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清

明清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明清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明清问题。

分享

浏览

3445

文章

74

明清两代的决策机构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

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中国古代的决策机构,小编觉得应该还是有不少的人都有所了解的,尤其以明清两代最为显著了,明代的内阁制,清代的军机处,都是重要的决策机构,同时,也是非常严密的地方,那么,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明清两代的决策机构有什么区别呢?又有何联系呢?小编也是在网上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执政期间,因丞相胡惟庸相权权力过大而架空君权,在杀胡惟庸后废除丞相制,禁止再设,中国历史上有着上千年演变历史的丞相一职正式退出历史。不过,皇帝还是会需要一些文官来帮助自己批阅奏章、处理国务。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设置文渊阁,延揽大学士入内阁,正式有“内阁”之名。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作为秘书兼顾问组织代之,本意为将其权力降低,事实上由于皇帝的信任。居首位的大学士(首辅)权力可以与宰相相比。到明宪宗成化(1464年—1487年)年间,首辅制臻至成熟,并为后来历代帝王承袭。明中叶尤其是嘉靖、隆庆、万历初三朝(1543-1582年),调旨票拟之权尽落首辅之手。今天我们很熟悉的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张居正等明代历史人物,都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权臣、名臣,他们的权势一度可以与前朝的宰相相比,但是实际是仍然是皇帝的“私人顾问”。张居正

清代初年保留了内阁的设置,但实际上内阁已经不再作为决策机构。雍正四年(1726年),筹划用兵西北,为求保密并削弱内阁等机构的权力。军机处的位置常在圆明园出入贤良门外御河南军机堂。军机处本是一个非常的临时机构,摆脱了原有官僚体系的推诿繁冗的弊端,非常适合皇帝加强皇权的意愿,所以,在准噶尔战事平定之后,按理应裁撤军机处,但结果非但不将其撤销,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军机处的权力,使其超越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成为最主要的政治核心。

雍正皇帝

乾隆帝即位后曾一度撤除军机处,改设总理事务处兼理军机事务,简称总理处,以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保和殿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原军机大臣讷亲、徐本、班第、索柱、丰盛额、海望、莽鹄立、纳延泰改在总理处“协办总理事务”或“差委办事”。乾隆二年十一月(1738年1月),准总理事务王大臣解职,复设办理军机处,以鄂尔泰、张廷玉、讷亲、海望、纳延泰、班第入值。咸丰十一年(1861年)成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后,军机处之决策权渐移。但在奕䜣失势后,军机处又重掌大权。

军机处遗址

纵观明清两代的这样决策机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皇帝的权力达到空前的状态,原本握有决策票拟权力的内阁逐渐被架空,代之以没有决策权而只能“跪受笔录”的军机处。

展开阅读全文

唐宋元明清哪个朝代官员的工资最高?

全文共 1888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要比较唐宋元明清这五个朝代,哪个朝代官员薪水最多,也就只能看个平均值了。这里可以告诉大家在北宋时期,王安石能够拿到将近10万的月薪,已经相当于是鼎新人才了。这也比唐朝和明朝的官员俸禄高出很多,为什么在北宋时期官员的工资能这么高呢?其实也跟北宋发达的经济有关,想要钱多那经济必须能跟得上才行。

北宋宰相收入是多少?北宋王朝传至神宗赵顼,已历108年,朝政日益腐败,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分,同年轻的宋神宗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王安石受命危难之时,立志通过改革,“均天下之财,使百姓无贫”,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后来,王安石与宋神宗在如何变法的问题上产生分歧,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最终,王安石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

关于王安石的辞职,在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第四卷,《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故事说,王安石一连十来道表章,告病辞职。皇帝也风闻外边议论,有厌倦王安石之意,遂从其请。以使相判江宁府。

在宋时,宰辅去职,或调任,或罢免,或致仕,或去世,只要不是被贬谪的,朝廷都有格外恩典,以示优厚大臣。王安石便带个外任的职衔,到那地方资禄养老.那么,曾身为宰相的王安石此时的养老金是怎样的呢?

宋朝的宰相一旦离任,给予这些曾经的国家重臣最通常的赏赐是进官加职。据《宋史·王安石列传》,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

王安石进的“职”是观文殿大学士。宋代官制,官、职、差遣分离,“职以待文学之选”。殿学士指诸殿大学士、学士,包括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保和殿,以及曾置而改名的文明殿、紫宸殿、延康殿、宣和殿等的大学士和学士,都是职名。

各“殿学士”为宋朝最高级职名。《宋会要·职官》称,朝廷设此,特用以恩宠离任的宰相和执政,“学士之职,资望极峻,无吏守。无职掌,惟出入待从备顾问而已”。《通考·职官考八》说:“观文殿大学士,非曾为宰相不除;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及学士,并以宠辅臣之位者;端明殿学士,惟学士之久次者始除。”

宰相的进官加职,有一个演变过程,其趋势是越来越丰厚,《石林燕语》详述说:

祖宗故事,宰相去位,例除本官,稍优则进官一等,或易东宫“三少”。惟赵韩王(普)以开国旧臣,且相十年,故以使相罢,盖异恩也。自是讫太宗、真宗世,皆不易旧制。天圣初,冯魏公(拯)以疾辞位,始除武胜军节度使,宰相建节,自魏公始。明道末,吕申公(夷简)罢,仁宗眷之厚,始复加使相。盖自韩公以来,申公方继之。其后王文惠(随)、陈文惠(尧佐)罢日相继除,遂以为例。宰相除使相,自申公始。景佑末,王沂公(曾)罢相,除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宰相除职,自沂公始。至皇佑,贾文元(昌朝)罢,除观文殿大学士,自是遂以为例。盖自非降黜皆建节,或使相为优恩,加职名为常例,讫今不改也。

