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原会流鼻血怎么办【20篇】

浏览

2558

文章

687

篇1:在高海拔地区出现高原反应怎么办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由于已经适应了平原的环境和气候.如果去高海拔地区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在高海拔地区出现高原反应怎么办?这也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问题。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饮食调理

要多补充水分,还要多吃水果蔬菜等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不吸烟不喝酒。水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及时补水,不要让身体缺水。吃饭不要吃太多,因为吃太多之后,可能会增加胃肠道负担,从而造成心慌胸闷。

呼吸顺畅

不要戴口罩等影响呼吸的东西,而且一定要预防感冒,感冒之后可能会增加患高原肺水肿的可能性,而且感冒之后呼吸不畅,影响氧气的进入。

药物治疗

如果出现高原反应,应服用一些预防、缓解、防止高原反应的药物,例如:百服宁、速效救心丸、丹参丸、西洋参、景天红花胶囊等。

温馨提醒:

上面介绍了旅游时遇到高原反应该怎么办?其实,日常生活中只要大家多了解一些旅游疾病知识,在面对高原反应的时候,也能够及时采取最佳的方面进行缓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原灵芝草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的米林县境内,雨量适宜、气候温暖。在郁郁葱葱的青冈林下,为薄土覆盖的枯树根上,可发现形态奇特、色泽别致的一种药用真菌——灵芝草。

自古以来,灵芝就作为珍贵药材面而闻名上外。据目前临床实践及有关报道,灵芝具有滋补、强壮、益气宁神、健活胃、养肝解毒等作用。它对神经衰弱、失眠、慢性气管炎、冠心病、慢性肝炎、肾炎等多种慢性病,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一些医疗科研单位在研究防治高原适应不全症的药物时发现,灵芝对防治高原适应不全症亦颇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原反应不能吃什么药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3-4小时,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就会有高原反应。那么旅游时遇到高原反应该怎么办呢?高原反应不能吃什么药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旅游疾病知识。

一般来说,高原反应又被称为是急性高原病,为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因为海拔高度的因素以及气候的不习惯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一般如果海拔高度一般达到2700米的时候,就会有高原反应的出现。多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心慌气短、食欲不正,出现腹胀,如果高原反应非常强烈的话,会让患者出现意识恍惚,甚至是出现幻觉等等,那么高原反应不能吃什么药呢?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药物,必须严格掌握适用症,滥用此药,在真正抢救时会降低其应有的作用。大剂量使用,会引起肥胖,眼内压升高,高血压和消化道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等一切症状。尤其是有病毒感染者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使病毒感染扩散和加重。高原反应吃什么药呢?一般来说,抗高原反应药分两类,一是西药,一是中药。西药帮助消除部分症状,比如头痛、恶心等。中药用于调节机体功能,作用于根本。同时改善乏力、胸闷、气短、心悸、口唇紫绀,失眠,多梦等症状。重症高原反应用药:硝苯地平——治疗高山肺水肿。硝苯地平(心痛定)扩张小动脉,可以减轻肺水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原反应症状有哪些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高原反应,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平时身体越好,上高原以后反应越重,相反身体素质较差的人,高原反应反而轻,高原反应对身体有哪些伤害呢?高原的特点是低压、低氧、干燥、寒冷、风大、辐射强,对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等均有影响。平原人员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可能出现的急性高原反应为头痛、头晕、心悸、气促,较重的会食欲下降、呕吐、腹痛或腹泻,甚至出现口唇发绀和面部浮肿;如果在短时间内进入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身体会更难以适应,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高原反应症状有哪些吧?

高原适应不全的速度和程度决定高原病发生的急缓和临床表现。急性高原病(acutemountainsickness)分为3种类型,即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彼此可互相交叉或并存。慢性高原病(chronicmountainsickness)又称Monge病,较少见。主要发生在久居高原或少数世居海拔4000m以上的人。有慢性高原反应、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血压改变和高原心脏病4种临床类型。急、慢性高原反应是急、慢性高原病的最轻型。

1.急性高原反应

很常见。未适应者一天内进入高原地区后6~24小时发病,出现双额部疼痛、心悸、胸闷、气短、厌食、恶心和呕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饮酒过量时表现相似。有些病例出现口唇和甲床发绀。通常在高原停留24~48小时后症状缓解,数天后症状消失。少数可发展成高原肺水肿和(或)高原脑水肿。

