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墓

古墓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古墓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古墓问题。

分享

浏览

830

文章

210

广州横枝岗古墓是什么意思?古墓是什么朝代有什么文物?

全文共 265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悠久,在我们的脚底下,或许一直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古代遗迹,而因为一些开垦、建房、修路等等的行为,或许会挖出不少古墓来,很多古墓都是无意当中被发现的。而最近,在广州横枝岗,就发现了一个古墓群,而且这些古墓还不是同一时期的,其中包括有很多个朝代。那么,从这些古墓里面还发现了一些什么呢?1.广州横枝岗再发掘近60座汉至清代墓葬

广州横枝岗再发掘清理近60座汉至清代墓葬,出土陶器、青铜器、铁器、珠饰等文物近500件(套)!今早(12月24日),记者探访这些古墓葬,触摸近2000年前的历史。

这些古墓葬位于恒福路与麓湖路交界处东北角的山岗上。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约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了众多大大小小的墓葬,有木椁墓、也有砖墓;有些墓穴里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器物;有些晚期墓还打破了早期墓葬。考古工作人员在有序地清理墓穴里的随葬器物。

今年7月至12月,配合麓湖公园南入口等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广州花园前置区云山境界片区)工程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项目建设范围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并在报请国家文物局审批后,对勘探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易西兵告诉记者,现场发掘的面积有450平方米。目前,现场已清理墓葬57座,其中汉墓11座、晋南朝墓13座、唐墓2座、宋墓1座、明墓5座,以及清墓25座,出土陶器、青铜器、铁器、珠饰等文物近500件(套)。

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勘探发现的古墓葬分布十分密集,晚期墓葬打破早期墓葬的现象频繁。在已经清理的50多座古墓葬中,汉墓和和东晋南朝墓分布集中、数量多、规模大。汉代墓葬均为竖穴木椁墓,时代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墓葬保存较好,随葬器物丰富,以陶器居多,此外还有铜剑、铜镜和铜钱等。2.墓葬情况介绍

引起考古工作人员特别注意的是,现场M27、M28两墓并列,考古人员判断很可能是夫妇合葬墓。M27墓的墓口面积有28平方米,M28墓的墓口面积有27平方米。

“这是广州近年来发现的少有的保存比较完好的墓葬。”易西兵介绍,这两座墓原本有封土堆,墓穴深度超过1米,最深有2米多。墓中的棺椁都已腐朽,但能从随葬器物出土的情形大概推断出墓室的结构,是大约仿照先人生前的房子布局来摆放棺椁和器物。

这两座墓的随葬器物最为丰富,其中M27墓已发掘出90多件,M28墓已发掘了50多件;出土的仓、灶、井、屋等模型明器具有岭南地方特色,其中的干栏式陶屋、陶簋、陶灯等特色明显;M28墓随葬的珠饰由260粒水晶、玛瑙、琥珀等质地的珠子、管饰组成,十分精美。

而现场的东晋墓普遍规模较大,结砌讲究,墓砖纹饰规整。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虽多被盗扰,这些东晋墓仍留下了一批青釉瓷器和滑石猪等器物。其中一座墓的墓砖有“大兴四年”纪年文字,为广州地区东晋墓的断代研究提供了重要标尺。此外,工地宋墓出土的带柄龙纹镜也是近年广州考古发现的精品。

据了解,麓湖公园南入口等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广州花园前置区云山境界片区)项目用地地处广州市“桂花岗-狮带岗-横枝岗”地下文物埋藏区内,是地下古墓葬重点埋藏区。

横枝岗一带多为山岗地貌,地处广州古城东北郊,距广州古城中心(今北京路、中山四路一带)直线距离约3公里。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在横枝岗一带配合建设工程进行了数十次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清理两汉到明清时期墓葬近千座,出土了大量文物。

“这里是广州先民们很重要的埋葬场所。”易西兵表示,清理发掘的这些古墓葬,反映出古代人“侍死如侍生”的丧葬习俗。据介绍,现场考古工作争取在本月底结束。考古工作人员在全面、科学收集资料,妥善保存出土文物后,将配合城市建设发展,把考古现场交给工地施工方,进行回填复绿。3.周边考古成果十分丰富

