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代公主对皇后的称呼(汇总20篇)

浏览

1452

文章

1000

篇1:古代日本男人为何要将自己头顶中间的头发剃去?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事实上不是所有日本的男性才会将自己头顶中间的头发剃去,而是只有日本武士才会这样。之所以要将头顶中间的头发剃去,这纯粹是为了军事作战。日本武士在古代很多情况下是需要骑马作战的,而那个时期的日本人开始与中国人一样,很重视头发,他们认为头发也是表现武士尊严的一方面,不能随意触碰,所以多梳成中国人那种发髻。

但步兵作战还算好,骑兵就有很多问题。

日本多山地,骑马非常颠簸。而骑马高速奔跑时,头上的发髻很容易散掉。

因为头发很重,颠来颠去,散掉也是正常。

一旦头发散掉,很容易挡在眼前,阻挡视线。

于是,不谈敌人趁机砍杀你,你自己有可能看不清道路导致坠马。

在高速骑马期间坠马,不死也残疾了。

至于步兵作战,其实也存在这种危险。

激烈肉搏期间,如果发髻散了,你也就必死无疑了。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危险,剪掉头发也就是必须了。

其实游牧民族大多数是这样,比如契丹、西夏、女真、蒙古发型也都是这样。

日本人类似的发型叫做月代,就是将前额的头发剪掉。有的武士,干脆将头顶的头发也剪掉。

然而,如果变成大光头太难看,不成样子,所以日本武士的侧面和脑后都是有头发的,不是葛优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巴阳金城公主行宫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巴阳金城公主行宫为杂多县文物保护单位。

巴阳金城公主行宫位于杂多县萨呼腾镇扎格村,年代为唐,类别为古建筑遗址。

2018年7月13日,巴阳金城公主行宫列入杂多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萨呼腾镇:结扎乡位于县境东部,县府驻地(乡府驻地距县府30千米)。人口0.7万(包括县属城镇居民),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7%,还有汉、土、回、蒙古等民族。面积2434平方千米。辖红旗、多那、扎沟、沙青4个牧委会。1954年设结扎肖格(区),1959年建立结扎公社,1963年改设结扎乡,1971年改设结扎公社,1984年复设结扎乡。2001年10月15日,青海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古代的吉祥数字“13”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13”只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数字。但是在古代中国,“13”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吉祥数字。

根据《唐书》,当皇帝上朝时,他穿不同于大臣的衣服,并且在皇帝的金带上增加了13个戒指以示敬意。

在古代,该组织的成立也超过13个。汉武帝疆域辽阔,将全国分为13个县。后来元朝在全国建立了13个省。金代设曹御史13个,明代太医院设13个科室。

文学艺术方面,写书也用了13种以上,如《孙子兵法》13种,李贺的《南园十三首》,书中刻画的“十三妹”《儿女英雄传》,王献之的书法作品玉版13行等。

作为13的吉祥数字,即使就墓葬而言,北京的十三陵也正好是13,也就是今天北京的十三陵。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代宫廷美女养颜秘方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吕雉,中国历史上三位女皇中最早的一位,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

有传在楚汉时期,吕后的日子虽然并不好过,但尽管如此,吕后已经非常爱吃银耳(又名白木耳)。刘邦一统天下后,虽然有更多名贵的滋补品可供吕后享用,但吕后却依然喜欢食用银耳,她每天起床都必吃银耳羹作为早膳。

银耳性味甘,平,质优品称为“雪耳”,银耳富有天然特性胶质,加上它的滋阴作用,长期服用可以润肤,并有祛除脸部黄褐斑、雀斑的功效。银耳是和种含膳食纤维的减肥食品,它的膳食纤维可助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吸收。很多爱美的女仕对“银耳”呢称为“平民燕窝”。

银耳的价格经济,吃用方便,吃用前用水泡开,和冰糖、莲子或木瓜等慢火炖至银耳酥烂起胶,汤汁变浓稠即可。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诗中讲的就是四大美人之一杨玉环。

杨贵妃之所以冰肌玉骨、貌美如花,除了因为她“天生丽质”之外,还与她善于运用各种养颜术,不无关系。当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以她为名的美容秘方“杨太真红玉膏”,而红玉膏的主要成分就是杏仁。

杏仁蜂蜜水敷脸

在温水中加放一勺杏仁油、一勺蜂蜜,拌匀,放入柔软棉质的小毛巾,让它吸满水分后,趁温热敷在脸上,直到湿度降低,重复浸温水、敷脸的步骤数次,让皮肤做到简单的桑拿。杏仁油和蜂蜜能使皮肤软化,变得柔滑,温热感有助于舒缓皮肤,以便让皮肤更好地吸收后用的护肤品。

“红玉膏”能使杨贵妃容颜不老,而“香汤”(也就是温泉)则是杨贵妃全身肌肤冰肌玉骨的美容秘书。坊间有传,杨贵妃除了爱泡温泉外,还喜欢在沐浴时加入牛奶,保持全身肌肤柔嫩。

现代人要享受温泉护肤、牛奶浴等大可不必像古代人那样繁锁。使用含有该成份的护肤、护理品,也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代一两银子多少钱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古代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以上内容为古代一两银子多少钱的相关知识介绍,更多银子知识请关注团贷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盘点古代独门美容养颜秘方

全文共 3268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女人都是天生的爱美的,所以每当看见电视上的很多的明星一些都是处于童颜的时候,都是羡慕嫉妒啊,为什么那么多的明星会保持童颜呢?那您知道古代养颜秘方有哪些吗?您知道不老女星的养颜方法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有关女性排毒养颜的方法,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看看啊。

古代养颜秘

现代女性保护自己的皮肤都是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因为美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的,所以说一个女人一直拥有完美的肌肤的话,也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并且也会吸引来不少异性的关注目光的。

其实,要想获得好的皮肤并不一定非要到美容院,一些从古代流传至今的美容秘方和方法才是最天然,最有效,最健康的美容之道。

明清前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犹以唐代为盛。现代某文学家如是说:大唐子民的骄傲之心不亚于“9·11”以前美国人的骄傲之心。在美容、养身方面更是一枝奇葩,独秀于春,也难怪出产了像杨玉环一样的绝世美女。

那您知道哪些古代的美女是怎么保养自己的皮肤的吗?其实很多的古代美容秘法都是纯天然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今天小编就为您带来了古代独门美容养颜秘方哦,美眉们赶快来学习一下哈!

