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温庭筠

温庭筠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温庭筠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温庭筠问题。

分享

浏览

1777

文章

7

温庭筠和鱼玄机有什么故事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玄机晚唐时期的女诗人,她与温庭筠两人是忘年之交,亦师亦友的关系。

约公元854年,十岁左右的鱼玄机在返回鄠杜途中与温庭筠相识。当时,温庭筠非常欣赏鱼玄机的聪慧和才华,对她多加指点。慢慢的,鱼玄机对温庭筠有了几分少女的情愫。温庭筠也察觉其心意,以收徒的方式委婉拒绝了鱼玄机。分别后,两人常常书信往来,一直保持着师父兼朋友的关系。几年后,温庭筠又撮合鱼玄机成了状元李亿的妾室。

后来,鱼玄机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处死。温庭筠在千里之外,听说自己的学生落得如此下场,痛心疾首。

展开阅读全文

温庭筠简介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是唐代著名诗人、词人。

温庭筠文思敏捷,又因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但因他恃才傲物,又屡试不第,所以一生坎坷,穷困潦倒。唐宣宗时期,温庭筠代人作赋扰乱科场,因此被贬为隋县尉。公元866,温庭筠从国子助教再次被贬为方城尉,在被贬途中去世。

温庭筠现存诗词著作近四百首,收录在《温飞卿集笺注》、《花间集》等书中。温庭筠诗文工整,秾艳精致,与李商隐齐名,称为“温李”。其词注重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

展开阅读全文

温庭筠的诗有哪些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诗工整精练,清婉精丽,尤为擅长乐府诗和近体律绝。其中,乐府诗的代表作《侠客行》,是温庭筠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以此赞扬仗剑天下的侠客精神。而近体诗方面,温庭筠成就最高的是七律,其次是五律和七绝。

其中,七律代表作有《过陈琳墓》、《苏武庙》、《马嵬驿》,历来被视为佳作。而五律诗的代表作是温庭筠在旅途中所写的《商山早行》。该诗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诗文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成了不朽名句,千古流传。

温庭筠现存诗三百多首,基本都收录在《温飞卿集笺注》、《全唐诗》等书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庭筠科举怎么给8个人作弊 温庭筠为什么被皇上贬官

全文共 1353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代有很多诗人,这些诗人往往会有自己的作品流传下来,给人们带去了不少的佳作,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诗人温庭筠,超级有才,成绩给8个人做过弊,结果自己却没有一个很好的前途,着实令人看不懂。

温庭筠,字飞卿,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最牛枪手

他擅长小赋,才思敏捷,用词绮艳美丽。每次考试,按规定韵作赋,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韵作成,速度很快。他经常为邻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们送他外号"救数人"。唐文宗开成四年,温庭筠将近40岁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政治斗争之害。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李永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被卷进这起政治斗争中,没受灾祸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士。在他步入科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

开成四年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鄠郊住了两年,但是当时是真有病,还是畏祸待在家里,不得而知。当温庭筠41岁时,到淮南与李绅相见。早在温庭筠8岁时,便与李绅相识,可谓自幼为友。到他55岁时,又去应试。这次应试是沈询主春闱,极为严苛,温庭筠却由于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事件的起因,是温庭筠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没被发现。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倜傥不群

但由于他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分的人的轻视。李义山对他说:"我作了一联,远比赵公,三十六军宰辅,没有得到偶句。"温庭筠说:"你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唐宣宗曾写有"金步摇"的句子,未能对出下句。收进士们对,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上了,宣宗很赞赏。又有一药名"白头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这样类似情况很多。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叫温庭筠代他撰词,并告诉温不要泄露此事。温庭均却把这事说了,因此令狐绹便疏远了他。温庭筠也说过"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宰相没学问。不羁之才

宣宗喜欢微服出行,有一次遇上了温庭均。温不认识皇帝,很傲慢地追问皇上说:"你是长史司马之流的大官吗?"皇帝说:"不是。""温又问:"那你是大参簿尉之类的吧?" "皇上说:"不是。"因此把温庭筠贬为坊城尉。皇帝在诏书中说:"读书人应以德为重,文章为末。你这样的人,品德不可取,文章再好也是弥补不上的。"温庭筠负有不羁之才,没有得到机遇用他,最后竟流落而死。豳国公杜悰从西川调到淮海,温庭筠到了韦曲的林亭,写了一首诗:

卓氏炉前金线柳,随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豳公看到后,赏他绢布一千匹。吴兴的沈徽说:"温庭筠曾在江淮一带当过老师,因此改名庭筠。每年科举考试时,他常为人代作文章。"侍郎沈询再次主持的一次考试中,为温庭筠单设了一个座位,不和其他考生相邻。第二天,在帘前请温庭筠说:"以前那些应举考试的人,都是托你代作诗文,我这次的考场上,没有人托你吧。希望你自我勉励吧。"把温庭筠打发走了。从此以后,温更加不得意

展开阅读全文

鱼玄机温庭筠到底是什么关系?鱼玄机为何会出家?

全文共 3039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太多的才女了,而她们的故事,可以说比才子们更加出彩,更加的吸引人。鱼玄机就是众多才女当中的一个,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无非也就是鱼玄机和温庭筠之间的关系,还有她出家为道姑之后,却依旧有很多“客人”的事情了。只是,鱼玄机和温庭筠之间,真的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系吗?鱼玄机又是为何会出家,她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1.鱼玄机简介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鱼玄机生平不见正史。尽管鱼玄机名传千古,但因其非官宦显要,正史官文终不能留下片纸只字,其生平传记资料散见于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等书。另外《太平广记》、《南部新书》、《直斋书录解题》和《全唐诗》等书中还存留有相关的断章短句。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志对鱼玄机之记载资料均甚少,故于其之研究多在其诗。其作品有《鱼玄机集》一卷,诗作现存有五十首之多,《全唐诗》有收录。2.鱼玄机和温庭筠的关系

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温家到温庭筠这一代,只是一个没落了的旧贵族。好在温庭筠十分争气,他在文学方面极有天赋,古时候的曹植七步可成诗,而温庭筠“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在中国诗坛上,温庭筠被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就是这么一位大名人,坊间却流传着一个关于他的风流韵事,那就是美女道士鱼玄机和他有过那么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鱼玄机是谁?她是唐朝四大女诗人,与李冶、薛涛、刘采春齐名,《全唐诗》甚至为她单独成卷!唐末的皇甫枚说她“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她既是一位才女,也是一位大美女,而且比温庭筠小了三十多岁。

鱼玄机的出身并不高,她只是长安城中一户倡家之女,自幼聪明伶俐,长相出挑,十岁便名动京城,引得当时的许多文人惊奇不已。温庭筠性格洒脱,放荡不羁,他一听长安有个小才女,当下便怀着巨大的好奇心赶来一探究竟。没想到这一见面,就有了后面长达十多年的牵扯。

传说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温庭筠就给鱼玄机出了一个难题,他想考一考鱼玄机,便让她以江边柳”为题赋诗。那时的鱼玄机自信不已,只一会儿功夫就作了一首《赋得江边柳》:“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温庭筠见后大惊,从那以后就对鱼玄机心服口服。不止如此,作为诗坛的前辈,温庭筠还经常给予鱼玄机文学上的指导,他十分喜爱这个十岁出头的小姑娘,与她成为了忘年之交。

有人说,鱼玄机和温庭筠不止于师生情,温庭筠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是与风华正茂的鱼玄机杯酒交筹、写诗唱和。鱼玄机怎么想的我们不知道,但是温庭筠到死也没踏出改变两人关系的那一步,他始终当鱼玄机为他的忘年交,他的小徒弟。不过,虽然没有和鱼玄机在一起,但是鱼玄机的婚姻却与他有着极大的关系,因为鱼玄机正是在温庭筠的介绍下,认识了她后来的丈夫李亿。

李亿是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戊寅科状元,遇见鱼玄机时他已有一妻裴氏,但见到美丽聪慧的鱼玄机以后,他就爱上了她,并将她纳为妾室。婚后,鱼玄机和李亿作诗附和,琴瑟和鸣,日子过得蜜里调油,真可谓是只羡鸳鸯不羡仙了。但是,裴氏性格妒忌,在她的霸道逼迫下,李亿不得不将鱼玄机送走,送到了咸宜观。李亿向鱼玄机承诺,自己会在三年之后来接她回家,让她安心在此地长住。鱼玄机相信李亿,她痛哭着和李亿离别,从此在咸宜观出家,道号就叫玄机,因此人称鱼玄机。

