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并称

并称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并称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并称问题。

分享

浏览

3148

文章

21

一起来看:与黄山奇石并称四绝的是什么?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黄山四绝是指中国安徽省黄山的四种独特景观,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奇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中。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其中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

云海: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

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多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水质纯净,可饮可浴。

展开阅读全文

孟子与什么并称为四书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四书有哪四书:

朱熹将我国古代典籍《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这四本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现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四书”,其内容不止《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其中还被加入了程子、朱熹的文章,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苏轼与父弟并称什么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苏轼的与父弟并称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

展开阅读全文

并称为楷书四大家的除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还有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并称为“楷书四大家”的除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还有赵孟頫。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吴兴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是《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柳公权: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今陕西铜川人),官至太子太师,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展开阅读全文

白居易与谁并称为白刘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白居易与刘禹锡并称白刘,都是中唐时期的大诗人,彼此慕名已久,并有书信往来,但在很长时间内,一直不曾谋面 。敬宗宝历二年,由和州刺史罢归洛阳,当时,也因病免去苏州刺史,在返京途中,两人在扬州相遇,神交已久,初次相逢,既喜且悲,此后,两人一直有诗相互唱和。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刘禹锡,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并自称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展开阅读全文

柳宗元与刘禹锡并称什么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刘禹锡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刘禹锡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

诗人介绍: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展开阅读全文

高适和岑参并称什么?为什么要放在一起说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高适和岑参并称为“高岑”,他们两人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边塞诗歌作品。同时,高适和岑参都有参军出塞的经历,并且与王昌龄、王之涣四人一起被称为“边塞四诗人”。

一般高适和岑参的诗都是以悲壮为宗旨的,虽然两人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长期没有获得功名是非常失意的。两人都曾征兵出塞谋求报国立功,对于仕途坎坷和边塞生活有着深刻体验。所以很多的作品主要以边塞战争、塞上风光和仕途艰难为题材,表现报效国家、治国安民的壮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或抒发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悲愤。他们写的诗都意气豪迈,情辞慷慨,引人入胜,感情流露是非常真挚的。

通过对二人经历和作品的了解,就可以知道两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也是他们可以并称“高岑”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与黄帝并称五帝的到底是哪几个,你清楚了吗?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黄帝并称五帝的是太昊、炎帝、少昊、颛顼、黄帝。黄帝是居住在黄河一带,炎黄子孙的黄字便是黄帝的血脉;而五帝指的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明君主。

1、在5000年的历史中,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关于谁和黄帝并称五帝的版本有很多当以《大戴礼记》《吕氏春秋》《战国策》《资治通鉴外纪》,伪《尚书序》,其中当以《吕氏春秋》为最广。

2、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也为五帝之首。

3、同时现代也把他们叫做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这都是根据古籍而来。

4、时代始于,约公元前31世纪,时代终于约公元前21世纪,这个被称为五帝时代。根据不同史料记载,有六种说法。

5、大河泱泱,黄帝一统华夏,大战蚩尤,问鼎中原,慢慢也行成了五帝,与黄帝并称五帝,所以古代的黄帝为九五至尊。

展开阅读全文

李存孝是谁?李存孝是否有资格与项羽并称?

全文共 1178 字

+ 加入清单

李存孝,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但如果说李元霸,大家就知道了这个名字经常出现在很多古典小说中,而李存孝正是李元霸的人物原型,以力大善战而闻名,这一点,看李元霸的表现就知道了。那么,他是不是有资格与同样力大无比的项羽相比呢?如果可以,他们谁又会更厉害一些呢?

项羽和李存孝是两个时代的人,项羽是楚汉时期的霸王,李存孝是隋唐时期李元霸的原型。本来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却因为一句“王不过霸,将不过李”联系到一起了,那么,除去时空的概念,两个人之间有什么关联之处呢?

