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葬在河南的古人有(汇集20篇)

浏览

5904

文章

999

河南多地迎来3月桃花雪 河南桃花节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阳3月底至4月上旬这个时间段。近日,河南省多个城市陆续迎来了3月桃花雪的盛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这股桃花热潮也让人们开始关注起了河南省的桃花文化和河南桃花节。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而在河南的春天,一片片粉色的桃花盛开,成为了春季最美的风景之一。桃花是河南省的代表性文化产业之一,也是河南省旅游的重要资源之一。

河南省的桃花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人开始栽培桃树,而到了明清时期,桃花更是成为了宫廷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南省的桃花种植技术逐渐提高,桃花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化。桃花节河南省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桃花节期间,河南省各地会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包括桃花观赏、摄影比赛、文化展览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桃花节不仅能够展示河南省的桃花文化,还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桃花节的举办也对保护和传承河南省的桃花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自觉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热爱河南省的桃花文化,积极参与到桃花节的活动中。

城市化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扰动,河南省的桃花面临着许多挑战。城市化过程中,原本的桃花树林被不断砍伐,导致了桃花资源的减少。环境污染也对桃花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了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老年养生要学会 古人保健身体的8诀窍

全文共 1241 字

+ 加入清单

到老到老了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所以老年人比其他人都要看重身体健康,会非常重视养生保健工作。生活中养生方法有很多,老年人因为身体素质有限,哪些养生方法比较适合老年人?下面小编就来教你古人养生保健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老年养生要学会古人保健身体的8诀窍

背宜常捶阳气旺

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增强经络系统的功能,改善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还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不过,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捶背须谨慎。

经常梳头脑神通

孙思邈说:“梳头可以使身体愉泽,面色光辉,耳目精明,令人食美,气力强健,百病皆去。”两手五指分开并屈指伸入头发间,从前额沿头顶至后脑循环往复按搓头部,每次梳头十次至百次。动作轻柔,或用木梳每日梳头3—5遍,每遍60—100次,可以疏通头部经络。常梳头可刺激头部经络,引气血下行,有助于缓解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又能引气血上行,治疗脑供血不足。

面宜多擦气血平

经络系统中很多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擦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擦10余次。这样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还可以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状况。

目宜常运眼不花

眼球转动,中医称为运睛。闭上眼睛,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睁开眼睛即可。眼球转动时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做2—4个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做能年老目明、看事物清晰。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做腹部按摩有利于消化。仰卧在床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后叠加在一起,用掌心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照小圈、中圈和大圈的轮廓,各按摩12次。这样能健脾胃、助消化,久练对肾亏乏力及便秘均有疗效。

足心常擦心清净

泡洗双脚后,用右手握住右脚趾,用左手摩擦右脚的涌泉穴及附近的足心,直到足心发热为止。再将足趾稍稍转动,然后放开双脚,向上、向后尽量翘起足趾,再收缩足趾,像这样反复做10次。右脚着地之后,换左脚。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降虚火,缓解头昏、头痛、目眩、咽痛,还可缓解失眠及足部萎缩、麻木等。

谷道常提防痔疮

谷道指肛门,平时有意识提肛门,可防痔疮、肛裂等疾病。站立或躺在床上均可,在吸气时稍用力,提起并紧缩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停顿一下,再放松、呼气。反复做5—7次。

肢体常摇筋骨壮

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胳膊,先由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再换一只胳膊按同样方法轮转,各20次;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快要伸直时,脚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5次后,再换右脚做。此方法能舒展四肢关节,对中老年人预防肩周疾病,提高身体机能具有益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河南发现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 或为黄帝时代都邑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一个有着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各地有丰富的古代文明遗址。而近日在河南发现的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引起了许多的关注,那么河南发现的河洛古国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城市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发现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

双槐树遗址位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经过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连续多年考古发掘,确认其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初期阶段,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其社会发展模式、承载的思想观念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正是赖此主根脉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它如何起源发展备受关注。与此同时,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说法长期不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2001年,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个由国家支持的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启动了,这就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旨在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历程。

双槐树遗址位于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处于河洛文化中心区。站在遗址高处,黄河两岸风光尽收眼底。遗址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采用版筑法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三处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三处夯土祭祀台遗迹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代社会没有电 古人天黑之后就只能睡觉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没有电,古人是不是天一黑就睡觉?

