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球悬浮在空中(汇总20篇)

北冰洋,洋名Arctic源于希腊语,意即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1650年,德国地理学家B.瓦伦纽斯首先把它划成独立的海洋,称大北洋;1845年伦敦地理学会命名为北冰洋。改为北冰洋一则是因为它在四大洋中位置最北,再则是因为该地区气候严寒,洋面上常年覆有冰层,所以人们称它为北冰洋。

浏览

2387

文章

1000

地球向东自转,那飞机向西飞会比向东飞更快吗?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好了,是时候停止你手中的一切了,让我们来做一个快速的脑筋急转弯:如果地球正以1180公里/小时(733英里/小时)的速度向东旋转,而我们在一架西行的飞机上,难道我们不能更快地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吗?毕竟,地球正朝着我们旋转。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的飞机也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这意味着当目的地接近我们时,我们也在远离目的地自转。

困惑?别担心,分钟物理小组对你的疑问有一个不那么简短的回答。

当地球本身以大约118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东旋转时,地面及其上的一切都在以更快的速度移动——大约1670公里/小时(1037英里/小时)。

甚至地面上的空气也以这种速度向东移动。因此,为了让飞机飞到任何地方,它必须相对于地面移动。

假设它以每小时160公里(100英里)的速度行进——因为它以每小时1670公里的速度在地球上移动,再加上一点额外的速度,它可以保持相对向前的位置,并最终到达某个地方。

另一方面,如果它向西移动,它的实际移动速度应该是1670公里/小时减去160公里/小时。

“是的,要向西走,你必须向东走——只是比地球向东走慢,”亨利·赖克在上面的视频中说。

"除非你在南北两极10英里以内,否则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随意向西走。"

但这并不简单,因为高层大气中的风把一切都搞砸了。

上面的视频将解释这个问题,但是让我们说这是因为地球的不同部分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因为它是一个巨大的蓝色大理石,这就是它旋转时发生的情况。

如果你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接受这个答案,那么试试下面这个问题:如果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同时跳起来会发生什么?

蝌蚪工作人员从科学警报,翻译李同信,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科学家终于弄明白了为什么地球的自转轴一直在漂

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地轴是一个假想的轴,它穿过地球的中心,连接南北两极和赤道面。地球总是绕着这个轴旋转。它一直在漂移,科学家们终于知道了原因。

浅蓝色表示极移,即地轴漂移的运动。粉色线代表格陵兰冰川融化(深蓝色)、冰后反弹(黄色)和地球地幔对流(大红色)的综合计算结果。这些线代表的是地球旋转轴漂移的方向,而不是数量,在20世纪,地球旋转轴漂移11码(10米)。照片:美国宇航局/JPL-加州理工学院。

与塑料球体不同,真实的地球不像圆形那样规则,它的旋转也不像圆形那样光滑。科学家早就知道地球的旋转轴会漂移。20世纪的测量显示,它每年漂移约4英寸(10厘米),通常朝向加拿大东北部的哈得孙湾。自1899年以来,地球的旋转轴已经移动了大约34英尺(10.5米)。最近,美国宇航局宣布,他们已经整合和量化了20世纪跨越100年的地轴观测和模型数据,并首次最终确定了地轴漂移的三个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冰川消融造成的质量差(主要是格陵兰岛),最后一个冰期(第四纪冰期)后冰盖融化后地壳的逐渐反弹(冰后反弹),以及从地球内部向表面传热造成的地幔中岩石材料的缓慢蠕变(地幔对流)。

来自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苏伦德拉·阿迪卡里说:“在此之前,关于地轴漂移现象的主流观点认为只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冰后反弹。然而,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有其他现象和过程导致极移。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收集了一系列我们认为可能对地轴漂移有重要影响的自然过程模型,然后发现三组过程发挥了突出而重要的作用。20世纪以来全球冰冻圈的融化(尤其是格陵兰岛)就是其中之一。”

该团队补充道:“简单地说,地球表面和内部质量的重新分布肯定会影响地球的旋转,比如地球、冰帽、海洋和地幔流,就像陀螺仪的不同形状和重量分布会导致不同的运动一样。自20世纪气温逐渐升高以来,格陵兰岛的冰一直在减少。事实上,在那100年里,大约7500亿吨原本被锁定在格陵兰岛陆地上的水被重新分配到了海里,这比2000万个帝国大厦还要重。因此,格陵兰岛已经成为陆地到海洋物质转移的最大“供应者”,这将导致海平面上升和地球旋转轴漂移。事实上,冰川融化发生在世界各地,比如南极洲,但是格陵兰岛的地理位置如此特殊,以至于它成为了主要的促成因素。”

研究人员之一埃里克·伊文斯(Erik Ivins)解释道:“其中一个几何效应是,与北极和南极成45°角的区域质量对地轴漂移的影响大于地球极点的质量。例如,北极的格陵兰和南极的巴塔哥尼亚。”

先前的研究表明,冰川的反弹现象是地轴长期极地运动的主要原因。然而,新研究所使用的20世纪数据和对反弹的统计分析已经高度相关和依赖。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仍然发现冰后反弹的影响可能仅排在第三位。

前两个被格陵兰和地幔对流带走了。

蝌蚪工作人员从地球天空编译,翻译狗格格,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什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全文共 1816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系统是什么呢?估计上过生物课的同学都能从课本上学到,那就是生物圈。下面跟小编加深一下生物圈的知识吧!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内,其间的所有生物和此一环境的统称。此特定环境里的非生物因子(例如空气、水及土壤等)与其间的生物之间具交互作用,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并借由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连接,而形成一个整体,即称此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

生物圈二号

1991年9月26日,建造在美国亚利桑那沙漠中的“生物圈2号”实验室开始启用,4名男科学家和4名女科学家将在这个密封世界中生活两年,过一种近乎与世隔绝的自给自足的生活。这项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植物、动物、昆虫、空气、土壤、人类和一个大型空气调节系统在这座温室中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更好地了解地球生物圈的运作规律。

