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滥用

滥用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滥用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滥用问题。

分享

浏览

7823

文章

105

苯丙胺滥用者即使停止滥用最长达多少年?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8-12年

研究表明,80%以上的苯丙胺滥用者即使停止滥用最长达8-12年 ,仍有一些精神病症状,乃至精神分裂,一遇刺激便会发作。而一旦染上了苯丙胺类毒品的毒瘾,要根治就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苯丙胺类兴奋剂由于没有确定的身体依赖性,其戒毒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心理治疗。

苯丙胺类毒品,也称苯丙胺类兴奋剂,是对所有由苯丙胺转换而来的中枢神经兴奋剂的统称。该类毒品属于精神药物,一般分为传统型、减肥型和致幻型三种,三种毒品都会对人体的精神、脏器造成巨大的危害。由于并没有确定的身体依赖性,对苯丙胺类毒品的戒毒治疗只能采取对症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方式。研究表明,80%以上的苯丙胺滥用者即使停止滥用最长达8-12年 ,仍有一些精神病症状,乃至精神分裂,一遇刺激便会发作。

滥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后最常出现的后果是精神病样症状。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甲基苯丙胺和MDMA、MDA等可以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损害作用,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急慢性精神障碍。

一般认为静脉注射10毫克甲基苯丙胺即导致急性精神障碍,对于一些敏感个体,静脉注射2毫克的甲基苯丙胺即可出现急性精神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多语不安、焦虑过敏、思维活跃但难以深入思考,其中最具典型的精神病性症状为“常同行为”,即长时间反复重复毫无意义的相同动作,决不厌烦。静脉注射20毫克甲基苯丙胺可以引起幻觉,吸毒者还可以出现被害妄想、追踪妄想、嫉妒妄想以及幻听等病理性精神症状。在这些病理性精神症状的作用下吸毒者极易实施暴力行为。

而一旦染上了苯丙胺类毒品的毒瘾,要根治就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苯丙胺类兴奋剂由于没有确定的身体依赖性,其戒毒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心理治疗。面对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的戒毒治疗主要是停止吸毒,进行心理治疗。

比如说:甲基苯丙胺主要毒性反应是精神障碍。临床观察表明,只要停止吸食苯丙胺类兴奋剂,即使不给予特殊药物治疗,吸毒者的妄想幻觉等病理性症状也会消失而恢复正常。但是,这些精神病理性症状即使消失(而不是治愈),也会在吸毒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即使停止吸毒几年或数十年,吸毒者可能仍然残留一些如妄想幻觉等分裂样精神病性症状,也可以在治愈后,经过几年或十几年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再次复发。所以,苯丙胺类兴奋剂的精神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不能滥用抗生素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抗生素: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转基因工程菌[1] 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滥用抗生素

不能滥用抗生素的原因:

抗生素可分为许多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具有独自的抗菌范围。简单地说,某一种抗生素对某种细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但对另外的细菌则没有作用。如果抗生素选择错误或者一种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就会造成不良后果。轻的对疾病没有治疗作用,严重的将会延误病情,甚至引起许多不良反应。滥用抗生素使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耐药性,一些原来很有效的抗生素渐渐失去了效力。为了对付细菌的耐药性,医生不得不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但这样一来,一些脆弱的有益细菌也会被“置于死地”,导致菌群失调,降低人体的抗病能力。还有,抗生素或多或少带有某些对人体的副作用。此外,过多使用抗生素,还会使自身的防御能力明显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抗生素的滥用让细菌演化出为医院而生的种群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指出,艰难梭菌已经进化成两种群体,其中一种生活在医院,完全适应医院环境。

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痢疾感染细菌,通常在肠道内被益生菌抑制,但随着抗生素滥用,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发表在《自然遗传学》上的最新研究指出,艰难梭菌已经进化成两种群体,其中一种生活在医院,完全适应医院环境。在测试样本中,这种艰难梭菌70%来自医院病人。进化出的新种群能够更好地代谢单糖,并改变与孢子形成相关的基因,从而能够更好地抵抗医院中的消毒试剂。它们在医院系统中的快速传播将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的隐患和挑战。

原标题:细菌进化成医院出生的群体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不能滥用抗生素?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抗生素可分为多种类型,每种都有自己的抗菌范围。简而言之,一种抗生素对一种细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但对另一种细菌没有作用。如果抗生素选择不当或一种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将会导致不良后果。轻度的对疾病没有治疗作用,而重度的会延缓疾病的发展,甚至引起许多不良反应。越来越多的细菌在被滥用时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一些有效的抗生素已经逐渐失去效力。为了应对细菌的耐药性,医生不得不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但结果是,一些易受攻击的有益细菌会被“杀死”,导致菌群失调并降低人体的抗病能力。此外,抗生素对人体或多或少有一些副作用。此外,过度使用抗生素也会显著降低自身的防御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滥用远光灯有什么危害 我们该如何使用远光灯

全文共 1220 字

+ 加入清单

汽车灯光的使用与行车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正确使用汽车灯光不仅可以保护自身的安全,同时可以营造出一个井然有序的交通环境。若问大家“开车上路最恨的是什么行为”,我想乱开远光灯一定会光荣上榜并且名列前茅。但我们这次并不是要来吐槽远光灯,而是要来说说如何正确使用远光灯。

滥用远光灯很危险

在网上输入关键词“远光灯”搜索,出来的结果基本上是由于滥用远光灯而引发的车祸事故,素材可能比专放某国影片的文件夹还要大,这也说明滥用远光灯随时都可能搞出人命。

晚上开车用远光灯,不仅影响对向车道的车辆,而且对同向前车也是一大骚扰。若前车需要变道,但一看后视镜,却是一大片白色眩目光,要是在夜间高速公路上行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夜晚在城区道路行驶,我们是完全不需要开启远光灯的。

要正确使用远光灯

照这么说,那我们不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开远光灯了?当然不是,既然远光灯被设计了出来,那么肯定就有它的用处,只要我们正确使用,它就能给我们的夜间行车带来更多的安全。

1、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开启了远光灯?

