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球悬浮在空中热门20篇

北冰洋,洋名Arctic源于希腊语,意即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1650年,德国地理学家B.瓦伦纽斯首先把它划成独立的海洋,称大北洋;1845年伦敦地理学会命名为北冰洋。改为北冰洋一则是因为它在四大洋中位置最北,再则是因为该地区气候严寒,洋面上常年覆有冰层,所以人们称它为北冰洋。

浏览

2369

文章

1000

篇1:地球水冷凝成“外星冰”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研究人员在11日的新一期《物理评论通讯》中报道,他们首次在实验室实时拍摄了地球上的水冷却凝结成“外星冰”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地球上的水会凝结成六边形晶体结构的冰,无论是在冰川还是冰箱里。然而,在高压的外星环境中,比如两颗冰冻的行星碰撞,有时会形成一种叫做“冰七”的立方晶体结构。

科学家认为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上有大量的“冰七”。

斯坦福大学和美国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首次实时捕捉到地球上“冰七”的形成。

该研究小组使用世界上最强的X射线激光“线性加速器相关光源”向含有液态水样本的小目标发射强绿色激光,瞬间蒸发目标表面的钻石层,从而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以高于海平面大气压力50,000倍的压力压缩液态水样本。

与此同时,一种叫做自由电子激光器的装置发射第二束激光,形成一系列持续十亿分之一秒的超短脉冲,实时捕捉液态水在超高压下形成“冰七”的过程。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照相机闪光摄影。

结果表明,从液态水到“冰7”的相变只需要6纳秒(1纳秒等于10亿分之一秒)。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成就不仅有助于为制备具有奇怪特性的新材料带来新方法,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以外的岩石行星上水的各种形式和成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这个美女两年来没有给地球产生任何垃圾

全文共 932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避免产生家庭垃圾,这位来自纽约的姐姐甚至自己制作了牙刷、除臭剂和洗衣粉。最近,她还成立了自己的环保公司,简称simPLY co .,通过这家公司,她计划销售一些自制的环保产品。

"有两个时刻,我决定过一种没有垃圾和废物的生活。"她在博客中写道,“一次是在我高三的时候,我的导师告诉我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性,这让我开始考虑我的生活对环境的影响。另一个时刻是我的一个同学每周午餐都用塑料袋、一次性塑料瓶和塑料外卖盒。这些让我认为我们是这个星球的未来,但我们用垃圾和其他废物来破坏它的美丽。”

辛格承认,在决定过零垃圾的生活后,他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

“我不得不说,过零浪费生活的最大困难是周围没有同胞。”她在博客中写道,“现实让我们这些关心环境的人不得不生活在一个充满垃圾的世界里。最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人想到他们每天使用多少塑料袋。事实上,我已经准备好被视为一个怪胎。”

辛格说,每个为无垃圾生活做准备的人必须首先明白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他们必须在开始前做好充分的计划和准备。

“我不会买包装好的产品,我会带着我自己的包和罐头去超市买散装产品。我也不买新衣服。我只买二手的。然后我开始做一些日常用品和清洁用品。我还通过出售、捐赠和给予来尽量减少我的必需品,比如铲子、10条高中以来就没穿过的牛仔裤和许多无用的装饰品。最重要的是,我开始结束我可能的浪费。例如,当我在酒吧喝酒时,我拒绝让他们把草莓放在鸡尾酒里,当我在商店购物时,我不拿塑料袋。”她说。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无垃圾生活,辛格开始在他的博客上记录他的生活,这种行为很快吸引了许多渴望加入她的生活方式的人。然而,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人担心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技能去过没有垃圾的生活。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环境科学。我不仅从书本上学会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希望把它付诸实践。我一直在思考许多问题,比如为什么生命中有这么多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真的是生命所必需的吗?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尽了最大努力用行动回答这些问题。我甚至可以自己制作牙膏、洗衣粉和其他日用品。”辛格说。

到目前为止,辛格已经从Kickstarter上获得了超过40,000美元的启动资金,远远超过她最初计划的10,000美元。她的自制洗衣粉将于明年上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距地球40公里处就有外星生命?

全文共 2137 字

+ 加入清单

自2013年以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米尔顿·温赖特教授一直试图说服科学界,他已经在地球同温层发现了外星生命。现在,这位有争议的科学家声称已经发现了新的证据,证明外星生命漂浮在距离地球25英里(40公里)的地方。他指出,这些生物在DNA测试中呈“阳性”,它们的体积是从地面上升到这个高度的粒子大小的六倍。

韦恩·赖特所说的“怪异粒子”

或者找一个生命播种机

韦恩·赖特说,在近地空间发现的生物被包裹在由外星人设计的微小金属球里,以便在地球上“播种”外星生命的“种子”。韦恩·赖特在给学生的邮件中透露了这一发现。他的学生随后在Reddit上发布了邮件。韦恩·赖特在接受在线杂志《主板》的詹森-科伯勒采访时指出:“我们释放了携带取样器的热气球,但没有发现花粉或树叶。在这个高度没有污染,环境非常纯净。因此,我们认为这些生物来自太空。只要你走出去,你就会接触到来自太空的各种生物。”据这位科学家称,描述这一最新发现的论文已被收入《天体生物学》和《扩展》杂志。

韦恩·赖特的研究因缺乏可信的证据而受到科学界的批评。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他指出:“批评者认为,我们收集的样本必须来自地球,而且必须有一种机制将它们从地面送入平流层。然而,我们发现的证据表明,从取样器中分离出的这些含DNA的生物体和其他奇怪的生物体与花粉、叶子和真菌孢子没有联系。如果这些生物来自地球,它们一定是被普通的地球生物污染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美国宇航局做出同样的发现之前,我们不能完全相信。我怀疑美国宇航局会试图宣称他们的方法更纯粹或更准确,并最终为此邀功。”

