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黄帝

黄帝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黄帝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黄帝问题。

分享

浏览

136

文章

32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的意思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是幼学琼林里的一句话,是原文内容是: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这句话的意思是黄帝划分了中国的疆域,才区别了都邑的界限、规模。夏禹治理洪水,才稳定了山川的位置。画野,就是把无人管的地带划分清楚。都邑:古代行政区划的名称,各代划分标准不同,后以都邑指代城市。

传说,黄帝在统一各个部落以后,由于天下很大、百姓众多,加上风俗不同,民情迥异,难以管理,于是为了便于管理,而画野分州。

展开阅读全文

轩辕黄帝故里在哪里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轩辕黄帝故里在河南省新郑市区轩辕路。轩辕故里,位于天水市清水县新城区,中山路北端轩辕大道。是轩辕黄帝诞生和早年生活的所在地。轩辕故里,自明朝修建轩辕故里祠以来,历史有毁有修。后经不断扩建,形成现在的轩辕故里景区。

轩辕黄帝故里,华夏文明之源特色文化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标志性文化区域。轩辕故里景区古遗存的有轩辕丘、轩辕溪、轩辕石、轩辕窑石碑、轩口窑石碑、古三皇庙、轩辕坑和轩辕台周围直径1米多的千年古橡树。 新建的景观有轩辕广场、轩辕大道、轩辕湖、轩辕桥、轩辕宫、轩辕祠、轩辕大剧院。

轩辕故里景区位于甘肃省清水县新城区,中山路北端,轩辕大道以南,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包括轩辕广场、轩辕大道、轩辕黄帝雕像、轩辕桥、轩辕大剧院、轩辕湖等一批具有丰富轩辕文化内涵的市政设施。华国锋亲笔题写的“轩辕故里”题词和广州美术学院潘绍棠教授设计的轩辕塑像,既弘扬了轩辕文化,又提升了广场的文化品位。

展开阅读全文

国家认可的黄帝故里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国家认可的皇帝故里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轩辕路北,是汉籍史书当中记载的有熊氏族居,占地面积一百余亩,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内外炎黄子孙常在此地寻根问祖,1996年被命名为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自汉代起轩辕庙就在此始建,历朝历代有毁有建,于明代隆庆四年修葺,并在庙前修建轩辕桥,清代康熙五十四年,新郑河县知事许朝术于庙前立“轩辕故里”碑,2002年与2007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扩建,形成了如今的黄帝故里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河南轩辕黄帝的陵墓在哪里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轩辕黄帝陵墓在灵宝市区西20公里阳平镇的黄帝铸鼎塬上,是《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水经注》等正史记载的轩辕黄帝铸鼎与升仙处。汉武帝曾在此建鼎湖宫纪念黄帝。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在此立《轩辕黄帝铸鼎原碑铭并序》,此碑为现今国内发现的专为记述轩辕黄帝事迹的最早碑铭。

荆山黄帝陵所在地有大量的仰韶文化遗址,铸鼎塬聚落遗址包括北阳平、西坡、东常、轩辕台等50多处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址,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被国家文物局、国家发改委列入十一五期间全国100处重点大遗址保护专项,并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遗址首选。

展开阅读全文

黄帝时期的发明有哪些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黄帝时期发明有田亩制、杵臼,开辟园、圃,种植果木蔬菜,种桑养蚕,饲养兽禽,进行放牧、机杼,进行纺织,制作衣裳、鞋帽、帐幄、毡、衮衣、裘、华盖、盔甲、旗、胄、碗、碟、釜、甑、盘、盂、灶、鼎、刀、钱币、钲、铫、铜镜、钟、铳等等。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展开阅读全文

轩辕黄帝有几个妻子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轩辕黄帝有四个妻子,分别是嫘祖、女节、肜鱼氏、嫫母。

嫘祖,又名累祖,《山海经》中写作“雷祖”。中国远古时期人物。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出生于西陵。

