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天舞纪是哪个朝代汇总20篇

自古以来,国家都需要一个英明的统治者,只有良好的统治策略才能维持 国家长久的国泰民安,那么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通知时长最长的国家分别由哪些呢?

浏览

855

文章

714

篇1:古代时期最富裕最发达的朝代到底是哪个?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古代富裕朝代,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会觉得是唐朝了,因为当时的唐朝经济达到了极盛的状态,唐朝以肥为美,以肥为贵作为人们的审美标准,确实,唐朝经济是达到了非常繁荣的境界。据有关文献记载,但是宫廷中宫女一年的胭脂水粉钱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小编刚刚看到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朝代其实还有其他的,到底是哪个朝代?具体的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我国封建王朝里面,最富有的朝代你觉得哪个呢?有人说,秦皇汉武,那么秦汉时期应该是最富裕的。也有人说,唐太宗贞观之治,路不拾遗,那么这个时期大概是子富裕的。甚至还有人说,康乾时期四海升平,那么这个时期是最富裕的。

其实,都不是,在我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应该是南宋。为何这样说呢?虽然北宋灭亡以后,赵构去了南方,把京师搬到了临安。南宋建立初期面对北方金人的威胁,可以说是没有一天安宁日子。南宋初年要抗金活动,民不聊生,当时是大乱世,经济遭到了重大破坏。

然而,正是因为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南方远离战火。于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迁徙运动开始了。这是继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八王之乱引起的第一次北人南迁后的第二次。

北宋灭亡以后,北宋中原的士族纷纷追随康王赵构前去南方。史称:衣冠南渡。南方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大规模开发。

公元1140年以后,随着南宋与金国签署了《绍兴和议》双方约为叔侄之国,也就是南宋皇帝要去掉皇帝头衔,称为国主,称金国皇帝了叔皇。当然,后来赵构没有执行这个条约。绍兴和议以后,然后金国也南下与南宋打过几次。但是,最终没能吃掉南宋。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这个时期宋金之间基本上大的战争也结束了。

那么,南宋的经济发展水平很快,无论是农业、工商业都得到了飞跃发展。南宋的都城临安市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人口超过一百万。当时有一句谚语说:苏湖熟天下足。指的就是南宋的苏州、湖州的粮食作物熟了,天下人都可以吃饱。

其实体现了南宋经济水平比北宋时期更加发达了。当时在科技上有沈括的《梦溪笔谈》》等著作问世。

南宋的钢铁、淘金等制作水平空前提高,四川地区还学会了用石油、天然气。当时南宋人民安居乐业、路不拾遗、人们丰衣足食。南宋朝廷,每年都给金国岁币,证明当时国库充足。南宋属于我国封建时代最为富裕的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星堆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三星堆并没有具体的朝代,它距离现在已经有3000至5000年的历史了,相当于夏朝时期,最远是尧、舜、禹时期。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是目前为止在西南地区发现的时间最久、范围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文化遗址,它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拥有“长江文明之源”的称号。

三星堆文明是中国古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它又和中国其他文明有所不同。三星堆遗址从时间上来看,最早发掘的两个祭祀坑相当于商文化的殷墟时期,其中1号坑的埋藏时间比2号祭祀坑的埋藏时间早,但是,1号和2号祭祀坑只是代表三星堆的鼎盛时期,整个三星堆遗址的范围更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故宫建于哪个朝代,看完就知道了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故宫建于明朝。故宫在明朝永乐皇帝四年也就是1406年开始建造,是在南京故宫为建造蓝本的基础上建造的。1406年永乐皇帝朱棣为了完成自己父亲朱元璋生前的愿望,准备把明朝的首都迁到北京去。于是就命人根据南京故宫的样子,在北京也建造一座故宫,一直到了1420年北京故宫才建立完成,总共用了十四年。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刘邦属于哪个朝代的人物,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刘邦,生于秦朝,后参与起兵抗秦,攻占关中得秦王投降,秦朝覆灭后在楚汉战争中胜出,最终称霸天下,是汉王朝的开国君王,一生经历了秦、汉两个朝代。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太祖,虽然出身贫穷的人家,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打败了项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