麓湖公园南入口等节点景观提升工程(广州花园前置区云山境界片区)南侧即广州环城高速以南区域在广州市“桂花岗-狮带岗-横枝岗”文物埋藏区。这一带多为山岗地貌,有狮带岗、横枝岗等。历年来配合建设工程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清理古墓葬逾百座。1954年4月,在小北登峰路市保育院工地发掘明代墓葬2座。

1954年12月,在小北横枝岗发掘西汉、东汉、南朝墓5座。1955年12月,在横枝岗疗养院工地发掘汉、六朝、唐墓28座。同年,在登峰路七星岗发掘一座“永兴二年”纪年晋慕。

1986年5月,在狮带岗麓湖住宅区发掘唐代双室砖室墓1座:8月,在广州大学校区发掘3座东晋砖室墓。1996年1月,在横枝岗市肿瘤医院工地发掘大型南朝基2座,其中一座规模较大,结构完整,发掘结束后在原地保存;5月,在麓景西路狮带岗市燃料公司工地发掘座西汉土坑墓;7月,在下塘西路金鹿山庄工地发掘汉唐墓葬3座;9-10月,在横枝岗1号工地发掘汉至明清古墓葬23座。

1997年7-8月, 在淘金北路珠江实业公司工地发据西汉至清代墓葬10座;9月,在横枝岗95号市胸科医院工地发掘汉唐古墓葬5座。

1998年11月,在下塘西路飞鹅岭东麓发掘唐幕2座;在广园中路云台花园酒家工地发掘明代墓葬2座。1999年6-9月,在恒福路内环路建设工地发掘古墓葬35座;1999年9-10月,在麓湖路广州艺术博物院工地发掘南朝墓2座。

2000年底-2001年初,在恒福路银行疗养院工地发掘西汉至清代古墓葬15座。2001年4-5月,在下塘西路市政扩路发掘古13座;9月,在解放北路金

桂园工地发掘唐宋水井2眼;同年,在恒福路银行疗养院工地发掘古墓葬33座。2002年1月,在恒福路银行疗养院工地发掘西汉和唐代墓葬8座。2005年12月至2006年7月,在该工地再发掘古墓葬7座。

2006年7-8月,在麓湖公园麓鸣酒家工地发掘西汉、东汉、晋南朝、唐、明代墓葬10座;同年,在恒福路银行疗养院工地发掘汉唐墓葬20余座。2011年11月,在横枝岗1号大院工地发掘汉六朝唐代墓葬10座。

2017年4-8月,在横枝岗路广州市胸科医院整体改造扩建项目第一批工程用地共发掘古墓葬134座,共出土金器、铜器、铁器、滑石器、陶瓷器等各类文物741件(套)。

2018年7月-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整体改造扩建项目第二批工程用地(综合住院楼中西部)发掘古代墓葬79座,共出土铜器、滑石器、陶瓷器等各类文物654件。

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整体改造扩建项目第二批工程(综合住院楼东部及肺科病房楼)用地发掘古代墓葬63座,共出土铜器、滑石器、陶瓷器等各类文物339件(套),采集墓砖等标本46件。

展开阅读全文

成都发现超6000座各朝古墓 出土多种文物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当中一些消息也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近日公布的在成都发现的超6000座各朝古墓的消息也引起了许多的关注,那么成都发现超6000座各朝古墓是什么情况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城市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成都发现超6000座各朝古墓

5月14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一项惊人的研究成果:在10.34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埋葬着超过6000座古墓。2015年,新川创新科技园开始建设之初,按照惯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进驻园区进行例行勘探,没想到却发现了古代墓葬遗迹。

历时5年的发掘,考古人员在10.34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发现了大量古代遗存:超过6000座墓葬,时间轴从战国到秦代,到两汉六朝,再到唐宋时期,最后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墓葬的类型包括了崖墓、砖室墓等多种,发掘出土了大量陶、瓷、铜、玉、玻璃、石质等遗物。

随着发掘的进一步推进,规模庞大的墓葬群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在发掘的战国墓葬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在铜戈装柄部位刻有郫县“郫”字的郫戈,这个文物的价值不亚于之前在蒲江船棺出土的“成都矛”。专家认为,刻有“郫”字武器的发现,对于历史上郫县的秦代置县考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也是古蜀走向国家统一行政体系的重要实证材料。秦国在蜀地设置郡县,为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时间一点点推移,考古工作有序推进,各个时期的墓葬也陆续出土了包括陶器,铜器、银器和石质等各类文物。今年3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复工,再次对园区剩下的墓葬进行发掘,在标注为五根松地点的墓群又有了重要的发现。4月16号,记者被允许进入五根松考古发掘现场采访,站在黄土小山坡上,开阔的视野之下,一座座跨越千年,各个时期的古墓一览无余。