(1)由平原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海拔更高地区,在数小时或1~3天内发病。

(2)有下列表现之一或一种以上者应考虑本病:①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失眠、嗜睡、食欲减退、腹胀、手足发麻等症状,经检查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评价症状的程度主要依据头痛及(或)呕吐的程度(轻、中、重度),并结合其他症状。②休息时仅表现轻度症状如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但活动后症状特别显著者。③有下列体征者,如脉搏显著增快、血压轻度或中度升高(也有偏低),口唇及(或)手指发绀,眼睑或面部水肿等。

(3)经吸氧,或适应1~2周,或转入低处后上述症状或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者。

2.慢性高原反应

是急性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症状不消失者,表现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气短、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手足麻木和颜面水肿,有时发生心律失常或短暂性昏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青藏高原旅游攻略_青藏高原自助游全攻略

全文共 2716 字

+ 加入清单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那么去青藏高原旅游要注意什么呢?青藏高原有哪些旅游景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藏高原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青藏高原气候特点

总体特点

青藏高原气候总体特点: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由东南的20℃,向西北递减至-6℃以下。由于南部海洋暖湿气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应由2000毫米递减至50毫米以下。喜马拉雅山脉北翼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而南翼为亚热带及热带北缘山地森林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18~25℃,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而昆仑山中西段南翼属高寒半荒漠和荒漠气候,最暖月平均气温4~6℃,年降水量20~100毫米。日照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140~18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总时数2500~3200小时。冰雹日最多,如那曲年冰雹日20~30天以上。

气候分区

青藏高原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南翼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地区、喜马拉雅山南翼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藏东南温带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即三江河谷、喜马拉雅山南翼部分地区)温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藏南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那曲亚寒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羌塘亚寒带半干旱高原气候地区、阿里温带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阿里亚寒带干旱气候地区及昆仑寒带干旱高原气候地区等10个气候区。

产生影响

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张器和调节器。该区的气候变化不仅直接驱动中国东部和西南部气候的变化,而且对北半球具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也具有明显的敏感性、超前性和调节性。

青藏高原旅游注意事项

青藏高原海拔高,来游玩时要提前一周吃红景天或带上速效的奥默携氧片,预防高原反应;同时也是藏民的聚集地,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游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藏区偶见身挂红、黄、绿布标的牛羊徜徉于郊野,可不要随意驱赶、伤害,那是藏民敬神祭品。切勿用猎枪对准鹰鹫,藏民忌讳伤害他们的神鸟。

2、未经同意不可入庙,入庙后不可吸烟。庙内物品观看无妨,不可擅自摸佛像、经书、拍照。有些地方不可以逆时针方向行进。有些秘宗殿禁止妇女进入。

3、步入藏民的帐篷、居室,不可用脚踩门槛,也不可以在他人面前吐痰。

4、藏民伸舌头,是表示尊敬而并非嘲笑;合十则是一种礼节。

5、高原氧少,以少吸烟多呼吸空气为佳。进藏前注意不要感冒,如患感冒最好推迟进藏,因为在高原上感冒不易康复,严重的还会引起肺水肿及其他多种并发症。所以,准备一些感冒药品和胃肠类药品是非常必要的。

6、青海(少部分地区)、西藏气候的特点是干燥、缺氧、气压低。因此,进藏前随身带一些鼻腔外用软膏和润喉片可缓解干燥带来的鼻喉部不适。在出发前往其他景点之前建议购买足够的胶卷、电池、食品、药品之类储备,青海的其他城市很少有齐全的此类商品供应,即使有也十分昂贵。

7、由于高原紫外线比较强,据测算,年平均辐射值每平方米在5000-8000兆焦耳之间,因此,带太阳帽、墨镜和防晒油是适宜的。

青藏高原是怎么形成演化的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今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

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

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青藏高原著名景点

玉珠峰

列车沿格尔木河谷缓缓上行,一列拔地而起的雪山耸立前方,它就是被我们的祖先视为众神居所的昆仑山,6178米的主峰玉珠峰巍然矗立眼前。

不冻泉

这里已经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在这片人的生命禁区里,却生活着大量的高原野生动物,如野牦牛、藏羚羊、旱獭、鼠兔等,俨然是一座天然的野生动物王国。

楚玛尔河

车站被设计成高度抽象的藏羚羊造型,以此提醒人们这里就是藏羚羊迁徙的主要路线。运气好的话,可能欣赏到成百上千藏羚羊穿越通道的壮观景象。

沱沱河

沱沱河是长江源头,设计简洁而醒目,以顺次设置的三组倾斜体寓意了雄伟的高山,以水平展开的弧形玻璃暖廊寓意了曲折的河流,巧妙地反映了沱沱河乃是长江之源的主题。

唐古拉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车站,修建在海拔5068米的地方,车站主体远看像一个纪念碑,造型酷似雄鹰,高耸的碑体强化了站房形象的标志性和纪念性。

