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柳宗元

柳宗元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柳宗元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柳宗元问题。

分享

浏览

601

文章

11

柳宗元的诗有哪些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在永贞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在此期间,柳宗元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江雪》、《渔翁》等诗歌来展现。

柳宗元在《江雪》中,勾勒出在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下,渔翁在江心垂钓的形象,表达自己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而在《渔翁》中,柳宗元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内心宁静的渔翁来表达自己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柳宗元是谁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柳宗元,字子厚,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世称“柳柳州”。

柳宗元出生官宦世家,他自幼深受父母的影响。柳宗元21岁时进士及第,先后任校书郎、监察御史里行,深入了解政治腐败后萌生改革意愿。唐顺宗继位后,柳宗元因与王叔文等人政见相同,并得到重用。唐顺宗被迫禅位于太子李纯后,李纯打击推行革新的柳宗元等人。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永州生活10年中,写出大量诗文。后来,柳宗元回到长安,但未得到启用,改贬为柳州刺史。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去世,享年47岁。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展开阅读全文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散文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柳宗元,因为他的作品影响力相当大,被后人称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那么柳宗元究竟是哪个朝代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

2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3

柳宗元是一个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

4

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的言论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

5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

展开阅读全文

柳宗元与刘禹锡并称什么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刘禹锡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刘禹锡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

诗人介绍: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展开阅读全文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1

唐朝

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2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3

柳宗元是一个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柳宗元的哲学论著中,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他反对天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柳宗元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在这些论著中,柳宗元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并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砷”。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

4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这三十多年大致可分为幼时的盲目、为政时期的附会时尚和贬官后的自觉三个阶段。他在长安应举和为政时期,曾与文畅等出入官场文坛的僧侣结交,很欣赏晋宋以来名家人与和尚支道林、释道安、慧远、慧休的关系,并极力称赞那些与自己同时代人的那种“服勤圣人之教,尊礼浮图之事”的亦儒亦佛的生活。柳宗元认为“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于物外而耻制于世者,则思入焉。”这正是他改革失败后被贬永州的真实心理状态。于是,“自肆于山水间”,更有意识地从自然山水中寻找慰藉,以排解心中的郁结。

展开阅读全文

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关系有多好?柳宗元与刘禹锡是怎样的关系?

全文共 1625 字

+ 加入清单

怎样才算的上是朋友?其实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心中都有对朋友的定义。庄子曾今说过:“君子之交淡如水”。孟子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而亚里士多德则说:“挚友就如异体同心一般。”真正的朋友是以心相交,真诚相待,互相认可,互相欣赏。真朋友是相濡以沫,是肝胆相照,风雨同舟,朋友会分享你的喜悦,也能为你挡风雨,分忧愁。

在古代,有很多感人至深的友情故事,如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交、祢衡与孔融的忘年之交、左伯桃与羊角哀的舍命之交等。在这些关于友情故事中,触动最大的是刘禹锡柳宗元的生死情谊,感人肺腑,可以说是完美的诠释了“朋友”二字。从相识到相知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他俩都出生于官宦世家,相比而言,柳宗元的家世更好,柳氏是河东望族,柳宗元的母亲来自于范阳卢氏,也是豪门望族。

公元793年,朝廷举行了一场科举考试,恰好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榜的进士会举行庆贺活动,亦会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还会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这些活动促使了刘禹锡和柳宗元的相识,并且对彼此有了初步的了解。

进士及第后,两人各奔前程,这一别就是十年。公元803年,缘分让他们俩同在御史台为官共事,相处的时间长了,了解也更深了,发现彼此有着共同的理想,想要革除宦官专权与藩镇割据的旧弊,进行改革。共同的追求让他俩的友谊更加深厚,正如葛洪所说:“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

患难与共,守望相助

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这位帝王颇具雄心,要进行大胆的革新,而一贯主张改革的刘禹锡和柳宗元受到了重用,大展身手。但是这场革新运动不到半年,便惨淡收场,唐顺宗退位,改革派都被贬官,刘禹锡贬去了朗州,而柳宗元贬了去永州。

在唐代,朗州和永州的条件十分的艰苦。可这一贬就是整整十年,期间两人常常互通书信,互相点评对方的诗文,在患难中彼此鼓励,相互扶持。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峰,写出了不少千古闻名的佳作,如刘禹锡的《秋词》、柳宗元的《江雪》。

公元815年,唐宪宗下诏召刘禹锡和柳宗元回京,他们的人生似乎迎来了转机,看到了希望,两人都十分的激动。柳宗元在北归途中经汨罗江时,写下了这首《汨罗遇风》,诗中写道:“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足见其内心的欣喜,准备一展抱负。

可是回到长安不久,因为刘禹锡在长安玄都观赏桃花时,即兴写的一首诗,惹怒了权贵,他们双双又被贬,只是这次贬去的地方更远,条件更苦。柳宗元贬为柳州刺史,而刘禹锡贬为播州刺史。

当时的播州十分的穷苦,条件异常的艰苦。柳宗元向朝廷提出了“以柳易播”,愿意以柳州刺史之职来换刘禹锡的播州刺史之职。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这样写道: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在柳宗元诸人帮助下,唐宪宗格外开恩,将刘禹锡从播州改任连州。

刘禹锡和柳宗元一同南下,远赴他乡任职,因为他俩有很长一段的路途相同,结伴而行,诗酒相依,互赠诗文,他们之间的情谊比亲兄弟还深。到了衡阳,两人要分别了,各奔东西,临别之际,柳宗元在《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中写道:“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而刘禹锡在答诗《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中写道:“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谁也没有料到衡阳这一别,两人此生再也无法相见。

柳宗元到柳州后,由于各方面条件较差,加之心情不佳,身体每况愈下。在柳州的第四个年头,柳宗元因病去世,年仅四十七岁。临死之际,柳宗元嘱咐将其所有的书稿交于刘禹锡。

当刘禹锡听到柳宗元的死讯时,号啕大哭,悲痛万分,其在《祭柳员外文》中写道:“南望桂水,哭我故人”。之后,刘禹锡倾毕生之力,整理柳宗元的遗稿,并编纂成集。

“二十年来万事同”,从最初的相识到相知,刘禹锡和柳宗元同甘苦,共患难,在逆境中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结下了最真挚的友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展开阅读全文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柳宗元一生留下许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文的成就大于诗。

展开阅读全文

柳宗元小石潭记赏析 柳宗元小石潭记译文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赏析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展开阅读全文

唐才子传柳宗元传译文 唐才子柳宗元传全文翻译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行走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侧哀婉。

元和十年,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怎么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之后,便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便自己出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只要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将他的妻子和儿子护送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 柳宗元是什么朝代的人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柳宗元是唐朝人,是唐代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跟韩愈并成为“韩柳”。

柳宗元才华出众,一生留下了诗文作品就有600多篇,其骈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为六类分别为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诗词骚赋、作品集。其中包含《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在唐代绝句中更是不可多得的作品。

柳宗元的诗有:

1、《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3、《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4、《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之小石潭记 柳宗元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一、词类活用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用作状语。

3、如鸣佩环,心乐之。乐,以……为乐,动词的意动用法。

4、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下,向下,名词用作状语。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小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小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小石潭记

2、去: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跟“来”相对。《小石潭记》

三、重点实词

1、清洌:清凉

2、可百许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约。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3、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远逝:忽然。

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邃:深

8、寂寥:寂静寥落。

9、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10、明灭可见明灭:或现或隐

11、以其境过清清:凄清,冷清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