五根松的94号墓基本已经发掘完毕,考古绘图人员正在对这里的墓葬形态进行绘制,复原墓葬场景,之后,发掘出的各类器物将被取走修复。而相邻的92号墓,考古发掘工作才刚刚开始。据介绍历时5年多的时间,每一天都有新的进展,这个庞大的墓葬群对于我们研究当时益州地区的社会经济程度、生产力水平、家庭结构与规模、丧葬思念等有重要参考价值,而其中出土的大量保存完好的俳优俑、仙山座、摇钱树、楼宇等文物也是上佳的艺术精品。

文物是人们在生活中所留下来的极具历史与艺术、以及富有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这是人类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且,古代与现代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有着变化,文物的历史以及隐含的许多文化是值得去探索的。

展开阅读全文

南山明代吕氏古墓葬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南山明代吕氏古墓葬为同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明代吕氏古墓葬位于同安区新民镇凤南农场南山社,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明。

保护范围:以墓葬为中心,各个墓葬四周向外延伸30米。。

新民镇:新民镇位于同安城郊西南侧,北邻祥平,南临集美,东边西柯,西接莲花、凤南。镇域面积51.2平方公里,下辖乌涂、梧侣、后宅、四口圳、湖安、禾山、西塘7个社区及柑岭、湖甘、溪林、洋厝埔、西山、蔡宅6个行政村。人口30939人,外来人口近4万人。已建立40个党(总)支部,其中非公企业党支部23个,共有党员999人。地处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交通四通八达,福厦铁。

展开阅读全文

黄錀古墓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黄錀古墓为斗门区文物保护单位。

黄錀古墓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乾西村后山蛤婆岭,属重修墓,始建于明代正统六年(1441),原为明代进士黄錀的祖父黄宏道之墓。崇祯十五年(1642),宏道后人将其子黄隆及孙子黄鉴、黄錀、黄铎、黄钺,曾孙黄延珪等人的骨殖迁移至此墓合葬,称之为“五子陪葬”。1988年重修,重修墓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45平方米,为抄手墓,由墓碑、垄环、挂榜、拜台、月池等部分组成;以混凝土灰沙花岗石混合构筑。墓前两侧置立原石狮,高0.96米,两狮相距14米。1988年被核定公布为斗门县(区)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珠海市斗门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乾西村:乾西村。

展开阅读全文

罗汉山古墓群

全文共 1924 字

+ 加入清单

罗汉古墓群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曲靖境内,除八塔古墓群之外,后来发现的最为壮观的古墓群在三宝(明代曲靖府城南城)的罗汉山梁堆墓群。

这是位于曲陆高速公路与326国道之间的一座小山,茂密的云南松和四季的野花常年将它装点得生机勃勃。这里的古墓早在《新篡云南通志·卷八十二·金石考》引《曲靖地志》就有记载:“城外多高垒,皆曰梁王墓。城南罗汉山亦有八冢,真伪莫辨,前有人掘之,得金玉戈兵器皿之属。”这当中就说得很明白,不过只是数量上不准确,这里的梁堆墓不是八冢而是十二冢。密集地分布在这1.6平方公里的山顶。

这片古墓群从通志记载上看,早在清代就有人盗过,而最近的一次被盗发生在2001年三月末的一天,盗墓贼从标号为M11的一座古墓下手,从顶部打下一个8.2米深的竖井,直达墓室正中底部,至于最后盗得多少随葬物品,谁也不清楚。当地文化部门发现并报告的时候盗墓者早已逃之夭夭。然后区文物管理所的同志迅速赶到了出事现场,证实了这座古墓被盗的现实。之后,得到省有关部门同意,对这座标号为M11的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采集到了一部分零碎的盗墓者未来得及拿走的器物。从该墓葬形制和墓砖大小纹饰上,以及出土的器物上分析,该墓葬形成大约在东汉中晚期,其墓葬的规模十分宏大,出土器物的一些鎏金车马饰,工艺之精湛,色泽之明快,鎏金技术之高超,在云南同类型的汉墓中都不曾见到。从中表明墓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定具有较高身份和地位。

