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代

明代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明代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明代问题。

分享

浏览

3535

文章

74

明代女医师谈允贤一生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历史上,除了四大天王,四大名著,四大美女之外,还有一个四大女医。而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书个人医学案《女医杂言》,就是四大女医中的谈允贤所著。

谈允贤自小聪慧,在身为医婆的祖母引导下,她开始研究医术。祖母去世前将一生所收集、编写的药方病理都传给了谈允贤。尽得真传的谈允贤,开始为一些不愿让男医生看病的女性患者,医治妇科或外科疾病。渐渐的谈允贤的名气越来越大,凡皇家眷属生病,羞于请男御医诊治的,都请谈允贤入宫医治。

功成名就之后,谈允贤靠着同为女性的优势,对女患者的生活和情感进行观察,将观察所得化为自己的医学思想,反映到她的技术方法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谈允贤这里,作为医学对象的女性,她们受社会压制的声音也得到放大和彰明,谈允贤也成为那个时代女性追求解放与自由的标杆。

展开阅读全文

史上宦官干政始于明代设立了东厂!东厂到底是什么机构?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东厂是个什么机构

东厂,即东缉事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衙署位于京师东安门之北。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设立了东缉事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一个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东厂建立的背景是怎样的?

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用武力非法推翻了建文帝政权,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但当时社会上对永乐政权的合法性异议纷起。朱棣也对朝廷大臣多不信任,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在他的心目中,宦官比较可靠,于是朱棣重用宦官,设立了一个称为“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的新官署。

对东厂的评价如何呢?

一进东厂的大堂,即可见大幅岳飞画像,提醒东厂缇骑办案毋枉毋纵。可惜东厂在实际办案中完全背离了这个初衷。东厂差役并非完全为朝廷办事,更多的是为自己谋私利。他们常常罗织罪名,诬赖良民,之后就屈打成招,趁机敲诈勒索。东厂建立初期客观上有反腐败的效果,极大地加强了皇权。但东厂更产生了极为恶劣的政治和历史影响。由于东厂向独裁者邀功或因其私利而为之,所以容易制造大量的冤假错案,以致于东厂在明代社会上的口碑极差。

展开阅读全文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分别是:文征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江南四大才子”实是“吴中四才子”的演变,是指明代都生活在江苏苏州,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人。

简介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予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扩展资料

徐、祝、唐、文活跃在前七子摹拟、复古之风大盛之时,能够不依傍门户,卓然自立,为诗以抒写性情为第一义,在当时来说,确属难能可贵。徐祯卿虽在前七子之列,但其诗多佳作,诗论也有许多独到之处,论者以为非李梦阳、何景明可比。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不独能诗,且擅于书法、绘画,以多才多艺见称。

展开阅读全文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汤显祖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名作。汤显祖是中国明代文学家、戏曲家,擅长戏曲创作,代表作有《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等。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全称《牡丹亭还魂记》,是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之一,在明万历四十五年发行。汤显祖是中国明代文学家、戏曲家,擅长戏曲创作,代表作有《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等。

《牡丹亭》主要是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杜丽娘是官家千金,在情窦初开时受到家中礼教的禁锢。某一天,父亲为她请了一位老儒来授课。在讲解完《诗经》时,牵动了杜丽娘的情丝。没过多久,杜丽娘踏春归来,因疲惫倒头就睡,在牡丹亭梦到了书生柳梦梅。

杜丽娘在醒来后因在牡丹亭未找到书生,心中十分抑郁,熬成心病,最终不治身亡。杜丽娘在死后,到地府向判官询问自己死去的理由,判官发现她与柳梦梅有结亲之事,便放她回到人间。而柳梦梅在赴京途中住进了梅花庵中,从此与杜丽娘恩爱生活。柳梦梅在赶考时告诉杜父,丽娘还活着,最终父女、夫妻相认。

