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岩石

岩石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岩石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岩石问题。

分享

浏览

1828

文章

93

什么是三大类岩石的主体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岩浆岩是直接由岩浆形成的岩石,指由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内部力量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

什么是三大类岩石的主体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是三大类岩石的主体,三大类岩石是可以通过各种成岩作用相互转化的,这也就形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红砂岩属于什么岩石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砂岩岩性属于中国产砂岩,主要呈粒状碎屑结构和泥状胶结结构两种典型结构形式,因胶结物质和风化程度的差异,其强度的变化大。多数红砂岩在挖掘或爆破出来后,受大气环境的作用可崩解破碎,甚至泥化,故其岩块的大小及颗粒级配将随干湿循环的时间过程而变化,其物理力学性质也将产生变化。

红砂岩分类红砂岩按强度和崩解特性划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一类红砂岩,岩块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小于15Mpa,在105℃温度下烘干后浸水24小时内,呈现渣状、泥状或粒状崩解;

(2)二类红砂岩,岩块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小于15Mpa或稍大于15Mpa,在105℃温度下烘干后浸水24小时内,呈块状崩解;

(3)三类红砂岩,岩块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大于15Mpa,不崩解特性与普通砂岩无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十二级岩石的划分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岩石的12级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

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和天然玻璃组成的,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单矿岩,如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石英岩由石英组成等;由数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作复矿岩,如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辉长岩由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组成等。

岩石的软硬程度不同,我们可以把岩石的硬度分成很硬、较硬、较软三级。按固结作用强度、页理和劈理的发育程度将粘土岩分为粘土、泥岩和页岩,然后再按结构或矿物成分细分。

岩石依据其成因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三大类岩石是可以通过各种成岩作用相互转化的,这也就形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岩石是怎样形成的?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岩石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火山喷发后冷却凝结,或者没有喷出冷却形成的,它是固态矿物或矿物的混合物,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集合体,可分为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火成岩:也称岩浆岩。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所有组成物质都呈现熔融状态的流体,名为岩浆,火成岩即由岩浆侵入地壳内部或流出地表面造成熔岩,在经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如玄武岩、花岗岩等都是火成岩。

沉积岩:占地表的66%,为地表的主要岩类,是由原来已形成的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后变为碎屑,或由生物的遗迹等再经过侵蚀沉积及石化等作用而形成的岩石。这类岩石都成层状。

变质岩:由原来的火成岩或沉积岩在经过地壳运动或岩浆侵入作用而发生的高温和高压与热液的影响,可以改变其原来岩石的结构或组织,使部分矿物消失而产生其他新的矿物,因而形成另外一种与原岩不同的岩石,称为变质岩。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岩石有不同的形成过程,大体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岩石的具体种类有:氟石、孔雀石、芙蓉石、木化石、黑云母片石、腊石、鱼鳞石、英石、菊花石、户县石、龟纹石、吴壁石、昆山石、宣石、砂片石、鹅卵石。

氟石:又称软水紫晶,石色为黄、绿、蓝、紫等,具有玻璃光泽;

孔雀石:实际上是铜矿的尾矿石,色泽碧绿具有光泽,石面上有如孔雀尾状的圆形图案;

芙蓉石:别称样南玉、蔷薇石英,有玫瑰色、浅红色和白色;

木化石:又称为硅化石、树化石,有灰色、黄褐色和黑色;

黑云母片石:是云母的矿石,黑色具有丝光,主要成分是黑云母;

腊石:由酸性火山岩和凝灰岩组成,质地似玉,有黄色、浅黄色和白色;

鱼鳞石:又称虎皮石、松皮石,色泽为青灰、青绿、黄红以及多色相杂;

英石:灰色至黑色,内有白色或者灰色的条纹;

菊花石:在白色、灰色或者暗紫色的石面上有菊花形的花纹;

户县石:为褐色,石形古怪;

龟纹石:又叫做风化石,是由各种碎石聚合而成;

吴壁石:冈石质地坚硬,敲击声音清脆悦耳;

昆山石:石质呼硬,具有沟纹和小孔;

宣石:白色有光泽;

砂片石:又叫做砂积石,石色为灰、黄、绿等色;

千层石:青黑色和白色片状岩石相间重叠,石质坚硬;

鹅卵石: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产于全国大大小小的河道中。

展开阅读全文

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岩石是什么?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艾尔斯岩石

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高348米,长3000米,基围周长约9.4公里,东高宽而西低狭,是世界最大的独立岩石(体积虽巨,只是独块石头)。

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Ayers Rock)又名艾亚斯岩(经度131.036纬度-25.348),又名乌鲁鲁巨石,高348米,长3000米,基围周长约9.4公里,东高宽而西低狭,是世界最大的独立岩石(体积虽巨,只是独块石头)。它气势雄峻,犹如一座超越时空的自然纪念碑,突兀于茫茫荒原之上,在耀眼的阳光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辉。

艾尔斯岩是一处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义的圣地。原住民阿南古人在周边已经生活了几万年,这里是他们聚集议事的地方。在它的奇特洞穴里,还能看到原住民的祖先们留下的古老绘画和岩雕,线条分明,圈点众多,用质朴的手法展现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原住民之间流传的神圣故事。在阿南古人的眼中,正是他们的祖先缔造了这片土地与这块不朽的巨石,而他们就是维护这片土地的后继者。加上乌鲁鲁刚好位于澳洲的中心,阿南古人便认为这块巨石是澳洲的灵魂与心脏,是一块不容侵犯的圣石,除了举行成年仪式或祭祀活动,他们不希望人们随意攀登。

形成原因:

1)地质运动说

四亿五千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巨石所在的阿玛迪斯盆地(Amadeus Basin)向上推挤形成大片岩石。由于地块的隆起、交叠,使巨岩处于了垂直状态。