1.国色天香法

此法可以让你红颜如奇葩仙卉,身体又有奇香缕缕不散。用甘松、山奈、香薷、白芨、白芷、防风、蒿本、白僵虫、白附子、天花粉、零陵香、绿豆粉一起捣成细末,每天洗脸或洗澡用来擦身,很快会产生上述效果。

2.肌肤细腻法

每天洗脸后,用鸡蛋清涂面部或其他部位的肌肤,再用手巾揩净,坚持一个月,效果显着。或者,每天将黄酒1升放入洗澡水中,连洗两个星期,肌肤自然变得细腻无比,若能用美玉摩擦更妙。

3.返老还童法

用黄柏皮、木瓜根,研末后加枣仁一起捣成泥浆,每天早上洗脸,脸部肌肤会变得嫩如凝脂,艳若桃花。此法能保持天然物性,不会破坏皮肤细胞组织,没有副作用。

4.消除汗斑术

所谓的消除汗斑术的这个美颜方法是首先用5两硼砂两以及两片的老姜,将两种材料放在一起研成末,然后再用水调匀之后,就直接的擦在皮肤上面或者是皮肤不好的地方,一连坚持擦几天就可以看见成效的。

5.卷发伸直法

用麻叶、难能可贵叶各一半,用水煎后洗头,坚持一个段时间,卷发自然变直。

6.白发变黑法

煎桐木水经常洗头,白发自然会转黑,简便可行。

7.拔毛不痛法

将糖放在陶器中,再将炭灰混合研成细末涂到需要拔毛的部位,毛发自然脱落,没有痛感。

8.白发染黑法

少年白头,最不雅观。用反桐木带皮烧成灰,再将胡桃烧成灰,加入菰米一起研成碎末,用黄蜡溶化,搅拌成膏状,每天傍晚涂擦到头上,白发自然会变成黑发。

9.鸡蛋美容法

将脸洗净,取鸡蛋1/4的蛋清和蛋黄均匀涂在脸上,动作要快,15分钟内不说笑,让皮肤收敛,然后用温水洗净并擦上润肤液。20至30岁每周2次,30岁以上每周3次,蛋清适用于皮肤中性、油性;蛋黄适用于皮肤干涩无光泽,有细小皱纹者。

10.去除面部黑斑法

用苦枥子树皮1块,配米汤1斤,加1个鸡蛋清煮开放冷,早上用药水洗黑斑,几天后斑就除去。

11.除脸上黑痣法

用鲜石灰、纯碱各10克加少许酒精调匀,每天涂1次,7天后黑痣消失。

12.治少年白发方

何首乌150克,黑芝麻50克,桑椹子100克,万年表2片,白果30个,桔梗15克,共研细末,每日早饭后服10克,连服一个月,可长出黑发。

13.西施沐浴秘术

用猪苓香、威录仙、茅霍香、香草、干荷叶各2两,再用甘草、白芷各半斤,研碎,拿3~5两装入疏布袋中,会同前面的药品一起煎水,在无风的地方每日洗1次,经过1个月以后,肌肤就会变得芳香润泽,妍丽多娇。这不但对闺中人有益,而且还可以治疗恶疾。

14.黑牙返白秘方

用沉香、麝香各5分,细辛、升麻、蒿本、藿香叶、甘松、白芷各1钱2分,石膏、寒水石各1两,混在一起捣成粉末,早晚用来擦牙,半月之后,各种病牙自然变好,黑牙、黄牙变得洁白无比。经常使用以上药方,到90岁,牙齿还可以保持完好无损。

15.黄牙变白秘方

用等分的食盐和苏打,加水少许混合成牙膏状,用此膏刷牙,每周1至2次。长期使用可使黄牙变白。

16.落牙复生法

先抓来未开眼的嫩老鼠3~4只待用,再用白芨、白芷、青盐、细辛、当归各5钱,捣碎后与嫩老鼠包在一个纸包中,放入火炭中烧成灰,磨碎,再用来擦牙,落牙便复生,黑牙也会变得洁白无比。

17.内外治粉刺法

外用法:用密陀僧三成粉未,混合人乳,每天晚上睡前擦脸部,次日清晨洗去。坚持一个月左右,粉刺即能根治。

内治法:(1)石膏10克,熟地、杭白菊各9克,知母、牛膝各4.5克,水煎服。(2)桃仁12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水煎服。

不老女星的养颜方法

每次看到荧屏上的女星,你是不是都很惊奇,她们的美貌依旧,好像岁月根本没有在她们的脸上留下痕迹。

其实,想要像那些不老女星永远拥有年轻的外貌,并不难,只有你能够用心去爱护自己的身体,时时做好保健工作。而饮食就是一个很好的保养方法。现在,小编向你推荐几种排毒养颜的食物,让你吃出不老容颜!

黄瓜

黄瓜,性平味甘,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现代的医生认为,黄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尼克酸、丙醇二酸、葫芦素、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是难得的排毒养颜食品。

黄瓜所含有的黄瓜酸,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助排出毒素。维生素C的含量更为丰富,能美白肌肤,抑制黑色素的形成,保持肌肤弹性。

蜂蜜

蜂蜜,性平味甘,一直就是排毒养颜的佳品。蜂蜜所含有的维生素B2、C,以及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苹果酸、淀粉酶、氧化酶等营养物质,对于润肠通便、排毒养颜非常有用。

苦瓜

中医认为,苦瓜有排毒解毒、养颜美容的功效。苦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于女性的排毒养颜非常有用。

排毒美颜的靓汤

润肤美白汤

材料:何首乌15克、沙参15克、玉竹20克、薏仁15克、蜜枣3粒、猪肺。

做法

先将何首乌、沙参、玉竹、薏仁洗干净后备用;将猪肺洗干净后,飞水,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煮开;再放入所有的材料,用大火煮10分钟,在改用小火煮2个小时左右,加入调味料即可。

功效:这款汤具有滋阴养肺,润肤美颜的作用,对于那些皮肤粗糙,皮肤黝黑的女性可以常常饮用。

桑椹汤

材料:桑葚、柠檬。

做法

将水煮开,然后放入洗干净的桑葚,然后再用小火把桑葚煮至味道入汤;然后盛入杯中,加入柠檬片或者柠檬汁,即可饮用。

注意:桑葚粒一低昂要嚼碎吃掉。

功效:此款汤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要能够补血,常常饮用,能够让皮肤细腻,淡化脸上的黑斑。

