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式

中国式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中国式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中国式问题。

分享

浏览

1577

文章

69

中国式巨婴有哪些典型特征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依赖,由于父母的过度溺爱,导致自身还不能脱离父母完全独立,养成了依赖的思想,脱离父母就难以完成事情,这是”巨婴“的典型症状之一。很多“巨婴”出身社会也难以独立,开始依赖同学,依赖同事,这都是“巨婴”的表现。

2

“妈宝”,凡事都是“我妈说......”“我妈说......”的人,也是“巨婴”的典型表现。很多父亲外出挣钱,可能很难与孩子沟通,而母亲对孩子的溺爱就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母亲,“妈宝”一词就由此而来。

3

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很多“巨婴”认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应该要围着自己转,这都是小时候父母太过于溺爱的表现。他们自私,不懂得体谅别人,自为自己考虑,这种人也是典型的”巨婴“。

4

中国式巨婴”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父母的过度溺爱是“巨婴”们出现的根本原因!所以,提醒各位父母们,教育孩子一定要注重方式,一味的溺爱只会祸害了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是中国式溺爱?中国式溺爱都有哪些危害?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中国式溺爱指的是,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之后,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于是中国家庭出现了普遍的溺爱现象,比如,给孩子特殊待遇,过分关心孩子,轻易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等,从而养成孩子懒散的生活习惯,到最后反而害了孩子。

2

中国式溺爱的危害,培养了孩子自私,孤僻,懒惰的性格,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性格怪异,缺乏责任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3

中国式溺爱的危害,培养了孩子骄横跋扈的性格,有的甚至和父母进行顶嘴,动手,到最后不仅害了孩子,而且害了父母。

4

中国式溺爱的危害,培养了一批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对父母过度依赖,长大以后,自己的生活还无法自理,经受不了一点挫折。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式的现代化到底是什么呢?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从广义上来讲,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领导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细分下去,现代化则是一个庞大的过程,里面包含着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全体富裕,物质丰富,精神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上个世纪90年代到处都还是泥泞路,然而现如今都已经变成了宽敞而又广阔的道路,以前的出行只能依靠汽车、大巴车、出租车、公交车,现在人们的出行有火车、飞机、高铁、动车。所有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这是中国一直以来坚持中国是现代化,坚定思想,改变命运,才让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就将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定为美好的憧憬,所有人都为这个崇高的理想而努力,追求全民富裕,追求共同富裕,更是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变的神圣使命以及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向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一直以来,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人民谋取幸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不断努力,现在中国有14多亿人口,每一个人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每个人都参与到全体富裕的目标中来,为了实现崇高的社会理想。党始终不渝的坚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这个千年的梦想,中国实现的话,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之下,经济复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切实做到了一切为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数字中国建设符谱中国式现代化之曲 数字中国是什么?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是指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以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建设全球领先的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的战略举措。数字中国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

当前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国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数字经济规模已超过30万亿元,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数字中国建设的意义在于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数字中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建设可以推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梦。

该目标是建设全球领先的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一是数字经济目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到75%,数字经济总规模达到100万亿元以上,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二是数字社会目标,到2025年数字化普及率达到70%,数字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数字化生活方式得到广泛普及,数字化社会治理实现全面覆盖;三是数字政府目标。

数字中国建设将推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数字化人才的素质和水平。数字中国建设将促进数字安全的保障,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国家信息安全。数字中国建设将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式管理人际关系

全文共 3564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是在《易经》的影响下形成的,《易经》的主要思想就是人本位,这与西方人所倡导的神本位截然不同。西方式的管理始终离不开神本位的思想,而中国式管理重视人本位,以人为本。 中国式管理下的人际关系是什么的内容,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人喜欢拉关系、靠关系

这句话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朝坏的、不正当的、不合法的地方想。有人认为某些人的成功,是讨好别人的结果,而自己的成功是凭本事获得的,甚至公开宣称:“我从来不搞关系,我现在的一切,完全是凭真本事得来的。”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毫无能力,是无法完全依靠人际关系而成功的。但是,即使有高超的能力,如果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可能成功。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说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当然,我们也看到某些人用心营造不正常、不正当的关系,然后用来营私舞弊,祸国殃民。这种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弊端的确使得许多人为之心寒,以致他们认为人际关系只有害而没有利,因此不重视也不研究人际关系。还有一些人,由于自己不擅长建立人际关系,眼见他人因人际关系而获利,出于嫉妒或不满的心理,对人际关系产生强烈的反感。

于是,很多人把“搞关系”看成负面的东西,似乎好人从不搞关系,只有心术不正的人才搞关系。这样看待人际关系,自然形成偏激的态度。人际关系本身是中性的,运用得恰当,便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用错了,当然产生不好的影响。行为正当的人对拉关系、套关系,实在不必过分敏感。往好的方面想,反而容易获得良好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中西关系不同,从而突出中国式

第一,西方的人际关系是神本位的,中国的人际关系是人本位的。西方人认为上帝高高在上,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中国人则不同,伏羲氏一开始就让我们认识到,宇宙之间最了不起的不是神,而是人。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非得弄一个神来做自己的主宰呢?

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宗教,所有的宗教都是外来的。中国人只崇拜自己的祖先,而不去拜什么神——中国人不是在拜神、拜佛,而是礼神、礼佛,就是看到神、佛时,走过去打个招呼,如此而已。

第二,西方人以个人为单位,中国人以家庭为单位。西方人看到一个小孩,通常会直接问他叫什么名字;中国人看到一个小孩,通常会问他是谁家的小孩。中国人会根据小孩的爸爸来判断他的品性,而不是根据他自己。同理,要是小孩做错事,人们通常把错误归到他父母的头上,责怪他们不会教育小孩。

第三,西方人重视平等,中国人重视合理的不平等。西方人可以直呼爸爸的名字,因为大家是平等的。在中国,这样做就是不孝,是忤逆。中国人不认同西方人那种“人生而平等”的观点,而认为人一出生就不平等,而且是合理的不平等。合理的不平等,大家都能接受。但是,过分的不平等,我们就会反抗。中国人不相信绝对的平等,资源有限,机会太少,怎么可能绝对平等?

人与人之间合理的不平等所体现的正是中国人的伦理。爸爸与儿子、上司与下属、老师与学生……永远有高低上下之分,不可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没有哪个中国人敢站在上司面前说:“我和你是平等的,所以你也要听我的话。”中国人对上的态度和对下的态度不同,你对下属敢讲的话,不一定敢对上司讲,这是很正常的。对上级是一个说法,对下级是另一个说法,这就是伦理的体现。

第四,受神本位的影响,西方人只讲权利义务,而中国人讲彼此对待。西方人就算父子之间也是权利义务的关系——儿子 18岁以前,靠父母养活;18岁以后,就得靠自己。中国人不看重权利义务,如果中国的父母一等孩子长到 18岁就让他自生自灭,会被别人视为狠心的父母。

中国人所重视的彼此对待,就是说:你对我好,我没有理由对你不好;你对我不好,我也不会对你好。中国人会将心比心,投桃报李,这与权利义务没有任何关系。在西方的企业里,上下级之间也只是权利义务关系,你是我的上级,我就会按照规定向你报告。中国人却不这样,你虽然是我的上司,但我不认同你的时候,我就不会向你报告,你要是强迫我报告,我就会敷衍了事。

第五,西方人重视法律,中国人重视道德。西方的法律规定很明确,而且执行得很严格,完全没有人情可言,也没有任何弹性。从理论上讲,法律不应该有弹性,但是没有一点弹性的法律在中国很难执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不是靠法律约束的民族。古时候,法律的效力是有限的,虽然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多数是“刑不上大夫”。在民间故事中,即便是包公这种刚正不阿的典范,也只是“打龙袍”而不是打皇帝。

中国人一般不遵从什么戒律,但是提倡典范,重视道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大位有德者居之”……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同样是道德劝说,并没有立法,强制国民执行。道德是看不见的约束力,而法律是看得见的约束力。一个中国人,如果不讲良心道德的话,是很难在中国生存发展的。中国人不重视有形的东西,凡是有形的东西,对中国人来说,迟早都会变成形式化的东西。我们只靠无形的东西彼此约束,约束别人,也约束自己。

第六,西方人之间充满好奇,中国人之间充满关怀。西方人对人和对动物的态度是一样的,因为西方人认为人就是动物,彼此之间只有好奇。在西方社会,青年男女之间产生好奇就可以同居,一旦失去好奇,双方就会分开。中国人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人与人之间不应该好奇,而应该相互关怀。西方人很有礼貌,一见面就会亲切地同你打招呼,但他一点也不关心你。中国人不注重礼貌形式,但是很关心你。看到你嘴巴破了,中国人会直截了当地问:“嘴巴怎么破了,是不是上火了?来,吃点药吧。”