有一些开着远光灯的车主,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开的是远光灯。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被汽车设计师考虑到了——从车内仪表盘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当前开的是远光灯还是近光灯。

2、适当开启远光灯有利于“认路”

当我们去到一些陌生、车辆稀少的地方时,为探清前方的路况,我们可以适当开启远光照明,但必须是在确保对向车道没有车辆的情况下才能开启远光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五款规定,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应当使用近光灯。若在探明路况或者对向车道有来车的情况下,此时应提前150米将远光灯切回近光灯模式。

3、适当使用远光灯提醒对向来车

晚上开车遭到对向车辆远光灯“袭击”,相信大多数驾驶者都有这种经历。也许正如网友所说,那一刻连揍人的冲动都有了。但不管怎么说,冲动是魔鬼,理智的我们还是需要冷静下来——我们可尝试“闪”一下灯,提醒对向车辆把远光灯切回近光灯。

若此时对方还无动于衷,理智我们也不要做出过激行为或者同样把远光灯打开与对方对射。这时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把车速适当的降下来,若该路段还有行人乱穿马路的现象,则更应该缓慢小心地通过,也不要乱打方向盘,避免偏离车道。

哪几类人最喜欢使用远光灯?

第一类:无知型。很多新手刚刚学会开车不久,根本还没弄明白近光灯和远光灯的区别,以为大灯越亮越好,所以为了看得更清楚,就直接将远光灯一直开着。

第二类:自私型。这部分司机仗着自己的经验丰富技术好,所以根本不管别人的感受。

第三类:炫耀型。现在绝大部分中高档轿车,远光灯都为亮度很高的氙气大灯,在夜间十分抢眼。抱着“高人一等”的心态,无论如何也得开着远光灯。

第四类:以牙还牙型。被其他车开着的远光灯晃得白花花一片,心中的恨意油然而生。为了报复对方,也打开远光灯“还以颜色”。

欲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尽在本安全网站交通安全常识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孕妇滥用补药的危害

全文共 1213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平时体质较弱的妇女,怀孕后觉得腹中胎儿迅速增长发育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都得自己承担,由此,有不少人就在滋补药上打主意。她们自作主张,想方设法买一些滋补药品,以为靠吃补药就能使自己的体质由弱变强,并有利于胎儿顺利生长发育,可以一举两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么孕妇滥用补药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就来讲讲相关的孕婴安全小知识。

孕妇滥用补药弊多利少,这是因为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包括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如果用之不当,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因而对孕妇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即使是滋补性药品,也有种种不同的副作用,如大量服用蜂乳可导致严重腹泻,并因此而诱发流产。如孕妇过量喝饮料,由于一些饮料含有2.4%至2.6%的咖啡因、可乐宁等生物碱,孕妇喝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心跳加快等中毒症状,影响胎儿大脑、心脏和肝脏等重要器官的正常发育,致使婴儿出生后患先天性疾病。如孕妇滥补维生素。据研究发现,孕妇过量服用维生素会对她们未来宝宝的健康造成损害。

尤其是在妊娠的前12周,如果孕妇大量服用维生素C会导致流产;大量服用维生素A,可能导致婴儿骨骼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缺损以及硬腭豁裂;服用维生素E过多,会使胎儿大脑发育异常;过量服用维生素D,则会导致胎儿的大动脉和牙齿发育出现问题。孕妇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B6,不仅不能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还会使胎儿对其产生依赖性,医学上称之为“维生素B6依赖症”。维生素B6虽与氨基酸的吸收、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脂肪的代谢有密切关系,是细胞生长的必需物质,但是胎儿的生长发育每天只需1至2毫克就足够了,并且这完全可从母亲的饮食中获得。“维生素B6依赖症”主要表现是:孩子出生后易惊吓,经常哭闹不安,眼珠震颤,甚至惊厥。这些小儿在1至6个月还会出现生长缓慢的现象。如诊治不及时,将会使其留下智力低下的后遗症。

当前由于各类媒体广告宣传的影响,滋补药的作用被医药广告显著夸大了,其含营养成分甚少,没有什么特别成份,即不会产生神奇的营养作用,也不会发生多大的营养滋补效能,仅仅是一种心理满足而已。

孕期吃补药真的好吗?

孕妇滥用滋补药品是一种极大地浪费。各类滋补药品相当昂贵,孕妇长期服用,要消耗很多财力,而得到的却不多。因此,总的原则是,加强孕妇饮食,增强营养,不要轻易服用补品。如果病情需要,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性地服用孕妇专用补充剂,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缺什么补什么。切勿随意滥补,以免补之不当,反受其害。孕妇最好选用食补,应该饮食平衡,这样才利于胎儿的发育,也能摄取充足的营养。胎儿生长发育需要的大量蛋白质、脂肪、糖、矿物质和维生素,它们广泛地储存在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中,如鸡蛋、鱼、骨头汤、肉、水果、蔬菜、粗粮等等。为此,只要孕妇脾胃功能良好,食欲正常,就应该在“吃得好、吃得全、吃得可口”上下功夫,注重日常生活中饮食的搭配和多样化,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注意调养,这才是孕妇的保健重点,而不能单纯依赖补品滥补。

展开阅读全文

孩子发生意外时,为什么说止血时不要滥用止血带?您知道吗?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止血带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胶管止血带将血管压瘪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止血方法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于四肢动脉大出血。那么,孩子发生意外时,为什么说止血时不要滥用止血带?您知道吗?就让和您一起来看看吧!

止血时不要滥用止血带的原因:

止血带在外伤止血历史上曾显赫一时,它对于大动脉血管的止血效果很好。但是,止血带致命的弱点是引起肢体坏死,病儿为此惨遭截肢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的!大量事实说明,有不少外伤止血并非都需用止血带来止血,采用普通止血法或加压绷扎止血法是可以达到止血目的的。因此,不要滥用止血带。

在儿童意外事故中,需要使用止血带的机会虽然不多,但因为它是抢救严重大动脉出血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我们还是需要熟悉它,以至必要时应用它。

四肢大的动脉血管破裂,采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而且会危及生命时,可用止血带止血法。靠着带子的压力,将出血血管的上端勒闭住,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但因为结扎止血带用的力量极大,故常常勒伤局部组织,而在结扎止血带以下的部位,因为血流被阻断,造成组织缺血,时间一久,常常引起组织坏死,甚至造成肢体残废。

怎样正确使用止血带止血?

