雨过廊,廊上四根大木柱中间有一方桌。一村民介绍,这是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及红军将领发布作战命令之处。

龚氏祠堂是由主、次厅堂和下屋三栋建筑连成一体的,次厅堂较主厅小一些,厅堂内悬挂的是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的画像,陈列了“黄狮渡大捷”绘画图片和朱德在后龚村的故事。次厅堂还保存着当年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的储藏室、养病室及红军标语仍依稀可辨,值得人们瞻仰和缅怀。

步出祠堂,该县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后龚村几代村民都十分珍爱龚氏祠堂这一历史文物,在战争年代,为了保护好这一文物,一些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建国后,村民更加重视对祠堂的保护,始终坚持对祠堂进行维修。为了保护好龚氏祠堂,近年来,村民又先后筹集资金7万元,对祠堂进行了全面修缮。

展开阅读全文

苏李村王氏祠堂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苏李村王氏祠堂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李村王氏祠堂位于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年代为明清。

2015年6月23日,苏李村王氏祠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村镇:新成立的王村镇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辖41个村、l个居委会,总人口 5453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588人,农业人口34942人.工业初步形成耐火材料、机械、电子、食品酿造、建材及建筑安装、环保、日用陶瓷、化工、农药、地下资源开采加工等十大支柱行业。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拉开框架,初具小城镇规模。农村经济日趋活跃,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方圆数十里的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鹤峰李家祠堂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鹤峰李家祠堂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祠堂

位于鹤峰县走马镇金岗村。建于清同治年间。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布局,有前厅、正屋。均面阔14.6米,分别进深7.2米、4米。单檐硬山灰瓦顶,砖木结构二层楼。前厅为穿斗式构架,正屋明间抬梁式构架,两山穿斗式构架。封火山墙,山墙设有侧门。该建筑是鄂西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祠堂之一,对于研究鄂西宗祠建筑形制和特点具有典型意义。(第五批)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金岗村:金岗村位于鹤峰县东南部,杨铁线贯穿全村,国土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9亩,其中水田574亩,旱地565亩,茶园面积1128亩,猕猴桃面积60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25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500亩。全村327户,村民1100人。村“两委”4人,党员32人,男性党员28人,女性党员4人,流动党员5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金岗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尤以茶叶。

展开阅读全文

路州周氏大祠堂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路州周氏祠堂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周氏大祠堂位于乐从路州。清代光绪丁亥(1887年)建,民国八年(1920年)、1996年、2000年均有重建。坐北向南,三进两廊一后院,分左、中、右三路,面阔22米,进深50米,占地面积1087平方米。单檐硬山顶。

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屋脊雕有灰塑人物、鸟兽、花卉图案。前廊为雕花抬梁式梁架,均为人物及花卉雕刻。两扇大门上绘有门神,刻有一副对联“笃诚万代光先祖,祜训千秋仰后贤”。门侧置两块花岗岩抱鼓石。

第二、三进面阔各三间,进深各三间,均为穿斗式梁架。二进有刻着清代书法家、前贵州政务厅长陈官韶书写的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的硬木屏风,屏风按原貌重造。除中座的壁画重新绘画外,内墙上的壁画基本上还保留原状。

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路州村:路州村位于乐从镇的中部,距镇2公里,紧靠三乐公路, 面积3.68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常住人口3779人,其中农业人口3474人,非农业人口305人,总户数1049户,耕地总面积1000亩。村委会下设1个股份社,9个村民小组,全村有党员122人,村民代表75人,“两委”成员5人。辖区内建有大小厂房45间,商铺124间。自建立村委会以来,村委会在上级的关怀和指导下。

展开阅读全文

上观音陈家祠堂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观音陈家祠堂位于中观镇政府西一公里。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建有正房、厢房、下殿、戏楼、四角天井,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堂屋左右檐柱各雕刻凤凰一只,戏台上塑假哥假嫂,八角藻井绘太极八卦图。建造人陈泽燕殁后葬于祠内天井,墓穴望山石刻“一品”。如此建筑甚为少见。祠左为陈家老宅,有门联为:“修已克已安分守己行几件天理事情多福多寿,忍人让人切莫害人存一点公道心肠有子有孙”,宅后为陈燕泽之父陈虞惠(清庚申科进士)墓。1855年于祠所在从山脚至山顶栽植柏树以培风水,称之为青龙,现尚存已有150余年树岺的101棵参天古柏,成为名符其实的“青龙”。现存陈家祠堂保存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施甸蒋氏祠堂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施甸蒋氏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蒋氏祠堂