元朝的脱脱着的《宋史职官志》里列有宋朝各级官职的俸禄。其中,资政殿大学士的“工资”是:“料钱、衣赐随本官。”端明殿学士的“工资”为:“贴职钱五十贯,米麦二十石,添支米三石,面五石,万字茶二斤,春、冬绫五匹,绢一十七匹。罗一匹,冬绵五十两。”因为王安石的观文殿大学士是诸学士之首、从二品,他所得也比较丰厚,王安石的养老金是:料钱、衣赐随本官。

衣赐,相当于服装补贴,是俸禄的一部分;宋神宗改革官制,分别阶官和职事官,用阶官定俸禄,阶官的俸禄称为“料钱”。宋代中、上级官员的待遇一般比较优厚,本官月俸给1/3钱,2/3实物。外任地方官还配给职田,自三四十顷至一二顷不等。宋神宗后,一些下台的或势将下台的官员有的还被授予或自请担任宫观官、监岳庙等闲官,坐领“祠禄”。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官员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祐年间正式制定“禄令”,宰相、枢密使月俸三百贯,有人据当时每石米价约六七百文到一贯文折算,得出宰相的月薪几近九万元人民币。至于林林总总的福利,如禄粟月一百石,春、冬衣共赐绫四十匹、绢六十匹,冬绵一百两,随身傔人的衣粮七十人,每月给薪一千二百束,每年给炭一千六百秤、盐七石。有一种说法认为,宋朝宰相的官方收入大约至少是明朝宰相——首辅的五倍以上。

据此,宋的宰相离任之后也可有着丰裕的生活。如王安石辞官后就闲居“半山园”,追求精雅的山水闲情生活过得轻松惬意。

展开阅读全文

明清皇帝不在金銮殿上朝

全文共 2506 字

+ 加入清单

金色宫殿是用来做什么的?

金色宫殿

北京故宫三大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建于1420年,明朝第三任皇帝永乐十八年。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原名“奉天殿”,后改名“黄济殿”。“太和殿”一直沿用到清朝的第一个皇帝顺治皇帝,他在1645年将它的名字改为“太和殿”。事实上,它不是皇帝上朝处理国家事务的地方,而是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实际用途很少。

明清两代的24位皇帝在太和殿举行了盛大的仪式。例如,皇帝登基,皇帝结婚,皇后被授予,皇帝被命令去打仗。此外,每年的三个主要的寿辰、元旦和冬至,皇帝都会收到文武官员的皇家问候,并宴请贵族。清朝初年,太和殿也举行了一次进士进士进士进士进士考试,在甘龙五十四年(1789年)改为保和殿,“陆川”仍然在太和殿举行。

事实上,皇帝上朝的地方不在太和殿。在整个明清时期,皇帝们通常在太和门和干青门上朝,说宫门听政府事务。当有更紧急或更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在干青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皇帝上朝的地方也在精神修养堂。

明成祖的御门听政府的话

明朝的宫廷制度是由朱元璋建立的,并由朱迪完成。

有一个盛大的集会,也被称为郑超,在郑丹,冬至和万寿(皇帝的生日)这三个主要节日举行。这个仪式极其隆重,仅次于皇帝的登基仪式。朝鲜在奉天厅(后更名为黄济厅)举行。主要目的是庆祝朝鲜。皇帝不问政治。也有正规的朝代,分为北方和日本。

朝鲜,洪武世定于15日(本月第一天)在奉天殿举行。于在他的文章《故宫》中说,“朝鲜政府关注故宫,官员们在公共场合为朝鲜政府服务,不介绍和玩东西。”事实上,这仍然是朝鲜祝贺的性质,它也不涉及政治事务。与政治事务相关的是日本和韩国。洪武时期,日本和朝鲜王朝主要是指早期王朝,这些王朝每天举行,最初在盖华厅,后来在奉天门。

永乐七年十月,早期政权发生了变化。当时,永乐皇帝游览了北京。北京已经是冬天了,仪式很复杂。官员们一个接一个地玩着游戏。官员们很长一段时间都站不起来,所以仪式和表演分开了。在一个简短的仪式后,部长们轮流去游顺门内厅玩,那些无事可做的人回到各自的政府办公室。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王室大门听从政府”。

明代日本和朝鲜王朝的制度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第一,宣德十年正月,明英宗即位时,年仅九岁,不能整天上朝。因此,日本和朝鲜王朝被停止了,早期法院的程序被简化了。《园林杂记》第一卷记录;

英国皇帝年轻时即位。三位内阁元老,杨蓉和其他人,厌倦了对神圣身体的担心,并能够创造一个权力体系。朝鲜政府每天早上都承诺八件事。前天,你被授予一个副印章来惩罚尚晨的一切。如果有报告,那只是遵循旧法令的问题。

在这个时候,上院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只是一个象征,也就是说,皇帝仍然是国家的主人,皇权还没有倒下。尽管景泰王朝曾一度恢复为午后王朝,但它停止了,停止了,未能建立一个系统,基本上在午后王朝中不复存在。

二是六年(1572年)五月,即位,内阁中的张、等人改变了早期的朝廷制度,减少了早期朝觐的次数。他们被安排在每个月的3、6、9日出庭,也就是说,从每天出庭到每月9次。

这种变化一直持续到明朝末年。

清朝皇帝很少在皇宫工作。

清朝没有在清晨召集官员轮流讨论问题的制度。相反,内阁向皇帝报告政府事务。总的来说,只有皇帝知道,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内阁大臣手中。当时,未成年皇帝顺治和康熙不得不早起去上学,所以他们在放学后和午饭前召见或接见皇帝。