取样器被从坑里敲了出来。

2015年初,天体物理学家发布了一张图片,声称图片中的一个微小金属球传播了地球平流层中热气球收集的样本中的粘性物质。他指出,金属球的直径相当于一根头发的直径,这可能是一个定向胚胎。韦恩·赖特的言论显然支持生命是由未知的外星文明故意带到地球的观点。他指出,微小钛球中的奇怪物质是生物物质,可能是微生物群落。但是他也指出,没有证据表明这个微小的金属球是由外星人从外太空送到地球平流层的。

韦恩·赖特说,这个小金属球撞进了采样器上的一个小撞击坑。取样器安装在热气球上,用来收集大气中的灰尘和颗粒。他说:“球击中了采样器上的一个弹坑。这一发现证明了球来自太空,并以高速飞行。当分析在离地面约16英里的高度由采样器收集的灰尘和微粒样本时,韦恩·赖特和他的团队发现了这个微小的金属球。他们用x光来测试这些小球,并证实这些小球是由钛和少量钒制成的。从球侧流出的物质是生物性的。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种由类似真菌的物质形成的垫状覆盖物。

韦恩·赖特和他的同事在《宇宙学》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论文。然而,他们的结论还没有被其他科学家认可。《宇宙学》杂志经常发表关于天体生物学的论文,但是科学家之间有很大的争议,指责他们没有通过同行评审,并且经常发表一些不可靠的论文。两年前,发表在《宇宙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声称在陨石中发现了一种微生物化石。这篇论文一经发表就引起了争议。当媒体匆忙报道这一发现时,许多科学家也表达了强烈的怀疑。

“生命可以在地球高层大气中生存”并不是一个新的想法。最近,与美国宇航局合作的科学家在离地面5英里(8公里)的高度发现了活细菌。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些细菌来自地面,而不是外层空间。气流和风可以将灰尘和细菌带到数百公里外的高层大气中。研究表明,来自外层空间的微生物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能够承受高温和高压,这一发现提高了生命可能来自外层空间这一观点的可信度。

需要更多的研究。

一些天体生物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撞击地球的彗星或小行星。这些天体给地球带来了生命。其他科学家认为彗星或小行星带给地球的成分更可能是生命所必需的成分,而不是生命本身。一些“重量级”科学家也相信所谓的“定向胚胎学”。诺贝尔奖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进行了一项研究,以证明是否存在生命被另一个星球上的智能文明故意送到地球的可能性。他指出,还没有发现足够的科学证据来证明这一理论。克里克的团队发现了DNA的结构,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韦恩·赖特坚持认为他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他说:“除非我们发现外星文明的细节,否则他们会以这种方式把生物带到地球上。否则,这将是一个无法验证的理论。”白金汉大学的天体生物学家、《宇宙学杂志》的编辑钱德拉·维克拉马辛赫教授指出:“我认为我们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来证实这个理论,比如研究他们的DNA。许多研究发现了清晰的证据,证明我们继续被携带活微生物的彗星碎片“轰炸”

《不明飞行物调查手册》的作者奈杰尔·沃森说,外星人把这种物质送到外层空间并试图在其他星球上播种的想法很有想象力。他说:“要证明这个理论,我们需要找到证据,证明除了地球表面以外,在外层空间也存在生命。我怀疑这项研究的结果。我们需要收集更多相似的样本进行分析,以进一步确定样本中生物体的具体来源。认为这些生物来自外星人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想法,也就是说,他们试图用自己的生物材料在我们的星球上播种。也许,我们的天空中有发光或看不见的水母状生物,也许地球上的微生物已经像洪水一样泛滥。我不同意这种观点。这些生物来自搭载外星人的星际飞船的想法非常有趣,也很容易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保护地球知识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保护地球,人人有责。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保护地球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保护地球知识——把工作地点绿化

1、 有毒的文具(例如麦克笔、修正液)尽量少用

2、 节省用纸,必要时才影印或计算机打印

3、 安排把废纸回收再生,交给回收商

4、 自动贩卖机浪费又污染,尽量自己冲制饮料

5、 自备简便茶杯餐具,减少免洗餐具等的使用

看过“保护地球知识“

保护地球知识——衣着顺应自然

1、 多选自然纤维(棉、羊毛、麻等)衣物,少买人造纤维

2、 适量地添置衣物,买得太多会浪费资源

3、 建立个人衣着风格,不必为了流行多买时装

4、 多穿不用烫仍然得体的衣服,例如T恤,可以省电

5、 可把旧衣服改装翻新,既省钱又省资源

6、 多穿二手衣服,例如哥哥姊姊传给弟妹

7、 干洗衣服耗用化学物质污染环境,可免则免

8、 不买皮草以免危害野生生物,养动物做皮草会浪费资源

保护地球知识——行得其法减少污染

1、 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必要时才乘计程车

2、 尽量不买不用私家车,如要使用的话应妥为保养

3、 汽车采用不含铅汽油,用省油的方法开车

4、 可能的话多走楼梯,少乘电梯

保护地球知识——适当饮食多福多寿

1、 尽可能喂母乳,必要时才用婴儿奶粉及婴儿食品

2、 多在家里进餐,少上馆子,可减少浪费及污染多自制饮料食品,有益健康又省钱,更保护环境

3、 食物添加物往往对人及环境都有害,避之则吉

4、 多吃蔬果少吃肉,个人健康有助利,地球更减少破坏

5、 快速及空运来的食品都耗用大量能源,污染环境

6、 高度加工的食品对人无益,更浪费资源兼污染

7、 即溶饮料及即食食品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8、 吃燕窝、鱼翅、鲍鱼、穿山甲等野味,残害生灵又破坏自然生态

9、 尽量用散装茶叶,少泡茶包,节省资源,减少污染

10、 尽可能买有机蔬果,减少化肥及农药,害人害地球

11、 试自己种植蔬果,既有益身心又有满足收获

12、 多选购本地及邻近地区产品,减少运输能源及污染

13、 多光顾传统市场,可以减少过份包装及加工食品

14、 郊游及远足自备水壶,少买包装饮料

15、 高度浪费资源(例如用发泡胶盒)的餐饮店少光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迄今为止最像地球的5个地外行星

全文共 2081 字

+ 加入清单

"在某处发现了另一颗类似地球的行星!"我们已经听腻了。数据显示,我们已经发现了近2000颗所谓的类地行星,其中大部分看起来确实有点像地球。然而,有多少行星足够相似,足以让人类在其上生活?