生物圈2号(Biosphere 2)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因把地球本身称作生物圈1号而得此名,它由美国前橄榄球运动员约翰·艾伦发起,并与几家财团联手出资,委托空间生物圈风险投资公司承建,历时8年,耗资1 .5亿美元。生物圈2号计划设计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人类是否适合生存的问题。为了尽量贴近自然环境,该圈中的土壤、草皮、海水、淡水均取自外界的不同地理区间,通过一定的人工处理再利用。例如,实验用的海水是将运进来的海水和淡水按照适当比例配制而成的。

生物圈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从地质学上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地球目前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的。

进化

地球是生物起源和进化的理想环境。已知的生命现象都离不开液态水。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地球的自转使地表温度足以维持液态水的存在;地球的引力保证了大部分气态分子不致逃逸到太空去 。地球的磁场屏蔽了一部分高能射线,使地表生物免遭伤害。然而这一切只是为生命提供了存在的可能性。现今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都是几十亿年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生物与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产物。

当地球上刚出现生命的时候,原始大气还富含甲烷、氨、硫化氢和水汽等含氢化合物,属还原性。现今的大部分生物都不能在其中生存。后来出现了蓝藻,它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游离氧,使大气含氧量逐渐增多,变为氧化性,为需氧生物的出现开辟了道路。随着氧气的增多,在高空出现了臭氧层,阻止住紫外线对生命的辐射伤害,于是过去只能躲在海水深处才能存活的生物便有可能发展到陆地上来。但生物初到陆地上的时候,遇到的只是岩石和风化的岩石碎屑,大部分高等植物不能赖以生存,只是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的长期作用下,才形成了肥沃的土壤。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最后出现了广布世界的各种植物和栖息其间的各种动物,逐步形成了目前的生物圈。

人是生物圈中占统治地位的生物,能大规模地改变生物圈,使其为人类的需要服务。然而,人类毕竟是生物圈中的一个成员,必需依赖于生物圈提供一切生活资料。人类对生物圈的改造应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就会破坏生物圈的动态平衡,造成严重后果。在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后大约300万年的时期里,人类与其周围的生物和环境处于合理的平衡之中。人在生物圈中的地位,从对生物圈能施加的影响而言,并不明显地超过其他动物。食物缺乏以及疾病等因素限制着人口密度

词源与应用

地质学家爱德华·苏威斯于1875年最早使用生物圈这个词。它本来是一个地质学的词。它显示了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和马修· 方丹· 莫里的理论对地球科学的影响。1920年代生物圈这个词获得它的生态意义。1935年生态系统这个词被引入。弗拉基米尔·沃纳德斯基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圈的科学。生物圈这个概念今天集合了天文学、地质物理学、气象学、生物地理学、演化论、地质学、地质化学、水文学等多项科学,可以说它集合了所有与地球和生命有关的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回到未来2》里的悬浮滑板总算有人做出了实物,今天上脚试玩来了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在最后一段超导磁悬浮滑板视频中,雷克萨斯直到最后都没有让滑板者踩一脚,留给我无限的想象和怨恨。好消息是,Mashable今天发布了一个真正的开球视频。在视频中,运动员们用悬浮滑板表演了各种技巧,但是没有轮子摩擦混凝土地板的声音,似乎有点令人惊讶的安静。

根据Gizmodo的前一份报告,雷克萨斯官员确实回应说,这个浮动滑板是一个正在开发的项目,它确实存在。然而,该产品使用液氮冷却超导体技术,支撑滑块悬浮的力来自磁场的磁力。

可以想象,视频中的滑板公园是专门为这个悬浮滑板设计的。巴塞罗那的这个滑板公园,直径约200米,乍一看与普通的滑板公园一样,只是到处都有永久磁铁。

雷克萨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天知道要花多少钱来建造这个悬挂式滑板。它既不会出售,也不会随车赠送。人们可能只记得视频末尾的口号“运动中的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地球由两级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4.167×10-3弧度/秒。周期分为恒星日和太阳日,一个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一个太阳日为24时。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在111光年外,有一颗“放大版地球”

全文共 1085 字

+ 加入清单

德克萨斯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太阳系外一颗鲜为人知的行星可能是地球的“放大版”。这颗遥远的系外行星名为K18b,可能是一颗像地球一样的岩石行星。

此外,研究还发现K18b有一个名为K18c的“邻居”。研究人员使用的数据是由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的拉西拉天文台的直径为3.6米的望远镜收集的。

据外国媒体报道,由德克萨斯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联合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太阳系外一颗鲜为人知的行星可能是地球的“放大版”。这颗遥远的系外行星名为K18b,可能是一颗像地球一样的岩石行星。

K18b位于其中心恒星的可居住区,因此液态水很可能储存在地表,这是外星生命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研究还发现K18b有一个名为K18c的“邻居”。它也可能是由岩石构成的“超级地球”,但不可能有外星生命。

两颗行星都围绕红矮星K18旋转,红矮星位于离地球111光年的狮子座。这项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欧洲南方天文台,“能够测量K18b的质量和密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发现一颗新的地外行星同样令人兴奋。”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蒙特利尔大学的赖安·克劳迪娅说。

研究人员使用的数据是由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的拉西拉天文台的直径为3.6米的望远镜收集的。正是望远镜上的高精度径向速度行星搜索器发现了K18的存在。高精度径向速度行星搜索器可以测量恒星的径向速度,即其他恒星靠近或远离太阳飞行的速度。如果周围有行星,这个速度会受到影响。

研究人员想确定K18b是“地球放大版”中的岩石行星还是“海王星缩小版”中的气体行星为此,他们首先利用K18恒星的径向速度和机器学习计算器计算了行星的质量。通过质量和半径,我们可以计算出行星的总密度,并知道行星是由什么样的物质组成的。克劳迪娅解释道。