美白消暑汤

材料:绿豆、赤小豆、百合。

做法

先将绿豆、赤小豆、百合洗干净,然后用水浸泡半个小时左右;然后再用大火煮开后,改用小伙,煮至豆熟,加糖或者加盐都可。

功效:能够润肤除斑,而且对于现在炎热的夏季,有很好的消暑解渴,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女性排毒养颜的方法

1.喝水两公升

排泄是人体排毒的重要方法之一,天天喝够两公升水可以通过水分冲洗体内的毒素,减轻肾脏的负担,是排毒最简便的方法。但是,水不等于甜饮料。

2.吃纤维质食品

宿便之所以会留在人体内就是因为肠道的蠕动不够,假如平时多吃富含纤维质的食物比如:糙米、蔬菜、水果和芦荟、西梅等都能帮助排便。

3.解放阻塞的毛孔

出汗也是人体自我排毒的重要手段之一,假如平时运动太少、出汗量不够的话,洗澡的时候清除死皮可以疏通堵塞的毛孔,帮助汗液的排出。天天洗澡时,最好用天然的丝瓜瓤制成的搓澡用品按摩身体,同时,尽量使用不含化学物质和泡沫较少的浴液去除死皮,让毛孔畅通。

4.蒸桑拿

每周进行一次蒸汽浴或桑拿也能帮助加快新陈代谢,排毒养颜。但是,蒸桑拿时注重饮水是非常重要的。浴前喝一杯水帮助加速排毒,浴后喝一杯水补充水分,同时排除剩下的毒素。另外,蒸桑拿时不要在皮肤上涂抹润肤油,免得阻塞好不轻易张开的毛孔,影响排毒效果。

结语:看了小编上文的介绍,您是不是已经知道古代养颜秘方有哪些了呢?您是不是也已经知道不老女星的养颜方法有哪些了呢?我想您一定知道女性排毒养颜的方法有哪些了吧,那小编希望您可以把今天学到的有关美颜的知识分享给您身边的小伙伴们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代皇帝行房能叫吗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古代皇帝行房这些事情比较感兴趣,毕竟三宫六院的,还有不少秘密的。最近很多人说的一件事情就是古代皇帝行房能不能叫的问题,这个问题起也要一分为二的来看,有感兴趣的可以速度的下载测试试玩了,期待大家加入哦,闲着也是闲着,速度来看看!

古代皇帝行房能不能叫,是问的皇帝能不能叫,还是问的这个侍寝的妃子能不能叫呢?所以我们就一分为二的来分析看看。

古代皇帝行房在皇帝这边其实是可以叫的,你贵为皇帝,你爱叫叫啊,又没人敢说你,但是有一些皇帝比较注重形象,估计也不会叫;也有一些皇帝就算叫了你外人也不知道啊,也就这么一回事了,叫不叫全看皇帝自己了。

再看妃子这边,在妃子这边古代和皇帝行房,一般是不能叫的,严重的会直接废除侍寝的机会,很多朝代都是有规定的,不允许妃子叫,一般妃子都是成体统的人,你行房的时候在皇帝面前叫的话,就显得很尴尬了;但是这样的现象也不全部都是,偶尔也有会叫的,有的皇帝也不会怪罪了,其实也要看妃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了。

其实古代大家看起来比较封建,但是只是有的朝代比较封建,比如说清朝,但是宋朝,唐朝就开放很多了,所以很多规矩什么的也都要分开来看,毕竟再怎么样也是人于人之间在用这些规矩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古代对于日月食的记录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一部非常古老的书《尚书·胤征》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夏朝仲康时代,负责观察天象的羲和沉湎于喝酒,把自己观测天象的职责抛在了脑后,结果日食发生时,他没能及时预报,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混乱,他也为此送了命。发生日食在古代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晋书·天文志》上说,太阳主宰着万物生长,是君主的象征,如果君主行为有过失,上天就会表露出征兆对他进行警示。尤其在发生日食时,君主就有亡国的危险了。因此,大凡有食分较大的日食发生时,皇帝就要穿着素色衣服,避免去正殿;大臣则要举行各种救助太阳的仪式。与日食相比,月食的发生虽没有日食那样受重视,但是月亮在古代是皇后的象征,它所发生的变化也是不能忽略的。

中国古代对于日月食的记录保持了长期的连续性。最系统、最完整的日食记录要属《春秋》中所记录的由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中的37次日食。这些日食通过后世的计算核对,有33次是完全可靠的。从春秋到清末,中国共记载了一千六百多条日食记录,一千一百多条月食记录。这些记录,在现代天文学研究中仍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代公主的第一次给谁

全文共 288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公主非常的感兴趣,最近很多人问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古代公主的第一次都给了谁,这个问题问得比较尴尬啊,但是也还是有一些争议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常规上古代公主的第一次都是给了驸马爷的,但是但是也有一些比较特需的情况,给了别人,甚至是一些很奇怪的人,哈哈,到底有多么的奇怪呢?接着往下看。

研究问题先下定义,先把公主称谓区分一下。历朝历代把帝王的女儿都叫公主,一直延续到明清,皇帝的女儿为什么叫公主?

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据说古代周天子女儿要结婚的时候,不由爸爸做主,是由三公主婚,所以叫公主。二、据说同姓的诸侯主婚,所以叫公主。而且公主的叫法也不一样,皇帝的姑姑辈的叫大长公主,皇帝的姊妹辈的叫长公主,皇帝的女儿叫才公主,而且清朝的公主还有嫡庶之分,皇后生的女儿叫固伦公主,妃嫔生的女儿叫和硕公主。当然也有例外,公主的妈妈皇帝特别喜欢,还有公主是皇帝喜爱的女儿,也可以把她封为固伦公主。所以《还珠格格》中把紫薇和小燕子封为格格就不对。格格,是满族和清朝对女性的一种称谓。清太宗起,作为非正式称号时,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格格”后来用于专指王公贵胄之女。

公主很宝贝,贵为金枝玉叶的她们出生时又是怎样一番情景?