许多地外行星的可居住性被大大夸大了。行星M刚刚宣布发现行星GJ1132b,声称它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适合居住的行星。然而,事实上,尽管它是人类发现的离地球最近的几颗系外行星之一,但它的环境与地球的环境大不相同:因为它靠近恒星,所以它的表面温度高达几百摄氏度。

GJ1132b艺术想象地图

类似地,Tau Ceti和Kepler 186f也被吹捧为地球的双胞胎,但事实上有许多外星行星比它们更像地球。

我们通常使用地球相似性指数来衡量行星的可居住性。该指数由行星的半径、密度、表面温度和逃逸速度(飞出行星所需的最小速度)计算得出。然而,对于许多行星来说,我们的观测数据并不全面,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利用已知的信息来进行评估。地球相似指数的值介于0和1之间。如果这个值达到0.8以上,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它类似于地球环境。在我们的太阳系中,火星的环境影响指数为0.64(与开普勒186f相同),而金星的环境影响指数最大值为0.78(与Tau Ceti e PS相同:金星的表面温度为465摄氏度,因此即使该指数高达0.78,也不会比地球环境差多少)

事实上,如果你真的想寻找外星生命,你不应该只看“类地行星”。一些黄色行星更有可能孕育生命。然而,让我们先来看看具有最高相似性指数的五颗行星,它们可能是“第二个地球”的候选行星。

开普勒438b

开普勒438b及其恒星

据我们所知,开普勒438b(ESI=0.88)是与地球相似指数最高的地外行星。2015年,我们发现了一颗比太阳更小更冷的红矮星。此外,它仅比地球大12%,距离地球470光年,公转周期为35天,位于其可居住区(所谓的可居住区是恒星周围的温度适宜且液态水可以存在于其表面的范围)。

地球上的日出(左)和开普勒438b上的日出(右)

通过开普勒围绕暗星的一系列探索,我们目前无法判断这颗行星的质量,但如果发现它是由岩石组成的,那么这颗行星的表面温度是地球的1.4倍,即0-60摄氏度。当然,环境影响指数不能随便用地球环境来确定,还必须考虑许多其他因素。最近,一些研究发现,这颗行星的主要恒星经常爆发出强大的耀斑。也许正因为如此,这颗行星将被归类为“一颗不适合居住的行星”。

2.Gliese 667Cc

Gliese 667C星系

Gliese 667Cc(电喷雾指数=0.85)于2011年被发现。它围绕着格利泽667三体系统中的一颗红矮星旋转,距离地球只有24光年。我们是怎么找到它的?我们使用径向速度法,其原理是观察恒星运动时万有引力对行星的影响。科学家估计这颗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3.8倍,但其体积尚未计算出来。这是因为这颗行星还没有直接出现在我们面前,所以它的半径无法测量。它的公转周期持续28天,位于这颗冷恒星的可居住区。表面温度可能是5摄氏度。(温度太合适了,真的有三体文明吗?)

开普勒442b

开普勒442b(左)和地球(右)

开普勒442b(电能量指数=0.84)于2015年被发现。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倍,它的主星是一颗比太阳更冷的星,距离地球1100光年。在可居住区,它的旋转周期是112天,但它的表面温度可能低至零下40摄氏度。当然,与火星接近极点的冬季零下125度的气温相比,这并不算太糟糕。像前一颗行星一样,这颗行星的质量是不确定的,但是如果它是由岩石构成的,它的质量可能达到地球的2.3倍。

4.开普勒62e和62f

开普勒62星系(上)和太阳系(下)

开普勒62e & 62f(ESI=0.83 & 0.67)这两颗行星是开普勒望远镜在2013年穿过恒星前方时发现的。他们的恒星距离我们1200光年,比太阳稍冷。它们的半径分别是地球半径的1.6倍和1.4倍,它们的公转周期分别是122天和267天,这意味着它们都在适宜居住的范围内。像许多用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行星一样,它们的质量是不确定的,但有可能两者都是地球质量的30倍。如果大气条件允许,两颗行星也满足“液态水”的条件。

开普勒452b

开普勒452b (ESI=0.83)于2015年被发现,可能是在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的可居住区发现的第一颗疑似类地行星。这颗行星的半径是地球的1.8倍,它的公转时间是385天,离我们1400光年。然而,因为恒星太小,无法测量它的运动,所以行星的质量是未知的。据估计,这颗行星的质量至少是地球的五倍,表面温度应该在零下20度到10度之间。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即使是与地球相似的行星,由于其主要恒星的活动,也可能无法为生命的繁殖提供条件。其他行星要么体积过大,要么温度过高。然而,从地外行星的发现率来看,仍然有可能在未来20年内找到一颗质量和大小与地球相似的行星,一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和一条相似的轨道。如果没有,这个机会将会给欧洲航天局预计在2024年发射的柏拉图式宇宙飞船。

蝌蚪君编译自Gizmodo,风之刃的翻译,转载必须注明来自蝌蚪的工作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地球天文知识

全文共 171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每天都呼吸着地球的空气,享受着地球给予我们的一切,然而我们对我们脚下的地球又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地球天文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地球天文知识

1、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太阳系的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有大气层和磁场,表面的71%被水覆盖,29%是陆地,是一个蓝色星球。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也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7,称为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3、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地球内圈,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4、 地球存在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利用地球自转作为计量时间的基准。自20世纪以来由于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地球自转是不均的。1967年国际上开始建立比地球自转更为精确和稳定的原子时。由于原子时的建立和采用,地球自转中的各种变化相继被发现。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地球自转速度存在长期减慢、不规则变化和周期性变化。

