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石刻

石刻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石刻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石刻问题。

分享

浏览

7133

文章

505

让水摩崖石刻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让水摩崖石刻为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让水摩崖石刻位于邻水县凉山乡新市村2组,年代为清代。

2019年3月21日,让水摩崖石刻被公布为广安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石刻为中心,四周各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再续延20米。

凉山乡:邻水县辖乡。1953年置大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凉山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51平方公里,人口0.9万。辖关口、拦马石、小石桥、新市、石树、鹅公咀、跳沟、断桥8个村委会和东香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矿。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养殖业有生猪、耕牛、家禽、淡水鱼。经济作物有甘蔗、烟叶、辣椒。.。

展开阅读全文

大浪湾石刻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大浪湾石刻是香港史前时期的石刻,位于香港岛大浪湾以北,现已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亦为香港首个法定古迹。

大浪湾石刻在1970年被一名警务人员发现,位于临海的石崖上,面积90厘米乘80厘米。图形为抽象的鸟兽纹,图纹大致呈几何形。考古学家估计,该石刻刻凿年份大约为新石器时代,估计是当时居民相信刻石能护佑航海人士,以及他们对航海及天文表现崇拜。现在该处已被加建封罩以作保护。

Rock Carvings at Big Wave Bay

必去理由:香港最早划定的法定古迹

展开阅读全文

新立石刻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新立石刻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立石刻,又称狮子岩。疑似为守卫辽代陵寝而建。新立村东独立山峰上,东西南三面陡壁,北面可攀。两段甬道,二道石门之后可达平台。平台后部石筑房身,据说曾是三间座南面北的卫士房,紧靠卫士房后为山寺石壁,有两间座北面南的殿堂,现存的石壁上有一佛二菩萨坐像浮雕,佛两侧各有一侍。平台四周的砖墙垛口尚存。高台远眺东南,县城双塔、鼓楼、万紫山尽收眼底。西北望去,望海诸峰一一在目。高台下通山大路可由北面--。平台居高临下,四面陡壁,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台南下部,巨石如狮,故称狮子岩瞭望台。

保护范围:以新立石刻平台中心为基点,东20米,南、北各40米,西30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4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4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

展开阅读全文

龙虎石刻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龙虎石刻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珲春市中心广场旁边的龙虎碑亭。是为纪念清末爱国将领吴大澄将军而建。1840年以后,沙俄侵吞了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领土,并屡开衅端,横行不法,致使华夏之邦的边民生计日,颠沛流离。1880-1886年间,吴大澄钦差大臣身分奔走于吉林,珲春,宁古塔之间,抵抗沙俄入侵。为了防止沙俄入侵,他与沙俄签定了《重勘珲春东界约记》,并于图们江口补立了土子界碑,在珲春中俄边界添设了啦字,萨字,二界碑和十六个边界记号,在长岭子竖立了铜柱。从而有效地扼止了俄国向西扩张,保卫了中国领土地处图们至珲春公路边的凉水镇,原名凉水泉子。当时,由于沙俄入侵,烧杀抢夺致使村民们民背井离乡。1881年,吴大澄查边至此,帮助边民整修房屋,举办”劝农所”,组织边民抗击沙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凉水之地日益兴盛。当地人为报答吴大澄的恩德,求书于吴大澄。吴大澄奋笔疾书,以“龙盘虎踞”的缩写,写下了“龙虎”耳字,意在表明华夏民族作为龙的传人,龙虎生威,誓死保卫边疆捍卫祖国。“龙虎”二字系种鼎文(金文),近象形字,笔力遒劲。当地人用花岗岩精心地镌刻了这座“龙虎”石刻,’龙虎石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激励着炎黄子孙的爱国精神。

吉林延吉市

展开阅读全文

莲花峰石刻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莲花石刻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峰石刻位于吴兴区月河街道湖州潜园内,时代为元,类别为石刻。

1984年8月,莲花峰石刻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月河街道:月河街道办事处位处吴兴区中南部,辖区内有著名的莲花庄公园和新建成的霅溪公园。街道辖区西到骆驼桥,东至三里桥,南临318国道,北到苕溪路,辖区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总户数16000多户,常住人口近5万人。其中党员18887人,党总支11个,党支部64个,辖区行政事业单位62家。街道辖有月河、南园、马军巷、吉山一、吉山二、二里桥、三里桥、文苑、浮星桥、湖。