清朝公主出生后第一件事就是刨喜坑。孩子出生前,皇帝要派钦天监选吉祥地儿,刨坑,刨坑的是做什么用的呢?埋胎盘。写到这里,我想问一下现在的医院————把孩子的胎盘还给我们。

其二,备衣物。

其三,选乳保。公主出生不吃妈妈的奶,要精选一个奶妈,大概要准备二到四位奶妈,乳母管给孩子喂奶,保姆负责照顾孩子。

其四,开福口。用福寿丹在小孩嘴上抹一抹。图个吉祥,意为福寿双全。

其五,做洗三。出生三天给小孩洗澡。好像现在的小孩刚生出来就洗澡吧?小孩生出三天不洗澡,想想都难受。

其六。升摇篮,小孩出生的第九天,放到摇篮里。

其七,过满月。满月这天起名字。

其八,过百禄。老百姓是过百日,皇帝家事过百禄,禄就是钱,一百天后就有钱花了。

其九,满周岁。举行不同的宴会,祝贺周岁。

最后一项活动,入黄谱。满周岁了,要正式入到皇家谱牒里头。

仅仅是出个生就得这么多流程.……我也是无语了。

待公主成年后,出嫁的风光自不待言,这里不再赘言,我给大家说一下各位很感兴趣的公主婚后生活“第一次”。

历代公主的“第一次”

古人对于礼仪相当看重,尤其是女人,贞操比性命还要重要,因此古代的女人奉行的是“一女不事二夫”,但是古代的公主们,就有些例外,别看古代的公主出身名门,礼仪贞节都经一些平民女人要正规正多,但事事却相反,公主名的性比一般平民女人要开放许多。

她们的性生活比男人还开放,真是令人大为惊奇。中国不同的朝代公主的性生活也大有不同,相对当时平常女性还是开放很多,明清除外。

我举几个典型代表:

1、追求性平等的山阴公主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代时有位山阴公主,可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位公开主张并追求男女性平等的女性。她是一位性欲旺盛的女子,据说小时候就与其兄宋废帝有过“第一次”,出嫁后犹感丈夫一人不能满足。据《宋书·前废帝纪》记载:山阴公主淫恣过度,谓帝曰:“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惟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

宋废帝听妹妹山阴公主如此说,颇觉有理,于是特地为山阴公主配置了面首30人。所谓面首,即奶油小生、英俊漂亮的小青年。有一次她看中了吏部郎褚渊的颀长貌美,便向皇帝请求让褚渊服侍自己,皇帝同意了。褚渊陪伴山阴公主十天,每天都受公主的引诱、胁迫。后来找个借口逃出公主府,再也不愿回去了。

2、追求性开放的高阳公主

李世民最疼爱的高阳公主嫁给了太宗重臣房玄龄的小儿子房遗爱。婚后这位公主在性行为方面相当开放——老公不够玩,还跑到寺庙里找和尚当性伴侣,此外还有道士。为了表示补偿,她找了两个美女供老公享用,夫妻之间“各行其是”,生活倒也“十分和谐”。

其实高阳公主的第一次,没给辩机和尚,更也没给房遗爱,而是给她的侍从官。

3、最为窝囊最憋屈的新城公主

窝囊皇帝也少不了要出窝囊公主,嫁错人也不生气,还愿意守寡守死了?换了唐宋那些强势公主试试,婚前婚后的给驸马狂派绿帽,谁敢哼一声?

当然,也有非主流的,紫衣《长相思——唐宋诗词背后的唯美故事》一书中就写过新城公主,竟然被驸马用锦被给活活闷死了。只因为他哥哥高宗太窝囊,她没看清形势开罪了武则天,就成了驸马向实权派表忠心的祭品。

4、传统戏《打金枝》的真实版升平公主

公公、婆婆,儿子、媳妇儿……你给个初一,我就给个十五,吵吵闹闹,横眉立目,和老百姓过日子没有什么两样。

汾阳王郭子仪老两口子一块儿过生日,王府上下忙得热火朝天。连皇上都亲自派人送寿礼来了,那些同僚下属、亲戚朋友当然要屁颠儿屁颠儿地跑来表现一番。

郭子仪有一大群儿子,其中第六个名叫郭暧,小伙子是一名长相俊美、风度翩翩的“美男子”。由于体恤功臣,代宗李豫便替姑娘升平公主招郭暧做了东床驸马。给皇家当女婿真是外表体面、内里受罪,两条烂规矩弄得小两口儿非常别扭。第一条,皇家姑娘下嫁,不参拜公婆。第二,公主驸马见面要事先预约,宫门口挑起一盏红灯,驸马才能觐见,并且还要先施君臣大礼,又磕头,又下跪,烦琐极了。

这些规矩套子结束,才能说夫妻俩的事儿。为免除这两项“霸王条款”,郭暧争了无数次,可是公主愣是拧着脖子不答应。看到这个屈辱的玩意儿,郭暧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愤怒地砸碎了宫灯,一阵风似地闯进了媳妇儿的卧间,两人言语不和,高声吵闹起来。驸马的风头正盛,公主当然也不肯服软,两口子说翻了,郭暧第一次向金枝玉叶的公主奋勇地抡起了大巴掌……

其实, 郭暧与的结合属于典型的“政治联姻”。如果郭子仪不是手握重兵、有功于国的军事将领,即使郭暧的品貌再好,皇帝也不可能把驸马的帽子戴在他的头上。

人人都从年轻时代走过,皇帝皇后想必最有感触,看到上蹿下跳的青年人,就等于重温历史。李豫夫妇刚结婚的时候,也可能有种种意想不到的罗嗦与纠葛,能达到今天的默契与融合,其间的第一次,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5、追求外貌的明代宝庆公主

明太祖朱元璋最小女儿——宝庆公主是个人见人爱的公主。作为兄长的朱棣对这个小妹妹格外喜欢。大约在宝庆公主19岁那年,朱棣为她挑选驸马。朱棣最后选择的一个小小的千户长赵辉,原因是驸马“状貌伟丽”,换句话来说,他是一个美男子、大帅哥,可见明代官场对外表极为看重,在选择驸马的时候就更加严格,不是美男子很难被列入考虑之中。

明朝万历皇帝有个女儿寿宁公主,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她出嫁了,又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的夜晚,清空万里,明月当空,小公主很高兴,想和驸马团聚,毕竟新婚夫妇两口子要“亲热”很正常了。可是这件在普通百姓家也很正常的事情,在公主这里却很麻烦。为什么?

