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臭氧层

臭氧层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臭氧层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臭氧层问题。

分享

浏览

7053

文章

99

为什么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生命?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臭氧层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辐射,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致命伤害。

氧气分子由2个氧原子组成,而氧气的“兄弟”臭氧则由3个氧原子组成,且有一种特殊的“臭”味。臭氧在大气中含量很少,是一种“痕量气体”,主要分布在离地面20~30千米的臭氧层里。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0℃的情况下,如果把大气中的臭氧全部收集起来,全球的平均累积厚度仅3毫米左右,只相当于两个5分硬币的厚度。

可别小看这区区的3毫米,就是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辐射,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致命伤害。

紫外线是太阳辐射中波长小于可见光(400~700纳米)的波段,分成三部分,其中波长最短的超短紫外线UVC(小于280纳米)通过大气层时几乎完全被氧气所吸收(放出原子氧,与氧气结合,生成臭氧);对生物特别有害的远紫外线UVB(280~320纳米)大部分被臭氧吸收(还原成氧气和原子氧,破坏臭氧);波长更长的近紫外线UVA(320~400纳米)则基本上自由穿透大气。

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中,全球臭氧层的减薄将会影响人类健康、地球生态平衡、近地面大气环境等。臭氧每减少1%,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2%~4%,白内障患者将增加0.3%~0.6%。强烈的紫外线使植物受到损害,使浮游生物、鱼苗、虾、蟹幼体和贝类大量死亡,甚至造成某些生物灭绝,进而影响全球生态平衡。臭氧层减薄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强,增强的紫外线使城市中汽车尾气的氮氧化物分解,在近地面形成以臭氧为主要成分的光化学烟雾。此外,臭氧本身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其浓度及在大气中的分布的变化也会对地球大气温室效应发生影响。在接近地面的对流层中,臭氧含量并不多,但是在近地面,臭氧是一种对生态系统有害的污染物。可以说,在高空的平流层中,臭氧是“好”的;而在近地面,臭氧是“坏”的。

展开阅读全文

臭氧层形成的原因_臭氧层的主要作用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臭氧层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气层的臭氧主要以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形成臭氧层的原因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臭氧层的相关知识。

形成臭氧层的原因

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气中,我们称之为臭氧层。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出来的。大家知道,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当大气中(含有21%)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强,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如与氢(H2)反应生成水(H2O),与碳(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同样的,与氧分子(O2)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O3)。臭氧形成后,由于其比重大于氧气,会逐渐的向臭氧层的底层降落,在降落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上升),臭氧不稳定性愈趋明显,再受到长波紫外线的照射,再度还原为氧。臭氧层就是保持了这种氧气与臭氧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

臭氧层的作用

大气臭氧层主要有三个作用。其一为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6.3nm以 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nm)和全部的UV—C(波长

其二为加热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 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着升温层。正是由于存在着 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 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其三为温室气体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掉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波长的紫外线辐射(240-329纳米,称为UV-B波长),为地球提供了一个防止紫外辐射有害效应的屏障。但另一方面,臭氧遍布整个对流层,却起着温室气体的不利作用。在平流层中臭氧耗损,主要是通过动态迁移到对流层,在那里得到大部分具有活性催化作用的基质和载体分子,从而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掉。臭氧主要是与HOX、NOX、ClOX和BrOX中含有的活泼自由基发生同族气相反应。

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

1.当氟氯碳化物漂浮在空气中时,由于受到阳光中紫外线的影响,开始分解释出氯原子出来。

2.这些氯原子的活性极大,常喜欢与其它物质结合。因此当它遇到臭氧的时候,便开始产生化学变化!

3.臭氧被迫分解成一个氧原子(O)及一个氧分子(O2),而氯原子就与氧原子相结合。

4.可是当其它的氧原子遇到这个氯氧化和的分子,就又把氧原子抢回来,组成一个氧分子(O2),而恢复成单身的氯原子就又可以去破坏其它的臭氧了。>>>下一页更多精彩“臭氧层被破坏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地球上“三极”臭氧层为什么破坏严重?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臭氧有很强的吸收有害紫外线的功能。臭氧层是保护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人类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含氯氟烃,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变得越来越薄,严重危及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安全。

据观察,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即北部的极端地区、南部的极端地区和青藏高原上空。然而,地球上的“三极”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当地人释放到大气中的含氯氟烃数量有限。为什么“三地”上空的臭氧层反而遭到严重破坏?