如果有重大政务,那么随时召集,地点不固定,一般选择就近召集。康熙成年后,他遵循明朝的制度“听朝政”。他首先在冬春两季早上6点和夏秋两季早上5点打扫大门,然后在太和门听官方报告。这有点像清晨。康熙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发动的著名的对俄战争和对旧金山的战争等重大决策,实际上都是在“治国听政”的过程中做出的。康熙和甘龙之后的皇帝逐渐懒惰,咸丰年间,“听政宫门”被彻底废除。

清朝皇帝大部分时间不在皇宫工作。

例如,康熙皇帝喜欢在长春苑谈论政治。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和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皇帝进行了两次南巡,其间他深受江南河流和园林的影响。回到北京后,他命令宫廷画家吴仁业在明代清华校园的基础上,仿照江南园林,修建一座皇家“皇家园林”,以“避噪听政”。这个花园后来被称为“长春花园”。

长春花园建成后,康熙皇帝非常喜欢这个花园,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题为《皇家长春花园》的文章。因为这个地方“喝泉水,而且很甜”,所以它确实是一个增进健康的好地方。因此,康熙皇帝除了举行大型庆典外,还经常在长春苑听取政事。

此后,雍正帝一直在“长春苑”度过一年的大部分时间,直到他去世。

根据后世的详细统计,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二月二十二日,康熙帝第一次在长春花园居住,并于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因病去世。36年来,他每年都去长春花园生活和处理政府事务。36年来,他们在长春花园生活了257次,超过3800天,平均每年7次,107天。最短的是29天,最长的是202天。这说明了康熙年间长春花园的重要性。

为了听政府的话,康熙皇帝把附近所有的花园都给了他的儿子们居住。其中最著名的是康熙四十八年在北方的长春花园,建了一个“雕云开月”的风景区,并把皇帝的第四个儿子胤禛给住了。胤禛是后来的雍正帝。

雍正帝即位后,将圆明园升格为皇家园林,雍正对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郑达光明堂、秦征钦贤堂以及内阁、六部、军部的值房,沿原中轴线向南延伸,在南面建有“避噪听政”的“上院”和“治府”功能,形成了宫殿区的“外院”部分。它们与后湖周围的皇宫“内卧室”和妃嫔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皇家园林宫殿区,看起来像是皇城的缩影。宫殿区的布局基本上是沿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形式,从南到北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在雍正花园居住期间,它成为了清朝的政治中心。这就是雍正所谓的“建筑玄池”,分为朝鲜部,从而为所有官员提供了一个可以照应的地方。这座寺庙建在花园的南面,政府会听政府的。”

甘龙皇帝也喜欢在圆明园工作。例如,1775年,甘龙在圆明园呆了168天,占全年的43.86%。另一次是在紫禁城待105天,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待66天(从8月到10月),在孔子的故乡曲阜待44天。

展开阅读全文

明清时期两广填川之后,为什么四川不说广东话?

全文共 1877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的大规模的移民,但是移民的目的并不一定每次都是相同的,有的时候是因为当地人的生存成了问题,需要迁移到一个资源更丰富的地方去,因此会移民,也有的时候是因为政策要求,比如在明清时期实行的两广填川,就是如此。因为四川的人口下降,所以将两广地区的人口迁移到四川地区。但是,现在四川地区的方言中,似乎很难听到有广东话的痕迹,这是为什么呢?1.两广填川是怎么回事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据说,有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描述“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清政府在统一后,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政策;主要是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如规定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

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等。对入四川招民优惠政策与各级官吏的政绩升迁、奖励垦荒招民紧密联系起来;在赋税政策上实行额外的优惠。

康熙下诏对移民垦荒地亩,规定五年起才征税。并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

还规定对移民原籍地当局和入四川落业定居地当局,要求配合移送核实,安排上户籍、编入保甲。这些政策为移民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2.为什么四川很少有人说广东话

广东话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样子,实际上对于不懂的人来说,比天书不差多少。

而就是古代明末清初的时候,四川因为人口稀少,所以实行了所谓的“两广填川”,理论上大量的广东、广西进入了四川,可实际上之后的四川人很少会讲广东话,这是为何呢?

可能很多人对于“两广填川”存在于某种误解,在当时所谓的两广,并非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广东与广西,而是湖广,也就是说湖南、湖北与广东、广西。

说白了就是四川周围的所有地区都开始大面积地向四川迁移,也就是说实际上会说广东话的人迁移到四川的并不多。

只是占了一个很小的比重,我们都知道,所谓的同化,其实是少数人融入到大多数人当中,这才是真正的同化。

就好像习惯一样,你身边的街坊邻居都说着四川话,就你一个人说广东话,大家都听不懂怎么办。

上街买个菜,你非要跟别人来一口流利的广东话,卖菜的大妈直接用看傻子的异样眼神看你。

哪怕生气吵架的时候,对方都不知道你骂的是什么,这就让人相当的尴尬了。

除此之外,当时的四川会出现大量的人口骤减,其实当时的战乱,大多数本地的四川人因为害怕,所以举家逃到了外地。

又或者说还有一部分人直接躲进了山林之中,并非四川人直接消失了,之后在清朝的调控之下,很多躲起来的四川人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土地之上。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人流浪在外的四川人,也随着战争的远去,从而慢慢的回归到自己的家乡。