止血带使用不当时,可以造成肢体缺血、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上止血带的压力

压力过低,仅压住静脉而未压住动脉,可以增加出血。压力过高则压迫神经干或造成软组织损伤。所以上止血带的压力要适中。上止血带后,观察几分钟,肢体末端发紫、麻木说明扎得过敏,压迫了神经。如果仍能摸到脉搏跳动或伤口仍出血,说明没有扎紧。

2、上止血带的部位

止血带的标准部位,上肢在上臂的上1/3处(中1/3处易造成桡神经损伤)。下肢在大腿的中下1/3的交界处。如创伤较重,为减少组织缺氧范围,既使在前臂和小腿,可把止血带上在靠近伤口的稍上方。

3、上止血带的时间

原则上应尽量缩短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以1小时左右为适当。气候寒冷、肢体温度低时,时间可稍长些,一般可持续4~5小时。时间过长就可能引起肢体坏死。所以使用止血带时要有明显标志,证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尽量在短时间内送到医院。

4、止血带的解除

过去认为1~2小时就放松一次止血带的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切勿施行。上止血带的时间较长,放松后可以有大量毒素随血流被吸收,引起中毒性休克或其他不良反应。为避免复发出血,应在做好输血、输液和有效的止血准备后,才能放松止血带。

止血带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但使用原则较复杂。只有准确地掌握这些原则使用得当,才能起到挽救生命和肢体的作用,否则将导致截肢致残。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儿童发热,不要滥用解热止痛药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因此本文我们来说儿童发热,不要滥用解热止痛药。

儿童为什么要慎用解热止痛药?

有解热止痛作用的药物均称为解热止痛药如解热止痛片、阿斯匹林片、索密痛、扑热息痛片、非那西汀、安乃近等。

能引起发热和疼痛的原因很多,在未经诊断之前,不能随意乱服解热止痛药,以免掩盖疾病的主要症状,给诊断造成困难。

小儿可以吃安乃近吗?

安乃近具有解热、镇痛、抗风湿的作用,尤以解热作用为强。但它的副作用较多,有的还很严重。所以,安乃近注射给药过敏反应严重,现早已很少使用,内服还可以使用。

孩子一发烧就用解热药对吗?

人们在患某些疾病时,由于致热物质刺激了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散热减少,产热增加,破坏了产热与散热原有的相对平衡,因而引起体温升高。确切地说,发烧是人体一种防御性的反应。人体在发烧时,体内的抗体生成增多,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肝脏的解毒功能也都增强,从而协助机体消灭入侵体内的各种病原体,所以说一定程度上的发烧对于机体战胜疾病是有利的。此外,发烧是某种疾病的表现之一,也可能是某一疾病的重要体征。如果在尚未明确诊断前,应用解热药,不仅能掩盖疾病的症状,而且还会给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造成困难。所以不能孩子一发烧就让孩子服解热药。当然,疾病诊断已明确,孩子高烧,担心引起抽搐,这里暂时给予解热药降温是可取的。

所以用药时要考虑小儿的生理特点,家长切不可图方便、省钱,而将大人的药给小儿服用,否则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如果你对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等有关儿童意外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药品中毒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儿童常见中成药物,要辨证论治,不能滥用

全文共 1173 字

+ 加入清单

妈妈们都是这样,宝宝感冒了去医院总要开点药回来才安心。一些常见药很多宝妈都给宝宝吃过,有的甚至会同时服用。事实上的儿童常见中成药物,要辨证论治,不能滥用

不要随便给孩子喂“小药”

这些药孩子都不能随意吃,更不能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当保健品来吃。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些药都是治疗儿科某些常见疾病的良药,但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能随便乱吃,否则不但无益,反而会危害小儿身体健康。如果需要服用,要因时因地,根据病症具体对待:

风寒外感用小儿感冒颗粒。风寒感冒初期,孩子多表现出怕冷、鼻子堵塞、流清鼻涕等症状。家长要仔细观察,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异常。比如:看看孩子如果有喜欢依偎在母亲怀里、怕冷,鼻子堵,流清鼻涕等表现,就提示孩子受凉感冒了。此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吃小儿感冒颗粒。风寒感冒早期,注意忌用通便药,因此凡含有通便化滞成分的中成药,不适合风寒感冒初期服用。

风热感冒用小儿豉翘颗粒。风热感冒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孩子的嗓子红肿、疼痛、发烧、流稠鼻涕。嗓子是否红肿是区分风热风寒感冒最主要的症状。这时应该服用的是小儿豉翘颗粒、健儿清解液、双黄连口服液等,这些药都有退烧和清咽利喉的作用。此外,吃小儿豉翘颗粒前,家长要留心孩子的大便,如果是正常或者偏干的,就可以吃,如果大便偏稀就不要用了,因为该药中含有大黄等清热通便的成分。

风热感冒同时又着凉,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顾名思义,这种病就是风寒风热兼而有之。比如早晨起来流清鼻涕,到下午又变成稠鼻涕了,或清浊交替。中医叫做风寒入里化热。这时可以吃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健儿清解液、小儿咽扁颗粒等。

感冒挟惊用猴枣散、保婴丹。就是说,孩子在感冒的同时,又有些受到惊吓:或者是原来有些受惊,又感冒了。儿童感冒常会出现一些兼挟症,挟惊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个时候,适合用珠珀猴枣散、保婴丹等。猴枣散里含有琥珀、猴枣、羚羊角等镇惊的成分,可以配合感冒颗粒剂一起使用。保婴丹从药方上看,有解表、镇惊祛风、止咳化痰的成分,孩子感冒、咳嗽有痰、夜啼不安时,适合服用。

