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故里

故里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故里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故里问题。

分享

浏览

5641

文章

129

关公故里是哪里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关公故里是山西解梁县,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而作为山西省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也已经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

关公故里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的运城盆地,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河东。自古以来,运城这块土地人杰地灵,阡陌交通,土壤肥沃,以历史悠久,文明古老,史迹遍布,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著称于世。

关公世博会头像作为运城乃至山西的一张名片,自在上海世博会展出以来吸引了数十万来自全世界各地游客的眼球,关公故里关公铜像,选用优质青铜配方,造型大气、细节考究、做工精湛、栩栩如生,是高档的馈赠礼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董永故里旅游攻略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董永,江苏东台人,汉朝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七仙女下凡配为夫妻的神奇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董永故里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董永故里介绍:

董永,江苏东台人,汉朝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七仙女下凡配为夫妻的神奇故事。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目前已知的最早记载为汉代董永行孝的画像石,两千年来演化出多种版本。 江苏东台已将“董永与七仙女传说”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董永既然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那么,其故里何在呢?诸说基本相同。东汉时代的武氏墓群石刻中,董永故事画面就点出“董永,千乘人也”。另外,《孝子图》、《搜神记》、《中国人名大辞典》及《中文大辞典》也都点明了董永是汉代千乘人。干乘始于战国时期,“以齐景公有马千乘,常猎于此而得名。”在汉代为郡,县名。干乘郡与干乘县其治所均在今高青县境东部,东邻今博兴县。

董永故里游玩攻略:

景点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8:00-17:00

地址:湖北孝感市北郊

故里设计:离槐荫树不远处有孝子祠,祠内有正方形小院,院中矗立着董永和七仙女携手挽臂的玉白色雕像。祠的正厅悬挂载有董永生平的横匾,陈列有关于董永的文物、碑帖、族谱、名人字画等。出祠往北,越过百步梯,可到升仙台,传说七仙女就是从这里被迫升天而离开人间。从升仙台,走过小桥,来到“瑶池仙境”。池中岛上,七个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仙女塑像争美斗艳。瑶池对面是一座鸳鸯楼,依水而建,楼上有一对相互依偎的亭台。此楼相传是董永和七仙女婚后居住的地方。与鸳鸯楼相对的是一座米粒形的饭山,周围有董永碑、理丝桥、清风亭、烟雨亭等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哪吒故里在哪?哪吒不是虚构的吗为什么会有哪吒故里?

全文共 1696 字

+ 加入清单

哪吒作为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当中的一个人物,一直都是相当出名的,尤其是在《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对他的描述也是很多的,最近一部电影的上映更是让哪吒成了很多人热议的话题。只不过,对于一些地方出现的“哪吒故里”,说起来就让人觉得奇怪和疑惑了,哪吒就算是再怎么有名,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一个假的人物怎么会有真实的故乡呢?

哪吒,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一个能降魔除怪的虚构角色。无论是银幕形象,还是荧屏形象,都受到了全国亿万观众的喜爱。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一些地方开始了哪吒故乡之争。根据有关媒体报道,现在,全国至少有一些地方,依靠哪吒,宣传“故里”。8月12日,河南日报刊登了一篇“理性看待“哪吒故里”之争”为题的文章,文章称:“有媒体发现,四川宜宾、江油,天津陈塘庄,河南西峡,均宣称是哪吒的家乡,并在当地政府官网上发布了不少证明此地为‘哪吒故里’的证据。”

三头六臂,一身神器、嫉恶如仇、勇敢顽强,武艺高强、神通广大、不屈不挠。《西游记》、《封神演义》、无论是原著还是影视剧,都有哪吒三太子的形象。《南游记》和元代宗教神话典籍《三教搜神大全》也有哪吒的英雄形象。哪吒的形象还出现在动画片里,比如《哪吒闹海》、《哪吒之魔童降世》都将哪吒设定为主角加,哪吒,成了少年英雄,深受亿万小观众的喜爱。神仙谱中,哪吒被列为武神,有“忠武战神”之牌位。哪吒的故事以闹龙宫、抓蛟龙、抽筋降龙为主,故事之经典。

故事中都会提到一个关键地域名称,就是陈塘关。百度百科是这样注释陈塘关的,陈塘关出自于中国明代古典文学《封神演义》神话小说名著中的一处关口地名,和古代著名神话人物哪吒有关,传说是哪吒三太子的出生地,同时也是哪吒一家居住过的地方,镇关将军是哪吒之托塔天王父李靖。也就是说,陈塘关是《封神演义》中一个虚拟的地理名字。

既然是一个神话故事,一个虚拟的人物,一个虚拟的地名,为何还要有很多地方大动干戈,大造声势进行宣传呢?说的通俗一点就不难理解,这就是要沾沾哪吒的光。

沾光,顾名思义,就是想依靠哪吒造出影响,吸引大家的眼球,让大家聚焦某一个地方。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大搞旅游开发,旅游开发出的景区景点,就得有有文化和故事,就得有宣传的内涵。用名人效应进行包装,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只要能挨上边的就无可厚非。名人效应就是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简单的说名人效应相当于一种品牌效应,它可以带动更多的群体。比如,山东省单县郭村镇朱楼村的歌星大衣哥朱之文,他出名后,家乡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现在,当地正在全力旅游景点,景点就选在了朱之文的家乡朱楼村。朱之文让单县出了名,让朱楼村出了名。朱楼村过去曾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小村庄,现在却是闻名全国。朱楼村的名气提高,就是朱之文带来的名人效应。

哪吒是神话虚构出来的人物,他出生地点陈塘关与现实生活中的陈塘关没有关系。《封神演义》哪吒出生的陈塘关是沿海地区,而现在的陈塘关多在内地,与海无关。比如,天津的“陈塘关”,安徽的“陈塘关”,四川江油的“陈塘关”等等,这些“陈塘关”均与海无关。《哪吒闹海》是人们熟悉的神话故事。