西方人不会看到你的嘴巴破了,看到了也会视而不见,还是会问候你:“你好吗?”而你也清楚,就算抱怨几句自己很不幸也无济于事,因为他并不关心你。此时,就算你疼痛难忍,也只能说:“我很好,谢谢。”西方人不关心别人,也不希望别人关心自己。中国人以尊老爱幼为美德,而西方人并不如此。你看到西方的老人走路比较吃力,去帮他,他反而不高兴。他的看法是,我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你少操心,你帮我就是看不起我。

第七,西方人之间自然而然地会产生距离,而中国人常常是亲密无间的。西方人重视隐私权,彼此之间保持着戒心,所以会很疏远。而中国人有很强烈的认识对方的欲望,一回生,两回熟,三回见面是朋友,这样慢慢地由不认识到相互了解,再到亲密无间。

人与人之间是要先建立信任才能共事的,你不相信别人,就无法与其合作。西方人之间建立信任靠的是法律的保障,双方在合作前会签订合同,只要稍有不轨,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中国人之间建立信任靠的是心意的传递,靠的是相互的了解。所以,中国人一见面就会“套近乎”,问东问西,这在西方是绝对不允许的。

第八,西方人之间是利害关系,中国人之间是势利关系。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看重利害关系,其实错了,西方人才重视利害关系。在西方,国与国、组织与组织之间完全是利害关系,没有任何道义可言,个人之间也是如此。而中国人是很势利的。利害与势利有很大的不同,举个例子,公司里有一个员工,表现很不好,公司马上把他辞退,这是利害。员工表现虽然不好,但是他有后台,辞退他会惹来麻烦,所以只能留着他,这是势利。可以说,势利就是复杂的利害。

中国人有自己的一套

中国人有一套自己的东西,这些东西别人学不去,我们也不能去学别人,否则只会自找倒霉。所以,我一直强调管理中国人要靠中国式的管理,而中国式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人际关系的管理。

就因为中西方的人际关系大不相同,才导致中西方的管理大相径庭。西方的人际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中国人则普遍认为,人与人是不平等的,如果人人讲平等,那是没大没小,而中国人非常讨厌别人没大没小。

现在有个怪现象,很多人喜欢看书,但是看的书越多自己越倒霉,因为他们看的都是西方人写的书:西方人的技术是值得学习的,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并没有错,科学无国界。可是与文化有关的东西,就要非常小心,否则很容易掉入西方文化的“陷阱”,离中国的实际越来越远。如果这些人从此生活在西方人的环境中,那问题不大;如果继续生活在中国人的环境中,就会发现自己时时吃亏、处处碰壁。就像清朝末期,很多人留着长辫子却穿西装,到哪里都显得不伦不类。

中西方的人际关系大不相同,下面我们来重点说明一下。

人际关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宇宙万物之中,人类的关系最为复杂,而且各地的风土人情不同,人际关系的表现也不一样。

一般而言,西方的人际关系以个人为主。西方人认为,社会由个人构成,个人自由独立,但是必须加以适当的规范,也就是实施法治,才能够维持整体的秩序。人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由、平等、独立,是西方的人际基础。

中国的人际关系以伦理为主。中国人认为社会固然由个人所构成,但是个人却很难离开社会而生存,个人的自由实际上相当有限。人与人的互动,也不能完全由法律来控制。人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衡情论理,以伦理来弥补法律的不足,才是我们的人际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婚礼上中国式结婚誓词

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结婚誓词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婚礼形式等人们表达不尽相同,那么怎样说自己的婚礼誓词才有创意,又浪漫呢?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婚礼上中国式结婚誓词,希望各位客官喜欢!

婚礼上中国式结婚誓词1

新郎

______,我将这个戒指给你,戴上我的喜乐与爱心。我选择你做我的妻子。从今以后,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足或贫穷,健康或疾病,我都将爱护你、珍惜你,直到天长地久。

新娘

______,我将这个戒指给你,戴上我的喜乐与爱心。我选择你做我的丈夫。从今以后,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足或贫穷,健康或疾病,我都将爱护你、珍惜你,直到天长地久。因此,我承诺对你忠实,让你看见我的爱,正如同基督为教会舍命牺牲的爱一样。我将永远爱你,正如同爱护我自己一样,因为在上帝眼中,我们是合而为一的。

婚礼上中国式结婚誓词2

(新娘全名)(新郎全名)我爱你,在今天,我娶/嫁你作为我的妻子/丈夫,不是只为了你,而是为那位和你一起,而变得完全不一样的我自己。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曾经在你生命中拥有的,而是那我们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共同拥有的。我爱你,你让我变得更好、更喜悦、更完全,因为(新娘全名)(新郎全名)这就是你为我做的。不用说一句话,不用摆一个姿势,不用怀疑,我爱的,就是原原本本的你,似乎如此简单。但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如此,除了你以外,直到地老天荒。在这个日子,在你的家人朋友面前,我的心中充满喜乐。我承诺,成为你的丈夫/妻子,我承诺永远爱着你,永远珍惜我们共度的时光,直到地老天荒。全意的对你承诺,愿意成为爱你、帮助你的丈夫/妻子。

婚礼上中国式结婚誓词3

我(新郎的名字)请你(新娘的名字),做我的妻子,我生命中的伴侣和我唯一的爱人。

我将珍惜我们的友谊,爱你,不论是现在,将来,还是永远。

我会信任你,尊敬你,

我将和你一起欢笑,一起哭泣。

我会忠诚的爱着你,

无论未来是好的还是坏的,是艰难的还是安乐的,我都会陪你一起度过。

无论准备迎接什么样的生活,我都会一直守护在这里。

就像我伸出手让你紧握住一样,

我会将我的生命交付于你。

婚礼上中国式结婚誓词4

我们自愿结为夫妻,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肩负起婚姻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谅互让,相濡以沫,钟爱一生!

今后,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无论青春还是年老,我们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甘共苦,成为终生的伴侣!我们要坚守今天的誓言,我们一定能够坚守今天的誓言。

婚礼上中国式结婚誓词5

真诚的恳求上帝让我不要离开你,或是让我跟随在你身后

因为你到哪里我就会去到哪里,

因为你的停留所以我停留。

你爱的人将成为我爱的人,

你的主也会成为我的主。

你在哪里死去,我也将和你一起在那里被埋葬,

也许主要求我做的更多,但是不论发生任何事情,都会有你在身边生死相随。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中国式绩效管理三大问题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绩效沟通与辅导,我们提倡要恰如其分,下面是关于中国式绩效管理三大问题

中国式绩效管理第二大问题:悟

这两年在系统研究中国式绩效管理。发现了三大问题,而且这三大问题形成一套逻辑体系。先谈其一,为悟。

悟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与中国人平时含蓄的风格是大有关系。我们人与人之间表述经常是讲半句话,剩下半句话老人让人别人去琢磨半天。

而用在绩效目标设定中,悟就体现在目标很不明确不具体。比如:

目标案例1: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降多少,不知道!悟

目标案例2:尽可能减少财务差错。继续悟

目标不清楚,考核就没有办法落地,考核结果自然也无法有效沟通。

中国式绩效管理第三大问题:和

“和”是中国文化的体现,更是前两大问题的必然结果:

绩效目标讲“悟”: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绩效沟通讲“情”:不好意思,抹不开情面,不敢告知员工真实的绩效表现;

那最后的考核结果只能讲“和”!不“和”是搞不定的。

简单地说,和是对前两个字在买单。

看来解决直线经理对员工考核结果的“和”,关键还是要从“悟”与“情”两个字入手。

怎么解决:中国管理在线告诉您:刚柔并济。

中国式绩效管理第一大问题:情

中国人特讲情,在情、理、法排序中,情是第一位。

而情在绩效管理中的表现,尤其在绩效沟通与辅导中,很多管理者,面对员工,特别抹不开情面,不好意思将真实的绩效表现告诉员工。甚至在绩效反馈中,尽讲好话,不讲问题。到了考核等级给员工反馈的时候,你说员工做不好,员工说我没有问题,也没有听到你领导平时指出我的问题,凭啥给我不好的考核结果?

管理者就郁闷了:我平时不说,不就是照顾你面子,不好意思说!

结论是管理者自己买单,好心办坏事!

