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村

家村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家村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家村问题。

分享

浏览

6197

文章

52

如果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会怎么样?整个历史将被改写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朋友肯定都知道丘处机这个人物,他是全真七子之一,武功高强,并且还是一位抗金护民的英雄人物。网上一直有个和丘处机有关的梗,叫“如果丘处机当年没有路过家村,那XX就不会XX”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里就不得不佩服网友们的想象力了。在《射雕英雄传》中,杨铁心和郭啸天两人是结拜兄弟,他们为了避免战乱选择到牛家村隐居。此后丘处机被金兵追杀,碰巧也来到了牛家村,还跟杨铁心、郭啸天成了好友。此后金兵杀到,丘处机将完颜洪烈射伤,但杨铁心的妻子却将完颜洪烈救下,此后完颜洪烈设计杀害了杨、郭二人还把杨铁心老婆给掳走。丘处机本想追杀金军,却遇上江南七怪,就这样双方约定寻找杨、郭二人的后代,并且将他们养育成人,这便是《射雕英雄传》的开始。

相信大家已经知道杨、郭二人的后代是谁了,如果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那杨铁心和郭啸天就不会死,郭靖和杨康就能平平淡淡过完他们的一生。但正是因为丘处机来到牛家村,此后彻底改变了郭靖和杨康的人生,还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如果不是有郭靖的帮助那铁木真就不能统一蒙古各族,这样蒙古就不会西征,欧洲将继续处在骑士的统治下,也就不会爆发文艺复兴,各种技术手段也不会出现。

没有大航海自然发现不了美洲,这样印第安人还能安然的生活在自己的家园中。没有蒙古,金国又因完颜洪烈宠爱包惜弱因此产生内乱,那宋朝就不会灭亡,反而有机会完成统一。而且宋朝贸易经济发达,说不定会自然产生资本,这样中国就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领先欧洲各国百年,世界秩序也将重新改写...好了说了这么一堆,估计丘处机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大能耐,当然这些也都是玩笑话,没必要当真。

丘处机在历史上是有原型人物的,丘处机是全真教掌教,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养生家。他不仅是被宋朝百姓敬重,金国人、蒙古人都曾把丘处机视为值得尊敬的对象。丘处机还曾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因此闻名天下,当时丘处机已是74岁高龄,却还能穿越三万五千里只为“一言止杀救苍生”,其精神让人敬佩。小说里的情节我们不用当真,丘处机也改变不了世界发展的进程,网友多为调侃才会编造这样的故事。

不过读起来的确十分有趣,其实中国古代中原和草原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原合草原便合,到了元朝全国疆域更是达到有史以来最顶峰。各种事情都可以从多面来看,可能有一面是坏的,但其他几面的结果都还是好的,历史上的各种机遇都没有绝对一说。

展开阅读全文

李家村奇案

全文共 2171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数学故事:李嘉存的奇怪案例

这是一个无知的时代。......

某处有一条大河,河的两边各有一个村庄:河的东边叫张家庄;河西被称为李家庄。张家庄的小张三和李家庄的小李四从小就是朋友。当我长大后,我的感情变得越来越深。我可以被称为一对最好的朋友。每天中午,李四都会乘船渡江去看望张三。

它可能始于那一年的初冬。每当李四的渡船停靠在张家庄时,他总是看见一个美丽的女人站在岸边。她看着渡船,脸上带着微笑,眉宇间带着无限的爱意。

起初,李四并不在乎。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四终于被这个女人水汪汪的大眼睛吸引住了。李四当时认为,这个女人在每天的这个时候来到码头,一定是对他感兴趣。

一个月过去了。一天,李四在张三面前吐露了自己的心事:

“我想这个女人是张家庄的。我每天都乘船去看望你。我总是看到她站在河岸上,好像她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人。再一想,我认为中央人民将充当媒人。我不知道你的意见。”

张三听了,犹豫了一会儿,然后说道:

“依我看,你还是不要想动这个女人的念头为好。不管怎样,我知道你在说谁...算了吧。”

听了张三的建议后,李四死了。

从那以后,李四每天都要过河去看望张三。像往常一样,这个多愁善感的女人仍然每天站在河边,对着渡船微笑。李四终于又被感动了。所以他告诉他妈妈。中央人民正在牵线搭桥。

李四的家庭是李家庄的一个大家庭。他们在许多地方都很有名。媒人一出面,这位妇女的父母就喜出望外,立即同意了这桩定于次年农历正月十五完成的婚姻。就在婚礼前三四天,一位算命先生突然出现在李家庄。他的姓是吴钊,住在赵佳庄。他是一个非常贪婪的人。他会为了钱做任何事。在这两天里,他经常在李四家的房子里走来走去,喊着:"谁要算命?"!谁想算命?“李牧碰巧是个迷信的老女人。看到儿子要结婚了,她想听听算命先生说些吉利的话。因此,吴钊被邀请回家告诉他儿子的命运。

李牧报告了他的儿子和未婚媳妇的生日。吴钊特意为这对年轻夫妇表演并计算了五个星座。突然,他惊讶地说,“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听他这么一说,李四的母亲吓了一跳,连忙问道:

“那我该怎么办?嫁妆已经给了,吉日已经选定。”

吴钊想出了一个主意:“我明白了,你会尝试撤销这段婚姻。像你这样有声望的家庭为什么要给儿媳妇制造麻烦呢?”

迷信的老太太听了吴钊的话,很快就请媒人去她家,并向她求婚。但是离婚并不容易!俗话说:已婚女儿吐口水。“女人的父母哪里会答应!

然而,李牧又去了吴钊。吴钊给了她建议,说:

“如果那个女人真的拒绝撤走,看来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让珂珂消除这场灾难。在第一个月的15号,你会玩得很开心。然而,当客人散去时,新娘和新郎必须立即被锁在新房子里连续三天。如果三天之内什么都没有发生,这可以被视为救灾。”

黎思嘉遵循了这个计划。

正月十五,李的家宴宾客十分热闹。建造新房子直到午夜。客人们走后,李的母亲叫来了她的小儿子和家里的仆人,他们开始把房间的门窗钉死,只在墙角留了一个小洞,用来放食物和蔬菜。第一天过得很顺利。吃完中饭和晚饭后,食物被送到房间。不一会儿,空盘子就分发出去了。第二天过去了,仍然什么也没发生。第三天过去了,仍然什么也没发生。新娘和新郎吃了所有的三餐。这时,李四的吻真的不喜欢。她认为这真的是一次灾难救援。

第四天,天刚亮。李妈妈叫人把钉在门上的钉子拔掉,准备请弯着腰的儿子和儿媳出去吃顿丰盛的早餐。就在这时,门一开,李四,穿着微弱的烛光,冲出了门,冲了出去。

突然间,李牧和吴立都被吓坏了。李四朝前面的渡船跑去,吴立紧跟在后面。在渡口,李四“扑通”一声跳下了河。这一变化完全出乎李的母亲意料,她大声叫道。这时,邻居也一个接一个来了。每个人都看着那条河,却没有看到李四的影子。三个小时后,大家都以为李四已经跳进河里自杀了。李的母亲邀请了几个会游泳的年轻人来打捞尸体,但是没有找到李四的尸体。三天后,在下游的河岸上发现了一具尸体。它在水里泡了三天,已经认不出来了。李甲别无选择,只能匆匆埋葬死者。

半个月后的一个晚上,张三来到李四家打听情况。这时,李的母亲又把整个故事讲了一遍:从的算命到遗体的安葬。叙述中,张三没有说话。完了之后,张三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就起身回家了。

那时,夜已经很深了。船已经停止了运送。吴立陪着张三绕过长路,过桥回家。在张家门口,转身回家了。当他经过一片小树林时,他突然听到身后有“沙,沙,沙”的脚步声。不——是的,吴立听到了他哥哥李赛的声音:“哥哥,哥哥,我死得太不公平了!我被杀了。你和我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我们的母亲抚养我们长大。你必须报答你母亲的好意。你回去的时候,挪开我的床,挖出新土,挖出我埋在那里的银坛,”吴立吓得魂不附体。他走了三步两步,边走边跑,很快就回家了。看到母亲,她倒吸一口气,把整个故事告诉了她。

母子俩叫醒了李四的妻子,移开了大床,打开了床下的泥巴。事实上,他们挖出了一个罐子。但是当他们打开罐子时,他们发现里面装的不是银,而是切成碎片的人的四肢。故事到此结束。

这里有三个问题给读者:1。在这种情况下死亡的总人数是多少?2.谁是凶手?3.谁在树林里?