刘邦早年间是个不务正业的人,平日游手好闲,好耍嘴皮子,卖弄小聪明,后来在沛县当上了泗水公,恰逢陈胜武广起义,刘邦在押犯人途中将人放跑,于是刘邦也带着几个人开始逃亡,加入到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刘邦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拥有了自己的军队,之后刘邦投靠了项梁后,深受赏识与重任,此时的楚国力量逐渐壮大,项梁却去世了,于是刘邦开始和项羽抗秦,还被项羽立为汉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汉唐时期能吊打异族,其他朝代怎么不行?

全文共 206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古代的各个朝代中,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异族,就是在汉族统治之外,有其他族的存在,比如说匈奴、吐蕃、西夏等等,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不同的异族。而很多人的印象当中,似乎只有汉朝时期和唐朝时期,是可以“吊打”这些异族的,对他们可以说是非常,比如说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可以说是进行了致命的打击,而匈奴后来也的确慢慢的消失了,不再被人提起。那么,为什么在汉唐时期可以做到这样,其他的朝代却做不到呢?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汉唐为何可以吊打异族

中国历史悠久,留下名姓的王朝不下60个,但我们最为熟悉的不过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八个。我们为何喜欢汉唐,因为他们可以吊打周边异族,是我们心中的强国。

也许不少人心中有个疑问:为何汉、唐能吊打异族,其他朝代却做不到呢?我认为有一个特征极其重要:不完整性。正是这种不完整性,塑造了强汉盛唐。

什么样的不完整呢?政治制度上的不完整。我们的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西周、秦汉、隋唐、其他,而他们之间的时间段便是过渡。

周是代商而起,它建立的制度便是针对商朝的弱点,也可以看作弊端。商朝的弊端是什么?国家管理的地域大、诸侯(可以看作另类的种族)多。

商朝帝王虽是天下之主,却无法有效管理各个诸侯,因此叛乱不断。当然,除了制度的缺陷,还有生产力的不足,当然这就不是本文探讨的内容了。

周武王、周公看出商朝的问题,他们必须加以解决,否则周朝必定会成为下一个商,这就是分封制诞生的原因。周天子利用血缘关系,将他的权力辐射出去,建立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2.分封制有什么弊端

分封制便是另类的家族企业,周天子与其说是“大王”、“皇帝”,不如说是家长,他既是周国的家长,也是其他诸侯国的家长。他管理天下,更多依靠宗法,而非现代意义上的国法。

分封制好不好用?很好用,姬姓血脉遍布天下,周朝很快便稳定下来。诸侯国虽然以晋人、齐人彼此区分,却也有统一的称呼:诸夏。这是分封制带来的思想上的补充。

分封制完美吗?肯定不会,否则也不会有混乱数百年的春秋战国。历史的车轮总是前进的,落后的东西总会被淘汰。分封制既然落后,必然会被更为先进的东西取代——郡县制。

有没有比郡县制更为先进的制度呢(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也许有,也许没有。毕竟一种制度总要经过实践,才能评价它的功与过。我们选择郡县制,也可说郡县制选择了我们。

分封制靠家长的权威来维护统治,诸侯认你是家长,你才能行使权力,周天子没有严格的控制手段。郡县制便弥补这一点,它将地方(诸侯)的权力收回,一切归中枢朝廷管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央集权。

强汉便是中央集权制的最大受益人,正是中央集权的有效、稳定造就强汉,也造成对异族文明上的碾压。有人说,汉朝能打败匈奴,靠的无非是装备。但什么带来的装备?难道不是先进的制度吗?