《哪吒闹海》故事是这样介绍的:“传说托塔李天王在陈塘关作总兵时,夫人生下一个肉蛋。李天王认为是不祥之物,一剑劈开,却蹦出一个手套金镯,腰围红绫的俊俏男孩,这就是后来起名为哪吒的神童。哪吒自幼喜欢习武,有一天,他同小朋友在海边嘻戏,正好碰上东海龙王三太子出来肆虏百姓,残害儿童。小哪吒见此恶徒,义愤填膺,铤身而出,打死三太子又抽了它的筋。东海龙王得知此讯、勃然大怒,降罪于哪吒的父亲,随即兴风作浪,口吐洪水。小哪吒不愿牵连父母,于是自己剖腹、剜肠、剔骨,还筋肉于双亲,借着荷叶莲花之气脱胎换骨,变作莲花化身的哪吒。后来大闹东海,砸了龙宫,捉了龙王。”故事中,哪吒是大闹的东海,天津是紧邻渤海,安徽、四川都属于内陆,距离东海很远,是无法联系在一起的。

神话小说艺术形象,与现实地名巧合。一个地方打造地方文化名片,要有严谨的态度,不要盲目跟风。在宣传家乡的同时,要注重文化内涵和传承,不要让神话故事迷失了文化宣传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

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冼太夫人故里位于广东省茂名市,是为了纪念公元六世纪岭南百越俚族女首领冼太夫人而建设的。冼夫人是古高凉郡(今茂名地区)人,与汉族的朝廷命官高凉太守冯宝联婚。冼夫人一生历经梁、陈、隋三朝,顺应历史潮流,多次平定叛乱,为促进岭南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成为我国历史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光辉典范。历朝皇帝赏赐她的封号就有十几个之多,如“谯国夫人”等。周总理称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隋电白谯国夫人冼氏墓位于电白县电城镇山兜村。墓城为南北向,东西宽123米、南北长110米,总面积为13530平方米,四周残墙用沙土打夯而成。墓碑用青色麻石凿成,高2.07米、宽0.70米、厚10厘米,阴刻楷书,左记“嘉庆已卯”,中署“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右记“电白县知县特克星阿、电茂场大使张炳立石”。《广东通志》:“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在县北山兜娘娘庙后,遗址犹存,碑佚,嘉庆二十四年知县特克星阿重立碑。”又载:“山兜冼夫人墓,四周短垣,颓为高土,人曰鬼子城,乃当日墓城之地也。”记载与此符合。在墓城内散布有唐代布纹瓦碎片,莲花瓦当、圈足碗,覆莲状石础和龟形的石质碑座。

在墓碑前50米处,建有一座砖木结构、四合院式的冼夫人庙,座向与墓向相同。面积为730平方米。据明万历《高州府志》卷二《祀典》载:“城北长乐街西巷中又有山兜娘娘庙即夫人所生之地”。可知该庙亦称山兜娘娘庙,其始建年代当在万历之前。庙内墙上保存清代碑刻五块,有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捐款碑,道光四年(1824年)黄姓捐款碑二块,道光十八年蔡族建首座碑一块,清代官员所题诗碑刻一块。此外还保留唐宋年间的石香炉。

近几年来,茂名市大力整合冼夫人文化资源,重点建设冼夫人教育基地。目前,已建设完成了占地20万平方米的冼夫人故里瞻仰景区和13万平方米的冼太文化公园及1.5万平方米的冼夫人纪念广场。教育基地内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并集民族团结进步、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教育为一体,各种资料档案、碑刻雕塑、展览场馆、电化教育设施、师资讲解队伍一应俱全。

冼夫人故里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2月20日,江泽民同志视察教育基地冼太庙时说,当年冼夫人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其功不可没,至今仍是我辈和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现在每年到冼夫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的人数均逾百万。

山兜村:茂名市电白县山兜村位于电城北部。山兜村辖26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1453户,人口7213人;全村总面积12.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63亩。山兜村年平均气温为23.5℃,年降雨量约为,气候特征。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花生。

展开阅读全文

洪谟故里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洪谟故里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洪谟故里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境内。

周洪谟于正统九年(1444),参加四川乡试,夺得第一名,解元。第二年又高中进士一甲第二,授翰林编修。周洪谟博闻强记,爱好文词,熟悉国朝典故,喜谈经济。景泰元年(1450)他上疏劝谏皇帝“亲经筵,勤听政”。进而陈述时务十二条。景泰三年(1452),被选为东宫太子讲读,升左春坊左赞善,仍兼编修。修《寰宇通志》成,升侍读。天顺二年(1458),改南京翰。

展开阅读全文

薛仁贵故里

全文共 2779 字

+ 加入清单

薛仁贵故里为文化旅游景点。

河津自古就是个英才备出的地方,像司马迁、卜子夏、王勃、王通、薛瑄,在河津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众名人故事和文化内涵散布在河津大地。其中最值一提的就是唐朝的大将薛仁贵。曾有历史学家这样说过,“诸葛亮的茅芦,杜甫的草堂,薛仁贵的寒窑”,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三寒历史文化。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这其中的一寒薛仁贵寒窑的风采。

旅游路线是这样的:牌坊——射雁塔——魁星楼——柳家大院——薛仁贵祠——寒窑——平辽王墓——平辽王府——薛氏宗祠——古村落商贸街。

牌坊——来到这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古牌坊,上面写着“薛仁贵故里”五个大字。牌坊上面雕刻着以麒麟为主的图案,麒麟在中国古代是杰出人才的象征,两边石柱上有四只头上尾下的石虎,寓意薛仁贵白虎转世的传说。独特的石虎造型的石柱也成为入口牌坊的一道独特风景。

射雁塔——来到射雁塔,尊高约3米的薛仁贵石像仁立在我们眼前,他手握弓箭,仿佛正在汾河湾上射雁。

这个叫瞻虎台,它高约2米,面积约100平方米,我们登上瞻虎台,在这里能清晰的观赏到形似巨虎的白虎岗。

魁星楼——魁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主文运、文章的星,被视为文章兴衰之神,东汉后被人塑为神象进行祭祀,科举考试则奉之为中式(试)之神,魁星楼高8米,台基0.75米,楼阁底基长宽均为6米,各层依次缩小,高度递减,开成塔状。魁星楼一层内塑有高举右手,手握点状元笔的魁星像,四壁高悬“交运昌明”“平步青云”“文光射斗”等名流书写的匾额,墙上石嵌石碑上刻有村内历朝历年进士、状元及文化名人的名姓,进行表彰纪念。二、三层基本封闭不开放。