你能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分析吗?

[:答案见下页]

展开阅读全文

吴家村遗址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家村遗址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家村遗址位于辽宁省长海县广鹿岛吴家村西台地上,地势平缓,四周被山丘环抱,西距小珠山遗址300-400米。遗址中间有一条小河,至南向北流入黄海。该遗址为史前贝丘遗址,继1978年的试掘后,2008年至2010年再次发掘。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为2万平方米。发掘主要在遗址中部进行,实际揭露面积为420平方米。

该遗址为典型的贝丘遗址,文化层由贝壳堆积而成,厚度为50-130厘米。文化层性质比较单纯、简单,其主体年代为小珠山三期文化。通过发掘,发现了这一时期的房址3座、灰坑39座、灶址11个、柱洞49个和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牙器、玉器等比较丰富的遗物。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平面呈方形或圆形,房内有灶址,柱洞较少,无门道,面积不足10平方米,出土遗物不多。灰坑,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壁或斜壁,平底。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牙器、蚌器等遗物。野外灶址,平面呈椭圆形,多数为浅穴地面灶。柱洞,绝大多数为直柱式,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壁,直径为20-30厘米,深为20-30厘米。未进行特殊处理。

保护范围:以保护标牌为基点,东173米,南94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北各20米,西1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东20米,北32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

展开阅读全文

鲁家村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家村位于“两江四湖”环城水系重要节点附近,是芦笛岩风景区旅游线路及桃花江西岸上的自然村落,青砖黛瓦,古韵悠悠;水乡村落,拙朴天成;彩蝶嬉戏,稻田流金;荷塘月色,别有风情。该村依山傍水,环境非常好,桂林“老八景”之一的“阳江秋月”指的就是那个地方,电影《西游记》片头风光亦取景于此。村里的建筑也有点特色,坡屋顶、小青瓦、花格窗、白粉墙、青石板集合了传统桂北民居的这些建筑元素。

地址:

桂林市秀峰区桃花江中段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

免费开放。

旅游时节

春夏两季为最佳旅游时节。

公交

乘坐公交213路在【鲁(肖)家村】站下车即到。

小贴士

鲁家村的特色是豆腐,以豆腐出名。前来游玩的游客一定不要错过此美食,另外推荐豆腐鱼。

展开阅读全文

马家村荷兰豆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青海省互助县充分利用气候和地域优势,积极引导农民进一步扩大荷兰豆、甜脆豆的种植面积,在威远镇、南门峡、林川等3个乡镇6个村共种植荷兰豆、甜脆豆5000亩。目前,全县90%以上荷兰豆、甜角豆已采摘销售,大部分销往兰州、广州、北京等地和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际市场。

林川乡马家村海拔高,气候凉,是种植荷兰豆的理想田地。每亩纯收入在2500元以上。一亩荷兰豆的收入超过了两三亩油菜的收入。如今全村70%农户种植荷兰豆,种植面积从前几年的几亩地达到了440亩,成了马家村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

为保障农民增产增收,互助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积极与外地商家联系,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扶持建立了农产品交易场所,有效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建立4个示范种植基地,辐射壮大一村一品经济,并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引入省外商家就地实施订单种植,让农民种植荷兰豆、甜脆豆卖到了好价钱,增产又增效。

同时林川乡在威远镇余家村建立的300亩荷兰豆基地,在林川乡马家村新建成使用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里,农民们将采摘的荷兰豆、甜脆豆集中收购给经纪人,并通过精选包装后,统一销往省外和国外市场,使荷兰豆、甜角豆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展开阅读全文

董家村寺庙遗址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家村寺庙遗址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董家村寺庙遗址位于河北省平乡县河古庙镇董家村村西北500米处,遗址南北长28米,东西宽18米,总面积504平方米,南临邢临高速,北临董庄、东临张庄、西临田固,据平乡县城20公里。

平乡自古以来佛教道教十分兴盛,据平乡县志记载,后赵初期(319-332年)在北方影响最大的印度高僧佛图澄经西域来华,受到后赵皇帝石勒的恩宠,在今邢台一代广置寺院,弘法传道,只平乡境内兴修寺院就达三十多座,该寺当是那时所建。魏景初元年(公元237年)七月大水,寺庙被淹,随废。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重建。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大水,漳河决口平地水深2丈,寺庙复被洪水淹没。2004年4月群众起土时发现了该遗址,出土白石质罗汉圆雕像5尊,现场散布有砖、板瓦、陶盆、陶罐和不可辩陶器以及人骨等,

2004年五月邢台市文物管理处会同平乡县文物管理所对该遗址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勘探。根据勘探和出土砖瓦石造像综合分析,这是一处具有地方特色的寺庙遗址,该寺庙应为一道教活动场所,建制应为底层砖砌,其上为土坯墙瓦房顶,基址西侧有砖室墓分布。北部、东部文化层较厚包含物丰富,应为一古村落遗址。

2008年,董家村寺庙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家村:董家村位于平乡县高新区(河古庙镇:)西2公里,全村人口1920人,5个村民小组,党员38名,两委班子4人。村庄面积900余亩,耕地2600亩,董家村以童车玩具加工,生产,销售为主导产业,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为主。 。

展开阅读全文

金家村陵墓石刻

全文共 1378 字

+ 加入清单

家村陵墓石刻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金家村陵墓石刻:位于丹阳后巷镇建山金家村。

从景安陵旁边的路一直向北,大约5公里,是一丁字路口,左转约600米,在路的左边就是金家村。开车进入村里,找个空地停车。一直向南走,有一片大的田地,四周被围着,顺着田垄,走到最南端,石刻就在那里。这个石刻比较难找,因为田地地势低洼,四面地势都比这里高,所以在外面根本看不见。朱偰考察丹阳的南朝石刻,把这里漏掉了,可见多么难找啊。因此《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里没有此处的照片,也无法比较这个石刻的磨损变化。

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文物部门1977年4月将沉于水塘和土中的天禄、麒麟提升安放。东为天禄长2.38米,高2.25米,颈高1.2米,体围2米,头已残,失三足,风化严重。西为麒麟,长2.13米,高1.9米,颈高1.05米,体围1.65米,吻部及左后足已失。据判断应为齐、梁佚名皇陵。

这里被文物部门命名为金家村南朝石刻,表示文物部门对这是谁的陵墓尚未有统一认识,没有最后确认。有的书籍则直接认定是齐废帝萧宝卷的陵墓,就不是那么合适的了,比如《魏晋南北朝隋陵》一书。

据《魏晋南北朝隋陵》载:齐废帝萧宝卷陵在丹阳建山乡金家村,位于景帝修安陵的东南约二里(实际测量为二公里)的地方。建于大头山南麓,它背靠大头山,东面是秃头山,西面为西山,各相距均约80米。墓的封土现为一圆形土堆,面积和萧宝融恭安陵的封土基本相当。当地老百姓称其为“皇(王)坟墩”。墓的方向为南,墓前为广阔平地。墓前600米处有一个水塘,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在水塘前200米的地方有一对石兽,位置正对着墓室,石兽、水塘、墓室都在一条中轴线上。1968年8月,南京博物院对它进行了清理,当时,在西面的一只石兽深埋于地下,仅头部外露出地面;东面的一只石兽也倾倒在左边的小水塘里,为塘中积水所淹没。据群众说,原来是立在塘边岸上,左右对称,相距32米左右。清理后,1976年由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拨款整修,将这两只石兽扶起,恢复到原来的地面上。两只石兽雕刻苍劲有力,威武雄壮,其中西兽作独角,张口伸舌,刻有双翼,为公兽,身长2.13米,高1.90米,东兽作双角,形体比西兽高大,昂首挺胸,亦张口伸舌,有尾下垂,同为公兽,身长2.38米,高2.25。

