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施甸

施甸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施甸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施甸问题。

分享

浏览

5385

文章

9

施甸水蛭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施甸水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施甸水蛭

施甸水蛭是目前世界上药用有效提取物最高的养殖区域,该县在养殖300亩水蛭的基础上,今年支持农户养殖水蛭1000亩,计划到明年发展2000亩,使水蛭产业达到1亿元以上。

水蛭是治疗高血脂、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重要原料。由于人类活动,施甸野生水蛭资源骤减,水蛭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施甸水蛭一度成为云南乃至中国的紧俏中药原料。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由旺镇、仁和镇、甸阳镇现辖行政区域。

《施甸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施甸水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施政函〔2014〕11号

云南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施甸水蛭》(草案)

展开阅读全文

施甸茶叶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施甸茶叶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的特产。施甸县茶叶以万兴碧毫、万兴雀舌、台山云毫,姚关龙银尖和酒房银风驰名。

施甸县茶叶13个乡镇均有分布,涉及106个村2万多户农户,茶农近8万人。茶园面积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姚关、酒房、万兴三乡镇茶园面积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70%以上,产量占80%以上。2008年以来,我县按照市人民政府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要求,狠抓良种茶园建设,加大低产茶园改造,两年共改造低产茶园1.5万亩,新植茶园1.2万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4.6万亩,采摘面积3.2万亩,通过认定的无公害茶园1.2万亩、有机茶园1310亩。现有茶叶初制所18座,有重点茶叶生产企业3户,其中:万兴茶叶公司和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绿茶,永年茶叶公司生产普洱茶。茶叶品牌主要有“万兴碧毫”、“将军绿”、“香蕊”、“永年普洱”。2009年,全县干茶产量达1860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茶叶产值预计超过3000万元,其中,绿茶产量1010吨,较上年增14.4%,产值1600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施甸骨蚱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施甸骨蚱是施甸民间入冬时节干家万户必备的传统腌制食品之一。采用新鲜猪排、脊骨及少量肠、肚砍剁成均匀的团状,然后加入多种香料拌揉至透,填压入罐(瓶),再用猪油密封置于阴凉处,一般三个月后即可加热食用。成熟的骨蚱骨质酥松,色泽鲜红透亮,油而不腻,鲜味淳厚,爽口开胃,别具风味。若与白豆腐一同婉吃,则色相更佳,口感亦好。如今,已有产家批量生产投放市场,从而使这一方域风味四方流香。所惜产品之“骨感”似太强了些,故虽“风味”十足,却略乏丰腴,距传统佳品也就差了那么一丁点。

展开阅读全文

施甸水豆豉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施甸豆豉是施甸城乡人家尤其是山乡人家的“当家腌辣”,以大豆(黄豆或黑豆)蒸煮发酵后加入姜丝、辣椒面等香辣料腌渍而成。保山各县市农家亦多腌渍此物,加工方法及配料均大同小异,但其色其味却以施甸者为佳:那鲜淋淋、红彤彤的色相,那酸香回甜、滋味隽水的口感,的确惹人食欲。故当地有句熟语:“一颗水豆果儿下三嘴饭。”也许是由于这佐餐佳品太过美妙之故,在保山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水豆果儿”(即水豆豉)常常还成了施甸人的代称--就保人们称腾冲人为“棕包”一样。水豆豉讲究个“鲜”字,不耐久贮,故也有人家将煮熟并充分发酵的半成品晾干封存,分期加料腌渍,则常年可得。

展开阅读全文

施甸抗日江防遗迹群

全文共 1988 字

+ 加入清单

施甸抗日江防遗迹

1942年5月,日寇侵占我国怒江以西大片国土,中国远征军沿江设防,英勇抗击,与日军隔江对峙直至-胜利。施甸县位于怒江中游东岸,保留了大量江防遗迹。本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大山头炮兵阵地、孩婆山战场遗迹、老渡口作战遗址、小团山盟军高炮阵地以及望江台、三个山、大蜂子窝、小金岗元、小乌木、二台坡、大红梁子、老兵洞等8个碉堡。

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详见各阵地、碉堡碑文。

1、大山头炮兵阵地

大山头炮兵阵地建于抗日战争后期,范围包括整个大山头地区。主要遗迹有炮车路、石砌炮位、观测哨、掩蔽部和交通壕等。1942年滇西沦陷时是我远征军与日寇激战怒江峡谷的主阵地之一。1944年-开始,又有远征军71军炮兵营和长官部直属重炮团进驻山头,为策应-和摧毁敌松山阵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炮火支援。

保护范围:前述各阵地遗迹本体四周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2、孩婆山战场遗迹

孩婆山战场为滇西抗日江防阵地,范围约10000平方米,有战壕、工事等遗迹。1942年5月日军侵犯滇西,我惠通桥守军及时炸桥阻敌东进,日军数百人从上游老渡口渡江夺占孩婆山高地松林头,致我守军腹背受敌。危急关头,第11集团军36师赶来增援,连日勇猛冲杀,终将顽敌全部击溃,并由此将日寇扼阻于怒江以西。