大约三亿年前,又一次神奇的地壳运动将这座巨大的石山推出了海面。经过亿万年来的风化作用,周围的砂岩都风化瓦解了,只有这块巨石凭着它特有的硬度抵抗住了风剥雨蚀,且整体没有裂缝和断隙,成为地貌学上所说的“蚀余石”。但长期的风化侵蚀,使其顶部圆滑光亮,并在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的宽窄不一的沟槽和浅坑。因此,每当暴雨倾盆,在巨石的各个侧面上飞瀑倾泻,蔚为壮观。

2)陨石说

还有科学家认为,几亿年前,离地球运行轨道较近的一颗小行星因偏离了自己的轨道,坠入大气层而最终陨落到此。岩石的三分之二沉入了地下,三分之一露出地面,经过抬升,风化等地质变迁形成了今天的艾尔斯岩石。

展开阅读全文

黄山是什么岩石,由什么构成的?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黄山是由花岗岩石构成的,在远古时期,黄山地区地下的岩浆上涌,在离地面7-8千米的深度冷却凝结,形成了一块巨大的花岗岩体,为黄山地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黄山的形成经过几亿年的风化,最终形成了现在独特的风貌。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比较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的特点,再加上怪石林立,使得黄山看起来比较的神秘。

黄山的景色有“四绝”,这四种独特景观分别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它们遍及峰壑险壁,以人,仙,物来表现,体现出怪石的活灵活现,独一无二。每一处的“怪石”都为黄山平添了许多的趣味性,让人们不禁感觉到黄山的神秘。

展开阅读全文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

全文共 2203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喷发形成岩石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类型。小编在此整理了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火山喷发世界之最

位于美国怀俄明州的黄石国家公园破火山口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级火山。

黄石超级火山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西北角的黄石国家公园,占地面积近9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火山整体以黄石湖西边的西拇指 (West Thumb) 为中心,向东向西各15英里,向南向北各50英里,构成一个巨大的火山口。在这个 火山口下面蕴藏着一个直径约为70公里、厚度约为10公里的岩浆库,这个巨大的岩浆库距离地面最近处仅为8公里,并且还在不断地膨胀,从1923年至今,黄石公园部分地区的地面已经上升了70厘米。2011年1月,科学家们警告称,黄石火山或许已经进入活跃期,据模拟分析显示,一但该火山喷发将导致灾难性后果。

黄石超级火山作为唯一位于大陆上的活超级火山,其威力无法估 量。据地质学家推算,黄石超级火山历史上已喷发上百次,最早是在1650万年前,最后是在63万年前。而它的喷发周期大约就是60万年,再加上最近几年太阳活动越来越剧烈,黄石超级火山似乎很快就要喷发了。据估计,它的威力可能是美国圣海伦斯火山的1000倍到8000倍。200万年前的一次喷发出的火山灰等物质若堆在福建省,可高达20米;如果盖在云南可厚达6米。如果把圣海伦斯火山喷出的物质比作一粒豆子,黄石超级火山喷出的物质就是一个你可以躲在后面的大球。

2006年5月发生的地震引发的岩浆活动造成 5000人死亡。2007年,喷发的火山灰甚至到达了将近4000米的海拔高度。

列入关注的理由:默拉皮火山属于普林尼式喷发,大约每千年大规模爆发一次(喷涌而出的岩浆总量可达1立方千米,漫天飞扬的火山灰足有20至 50千米高)。一次大爆发大约发生在公元1006年——喷发的火山灰覆盖了整个中爪哇地区,很可能导致统治了3个世纪的信仰印度教的马塔拉姆王国的覆灭。

默拉皮火山以大量的熔岩穹丘(冷却岩浆形成的丘冢),火山碎屑流(热气体和火山灰混合而成的高速气流)以及火山泥流(夹杂着灼热的岩石碎块的岩泥浆流)而闻名。从陡峭山崖上倾泄而下的火山碎屑流是最危险的。1930年默拉皮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碎屑流滚滚而下,吞噬了1400人的生命,1994年发生的一次又造成了43人死亡。它是印度尼西亚活动最频繁的几座火山之一,仅20 世纪就至少发生了25次。尽管如此危险,但是距其南部20公里的地方还是发现了城市的踪迹——日益扩大的日惹市。一旦火山大爆发,日惹市50万市民将在劫难逃。地理学家认为早在40万年前这里就有小规模的火山喷发活动,直到1万年前才形成灾害,近500年才造成大规模的灾害。这座活火山每10到 15年就有一次大的活动,不过这足以令它成为国际火山学和地球内部化学协会专家的座上客:常年监测的对象。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介绍

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侵入岩固结成岩需要的时间很长。地质学家们曾做过估算,一个2000米厚的花岗岩体完全结晶大约需要64000年;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喷出岩由于岩浆温度急聚降低,固结成岩时间相对较短。1米厚的玄武岩全部结晶,需要12天,10米厚需要3年,700米厚需要9000年。可见,侵入岩固结所需要的时间比喷出岩要长得多。

侵入岩(intrusive rock)是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指液态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侵入岩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同位素年龄值129~161.8百万年,产状为岩株、岩枝、岩脉,岩基极少。岩类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居多,钾长花岗岩、流纹斑岩次之。花岗岩类可分改造型、同熔型两种,改造型又分重熔型和混合交代型。

由于岩浆侵入作用通常发生在火山喷发作用之后,侵入岩往往分布于中低级火山构造的中心或其周缘的环状、放射状断裂之中,形成一套火山——侵入杂岩,较典型的有横村埠火山杂岩带。