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首先改变的便是制度,一个封建制度的王朝,它的制度限制工业的发展,如何令工业文明变强?这也是清末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中央集权制令汉朝对周边的游牧民族造成制度等级差,正如唐朝可以碾压游牧的契丹,而宋打不过封建的辽,小小的英国却成为日不落帝国。

中央集权制在一段时间内是完美的,400多年的两汉便依赖于此。任何事物皆有其寿命,只是时间长短不同罢了,中央集权制也不例外。

简单说来,中央集权制是朝廷中枢管理国家,而这个中枢不单单指皇帝。我们可以把这个中枢看作皇帝同大臣的合作,皇帝是王朝的合法拥有者,大臣则是实际的管理者,某种程度上,两者可以分庭抗礼。3.为何其他朝代不能

东汉很多外戚专权,邓氏、梁氏,因为外戚可以利用皇帝对王朝的合法性,他们可以借此同大臣们展开合作。不过一旦皇帝成年,外戚便没办法,皇帝才是汉朝的合法统治者。

东汉暴露了中央集权制的弊端:皇帝同大臣们的矛盾,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曹魏利用远房来打击嫡系、外戚,结果被权臣司马氏篡位。

好吧,司马氏吸取曹魏教训,大力扶持宗室,结果八王之乱,自家乱了起来。南朝也一直在宗室、权臣之间来回摇摆,却始终没个拿出手的办法。

恰好在这一段时间,中原周边的异族学习先进的汉文化,弥补自身不足,渐渐缩短两者间的差距,一步步追赶上“中央集权制”,而中原王朝却没有新的制度诞生,对异族不再具有碾压的优势。

差不多同一时间,欧洲也遭到游牧文明的入侵,强大的罗马帝国轰然倒塌,进入长达1000年的中世纪,这真的是巧合吗?

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既是游牧文明同农耕文明间的矛盾,也是君王同权臣间的矛盾,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谁就能占据优势。

北魏、北周、隋不断吸取前者的教训,又不断包容其他更多文化,一步步完善自己的制度,魏文帝汉化、府兵制,终于在大唐迎来有又一次巅峰。唐朝在制度上再一次碾压周边国家。

宋朝,农耕文明制度已经没什么可改变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封建时代的“完美”状态,既然变无可变,周边落后的国家便有弯道超车的机会,一年不行,可以五十年、一百年,反正你在原地踏步,哪怕我慢慢走,总有超过你的一天。

唐朝之后的其他朝代,不过是在唐朝制度上缝缝补补,却没任何新奇的东西,被其他势力超过,也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杜牧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著名的唐代诗人。青年时期杜牧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大和二年杜牧进士及第,制策登科,授弘文馆校书郎。同年十月离开长安,到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府署中担任幕僚。

公元835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回到长安任职。后来,杜牧因京官俸禄低难以养家请求外放杭州刺史被拒。在任湖州刺史时,杜牧结识诗友,作了不少诗。公元852年,杜牧病重逝世。杜牧的《阿房宫赋》等作品也是如今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必学篇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禹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大禹是什么时代的人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大禹是夏朝的人物,他是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也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他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沿革发展。

禹简介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

《大禹治水》的故事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莫高窟最早开凿于哪个朝代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莫高窟最早开凿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2019年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首映。纪录片以亚洲文明对话为题材,向人们展现了不同文明之间命运相通、文化相通、艺术相通的奇妙关联。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故宫建于哪个朝代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现在保存最好、占地面积最大以及居住过皇帝最多的皇家宫殿应该就是位处于北京的故宫了,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皇朝的皇家宫殿,在旧时被称为紫禁城,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位置,也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华之作。

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它们的占地面积很大,有72万平方米之多,而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整体建筑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总计有九千余间。所以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那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的呢?

故宫建于哪个朝代

北京故宫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下令开始建设,是基于南京故宫为蓝本建造的,建筑工期比较长,直到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历时12年。

北京故宫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总长961米,东西共宽753米,四面筑有高度达10米的城墙,城外则有宽52米的护城河。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为三大殿,这是是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内廷的中心则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这就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正因为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保存完整,所以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五大宫分别为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唐朝灭亡后是什么朝代 唐朝怎么灭亡的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灭亡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是指公元907年中原地区的五大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其次,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分离政权。