按照规制,公主下嫁时要有管家婆和太监一块“嫁”过去,这管家婆可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放屁”,公主要和驸马“亲热”是要经过管家婆同意的,所以公主经常用重金贿赂管家婆,才能得到一夜共眠。各位听到这里是不是有雷击的感觉。

这就是公主婚后生活第一次典型缩影,原来贵如公主也不能如己意,实在是引世人声声长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皇后的女儿是什么称呼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皇后女儿是叫做公主,不管是我国古代还是国外的皇室,对于皇后生的女儿都会称呼为公主。在我国古代,公主一般是对于皇女、王女等人的称呼,在特殊情况会对宗室之女颁发公主称号,一般是和亲或者对国家有贡献。

我国古代在册封公主的时候还会给公主封地和封号,和册封王爷的时候是几乎一样的。到了现在,公主一般是指君主制下的皇女或者王室之女,比如说日本的王室之女就会称呼为公主。

在欧洲国家会对君主的女儿、姊妹等王室之女称呼为公主,不过有时候会按照与君主的亲属关系来决定是叫公主还是郡主,比如说日本就会对一些王室之女称呼为郡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凤弈长公主结局怎么样了?长公主下场如何?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公主庞贞才是《凤弈》中野心最大的人,庞通虽然是皇帝,但庞贞才是真正的掌权者,而她的最终目的则是要夺取皇位。长公主年轻的时候爱上了魏广的父亲魏焱,但魏焱已经有了家室,所以这段感情最后也是不了了之。魏焱的死更是让长公主直接走向黑化之路,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过庞贞最后应该还是会释怀这段感情,毕竟从剧情走向来看,这部剧应该还是走温情路线的。

凤弈这部戏中,有着各色各样的角色,让不少看过剧的观众直呼过瘾,不仅仅是剧本很有意思,就连参演的艺人都是极为的优秀,演艺的栩栩如生。而其实在这部戏中,很多人关注的还是长公主庞贞,在戏中,她一直觊觎着皇位,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女人,她是勇敢的,而在上下五千年里,也就有一位女帝,而庞贞的结局可见也是极惨的。一起来了解下凤弈庞贞结局是怎么样的。

庞贞是大梁的长公主,也是当今皇上庞通的姐姐。庞贞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对皇位和权力有着莫名的向往。虽然是庞通在当政,但真正掌握实权的人却是庞贞。

庞贞的城府极深,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叶凝芝的出现,成了她篡夺皇权之路的一大绊脚石,为了扫清障碍,她多次陷害叶凝芝。作为剧中的最大反派,庞贞的结局肯定不会很好,她最后没能实现自己的野心,也为自己所做的错事付出了代价。

尽管这部戏看起来是一段复杂的三角恋情,但是有仔细看的观众应该发现了,这部戏中还有一位幕后的掌控者,她就是皇帝的姐姐庞贞,很多人也都发现了,虽然庞通仅仅只是表面上的皇帝而已,实际掌权人还是他的姐姐庞贞。虽然庞贞是一位女性,但是她对于权力十分的追崇,所以剧中叶凝芝出场之后,皇帝就被他给迷住了,长公主庞贞就觉得不对劲,想要杀掉叶凝芝以除后患。

魏炎死后,长公主心性大变,她把追逐权利当成了自己的依靠,此后的人生一直在权利争斗中度过。长公主的野心很大,她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终极目标是坐上皇位,成为一代女皇。

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长公主六亲不认,手段残忍,行事毫无底线,每个人都是她手中的棋子,有价值便利用,没价值便抛弃。

长公主一生都在追求至高无上的权利,最后不惜起兵反叛,她一错再错,早就没了回头路,最终为自己犯下的罪恶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古代的马一天能跑多远 古代的马一天可以跑多远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马的速度是20-60公里,一次可连续跑60-100公里,古代最快的是800里加急,它指的是一天跑400公里,一路上每10公里换一次驿马,甚至跑死马。古代的驿站是30里一个,所以通常是连续跑30里休息一次。

马跑的长远与气候、地理位置等都有关系,在宽阔硬郎的地面上更适合马长途奔跑。如果是赛马,因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跑完全程,并且还要拿到名次,所以对马的要求更高。

赛马除了训练比战马更辛苦外,在马喂养方面更有特色。除了平时吃草料外,还要增加黄豆、萝卜、鸡蛋、牛奶、牛肉干等。

古代的战马其实一天跑不了多少路,因为战马不仅要承受人的重量,还要承受马的盔甲重量和刀枪剑弓箭等武器。800里快奏马是古代跑得最快的马,但它并不是说只有一匹马,而是跑到驿站后换马再继续跑。

古代长期行军运粮的马是不能高速奔跑的,一般都是以每天行进30-40公里的速度连续奔跑,而这种速度都属于正常承受范围内,如果超过这个速度就可能没办法长期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韩国在古代有使用汉字,为何韩国现在不再使用汉字了呢?

全文共 1580 字

+ 加入清单

韩国在历史上使用汉字有着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2世纪战国时期,汉字遍传到了朝鲜半岛,经历了借用汉字标记、汉谚混用以及韩汉混用三个阶段。虽说汉字最早是由中国人所创立的,但是作为高度繁荣的汉文化载体,却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从秦汉时期开始,乃至唐代开始形成规模,明代以后逐渐确立了现代意义的"汉字文化圈",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正如语言学家王力所说:"汉语自秦汉以后,由于汉族文化的先进,逐渐传入了外国,特别是日本、朝鲜和越南。日本语、朝鲜语和越南语都接受了汉语的巨大影响,向汉语吸收了大量词语,成为它们自己词汇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韩国和中国一衣带水,由于地缘上的优势,汉语最早传入朝鲜半岛,但直到公元后几世纪才开始流行。