展开阅读全文

明代朱元璋时期社会福利有多好?明朝是社会福利最好的时代吗

全文共 263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朱元璋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朱元璋是明朝时期的皇帝,当然了,当时的明朝在朱元璋的领导下,可以说社会井然有序,当时的社会福利也是非常的好,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明代的朱元璋时期社会福利到底有多好呢?明朝是社会福利最好的时代吗?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迁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但他性格严明,刻薄寡恩,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历史上的污点。因为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从小吃了很多的苦,知道农民不易,所以格外重视民间疾苦,当了皇帝后,出台了各种政策,让老百姓不再吃苦。有历史学家研究后,认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明朝朱元璋时期是中国社会福利最好的时期。

洪武一朝,百姓的社会福利,有以下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政策规定:

养老朱元璋对天下老年人施以尊重,颁布诏书和法令,规定每地要善待老人,并让县官定期送去米面衣物进行慰问。朱元璋怕执行不力,就又叮嘱礼部尚书,要以皇帝的名义再次重申一下这项政策。洪武六年规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让70岁以上的老人安度晚年,国家允许老人的一个儿子免于服役。洪武二十年,大明颁布终身养老令:八十岁以上老人每月给五斗米三斤酒和五斤肉,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更加给一匹帛和十斤絮。对于那些孝敬老人的人,朝廷不但给予精神表扬,还给予物质奖励,赏赐衣物,发放奖金。而且,这些孝子孝女年老时可以享受特殊待遇,当他们年届60岁就可以享受普通老人80岁时才能享受的福利待遇。如果孝亲模范不幸成为孤老,那么他们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在养济院的同等待遇,当地养济院会每月按标准把钱粮送到他们家中;去世后,政府还会发放三两银子作为丧葬费。对于官吏和作奸犯科者一向严酷的朱元璋对老人格外宽容。名臣韩宜可记录,安徽官学有老汉碰瓷诈骗,本该杖责流放。但念其年过七十,还是放回交家属看管。江南的年轻人殴伤他人,本该充军服刑,可老母年过七十无人照料,于是也法外开恩,改在家乡劳改。在朝廷的要求和带动下,有明一代形成了尊老养老的风气,赡养老人的要求也渗透到各地家法族规之中。

2.社会福利: 开办免费养老院:养济院 我国古代收养鳏寡孤独的穷人和乞丐的场所,叫养济院,和育婴堂、安济坊、居养院、福田院等都为古代的福利慈善机构。养济院一般是由政府出资修建。但有许多养济院以私人名义捐修的。在唐代以前,没有形成较好的救助机制,主要是以赐给衣食等实物为主,治标不治本。到了唐代以后,除了仍发放实物外,还探索设立了收容贫老、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官为存恤”(《明太祖实录》卷34)。洪武五年又下诏,“诏天下郡县立孤老院”。不久,孤老院改名为养济院。其收养对象为:“民之孤独残病不能生者,许入院。”明代的养济院制度得以确立。

为保障养济之政的推行,朱元璋将其载入《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在朱元璋的倡导下,许多府县在洪武年间都设置了养济院。明成祖时,养济院的建置得到改观,养济院在“天下府州县俱有”(《明太祖实录》卷127)。弘治年间,养济院由内地州县向边陲各卫所扩展。为了监督执行,朱元璋派官吏暗访,但凡有困难户没得到救助,地方官要受得责罚。现存于各地的明代养济院遗址,都有秀丽的绿化与清澈的井水,在当时堪称高档舒适楼盘。官府对养济院补贴:成年人每月三斗米三十斤柴。还有冬夏布匹三丈。明朝沈榜撰写的《宛署杂记》中,记载宛平县养济院的规模:万历纪元,收萧俊等一千八百名。(万历)七年,……又收刘真等五百名。(万历)十年……又收李聪等五百八十五名。以一个宛平县的养济院,收容人数达两千余人,可见当时执政者花了多么大的代价安置鳏、寡、孤、独、残。