嫘祖生玄嚣、昌意二子(一说玄嚣生母为方雷氏女节)。玄嚣之子蟜极,蟜极之子为五帝之一的帝喾;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帝”。

女节,是轩辕黄帝的次妃,出自方雷氏。相传为梳子的发明者。

肜鱼氏,讳邛,炎帝之女,中国传说中的黄帝三妃,肜鱼氏也是鱼族,为黄帝族的通婚族,负责人们的饮食住行,黄帝次妃名叫肜鱼氏。

嫫母,又称丑女,中国古代传说中黄帝的次妃,貌丑而贤德。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但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的第四妻室。

展开阅读全文

黄帝和蚩尤之战在哪里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黄帝蚩尤之战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在中国神话传说及东方神话之父袁珂所著《中国神话传说》中非常精彩,史书上叫做“涿鹿之野”。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用人类科学的观点来解释,黄帝约是属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公社时代的一位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还是部落时期。仅黄河中游至汾水之间,就有大小一万个以上的部落,当然人数不一,原始氏族社会都是群居的,阶级和国家还没有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黄帝是谁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黄帝奠定天下后,制定国家的职官制度,如以云为名的中央职官,管宗族事务的称青云,管军事的称缙云,又设置了左右大监,负责监督天下诸部落。风后、力牧、常先、大鸿被任命为治民的大臣。他又经常封祭山川鬼神。他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历法。

展开阅读全文

与黄帝并称五帝的到底是哪几个,你清楚了吗?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黄帝并称五帝的是太昊、炎帝、少昊、颛顼、黄帝。黄帝是居住在黄河一带,炎黄子孙的黄字便是黄帝的血脉;而五帝指的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明君主。

1、在5000年的历史中,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关于谁和黄帝并称五帝的版本有很多当以《大戴礼记》《吕氏春秋》《战国策》《资治通鉴外纪》,伪《尚书序》,其中当以《吕氏春秋》为最广。

2、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也为五帝之首。

3、同时现代也把他们叫做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这都是根据古籍而来。

4、时代始于,约公元前31世纪,时代终于约公元前21世纪,这个被称为五帝时代。根据不同史料记载,有六种说法。

5、大河泱泱,黄帝一统华夏,大战蚩尤,问鼎中原,慢慢也行成了五帝,与黄帝并称五帝,所以古代的黄帝为九五至尊。

展开阅读全文

黄帝故里旅游全攻略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轩辕路,占地面积100余亩,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曾经毁建,明清修葺。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郑县令徐朝柱立有“轩辕故里”碑。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后来来,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也是十八届世界客属垦亲大会拜祖仪式和历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现场。1996年底被命名为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10月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旅游景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河南新郑古为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汉代在新郑北关轩辕丘前建有轩辕故里祠。

最佳出游时间:

郑州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3℃,降雨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春秋两季天高气爽,百花齐放,为旅游最佳季节。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8:00-17:30

建议游玩时间: 2小时

地址: 河南省 新郑市 轩辕路

展开阅读全文

黄帝故里旅游攻略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曾经毁建,明清修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帝故里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黄帝故里自驾指南

郑州——新郑

1、107国道:从郑州市区——十八里河——107国道——新郑西关——向东直行经西关双洎河——腾飞像阁老路向北——阁老路与轩辕路交叉口向东200米——黄帝故里景区。

2、郑新公路:从郑州市区——十八里河——郑新公路——新郑迎宾路——黄帝故里景区。

3、京珠高速:从郑州上京珠高速——途径机场高速——新郑高速下路口——沿解放路向西300米——解放路与神州路交叉口向北——神州路与人民路交叉口向东直行——经人民路大桥、西亚斯学院、黄帝像、新郑宾馆——人民路与新建路向北——新建路与黄水路交叉口向东——经步行街——黄帝故里景区。

黄帝故里旅游信息

景区信息

地址:郑州新郑市轩辕路中段

最佳出游时间:

郑州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3℃,降雨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春秋两季天高气爽,百花齐放,为旅游最佳季节。