积食化热用化食丸、健脾消食丸。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积食了,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大便干燥等症状,妈妈还可以观察孩子的舌头,如果发现舌苔厚腻,并且嘴里有腐臭气味,那就说明孩子积食了。这时,如果平常身体壮实、食欲很好的孩子,可以吃化食丸等消食导滞,泻火通便;如果孩子平常面黄肌瘦、大便不调,可以吃健脾消食丸,调整脾胃。如果孩子食积咳嗽,喉间痰鸣,可以吃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大便干燥的孩子,可以吃点王氏保赤丸,这个药里有大黄、巴豆霜,可以起到通便的作用。

所以虽然这些药都是儿童平时很常见疾病的良药,但是家长们也不可随便使用,还是要遵循医生的嘱咐,正确合理服药。如果你对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等有关儿童意外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药品中毒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儿童滥用药物易致耳聋,家长可长点心吧!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安全用药已成为当下极为严峻的问题。可目前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用药并没有良好的意识,孩子感冒了就给孩子吃成人感冒药,孩子肚子痛就给孩子吃成人胃药。在用药选择、药物用量、毒副作用等方面都是一无所知。殊不知,儿童滥用药物易致耳聋,家长可长点心吧!

滥用药物是儿童致聋的主因

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2780万听力残疾人群中,新生儿发病率占3%,6岁以下的聋儿有80万之多,且新发生的聋儿仍以每年2万至4万的速度递增。专家介绍,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滥用耳毒性药物仍是儿童后天致聋主因。

此外,耳机的不当使用是导致青少年噪声性耳聋的新杀手。对于成人来讲,噪声、外伤、中耳炎、耳部肿瘤都能导致耳聋。大多数老年人的耳聋和身体本身功能退化有关。另外,精神打击、过度忧郁、压力太大也可导致精神性耳聋。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成人中突发性耳聋等疾病发生率上升,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知道千万不要给儿童滥用药物,家长要对儿童安全用药方面知识做好功课哦!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的相关知识,可以到来查询搜索呦!

展开阅读全文

儿童贫血家长注意别滥用铁剂补血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贫血家长注意滥用铁剂补血,在和家属的谈话中医生发现,佳佳平时不存在偏食、厌食和营养不良的情况,这和缺铁性贫血不相符。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建议给患儿做骨穿检查。根据患儿骨髓检查报告及结合体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佳佳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一组病因不同的血红素合成障碍和铁利用不良引起的贫血,临床发病率比较低,非常罕见。由于其发病症状不典型,故很容易误诊。铁剂治疗无效,一般长期服用大量维生素B6治疗。对维生素B6治疗无效的,可试用磷酸吡哆醛、色氨酸,甚至可试用叶酸、维生素B12、免疫抑制剂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此病的预后对维生素B6的反应很重要,有7%~10%的获得性特发性病人有发展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趋向,最终转化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有报道指出,我国7岁以下小儿贫血发生率为4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何小儿营养性贫血还是很常见?主要是饮食结构不合理、挑食和偏食造成的。但不能因此轻视小儿贫血。6个月至3岁的孩子很多是由于缺铁而导致的营养性贫血,但3岁以上的儿童贫血,仍需警惕其他疾病。患儿如果出现贫血症状,最好到血液专科做全面检查,尽早明确诊断,有的放矢治疗,对预后有很大的益处。

展开阅读全文

滥用增高药有何害处?家长们看过来

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琳琅满目的增高产品,家长们很容易受误导,就在不久前,一位家长为了孩子快些长高,使用增高药,反而直接断绝了孩子长高的希望!那么滥用增高药有何害处?家长们看过来。

判断骨龄对治疗至关重要

人造生长素正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治疗儿童矮小疾病,然而其临床效果好坏,取决于开始治疗的年龄、骨龄以及营养供给等因素。

决定一个矮小儿童是否能够使用生长素进行干预治疗,过程非常复杂,必须很慎重。首先要由少儿内分泌专科医务人员对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和骨龄测定,利用骨龄推断,明确反映其身体生长发育状态。判断骨龄主要利用X光片,一般以手腕部最为理想,因为这里集中了大量的长骨、短骨和圆骨,可以详细反映全身骨骼生长和成熟状况,而且投照方法简便,对人体的损害也最小。骨龄在矮小身材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中至关重要,它直接指导着医生的用药和治疗。

有时光测骨龄还不够,还要进行必要的内分泌功能检测,个别患儿还需进行遗传学分析和影像学(B超、CT、MRI)检查。必须明确导致身材矮小的原因,看看孩子是否属于因生长激素缺乏或生长素应答效率低造成的矮小。如果是就可以考虑采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如果不诊断准确就滥用药物“拔高”,有可能使患儿骨龄增加,越发导致其过早停止身高发育。

人造生长素临睡前注射最有效

基因重组人造生长素是严格的处方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用不用药、用量多少,需要经过多项检查才能确定。

专家介绍,由于至今还没有口服的人造生长素,所以它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几乎每天进行的皮下注射来完成,一般使用剂量必须与每天每公斤体重相匹配,一周注射约6~7次。“最适合接受注射的时间在晚上临睡前,注射用的生长素应该在2℃~8℃中保存,有效期为2年。配置后的药液可置2℃~8℃冰箱中保存72小时。”她说。

治疗后生长速度提高3倍

一般而言,治疗后孩子的生长速度约为治疗前的3倍,在治疗的头两年中身高增长每月可达1厘米,在这以后,疗效会稍差,这是自然反应。“开始接受这种治疗的年龄越早,最终效果越好,由于同龄孩子的身高也在自然增长,因此接受治疗的矮小儿童要赶上他们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所以要连续治疗多年。”她表示,但对于一些先天性脑垂体侏儒症患者,生长素的疗程可持续至骨骺融合,其间3个月检查一次,以监测疗效,治疗期间还应注意其甲状腺功能变化,必要时应补给左旋甲状腺素等药物以保持正常。

如果孩子个子不高,不要滥用增高药,建议去医院检查下看看,一来分析下长不高的原因,二来通过医疗的手段帮助孩子增高,一旦注意到孩子个子矮小,也不要一拖再拖,及早就医以免错过最好的增高时间段。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的这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的近期更新吧。