项羽和李存孝都是武将,这点毫无疑问,李存孝是一个小说形象,他相当于是唐朝李元霸,书中所描述的李存孝能够战场之上一斩千人的故事是虚构的,现实中的李存孝是有一把子力气,天生神力,但是并没有过万人之中取人首级的能力。而项羽则是真实的力能扛鼎,能够勇冠三军。

项羽和李存孝还有冉闽,杨再兴,这些都是同一梯队的武将霸主。但是很多人都认为李存孝被高放了,他的名分不应该排那么高。李存孝在小说中身为晋王李克的手下,也是李克收的义子,排行十三。李克的十三个儿子被称为十三太保,李存孝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但是这是并不代表他的能力最强。

项羽和李存孝被并称为“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霸当然就是我们的西楚霸王,李就是李存孝。历史上曾经有古书记载,李存孝是骁勇善战。《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李存孝的能力相当于李元霸,号称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被称为飞虎将军,李存孝经常作为先锋从来没有败绩,多次救李克于危难之中,勇猛的程度倒是和霸王项羽有的一拼。项羽最喜欢的就是一马当先冲入敌人阵营,豪爽万分。

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在现在的哪里

项羽兵败垓下之后,逃到了乌江,当时河里是有船夫愿意带他渡江的,但是项羽觉得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随后便自刎了。而如今确实是有一个乌江,但根据历史记载,却不是项羽自刎的乌江,那么项羽自刎的乌江在哪里呢?

关于项羽自刎的乌江在哪里这个问题根据史料的记载推测来看,项羽自杀的乌江其实是长江西岸的乌江镇。乌江在安徽和苏州交界的地方,和南京相邻,有着“金陵门户”之称,自隋唐以来,习惯上把此段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称为“江东”,同时在很多纪念项羽的诗词中也有提到这这一称呼。著名的南宋词人李清照就有诗作,“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自己也说自己是无颜见江东父老,这里的“江东”也就是三国时期,孙吴的政权所在地江东。

在中国的地域版图中,长江在安徽芜湖到江苏南京的这一段成南北走向的地段,就是所谓的江东,也就是项羽自杀的乌江。当然也是因为历史上有名的大英雄,西楚霸王在此自刎,所以从古至今,乌江都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历史上的名人墨客都曾在此吊唁项羽,写下了很多流传至今的名篇。直到现在,因为项羽的原因,乌江依旧吸引着很多的人前去参观凭吊。

所以说关于项羽自刎的乌江在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在江东乌江镇这一段,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现在的乌江。

展开阅读全文

裴旻是谁?为什么裴旻能够和李白并称?

全文共 118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唐朝,你可能总会想到唐诗,而说到唐诗,李白一定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也被后人称为“诗仙”。但是唐朝决不仅有唐诗一项,很多其他方面也有相当出彩的人物,就比如唐朝三绝中,就有能够与李白的诗并称的裴旻的剑舞。说到这个裴旻,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他的剑舞到了什么程度,竟能与李白的诗歌放在一起呢?

裴旻是唐朝开元年间人,因为其剑术高超,所以被称为剑圣。在《独异志》中曾描述过裴旻的剑术说,裴旻可以将剑投掷地非常远,有数十丈高,每当裴旻舞剑,都会有很多人在旁边观看,无不为他的剑术折服。那么裴旻的故事都有哪些呢?

裴旻的故事有很多,比较出名的如裴旻射虎、裴旻射怪蛛。

裴旻射虎的故事说的是裴旻在北平任职的时候曾一天射杀31只老虎,在他洋洋得意的时候,被一老者告知他射杀的并不是老虎,真正的老虎在北方30里处,而且这个老者还说,裴旻遇到真的老虎是没办法制服老虎的,只有逃命的份。于是裴旻就骑马到老虎出没的山林,本想向老者证明自己的是可以射死老虎的。可是当老虎真的出来的时候,裴旻非常害怕,丢下弓箭就跑了,自此以后,裴旻就再也不射虎了。

裴旻射怪蜘蛛的故事说的是相传有一次裴旻在深山中行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蜘蛛,这个蜘蛛有车轮那么大,蜘蛛的网像一匹布那么大,所以裴旻差点被这硕大的蜘蛛网给缠住,后来裴旻便用弓箭射死了大蜘蛛,还将蜘蛛网带回家了,后来裴旻的部下有受伤的,裴旻就把这个蜘蛛网拿出来敷在士兵的伤口处,止血效果非常好,这便是裴旻射杀蜘蛛的故事。