对于石刻与陵墓的关系位置,(日)曾布川宽《六朝帝陵》的记载与此略异:它(金家村南朝陵墓)背依一个名叫黄泥山的小山(海拔167.2米),墓的前方200米处有一东西30米、南北20米的水池,再前方200米处是一对石兽,石兽、池和墓室几乎成一直线,在宽约80米的低缓谷地即是神道。

根据文物资料画出的金家村陵墓分布图,从图里可以看出,《六朝帝陵》相对准确一些。当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去寻找陵寝的位置。看地图上,陵寝所在的山正在炸山取石,破坏严重。不知道陵寝是否还安然?

此处石刻早时被命名为金王陈南朝失名陵石刻,指石刻位于建山的金家、王家、陈家村附近。而不是象有的网友说的位于金王陈村,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三个村的位置我在图上也标识出来了。

关于石刻的主人,南京博物院:《江苏丹阳县胡桥、建山两座南朝墓葬》认为很可能是萧宝卷的陵墓。而日本人曾布川宽在《六朝帝陵》一书认为是齐明帝萧鸾的兴安陵。是谁的呢?很可能在宋代就已对此为何人之陵开始疑问,因为在宋代方志中没有记载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贾家村民居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家村民居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贾家古村,位于高安市南面25千米的新街镇景贤村委会境内,始建于宋开宝元年(968年),总面积达8.5平方千米。

贾家古村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元、明、清典型江右古村赣派建筑群。古村分“关内”、“关外”。房屋建筑主要有宗祠、雨亭、大堂、官厅、客厅、民居六大类,被誉为“现实中的荣国府”,有民宅500余栋,其中元、明、清古民宅300余栋,保存完好且有堂号的119栋。

贾家古村居住区分“关内”、“关外”两部分,9处关门现存3处。房屋建筑主要有宗祠、雨亭、大堂、官厅、客厅、民居六大类。现存古民居300余幢,其中140余幢为元末明初建筑;书院、庵堂、寺庙、道观18处。村南立有象征畲山贾家文化的七级玉塔,村北的稳泉、庐泉环村交汇于千年古桥,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画面。

贾家古村古巷道纵横交错,路面皆用青砖、麻石铺设。古村排水系统科学合理,沿用至今,村内散布着12口水塘,用以调蓄雨水、吞吐淤泥。外观为封火墙,内为木质构架,分穿斗式、抬梁式。庵、堂、祠、寺、观、书院遍布于古村内外,抬轿、神龛、匾额、古陶瓷、木质家具等文物众多,七级玉塔矗立于古村前的田野上。古村周边植被覆盖率较高,有众多古树名木。村前不远处有稳泉、芦泉两水交汇,汇成小河行4千米后注入肖江。后龙山、三台山重峦叠嶂达十四千米直至钧岭山,村北部东有芦泉湖,西有珠山水库,水库干渠从北到南环村而绕。整个村落刚好建于“凹”形处,恰似金盆落地,明洪武年间(1368年至1398年)贾季良来此开基时即认为该地四水归内,财气,风水有进无出。

展开阅读全文

东源曾家村

全文共 1909 字

+ 加入清单

东源家村位于金溪县琉璃乡以北偏东5公里处,为琉璃乡与陈坊积乡交界处,距县城29公里,地理位置较优越,交通较为便利。

古村选址于丘岗地带,远村峻岭交错,村外田园平沃,村后竹林茂密,村东溪水潺潺,村北一河横穿,风景秀丽。现存各类明清传统建筑74栋,其聚落形态清晰完整,是一个明清建筑群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3月,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东源曾家村榜上有名。

古村现有居住人口220户,1100人,绝大部分为曾姓,是曾巩堂兄弟洪立公后裔,也是人们尊为“宗圣”的曾子(曾参)的一支嫡传后裔。据《东源曾氏宗谱》记载,曾子的43世孙曾絓由南丰迁中宋,46世孙元龙从中宋迁模桥,49世孙子宾从模桥迁东阳书院。为纪念南丰祖曾洪立葬于南丰东源,而改东阳为东源,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自民国至今,该村人文气息浓厚,才俊辈出,共出现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等高级知识分子20余人,其中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故有“教授村”之称。

古村座北朝南,沿着巷道,依地势从高向低。南边一条小公路从东门仙师殿到村西新牌坊,长约500米,宽4米,与之相平衡的是村内南边主石街,为村内主要干线。街边有一排水溪沟,砌成一节节船形,一头大一头小,艘艘相接成蜿蜒之溪。村居纵深约200米,九条青石小巷从北门、西门放射状的直通南边主石街,使全村呈折扇状打开。

古村有着科学完善的村落系统。大部分屋顶是硬山式屋顶,高高的马头墙、不同形式的风火墙和村口水塘,都起到很好的消防作用,构成了完整的消防系统。每栋房子顺着巷道都有或明或暗的排水沟,水从排水沟流入水塘,再由水塘流向村外,形成了完整的排水和防潮系统。总门楼和围墙是第一道防御,水塘是第二道防御,排水沟是第三道防御,石质墙裙是第四道防御,构成了完整的防御系统。

古村建筑,主要由一条东源街,又称直街,向西北方向分支出六条90米以上的巷道,巷道均用青石板与卵石铺成,巷道之间又有小巷相互连通,蜿蜒向前。古村分布着九大古民居聚落群,每个聚落群屋屋相通,就算雨天往来其中也不会湿鞋。每条巷子和弄道都有或明或暗的排水沟,顺着巷道,依地势由高到低古建筑自北向南有序排列,即使倾盆大雨地面也不会积水,即使梅雨季节屋内也不会发霉。

村内现存明清古建筑74栋,其中明朝建筑5栋,古井4眼,古树10株,古桥1座,古石刻2块,旧石板共长2138米。“豢灵护应”古庙、“中议世第”官厅、“秀启南丰”宅第等三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栋古建外墙上的石质花窗,雕花纹饰图案都各不相同,尤其是屋内柱础,每栋各不相同,同一栋之间不同柱础的雕刻造型和图案又各有特色。大门上方的石雕和砖雕更是巧夺天工、美仑美奂,有的综合圆雕、镂雕、浮雕、透雕等各种雕刻艺术为一体,给人以鬼斧神工之感,屋内屏风、窗户、雀替、梁架上的木质雕刻也是各显神通,将“马上封(蜂)候(猴)、一路(鹭)青天、一瓶(品)富贵、一束清廉(莲)”表现得淋离尽致,做到了“凡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村内明清建筑以二层式“官厅”建筑最为精致,四堂直进、九道天井。内有住房、接客厅、绣花楼、花园、鱼塘,门楣上分别用行、楷、隶、草书等4种字体镌刻的“大夫第”、“奉进世第”、“三省居”、“清蔼轩”等字样,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目前该建筑内部已经倒塌,仅村外部门楣。村西曾氏大祠,为四堂直进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第二堂中间两排8根木柱的围径达2米,其石磉围径则达3米、厚0.7米,每个重约四五百斤。下堂天井中两棵相向而生、300年树龄的桂花树枝繁叶茂,上端已合二为一。东源曾家村建筑类型多样,庙宇、桥梁、官厅、宗祠、宅第、门楼、民宅齐全,时间跨度大,数量多,保存完好,在江西地区少见,对研究古代建筑思想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曾家古村建筑的空间组合手法、装饰艺术、砌体结构等方面的工艺质量整体较高,尤其是石作、砖作方面做工非常细致,其精湛的工艺水平在南方众多原生态村庄中也是较为罕见的。古村上下堂形式的民居建筑形态在赣中抚河流域较为常见,是本地区典型的民居类型,民居建筑中很多有古人题匾,书法多出自名家之手,书法精美,从文词到书体都显示了很高的文化品位,展现了东源深厚的文化底蕴。