最初,地球周围的厚大气层可以垂直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对流层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最低层。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气体首先进入这一层。它的高度是这一层空气对流所能到达的最高点,所以它的高度随纬度和地形而变化。由于更多的太阳辐射和强烈的空气对流,赤道地区的对流层更高。由于极地地区的太阳辐射较少,空气对流较弱,对流层较低。南极比北极冷,所以它的对流层较低。虽然青藏高原的纬度不是很高,但由于其地势高,有“世界屋脊”之称,其地表温度较低,空气对流也不够强烈,因此对流层也很低。正因为“三极”区域上空的对流层也较低,相应的平流层的高度也降低了。随着大气环流运动,排放到对流层的含氯氟烃将到达“三极”区域的上部。正是因为“三地”的平流层较低,含氯氟烃才能到达平流层并破坏臭氧层。实际观测结果也是最低的,臭氧层破坏最严重,臭氧空洞已经出现;北极地区的臭氧层破坏比南极地区轻,青藏高原地区的臭氧层破坏比北极地区轻。

展开阅读全文

科学家发现:南极洲上空臭氧层黑洞达到历史最大水平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据观察南极洲上空臭氧层科学家发现,1985年开始出现在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黑洞在今年九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已经达到历史上的最大的记录,现在这个黑洞已有1100万平方英里之大,而且还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天里持续扩大。

这是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黑洞自2002年以来出现的新变化。在2002年,黑洞突然缩小,当时人们都以为黑洞最终会消失,但科学家们相信那只是大气条件的异常引起的。现在黑洞的变大证实了科学家们的推测,臭氧层黑洞不但回复到原来水平,而且在今年八月份就有一直扩大的趋势。虽然八月已经达到新的记录,现在九月份又刷新了记录,照此理论看来,臭氧层黑洞再创新高完全有可能。

臭氧层具有保护地球表面遭受来自太阳的强烈紫外线的照射,这些紫外线能够导致皮肤癌的产生。由此看来,臭氧层其实就是地球的保护伞,现在伞上破了一个洞,而且洞在日益地增大,这对伞下自然会有影响。许多人都在担心皮肤癌的发病率会大大增加,但首批对臭氧层黑洞进行研究的科学家Shanklin表示:黑洞和皮肤癌的产生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会因此而改变。

由于损害臭氧层的化学气体的排放,臭氧层已经变得越来越薄,保护作用也越来越弱。

Shanklin希望各个国家都遵守蒙特利尔条约,控制毒害臭氧层的气体的排放;以及遵守京都条约,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Shanklin表示,臭氧层是如此得脆弱和容易受到破坏,这更加需要人们加大对臭氧层的保护,不然的话,后果难以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臭氧的产生主要因为太阳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其主要作用是臭氧吸收掉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波长的紫外线辐射(240-329纳米,称为UV-B波长),为地球提供了一个防止紫外辐射有害效应的屏障。

然而,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臭氧层也在发生着消耗,当臭氧层减少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的危害,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有对人体健康、陆生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材料、以及对流层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现在国际上都在呼吁保护臭氧层,那么,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措施有哪些呢?

首先,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主动购买带有"无氯氟化碳"标志的产品;其次,合理处理废旧冰箱和电器,在废弃电器之前,除去其中的氟氯化碳和氟氯烃制冷剂;再有,不用含甲基溴的杀虫剂,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选用适合的替代品,如果还没有使用甲基溴杀虫剂就不要开始使用它;替换在办公室和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如果生产的产品含有消耗臭氧层物质,那么应该用替代物来改变产品的成分。

相信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采用科学的方法,我们一定能保护好我们的臭氧层。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臭氧层变薄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真正认识臭氧是在150多年以前,德国先贝因(Schanbein)博士首次提出在水电解及火花放电中产生的臭味,同在自然界闪电后产生的气味相同,先贝因博士认为其气味难闻,由此将其命名为臭氧。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气中,我们称之为臭氧层