免费公墓:漏泽园 漏泽园,是古时官设的丛葬地,凡无主尸骨及家贫无葬地者,由官家丛葬,称其地为“漏泽园”。创始于宋元丰间,立为埋葬之所,取泽及枯骨,没有遗漏之义。明初,诏令民间立义冢。令郡县皆置漏泽园。(张岱《夜航船》)老有所养,死有所葬。这个规定写入《大明律》,朱元璋遗诏后代子孙认真执行。 “保障房”制度《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七年农历八月,朱元璋给南京的官员下了一道圣旨,在龙江找了一块闲置土地,盖了260间瓦房,供没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南京的官员很快执行了。一个月后,朱元璋又给华亭县的官员下旨,让他们对宋朝留下来的居养院进行翻修,修好后让没有住房的百姓居住。因为历史的原因,朱元璋“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当然破灭了。但这样的尝试,却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的真实事例。

3.教育方面:朱元璋从元朝灭亡中看到,除了统治者本身的素质以外,整个社会失于教化也是一个原因。因此,登基后,就采取措施,兴建学校,选拔学官,并坚持把教育作为衡量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从朱元璋登基开始,士子一旦考入太学,官府免费供之读书学习。明初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为我们保存了这方面的史料。宋濂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十月十三日,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4.救灾。 朱元璋非常重视自然灾害的救助。湖北水灾时,户部主事赵乾拖沓半年才跑到灾区。这位庸官,成了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因救灾不力被杀头的官员。古代信息交通科技严重落后,而救灾却是人命关天的事,如果灾难来临时,还要一级级请示汇报,会误了救灾大事,因此朱元璋诏令:倘若灾情紧急,地方官可以不经请示,先期开仓赈济。朱元璋这几样大刀阔斧的社会福利,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堪称力度空前。亲手造就这个福利体制的朱元璋,临终时刻,依然对民生念念不忘。遗嘱里反复叮咛,就是自己的丧事要从简,更不要影响民间的婚丧嫁娶。

展开阅读全文

明代女性地位特别低下是真的吗?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123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明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明朝历史上很厉害的一个朝代,在当时的历史上关于明朝的故事还是有很多的,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当时明朝的一些有趣的故事,说到明朝就要说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了。朱元璋出身在农村,自古体会到了人间的疾苦,上位后的朱元璋进行改革,加强了自己的专制权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明代女性地位特别低下是真的吗?原因是什么?到底怎么回事呢?

提到中国古代女性地位,很容易让人首先想到的是男尊女卑,女性地位低下,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以明朝为例,传统观点认为“明代时中国封建社会妇女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妇女地位自宋朝以来,进一步沉落了。”,即在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女性遭受严重歧视与迫害,明朝女性社会地位低下。但是明朝社会十分独特,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下,在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西方思想也传入中国社会;程朱理学进一步加强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妇女贞洁观进一步得到加强的同时,思想领域出现宣传反礼教束缚等社会批判思想,文学创作中出现众多纵欲和淫秽小说。在这样子的社会背景下,明朝女性地位究竟如何呢?

探究明朝女性地位不可避免涉及到明代女性贞节问题,

三纲五常的思想迫害下,明清两代对女性的要求是:丈夫死去,守节;未婚夫死去,守节,被男子调戏,需寻死,贞洁高于生命,女性人格遭受了严重的压抑。明代贞节烈女数量大,根据统计明代贞节妇女人数为27141,烈女人数8688,多余其他朝代人数;也要遭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当丈夫死去,女性就要承担家庭重任,抚养子女,还要孝顺公婆行,但是在家庭及宗族的的地位还是很低,遭受着身心双种折磨。

明代才女邢慈静

但是纵观整个明代社会风气发展,明朝妇女女性社会地位并非十分低下,相反,明朝中后期的妇女地位是有所提高的。首先,从政治角度看,妇女参与政治,妇女成为女官,后妃参与政事,如仁宗皇后辅佐三代皇帝,正统年间张皇后与内阁合作,这些在明朝的政治发展的过程,产生了比较重大的影响;从妇女装扮角度来看,妇女可以自由的选择服饰面料,搭配服饰,不用考虑等级制度规定等选择饰品的佩戴,发型的梳理,进而释放自己的审美意识;从妇女文学创作角度来看,明代皇中后期女性文学繁荣,其中妓女文学和闺秀文学占主要地位,如在《列朝诗集》中有收录妓女诗人28人;从经济角度来看,妇女积极参加各类经济活动,如棉纺织业,戏曲业,他们的收入成为家庭经济生活的主要来源;从法律角度的来看,妇女在订婚、退婚、离婚享有较多的权力;从休闲生活角度来看,明代女性生活丰富多样,在体育休闲,节令旅游休闲,文化休闲方面呈现出多样色彩。