展开阅读全文

齐山摩崖石刻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齐山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山位于贵池区城南1.5公里处,素有“与九华之胜,并擅江南”的美誉,齐山高不过百米,方圆约5公里,山自西向东北绵延,直抵白沙湖滨,总体远观,形如伏虎昂首。

齐山以岩溶地貌为主,遍山岩、洞、石、壑、泉、峡密集丛生,形成奇特幽深、琳琅纷繁的岩溶景观。史书记载,自晚唐以来,齐山千姿百态的岩石,幽暝奇幻的溶洞就倍受游人青睐,“齐山洞天”被推为知州十景之首。到明代,齐山已与“九华之胜”并擅江南。漫步其间,如行画中,千丛怪石犹如天然盆景,令人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神奇。

一面青山三面湖,清新秀丽的齐山由十余座峰峦迤俪排列,“参差列岫似围屏,斜压湖天十里青”。令人心旷神怡。诗人陆游称赞“齐山景物绝佳”。远江近湖,萦青缭白,山水因借,既蕴江南的清新明丽、诗情画意,又富皖南的质朴自然。

这里的人文景观也是丰富多彩的。自唐代会昌初年,池州刺史李方元发齐山摩崖石刻之先端,其后任——晚唐诗人杜牧在齐山西巅建造翠微亭以兹李白(李白游秋浦诗人诗作中有“开帘当翠微”的诗句),登山入亭,饮酒赋诗,写下《齐山九日登高》佳作以来,齐山广为海内所知,寻踪觅迹、吟诗作赋、观景揽胜的游人接踵而至。千百年间,到过齐山的骚人墨客,文臣武将仅《齐山岩洞志》就收载诗词歌赋、游记铭文一千余篇。遥望石壁上的“还我河山”,不禁使人想去岳飞绍兴元年北上抗金途径齐山题留的“征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赶月明归”(《池州翠微亭》)。石壁峭岩上散布着众多的摩崖石刻,其中当以北宋仁宗至和二年包拯题“齐山”最为壮丽。

保护范围:

(1)苍玉峡处浮雕石刻。

以苍玉峡为中心,东至山腰30米玉萧峡石刻,西至10米外石牌坊,南至苍玉峡石刻外5米,北至10米外山凹。

(2)小九华处石刻。

以小九华石刻为中心,东至30米外山道,西至翠微亭,南、北均至塘口断崖。

(3)寄隐崖处石刻。

以“齐山”石刻为中心,东30米,西至断崖,南至断崖,北至“万壑云涛”石刻。

(4)华盖洞处石刻。

以华盖洞内延伸10米至石燕洞外3米的范围。

(5)左史洞处石刻。

左史洞出入口外5米。

建设控制地带:整座齐山范围以内。

展开阅读全文

需岩摩崖石刻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需岩摩崖石刻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需岩位于于都县城西南二十公里的小溪乡桃枝村香台山。为北宋书法家、理学家王鸿隐居处。在香台山方圆约2平方公里一带的需岩、木樨岩、钓岩、涵虚洞等处的崖壁上,分布有4余处共18品摩崖题刻,题刻大多为王鸿亲自篆刻。

据《中国人名大词典》记载,王鸿,于都人,字翼道,王羲之二十四世孙,博学善草书。一试不第,隐居山中,尝注太玄。需岩摩崖石刻为他在香台山隐居时所刻。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历代文人墨客游记题刻。需岩题刻字体以篆体为主,也有一部分使用隶书和草书,是研究我国书法石刻艺术和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2018年3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武陵峡石刻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武陵石刻位于远安县河口乡落星村三组,2011年入选宜昌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落星村:河口乡落星村东与双坪村相连,南与洋坪镇陈家湾村相交,西与洋坪镇马渡河村交界,北与黄竹村、-村接壤。落星村是河口乡的南大门,是进入河口的必经之地,洋(坪)河(口)省二级公路贯穿全村。版图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公顷,其中水田面积60公顷,人口现状:落星村辖4个村民小组341户1128人,835个劳力,其中外出务工490人。空巢老人17人,留守儿。

展开阅读全文

凌云古磴及摩崖石刻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凌云古磴及摩崖石刻为郴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凌云古磴及摩崖石刻位于嘉禾县田心乡凌云村,时代为明。

2012年,凌云古磴及摩崖石刻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四向各至石板蹬边缘外3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