琉璃乡:琉璃乡位于金溪县城西北面约30公里处,西与才子之乡临川接壤、北与东乡县毗邻,是金溪、临川、东乡三县交界之所,边贸繁荣活跃。全乡总面积96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委会,146个村小组,人口2.1万人,耕地面积2.6万亩,是金溪县最大的农业乡之一。琉璃乡距316国道仅10公里,离抚州市只30公里,已开通移动电话GSM基地,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琉璃乡人多地广,有着丰。

展开阅读全文

艾溪陈家村明清建筑群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艾溪陈家村明清建筑群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明至清

类型:古建筑

地址:江西省进贤县架桥镇艾溪陈家村

简介:

地处架桥镇艾溪陈家村,明至清代民居。村南正中为明英宗天顺六年(1464年)建“义门世家”总门楼,4柱3间红石青砖结构,高6.2米,宽9.6米,外六字形围墙内。内门木柱楼阁式凉亭建筑。外上方有磨制的青砖向外向上叠成3飘檐,脊顶两端翘角,正中置官帽。两中柱上刻该村嘉靖进士第三、翰林院编修陈栋撰并书对联曰“义路示周行愿当前守辙循途谨凛步趋元履错,门墙尊孔训基我辈乘机斗捷寻常入即余闲”。村内有44幢南向明清建筑(2幢明代后期建筑残存),总面积近万平方米。共有匾额22块。明清建筑一律为外斗砖内木架结构,有石板巷道串通。东庄园的“中宪第·云亭别墅”占地面积1650平方米,现存门楼,别墅、马房及残存后房7幢建筑,共千余平方米,红石庭院186平方米,别墅7.2米,面宽3间,14间房,2个天井,门楣匾额红石浮雕图案,内中正厅木柱及穿枋上亦雕刻图案,清代同治(1863年)2年建筑。西庄园“羽琌山馆”占地面积4536平方米,围墙内分别有“宝俭庐”、“诒经室”、“还读楼”、“磨砚山房”、“恋春阁”、“洁馨”屋共6幢建筑,并有“涵春池”及500余平方米的红石铺地庭院,共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内窗有雕刻图案,建于1875年。另有“敦睦传家”、“肖水源流”、“陈氏宗祠”等3幢明清陈家祠堂,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书生及商贾住宅有“结岁寒庐”、“江州遗泽”、“紫来居”、“半耕读家”、“遗安居”、“退思室”等建筑20余幢,面积多在150-200平方米左右,内中门窗多有雕刻。村前有明代水塘1口1500平方米,明代井1口。

2006年12月,公布为江西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架桥镇:架桥,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管辖,1996年撤乡设镇,改革开放以来, 全镇经济快速发展,村镇日新月异,社会和谐文明。2005年,地方生产总值277.9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17元。 地理位置 架桥镇地处赣抚平原,位于进贤县西北部,东频青岚湖与本县罗溪镇相望,南与本县泉岭乡接壤,西隔抚河与南昌县向塘镇交界,北与南昌县。

展开阅读全文

邵家村百年枣园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码头镇邵家村有圆铃枣种植面积近600亩,共有枣树6000余株,年产枣50万斤,其中最多的每株产鲜枣320斤。形成了枣花蜜,鲜枣采摘,制作干枣、乌枣的产业链。该村的圆铃枣面积之广,枣龄之长,产量之高,品质之优,在全省居于前列,每年中秋节前后,有机圆铃枣丰收,都会吸引众多外地客商前来参观购枣。

传说赵匡胤曾在此地一口井边喝水休息,品尝过旁边一棵枣树上的枣。后来,赵匡胤建立宋朝,成为一代开国帝王,村民为纪念这段历史,把井命名为“皇井”,枣园被称为“御枣园”。

俗话说“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圆铃大枣又名紫铃,铃枣,圆红,因鲜果形似圆铃而得名。圆铃枣以个大核小,皮薄肉厚,糖多味甘,营养丰富,脆甜味美可口等特点闻名遐迩,而且生长期长,易加工贮存,食用方式多样,堪称枣中极品。

地址:滨州市邹平县码头镇邵家村

营业时间:24小时制

游览时间:大约3小时

特色景观:打枣、赏枣花、看皇井

游览线路:摘枣区—枣园漫步区—垂钓区

讲解员价格:讲解员属于免费讲解

配套服务设施:

食宿设施:枣园人家农家乐

购物场所:枣园人家购物点

游客服务中心:邵家百年枣园游客服务中心位于邵家村,提供解答游客问题、景区线路指引等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大陈家村民俗旅游度假村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大陈家村民俗旅游度假村是日照市黄金海岸线上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前景看好的新兴度假村。度假村紧靠大海,有一个天然的优质海水浴场,沙质松软、宽阔平缓、无暗流或险流,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干净卫生、无任何污染的天然海水浴场。村东有1000余亩的礁石栏,海水退潮后,能赶海拾贝、挖蛤垂钓,石栏内有大量的贝类和各种蟹类,是旅客赶海、游玩的最佳选择。

向北1公里就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名列“山东省十大新景点”之首的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向南1公里就是桃花岛,游人可以乘船领略岛上风情 。再向南8公里就是海滨灯塔风景区、万平口海滨生态旅游区和日照国际帆船比赛基地。

这里,是风光旖旎的魅力海滨;这里,是民风淳朴的鱼米之乡。“蓝天、碧海、金沙滩”是我们特有的名片,观海景日出,赶海垂钓、吃渔家饭、渔舟唱晚让您流连忘返!

地址: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大陈家村

游览时间:大约1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罗家村遗址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家村遗址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罗家村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胶州市胶东镇罗家村南约50米处的稍高台地上。遗址东北1000米处有一条小河流,中间有一条南北向机耕路。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

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土质松软,呈灰褐色。从路边小沟剖面观察,文化层厚约1~2米。地表散布有大量陶片、石器、红烧土块、贝壳等。遗址中采集到的人工遗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在各类陶片中以黑陶为最多,其次为灰陶,另有少量的褐陶。陶质以泥质为主,夹砂次之。陶器以素面磨光为主,纹饰主要有弦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鼎、盆、罐等。石器有石斧、石铲、石锛等。遗址现为农田,保存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延家村五庙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家村五庙:延家村由于历史悠久,村内居住着呼延氏、郭氏、仇氏、乔氏四大家族,人口众多,故此庙宇文化也相对丰富。村中有上庙土地庙、中庙将军庙、下庙火神庙、前庙龙王庙、后庙夫子庙。其中中庙供奉着呼延赞、呼延丕显、呼延守信、呼延守用、呼延庆等将军,庙宇轩昂、气势恢弘,多为呼延氏祭祀之用。下庙供奉着火神爷,有正殿、左右偏殿、广场和戏楼。正殿、左右偏殿雕梁画栋,内外壁画栩栩如生。此为全村人祭祀、活动娱乐的最主要场所,每年定期都有庙会,唱戏杂耍,香火最旺。可惜这些多被毁坏,现仅存下庙正殿和夫子庙。

文峪乡:文峪因孔子曾到此讲学建文庙而得名,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东有卢敖炼丹遗址;为卢氏得名之由来;西有双庙水库,高峡平湖,长龙卧泊;南有苞犊寨之屏障,地势险要,风景秀美;中有水峪河大峡谷,壁垒万仞,仅见一线之天;北有柳林古渡,南寺钟声,为文峪之门户,全乡总面积237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7748户,29369 口人,耕地面积34384亩。拥有林地面积26.7万亩。。