唐朝灭亡后,中原先后出现了五个朝代和西蜀、江南、岭南、河东等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称谓来源于新五代史,是五代十国的合称,也是指唐朝灭亡至北宋建立的历史时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的五大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19960年,赵匡胤篡改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唐末、五代、宋初,中原以外的割据政权很多,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十大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和后世史学家称为十国。北宋建立后,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现有政权相继统一,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

唐朝是如何灭亡的?宣宗后,唐易宗和唐西宗是著名的无能之君,使唐朝的国情一直在下降。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朝晚期,唐朝统治名存实亡。

黄巢混乱之后,唐朝的基础被打破了。太监管理的禁军也损失太大,所以总理和太监不断争夺权力。黄巢混乱发生后,唐西宗在节度使命的动乱中去世,弟弟唐昭宗继位。

朱全忠和李克用成了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的支持下,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取得了胜利,朱全忠入宫官。天佑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贬朝官,全部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唐昭宗被朱文毒死。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是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在开封。唐朝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缠足起源于哪个朝代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缠足起源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根据高洪兴《缠足史》考证众多史料证明,缠足起源于北宋,缠足风俗兴起于南宋。缠足始于五代之说,源自南唐李后主的舞女窅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

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是用布将女性双脚紧紧缠裹,使之畸形变小。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缠足开始的时间有夏禹、商代、春秋战国、隋、五代、宋等多种说法。学者高洪兴专业著作《缠足史》考证,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清时期缠足进入鼎盛期。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但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

清朝被推翻后,孙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缠足。到了五四运动时期,缠足更成为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缠足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新中国成立后,缠足恶习被彻底废止,中国的妇女才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廉颇是哪个时期的 廉颇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公元前283年,廉颇率兵讨伐齐国,夺取了阳晋,被赵惠文王封为上卿。后又转战四方,因作战勇猛,屡立战功,而闻名于诸侯。

长平之战前期,廉颇采取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因秦国使用反间计,让赵王用赵括替代了他,致使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惨败。九年后,廉颇击退燕国入侵,被拜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继位后,廉颇因受排挤,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后来,到楚国担任将领,却始终不得志,最终在楚国寿春抱憾而终。廉颇是骁勇善战的一代良将,他忠勇爱国的精神为后世所敬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究竟哪个朝代才是真正的闭关锁国?

全文共 2200 字

+ 加入清单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当时的封建政府实行的一项封闭自我的政策,也正是因此,中国才大大的落后于国外社会,导致最终在清朝末年,屡屡被列强侵略,花了上百年的时间,才终于完全将侵略者都赶走。不过,明清时期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封闭,究竟“闭关锁国”到底是哪个朝代的政策,明清两朝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闭关锁国呢?

明清两朝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现在大家的共识就是当初的政府实行这一政策,不与世界接触,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中国的国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闭关锁国这一政策早在宋太宗赵光义时就开始了全面海禁据《宋史》里的《太宗本纪》记载,雍熙二年(985年)九月赵光义"禁海贾"。只不过宋朝的中国经济实力在世界上还是毫无疑问的霸主,后世也没有过多的苛责。中国开始慢慢被西方国家赶上被超越是在明清时期,故而提起闭关锁国就对这两个朝代的当政者感到痛心疾首。

明朝时期的闭关锁国

元末明初,日本的封建诸侯各自割据称雄,互相厮杀,而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当起了海盗,组织武士、浪人和商人勾结开始到中国的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明太祖朱元璋刚刚打下天下,沿海还有军阀余党,在加上日本海盗的骚扰,朱元璋为了安定沿海、防止军阀余党和日本海盗勾结,于是便开始实行海禁正常,完全的禁止大陆与海外接触,海禁时期规定“片板不许入海”,甚至于民船造的大一点就是违法行为,有出海的嫌疑。

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已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大明律》

明代永乐到宣德年间在位时有过“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不过那并不是开关与外国贸易的,更多是宣扬大明朝的国威,是出去炫耀了。还有就是民间流传是朱棣心里始终放不下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毕竟皇位是抢来的,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出海找他去了。