也就是说看似有着大量的人口进入了四川,实际上这些人大多数还是以前的四川人,只是因为战乱等原因,从而逃到了外地,现在自己的家乡稳定了下来,这些人又重新回来了而已。

可以说这大部分人都是四川本地的原住民,他们的四川话说得很六,虽然流浪在外多年,但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后,很快就将自己的四川话重新拿了起来。

毕竟这是自己大半辈子的习惯,哪怕某些人只是四川人的后代,可是他们的父母亲在家中所说的话依然还是四川方言,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情况下,这些孩子天生就会一些四川话,并不奇怪。3.如何看待大规模移民

就算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可是我们也要明白一件事,所谓的搬家在古代几乎就是拖家带口,并非我们所想象的,上面一声令下,然后住在这里的百姓就要无条件地搬过去。

人家本来就在这个地方生活得好好的,为什么一定搬过去,万一在路上出现了意外怎么办。

所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长久的工程,当然了更多的可能就是让一些没有地种的穷苦人家迁过去。

这些穷苦人家本身就属于三无人员,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还有时候学习文化知识,所以当这些人迁移到四川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跟四川当地人打成一片,溶入到一起。

毕竟都是刚到此地的新人,万一被本地势力打压怎么办,所以怂一些,一切以生存为目标,也就是投其所好。

既然把自己的定位弄明白了,所以在跟人交流的时候,大多数外来户都是想尽一切办法用本地的方言跟大家交流,这样可以很好地跟大家产生好感,对于自己在这个地方生存下去的几率更大一些。

正是因为各种方面的原因,再加上真正的广东人并没有多少人迁入到四川,所以四川人依然保留着自己土生土长的方言。

展开阅读全文

秦汉之前人名为何大多都是两个字?明清时期为何三个字比较多?

全文共 1828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都知道,三国时期很多人的人名都只有两个字,连名带姓一共两个字,除非是复姓,一般来说很难见到三个字的名字的。这种情况与王莽下的一道命令有关,不过在此之前,秦汉时期包括秦汉之前的先秦时期,也还是有很多人的名字都只有两个字,比如刘邦、项羽、商鞅、白起、廉颇等等,那他们起名字只有两个字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而到了明清时期为何大多数又是三个字的名字,比如曹雪芹、吴承恩、李自成等等,这又是为何呢?1、秦汉时期为何多两字名

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人们喜欢用它,如孔桩,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健;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这个主要成分与本名意义是有联系的。

在东汉时期,三个字的都是贱民。《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爷爷和爹爹,这个王宗是可以当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得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让人画出了画像,还刻了铜印三枚,与其舅舅合谋,准备抢班夺权。可水平有限,事情暴露了。

虽然是亲孙子,但这事也不能轻饶,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杀了。虽然人死了,但“政治权力”也要剥夺,王莽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

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门道的。“制作”就是法令,王宗本来名是两个字,叫“王会宗”,是依法令后改成的“王宗”,现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还叫原来的“王会宗”。从王莽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二、王莽上台后,曾经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三、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由于王莽的法令,从那时起,人们渐渐养成了使用单字名的习惯,后来虽然王莽说话不算了,却一直也没有改过来,竟然成为风气,认为用两个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如果是现在,人人全是单字名,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单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是当时人口并不是很多,人的活动范围、交际半径也有限,单字名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单字现象得以沿续,一直到三国时代。2、为何明清时期人多是三字名

随着人口的增多,以及中原改朝换代,两个字的名字,不再有什么独特之处,从两晋开始,三个字的名字突然增多,比如大书法家王羲之。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朱元璋建立大明朝。朱元璋也对取名字,有很多想法,以前没法子,等到当皇帝后,又进行了一次革新,把在唐朝出现的字辈,给发扬光大。说做就做,朱元璋给自己的儿子们,都定了一个20字的字辈表,依次向下取名字,中间那个字,必须是字辈,末尾那个字要以五行顺序轮着来。

到了明朝末期,朱元璋的子子孙孙,加起来超过两百万人,五行当偏旁的字早就不够用了,然而祖宗规定在那,没有字就造字,一个五行偏旁加个字,就成了新的字。这里也得感谢朱元璋,如今的元素周期律,那么多个奇奇怪怪带‘钅’偏旁的字,大多是朱元璋后代造出来的。3、名字几个字最好

名字几个字最好 ,很多人都问过这样的问题,中国人的名字一般为两到三个个字左右,部分为复姓 例如 欧阳 慕容等少数名族的姓为四个字。那么名字几个字最好呢?几个字的名字为好名呢?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新颖、典雅、含蓄、响亮。这其中的意思就是说要吻合自己的生辰八字天地人格。

一般名字三个字为佳。四字之名,汉人人名主要是三个字,但有些复姓再取两个字的人名,就成四字之名了,四字之名在人名中比较少,有些人为了适合中国人名三个字的习惯,而有意只取单字,于是成了三个字的人名,有人复姓则偏爱加两个取名,变成四字之名,以求独特之处。三字之名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单姓加两个字的人名,一是复姓加单字的人名,其结果都是三个音节,三个文字形体。两字之名这里的“字”就是音,书写成文字说是字,两字之名,就是除开姓一个字外,另取一个字的人名,这里的姓只指单姓。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明清多贪官,而唐朝贪官最少?