大气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6.3nm以下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然而自从20世纪70年代起,英国的科学家通过观测首先发现,在地球南极上空的大气层中,臭氧的含量开始逐渐减少,尤其在每年的9-10月(这时相当于南半球的春季)减少更为明显。那么,臭氧层变薄的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环境破坏造成的,人类的生活在使用了大量的泡沫塑料、护发摩丝、灭火剂、杀虫剂、致冷剂,这些产品的使用会产生氯氟烃,即氟里昂(CFC)。氯氟烃气体一经释放,就会慢慢上升到地球大气圈的臭氧层顶部。当氟氯碳化物漂浮在空气中时,由于受到阳光中紫外线的影响,开始分解释出氯原子出来。这些氯原子的活性极大,常喜欢与其它物质结合。因此当它遇到臭氧的时候,便开始产生化学变化。臭氧被迫分解成一个氧原子(O)及一个氧分子(O2),而氯原子就与氧原子相结合。可是当其它的氧原子遇到这个氯氧化和的分子,就又把氧原子抢回来,组成一个氧分子(O2),而恢复成单身的氯原子就又可以去破坏其它的臭氧了。同时在对流层顶部飞行的民航和军用飞机排出的氧化氮气体,也是破坏臭氧层的催化剂。农业无控制地使用化肥,会产生大量氧化氮,各种燃料的燃烧也会产生大量氧化氮,这些物质都是破坏臭氧层的因素。

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臭氧层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臭氧的产生主要因为太阳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然而,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臭氧层也在发生着消耗,当臭氧层减少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的危害,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有对人体健康、陆生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材料、以及对流层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现在国际上都在呼吁保护臭氧层,那么,臭氧层的保护措施有哪些呢?

首先,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主动购买带有"无氯氟化碳"标志的产品;其次,合理处理废旧冰箱和电器,在废弃电器之前,除去其中的氟氯化碳和氟氯烃制冷剂;再有,不用含甲基溴的杀虫剂,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选用适合的替代品,如果还没有使用甲基溴杀虫剂就不要开始使用它;替换在办公室和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如果生产的产品含有消耗臭氧层物质,那么应该用替代物来改变产品的成分。

相信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采用科学的方法,我们一定能保护好我们的臭氧层。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臭氧层是臭屁形成的吗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地球的生命至关重要,由于名字中有一个“臭”字,所以关于臭氧的形成有一种很搞笑的说法,即“臭氧层是臭屁形成的”,事实真的如此吗?

关于臭氧科学的定义是:臭氧(O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略带有淡蓝色的气体,在大气层中,氧分子因高能量的辐射而分解为氧原子(O),而氧原子与另一氧分子结合,即生成臭氧.臭氧又会与氧原子,氯或其他游离性物质反应而分解消失,由於这种反覆不断的生成和消失,乃能使臭氧含量维持在一定的均衡状态,而大气中约有90%的臭氧存在於离地面15到50公里之间的区域,也就是平流层(Stratosphere),在平流层的较低层,即离地面20到30公里处,为臭氧浓度最高之区域,是为臭氧层(Ozo·eLayer),臭氧层具有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以屏蔽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线侵害之功能。

在数亿年以前,地球上的大气中没有臭氧层,地球的表面受到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强烈照射,地面上没有生物存在,仅有少数生物生存在水中,因为水能吸收紫外线,水中绿色植物不断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扩散到空气中,而其中一部分的氧气在大气层的上层,受到紫外线的作用,依下面所示的反应式,氧气变成了臭氧而产生了臭氧层。O2+hν→2O、O2+O→O3。即高层大气中的氧气受阳光紫外辐射变成游离的氧原子,有些游离的氧原子又与氧气结合就生成了臭氧,大气中90%的臭氧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

所以说“臭氧层是臭屁形成的”是无稽之谈。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冰箱中能造成臭氧层空洞的物质是什么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先来看一下冰箱的工作原理:电冰箱由电动机提供机械能,通过压缩机对制冷系统作功。制冷系统利用低沸点的制冷剂,蒸发汽化时吸收热量的原理制成的。压缩机把制冷剂压缩后输送到冰箱(此时是放热过程),高压的制冷剂在蒸发汽化时吸收热量(此时是吸热过程),把冰箱内的热吸走,就使冰箱冷下来了。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冰箱制冷过程中制冷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冰箱的制冷剂中含有大量氯原子,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挥发释放出来,氟氯碳化物漂浮在空气中时,由于受到阳光中紫外线的影响,开始分解释出氯原子出来。这些氯原子的活性极大,常喜欢与其它物质结合。因此当它遇到臭氧的时候,便开始产生化学变化。臭氧被迫分解成一个氧原子(O)及一个氧分子(O2),而氯原子就与氧原子相结合。可是当其它的氧原子遇到这个氯氧化和的分子,就又把氧原子抢回来,组成一个氧分子(O2),而恢复成单身的氯原子就又可以去破坏其它的臭氧了。

由此可见冰箱中能造成臭氧层空洞的物质是冰箱制冷剂中的氯原子。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哪些气体会破坏臭氧层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气中,我们称之为臭氧层。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出来的。大家知道,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当大气中(含有21%)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强,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如与氢(H2)反应生成水(H2O),与碳(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同样的,与氧分子(O2)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O3)。

然而,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臭氧层也在发生着消耗,当臭氧层减少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的危害,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有对人体健康、陆生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材料、以及对流层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那么,到底是哪些气体会破坏臭氧层了呢?