柳宅(柳家庄院)——相传柳员外是一个大富家、大地主,他选在这个风水宝地汾河湾北虎岗前设立-院。他家的住宅很是气派,柳员外之女柳英环就看中了他家佣工薛仁贵,后来就结为伴侣,成了婚,此处就是柳员外的大院宅遗址。柳家门前有一个大池塘,现在池塘还在,柳家的石门墩还埋在池塘中。

寒窑——这里是当时薛仁贵和柳英环夫妇共同生活过的地方。寒窑内摆放着辆废置的纺线车和许为破旧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锅碗瓢盆等,墙上挂一幅弓箭为薛仁贵之子薛丁山少年时射雁的工具。寒窑内左手边小屋设计为储藏室。

来到小院这里木栏围墙,石榴树、石白,俨然一个小型庭院。来到这里我们仿佛回到当年那个女人捣米,男人打猎的时代。

薛仁贵祠——

一、祭拜广场

面积约2000平方米,广场气势宏大,让人眼前一亮。

戏台:坐北朝南,面向王祠,面积约8—6平方米,台基高约2米,砖石结构,戏楼高6米,为庑殿式顶的木质结构楼。戏台的主要功能是祭祀薛仁贵大典等大型活动的表演场所。

钟鼓楼:面积约6.5—5.5m2;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鼓楼,下层为钟楼。钟鼓楼为砖木结构,高8m。

雕塑:在广场中心轴上有一尊高8米的薛仁贵塑像。他身披白袍与盔甲,骑高头战马,手握方天画戟。

二、薛丁山殿(薛讷)

殿内塑薛丁山与樊梨花像,两侧是薛丁山儿子如薛刚等的塑像,四面有壁画,无不显示主人的功绩。

三、白袍将军殿

殿内塑有白袍将军坐像,两侧为其麾下的八大总兵立像,壁画是薛仁贵征东、征西进军路线等,从作战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唐军十分强盛,薛仁贵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四、白袍

村东紧靠高耸的山岗很是壮观。此岗原名卧虎岗,因薛仁贵寒窑在此岗上,又有清乾隆皇帝手书的“白袍”三个字,故易名白虎岗。站在远处看去,此山岗形如卧虎姿态,虎头朝西方,虎爪、虎肋、虎尾均可分清。白袍内有薛仁贵夫妇泥塑像两尊和白龙马一匹,打开窑洞门可遥望西南方向唐都长安。乾隆六年石碑一通,前边有1960年原稷山县政府文物保护标志及碑文一通,有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标志一通,有河津县文物保护标志一通,有修仁村薛氏后代纪念碑一通。

薛氏宗祠——宗祠是家族的象征,代表着家族文化和家族荣誉,宗祠是血亲关系的纽带,是对同族人的价值联结,宗祠也是宗族后人聚集及祭祀其先人的重要场所。薛家族祠堂是祖先崇拜的产物。宋代以前,民间对先祖祭拜一般采用墓前祭祀的方式,只有王室才有祭祀祖先的建筑物,称为太庙或宗庙。魏晋北朝、隋、唐到北宋,虽然允许民间修建祖庙,但规定等级严格,有资格修祖庙的人寥寥无几,一直到明嘉靖十五年才“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准许庶民开始祭祖,各地才纷纷建祠立庙,祭祀先祖。民间祠堂的发展由此进入了繁荣期。

宗祠选址在黄村的李家沟,坐北朝南,面积约800平方米,宗祠分大门、正厅和后厅三进。大门气势宏伟,门上题“薛氏宗祠”四个大家,字体庄重,是由薛族内德高望重之人题写的。

平辽王墓——

寒窑西北侧白虎岗下有一小土丘背靠白虎岗,南望汾河水,风水极佳,这里是薛仁贵的墓地,寓示着薛氏家族永受庇佑,兴旺发达。薛仁贵曾被封为平辽王,所以这里又叫平辽王墓。平辽王墓气势宏大,彰显出薛仁贵一生的丰功伟绩。从寒窑到这里我们感受到的英雄薛仁贵从贫穷走向辉煌的不平凡的一生。将军道,墓碑前条长150米,宽5米的是将军道。呈阶梯式,道路两侧依次排列着面朝墓地侧立着的护墓石人像和石兽,最靠近王墓的石人像是薛仁贵统领的八大总兵的形象。

平辽王府——

大门两侧分别记别“黄封斗大赤金印”,“忠君报国无止休”的对联。正上方横匾书写“平辽王府”。大门两侧分别有雌、雄两尊石狮。

王府面积约8000平方米,共分前殿、中殿和后殿。前殿是薛仁贵处理一般政务的场所,又叫外书房。殿内有接待厅堂和书房两大功能区,书房内文房四宝,墙上悬一把白鞘配剑,中殿为银銮殿,这里是薛府举行各种仪式,召开会议的地方,正堂内有一张“平辽王椅”虎皮坐靠背,显示出白虎星的霸气。后殿是接待重要宾客的场所。寝殿,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到最为周到服务。东跨院是进膳的地方。西跨院是会议室与健身房。

白虎塔——

是薛仁贵与柳英环认识的地方。此塔为八节高,砖砌而成,最上端顶部是晶亮的琉璃宝葫芦,塔北脚边是古代官方车道(铁脚车),此官道西通龙门到西安市,东可去古晋国古城侯马市,塔上风铃微风作响,千年声韵今尚可听。此铃声提醒人们永不要忘记这里是能再度辉煌的风水宝地。唐代建此塔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当年汾河发大水,在大水中打捞的一车大木料,铁脚车曾淤于泥坑中不能前行。薛仁贵幸好遇到此情况,便主动义勇解困,于是薛仁贵亲身驾车辕奋力一冲,将车拉出泥坑,解除了困境,此情景被柳员外之女柳英环在家中高高的绣楼上看见,但看到的不是薛仁贵,而是一只大白虎在拉动困车前行。柳英环对薛仁贵的爱慕之心,从自就开始萌发,发展到终成伴侣。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典故而建此塔,故称白虎塔。塔下曾有一通记事碑文,可惜以后被盗走。