全文共 1891 字

+ 加入清单

现如今人们如果提起古代有什么贪官污吏,首先最多的自然就是明清时期的贪官了,明朝对于贪官的惩罚是非常严厉的,但是却依旧控制不住贪官,而清朝更不用说,和珅算是历史上的一大巨贪了。但是类似这样的历史人物,似乎在唐朝基本上是没有的,难道唐朝就没有贪官吗?为什么时间越靠前,贪官的数量就会越少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秦汉之前为什么贪官少

贪污有一个基础,就是贪的东西一定是别人的,自己的东西肯定就没必要贪污。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贪官污吏的产生就容易多了。

在先秦时代,具体就是春秋战国时代,中华大地上主流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就是国君会把土地和百姓分封给下面的士大夫们,然后士大夫承担朝贡,守土和觐见的义务。士大夫如果封地太大,他还会把自己的土地再分封下去,让下面的封臣承担相应的义务。

就是说在先秦所谓的官员都是有自己封地的士大夫,他们治理的都是自己的土地,即然是自己的土地,就没有贪污的必要,因为贪污也是贪自己的。

秦汉时期的官员多是贵族出身,而魏晋南北朝的官员都是士族出身,隋唐时期虽然已经有了科举,但是真正的高层大多数依然是贵族、士族出身居多,真正的寒门进入高级决策层是宋朝以后的事。不是说寒门出身就一定是贪污犯,而是相比而言,贵族出身的人眼光更高,律己更严,相对来说更不容易去贪墨。

在秦朝以后,中华大地开始推行郡县制,这个时候,全国的土地名义上都属于皇帝一个人,所谓的“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就是这个意思。2、明清为什么多贪官

全天下都是属于皇帝的,但是皇帝一个人又治理不过来,他就需要雇人来帮他治理地方,然后皇帝发工资给这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是地方官员,他和他治理的土地没有关系,只是受皇帝委派来治理地方,换句话讲他就是一个打工的,所以他有动机去贪污,因为每多贪一分,都是相当于自己多了一分的收入。

尤其到了明清,皇帝的专制权力经过千年进化,已经达到了顶峰,大臣们对于皇权已经完全没有反抗的能力,大臣们只能放弃自己的尊严而选择做皇帝的奴仆。为了弥补心理落差,大臣们会加紧贪污来弥补心理上的亏欠。这就是明清时代为什么贪污腐败多如牛毛的原因。

历史远近问题。离我们越近的时代,史料越多、越详细。我们对先秦时代的了解,几乎只能靠《史记》、《左传》等几部史书,而对明清时代的了解,《明史》、《清史稿》只能说是沧海一粟。史料越少,有关贪腐的记录就越少,因为史书大多数写的都是正面的东西;史料越繁杂,有关贪污的记录自然就水涨船高,见怪不怪了。3、唐朝没有贪官吗

自古以来,每当有新的朝代出现时,必然会有贪官出现,对此皇帝也并没有很好的办法,甚至在清朝,对于第一贪官和珅,皇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能力强。为了解决贪官污吏的问题,明代的朱元璋甚至不惜对那些贪官进行了非常残忍的酷刑,毕竟朱元璋也是从农民起身,知道农民的疾苦,面对民间的一些事情都是感同身受。但哪怕是这样一个朝代也是有着很多贪污的,但他的朝代却很少有贪污的人,那就是李世民时期!

其实说到贪污,很多人都会想到明朝,毕竟朱元璋所制定的刑法对于贪污的人可是毫不留情,也是所有历史上,对贪官污吏整治最严的朝代。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可能就是因为朱元璋出生于农民之家,对于这些贪官恨之入骨。面对贪官的办法,就是制定严格的刑法,但却出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表面上贪腐好像是有所降低,但事实上在朱元璋之后贪腐却比以前更加严重。很多人对于这方面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有很多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到现在都不能够完全说明这种现象的出现。

但是却有这么一个朝代,对贪官并没有严格的刑法,但却出现了贪污最少的一个王朝。唐朝我们都知道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朝代,哪怕现在很多国外的人也叫我们为唐人,甚至在国外建立起很多的唐人街,可见其唐朝在世界上影响之深。唐朝的繁荣离不开贞观之治,也就是李世民说把握的朝政,在历史记载当中,李世民对政务是十分的勤勉,对各项的公务更是埋头苦干,这样的一位皇帝成为了百官的表率。在这样一位皇帝的带领下,也出现了很多一心为民,一心为公的官员,其实这样的情况也很好理解。

在封建王朝的制度当中,最高统治者对朝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哪怕一个小小的决定都可能给国家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君主寝室的风格会带动整个国家的风气,李世民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危险意识,也都深深的影响着他底下的各个官员。其实贞观之治当中并不是完全没有贪官的出现,只是这一部分人非常的少,因为李世民不但影响着他们,而且还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

正是因为在李世民的影响下和制度的完善之中,这才导致了这个王朝贪污少的可怜,更是流传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形象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龙启瑞对对联有多厉害 明清三大对联高手介绍

全文共 1566 字

+ 加入清单

龙启瑞是清朝著名文学家、音韵学家,他也是桐城派五大古文家之一。龙启瑞可以说是年少出名,从小就顶着“神童”的光环。那这次我们就准备给大家讲讲龙启瑞在对对联方面的天赋,其实古人对对联就有点像是我们今天的娱乐活动,只不过对对联给人的感觉更优雅一些。那古代饱读诗书的人有很多,但真正能活学活用的还是少数。龙启瑞则是真正的“聪明人”,下面就来看看他的史事逸闻吧。

如今正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正是古人们举杯畅饮、快意人生的大好时节。除了诗词当然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对联了。因为比起诗词,对联更具有灵活性、言简意赅,深受文人的喜爱。上至九十九,下至不会走,都能来几句,当然有点夸张,但这也恰恰说明了它之所以流传这么多年经久不衰,就恰恰说明了对联的魅力没有界限。“神童”龙启瑞

排在第一的要数清朝道光年间的龙启瑞了,这孩子的人生就像开了挂,是个神童,你说人家爹妈怎么培养的呢!五岁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和四书五经,天天看书也不觉得烦,到了七岁更不得了,就能吟诗作对了。你千万别以为他和仲永一样,人家11岁就考中秀才,20岁就中了状元,就问你服不服!