“三纲五常”图

之所以会有上述现象,与本文开头明朝社会独特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但是在封建父权社会的实质下,明朝妇女的根本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1.明代妇女的二元性及其社会地位,赵崔莉

2.从女性意识的萌动看明代中后期妇女地位的提高,陈金花

3.明代的贞节问题,邓前成

4.明代妇女地位研究,赵崔莉

5.明代女性的休闲生活,赵崔莉

展开阅读全文

明代的福建籍陶瓷大师:何朝宗作品鉴定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陶瓷大师何朝宗,是福建德化窑瓷塑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工艺精湛,艺术性强,中外驰名。

何朝宗的作品,一直以来深受中外收藏家喜爱,但实际传世的却并不许多,当今号称是何氏真品的瓷塑,有不少是仿品。

那么,何朝宗的瓷塑作品应当如何鉴定呢?让德化陶瓷来为你解答。

何朝宗非常注重自己作品的艺术性,不是成熟的作品,决不轻易烧制,所以何朝宗的传世作品较少。他的作品以达摩、观音、罗汉等佛教人物居多,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的“传神写意”的雕塑手法,特别强调对人物神情的刻画,同时刻划入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时,何朝宗的作品,着意人物外表衣纹的刻划修饰,线条深秀洗练,柔媚流畅,圆劲有力,形神兼备,独具风格神韵。他所塑造的人物,既是神佛,又是人们理想中善与美的化身,是整体塑造与细部刻画的完美结合,也达到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此外,何朝宗所塑的瓷雕作品,摒弃了繁琐庸俗的彩绘手法,而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材料的质地美取胜,不仅注重塑像造型的完美,同时更注重刻划人物性格的完备,使人物显得格外慈祥、温柔、娴淑、善良和圣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德化明清瓷雕大师的印鉴,常有一定的制式,何氏作品也不例外,要鉴别是否大师所造真品,就要熟悉何朝宗印鉴的制式。并且,真正是大师手笔的作品,由于至今已历经漫长时间,其作品印鉴常常显得模糊不清,若遇特别制式的印鉴且十分清晰者,反而多可能是仿品,须小心对待。

而在胎釉和制法均验证过之后,要特别考察作品的造型和神韵。以何朝宗为代表的一代明代德化瓷艺大师,创作作品的人物比例一贯都非常准确,人物面相基本都是丰腴圆润,神情生动鲜明,仪态慈祥善良,刀法圆熟流畅,衣褶处理飘逸如真,几乎挑不出一处毛病。

而仿品则在造型和神韵上很容易露出马脚,那些线条流转生硬,整体造型欠佳,人物仪态呆滞,观之韵味索然的作品,十有八九系仿品无疑。

结束语:何朝宗被誉为一代瓷圣,其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数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藏家的追求。但也正有不法造假者,抓住了有些藏家为了珍品不惜代价的心理,造出仿品以骗取高价,在面对古玩市场中,玲琅满目号称名贵的工艺作品时,我们需要小心谨慎,擦亮眼睛,以免上当受骗。

你可能也喜欢:

美国快餐文化的历史起源

闽南人的生活习俗:早中晚一天三盅茶

“无卷不成宴”:崇武鱼卷历史故事

中原到底有多大,嵩山是中原中心吗

展开阅读全文

明代移民遗址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移民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移民遗址