保护范围:战场四周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3、老渡口作战遗址

老渡口作战遗址为滇西抗日江防阵地,主要包括渡口旧址和当年敌我争夺的战壕、工事等。1942年5月初日军沿滇缅路占领龙陵县境,遭我惠通桥守军断桥阻击,于是改从老渡口过江东侵。5月6日我11集团军36师从保山赶来增援,经4天激战,终将日军击溃,保障了东岸的安全。

保护范围:渡口旧址及附近各战壕工事四周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西边至怒江中心,东、南、北保护范围外延30米。

4、小团山盟军高炮阵地

小团山高炮阵地建于1944年,地控惠通桥东岸防空要点,现存遗迹有防空壕和高炮炮台等。中国远征军-松山、龙陵期间,美国盟军为保障我惠通桥后方供应线畅通,曾在这里驻扎一支高射炮部队以防日军飞机偷袭。

保护范围:阵地四周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5、望江台碉堡

望江台碉堡,为滇西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71军江防部队修建。其地居高临下,可俯控滇缅公路惠通桥北南20余公里江面,是远征军与日军隔江对峙的重要江防工事之一。

保护范围:碉堡本体四周外延50米,与碉堡连接的交通壕两侧各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6、三个山碉堡

三个山碉堡,为滇西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71军江防部队修建。其地居高临下,可俯控腊勐老渡口江面及西岸10余公里的公路交通。是远征军与日军隔江对峙的重要江防工事之一。

保护范围:碉堡本体四周外延50米,与碉堡连接的交通壕两侧各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7、大峰子窝碉堡

大蜂子窝碉堡,为滇西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71军江防部队修建。其地居高临下,可俯控腊勐老渡口以上至潞江坝10余公里的怒江江面,是远征军与日军隔江对峙的重要江防工事之一。

保护范围:碉堡本体四周外延50米,与碉堡连接的交通壕两侧各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8、小金岗元碉堡

小金岗元碉堡,为滇西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71军江防部队修建。其地居高临下,可俯控滇缅公路惠通桥下游十余公里的怒江江面,是远征军与日军隔江对峙的重要江防工事之一。

保护范围:碉堡本体四周外延50米,与碉堡连接的交通壕两侧各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9、小乌木碉堡

小乌木碉堡,为滇西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71军江防部队修建。其地居高临下,可俯控惠通桥下游至何元攀枝花渡口之间20余公里的怒江江面,是远征军与日军隔江对峙的重要江防工事之一。

保护范围:碉堡本体四周外延50米,与碉堡连接的交通壕两侧各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10、二台坡碉堡

二台坡碉堡,为滇西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71军江防部队修建。其地居高临下,可俯控攀枝花渡口北南10余公里的怒江江面,是远征军与日军隔江对峙的重要江防工事之一。

保护范围:碉堡及交通壕四周外延10米,碉堡以东500米处之战壕四周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11、大红梁子碉堡

大红梁子碉堡,为滇西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预备二师江防部队修建。其地居高临下,可俯控打黑渡北南10余公里的怒江江面,是远征军与日军隔江对峙的重要江防工事之一。

保护范围:碉堡本体四周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12、老兵洞碉堡

老兵洞碉堡,为滇西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预备二师江防部队修建。其地居高临下,可俯控打黑渡北南数公里的怒江江面,是当年远征军与日军隔江对峙的重要江防工事之一。

保护范围:碉堡本体四周外延50米,与碉堡连接的交通壕两侧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施甸娲女温泉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施甸娲女温泉

娲女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施甸县何元乡斯拉底南麓山谷,距县城40公里。近年来,何元乡政府与县直部分单位及个人投资开发,现建有旅店、餐饮等服务设施,每年闻名到此治病、疗伤、休闲度假的游客数以万计。已初步开发的澡塘有回族澡塘、酸水澡塘、白泥池澡塘、坤华池澡塘、乾清池澡塘等十余个。

根据云南省卫生检验中心检测,娲女温泉水温在43.5℃—55.0℃,平均50.7℃,水质多样,含有特殊的矿物质(砷、氟、铁、锰、硒、锶、硅和NH3等)。该地热矿泉水是人体保健水,具有医疗价值,锶可降低人体对钠的吸收,有利于心血管的正常活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硅是构成人体的一种基础元素,偏硅酸对人体主动脉硬化具有软化作用,对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功能性溃疡等都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它还可强壮骨骼,促进生长发育,对消化道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紊乱等可起到防治作用,并具有防癌抗衰老的功能。