有一天,九岁的龙启瑞在丽泽塘边玩,看见私塾里教书先生正在考他的学生,老师出上联:“塘中莲苞攥红拳,打那个?”学生们面面相觑都答不上来。

龙启瑞一时技痒,看无人能答,就不自觉对出了下联:“水面荷叶伸绿掌,要什么?”意境全对,老师瞬间来了兴致。

老师继而又出一上联:“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龙启瑞对下联:“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也对的十分工整。一来二去,二人对了不知多少个对子。直到最后,龙启瑞给老师出了上联“北人南相,屋中小偷偷偷偷东西”,没想到老师都答不上来了。明初重臣杨溥

还有明代的内阁首辅杨溥,少年时期他的老师就出了一个上联:“李花开太白”。这显然是个一语双关的上联,既有李树开花,又有诗人李太白。但是杨溥也很聪明,立刻对出了下联:“苏木长东坡”,同样化用了苏东坡的名字。

说到一语双关的对联,我又想到了一个,上联是:“关羽可知红颜薄命”,下联为:“曹操却是白面无常”,巧妙的运用了红脸的关公和白脸的曹操,实在是妙!

既然说到了姓名,那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关于姓氏的对联,关于这个故事要是没有两把刷子,那可就被人占尽便宜了。“奇才”李元度

话说清朝咸丰时湖南平江县有个对对联的高手,人称“怪才神对李”,这个人就是李元度,可谓是远近闻名。这个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元度的才华让远在四川的文人刘乃香深感钦佩,专程去平江拜访他。

李元度一看是慕名而来的,好家伙还拿起了架势,用自己擅用对联的优势出了个上联:树大桠多,不留无毛之鸟。

刘乃香一听,嘿,我这暴脾气,好一个骂人不带脏字的!我来拜访你,就这待遇是吧?但刘秀才也非等闲之辈,立马对出下联:滩平水浅,难藏有角蛟龙。

说完之后头也不回的就走了,李元度一听,嚯,回击的不错!平时哪有人是他的对手,这回终于有人能和自己较量一下了。

于是李元度赶忙上前将其追回,刘乃香一看也就释怀了,出于礼貌,先问了李元度:“请问先生贵姓”。李元度实在调皮,又想捉弄刘乃香,于是得意的说了个上联: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

这里化用了老子的典故,老子本叫李耳,50岁时辞官就是骑着他的青牛,去秦国讲学的。当然去秦国有一条必经之路就是函谷关。字面意思是说和老子同姓,但是却一语双关,占尽便宜。说完又反问刘秀才贵姓。

刘乃香听完之后并没有动怒,反而不紧不慢的对出了下联,简直是霸气:斩白蛇,入武关,高祖是刘。

同样也是化用典故,这里化用的是刘邦白蛇起义后,取道武关的事情。你李元度占了一辈的便宜,我一下就大了你四辈,成了你的高祖。

二人你来我往,虽然刚才都抖了机灵,但后来却发现两个人情趣相投,从此就成为了好朋友。

后来有女性网友对出了一个下联,同样不输气势:穿黄袍,坐龙椅,老娘姓武。

你能对出什么样的下联呢?

展开阅读全文

颍上明清苑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颍上明清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颍上明清苑,位于颍上城东滨河公园旁,占地38亩,总面积为13000平方米,是皖北地区形制完整、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旧时颍上商业发达,商贾云集,多地商帮汇聚于此,明清时期,晋商更是在颍上建有山陕会馆,明清苑融合了北方和南方两种建筑风格,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集中体现。整体四进院落布局:总共十三院落,八大外院、五大内院,“五宅一庙一戏台”七个单体建筑,房间一百二十余间。

旧时颍上商业发达,商贾云集,多地商帮汇聚于此,明清时期,晋商更是在颍上建有山陕会馆,八里河明清苑融合了北方和南方两种建筑风格,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集中体现。

整体四进院落布局:总共十三院落,八大外院、五大内院,“五宅一庙一戏台”七个单体建筑,房间一百二十余间。在聚一园里赏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从耕读园走来,重温古时严谨的家塾文化;进文瑞堂丰富了古代科举知识,把做官当做一生的追求;游积善堂了解富商的丰富情感,对孝、长寿,以及君子之道的追求;在福寿堂,领略大户人家的生活起居和建筑布局;在家庙接受禅文化的洗礼,去领略我佛慈悲,最后在戏台感受了底蕴深厚的戏曲文化。

砖瓦缝合、斗拱飞檐、砖石木雕、精工细作。集中原之恢弘,汇江南之神秀,皖北第一苑---八里河明清苑欢迎您!