首先是氟利昂,人类的生活在使用了大量的泡沫塑料、护发摩丝、灭火剂、杀虫剂、致冷剂,这些产品的使用会产生氯氟烃,即氟里昂(CFC)。氯氟烃气体一经释放,就会慢慢上升到地球大气圈的臭氧层顶部。当氟氯碳化物漂浮在空气中时,由于受到阳光中紫外线的影响,开始分解释出氯原子出来。这些氯原子的活性极大,常喜欢与其它物质结合。因此当它遇到臭氧的时候,便开始产生化学变化。臭氧被迫分解成一个氧原子(O)及一个氧分子(O2),而氯原子就与氧原子相结合。可是当其它的氧原子遇到这个氯氧化和的分子,就又把氧原子抢回来,组成一个氧分子(O2),而恢复成单身的氯原子就又可以去破坏其它的臭氧了。再有就是氮氧化物,双电子氮化物(如NO2)与O3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奇电子氮化物(如NO3)增加,O3转换为O2。

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大气污染会破坏臭氧层吗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人类不断无节制的开发使用地球上的资源,造成了很多的污染,其中大气污染是最为突出的污染之一。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大气污染物由人为源或者天然源进入大气(输入),参与大气的循环过程,经过一定的滞留时间之后,又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和物理沉降从大气中去除(输出)。如果输出的速率小于输入的速率,就会在大气中相对集聚,造成大气中某种物质的浓度升高。当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生物或材料等造成急性、慢性危害,大气就被污染了。我们都知道大气污染会引发一些列气候问题,那么,大气污染会破坏臭氧层吗?

在离地面10—55千米的平流层里,大气中的臭氧相对集中,形成了臭氧层。大气中有了臭氧层,起着净化大气和杀菌作用,可以把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线都过滤掉,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而且使许多农作物增产。臭氧过浓会使人体中毒,而臭氧含量减少,紫外线就长驱直入,使人体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农作物减产。科学家已经发现,在南北两极上空的臭氧减少,好象天空坍塌了一个空洞,叫做“臭氧洞”。紫外线就通过“臭氧洞”进入大气,危害人类和自然界的其它生物。“臭氧洞”的出现,同广泛使用氟里昂(电冰箱、空调等的制冷材料)。现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决定,自2000年起,停止生产氟里昂。

由此可见大气污染会破坏臭氧层。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氟利昂对臭氧层的危害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的生活在使用了大量的泡沫塑料、护发摩丝、灭火剂、杀虫剂、致冷剂,这些产品的使用会产生氯氟烃,即氟里昂(CFC)。20世纪80年代后期,氟利昂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产量达到了144万吨.在对氟利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那么,氟利昂对臭氧层危害是什么呢?

可以这样说,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氯氟烃气体一经释放,就会慢慢上升到地球大气圈的臭氧层顶部。当氟氯碳化物漂浮在空气中时,由于受到阳光中紫外线的影响,开始分解释出氯原子出来。这些氯原子的活性极大,常喜欢与其它物质结合。因此当它遇到臭氧的时候,便开始产生化学变化。臭氧被迫分解成一个氧原子(O)及一个氧分子(O2),而氯原子就与氧原子相结合。可是当其它的氧原子遇到这个氯氧化和的分子,就又把氧原子抢回来,组成一个氧分子(O2),而恢复成单身的氯原子就又可以去破坏其它的臭氧了。

由此可见,氟利昂中的氯原子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当然,人类的排放是前提,因此目前氟利昂的使用已经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限制。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臭氧层空洞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气体之一,其主要浓集在平流层中20-25km的高空,即大气的臭氧层。臭氧层对保护地球上的生命界以及调节地球的气候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臭氧层在不断遭到破坏,以致于在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那么臭氧层空洞形成原因是什么?