措那湖

这里是怒江的上游源头,是热振活佛著名的神湖,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色林错黑颈鹤保护区的一部分。

那曲

藏北第一重镇,车站主入口的雨篷造型正是羌塘地区毡房和雪山的最形象的象征。每年8月,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赛马节。

羊八井

有中国最大的地热电站——羊八井热电站。列车驶出羊八井隧道,车窗外已是农田阡陌的西藏农区风光了。

拉萨

车站既渗透着藏族传统建筑的元素,又体现现代化建筑的风格,步出车站,就与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哲蚌寺隔河相望,向西远望,布达拉宫在落日的余晖中更显庄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柴达木盆地位于哪个高原?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为200毫米到15毫米,气温的变化强烈,每年的气温差值变化大。

柴达木盆地为高原型盆地,地处青海省西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一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封闭盆地,介于90°16′E-99°16′E、35°00′N-39°20′N之间。盆地略呈三角形,东西长约800千米,南北宽约300千米,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为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

盆地西高东低,西宽东窄。四周高山环绕,南面是昆仑山脉,北面是祁连山脉,西北是阿尔金山脉,东为日月山,为封闭的内陆盆地。处于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山脉和高原形成的月牙形山谷中,盆地内有盐水湖5000多个,最大的要数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中,地势最高的盆地。

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东南部多盐湖沼泽),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种金属矿藏,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等都很有名。所以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柴达木盆地上位于青藏高原上,属于高原大陆性的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30-40%,最小可低于5%。盆地年均温均在5℃以下,气温变化剧烈,绝对年温差可达60℃以上,日温差也常在30℃左右,夏季夜间可降至0℃以下。风力强盛,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天,西部甚至可出现40米/秒的强风,风力蚀积强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原反应是否会出现剧烈头痛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高原反应是否出现剧烈头痛?我国是最早知道急性高原病的国家。高原反应会产生剧烈头痛、头晕和呕吐,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的症状。头痛是最常见的表现,常常表现为前额或者双颞部跳痛,肺通气增加如用口呼吸,轻度头痛严重时有些患者会产生视力障碍。

短时间进入高原均可产生头痛、头晕、心悸、气短等反应,重者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哎吐等,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如果能适应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持续性头痛不缓解可以吃点去痛片。

1、急性高原病的发病和上山速度、海拔高度、体质等有关。平原人进入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度时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都会出现急性高原病,但经过几天后症状逐渐消失。一般青年人男性比较易产生高原反应。

2、急性高原病主要与流行性感冒等这些疾病比较相似。流感通常会有咽喉痛,鼻塞,流涕,发烧,肌肉痛。急性高原病没有发烧的现象,也不会产生肌肉痛。另外饮酒过量,脱水也可能导致严重头痛,呕吐,尿少等类似高原反应的症状。

3、高原反应一定要及时处理治疗,避免转化成肺水肿合并左心衰竭,也可能因为耽误治疗而造成死亡。如果高原反应患者精神太过紧张,心动过速、烦躁不安的人可以服用镇静剂地西泮口服或者注射。

注意事项:

到达高原后,避免饮酒,提前两天服用镇静剂,减少体力活动,适量做一些轻度运动。避免寒冷,注意保温,多食用高碳水化合物食品。

可见高原反应会出现剧烈头疼等现象出现,高原反应引起的剧烈头疼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再去高原地区的时候要做好旅游疾病知识的相应了解,就是最好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原反应的应急措施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高原反应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一般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那么旅游时遇到高原反应该怎么办呢?高原反应的应急措施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旅游疾病知识。

高原病的急救方法:给氧及降低高度是最有效的急救处理,若有休克现象,应优先处理,注意失温及其他并发症。立即休息,将病患移至无风处,若疼痛严重,可服用镇痛剂止痛。如果仍不能适应,则需降低高度,直到患者感到舒服或症状明显减轻之高度为止。一般而言,高山病患者降低至平地后,即可不治而愈。虽然如此,严重之患者仍需送医处理。

高原反应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为前额和双颞部跳痛,夜间或早晨起床时疼痛加重。肺通气增加如用口呼吸,轻度活动等可使头痛减轻。

到达高原后先不要过度的饮酒和吸烟(肺活量到高原以后呢会减小要是开始吸烟和饮酒会加大肺活量的压力,会使呼吸加快严重者还会晕倒)要多吃些蔬菜和喝水。注意做好采暖工作可以的话多喝些酥油茶,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什么是高原红呢 为什么会有高原红呢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在生活中应该都听说高原红吧,但是你了解高原红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究竟什么是高原红呢,以及为什么会有高原红呢?如果你想知道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什么是高原红呢