景区开放时间:08:00~17:30

建议游玩时间:2小时

散客指南

郑州火车站广场乘坐以下运营巴士:

发车站 终点 发车时间

郑州 新郑汽车站 05:50-19:30夏天 9分钟/班,票价7元

郑州 新郑汽车站 06:00-17:30冬天

新郑汽车站——黄帝故里步行890米到达。

公交转乘:

从郑州市火车站走约190米到火车站总站(大同路)乘坐 ;981路(原K81路) (坐11站)到万客来站(S103)下,走到新客运南站总站转乘;

郑州市客运南站-新郑北关汽车站 (坐1站)到新郑北关汽车站总站下。走约680米到黄帝故里。

展开阅读全文

旱魃是什么东西?黄帝女儿旱魃为什么是僵尸?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旱魃是一种传说当中的生物,而它名字里面的“旱”字也揭示了它的属性,有些传说中,旱魃就是古代导致旱灾的罪魁祸首。只不过还有一些传说中,旱魃却是黄帝女儿,很多人知道炎帝之女精卫,对她的印象也是很好的,但是为什么黄帝的女儿却是一个灾难呢?究竟哪一个传说是真实的,旱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真的是僵尸吗?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要知道,古代的文献典籍当中,并不是所有相同的名词都会是同一种解释,那么对于旱魃的不同解释也就能明白了。古代有一种“天女魃”,我们就称她为“魃”,相传是黄帝的女儿,也有的解释认为魃是天上的一位神女,不管哪一种解释,都将这个形象设定为神女,这一设定出自《山海经》,但是在此之前,魃的含义并非是如此。

也许在《山海经》之前,更早的时候,人们认为魃就是一种鬼怪,是传说中会给人们带来旱灾的鬼怪,这时候魃和旱魃就是同一个意思了。《神异经》中记载了魃的外貌形象,“长三四尺,袒身,两目顶上,行走如风”,这应该就是作为鬼怪的旱魃了,并不是神女。但是为什么同一个人物会有这么多身份?旱魃又是如何从一个旱灾鬼怪成了神女呢?

魃也叫做“女魃”,虽然是上古时期的神女,但却是传说中的旱神。《山海经》中记录,当年蚩尤攻打黄帝的时候,蚩尤请来了风伯和雨师,想要用他们的狂风暴雨击退黄帝的应龙部队,俗话说水火不容,而火会被水熄灭,但是旱却是应对水灾的克星,黄帝命令女魃助战,女魃是旱神,她成功阻止了蚩尤部落的大雨,帮助黄帝赢得了战争。

而女魃和旱魃之间也有一些演化的关系。女魃在原始神话中带有一些巫术的色彩,而我们知道,巫术在古代其实是不被主流文化所接受的,那么主流文化就会对巫术文化进行一些丑化,黑化,那么就有这种可能,原本能在巫术文化中是一个寻常的旱神,没有褒义也没有贬义,但是进入到主流文化中就会被排斥,给她安上一些负面的形容。

因此,旱神女魃就变成了主导旱灾的旱魃,这也是有可能的。而传说中旱魃是僵尸之祖,其实是清朝时期袁枚的一部小说《子不语》的开端,也是现代小说家们的一种文学创作,基本上与作为旱神的女魃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如果有旱魃是僵尸的说法,那么其实这种说法诞生的年份是很晚的,与早期和最早时期,这一人物形象诞生之初并没有联系。

总结下来就是,女魃是传说中的旱神,可能在进入主流文化的时候被黑化成了主导旱灾的旱魃,而最后小说家们虚构了旱魃是僵尸之祖的说法,所以旱魃并不是僵尸,女魃是旱魃的前身。