力鼎顾问培训的一个客户的真实案例:有一个经理每月给员工考核分打在90分以上,考评评语也是好话一堆,没有任何问题。结果年底考核却是一个D(不称职不合格)。可想而知,这年底的绩效反馈一定难做。

平时你给员工讲情面,年底员工不会给你讲情面。

所以绩效沟通与辅导,我们提倡要恰如其分,员工表现好的要先说,不足的也要以恰当方式表达出来,并提出改进建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沟通的三明治法则。

展开阅读全文

破解中国式过马路 有法可依坚持执行

全文共 186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式马路因为法不责众的原理,加上罚款执行难度较大,情况仍然存在,却很少有被交警处罚的情形,少数被交警处理的闯红灯的行人也只是被采取了批评教育方式。因此,法律制裁的行为激励作用未能很好的发挥出来,有法可依却难以执行的僵局仍然亟待破解

法律规定

1我国法律规定

秩序需要规则维护,规则需要法律捍卫。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各地也出台了不少地方性法规,比如西安规定闯红灯要在单位社区曝光;石家庄只处罚带头闯灯的前三名带头大哥;深圳最高罚200元,如果充当协警可以免罚。我们无法统计这些法律法规出台后闯红灯等违法行为是否呈下降趋势,但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看,法律法规出台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仍然存在。

2国外法律规定

美国:美国人在走路时经常闯红灯,在闯红灯问题上,美国人的原则是:如果有车,遇见红灯决不能闯,但倘若没有车,大多数美国人都会选择闯红灯。有专家分析认为,美国人之所以会这样“有选择”地闯红灯,是因为在一个行人至上的国家,红灯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保证车辆最低限度的通行权,而非对行人的“禁行”。

美国各州对乱穿马路者罚款2到50美元不等,虽然数额相对不大,但处罚记录将会记入个人信用记录中,终身不能抹去。

德国:在德国闯红灯者很严重,这意味着以后,别人可以分期付款、延期支付,而闯红灯者却必须立即支付。别人可以向银行拿到比较长时间的贷款,而闯红灯者却不可以,并且银行给闯红灯者的贷款利率要远比其他人高。而素以严刑峻法闻名的新加坡法律规定:行人第一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相当于人民币1000元);第二次、第三次再闯,最重可以判半年到一年的监禁。

韩国:与“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拨人就走的方式不同,韩国人在过马路时连凑人数的意识都没有。据相关专家研究表明,这种“韩国式过马路”是由韩国人求快的“急脾气”决定的。交通事故在韩国□成为很大的社会问题,韩国政府为此开展了“抢行5分钟,您就会失去50年”的宣传活动,并采取多种方式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如在没有人行道的路段设置隔离带,阻止行人随意横穿马路;努力改变国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积极倡导成年人帮助孩子安全过马路的交通文化;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实施双倍罚款等。这些措施确有一定成效,与2007年相比,到2011年,韩国的交通事故已减少了15.2%,特别是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儿童人数从2007年的179名减少到了2011年的80名,降低了55.3%。

改进措施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树立“行人至上”观念,兼顾交通便利原则

总体原则是:缩短行人信号灯等待时间,相应增加行人过街信号灯时间,进行人性化的城市交通设计。设计者在设计信号等时,应当更多地考虑行人通过时间的合理性,在一些车流量巨大、人流量巨大的路口,修建或者增加带电梯的过街天桥或者地下通道,方便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通行。同时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做法,老年人或残疾人过马路时,刷专用卡以延长行人通过时间。这背后其实是有一种价值选择的,人的生命具有更高的位阶,正义、平等价值高于秩序、安全、效率的价值,故而在路权的分配上必须向行人一方做出倾斜。

2加强交通立法和宣传,严格管理,树立法律权威

加大普法宣传以及长效处罚力度,将个人征信和交通违法行为挂钩。近日,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善相关制度标准,推动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广泛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今后,每一位公民、每一个机构都将有各自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它将集纳公民个人的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公民只要查一个码,就能获知自己各类信用记录信息。

3利用舆论监督作用弘扬社会公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舆论的作用主要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对正面信息的宣传,一是对负面信息的监督。在传播的过程中,新闻媒体营造的社会舆论需要对“中国式过马路”中道德行为正面信息给予宣传,给更多路人树立榜样示范的力量;对“中国式过马路”中的不道德行为予以曝光,让不道德者昭然于媒体的镜头之下,这既是对不道德当事人的舆论惩罚,也会对其他企图不道德者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让跃跃欲试闯红灯过马路者收住步伐。制度、法律等外因只能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外因,归根结底,要改变“中国式过马路”,还得靠内因,靠每一个中国同胞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破解中国式过马路 理清根源制定措施

全文共 160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式马路集体闯红灯的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但是在中国尤为突出,它即是陋习,又是违法行为,且不安全,不文明,毫无疑问必须整治。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治才能不流于形式,才能帮助人们养成新的文明行为习惯。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提出可行性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式过马路的根源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第二十六条也明确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既然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通行有了明确规定,为何还有这么多人依然视红灯于摆设呢?

1)从众心理

我国国民内心法治观念淡薄,规则集体意识淡薄。别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自己也可以不遵守;别人闯红灯,自己也紧跟着过去。如果是一撮人过马路,安全系数大大增加,司机遇到闯红灯的现象也会不得已纵容他们,会放缓车速,放行人先过马路。长此以往,他们形成一种法不责众的态度,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认为无法处罚这么庞大的违法队伍。总的来说,闯与不闯是一种自我意志的控制行为,体现我国国民素质。

2)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争夺道路资源

在许多城市的道路建设与规划中,道路的改造、新建,只考虑了机动车的通行,而忽视了行人与非机动车的通行。这就意味着公共交通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均,道路只承载当前或者是近期的机动车流量,但是实际情况是大量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也是需要道路承载的。这就导致了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对道路资源的争夺。

3)制度漏洞

车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行走的许多,可是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而给人过街的时间仅有十二三秒,与此同时,右转车辆根本毫不礼让行人,照样与行人争抢通过的时间。这说明红绿灯的设置有问题,调查表明中国人对红灯忍受的时间超过了国外。在一些地方设置的红灯时间很长,有的超过100秒,有的更长达145秒,在上下班高峰期,行人等待过于长久。

中国式过马路的措施

1)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国民意识

要根本上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得靠民众自觉自律,提升文明意识、道德素质与责任感,这就需要对国民要加强教育,特别是小孩要从小开始强调规则意识,文明行为教育,积极进行正面引导,改变群众盲目从众的心理。,把人们的交通行为和个人信用联系起来,例如闯红灯一个月超过3次,则信用评分降级,在社保、就业等方面都会受到阻碍等等。文化和媒体部门也应该发挥作用,宣传文明过马路的宣传教育。

2)合理分配路权,平等对待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主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应该在重新合理分配路权的基础上,让机动车给行人让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尽量将行人的路口等待时间减少到忍耐极限之内。其实,应当在道路的规划、设计中就应该提前进行调查该路段的人流量、预测道路建成后的交通需求,包括机动车的需求的同时,也要把行人、非机动车的需求与机动车需求放在平等的地位来规划道路建设,平衡道路资源的分配,保证行人、非机动车的通行权。

3)变革道路管理措施,加强社会管理

交管部门可树立警示标志,举例警示“中国式过马路”的严重性,让行人充分认识到闯红灯的严重性。增加防护隔离物品,隔离非行人通道,防止行人欲强行通过,并出台严管措施。在实际中,交管部门会出于经费等原因,对交警的配备有限,可以尝试在现有交警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招聘部分下岗的职工,辅助管理,每个路口全天候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进行劝导,以确保严管措施执行力度。

4)改革制度,调整国民过马路习惯

整治“中国式过马路”可以尝试设置信号灯的方式,改方式节约金钱成本,而且效果相对显著。但单一的信号手段不足以保证人们克服争先的事实习惯去有序通行,这时就还需要设立监管制度(典型形式是交警执勤)。在设置信号灯时需要注意合理设置信号灯的工作时间和适当的监管。

展开阅读全文

破解中国式过马路 考验管理者智慧与能力

全文共 1295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政策,集中整治“中国式马路”这一交通违法行为,“中国式过马路”正在全国范围内遭遇史上最严的整治行动。在整治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反省这种现象为何会发生。

1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民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还得靠民众自觉、自律,提升文明意识、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文明交通的意识。这就需要全社会加大宣传力度,让文明出行的理念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全社会和全体民众心里。

要消除“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不但要消除不良的“从众心理”,还要加强对行人的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安全大局意识。凡事都要为自已的安全着想,替别人的安全着想,消除侥幸心理。要知道,行人闯红灯,司机的各种反应速度和应对措施不同,碰上车况不良的车辆或菜鸟一样的司机,你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我们要通过大力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通过加强道路安全的警示,提高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使人们都懂得珍惜自已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认真执行道路交通的各项规章制度。