展开阅读全文

滥用抗生素儿童易得哮喘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滥用抗生素儿童易得哮喘,抗生素是最常用到的抗菌药物。大家都知道抗生素不能滥用,但小孩一旦得病,父母最关心的是如何能最快药到病除,就忽略了用药常识和医生的忠告。

在最新一期美国《儿科学杂志》上,瑞典研究人员发表研究成果表明:使用过抗生素药物的婴儿容易患哮喘病。

研究:婴儿服抗生素,得哮喘比例激增

最近,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在对5000名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周里接受抗生素药物治疗的话,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患哮喘症的危险性要比其他婴儿高出300%。研究人员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抗生素类药物在治病的同时,也毁掉婴儿肠道中从母体获得的有益细菌群,对婴儿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起到破坏作用。

今年“世界哮喘日”宣传活动中,著名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院士表示,近二十年来,多数人动不动就用很高档的抗生素,以致小孩自身免疫保护能力下降,一旦受到外界稍微刺激就无法抵御,得哮喘的比例就高。目前,广州正在10多间学校进行以中小学生为主的哮喘病流行病学调查,其中,1994-2001年间出生的小孩哮喘发病率明显增加。

医师:抗生素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

目前,在儿童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是必要的,抗生素也属于处方药,但由于目前药品市场比较混乱,仍存在某写家长可以不用医生处方买到抗生素的情况。好多人认为抗生素并不是什么具有毒性的药物,只要患上一些诸如感冒、发热、感染之类疾病,就拿抗生素服用,这非常危险。还有些家长担心一种药效果不好,本来单用一种低廉抗生素就可以控制的,却将两种甚至三种高档抗生素联用。有些家长有相互推荐药物的习惯,一听人家孩子吃这种药好,自己也给小孩吃这种药,这种方法不可取,每个孩子的病不一样,体质不同,而且,一种抗生素并不能包治百病。

其实,在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期间,他们的一些器官和组织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血液循环需要的时间短,吸收、排泄较快,但免疫力较弱,对抗药物副作用的能力有限。婴儿使用抗生素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展开阅读全文

儿童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肥胖吗

全文共 1682 字

+ 加入清单

季节更替,忽冷忽热,感冒频发。宝宝一发烧就让挂水的爹妈,现在还有不少。您可知道,滥用抗生素又添一大罪状——已有研究发现,在幼儿期频繁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肥胖。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儿童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肥胖吗?

至于使用抗生素能不能让成年人也变胖,目前还没有更多的研究,不过抗生素影响肠道菌群,进而导致肥胖,则是不争的事实!

1、幼儿时频繁用抗生素容易胖

目前,我国肥胖儿童的数量已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在寻找原因时发现,“儿童在小时候频繁地使用低剂量抗生素”,可能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之一。

近期《国际肥胖杂志》刊登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莱恩·施瓦茨及其团队的研究,肯定了“幼年使用抗生素会令儿童增重更快”的观点,而且这一作用具有累积效应,即,使用抗生素次数越多,增重越快。

施瓦茨发现,儿童每使用一次抗生素,就如同给“增重引擎”轰了一脚油门。在纳入研究的约3万名儿童中,大约有21%有过7次及以上使用抗生素的经历。数据显示,这些儿童年届15岁时,要比未使用过抗生素的同龄人重3磅左右。

为何抗生素和肥胖的关系如此密切?原因是,抗生素改变了肠道菌群!

2、肠道菌群与人体互利共生

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因其中90%为细菌,所以被称为肠道菌群。

数量大约有100兆个,种类有500~1000个的细菌,构成了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与人体代谢、营养、免疫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肠道菌群具有多种代谢酶类,可以将不易消化的大型多糖、未消化的寡聚糖、未吸收的糖、蛋白质等,酵解成短链脂肪酸,为人体提供能量。

它们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烟酸、泛酸,同时还能促进铁、镁、锌等矿物元素的吸收。

它们让机体的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并变得强大,它们与肠道系统中的许多神经细胞和激素生成细胞相互沟通,尤其重要的是,细菌生成了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进入到血流中,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

肠道菌群,简直可以被视作像心脏和大脑一样的一种器官!

那此“器官”和肥胖有何关系呢?

3、肠道菌群改变会让人肥胖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肥胖症与肠道菌群的改变相关。

研究1:科学家将胖小鼠的肠道菌群转移到非肥胖而无菌的小鼠体内,2周后非肥胖小鼠就和肥胖小鼠一样,具有更高的能量吸收率,其排泄物中的能量物质更低,还具有明显的脂肪重量增加,导致其体重增加。

进一步研究发现,肥胖型小鼠肠道内类杆菌,比非肥胖型小鼠减少了50%。

研究2:一个国际性研究团队,在对169位肥胖和123位非肥胖的丹麦人的肠道菌群进行研究后,发现“低肠道微生物丰富度”群体中的肥胖者数量,要高于“高丰富度”群体。

同时发现,“低微生物丰富度”的个体,携带着更多的“促炎症细菌”;“高微生物丰富度”的个体,携带着更多的“抗炎症细菌”。

而科学已证实,慢性发炎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那肠道菌群的改变,和抗生素有何关系?

4、抗生素喂出“小胖鼠”

研究者注意到一些农场在饲料中持续添加低于治疗剂量的抗生素。而经验也证明,很多种类的抗生素都能达到减低饲料喂养量,却使动物体重增加的神奇效果。

于是,纽约大学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小鼠实验。在实验中他们把刚出生的小鼠分成两组,第一组吃正常的食物;第二组的食物中添加了低剂量青霉素。结果是,在30周的时候,第二组小鼠比正常小鼠的体重增加了10%-15%。

研究人员对小鼠肠道内的细菌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细菌组成发生了变化,“好细菌”乳酸杆菌的含量下降了。

5、抗生素改变菌群的生态平衡

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系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紊乱,抗生素的使用,是最常见的因素之一,

抗生素在有效治疗细菌感染的同时,也会杀死很多肠道菌,其中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则可以在人类肠道持续生存,这样就改变了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