东汉中晚期,这一地区正好是南中大姓形成并相互争霸的时期,这时候,曲靖一带的南中大姓主要有“焦、雍、娄、爨、孟、量、毛、李”八大姓,而这八姓之中,尤以孟姓和爨姓最为活跃,势力最大。早在东汉末年,建宁的爨习就曾任益州郡建伶令。孟获更不用说,一本《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书,而这其中演义得最为精彩的片断之一就是诸葛亮跟孟获的故事,七战七擒,最后才让这位土酋部落的头领心服口服。南征之后这两个大名鼎鼎的大姓人物爨习和孟获都让诸葛亮带到蜀国去做了朝廷命官,孟获做了御使中丞,爨习官至领军。按这样的推测,这片大规模集中的梁堆墓一定不是平常人家所能为的。这样很可能就是当时活跃在这一地区的大姓人家的陵墓。至于在当时南中的八大姓中究竟是哪一姓的家族陵墓,一时很难说清。从一些史料上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明天启年编篡的《滇志·卷三·曲靖府冢墓》载:“爨府君墓,在城南十里,仅有碑额,其它无考。”清《南宁县志·卷一·古绩》上也说,“晋振威将军兴古太守爨君墓在城南十五里,旧有断碑,上刻晋故振威将军兴古太守爨府君。”从地理位置以及相距的长度上看,城南十里或十五里与这片古墓群差不多吻合。但是也不能就肯定这是这两本志书上所记的爨府君墓。爨氏家族在那个时代的确也算得上南中地区的名门旺族,但是爨氏家族聚集地以当时的同劳县也就是如今的陆良县为中心,我们如今看到的爨氏家族的两块重要碑刻,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都在当时的同劳县境内出土,这是没什么话好说的。爨龙颜和爨宝子都是爨氏家族中具有很高地位的人,他们所选择的墓地应该是当时爨氏家族的墓地才对。这样说来,三宝罗汉山的这片显赫的梁堆墓似乎又跟爨氏家族没有多少关系,有可能是别的大姓比如孟获家族,比如雍闿家族,这两大家族在东汉中晚期,也就是我们目前所认定的这座古墓形成的时期其势力名望都应当是大于爨氏家族,爨氏家族独霸南中是从公元339年爨琛击败霍彪,才最终确立其统治地位并崛起于南中的,而在东汉中晚期,这个爨氏家族只是众多大姓之一而已。很明显的例子,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其主要矛头是对准势力最大的造反派西昌的高定、曲靖的雍闿和孟获大姓家族来的,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

面对着那些起起伏伏、大大小小的墓园,望着荒凉孤寂、迎风战栗的野草,真是思绪万千。我们真的不要小瞧了这些荒丘土堆,谁能说清楚,它们背后曾上演过多少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人生话剧。辉煌与平凡总是有始有终,有生有灭,这是自然规律。儒家和道家以及道教作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本土思想体系,它们各自的生死观历来不同,但是,对人的生命本质问题,具体的指向是统一的。在这个问题上,人的生命本质不是一个生物学或医学的范畴,而是一个根本性的哲学范畴。无论是“未知生焉知死”的儒家,还是“出生入死”、“生劳死息”的道家,抑或是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不管是回避死亡或是自然地迎接死亡,还是大胆地否定死亡,都将生命本质指向一种回答,那就是像《太平经》里所说的“人人得一生,不得再生”。生命的本质是“不再”。是什么规定了这个本质,那就是死。埋在这些荒墓里的,无论是王者,是平民,带进墓地的殉葬品无论是金银珠宝,是粗陶水罐,最后的结果其实都一样。对活着的人来说,这或许也是一种生命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南董元代古墓群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南董元代古墓群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董元代古墓群位于藁城市南董村,距离藁城北偏西12.5公里,是南董镇政府所在地。南董元代古墓群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董元代古墓群在南董村东侧,是元朝开国元勋董俊、董文炳父子兄弟的墓地,其后裔大多也葬于此。董氏于元代为卿,父子并列于朝,其墓地地势高阔,占地981亩,分前后两墓区。前墓区为董文炳父子墓区,为元代古墓群,有御赐神道碑九通,每行神道设有阙门、高大牌坊、石像等,均系汉白玉精雕而成,石翁仲雕刻高2.5米。后墓区是董氏后人坟地,董氏历代均有人在朝为官,各朝皇帝均有追谥,整个墓地是碑刻成林,古柏参天,气势非常壮观,历代都有董氏看坟人守护。