2要加强法治建设,严惩行人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增加违法成本

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问题不仅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还是一个法律问题。在新加坡,行人初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第二次、第三次再闯,最重可以判半年到一年的监禁。美国各州对闯红灯的行人初次罚款20-50美元不等,处罚记录被永久记个人信用记录中,影响到个人的房贷和升迁。安徽省规定新人闯红灯一律罚款50元;深圳市将行人闯红灯罚款从20元提高到100元,而行人翻越隔离栏的处罚额度是200元罚款。还有地方官员提出“行人违章法月工资的三分之一”的建议。

行人闯红灯,按法律规定说是可以罚款5-5-元,但在实际过程中很少看到行人被处罚的,一般以教育为主,也就是交警“说几句,就放行”。这种不要成本的处罚难以遏制闯红灯的交通违法行为。对“红绿灯”和交通法规视若不见的行人,予以严惩从而逼他们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虽属无奈,却不失为一个可行之举。

3要科学规划与组织道路交通

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但与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设施不合理,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无不关系。道路设施应以人为本,只有保障人的通行便利,才能逐步培养公民良好的交通法规意识。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道路的规划、设计中,提前介入,充分调查,预测道路建成后的交通需求。这不仅是机动车的通行需求,更是把行人、非机动车的需求与机动车需求放在平等的地位来规划,并适时调整,平衡道路资源的分配,保证行人、非机动车的通行权,把行人、非机动车的违法隐患从源头消除,使人车和谐相处。

结论

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破解这些难题,不仅考验管理者智慧能力,也需要民众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从根本上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可能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政府职能部门行动起来,人人负起责来,齐抓共管,全民共同参与,在全社会倡导交通文明安全之风的宣传教育,并持之以恒,“中国式过马路”的风景会越来越少,最后成为历史的印记。

展开阅读全文

杜绝中国式过马路 幼儿教育很重要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式马路现象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和热议,尤其是当孩子出现在“中国式过马路”时,幼儿安全教育被提上了空前的关注高度。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其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这些惊人的数据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中国式过马路”是个“顽疾”,这些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孩子们早期良好行为的塑造。在孩子小时候忽略了对他们“公共意识”的培训与诱导,指望他们成为一个公共场合的“文明人”是不现实的。“中国式过马路”不仅会危害自己的生命安全,还会给自己和他人的家庭造成沉重的伤害,所以要想根治这种现状,杜绝“中国式过马路”,就应该从幼儿抓起。在幼儿园中教育幼儿树立安全意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

一是依托专题活动增长幼儿自我保护知识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仍以无意识注意为主,凡是生动、活泼形象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针对这一特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模仿游戏中掌握了红灯、绿灯等交通信号灯的作用。增进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通过有趣的提问让幼儿说说自己的乘车的经历,鼓励孩子们大胆、积极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想法。

了解交通安全标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设计了模仿游戏环节,让小朋友自由扮演行人、骑自行车的人、驾驶机动车的人。让孩子在学到了保护自己的方法的同时形成了注重他人安全的意识。通过学习和互动游戏。孩子掌握了“安全过马路三步曲”等交通安全知识。形成了交通安全初步意识和养成文明出行的基础习惯。

二是在环境创设中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注重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强化对幼儿安全知识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幼儿的安全知识,并重视日常生活细节中的安全习惯养成。通过长期的形象记忆,形成交通安全常规知识的强化,扎扎实实将交通安全意识融入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兴趣开展安全教育,以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为出发点,将交通安全教育渗透到各领域中。如语言方面可利用看图讲述、交通儿歌、故事等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与交通有关的各种标志。向幼儿灌输安全教育常识。帮助幼儿初步形成交通安全意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三是借助家长进行安全教育

幼儿安全教育中,家长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幼儿园要积极搭建良好的家园互动平台,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家庭幼儿园教育的同步性,形成家园一体、系统衔接的交通安全教育体系。调查显示:100%的家长都认为,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园很有必要,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家长意识,改变家长观念。教师还可通过“家园联系栏”,开展“交通安全”每日一问,把交通安全活动内容展示给家长,对家长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引导家长参与交通安全活动,鼓励家长以身作则。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没有安全就没有教育,更没有家庭幸福和社会的安宁,所以教育幼儿学会珍惜生命。让孩子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家长,成为安全教育的小宣传员和传递员,逐渐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式过马路对城区交通的严重危害

全文共 1873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我们就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但在中国,闯红灯现象随处可见,即便知道这是错误的做法,但是依然不能控制自已的行为。殊不知这不仅仅让自已陷入危险的恶劣情况下,对城市交通也会带来严重危害,下面和大家一起看看。

一占用非机动车道

在市区的许多道路,实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行驶的措施,在道路建设时,为行人、非机动车辆专门施划了专用道,然而总有部分机动车辆驾驶人,只顾自己方便,一是将车辆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与行人、非动车辆抢行、混行,甚至是逆向行驶,极易和行人、非机动车辆发生磁撞事故,二是个别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随意将车辆停在路边的非机动车道上,侵占了行人、非机车辆的通行资源,易引发追尾事故。

对市区交通的危害:一是阻碍交通,如在靖西县城区城东路环球广场附近路段,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还有机动车辆停在放非机动车道上,把行人、非机动车挤上了机动车道,妨碍正常的通行秩序,造成交通拥堵,二是诱发事故,同样在靖西县城区城东路,常有部分车辆驶入了非机动车道,许多摩托车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驾驶人如果发现不及时,易引发交通事故,三是激化矛盾,行人、非机动车辆都属于弱势交通群体,机动车辆驶入非机动车道,一旦引发交通事故,将会给行人、非机动车辆驾驶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可能是致人死亡事故,极易激化社会矛盾。

二抢黄灯

在目前,由于抢黄灯这一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导致多数机动车驾驶人在黄灯亮起时,加速前冲,而很少有人遵守“黄灯停一停”的设计本意,从大量的交通事故中可以发现,在通过道路路口时,抢黄灯的危害有时更甚于闯红灯,因为信号灯转换时,抢黄灯的车辆冲过停车线,容易与另一方向通过路口的车辆及道路两侧通过斑马线的行人相遇,且抢黄灯的车辆往往是加速行驶,极易引发事故。

对城区交通的危害举例:在城区的大部分路口是通过交通信号灯来控制的,抢黄灯而过的车辆,很可能被别一侧绿灯放行的车辆挡在中间,双方车辆驾驶人产生对峙心理,互不相让,后方车辆跟进堵上,致使车辆被挤在路口,带来了交通拥堵,另外,车辆在抢黄灯时,由于车速过快,驾驶人心理紧张、焦急,会出现操作失误,和另一侧放行的车辆、行人撞在一起,引发交通事故。

三通过对向车道往前挤

当发生道路拥堵时,通过对向车道往前挤,对向车道的驾驶人易产生对立心理,最终形成互不相让的局面,造成道路交通的拥堵点,道路沿线车辆越积越多,交通拥堵范围扩大。

对城区交通的危害:城区道路上人、车流量大,且道路宽度有限,如果挤占对向车道,可能造成大面积交通拥堵。其拥堵根结在于行驶的车辆占用对向车道,在试图挤到路口拐弯的时候,却被对向车道的车辆迎面堵住,致使两个车道的车辆挤在一起,进退两难,形成了一个“死疙瘩”,导致路面大范围拥堵。

四肆无忌惮开远光灯

合理使用灯光,是一个驾驶人文明交通的基本体现,也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手段,然而有的驾驶人肆无忌惮地开着远光灯,给对向行驶的车辆驾驶人造成眩目感,殊不知在给他人带来不便时,也威胁着自已的行车安全。

对城区交通的危害:根据相关规定,在市区道路照明条件良好的路段,应该使用近光灯,有的驾驶人非但不遵守这一规定,竟然还去私自改装车辆,肆意使用氙气灯,由于远光灯、路灯等各种灯光相互交织,降低了驾驶人的观察视线,人为地制造了大范围的视线盲区,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五“三随”停车

“三随”停车,即随时、随地、随意停车,也被列入“中国式驾驶”的陋习范畴,“三随”停车也就是违法停车,大致有几种情形,不开右转向灯直接停车,车辆高速行驶中急刹停车,停车后未注意观察前后情况即开门,并排停车、不靠边停车,不按规定开启示宽灯、尾灯和设立标志,违法停车扰乱了正常的道路通行秩序,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隐患。