展开阅读全文

有熊部落是现在的哪里?黄帝和有熊关系简介

全文共 1257 字

+ 加入清单

黄帝被认为是上古华夏部落首领,也是五帝之首,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那今天,我们准备简单讲讲生下黄帝的有熊部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有熊是当时地处河南省新郑市的一个部落,传说首领是伏羲和女娲的后裔,而黄帝也是诞生于此。也正是因为有了黄帝,有熊此后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大力发展,逐渐成为最强盛的部落之一。那有熊的名称和熊有何关系呢?下面就来了解看看吧。

我们都知道,黄帝是我们中华文明古国的人文初祖,他创立的华夏文明,让世界顶礼膜拜,他统一了我们中华大地,征服了东夷,九黎族等少数民族,他以土德为王,土的颜色是黄色的,所以又称他为黄帝。

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原始祖先,一开始他只是有熊部落的首领,父亲叫少典,少典和有蟜氏的两个女儿结婚,和女登结婚后生的儿子就是炎帝,和附宝生的儿子就是黄帝,炎帝和黄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所以说,炎黄是一家人,这句话是永远也不会变的。

黄帝长相和善,龙颜河目,用如今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美男子,而且还很聪明,很有才德,而炎帝长得牛头人身,脾气很臭,虽然也很聪明,教人们种庄稼的知识,少典还是很不喜欢炎帝,少典最喜欢的就是黄帝。

黄帝当年居住的地方,名字叫有熊,也就是河南的新郑,新郑现在是一个普通的县级市,当年却是黄帝出生和成为部落首领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黄帝教会了人们种植五谷杂粮。当时的有熊,地貌比较复杂,山林较多,经常有很凶猛的动物出没,尤其是熊,是当地经常出现的,少典就曾经和熊打过多次交道,他曾经用熊阵赶走了一个狼部落,等到有熊部落逐渐扩大的时候,黄帝20岁继承了皇位,大力发展了姬水之东的地带,逐渐形成了有熊国自己的势力范围。

当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西边是黄帝哥哥炎帝,黄帝占据了中原地带,另一个是蚩尤,居住在东边。

黄帝当时因为是有熊国的首领,所以有的书籍叫他为有熊氏。

因为上古时期的男人是用氏做名字的,而这个氏一般指的自己的领地。古代的女人没有名,只有姓,因为当时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种族的繁衍,女子不和本族的人通婚成了共识,所以女人只要有自己的姓,不和本姓的人结婚就是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黄帝的时候,当时的社会已经从母系氏族到了父系社会,当时的女人地位比较低,对于女人的名字也没有给以看重,而男人则是以领地,封地为名字的。

黄帝当时率领了六个部落,这六个部落分别以熊、罴、貔、貅、貙、虎命名,六个部落分别用这些动物作为自己的图腾并且做了国名,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国名都是一些很凶猛的动物,说明当时黄帝领导的几个部落占据的领地,是经常出入一些猛禽猛兽的,这六个部落成了黄帝的亲信和中坚力量,为黄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黄帝,打败了蚩尤,战胜了炎帝,统一天下,这时候,国家统一了,除了昭告天下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树立一个图腾,黄帝并没有用自己原来部落的“熊’作图腾,而是博采众长,综合了当时蚩尤的图腾鸟类和牛,炎帝图腾牛,以及其他部落图腾的形状综合在一起,汇集成了“龙’”的形象,可以说,黄帝是很开明很伟大的黄帝,他创造的“龙“这一图腾至今还是我们中华民族昂立世界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黄帝可能是外星人吗?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全文共 1753 字

+ 加入清单

黄帝我们都是很熟悉的了,作为华夏文明的创造人之一,黄帝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后世人的尊敬。黄帝作为上古时期的部落领袖之一,很多人对于黄帝的身份也是比较怀疑的,甚至有人认为黄帝其实是一个外星人,最后也是坐着宇宙飞船离开了地球。这种说法看起来的确是很不可思议,甚至是可笑的,但是真的就一点可信度都没有吗?1.黄帝升天

《史记》上有这么一段话:“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髯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坠,坠黄帝之弓。”