展开阅读全文

石羊石虎辽代古墓遗址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石羊石虎辽代古墓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辽至金

石羊石虎辽代古墓遗址,俗称大河北石像生,位于辽宁省凌源市大河北乡黄土梁子石羊石虎村,占地面积大约有15000平方米,东西宽150米,南北长100米,据《凌源县志》记载为辽代古墓群。

现存石羊、石虎、石人造像共九尊,由花岗岩雕成。这些用黄褐色花岗岩雕成的气势雄伟、形象逼真的石像,从外观上看是人工刻制而成,从其雕刻艺术看,很富有辽代风格,与辽上京祖州石刻十分相似。

石羊石虎辽代古墓遗址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艺术、民族及古代建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龙头山古墓群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龙头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头山古墓群位于吉林省和龙县的龙头山上。

墓群所在地的范围,东西长500多米,南北长400米,地面有12个封土堆。较大的一座墓前立有两块大石柱,南面的平地上有建筑基址。

已发掘的一座是渤海国第三代王大钦茂的第四个女儿贞孝公主的墓葬。建于八世纪的末叶,原来的地面上有砖塔,现已塌毁不存,只留下墓室。最珍贵的资料是墓中绘有12个壁画人物,这是首次发现的渤海壁画。在墓室通道的东西壁各绘有一个武士,在长方形的墓室中,左右各绘四侍者,后壁绘二侍者。武士身着甲胄,侍者则头着幞头,身穿华丽的袍服。这些彩绘的人物,形体硕胖,笔触圆熟,体现了初唐绘画的风格,也反映出唐代中原高度发展的文化艺本对边疆各族的影响。墓室的墙壁用砖砌筑,上面用大板石封盖。墓0土有一方墓志,阴刻楷书汉字,记载了贞孝公主一生的经历。(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六顶山古墓群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六顶山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顶山古墓群位于吉林省敦化县城南5公里牡丹江右岸六顶山南坡的山坳中。

六顶山古墓群是唐代渤海前期王族的茔地。渤海国是粟末靺鞨人-于698年,以牡丹江流域为中心建立的政权,唐玄宗册封-为“渤海郡王”,并在其统治的地区置忽汗州,设忽汗州(渤海)都督府。渤海国和内地往来频繁,典章制度多仿效唐王朝,社会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926年被契丹所灭。1949年延边大学、1959年吉林省博物馆、196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对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

六顶山呈东西走向,由起伏毗连的六座山头组成,最高峰的海拔是603米,由此向东南伸出一个山岔,山岔的两侧都是墓地,共有90多座古墓。古墓分石室墓和石棺墓两种。

1949年在这里清理的贞惠公主墓,是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女儿的墓地,墓0土有陶器、玉壁、鎏金铜饰件和墓碑等遗物。墓碑作圭形,高90厘米、宽49厘米、厚29厘米,碑文为汉字阴刻,楷书真字,共计21行、700多宇,刻于公元780年。从碑文中可以看出渤海使用汉字,流行骈体文,娴习书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墓室呈长方形,四壁用熔岩和玄武岩平砌,顶作抹角叠涩藻井,以大石板盖顶,甬道修于南壁的中部,前有墓道,墓室和墓道都铺有地砖。

六顶山墓葬群及其出土的遗物,反映出了渤海国前期的物质文化和社会面貌,是研究其历史的重要资料。1961年3月,六顶山古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新盛街古墓群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新盛街古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新盛街位于幸福路东、马陵路南、洪泽湖路北,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宿迁市仅剩的和保存较为完整的老街区。

为配合新盛街城市改造,从2017年3月底,南京博物院联合宿迁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清理古墓葬11座,其中1座砖室墓,其余均为土坑墓。出土器物20余件,主要为陶器、瓷器、铜钱以及少量银质饰品。墓葬时代分汉代和宋元明清时期两个历史阶段。通过此次发掘,初步掌握了该地区文化层和墓葬分布情况,为后期深入开展整个新盛街片区历史研究和保护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五金墩古墓群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五金古墓群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金墩古墓群