古代社会没有电,一般在天黑之后也并不是只能够睡觉,也同样会有很多的娱乐项目,所以说这也同样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当时的一个国家才刚刚稳定下来,还比不是特别的稳定,为了有效避免做出一些为非作歹又或者是以下犯上,那么在此时必然就会选择禁止晚上深夜外出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到最后就变成了晚上谁都不可以出来,如果谁出来那么这就是犯罪,要么罚款,要么直接进入到监狱中。

这种方法虽然说会有一些不可思议,但是也同样能够有效维护封建帝王的统治,也可以保证普通百姓的安全,可以说这就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

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一般在进入到天黑之后直接就选择上床睡觉,这本身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天黑的时候可能刚刚吃完饭,这次是也同样需要做农活,也同样需要清洗锅碗瓢盆。

也有一些人可能在天黑之后才会选择打扫庭院,洗衣服,又或者是缝缝补补,因为在天黑之后可能看不到,就只能够借着微弱的月光去完成这些事情。

对于这些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也并不可能会直接选择睡觉,但是也并不会有其他的一些娱乐项目,唯一的可能就是趴在房顶上和其他的一些邻居聊天。

可是对一些有钱人来说,确实也有很多的娱乐项目,我们可以选择外出游玩,也可以选择注重于每一个细节,从那个时候来看各方面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药能防雾霾?河南中医药大学发放防雾霾中药汤剂

全文共 1672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中医药大学科技部近日发布通知称,由于近日郑州持续雾霾天气,学校将于1月9日免费发放由著名老中医章雷教授配制的防雾霾中药汤剂

10日,该校许多学生转发了公告,并附上了自己喝“防雾霾汤”的照片。这件事随后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许多被称为“著名医生章雷防烟雾汤”的食谱也在网上被多次转载。

"学校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示对学生的关心。"11日,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苗老师告诉澎湃新闻,该汤剂是免费发放的,用于缓解雾霾造成的呼吸道问题。

作为回应,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方剂学教授杨震表示,目前缺乏说服人体使用任何药物来抵抗雾霾的研究。“这样的声明并不严重。”

1月9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科技部向学生发布了免费“防雾霾汤”公告。1月9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科技部向学生发布了免费“防雾霾汤”公告。

“最近,郑州连续出现雾霾天气。为了表达学校对学生的关心,科技部和物流集团公司将于1月9日(星期一)下午7: 00至8: 00在杏林餐厅、橙井餐厅和老校区餐厅一楼免费向学生分发由国家名老中医章雷教授配制的防烟雾中药汤剂。”

针对1月9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科技部发布的公告,许多醉酒的网民和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这是我们中医学院特殊学生的福利。我觉得学校的做法很热情。”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一名护生告诉《澎湃新闻》,“汤剂尝起来就像普通的中药,在医院实习的学生也是免费的。如果你说它是有效的,你喝了一次后肯定不会感觉到。一般来说,中药需要长时间服用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我闻了闻,然后才敢喝。"一名中西药专业的学生对学校免费发放的“防烟雾”汤表示怀疑。与此同时,许多网民对“预防雾霾的中药汤剂”表示怀疑喝汤药能预防烟雾吗?我不相信。”“估计也是清肺化痰的药方。防止烟雾是绝对不可能的。”“烟雾是空气污染,不是疾病。如何预防呢?"