高原红是指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带的人们,面部所出现的片状或团块状的红色斑块。高原红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气候环境造成面部皮肤角质层过薄,毛细血管扩张显露于表层,所表现出红血丝的症状。

为什么会有高原红呢

1、高原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长期空气干燥,风沙较大,早晚温差又大,太阳紫外线照射强烈等长期受到高原气候对面部角质层的损伤,进而造成面部角质层较薄且肤质极为敏感,遇冷遇热、阳光直射后脸上高原红颜色表现的异常明显。

2、高原地区冬季寒冷,面部皮肤很容易冻伤,冻伤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毛细血管淤血,由于面部角质层长期受损伤变得极为敏感,导致无法抵御外来物理环境的刺激逐渐发展进一步损伤到面部皮下毛细血管内瘀血形成,引发毛细血管扩张,淤滞在毛细血管内的陈旧性淤血透过很薄的角质层反映在面部就会呈现出片状、网状、条索状的脸上高原红了。

如何消除高原红呢

1.饮食上的改变:多吃一些高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成品及稀罕的蔬菜、水果,来加强皮肤抵抗力。

2.皮肤水分的增补:避免过冷的环境与温度的急剧变化,注意皮肤的保湿和保暖工作。可以用面膜补水,洗脸则以温水为主。

3.少用酸性化妆品:慎用化妆品。酸性的化妆品能被肌肤美满的融合,可是应付较凶狠的酸性化妆品,会导致脸上角质层毁伤加重。

4.防晒:涂防晒霜,但是注意防晒霜的指数不要太高,SPF15就可以了。太高的SPF对皮肤是很刺激的。

消除高原红的技巧有什么呢

1、做好皮肤清洁:敏感性肌肤应该避免过度的清洁,建议早晚使用清水洁面或者温和的洗面奶洁面,不要用面部去角质产品,待肌肤恢复正常再考虑使用。

2、做好皮肤保湿:合理使用护肤品不仅能够发挥修复皮肤屏障和缓解炎症等作用,还能减轻皮肤干燥、灼热、瘙痒等症状。医师建议随身带保湿喷雾,降低皮肤温度,可以起到舒缓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云贵高原上最大的湖泊是哪个湖泊

全文共 2464 字

+ 加入清单

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是哪个呢?下面就由小编带大家去看看吧。

形成演变

滇池属地震断层陷落型湖泊,大约中生代末与新生代初(距今约7000万年),古盘龙江已发育,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使昆明附近成为宽浅的谷地。到新生代中新世晚期(约在1200万年前),云南大地发生多次间歇性的不等量上升,后又出现南北向的大断裂。断层线以西,地壳受到抬升,形成山体陡峻的西山,似从湖畔拔地而起;断层线以东相对下沉,加之晋宁县西南部与玉溪市交界的刺桐关山地的抬升,导致古盘龙江南流通路被阻,积水而成为古滇池。还有一种说法与此说吻合,认为古滇池属红河水系,从刺桐关流入红河,后来当滇池水域降在1940米以下后,经过漫长岁月,刺桐关抬升海口河下沉,滇池出流受阻才改道由海口河向西转北流入金沙江水系。[1] 古代的滇池北起松花坝,南至晋宁宝峰,东到呈贡王家营,西到今马街山脚。在战国至西汉的古滇国时期,滇池东北岸的水位已下落至1915米左右,今落索坡、龙头街和黄土坡附近的大片丘陵和平地已露出水面。至唐宋时期滇池水位降到了1890米,滇池水面有510平方公里;元朝水面缩小到410平方公里,明朝为350平方公里,清朝为320平方公里,今天已不到300平方公里。滇池的库容也与面积同步不断减少,唐宋时18.5亿立方米,到清代为16亿立方米,1947年估算约15.7亿立方米,今天库容仅13亿立方米左右。

滇池

它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泽、滇海。在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千米,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滇池风光秀丽,为中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风景区。度假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原来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1955年以后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俊修建十座余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几十座电力排灌站,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

由来

滇池古称滇南泽,又名昆明湖。关于滇池名称的由来有四种说法。据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滇池因“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这是从地理形态上讲。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者,颠也。”也有的认为是彝语的“甸”,即大坝子之意。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证,《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氐羌“叟族”、“僰族”或“填戎”),楚将庄蹻入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先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第四种说法认为:“滇”是壮语的“亭”或“祠”,指祠堂的所在地。