该团队发现,这颗行星可能是一颗岩石行星,有着气态大气,就像地球一样。然而,它也可能是一颗主要由水组成的行星,表面有一层厚厚的冰层。在K18b的分析过程中,克劳迪娅在数据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信号。后来研究人员意识到这些信号来自另一个外星星球。尽管K18c被发现离中心恒星更近,温度也可能太高,像K18b一样,但它也具有“超级地球”的特征。

研究人员表示,K18b将是美国宇航局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主要探测目标,该望远镜将于2019年发射。“用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我们可以详细观察它的大气,看看它是气态大气还是被水覆盖的行星。”克劳迪娅解释道。

这项研究的合著者、蒙特利尔大学的雷内·多杨教授补充道:“望远镜已经供不应求,所以在选择观测对象时必须更加注意。K18b现在是进行大气研究的最佳目标之一,肯定会在候选名单中名列前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悬浮列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全文共 1241 字

+ 加入清单

悬浮技术的研究起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赫尔曼肯珀先生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了提高运输能力以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规划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发展。根据当时的轮轨极限速度理论,研究人员认为轮轨运输能达到的极限速度约为每小时350公里。要超过这个速度,必须采用不依赖轮轨的新运输系统。这一认识引起了许多国家科研部门的兴趣,但他们都半途而废了。目前,只有德国和日本仍在进行磁悬浮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德国开发的磁悬浮列车Transrapid于1989年在埃姆斯兰测试线上达到了每小时436公里的速度。由日本开发的磁悬浮列车于1997年12月在山梨试验线上创下了每小时550公里的世界纪录。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讨论,德国和日本都认为,到下个世纪中叶,磁悬浮列车在各自国家投入运营是可能的。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采用非接触式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的磁悬浮高速列车系统。它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500多公里。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快的地面客运。它具有速度快、爬坡能力强、能耗低、噪音低、安全舒适、无燃料、污染少等优点。此外,它采用高架道路,占用耕地很少。磁悬浮列车意味着这些列车利用磁性的基本原理悬浮在导轨上,以取代旧的钢制车轮和铁路列车。磁悬浮技术利用电磁力来提升整个列车车厢,摆脱恼人的摩擦和令人不快的金属撞击声,实现快速“飞行”,而不与地面和燃料接触。

对物理学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如果两个磁铁放在同一个磁极附近,它们会互相排斥,而如果相反的磁极放得很近,它们会互相吸引。支撑磁悬浮列车的看似神秘的悬浮力实际上就是这两种吸引力和排斥力。

根据一个精确的定义,磁悬浮列车实际上是依靠电磁引力或电斥力将列车悬浮在空中并引导它,从而实现列车与地面轨道之间没有机械接触,然后通过直线电机驱动列车运行。虽然磁悬浮列车仍属于陆基轨道交通系统,并保留了许多传统机车车辆如轨道、道岔、车辆转向架和悬挂系统的特点,但由于在牵引运行过程中列车与轨道之间没有机械接触,它可能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的陆基交通工具,从而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列车轮轨附着限制、机械噪声和磨损等问题。根据吸引和排斥的基本原理,磁悬浮列车在世界上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电磁系统,这是一个以德国为代表的传统磁铁吸引悬浮系统,它利用传统电磁铁和普通含铁材料之间的基本吸引原理,吸引列车在悬浮状态下以大约10毫米的小气隙运行。正常导向的高速磁悬浮列车速度可达每小时400-500公里,适合城市间的长距离快速交通。另一种是以日本-EDS系统为代表的排斥悬浮系统,它利用超导磁悬浮原理在车轮和钢轨之间产生排斥力,使列车在空中运行。这种磁悬浮列车有很大的悬浮气隙,通常约100毫米,其速度可达每小时500多公里。两国都坚信自己的系统是最好的,并将各自的技术推向实用阶段。据估计,这两条技术路线在下个世纪仍将共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球和地图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地图

1、地球是球体(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麦哲伦环球航行;登高望远;月食;卫星图片)

2、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

产生的地理现象:a、昼夜交替;b、产生地方时差异(例如后半夜起来看巴西的世界杯足球赛):

3、地球的公转周期:一年(约365天)方向:自西向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变化(a)任何一天,赤道地区均昼夜平分。(b)任何地点,春秋二分均昼夜平分。(c)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方向昼越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越向南方向昼越长。(D)凡太阳直射的地区都昼长夜短(除赤道外);c、五带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d、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子长短变化)

4、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A: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无指向标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纬网纬线代表东西方向,经线代表南北方向

B:(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5、海拔: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6、相对高度:把两个海拔相减。

7、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坡越缓。

8、地形部位识别:山顶(画有黑色三角形▲)、山脊(凸低为高)、山谷(凸高为低)、鞍部、陡崖(等高线重合)、盆地

9、地形类型有5种:地形区是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一片区域!