1月11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张老师对澎湃新闻说,“学校的中医部给学生免费的中药汤剂主要是为了表示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防止烟雾”的说法可能不准确。该汤剂可减轻烟雾对学生呼吸道的不良影响。"

那么,中药汤剂能缓解烟雾引起的人体呼吸道不适症状吗?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教授杨震认为,中医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各种呼吸道刺激物引起的局部刺激无非是咽喉疼痛、瘙痒、咳嗽、咳痰和喘息。这些反应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一种警告,过度的反应会使人体不舒服。抑制这些过度反应是中医非常明确的治疗效果。因此,一些由烟雾引起的不适可以用中药治疗。”但与此同时,他表示,中药治疗是否对雾霾引起的深刻病变有效仍有待研究,“这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数据,得出结论还为时过早。”

在网上流传的河南中医药大学的“防烟雾”清肺茶配方是。然而,免费汤药供应商告诉澎湃新闻,在线配方“全是假的”不要相信网上流传的配方。

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的“防烟雾中药汤剂”引起热烈讨论的同时,许多“同款”防烟雾中药配方也在网上流传。

“河南中医药大学章雷教授研制出一种防烟雾清肺茶配方:罗汉果20克、乌梅15克、百合10克、广金钱草10克、罗布麻10克。水一天要煎几次才能泡茶。”网上配方被广泛转发,并说“它能及时清除肺热和抗病毒。”

许多学生和网民也质疑著名医生张磊的身份和配方奶粉的真实性。

根据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官方网站的数据,章雷主任医师拥有大学学位。国家名老中医。他擅长中医内科学治疗疑难杂症。出版了2本书和15篇论文。

“互联网上流传的公式并不罕见。这是清咽利咽的药方。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咽喉不适有效,特别是干痛,就像薄荷糖一样。“清肺”的“清”字主要指清凉、服药后的感觉和清痰的意思。至于人体是否有能力提前抵御烟雾,目前还没有研究数据支持,原则上也不可靠。”杨真告诉了沧的消息。

“1月7日前后,河南中医药大学科技部的相关官员来找我们,要求我们用清肺中药汤剂在雾天给学生一些照顾。当时我们向学校提供了2000份这种汤剂。”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疗代理人、该校免费中药汤剂供应商杨春景告诉澎湃新闻:“这个配方的确是章雷教授一年前开发的。它的主要作用是“清肺利咽,解毒,治疗咳嗽和其他烟雾引起的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河南是不是盆地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部分地区属于盆地,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

河南省位于华北平原南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地理座标:西起东经110°21′,东至东经116°39′,跨经度6°18′,直线距离约580千米;南自北纬31°23′,北到北纬36°22′,跨纬度4°59′,直线距离约550千米。东连山东、安徽,西邻陕西,北与河北、山西相接,南临湖北;国土面积为16.7万平方千米。

河南省地势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地势西高东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构成;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河南省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荆芥为什么只有河南人吃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荆芥对于河南人来说是一种家乡的味道,它不但可以用作调味,还能够当蔬菜食用;但是荆芥含有一种特殊气味,其他地区的人可能一时间会难以接受。

中国的各个城市都有当地的特色美食,但由于南北方的口味很不一样,所以对于一些当地特色美食也会有抗拒之心,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荆芥为什么只有河南人吃。

详细内容

1

大部分河南的地区都保持种荆芥和食荆芥的传统,每到盛夏季节,河南很多人的餐桌上都会有荆芥的身影,特别是凉拌荆芥,香气扑鼻,能够很好地刺激食欲,开胃健脾,是河南人夏季餐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物。

2

荆芥的清爽辛香最是熨帖河南人的胃口,河南人爱吃荆芥,俗语中也有荆芥的影子,称赞谁有能耐、谁受到礼遇,便说他是“吃过大盘荆芥”的人,说“真是不吃荆芥尽荆芥”则是碰壁者的自嘲。