黄帝用在首山采集的铜铸成了一个鼎,鼎成了“龙”就出现了。这个鼎这么神奇,难道它有什么神秘的力量不成。很可能是这样,那个鼎就是个类似电台之类的东西,黄帝把做成之后就向他的同伴发信号,结果“龙”就来了。

那么这条“龙”又是什么呢?很可能是一架雪茄型飞碟。

熟悉UFO的朋友都知道,飞碟分两种一种是碟型的,一种就是雪茄型的,1870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华盛顿山(Mount Washington)顶拍摄的那个最早UFO照片就是雪茄的形状。

雪茄型的飞碟的样子跟火箭有些类似,说到底就是多次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但比现在的火箭要先进的多。它使用的动力可能是核能或其他一种能源,否则司马公就该加写一句“龙吐火而下”了。

再看下面,“有龙髯垂胡”,龙胡子垂下来了,其实是飞碟的支架下来了。大家看电视电影里的飞碟在降地之前都是先垂下它的支架。黄帝和他关系很近的七十个人就上了飞碟,这七十多个人估计也可能是外星人。

“龙乃上去”,飞碟关门开始起飞了。再看下面,“余小臣不得上”,其他的小臣上不去了,因为飞碟的门已经关了。“乃悉持龙髯”,上不去,那些小臣就都抱住了“龙髯”--也就是飞碟的支架,希望借此跟黄帝一起升天。

“龙髯拔坠”,飞碟起飞支架自然也就收起来了,那些小臣也自然就掉下了。你看司马公用了一个“拔”来形容飞碟收支架的情景,多么形象。2.黄帝真的是外星人吗

其实黄帝进飞碟之前很可能已经和那些人说清楚了,叫他们不要跟着,不过黄帝一进飞碟,他们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

不过飞碟飞的也不高,还有不是那种喷火起飞的,否则那些人的小命就都没了。“坠黄帝之弓”,黄帝见他们这样,就从飞碟的窗口丢下一把他以前用过的弓,让他们以此留个纪念。

我们认为是科学的,可能是我们相信的神话;我们认为是神话的,可能是我们不懂的科学。

把神话当作科学的,在现实中比比皆是,什么“水变油”了,什么“包治百病”了……有太多的人上过这样的当;而把神话当作科学,似乎就没多少人相信。

我们把自己对神秘现象的无知,都归根于人类认知的不足,就像古玛雅文明中发现的火箭人模型,考古学家脸红地称那只是简单的远古雕塑。3.战神传说

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蚩尤有兄弟81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这81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

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

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

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死了蚩尤,但蚩尤有不死之身,所以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

展开阅读全文

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吗?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古书上有“三皇五帝”之说,其中“五帝”是指东方的太高、南方的炎帝、西方的少昊、北方的颛顼和中央的黄帝。根据传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然而,他是人还是神?为什么叫“黄帝”?仍然有不同的意见,没有统一的看法。

一些学者认为黄帝是神话传说中的雷电之神,后来上升为中央黄帝。据说他有四张脸,可以考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无论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都逃不出他的眼睛。后来,他打败了东、西、南、北四个天上的皇帝,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黄帝和炎帝停战后形成的统一部落联盟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因此,今天的中国人称自己为“黄艳的后裔”。

一些学者也认为黄帝是一个真人。他应该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的领袖。历史记录?《五帝传》记载:“黄帝是韶殿之子。他姓公孙,名轩辕氏。天生如神,虚弱但能说话,年轻但充满事物,长而温柔,成熟而聪明。轩辕帝时,神农氏衰败,诸侯侵掠百姓,神农氏得以征。因此,轩辕氏习惯于发动战争征税,但不享受它,和省长欢迎客人。”

这些记录似乎表明,历史上的黄帝是一个真正的人,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奠基人。因此,说他是人类更合理。那么,他为什么被称为“黄帝”?