对城区交通的危害:城区人、车流量大,违法停车占用道路通行资源,埋下了交通事故隐患,一是制造拥堵,城区道路宽度有限,在没有施划停车位的路段,驾驶人违章停车,阻碍了道路通行条件,特别是车辆并排停放于机动车道上,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秩序,易引起交通拥堵,二是增加事故发生几率,车辆突然停车,后方跟随行驶的车辆驾驶人,往往反应不及时,难以迅速制动,引发追尾事故,比如市区内运营着大量的出租车,驾驶人见到路边有招手的乘客时,大多选择突然停车,由于这一行为比较普遍,也严重地威胁着市区交通安全,三是危及乘客安全,有的驾驶人贪图方便,竟然让乘客在机动车道上下车,极有可能被后方车辆撞到,造成伤亡事故,市区内学生数量众多,笔者执勤时发现,部分家长放纵孩子在道路上随时随地上下车,对过往车辆不管不顾,孩子安全得不到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式过马路造成的社会危害有哪些?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式马路”是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许多人在明知红灯情况下,依然大摇大摆的前行闯红灯,其中有老人、儿童、成年人。这些人闯红灯的心态是怎样不清楚,难道短短的几十秒或者一分钟都等不了吗,看似小举动,其实危害很大。

中国式过马路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交通意外

据了解,2012年1月至10月,全国因违反道路标志标线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87852起,造成26154人死亡,其中因行人违规导致的肇事造成262人死亡。在中国,每年超过7000名儿童因道路交通伤害而死亡,相当于平均每天19名儿童因此而离开这个世界。如此巨大的社会危害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出行安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面临的城市交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不及时解决中国式过马路,将会给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危害。因此,我们要从多角度深层次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研究,加强对道路的交通规制,提高人民的出行安全意识,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中国式过马路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的发展

在城市上下班的高峰期,人员流动性大,机动车辆、电动车、自行车还有行人,车辆混杂,交通的规制就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撮人过马路现象就更加频繁,交通秩序更加混乱,增加了诱发交通意外的可能性,形成车不好行、人不好走的恶性循环局面,极大的阻碍了城市交通的发展。

中国式过马路易产生社会矛盾,导致社会不和谐

车不让人、人不让车很容易诱发交通事故,谁为伤者埋单,谁为死者负责,成为双方有口难辩的现象。中国式过马路是谁的错,红灯面前高速行驶是谁的错,在现实面前真理会变得很苍白无力,法不责众也成为大家相互推辞的借口,这样的无辜伤亡到何时才能结束。因此,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规制有着不可改变的合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从心理分析中国式过马路的伦理根源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式马路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公民道德建设的不利的,从心理分析出发,浅析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伦理根源

有人觉得“中国式过马路”是中国人的素质太低,有些则认为是国家的政策落实的不够到位,不管哪种情况,只能说人们往往心中没有法制。也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针对强,弱势群体的交通资源管制上的分配不公。因为车流的红绿灯通过的时间大概是60~90秒,而给行人通过街道的时间通常都是10~20秒,有些时候行人只能小跑着过去。

“中国式过马路”谈不上劣根性,但肯定是一种通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讲,“中国式过马路”显示了羊群效应。当人们发现闯红灯很少受到惩罚,利己主义就后出现。

如果说中国人没有责任感,全部缺乏公众意识的话,相信会有很多人觉得这是以偏概全。的确,在大连出行的工具里包含一辆叫有轨电车的车辆。有轨电车是根据轨道运行的,而且站台通常不设在路边,而是在马路中间。而在人们下车的时候,来往的车辆都会停车,等下车的人过马路,不会有抢道、鸣笛的现象。这就说明大连人的素质要高于其他省市人们的素质么?在大连我们也可以看到随地吐痰,乱过马路的现象,但是我们应该深究好习惯形成的原因,并把方法运用到其他的社会生活中去。

谁都不想事故发生,人人做到“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不存在侥幸心理,不抢道,遵守交通规则,在看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时,不要效仿,而要劝导。安全文明出行,建立城市文明,加强市民观念,使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提高人们的意识,以减少事故发生概率。

展开阅读全文

三种行为角度剖析中国式过马路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式马路的现象表面上是“法不责众”的社会心态在作怪,其实还是社会规则失范所致。正是因为对“法不责众”过于迁就与放纵,才形成了结伴而行的群体心态。因此,要从多角度,深层次出发解决中国式过马路,让我们的路走着更舒心更放心。以下从三个角度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人作怪

公民意识是社会规范的内在支撑,是现代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得以稳固存在的重要文化价值观念基础。“失范”危机并不是源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价值的缺失,而是这些思想价值未能得到有效内化并“合法化”而导致的。必须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蕴含的新的价值体系进行及时的、理想的建构和阐释,将其内化为全体社会成员自觉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准则。培养公民意识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工作。

路作怪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说明路上并没有快速行驶的车辆,这就间接说明了中国道路红绿灯的设置形同虚设,设置不合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过马路问题在一些城市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例如武汉,很少设置斑马线,更多的是修建地下通道,不仅有利于市民过马路的安全,也加快了城市交通,一举两得。规制中国式过马路,要从路上着手,这样有利于城市交通的完善,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出行安全,有利于为中国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宝贵经验。

交警见怪不怪

除交警应该提高执法力度外,更需要完善法规,建立有效的社会奖惩机制。严格地说,要绝对禁止失范是不可能的,个人的越轨行为有其突发性。但是问题在于不能使失范积累成为一种社会风潮,成为一种理性化的有预期的习惯化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路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才能达到中国式过马路的终极目的。

中国式过马路与素质、交通、硬件设置等等有关,不理闯红灯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出成效。中国式过马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是一种潮流,不能根除,我们只能法治和德治相结合,让我们的红灯面前等一等,管好自已,才能创造更加和谐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法学角度分析中国式过马路及法律解决方法

全文共 234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式马路”不仅涉及法学领域,还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光靠法律是不够,还需要建立多元化解决机制。通过“路权”的合理分配、责任的落实、常态化的执法,最终“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会得到缓解。

一.从法学角度分析中国式过马路”

(一)“路权”的公平分配

按理说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各自都有自己的。路权”,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在道路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各方相互争夺、吞噬他方“路权”的情况比比皆是。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机动车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一些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做出闯红灯的疯狂行为,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都知道车的速度比人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又大多是一两分钟,行人不仅要耐心等待,而且还得站在旁边吸灰尘和尾气;给人过路口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步才得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研究表明,行人等待时间小于行人最大可忍受等待时间时,行人基本能够按照信号灯色通行;反之,行人强行穿越机动车流的行人比例很高。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中国式过马路”与红灯时长超过行人忍耐限度有密切关系。更深层涉及到的是“路权”分配问题。小小的等待时间背后折射出的道路交通规则未考虑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缺乏立法调查,也反映出在价值博弈中,法律偏向车辆,在法律科学性与入文性的主题下,这些交通规则既不符合科学,更缺乏人性关怀,让人“输”给了物。

(二)规则意识的淡薄,“法不责众”观念浓厚

我国法治观念和意识淡薄这种现象一直未得到有效改观。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大多数人相信:不守法律走遍天下,守法律寸步难行。很多法律本身就不是法律,是拥有话语权的人制定的。有着明显的缺陷和倾向性。有些法律则干脆就是个陷阱,目的就是挖个坑让人跳,执法就是执罚,甚至执法就是钓鱼。似乎法律在他们心中已经“死”了。

“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也暴露出法不责众的问题,是民众对权力与法律之间的一种选择,即选择了寄希望于权力来解决问题而规避了法律。一方面交通管理部门在执法时,要考虑到执法成本的物质性的社会现实原因。另一方面,还受到了价值观念的影响。

“法不责众”本质是民意与法律之间的冲突。社会冲突产生的原因有两大类:“一类是由物质性原因,即为了争取物质利益而发生的冲突;另一类是价值型原因或非物质性原因”。

“法不责众”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社会矛盾,建立表面上的道路交通和谐,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而且它还有违“民意”,具有不合理性和不合法性。“法不责众”发生在适法、执法过程中,意味着既存的有效法律被束之高阁。

(三)执法不严,“运动式”执法

我国的《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七条明确规定:“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予以警告、200元以下罚款,交通警察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但在现实中,对于行人违法闯红灯现象,交警却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交通安全法》规定的是“可以”,并没有说是“应当”。在交通安全形势不严峻的时候,即使行人闯红灯。只要不出现交通安全事故,交通管理部门放任自流。

自从“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之后,部分政府部门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迫于上级和舆论的压力,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规范“中国式过马路”。透过这些“行动”,足以佐证中国“运动式”执法现象的普遍性。依法治国要求法律成为国民的普遍信仰,而“运动式”执法却与依法治国的要求和基本精神相悖。更为严重的是“运动式”执法助长了执法的随意性和违法者的投机心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得不到根治的原因之一。