研究发现,在应用抗生素早期(第6天)革兰氏阴性微生物减少了;第11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发生了“全面崩溃”的改变,肠道寄生菌群数目显著减少,只有一些天然耐受菌群定植在结肠里。

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研究发现,在抗生素停用后,糖酵解、丙酮酸脱羧、三羧酸循环、谷氨酸代谢、铁的摄取等,均无法立即恢复正常。

也就是说,抗生素大幅度地减少了某些类细菌的数量,从而使其他细菌占据主要位置,造成了微生态系统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如何预防药物滥用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化学制药工业的发展,若管理跟不上,药物中毒的发生日益增多。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些药物中毒的急救方法,下面就带大家进入今天的主题:如何预防药物滥用

药物滥用是指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性特性或依赖性潜力的药物,这种用药与公认的医疗需要无关,属于非医疗目的用药。滥用的药物有非医药制剂和医药制剂,其中包括禁止医疗使用的违禁物质和列入管制的药品。药物滥用可导致药物成瘾,以及其他行为障碍,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比如抗生素滥用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严重损害患者健康权益。在人体不需要抗生素的时候滥用抗生素可以导致菌群失调,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人体免疫力下降,使人类曾经征服的传染病死灰复燃,如结核病目前开始日渐增多,就是很好的例证。

预防药物滥用可以从四方面考虑:

1、国家层面,要从政策和法律上严禁药物滥用,并且通过提高医生的整体福利,以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

2、医院层面,应该加强药物管理,同时也要配合国家改变以药养医;

3、医生层面,要加强自身的技能水平和道德水平,要处处为患者考虑,坚决不乱用一颗药;

4、患者层面,也可以说是社会层面,要加强药品知识的宣传和学习,自己有所判断,对药有个基本认识。

以上是今天的中毒急救知识讲座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能把今日所学牢记在心,如果方便的话,也可以动动手指转发出去,让人人都正确认识药物中毒带来的危害,才是的服务宗旨。

展开阅读全文

食品中滥用添加剂如何处罚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在实践中,我们都知道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打击的重点,那么,食品中滥用添加剂如何处罚呢?接下来,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各位朋友一起来了解了解关于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知识。

食品添加剂超标属于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的违法行为。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严格遵循《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及卫计委相关公告,避免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使用方法:当要确定某添加剂在某食品中的添加量时,先查表E.1确定该食品的食品分类号,再查表A.2确定此添加剂是否可以在各类食品中按需要量使用,若表A.2中规定此添加剂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我们要查询表A.3,若要使用添加剂的食品没有出现在表A.3中,则该食品中可以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此添加剂。若要使用添加剂的食品出现在表A.3中,则说明此中食品中不得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添加剂,我们需要到表A.1中查询此添加剂在需要添加的食品中的使用剂量;若表A.1中无此添加剂信息,则不能使用。若表A.1中对此添加剂在该食品中的使用量有规定,则按规定量使用。若查询表A.2中未出现此添加剂,则查询表A.1确定此添加剂的使用量,若表A.1中也无此添加剂的信息,则说明此添加剂不是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若表A.1中有关于此添加剂使用量的规定,还需要再查看表A.3中是否有此食品,若有则需注意,表A.3规定的食品类别不得使用表A.1规定的其上级食品类别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若表A.3中无限制,则按表A.1的规定量使用。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内容是食品医药常见问题与维权方法,欢迎常来关注更多购物维权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儿童体内含兽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有危害

全文共 1596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一则新闻报道复旦大学一项从2010年就开始的课题显示,儿童时期的暴露于多种抗生素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儿童肥胖。而且这项课题研究发现儿童的尿液中普遍含有兽用抗生素的成分,研究人员认为兽用抗生素来源于环境,通过水和食物污染而进入人体,兽用抗生素和儿童的超重或肥胖有着明显的关系。

这个课题小组为了更明确的了解抗生素对儿童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将进行进一步的水样、食物的采集和检测。兽用抗生素虽然我们没有直接使用,但是通过环境的污染影响了我们的人体健康,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避免人类自己滥用抗生素,还有注意兽用抗生素的控制。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了解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才适合使用抗生素。

一、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危害儿童健康

上文提到的儿童体内含有兽用抗生素,以及抗生素可能和儿童的肥胖有关等。这些属于抗生素危害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大剂量的滥用抗生素会带来较强的毒副作用,尤其对儿童的听力具有很大的伤害,而最重要的是抗生素严重的过敏性,不同时期人体的体质会有所改变,过敏如果救治不及时还可能丧命。

2.造成细菌耐药性

抗生素是可以杀灭细菌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但是抗生素使用的过多,会让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且随着细菌的变异,抗生素也在更新换代,如果抗生素更新换代跟不上细菌的变异,很有可能造成人类无抗生素可用。

另外,细菌的耐药性也可以相互传播,会造成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不同菌种之间相互传播,导致细菌复杂化。

3.杀灭有益菌

抗生素之前被称为抗菌素,而事实上抗生素不仅仅能杀灭细菌,其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也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抗生素滥用会杀灭身体内其他的有益菌,这样会让致病菌趁虚而入,引起菌群的失调、维生素缺乏、抵抗力下降等现象,这样不仅不利于治病,反而危害健康甚至引起死亡。

4.污染环境

抗生素的使用已经到了污染环境的地步,仅2013年我国就使用了16.2万吨的抗生素,而其中48%为人用抗生素,其他均为兽用抗生素。有研究证明抗生素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其中绝大部分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然后进入身边的环境,而这些抗生素最终进入水环境、土地环境等。

环境中的抗生素会引起微生物的耐药性,最终影响人体,所以人类身体的耐药性有一部分是源自环境影响。正如复旦大学的课题研究,儿童体内发现了兽用抗生素的成分,这正是因为环境污染造成。

二、何时该用抗生素

抗生素从根源上来说是治病药物,我们不能因为滥用而否定它作用,而何时使用抗生素要根据医生的判断。我国明文规定没有处方,任何药店不得向市民售卖抗生素等处方药,所以抗生素属于处方药,能否使用需要医生判断并开出处方。