据说黄帝是五帝中掌管四方的中央领袖,也叫"黄帝",因为他掌管土地,而中原的土地是黄色的。学者们认为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黄土地的崇拜。古代历史称他为“天道之王”。后世相信黄色,并把它变成权力和荣誉的象征。历代帝王所穿的"龙袍"和"外衣"都是黄色的,这就是结果。

中国史书和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关于黄帝的记载,但由于历史久远,许多说法都无法得到验证。然而,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不容置疑的。

展开阅读全文

黄帝姓什么 炎帝黄帝姓什么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据说,黄帝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当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求助于黄帝,黄帝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与蚩尤战于涿(zhuō)鹿,战斗十分激烈。最终将蚩尤擒而诛之,诸侯把黄帝尊为天子,成为天下的共主。他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等,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展开阅读全文

黄帝铸鼎原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灵宝市阳平镇,距三门峡市80公里,国家2A级旅游区(点)。

《史记·封禅书》记载,古时荆山一带灾情严重,黄帝闻讯从昆仑山来到荆山察看。为了炼出仙丹给老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铜,汲湖水,铸鼎于荆山之下。相传黄帝铸好鼎,黄龙来迎黄帝升天时,百姓苦苦哀求,死活不让他走,有的牵衣扯袍,有的抱手拽脚,拖下了他的金靴,扒下了龙皮、拔掉了龙须。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他铸鼎之地,这里就成了世人拜祖的地方。黄帝陵高300米,长5000米。

岭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长42.5米的土堆,传为黄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龙须沟,传说是龙须坠落之地,此间生长一种龙须草,说是龙须所变,周围皆无。

由于这里位于长安古道,函谷关和潼关两雄关之间,屡遭战火毁灭,但历代都曾进行过修复和重建。现已修复的主要遗迹有:献殿、始祖殿、长廊、墓冢、祀劝柱、阙楼等,并铸造了象征天神、地神、0的天、地、人三尊大铜鼎。

门票

门票9人民币

景点位置

三门峡市灵宝市阳平镇铸鼎原风景区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

展开阅读全文

黄帝手植柏的历史传说故事

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黄帝手植柏的历史传说故事

在桥山脚下,有轩辕庙一座。轩辕庙院面积约10亩。院内有古柏14棵,右侧有一株古柏特别粗树枝像虬龙在空中盘绕,一部分树根露在地面上,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相传为轩辕氏手植,距今5000多年。

黄帝手植柏的历史传说

迈进轩辕庙大门,迎面便是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柏,这便是著名的“黄帝手植柏”。据说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棵柏树,距今大约已有5000多年了。外国人称赞它是“世界柏树之父”。黄帝手植柏下围十米有余,七人合抱不严,所以当地民谚说它是“七搂八扎半,二十四个疙瘩不上算”。

传说黄帝战败蚩尤,建立了部落联盟,定居在桥山。黄帝发现桥山一带群民,有的栖居于树,有的与兽同穴,既不文明,又不安全。黄帝便和大臣力牧、大鸿、共鼓等商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教化桥山群民在临水靠山的半坡上砍树造屋,离开树枝和洞穴搬进新屋;又把桥山改名为桥国。桥山群民住进房屋后,不但日常生活方便多了,而且也不怕野兽来伤害他们了。可是,在那时候人们并不懂得毁坏森林将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他们经常乱砍乱伐树木,没有几年,桥山周围的树林全被砍光了。就连黄帝曾多次下令禁止砍伐的常年不落叶的柏树,也被砍伐得一棵不剩。就在这时候,一场暴雨袭来,山洪突然暴发,洪水像猛兽一般从山下猛冲下来,把几十人和黄帝得力的大臣共鼓、狄货都卷走了。黄帝悲痛万分。

雨过天晴,黄帝亲自带领大臣们上山查看,发现凡是树林被砍光了的山峁,不仅挡不住水,连地上的草也冲得一干二净了。黄帝看见满山遍野都是洪水过后留下的沟沟洼洼,心情十分沉重,他对群民说:“今后再也不能乱砍树木了。如果再乱砍下去,桥国就没有树林了,野兽也没处藏身了。到那时,我们吃什么?穿什么?”当时有位大臣建议搬到另一个地方居住。黄帝说:“不可!如果那里树木也叫我们砍完,那时候我们还能往哪里搬呢?再遭洪水,我们又哪里跑?”众臣觉得黄帝说得有理,都问他该怎么办?

