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太平天国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太平天国问题。

分享

浏览

3638

文章

58

太平天国运动导致清朝1.6亿人死亡是真的吗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天国运动死了1.6亿人吗?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而且太平天国对于清朝所造成的影响非常的大。在这一次的战争中就导致1.6亿人死亡,清朝的人口就从原先的4个亿变成了2.4个亿,人口迅速的减少40%,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二战的两倍多。

太平天国的主要战场其实就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就是浙江,江苏,安徽,江西以及湖北等等。清朝初期国家还是繁荣昌盛的,但是在进入到清朝后期之后,土地兼并相对比较严重,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也会和西方列强去签订许多不平等的条约。现在我国的人口就已经有15个亿,但是我国的人口红利根本就比不上几十年如此明显,现在人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所以我国的产业也同样会出现一些变化。

太平天国战争从1850年开始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已经达到7,000万,累计所造成的损失人口更是接近一个亿左右。在二战战争过程中也同样波及到全世界许多的国家,当时死亡的人数大概是在7,000万左右,太平天国战争和二战比起来,可以说这是一个死亡人数相对比较多的国家。

本来洪秀全在发起战争时,西方人真的会觉得特别的高兴,罗马教廷更是专门派人来到中国去考察,毕竟一旦在顺利之后就能够有效获得将近4亿基督徒。可没有想到主教练到这里之后马上就死了,而且后期所发生的一切完全都不是自己做能够控制的,可以说这次的太平天国运动真的也导致整个大清朝都受到影响,让人会觉得有一些无奈,让人会觉得有一些悲哀,但是又会觉得有一些无可奈何。

展开阅读全文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标志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偕冯云山在广西传教,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0年夏,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拜上帝会众到桂平金田村“团营”。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清廷闻讯,调集兵力进行“围剿”。此次起义被称为“金田起义”,成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天国运动性质

他是一场单纯的农民革命战争,它的斗争锋芒抄直指国内封建统治者,同时也打击列强的侵掠,揭开了旧袭民主主义的序幕,达到了旧式农民起义的高峰。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这场运动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太平天国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领导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早期阶段。它不仅是一场简单的农民战争,而且具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革命的前奏。它颁布的中国田亩制度将农民平均主义发展到顶峰。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革命,自1851年以来14年,力量扩大到17个省,有效打击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促进封建社会崩溃,阻止中国殖民化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页。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早期阶段。从形式上看,清朝的统治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然而,在这半个世纪里,中国人民受到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从未停止过对封建王朝的斗争。半个世纪后,辛亥革命终于爆发了。

太平天国运动意义主要有以下五点:

1.加速了清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也承担着反对外国侵略的任务。对外国侵略者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殖民中国的企图。

3.与中国过去的农民战争相比,它在思想和组织上都要高得多,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太平天国领导人还主张与各国进行贸易,后来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

5.9世纪中叶,亚洲首次达到民族解放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与波斯、印尼、印度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促进和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展开阅读全文

太平天国跟美国南北战争处于同一时期 但是英国的态度却完全不同

全文共 1111 字

+ 加入清单

在十九世纪的远东,太平天国美国南北战争是同一时期的事件,但英国对待这两个事件的态度完全不同。当时,英国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拥有强大的海外市场,特别是在美国和远东这两个大市场上,能够获取大量的白银。相较而言,清朝比美国更容易被欺负,因此大量的鸦片和走私物品开始进入清朝国内,导致了清朝的白银大量外流。这让当时的咸丰皇帝感到无法接受,于是他采取了强硬的态度,希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

然而,英国是最不畏惧武力威胁的国家,他们的舰队已经开到了天津周围,随时准备直接打入我国。太平天国看到了机会,当时的宰相洪仁主动向英国大使递了橄榄枝,希望英国只支持他们太平天国这个政权。这是因为洪仁由于他的教育经历,对西方文化和经济具有深刻的理解力。当时的太平天国虽然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向北的动力已经不足,而曾国藩的人马日益强大,他们只能借助外在力量来实现自己的发展。

李秀成多次向英国政府发信,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但是在当时,英国更倾向于支持清朝,因为他们觉得清朝统治了我国两百多年,比太平天国更有正统理念。在上海租界的地区,英国采取了坚定的抵抗,为租界保持了一片相对安宁的状态。清政府也不是软弱的,咸丰皇帝曾下令扣留英国大使,并施虐待手段。同时,清朝将条约视为一纸废纸,这是英国所不能容忍的。因此,英国开始向清政府开战,这最终导致了圆明园被烧毁的悲剧。

大火终止了英国和清朝的关系,英国既得不到清政府的支持,又拒绝了太平军的合作,远东市场对英国关闭了大门。与此同时,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这主要是资本家之间抢夺资源的战争,却被提升到了种族观念的高度,主要看待太平天国和美国南北战争的不同特征和影响,英国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与清朝的关系紧张,英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一股反对我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也导致了英国在远东的政策越来越强硬。

而在美国南北战争方面,英国采取了比较中立的立场,虽然英国政府一直试图通过支持南方联盟达成自己的利益目的,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并没有成功。作为资本输出的重要国家,英国对美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也让英国对待美国和对待我国时的态度和政策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

不过最终,英国在远东市场的失落,并没有让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太大的影响。无论是在德国、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还是在美国、日本等其他经济大国,英国都保持了良好的经贸往来和合作关系,同时也积极开拓其他非欧洲市场,如印度、非洲等地区。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太平天国和美国南北战争虽然造成了一定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但在全球资本主义发展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下,它们对于英国来说只是一段时期的风波和变革,英国能够通过自身的发展和适应,持续保持其经济和政治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与错误分析

全文共 1070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天国是晚清时期一次颇具号召力的农民起义,曾在南方地区席卷一片,但最终却失败告终。那么,作为一个巨大的、融合了独特的中西文化之教派,太平天国究竟在哪些方面失败了呢?

1、太平天国起义的发起人—洪秀全,只是一个在科举考试中一直失利的落第秀才。他创立拜上帝教并以此作为革命的直接诱因,以教义实现自己的目的。此时,清朝国家面临着割地赔款以及征税加重的困境,从而营造出了发动起义的良好机会。

2、太平天国推行的教义涉及到了大同社会和平分土地、人人平等保证等理想社会的设想,它在一个文盲率极高、贫穷落后且缺乏道德诱导的社会中显得更有说服力。但是这种理念是一个表面的现象,只是洪秀全为争取农民与无业人员的支持所想出的手段,通过迷信宣传,让人们相信自己的主张是上天的意愿。当时,人民的心理状态急需解决,而正是这种信仰给了他们一种心理支撑,将起义的形势推上了顶峰。

3、太平天国的教义缺乏长远的思考,因此无法真正贯彻。首先触及的便是战争和收官问题。洪秀全的想法是一旦稳固了地盘,就可以开始大力扩张。但是,他做的却是与原则相背的事情。他分封了各路军队诸王,形成了分裂局面。此间的关系处理缺乏有效的政治手段,导致了混乱不堪的局面。同时,他只是把拜上帝教作为革命的契机,但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绝大多数不属于太平军的群众得到的实际改变寥寥无几,与此相伴随的还有宗教信仰本身的局限性,其中的虚伪性成为了政权开始崩塌、失败的开始。