另外,抗生素属于一种抗细菌药物,抑制细菌生长和杀灭细菌的药物,对于病毒引起的疾病并没有效果,而且还会抑制免疫力,对一些疾病还有加重作用。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控制好抗生素的使用,对于非细菌引起的疾病要慎重选择,具体需要咨询医生。

三、如何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除了明文规定医生不允许滥用抗生素之外,作为患者自身更应当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1.对抗生素充分了解

很多人把抗生素当成万能药物,可以是消炎药、灭菌药、抗病毒等等。殊不知正是对抗生素的不了解才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为了我们以及人类后代的健康,应当对抗生素类药物充分了解,从根源上避免滥用。

2.购买食材上多加注意

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抗生素是作为兽药被使用,也样污染环境,危害人体。一方面养殖户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另一方面在采购食材时候避免专业养殖的动物肉。

3.多锻炼

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这样人体少患病,从根源上杜绝抗生素的使用,而且锻炼身体还有利于身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

结语:文章开头我们提到复旦大学的课题研究,他们发现在儿童体内含有兽用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可能是引起儿童肥胖的一个原因。同时我们还介绍了抗生素滥用带来的危害,希望通过这里的了解,你能正确看待抗生素,避免滥用,也避免矫枉过正。

展开阅读全文

幼儿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莫滥用止咳药

全文共 1353 字

+ 加入清单

幼儿的身体十分脆弱,头痛感冒也是家常事。但是千万不要小儿咳嗽就吃止咳药,生病就去医院看。那幼儿咳嗽吃什么好的快呢?

幼儿咳嗽吃什么好的快莫滥用止咳药

2岁的小航航这几天不断发出阵阵咳嗽声,父母不由紧张起来,赶紧给宝宝喂止咳药。但用药后小航航又突然发烧,父母急忙把他送到医院,检查发现宝宝患了“肺炎”。儿科主任医师说,这可能与乱喂止咳药后“表面”止咳,实际上掩盖了体内真正的感染病灶有关。

正常的生理防御反射

许多家长认为“咳嗽一定要吃止咳药”,其实是一种误解。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属于正常的生理防御反射,也是人体自行清除呼吸道黏液的唯一办法。咳嗽排痰,可以把呼吸道内过多的分泌物及吸进的异物、致病菌排出体外,对呼吸系统起到保护作用。

儿童由于免疫力弱,受凉后可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此时,孩子喉咙里有许多痰液,但由于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不会像成人一样吐痰,大多直接咽下去通过肠道或者呕吐排出。如果父母一见幼儿咳嗽便喂止咳药,咳嗽虽然能暂时停止,但痰液并不能顺利排出,一旦大量痰液和痰液中的病菌堆积在呼吸道内,会导致痰液堵塞气道,继发细菌感染,有时则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引起肺不张、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五妙招”帮孩子排痰

1.保持室内湿度: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湿度,有利于呼吸道黏膜保持湿润状态和黏膜表面纤毛的摆动,有助于痰的排出。

2.饮水法:咳嗽的患儿常有不同程度脱水,会加重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黏稠度,使之不易咳出。这时给孩子饮用足够的水,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释,容易被咳出。同时,喝水还能改善血液循环,使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或毒素迅速通过出汗或排尿排出,减轻其对呼吸道的刺激。

3.服白木耳化痰:干白木耳先用水泡一两个小时,换水,煮沸3分钟,再用小火炖半小时以上,煮到很软或呈黏稠状即可,每天3~4次,每次约100毫升。

4.水蒸气法:将沸水倒入容器中,抱起孩子,使其口鼻对着水蒸气呼吸,可使痰液变稀,利于咳出,还可减轻气管与支气管黏膜的充血和水肿,减少咳嗽。但千万要小心烫伤。

5.拍背法:在咳嗽间隙,让患儿侧卧或抱起侧卧,轻拍患儿背部,促进患儿肺部和支气管内的痰液松动,向大气管引流并排出,还可促进心脏和肺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支气管炎症的吸收。

听音辨别咳嗽类型

咳嗽是感冒、支气管炎、咽炎、哮喘、肺结核等疾病的共同表现,但不同疾病所导致的咳嗽声是有区别的,父母可通过听音初步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

当咳嗽时带痰,不分白天黑夜,不伴随气喘或急促的呼吸,应多考虑普通感冒的可能性。如果由喉部发出略显嘶哑的咳嗽,隔一段时间咳一下,有时候干咳,有时候带痰,则有可能是流感。

如出现喘鸣的声音,要怀疑是否哮喘。这类患儿通常会持续咳嗽,并常伴有喘鸣或气喘,咳嗽时间长达10天以上,晚上或活动后病情会加重,而且当幼儿接触到花粉、冷空气、动物皮屑、粉尘或烟雾时,咳嗽都会加重。

总结:咳嗽是感冒、发烧、支气管炎的共同症状。家长要判断孩子的咳嗽声来区别,初步判断病情的轻重。(文章原载于《家庭医学》,刊期:2012.06,作者:任荣娜,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滥用中成药伤身的原因

全文共 1356 字

+ 加入清单

生病了,随便去药店买点中成药来吃。可能您或身边的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一感冒就喝板蓝根,便秘了吃点牛黄解毒片,女性经期不适吃俩乌鸡白凤丸等等。专家指出,有些中成药虽然广泛被人们熟知,并成为家庭常备药,然而中成药如果滥用可能会伤身。那么,中成药滥用的原因是什么呢?