隆庆年间国家已经比较稳定了,有精力和能力来管理沿海了,就调整正常,允许民间赴海外经商,史称“隆庆开关”。,倭寇侵扰我国沿海地区一直都没有消停过,国家为防止民间与倭寇勾结影响国家的管理和统治对与日本的任何接触都是严格禁止的。据学界研究,当时明朝的产品诸如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各国欢迎,而许多国家缺乏名优商品能满足明朝的国内需求,只好以白银支付所购明朝商品,引致白银大量流入明朝。隆庆开放和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明末海禁的废弛。这些政策对明朝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以上明朝对沿海的控制来说,主要还是为了抵御外族侵扰、维护统治,并不是针对于经商贸易的,因此我认为明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是当时特定环境下当权者采取的权益之计。明朝中后期开始允许民间与外国通商来看,明朝时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闭关锁国。

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

清朝的早期的闭关锁国和明朝是类似的,刚刚拿下天下的清朝还没有稳住阵脚,台湾的郑氏家族一直准备反清复明,骚扰沿海。相传明朝朱三太子流亡南洋,也在积极的谋划复国。满清属于少数民族,害怕汉人不服统治和洋人勾结造反,于是清朝早期的闭关政策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并不是针对于商业,而是一种被动的自卫措施。

康熙年间,1863年收复台湾,国内的统治基本稳定,汉人也没有刚开始那样的仇恨满族的统治,开始慢慢接受。康熙帝深知进行海外贸易于国有益,于是于1684年解除海禁。

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民生有益,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腹里省分钱粮有余,小民又获安养,故令开海贸易。——康熙帝

有直接证据表明清朝闭关锁国的事乾隆帝驳斥英国使臣要求的时候说的话。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曾经向清朝提出六项要求:

1、要求英国货船能到浙江、天津等地收泊;

2、要求在北京设立商行;

3、要求在珠舟山占一岛屿,以便英国人居住和收存货物;

4、要求在广州城划一地方居住英国人,或者居住澳门之人出入自便;

5、要求准许英商从广东内河航行澳门,货物不纳税或少纳税;

6、要求确定关税条例。

从这六项要求之中不难看出有侵犯我国领土和关税自主的无理要求,在此情况下,乾隆帝驳斥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句话就成了闭关锁国的证据了,不过我感觉更多的是乾隆帝表达的一种气愤的心情,因为随后清朝并没有完全的不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

给清朝扣“闭关锁国”这一帽子是不大合适的,其实我感觉这更应该是外国为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找的一个借口,中国长久的自给自足的小民经济导致了国人对外来的工业产品并不感兴趣,外国人的货卖不出去,而自己又大量购买中国的瓷器和茶叶,导致了严重的贸易逆差,赚不到中国的钱反而让中国赚走了大量的钱。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闭关锁国,起初都是一种自卫的一种权益之计,后来都还是都开关与外国通商,虽然进行着严格的管理。如果非要说谁更严重一点的话,那清朝就严重一点,当时的统治者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对外国人乃至他们的物品技术都是持鄙夷的态度的,就很难虚心的接受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商人和哪个朝代有关系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商人和商朝有关系。由于商朝时期,商人比较擅长经商,因此外部落的人便把生意人统称为商人,之后商人作为生意人的代称一直延续至今。

商朝时期为什么出现商人,其实也是有一定因素影响的。商朝被周朝取代之后,商朝的百姓们失去了土地,为了能够生存,他们不得不在各个国家之间做生意,并从事贩卖货物的活动,之后,人们就习惯把那些从事贸易活动的人称呼为商人。

之后经过不断的发展,还延伸出了新的词汇,比如商业、商品、商旅、经商等。不过在当时的古代,商人的地位比较低,他们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造纸术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那么造纸术是在哪个朝代发明的呢?