地址:施甸县何元乡斯拉底南麓山谷

展开阅读全文

施甸隧通桥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施甸隧通桥

隧通桥,又名链子桥。位于施甸县与永德县分界的勐波罗河上,其地称“葫芦口”,是通往镇康及出缅甸的驿道桥。系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建。桥呈北——南走向,以10根铁链在两岸悬崖间穿壁悬吊而成。桥净跨30.8米,高8.5米,面宽3.5米。两端桥头各有混凝土过亭一间。北端桥亭之外有当年修桥时留下的摩崖题刻三幅及功德纪略碑两块。

据碑刻记载,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冬,永昌知府谢宇俊倡议,施甸乡绅杨超然约请本地乡绅赵端、李宝仁、段效孟、尹善等人组成筹修小组,桥鸠工于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十一月初六日,落成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二月二十六日。谢宇俊因感“铁桥飞跨,长虹高悬,风景又别增一胜”,遂欣然命笔,在桥北石壁上题写了“隧通桥”、“定乱靖边”两幅大字和随感诗一首,并撰写建桥纪略一文,铭记捐资建桥的功业。

1988年8月20日,位于隧通桥上游15米处的勐波罗桥建成后,随着施甸、永德两县的公路联通,隧通桥停止了使用。

地址:施甸县与永德县分界的勐波罗河上

展开阅读全文

施甸长官司署旧址含阿苏鲁墓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施甸官司旧址(含阿苏鲁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施甸长官司署旧址(含阿苏鲁墓)

施甸长官司署始建于元代,现建筑为清代重修。分上下两院。上院原为生活区,后改为佛寺,有山门、过厅和大雄宝殿等建筑。下院原为行政机关,有过厅、厢楼和正堂等建筑。施甸长官司在元明清时代管辖今昌宁柯街以西和施甸全县的大片土地,是当时永昌府辖下重要的土司政权之一。明代长官司副长官阿苏鲁墓位于司署东坡。

保护范围:东至东大沟,西至瓦窑河,南至大路,北由树包坟北30米山岭斜对河底,延伸与瓦窑河交流。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阿苏鲁墓

阿苏鲁墓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阿苏鲁又名阿干,元代金齿司宣抚使阿律牙之子。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明军平滇,时任永昌副千户的阿苏鲁赴京贡方物,被允谁任施甸长官司副长官。在任期间尽心公务,业绩显著。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病故,被赐葬任所,并允其子阿龙继位,子孙相继世袭。

保护范围:以墓为中心四周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施甸蒋氏祠堂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施甸蒋氏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蒋氏祠堂

“耶律庭前千株树,阿莽蒋氏一堂春。”这是木瓜榔村的蒋氏武略祠大门所见的两幅楹联,楹联暗示出“耶律”、“阿”、“莽”、“蒋”四姓氏之间存在的关联。蒋氏祠堂年久失修,看上去已经破败,门口的这两幅楹联因地震损坏有一半几乎不能辩识;祠堂正中挂着“武略祠”的匾额,匾额的左上写着“契丹建国皇帝耶律阿保机之后裔太阿苏鲁任元末万户大明洪武17年任石甸长官司首任长官后封为承直郎武略将军”。由此可见,这个蒋氏祠堂是为纪念先祖阿苏鲁而立,并向外人昭示自己契丹后裔的身份,但“阿”姓又如何演变为“蒋”姓的呢?

在施甸有“汉家蒋”、“阿莽蒋”两个蒋氏,其中“阿莽蒋”自称为契丹的后裔。记者在施甸见到了对自己姓氏史颇有研究的蒋启坤先生,蒋先生告诉记者,其先父蒋蔚复曾收藏过不少族谱和家谱资料,其中《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的“青牛白马”图最能说明问题,据蒋先生的描述,该图正中是一棵高大的青松,两侧是并排的4棵小青松,大青松的左前方画有一条河,一男子骑白马奔向大青松所在的山,右前方也画有一条河,一女子骑青牛,同样奔向大青松所在的山。据孟志东等专家们的解读,山是木叶山,大青松象征的是契丹人的始祖,四棵小青松代表契丹后来的八部,两位男女意味着生育契丹的夫妇,左前方的河为土河、右前方是潢河。这个解读与史籍所载的契丹人起源传说基本相符。

从1995年开始,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国家科委联合申报了“分子考古学”课题,而云南契丹的问题成为该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课题组从有墓志为证的契丹墓葬中提取标本,并从标本中提取DNA,与此同时,课题组在保山市的后庄村、龙洞村和施甸的木瓜榔村、大竹棚村采集蒋姓人氏的血样100份,并提取DNA,通过DNA测序检测,最后的结论是,在进行分析过的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人群体中,达斡尔人具有与契丹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后裔,而云南保山、施甸的“蒋姓”人氏与达斡尔人有相似的父系起源,结合历史资料判断,很可能是蒙古军队中契丹官兵的后裔。由此,施甸契丹后裔的确认问题最终画上了一个0的句号。

地址:施甸县木瓜榔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