展开阅读全文

明清博览园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明清博览

明清博览园位于台阁牧镇,由呼和浩特地区及内蒙古现存的明清古代建筑按照“原物利用,不变原状,整旧如旧”的原则异地迁建而成,汇集了由明代到清末以来蒙古、汉、回及晋商为代表的各地建筑,按照类型、功能、体量等级布列为中心园区和若干分区,占地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目前,3000余间(座)明清古建筑构成的老明清博览园已形成一个集古代建筑、历史文化为一体的传统建筑群,并按历史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形成不同文化景观,分为古建筑、考古、民俗、艺术、宗教等相对完整、具有不同展示功能的园中园。这是目前中国最大规模集中异地迁建保护的古建筑群的典范。建设部将此项目评为“科技进步奖”,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两级政府将此项目列为重点开发的文化产业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定海明清历史街区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舟山的明清历史街区是一条很有意思的历史街区,整个街区从头到尾都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这是一个很有年代感觉的地方。走进以后会感觉自己置身在了明清时代。

明清历史街区位于定海的西大街、中大街是晚清商业街市,街宽4.5米,在当时来讲是真正的商业大街。建有上下二层、木制结构的封火墙,二层的檐廊是当年俯瞰街市繁华景色的最佳场所。

现在明清历史街区其实是一些新建的仿古建筑,店里多卖一些旅游纪念品或者古玩。

明清历史街区会有一些蛮好吃的小吃,适合大家闲暇时去逛逛。

景点位置

定海的西大街、中大街

展开阅读全文

琴城明清古街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沿胜利路往西,一连串的古巷文化让人驻足玩味。火巷、三忠祠、高家巷、直钟巷、横钟巷、府官巷、铺背、魁星巷、太史巷、萧家巷直至西关,竟有如此集中的明清史韵,跨越古今,静静流淌。​位于府官巷的张氏宅院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建筑典范,乃宅院主人张希京清代为官时在家乡建造的豪宅,房屋名为“大夫弟”、“太守弟”、“分转弟”。

​大夫弟主建筑座北朝南,三厢进砖木结构,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宜庸大方,显示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建筑艺术风格。

​年代悠远的老街宅第在这里比比皆是,尽情抖落历史风韵,令人回味悠长。

​旅游线路:

​1、桔都大道——仓山路——建设路——胜利路——西关

​2、环城南路——石背——西关​

展开阅读全文

明清古建筑群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明清建筑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明清古建筑群较为集中于驿前街道东面一线,由四十余处单栋古建筑构成。有姓氏宗族的公祠、家庙,有达官显贵的官邸、别墅,有商贾店铺、生产作坊,以及文人挥毫遗存的十数处石刻题额。其高墙深苍,飞檐翘脊,曲径通幽,几进庭院,木刻、砖雕、石雕古朴典雅,栩栩如生,堪称江南明清建筑的上乘佳作。明清古建筑群文化蕴底深厚,为研究明清社会、思想、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提供了实物证据。现简介几栋:

"奎壁联辉":又名七幢厅堂,清代民居。有大小庭院两处,天井11个,房间32间,进深七进,占地面积1582平方米。石雕、木雕有荷花、古钱、凤凰、文房四宝等图案,雕刻精美。 "清吸旴源":相传为明代云南按察使赖巽探亲别墅。座北朝南,仿古代官船之形,逆水而建,重檐亭式屋顶,占地面积540平方米。穿斗式结构,有大小厅堂,厢房30余间。藻井绘有缠技牡丹图案,其它檐板刻有流云、花卉、人物图案。

"石屋里"民居: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门坎、神龛、房柱、照壁、屋檐、门楼以及地面等,都采用光滑细腻的四方石块磨光而成,故名石屋里。进深三进,占地1075平方米。石门楼上刻有"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福禄寿喜"等图案,石柱座上也刻有狮、象、鹿、鹤、莲花等吉祥图案和文房四宝。其建筑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堪称一绝。

"进士第"官宅:为清代滨州知府赖晋的府第。座西朝东,占地面积449.5平方米,门楼匾额刻"进士第"。

江西抚州市

展开阅读全文

旧下明清建筑群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旧下明清建筑群为进贤县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明至清

类型:古建筑

地址:进贤县罗溪镇旧下村

简介

明洪武年间建村,“总集福荫”为村庄总门楼,朝南,始建于明,明清两代多次翻修,村庄十字巷道为明代格局,有清代“义门来庆”、“忠厚馀庆”、“仙官世胄”、“世德作求”、“忠厚家风”、“南国遗风”、“濂溪毓秀”、大夫第等民宅15幢,2000余平方米,古井2口,一律砖木结构,内有雕刻。

罗溪镇:罗溪是一个素有“金罗溪”美誉的百年老镇,是一颗璀璨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青岚湖明珠,更是当今商企业名流谋求发展的热土。 罗溪镇位于进贤西北部的青岚湖畔,集镇位于省会南昌东南部46公里,进贤县城西北部13公里。境内域面积53.57平方公里,镇辖11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94个自然村,5706户,28283人。 罗溪镇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便捷,物产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分。

展开阅读全文

艾溪陈家村明清建筑群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艾溪陈家村明清建筑群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明至清

类型:古建筑

地址:江西省进贤县架桥镇艾溪陈家村

简介:

地处架桥镇艾溪陈家村,明至清代民居。村南正中为明英宗天顺六年(1464年)建“义门世家”总门楼,4柱3间红石青砖结构,高6.2米,宽9.6米,外六字形围墙内。内门木柱楼阁式凉亭建筑。外上方有磨制的青砖向外向上叠成3飘檐,脊顶两端翘角,正中置官帽。两中柱上刻该村嘉靖进士第三、翰林院编修陈栋撰并书对联曰“义路示周行愿当前守辙循途谨凛步趋元履错,门墙尊孔训基我辈乘机斗捷寻常入即余闲”。村内有44幢南向明清建筑(2幢明代后期建筑残存),总面积近万平方米。共有匾额22块。明清建筑一律为外斗砖内木架结构,有石板巷道串通。东庄园的“中宪第·云亭别墅”占地面积1650平方米,现存门楼,别墅、马房及残存后房7幢建筑,共千余平方米,红石庭院186平方米,别墅7.2米,面宽3间,14间房,2个天井,门楣匾额红石浮雕图案,内中正厅木柱及穿枋上亦雕刻图案,清代同治(1863年)2年建筑。西庄园“羽琌山馆”占地面积4536平方米,围墙内分别有“宝俭庐”、“诒经室”、“还读楼”、“磨砚山房”、“恋春阁”、“洁馨”屋共6幢建筑,并有“涵春池”及500余平方米的红石铺地庭院,共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内窗有雕刻图案,建于1875年。另有“敦睦传家”、“肖水源流”、“陈氏宗祠”等3幢明清陈家祠堂,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书生及商贾住宅有“结岁寒庐”、“江州遗泽”、“紫来居”、“半耕读家”、“遗安居”、“退思室”等建筑20余幢,面积多在150-200平方米左右,内中门窗多有雕刻。村前有明代水塘1口1500平方米,明代井1口。