3

荆芥有着柔和的柠檬般香气透着薄荷及姜的辛香,可研谓消惯,消暑秋,还可提香去油腻,我们在烹饪时可以选择生吃、凉拌或者与面食相搭配。

4

荆芥除了是一种菜,也是一种可以泡茶饮用的中药,有驱风、芳香、健胃及发汗作用。

5

全草入药,治胃痛,胃痉挛、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肠炎腹泻、外感风寒、头痛、胸痛、跌打损伤、瘀肿、风湿性关节炎、小儿发热、肾脏炎、蛇咬伤,煎水洗湿疹及皮炎;茎叶为产科要药,可使分娩前血行良好;种子名光明子,主治目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代人春节一般干什么 古人春节有什么娱乐项目

全文共 545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作为一年一度的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其重要性自然也就不用多说了,而春节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我国春节来源悠久,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说这个习俗你延续了几千年了。而现代人过春节的娱乐活动也是非常多的,那你知道古代人过春节的时候都会做一些什么样的娱乐活动吗?古人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呢?他们一般都干些什么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春节传统习俗

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祭灶

农历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贴年红(挥春)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春联: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文学作品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窗花与“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古时北方一些地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压岁钱

压岁钱,年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多种的,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派发给晚辈,表示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可追溯的最早压岁钱文字记载在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

游神

游神,是传统贺岁习俗之一。游神,又称圣驾巡游、游老爷、营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年例、迎神、迎年、游春、行香、菩萨行乡、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们在新年期间或其它喜庆节日里,又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主旨是酬神、消灾、祈福等。游神沿途伴随有锣鼓、唢呐、神偶、舞狮、舞龙、飘色、标旗、游灯、八音、杂技及乐队演奏等丰富多彩艺阵表演。是集拜神、祈祷、欢庆、宴客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

游神在潮汕地区又称为“游神赛会”、“营老爷”,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民间民俗活动;每年春节期间,按时间顺序,各村镇轮流举行民间游神活动,场面热闹非凡。在粤西地区又称为“游老爷”、“游菩萨”,或称“年例”;所谓年例,即“溯古例今、年年有例”。在北流一带亦是称为“年例”。在珠三角地区又称为“菩萨行乡”,众人抬神像巡游,绕村一周,接受祈福。在福州又称为“迎神”,农历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游神常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热烈。

拜岁

拜岁,年俗活动之一。在岁首早上迎新岁,拜祭“岁神”。“岁”又名为“摄提”、“太岁”,上古纪元星名。太岁也是民间信仰的神灵。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如《三命通会》中所讲:“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拜岁是历史最悠久的过年传统风俗,这古俗如今在广东,尤其在吴川一带仍盛行。在新年初一辞旧迎新之际,迎新岁、拜祭岁神、接福,这一传统习俗自古以来代代相传。

庙会

逛庙会是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之一。广府庙会与北京地坛庙会并称中国两大庙会。涵盖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

拜年

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年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新年好等话。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

派利是

派利是,是流传已久的年俗之一,“利是”亦有写作“利市”或“利事”。派利是,利是利是,寓意着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红大紫。“利市”一词古已有之,早在《易经》中便有记载,带有本少利多的意思。元代《俗谚考》亦提及“为了吉兆,要向主家讨个利市”的说法,由此可见,利市亦有好运的意义。根据《易杂注》所载:“营商利市,营达利事”,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于做任何事情的意思。

烧炮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炮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炮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炮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爆竹”、“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炮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与驱逐鬼怪。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烧炮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2、古人过年玩什么

古代过年,好像是一场马拉松狂欢,从小年(腊月二十三)一直嗨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小年是为大年做准备的,主题是祭灶神、大扫除、买年货。每个朝代的灶神口味不同,羊肉、鱼肉、猪肉、酒糟、麦芽糖、豆子、糕点都曾被灶神享受过。

祭灶神是男人的活儿,大扫除是女人主管的事儿。《红楼梦》里,就是王夫人和王熙凤率领仆人进行年前大扫除。古代没有84消毒液,杀菌消毒全靠盐。尤其是宗祠,必须打扫得干干净净。

大扫除之后,就是女人们最嗨皮的活动—买买买,年货市场简直比双十一还火爆!