田心乡:田心镇与坦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坦坪镇嘉禾县田心乡地处嘉禾县城北面,总面积37.41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1.98万人。境内黄牛岭北脉南北纵贯,春凌河东西流通。该乡文体气氛浓厚,体育事业欣欣向荣。乡、村和学校体育场所、体育设施一应俱全;篮球友谊赛、乒乓球挑战赛、象棋对抗赛等赛事不断;乡村剧团、民间舞龙、舞狮表演精彩纷呈;庆元旦、庆“七·。

展开阅读全文

层岩摩崖石刻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层岩摩崖石刻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层岩摩崖石刻位于江永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潇浦镇层山村。始刻于宋沼平四年(1067),有字碑36方,无字碑10方,保存完好。

“层岩叠翠”是永明八景之首,历代游人如织。这些石刻命题历代文人墨客、官宦士绅以及各地名士前来游历聚会时吟诵的作品。威望广泛分布于层岩洞内洞外各处,内容多为江永县当地风土人情、山光水色、历史人物与事件记载。威望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字体,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俨然是古代书法艺术的大观园。是的地方文化和石刻书法艺术集中的历史遗迹,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

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潇浦镇:江永县潇浦镇位于江永县中部,为县政府驻地。东与上江圩镇、黄甲岭乡毗邻,南抵回龙圩镇,西界允山镇,北与千家峒瑶族乡交织。镇政府驻五一路049号,辖4个社区居委会,塘背、白塔脚、红岩、红山、五爱、塔山、白水、江河、玉岭、新书房、江丰、何家、消江、陈家街、三元宫、唐家16个村。潇浦镇1949年前属永明县潇浦区管辖,解放后,永明县改为江永县,潇浦区更名为城关。

展开阅读全文

湖光岩摩崖石刻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湖光岩摩崖石刻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湖光岩摩崖石刻位于湛江市郊区湖光镇湖光岩风景区内楞严寺正殿顶部巨石上,“湖光岩”三字系南宋丞相李纲题。湖光岩之湖,本为火山口湖,旧名陷湖、净湖、镜湖。道光《遂溪县志》载:建炎三年(1129年)“丞相李纲谪雷,爱其景致,题湖光岩三字与琮师,勒于石。”陷湖自此得名湖光岩,渐成粤西名胜。“湖光岩”三字,楷书,字高约0.9米,上款“建炎三年”,下款“李纲题”,是李纲在粤罕见手迹。原字本为阴刻,1976年,管理人员擅自以纸筋灰按笔划填充使似阳文,又在字四周加框边似匾,有失原风格。

1986年与楞严寺同被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湖光镇:一、基本概况:湖光镇位于雷州半岛的东北部,区域范围从北纬21°2 30"至21° 10 8" ,从东经110°12 37"至110°20 44",距离市区13公里,东临东海岛,陆地面积13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6公里,下辖24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68条自然村,总人口7.88万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省道S373线,疏港大道穿越境内,是通往广。

展开阅读全文

紫花岗摩崖石刻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紫花岗摩崖石刻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紫花岗摩崖石刻位于台山市广海镇紫花岗。“海永无波”四字刻于高8米、阔9米的花岗岩石斜面,字高3米、宽2.2米,直书两行,双钩楷书,字迹清晰,笔力雄浑。是明代钦差总督张通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在广海大胜倭寇后书,巡视海道副使徐海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刻此记功。此外,在“海永无波”石刻前面南侧约50米处大石上刻有“波恬万顷”四字,字高0.9米、阔0.75米,阴刻楷书,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知新宁县同守尤诗英和知县熊文华至此观光而刻。