太平天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由洪秀全等人领导,追求“平均富贵”的理想。然而,其定都金陵后却陷入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最终走向失败。

在定都金陵后,洪秀全等人开始放纵自己,光大修天王府,广纳美女,开启了11年的帝王后宫荒淫生活。为了满足私欲,下令部下疯狂搜刮各地美女进贡,天王的后宫美女数量难以估算。在这样的生活中,洪秀全对太平天国的信仰逐渐崩塌,而其身为政教领袖和太平天国最高领导人的身份,也成为了副业。

太平天国政权的逐渐腐化是由洪秀全带动的。他的荒唐行为,导致了整个领导层的攀比、争斗,最终演变为天京内乱。此时,东王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西走,天国的实力也随之陷入下坡。

在天京内乱的局面下,太平天国的实力不断下降,直至最后的挣扎。天王洪秀全的荒淫生活只不过是天国信仰的崩塌。最终,清军与西方列强的联合,天京失陷,太平天国走向了失败和覆灭。

太平天国的失败教训告诉我们,政权腐败和领导人放纵自己的私欲,是导致政权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坚定不移践行正确的理念和执政策略,提高政治素质,才能使政权发扬光大,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进攻太平天国京城时 湘军不肯出力曾国荃想了一个馊主意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军队的主帅曾国荃,为了攻打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策划了一项可怕的计划。南京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其地理位置优越,拥有长江这一天然屏障,周围还有燕子矶、采石矶、紫金山等山川相护。这座城市因其坚固的城墙而被誉为易守难攻的堡垒。明朝时期,朱元璋将南京定为都城,为了加固城墙,动员了近三十万民工和数亿块砖头。为了确保砖块质量,朱元璋还实行了“砖块实名制”,每块砖上都记录着修筑者的姓名。可见,南京城的坚固并非虚言。

太平天国在1853年将南京定为天京,并将其作为行动的大本营,展开了西征、东征和北伐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处于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太平天国的势力不断扩大,曾国荃所率领的湖南军队在与太平军的对抗中吃了很多亏,但其坚持不懈,并逐渐成为对抗太平军的领军力量。

1860年,曾国荃趁太平天国实力式微的时机,先是围攻了南京上游的门户城市安庆,并经过近五个月的围攻成功攻占了该城。这一胜利使曾国荃获得了清朝的黄马褂和“巴图鲁”称号。两年后,继续进军,攻下了南京外围的多座城池,并将军营设在离南京数十公里的雨花台,对太平天国的天京形成了直接威胁。

为了阻止曾国荃的进攻,太平天国的将领李秀成率领十万大军围攻了位于雨花台的曾国荃。围攻了整整64天,却无法消灭实力相对较弱的曾国荃。不仅如此,太平天国的几位王侯还在战斗中丧生。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太平军没有战斗力。

曾国荃在南京征战的稳定,决定直接进攻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认为进攻天京将会引来太平军其他地方的援军,扰乱太平军的军事部署;也能吸引大部分太平军的兵力,一旦成功,功名将会流传千秋。基于这最后一点,曾国荃决心独自攻占天京,并排斥其他人参与抢功的行为。

曾国荃的实力有限,攻破天京并非易事。天京的城墙坚固异常,而曾国荃又缺乏野炮支援。凭借兵力的优势攻城不仅无法靠近城墙,甚至可能受到李秀成的出奇制胜。面对地面攻击的困境,曾国荃转向地下,挖掘了许多地道,试图直接抵达城墙下并进行爆破。李秀成的防守异常严密,曾国荃采取以牙还牙的策略,从城内挖掘出地道,并且挖成了交通水渠。攻破天京,实属困难。

湘军历经千辛万苦,多次战败,军心逐渐动摇,对攻城的积极性也减弱了。曾国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立下战功,下达了一个命令,承诺攻占南京城后,所有城内的财物和妇女,任何人见者皆可得到。实际上,这相当于发布了一道屠城令。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自然聚集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当城破之后,湘军焚烧抢掠了整整七个昼夜,每个人都肩挑手提,大获全胜。

展开阅读全文

清朝为何没有杀掉太平天国降将韦俊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没有杀掉太平天国降将韦俊的原因包括政治智慧、军事能力和时机未到。韦俊的投降对太平天国和清朝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战功和背叛都是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虽然他最终背叛了太平天国,但他的军事才能和影响力不可否认,他成为了历史上的悲剧人物。清朝未杀韦俊,充分体现了政治智慧和战略考量,为后来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韦俊,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之胞弟,早年参与拜上帝教运动,后成为太平军高级将领。他在太平军的多次战斗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领导太平军攻占南昌和九江等城市,取得了重大胜利。他还在湘军和太平军的多次交战中表现出色,对太平天国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1859年10月,韦俊突然投降清朝,从太平军的高级将领变成了太平军的叛徒。他的叛变对太平天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清朝却选择没有立即处死他。

一、韦俊的叛变原因

1. 洪秀全的猜忌:洪秀全重用和他同姓的将领,排斥异姓的太平军将领。对于韦俊来说,这可能引发了他对洪秀全的不满。

2. 哥哥的死:洪秀全杀害了韦俊的哥哥韦昌辉。韦昌辉在洪秀全的授意下发动了兵变,却最终被杀害。这对兄弟情感造成了严重伤害,韦俊可能想要报仇。

3. 内部矛盾:韦俊与其他太平军将领存在意见分歧和矛盾,包括与杨辅清、杨义清等兄弟的矛盾,以及与陈玉成的竞争。这些矛盾可能导致了他的不满情绪。

4. 失去信心:太平天国在1859年已经陷入困境,韦俊可能对革命的前景失去信心,认为投降清朝是生存的唯一出路。

二、清朝未杀韦俊的原因

清朝没有立即处死韦俊,背后有多重原因:

1. 利用降将:清朝希望利用韦俊的军事才能来对抗太平军。韦俊是太平军的高级将领,了解太平军的情况和其他将领的底细,因此可以为清军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和指挥。

2. 招降更多人:韦俊的投降成为太平军士兵投降的表率,吸引更多人效仿。清朝希望通过不杀韦俊来鼓励其他太平军将领和士兵投降,削弱太平军的实力。

3. 时机未到:太平天国虽然陷入困境,但仍有一定势力,清朝可能认为时机未到,不宜立即杀害韦俊。如果清朝违背承诺杀害韦俊,太平军可能奋起抵抗,造成更多麻烦。

展开阅读全文

太平天国运动到底是算革命还是算邪教?

全文共 785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太平天国运动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古时候的一项自救运动,当然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有的人说是一项自救运动,而有的人却说是一项非常失败的淘神费力的运动,那么,太平天国到底是怎样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具体的吧!