展开阅读全文

西乡李家村遗址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西乡李家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村遗址位于汉中市西乡县城西南二公里的葛石乡和平村。

1958年,农民在深翻土地时,发现有古代器物,经考古单位考核、证实,为史前文物。先后两次发掘,出土文物大致分两类;一为石器类,其特征以磨制为主,打制次之,磨制的器物有石斧、石锛、石铲、砥砺器(即磨刀石)等,打制的石器主要是刮削器。另一类为陶器,有陶罐、陶鼎、陶碗、陶盂及陶锉等,其中以圈足碗、三足器、平底钵以及扁平磨光双弧刃石铲等,最具有新石器时代文物的代表性。陶器内黑外红,以夹砂灰白陶为主,亦有泥质深灰陶、夹砂红陶等,其制作工艺原始,造型简单,均系素陶,器物壁薄,火候也较低。陶器上的饰纹,多为线纹、绳纹或锯齿状。此外,还发掘出墓葬区一处,瓮罐葬两个,房屋遗址一处,柱洞数个。屋为园形,门各南开,屋后背水,室内地面夯烧坚固,室中有烧陶之窑迹,室外有残陶窑坑和灰坑,并有鹿角、兽骨等。

遗址文化具有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特征,曾被认为是探索仰韶文化来源的线索之一。

2006年李家村遗址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和平村:和平村。

展开阅读全文

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游走大唐盛世,体验关中风情,袁家村以其特有的风格迎接八方来客,举村共创繁荣。袁家村坐落在礼泉县烟霞镇北面的九嵕山下,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312国道、福银高速、陇海铁路近在咫尺,107省道、关中大环线、礼泉旅游大道、唐昭陵旅游专线均从附近经过,交通十分便利,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辛勤努力,袁家村从一个昔日有名的穷村子变化为今天的富裕村、文明村和旅游明星村。走进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只见民俗文化一条街上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传统建筑鳞次栉比,透过门窗向屋内看去,特色十足的手工作坊里,有现做现磨香油的、有传统手工艺制作卢记豆腐的、有加工酸奶的,甚至还有毛驴拉着磨盘磨鲜辣子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袁家村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家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家村全村共62户,286口人,是上世纪70年代农村建设的老典型,在原任村党支部书记郭裕禄同志的带领下,袁家村发展集体经济,大搞乡镇企业,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80年代,每户都住上了两层楼房,经济基础较好。进入新世纪以来,袁家新一代领导班子不甘落后,不断寻找带领群众致富的新路子。

2007年初,县委、县政府大力倡导发展乡村特色旅游,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积极响应,出资27万元在全省买点子,又借鉴成都锦里景点的经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袁家村景区于2007年国庆节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景区占地1000亩,是一个集关中民俗体验、休闲养生、餐饮娱乐、农业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文化景区。景区内含村史博物馆、作坊街、酒吧街、小吃街、宝宁寺、艺术长廊等旅游休闲街景。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

展开阅读全文

西安袁家村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家村周遍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距袁家村一公里的唐太宗昭陵是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唐肃宗建陵石刻,是关中地区帝王诸陵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石雕石刻群。袁家村现已形成以昭陵博物馆、唐肃宗建陵石刻等历史文化遗迹为核心的点、线、带、圈为一体的旅游体系。礼泉袁家村主要是分两个区,一边是关中民俗,一边是农家乐。被人称为陕西丽江。

交通

路线一:西安---上机场高速(福银高速)--- 昭陵出口下---- 向东七公里---到袁家村

线路二:西安---世纪大道---咸阳---马庄---阡东---烽火---北屯---袁家村

线路三:西安---机场高速(福银高速)---周陵出口下--- 阡东--- 烽火镇--- 北屯---烟霞镇---袁家村

景点位置

西安市高陵县

展开阅读全文

喇家村史前部落的最后瞬间

全文共 4695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两年多的挖掘,在喇家遗址上已出土了大量史前人类的房址和他们的遗物,在探察房址内人群死亡原因的时候,专家们顺着红胶泥这条线索,找到了黄河洪水,但洪水又能留下这么完整的死亡姿态吗?如果不是洪水,那么什么才是这场灾难的真正凶手?

字幕:史前部落的最后瞬间

插图

插图

第三集 幕后真凶

把喇家的灾难确定为洪水,已经引起了专家们的普遍怀疑,而导致这个结论的主要证据——“尸骨掩埋在红胶泥中”就需要重新认定,但挖掘尸骸的过程已经结束,挖出的泥土也已混杂在农田当中,下一步工作该怎么办呢?

正当大家被这些烦恼所困扰的时候,工地上又挖出了第10号房址,而从地理位置上看,它恰好紧挨在7号房的东侧,如果这片区域发生过自然灾难,那么房址内的遗存应该是相似的。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专家们可以在清理10号房的时候,有目的地查看房址内的遗存,所以这次大家对土层的关注格外仔细。

首先,挖掘者去除的还是红胶泥,但他们已经发现,在泥层中还夹杂着颗粒粗糙、颜色发黑的沙石带。

很快,在房址中便有人骨显露出来,专家们清楚地看到,掩埋人骨的主要成分不是红胶泥,是黄土!

挖掘结束后,10号房出土了两具姿态异常的人骨,她们死亡在不同的层位上,尤为重要的是,经过专家辩识,掩埋尸骸的黄土和构成房屋的窑洞土层类似,这也就是说,灾难发生时,她们正想夺路而逃,来自窑洞上方的土层、也就是窑洞的垮塌首先击倒了她们,后来才被红胶泥覆盖。

如果窑洞的垮塌也发生在3号房,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位母亲为什么会仰面朝天了,而7号房的这位母亲或许也正是受到垮塌土层的撞击,才可能被叠压在地面上。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窑洞跨塌的呢?

专家们开始在这四座房址周边的沟壑中搜索,在这些土层坍塌而形成的自然断面上,最容易暴露地层内部的秘密。

不久,他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远远低于房址水平面的下方土层、也就是没有人类活动过的土层中,却夹杂着一些陶器碎片,一些明显不同于周围土质的灰黑色沙石,他们发现,这条裂缝一直延伸到地面,泥沙是顺着裂缝从地面上渗漏下来的。

那么,这条地裂缝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调查人员迅速展开勘察,结果令人惊讶,大量的地裂现象从喇家的房前屋后、荒山野地里被找了出来,平时,没有人会经意这些裂缝,但现在的喇家正是建造在这些裂缝所编织的一张网上。

专家们意识到,能够编织这张恐怖之网的力量,只能是来自大地本身,也就是说,地裂缝正是4000年前喇家大地震的遗迹!