当时朝鲜半岛上的朝鲜语并没有相对应的文字系统,加上汉文化高度发达,汉字便成了朝鲜半岛官方的正式文字,但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只有贵族阶层可以学习到,普通平民大多为文盲。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官方的正式文书和文人的创作都是以汉字进行的,例如韩国和朝鲜的史书《三国遗事》(三国指高句丽、百济、新罗)中就有"常遣子弟造朝宿卫,入学而诵习""此卿等辅助之力也",新罗时期的诗人崔致远写有《秋夜雨中》:"秋风唯苦吟,举世少知音。窗前三更雨,灯前万里心。"可见当时官方文体和诗作中对汉字的运用已经十分纯熟。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语言和文字不能统一的问题,普及民众的教育和规范汉字的读音。1443年,世宗大王编写了《训民正音》,意在教百姓以正确的字音。正如他在序言中所写"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矣。"最初的《训民正音》有11个元音,17个辅音,共28个字母。通过这28个字母组合成音节,来拼写汉字,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记文字,称为"谚文"。经过不断地发展,遂成今天的韩国语。

《训民正音》颁布后不仅解决了汉字不能表记字音的问题,规范了汉字的读音和写法,也打破了贵族对于知识的垄断,减少了文盲的数量。然而,谚文的创制虽然方便普通民众学习,上层士大夫对此却十分排斥。他们认为谚文是下层社会的俗文,汉文创作才是雅文,雅文和俗文并存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

19世纪末,韩国进入开化时期。开化派的代表人物俞吉浚提出了韩汉混用的思想,并在行文过程中交替使用韩文和汉文。他所写的《西游见闻》一书中,采用了韩汉混用的问题,出版后便引起轰动,后来该书也成为韩汉文体行文的范本,纯汉字的文体开始向韩汉混用的文体过过渡,成为朝鲜半岛的通用文体。韩汉混用文体中的汉字词汇,有些来自中国,有些则是在日本殖民时期产生的。

二战后,中国国力逐渐衰落,汉字也失去了其影响力。而此时韩国在摆脱殖民统治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有学者开始主张废除汉字,实行"韩文专用"政策,并于1948年制定《韩文专用法案》,禁止公开使用汉字。1970年以后,韩国小学和中学教科书中的汉字也被取消,汉字文体逐渐消失,纯韩文文体开始取而代之。

然而,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韩国等汉字文化圈中的国家又开始重视起汉字,并主张恢复汉字和汉语课程。

2005年,韩国政府正式宣布在所有交通标志和公务文件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以适应世界化的时代潮流的需要。2009年,20名前韩国政府官员联名上书呼吁政府强化汉字教育。

2019年,韩国教育部规定,韩国小学五到六年级教材将标注汉字及其读音和释义。废除汉字,虽然给韩国扫盲带来便利,但韩国的许多史书和古籍都是用汉字书写的,以致很多年轻一辈甚至无法读懂本国史书。正如一位日本学者所说的:"我们比韩国人聪明。废掉汉字,实际上是摒弃了这个字所负载的文化,否定自己的历史。韩国人现在后悔了,不过可能来不及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国古代皇帝都有哪些称呼?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前段时间非常火的电视剧《知否知否》相信大家还有些印象了,在这部剧当中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人们才称呼皇帝的时候不称呼“皇上”或是“陛下”,而是巅峰性的称皇帝为“官家”。这一句官家叫出了无数人心中的疑惑与好奇,那么在我国历史上,关于皇帝的称呼还有哪些呢?不同朝代都是如何称呼皇帝的呢?

还别说,在臣子或老百姓日常对当朝皇帝的称呼一事上,每个朝代还真不一样,下面就具体来详解一下,没听过的可以涨涨知识。 首先我们知道,皇帝这个称呼是秦始皇发明出来的,秦始皇本人还自豪的称呼自己为“始皇帝”。在这之前,人们称呼周天子或诸侯们,通常用“王”、“大王”、“天子”之类的来称呼。比如《荆轲刺秦》里面:左右乃曰:“王负剑”。

当然了,也有叫陛下的时候:“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战国策》

等秦始皇称帝后,私下叫“大王”、“王上”等显得就不是很恰当了,因此,人们普遍称皇帝为“陛下”,或者“天子”,一直延续到汉魏晋时期。如东汉文学家蔡邕就在《独断》卷中解释道:汉代天子的正号是“皇帝”,自称“朕”,臣民呼之为“陛下”。

隋唐和宋朝时期,这个开头也讲了,隋唐称呼皇帝大都叫“圣人”,比如《长安十二时辰》里面,个个都尊称唐玄宗为“圣人”。宋朝呢,就是尊称“官家”的比较多了,又因皇帝姓赵,也有人带上姓氏,称呼“赵官家”。

明朝的时候,大家可能听得比较多的,是叫万岁、万岁爷,确实有这样的叫法,但私下里的尊称,还是以“上”、“今上”等称呼的较多。

有人看到这也许会问了:我看电视剧里面,普遍的都是叫皇上啊,难道没有朝代喜欢用皇上来称呼吗?别急!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就是称呼“皇上”比较多的朝代,这也是为啥清宫剧里,一口一个皇上的原因了。

但是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其他朝代也有叫皇上的,唯独清朝是使用最多的。就像“圣人”一样,其他朝代也用,但只有唐朝用的比较多。不能说,你穿越到宋朝,就只能称呼皇帝为“官家”,你叫个“圣人”,也是没问题的。

当然了,以上所说的各个朝代,当着皇上的面,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叫“陛下”,你叫“圣上”也可以;私下里说起的时候,还是上面所叙述的叫法比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代妃子能够成为皇后 小妾为什么不能成为正妻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妾不能变为正妻,妃却可以变成皇后?

这是因为古代的一些政策,在我国古代本身就是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为了能够有效保护妻子的利益,所以小妾永远不可以成为正妻,这其实就是为了保护家中的家庭成员。

如果说妻子没有缺陷,没有重大的错误,丈夫是不可以将自己明媒正娶的妻子休掉,就算两人的关系早已名存实亡,也只能够勉强的坚持下去。小妾只不过是丈夫的附属品,在迎娶过程中不需要三媒六聘,这并不在婚姻的范围之内,也并不是这个家的正式成员根本就没有社会地位。只有妻子才是丈夫的正式配偶,就算男方有罪,准备牵连家庭,小妾也并不会包括其中。

所以说在古代妻子是妻子,小妾是小妾,小妾永远都不可能会有机会变成正妻。就算男主人的妻子患有疾病去世,也会选择重新的续娶,小妾是不可以变成正妻的,这是因为本身就受到法律的规定,还有道德的约束。比如大明法律中就有明确的规定,小妾是丈夫的玩物,如果选择扶正,就需要面对法治的谴责,受到法律的惩处。

但大家可能也没有想过,在皇上身边的妃子是有可能会变成皇后的,这主要是因为妃子和皇后的娘家大部分都会拥有着显赫的身份,经济条件比较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的时候妃子的家庭背景可能根本就不会比皇后差。那么在此时,如果皇后出现一些差错,在此时必然就会有机会提升,当然妃子和皇后之间也无非只是上下级的关系,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区别,这就是政治的需求。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逐渐的提升,让我们拥有着不一样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明风华中怎么是太子妃张妍提领后宫?不应该是皇后或者贵妃吗?