二.用法律手段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一)合理分配“路权”

“路权”怎样分配还要依赖法律、法规加以规定。“路权”的合理分配对有效的解决“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将可以起到很大作用。要做到合理分配十分复杂,地区、路口的人口数和人流、车流量都不一样,如果硬性的制定法律去加以规定是不可行的。因此,在现行中国法律所允许的框架内,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或相应的政策是一条可行性方案。各地方应根据其具体的情况,因时、因地对“路权。加以合理分配。同时,在制定有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或政策过程中,让广大的群众参与立法听证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依法责众”和常态化执法

“中国式过马路”关涉到的是执法成本和责任的落实问题。要想解决“中国式过马路”问题。“依法责众”和常态化执法是必然的要求,也符合法洽的要求。

依法责众是构建法治社会的要求,法治应包含四个方面内容:法的普遍遵守、良法的实体价值、良法的程序价值和基本制度原则。“依法责众”表面上看起来有违民众意愿,加大了执法的成本,但是只有“依法责众”才能够使交通通畅,降低过马路的风险,使“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得以根治。

“依法责众”具有其正当性和合理性,但理论上的东西,还霈付诸实践。当然“依法责众”并不是说法不容情,只要出现了违法、违规行为就应受到惩罚。法也不外乎人情,责任的追究视情节的轻重,来决定是否追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的首要方式,柔性行政势在必行。其要求积极探索符合城市实际的运行机制和执法方式,变强制执法为刚柔相济,灵活采取柔性执法手段,为寻找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新机制,实现执法者与执法对象的和谐,达到良好的行政执法效果。

三结论

出现中国式过马路后,行政机关执法中要“责众”,坚决杜绝“一阵风”执法,建立超常态化的执法机制。实现执法向常态化执法需要做几点努力:一是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应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按规则办事,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立法方面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到有法可依。三是要完善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四是在操作层面上,强化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杭州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的策略及模式

全文共 3421 字

+ 加入清单

杭州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旅游城市,同样存在“中国式马路”问题,这也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五年工程的决策部署。杭州交警提出治堵要先治乱,以行人闯红灯等8项违法行为为突破口,以主城区首批10条治堵重点道路为试点实施严格执法。同时,根据公安部交管局《规范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工作的指导意见》,杭州交警在实践中探索并形成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宣、改、管、治”四头并进的杭州模式,实施严管重罚、规范设施、宣传教育的治理策略

一中国式过马路的治理策略

根据杭州平面混合交通的实际情况,杭州交警提出了治理“中国式过马路”“三不”(不敢、不能、不想)的工作策略,即通过严管重罚,使交通参与者不敢违法;通过规范设施,使交通参与者不能违法;通过宣传教育,使交通参与者不想违法。不敢、不能是前提和条件,不想是主观和效果,三者是过程递进、相互促进的关系。

1“不敢”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严管重罚是短期见效的办法。只有坚持常态严管“零容忍”,才能让违法者敬畏,才能扭转“法不责众”的局面,保证交通法律法规真正得到贯彻实施。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行人违法的处罚额度是5—50元,与国外相比,处罚标准和力度还是偏轻。但是,如果能够严格执行,对违法行为人还是能够起到应有的惩戒作用的。

2“不能”

交通安全设施对于保障行人安全、减轻潜在事故程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起着重要作用。良好规范的交通设施,是确保人、车各行其道的必要硬件条件,特别是标志、标线更是交通法律法规的物化延伸。通过规范隔离设施,精细路口渠化,使交通参与者不能违法。国内很多城市。在规范行人过马路上,除了通过立体过街设施外,主要是在路口、路段交通隔离上下功夫。

3“不想”

人主观意志上拒绝违法行为,遵章守法,要改变人的行为习惯,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集中、长期的思想灌输。在此,宣传教育是改变人的主观意志的治本之策。只有通过宣传教育。在交通参与者中形成文明交通出行的全面共识。像“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一样,形成抵制“中国式过马路”等不文明交通行为的社会氛围,通过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监督,从被动守法转变到主动遵守的良性轨道上来,提高其自律意识。

二中国式过马路的治理模式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杭州交警以行人、非机动车严管严治为突破口,摸索出了以“宣、改、管、治”四头并进的治理模式。

1“宣”,即宣传教育

在整个交通管理工作中,交通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治本工作,是一个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宣”是“改、管、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化宣传,集各方之力,普及交通安全法,提高交通参与者文明出行意识和守法意识,营造整治管理工作声势,取得群众理解与支持,才能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自开展8项违法集中整治以来,杭州交警重点借政府之力、部门之力、媒体之力、社会之力,依托市文明办。将交通文明创建纳入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作为对区政府考核的一项指标和硬任务,以此构建“政府牵头、公安主推、部门联动”的宣传工作机制;邀请中央、省、市等30余家媒体策划开展宣传报道,为治堵和整治造势、借力、加分,把握宣传主动权,占领舆论制高点。整治以来,在市区道路悬挂横幅223条次、发放宣传折页10万份;招募组建专职文明交通劝导员队伍和注册志愿者队伍700名,在10条道路50多个重点路121开展劝导行动。并落实沿街单位交通管理“门前三包”,形成共建共管氛围。

2“改”,即改进、改善和改变

针对行人乱穿马路的问题,杭州交警首先应从自身找问题和不足,改进不合理、不规范的交通设施。按照精益求精的要求,不断寻求管理设施和措施的改善。最后,通过交管部门自身的改进、改善,逐渐改变交通参与者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在借鉴国内外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确定1.2米,秒为行人过街速度标准,以此来设定行人过街最短绿灯时间,并据此设置行人信号绿灯倒计时,最终在解决行人过街“下限”问题的基础上,为行人通行提供充分的保障。期间,杭州交警重点排查、整改行人过街设施不完善、信号配时不合理的问题,在10条治堵重点道路的51个路I:1,改造人行灯466套,新增语音提示音箱466套,新增人行按钮274个,试点推行行人过街最短绿灯时间倒计时等,形成了行人等候区、行人LED灯文字提醒、最短绿灯时间倒计时等亮点,让行人更易认知、遵守。

3“管”,即严格管理

“宣、改”是“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将宣传教育工作到位,从管理者的角度将交通设施改进、改善到位,才能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出现,为交警日常执法管理工作提供支撑。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处置原则,现阶段杭州交警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实行严守严管严处。

一是重兵严守路口。自3月整治以来,共查处8类重点违法行为19.1万起,其中查处行人违法2.28万起。道路交通往往堵在路口,乱在行人,按照“以点带面,线面统筹”的原则,杭州交警将管理的重点放在行人违法多发的路口,在警力上,打破区域,异地调警、机关支援,路口集中用警,路段加强巡逻管理力量,以实现管理效果最大化。

二是开具“面子罚单”。所谓“面子罚单”就是通过路口架设的摄像机、电视机,对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进行现场曝光,既要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起到有效警示和震慑作用;又要为民警执法取证,提供必要的执法支持。自该措施启用以来,路口行人违法减少约40%。且未发生妨碍民警执法的案件。杭州交警将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向非机动车延伸,试点启用了具有智能执法功能的新型遮阳棚,采用“视频监控、语音提示”等智能化、集成化设备,一旦非机动车遇红灯越线,立即被检测系统摄人并显示出越线者的画面,系统会以“您已越线,请退回停车线”的语音提醒越线者返回停车线内,通过此类创新型、智能化的“面子罚单”,有效消除了被管理者的抵触情绪,自觉改变了原有的交通陋习。

4“治”,即长效治理

杭州交警在“中国式过马路”治理中,注重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形成了“周点评、月排名、季考核、年总结”一套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其中“周点评”是关键,即每周召开治堵重点中队工作例会,分析点评各责任中队整治开展情况,对整治工作情况作通报,表彰先进单位,并明确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实现了整治工作持续推进。通过绩效考核这一指挥棒,杭州交警将“中国式过马路”纳入常态严管范畴。调动了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执法管理的针对性、长效性。

三中国式过马路的长效管理机制探讨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仅靠交警一家显得势单力薄,亟需形成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

1与个人信用挂钩,建立交通行为约束机制

2012年7月《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130号)在“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执法”项目中提出,要“研究推动将公民交通安全违法记录与个人信用、保险、职业准入等挂钩”。对于诚信体系的建设,党委政府起主导作用,交警部门是主要实施单位之一,通过与金融、劳务等单位协作,将交通违法行为纳入个人不良信用记录,并与银行、保险、就业、用工挂钩。在具体实施中,应由政府主导.交警与金融等单位建立统一的诚信平台,对交通违法行为人,交警部门在管理处罚的同时。