水文特征

水量上游盘龙江流域面积903 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65亿立方米。 滇池的水位,在海口建闸以后,基本在人为控制之下,根据《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规定,滇池外海控制运行水位为:正常高水位1887.5米,最低工作水位1885.5米,特枯水年对策水位1885.2米,汛期限制水位1887.2米,2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1887.5米。多年数据表明,基本在可控范围内。

水质20世纪60年代滇池无论草海还是外海水质均为2类,20世纪70年代为3类,20世纪80年代草海和外海的水质分别为5类和4类,20世纪90年代水质进一步恶化。分别为超5类和5类。30年来,水质下降了3个等级。水体的透明度50年代时草海可达2米,外海为1米左右,有的地方甚至清澈见底。20世纪80年代草海只有0.40~0.60米,外海为0.65~0.75米。90年代最差,草海的透明度只有0.25米,外海的透明度只有0.41米。20世纪 50年代,滇池的水生高等植物十分丰富,植被占湖面的90%以上。到70年代末期,植被面积不到20%。海菜花群落为滇池的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70年代海菜花已寥寥无几。今天,海菜花已被水葫芦取代,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过去滇池水产资源丰富,有多种鱼类,其中以鲤鱼产量最高,金线鱼最名贵。但是由于近年水质的污染,生物群种结构已产生不良演变。50年代中期滇池尚有水生植物44种,而80年代中期减少到29种;滇池原有鱼类23种,其中土著鱼15种,现在土著鱼只剩下4种了。造成滇池水污染的有三大原因。首先是,滇池地处昆明城市下游,是昆明盆地最低凹地带,所以客观上成了昆明的“排污桶”。这个“桶”必须不停地接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含有农药化肥的农业污水,加之滇池流域城镇化迅速发展又增加了污水数量。据统计,每年排入滇池的污水约2亿立方米,即2亿吨左右。其次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另外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滇池湖面缩小,湖盆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进入老龄化阶段,还有人为加大湖水排泄量和降低周边森林复盖率,更加速了老龄化进程。21世纪初,开始治理保护工作,水质逐渐提升。

位置地域

滇池,位于昆明坝子中央,东起呈贡区旁,西至西山之麓,北临大观公园,南入晋宁县内[1] 。全部在云南省省会昆明市境内,北大半部属于昆明市辖区。其中,西北部属西山区,面积约占三分之一,沿岸有前卫街道、福海街道、碧鸡镇、海口镇等地;东北上部分属官渡区,面积约占六分之一,沿岸有六甲街道、官渡街道、矣六街道等地;东北下半部呈贡区,沿岸有斗南街道、龙城街道、大渔乡、马金铺乡等街道或乡镇。南部约三之分一属晋宁县,沿岸有新街乡、晋城镇、上蒜乡、晋宁县城昆阳镇、二街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美妙的大地舞台 世界十大高原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海拔在1000米以上,面积宽广且有陡坡为界限的地区,我们称之为高原。由于高原海拔较高,辐射强,含氧量少,气候多为寒冷,湿度低,在这种环境下,高原上的居住人口也就不多。但高原对地球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而且高原上的风光也是让人震撼不已的。那么,现在就让城市文化带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世界十大高原的魅力吧。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面积24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

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Pamirs,亦作Pamir),位于亚洲,平均海拔5850米,面积10万平方公里。中国古代称葱岭,古丝绸之路在此经过。地处中亚东南部、中国的最西端,横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是亚洲多个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

玻利维亚高原

玻利维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平均高度3800米,面积35万平方公里。中部为山谷地区,农业发达,许多大城市集中于此。高原北部土地肥沃,为人口聚居区;南部是干燥的沙漠地带,人烟稀少,只散布着一些因开发矿产而形成的小镇。高原上的的的喀喀湖(与秘鲁共有),为南美最大的湖泊。

厄瓜多尔高原

厄瓜多尔高原位于南美洲,平均海拔3000米,面积15万平方公里。厄瓜多尔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北部,在厄瓜多尔境内,赤道附近,平均海拔为3000米,面积为15万平方千米。

南极冰雪高原

南极冰雪高原位于南极洲,平均海拔2500米,面积1280万平方公里。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南纬66.5度~90度的广大地区。由于那里属于极地地区,太阳光照最弱,所以最冷。由于南极是一块大陆,所以比北极冷得多,就算在南半球的夏季(12月~3月)也是零下30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原反应可以预防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高原反应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所以外出旅游如何避免高原反应是我们去高原地区旅游要了解的知识。那么高原反应可以预防吗?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一旅游疾病知识。