半个世纪以来,太平天国在中国一直是一门显学,许多有关太平军的故事,也成为大家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多种原因,逐渐受到冷落。

最近(指本世纪初,编者注)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了一本书,日《太平杂说》。书中收集了35篇短文,其内容全都是探讨或评价太平天国历史的,作者潘旭澜先生在书中直率地说出了自己的论点:

“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是头领们利用迷信发动和发展起来的一支造反队伍。他的一套教义、教规、戒律,不但从精神到物质严厉地控制着参加造反者,而且断绝了一切可能的退路。

它们的指归,在于由洪秀全个人占有天下,建立他个人的‘地上天国’。这种洪氏宗教,披着基督教外衣,拿着天父上帝的幌子,以中国奴隶主和封建帝王的腐朽思想、条规,对他控制下的军民实行极其残酷的剥夺与统治,实际上是一种极端利己主义的政治性邪教

洪秀全造反获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是以数以百万计军民的生命、鲜血为代价的,是以中国丧失近代的最后机遇而长期沦为帝国主义刀俎下的鱼肉为代价的。尤其可怕的是,这一切还被作为一首英雄史诗,向人们指点通向人间天堂的金光大道。”

虽然在过去我们长期拔高、美化太平天国的时候,海内外也有一些学者曾经提出过疑问和异议;但是像如此彻底的否定意见,以前还没有见过。此论一出,有如一石击起千重浪,南北各地报刊纷纷发表争鸣文章,有赞成的,有补充的,有反对的,还有指为“攻击农民起义”的,形形色色,各类都有。

看来这场争论针锋相对,没有调和的余地。如果太平天国是革命,能够推动历史前进,那就应该肯定;如果太平天国是邪教,只会造成动乱破坏,那就应该否定。要想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探明历史真相,让太平天国本身作出回答。

可惜100多年来,我们对太平天国总是雾里看花,难明真相。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从辛亥革命前后开始,就不断地拔高、美化太平天国。

发展到今天,人们头脑中对太平天国的印象与真正的历史事实相去甚远,在这种情况下,假作真来真亦假,虽然拿得出真凭实据,想要一朝说出历史真相,使人信服,使人接受,让太平天国恢复本来面目,绝非易事,可以说是一大难题。

太平天国历史何以扑朔迷离

一段时间的历史,传闻失实者有之,因日久而湮没无闻者亦有之。但是像太平天国这样短短十几年的历史一再被人为地修改,古为今用的,却很少见。

首先借太平天国历史来“古为今用”的是孙中山先生。他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借以激发民气,推翻清廷。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因此大家就以“洪秀全”呼之。

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1902年,他鼓励留日学生刘成禺搜集资料,写出一木太平天国史来。1904年成书,定名为《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先生为之作序,交由日本东京祖国杂志社出版,作者署名为汉公。此书史实误漏之处甚多,史学价值是谈不上的,可贵之处在于公开反清,号召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先生的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洪朝亡国距今四十年,典章伟绩,概付焚如。”也就是说,孙先生以为太平天国的史书与典章制度全被烧掉了,一点也没有留下来。由此可以证明,他对太平天国本身的史料丝毫未见,对洪秀全是个什么样的人,对太平天国推行的是什么样的制度,不甚了了。他推崇洪秀全,只不过是因其“起自布衣,提三尺剑,驱逐异胡”而已。

在孙先生的倡导之下,革命党人借太平天国史事宣传反清,一时蔚然成风。

革命党人为了宣传革命,推翻清廷,尽量拔高太平天国,拔高洪秀全,只取一点,不问其余,至于是否符合史实,当时根本不及考虑。

例如章太炎所作《逐满歌》日:“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作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这种通俗易懂的唱词,对于鼓舞下层人民奋起反清,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于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势难兼顾。

由于孙中山先生曾经有过拔高太平天国的事实,影响所及,国共两党都有了肯定太平天国的思维定势。国民党认为太平天国诸领袖是民族革命的英雄,共产党认为太平天国诸领袖是农民起义的英雄。

1949年以前,国民党政府一直认为太平天国是革命的,视之为革命前辈。其间虽然也有杂音——例如推崇曾国藩的“平乱”,大读《曾文正公家书》,但是在正式场合,从不贬低太平天国。1949年以后,新中国把金田起义的人物定为英雄人物、正面人物,只能歌颂,不得批评。凡此均对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十年浩劫之前,大家觉得对革命有功的英雄是该推崇,并无多大疑问;可是在十年浩劫中间,四人帮对洪秀全的吹捧,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他们认为洪秀全是真理的化身,所作所为,绝对正确,无可怀疑。

在太平天国中除洪秀全外,杨秀清是想篡位的野心家,韦昌辉是混入革命阵营的阶级敌人,石达开是分裂主义者,李秀成忠王不忠,是个大叛徒,一律该杀。好像除了洪秀全这个孤家寡人外,太平天国里再没有一个好人。

物极必反,这种极端的说法引起大家极端的反感,大家被迫重新思考,难道历史上真有这样荒唐的事?于是在四人帮垮台之后对太平天国史研究工作重新开始的时候,听到的已经不是清一色的歌颂之声,各式各样的“杂音”都先后出现了:

1979年5月,在南京举行太平天国史学术研讨会时,有人提出太平天国也是一个封建政权,其封建专制的程度更甚于清朝。

1981年3月,在广州举行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30周年学术研讨会时,有人提出太平天国实行的是奴隶制,上层搞特权,下层讲平均。

1981年8月,在四川石棉举行四川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30周年学术研讨会时,很多论文都为石达开说话,认为石达开的出走应由洪秀全负主要责任。

1983年3月,在南京举行太平天国建都天京130周年学术研讨会时,有论文指责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公开推行奴隶制,人民全无自由,生产不能发展,历史必然倒退。

后来的各种会议,对太平天国的批评意见逐渐增多。最有代表性的否定意见是一篇公开发表的对冯友兰教授的访问记,冯先生就否定太平天国谈了自己的想法。

他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是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他又指出:“有人说,太平天国建立的是农民政权,这无论如何是不对的,中国在历史上未曾建立过农民政权。”他还说:“否定太平天国必然为曾国藩翻案,为曾国藩翻案必然否定太平天国,可以说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在中国史学界对太平天国的看法逐渐发生变化的同时,台湾史学界也有类似的情况。

总而言之,太平天国历史的记载为什么严重失实。是由于以下这样一些原因所造成:

一、一百年来,许多政治家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一再拔高太平天国,借宣传太平天国史事来为政治服务,每每只取一点,不问其余。

二、史学家本有秉笔直书,追求真理,澄清史实的责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难免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不能畅所欲言。或者是虽然说了,却得不到重视。

三、一般群众对于历史知识不甚了了,只好相信书本,以讹传讹,弄假成真。

近二十年来情况有所转变,对太平天国批评、指责的声音已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是因为:做学问的环境相对宽松;逐渐开展的对外学术交流,特别是两岸的学术交流,有利于互相切磋,探讨太平天国历史的真相;特别有利的是,近年来陆续发现一些珍贵的史料,有的来自国外,有的来自民间。这些史料是揭开太平天国历史真相的铁证。孙中山先生当年认为已经“概付焚如”的太平天国典章制度,绝大部分都已发现。

作为学者的马克思在前后不到10年的时间里,对太平天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就是明显的例证。

1853年,马克思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万分高兴,寄予热切的期望,想像以后东方会出现一个崭新的中国。他在《国际述评(一)》中说:

“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之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