2升级“面子罚单”的曝光程度

“中国式过马路”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因此需要借助社会舆论力量进行监督、约束。违法曝光,恰恰运用的是社会力量,让交通参与者接受舆论的压力和群众的监督,从而规范自身的交通行为。因此,杭州交警将升级“面子罚单”。对现场曝光台记录的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定期进行梳理,对屡教不改、多次违法的,将报送给新闻媒体或者在交警部门的官方网站公布视频.进行升级曝光。

3交通文明宣传教育从娃娃抓起

国外发达城市十分重视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坚持从娃娃抓起,体现了抓早、抓小、抓源头。这几年,随着交通文明计划的实麓,各级交警部门十分重视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将这项工作纳入交警、教育部门齐抓共管的重要内容,把交通安全、交通法规等内容纳入学校教学内容,从源头上进行防治。

4规划建设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系统是一个城市的肌理。在当前以快速交通系统和平面立体交通为主的交通出行方式之下,全面整体规划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对于解决人、车路权矛盾、缓解交通“两难”有重要作用。对杭州这样一座景城合一的风景旅游城市,人I:I密集度高、游客众多,必须规划建设完善的城市慢行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专家解读 中国式病态婚姻7特征

全文共 2595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中国社会,很多人对待婚姻都是一种很模糊的态度,甚至出现了病态的婚姻,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2012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采用互联网线上调查方式,共收集有效问卷50741份,覆盖全国,河南省占3.7%,主要涉及大众关于婚姻、恋爱、择偶的态度。

中国夫妻的病态婚姻

调查中,“谁来执掌财政大权”成为新婚夫妻婚后面临的重大分歧之一,53.2%的女性认为男人婚后应该上交工资卡,但仅有17.9%的男性持此看法。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有车有房,“男性收入稳定”更易获得女性青睐。调查中,81.8%的人认为男人有稳定收入就可以结婚,89%的女性把“有稳定收入”排在最前。不少受调查女性表示,“男人可以没房没车,但必须是潜力股”。

以上报告内容说明:中国的婚姻,怎一个“钱”字了得。

“病态”表象:

一、只要男人有钱、有地位,男人有婚也上位;

二、只要男人有潜力,不爱也婚;

三、幻想“高富帅+没母亲”式婚姻;

四、为房子结婚、离婚;

五、官二代、富二代,女人趋之若鹜,甚至跨代出手;

六、为婚而婚;

七、为老人孩子苦守不幸婚姻。

篇首,我要说明:上述现象,男女通用,反之亦然。

中国的婚姻,怎一个“钱”字了得。昨天在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谁在说》节目遇到这样的案例:一对大龄男女,在相亲节目相识,一见钟情,俩月结婚。现在,女儿12岁了,男人非要离婚,表面上看是因为夫妻突然得到一大笔拆迁款,因钱生是非;其实,他俩因为常年经济纠纷,女方一嘴一个钱字,所以导致男人忍无可忍。

男人举例:给老妈300元,妻子还要中间克扣200元;女人举例:男人收入很低,还要花钱婚外有女人。可怜那个12岁的女孩,面对执意离婚已经起诉离婚的爸爸,她表示跟着妈妈生活。如此心酸的婚姻,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

一、只要男人有钱、有地位,男人有婚也上位。

此种现象,我不举例,恐怕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听得很多很多了。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婚外有诸多女人,个个买房安家。那些女人间争风吃醋,没有宁日。男人乐此不疲,女人也苦心玩味着这种不正常的关系,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而且,这种争抢,已经波及到第三代,第三代生怕自己继承得少。

这样的生活,肯定不是男人骗来的,而是女人上来的。女人对成功男士趋之若鹜,不成想,吃了肥肉,就别怕长胖,甘蔗哪有两头儿甜?!有的女人因为没有名分,不敢见亲属、朋友,甚至不敢把实情告诉父母,怕老人伤心。

二、只要男人有潜力,不爱也婚。

这种现象,相当普遍。男女到了适婚年龄,社会压力尤其是家庭压力比较大,因此,“被结婚”现象应运而生。尤其是有些人,惧怕社会竞争压力,自己扛不起,便希望对方去抗。“少奋斗”“不用奋斗”的思想愿望比比皆是。光看潜力了,光顾得赶快抓“潜力股儿”成婚了,忘记了爱情;或者把男女的性吸引、新鲜感误以为感情,草率结婚。然而事实是:没有爱情的婚姻,不可能长久。因此,出轨、同床异梦的情况已经多到见怪不怪了。人们在这种大环境中,严重丧失了婚姻安全感。

三、幻想“高富帅+没母亲”式婚姻。

很多人希望找到“高富帅”、“白富美”,其心理和上述两种现象很接近。而为了规避复杂的社会关系,尤其是婆媳翁婿关系,很多人便希望对方家人越简单越好,甚至极端者希望对方缺爹少妈。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男士丧失了母亲,女人和他结婚很高兴,不用处理复杂的婆媳关系。但这个男人,很爱很爱自己的母亲,时时处处用母亲的标准衡量妻子,感到自己的妻子处处事事不如母亲,很失望。

女人不解:你妈都死这么多年了,我连见都没见过,我招谁惹谁了?!委屈得不得了。本想过上没有婆婆的幸福生活,结果迎来了新一轮的烦恼。而且,男人的妹妹也非常爱妈妈,小姑子要求嫂子对待哥哥像妈妈对待哥哥一样,搞得这个女人不堪重负,夫妻矛盾一波又一波。

四、为房子结婚、离婚。

这件事情,可能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的婚姻才有。因为对方有房子,所以,我考虑和对方结婚,这种爱情婚姻思维模式在中国大行其道,而且冠以“很正常”。房子比爱情重要或者同等重要,已经深入中国人的心。从心理学上解读,房子代表安全感,也就是说,中国人这么热衷房子,是普遍缺乏安全感的表示。

“国五条”出台,很多人为房子假离婚,有些人居然弄假成真。为了能多买套房子、为了卖房子时候避税,中国人不惜走离婚之路。没有出台“国五条”之前,很多人为了单位分房、拆迁单立户、多分拆迁款、报销煤气费,都采取过“假离婚”对策。

而其中,假戏真做者不在少数。还有的人,外面有人了,然后假借房子事情劝对方离婚,对方信以为真,便出现了种种和房子有关的婚姻闹剧和纠纷。有的人为了买两限房、经济适用房,草率结婚、离婚的也很多。

五、官二代、富二代,女人趋之若鹜,甚至跨代出手。

生活总比我们想象得残酷。有的官二代、富二代,因为有钱有势,两代人霸占一个异性的现象不是耸人听闻。有个大富翁,和自己的儿媳有染,儿子并不知情,一家人就这样道貌岸然地过着。那个跨代上床的女人,为了豪宅锦衣,过着忍气吞声的生活。当然,她的内心并不是很“痛苦”的:一是她有目的,只要目的达到,过程不重要;二是,一人睡俩,演戏生活,暗自偷着乐。

六、为婚而婚。

这种现象于中国婚姻,几乎是家常便饭。因为该结婚了,所以结婚;因为意外怀孕了,不得已结婚;因为相处时间长习惯了,所以结婚;因为对方跟我的时候是“处”(处男处女),所以结婚;因为为我打过胎,所以不好意思不结婚;因为对方家境好,怕找不到更好的,所以结婚;因为漂亮、英俊、年轻、能生个孩子完成人生任务;因为户口;因为“没有因为”“大家都一样”,所以结婚。

七、为老人孩子苦守不幸婚姻。

很多婚姻因为怕父母年岁大了、身体原因受不了,而勉强坚持;很多婚姻因为孩子问题,苦苦维系。有的一结婚就发现不对劲儿、合不来,但是已经有了孩子,就打算“等孩子大点儿”再离吧,这一等,便是等幼儿园毕业、等小学毕业、等中学毕业、等高考完毕、等大学毕业、等儿女结了婚;这一等,一辈子过去了。

中国的婚姻,和爱越来越远,和钱越来越近,和五花八门越来越近。这种集体潜意识,可悲可叹!