位于兰江街道凤亭村大庙自然村西山山坡,为汉至六朝时期墓葬分布密集区域,规模较大,规格较高。余姚文保所藏国家一级文物、西晋时期青瓷蜥蜴把鸡头壶就出土于此。该墓群对研究汉至六朝时期这一地区的葬俗和社会生活情况具有重要价值。2010年4月26日,五金墩古墓群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兰江街道: 兰江街道是余姚市人民政 府驻地,位于市区西南,距市政 府驻地5公里,因境域地处姚江蕙江地段,历代盛产中国四大名兰“国字兰”著称,古诗有“一曲蕙兰飞彩 ”,旧称蕙江、亦名兰江,街以江名。东隔市区商业街南雷路与梨洲街道相接,南连四明山麓,西与梁弄镇、马渚镇和上虞市永和市镇接壤,现境总面积53.71平方公里,有耕地16361亩、山林26551亩,常住人口6.。

展开阅读全文

郑家坳古墓葬群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郑家坳古墓葬群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郑家坳古墓葬群位于靖安县城以西,约15公里,水口乡来堡村郑家组。古墓地位于两条溪流交汇的三角形地带山坡高地上,岗顶平坦,高出现在稻田2—4米,一条西东方向公路卧于墓地之上,周围有数百名村民散居。这里土地肥沃,植被繁茂,雨量充沛,很适宜人类耕作生息。稍远处有众多小山丘坡,高度从10米到50米不等。北面山较高,南面较为空旷。

郑家坳墓地是江西境内最早发现的一处台地类型新石器时代晚期墓地遗存,距今约5000~5500年,面积约5000平方米(公布保护面积3500平方米),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土坑竖穴)34座,出土器物200余件。它填补了我省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上的一项空白,并为研究我省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文化的分区、分期及与周边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来堡村:来堡村。

展开阅读全文

微山岛古墓群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微山古墓群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微山岛古墓位于微山岛西部,有微子墓和张良墓及小型汉墓群。微子墓封土高10米,底径70米,墓前有明、清碑4块,墓主微子是殷纣王的庶兄,“微”是他的封国,死后葬于微山。

微山岛古墓群含殷微子墓、张良墓、目夷君墓、墓前村汉墓群、万庄汉墓群。

张良墓位于墓前村北,封土高15米,直径100米,墓前有清康熙二年石碑一块,上 书--“汉留侯张良墓”,微山是张良的封地,死后葬于微山,汉代原有建筑物及汉碑早年损坏。附近汉墓众多,近十几年来,已发掘百余座,出土各类文物600余件,现仍有大批汉墓暴露在外。

墓前村:墓前村 位于微山岛乡西南部,距乡驻地1.8公里。村党支部书记:高朝法,村委会主任:张波。1984年建村,因处张良墓前得村名。有姚、高、张、田等4个姓氏,姚、高、张姓最多。有4个村民小组,382户,1274人。村东西389米,南北260米。耕地600 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林(果)面积200亩;水产养殖面积3000亩;畜牧养殖专业户15个,养猪32头。

展开阅读全文

新王沟村南古墓群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新王沟村南古墓群为临沂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王沟村南古墓群位于沂南县铜井镇新王沟村南约1公里,年代为汉,类别为古墓葬。

新王沟村南古墓群是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铜井镇:铜井镇是山区生姜生产重镇,生姜面积2.5万亩,山洞储存保鲜居全国第一。 该镇位于县城北部,北邻沂水县。总面积123平方公里,人6口万,境内山青水秀,多波、玉液、大河、响鼓、温泉、竹泉立大名泉交相辉映;灵山、凤凰山、虎头顶、穆桂英点将台闻名遐迩。西汉元凤凰刻石、莲花桥、观音寺、凤凰台、三山峪等自然人文景观。蔬菜面积7000亩,陆地蔬菜4000亩,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旸里店古墓群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旸里店古墓群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旸里店古墓群,位于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界石镇。2015年6月23日,旸里店古墓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松赞林寺

界石镇:界石镇位于东经122°19′,北纬36°52′,地处文登市西北部昆嵛山区,镇政府驻地大界石村。辖65个行政村,1.37万户,人口3.38万人,面积188平方公里,耕地3326公顷。境内交通发达,生态良好,风光秀丽,环境清新,旅游资源丰富。工业主要有石材、泉水、玩具三大特色支柱产业,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发展到60多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3家,民营企业32家,个体工。

展开阅读全文

韦波村红泥岭古墓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韦波村红泥岭古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韦波村红泥岭古墓