5、 地球自转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包括周年周期的变化,月周期、半月周期变化以及近周日和半周日周期的变化。周年周期变化,也称为季节性变化,是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它表现为春天地球自转变慢,秋天地球自转加快,其中还带有半年周期的变化。周年变化的振幅为20~25毫秒,主要由风的季节性变化引起。半年变化的振幅为8~9毫秒,主要由太阳潮汐作用引起的。此外,月周期和半月周期变化的振幅约为±1毫秒,是由月亮潮汐力引起的。地球自转具有周日和半周日变化是在最近的十年中才被发现并得到证实的,振幅只有约0.1毫秒,主要是由月亮的周日、半周日潮汐作用引起的。

6、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7,称为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7、 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与春分点相隔180°的另一点,称为秋分点,太阳分别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通过春分点和秋分点。对居住的北半球的人来说,当太阳分别经过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就意味着已是春季或是秋季时节。太阳通过春分点到达最北的那一点称为夏至点,与之相差180°的另一点称为冬至点,太阳分别于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通过夏至点和冬至点。同样,对居住在北半球的人,当太阳在夏至点和冬至点附近,从天文学意义上,已进入夏季和冬季时节。上述情况,对于居住在南半球的人,则正好相反。

看过“地球天文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地球生命的起源之谜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生命起源之谜

其实如果从宇宙的角度来看地球,地球渺小得不如一粒尘埃,太阳系也没有任何的特别之处,不过就是这个看起来无比平凡的恒星系统,却造就了宇宙中目前为止,独一无二的生命,不得不说,这绝对是宇宙中的奇迹。

那么,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来自于哪里呢?这个问题至今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而且科学界也是争议不断。从大的方面来说,地球生命的起源主要有2个观点:

第一,地球上的生命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形式,地球上的生命也是来自于地球本身;第二,宇宙中生命是普遍存在的,地球只不过是其中很普通的一个生命星球,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也是来自于太空之中。

在此前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认为,早期的地球上,是并不具备生命要素的,这些要素都是后来通过天体撞击等方式,来到地球之上的。

比方说在陨石之上,科学家们都曾经检测到了和生命有关的元素,甚至在此前一块落在南极的火星陨石之上,还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这些证据似乎都可以表明,地球上的生命是来自于宇宙之中的,但是,这些证据却都存在着不足。

那么,该如何证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找到最可靠的答案呢?有一句话叫“实践出真知”,科学家们也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回到地球后,景海鹏、陈冬为何要进行22天医学隔离?

全文共 1727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上午10: 30,神舟11号宇航员景海鹏和陈东在北京航天城宇航员公寓会见媒体,介绍神舟11号任务。这也是他们自11月18日返回地球以来首次公开露面。经过33天的太空飞行,这两个人经历了3周的医疗恢复期,目前情况良好。

这是景海鹏第三次完成神舟任务。与之前的14天隔离期相比,该隔离期更长。据海洋与解释局的记者介绍,在隔离期间,航天医学专业人员主要通过物理治疗、中药调理和逐步锻炼恢复两名宇航员的心理和生理机能指标,使他们恢复到飞行前的状态。

这种隔离会持续多久?

在“最长飞行”后,隔离期增加到22天

海洋学和解释局的记者指出,通常情况下,医疗隔离期为2周14天,但在任务结束后,两名宇航员在公开露面前进行了22天的医疗隔离。

10月17日7: 30,长征二号F姚11运载火箭搭载神舟11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两名宇航员景海鹏和陈东将开始为期33天的太空旅行,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最长的太空飞行。

此前,2008年9月29日,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完成了“神七”任务,并从呼和浩特乘专机返回北京。三名宇航员返回地面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减轻了体重,特别是舱外宇航员翟志刚,他由于过度体力消耗而减轻了大部分体重。

回到北京后,三名宇航员无法立即与家人团聚。相反,他们在医疗隔离中生活了14天,并接受了一系列身体检查和康复训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表示,经过近一个月的休养,三名航天员可以恢复正常活动。

此外,2012年,完成了为期13天的9天太空飞行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回到了航天员在北京航天城的公寓,并接受了为期两周的医疗隔离。

为什么隔离是必要的?

普通病毒会造成致命伤害。

据专家称,14天的隔离基于两个考虑。一方面,宇航员在太空飞行后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感染传染病。另一方面,在太空飞行时,微生物的变化使致病性更强,所以宇航员返回地面后必须隔离。

长时间生活在空气中的宇航员回到地面时通常很虚弱。地面上的任何普通病毒都可能对它们造成致命伤害,因此必须实施严格的医学隔离。

据报道,宇航员公寓为每个返回地面的宇航员准备了一个起居室。他们可以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生活、学习和工作。他们还配备了24小时值班的医生,随时随地提供医疗监督和保险支持。一方面,它可以保护宇航员免受外来传染性细菌的入侵,另一方面,它也可以防止太空细菌影响周围的人。

在隔离期间,宇航员不能回家,但他们的家人可以探望他们。根据一般医疗隔离规定,在医疗隔离完成之前,宇航员“不能拥抱,只能握手”。

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骨质流失、肌肉萎缩、站立耐力下降等。

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历史表明,宇航员在长时间的太空飞行后可能会出现骨质流失、肌肉萎缩和站立耐力下降。

黄说,宇航员返回地面后,应该采取生理、心理和生命措施帮助他们恢复。一方面,应该进行隔离;另一方面,应该采取康复措施,如按摩游泳和其他康复训练。

此外,宇航员中心医疗监督和医疗保险研究办公室主任李永志解释说,宇航员返回后,除了在着陆点进行医疗检查外,他们还将对自己的健康做出基本判断。回到培训中心后,他们将进行更详细、更全面的体检和健康评估。

检查项目相对复杂,包括临床科室、心、肺、脑等。所有方面,尤其是在特殊条件下执行的任务对人体功能的影响,如站立耐力下降、平衡功能下降、肌肉萎缩等。,需要密切关注。

将进行哪些医疗?