中华共和国

自由,平等,博爱

可惜太平天国太不争气,使他完全失望。1862年,当他知道了太平天国推行的各种暴政之后,又说出了如下的话: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停滞与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inpersona(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洪秀全的历史作用

对洪秀全的研究,重点在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他与太平天国这一件大事的关系。众所周知,他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也都知道,他既是太平天国的开国之君,又是亡国之君。这其中值得认真探讨。主要探讨洪秀全是不是真有开国的功劳,又是不是应该负亡国的责任?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洪秀全是不是应负亡国之责。对这方面的探讨比较容易,因为没有什么争论。天京内讧以后,洪秀全宣布“主是朕做,军师亦是朕做”,一时兴致很高。但是随即手忙脚乱,因为军政大权过去都由杨秀清掌管,他想找人帮忙,又不敢重用外姓,只好提拔亲贵——洪仁发、洪仁达,宠信佞臣——蒙得恩等人,把国事搞得一塌糊涂。

以后他的堂弟洪仁玕前来投奔,带来了一份兴国大计——《资政新篇》,他十分高兴,立刻重用,封为精忠军师。但在讨论国家大事之时,他不肯放弃半点封建特权,无法接受推行新政的建议,不久,洪仁玕即遭冷落。

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在外苦战,力撑危局,却得不到他的理解与支持,动辄大骂,惩罚,使人心灰意冷。南京被围,形势危急,他还纵容洪仁发洪仁达贪污勒索,垄断粮食,发国难财。到了事无可为之时,李秀成劝他“让城别走”,他大发脾气,说什么“朕之天兵多于水,朕之江山尔不扶,有人扶”等等。洪秀全这些倒行逆施,斑斑可考。

至于他是不是开国之君?请看《李秀成自述》:

“南王冯云山在家读书,其人才干明白,前六人之中。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

当时太平军全军上下都知道,开国英雄是冯云山。没有冯云山的鼓励,洪秀全不会到艰苦的粤北和广西去;当洪秀全失掉信心退回广东之时,冯云山却独自到紫荆山去开创根据地。根据地已经有了规模,洪秀全还一无所知。

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活动,是以传教的形式进行的;当时小地主王作新向桂平县告发,说他们图谋不轨,桂平县抓了冯云山等人。冯辩称是在传教,始得脱险。因为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人争到了传教的特权。

他们以传教为掩护才能立足。冯云山把远在广州曾经在教会工作的洪秀全推为教主,对于群众,更增加上帝教的神秘性;对于官府,也可以引广东的教会为后台,以策安全。冯云山出于策略上的考虑,推洪秀全为教主,是完全正确的。

因此,洪秀全这个领袖,只起偶像作用,并不需要他真正领导。金田起义以前,洪秀全深藏不露,不与群众见面,当时领导班子的位次是:洪秀全称天上的基督为长兄,他自己是上帝次子,一把手;冯云山是上帝第三子,第二把手;杨秀清是上帝第四子,三把手;以下类推。

从金田起义到永安建国,中间经过八个月的苦战,领导班子的情况有了变化。由于战争频繁,军事第一,能够掌握群众的本地实力派杨秀清,萧朝贵地位上升,来自广东的洪秀全,冯云山地位下降。为了确保洪秀全的教主地位,冯云山作了让步,退居四把手,而让杨、萧上升为二、三把手,并由杨总揽军政大权。

太平军入南京,洪秀全一头钻进深宫,安享富贵,不坐朝,不见人,连一个国君的基本动作也不做。因此,清方情报专书《贼情汇纂》中说:洪秀全实无其人,喜庆节日大殿上所坐的只是一个木偶。

在冯云山支撑大局的时代,洪秀全是偶像。到了杨秀清掌握大权的时代,洪秀全更下降成为木偶。飞扬跋扈的杨秀清看透了洪秀全的无能,只把洪秀全作为一个木偶,一个道具对待,丝毫不加尊重,甚至假借天父下凡的名义指责洪秀全的短处,要打屁股,经百官求告,始予“赦免”。

洪对杨积怨已深,又不甘心长期充当木偶,所以在1856年夏,暗中联络了一批对杨不满的人,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杀了杨的全家,并且株连二万余人,杀得全城天昏地暗。

今人一再把洪秀全奉为农民起义的领袖,奉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那么,就请看看洪秀全自己是如何看待农民起义的。1844—1845年,冯云山正在努力开辟农民起义的根据地,洪秀全则在广东老家教书,写作诗文。其中有一篇《百正歌》,劝人崇正辟邪,去恶从善:歌中直指黄巢、李闯等人为邪恶。

洪秀全的私生活也颇有可议之处。如果是匹夫匹妇,私生活是小节,无关大局。但是洪秀全的私生活却严重影响了太平天国的大局,不可不问。作为封建帝王,多妻纵欲,广置嫔妃,这本不足为奇。

但是洪秀全与别人不同之处,一是在起义之初脚跟还未站稳的时候拖带一大批女人,二是他的虐待嫔妃到了伤天害理灭绝人性的程度。请看太平天国“旨准颁行”的正式官书《天父诗》一百一十六:

“天兄耶稣在石头脚下凡圣旨:天史曰:咐多小婶有半点嫌弃怠慢我胞弟,云中雪飞。”其中所说天兄下凡的时间为金田起义之后的16天,地点为距金田十多里的石头脚,下凡借萧朝贵之口说的话是:咐多(这么多)小婶(指洪秀全的一群妻子)有半点嫌弃怠慢我胞弟(指洪秀全),云中雪(刀的隐晤)飞(刀要飞,即指要杀人)。

天京宫廷生活中,洪秀全把嫔妃当成一群牲口,功辄打、杀,宫廷生活是一片肃杀之象。请看一看太平天国“旨准颁行”的官书《天父诗》十七、十八中所载对后妃的管教规定:“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起眼看丈夫,三该打;问王不虔诚,四该打;躁气不纯净,五该打;讲话极大声,六该打;有喙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欢喜,八该打;眼左望右望,九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

洪秀全对后妃虐待不仅是打,是杀,而且使用各种酷刑来慢慢消遣。《太平天国大辞典》“煲糯米”条中说,天王用来惩处嫔妃的酷刑包括“一说系用硫磺火点天灯,即《御制千字诏》:‘淫乱秽亵,硫磺烧尔’,《天父诗四百九十》:‘晒突乌骚身腥臭,喙饿臭化烧硫磺’。一说是将受刑者绑跪大锅水中,慢火煨水升温。至臀股煮烂而死。”在十多年中间,洪秀全通过一些佞臣,把一批批天真的少女从她们父母手中夺来,关进天王府的深宫以供淫乐,她们有时犯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只是因为洪秀全心情不好,看不顺眼,就可能被打,被杀(比较幸运,死得痛快),遭受酷刑,被慢慢地烧死,烧得乌焦巴弓;被慢慢地煮死,煮得肉尽剩骨。

太平天国的实质是什么

要问太平天国究竟是革命还是邪教?这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所能回答,需要说明那十几年中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

我在这里只提邪教,不提正当宗教。因为正当宗教有教规约束,不容许成为“叛乱”的温床。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正当宗教的机构也会被邪教所利用。