望夫亭——

这里是薛仁贵投军后十八年未回寒窑,其妻柳英环,养儿生活,有想念夫郎时就站到高处习惯的向远方望一望,以寄思念之情,薛仁贵在汾河湾打雁有时也迟迟不得回来,柳英环也常站在此处盼夫平安回家,所以此亭叫《望夫亭》。

信息来源:运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白龙故里景区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白龙故里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青墩遗址诞生于海安里下河水乡,而海安民间流传的关于白龙的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就出在那里。相传东海龙王的小儿子白龙因犯天条被玉皇大帝罚下凡界,成了一头小白牛。水乡姑娘爱心收养,细心照料了这头小白牛。10年后小白龙终于被允许回天庭,而这期间发生在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也就演绎而成了。

江淮文化园景区的白龙故里景区就是对这则神话故事的物化再现。它由白龙湖、卧龙屿组成,由跃龙桥、思贤桥、明道桥连接,由盘龙山、龙光阁、莲柳榭匹配,构成了美丽如画的白龙故里。这里给人们以遐想和憧憬,海安乃至江淮大地过去的历史多精彩,今后的前程将更美好。

信息来源:10779海安江淮文化园先贤景区凤山书院景区中国名人艺术馆群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周恩来故里景区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包括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驸马巷、河下古镇,总占地3.15平方公里。区域内拥有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等6大主类、18亚类、83种基本类型资源,旅游资源单体总数100多处。除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周恩来故里的历史、人文内涵厚重。

周恩来纪念馆位于古城淮安北门外夹城内的桃花垠,馆区由纪念岛、宽阔的水面和湖四周环形绿地组成,总面积有四十万平方米,其中百分之七十为水面,总建筑面积21166平方米,陈列布展总面积7880平方米。岛上建有主馆和陈列馆,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藏品丰富,文物价值弥足珍贵。

周恩来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占地1987.4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2间,为青砖、灰瓦、木结构。

驸马巷是古城淮安镇淮楼西北隅约三百多米处的一条古巷,明惠帝朱允炆在此巷内为驸马都尉黄琛建造了一座驸马祠,饮誉海内外的周恩来同志故居就坐落在这条巷内。

河下古镇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河下还为淮安历史上重要的商埠。

淮安是一代伟人,开国总理周恩来的诞生地,也是四大菜系之一、开国名宴的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也诞生于淮安,千年历史古镇——河下古镇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以及为国奉献、为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努力,给淮安这座城市、给周恩来故里景区增添了伟人风采和浓浓的城市个性魅力。作为优秀的红色旅游文化景点,周恩来纪念馆给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宣传了周恩来的一生以及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史发展。

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1995年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被中宣部确定并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9年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单位;2000年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8年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风景旅游区”,2009年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评选为“新中国红色景区60强,名列第五”,2011年被表彰为“全国红色旅游先进集体”,2011年被命名为“江苏最美的地方(五星级)”,2012年入选“长三角100个不得不去的地方”,2015年10月,周恩来故里景区正式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祝英台故里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祝英台故里为文化旅游景点。

“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才貌双全……”这是我国首部彩色戏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首句唱词,开宗明义地点明了上虞是家喻户晓的梁祝爱情故事的源生地,明万历三十四年《新修上虞县志》,清光绪十七年《上虞县志》都记载了这段史事。祝家庄考古发现,最迟在二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有人类在这一带活动。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证实了,祝家庄是一处风景秀丽、繁荣昌盛的民宅村庄。

上虞市倾力挖掘“梁祝”富矿,在排演剧本、编撰书籍、专题研讨、开设网站等基础上,投资2.3亿元的“英台故里——祝家庄风情旅游区”建设项目于2003年10月18日正式拉开序幕,整个旅游区的面积近5000亩,将以梁祝文化为主题、以山水风光为依托,建设玉水河观光带、文化博览区、休闲度假区、健康游乐区、风情游览区、综合服务区等六大功能区块,建筑风格以浓郁的江南水乡为特色,并与梁祝传说意境相吻合。

展开阅读全文

宝奎故里建筑群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宝奎故里建筑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宝奎故里建筑群由宁波市海曙区镇明路601号史氏民居、宝奎庙北侧史氏民居、宝奎巷4号-1史氏民居、宝奎巷4号-2史氏民居、宝奎巷4号-3史氏民居、宝奎巷5号-1史氏民居、宝奎巷5号-2史氏民居、宝奎巷5号-3史氏民居、宝奎巷7号史氏民居等建筑组成, 2010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点。

此地附近曾因史浩建造过“宝奎精舍”,以藏宋玄宗、孝宗两帝御书而名巷。该巷两侧保留了一批明清古民宅,为研究宁波地方史及建筑发展史留下了一份可贵的实物参考例证。

信息来源:海曙区文管所

展开阅读全文

陶渊明故里风景区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故里风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陶渊明故里风景区位于德安县吴山乡中部,距县城21公里.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2006年,德安县蔡河村发现陶渊明墓碑及陶氏后裔墓葬群,后又逐步发现与陶渊明相关的景点:陶里冲---陶渊明第二故居及白鹤山渊明古墓;婆婆地---第一古墓群,陶母孟太夫人墓;路边陶遗物展,乌龟石、渊明醉石;古驿道、丁家桥;靖节祠,修书堂遗址;牛眠地,第一故居;桃花洞,官保堰等。

该景点不仅自然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极佳,而且文化氛围浓厚,家家户户诵陶诗、习陶文,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二千八百余年的古村落。尽管朝代更迭,然而千百年来,渊明的文化遗迹、遗址、遗存、遗风,一直薪火相传。陶里冲·陶渊明第二故居白鹤山陶渊明古墓