东汉和帝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首先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分散成纤维状,再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成为纸浆。然后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用捞纸器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最后把湿纸贴在墙上晒干揭下就成为了纸张。随后造纸术便传向朝鲜、日本、阿拉伯、巴格达等地。14世纪意大利建起了很多造纸厂,再传入英国等地。造纸术的发明使文字载体成本降低,推动了知识的普及与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景泰蓝是什么地方的工艺 景泰蓝在哪个朝代出现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景泰蓝是北京著名的工艺品。景泰蓝是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金属器为“景泰蓝”。北京作为景泰蓝工艺主要的发祥地和最为重要的产地,明代的御用监和清代的造办处均在北京设有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

北京景泰蓝工艺最初的兴盛是在元末明初,至明代,北京的景泰蓝工艺已经趋于成熟。明代的景泰蓝制品,铜胎的质地较好,多为紫铜,胎体略显厚重,所以,这时制品的造型以仿古的居多,主要仿青铜器所用的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色彩深沉而逼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广州横枝岗古墓是什么意思?古墓是什么朝代有什么文物?

全文共 265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悠久,在我们的脚底下,或许一直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古代遗迹,而因为一些开垦、建房、修路等等的行为,或许会挖出不少古墓来,很多古墓都是无意当中被发现的。而最近,在广州横枝岗,就发现了一个古墓群,而且这些古墓还不是同一时期的,其中包括有很多个朝代。那么,从这些古墓里面还发现了一些什么呢?1.广州横枝岗再发掘近60座汉至清代墓葬

广州横枝岗再发掘清理近60座汉至清代墓葬,出土陶器、青铜器、铁器、珠饰等文物近500件(套)!今早(12月24日),记者探访这些古墓葬,触摸近2000年前的历史。

这些古墓葬位于恒福路与麓湖路交界处东北角的山岗上。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约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了众多大大小小的墓葬,有木椁墓、也有砖墓;有些墓穴里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器物;有些晚期墓还打破了早期墓葬。考古工作人员在有序地清理墓穴里的随葬器物。

今年7月至12月,配合麓湖公园南入口等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广州花园前置区云山境界片区)工程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项目建设范围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并在报请国家文物局审批后,对勘探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易西兵告诉记者,现场发掘的面积有450平方米。目前,现场已清理墓葬57座,其中汉墓11座、晋南朝墓13座、唐墓2座、宋墓1座、明墓5座,以及清墓25座,出土陶器、青铜器、铁器、珠饰等文物近500件(套)。

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勘探发现的古墓葬分布十分密集,晚期墓葬打破早期墓葬的现象频繁。在已经清理的50多座古墓葬中,汉墓和和东晋南朝墓分布集中、数量多、规模大。汉代墓葬均为竖穴木椁墓,时代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墓葬保存较好,随葬器物丰富,以陶器居多,此外还有铜剑、铜镜和铜钱等。2.墓葬情况介绍

引起考古工作人员特别注意的是,现场M27、M28两墓并列,考古人员判断很可能是夫妇合葬墓。M27墓的墓口面积有28平方米,M28墓的墓口面积有27平方米。

“这是广州近年来发现的少有的保存比较完好的墓葬。”易西兵介绍,这两座墓原本有封土堆,墓穴深度超过1米,最深有2米多。墓中的棺椁都已腐朽,但能从随葬器物出土的情形大概推断出墓室的结构,是大约仿照先人生前的房子布局来摆放棺椁和器物。

这两座墓的随葬器物最为丰富,其中M27墓已发掘出90多件,M28墓已发掘了50多件;出土的仓、灶、井、屋等模型明器具有岭南地方特色,其中的干栏式陶屋、陶簋、陶灯等特色明显;M28墓随葬的珠饰由260粒水晶、玛瑙、琥珀等质地的珠子、管饰组成,十分精美。

而现场的东晋墓普遍规模较大,结砌讲究,墓砖纹饰规整。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虽多被盗扰,这些东晋墓仍留下了一批青釉瓷器和滑石猪等器物。其中一座墓的墓砖有“大兴四年”纪年文字,为广州地区东晋墓的断代研究提供了重要标尺。此外,工地宋墓出土的带柄龙纹镜也是近年广州考古发现的精品。

据了解,麓湖公园南入口等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广州花园前置区云山境界片区)项目用地地处广州市“桂花岗-狮带岗-横枝岗”地下文物埋藏区内,是地下古墓葬重点埋藏区。