明代移民遗址(第三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洪洞县城北郊贾村西侧的古大槐树公园内

是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大规模、长时间广泛移民历史的一组纪念性建筑。

碑亭位于原古汉槐处,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筒板布瓦覆盖。亭内碑一通,高3.5米,宽0.8米,厚0.3米,碑首作盘龙雕饰,中刻“纪念”二字。碑阳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书大宇,碑阴所刻碑文概述明初迁民始末。碑亭后窑顶上立有金承安五年(1200年)石经幢,为广济寺仅存的遗物。

展开阅读全文

明代大鼓楼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隰县县城鼓楼又名大观楼,创建于明代,至今有三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是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中心,是隰县的象征。十字门洞上建有高14.31米二层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的建筑,巍峨壮观,楼顶部四周还有体现隰县辉煌历史的巨匾四桢:东为“龙泉古郡”,西为“长寿遗封”,北为“三晋雄邦”,南为“河东重镇”。其建筑形制,梁架结构,牌匾等主要构件均为明代原物,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电话:0357-7321410

传真:0357-7321411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隰县

展开阅读全文

明代辽东镇长城遗址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辽东镇长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历史上秦、汉、明三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在锦西境内穿过的是明代长城,又称“辽东边墙”,是万里长城的一部分。辽东长城始建于明正统二年至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437—1609年)。《明史》记载:“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明代辽东镇长城西起蓟镇长城交接的山海关北锥子山,北至义县,东至黑山,转向开原、昌图,东南至鸭绿江边,全长1000余里。

明代辽东镇长城在连山境内呈西南——东北走向,西南自兴城市元台子满族乡入境,经寺儿堡镇南的歪桃山到老边,经村北越过山梁入沙河营乡,经水口子西沟过高家屯南山,穿过公路经黄土坎南山到长岭山。再沿小虹螺山脊转向正北,在今塔山乡境内盘道沟北登顶峰,到今大兴乡境内毛家沟转向东北,经虹螺岘西二台子、双台子进入平川。在火台子过女儿河,经过台集屯金家砬子、北安,在水口子村出境。穿越连山7个乡镇、53个村。全长32.5公里。

连山境内的明代辽东镇长城主要分为石墙、山险墙、土墙三部分组成,明显的石墙有两段:第一段从北老边后山到水口子西沟;第二段从长岭山、盘道沟到西二台子。在底宽四五米地基上,干垒石壁,内填石馅,隔一段距离垒一道横墙,叫石垛墙。寺儿堡南山、沙河营、黄土坎南山残存石墙墙基。全长19.7公里;险山墙在小虹螺山上,遇有悬崖峭壁,利用天险稍加修凿即成,遗迹犹存。全长12.8公里;土墙在虹螺蚬、台集屯的平川上,少数地面只见一条土棱,多数地方遗迹消失。墙上有砖石碓砌和土堆而成的敌台45个,墙内山脊上有砖石碓砌烽火台17个,还有城堡6个,分布在松山寺堡、沙河堡、长岭山堡、椴木冲堡、大兴堡、大福堡,在今大兴乡石灰窑子村西还有白花寨铁场百户所1个,塔山乡还有塔山千户所1个。

展开阅读全文

明代一条街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一条街即延辉街,国家重点文保护单位——祖氏石坊建于此。明代一条街自1984年至1987年修复。街面上共有商号店铺120余家。店铺的建筑风格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和样式,整街建筑有200多间,3万多平方米。现今,明代一条街是兴城市政府设立于此的“步行街”。徜徉在明代一条街上,你可感受到古朴典雅的浓郁气息,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来一趟兴城捎回几件特色产品,也是十分惬意的事情,明代一条街会满足您的旅游购物愿望。

地址:葫芦岛市兴城市延辉街

类型:特色街区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展开阅读全文

耿村明代耿姓民居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耿村明代耿姓民居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耿村明代耿姓民居位于广德县四合乡耿村。