陶渊明的第一故居遇火烧毁,于是他便迁到三里地外的陶里冲,建造“茅屋八九间”,同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37岁时,母亲孟太夫人病故后,索居至47岁迁居星子县栗里,同在星子县的大伯住在一起。在60岁时贫病相加,自知不久人世,毅然返回故里,叶落归根,直至63岁病逝陶里冲。

陶渊明古墓

2004年8月,村民陶相红一天早上放牛吃草,早饭后,牛忽然不见了。在寻找中,发现牛在巴茅深处,当他牵牛时,突然发现巴茅林中有一个奇异现象,即巴茅中心带一块两平米处不长杂草。低头一看,原来地面露出麻石一角,是一块石碑。出土后,麻石现出“故陶公潜公之墓”几个大字,字迹若隐若现。经专家考证,确是真碑,目前在国内还尚属首次。古碑现身,鼓励了村民继续寻找史料和现场的物质文化。果然在穿越周围的各个山头后,发现了大量的古墓群,都是渊明五代以后的子孙。

婆婆地,陶母孟太夫人墓及尚书中证墓

婆婆地

是第一墓区(已开发三个墓区),如今一片竹园,有几十座古墓。其中陶母墓最值得关注。孟太夫人墓原本是最完整的,-前,孟母墓周围有三棵四人合抱的大古樟,“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然而-期间,林木被砍,连墓碑也荡然无存。有渊明九代孙尚书陶中证墓,碑文清晰。这是清朝时立的碑,碑文记述“渊明还迁陶里冲”字句,更具传真。尤其是墓碑头,很是有趣,雕刻的一个陶渊明骑着白鹤,手握酒壶,如醉如痴,神情栩栩如生,富有生活气息。类似古墓有1217座,均登记编号。

路边陶文物展和文艺表演

凉棚桌上陈列的是一年来收集的各种文物:汉代网纹砖、晋代铜钱砖,以及唐宋元明清各朝的陶瓷片,有的已作出了标识,有的还待进一步验证,如五脚香炉、手心石、东林佛经、石砚等。

展开阅读全文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菏泽孙膑故里(孙膑纪念馆)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孙膑字伯灵,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史记》载:“膑生阿鄄之间。”据《全国孙氏族谱及孙膑故里论证会》鉴定分析考证,孙膑故里即今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

孙膑纪念馆位于旅游城西部,该馆为重檐串尖屋顶式建筑,长宽各30米,高20米,飞檐半拱青琉璃瓦顶,为孙膑纪念区主体工程。孙膑纪念馆主殿5间,正中安放孙膑塑像,四面墙壁绘“孙膑放牛”、“田忌赛马”、“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大型壁画六幅,西有“孙膑故里建设规划”大型沙盘,东西配殿各3间,东殿内陈列孙氏先人牌位,西殿内陈列孙膑著述及物品,大门上方悬一巨型匾额,上 书“孙膑纪念馆”,为著名书法家马法冉所题。碑林为孙膑纪念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孙膑故里确定在鄄城孙老家后,将军、专家、学者、书法家为孙膑故里欣然题辞,县委、县政府决定建“百名将军碑林”、“百名书法家碑林”,将他们的题辞立碑纪念。现已立碑62栋,其余正在建设中。

景点位置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

红船镇:红船镇地处鲁西南平原,居鄄城东部、鄄郓交界处,是省政府命名的中心镇,辖25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3.3万人,总面积4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078亩。红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地质优良,四季分明,是希望的田野,是投资的乐园。 交通通讯:红船镇交通通讯便利。省道济(宁)董(口)公路横穿东西,三纵乡村柏油路纵贯南北,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程控。

展开阅读全文

王渔洋故里

全文共 2420 字

+ 加入清单

王渔洋故里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渔洋故里景区以江北青箱和尚书府第为主要展览内容,重点突出明清时期齐鲁望族——新城王氏所蕴含的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王渔洋故居修复明清民国建筑108间,并在认真勘探的基础上,对部分原有建筑进行恢复,建成文化休闲广场4000多平方米,游客接待中心、购物中心和研究中心等各类配套设施齐全。忠勤祠提升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主题教育功能进一步增强,相关配套设施齐备。2015年4月,王渔洋故里景区正式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王渔洋故里景区主要包括王渔洋故居、四世宫保坊、忠勤祠等部分。

王渔洋故居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王士禛在其曾祖王之垣所建的长春园故址上增缮而成,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300多年间,故居经历了火灾、战乱和多次改造,其西北部花园部分已荡然无存。后由当地政府1984年重修,1986年对外开放。王渔洋故居南门门楣上“一代正宗”系康熙所题,走进南门,眼前突然开阔起来,一条宽阔笔直的石板路延伸向北,路的左侧是一个幽静别致的园林,路的尽头便是王士禛故居的主题区了。自东向西四个大门,依次是王士禛故居的原状-区、生平陈列区、祭祀区和园林区。在原状-区和生平陈列区大门之间树立一尊王士禛主题雕塑,王士禛神韵诗宗的文学成就几乎掩盖了他的政绩。原状-区所在的东跨院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是故居保存比较完好的五进院落,大门上悬挂的“经筵讲官刑部尚书王士禛第”金字匾额端庄大气。进的大门迎面的影背墙上是康熙的亲笔御题“清慎勤”。经过门房,往里有两条通道,直行是一条长长的胡同,外宽里窄,预示着钱财、福运“宽进窄出”,有聚财之意。封建社会等级观念很强,这条胡同通常是下人出入的便道。往左转经过一个园门,便进入了中东跨院中轴线上的第一进院落。第一进院往里走要经过垂花门。垂花门位于故居主院的中轴线上,是内宅与外宅的分界线,“麻叶梁头垂莲柱”,工艺非常讲究。古代大户人家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垂花门。垂花门内有很大的一处空间,即故居的第二进院,通常认为是女家眷与亲友话别的场所。穿过过厅就来到了第三进院落,再往里走是一道屏门,西厢房是王士禛的书斋,斋号“信古斋”是康熙皇帝赐给王士禛的匾额。,王士禛回归故里后,在这里著述不辍,完成了自传年谱、《渔洋诗话》等多部著作。《手镜录》是王渔洋写给为官的儿子的为官警言录。故居的主堂名为宸翰堂,位于第四进院的中轴线上,体量最大,等级最高,是王士禛居住的地方,晚年他在这座院子里-起居,直到最后卧病在床,仍然口述让儿子和门生整理完成了他一生的诗文总集《带经堂集》。主堂中间为三间,东西两侧各有一间耳房主堂正中屏风悬挂着一幅素绢大字中堂,是康熙临摹米芾的书法作品,题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内容为“惟正是视,玄黄匪惑,非礼不观,仪形是则,慎尔所觌,无愆斯德。”大意是教诲人们如何做人做事,是康熙对王士禛个人道德操守的勉励和鞭策。上方悬挂“清慎勤”的匾额也是康熙御书,题于康熙十七年(1678),意为“清正廉洁,慎行笃思,勤勉为政”,自古就有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把“清慎勤”当作为官从政的箴言,康熙赐王士禛“清慎勤”,是对他为政最高的评价。穿过堂屋,就来到了第五进院,三间后罩房处于主院的中轴线上,与南倒座遥相对应,通常是女眷和未成年子女起居的地方,房内琴棋书画样样俱全。渔洋祠是最西边的一个院落,里面有戏院,戏台,假山,玉湖等美景。