过去说,中国式婚姻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时代发展后,中国式婚姻,除去“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还增添了很多杂七麻八的东西,杂质很多。

现在东西多了、贵了,但质量不好了、假冒多了、味儿不对了、添加剂多了、不环保了,中国式婚姻,也是类似状态——亚健康——病态。

因此,由于时代在变化,对于任何事情,每个人处理的方式变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生活中8中不可理喻的中国式婆婆

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1、爹妈只有一个,媳妇可以再找

有些婆婆在和儿媳产生矛盾的时候,都有意无意向儿子暗示这样一种思想,摆明了就是老妈和媳妇任你选一个,这时候的儿子,除非大逆不道,谁敢大着胆子选媳妇。但是,这种思想是最自私,最卑鄙的,同是女人,作为儿媳的一方,在婆婆眼里,有时像抹布一般被挑来选去,还以“可以再找一个比你好的”为要挟,实在令人气愤。

2、我是你的长辈

作为长辈的婆婆,其实有着另一种不同的优势,那就是丈夫的妈,长辈我们当然都要尊重,但是丈夫的妈,媳妇更好百般讨好,不然,一个人不高兴,可能换来的是,一个家庭的不高兴。但是,除了要求晚辈之外,长辈是否也应该有长辈的慈爱和风度呢。最不能容忍的是,婆婆打着“我是长辈”“我养了儿子”为借口,百般刁难媳妇。

3、见不得儿子媳妇好

这是中国式婆婆才有的奇怪心理,也是心理学家一直致力于攻克解决并探究的心理学难题,为啥就是有一些变态的人看不得别人高兴呢,尤其,看不得自己儿子和另外一个女人的幸福呢,难道这些人想不明白,她也是这个家里的女主人。

4、鸡蛋里挑骨头

都是妈,不过,这个妈可比自己的妈难伺候多了。自己的妈,想说啥说啥,和婆婆行吗。说话要过脑子,做事要看颜色,当然,遇到一个好一些的婆婆,可能真的会类似于和亲妈相处,不过,赶上一个“事儿妈”,这辈子就有了熬了。

5、媳妇就是别人家的好

不要总把张家媳妇李家媳妇挂在嘴上,其实,自己家的媳妇做的不比任何人差,问题可能是,自己这个做婆婆的不如人家好吧,至少比人家更尖刻。

6、家里的女主人到底是谁

不管怎么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婆婆们都要接受一个现实,儿子娶了媳妇那一天,实际上就已经和自己成了两个家庭,即便是一大家子,同住一个屋檐下,一定也记得,女主人已经是两个了。不要因为你为另外一个女人生养了一个丈夫,就无条件无理由的凌驾于媳妇之上。

7、处不好是媳妇的原因,在一起住是我的权利

如果和媳妇住在一起实在是很难相处,分开吧,分家吧。那种死活不分家,非得控制当家作主大权的婆婆,就请不要把处不好的原因全归结在媳妇身上。想一想,自己有过放开手,给别人一条路,也给自己一条路的机会吗?

8、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任何一个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家伙都是可恶的,如果她的身份是婆婆,那么就更可恶了。在人前一副善良、温柔、宽容、可怜的似乎没有比你再好的人了,而背后给媳妇脸色、难看、小鞋……这类婆婆不仅可恶,最重要的是令人胆寒。最毒妇人心,大概说的就是这种背后画皮的人。

以上内容介绍的八种中国式婆婆是十分可恶的,如果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婆婆也不要太害怕,我们总要做好一些应对的方法,以合理的方法去缓解这种局面,多沟通,我相信再坏的婆婆也会被你折服的。

展开阅读全文

最适合办公室白领的8款中国式养生特饮

全文共 1997 字

+ 加入清单

都说女人如花,如今的白领丽人们就正如优雅的铿锵玫瑰,为都市丛林平添了若干风景。只是,现在日益繁重的工作压力,令花样OL逐渐变得憔悴,亚健康的状态无处不在。所以,白领女性们不妨试试下面这8款中国式养生特色饮品,说不定就有一款能让自己重新焕发光彩。

蜂蜜水: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无机盐、矿物质和维生素,极利人体吸收,多饮用蜂蜜水不但能起到滋补保健作用,还能收获良好的药用价值。

中国式养生特色:蜂蜜作为药用保健在中国已有上千年历史,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就指出:“蜂蜜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而现代医学也证明,蜂蜜用沸水冲饮,会损害其中的维生素和生物酶,降低营养价值。因此,大家不妨根据自己体质,或用凉白开水冲服蜂蜜,来清热、润燥,解毒;或用低于60℃的温水冲服蜂蜜,能起到补益脾胃,促进消化的作用。

豆浆:豆浆不但蛋白质吸收率远远高于大豆,而且还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对肌肉的修复和再生,皮肤、头发、指甲的生长都非常有作用。

中国式养生特色:在中国传统养生学中认为,豆浆性质平和,具有补虚润燥、清肺化痰的功效,特别是对于女性更是能调节体内雌激素、延缓衰老。而在如今的观念中,营养丰富的豆浆不但可以单独饮用,还可以添加五谷杂粮、干果水果等很多不同的营养食材,从而变化出更为个性化的口味和营养配方。

酸梅汤:以乌梅、山楂、陈皮等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的酸梅汤中富含大量的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具有解油腻、降血脂的保健功效。而且酸梅汤的口味虽酸,却是地道的碱性饮品,经常饮用有助于体内血液酸碱值趋于平衡,保持健康的碱性体质。

中国式养生特色:起源于商周时期的酸梅汤已经有千年厚重的历史沉淀,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饮料之一,不但为百姓们所喜爱,还得到了清代宫廷的青睐,乾隆皇帝就曾御赐酸梅汤以“清宫异宝”的称号,像北京老字号九龙斋酸梅汤就是因为沿用了清宫配方所以才有了“京都第一酸梅汤”的美誉。而到了现代,能去油解腻的酸梅汤同样是年轻白领们的常备饮品,特别是九龙斋这种以纯天然原料经两次熬制而成的天然酸梅汤更是以地道的口味和明显的保健功效成为白领心中的“第一饮”。

菊花普洱茶:菊花可以清热明目,普洱能降脂减肥,当菊花遇上普洱,便有了正在都市中日益流行的菊普茶。

中国式养生特色:其实“菊普茶”并非是新发明的喝法,早在近代,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就有将普洱茶与菊花合饮的习俗。因为中医认为,菊普茶可算作一味中药,对眩晕、耳鸣、头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有很好的帮助。此外,普洱茶还有分解脂肪、降低血脂的作用,而菊花则能养肝护目,因此“菊普茶”也非常适合现代的上班族饮用。

茉莉花茶:茉莉花茶是绿茶茶坯与茉莉鲜花窨制而成的茶叶品种,有“在中国的花茶里,可闻春天的气味”之美誉,不但滋味鲜浓醇厚,还可以“去寒邪、助理郁”。

中国式养生特色:国医认为,茉莉花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经常饮用能清肝明目、化湿和中、理气解郁。茉莉花茶不但具有茶的功效,而且也兼具了茉莉花的药理作用,非常适合血瘀不畅的女性在秋季时饮用。

枸杞茶:枸杞子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C、钙、铁,具有补肝、益肾、明目的作用,泡水饮用对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昏耳鸣、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以及眼疲劳都具有保健治疗功用

中国式养生特色:中国历代名医都十分看重枸杞茶的补养功效,《本草汇言》中就认为枸杞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焉。”而现代的枸杞茶更是将枸杞根、叶、花、果中各种独有的营养成分,药用成分有机地融合于一体,平和了枸杞根、叶的寒性,凉性及枸杞干果的温性,取长补短使枸杞的滋补药性更为平和有效,也更易于人体吸收利用。

红枣桂圆姜茶:红枣桂圆姜茶一直深受白领女性的喜爱,被认为是补血养颜、驱寒保暖的圣品,而制作起来也非常简单,只要将桂圆、红枣和姜末一起用开水冲泡即可。

中国式养生特色:在中医看来,桂圆可安神补气血、红枣能补血养脾胃、再搭配上有温热去寒气的生姜,不但是地道的中式茶饮。更是一款可大补气血的饮疗,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十分适合寒性体质的女性饮用。

杜仲茶:现在,以杜仲为原料的杜仲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这种中药饮品,不但保健价值极高,更无任何副作用,味道香甜,经常饮用对健康大有裨益。杜仲在大型超市都可以买到,开水冲泡3分钟即可饮用。

中国式养生特色:《本草纲目》中记载:“杜仲色紫,性辛味甘,滋肝补肾,强筋健骨,治腰膝酸痛,胎动不安等症”,说明古人就已认识到杜仲不但能起到常规保健作用,还对女性有特殊效果。而现代医学也发现,杜仲茶还可以在消耗体内脂肪的同时促进肠胃中胶原蛋白的合成,因此,爱美的白领女性们平时可以多喝喝杜仲茶,来为自己提升阳气,补养身体。

以上8款中国式养生饮各有特色、各具功效,劳碌不堪的白领丽人们不妨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一款作为日常保健饮品,来为自己舒缓身心、强身健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