更加奇巧的是,2001年在喇家中心的挖掘,人们直接从房屋遗址的地面挖到了裂缝。这条裂缝气势磅礴,纵身穿越数个房址,一路奔西,竟然落到了现代一户人家的墙壁上。(动画5)

这家主人在修院墙的时候,直接利用了原生土层做地基,经过修整之后,恰好切出一个完美的地裂缝标本。

采访:夏正楷——这个地裂缝。

但是在进一步的调查当中,夏正楷发现,有一些地裂缝中间添充的不是杂物和灰黑色沙石,而是非常细腻的棕色的沙子,顺着这些裂缝往地面观测,出现裂缝越来越狭窄,甚至闭和的现象。这就是说,裂缝并没有到达地面,那么这些沙子就不是从上方灌入,而是从地下喷出。

一般来说,这种现象正是大地震才具有的喷沙现象,在历史上有记载的大地震中,很多都出现了喷沙现象,由此也可以推测出喇家史前大地震的高强度等级。

在附近的一处沟壑里,夏正楷和杨晓燕又发现了一个例证,他们给这处喷沙做了一个横切面,可以看到,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圆柱形沙管。

接着的调查,在10号房址旁边的断壁上,他们就找到了一个完整的沙管遗迹。

采访:夏正楷——这处沙管现象。

可以想象,这是一场足以吞没喇家的大地震,但更为不幸的是,喇家的先民还错误地选择了自己的居住方式。专家们指出,喇家遗址居于次生黄土台地,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这里的黄土沉积并不厚实,不适合于开凿窑洞,因此喇家先民的房屋在强度结构上就存在着安全隐患。

将挖掘到的硬土面确认为广场,这对判定喇家是否出现过古人类聚集意义重大,因此考古人员期待着发现一些仪式活动的痕迹,来补足这里作为广场的证据。

在清除硬面上的一处灰坑时,考古队员抓住了这个机会。

灰坑,一般指古人倾倒废弃物的坑巢,就跟我们现在的垃圾坑一样,常常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但这次,他们没有轻易放过。

当他们仔细清理完坑内的一些大砾石后,一具人骨凸现了出来。专家们立即判定这是一具被杀祭的人骨。

采访:叶茂林——这是祭祀人骨。

这位可怜的牺牲者,以他特殊的死亡形式,说明4000年前喇家社会已有杀祭、巫术或者原始宗教存在,族人对他的野蛮行为,正好成为后人判定这里文明形成的标志之一。

同时,另一条线索也可以从他身上延伸出来,一般来说,人类早期的杀祭都不用本族人,而是在冲突中抓住的外族俘虏,这说明或者喇家地区已有不同的部落存在,或者他们与较远处的部落存在着联系,发生过战争。战争是要以部落组织或简单的国家形态为基础的,它一定得有领袖人物,一定是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发生利益冲突时产生的。

当然,这一系列的联想还有赖于对这具人骨的鉴定,考古学家们准备用DNA技术对它和房址内出土的尸骸进行比较,看一看他们是否具有血缘关系,从而确定他是否是来自外族的牺牲品。这一步工作正在筹备当中。

杀祭坑的出现激励了大家的信心,考古队再次扩大挖掘范围,很快,在广场附近又有四座房址出土,它们的排列顺序非常规整。

专家们站在高处眺望挖掘现场,一幅喇家遗址的聚落图渐渐地在他们脑海里浮现出来。

广场位于喇家村东南的台地上,正在挖掘的四座房址呈一排纵列于广场西沿,并且门皆向西,而已清理出来的3号、4号、7号和10号房又呈一横排位于广场北沿,门又都向北,即这些房址均背对处于中心位置的广场,这样,一种以广场为中心聚落的建筑模式,已基本呈现出来。(动画6)

这幅聚落图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来完善,它是否能构成一个城市的规模现在还难说,但这至少为喇家原始农耕经济的存在找到了相适应的人类居住形态,由于在这一地区后续文明的调查当中,发现的主要是以游牧经济形态为主的分散居住模式,使人们有理由确信,正是在4000年前左右,这里的文明出现了逆转和空白,这和整个西北地区史前文明的遭遇是类似的,那么在喇家,是否就能够找到发生这种巨变的某些原因呢?

认定喇家的灾难首先是地震引起的,还不能完全解答专家们心中的疑惑。在房址中和地裂缝中夹杂着的灰黑色沙石带,明显有别于周围的黄土,它们又是从何而来的?

专家们很快就发现,即使是在一般的堆积层中,也有很多区域性的沙石带,沙石非常松软,和周围的土层有明显区别,而且沙石的分布有一定规律,遗址南边很少,北边较多,而且越往北走越明显。

这样,随着对沙石带范围的跟踪调查,专家们就来到了喇家遗址北边的群山上,果然,他们在山上也找到了大量的沙石遗存,但它们和喇家遗址上的沙石带有关系吗?

专家们注意到,山坡上布满了纵横遍野的沟壑,而在沟底有许多滚落下来的巨石,如果有一种力量能够把巨石搬运下山,那么将细碎的沙石运送到盆地上,不就跟吹落灰尘一样简单吗?

仔细观看这些崎岖的沟壑,不难判定它们是由水流冲击而成的。是否可以这样猜测,在灾难发生的前几天,喇家地区就暴雨连绵,山顶的积水已经对着喇家虎视耽耽,(闪电完之后)在大地怒吼的那一刻,它终于爆发,强大的水流裹胁着沙石扑向了地面,顷刻间就摧毁了山脚下的村庄!

这是否就是发生在4000年前的喇家遗址上的一幕?一个小小的证据充实了这个猜想。

在遗址上经常可以挖到一些裹胁在泥沙中的陶罐,而陶罐的倾斜方向大多是朝南,这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

采访:夏正楷——陶罐口朝南。

为了验证喇家遗址上的沙石是否是从北边山上下来的,专家们提取了山上的沙石样品,他们将回到实验室,和遗址现场的样品进行比较。要做同样实验的还有红胶泥,因为猜测红胶泥是黄河洪水的遗留物,这仅仅是大家的一个直觉判断。

在北京大学的泥沙分析实验室,工作人员先将泥沙样品用水进行溶解和沉淀,接着标志一份样品的主要特征,如成分、颗粒度等将用仪器精确测定,这些结果通过计算机处理,以直观的图形曲线表达出来。

经过耐心的等待,结果出来了,图形显示,山沟中的沙石样品、古河床中的红胶泥样品,与挖掘现场的样品基本吻合!

当专家们再次站在山头远眺时,那些通过曲折求证才得来的证据,现在仿佛就昭然若揭地铺在喇家遗址上。

采访:夏正楷——灾难经过。

这是一个恐怖的夜晚,炉膛里的火焰已显示出一丝不详的征兆,突然,大地开始颤抖,紧接着狂暴的泥石流便破门而入。(动画7)在慌乱之中,妇女和儿童虽然被有组织地疏散到窑洞里,然而这恰恰成为了他们的葬身之地。

在这场灾难中,最慑人心魄的是那些母亲。

7号房中的母亲在身体受到重击之后,还是本能地向前俯卧,为的是护住怀中的幼子。(动画8)而3号房的这位母亲,面对坍塌下来的屋顶,还在企求上苍,给她的孩子留下一丝生机。

在清理广场周围新出土的房址时,挖掘者常常刨出一些散落的石块,这些石块的两面都经过打磨,显得很平整,但一面非常干净,另一面却黢黑,明显是烧烤过的痕迹。这些石块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在房址一角的侧壁上,挖掘者找到了一整块石板,将石板上下仔细清理之后,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用来烧烤食物的壁炉。

这个壁炉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因为这些房址中央依然还有灶台,而在4000年前那个生活相对简陋的年代,灶台就能够满足人们烤制食物的需要,壁炉肯定有专门的用途。

采访:叶茂林——壁炉的作用。

如果是面食,专家们推测,在那个年代最有可能是小麦。而学术界一般认为,人工种植小麦起源于8000年前左右的中亚西亚地区,传入中国的时间顶多有4000年,但喇家遗址已经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那么中国麦作农业的起源很有可能就要被重新定义。

采访:叶茂林——喇家小麦的意义。

搜寻小麦作物的遗迹在喇家才刚刚展开,但专家们有信心看到,喇家先民在田野里守护的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在4000年前,他们已经拥有了相当发达的原始农耕经济。

地震和山洪很好地解释了房址内人群死亡的原因,但当时那些在野外劳作的人们,是否有可能躲过这场灾难呢?

按道理说,如果是在旷野里,地震的危害性就减小了很多,况且泥石流对喇家遗址的破坏也只是区域性的,那么,为什么还会在遗址上散落着大量零散的尸骨呢?