2006年12月,公布为江西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架桥镇:架桥,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管辖,1996年撤乡设镇,改革开放以来, 全镇经济快速发展,村镇日新月异,社会和谐文明。2005年,地方生产总值277.9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17元。 地理位置 架桥镇地处赣抚平原,位于进贤县西北部,东频青岚湖与本县罗溪镇相望,南与本县泉岭乡接壤,西隔抚河与南昌县向塘镇交界,北与南昌县。

展开阅读全文

明清襄城古街道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明清襄城古街道为襄城县城的特色古街道,是襄城南北大街在明清时期“南通荆襄,北达京洛”的辉煌写照。全长2公里,宽8米。现存明清建筑的门面房240多间,大都是一层瓦房,也有不少二层楼房。房青砖黛瓦,红柱前檐,硬山挑脊,饰有脊兽,并安扣板房门。保存较好的是大十字街口南北各200处于小十字街南北各250米处,著名的现为戏曲茶社的一所建筑,房设天井,木梯曲廊,大厅构思巧妙,外观古朴典雅,且居住冬暖夏凉,是诸多明清古建筑的精华之笔。

展开阅读全文

江南明清石窗博物馆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江南明清石窗博物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江南明清石窗博物馆

散落在江南大地的明清石窗艺术风格朴素、纯美、雄浑、精巧。是江南民居艺术和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经历史的风霜,仍向世人诉说着先人浓郁的民风和民俗文化,展示着古代工匠的工巧和智慧,是先人留给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

明清石窗因建筑材料的进步在民国末期就已绝版,现存的一些石窗也因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缺乏保护在迅速消亡,如不对它加以保护,这朵民间工艺美术的奇葩很快就会凋零。

石窗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征,它的精神内涵是当代社会思潮的折射,其物质基础呈现了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其审美趣味与当时当地的民风民俗文化和建筑风格完全融合;其表现手法与中国的吉祥文化一脉相连。

昨日已成历史,记忆犹可复活。当一种古文明之类的历史即将逝去,那么,传承历史、保护文化无疑是一种创造。

江南明清石窗博物馆收藏了300多扇明清时期的民间石窗,这些石窗题材丰富、造型优美、技艺精湛、栩栩如生。为了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历史,传承文化、享受自然,让我们坦然地进历史,阅读人类和石头的故事,张望昔日文化的雨丝风片。

展开阅读全文

许明清烈士墓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明清烈士墓为竹山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许明清烈士墓

许明清烈士墓位于城关镇北大街走马岗,烈士原名陈玉虹,浙江平湖县人,1946年6月随中原突围部队到竹山县留任为竹山县地下县长,同年10月在房县麦浪坪与-军激战中被俘,后被活埋于走马岗。县政府曾于1966年、1981年两次对烈士墓进行改扩建,并建纪念碑。1983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许明清,原名陈玉虹,浙江省平湖县人。1937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不久便聆听了周恩来的演讲,加深了他对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的认识,随后参加革命,受中共组织委派,入第一期应城汤池农村合作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分到京山县以农村经济合作指导员的身份在京山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4月4日在京山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任中共京山县向家冲区委书记。期间,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铜仁中南门明清古建筑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铜仁南门明清古建筑

铜仁中南门古建筑位于铜仁市中山路两侧及大江北路东侧,始建于明初,清代续修,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清代遗构。中南门古建筑占地面积11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555

平方米,分东、西两个部分。东部为庙宇、城墙、码头、民居。庙宇依山而建,民居以江为屏,多为前店后宅,周以高墙围护,内辟若干天井。多为四合院,亦有三合院,虽然中轴对称,但大门随地势多朝巷口而不向大街。铜仁中南门建筑群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传统文化水0融的结果,是武陵山区历史发展的实物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石泉明清古街景区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石泉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主要活动在汉江沿岸,被历史学家划为“仰韶文化”区域。石泉夏属梁州,商周属庸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楚国、巴国和秦国,秦代属西城县,汉代和三国时期属安阳县,晋代后,几度易名为长乐县、永乐县,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因县城石隙多泉,其水清冽,径流不息,改名石泉至今。县城拥有陕南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街,如今,东西城门修复如旧,青石铺就的古街上商铺林立,矗立千年的禹王宫和江西会馆风韵犹存;窄长幽深的小巷,古色古香的城楼、飞檐翘角的马头墙和青砖黛瓦的四合院,焕发着昔日的容光。

信息来源:安康市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唐宋元明清开国皇帝都是谁 唐宋元明清开国皇帝的名字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唐宋元明清开国皇帝分别是:李渊、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皇太极。这几位开国皇帝的庙号分别是:唐高祖、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清太宗。努尔哈赤是清朝奠基者,死后被追封为清太祖。

唐宋元明清的开国皇帝

1、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2、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3、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4、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

5、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