全文共 94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大明风华》中看得津津有味的,话说有的网友也注意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后宫好像并不是皇后或者是贵妃来提领的,而是太子张妍提领的,这个在历史上应该是不常见的,理论上也不符合规矩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具体的原因吧!

《大明风华》中太子妃张妍提领后宫不是瞎编的,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

朱棣的皇后是徐达的大女儿徐氏。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都是徐皇后所生。

但是徐皇后死得很早,永乐5年(1407年)9月就死了。此后朱棣也一直没有立过皇后,而且朱棣从30岁以后,虽然临幸的女人不少,但再也没有生过孩子。

徐皇后死后,王贵妃和朝鲜的权妃都相对比较受宠。但这两人实际都没有证据提领或后宫。

虽然《李朝实录》把权妃吹得很牛,让她提领后宫,意思朱棣就差封权妃为皇后了,还要把她弟弟留在身边。到作为一个朝鲜妃子,这事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大明风华》里,王贵妃貌似没提到;权妃变成了朴妃。别人都以为朴妃被朱棣临幸了,被特别安排到一个地方住上一个月,等着太医把喜脉。结果胡善祥故意说风凉话,把朴妃吓得躲起来了。

而太子妃张妍,作为太子朱高炽的正妃,洪武28年,朱元璋亲封的燕王世子妃;永乐2年,朱棣亲封的皇太子妃。最关键的是她是“好圣孙”朱瞻基的亲娘。

在史书里,这位张皇后绝对是政治女强人,历经4代5朝,《明史》里,在正统朝把王振抓起来,当着阁臣的面,要杀他头,把王振差点吓死的,就是太皇太后张妍。王振最怕的也是张太皇太后。可惜张妍在正统7年死了。

所以张妍绝对是一个厉害的儿媳妇。而且《明史》里,说她侍奉徐皇后非常恭敬,徐皇后对她非常满意。

儿媳妇当家在古代富家大族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红楼梦》里,王熙凤就是典型的儿媳妇管家。

的确清朝康熙的后宫,佟佳氏曾经以贵妃的名义提领了后宫10年。但实际上她就是皇后,康熙是因为觉得立谁为皇后,谁就死得快,非常忌讳,所以不愿立后。果不其然,佟佳氏后来做了一天的皇后就崩了。

所以明清两季,还是非常讲名分的。提领后宫的必须要母仪天下。

张皇后死后,朱棣未立皇后。而最受宠信的杨贵妃和权贵妃又不可能提领后宫。所以太子妃张妍儿媳妇当家,提领后宫的可能性时非常大的。

(正史中张氏没有提及名字,这里采用的《大明风华》里的角色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代数学可以预测比特币最高价达到22万美元吗?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比特币最高价能够达到22万美元吗?古代数学可以预测?比特币是使用数学代码构建的,几乎所有方面,从硬盘供应到价格,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一切都深深沉浸在数学中。

在中世纪首次推广的古代数学可能是预测比特币顶部和底部的关键。根据到目前为止数字序列的跟踪方式,一位加密分析师认为,它将把每场比特币的下一次比特币上涨至22万美元。

数学是对数量,结构,空间和变化的研究。这些关键属性中的每一个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比特币的核心。数量,将代表有多少比特币被硬编码存在; 结构将代表比特币的代码和区块链,理论上空间可以代表图表模式,例如加密资产最近破坏的对称三角形; 而变化将由价格行为和价值变化来表示,或者可能通过比特币定期计划的减半来表示。

由于数学对比特币如此重要,它是否也能成为使用由中世纪着名数学家开发的数字序列来解锁准确预测价格顶部和底部的能力的关键?一位加密分析师认为如此,并建议如果继续遵循该序列,比特币顶部的下一个目标将是每个BTC 220,000美元。

分析师表示,比特币“由斐波纳契数据统治”,并遵循“神奇的数学路径。”使用斐波那契序列 – 一系列数字,通过将两个数字相加可以找到下一个数字 – 分析师声称每个前一个周期的顶部和底部是可预测的,如果遵循相同的模式,BTC的下一个逻辑顶部将是220,000美元。

至于什么时候到达目标,分析师没有说,但也提供了一个底部比特币将达到最高目标后,动量开始逆转。根据该理论,下一个比特币底部将达到36,000美元。

鉴于数学对比特币的重要性,以及有史以来第一次加密资产在数学中的根深蒂固,分析师的预测可以证明是正确的。但只有时间会证明比特币是否继续遵循斐波纳契序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是什么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分别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民间传说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本土民间文化的精华。

1、《牛郎织女》

古代天帝的孙女偷偷下凡游玩,遇上了凡人牛郎并爱上了他,就私自嫁给了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天帝知道后大怒,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2、《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为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穿寒衣,历尽了千辛万苦才终于来到了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长城就此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3、《梁山伯与祝英台》

祝英台女扮男装进学堂读书,梁祝二人日久生情,私定终身,祝父嫌梁山伯太贫寒,把女儿嫁给马家,梁山伯积郁成疾,终不治身亡。在结婚当天,祝英台要求花轿经过梁山伯的墓前,并且拜祭,然后在墓碑上碰死了,最后两人的魂魄化为蝴蝶,比翼双飞。

4、《白蛇传》

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

后来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同猪不同命,猪在古代是啥待遇

全文共 2430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人知道房地产投机,股票投机,货币投机,甚至鞋子投机。最近,在云南,由于生猪价格处于全国价格的低谷,一些不法商贩甚至成立了一个“生猪炒团”,想方设法在全省范围内收集、销售和炒猪。由于价格高,有些地方的猪甚至过着“吹空调、住楼房、乘电梯”的生活,成为真正的“金猪”。