横枝岗一带多为山岗地貌,地处广州古城东北郊,距广州古城中心(今北京路、中山四路一带)直线距离约3公里。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在横枝岗一带配合建设工程进行了数十次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清理两汉到明清时期墓葬近千座,出土了大量文物。

“这里是广州先民们很重要的埋葬场所。”易西兵表示,清理发掘的这些古墓葬,反映出古代人“侍死如侍生”的丧葬习俗。据介绍,现场考古工作争取在本月底结束。考古工作人员在全面、科学收集资料,妥善保存出土文物后,将配合城市建设发展,把考古现场交给工地施工方,进行回填复绿。3.周边考古成果十分丰富

麓湖公园南入口等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广州花园前置区云山境界片区)南侧即广州环城高速以南区域在广州市“桂花岗-狮带岗-横枝岗”文物埋藏区。这一带多为山岗地貌,有狮带岗、横枝岗等。历年来配合建设工程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清理古墓葬逾百座。1954年4月,在小北登峰路市保育院工地发掘明代墓葬2座。

1954年12月,在小北横枝岗发掘西汉、东汉、南朝墓5座。1955年12月,在横枝岗疗养院工地发掘汉、六朝、唐墓28座。同年,在登峰路七星岗发掘一座“永兴二年”纪年晋慕。

1986年5月,在狮带岗麓湖住宅区发掘唐代双室砖室墓1座:8月,在广州大学校区发掘3座东晋砖室墓。1996年1月,在横枝岗市肿瘤医院工地发掘大型南朝基2座,其中一座规模较大,结构完整,发掘结束后在原地保存;5月,在麓景西路狮带岗市燃料公司工地发掘座西汉土坑墓;7月,在下塘西路金鹿山庄工地发掘汉唐墓葬3座;9-10月,在横枝岗1号工地发掘汉至明清古墓葬23座。

1997年7-8月, 在淘金北路珠江实业公司工地发据西汉至清代墓葬10座;9月,在横枝岗95号市胸科医院工地发掘汉唐古墓葬5座。

1998年11月,在下塘西路飞鹅岭东麓发掘唐幕2座;在广园中路云台花园酒家工地发掘明代墓葬2座。1999年6-9月,在恒福路内环路建设工地发掘古墓葬35座;1999年9-10月,在麓湖路广州艺术博物院工地发掘南朝墓2座。

2000年底-2001年初,在恒福路银行疗养院工地发掘西汉至清代古墓葬15座。2001年4-5月,在下塘西路市政扩路发掘古13座;9月,在解放北路金

桂园工地发掘唐宋水井2眼;同年,在恒福路银行疗养院工地发掘古墓葬33座。2002年1月,在恒福路银行疗养院工地发掘西汉和唐代墓葬8座。2005年12月至2006年7月,在该工地再发掘古墓葬7座。

2006年7-8月,在麓湖公园麓鸣酒家工地发掘西汉、东汉、晋南朝、唐、明代墓葬10座;同年,在恒福路银行疗养院工地发掘汉唐墓葬20余座。2011年11月,在横枝岗1号大院工地发掘汉六朝唐代墓葬10座。

2017年4-8月,在横枝岗路广州市胸科医院整体改造扩建项目第一批工程用地共发掘古墓葬134座,共出土金器、铜器、铁器、滑石器、陶瓷器等各类文物741件(套)。

2018年7月-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整体改造扩建项目第二批工程用地(综合住院楼中西部)发掘古代墓葬79座,共出土铜器、滑石器、陶瓷器等各类文物654件。

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整体改造扩建项目第二批工程(综合住院楼东部及肺科病房楼)用地发掘古代墓葬63座,共出土铜器、滑石器、陶瓷器等各类文物339件(套),采集墓砖等标本46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古代哪个朝代的军事力量最强?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时候,朝代更迭,一个王朝打败另一个,建立新的时代,我们自然会认为后一个的军事力量要胜过前一个。然而,毕竟是时间线的发展,就算是一个朝代,开国和灭国时候的军事都是不能比对的。那么,中国古代那么多朝代,究竟哪一个的军事实力才是最强大的?我们简单列举几个时代来比一比。