三年后,李亿没来,他带着裴氏远去扬州了,丢下了鱼玄机。鱼玄机悲痛中来,大呼:“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后来,她性情大变,从一个洁身守节的女子变成了风流大胆的京中名媛,许多名士慕名而来。鱼玄机与他们的关系,可以说是诗友,也可以说是情人,总之她放纵自己,只因受过情伤。3.鱼玄机怎么死的

在外漂泊多年,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却没有给她任何答复,她派人去打听消息,却得来李补阙(职位)早已携妻子家人去扬州赴任的消息。一时间,鱼幼微如被人抛弃的孩童不知所措,待意识过来后,对李亿心死的她便决意入咸宜观出家。取道号为玄机。

咸宜观内清冷,只有寥寥几个道姑,每日添香功课之后,鱼玄机仍会想起那个负了她的男子。深夜含泪作诗《赠邻女 /寄李亿员外》道:“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观内生活简单,除去日常功课,鱼玄机便一心扎进教授弟子的功课中,道家经典、前人名诗皆是她的课本。其实,咸宜观中本没有比鱼玄机小的弟子,如今观内那些都是她来之后收的贫苦人家的女孩子,说是弟子也是婢子。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女道的言行不会受到太多的约束,因鱼玄机的诗名在外,曾有许多风流雅士慕名前来饮酒对诗,留宿观内的也不在少数。其中就有位名叫陈韪的乐师。

陈韪身形高大,长相英俊又弹得一手好琴,这让已经入观许久的鱼玄机又生出了女儿家的小心思。当即便让弟子递纸条给陈韪,约他明日再来。就这么一来二去,鱼玄机与陈韪之间就生出了一丝不得让外人的知道的情谊。有一日,鱼玄机外出时吩咐弟子绿翘:“我今日要出去,若是有客人来,便可告知去处。”这客人自然指的是陈韪。

傍晚,太阳落山鱼玄机回到观内,问绿翘:“可有客人来?”绿翘便说:“有客人来,照着您的吩咐说了您不在,他便走了。”鱼玄机听了不对劲,陈韪约了今日来,既知道自己去何处了,肯定会等着自己回来,怎会转身离开。当下鱼玄机便认为绿翘在说谎,若不是她与陈韪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为何要说谎骗她。

想到这,一时气不过的鱼玄机走到里厢拿出藤条抽打绿翘想逼她说实话,谁知几藤条下去绿翘不但没说实话反倒讥讽她与客人的淫娼事,若不是自己内心猥淫,为何会猜忌旁人。绿翘的一番话气得鱼玄机抽打得更狠了,内心怒火肆虐,竟一不小心把绿翘给打死了。

鱼玄机本没有杀人之心,如今失手杀了人又不想闹到官府去,便将绿翘的尸首埋在了院子里的紫藤花下。一日复一日,观内仍像往常一样有许多人前来做客,但凡有人问起绿翘,鱼玄机便说是趁着春雨后偷偷跑了。本以为是天衣无缝的事情,谁料竟被一个路过的客人发现了端倪,请来了衙役要挖开院子。

这么一挖,事情自然是瞒不住了,被传到堂上时鱼玄机当即便认了自己的过失。杀人抵命,因罪行恶劣,被判以斩刑。那年,她二十四岁。

鱼玄机虽名传百年,但因她并非是官宦显要,正史官文中并没有关于她记载,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她的生平资料都是出于后世的散文传记。而散文传记之类的内容,又多是以作者的主观意识来写的,难免夹杂个人喜恶做不到史书那般真实。就像晚唐皇甫枚的《三水小牍》一书中,有一部分详细描写了鱼玄机杀人入狱一事,但又因结局对不上唐律中关于主人杀婢的部分,就被人猜疑是编造的内容。

温州大学张乘健教授便认为,绿翘事件必定有复杂的背景,里面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鱼玄机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中,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明朝文学家钟惺更是评价鱼玄机为“媛中之诗圣”,可见鱼玄机在文学上的造诣之高。

无奈正史没有留名,只得靠民间传记来推测这样一位女子的一生。“女冠诗人”“半娼式女道”“与温庭筠的多年相和”皆成了大家茶余饭后议论她的谈资,没有记载后人也无法得知其中有几分真几分假。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上鱼玄机和温庭筠什么时候相遇的?鱼玄机为何为妾?