平原:地面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没海拔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极端全球变暖将导致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物种灭绝

全文共 1289 字

+ 加入清单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极端全球变暖将使海洋动物无法呼吸,并导致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灭绝2.52亿年前,消灭了96%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生脊椎动物。科学家们将这种所谓的“大死亡”与西伯利亚的一系列大规模火山爆发联系起来,认为火山爆发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变暖,从而导致了食物链的崩溃。然而,究竟是什么让当时的海洋如此不适合生命,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如果对现代世界失控的气候变化的预测成真,地球很可能再次面临类似的命运。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这项新研究指出,随着气温的飙升和水温的上升,大多数海洋生物将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来生存。

科学家们说,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中吸取的教训对今天的全球变暖趋势有很大影响。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不受控制,到2100年,二叠纪末期海洋变暖可能达到20%的水平。到2300年,在“大死亡”的极端时期,可能达到35%到50%的水平。

在西伯利亚火山爆发导致地球大气层充满温室气体之前,地球海洋的温度和含氧量与今天的海洋相似。在一系列的计算机模拟中,科学家提高了温室气体的浓度,以适应大规模灭绝期间的环境,并发现海洋表面温度上升了约10摄氏度。在这个模型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导致了海洋的剧烈变化,最终导致海洋中大约80%的氧气流失,大约一半的海床流失,深海的大部分区域完全失去了维持生命的氧气。

研究人员研究了61种现代海洋物种的公共数据,包括甲壳类动物、鱼类、贝类、珊瑚和鲨鱼,以了解它们对这种环境的耐受性。分析结果被整合到模型中以形成“灭绝图”。

模拟结果表明,受影响最大的物种是那些远离热带地区、对氧气流失最敏感的物种。来自化石记录的数据证实了类似的灭绝模式发生在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期间。适应了温暖低氧环境的热带物种更有可能在别处找到新的家园,但对于那些适应了寒冷富氧环境的物种来说,却没有这样的逃生途径。在二叠纪末期,科学家们还没有确定缺氧、高温胁迫、高酸度或有毒化学物质是否导致海洋生物灭绝。

什么是“大死亡”?

大约2.48亿年前,二叠纪结束,三叠纪开始。这两个地质时期的分界线是二叠纪-三叠纪大规模灭绝事件,也被称为“大死亡”这次灭绝事件是地质时代五次大规模灭绝中最大的一次。灭绝事件发生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花了数百万年才完全恢复,比其他大规模灭绝花费的时间更长。

这一灾难性事件几乎摧毁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科学家认为,大约95%的海洋生物在这次灭绝中灭绝了,而陆地上存活下来的生物不到三分之一。总的来说,当时大约90%的生命已经灭绝,而今天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当时大约10%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的后代,幸运的是,这些物种在二叠纪-三叠纪大规模灭绝中幸存下来。

此前,研究人员认为一场巨大的火山爆发将地球笼罩在厚厚的灰尘中,阻挡了太阳光线到达地球表面。新的发现表明,持续了近100万年的大规模火山爆发向大气中释放了大量致命的化学物质,导致地球臭氧层遭到破坏,失去了唯一能够抵御太阳致命紫外线的保护层。这种高能辐射形式将对生物体造成严重损害,并导致灭绝物种数量急剧上升。然而,科学界仍在争论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的过程和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向外星人发垃圾邮件被指危险 地球人如何过滤垃圾邮件

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宇宙中的外来生命,我们一直报以强烈的好奇心。为了得到外星人联系反馈,一些研究者尝试着向外星人发送一些二进制数、DNA等信息。但近日英国研究者发出声明,这种向外星人发垃圾邮件这种行为是十分危险的。事实上,垃圾邮件一直是我们避之不及的。当向外形人发送垃圾邮件都成为一种危险行为后,我们做为自身被害者,又当如何过滤这些垃圾邮件呢?

向外星人发送垃圾邮件被指危险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警告称,人类不慎向外星人发送垃圾信息或者危险的电脑病毒都是非常危险的。

该言论是牛津大学未来人类研究所安德斯-桑德伯格(AndersSandberg)博士在英国科学节提出的,他说:“向外星人发送的一些典型信息,例如:二进制数、DNA、太阳系结构和地球人口数量的脉冲信息。虽然这些信息旨在联系地球之外的外星生命,但是该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其中可以隐藏许多信息,我们非常担心一些恶意软件发送给外星人。

应对垃圾邮件可行方法:如何过滤垃圾邮件?

电子邮件本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它快速、廉价,并且很有效。在现代这个社会,不管是用于娱乐还是商业,它都成了一种主流的方式。不过当邮件被冠以“垃圾”的名号后,人们的喜爱也会发展为厌弃。

过滤垃圾邮件方法

1、安装合适的过滤软件

好的邮件过滤器应该符合两个特征。第一,容易安装和使用;第二,它有自动适配过滤性能,能够知道你认为哪些邮件是垃圾邮件、哪些是有用的。那些以某些关键字(例如“按揭”)为基础的过滤器,是很容易上当的,很可能将好的电子邮件归类为垃圾邮件,反之亦然,也可能将垃圾邮件归类为好的邮件。

2、故意混淆你的邮件地址

如果你运行一个网站的话,我强烈建议你在显示你的邮件地址的时候采取一些特别措施。垃圾邮件发送者找出“受害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使用特殊的软件来扫描万维网上的电子邮件地址,然后将这些地址存储到数据库,用垃圾邮件来进行轰炸。

如果你使用一些方法,将你的电子邮件地址显示出来,可以让人们很容易地联系到你,但垃圾邮件僵尸机却无法获得你的邮件地址的话,你就可以防止你自己被卷入到大片的电子邮件的数据库中。

3、隐藏你的邮箱地址

利用如同HTML这样的编码方法,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它是足够的了——但如果你想要更高的安全性的话,你就需要使用Java技术了。

4、关掉预览功能

现阶段的垃圾邮件一般都是使用对垃圾邮件发送者来说,HTML发送大量的电子邮件,并且在邮件中包含一些图片的链接。防范类似这样的垃圾邮件,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么就禁用HTML电子邮件,要么就关掉预览功能,并且只打开那些肯定不是垃圾邮件的邮件。

更多垃圾邮件应对方法安全常识,尽在本安全网站网络安全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Google地图新功能:让你一秒内看完地球 32 年的变化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32年来,这是你能在谷歌地图时间线上看到的最长时间跨度的变化

三年前,谷歌首次推出了这项功能。那时,用户可以使用这个时间线功能来查看从1984年到2012年地球不同区域的变化。今天,2012年后的四年被添加到这张地图上,以显示地球的变化。

因为在过去的32年里变化最大的国家可能是中国,所以我只是找了几个国内城市试了试。非常有趣。

过去32年上海卫星地图上的变化表明,上海的发展仍然非常一致。

过去32年成都卫星地图上的变化,城市的径向发展

过去32年,大连的卫星地图发生了变化。你见过人工开垦的过程吗?