1989年台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海镇:广海镇地处台山市东南端,靠山近海,为台山市沿海要地。北面与端芬镇相连,东北面与斗山镇相接,西部与海宴毗邻,东面与赤溪镇接壤,南邻南海,与上、下川岛隔海相望。全镇总面积132.58平方公里。广城苑新城区是广海镇政府所在地。全镇辖9个村(居)委会122条自然村,总人口44695人。有旅外华侨、港澳台同胞4万多人,是著名侨乡。历史上广海镇是有名的古城,是古代海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清风阁摩崖石刻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清风阁摩崖石刻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风阁摩崖石刻 位于肇庆市东郊羚羊峡内西江北岸边的清风阁石壁上。该处存有清人石刻4题,均为楷书,书法俊逸清秀,内容为赞誉山川的秀美及在峡岸修桥事。其中有刻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闽中吴联书的“江上清风”石刻。石刻高3.60米、宽6.50米,“江上清风”4个大字从右至左横一行,每字高宽2米。吴联,清康熙三十年为端江都尉,康熙三十四年钦命协镇广东肇庆,任左都督管副总兵事,在七星岩及梅庵等处有他的石刻。有刻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清人题“裴公十九桥”石刻。石刻高5.10米、宽2.49米,“裴公十九桥”5个大字竖一行,每字高宽0.75米。西江羚羊峡北岸的“峡山旱路”是古代船只逆水而上时,纤夫挽船入峡必经之路,清嘉庆年间,栈道及桥梁已破烂不堪,当时高要县知县裴盛清重修,并筑桥十九座。有刻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山左张泉书的“山川秀美”石刻。石刻高4米、宽7.25米,“山川秀美”4个大字从右至左横一行,每字高宽约2.5米。有刻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彭玉麟的“天开灵岩”石刻。石刻高0.97米、宽3.80米,“天开灵岩”4个大字从右至左横一行,每字高宽0.75米。彭玉麟,湖南衡阳人。清咸丰年间,他跟随曾国藩在长江流域指挥水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累官至兵部尚书。清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后,被派到肇庆督师,为抗法统帅之一。在七星岩也有他的石刻。1987年《肇庆市文物志》辑录此石刻的全文。

1984年肇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鼎湖山摩崖石刻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鼎湖山摩崖石刻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唐—民国肇庆鼎湖山摩崖石刻位于肇庆市鼎湖山。分布于天溪风景区上庆云寺路边石壁、往飞水潭路边及潭的四周石壁和云溪风景区内石壁,共76题,分述于下:

云溪风景区内石刻31题。其中唐代1题,位于老龙潭侧涅槃台石壁,题字为“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八字。年代较古,价值较大,为唐刻之珍品。清代1题,建国后16题,年代不详13题。往飞水潭路边及潭的四周石刻31题。包括清代14题,民国9题,建国后3题,年代不详5题。其中民国5年(1916年)李开侁题名较有名,题名云:“民国五年七月二十七日,黄冈李开侁、新兴李耀汉、丹徒吕鸿元同游到此留题”。石刻高0.47米、宽0.72米,楷书。题名中的李耀汉,新兴人,民国初年曾任广东省长。李开侁,民国2年(1913年)由袁世凯任命为广东巡按使。民国6年吴远基题“苍崖白练”4字石刻,高0.55米、宽1.90米,篆书,古拙浑厚。吴远基,高要县水坑村人,吴桂丹之子,吴大猷之叔父。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官内阁中书,署直隶曲周知县。民国后,曾任高要县参议会参议长。飞水潭石壁的“孙中山游泳处”石刻,高0.66米、宽2米,行书。是宋庆龄于1980年题刻,纪念孙中山先生1923年夏秋间曾在此游泳。天溪至庆云寺路边石刻14题,包括清代6题,民国3题,年代不详5题。内有清代的孔广陶、汪兆镛,民国的岑学吕等人的题刻。

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三洲岩摩崖石刻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三洲岩摩崖石刻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明德庆三洲岩摩崖石刻位于德庆县九市镇三洲岩洞内。石刻始于宋,盛于宋、明,清后少见。在原有174人次题刻中,宋明石刻占106题,其中名人石刻有60多题,大部分题刻见载于清光绪《德庆州志·金石》,因风雨侵蚀剥落及其它原因,现仅存86题。最早的为宋庆历三年(1043年)转运使马寻与皇祐二年(1050年)祖无择题刻。重要的有皇祐五年(1053年)元绛记载壮族首领侬智高攻打康州,熙宁元年(1068年)南琴的武后更造字、周敦颐题名,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题名等石刻,现仅存南琴的题字。所存石刻以明代居多,宋代仅存6题,较有代表性的有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龚辉所题的“瑶华洞天”,明成化九年(1473年)广东按察使吕洪的题诗以及“石庢”、“第一岩”、“三洲洞”等。石刻字体篆、隶、楷、草俱备。

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九市镇:九市镇位于粤西中部西江中游北岸,西距县城22公里,东距肇庆市区70公里。西江水路,公路国道321均从镇内经过,交通便利。全镇面积152.6平方公里,其中圩镇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00亩,山地面积134453亩。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98个自然村,人口为2987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17人,圩镇常住人口2811入。 [经济概况]。