在历史上,农民起义或流民起事总不免与宗教有牵连,如汉末黄巾军之与太平道,宋代方腊之与摩尼教,明代朱元璋之与明教,清代各地起事队伍之与白莲教等等。其原因不难理解。在封建社会中,老百姓既不能组党问政,也不能集会结社,只有通过宗教活动,人们才能获得经常聚会的机会。也不论是什么宗教,土生土长的,或是外来的皆可利用。

大致开头是借助于正式宗教活动,以后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逐渐转为邪教活动,太平天国就是这样。洪、冯先是在传布基督教的掩护下,到处寻找发展机会。同时借用一些基督教教义,另创上帝教,等到后来他们与杨、萧的力量结合,承认了天父、天兄下凡等神鬼附身的荒唐举动,当然就成了道地的邪教。

古今中外都有邪教,从两千年前我国土生土长的邪教,到20世纪美国、日本的新型邪教,名目不同,花样百出,各有各的个性;但是中外古今的各种邪教,也必然有其共性,才能与正当宗教有所区别。这些共性大致是:

一,正当宗教要求教徒恪守教规,劝人行善,从宗教信仰上获得精神上的寄托。既不危言耸听,用种种灾祸来恐吓教徒,也不对教徒作空头许诺。邪教则常以世界末日来吓人,并许诺信教可以逃避灾祸,进入天国。太平天国正是一再作出许诺,入教可登入小天堂、大天堂,不入教者在世会有“蛇虎伤人”(《李秀成自述》语),死后堕入地狱。

二、邪教都会装神扮鬼,特别是会吹嘘教主能知天意,能与天神沟通。太平天国除吹嘘洪秀全是天上派来的世界万国独一真主,还按广西“降僮”的迷信习俗吹嘘天父能附杨秀清之身下凡说话,天兄能附萧朝贵之身下凡说话。

三、邪教都需要敛财。因为正当宗教能够公开募化,或有经费来源,邪教必须自筹活动经费,否则无法生存,无法发展。太平天国则要求人教者把全部财物交公,做得最为彻底。

四、正当宗教只要求内部的宗教职业者遵守教规,对教徒们不作硬性要求,对许多宗教活动也只是自愿参加。邪教是一种半公开半秘密的组织,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无不对入教者加以严格控制。太平天国军民不分,全民皆兵,入教者都成了“圣兵”,以教规——十款天条作为军律,对内控制之严,堪称空前绝后。

五、还有个怪现象也是古今中外的邪教所专有,而为正当宗教所绝无。这就是邪教的教主都是淫棍,年轻的女教徒都是他们的猎物。因为邪教既从身心两方面都严格控制了所有的教徒,也就给了教主对女教徒为所欲为的可乘之机。太平天国洪、杨两个的多妻纵欲,甚至以天父天兄的圣旨作为根据,也是够荒谬的。

以这五项标准来衡量,太平天国正是不折不扣的邪教。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在太平天国与邪教之间画了等号?事情也并不如此简单。

可以说,在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中间——如开国元勋冯云山、石达开,如后来抱着满腔热诚前来投奔的洪仁歼——是极不愿意让太平天国堕落为邪教组织的。他们冒着极大的风险,作了极大的努力,希望力挽狂澜,把太平天国推上正轨,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最后都归于失败,壮志难酬,抱恨终天!

历代农民起义或流民起事,大都利用过邪教。邪教是一种破坏的力量,推翻旧王朝需要利用它。它不是一种建设的力量,建立新王朝就用不上它。因此,比较聪明的领袖在取得初步胜利之后,就会断然抛弃邪教,重用知识分子,来建立正规的新王朝,谋得长治久安。

在太平天国十多年的短促的历史中,经过了不少波澜起伏。开始依靠邪教以策动起事,这是事非得已,不得不然。但是后来形势发展,一再出现了可以抛弃邪教,改弦易辙的机会。

既可能按传统的模式改朝换代,建立一个新王朝,使得士农工商各安生业;还可能走上革命的道路,在古老的东方首先推行新政,实现富国强兵,建立起一个现代的新国家。只可惜机会一失,时不再来。

但是我们却不能在太平天国与邪教之间划上等号。如果这样,我们将把冯云山、石达开、洪仁玕这些志士仁人置于何地?将把成千上万自觉地为了救国救民而奋斗牺牲的忠勇军民置于何地?就是对那些被愚弄而付出了生命代价的人们,我们也不忍心加以指责。

真正应该受到谴责的只是那些暴君、野心家、佞臣、走狗,如此而已。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从一场历史大悲剧中汲取教训,让后人不要再蹈前车的覆辙。

思之再三,我觉得对于太平天国可以称之为一场流产了的革命,一场失败了的起义,一个不应该长期延续却可悲地一直延续到覆亡的邪教集团。

展开阅读全文

太平天国投降后李鸿章为什么要食言杀俘虏?真正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109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太平天国运动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当时晚清由李鸿章等人发起的一场爱国图强的运动,但是,这场运动最后因为慈禧太后的打压最后失败了,不过,这场运动最后还是起到了一点积极作用的,小编也是看到有不少的人在问小编太平天国运动投降后李鸿章为什么要食言杀了俘虏呢?真正原因是什么?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863年11月中旬,苏州保卫战激战正酣。

素与苏州太平军主将慕王谭绍光不和的纳王郜永宽等“四王”、“四大天将”,跟江西赣镇总兵程学启秘密定下降约,后者承诺保证郜及部下性命,戈登居间做保,双方都认为他最讲信用,纳降得到了李鸿章的认可。

12月4日,郜永宽刺杀谭绍光,李鸿章顺利拿下苏州,摆下鸿门宴杀了八个降将,与此同时,淮军在城内大开杀戒。

食言杀降,似乎成了中堂大人抹杀不掉的黑历史,李鸿章为什么要杀掉八王呢?一般史学上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预谋杀降将论

苏州受降当事人戈登就认为,杀降系由“李抚台与程将军事前同谋布置施行的”;梁启超也认为李鸿章杀降事件为事前密谋。

还有诸多现代学者持类似观点,如周武认为“这件事是程学启与李鸿章预谋并一手操办的”;王洪运在《苏州杀降事件与戈登李鸿章的矛盾冲突》一文中认为“苏州杀降是经过预谋而实施的行为”。

苑书义认为李鸿章为了防止“降众复叛”和消除“尾大不掉之虞”,与程学启密谋诱杀降将;

雷颐在《杀降的“国情”与“公例”》一文中认为八王根本就没有“降酋”谋反的任何迹象,而是李鸿章仅仅担心人数众多难以控制,就采取如此杀降之残酷手段。

二、程学启主导论

王闿运认为李鸿章对杀降一事完全不知情,“程学启先已置人于座,数其罪,悉引出斩之,报鸿章,鸿章大惊”

还有学者认为,程学启与郜云官谈判,因为允诺条件过高无法兑现,所以主张用杀降代替抚降。

三、报复常胜军论

李鸿章曾告与戈登让程学启去对付太平军的狡猾手段,说明李不愿意让戈登参与苏州受降事件。

李鸿章因与戈登在一系列有关‘常胜军’的问题有着严重的矛盾冲突,为消除戈登借诱降成功来要挟自己的藉口,李鸿章断然决定杀降。

此类观点,可归结为报复常胜军论。

四、贪降将资财论

苏州作为太平天国最重要的武器及后勤供应基地,资财较多。

严修在《论戈登和李鸿章在杀降问题上的斗争》一文中认为“李鸿章曾向太平军的八个降将勒索过金钱,但八降将不愿意拿出来,于是李鸿章就决定杀死降将,掠夺他们的全部钱财”。