耿村以姓氏而名,位于境内马鞍山西北,是个已有七、八百年历史的古老村庄。

耿村明代耿姓民居位于广德县四合乡耿村。耿村以姓氏而名,位于境内马鞍山西北,是个已有七、八百年历史的古老村庄。一世祖耿南保原为北宋陕西某地节度使,靖康之难后,举家护驾高宗南迁,择地居于此。也因其忠君护驾有功,宋明两朝,后世多人受朝廷封赠,入仕做官,颇具势力,子孙繁衍,成为当地豪门巨族。明清时号为“万丁之村”,而无一杂姓。

在绿树掩映,竹影摇曵之中,一座座古朴典雅的楼房纵横交错,鳞次栉比;深巷高院红杏出头,兰桂飘香,一切都显得和谐自然。历经岁月沧桑,世事变迁,戈刘宅是村中保存较为集中且完整的2座。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外,东2米至人行道外沿,南8米至居民小区及小竹林内,西5米至竹林内,北从刘宅向北延长9米至人行道外沿。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20米。

展开阅读全文

郎溪明代城墙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郎溪明代城墙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明代城墙位于郎溪县建平镇,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原城周长780丈(近6华里),城基宽2丈2尺,上广1丈,筑东、西、南、北四门和城楼。历经多年沧桑,古城墙曾有过不同程度的损坏。明朝虽历有修葺,然史载多语焉不详。

有清一代,于康熙四年(1665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卅七年(1689年),雍正六年(1728年)进行过几次较大规模的维修。现仅保持建平镇原东门至南门渡口约800米一段。1982年,明代城墙由县政府拨款进行局部修复。作为宣城市境内绝无仅有的明代城墙,其原始建墙碑记至今清晰可辨,碑刻长2.6尺,宽1.6尺,记载了监造官吏、监工良民、浙江石匠等人3名,并有明确署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八月”,是全省唯一的保存有建墙碑记的古城墙。

明城墙因其功能“防洪重于防御”,故表石基础牢固扎实,是一段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城墙,墙体用料也极为讲究。该县政府曾于1985年对这一段进行过修缮。为保存这一历史建筑,宣城市郎溪县政府今年又筹资30万元,继承原有建筑风格,重新进行了修缮。现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明城墙外20米,南至郎川河,西至明城墙外20米,北至明城墙外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10米。

展开阅读全文

明代铁铸天冠菩萨像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铁铸天冠菩萨

明代铁铸天冠菩萨像(俗称千圣天冠菩萨)现存华严寺,系明永乐年间为明成祖的仁孝皇太后所赐,原总数1000尊,现尚存947尊。每尊重20公斤,高33厘米左右。其形或合掌,或结跏趺坐,或结三昧印,呈听、说法相,表情各异,形态生动逼真,个个栩栩如生,为寺内珍贵之文物。

寺中至今还完好保存着明版佛教经书《永乐北藏》,共678函,6780册,为明神宗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所颁赐,堪称镇山之宝。这部佛教经典现为国内之稀本。同时,该寺还收藏明万历年间御赐京缎的金绣五爪盘龙紫衣一袭。原配的金钩玉环遗失已久。而紫衣幸存至今,其工艺精湛细腻,令人叹为观止。

展开阅读全文

窑上明代青花瓷窑址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窑上明代青花瓷窑址为乐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窑上青花瓷窑址,位于乐平市东南4公里接渡镇窑上、窑下和华家村。乐平县志记载为明代嘉靖青花瓷窑,民间传说当时有18座大窑,1962年调查时尚存5座窑包。1982年复查时仅在窑上村见到2座。窑址分布在乐安江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产品主要有碗、盘、碟、杯、壶等民间日用器皿。青花彩绘有人物、动物、花卉、庭院和八卦铜钱,变形梵文等纹样。碗心多写:“福”、“寿”、“善”、“光”、“高贵佳器”、“玉堂佳器”、“永靖镇造”、“南溪”及“大明年造”等款名。胎质有粗有细,粗胎质地较厚重,釉汁青灰色,青花较淡;细胎质地白而薄,釉色晶莹、色调明朗。此外,也有少量单色釉,如粉青釉瓷器。历史上与该窑同窑口的尚有匣厂,张家桥窑址。