高原反应是可以预防的,预防方法有以下几种:

1、在高原上可千万不要因为一时激动导致活动太猛,需有段适应时间。

2、随身可带一些头通粉(一种相当便宜但十分有效的药)罐装氧气也是极好的装备(在户外用品商店都能买到、而且价格十分合理)

3、在高原反应产生和消除后,补充点口服葡萄糖水也有极好的效果!也可提前服用以提高血糖

4、高原上还应多喝水,补充水份,茶水或白水最好(碳酸饮料最好不喝)

5、高原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出行时多带衣服(带床被子丢在车上最好,睡觉时可盖,天冷是可披)反正是车拉。

6、出行时一定得带上多种常用药,上高原前可服用一点感冒药以起到预防作用,此外,治疗腹泻与便秘的药也得必备。

7、在高原上一定要注意饮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按时用餐,而且要吃好,带点水果在车上最好,如果去的时间较长,备点维生素。

8、到了高原后需要记下些有用单位的电话,交警、旅游部门、医院等以备不时之需。

9、要想到高原上就一定得准备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原反应吃维c有用吗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到了高原有高原反应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用太紧张。而且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作用,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那么旅游时遇到高原反应该怎么办?高原反应吃维c有用吗?下面就来为大家普及一些旅游疾病知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建议初到高原地区,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体力劳动,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品,适量饮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耗体力。不要一开始就吸氧,尽量要自身适应它,否则,你可能在高原永远都离不开吸氧了(依赖性非常强)。

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高原安(至少提前1-2天服用,到达西藏后继续服用3-5天)、西洋参含片、诺迪康胶囊(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西洋参(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速效救心丸(不可多服)、丹参丸(治疗心血管)、葡萄糖液等等,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3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

另外,最近一位驴友还推荐了一个抗高原反应的小秘方,据说按此方子服用经济又实惠,并且效果很好,大家不妨试试:

早上:1片维C

早、中、晚:肌苷片和复方丹参片每次各3片

注意:从出行前一天就开始吃,不要停,一直到行程结束。对付高反,其实红景天的作用我个人感觉不大。最好的东西就是葡萄糖,维C泡腾片,或者超浓的巧克力,比较甜的。再有一些很甜的地瓜干也行,轻微的高反吃上基本十分钟内就能缓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去高原需要准备什么东西?有什么注意事项?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高原地区需要准备以下东西

1、日常用品

虽然许多住宿的地方提供简单的洗漱用品,但是最好自备牙膏、牙刷、毛巾、洗发露、沐浴露、拖鞋等。润肤露和唇膏可以有效缓解气候干燥带来的不适。高原地区天气变化快,尤其夏天和午后多雨,随身携带雨伞或雨衣是十分必要的。

2、防晒用品

高原紫外线极强,防晒霜建议SPF50+。除了涂防晒霜进行化学防晒,物理防晒也不可忽视,太阳镜、遮阳帽、魔术头巾、长袖防晒衫等都是防晒必备用品,女孩子建议配备一条大披巾,在当地购买即可,防晒并且能挡雨。

3、户外装备

如果有徒步计划,为保证安全,需要携带专业的户外装备,重要的有:登山包、登山杖、登山手表、帐篷、睡袋、防潮垫、炊具、手电筒、指南针、对讲机、望远镜、GPS等。另外建议配备背包雨罩,用来防水防尘;背包捆扎带,固定外挂物,必要时可做保护绳。

4、保暖装备

暖宝宝在气候寒冷的高原地区能起到大作用,不仅能维持身体温暖,还能贴在相机包、背包内侧为相机、手机的电池提高续航能力。

5、携带衣物

高原地区夏季舒适清爽,但早晚温差大,白天温度在25℃左右,夜晚会降到10℃。白天最好穿长裤长袖,晚上加一件外套即可。一些海拔极高的地带,如纳木措、珠峰大本营、阿里地区,即使夏季也要穿冲锋衣或羽绒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吗

全文共 149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生活当中,经常会有一些自然灾害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所以我们应该多加了解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这样才能让灾害减轻。生活就是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吗以及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

黄土高原上,气候干旱,植被少,土质酥松,雨后没有足够的植被吸收水分,水流只能在地表运动,就造成了涝,成了灾.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自南而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高原东部、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西部和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黄土高原的气候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形的制约,具有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自南而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高原东部、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西部和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黄土高原的气候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形的制约,具有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

●气温

黄土高原区域年平均温度为3.6~14.3℃,具有冬季严寒、夏季暖热的特点,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且东部和西部的温度变化较大。大部分地区温度条件能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要。