“耶律庭前千株树,阿莽蒋氏一堂春。”这是木瓜榔村的蒋氏武略祠大门所见的两幅楹联,楹联暗示出“耶律”、“阿”、“莽”、“蒋”四姓氏之间存在的关联。蒋氏祠堂年久失修,看上去已经破败,门口的这两幅楹联因地震损坏有一半几乎不能辩识;祠堂正中挂着“武略祠”的匾额,匾额的左上写着“契丹建国皇帝耶律阿保机之后裔太阿苏鲁任元末万户大明洪武17年任石甸长官司首任长官后封为承直郎武略将军”。由此可见,这个蒋氏祠堂是为纪念先祖阿苏鲁而立,并向外人昭示自己契丹后裔的身份,但“阿”姓又如何演变为“蒋”姓的呢?

在施甸有“汉家蒋”、“阿莽蒋”两个蒋氏,其中“阿莽蒋”自称为契丹的后裔。记者在施甸见到了对自己姓氏史颇有研究的蒋启坤先生,蒋先生告诉记者,其先父蒋蔚复曾收藏过不少族谱和家谱资料,其中《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的“青牛白马”图最能说明问题,据蒋先生的描述,该图正中是一棵高大的青松,两侧是并排的4棵小青松,大青松的左前方画有一条河,一男子骑白马奔向大青松所在的山,右前方也画有一条河,一女子骑青牛,同样奔向大青松所在的山。据孟志东等专家们的解读,山是木叶山,大青松象征的是契丹人的始祖,四棵小青松代表契丹后来的八部,两位男女意味着生育契丹的夫妇,左前方的河为土河、右前方是潢河。这个解读与史籍所载的契丹人起源传说基本相符。

从1995年开始,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国家科委联合申报了“分子考古学”课题,而云南契丹的问题成为该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课题组从有墓志为证的契丹墓葬中提取标本,并从标本中提取DNA,与此同时,课题组在保山市的后庄村、龙洞村和施甸的木瓜榔村、大竹棚村采集蒋姓人氏的血样100份,并提取DNA,通过DNA测序检测,最后的结论是,在进行分析过的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人群体中,达斡尔人具有与契丹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后裔,而云南保山、施甸的“蒋姓”人氏与达斡尔人有相似的父系起源,结合历史资料判断,很可能是蒙古军队中契丹官兵的后裔。由此,施甸契丹后裔的确认问题最终画上了一个0的句号。

地址:施甸县木瓜榔村

展开阅读全文

龙家祠堂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龙家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龙家祠堂

龙家祠堂建于1932年,是一座仿清建筑,极具规模。龙家祠堂建在小松山脚下的龙潭边,距昭通城西南十公里,为龙云家庙。仿照昆明吴三桂的金殿而建成,但其规模又比金殿大得多。祠堂建于民国21年(1932年),祠堂坐南向北,四周有高大厚实的石墙,由于建于兵荒马乱年间,护墙上沿设有枪眼和垛口,正面左右接护墙外有二层尖顶炮楼。左为祠堂,右为庄院,最前立照壁一堵,门开两侧。

据说,龙云一步一步走出昭通,经历磨难当上了云南省主席后,为建家祠,昭通有名的风水先生翻山越岭寻龙点穴一直到永丰簸箕湾的小松山,举目望去,可看到龙山寨、望海楼,小松山脚下有龙潭水,便附会龙入大海,选定在小松山脚下修建龙家祠堂。

1928年1月17日,南京政府正式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不久,龙云捐巨资创建了昭通联合女子中学,发展家乡教育。1931年,龙云又捐资创办云南第二民众教育馆,1933年又捐资修炎山小学。龙家祠堂修建后,龙云又于1934年捐资对附近的农田水利进行了治理,深挖河道,使水道畅通,水患减少,沿河人民深受其利。

地址:昭通市昭阳区南约12公里的永丰镇簸箕湾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