后世对裴旻的评价非常高,王维还专门写过一首名叫《赠裴将军》的诗来赞美裴旻。

裴旻和李白

裴旻和李白都是唐朝的名人,裴旻的剑术和李白的诗都是唐朝三绝之一。不仅如此,李白还曾跟裴旻学习过剑术,因为裴旻的剑术是非常出名的,被人们称为剑圣。

裴旻剑术非常高超,关于裴旻的故事也有很多如裴旻射虎、裴旻射杀大蜘蛛、裴旻舞剑等,著名画家吴道子曾看裴旻舞剑后画出名画。后世也有说裴旻的剑术其实并没有那么厉害,只是花拳绣腿,根本没有实战性。但是在《朝野佥载》曾记载裴旻有一次与幽州的都督一起出征奚人,被围困后,裴旻在马背上舞剑抵挡奚人射过来的箭,奚人见了都很惊讶,最后奚人都散去了,可见裴旻在剑术上的造诣还是很高的,毕竟他的剑术是被唐文宗纳入唐代三绝的。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后世称之为诗仙。李白平身最爱的三件事就是作诗、喝酒、舞剑。李白其实很年轻的时候就学习剑术,他自称是十五岁就已经是擅长剑术了,虽然成年后的李白身高不是很高,但是他很瘦,身轻如燕,剑术也是十分了得。年轻时候的李白曾为了提高自己的剑术,拜当时的剑圣裴旻为师,因为当时裴旻已经是公认的大唐第一高手了,李白在剑术上的造诣也不低,所以有人说裴旻剑术第一,李白第二,当然也有很多人不同意这一观点,但是总的来说,李白的剑术也是不差的。

展开阅读全文

董允有什么厉害之处,为何能与诸葛亮并称?

全文共 1703 字

+ 加入清单

董允这个人物,如果对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不是非常了解的人,可能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吧。董允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重臣,重到了什么地步呢,当时的百姓将他和诸葛亮、蒋琬、费祎合称为“四相”,可见董允在当时的地位。但是后世却似乎很少再提起了,以至于很多人对于董允这个人物没有什么太多的了解。那么董允到底是谁,他究竟能有多厉害,能够与诸葛亮并称?而且还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董允是个怎样的人

董允,字休昭,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臣。知道他的人或许不多,毕竟史书中对他的记录少之又少。然而他深受当时蜀汉百姓的爱戴,与诸葛亮、费祎(yī)、蒋琬被并称为“四相”。

他的父亲董和曾效力于刘璋,任职期间以身作则,清贫节俭,也是深受爱戴。曾被豪强排挤,在即将被调离之际,城中百姓挽留他的多达数千人,因此得以留任;临终时家里竟无哪怕一旦粮食。

受其父亲以及良好的家风影响,董允一生也是秉心公亮,一心匡主。诸葛亮对他也是赞赏有加,非常重视。

《出师表》我们都知道,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上伐魏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千古名篇。诸葛亮除了在文中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而劝勉刘禅外,还推荐了几位有能力且值得信任的朝中大臣。

董允就是其中之一,诸葛亮在原文中这样写道:“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2、诸葛亮为何看重董允

我们都知道,先帝刘备死后,诸葛亮殚尽竭虑,事事躬亲,那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诸葛亮这么重视他,竟然让刘禅只要是宫中之事,不管大小都要去咨询他呢?