这些地图上的图像是利用哨兵2号和大地卫星8号卫星返回的高清晰度图像结合新的图像处理技术生成的。

大地卫星8号于2013年发射进入轨道。这是一颗配备了美国地质勘探局/美国航天局陆地卫星项目最新传感器的卫星,其性能优于以前的版本。它捕捉的照片可以显示更多的细节,颜色也更真实。与陆地卫星7号相比,它拍摄的照片是后者的两倍。

当地球多云时,卫星图像拍摄的照片不清晰。为了使时间线中的图片看起来更好,谷歌使用其卫星图像处理平台——谷歌地图引擎,从500万张卫星图像中筛选出像素点高达3万亿的照片,并从这些照片中选择质量最高的照片,每年形成33张世界地图图片。

这些图像然后被编码成运动图像块。这项技术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CREATE实验室,用于创建和查看可缩放的空间和时间图像。

你可以通过谷歌地图查看这张有32年历史的全球地图。你也可以在他们的合作媒体时代网站上查看,点击地图右下角的“探索世界”,它可以直接跳到要查看的区域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研究发现古代文明已经把地球搞得一团糟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外国媒体最近的报道,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卢卡斯·斯蒂芬斯领导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大规模科学合作研究表明,早在一万年前,世界上的早期人类就在改变和影响着他们的环境。

该研究的250名作者之一、菲尔德博物馆麦克阿瑟人类学馆长加里·费曼说:“要理解我们当前的气候危机,我们需要了解人类改变环境的历史。通过这些众包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至少3000年前土地使用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这项研究是考古地球大规模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利用在线调查从区域专家那里收集世界146个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随时间变化的信息。土地使用可以是任何类型的,从狩猎和采集到耕作再到放牧。事实证明,许多古代人使用土地的方式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不留痕迹”。

研究发现,古代文明已经把地球搞得一团糟

费曼说:“大约12000年前,人类主要靠觅食为生,这意味着他们不像农民通常那样与环境紧密互动。现在我们发现,3000年前,世界许多地方的人们都在从事真正的入侵性农业。”

在这些时期,人类开始砍伐森林来种植食物,驯化植物和动物,并使它们依赖于人类的互动。早期的牧民也通过开垦土地和选择性繁殖改变了他们的环境。尽管这些变化的速度各不相同,但这些例子现在已广为人知,并能让我们深入了解如何减少与地球及其自然资源的关系。

该研究的合著者、菲尔德博物馆副馆长瑞安·威廉姆斯说:“我们已经看到了环境影响的加速发展。尽管目前环境变化的速度要快得多,但几千年前我们已经看到了人类对地球的影响。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由于研究人员知道环境影响的开始,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研究古代文明使用的解决方案,以减轻森林砍伐和水资源短缺等负面影响。”

研究人员指出,长期以来,战争、环境、运输和殖民化阻碍了研究人员一起工作和分享他们对世界某些地区的发现。因此,今天的考古学家仍然在这些领域增加和发展他们的专业知识网络。

费曼说:“真正让我来到这里的不仅仅是结果。虽然我认为这些结果为许多考古学家提供了怀疑的基础,但我认为最具创新性的方面是整个研究设计。从250名学者那里收集信息,确保覆盖整个世界,这真的很有用。”

费曼指出,虽然今天的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发生的速度和规模都超过了世界所见,但这项研究将更有助于为今天的问题提供历史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区别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由于地球的公转自转,产生了一年四季和白天黑夜交替。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的中心是地轴,产生了昼夜的交替而不是昼夜,还有就是地方时,比如每个地方看到太阳日出的时间不一样。公转的中心是太阳,由此产生了一年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尤其以我们北半球为例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夏天白天明显长于冬天。

地球公转是指我们的地球以每秒29.79公里的速度,沿着一个偏心率很小的椭圆绕着太阳公转。走完大约约9.4亿公里的一圈路程要花365日6小时9分10秒,即大约一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上述地球公转一年的时间就是一个恒星年。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今天小编对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区别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地球周围的大气有时多有时少吗?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简介:大气最初是一种气体,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和地球内部火山爆发喷出的其他成分。水蒸气冷却后形成海洋,二氧化碳在海洋中融化。自从数亿年前绿色植物出现以来,氧气再次产生,这改变了大气的组成。然而,整个大气层的数量取决于地球的“大小”,所以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没有明显的变化。

在离地面10公里的地方,大气的成分似乎没有变化。流星有时像闪电一样在1000米的高度经过,这表明在这个高度仍然有氧气。因为当流星飞入大气层时,它们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热和光。

此外,在南极和北极可以看到由太阳发射的高速带电粒子激发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而产生的极光。它的高度一般超过100公里,最高可达600多公里,这可以证明在这个高度上有大气层。大气层只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存在。如果地球的引力和月球一样小,大气层就会消失。

大气最初是一种气体,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和地球内部火山爆发喷出的其他成分。水蒸气冷却后形成海洋,二氧化碳在海洋中融化。自从数亿年前绿色植物出现以来,氧气再次产生,这改变了大气的组成。然而,整个大气层的数量取决于地球的“大小”,所以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没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四季更替是由地球什么引起的 出现四季更替的原因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轨道所在的平面有夹角导致地球在转动的时候是斜着转动的,所以就出现了四季更替的现象。而且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造成地球上四季不等长的根本原因

出现四季更替的原因

地球的自传相对太阳始终保持某一个角度,所以在地球公转的不同时间段,地球上某个点和太阳照射的角度的远近不同导致所受热量及时长不同引起气温和昼夜时长变更。一年四季也就因此产生了。同样的道理由于赤道附近总是处于太阳光线的直射状态下所以热带地区只有夏季。还有地球两极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出现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地球能承受多大行星的撞击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世界上四大突发巨大灾难之一。在地球的历史上,这已经发生了千百万次,并且多次生物灭绝事件是由小天体撞击所诱发,而且未来还会发生。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至今为止在太阳系内一共已经发现了约127万颗小行星,但这可能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那么地球能承受大行星的撞击呢?