现代猪正享受着如此好的运气。古代猪又怎么样?它和猪不同吗?在猪年结束的时候,让我们回顾几千年来人类和猪的历史。

地方野猪在不同地区的独立驯养中国最早的家猪在河南省发现

家猪的野生祖先是野猪。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罗云冰说,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家猪是在土耳其的卡亚努等地发现的,距今约9000年。

中国是欧亚大陆六个独立的家猪原产地中心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景源和罗云冰通过对骨骼形态的观察和测量、病理学研究、定量分析、年龄结构统计、考古背景解释、食性分析、古代DNA分析等,证实了中国最早的家猪是在大约9000年前在河南舞阳的嘉湖遗址出土的。

“中国有丰富的猪资源,其系统进化相当完整。多学科证据表明,我国的猪是从全新世野猪驯化而来的。”罗云冰指出,国际动物考古研究表明,猪的驯化有一个跨越几千年的漫长过程。

大约7000年前,家猪出现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大量考古遗址中。对比研究表明,不同地区考古遗址中的猪群在仰韶前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上可分为南北两大群。这为我国猪的多中心起源提供了更加确凿的动物考古证据。

罗云冰认为,基于考古和分子生物学证据,中国猪的驯化可以概括为“本地多中心起源”。它不仅起源于当地,而且起源于多中心。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家猪的原产地应该是独立驯养的本地野猪,但也不排除一些地区直接从其他地方进口家猪。

猪圈是5000年前作为省级饲料出现的。古人试图在春天和夏天养猪。

养猪一般有三种方式:放养、圈养和圈养与放养相结合。罗云冰认为,在驯化的早期,估计育种是主要方法,完全育种可能会发生在以后。甲骨文中的“家”这个词看起来像是房子下面有一只猪。它的原意可能是饲养家猪的稳定住所,也可能与专门养猪有关。

圈养繁殖起源于何时何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吕鹏说,陕西省的江寨、半坡遗址、河南省的西坡、山东省的北新、李三河、浙江省的河姆渡和江苏省的陇南,据说都是用栅栏遗迹挖掘出来的。

考古学家分析了这些围栏的大小、结构和内含物,认为陕西江寨和半坡遗址的围栏更可能是猪圈。这表明养猪的方式早在7000到5000年前就出现在仰韶文化中。

汉代,国内养猪业发展迅速。汉阳陵东侧的万人冢出土了一批密集的彩陶猪俑,包括公猪、母猪和阉割过的猪,标志着国内养猪规模的扩大和养猪技术的进步。

吕鹏认为,汉代显然有饲养家猪和圈养家猪两种方式。例如,汉代的陶猪圈生动地展示了养猪的情况,而《史记》、《平金列传》记载汉代宰相公孙弘“海上养猪”。

在圈养条件下,猪需要饲料,并且经常和其他动物争夺食物。因此,为了节约饲料,尽可能多的放牧,北魏的贾思勰在他的文章“齐姚敏书”关于养猪说:“草生长在春天和夏天,并在任何时候吃草”。同时,尽量利用人们不能利用的农副产品,尤其是剩菜。除了农产品和副产品可以用作饲料,野生植物也可以用作饲料,这就是所谓的“猪吃百种草,饲料不难找到”。

除了文献记载,碳和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的方法也能帮助我们了解古人是如何饲养家猪的。吕鹏说,研究表明,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古代居民使用小米草、稻糠和稻草以及稻糠作为家猪的主要饲料,而中国中部的家猪既吃稻草又吃稻草。这三个地区家猪的食物来源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小米、大米和小米-大米混合农区的划分完全相同。

中原地区的猪是商代中期以前的主要祭祀动物。

中国人对猪肉的偏好并不仅限于今天,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吕鹏的介绍,嘉湖遗址的猪骨头破碎且数量众多,证明当时人们吃了很多猪肉。猪的断骨可能是古人敲骨取髓造成的。大量断骨的出现表明消耗量很大。

就整个史前时期而言,猪被广泛食用,这显然反映在考古学上。“例如,我们对全国300处考古遗址进行了统计,所有这些遗址都发现了猪骨头、断骨以及明显的加工和食用痕迹。”吕鹏说。

猪肉消费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随着国内黄牛和绵羊的引进,以猪为主要肉类资源的中原地区在5000-4000年前形成了以猪为主,包括多种家畜的局面,为该地区率先进入文明社会奠定了基础。大约在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肉食资源开始从“以猪为主”向“以羊为主”转变。草原畜牧业和游牧民族终于在这里扎根。南方地区的古代祖先由于拥有优越的野生动物资源,将家猪的规模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养猪对双方都有好处,吃肉和使田地变肥”。这条谚语告诉我们,养猪不仅可以提供肉类,还可以为农业提供肥料。猪粪中氮、磷、钾含量高,比例适中,肥效全面。此外,猪粪是一种速效肥料,可直接施于地面,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不同于牛粪和马粪,后者只能在发酵后施用。

"猪满是珍宝,不能扔掉。"在古代中国,猪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肉和肥料,还在于更深刻的仪式用途和文化内涵。

"在驯化之初,家猪就在祭祀活动中发挥了作用."吕鹏指出,家猪的下颚在嘉湖遗址被用作陪葬品。河南偃师商代遗址,由于猪“因其常畜而易得”和“因其受人尊敬”,猪在祭祀中的“优越地位”现象一直延续至今。

罗云冰对中国史前遗址出土的祭祀动物骨骼遗骸进行了详细统计,发现猪是史前动物中出现频率和数量最高的动物。这表明猪被广泛用于祭祀活动,成为主要的祭祀动物。

商代中期,开始了大规模的牛祭祀,频繁使用牛头,从而完成了从猪到牛的祭祀转换。到春秋末期,“太劳”(牛、羊、猪的组合)已经成为官方宗教和仪式活动中的一种固定的祭祀制度,一直使用到清朝。

随着古代经济的发展,猪的文化内涵日益世俗化。“纵观‘与猪同行’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人们的生产技能和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风俗文化知识也在逐渐变化和丰富。”吕鹏说。

——原标题:猪年,去古代看看猪得到什么待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古代人物是谁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古代人物指的是谁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这句诗称赞的古代人物是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八阵图》,这一句的意思是: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八阵图》全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是杜甫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八阵图”指的是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此诗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而后二句则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感到惋惜。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如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和发明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