火山岩是指火山爆发喷出地面的炽热气体、液体和固体再落到地面堆积起来的不同形状的小山,由于喷发时喷发出来的岩浆有气体渣、固体岩浆,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发生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所以岩浆就变成了火山岩。

岩浆在地壳变动时形成的断裂带有的岩浆慢慢侵入地壳,缓慢的冷却形成岩石,地质学家估计要2千米厚的岩浆兑全结晶大约要6400年,而岩石基本为花岩石,岩浆地壳迅速喷出地面高空,又回落地面温度迅速下降。一米厚的岩浆12天全部结晶,在喷出岩浆温度,压力骤然降伏的条件下形成,造成熔解在岩浆中的挥发气体形成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即黑洞石又名蜂窝石。黑洞石火山岩(蜂窝石)锯成板材成浅灰色,磨亚光颜色加黑,如磨成光面板材为纯黑色,黑洞石板材可加工各种厚度,在室内墙面防古墙面围墙围墙压顶地平用景观等。黑洞石火山岩(蜂窝石)产地以海南海上为主,其分为三种,大孔中孔微孔板材以中孔最为美观,孔洞均匀,大孔板材中有大孔、中孔、小孔、余形状孔洞组成,微孔板材,孔像真尘大小,离开1米距离就看不到孔洞,有部分阴阳面和中孔渗加在里面,有时有干裂纹,有的有时会在大气中炸裂。岩浆变化喷出时有红色,叫红洞石火山岩,以红色为主,杂色也很多,但没有形成大块切片,只能用作文化石,粒状以乱拼为主,也有球状和条状。

展开阅读全文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是什么岩石

全文共 2382 字

+ 加入清单

极大规模火山喷发都以瞬间改变地形,瞬间改变全球天气及全球性的生命灾难。火山喷发后会形成一些岩石,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火山喷发的主要类型

裂隙式喷发

岩浆沿着地壳上巨大裂缝溢出地表,称为裂隙式喷发。这类喷发没有强烈的爆炸现象,喷出物多为基性熔浆,冷凝后往往形成覆盖面积广的熔岩台地。如分布于中国西南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二迭纪峨眉山玄武岩和河北张家口以北的第三纪汉诺坝玄武岩都属裂隙式喷发。现代裂隙式喷发主要分布于大洋底的洋中脊处,在大陆上只有冰岛可见到此类火山喷发活动,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

中心式喷发

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中心式喷发。这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又可细分为三种:

(1)宁静式:火山喷发时.只有大量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宁静溢出,顺着山坡缓缓流动,好像煮沸了的米汤从饭锅里沸泻出来一样。溢出的以基性熔浆为主,熔浆温度较高,粘度小,易流动。含气体较少,无爆炸现象、夏威夷诸火山为其代表,又称为夏威夷型。这类火山人们可以尽情地欣赏。

(2)爆烈式:火山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同时喷出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碎屑物质,喷出的熔浆以中酸性熔浆为主。1902年12月16日,西印度群岛的培雷火山爆发震撼了整个世界。它喷出的岩浆粘稠,同时喷出大量浮石和炽热的火山灰。这次造成26000人死亡的喷发,就属此类,也称培雷型。

(3)中间式: 属于宁静式和爆烈式喷发之间的过渡型.此种类型以中基性熔岩喷发为主。若有爆炸时,爆炸力也不大。可以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长期平稳地喷发,并以伴有歇间性的爆发为特征。以靠近意大利西海岸利帕里群岛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为代表.该火山大约每隔2-3分钟喷发一次,夜间在50公里以外仍可见火山喷发的光焰,故而被誉为“地中海灯塔”。又称斯特朗博利式。有人认为我国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火山属于这种类型。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

火山岩是指火山爆发喷出地面的炽热气体、液体和固体再落到地面堆积起来的不同形状的小山,由于喷发时喷发出来的岩浆有气体渣、固体岩浆,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发生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所以岩浆就变成了火山岩。

火山岩强度高、保温、隔热、吸音、防水、防火、耐酸碱、耐沾污性、耐腐蚀、耐霉变,且无污染、无放射性等,是理想的天然绿色、环保节能墙面饰材。 装饰性好、强度高, 火山岩质地坚硬如天然石材,涂层表面如多孔蜂窝,质感强烈,装饰性好、耐磨;保温、隔热、吸音,不同骨材搭配,蜂窝多孔,具有一定保温、隔热、吸音作用;防水 ,混成材质,浸泡水中三个无异常变化,防水性极佳;防火,加有无机粘结剂,高温下不产生浓烟、不脱落、不燃烧,不产生有害有毒气体;耐侯性好,天然彩砂、彩石,颜色自然,不含任何染料,有机与无机混成材质,特殊的接桥结构,可防止因紫外线而引发的劣化,具有无毒、无味、无污染、抗腐蚀、耐酸碱、抗晒、不变色、无放射性等特点;耐沾污性好 ,饰面非平面,视觉上阻断由于大气中灰尘及其他悬浮物质较多,易沾污涂层而失去涂料原有的装饰效果,从而影响建筑物外貌,不易被污染耐水清擦洗。耐霉变性好,火山岩饰面在潮湿环境中能抑制霉菌和藻类繁殖生长。不易长霉。

依据岩浆向地壳表层侵入部位的深浅,可分为深成侵入岩和浅成侵入岩,深成侵入岩冷却凝固的部位距地表3公里以下,浅成侵入岩冷却凝固的部位大致在地下3公里到地表之间。如果侵入体接近地表的部位(地下0.5~1.5公里)冷却凝固,称为超浅成岩。侵入岩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同位素年龄值129~161.8百万年,产状为岩株、岩枝、岩脉,岩基极少。