接受按摩、中医调理和调理

在神九飞行期间,我们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并增加了帮助宇航员对抗失重的练习。宇航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早些时候说,身体康复分为三个阶段:医疗隔离、医疗康复和休养。

在医疗隔离期间,宇航员将适应地球环境,特别是重力环境,改善心血管系统和支持运动器官的功能,提高站立耐力,消除宇航员公寓飞行后的疲劳。除了医疗措施,宇航员还将接受按摩、中药调理等。在此期间,宇航员基本上与外界隔绝。

第二阶段是医疗休养期,大约持续20至30天。宇航员将呆在天气和空气都很好的疗养院里,在继续恢复的同时逐渐增加他们的活动。在恢复措施的前两个阶段完成后,医疗监督和健康保险部将安排宇航员进入大约三个月的恢复和休养期,以将宇航员的各种生理参数恢复到飞行前的状态。如果宇航员三个月后身体健康,他们将开始正常的日常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地球的地轴倾斜了吗?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指南:作为一个整体,太阳的旋转和银河系的旋转是从右向左的。可以说,只有追溯到行星的诞生、太阳系的起源和宇宙的出现,才能彻底解开地轴倾斜的谜团。

行星以不同大小的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在这个轨道平面上的行星绕着它们各自的倾斜轴以垂直于它们轴的方向旋转。

地球绕着一个轴不断旋转。地球旋转轴的倾角(即地球轴与轨道平面垂线之间的角度)为23.5度。最小的坡度是木星,只有3度。天王星的倾角最大,大约98度。大多数行星从右向左旋转。据说天王星是不同的,沿着相反的轴从左向右旋转。

根据雷达观测,金星也从左向右旋转。

总的来说,太阳的旋转和银河系的旋转都是从右向左的。可以说,只有追溯到行星的诞生、太阳系的起源和宇宙的出现,才能彻底解开地轴倾斜的谜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地球正在被另一个星系的不可见的古老能量轰炸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正受到不可见光的轰击,没有人能理解。

这些超短超强的古代能量脉冲,也称为快速无线电脉冲,是看不见的宇宙中最亮的闪光。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行进数十亿光年,其强度相当于近100个太阳,当它们到达地球天文望远镜的范围时,在几毫秒内就消失了。因为它们是无线电波,所以在这样做的时候肉眼是看不见的。

这些神秘的脉冲是来自超大质量超新星的远距离闪光吗?或者是宇宙中旋转速度最快的中子星的疯狂旋转?也许是外星飞船飞越宇宙时产生的推力?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原因。然而,自2007年首次发现以来,人类只检测到30次FRB。天文学家认为它们可能是不停的现象,但是人类的现代技术无法完全捕捉到它们。

由于澳大利亚的高科技天文望远镜,10月10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为这一说法增加了证据。

“我们在一年内发现了20次快速射电爆发,几乎是2007年发现以来全世界发现的两倍,”文章的第一作者,澳大利亚斯温伯恩科技大学和国际射电天文学中心的天文学家瑞安·香农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还证实了快速无线电爆发来自宇宙的另一边,而不是我们银河系的另一边。”

星际棒球捕手手套

在香农和他的同事们的一项新研究中,澳大利亚平方公里无线电阵列(ASKAP)——一个由36个相同的天线组成的阵列,连接到一个强大的射电望远镜上——被用来在比以前更大的范围内监测FRB。

阿斯卡普位于澳大利亚西部一个偏远的灌木覆盖的平原上。每个ASKAP天线从稍微不同的角度监视天空,同时盯着240平方度的空间。据研究人员称,这个无线电阵列监测到的狭窄天空“是满月面积的1000倍”,已经成为捕捉星际无线电传播的最佳“棒球接球手手套”之一。

那么,当您捕获FRB时,您应该做什么?首先,问问它是从哪里来的。

缺失材料的测绘

在过去一年记录了20个新的FRB之后,ASKAP的科学家们还可以预测每个光脉冲在宇宙中传播多远。当FRB在宇宙中涌动时,当它穿过星系间的尘埃和气体云时,它会减慢并延长光的波形。

合著者让-皮埃尔·麦克夸特在一份声明中说:“然后到达地球的FRB将被望远镜在稍微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波长和不同的传播速度捕捉到,就像运动员在游泳比赛中到达终点线一样。”。"不同波长的到达时间可以告诉我们FRB在它的旅程中穿过了多少物质。"

已知脉冲的传播波长越宽,它就越有可能在撞击地球之前在宇宙中传播很远的距离——可能是几十亿光年。事实上,麦克夸特说,研究FRB甚至可以帮助天文学家发现星系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物质。

根据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大约三分之一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普通物质(也称为重子)存在于遥远恒星之间的气体云中。研究FRB如何在天空的特定部分变形和减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这些重子的位置。

“FRB可以被用作宇宙的灯塔,”麦克夸特在新研究论文的视频中说。“事实上,他们可以找到那种物质,找到它在宇宙中的潜在位置,然后发现我们缺失了多少。”

对这些看不见的宇宙光爆发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向我们的未知宇宙的完整地图迈出一大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地球上的水循环与太阳辐射有关吗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

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蒸发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水直接或者间接的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导致水分蒸发至大气中,并随大气活动而运动。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一部分还来自大陆表面的蒸散发。大气层中水汽的循环是蒸发-凝结—降水—蒸发的周而复始的过程。海洋上空的水汽可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降水,称为外来水汽降水;大陆上空的水汽直接凝结降水,称内部水汽降水。一地总降水量与外来水汽降水量的比值称该地的水分循环系数。

今天小编就地球上的水循环与太阳辐射有关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TESS望远镜发现首颗地球大小系外行星 或有大气层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发现外行星HD 21749b被归类为所谓的“亚海王星”外行星,意味着它的质量比天王星或海王星小。它围绕恒星的轨道周期约为36天,是迄今为止由TESS发现的所有系外行星中最长的公转周期,其质量约为地球的23倍。