黄帝说:“我愿和大家一齐上山栽树种草,用不了几年,满山就会长满林草,既不怕洪水,又能招来野兽,那时桥国群民才能有吃有穿”。说罢,黄帝就自己带头栽了一棵小柏树。臣民们都学黄帝的样子,纷纷栽树种草。

不几年,桥国的山山峁峁林草茂密,一片葱绿。人们都很感激黄帝。从此,植树造林便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世世代代一直沿续下来。

传说黄帝在乘龙升天飞经桥国上空时,还特意让巨龙停下来,为了再看一眼自己亲手栽下的那棵柏树。临行时,又随手把群民送给他的干肉块扔下来,落在自己栽种的柏树上。传说现在黄帝手植柏树干上长的24个疙瘩,就是那时黄帝扔下的肉块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黄帝出世的传说

全文共 1413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

相传轩辕黄帝的母亲叫附宝。传说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24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儿,这小儿就是后来的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后来他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传说二

在公元前4856年前,在今河南新郑的轩辕丘有个龙图腾的国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宝,她们是姐妹,是有硚氏之女。

黄帝的母亲名附宝,是位圣贤之人。因思念儿子心切,经常求神问卦。有一天在祁郊野外,向苍天祈祷,突然雷鸣闪电,全身麻木,眼花缭乱。从此过后,就身怀有孕了。当时的巫婆也到处奔相告,扬言:“不久这里必有圣人降生!”

附宝怀孕24个月,天空出现五彩祥云,百鸟朝凤,二月二日黄帝在沮水河畔,沮源关降龙峡出生了。从此,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据司马迁写的《史记》上说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聪明。”意思说,几个月就能说话,长到七八岁时,就有大人风度,十二三岁就有大智慧。

传说三

黄帝生于山东省曲阜市周围,如果黄帝本人存在的话,这一说法无论在学理上还是遗址上,毫无疑问都是目前为止证据最充分的一个。据古史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而寿丘位于曲阜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东,宋真宗赵恒尊黄帝为赵姓始祖,诏令改曲阜县为仙源县,并于曲阜寿丘起建景灵宫、太极观进行祭祀。景灵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有殿、堂、亭、庑等1320间,占地1800亩,是今天曲阜孔庙的三倍还多,是当时礼制最高的庙宇,元代忽必烈入主中原后,推崇黄帝,下令重修景灵宫,准许汉人祭祀黄帝,后景灵宫毁于元末战乱。其北即是着名的被称为中国金字塔的少昊陵。而目前,曲阜市正在重建景灵宫,重建黄帝城,为黄帝正名,曾邀请陕西黄陵政府来祭奠黄帝,并向社会宣布一代文化宗师孔子的故里同样也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故里。这一附近地区也是中华文明沉积最深厚的地区,号称“邹鲁”,既有号称“孔孟桑梓之乡,文化礼仪之邦”、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古为有穷国的邹城市,也有号称“东方圣城”“东方耶路撒冷”、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为奄国、鲁国的曲阜市;既有号称“江北小苏州”“运河之都”的济宁市,又有古九州之一,曹操势力根基所在的兖州市。这一地区在建的有由胡温指示、国务院批准的九龙山中华文化标志城,坐落于曲阜和邹城之间,就是以黄帝出生地为中心标志,其东面是孔子出生地,西面是孟子出生地,北面是黄帝出生地,南为女娲出生地,既是太昊、少昊之虚,又是炎帝、黄帝、舜帝之域;既有伏羲-女娲,又有蚩尤、后羿;既有孔子、孟子双圣,又有(至圣、亚圣、复圣、宗圣、述圣,即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为首的儒家五圣七十二贤;既有墨子之地,又有鲁班故里;既有水泊梁山聚义,又有梁祝化蝶生情;......地融合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于一体,也就是所谓的“东文(孔孟)、西武(水浒)、北岳(泰山)、南湖(微山湖,)”,是感召华夏文明的圣地,即所谓的“海内皆邹鲁”“天下尽邹鲁”矣...