这第一点便是因为董允的身份,不要误会,这里并不是说董允的背景很强大,而是他的家族都一心效力于汉室,且家风刚正,前面说到他的父亲便是如此。

而董允一开始就被刘备选中,刘禅被封为太子后,董允又任太子洗马。从这点看,董允一直与刘禅相交亲密,相互熟悉,因此让他去辅佐刘禅,诸葛亮放心。

其二便是因为董允的为人清正,是非分明,当时刘禅年幼且一心玩乐,诸葛亮相信董允等人有能力匡正后主刘禅的不当之行,指引刘禅。

但由于郭攸之为人谦逊温和,又不敢犯上约束刘禅,因此董允实质上负责着宫中的大小事务,以他“一根筋”的性格,自然是约束刘禅的最佳人选。

而事实也是如此,比如当时的刘禅经常想充实自己的后宫,便提出要从民间挑选美女,而董允则坚决不允许,认为不应该拥有过多的妃子。

他对刘禅进言说,以前的天子后妃也不过十二人,而现在您的嫔妃已经满了,不适合再有所增加了。而刘禅自然也是无奈放弃。

董允的固执可以说是让刘禅吃尽了苦头,但诸葛亮北伐在外,蒋琬负责丞相府,而董允就负责约束教育刘禅,这才使得蜀汉朝政保持稳定。

其三,便是董允的忠君爱国情操甚高,哪怕刘禅再是贪玩无能,他也只是一心匡主,并无非分之想。

比如当时的宦臣黄皓,因为与刘禅关系亲近,他几次尝试去解除政事,都一一被董允识破而阻拦。董允还直言劝谏刘禅,远离黄皓,打压黄皓。

而刘禅从小与董允相处,自然是惧于董允的威严,因此也始终不敢胡作非为,而董允在世期间,黄皓也始终只是一个宦臣。

尽管董允在史书中的记录很少,但是仍然在历史中留下了姓名,且是《三国志》中极少数能够单独立传,“子不系父,可别载姓”的人物之一。在蜀汉人的心中留下了烙印,董允死后又被追封为辅国将军。3、董允是怎么死的

延熙六年(243年),董允被加封为辅国将军。

延熙七年(244年),大司马蒋琬因疾转增剧,不能处理国事,朝廷于是任命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代理军国大事。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书令一职,成为大将军费祎的助手。最后于延熙九年(246年)逝世。

在蜀汉士民眼中,董允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列为“四英”。董允有匡主护国之功,其去世后,接替董允的侍中陈祗为人谄媚,与中常侍黄皓逐渐把持朝政,迷惑刘禅,终于导致蜀汉灭亡。蜀汉人民都因此而追思董允。在整部《三国志》中,董允是极少数能够立传“子不系父,可别载姓”的人物之一,足见其人之优越。(注解:《三国志》中常把子孙后辈的事迹记载在父兄长辈的事迹之后,合为一传,但董允的事迹没有记在其父董和之后,而是独立记述为一传)

展开阅读全文

宋朝为何能与唐朝并称唐宋?唐宗宋祖为何也能并称?

全文共 2297 字

+ 加入清单

在很多人看来,唐朝宋朝,一个是实力强大的唐帝国,一个是被人们称为“弱宋”的朝代,这两个可以说是有着天差地别的时代,至少在很多人心目当中是完全不同等级的两个朝代,然而人们在提到他们的时候,却总是会将唐宋连在一起说,而且唐宗宋祖也是可以并列的两个皇帝,似乎又是在说明,唐朝和宋朝其实应该是两个相差不多的时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唐朝和宋朝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差距,如果差距真的很大为什么还会相提并论呢?

中华上下五千年,国人在研究历史时都喜欢将临近朝代并称,作为考察切入点,如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唐宋、宋明、元明清、明清,等等。其中,秦汉、唐宋、明清之说最为流行,有学者甚至将其称为中华史上三大帝国时期。

唐朝开疆拓土,打遍天下无敌手,将边境推到中亚一线;宋朝软弱,不但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这传统“汉地”,还被北方游牧骑兵追着吊打,靠“岁币”换取和平与安宁,南宋甚至认金国为伯父,可谓丢尽了颜面。

从大国形象角度看,唐朝、宋朝就是两个极端,为何后人将其并称“唐宋”呢?很简单,唐宋历史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领域都是一脉相承。1、政治开明,君臣关系和睦

俗话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建国之后的功臣,基本都被皇帝杀光,其中以汉朝刘邦与明朝朱元璋为典型,开国元勋几乎被一网打尽。例如,彭越被刘邦烹饪,“肉粥”送给各路诸侯;蓝玉被朱元璋剥皮,填充稻草,做成标本,震慑功臣。

政治开明,君臣关系和睦,是唐宋时期的主流。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并未对功臣下手,而是给予很高政治待遇,其中24位还画像凌烟阁,地位尊贵。对李建成支持者,李世民也是极力拉拢并加以重用,如魏征、薛万彻、薛万均,等等。

宋朝建立后,赵匡胤也很够意思,直接“杯酒释兵权”,让大伙安享晚年;功臣没兵权,但性命无忧,生活水平更是没得说。此外,颁布诏书:不得诛杀大臣,善待柴氏家族,俨然一副明君形象。2、科举制完善,文官政治发达