1983年10月公布为乐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高寺明代古柿树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高寺明代古柿树为文化旅游景点。

明代古柿树位于项城高寺大周庄村内,树高20米,主干胸围182厘米,树龄400年以上,至今仍枝叶繁茂并且年年开花结果。

该树相传为明代所植,因树龄古老又生机盎然,被当地群众称为“玉女仙柿”、“神柿树”。不断有迷信群众来此树下求神问安。久而久之,来此求拜者常年不断。

因该树阴宽阔如盖,树下凉风习习,所以每到夏天,全村老幼争相来树下乘凉休闲。一到秋天,枝头柿果累累,大如拳头,红如灯笼,树叶经霜后变得火红一片,煞是好看。因树梢太高,成熟的柿子无人能攀枝摘取,长期被留挂枝梢,引来无数鸟儿争相啄食,成为一大景观。

该明代古柿因古老不衰,且能正常开花结果,具有重大研究价值。自2002年开始,已引起林业部门及专家的关注,并进行基因方面的研究。当地政府和村民常以有这颗“玉女仙柿”而自豪,常年悉心呵护,2003年被周口市旅游局初定为二级旅游资源单体。

该树东北距袁世凯15公里,西距106国道2公里,不足百米外有“子母古槐”相邻。

展开阅读全文

扬美临江街明代民居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扬美临江明代民居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扬美临江街明代民居位于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临江街20号,时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扬美临江街明代民居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扬美村:扬美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由罗、刘、陆、李四姓最早建造,因荆棘丛生,白花遍地,故名为“白花村”。后来狄青平蛮,各地人士不断前来,才日渐发展,逐渐形成。因清溪环绕,扬波逐流,后改名“扬溪村”此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日开化,心灵向美,又改名为“扬美村”。扬美民风善良,崇文尚武,重德扬美。时至明清,文化经济就己迅猛发展,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古。

展开阅读全文

明代建筑剑溪桥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建筑剑溪桥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剑溪桥,位于剑门关外,距剑门关隘口约两公里,横跨大剑溪,是古蜀道由成都去昭化的必经之桥。明弘治中利州指挥彭山建,以青石构筑,三拱相连。拱圈为两半拼合式(亦称莲瓣式),桥长18.8米,宽4米,高7.5米。东孔跨度为5.3米,西孔跨度为5.2米,中拱跨度为5.8米,拱高3.4米。东孔用26排卷石成拱,中拱用30排卷石成拱,西拱用23排卷石成拱。桥面成弧形,板石铺就阶梯式桥面。桥柱高0.6米,有石刻龙头镶其上,建筑技术精湛,历经数百年,桥形未变。

宋代胡希道有诗云:“几重岭隔几重湾,路入濛濛烟雨间,独立溪桥重回首,前头已是剑州山。”剑溪桥头有石碑,上刻明正德丁丑(正德12年即1517年)剑州知州武缘李璧《过剑溪桥》诗:“看山晓度剑溪桥,踏雾冲去马足遥。见说金牛经历处,欲将兴废向渔桥。”

剑溪桥被四川省列为古桥,剑阁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展开阅读全文

蟒头山明代庙宇群遗址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蟒头山明代庙宇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蟒头山明代庙宇群遗址

蟒头山位于宜川县鹿川乡与寿峰乡交界处,海拔1427米,距县城48公里。山上有明代嘉靖年间始建的圣母殿、玄帝庙、西岳庙、土地庙等庙宇,还有南天门、献殿、神井、乐楼等建筑,它以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悠久的宗教文化而闻名遐迩。文革时期,蟒头山庙宇、神像、文物、建筑等遭到严重破坏,庙会也随之中断。2007年至2009年,宜川县人民政府募集资金对山上的古建庙宇文物进行了全面修复。

信息来源:宜川县政府网

展开阅读全文

牡丹亭是明代谁的名作 牡丹亭是四大什么之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精通古文诗词。万历十一年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后因目睹官僚腐败,上表《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被贬官,汤显祖下定决心告别官场。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不久开始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这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