应对火山喷发的自救方法

1,应对熔岩危险:火山爆发喷出了大量炽热的熔岩,它会坚持向前推进,直到到达谷底或者最终冷却。它们毁灭所经之处的所有东西。在火山的各种危害中,熔岩流可能对生命的威胁最小,因为人们能跑出熔岩流的路线。当看到火山喷出熔岩时,我们可以迅速跑出熔岩流的路线范围。

2,应对火山喷射物危险:火山喷射物大小不等,从卵石大小的碎片到大块岩石的热熔岩“炸弹”都有,能扩散到相当大的范围。而火山灰则能覆盖更大的范围,其中一些灰尘能被携至高空,扩散到全世界,进而影响天气情况。如果火山喷发时你正在附近,这时你应该快速逃离,并应戴上头盔或用其他物品护住头部,防止火山喷出的石块等砸伤头部。

3,应对火山灰灾害:火山灰是细微的火山碎屑,由岩石、矿物和火山玻璃碎片组成,有很强的刺激性。其重量能使屋顶倒塌。火山灰可窒息庄稼、阻塞交通路线和水道,且伴随有有毒气体,会对肺部产生伤害,特别是对儿童、老人和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只有当离火山喷发处很近、气体足够集中时,才能伤害到健康的人。但当火山灰中的硫磺随雨而落时,硫酸(和别的一些特质)会大面积、大密度产生,会灼伤皮肤、眼睛和粘膜。戴上护目镜、通气管面罩或滑雪镜能保护眼睛--但不是太阳镜。用一块湿布护住嘴和鼻子,或者如果可能,用工业防毒面具。到避难所后,要脱去衣服,彻底洗净暴露在外的皮肤,用清水冲洗眼睛。

4,应对气体球状物危害:火山喷发时会有大量气体球状物喷出,这些物质以每小时160千米以上的速度滚下火山。这时,我们可以躲避在附近坚实的地下建筑物中,或跳入水中屏住呼吸半分钟左右,球状物就会滚过去。

5,如果是驾车逃离,那么一定要注意火山灰可使路面打滑。如果火山的高温岩浆逼近,就要弃车尽快爬到高处躲避岩浆。

6,地球上的火山在爆发时,会辐射出大量的强电粒子流。这种带电粒子束,会影响火山周围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以及会出现电子钟表的计时误差。这类似于太空辐射的带电粒子对地球空间的电子通讯、电器设备、计时装置等产生的干扰。上述现象,主要是由火山在爆发过程中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带电粒子飘逸。同时,这些飘逸出的带电粒子又会对电子设备构成磁脉冲干扰。最关键的一环是脉冲磁场在电子设备中可形成较强的感应电荷聚集累加,并可导致电子电路产生非正常状态下的运行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太空岩石为人类揭开了火星火山的秘密

全文共 1685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科学研究,目前已知的火星上最大的火山是奥林匹斯火山。它比周围的平原高22公里(14英里),是珠穆朗玛峰的2.5倍,最窄处宽640公里(400英里)。

火星实际上非常小。它的直径只有地球的一半,质量不到地球的11%。当相关科学研究人员看到人造卫星收集的照片来证明这些火山的存在时,他们表示惊讶。

从那以后,研究人员开始探索这些火山。例如,它们是由什么制成的?第一次喷发是什么时候?上次喷发是什么时候?那么,研究人员最终取得了什么成果呢?

多年来,宇宙飞船也收集了一些关于这些火山的图片和数据,这也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这些火山。例如,在地球上,旧区域的表面比新区域有更多的陨石坑。因此,火星表面的小行星造成的撞击坑也包含火星上的地壳运动和其他变化。

基于此,科学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火星上的火山在35亿年前开始喷发,这相当于地球上火山的喷发时间。火星上最近一次火山爆发发生在几千万年前,至今还没有发现活火山。

摇滚唱片

科学研究人员还通过地球上的一些陨石研究火星上的火山。小行星撞击火星也与陨石有关,因为当较大的小行星撞击火星表面时,会释放大量能量。然而,这些能量通常足以导致其他岩石爆炸,它们的一些碎片获得巨大的动能移动到地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陨石。

我们现在已经从火星上发现了100多个岩石样本,这是绝对肯定的,因为这些岩石样本中的气体与维京和好奇号记录的火星大气是一致的。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最先进的仪器来检查这些陨石,但这只能在实验室里进行,因为这些仪器太大太重,无法安装在航天器上。

本·科恩是格拉斯哥大学地理与地球科学学院的研究助理。他和他的同事最近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也是第一次利用火星岩石对火山爆发速度进行具体分析。

该研究小组总共研究了六块陨石,在过去的100年里,它们在不同的地方被发现,包括埃及的沙漠、美国中西部的印第安纳州和南极洲的贫瘠冰原。

他们在大约1100万年前同时进入太空,这意味着这六块陨石一定是来自同一座火山的小行星与火星相撞时产生的,这非常重要。

为了确定岩石爆炸的初始时间,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叫做氩-氩同位素测年的技术,通过质谱法测量钾的自然衰变过程中氩的增加,然后计算这一过程的经过时间。

测量显示,陨石在过去13亿到14亿年间形成,而火星在9000万年间至少喷发过四次。火山活动的时间很长,比地球上的火山活动时间长得多,地球上的火山通常只活动几百万年。

显微镜下的火星陨石。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火山矿物,这也可以在地球上的火山中找到。

然而,这些只反映了火山表面的信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只会涉及火星表面以下几十米的岩石。对于一座高达10公里的火山来说,这些陨石只能代表其喷发历史的一小部分。换句话说,火山在14亿年前开始喷发,在这些岩石形成之前。