●降水

黄土高原东西之间的降水有较大差异,由于位于中纬度地带的东部季风区,又属高空盛行西风带的南部。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极地大陆气团南下,造成黄土高原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稀少的气候。春季由于冬季风衰退,而较弱的太平洋暖湿气流还难以影响该地区造成大气和土壤干旱明显,春旱现象严重。夏季黄土高原近地面处于大陆热低压槽的前部,而高空则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和控制之下,盛行太平洋热带海洋气团湿度较大,经冷空气的激发作用形成大面积降水,成为黄土高原降水的主要来源。秋季暖湿的海洋气团南退,冷空气进入黄土高原,但因南退的暖湿海洋气团受秦岭的阻挡,而变性大陆性气团侵入很快,形成较多的锋面降水。由此造成了黄土高原夏秋季多雨,而冬春季干旱少雨的降水特征,年降水量为150~750毫米。该区域东南部的汾渭盆地和晋南,豫西黄土丘陵区,年降水为600~750毫米,是该地区降水最丰沛的部分,而位于西部和西北部的宁夏,内蒙古黄河沿岸地带,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甘肃靖远-景泰-永登一线,年降水量为150~250毫米。降水400毫米等值线通过榆林,靖边,环县,固原北部一带,将整个黄土高原划分为东南和西北两个部分,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一年之中,降水多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冬季降水一般只占到5%左右。而且由于季风的影响造成区域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分配不均,变率大的特点,区内降水量的年相对变率平均为20~30%,季节降水的相对变率更大,多在50%~90%。丰水年的降水量往往是枯水年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再有就是区内极容易产生暴雨天气,相对集中于陕北、晋西和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最大暴雨强度高达2毫米/分钟以上。

●蒸发

黄土高原的蒸发量普遍高于实际降水量,年蒸发量为1400~2000毫米,其总体趋势是南低北高,东低西高。就年蒸发的变率而言,一般是春末夏初最高,冬季最小。区域的农业气候资源具有如下特点:即光热条件优越,但降水量少、蒸散量大,农田水分亏缺严重,主要是雨养农业。大风和沙尘暴日数多。

看到这些内容,大家也会了解一些,如果大家要想了解更多的,我们可以关注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很多我们生活当中能运用到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学习到更多生活当中能运用到的知识,这样才能让我们减轻更多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阿胶能预防高原反应吗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去高原地区旅行之前要对外出旅游如何避免高原反应多加了解。高原反应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那么阿胶预防高原反应吗?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一旅游疾病知识。

高原反应可以吃桃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宜多吃具有抗菌作用的食物,如蜂蜜、蘑菇、芝麻、向日葵籽、猕猴桃、羊血、猪血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尤其不应过多地进食肥腻滋补的食品。桃子铁的含量较高,有补益气血,养阴生津的作用,可用于大病之后,气血亏虚,面黄肌瘦,心悸气短者;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及抗衰老的功效。

进入高山前应对心理和体质进行适应性锻炼,如有条件者最好在低压舱内进行间断性低氧刺激与习服锻炼,以使机体能够对于由平原转到高原缺氧环境有某种程度的生理调整。目前认为除了对低氧特别易感者外,阶梯式上山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稳妥、最安全的方法。专家建议,初入高山者如需进4000m以上高原时,一般应在2500~3000m处停留2~3天,然后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600~900m。到达高原后,头两天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不要作重体力活动,但轻度活动可促使习服。避免寒冷,注意保温,主张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上山前使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刺五加,复方党参,舒必利等药对预防和减轻急性高原病的症状可能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原反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高原反应是指在高原地区出现的身体不适,一般有流鼻血,头晕,呼吸困难,口干,缺氧等症状,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症状吗?高原反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接下来请大家来了解详情吧。

高原反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小编分析如下;

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空气基本都是分布在地球表面,在高原的部分,空气随地势的升高而愈加分布的细薄,又由于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因而空气中氧气都分布在地势比较低的地方(二氧化碳更低),氧气含量减少率,大于空气减少率,使得空气中氧气体积低于21%。当然,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强的降低也是造成高原反应的主要原因。毕竟,人体内的压强是不变的,而空气压强却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造成人体内外压强不相等,使人呼吸更加困难,这个因素也不可忽略。所以,高原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氧气含量的减少。因为,产生高原反应的根本原因是人体缺氧,而压强降低则是造成人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压强降低本身并不会产生高原反应。