全文共 1120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温庭筠,这是唐朝初年宰相温彦博之后,温家到了温庭筠这一代可以说已经是没落的旧贵族了。不过还在是温庭筠这人很争气,在文学方面非常的又天赋。古时候的曹植七步可成诗,而温庭筠“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在中国诗坛上,温庭筠被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

就是这么一位大名人,坊间却流传着一个关于他的风流韵事,那就是美女道士鱼玄机和他有过那么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鱼玄机是谁?她是唐朝四大女诗人,与李冶、薛涛、刘采春齐名,《全唐诗》甚至为她单独成卷!唐末的皇甫枚说她“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她既是一位才女,也是一位大美女,而且比温庭筠小了三十多岁。

鱼玄机的出身并不高,她只是长安城中一户倡家之女,自幼聪明伶俐,长相出挑,十岁便名动京城,引得当时的许多文人惊奇不已。

温庭筠性格洒脱,放荡不羁,他一听长安有个小才女,当下便怀着巨大的好奇心赶来一探究竟。没想到这一见面,就有了后面长达十多年的牵扯。

传说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温庭筠就给鱼玄机出了一个难题,他想考一考鱼玄机,便让她以江边柳”为题赋诗。

那时的鱼玄机自信不已,只一会儿功夫就作了一首《赋得江边柳》:“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见后大惊,从那以后就对鱼玄机心服口服。不止如此,作为诗坛的前辈,温庭筠还经常给予鱼玄机文学上的指导,他十分喜爱这个十岁出头的小姑娘,与她成为了忘年之交。

有人说,鱼玄机和温庭筠不止于师生情,温庭筠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是与风华正茂的鱼玄机杯酒交筹、写诗唱和。

鱼玄机怎么想的我们不知道,但是温庭筠到死也没踏出改变两人关系的那一步,他始终当鱼玄机为他的忘年交,他的小徒弟。

不过,虽然没有和鱼玄机在一起,但是鱼玄机的婚姻却与他有着极大的关系,因为鱼玄机正是在温庭筠的介绍下,认识了她后来的丈夫李亿。

李亿是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戊寅科状元,遇见鱼玄机时他已有一妻裴氏,但见到美丽聪慧的鱼玄机以后,他就爱上了她,并将她纳为妾室。

婚后,鱼玄机和李亿作诗附和,琴瑟和鸣,日子过得蜜里调油,真可谓是只羡鸳鸯不羡仙了。但是,裴氏性格妒忌,在她的霸道逼迫下,李亿不得不将鱼玄机送走,送到了咸宜观。

李亿向鱼玄机承诺,自己会在三年之后来接她回家,让她安心在此地长住。鱼玄机相信李亿,她痛哭着和李亿离别,从此在咸宜观出家,道号就叫玄机,因此人称鱼玄机。

三年后,李亿没来,他带着裴氏远去扬州了,丢下了鱼玄机。鱼玄机悲痛中来,大呼:“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后来,她性情大变,从一个洁身守节的女子变成了风流大胆的京中名媛,许多名士慕名而来。鱼玄机与他们的关系,可以说是诗友,也可以说是情人,总之她放纵自己,只因受过情伤。

展开阅读全文

李商隐与温庭筠合称什么 李商隐与温庭筠并称什么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李商隐温庭筠合称“温李”,得此合称是因为他们的诗歌风格都承受六朝的余习,色彩艳丽,笔调柔婉,故有此并称。温庭筠与李商隐的作风、成就并不完全一样,李商隐诗在讽喻时政和寄情深婉方面,超过了温庭筠,但用典过多,命意晦涩之病,又甚于温诗。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流传至今的诗作也非常多,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温庭钧简介

温庭筠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今山西祁县人,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