去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了一架新的太空望远镜来取代退役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并继续承担寻找太阳系外行星的重要任务。它的目标是找到一颗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这是美国宇航局的苔丝,中文音译为苔丝。最近,“苔丝”望远镜宣布,它发现了第一颗与地球大小相对接近的外行星,距离太阳系约53光年。根据科学家的估计,这颗系外行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2.7倍,并且可能有一个相对稠密的大气层

在TESS数据表明恒星周围可能有一颗质量约为太阳80%的行星后,研究人员利用安装在南半球智利麦哲伦二号上的“行星搜索光谱仪”(PFS)证实了这一发现。天文台和观测设施属于卡内基科学研究所。

这次发现的外行星HD 21749b被归类为所谓的“亚海王星”外行星,这意味着它的质量比天王星或海王星小,但仍然比地球大得多。它围绕恒星的轨道周期约为36天,是迄今为止由TESS发现的所有系外行星中最长的公转周期,其质量约为地球的23倍。

科学家最初预计他们将发现的目标公转周期不到10天,因此发现这颗行星有些不寻常。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约翰娜·泰斯克说:“粒子滤波系统是南半球唯一能够进行这种观测的科学设备。因此,粒子滤波对进一步跟踪观测由TESS望远镜发现的目标非常重要。”

现在,研究人员希望这些测量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大气状况。

与地球不同,新发现的行星可能不是多岩石的,它的大气层可能更冷。根据研究小组给出的声明,这颗行星可能并不孤单,另一颗行星以大约8天的周期存在。该团队坦率地表示,要确定如此小的系外行星的确切质量和组成将是极其困难的。

TESS使用非常先进的技术,可以测量小外行星的相关属性,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这项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戴安娜·德拉戈米尔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卡维尔的天体物理学和太空研究所,她说:“对于那些非常靠近地球并且非常明亮的恒星,我们预计会在它们周围发现几十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系外行星。现在,我们开始吧!这是我们在TESS项目中的第一个里程碑。这为将来围绕低质量恒星寻找更小的系外行星目标铺平了道路,其中可能有可居住的行星。(晨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彗星会撞上地球吗?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在20世纪初的时候,天文学家计算出:1910年,哈雷彗星将回到太阳附近,并且彗尾要扫过地球。当时,人们惊恐万状,一些报纸甚至宣称世界末日即将来临。5月19日,哈雷彗星经过地球轨道,地球安然穿过了它的尾巴。实际上,彗尾是由很稀薄的气体组成的。所以,地球穿过彗星的尾巴,就好像燕子穿过炊烟一样,不会受到什么影响。1908年6月30日清晨,一个天体带着巨大的火球,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西北约800千米的通古斯地区上空剧烈爆炸。下落的火球比清晨的太阳更加耀眼,惊心动魄的轰鸣声传至1000千米以外。事后的多次考察表明,这一爆炸极有可能是彗星撞击地球引起的。由此可见,彗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发生这类事件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地球上的“热极”在哪里?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盛夏时,当温度计上的温度超过35℃时,住在海边的人会感到难以忍受。事实上,35℃算不了什么!被称为“火山”的新疆吐鲁番盆地,1941年7月的最高气温为47.8℃,这实在令人难以忍受。如果你看看这个世界,47.8℃算不了什么!早在1879年7月,阿尔及利亚瓦加杜古的最高气温为53.6℃,远高于吐鲁番盆地的最高纪录。30年后,这一记录没有被打破。然而,在1913年7月,美国加州死亡谷的温度记录为56.7℃,赢得了世界“南极”的称号。不到10年后,1922年9月,加利利的气温突然上升到57.8℃,于是世界的“热极”从北美回到了非洲。1991年7月8日,伊拉克巴士拉的最高气温为58.8℃。从那以后,世界的“热点”从非洲转移到了亚洲。

然而,瓦基拉、死亡谷、加里延和巴士拉都位于亚热带地区,不在赤道附近。原因是什么?

事实证明,除了非洲和南美洲,赤道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这些地区全年都暴露在阳光直射下。海水不断蒸发,雨水增多,植物密集。这样,赤道地区的空气变得非常潮湿,温度一般不超过35℃。

亚热带地区处于亚热带高压区的控制之下。空气正在下沉,部分地区多云干燥。在北半球的一些地方,由于东北信风的影响,空气非常干燥。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沙漠迅速吸热,温度急剧上升。沙粒在最热的时候达到80℃以上。即使是埋在沙子里的鸡蛋也会被烘烤。在一些地方,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地势低洼,四面环山,热量不易散失,所以地球的“热极”经常出现在这些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两颗遥远行星相撞创造了一颗质量近地球10倍的新星球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作家们认为两个遥远行星迎面相撞创造了一个富含铁的新行星,质量地球的10倍。这是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探测到的第一次行星撞击。

许多专家认为,月球是在45亿年前地球和火星大小的天体发生类似碰撞后诞生的。

这一新发现是由一组国际天文学家在加那利群岛观察一个由四颗行星组成的星系时发现的。其中一颗行星,开普勒-107c,特别特别。就体积而言,它的质量异常高。这表明它的体积在过去可能更大,但后来它以高速与另一颗行星相撞,导致它的最外层或地幔层被剥离,只留下一个占其原始质量70%的大铁芯。

开普勒-107b是恒星系统中的另一颗行星,大小与它差不多,但它的质量只有开普勒-107b的一半,它的铁芯占总质量的30%。科学家的计算表明,当碰撞发生时,两颗碰撞行星的速度高达每秒60公里。

爱丁堡大学教授、该研究的参与者肯·赖斯教授指出:“太阳系外行星的多样性令人着迷。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多样性来更好地理解行星的形成和演化。”