衣服、头花、春联、桃符、门神、年画、年酒、彩绸、糖果、炭火盆、扫帚、日历……只要跟过年沾边儿的全热销,快递小哥儿集体累到虚脱。

除夕前三五天,大家开始在同事、亲戚、朋友、邻居之间送年礼。普通人家就送点儿吃的,官宦之家的年礼五花八门。《红楼梦》里,乌庄头给贾家送的年礼价值2500两银子,相当于50万元人民币。

年礼往往也是职场的风向标:我看好你,年礼加三成;我认定你会衰,年礼减两成。

北宋大文豪王安石有一首诗是写过年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挂桃符、贴门神,是为了驱邪避鬼;贴春联,是为了迎春纳福。屠苏酒据说能够预防瘟疫,酒里居然有花椒,味道让人刻骨铭心。

南宋之前的古代人民过年放的不是鞭炮,而是爆竹。先在院子里燃起一个火堆,然后把竹子扔进火堆里,竹子被火烧后会发出“噼里啪啦”的脆响。

大家不仅往火堆里扔竹子,还会扔用坏的扫帚、闲置的小物件之类,这不就是断舍离吗?

古代没有春节晚会,但更加精彩。比如唐朝时,除夕夜有驱傩活动,男女老少戴着面具组团上街跳大神,是不是很燃?

当然,吃年夜饭、守岁、吃饺子、拜年,这些常规项目必须有。另外,唐宋时,除夕夜还要打灰堆,用木棍竹杖敲打灰堆,祈求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古代的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事是祭祖。早上3点,家里男女老少换上新衣服,排好队祭拜祖先。祭拜完祖先,再向长辈磕头。天亮之后,组团给亲朋好友拜年,请客吃年酒。

初二,出嫁女回门,女婿给岳父岳母拜年。

初三,把祭祖供品撤掉。初四,接灶神。

初五,破五,送五穷。把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穷”送走,迎来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福”进门……

继续请客、拜年、吃年酒,人脉圈广的人家,年酒能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听起来累死了是不是?

其实,古代人的娱乐节目也不少呢。比如,电影《妖猫传》里令人震撼炫目的幻术,在汉朝大年初一的杂技演出中就可以看到哦!

另外,有钱人家还会请戏班子到家里唱戏,这可比看3D巨幕电影还爽,绝对私人定制。大家还可以一起说说笑笑打纸牌。

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张灯结彩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一直是未婚男女浪漫幽会的情人节。

据说,宋朝还有元宵联欢晚会,节目单非常丰富,包括戏曲、杂技、脱口秀、评书、相扑、魔术、舞蹈、足球赛、影戏……好像比现代的元宵晚会还有趣呢!

吃饱喝足玩够之后,还可以约健身。

在元宵节的晚上,女人们结伴散步“走百病”,逢桥必走,好把百病都散掉,祈求身体健康,百病全消。嗯,这样能消耗不少卡路里,绝对健康!

3、古代人春节有什么娱乐项目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人是怎么过年的。很多人印象里古人的娱乐活动很少,其实古人春节时的娱乐活动也是很丰富多彩的,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少。

春节最重要的当然是拜年了,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拜年的传统也是历史久远。除了提着礼物上门去拜年,还有就是投拜帖了,当时称之为飞帖。据宋朝一本叫《清波杂志》的古籍上记载,宋朝人过年的时候会在门口挂一个红纸做的袋子,因为古时候没电话通讯不便,经常去拜年的时候主人家出门了见不到人。这个时候就把拜帖放到门口的红纸袋里,这样主人就知道自己来过了。像不像我们现在的信箱呢,我觉得更像圣诞节时挂在床头的袜子。