只有黄河洪水是最好的解释原因,因为洪水是大面积的灾难,它使得人们无法藏身,即使是在地震中有幸存者,也再难以逃过它的魔掌。

杨晓燕在一处洪水堆积层中,发现了一些灰黑色的夹层,经她和她的导师夏正楷辨别,这正是洪水退去之后,河漫滩的遗留物。

采访:夏正楷——11次洪水。

也就是说,喇家至少遭受过11次以上的洪水泛滥,这说明野外散落的尸骨,很可能是多次灾难累计的结果,如此看来,即使最初有幸存者在喇家遗址上继续生活,他们也经受不了黄河的反复蹂躏,最终还要离开这里。

因此,专家们认为,地震和泥石流对喇家遗址只是致命性的一击,而黄河洪水才是它彻底毁灭的最终原因。

当专家们再次凝视着黄河,这条被华夏民族尊称为母亲的河流,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暴虐无常的母亲,它滋养了喇家的史前人类,又将他们送入了死亡的地狱,它孕育了喇家史前文明的辉煌,也无情地将它埋葬了。

专家们正是在解开喇家史前人类死亡之迷的同时,看到了他们创造的灿烂文明。同时,专家们也为这些土地上的幽灵叹息,正是他们被黄河淹没的时候,正是他们幸存的子孙离开黄河岸边的时候,在这条河流的中下游,大规模的人群开始聚集到一起,建立城邦和国家,走向了形成华夏古文明的中心舞台。

当然,喇家的例证是否和整个西北地区史前文明的衰落有相同的原因呢?黄河是否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呢?专家们还无法下此定论,他们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调查,以解开这个远古历史的迷团。

展开阅读全文

喇家村史前部落的最后瞬间

全文共 5127 字

+ 加入清单

(一)

很久以前的一个夜晚,在黄河古道边的一个村落里,人们正拖着一天的疲惫来到炉膛边取暖。突然,一丝不详的征兆从他们身边传来,大家正在疑惑和惊恐之时,灾难的魔掌便铺天盖地,顷刻间就将他们吞没在无边的黑暗之中。

字幕:史前部落的最后瞬间

片中插图

片中插图:史前尸骸

第一集 :史前尸骸

家村是位于青海省和甘肃省交界处的一个村落,地处黄河岸边的官厅盆地。土族是这里特有的一个民族,每家每户都修有高大的院墙,当地叫作喇嘛墙。每年秋季农忙之后,男人们便外出打工,高大的院墙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处处呈现出一派安详和睦的景象。

然而,就在这安详和睦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困惑的秘密!

长期以来,村民们在耕田取土的时候,经常挖出零散的人骨,起初,他们还不太在意,但后来就在自家的院墙里,他们也能刨到一些碎骨片,这就令他们有一点恐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尸骨隐藏在他们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散的阴魂会不会给他们带来灾难?

虽然没有人统计过,村民们曾挖出了多少尸骨,但即使在今天,仍然可以毫不费劲地在喇家找到一具尸骸。

这具尸骸就是从断裂的土层中自然暴露出来,它的头骨不在这儿,只剩下一截脊椎,和大量的尸骨一样,它既不是处在墓穴中,也不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里,而是随意裹胁在泥土之中。

不过,看着这一截脊椎,似乎并不多么可怕,这早已锈蚀的骨质说明,它的确不是现代人的尸骨,虽然具体年代还不能断定,但它肯定已经死去了很久很久。

那么,为什么在喇家的土地上会有这么多古人的尸骨,而且大多身首异处、随意散落着呢?

1998年秋季,一个偶然的机会,村民们都把解答疑惑的希望寄托到了村子里新来的几个人身上,这其中有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专家王仁湘,还有长期和他密切合作的另一位专家叶茂林,当然,这些考古专家不远千里从北京来到这偏僻的山村,并不是为几具古人的尸骸,因为常年的考古工作,挖到尸骨是太平常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另有原因。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之中,我国黄河上游的西北地区一直贫穷落后、文明不发达,但近来的一些考古发现对此提出了质疑,一些重要的出土文物,预示着这里曾经闪烁过文明的夺目光彩。

在青海省博物馆里有一面彩陶墙,墙上的陶器形态各异、文饰精美。

这个陶罐出土的时候,浑身锃亮,仿佛刚从火窑里烧制出来一样,而经过鉴定,它竟有5400多年的历史,同样,彩陶墙上的陶器大多也都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这有理由让人们相信,黄河上游地区存在过史前文明,即使是在今天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在4000年前,可能也早已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和有规模的考古研究,对这些古文明的发育程度还难以给出结论。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巨大的疑问困扰着学术界,从已有的考古证据来看,也就是在4000年左右,在中华古文明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地区的人类活动却突然消失了,当黄河中下游已培育出早期的城市文明之后,这儿才开始出现散乱的游牧民的帐篷。

是什么挡住了文明的车轮,把西北地区的早期文明摔出了历史发展的中心舞台?

探寻西北地区古文明的发育情况,正是王仁湘和叶茂林此行的主要目的,他们沿着黄河上游一路寻找,喇家村正是他们途径的一个驿站,那么,这里是否能够给他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对喇家村散乱尸骨的成因,一直没有人给出合理的解释,直到2000年,青海省考古所的在喇家展开的挖掘,才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迷团。

当时,考古人员在村东北角的高地上发现了重要遗迹,当地面只去处了很浅的一层土之后,在挖掘者的手铲下,一隙白点露了出来。

工作人员小心地用竹签剔开周围的泥土,可以感觉到这是一块骨头,随着剔除面积的扩大,它呈现出一定的弧线,渐渐地,骨头的下方出现了一排牙齿,这是一个人的头颅!

很快,在同一平面上,尸骸的胫骨被清理了出来,接着,连续的脊柱也显现出来,一具没有经过破坏的、完整的尸骸呈现在大家面前。

这具尸骨带给大家不小的震动,尤其是尸骨奇异的姿态。因为一般考古挖掘中出土的尸骸都在墓穴中,它们的姿态,无论是平躺、还是侧卧,都比较规整,而在尸骸旁边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陪葬品。但摆在他们面前的这具尸骸却象是在挣扎,它的双手前伸,小臂却不自然地反转,在他身边也没有任何陪葬的物品。

那么,这具尸骸是埋葬在什么地方的呢?

带着疑惑,考古人员继续向下挖掘,结果就在这具尸骸的侧下方,又清理出一具蜷缩着的人骨,这两具尸骨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现象。

首先,尸骸的朝向恰好相反,一个朝北,一个朝南,是否可以这样猜想,上方的这个人正在极力抵抗某种力量,而下方的这个人却被这种力量掀反在地,掉转了一个方向,因为从尸骨的大小看,下方的明显要小,说明他年龄小,体质肯定就弱。另一个奇特之处,就是这两人处在不同的层位上,上方的要高出许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挖掘者继续清理这块高出的部分,逐渐挖出一片黑色的土壤,而这种黑色的土壤对考古人员来说并不陌生,它们正是烧过的木炭灰混杂在泥土中的遗迹,也就是说,这具尸骸是卧在火堆上死去的,它立即让人联想到,这有没有可能是一种祭祀或人为的杀戮,而这个人正是被抛入熊熊大火中烧死的。

但这显然就有一个自相矛盾的地方,如果他是被烧死的,那么又如何能保全这么完整的尸骨?况且初步的鉴定,并没有在尸骨上发现人为击打过的痕迹,所以下此结论还为时过早。

这两具尸骸的出土,几乎让考古人员措手不及,在喇家村秋风拂面的夜晚,他们还不能入睡,他们联想到村落里那些散乱的尸骨,它们是否有相同的死亡原因?