展开阅读全文

静江府城地图摩崖石刻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静江府城地图摩崖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刻于城北鹦鹉山南山腰的《静江府城池图》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城图,反映了当时桂林城池建设的科学和险固。遍布桂林名山崖洞密集而众多的摩崖石刻,为我国南方城市所仅见。

南宋末年,蒙古统治者兴兵进攻广西,素有“用兵遣将之枢机”的桂林,从南宋宝佑六年(1258)至咸淳八年(1272),历时14年时间,筑城防守。城池竣工后,便刻下此图。图高3.21米,宽2.98米。图上绘制了主要街巷和山川名胜,但以军营衙署和桥梁渡津为主,并且标有南定寨、戍军寨、戍将衙、望火楼、都作营、小教场、桂林驿、马军寨、右军寨、守兵寨等名称,展现一幅大军屯戍的军事重镇的图景。图额有记,详细记载了修城经过、城池尺寸和用工费料。该城图年代仅次于苏州现存的《平江府城图》。

展开阅读全文

离堆山石刻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离堆山石刻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离堆山石刻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为颜真卿撰文并书写。约七百余字,刻于唐宝应元年(762),历经千年风霜雪雨,崖刻早已残缺,现存三幅,共39字,其一副“德、也、然、克、舍、不、倦、尚、未、知、寝、与、食、、荐、无、何、州、大、都、度、副、大”二十二字,其二副“处、置、使、入、忠、贬、邵、阳、太守、十”共十一字。其三副“之、欢、奉、以、封、二”共六字。

字径9厘米,残碑所剩之字,雄健浑厚,苍劲典雅,古朴俊逸,神韵盎然,将颜真卿一生书艺之精髓融汇其间。另有古碑两通。一是明正德戊寅年(1518)监察御史卢雍书写的《重修颜鲁公祠记》碑,正面重刻唐庚《颜鲁公祠堂记》全文及卢雍的题跋,背面阴刻吴道子观音像,妙像庄严,又实为翻刻中的佳作;二是清道光三十年(1850)敕授文林郎保宁府教授李义得撰写的《重修离堆山忠贤祠记》。2007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鲁公坊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至嘉陵江边,东北、西北、西南至山林风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江门峡摩崖石刻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江门峡摩崖石刻为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江门峡摩崖石刻位于叙永县江门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岩沿5米处,西至岩壁,南、北宽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3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江门镇:叙永县辖镇。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9公里。面积157.5平方公里,人口3.3万。321国道、川云公路东线和叙(永)兴(文)公路在此交会。辖江莲、塘田、安民、河咀、九江、新江、大田、长江、石岗、竹林、新莲、红色、光照、祥林、松树、大园、白岩、长春、新村、双莲、跃进、孔阳、黄金、积玉、榜上、南家、勤俭、风鸣、节约、向坝、文昌、鹤鸣、永胜33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王卡罗荣沟石刻群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王卡罗荣沟石刻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王卡罗荣沟石刻群

王卡罗荣沟石刻群距县城38公里,为乡村公路,适合越野车,往返行程约5小时。王卡乡罗荣沟里,珍藏着石刻珍品,其中主供佛为十面观世音,其余分别为释加牟尼、大日如来、文成公主、唐东杰布等。相传石刻群距今有近千年历史,它巧妙地利用了不同石头的自然原形,略作雕琢,其手法精巧,镌刻细腻,气韵生动,风格独特,灵光弥漫,是康区石刻少有的清湛之作。景区内青山环抱,空气清新,古木苍翠,鸟语花香,极为清新奇丽,是难得的风景名胜游览胜地。

展开阅读全文

黑山摩崖石刻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黑山摩崖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1972年至1978年在嘉峪关西北20千米黑山峡岩壁发现了自新石器时代后期至公元前1世纪古代游牧民族所绘制雕刻的岩画。岩画的内容有狩猎、舞蹈、操练以及飞禽走兽等共计153处,分布在2千米长的黑山峡红柳沟壑和磨子沟、四道鼓沟中。其中,“操练图”全图30余人,分上中下三列操练,格斗、对打、吆喝、指挥、监督,各司其职,为我国岩画中反映操练题材的代表作。雕刻古拙、画面抽象、风格独特,很有欣赏价值,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 从市区往返约50公里,需60元左右。下车后还得步行一段才能到达景点。

甘肃嘉峪关市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嘉峪关内城九眼泉东瓮城和西瓮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