忠勤祠落在桓台县新城镇,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馆址忠勤祠原是明万历十六年(1588)为纪念王渔洋的高祖王重光而建,距今400余年。整组建筑系砖木结构,分东西主跨两院,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馆内设7个展室和石刻园。其中石刻展室展出国家三级以上刻石185块;王渔洋生平展室,详细介绍了王渔洋历仕及吟咏不缀的一生。石刻园是在忠勤祠东跨院的基础上与古代园林建筑相结合修建的。园中有园,景中套景。元代礼部尚书,散曲家张养浩的“苍云”“振玉”两巨型太湖石和国家一级石刻“水月松风”亦在园陈列,供游人观赏。

忠勤祠于1986年12月9日建馆并对外开放,199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定为山东省优秀社会教育基地,1998年公布为首批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世宫保”砖坊位于新城镇南村大街北端。建于公元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坊主为明万历年间兵部尚书、新城人王象乾及其父王之垣(前户部左侍郎)、祖父王重光(前贵州参藩)、曾祖一会儿王麟(前颖川王府教授)四世。坊额“四世宫保”传为当时书法家董其昌题写。

坊身全砖石结构。4个基座为大方石砌成,上面磨砖起措,形成一大二小的拱形坊门。坊门前后两面共有4对石狮,气势雄健,造型生动。歇肩式坊顶,中间高,两侧低,皆飞檐斗拱,瓦铛古朴。八角远伸,各挂风铃。坊身四周饰以精美砖雕,怪兽奇禽,异花仙草,无不传神。坊身中部4个浮雕人物栩栩如生。

整个牌坊面宽9.2米,高15米,进深3.3米,占地30平方米。新中国成立时,此坊因年久失修已剥刨损坏严重。1983年,山东省文化厅拨出专款,按照原貌全面修复。1987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渔洋故里景区以AAAA级景区标准为目标,历时4年完成古建修复和展陈设计布展工作,目前各项硬件设施齐备,服务保障能力极大提升,三大基地建设卓有成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2019年10月7日,王渔洋故居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新城镇:新城镇位于桓台县西南部,镇域面积44.55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3.6万人。滨博高速公路和省道高淄路、寿济路穿境而过,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新城镇作为桓台县古县城所在地,有着722年的县治所历史,亦是清代诗坛领袖王渔洋(王士禛)的故乡,有史可考的进士30位,举人43位,文化底蕴丰厚,文物古迹众多。镇域内存有忠勤祠、王渔洋故居、四世宫保坊、齐桓公戏马。

展开阅读全文

闽王王审知故里王家寨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闽王王审知故里王家寨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闽王王审知故里王家寨,始建于唐代,时为固始县建安乡第一都临泉村,是时任固始县县令的王晔,即王审知五代祖为其子孙繁衍而建的宅第。王家楼的选址极具江淮地区民居特点,宅第周围为环水相拥,建有楼台、庭堂、祠堂等建筑,规模可观。楼前建有小桥,沟通宅内与外界的联系,即便人居,又可防患战乱。当时人称王家楼为鹭鸶地。主体建筑毁于元代,遗址尚存。

行政位置固始县分水亭镇王堂村

地理位置东经115°50′10″北纬32°9′16″

分水亭镇:固始县辖镇。1956年设分水亭乡,1958年建七一公社,1961年建分水亭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12.5公里。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5.1万。通公路。辖上庄子、粉坊、罗集、老王集、佃行、陈大庙、王堂、新庄、盘龙、桂花、吴集、东王楼、龙王、泗州、石碑、钱庙、固桥、分水、堰岗、龙台、朱庙、铁铺、分水街道2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盛产油。

展开阅读全文

姜太公故里景区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太公故里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姜太公故里景区由河南省中平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斥巨资开发建设。该景区位于河南省卫辉市西北十二公里处,属太行山东南麓,地跨太公泉镇和狮豹头乡,总面积四十八点五平方公里。

姜太公故里景区由山区和平原两大组团构成。山区部分的主要景点有:迎神山、八卦亭、仙桃园、浑元图、青龙贪、天仙桥、姜太公文化苑、谭山、凤凰山、卧羊石、香泉寺、香泉八景、封神谷、封神台、神仙洞、古罗盘、仙家庄、太公湖及华夏万通碑林等,每个景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太行山特有的地貌特征,让游客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到本景区一游不仅可强身健体,而且能学到许多知识,增强自己的卓越智慧。尤其是太公文化苑的经典内容会使落魄者奋起,无为者努力,失败者永不气馁,成功者虚怀若谷。正如贤者云:韬略齐才经纬天地,太公表率万古流芳。正因如此,姜太公精神深入人心,为广大人民世代敬仰。