一般来说,直径小于50米的行星会直接在大气层摩擦燃烧殆尽;如果一颗房子大小的陨石撞击地球将导致周围半英里半径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倒塌;当一座20层楼大小相当的陨石撞击地球时,撞击区域5英里半径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都将被摧毁;直径50米至1公里的天体会造成地区性的灾难;如果天体直径超过2公里,就足以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巨变,就像恐龙所经历的那样。

当小行星的直径为10公里时就能毁灭地球,但是不是直接毁灭,科学家估计,小行星的碰撞并不足以消灭地球上的生物,不过,碰撞所产生的一连串事件,如大量的火山爆发、海水水位上升、海水的氧气减少及气候急速改变,才导致大量生物死亡,火山喷射出来的灰尘和二氧化碳,将会产生温室作用,令地球的气温上升,灰尘并且阻挡了日光,使植物不能产生光合作用,破坏地球的食物链。

今天小编对地球能承受多大行星的撞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地球上为什么出现“伤疤”?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简介:东非裂谷带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有“地球伤疤”之称。它大约50 ~ 80公里宽,底部是一个宽带低地,夹在两边的高原之间,就像一个巨大的干涸的河谷在群山之间延伸。裂谷的底部平均比两侧的高原表面低500-800米,深度区域相距约3000米。在悬崖的两边,高原上布满了火山。裂谷底部的湖?白点使东非的湖泊和山脉更加壮丽和多彩。

在非洲东部的高原上,有一个巨大的裂谷。裂谷带从赞比西河河口的南部开始向北,穿过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到达红海,然后从红海到达约旦沟,长达6000多公里。

东非裂谷带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被称为“地球的伤疤”。它大约50 ~ 80公里宽,底部是一个宽带低地,夹在两边的高原之间,就像一个巨大的干涸的河谷在群山之间延伸。裂谷的底部平均比两侧的高原表面低500-800米,深度区域相距约3000米。台湾海峡两岸的悬崖耸立在墙上,高原上的火山高耸入云。裂谷底部的湖?白点使东非的湖泊和山脉更加壮丽和多彩。

为什么东非大裂谷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结果表明,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于巨大的断层作用,形成了一个断陷带。地壳断裂是由上地幔热对流引起的。东非位于地幔对流上升流的强烈活动区。地幔上升流的抬升使东非变成了一个高原,沿着上升流方向向两侧扩散,并在张力作用下导致地壳破裂。首先,地壳出现了两条大致平行的大裂缝。然后,裂缝中间的地面逐渐下沉。与此同时,裂缝的两翼相对上升,形成裂谷的两面墙和一个深层宽带低地。那些低洼的地方积水成湖。当裂缝出现时,通常伴随着强烈的火山和地震活动。

东非大裂谷仍然是一个地壳非常不稳定的地区,有许多火山和地震。位于基伍湖附近的尼拉贡戈山的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尼拉贡戈火山是一座海拔3470米的活火山。山顶终年被厚厚的火山烟雾覆盖。山顶上有一个300米长、100米宽的陨石坑。

火山口有一个热熔岩湖。红色的岩浆像钢水一样沸腾翻滚,从熔炉中释放出来,成为大自然中的壮观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为什么地球上“三极”臭氧层破坏严重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臭氧具有强烈吸收有害紫外线的功能,臭氧层是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氯氟烃,导致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变薄,严重地危害了人类自身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安全。

据观测,目前臭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度地区、南极度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地球上的这“三极”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当地人们向大气中所排放的氯氟烃数量有限,为什么“三地”上空臭氧层所受的破坏反而比较严重呢?

原来包围在地球周围厚厚的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臭氧层就位于平流层当中。对流层是高度最低的一层,它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人类在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首先进入到该层当中。它的高度就是该层空气对流运动所能到达的顶端,因而其高度随纬度和地势高低而变化;赤道地区因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因而对流层较高;两极地区因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空气对流运动较弱,对流层较低;南极相对于北极更冷一些,因而其对流层就更低;青藏高原虽然纬度不是很高,但由于它作为“世界屋脊”的较高的地势,使其表面温度降低,空气对流运动不够旺盛,因而对流层也较低。

正是由于“三极”地区上空的对流层也较低,相应的平流层的高度也随之降低。人们向对流层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会随着大气的环流运动而到达“三极”地区的上空,正是因为“三地”的平流层较低,所以氯氟烃能到达平流层中而破坏臭氧层。实际的观测结果也最低,臭氧层破坏最为严重,已经出现了臭氧空洞;北极度地区臭氧层破坏较南极地区轻一些,青藏高原地区臭氧层破坏较北极度地区又轻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冰立方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巨型中微子探测器

全文共 1565 字

+ 加入清单

资料来源:icecube协作,美国威斯康辛州,nsf

如图所示,冰块设施位于南极冰盖下的光电探测器阵列上方。

中微子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粒子之一,它们穿越宇宙几乎是不可阻挡的。你的身体每秒钟会通过数万亿次。但是中微子非常迷人:它们没有电荷,所以我们不能控制它们的路径或加速它们。它们几乎没有质量,几乎不能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这意味着我们的物理理论中许多关于中微子的预测很难验证。