选官制度,是衡量社会公平、公正程度之重要指标。夏商周时期,盛行世卿世禄制,官职基本都是世袭,具有极大之排他性;两汉盛行察举制,豪强操控;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流行,选官被门阀控制。如此,政治上贵族化色彩相当浓厚,皇权受到抑制。

唐宋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继承隋朝科举制度之基础上,唐宋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使得考试选官成为社会主流。例如,武则天时期开设武举,武将选拔也要考试,这对提高将领之文化素质大有帮助。设殿试,皇帝面试科举人员,这对强化君主专制大有益处。

宋朝时期的科举更加发达,殿试成为定制,会试过关者,必须要经过皇帝筛选,否则无法授予官职。此外,士、农、工、商等阶层都能通过考试当官,也必须经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后才能有机会获得重用。在此基础上,文官政治非常发达。3、门阀势力衰落,庶族地主崛起

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门阀势力遭受了毁灭性打击。隋朝建立后,杨坚推行科举制度,但门阀势力依然强大,最终成为隋王朝的掘墓人。李世民登基后,编纂《氏族志》,只能将“李”姓放在第三位,屈居崔、卢之下。

科举制度推推行百余年后,门阀衰落明显,对政治之影响力削弱。例如,武则天时期,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庶族地主强势崛起,成为政权之中流砥柱。有了庶族拥戴,武则天不但坐稳了皇位,还对门阀世族开刀,长孙无忌之死就是典型。

宋朝则更加不用说,门阀世族在五代战乱中,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宋太祖继位后,参与科举考试的人群范围扩大,底层知识分子步入仕途,扩大了政权根基。南宋时期,朝廷核心岗位的官吏来源,庶族有压倒性优势,门阀彻底没落。4、工商业发达,商业政策宽松

唐宋时期,是中国工商业发展高峰之一。城市建设中,政治、军事因素沦为第二位,经济因素则是主流,甚至出现了许多专业性的工商业城市,如扬州、益州、汉口、苏州、开封,等等。其中,开封尤其明显,作为宋朝首都,其军事防御价值不大,却是运河枢纽,经济地位非常重要。

对外贸易,唐宋陆路、海路丝绸之路非常发达,造船业更是达到了历史之新高度。水密仓的设置,指南针的运用,使得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此时期,中国远洋贸易比较发达,最远可以到达东非、波斯湾、红海一带。

商业政策也是非常宽松,政府扶持工商业发展,取消了商业经营之时间、空间限制,坊区市区分离现象被打破,住宅区与商业区融为一体。南宋时期,商业税超越农业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5、文化艺术成就斐然,唐诗、宋词享誉世界

艺术领域,唐宋成就斐然,唐诗、宋词享誉世界。如今,我们所了解的古代著名文人,基本都出自唐宋: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白居易、孟浩然、柳永、李清照,以及中学考试中的常客“唐宋八大家”,无不是这时期的风云人物,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文学创作,从上层到下层、民间,通俗性、商业性文学成为主流。绘画领域,最突出表现则是风俗画强势崛起,风靡一时,代表作品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如此,市民、底层人物成为创作之生力军,对文艺风格之影响非常大。

得益于商品经济之发展,以及魏晋以来之“三教合一”,儒学在唐宋进行一次脱胎换骨之转变。韩愈倡导的“道统”说,经过“北宋五子”之发展,理学、心学横空出世,儒学得以重生,并深刻影响中华民族之精神品质。

综上所述,唐宋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都有许多相似之处,是一种继承与发展之关系。后世将唐朝、宋朝历史并称“唐宋”,自有其道理。那么,为何唐朝开疆拓土、宋朝则对外软弱妥协呢?很简单,唐朝皇室具有浓厚的鲜卑、突厥血统,开拓进取之精神非常强烈;宋朝害怕出现唐末藩镇割据局面,削弱武将兵权,崇文抑武,军事力量弱小。

如此,唐朝开疆拓土,无往不胜,却也养肥了藩镇,灭于藩镇;宋朝软弱,一味妥协,被游牧骑兵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苏轼与父弟并称什么 苏轼与其父合称什么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与父弟并称“三苏”,分别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还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又擅长绘画和书法,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苏辙是个善于驾驭多种文章的散文家,他的诗又受苏轼影响,风格也相近,现存诗1189首。