黄帝的诞辰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和节(又称龙抬头、龙头节),也是传说中黄帝诞辰的日子,是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中和节是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789)所制定的,又名二月二日“龙抬头”。

展开阅读全文

黄帝擒蚩尤的故事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蚩尤是炎帝的苗裔,在涿鹿之野那场神国的战争中,炎帝被黄帝打败了,迫于无奈退居南方,蚩尤也被俘虏而做了黄帝的臣子。蚩尤天生勇猛,对炎帝的失败很不甘心,他部族的人也都和他一心,愿意听他的调遣。

于是,蚩尤族的人去见了夸父族的人,请求他们助一臂之力。夸父族人意见不一,一部分表示对于这种战争并没有多大兴趣,另一部分觉得这正是替弱者打抱不平的好机会。那些愿意打抱不平的人就都参加到这场战争里去了。

蚩尤族人得了夸父族人的帮助,实力和士气重新壮大起来,真是如虎添翼,又和黄帝的军队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了。

黄帝对于夸父族人加入战争,十分恼怒,但一时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对付,接连吃了好几个败仗。他很颓丧,战场上蚩尤族的人又在吹烟喷雾了,烟雾虽不算大,但是东一处、西一处,隐蔽着夸父和蚩尤们出其不意的袭击,时常令黄帝的军队措手不及。

黄帝没有办法,干脆把军队暂时交给他手下的大将力牧指挥着,自己却跑到前些时候会合天下鬼神的泰山上去躺卧起来,好静静地想一想对付蚩尤的计谋。

这时,从天上飞来一个自称“玄女”的鸟身人头的妇人,她见了黄帝之后,说自己是天上得道的女仙,来指点他兵法。黄帝正苦于无计可施,听她这么一说,自然是喜出望外,求之不得,一时间烦恼尽除,喜上眉梢。他先向玄女致谢之后,马上虚心地向她学习种种神奇奥妙的兵法。

黄帝得了玄女的援助,从此行军布阵变化高深莫测。同时又得到了昆吾山的火一样的红铜,用来打造宝剑。这种宝剑造成之后,就变成青色,寒光四射,水晶般的透明,有削铁如泥般的锋利。黄帝一下子得到了兵法,又得到了武器,霎时间军威大振,很快战局就发生了变化。蚩尤族和夸父族的人虽然勇猛有余,但智慧不足,究竟敌不过黄帝的谋略,终于还是失败了。www.360changshi.com

在最后一场战争中,蚩尤和夸父剩下的队伍被黄帝的军队重重包围。这时黄帝阵中的神龙“应龙”大显神威,他翱翔天空,嘎嘎地怪叫,杀死一个个无路可逃的蚩尤族人,又杀死许多夸父族人。黄帝的军队合围上来,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铜头铁额的蚩尤首领,也没有逃脱被活捉的命运。

应龙虽然替黄帝建立了赫赫功勋,但却受了“邪气”的侵袭,也和天女魃一样,再也上不了天,他的主人似乎也像忘记自己的女儿一样,将他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从此他就只好悄悄地到南方的山泽里去居住,所以至今南方多雨。

黄帝当然不会宽恕被活捉的军队首领蚩尤,所以立即就在涿鹿这个地方将他杀掉。杀他时候还不敢把他手脚上的枷锁马上除去,担心他逃跑。直到已经将他杀死了,才从他身上摘下血染的枷锁,抛掷在大荒之中。后来这刑具化作了一片枫林,枫林里的每一片树叶的颜色都是鲜红的,那便是蚩尤身上迸溅出来的斑斑血迹,直到现在还在诉说着他的悲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