滥用中成药伤身的原因三:西医也开中成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70%的中成药是由综合医院的西医医师开出。从中成药的用量、使用比例和频率来看,原本应是中医院开出的中成药占市场的主导,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西医也在给患者开中成药,这就不太正常了。一些西医没有经过中医理论培训,不懂得辨证论治,导致开出的中成药疗效不能保证,容易误导患者,甚至引发安全问题。因此,西医乱开中成药也成为中成药滥用的原因之一。

如今,因不当使用中成药带来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我国2010年的药品不良反应中,中药的不良报告占了13.8%,其中中成药所占比例为99.7%。在处方、购买、使用等环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错误、超量用药,给健康带来副作用。

专家指出,目前滥用中成药的情况,不亚于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从“龙胆泻肝丸造成肾衰竭”到前段时间的“双黄连事件”,都在提醒着我们,中成药具有不可忽视的“威力”,绝不是想吃就吃、谁都能吃。那么,到底哪些中成药被人们滥用了,会有些什么危害,中成药被滥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中成药的用法

内服

直接服用:合剂、露剂、酒剂、口服液、糖浆等液体制剂一般可直接服用。

送服:片剂、丸剂、胶囊剂、散剂等固体剂型一般均需送服,包括开水送服和药引送服两种。

冲服:颗粒剂、煎膏剂、胶剂等一般用沸水冲开溶化后服用。另外茶剂用沸水浸泡取汁服用。

调服:散剂用乳汁或糖水调成糊状服用,多用于小儿及吞咽困难者;滴剂加入乳汁或糖水中服用也属于调服方法。

研服:将丸剂、片剂加水调成糊状服用,适用于儿童和吞咽困难者。对胃有刺激类药物、肠溶片不可用研服法服用。

含化:口含片等可含于口中缓缓溶解,使药物慢慢吸收进入血液或直达患病部位,多用于咽喉病。

外用

调敷患处:外用散剂、锭剂等可用清洁水、酒、醋、香油、蛋清等调成或研成糊状,敷于患处。

涂抹患处:水剂、油膏剂可均匀地涂抹于患处。

贴敷:止痛膏、膏药等可贴于皮肤患处。

点敷:口腔溃疡等用药可将药粉蘸至消毒棉签上点药到患处。

滴入:眼膏、滴眼剂、滴耳剂等适用。

坐药:适用于栓剂,将栓剂塞人肛门或阴道的用药方法。

注射

注射给药分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穴位注射等几种,静脉注射又有静推和点滴两种方法。注射用药不宜在家庭医疗中使用。

滥用中成药伤身的原因二:把中成药当保健品

老百姓对中成药存在不少误解。有人为了调养身体将它当成“保健品”随便服用;有人在吃了西药后,还想再吃点中成药巩固疗效;还有的人仅凭药名字面意义选购,甚至为尽快治愈随意增大用药量,这些都是造成中成药滥用严重的因素。

大部分人都以为中成药无毒副作用,可以放心服用,其实是错误的。中成药只是相对于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会小些,但“是药三分毒”的原理不会变。而且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如果没有对症用药,不仅适得其反,长时间的积累还会对身体造成很大损害。”

滥用中成药伤身的原因一:购买无限制

由于大部分中成药是非处方药,所以消费者买起来不会有很多限制,销量自然就好。其中板蓝根、藿香正气丸、六味地黄丸等几种中成药家喻户晓。绝大多数消费者存在“看着症状买药”的问题或直接看用功效选药,而往往忽视了其副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滥用抗生素等相关知识

全文共 3231 字

+ 加入清单

抗生素是人类在医药领域取得的最伟大成就之一,对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命安全的保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滥用会带来很大的灾害,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滥用抗生素等相关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

2011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首届合理用药大会在这一天召开,恰好契合了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人们治疗疾病时候,应用的抗生素,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这些细菌及微生物再次传染给其他病人的时候,就对原来应用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如此反复传播,最终的某个时候,他最终对这种抗生素不再敏感. 也就是说,人们无度的滥用抗生素,最终将导致人们对于那些耐药的细菌及微生物会有束手无策的时候. 那时将是人类的悲哀. 虽然人们新发现的抗生素种类也是逐渐增加的, 但是总有发现赶不上滥用的步伐的时候---当细菌和微生物被人类的抗生素锻炼的金刚不坏身的时候,人们还用什么呢?

滥用抗生素,可以导致菌群失调.正常人类的肌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他们是人们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比如:在人们的口腔内,肠道内,皮肤....,都含有一定数量的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群,他们参与人身体的正常代谢.同时,在人体的躯体中,只要这些有益菌群的存在,其他对人体有害的菌群是不容易在这些地方生存的.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如同某些土地中,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人类",其他的"人类"是很难在此生存的. 而人们在滥用抗生素的同时,抗生素是不能识别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菌群的,他们如同在铲除当地"土匪"的同时,连同老百姓也一起杀掉的情况,结果是人身体正常的菌群也被杀死了. 这样,其他的有害菌就会在此繁殖,从而形成了"二次感染",这往往会要导致应用其他抗生素无效,死亡率很高。

看过“滥用抗生素等相关知识“

抗生素9大误区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抗生素毒害

①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氨基糖甙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引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素G或半合成青霉素或引起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骤停。氯霉素、环丝氨酸引起精神病反应等。

②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等有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Ⅳ、Ⅴ、Ⅵ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头孢菌素类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加。

③肝、肾毒性反应:妥布霉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多数头孢菌素类大剂量可致转氨酶、碱性磷酸脂酶Ⅰ和Ⅱ、多粘菌素类、氨基甙类及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

④胃肠道反应: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四环素类中尤以金霉素、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显著。大环内脂类中以红霉素类最重,麦迪霉素、螺旋霉素较轻。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

⑤长期服用抗生素可导致错杀体内正常的益生菌群,造成肠道失调,从而引起的多种肠道功能异常及不良反应。可选用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补充被抗生素错杀的体内正常益生菌群,避免因服用抗生素造成肠道失调引起的多种肠道功能异常及不良反应。

⑥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肠炎、念珠菌感染等。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最多见,其次是先锋霉素Ⅳ和Ⅴ。急性出血性肠炎主要由半合成青霉素引起,以氨苄青霉素引起的机会最多。另外,长期口服大剂量新霉素和应用卡那霉素引起肠粘膜退行性变,导致吸收不良综合症,使婴儿腹泻和长期体重不增,应预重视。少数人用抗生素后引起肛门瘙痒及肛周糜烂,停药后症状可消失。

⑦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一般分为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变态反应性心肌损害等。

⑧抗生素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如链毒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许多化疗药可引起“三致”作用。利福平的致畸率为4.3%,氯霉素、灰黄霉素和某些抗肿瘤抗生素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