南极的冰块探测器现在已经确认了物理标准模型的一部分,该模型描述了高能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特性。根据标准模型,当中微子的能量上升时,它们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为了验证这一点,冰立方团队瞄准了中微子,中微子的能量是最好的粒子加速器所能产生的能量的几千倍,并将冰立方瞄准了地核,以捕捉从地球中心逃逸的中微子。

极坐标立方体

冰块由数百个埋在南极冰层下的探测器组成,这些探测器将探测穿过冰层的粒子。有时候,当有东西撞击冰中的原子时,冰块可以捕捉粒子和光子的喷射。在其他情况下,粒子只是轻推原子并释放一些光子。但是没有直接指向冰块的中微子源。相反,冰块的探测依赖于中微子的自然来源。其中一些是在遥远的太空中创造的,然后长途跋涉到地球。其他的是宇宙射线猛烈撞击大气层时产生的。

无论哪种情况,与粒子加速器相比,粒子碰撞时它们能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这项研究中的数据来自能量高达980万亿电子伏特的中微子。相比之下,大型强子对撞机只能将质子加速到6.5万亿电子伏,而只有更小的加速器才能产生中微子束。

由于这些巨大的能量,冰立方对标准模型试验非常有用:中微子更有可能与高能物质相互作用。物理学家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概率称为“横截面”,即特定时刻的趋势和规律。当科学家使用粒子加速器产生的中微子束进行测试时,这些测试只覆盖光谱较低部分的一小部分能量。尽管这些测试与标准模型一致,但所涉及的能量并不足以增加中微子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的概率。

如果冰块仅仅依赖于中微子与探测器中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那么至少需要几年时间来建立足够的碰撞测试来测试相关理论。因此,冰立方团队直接将整个地球作为观察对象,这样冰立方可以探测到生成的路径,科学研究团队可以识别从侧面进入探测器的中微子。这些中微子在南极从四面八方切向穿过地球,所以它们只与少数物质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将这些中微子与穿过地球一半以上的中微子进行了比较,因为它们穿过了地球。在低能态,中微子相互作用非常罕见,所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地球仍然应该在足够高的能量下提供一个交互频率的测试。

仍然标准

正如预测的那样,与与地球相切的中微子数量相比,到达地球并穿过地球的中微子数量减少了。它们作为能量产物的频率也进一步下降。尽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更多的中微子到达,并且比标准模型预测的要多,但是由于实验的不确定性,测试结果并不完全符合最初的理论。

在上述能量范围内,相互作用随着能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但数据中似乎有一条曲线隐约可见。这是意料之中的,因为中微子通过两种叫做W和Z玻色子的粒子与其他普通物质相互作用。它们的质量导致线性关系的轻微偏差。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证实,但是这个新的分析只使用了冰块一年的数据,还有六年的时间。我希望不久能听到更多的消息。

在能量范围的较高部分,即980万亿电子伏特,几乎没有中微子。有了更多的数据,科学家可以进一步扩展分析。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许多理论推测都是基于高能相的高相互作用频率,比如额外的空间和尚未被发现和捕获的粒子光夸克。

与此同时,冰立方的科学家已经与地质学家取得了联系。因为他们注意到一些穿过地球的中微子会穿过地核,而另一些中微子会在避开地核的同时轻轻擦过地核。有了足够的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地核的物质属性。毕竟,众所周知,没有人能钻到地核里去取样。

蝌蚪工作人员汇编自arstechnic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行星TOI 700d真的地球2.0?

全文共 180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航天局)宣布发现了一颗系外行星TOI 700d,并声称该行星可能含有液态水。消息一出来,话题“第一颗可能适合居住的地球大小的行星被发现”就迅速进入了微博搜索列表。

当时,TOI 700d星球主宰了这场表演。奇怪的是,它有什么“资本”可以与地球相比?

乘坐高铁至少需要3亿年。

TOI 700d围绕TOI 700旋转,旋转周期为37天。“革命时期会影响地球的环境。试想,如果地球一年的365天变成37天,生物进化一定与现在不同,因为地球的生物生长节奏与季节变化有关,”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周立勇告诉《科学日报》。

根据美国宇航局发布的数据,TOI 700的质量和大小约为太阳的40%,表面温度约为太阳表面温度的一半。“由于主星TOI 700的辐射能比太阳少,如果要保持与地球相当的温度,它周围的行星必须更靠近主星。”周立勇说。

此外,TOI 700是一颗红矮星。“红矮星具有非常强的紫外线辐射,这将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发生光解作用,还可能侵蚀和剥离地球大气层。红矮星的寿命也很长,可以长时间保持旺盛的活动,因此不利于生命的长期进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陈果告诉《科学日报》。

被潮汐锁定所注意到是TOI 700d的另一个特点,这似乎不利于地球的可居住性。首先,在潮汐锁定之后,行星只有一个面向主星,就像月亮永远只有一个面向地球一样。"这意味着如果你住在TOI 700d上,白天和黑夜就没有区别了。"周立勇说。

“其次,潮汐锁定的行星可能没有大气环流。如果他们这样做,大气活动将比地球弱得多。”周立勇强调,被潮汐锁定后的行星很难产生剧烈的内部活动,这将阻碍行星形成整体磁场。

这是因为,根据学术界公认的“磁流体发电机”理论,行星的磁场与行星的内部活动有关。“对于行星环境来说,磁场的作用非常重要。磁场可以防止太阳风直接撞击地球表面,还可以“锁住”大气和水。”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宗秋刚教授曾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报道,TOI 700d行星的体积比地球大20%,距离地球约100光年。有人说100光年离天文规模不远。

但这是人类无法实现的目标。“100光年是光传播100年的距离,大约是9500亿公里。如果你使用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它将需要大约3亿年才能到达。”陈果告诉《每日科学》。

它不是“第一颗适合居住的地球大小的行星”

这一次,著名的“行星猎人”——运输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将TOI 700d号行星带进了公众视野。