《湘军志》记载“复苏州时,主将所斥卖废器至二十万斤。他率以万万数”

中堂合肥天下瘦,为钱杀人,再正常不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142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太平天国运动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太平天国运动是由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起的一场农人革命运动,不过,这场运动最后还是失败了,关于天平天国运动,有不少的人在议论,有的人说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还是鼓舞了人们的士气,是一场自救运动,有的人说,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劳民伤财,没有任何意义。那么,关于天平天国运动,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朱元璋/太平天国

明太祖朱元璋起于微末,为时局所迫加入义军,凭借其礼贤下士以及卓越的战略性思维,在义军里逐渐混的风生水起,最后击败陈友谅和张士诚的义军队伍,把蒙元从中原大地赶回草原放牧,从而建立了大明朝。他的生平事迹一直被后人所敬仰和传诵着。

转眼到了清朝后期,几位汉族后人,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带领队伍在广西金田村发动了反抗满清的农民起义,号称太平天国。仔细一比较,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起义和朱元璋当时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两支队伍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朱元璋的队伍受当时波斯影响,信仰的是明教。而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则是受西方影响,信仰基督教,并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受上帝指派。洪秀全还把家里供奉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向周围的人宣扬基督教的好处。

不过有点小遗憾,洪秀全当时连《圣经》都没有读过,他宣扬的只是自己认为的基督教教义,发展到后来还说自己是耶稣的二弟,同为上帝之子。其次,两只队伍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驱逐鞑虏,恢复大汉民族对中原大地的统治。

实际上洪秀全对明太祖朱元璋也是非常敬佩的,一直想恢复朱元璋当年驱逐蒙元,建立新朝的荣光。当年朱元璋是攻占南京城后,以此地休养生息,再与陈友谅和张士诚决战,一举获得掌控天下的权力的。所以当洪秀全也攻破南京以后,还专门去朱元璋的陵墓前祭拜,自称不孝子孙,欲以汉族正统后人的身份来领导太平天国起义武装。

洪秀全虽然敬佩朱元璋,希望可以驱逐清政府,就像当年的明太祖朱元璋一样,想想那种感觉是多么的令人欢欣鼓舞,直抒胸臆啊。可惜洪秀全只学到了皮毛,朱元璋的战略意图、核心精神一点都没有学到。朱元璋当年攻打南京,以此为根据地休养生息,最后建立明朝。

洪秀全抛下战略要地武昌,占领南京后,重南京,轻武昌。朱元璋早年施行的方针可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啊,如此才避开了元朝朝廷的征讨,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最后一举定鼎中原。再看看洪秀全,1851年金田起义以后,洪秀全就迫不及待自称天王了,还同时分封了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五人为东、西、南、北、翼共五王。

当年朱元璋登基以后可是勤政爱民、整顿吏治、打击贪腐、勤俭节约。而洪秀全占领南京后,迅速盖好了自己的天王府,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洪秀全把自己当年所说的“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女如淫我妻”忘的一干二净,每攻占一地,便挑选“有殊色者”扩充后宫,最后偌大的天王府后宫纳入了2000多名女子。

这些女子稍有怠慢,就有各种刑法伺候,包括三年不发新衣、罚饿、关小黑屋、杖责、砍手足、点天灯、砍头等等。这些刑法都一一记录在1857年出版的《天父诗》里。

太平天国的灭亡,原因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洪秀全攻占南京后,改南京为“天京”,安于享乐不思进取;

二、重视南京根据地,放弃了武昌战略要地;

三、提前称王,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

四、同时树立了清政府、地主阶级以及西方列强三个敌人;

五、称王以后又分封五王,各王相互制衡,争权夺利,最后诱发了“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终于分崩离析。

展开阅读全文

太平天国烈士墓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天国烈士墓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天国烈士墓,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高桥镇屯粮巷村。于1945年开始修建,纪念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牺牲的先烈。

六百平方米的花岗石平台上,周围环以石栏,中央矗立着黑石墓碑,碑之两旁立石柱,上置盖顶(石制屋顶),颇似古代墓葬前的石阙。碑上刻"太平天国烈土墓",碑阴有记:"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历史条件下,太平天国除了担负起反对封建势力的任务外,更担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任务。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为了完成历史所赋予他的革命任务,曾作了英勇的斗争。他们的战绩是辉煌的。1862年忠王李秀成胜利进军上海,在这里有力地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牺牲在这一次反侵略战争中的太平天国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是一九五四年修建时所撰。

碑后是墓台,呈椭圆状。墓地上种着松柏和常绿树木,充满了庄严、静穆的气氛。

一百多年前的高桥之战,壮烈牺牲的太平军战士的尸体都移到屯粮巷,来不及埋葬,后来农民们用土掩盖,堆成一座狭长的坟,当地人都唤作"长坟"。清兵和外国侵略军在高桥残酷烧杀,使这一带人民十分痛恨,从而益发增加对太平军的怀念。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每到清明节,总有人带了酒菜来供祭,还要烧锡箔。直到光绪十六年(1890),来的人太多了,受到官府注意,才下令禁止。此后,土坟有损坏,也没人敢修,以致杂草丛生,成为荒冢。

解放后,为纪念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一百周年,上海市文管会于1954年修复太平天国烈士墓,并建立石碑。1959年,将此墓列为上海市甲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革"中,墓碑遭到破坏。至1985年又进行重建,墓地亦扩大一倍,东西41米、南北11米,保护范围为墓地周围50米。

太平军三次攻打上海:

第一次,1860年6月,太平军进军苏常,并一举攻克苏州,成立苏福省。李秀成部继续东进上海县城,因英法联军助清军守城,数日未克,后由于嘉兴告急撤出战斗。

第二次,1862年1月,李秀成部第二次进攻上海,由杭州北上在今奉贤、南汇、川沙一带与由苏州经嘉定、青浦、宝山直逼上海县城的逢天义刘肇均等部呈南北夹击之势,上海官绅在洋泾浜设立会防公所(又称“上海会防局”),与英法联军共同会防。而且李鸿章率新组建的淮军6500余人,由安庆舶运登陆上海参战。淮军的第一次亮相就是在上海,导致太平军节节败退。

第三次,1862年5月,李秀成集结精锐部队试图-,由昆山太仓一线推进并一度攻占松江府城,但此时湘军水师已在天京城下,天王洪秀全几次诏催李秀成率军回援,至年底太平军全部撤至昆山。

屯粮巷村:屯粮巷村位于高桥镇中心偏北,是一个建制比较完整的自然村。“屯粮巷”的得名,源于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在此地囤积粮食。全村辖区面积0.7平方公里,有村民小组6个,全村总户数880户,总人数 2454人,其中农业人口 306人,非农业人口2148人,外加外来人口2934人,全村总居住人数达到 5388人。全村耕地面积348.86亩。2000年以来,屯粮巷村在高桥镇党。