平原地区主要景点有

:姜太公墓、姜太公庙、姜太公祠、姜太公钓鱼处等。这里将作为二期开发重点,扩建钓鱼台,新键太公文化广场、神道,把该区打造成集祭拜、游园、文化、商贸活动为一体的综合区域。

姜太公故里,位于市区城西北十五公里处。公元前1210年农历八月初三,姜太公诞生于卫辉太公泉吕村。姜太公亦称吕太公,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是我国西周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这个传奇色彩颇为浓厚的历史人物,单是姓名就有不少叫法,如《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记载他的名字有:太公望、吕望、周望、吕牙、吕尚、姜望、望尚、师望、姜公、姜老、吕等等。姜太公故里原是姜氏的一个大部落。一九九五年在太公泉出土的唐代墓碑,曾记载着太公泉原叫“姜塬”。

据《竹书纪年》上说,姜太公死于“周康王六年”十月二十日。终年一百三十九岁。葬于卫辉太公泉。至今太公泉境内还保留着许多姜太公的历史遗迹,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姜太公墓、姜太公祠、姜太公庙、姜太公吕望表等。

展开阅读全文

太平天国四王故里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天国四王故里为文化旅游景点。

太平天国四王故里

太平天国四王故里位于藤县西北部的大黎镇,是中国历史上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耒王陆顺德、侍王李世贤等四王的故里,又是0湄江游击队的革0据地,故被划定为革命老区。四王故里,钟灵毓秀,美丽神奇。

当年太平天国在金田村起义,后挥军北上,从平南进入大黎,清咸丰元年(1851年)罗大纲所部屯兵大黎一个月,招兵买马,养精蓄锐,然后直取永安州。李秀成、陈玉成和李世贤等参加了太平军。他们对天国革命忠心耿耿,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抗击外国的侵略,驰骋沙场,浴血奋战。四王骁勇善战,成为天国后期的支柱。天国革命期间,藤县还涌现出扶王陈德才、潮王黄子隆、佑王李远继、扬王李明成、广王李恺顺、然王陈时永、宗王李尚扬、成王陈聚成、誉王李瑞生等共13个王。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全国太平天国史研讨会时,与会中外学者共160人到大黎实地考察后,天国故里更加为史学界和旅游者关注。现大黎街东侧的大黎河畔,建有四王史绩陈列馆。馆内有四王塑像、四王史绩传略和四王当年使用过的一些遗物,内容丰富。馆前环境优美,很值得旅游者览胜。忠王、来王和侍王的故居在镇政府驻地的西北角约1千米。其中来王陆顺德的故居尚存(曾被清兵烧毁,后经修缮),忠王、侍王的故居只见遗址,待修复。英王陈玉成的故居在距镇3千米的东安西岸村,也只剩下遗址,正计划修复。位于大黎街西侧400米的古丝社,是一块3000多平方米的草坪,当中一棵古榕,有小溪从树下经过,周边田园风光绚丽多姿。传说,四王曾招集大黎太平军在此进行拜上帝活动,拜得大旗自动升起,人们称此地为“拜上帝坪”。现已规划为建大黎四王亭地址。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李秀成全家也都加入了拜上帝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列强对清政府的态度由打击转到拉拢,最后帮助清政府,共同进攻太平天国。李秀成就在这时,领导太平军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个人生平从圣兵到忠王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

展开阅读全文

陈抟故里景区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陈抟故里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陈抟故里·崇龛花海景区位于潼南崇龛镇,距潼南城区30公里,崇龛镇建于隋代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公元616年,隆龛镇升建为隆龛县,县址瓦子堡史家坝(现大屋村)。712年因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改名崇龛县,967年,崇龛县降为崇龛镇,民国时期又名漏孔场。1951年建崇龛乡,1967年改名光辉乡,1993年拆乡建镇,并光辉、红星、朱家乡于一镇,取名光辉镇。2000年7月光辉镇恢复旧名崇龛镇,被评为重庆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被评为重庆生态旅游示范镇。从刊水库水利风景区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崇龛镇薛家村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示范村”称号。

陈抟故里·崇龛花海景区

崇龛镇是五代宋初著名道教至尊陈抟的故里,旅游资源丰富,有八角井、陈抟塑像、太极塔、太极古镇、千佛岩、玉佛寺等人文景观。

潼南油菜花景区位于重庆潼南区崇龛镇,清澈的琼江穿境而过。潼南油菜花景区在崇龛镇青岗村种植以油菜为主要背景、小麦为配景,直径达236米的中国最大油菜花太极图案;在崇龛镇长寿村种植了长120米、宽80米的帆船图案;在崇龛镇白沙村主会场周边种植长160米、宽60米的油菜浪花艺术图案,黄色、紫色等错落搭配,蔚为壮观,美不胜收,形成了花的艺术、花的海洋,整个景区展示崇龛作为道教始祖故里的风情。自2008年以来,潼南区连续举办八届菜花节,3万亩油菜基地展现出的"七彩花海,流金大地"呈现的又是一个金色潼南。2009年,潼南区油菜花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之一;2010年,被评为"重庆十大春季旅游目的地"之一。潼南油菜花景区享有“中国最美油菜花海”、“重庆十大春季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潼南玫瑰花景区与崇龛油菜花景区相邻,观光面积达6000亩,景区内有大马士革、芳纯、粉佳人等30余个玫瑰品种。潼南玫瑰花海景区由“相知区”、“相恋区”、“相守区”及“一品之恋”区组成。景区活动内容丰富,一是步行或泛舟欣赏金婚区、银婚区、铁婚区和恋爱区的大马士革玫瑰花海,还可在自采区选采自己喜欢的玫瑰花;二是举办玫瑰花篝火晚会;三是体验神秘玫瑰花产业文化,参观玫瑰花加工厂,游客可自采玫瑰鲜花,自己动手提炼玫瑰精油、玫瑰纯露,四是可以在景区购买由玫瑰花提炼的相关产品。