研究人员还通过计算发现,这座火山的生长速度非常慢,比地球上的火山慢1000倍。这再次表明,火星上的火山爆发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在遥远的过去,火星上的火山活动肯定会更加活跃。

已知和未知

火星上的火山之所以巨大的另一个原因是火星缺乏活跃的板块构造,这使得熔融的岩石能够在火星地壳的同一部分长时间喷发。相比之下,对于地球上的火山来说,板块构造运动将熔岩从岩浆源中移除,从而阻止了火山同一部分的喷发。

最后一个问题是火星岩石来自哪里。

根据卫星收集的照片,研究人员找到了一个可能的答案——火山带中的一个火山口足够大,可以给岩石提供足够的动能离开火星进入太空。这个陨石坑只有大约1100万年的历史。

这项研究的重点是地球和火星之间火山活动的显著差异。火星如何驱动这些巨大的火山爆发,以及它如何为同一地区的火山爆发持续提供岩浆的机制,也在科学研究人员的争论中。

最近火星上的火山爆发仍然非常不确定。此外,火山和火星大气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探索。我相信,通过研究火星陨石、卫星图像和开发新的探测器,这些谜团最终会被我们揭开

然而,为了真正了解太阳系中最大的火山,我们可能还需要通过人类或机器人从地球的邻近行星收集相关样本,并把它们带回地球。

这篇文章首次发表在《对话》上。

蝌蚪工作人员从科学警报,翻译孙惠民,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好奇”号探测器被火星岩石“扎破脚”

全文共 1612 字

+ 加入清单

好奇号的问题是锋利的岩石刺穿了它只有0.75毫米厚的羽毛般的铝轮,并且漫游者正在向地球发送越来越多损坏轮胎的警告图片。这个问题引起了项目团队内外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注意。就连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商之一美国铝业(Alcoa)也向项目团队提出了减少轮胎磨损的建议。"我们的后援支援遍布美国各地。"格罗辛格说,他也是帕萨迪纳加州理工学院的行星科学专家。

美国好奇号探测车0.75毫米厚的铝制车轮被火星上的岩石刺穿。

2012年8月5日,好奇号登陆火星后不久,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发现了一个古老湖床的遗迹。遗迹显示这个湖出现在30多亿年前,或者有一个适合生活的环境。几个月前,相关研究人员再次声称,他们在这里发现了含有氯苯的有机分子的证据,尽管他们还不确定这些化合物是来自火星外的陨石碎片还是火星上古代生命的残余。这些发现让他们渴望了解一个重大事件的起因:盖尔环形山中被河流沉积物包围的5.5公里高的盖尔环形山。

出于这个原因,在过去的一年里,漫游者一直沿着一条又长又窄的布满岩石的捷径行驶。然而,最近出现了新的问题,迫使它在前进的道路上放松油门和刹车。今年1月,项目组的工程师发现好奇号轮子的损坏程度已经达到警戒线。因此,该团队的地质学家使用火星勘测轨道器绘制了一张详细的地图。他们很快诊断出这个令人不快的问题来自火星地面的岩石结构。这里的岩石质地非常致密,比其他围岩保留更多的弧形坑,在地形上形成一个突出的大冠岩。在风力的侵蚀下,坑中的裂缝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尖岩块。

参与测绘的研究人员已经为漫游者重新建立了一条新的道路,这将使它能够离开严观,进入狭窄的赛亚裙。然而,绕行之后的新路线用一个风险取代了另一个风险:尽管山谷中的小沙丘不会对2米高的漫游者产生太大影响,但赛亚裙腹地流沙堆积起来的30-40厘米高的沙丘可能构成好奇号的路障。由于这个原因,项目团队不得不将它保留在赛亚裙的边缘,因为这里的沙丘要小得多。"我不能让它的六个轮子一直往上爬。"参与路线重置的华盛顿大学行星科学家Raymond Arvidson说。事实上,新路线产生了良好的立竿见影的效果:车轮的磨损率直线下降,月球车里程表上的数字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六月的一天,它在赛亚裙旅行了143米——这是迄今为止“好奇号”在整个火星之旅中第二长的距离。

最近,漫游者又爬上了皇冠岩石。加州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工程师们正在寻找另一种方法来减少轮子的磨损。其中一个策略是向前“向后”移动,项目经理吉姆·埃里克森说这就像是用拉杆拉动拖轮箱,而不是直接推动它。他说,项目小组仍在尝试改变一些软件,以便火星车在识别危险物体时能够缩短每个车轮的坠落时间。

其他人也在思考如何让漫游者的车轮最终突破困境。在JPL火星试验场,工程师们建造了一条沙子跑道,让好奇号底盘上的三个轮子连续转动,导致磨损逐渐累积。一项测试显示,尽管它的“Z”形轨道或车轮踏面可能被损坏,但它们仍能在粗糙的火星地面上再走25公里。埃里克森说,漫游者现在已经在火星上行驶了8.5公里,在他看来,好奇号任务的完成很可能受到它携带的放射性同位素发生器的限制——尽管发生器的能量还有10年,而不是受损的轮胎。

最近,工程师们重新进行了一次跑道测试,以模拟连续行走在路虎的树冠岩石上的影响。迈克尔·纽比是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北岭分校机械工程系的一名研究生,他在正午烈日下建造了一个岩石堆。他用一把尺子把锋利的硅质岩分成两堆。然后他把硅质岩粘在胶合板上,最后把它们放在测试轨道上。"我们试图使这些岩石看起来像天然岩石."他说。

目前,漫游者正在接近一个200米宽的陡峭岩石区域的尽头,并将很快到达沙谷的一个安全区域。未来,离通往盖尔环形山的入口默里山只有3.4公里的崎岖道路将会保留。阿维德森指出,火星车受损的车轮可能还有一线希望:当好奇号在沙滩上前进时,车轮上的穿孔可能会成为一个额外的“楔子”。“它们可能会增加好奇心的吸引力。”他说。