臭氧空洞形成原因的解释有三种,即大气化学过程解释,太阳活动影响和人类活动影响。

一、大气化学规程解释。

大气化学过程解释,认为臭氧层中可以产生某种大气化学反应,将3个氧原子含量的臭氧(O3)分解为分子氧(O2)和原子氧(O),从而破坏了臭氧层。

二、太阳活动影响解释。

太阳活动影响解释,认为当太阳活动峰年(即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期)前后,宇宙射线明显增强,促使双电子氮化物(如NO2)与O3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奇电子氮化物(如NO3)增加,O3转换为O2。

三、人为活动的影响。

人类的生活在使用了大量的泡沫塑料、护发摩丝、灭火剂、杀虫剂、致冷剂,这些产品的使用会产生氯氟烃,即氟里昂(CFC)。氯氟烃气体一经释放,就会慢慢上升到地球大气圈的臭氧层顶部。在那里,紫外线会把氯氟烃气体中的氯原子分解出来,氯原子再把臭氧中的一个氧分子夺去,使臭氧变成氧,从而使其丧失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在对流层顶部飞行的民航和军用飞机排出的氧化氮气体,也是破坏臭氧层的催化剂。农业无控制地使用化肥,会产生大量氧化氮,各种燃料的燃烧也会产生大量氧化氮,这些物质都是破坏臭氧层的因素。

由此可见,产生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臭氧层是怎么形成的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臭氧的产生主要因为太阳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当臭氧层减少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的危害,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有对人体健康、陆生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材料、以及对流层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那么臭氧层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数亿年以前,地球上的大气中没有臭氧层,地球的表面受到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强烈照射,地面上没有生物存在,仅有少数生物生存在水中,因为水能吸收紫外线,水中绿色植物不断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扩散到空气中,而其中一部分的氧气在大气层的上层,受到紫外线的作用,依下面所示的反应式,氧气变成了臭氧而产生了臭氧层。O2+hν→2O、O2+O→O3。即高层大气中的氧气受阳光紫外辐射变成游离的氧原子,有些游离的氧原子又与氧气结合就生成了臭氧,大气中90%的臭氧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臭氧形成后,由于其比重大于氧气,会逐渐的向臭氧层的底层降落,在降落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上升),臭氧不稳定性愈趋明显,再受到长波紫外线的照射,再度还原为氧。臭氧层就是保持了这种氧气与臭氧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

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吗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紫外线是太阳光谱中的一种光线,正常来说每时每刻会有大量紫外线到达地球,但是由于地球表面有臭氧层,因此这一数量大大降低了,那么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吗?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臭氧的产生主要因为太阳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紫外线UV-B段的增加能明显地诱发人类常患的三种皮肤疾病。这三种皮肤疾病中,巴塞尔皮肤瘤和鳞状皮肤瘤是非恶性的。利用动物实验和人类流行病学的数据资料得到的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若臭氧浓度下降10%,非恶性皮肤瘤的发病率将会增加26%。另外的一种恶性黑瘤是非常危险的皮肤病,科学研究也揭示了UV-B段紫外线与恶性黑瘤发病率的内在联系,这种危害对浅肤色的人群特别是儿童期尤其严重,而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6.3nm以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nm)和全部的UV—C(波长

由此可见,臭氧层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保护伞。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冰箱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吗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冰箱是现代家庭中很必要的一种电器,它通过压缩机对制冷系统作功,工作时气态冰箱制冷剂通过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后,进入冷凝器,冷凝器相当于一个换热设备,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冰箱制冷剂换热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冰箱制冷剂。

冰箱的制冷剂冰箱的制冷剂又称制冷介质,也叫冷煤,俗称雪种。它是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介质(水或空气等)的热量而汽化,在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冷凝。

冰箱制冷剂中含有氯原子,当氟氯碳化物漂浮在空气中时,由于受到阳光中紫外线的影响,开始分解释出氯原子出来。这些氯原子的活性极大,常喜欢与其它物质结合。因此当它遇到臭氧的时候,便开始产生化学变化。臭氧被迫分解成一个氧原子(O)及一个氧分子(O2),而氯原子就与氧原子相结合。可是当其它的氧原子遇到这个氯氧化和的分子,就又把氧原子抢回来,组成一个氧分子(O2),而恢复成单身的氯原子就又可以去破坏其它的臭氧了。