景区内有近50家“潼南农家·花海人家”品牌的农家、客栈供游客食宿。

咨询电话:023-44561168平日免费,菜花节期间50元/人

信息来源:重庆政务网

陈抟(871~989),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中国道教思想家、哲学家、内丹学家、太极文化传人、宋代理学先师。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出生于普州崇龛县(今四川安岳龙西)龙台驿灵山观。少读经史百家之书,《诗》、《书》、《易》、《礼》、《春秋》,无所不通。唐僖宗光启四年(888),应召入阙,与僖宗答对自如。僖宗欲留抟在朝中供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盐亭县嫘祖故里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盐亭县嫘祖故里为文化旅游景点。

嫘(音雷)祖,轩辕黄帝之元妃,中国上古养蚕治丝的伟大发明家,5000多年前诞生于四川省盐亭县金鸡镇嫘祖村。嫘祖原名王凤。她自幼聪颖,采果奉亲,发现天虫吐丝结茧,细心观察蚕的生长规律,呕心沥血,首创野蚕家养。又治丝兴衣,使西陵氏人穿绸着帛,而被举为西陵部落酋长。嫘祖以丝帛为贽进献轩辕,轩辕慕名前来访问,实现了嫘轩联姻,中原与西蜀的联盟,从而建立起了大统一、大团结、大民族、大文化的东方大国。

嫘祖一生辅弼黄帝,选贤用能,协和百族。她未尝宁居,随黄帝巡视全国,教民育蚕,历尽千辛万苦,为中华民族鞠躬尽瘁,病逝于南巡道上,遵嘱归葬于金鸡镇青龙山之首,祖墓犹存。由于嫘祖开辟丝绸文明,功高日月,自周代起就被天子庶民尊奉为“先蚕”,民间尊称为“蚕神”,又被尊为“行神”,爱称为“嫘姑”、“丝姑”、“蚕姑娘”,历来受到各族人民的无限崇拜。嫘祖“养天虫以吐经纶,始衣裳而福万民”,开启了享誉中外的丝绸之路,泽被天下。韩国、朝鲜及东南亚之国隆重祭祀她。西方国家认识中国是从认识丝绸开始的,因而最早称中国为“赛里斯”,即丝绸之国。

金鸡,巴蜀浅丘,盐亭县的南大门,接壤三市四县,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共2.3万人,是人文女祖,黄帝元妃,蚕丝发明家螺祖出生和逝葬的家乡。金鸡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棉花,六畜兴旺,林木葱郁,尤以桑蚕丝最盛,是开发土特名优产品的一方宝地。金鸡地理独特,交通方便,水、电、气、通讯全面贯通,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科、教、文、卫全面发展,人民热情好客,是投资开发的上乘之地。金鸡人杰地灵,风景独特,古迹甚多,人文资源丰富,尤以嫘祖故里面自豪,是祭祖观光的一方圣地。

嫘祖镇:2019年,销折弓乡和金鸡镇,设立嫘祖镇,将原折弓乡、原金鸡镇、原高灯镇龙盘村和金孔镇仙缸村1组、2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嫘祖镇管辖,嫘祖镇人民政府驻政府路48号。。

展开阅读全文

陈毅故里纪念园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陈毅故里纪念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毅故里纪念园红色旅游区:位于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劳动镇,是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四川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景区内有陈毅故居、陈毅纪念馆、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御风台、德馨园、七塘映月等景点40余处。

陈毅故居:始建于清代乾隆初年,为木质穿榫结构的三重堂四合院,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6间,于1981年修复并对外开放。

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是集园林、风光、纪念馆为一体的重要景点,也是人们瞻仰先辈,领略苏杭园林风格的好去处。整个陈列展厅由序厅和“聪颖好学、立志救国”、“艰苦转战、浴血坚持”、“挺进敌后、华中抗战”、“鏖战华东、传檄中原”、“主政上海、领衔外交”、“诗书棋艺、豪放重情”、“永远的怀念”七个部分组成。七个部分陈列陈毅元帅生平事迹照片294幅和珍贵文物实物60件,并采用场景复原、幻影成像、多媒体等高科技展陈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陈毅元帅光辉、伟大的一生。

陈毅纪念馆:位于乐至县城中心的灵鹫山。建成于2001年,占地40余亩,有景点20多个。整个园景规模宏大,构思奇巧,蔚为壮观。主要景点有“帅乡入口广场”、“征途甬道群雕”、“元帅台瞻仰广场”、“松洁陈列观景楼”、“诗廊”等。纪念馆前安放了中央军委赠送的陈毅元帅铜像,江泽民同志为铜像亲笔书题了“陈毅元帅”四个大字。

陈毅诗艺苑:由6组旗型样式的诗词墙组成,采用元帅手稿体、宋体、楷体、魏碑、隶书等字体镌刻了陈毅诗词108首,按时间和内容分为旅法求索、井岗红军、南方游击、新四军中、解放战争、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外交风采、忠心赤胆、山水风情、儿女情怀、咏物言志等12个板块,并结合各板块诗意镶配了井岗山崖、红军旗徽、新四军军章等意境浮雕,环列广场四周,构成一个巨大的“心”字造型,形成了诗、书、画、景融为一体的艺术效果和观赏效果。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一、陈毅早年(1901--1927) 陈毅。

展开阅读全文

钟馗故里民俗文化旅游景区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钟馗故里民俗文化旅游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钟馗故里指“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出生和长期生活的地方。钟馗是唐朝时终南山进士。根据古籍记载及专家考证,钟馗故里在古长安秦岭终南山下,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石井镇终南山北麓阿姑泉钟馗故里。

钟馗故里景区距陕西省会西安市仅三十分钟车程,地处西安市户县的石井镇阿姑泉秦岭终南山下,距京昆高速路涝峪出口向东三公里,距陕西关中南环山旅游路(省道107)一百余米,属国家级AAA景区。也是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终南山钟馗民俗文化》项目传承保护单位。

咨询电话:029-84973310

邮编:710302

景区地址:西安市户县石井镇二姑泉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