展开阅读全文

岩石有哪几种类型?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构成岩石的8种基本化学元素包括氧、硅、铝、铁、钙、钠、钾和镁。有许多不同形状和结构的岩石,但就其成因而言,它们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和少量陨石。火成岩是由冷却和凝固的火山岩浆形成的。沉积岩由风化岩石碎片组成,主要分布在海底。变质岩最初是火成岩或沉积岩,但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共同作用下,它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终成为变质岩。另一方面,陨石是由地球外的宇宙流星散布在地球上的岩石体。

展开阅读全文

阿尔金岩石礁国家公园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阿尔金岩石国家公园占地面积1200000亩,是从撒哈拉沙漠到大西洋的一个过渡地带,该地是唯一一处代表着撒哈拉大沙漠与大西洋之间过度区域的典型。它有星罗棋布的海岛及绵长的海岸线,有大片撒哈拉地区的风沙地貌,还联合了广袤平坦的湿泥地带以及在提德拉岛附近形成的非常独特的潮浦地形。

公园处在热带非洲和古北极双重地貌的交汇处,海岸沙地、湿泥地带和海岛地区的几种喜光植被都在这里生长,受地中海气候影响的撒哈拉植被占据着公园的陆地区域。值得一提的是,有大约1400株沼泽红树生长在泥地边缘,更有1700株生长在本土的海湾内,这是大西洋东岸最北边的红树生长区。公园内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遗迹,在一些岛上还有阿尔莫拉威德文明的痕迹。据估计,在7000000只走大西洋迁徙路线的鸟类中,约30%在阿尔金岩石礁国家公园越冬,它们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涉水禽鸟越冬群以及世界上种类最繁多的筑巢类食鱼鸟群落。

Banc d’Arguin National Park

必去理由:唯一代表着撒哈拉与大西洋之间过度的典型

景点所在大洲: 非洲【Af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毛里塔尼亚[Mauritania]

景点所在省、州:努瓦迪布湾省 [Dakhlet Nouadhibou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努瓦迪布 [Nouadhibou]

展开阅读全文

铜钵岩石佛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铜钵岩石佛为同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铜钵岩石佛位于同安区莲花镇花厝村西铜钵岩,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宋代。

保护范围:庙四周向外延伸200米。

莲花镇:莲花镇位于厦门市同安区西北部,东邻同安区汀溪镇,南通集美区,西接漳州长泰县,北连泉州安溪县,是西北部进入厦门经济特区的绿色北大门。辖区面积196.4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辖有19个行政村。全镇拥有山地20.6万亩,耕地2.8万亩。全镇基层党支部24个,党员总数1192人。2005年实现社会总产值5.96亿元,财政总收入13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38。

展开阅读全文

百寿岩石刻

全文共 1107 字

+ 加入清单

百寿岩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寿岩石刻又名夫子岩,位于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距桂林市70千米,与永宁州古城隔河相望,桂柳高速公路和桂梧高速公路可达。此地人杰地灵,老人百岁者甚多。百寿岩以其“百寿图”闻名于世。宋绍定己丑年,古田知县史渭在他寿庆之日,特书写隶书大“寿”字,并请百名长寿者各书献一个小寿字,由名匠刻于岩壁两侧组成“百寿图”。独具匠心的是大“寿”字笔划中嵌入100个小“寿”字,一字一体,无一雷同,笔力遒劲,雕刻精工,集中国汉字演变、书法、雕刻于一身。“百寿图”刻于百寿镇夫子岩石壁上,隶书大“寿”字长175厘米,宽148厘米,其拓印件已被故宫博物馆珍藏。

“百寿图”中的100个小寿字更是各有千秋、字体各异、无一雷同。其中楷、隶、篆、行、草、甲骨文等无所不有、小寿字旁还注明文体出处。其中以朝代分有商鼎文、周鼎文、汉鼎文等;以地域分(古代称国名)有鳍隶、燕书、西夏台书等等;以字体论有易篆、古隶、古斗金文、飞白书等等;以书法家而言有程邈、怀素、虞(世南)书、蔡(襄)书、小王(献之)书以及书圣王羲之的“换鹅经”文体等等。还有字如其形的蝌蚪文、星斗文、火文、树文、龙文、凤文、聚宝文等等。在桃形点的“聚宝文”内还有如珊瑚、象牙、犀角、珍珠、熊掌、玉圭等等都是惟妙惟肖,琳琅满目。

在“百寿图”中还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宽大渊博精深,她是吸收、兼容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宗教文化的典证。图中的“玉帝天文”、“上帝印章”等则颇具神话传奇;“瑶池宝意”、“四利佛书”、“西方梵书”等又具有浓郁的佛教色彩;“西夏台书”又是体现了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而“飞章符”、“皇极篆”、“青黄君书”、“玄隶”、“帝君玉牒”又透出道家的气韵;在“聚宝文”内的珊瑚、珍珠、象牙等还可依稀见到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轨迹。在“百寿图”的铭章中有“徐百公”、“许教宗”、“郑尚书”、“高家贤”、“碣夫人”、“花葵夫人”等名不见经传的古代书法家都可称名家手笔。可惜书海茫茫、踪迹难觅。尤其是我国古代的女书法家、除在“百寿图”中仅留其少数芳名外,其他国内外更是鲜见其芳迹了。

《百寿图》曾作为民国政府礼物,赠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寿诞。1958年周恩来首次出访非洲,也以《百寿图》作为中国政府礼物相赠。还有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等西方政要名流,均把《百寿图》作为汉文化精品珍藏。其拓印件已被故宫博物馆珍藏,天下《百寿图》皆始源于此。如今这百寿小字及大寿字历经千年而仍清晰可观,是我国南方山崖石刻中的珍品。