今年1月,美国宇航局的两名实习生和一组业余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利用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任务数据发现了一个新的“超级地球”。这颗行星大约是地球的两倍大,命名为K2-288Bb,位于其恒星系统的可居住区,这表明这颗行星上可能有生命。它位于金牛座,距离地球226光年,可能是一颗岩石行星或像海王星一样富含气体的行星。它的大小在系外行星中是罕见的。

这颗行星所在的恒星系统被命名为K2-288,包含一对相距82亿公里的暗淡恒星,这大约是土星和太阳之间距离的六倍。较亮的一个大约是太阳质量和大小的一半,而另一个是太阳的三分之一。新发现的行星K2-288Bb每31.3天围绕更小更暗的恒星运行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行星2004 BL86将1月26日近距离飞掠地球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1月26日,一颗名为2004 BL86的小行星将飞过地球,此时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只有三倍。从反射的亮度判断,天文学家估计它的大小约为0.5公里。这是第一次如此大的小行星如此近距离地扫过地球。下一次类似的事件将发生在2027年,小行星1999 AN10将飞越地球。

当它在1月26日离地球最近时,小行星2004 BL86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估计为120万公里。“2004年1月26日星期一,BL86将是离地球最近的一天。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物体项目办公室前主任唐·约曼斯说:“下一次距离如此之近,至少需要200年。“尽管在可预见的未来,它对地球没有威胁,但它是一颗相对较大的小行星,而且离我们很近,因此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进行详细观察的绝佳机会。”唐·约曼斯现在退休了。他在这个职位上已经工作了16年。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计划用微波来观察小行星2004 BL86。位于加利福尼亚GodSi Tong的深空网络和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将在小行星离地球最近的日子里收集科学数据和获取雷达图像。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雷达天文学家兰斯·本纳说:“在飞越之后的一天,我们将获得雷达数据并生成第一批详细图像。”。"现在我们对这颗小行星几乎一无所知,所以可能会有很多惊喜."

2004年1月30日,一颗小行星2004 BL86在新墨西哥州白沙首次被望远镜发现。该望远镜属于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线性)项目。在1月26日飞越地球期间,业余天文学家也可以用小型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观察2004年的BL86。

“我可能会带着我最喜欢的双筒望远镜,用我自己的眼睛去看,”约曼斯说。“小行星非常特别。它们不仅给地球带来生命的基石和大量的水,而且在未来它们还将成为贵金属矿石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来源。随着人类继续探索太阳系,它们也将成为燃料库。关于小行星,有许多东西值得探索。”

美国宇航局使用地面和太空望远镜来探测、跟踪和分析小行星。近地天体计划的成员通常被称为“太空卫士”。他们发现并观察这些物体,分析它们离地球最近的距离,并确定它们是否会给地球带来潜在的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卫星返回地球之路

全文共 2047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卫星的不同用途,有的卫星在轨道上飞行一段时间后,需要返回地球,如照像侦察卫星、生物实验卫星等,它们在太空中观察到照片、数据、实验结果等,只有返回地球才能便于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但是,要把送上太空的卫星再返回地球上来,又谈何容易!因此,返回技术是人类征服太空的一项重要本领,它在空间应用技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迄今,只有美国、前苏联和中国掌握了这种技术,这些国家的航天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相继解决了太空飞行的这一难题。

50  年代未,美、苏突破卫星发射技术后,就开始探索卫星返回技术。1960

年  8 月美国“发现者”号卫星的返回舱从轨道上返回地面,首次回收成功。同年同月,前苏联发射载有两只小狗的“伴侣 5”号生物卫星,在绕地球飞行 18 圈后返回地球。卫星返回技术逐步成熟。这些返回式卫星的种类虽然不多,但在空间活动中却占有较大比重和重要地位,而且对于后来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卫星返回过程,大体上经历四个阶段:第一、卫星脱离运行轨道,进行制动飞行,要求制动火箭准确点火,使返回舱保持规定状态;第二、卫星在大气层外自由下降,在 100 公里左右的高度开始进入大气层,精确控制下降起始点的位置、高度、速度和方向;第三、卫星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急剧减速,同空气剧烈摩擦产生极高的热量,返回舱表面的最高温度可升高到摄氏 1 千度以上,因此要避免由于产生高温而烧毁;第四、卫星返回舱下降到 15 公里以下高度,用降落伞减速,在海上或陆地安全降落。这个包含了四个阶段的全过程表明,卫星要安全返回地面,星上必须装有测控系统、姿态控制系统、制动发动机、回收系统和返回防热系统。

美国和前苏联首先解决了卫星返回地面的技术难题。美国从 1959 年 2 月发射“发现者”号系列实验型侦察卫星,经过 12 次连续试验回收失败之后,才于 1960 年 8 月首次回收到“发现者”卫星的返回舱。前苏联于 1960 年 5 月发射“伴侣 4”号卫星,由于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发生故障而回收失败,同

年 8 月发射载有两只小狗的“伴侣 5”号卫星回收获得成功。

中国在卫星返回技术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975 年 11 月 26 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卫星于 29 日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至今 17 年,中国连续成功发射和回收 13 颗卫星,全部按照预定计划在中国腹地预定地区安全着陆,取得了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在世界航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中国研制返回式卫星始于 1966 年,经过近 10 年奋战,1975 年研制成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轨道上运行 3 天,取得了预定的遥感试验资料。由于设计上的原因,卫星在再入大气层的过程中,返回舱的裙部、部分电缆和仪器被烧坏,落点偏差较大,但它毕竟回到了大地的怀抱,回收成功。一年之后, 1976 年 12 月 7 日,中国第二颗返回式卫星升空,当绕地球飞行到第 47 圈时,地面遥控站发出姿态调整指令,返回舱和仪器舱顺利解锁分离,制动火箭点火,返回舱按预定轨道踏上返回地面的旅途。再入大气层后,控制器依次发出弹射引导罩、减速伞分离、打开主伞等信号,最后在四川境内预定落区回收。