展开阅读全文

太平天国护王府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天国王府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天国护王府在局前街187号,原为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的府第。

陈坤书(?~1864),广西桂平人,清咸丰元年(1851年)一月参加太平军金田起义,因作战勇猛,被誉为忠王李秀成麾下第一骁将。同治元年(1862年)春,镇守常州,被封为“殿前礼部副春僚顶天扶朝纲护王悦千岁”。同治三年,李鸿章率淮军伙同戈登围攻常州,陈率全城军民浴血奋战数月,力竭被俘,壮烈牺牲。护王府头进门厅、二进轿厅、三进大厅均已毁废。现存砖雕门楼内的回字楼为原王府内宅,占地588平方米。砖木结构,南北各上下7间2层。屋檐龙凤纹和鲤鱼跳龙门瓦滴水,具有太平天国艺术特色。转楼的梁、墩、落地长窗等木构件上,分别雕有凤、鱼、兔、松鼠、蜻蜓、蚱蜢、扁豆、葫芦、葡萄、瓜藤及其他纹饰优美的图案,雕工粗犷有力,线条突出,立体感强,颇具太平天国艺术特色。护王府1983年修复,1984年2月对外开放,陈列太平天国历史文物资料。同年3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太平天国戴王府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金坛太平天国王府在金坛市区县直街东。王府坐东朝西,原门前的照壁旗杆已毁,门屋亦经改建。前进正厅平面长方形,三间七架梁,梁上有太平天国龙凤彩绘。厅后为二层楼房,亦3间。楼右附属建筑已毁坏。由于当时太平天国处于战争时期,王府系拆用旧建筑翻盖的。戴王黄呈忠原为李世贤部将,曾转战于浙北、皖南一带。

黄呈忠(1826-?),太平天国将领,戴王。清末广西人,参加太平军,后隶李世贤部,屡立战功。1866年2月,率部占漳浦(位漳州市南),5月漳浦失守,后不详。1860年(文宗咸丰十年一作1861年)封宝天义,授殿左军主将次年4月随李世贤攻占江西景德镇(今景德镇市),后又与范汝增等入浙江。12月,取宁波(今宁波市),布告安民,并申明愿与外国人保持商务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旺川太平天国壁画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旺川太平天国壁画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绩溪县上庄镇旺川村曹氏支祠九思堂内的墙壁上。从九思堂东厢房《攻城图》始经大门两侧墙壁,至西厢房《天神图》止,共七幅。1860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进入徽州一带活动,曾一度驻扎于此。壁画就是这些太平军将士所绘。主图《攻城图》,画的是清军防守的城池一座。其余六壁有太平军进军以及神怪小说故事、俚歌、题字等。壁画运用线描勾绘,不作色。作者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将太平军将士肉搏登城,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和封建统治者败北乞降的没落丑态,作强烈对比,表现出革命势力摧枯拉朽、战无不胜的巨大威力。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省保。

保护范围:为东16米、南6米、西4米、北6米。

建设控制地带为东、南、西、北各40米,保护范围批准文号皖文物字(1992)第049号。

信息来源:绩溪文物局

旺川村:旺川村位于绩溪县岭北腹地,距县城35公里,背倚大会山,发源于大会山麓的昆溪河贯村东流,山峦环抱,地势平旷。现辖旺川、会川、鲍家、尚廉、石家等自然村,十个村民组,八个村民小组。人口3950人,总面积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300亩,山场21000余亩。村委会到所在旺川村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曹姓居民占80%,是徽商发祥地重镇之一,历代崇儒重教,人文底蕴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就义纪念地

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就义纪念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出河南省延津县城关西街口,沿古城墙南行数百米,可见城墙东侧有一六角凉亭,亭内挺着一通方柱形石碑,这里便是太平天国将领、英王陈玉成就义纪念地。

陈玉成,1837年出生在广西滕县西旺村一个贫苦家庭,幼年时父母双亡,靠其叔父陈承熔抚养成人。14岁时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由于作战机智勇敢,屡立战功,18岁即被提拔为殿右三十检点,领兵督战。

1856年年初,陈玉成带领少数精锐,会同镇江守将吴如孝,连破清军营垒16座,取得了镇江大捷。1858年7月,陈玉成又率军攻克长江北岸重镇庐州,进军乌衣,大败清朝江北大营钦差大臣德兴阿,恢复了天京与江北的交通大道,粉碎了敌人攻取天京的企图。1859年,因屡建奇功,年仅22岁的陈玉成即被加封为英王,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军事将领。

陈玉成晋封英王后,又接连打了几个漂亮仗。同年10月,进攻浦口清军,攻破敌人营盘50多座,打死清朝湖北提督周天培,收复浦口。次年3月,又打垮天京城外的江南大营,进而又攻克常州、苏州。此时,曾国藩全力进犯安庆。安庆是保卫天京的最后一道屏障,保卫安庆成为太平天国最为重要的战役。1860年,英王陈玉成与忠王李秀成兵分两路,进攻武昌,以解安庆之围。这时候,英帝国主义出面干预,阻止太平军进攻武昌,破坏了太平军救援安庆的计划。1861年7月,安庆失陷,陈玉成几乎全军覆灭,不得不退守庐州。

1862年,敌人来犯庐州,英王兵单粮绝,不得已退走寿州,被苗沛霖诱捕后,被押送北京。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闻讯,急率军入豫,捻军也开赴洛阳,谋求拦截囚车。清政府闻讯惊恐万状,急令途中在延津处斩。1862年4月22日,在延津西校场玉石关帝庙,陈玉成英勇就义,时年26岁。延津人民感其功德,偷偷掩埋其尸体,并筑土修墓,数月焚香不止。

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军事领袖。当时,太平天国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依靠陈玉成在长江北岸的支持。陈玉成牺牲后,太平天国即在军事上失去了一个杰出的统帅,又在经济上失去了物质的来源。所以,不到两年,天京就告失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就此宣告失败。

为弘扬烈士精神,1958年,延津县人民政府在墓地立碑,以志纪念。碑为方柱形,高2.25米,宽、厚各0.5米,上有宇顶式方形碑装盖,下有正方形碑座,整体结构严整、古朴。每逢清明时节,络绎不绝的人群到此凭吊,祭奠英灵,缅怀陈玉成业绩。

陈玉成(1837—1862.6.4),原名丕成。广西藤县(一说桂平)人,太平天国著名的军事家、统帅。1837年(道光十七年),陈玉成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失去父母,由祖父母扶养长大。陈玉成个子不高,因两眼之下各有一黑斑,人们嬉称“四眼狗”。1850年秋,洪秀全号令“团营”,年仅13岁的陈玉成,随叔父陈承镕参加金田起义,当上了一名童子兵。

展开阅读全文

太平天国时期兵工厂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和平县热水镇南湖村有一座孤峰突兀、险峻的高山--火焰山,前些时候一场大火之后,山顶上露出了沉寂百多年的太平天国铸剑坊的“残垣断壁”。在火焰山顶上看到,久历风吹雨蚀的太平天国铸剑坊至今仍清楚地看出,有12间土房子并排挤在山峰顶上,每间房子有六七平方米,墙壁用泥巴砼成,厚约有0.25米左右。