1977年秋和1979年冬,露墟韦波村村民在建造新房清理墙基时,在两个地点先后发现一批青铜器,并上送文物管理部门。1980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前往实地调查,证实是两座战国墓葬。1977年秋发现的一号墓(M1),东西走向,长约180厘米,宽约80厘米,深约70厘米。随葬器物沿墓坑两侧排列放置,现存随葬铜器锈残严重,有钟1件、鼎1件、剑2件、矛2件、斧3件、刮刀2件、叉型器6件。已知散失铜钟1件、陶碗(杯)1件。二号墓距一号墓约20米,1979年冬发现,东西向,长约170厘米,宽约80厘米,深约70厘米。随葬的铜器分别置于墓坑的两端和两侧,现存铜钟2件、铜剑1件、铜叉型器1件,保存较完整。专家认为墓主生前是有社会地位的人,并认为红泥岭是一处古基群。县人民政府于1986年6月20下达通知,将韦波村红泥岭划为文物保护区。

展开阅读全文

阿斯塔那古墓群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阿斯塔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市约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墓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以天然砾石为界,畛域分明。

阿斯塔那墓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多米的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墓室顶为平顶或穹窿形。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或简易木床上,他们头枕鸡鸣枕,面部掩巾,眼上盖瞑目,双手握木,身着棉麻或绢锦织品制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陈放模拟的亭台楼阁、车马仪仗、琴棋笔墨,或陈放葡萄、瓜果、饺子、面饼等食品,供死者阴间驱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后壁,绘有人物、鸟禽、花卉、山水壁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在古墓中出土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尤其珍贵的是这里出土的干尸即中国木乃伊,可以与埃及的相媲美,闻名世界。

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

展开阅读全文

沙呆提拜克古墓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沙呆提拜克古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沙呆提拜克古墓

沙呆提拜克古墓在距巴楚县夏河胡杨林场西北13公里处,是直径为5公里约20亩的原始胡杨林。在林中的这座古墓中,葬着一位著名的人物,名叫沙呆提拜克,相传14-15世纪,他生活在这里,曾求学于巴基斯坦、伊郎等地,是当时的文人。当时他也是一名角斗士和骑士,当地的人们十分敬佩他。许多地方-在他的带领下组织了50骑士到皇帝面前表演,皇帝十分满意,就赐给了沙呆提拜克古洲,这块地方和付加都保尔库里的太子之称。他当太子时,严格执法,公正严明。旁边有一座古墓比沙呆提拜克早一些,这座古墓是生在巴尔楚克城的有名人物,肉孜拜克,他把自己大部分年华用在刀郎文化发展上。促进了巴楚的文艺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他对刀郎文化做出了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扎滚鲁克古墓群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扎滚鲁克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扎滚鲁克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西2公里处绿洲边缘地带的台地上。墓地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属于先且末国时期,第二期属于且末国时期,第三期为东汉至魏晋时期。

目前发现五片墓地,近千座墓葬。一号墓地墓葬分布相对集中,东西宽750米、南北长1100米,面积达825000平方米。墓葬形制有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方形竖穴土坑棚架墓、洞室墓等。一、二期以多人合葬为主,三期多为单人或二人合葬。出土的两件木竖箜篌乐器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保存完好的珍贵文物,还有具有特色的陶器、骨木器、精美的毛织品、鸟纹刺绣织物等。

扎滚鲁克古墓群代表了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反映了这一地区汉通西域以前至魏晋的社会发展概貌,遗迹现象和出土文物表现出古且末国文化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与丝路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流,为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扎赉诺尔古墓群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扎赉诺尔古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扎赉诺尔矿区北部达兰额罗木河东岸的坡地上,是2900前拓跋鲜卑人的坟墓。

这座大型的古墓群约有300余座墓葬,是东汉初年拓跋鲜卑部落从大兴安岭东南麓的原始森林中来到水草丰美的扎赉诺尔地区,在这里生活了一百多年后留下的。拓跋鲜卑部落在这里发展壮大,后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

1960年夏,考古部门清理了31座古墓,其中单人墓葬26座,双人墓葬2座,小孩墓葬2座,母子合葬墓1座,出土遗物300余件。这些古墓均为土坑竖穴墓,葬具为木棺,大多有盖无底。墓中的尸骨几乎都是仰身直肢,头向北安放在棺木中。墓葬中还有大量的牛、马、羊殉葬和陶器、铜器、骨器、木器、贝壳等随葬品。

2006年5月,扎赉诺尔墓群作为汉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