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最高,超过苏洵和苏辙。

展开阅读全文

苏轼父亲叫什么并称为什么 苏轼与其父其弟合称什么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父亲叫苏洵,和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人在文学上兼有建树,父亲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文,笔势雄健;苏轼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苏辙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

三苏的介绍

三苏指的是苏家父子三人,分别是苏洵、苏轼、苏辙。苏洵、苏轼、苏辙同时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人,被誉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原文为:“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苏辙是个善于驾驭多种文章的散文家,其文“汪洋澹泊。深醇温粹,似其为人。”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又擅长绘画和书法。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现存2300多首诗,340余首词和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苏洵是苏轼的什么 苏辙苏洵苏轼并称什么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苏洵苏轼的父亲,苏澈是苏轼的兄弟。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指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作诗不多,诗句质朴苍劲,代表作有《云兴于山》、《有触者犊》、《我客至止》、《忆山送人》等,散文作品有《权书》、《衡论》、《嘉祐集》等。

苏轼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苏轼的诗集题材广阔,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开放豪迈,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论诗的艺术成就十分高,代表作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江城子·记梦》、《念奴娇·赤壁怀古》、《浣溪沙》等。

苏洵简介

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字明允,自号老泉,指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在散文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纵横恣肆,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

苏洵作品

1、《九日和韩魏公》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2、《初发嘉州》

家托舟航千里速,心期京国十年还。

乌牛山下水如箭。忽失峨眉枕席间。

展开阅读全文

李商隐与温庭筠合称什么 李商隐与温庭筠并称什么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李商隐温庭筠合称“温李”,得此合称是因为他们的诗歌风格都承受六朝的余习,色彩艳丽,笔调柔婉,故有此并称。温庭筠与李商隐的作风、成就并不完全一样,李商隐诗在讽喻时政和寄情深婉方面,超过了温庭筠,但用典过多,命意晦涩之病,又甚于温诗。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流传至今的诗作也非常多,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温庭钧简介

温庭筠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今山西祁县人,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展开阅读全文

孟子与什么并称为四书 四书指的是什么书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四书,四书又称为四子书,其作者有孔子及其弟子、子思、孟子及其弟子和程子、朱熹等。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四书简介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叫四书,南宋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记录孟子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四书的创作时间很长,跨度约有一千八百多年,其作者有孔子及其弟子、子思、孟子及其弟子和程子、朱熹等。

四书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在中华思想史上产生深远影响。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华。但《四书》中也存在着先人思想的的局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什么 李商隐与杜牧合称为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其中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所作的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更是缠绵悱恻,优美动人。杜牧的诗歌则是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李商隐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写的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爱情诗,更是为人传诵,他的代表作有《无题》、《锦瑟》、《夜雨寄北》、《北楼》等。

杜牧简介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和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杜甫的诗、赋、古文都又很高的造诣,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李商隐作品

1、《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杜牧作品

1、《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展开阅读全文

苏轼跟谁并称为三苏 苏轼和哪两位诗人并称为三苏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苏轼和苏洵、苏辙并称为三苏,其中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爸爸,苏轼和苏辙是两兄弟。苏轼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创始人;苏辙的学问以儒学为主,擅长讨论政论和史论;苏洵在散文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纵横恣肆,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

苏洵简介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在散文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纵横恣肆,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

苏辙简介

苏辙,字子由,和父亲苏洵、兄苏轼合称为“三苏”。苏辙的生平学问受到了苏洵和苏轼的影响,主要是以儒学为主,擅长讨论政论和史论。

苏轼简介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苏轼的散文豪放自如,所以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词风格豪放不羁,留下的传世之作数不胜数,代表作有《赤壁赋》、《东栏梨花》、《惠崇春江晚景》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曹操和谁并称为三曹 曹操和谁合称为三曹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与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因为三人在政治与文学领域上的地位与成就,被后人合称为“三曹”。曹丕、曹植皆为曹操的儿子。

曹操的介绍

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奠基者,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主要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蒿里行》《孟德新书》等。

曹丕的介绍

曹丕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