2013年5月,百寿岩石刻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地址: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

乘车线路:在永福县乘中巴到百寿镇再转小巴至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好望角岩石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好望角岩石是一个让时间停止的地方,一个欣赏壮观潮汐潮落的地方,一个和时间、海浪和海滩慢慢交流的地方。好望角岩石坐落于新不伦瑞克省的芬迪湾,因怪异的石头和世界上最大的潮汐而知名。好望角岩石有着全世界最高的海浪,每十二小时可带来十亿多吨得海潮,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让人赞叹不已。

每天潮水的高度都不同,最高的时候可达16米,为世界上最高的潮汐。散落在海滩的巨石是由于长时间的海潮侵蚀而成,有的甚至有四五层楼高,壮观无比,它们有的像花瓶,有的像人头,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野兽,有的像桂林的象鼻山,姿态各异。时逢低潮之时,游客可以踏步近距离的观赏海滩边的怪石,若在热潮时,只能划着船才能与巨岩亲密接触,而且还能享受海浪的拍打。

Hopewell Rocks

必去理由:世界上最怪异的巨石聚集地

景点所在大洲: 北美洲【North Ame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加拿大[Canada]

景点所在省、州:新不伦瑞克省 [New Brunswick]

展开阅读全文

伊克斯坦岩石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在德国西北的北莱茵-威斯特-州有一大片原始林——条顿堡林山,在林山深处掩藏着一排5座巨大的、凹凸不平的石灰石岩柱。古时当地部落把这些自然奇观归因于超自然力量,把它们称作伊克斯坦岩石,意为埃格山上的石头。

据说这些岩柱是一个异教祭拜中心,甚至可能是撒克逊人神圣“生命之树”的家园。据说古时的日耳曼英雄、切鲁西人的首领阿米尼乌斯(Arminius)在公元9世纪打败罗马人后就是在这里祭祀众神。当查理大帝在722年征服日耳曼各部落后,在这一地区强行推行基督教、伊克斯坦就变成了基督教修道者的隐居地。他们在岩石柱下面的洞穴里安顿下来,并开凿了石阶和墓地,还在最高的那座岩柱的顶峰处,修建了一个露天小教堂。教堂有一个圆形窗子在夏至日正好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这是此地基督教和异教传统互相融合的众多特色之一。

走过两个岩石柱之间的一座铁桥可达近最高的岩石柱——37.8米顶峰的小教堂。岩石柱内的阶梯可达观察台,在那里你可以观赏绵延起伏的森林美景。在一座岩石柱底部有12世纪的浮雕,刻画了耶稣从十字架上下来的情景。靠近十字架脚下有一个像弯曲的树一样的标志,据说象征着异教圣树向耶稣基督鞠躬。

Externsteine

必去理由:德国最著名的岩石奇观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德国[Germany]

景点所在省、州:北莱茵-威斯特-州 [North Rhine-Westphalia]

展开阅读全文

古老岩石勾画地球起源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2002年12月,加拿大一个科学家小组宣布,他们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境内发现了一块有38.25亿年历史的岩石。这是科学家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科学家称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地球起源

来自加拿大魁北克大学、魁北克自然资源部和西蒙·弗雷瑟大学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了这一研究。该小组发表新闻公报说,他们研究的岩石样品取自魁北克省北部地区的火山沉积岩。对岩石的年龄测量主要采用放射性元素蜕变计算法。放射性元素在蜕变时,速度很稳定,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在一定时间内,一定量的放射性元素分裂多少、生成多少新物质都是固定的。因此,科学家可以根据岩石中现在铀和铅的含量算出岩石的年龄。

此前,科学界已知的最古老岩石位于丹麦格陵兰岛的伊苏阿地区,测量年龄为38亿年。

科学家说,对地球岩石的研究有助于推算地球年龄以及研究地球早期的演变过程。由于地壳由岩石组成,测出岩石年龄就可获得地壳年龄。但地壳年龄并不等于地球的实际年龄,因为在地壳形成前,地球还要经过一段表面处于熔融状态的时期。目前,科学家们估算的地球年龄约为46亿年。

展开阅读全文

地球生命诞生于洋底岩石图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德国和英国的生物学家认为,地球生命很可能诞生在洋底岩石之中,洋底岩石表面的孔隙最初起着细胞壁的作用。在德国海涅大学威廉斯·马丁和英国格拉斯哥环境研究中心马克·罗素博士阐述的生命诞生新理论中,最关键的元素是硫化铁。硫化铁是从洋底温泉中进入海洋的,并以多孔结构形式成为洋底沉积物,其孔隙直径只有几百分之一毫米大。这种微孔可以是生命诞生的理想地方。新理论令人感兴趣的是,它首次提出生命最初是以细胞方式诞生的。而其他理论则相信,最初诞生的是自体繁殖分子或是蛋白质分子。

硫化铁会加速非有机物质分子结合的反应,并形成有机分子,某些微生物能积极利用这一点。除了硫化铁之外,温泉也是复杂有机物质如氨和一氧化碳合成的“原料”源。硫化铁微孔中比较简单的有机物质的浓度将来会形成更复杂的分子,其中包括蛋白质分子和负责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马丁博士指出,“不能假设这一过程只能局限在微孔内,形成的这些简单物质会向海洋中扩散。”他希望能复原这种介质或环境,并相信在实验室条件下能诞生生命。