火焰山是一座孤峰,三面山崖陡峭,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山顶,易守难攻。山下悬崖峭壁,万丈深渊,望而生畏。据说,当年太平军败退时西进到这里,曾驻扎在火焰山抗拒追兵。这些“残垣断壁”就是太平军的兵器作坊。

史载为太平军驻扎地--据《河源文史资料》及《和平县志》记述,1856年(咸丰六年)太平天国内讧后,翼王石达开回朝主持大局遭逼害,只好命堂弟石镇吉率军二万余人到广东龙川谋求立足之地,石镇吉率军于咸丰九年春西进到达和平。1865年(同治四年),太平军康王汪海洋率众10余万过境,从热水、岑岗往连平县上坪,知县闻风而逃。至于确切详细情况,已无法考证。不过,当地村民世代流传着不少太平军驻扎在热水镇的故事。村民裴南雄说,他小时候就经常听爷爷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祖叔公还参加了太平军。裴南雄说,当年不少村民家里还留有太平军铸制的长矛、剑等兵器,还有三门土炮,红白喜事村民还打土炮。

火焰山重烧露遗址--传说,当年唐僧取经时,孙悟空顽皮好玩,不小心掉了一颗火球,火球刚好掉在和平热水山上。火烧了三天三夜才熄灭,结果把这座山的石头烧得通红,山下的河水也被烤得热气腾腾,至今温泉仍从河中冒出。从此,村民便把这座山叫做火焰山,把这条河叫热水河。据介绍,在去年的一天晚上,《火焰山的传说故事》的作者把该书写成后,第二天,火焰山就火烧山了,这场山火将原来掩在树林中的山顶遗址露了出来。记者昨天在山顶上看到,遗址的断墙上历经百余年已长出树木,残墙边的树被火烧后又冒出了新枝。

计划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实,和平热水河真正得名却与河底丰富的温泉资源有直接关系。据勘探,热水镇南湖村温泉资源分布广泛,温泉涌量大,温度高达95摄氏度。村民说,要是到冬天,从河底涌出的温泉水把整条河搅得热气腾腾,如仙境般。发现这一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残垣断壁”后,当地正计划把它建设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太平天国四王故里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天国四王故里为文化旅游景点。

太平天国四王故里

太平天国四王故里位于藤县西北部的大黎镇,是中国历史上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耒王陆顺德、侍王李世贤等四王的故里,又是0湄江游击队的革0据地,故被划定为革命老区。四王故里,钟灵毓秀,美丽神奇。

当年太平天国在金田村起义,后挥军北上,从平南进入大黎,清咸丰元年(1851年)罗大纲所部屯兵大黎一个月,招兵买马,养精蓄锐,然后直取永安州。李秀成、陈玉成和李世贤等参加了太平军。他们对天国革命忠心耿耿,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抗击外国的侵略,驰骋沙场,浴血奋战。四王骁勇善战,成为天国后期的支柱。天国革命期间,藤县还涌现出扶王陈德才、潮王黄子隆、佑王李远继、扬王李明成、广王李恺顺、然王陈时永、宗王李尚扬、成王陈聚成、誉王李瑞生等共13个王。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全国太平天国史研讨会时,与会中外学者共160人到大黎实地考察后,天国故里更加为史学界和旅游者关注。现大黎街东侧的大黎河畔,建有四王史绩陈列馆。馆内有四王塑像、四王史绩传略和四王当年使用过的一些遗物,内容丰富。馆前环境优美,很值得旅游者览胜。忠王、来王和侍王的故居在镇政府驻地的西北角约1千米。其中来王陆顺德的故居尚存(曾被清兵烧毁,后经修缮),忠王、侍王的故居只见遗址,待修复。英王陈玉成的故居在距镇3千米的东安西岸村,也只剩下遗址,正计划修复。位于大黎街西侧400米的古丝社,是一块3000多平方米的草坪,当中一棵古榕,有小溪从树下经过,周边田园风光绚丽多姿。传说,四王曾招集大黎太平军在此进行拜上帝活动,拜得大旗自动升起,人们称此地为“拜上帝坪”。现已规划为建大黎四王亭地址。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李秀成全家也都加入了拜上帝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列强对清政府的态度由打击转到拉拢,最后帮助清政府,共同进攻太平天国。李秀成就在这时,领导太平军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个人生平从圣兵到忠王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

展开阅读全文

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

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蒙山县(古称永安州)城区、321国道旁,距桂林市143公里。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桂平金田起义之后攻占了第一个州城——永安州。太平军在永安州留驻了半年,他们在此开创新朝,分封诸王,制订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项制度,粉碎了清军数十次武装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永安州因此留下太平天国遗址26处,太平天国文物1500余件。这里是全国太平天国文物储存真品最多的地方,是中外学者旅游、考察、观光太平天国历史必到的理想圣地。

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历史人文景观特色突出,分布集中。以天朝遗址(今蒙山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由永安州古城墙所环抱。古城墙始建于公元1477年,全城周长248米,高5米,厚2米。现存城墙为清道光年间所修复,现墙砖上“道光”字样清晰可见。当年太平军攻城时,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从州城的西南角登城,一举攻克了永安州城池,取得了自金田起义以来第一次占领州城的胜利。

1851年9月至1852年4月间,天王洪秀全在武庙前的玉兰树下发布六道诏令,分封东、西、南、北、翼五王。州城的四周分别建有东西南北炮台,东炮台位于城东约500米的暸望岭,南炮台位于城南约500米的大窖岭,西炮台位于城西半华里的团冠岭,北炮台位于城北500米的红庙(今教育局农场)。这四座炮台互为猗角,声势相连,是太平军占领州城后和清军对峙的战防工事。现仅存一门断头真品古炮于文物展厅内。

太平天国文物展厅:展厅内共存太平天国文物1500余件。有盾牌、猪仔炮、钩镰、关刀、三叉、弹丸、竹篙枪等古代武器,还有出土于眢井土坑的当时永安州知州吴江的头颅骨,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武庙:清顺治三年(1645年)始建,清康熙五年(1866年)重修,占地约302平方米。由大殿、天井、前门、东西厢房四部分组成,砖木琉璃瓦结构,因当年作为太平天国首领商议军机大事重要场所的东王府而闻名天下。

中营岭圣库:位于城南九公里的中营岭上。圣库内造围墙两道,各开四门,内建房屋,外层驻军,里层储藏粮食及各种战具,为太平军囤粮圣库。圣库制度是太平军在永安州制订的重要经济制度,它为太平天国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提供了经济和物资保障,同时,对团结太平军将士、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古战场遗址—风门坳

全文共 211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战场遗址风门坳为桂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古战场遗址—风门坳

级别:县级

时代:1851年

地址:位于桂平市金田镇茶林村横崖屯金田电站旁

保护范围:以现在标志碑为中心,东至紫荆公路边为界,南至电站后门为界,西北两面至水库库边为保护范围。

建控地带:以现在标志碑为中心,东于紫荆公路边为界,南至电站后门为界,西北两面至水库库边为建设控制地带。

公布文件号:桂平县人民- 浔政发(81)30号

茶林村:茶林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