我国历史悠久,经历的朝代也众多,但大一统的朝代也只有秦汉晋隋唐元明清等。而在这些大一统的朝代中,又属哪个朝代的武力最盛、战斗力保持最久呢?秦晋隋三朝极为短命,自不多言。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蒙元与满清时期的军事,在历史上最为强盛。蒙元虽在一段时期内,打遍天下无敌手,但蒙元的寿命也仅百年。而满清的军事,衰减得更快,满清引以为傲的八旗兵的战斗力,自其入关后就大力衰减了,灭南明、平三藩都已主要依赖绿营兵了。乾隆后期,绿营兵的战斗力也渐渐不行了,而鸦片战争以后,更是只有挨打的份了。

我们通常提起盛世朝代,都会说汉唐。汉分为东西汉,各约两百年,从整体上看,东汉不及西汉强盛。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亦写道:贤臣,远小人,此先汉(西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东汉)所以倾颓也。

而西汉初期,面临着很严重的外患。匈奴人於秦末之际,统一了蒙古高原,并趁秦末之乱,尽掠河南(河套)之地,且屡犯汉之边郡。刘邦率军征讨,却大军失利,致有白登之围。其后,汉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而对匈奴妥协、实行长期的和亲策略。至文景时期,汉朝国力达到鼎盛,据《汉书·食货志》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便是成语“贯朽粟陈”的由来。而文景之治也是我国君主时代的第一个盛世。其时,社会安定、百姓生活富足。

汉武帝时期,颁发“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对匈奴展开了大举反攻。但汉武帝却过於肆意妄为、穷兵黩武,以致汉朝国运由盛转衰。至汉武帝晚年,虽大汉王朝的疆域达到了极盛,却也造成了“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社会惭状。此后,虽经“昭宣中兴”,使一度陷入崩溃边缘的西汉王朝又有几分恢复,但仍扭转不了汉朝国运的颓势走向。西汉真正强盛的阶段,也只有百余年的光景。

而大唐建国之初,李渊父子也曾向突厥称臣纳贡多年。至唐太宗时期,对突厥大举反攻、灭东突厥,并开启向往经营的时代。至唐高宗时期,唐朝的疆域达到鼎盛,但只维持了不到四年。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是安史之乱,虽此后大唐的国祚还延续了一百五十年,但唐朝的疆域大蹙,地方上藩镇势力割据。实则,唐朝鼎盛的光景与西汉差不多长。

明朝的开国与汉唐不同,汉唐之初,都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力。而明朝是推翻游牧民族的统治,才得以建国的。因明朝建国之初,即对北方游牧民族占据强盛主导地位。故而,明朝无汉唐之和亲政策。而正因为明初没有跟外族议和的先例,也才增加了崇祯时期的议和难度。而整体来说,明朝官军的军事实力,是保持最长久。直至明末,明朝的边防军仍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烟花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烟花是唐朝发明的。

烟花始于唐朝,盛于宋末,至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其发明和发展跟火药技术的使用息息相关。相传烟花爆竹是唐朝时期名叫李畋的人发明的,他利用纸筒、火药等材料制作成爆竹,其目的是为了产生巨大声响,以驱鬼辟邪。等发展到了宋朝,燃放烟花爆竹已经成为一项娱乐活动。

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之外,还会在重大节日、喜事庆典,如端午节、元宵节、建房、婚嫁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其实烟花和爆竹结构较为相似,其结构都包含了药引以及黑火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以及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小时候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所以在父亲的安排下王安石受到了比较好的教育。再加上王安石跟着父亲四处为官,增添了社会阅历,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艰辛。于是他走上了仕途之路,通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成为了官员。之后王安石将自己变法的想法告诉了宋仁宗,但是宋仁宗并未采纳王安石的变法主张,这让王安石很是失落。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这才受到重用,并且一步一步走到了丞相的地位,虽然改革按照计划开始执行,但是遭受到保守派的强烈攻击与弹劾,最终变法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