许多生物学家对新理论持怀疑态度,同时又同意硫化铁能在形成适合生命诞生的介质中起一定作用,但强调最大的分歧是,应将比较简单的有机反应与生物化学区分开来。正如瑞士生物化学家皮尔·路易斯所指出的,“主要问题是,像酶这样的分子是怎样、在哪里和为何产生的。”

马丁和罗素博士认为,生命曾从微孔走入洋底沉积物中,并在这进化过程中形成细胞壁。他们同时指出,两组主要原始生物即细菌和太古细菌具有极不相同的细胞壁结构,这一事实说明,它们的诞生是彼此独立发生的,即生命在地球上可以再次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攀登岩石的基本方法

全文共 1373 字

+ 加入清单

攀登岩石基本方法

攀登岩石的基本方法

在山地行进,为避免迷失方向,节省体力,提高行进速度,应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息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行进。一般不要走纵深大的深沟峡谷和草丛繁茂、藤竹交织的地方,力求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行进应遵循大步走的原则,山地也是如此。如果将步幅加大,三步并作两步走,几十公里下来,就可以少迈许多步,节省许多体力。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当疲劳时,应用放松的慢行来休息,而不要停下来,站立一分钟,慢行就可以走出几十米。

山地行走,经常会遇到各种岩石坡和陡壁。因此,攀登岩石是登山的主要技能。在攀登岩石之前,应对岩石进行细致的观察,慎重地识别岩石的质量和风化程度,然后确定攀登的方向和通过的路线。

攀登岩石最基本的方法是“三点固定”法,要求登山者手和脚能很好地做配合动作。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后,再移动其他一点,使身体重心逐渐上升。运用此法时,要防上窜跳和猛进,并避免两点同时移动,而且一定要稳、轻、快,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距离和最稳固的支点,不要跨大步和抓、蹬过远的点。

草坡和碎石坡是山间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地形。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地,除了悬崖峭壁以外,几乎大都是草坡和碎石坡。

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线上升。身体稍向前倾,全脚掌着地,两膝弯曲,两脚呈外八字形,迈步不要过大过快。当坡度大于30度时,沿直线攀登就比较困难了。因为两脚腕关节不好伸展,容易疲劳;坡度大,碎石易滚动,容易滑倒。因此一般均采取“之”字形上升法。即按照“之”字形路线横上斜进。攀登时,腿微曲,上体前倾,内侧脚尖向前,全脚掌着地,外侧脚尖稍向外撇。通过草坡时,注意不要乱抓树木和攀引草蔓,以免拔断使人摔倒。在碎石坡上行进,要特别注意脚要踏实,抬脚要轻,以免碎石滚动。

在行进中不小心滑会时,应立即面向山坡,张开两臂,伸直两腿(脚尖翘起),使身体重心尽量上移,以减低滑行速度。这样,就可设法在滑行中寻找攀引和支撑物。千万不要面朝外坐,因为那样不但会滑得更快,而且在较陡的斜坡上还容易翻滚。雨季在山地行进,应尽量避开低洼地,如沟谷、河溪,以防山洪和塌方。如遇雷雨,应立即到附近的低洼地或稠密的灌木丛去,不要躲在高大的树下。大树常常引来落地雷,使人遭到雷击。避雷雨时,应把金属物品暂时存放到一个容易找的地方,不要带在身上,也可以寻找地势低的地方卧到。

在山地如遇风雪、浓雾、强风等恶劣天气,应停止行进,躲避在山崖下或山洞里,待气候好转时再走。

山地行进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体力,疲劳时,就应适时休息。不要走到快累垮了才休息,那样不容易恢复体力,再走也提不起劲。正确的方法是大步走一段,再放松缓步慢行一段,或停下来休息一会,调整呼吸。站着休息时,不要卸掉装具背包,可以在背包下支撑一根木棍,以减轻身体负重。若天气冷,不要坐在石头上休息,石头会迅速将身体的热量吸走。

攀登冰川和雪坡要特别谨慎,冰川上裂隙很多,对人威胁最大的是冰瀑区和山麓边缘裂隙,特别是被积雪掩盖的隐裂隙危险。通过裂隙时,应数人结组行动,彼此用绳子连接,相邻两人之间的距离10~12米。在前面开路的人,要经常探测虚实。后面的人一定要踩着前面人的脚印走,这样比较安全。通过裂隙上的冰桥时,要匍匐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水族造景中岩石种类的介绍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岩石在造景中讲究形态优美,质地坚硬,色泽纯正,纹路通常,摆放的位置合理。打造出一个浑然天成的景观,将小小的水族箱衬托出大自然的壮观和雄伟。而水族造景中常见的岩石种类有哪些呢?我们最常见的造景岩石,例如有鹅卵石、软水紫晶、孔雀石、黑云母片石、英石、风化石、鱼鳞石、木化石等等。不同的岩石其形状、色泽、大小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水族造景中也不能随意选购,需要根据造景的风格、饲养的水族、水草等生物来选择合适的造景岩石。软水紫晶又被称为软水绿晶、萤石,也就是常说的氟石。石色主要为黄、绿、蓝、紫等,且具有玻璃光泽;孔雀石实际为铜矿的尾矿石,色泽碧绿且具有光泽,石面上有如孔雀尾状的圆形图案,故而得名。这种岩石其中含有的铜离子会缓慢溶于水中,有助于补充水草对铜的需要,当然摆放必须适量,必须防止铜含量过高。此外,还有芙蓉石又被称为样南玉、蔷薇石英,主要有玫瑰色、浅红色和白色;木化石又称硅化石、树化石;黑云母片石是云母的矿石,黑色具有丝光;鱼鳞石又称虎皮石、松皮石,色泽为青灰、青绿、黄红以及多色相杂,带布白色斑点和洞眼;菊花石在白色、灰色或暗紫色的石面上有菊花形的花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