“应该注意的是,TOI-700d并不是‘第一颗可居住的地球大小的行星’,而是TESS在可居住区内发现的第一颗地球大小的外行星。许多媒体在报道时忽略了重要的关键限定词。”陈果直言不讳。

数据显示,开普勒已经发现了4000多颗候选行星,其中200多颗位于宜居带,包括去年9月伦敦大学学院宣布的外行星开普勒-452b和K2-18b。

“广义地说,可能有十几个类似地球的可居住带系外行星。但严格来说,没有一个真正与地球相似。”周立勇告诉记者,有些人甚至怀疑开普勒-452b的存在。“因为恒星自身的活动会引起亮度变化,这种现象有时类似于行星凌日时的现象。如果数据处理不好,两者可能会混淆。”

陈果告诉《科学日报》,最近的一项研究质疑了关于开普勒-452b发现的文章,称不排除相关信号来自仪器效应。换句话说,开普勒-452b可能不存在。

总的来说,在发现了可能适合居住的行星后,科学家下一步会做什么?

陈果说,进行理论研究的科学家将根据可居住行星的物理参数对它们进行建模,分析它们的气候,给出更具体的可居住性指标,预测可能观察到的光谱特征,并研究它们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进行观测研究的科学家将试图通过凌星、视速度、直接成像等手段获取行星的光谱。,并通过分析特定的光谱特征来判断是否有相应的原子和分子,测量这些成分的丰度,并综合给出宜居性的观测依据。“然而,现有的观测设备仍然难以对可居住区的行星大气进行观测研究。”陈果说。

如果真的发现了可居住的系外行星,人类会迁移到过去吗?

"人类现有的技术是无法实现的."陈果解释说,最近的比邻星距离我们有4.22光年。以人造飞船“帕克”为例,如果它能在近日点保持最高速度(约每小时70万公里),它将需要6500年才能到达最近的比邻星。

原标题:另一个地球发现2.0?并非所有可居住带都是可居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如果地球是平的会怎样?大气、潮汐连月亮都会消失

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是人类几千年前就知道的一个简单事实。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毫无争议地证实了这一论断。毕竟,这颗卫星已经绕地球运行了6000万公里。

然而,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一小群坚持地球是平的人,即所谓的“地平线理论家”。对于这个最基本的事实,他们似乎在播下怀疑的种子。许多视界理论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编造各种理由来解释为什么地球看起来是圆的,但实际上是平的。显然,这一论点违反了人类在过去几千年对地球的观察。

如果地球是平的,会发生什么?大气潮汐甚至月球都会消失

然而,如果我们的地球确实是平的(暂时不管怎么做),那么它就完全不同于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其他行星。事实上,人类(以及其他一切)将彻底死亡。

要将宇宙物体塑造成圆盘(不是球体),你必须以非常快的速度旋转它。不幸的是,地球将被撕成微小的颗粒,并最终毁灭。19世纪50年代,天文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通过对土星环的研究,从数学上证明了圆盘的形状对于宇宙中的固体来说并不是一种稳定的构型。麦克斯韦的研究预测土星环由许多小的、不相连的粒子组成。后来的检测结果证明他是对的。他还从数学上解释了为什么银河系周围没有行星大小的圆盘。

要使地球变平而不快速旋转,你需要魔法,或者一个星系烤面包机。无论如何,平坦的地球不会持续太久。几个小时后,重力将把地球重新挤压成一个球体,重力的作用在任何方向都是一样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行星是一个球体(或者几乎是一个球体——取决于行星的旋转速度,离心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因此会在赤道处产生轻微的膨胀)。正如麦克斯韦的数学计算表明的那样,在重力的作用下,稳定的盘状固体地球是不可能存在的。

一旦你摆脱了重力,地球上的一切将很快失去意义。气氛?消失是因为它依赖于地球引力的吸引力。潮汐?它们永远消失了,是由月球引力造成的。月球的引力拉动海洋,导致海洋随着月球摆动而轻微膨胀。

月亮本身?也消失了,因为所有关于月球存在的解释都涉及到重力。在最广为接受的假设中,月球是在一个巨大的行星大小的物体撞击早期地球时形成的。地球引力捕获了碰撞产生的碎片。另一种假说认为,月球和地球是同时形成的,这再次归功于重力。另一种可能性是,地球的强大引力吸引并捕获了快速掠过的大块太空岩石。

简单计算

重力也是地球分层结构的原因,密度最大的物质沉入地核,较轻的物质形成地幔,最轻的物质形成地壳。没有这种分层结构,地球的行为将会非常不同。例如,地球的液体外核就像一个巨大的动态磁铁,产生地球磁场,这有助于保护地球大气免受太阳风侵蚀。四十亿年前,火星磁场减弱后,太阳风吹走了火星的大气层。

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板块构造就不起作用。构成地壳的刚性板块一直在移动,塑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表面。

当你做一些简单的计算时,例如,如果这个板块移动太多,那个板块移动太多,你必须在一个球体上做。如果你假设它是一架飞机,你将得不到正确的答案(这个答案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一致)。

地质学家对现实世界的观测结果有不同的解释。问题是这些解释在数学或物理现实中没有依据。当麦克斯韦在19世纪50年代预言土星环由许多小粒子组成时,他运用了重力和旋转运动的常识。事实上,他关于这个主题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数学方程,而“平地球”理论则远非如此。

视界理论家的世界观也包括对不同的现象选择不同的解释。在现实生活中,地球和月球之所以是圆的,是因为可以量化的相同原因——重力。地理学家必须分别为地球和月球发明解释,而这些独立的解释往往是矛盾的,这不是科学研究的工作方式。

除此之外,如果地球真的是平的,那就意味着无数从古至今否认平等理论的科学家,出于完全不可理解的原因,团结在一个巨大的阴谋中。看来星系帕尼尼烤肉机的存在概率还是比较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