因此冰箱的确会破坏大气臭氧层。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臭氧层破坏是环境污染还是生态破坏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大气中的臭氧可以与许多物质起反应而被消耗和破坏。在所有与臭氧起反应的物质中,最简单而又最活泼的是含碳、氢、氯和氮几种元素的化学物质,如氧化亚氮(N2O)、水蒸汽(H2O)、四氯化碳(CCl4)、甲烷(CH4)和现在最受重视的氯氟烃(CFC)等。这些物质在低层大气层正常情况下是稳定的,但在平流层受紫外线照射活化后就变成了臭氧消耗物质。这种反应消耗掉平流层中的臭氧,打破了臭氧的平衡,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从而给地球生态和人类带来一系列问题。臭氧层破坏是环境污染还是生态破坏吗?是由环境污染导致,会导致生态破坏。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或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今天小编对生态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区别和生态破坏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环境污染小知识,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含氮物质会破坏臭氧层吗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的进程,大量能源被开采和使用,与此同时人们无节制的向大气中排放了很多的含氮物质。这些含氮物质与其他有害物质在大气中堆积,达到一定量级后就会造成大气污染。

与大气污染同时出现的还有很多环境问题,比如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臭氧的产生主要因为太阳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那么,含氮物质会破坏臭氧层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双电子氮化物(如NO2)与O3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奇电子氮化物(如NO3)增加,O3转换为O2。臭氧层耗竭,会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量辐射到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对人类及其生存的环境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有人估计,如果臭氧层中臭氧含量减少10%,地面不同地区的紫外线辐射将增加19%~22%,由此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15%~25%.另据美国环境局估计,大气层中臭氧含量每减少1%,皮肤癌患者就会增加10万人,患白内障和呼吸道疾病的人也将增多。系外线辐射增强,对其他生物产生的影响和危害也令人不安。有人认为,臭氧层被破坏,将打乱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链,导致一些主要生物物种灭绝。臭氧层的破坏,将使地球上三分之二的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紫外线辐射增强,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由此可见,含氮物质会破坏臭氧层,所以要想保护好我们的保护伞臭氧层必须要减少含氮物质的排放。更多大气臭氧层有哪些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臭氧层空洞在哪里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臭氧在大气中从地面到70千米的高空都有分布,其最大浓度在中纬度24千米的高空,向极地缓慢降低,最小浓度在极地17千米的高空。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就发现臭氧浓度有减少的趋势。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地区观测发现臭氧层空洞,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臭氧层破坏最严重地区在哪呢?据观测,目前臭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地球上的这“三极”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当地人们向大气中所排放的氯氟烃数量有限,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臭氧层空洞在哪里吧?

2000年9月3日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2830平方公里,超出中国面积两倍以上,相当于美国领土面积的3倍。这是迄今观测到的最大的臭氧层洞。图中覆盖在南极上空如同兰色水滴的就是就是卫星观测到的臭氧洞。

南极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四周环绕着海洋。1985年,英国科学家法尔曼等人在南极哈雷湾观测站发现:1977-1984年每到春天南极上空的臭氧浓度就会减少约30%,有近95%的臭氧被破坏。1985年前南极臭氧洞大小和深度,大约以两年为消长周期。近年臭氧洞的深度和面积等仍在继续扩展。

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人的皮肤癌就增加3%,还受到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的袭击。如今居住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南端海伦娜岬角的居民,已尝到苦头,只要走出家门,就要在衣服遮不住的肤面,涂上防晒油,戴上太阳眼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有痒痛;羊群则多患白内障,几乎全盲。据说那里的兔子眼睛全瞎,猎人可以轻易地拎起兔子耳朵带回家去,河里捕到的鲜鱼也都是盲鱼。

展开阅读全文

臭氧层治理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大气臭氧层空洞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关注,臭氧层作为地球一道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强烈的紫外线伤害,然而,近10多年来,地球上的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臭氧层破坏最严重地区在哪呢?众所周知,臭氧具有强烈吸收有害紫外线的功能,臭氧层是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氯氟烃,导致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变薄,严重地危害了人类自身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安全。据观测,目前臭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臭氧层治理措施有哪些吧?

保护臭氧层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为了地球,也为了我们的明天,我们都应承担。实施可行的保护措施。

不购买任何国家禁止的含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产品,如含CFC的冰箱、冰柜、空调设备,含哈龙的灭火器等;定期检查及保养空调及冷冻装置,以防止及减少制冷剂泄漏;在维修过程中,督促维修人员对制冷剂进行妥善的回收;到有制冷剂回收设备的地点维修、报废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产品设备;将不再需要的手提式哈龙灭火器交还消防部门以便循环利用,并且按照消防部门的推荐,购买不含哈龙的灭火器(如干粉灭火器);向身边的亲人、邻居和朋友们宣传有关保护臭氧层的必要性,带动他们积极参加保护臭氧层的行动。

大气臭氧层的恢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国际社会携手合作,继续采取有效措施的同时,我们个人也要贡献力量。共同保护大气臭氧层这把人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