小编提醒去高原旅游的朋友们初到高原,要防止因受凉而引起的感冒。感冒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之一。高原温差特别大,很容易着凉并感冒,这时要切记,宁可热一点,不可冷一点,多穿衣服,进藏后头一天不要洗澡洗头。一旦在高原地区感冒,在吃感冒药的同时记得服用高原安,这样起到更好的效果。

温馨提示:去高原旅游一定要带上常用的应对高原反应的产品,比如高原安牌凡克胶囊(原高原安胶囊)、高原安牌红景天胶囊、葡萄糖等,进藏前10-15天服用红景天,或者进藏前1天开始服用高原安,路途也坚持服用,可以有效防止高山反应。

好了这期的旅游疾病知识就先讲到这里吧,感谢各位的关注,小编很高兴为大家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轻度高原反应怎么缓解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几乎所有去高原地区旅游的人,都会不同程度上出现高原反应。只不过有的人症状比较轻一些,有一些体质比较弱的人,高原反应症状比较严重。轻度高原反应怎么缓解?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正常情况下,轻度高原反应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治疗。只要平时多注意休息,保持水分充足,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般在一到两周左右症状就能够自行消失。如果出现了头疼胸闷的症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口服去痛片以及葡萄糖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高原反应的缓解非常有效果。

一旦出现轻度高原反应症状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稳定的心态。因为情绪紧张也很容易导致高原反应加重。旅游时遇到高原反应该怎么办?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方面一定要清淡,千万不要吃得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最好也别吃。如果高原反应症状持续加重,最好能够及时就医治疗。

温馨提醒:

想去高原地区旅游的旅行者,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了解一些旅游疾病知识。一旦高原反应出现之后,通过自己的力量就能够得到很好缓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怎么预防高原反应?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高原地区的风景固然很美,但是不适应很容易出现高原反应。下面我来告诉大家怎么预防高原反应吧。

操作方法

1

不要剧烈运动:如果刚到一个高原地区,因为还不太适应。不要做剧烈运动,连极速行走都不可以。以免出现高原反应。

2

不要暴饮暴食:刚到高原地区,不要因为想吃当地的美食而暴饮暴食,这样会加重你的胃的负担容易出现高原反应。

3

多吃蔬菜水果:如果你想预防高原反应,那么应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因为富含维他命。以及多喝水。

4

吃药:如果你想提前预防一下高原反应,那么你可以提前吃一些药品。比如红景天,可以提高缺氧耐受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青藏高原是怎么形成的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或Tibetan Plateau),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那么,青藏高原是怎么形成的?

青藏高原旅游指南

1、建议旅客准备大小两个的小型药盒,大的放在背囊里,小的随身带。基本的药物包括:必理痛,阿司匹林,感冒灵,伤风,牛黄解毒片,止咳水,喉炎丸,维他命C丸,白花油,纱布,胃药,眼药水及消炎药,治感冒头疼的(推荐:加合百服宁),肠胃药;西洋参含片和金施而康对你的身体很有帮助。

2、高原强烈的阳光和紫外线会伤害你的眼睛,尤其在喜马拉雅山区,墨镜和太阳帽是必备的。

3、防晒霜、润肤露和润唇膏也是必须的,高原的空气是干燥的,阳光是强烈的,以至于在贡嘎机场大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游客带着灼伤的面颊和鼻子离开拉萨。

4、关于隐形眼镜:西藏尘土特别大,加上卫生条件欠佳,其实不宜带隐形眼镜,要戴的话,不妨考虑使用用完即弃型的镜片。拉萨也有出售进口隐形眼镜,价格和内地差不多。

5、西藏牧区的狗往往非常凶悍,会对人,尤其是陌生人疯狂地追咬,不要招惹它们,因为西藏很多乡村的医疗部门只具备最简单的医疗条件,通常没有狂犬疫苗。

高原反应注意事项:

1、去高原旅行都会面临有高原病症状的风险,一般1200至1800米就会有轻度高原症状发生,而严重症状的发生都不低于2700至3000米。

2、自己过去的身体状况是否能够接受环境的挑战,这也许需要请教自己的医生说明一下自己是否存在重要的器官功能不全;避免出发前的感冒、发烧之类呼吸道常见病;保存充沛的体力。

3、飞抵拉萨的旅游者中据统计有1%的人会罹患高原病,因此乘坐飞机进藏的必须随身携带一些药品。

4、预防方面包括可以服用一些中成药,如西洋参、红景天等,西药目前认为比较好的是心痛定,但是有个别人会产生头痛等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在高原上,解决一些常见症状可以使用:芬必得治头痛,维生素 B6治恶心、呕吐,如果仍感觉不适就应该上医院治疗。

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

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在青藏高原,水和风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巨厚的沉积地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