王仁湘和叶茂林本想路过喇家,继续向前搜寻,但这个偏远闭塞的村庄却牢牢地留住了他们的脚步。

他们当时在喇家调查的时候,碰到这样一件事。每天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喇家村的孩子们都放学回来了,他们就会聚集在一起玩滚铁环。

非常有意思的是,孩子们玩的时候,有一些老人就在一边看。而据老一辈人讲,他们小时侯也玩滚铁环,不同的是,他们滚的不是真正的铁环,而是从乡间野地里拣来的一些石盘子。

引起专家们警觉的是,老人说,那些石盘子后来被外来的一些人高价收购走了,也有个别的被县博物馆征集到。那么,这些石盘子会是一些什么东西,受到这么多人的青睐?

专家们立即奔赴县博物馆,在博物馆的仓库里,他们看到了这些所谓的石盘子,显然,它们不是普通的石器,它们是玉,是早期人类的玉器,从当时的征集资料来看,它们和那些史前时代的陶器是出土于同一地层的,也就是说,这些玉器也大致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

采访:王仁湘——玉器的意义。

祭祀天地、沟通人神,这是一种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精神活动,而在4000年前,也就是处于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个还没有文字产生、历史记载的遥远年代,这对位于西北偏远山区的喇家村而言,意义非同小可。它不仅证明了喇家存在着史前人类的活动,而且已经开始构筑着自己的精神家园,直到今天,喇家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宗教祭祀活动。

从荒山野地里拣到这样的玉器,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而这种幸运接着就发生在考古学家的身上。

在最近的一次挖掘当中,一天中午,下工时间已到,参与挖掘的工人都陆续回去吃饭了,而一个挖掘者的最后几铲,在探方一侧的墙壁上碰到了硬物,这或许只是一块石头吧,她打算下午再挖,而正要收拾下工的叶茂林却仿佛受到冥冥之中的一个启示,他决定留下来探个究竟。

刨去泥土,他发现这是一块玉,叶茂林小心翼翼地把它取了出来,因为喇家已经出土了很多玉器,这块玉似乎也并不希奇。

回去后,玉被清理干净,大家看到,这是一块玉刀,它长约35厘米,宽15厘米,厚不到半厘米,遗憾的是玉刀从一孔洞处断裂了,这仅是一个残片。

但就是这处断裂,突然惊起大家的啧啧赞叹,因为一般地讲,玉刀都是由一、三、五、等奇数孔构成的,从挖到的这块玉刀来看,它从第二个孔断裂,那说明它至少有三个孔,也就是说它至少还有另外一半,那么,它的长度就会达到70厘米。

在青海省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把玉刀,它的长度大约有60厘米左右,它是已收集到的玉刀当中最大的了,但还是要比喇家的这把小,可以说4000多年前的喇家玉刀是中国的玉刀之王!

采访:王仁湘——加工玉器的意义。

从玉器的加工可以推测处,史前的喇家已经是一个有着社会分工、阶级分化的人类聚落了,而这些玉料的来源将勾勒出另外一番景象。因为喇家村以及周边地区,无论是现在,还是从历史资料看,都没有玉矿,那么,这些玉器的原料会是从哪里来得呢?

可以想象,早在4000年前,在遥远的西域和田就有一支商队出发,他们涉过流沙,沿着昆仑山前行,到达青海省的格尔木,然后又汇同这里的玉石商人继续向东跋涉,到达了今天的喇家村,这儿是一个玉石的集散地,一部分玉料留下之后,剩余的将继续向中原地区扩散。

这条玉石之路出现在现代人只能用神话传说来想象的年代,比著名的丝绸之路要早2000多年,那些怀揣玉石的人们,很可能只穿着麻布和兽皮,却要趟过雪山草地、忍受寒冬酷暑。

玉刀的这处断裂虽然是一个遗憾,却造就了一个极大的完美,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想象。但史前的喇家是否真有过大规模的人类聚集,是否真有过商贾往来的繁荣景象,这还要到地层下面寻找证据。

出土的两具尸骸已经打断了专家们先前的挖掘思路,但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仅仅是揭开了死亡的一个小小幕角。

在继续的挖掘当中,探方的西南角浮现出累累白骨,清理之后,可以看到,这儿蜷缩着五个人,紧紧相拥在一起。

这些人的脸部都恐惧地面向墙壁,似乎魔鬼的眼睛正在他们身后显露凶光,至今仍然可以看到他们的手掌是牢牢拽在一起的。

紧接着,在探方的西北角又出土了五具尸骸,而且状态惊人地相似。在死亡的最后时刻,他们的身体几乎要被某种力量剥离,但依然用手脚顽强地勾连着。

挖掘者的心情变得越发沉重,但这还没有结束,在探方的正东面又挖出一对人骨。

这是一个成人和他的幼子,可以看到,成人用手臂紧紧地护卫着孩子,孩子蜷缩在成人怀里,恐惧的眼神正在向外张望,他们的出土使得挖掘现场显得更加悲凉。

采访:王国道——现场感受。

在一个小小的探方中就出土了14具尸骸,他们为何会聚集到一起死去?他们又是死在什么环境中的呢?

在进一步的清理当中,挖掘者发现尸骸所倚靠的地方有大面积的白灰面,也就是用生石灰涂抹的墙体,这对考古学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因为考古队在挖掘之前的调查中,曾经在喇家村的荒地里找到一处古人类遗迹,它是土层自然断裂所露出的一座房址,可以看出它的墙体和地面就有一层很厚的白石块,它们实际上就是古人用来涂抹墙壁以防潮的石灰面,而这种房址,在考古学上已经有很成熟的结论,它们属于4000年前西北所特有的齐家文化房址,另外它还具有一些特点,在房屋中央有火膛,所以周围堆积着大量的木炭灰。

这就是说,现在挖出尸骸的地方正是4000年前的古人类房址,这些人竟然是死在房子里的,中间这具尸骸之所以高出一块,是因为他恰好卧在房屋中央的火膛上,在死亡来临的时刻,他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奇怪的举动,是他自己跳上去的呢?还是有别的力量把他抛上去的?

再看野外的这座房址,从这座房屋内填充物的整个轮廓来看,它应该是一个窑洞式建筑,可以想象,出土尸骸的上方也有这样一个圆形的拱顶。

采访:王国道——窑洞建筑。

即使是对于常年从事于考古挖掘的专家来说,在房子里挖出尸骨也是比较少见的,下一步工作就是要鉴定这些尸骸,因为只有知道了这是一些什么人,才好进一步剖析他们的死亡原因。

为了验证史前喇家可能是一个城池所在地的猜想,王仁湘和叶茂林已在喇家村展开挖掘,而每一处挖掘之前,他们都先要使用洛阳铲进行探查。

洛阳铲可以将地面下3到4米的泥土提取上来,共有经验的专家分析。常人看泥土没有什么区别,但考古学家却能极其敏感地捕捉到她么细微差别。

一般来说,先提出来的泥土是现代人挠动过的,而在较深处提出的泥土如果是细密的黄土层,那么就说明打到了没有人类活动过的深土层,而在这两层之间,就有可能是古人活动的生活层,如果打探出古人生活过的一些遗迹,比如说烧过的碳灰、器物和尸骨的碎片等,那么这块地下就值得展开挖掘。(动画2)

在一天紧似一天的探查中,专家们发现了一些土层的异常,接着正规的布方挖掘开始展开,很快,他们就确定了一段古遗址上的壕沟。

采访:叶茂林——壕沟的确定。

采访:王仁湘——壕沟的意义。

挖到了壕沟,就仿佛看到了城墙的影子,听到了城池中的车马喧嚣,那么进一步圈定壕沟的走向,就可以把遗址的大致范围确定下来。

王明辉,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助理研究员,他专门从事于考古挖掘中的尸骨鉴定。在他那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古代人的遗骸。常人看来,那些恐怖的头颅,在他眼里却能想象出曾经有过的音容笑貌。

现在,挖出尸骸的地方已被命名为4号房址,王明辉要做的就是对房址种尸骸的性别、年龄和姿态做出专业鉴定,这是揭开他们死亡原因的第一步,因此,每一个人都在期待着他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