那一天,一个卫星返回舱自天而降,落在山坡上一块菜地里。人们发现后惊奇不已,蜂扔而至,竞相围观这个天外来客。然后一架直升飞机紧跟而来,回收区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将完好无损的返回舱安全运走。

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王希季说:“中国返回式卫星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果没有这个把握,谁也不敢采取陆上回收的办法,因为卫星在脱离轨道时的再入速度和再入角度失之毫厘,就会差之千里,稍有控制不当,卫星就可能掉进别国领土。”中国科技人员在设计时提出了严格的可靠性指标,要求元器件的失效率控制在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的水平,因为一颗螺钉或一根导线的失效,都会使整颗卫星毁于一旦。星上设备必须保证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

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综合测试时,发生控制卫星姿态的水平陀螺仪精度突然下降,但在短时间又立即复原。参试人员按照“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精神,不放过这个疑点,不留下任何隐患,细心检查,测出是一根导线松动,与陀螺外环上的一个配重块相撞,从而迅速采取措施,排除了这个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隐忧。此外,星上降落伞技术是卫星回收的关键之一,因为卫星降到离地面 10 至 20 公里的低空时,速度在每秒

200    米左右,相当于普通民航飞机的飞行速度,卫星若按这样的速度撞击地面,势必摔得粉身碎骨。科研人员花了 4 年时间,分别在不同环境下进行了

50  多次高空、中空、低空开伞降落实验,经过不断改进,掌握了降落伞规律,大大提高了卫星的安全可靠性,达到了返回舱落地完好无损的理想状态。

卫星回收,技术复杂,困难很多,而中国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就充分表明,中国科技人员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奋斗,完全能够攀登航天技术的高峰。

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一奶同胞?月球上发现地球岩石

全文共 19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月球的诞生一直是个谜,关于这两个行星的假设也是不变的。然而,目前科学家在月球上发现地球拥有的物质似乎为独生子女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据外国媒体报道,芝加哥大学的专家最近对地球卫星月球表面进行了一项研究。外国媒体称,研究人员比较了岩石中的钛同位素。根据研究,地球和月球上的钛含量相同,也就是说,月球上的一些岩石与地球的成分相同。

科学家表示,新的证据可以让科学家对地球的演化有新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ipad分屏为什么只是悬浮窗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ipad分屏只是悬浮窗,这是由于系统设置所以才会出现的悬浮窗。可以通过设置里面的功能进行关闭。如果不喜欢悬浮窗这个设置,那么可以选择五五分屏,这一功能是iPad自身就所具有的,如果这边正在工作中,并且还需要登录网站去查询,那么可以使用分屏的功能。

ipad悬浮窗口如何开启关闭

ipad本身就带有悬浮窗的功能,所以想要调整或者是操作都需要回到主屏幕上,首先要进入设置,然后进入辅助功能,在最下方AssistiveTouch,点击进入,然后右侧有按钮可以选择是开启还是想关闭,这样就能够将悬浮窗关闭或者是开启,非常方便。

为什么ipad的价格相差那么多

1、屏幕尺寸多

iPad的屏幕尺寸都是不同的,有9.7英寸有十英寸,有12英寸等等。根据大众对于市场的需求,所以所设置的配置以及功能都是不同的,也应用到不同的工作以及生活中,所以大家会看到价格不同的iPad,但认真仔细去了解之后,会发现价格不同直接影响着配置。

2、配置不同

iPad有很多型号,例如,iPad pro适合用于办公,而iPad迷你适合应用于生活或者是游戏,所以两者的功能不同,配置有很多的不同。相对比较IPad pro有些办公话适合很多的办公软件,所以要求会高一些,那么价格相对比较也会高一些。

3、通信模块

iPad在设计上是非常新颖的,所以这是一项专利技术在iPad上没有通信模块,所以没办法去接打电话,只能像应用电脑一样,相对于比较手机来讲就有通话的功能,但是却没有电脑的功能强大,所以价格比较平板电脑会更贵一些。

4、生产工艺不一样

iPad的尺寸比较大,所以也需要很大的内部空间去容纳一些配置,其中包含电路以及零件,这些尺寸也是非常大的,并且也要囊括很多的功能,要在这么小的空间内进行合理的安装,才能够让平板电脑更实用,其实对于工艺的要求以及零部件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圈的原因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从地质学上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1]。地球目前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的。为什么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圈?

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它是大气和海陆相互接触的地带,遍布着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厚度约20公里。

生物圈

在太阳系中,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生物圈,其它行星甚至都没有生命的存在。为什么太阳系的其它行星上没有生物圈呢?这要从生命存在的条件谈起。

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圈的原因

1、生命的存在需要有适当的温度。如果温度太高,原子的运动过于强烈就难以聚合成分子;如果温度太低,蛋白质和核酸就会冻结起来,也就无所谓生命了。从温度的角度看,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可谓是得天独厚。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大约是22摄氏度,绝大部分适于生命的生长和繁殖。在太阳系的各行星中,地球的近邻是金星和火星。金星离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近,表面的温度比地球高出约400摄氏度;火星比地球离太阳远,表面的温度比地球平均低四五十摄氏度,且昼夜温差大。其它行星,或者比金星更接近太阳,或者比火星更远离太阳,所以都不具备适于生命生存的温度条件。sheng1

2、生命的存在需要有液态水,地球上有大量的水,而且绝大部分的水是液态的。而在其它行星上,即使有水也不是液态的。

3、生命的存在需要有适当厚度和密度的大气层,以保护生命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并提供适量的游离氧。地球的大气层满足了这一条件。其它行星如金星、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甚至土星的第六颗卫星上都有大气层,但是这些行星或卫星上的大气几乎没有氧,因此这些行星上即使可能出现某种形式的生命,也只能是极其原始的。

根据以上分析,地球上这样的生物圈在太阳系中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很多人相信,在广漠的宇宙中,具有生物圈的天体,甚至 生活着像人类的这样高智能生命的天体是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