春节剪纸也是有很悠久的历史了,现在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这个传统。古人都剪什么呢?答案是鸡。古人会剪出鸡的图案贴到窗户上,来迎接新的一年的曙光。

在晋代一本古籍上还记载了一个奇怪的习俗,“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意思是说春节那天得吃一个鸡蛋,可能是因为鸡蛋可以补充很多营养吧。

因为春节是春天的开始,春天万物复苏是最重要的季节。古代耕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就更加看重春季了。春节的时候会吃春天新生的蔬菜,比如韭菜、萝卜等蔬菜。古人会把这些菜做成春卷春饼,谓之咬春。

春节早上吃完了饭,还会去郊游踏青,古人称为“走春”。而往哪个方向走也都有讲究,会根据自己的生辰八字结合天干地支来推算一个吉利的方向。

我们现在过年都是穿红色衣服,图个吉利。而古时则不同,古代过年把绿色当做吉利的颜色,因为绿色代表春天。大家过年出门都会穿上绿色的衣服来庆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烧鸡是哪里的特产?河南道口最正宗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烧鸡是一种很美味的食物,大家都非常了解,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烧鸡是哪里的特产,下面本网的小编为你们介绍烧鸡是哪里的特产?河南道口正宗

烧鸡是哪里的特产

一般提起烧鸡,大家竖起大拇指夸的肯定是河南的道口烧鸡,喜欢吃烧鸡的吃货们千万不能催过道口烧鸡。

烧鸡好吃吗

不得不说,这鸡绝对是放养鸡!放养鸡!放养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鸡皮一点都不油腻,很香滑,口感滑腻,有嚼劲。鸡肉爽滑而不粘牙,卤味夹着放养鸡本身拥有的鸡肉甜味,此刻,我的心情难以平复,将进酒,杯莫停,茅台在手,天下我有!下酒绝对是个很好的选择,香味独特、酥香软烂!鸡骨中间有骨汁,香脆的鸡骨用唾液来夺取之中的香味,作为一个资深吃鸡的人,骨头这么好的东西我是不会放过的。毕竟一只鸡,它应有的价值不止是它的肉质甜美,更加是它的骨香,店家没有反复熬制的话,不会这么入味的!不得不说,店家火候把控,用料配料都是很讲究的,第一次吃河南特产,和其他风味的鸡不同,满口余香,回味无穷,加之美酒,人生快哉!

回到半小时前,你还是完好的,一身干净,没有半根毛,店家的制作绝对是良心的,我很少说看到鸡毛拔得这么干净,不然鸡毛影响口感这点做得非常到位,鸡身也很干净,鸡身完好,没有反复熬制,是容易把鸡身熬烂的,这样就吃不到熟烂离骨、香滑不腻的感觉了!

回到我刚拆包,一只鸡,60块都不到,还顺丰包邮,新鲜的放养鸡,加上老字号的牌子,我想这包装,你绝不敢相信这鸡60块都不到,良心价格。绝对的良心,包装很上档次,有老字号的感觉,送礼绝对是妥妥的。逢年过节送礼喜庆,健康,还有河南风情。我想,这鸡活着,太有价值了!餐宴桌上,如果多了这么一只鸡,像我这么能喝的,一定是要把酒言欢,尽情享用的!如果你有幸看到我分享的这一篇,我告诉你,买!绝对物超所值!店家告诉你神马叫飞跑的物流,神马叫河南老字号烧鸡!回头你也许跟我一样,我有烧鸡,你有酒吗?那我们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烧鸡优缺点

优点:凉拌加热均可,吃法多样,看个人喜欢了,作为一个南方人,我喜欢凉拌多些,口感真心不错,地道的风味,我相信你也吃得出来的!

缺点:缺点就是能不能送手套,这么上档次的烧鸡,居然木有手套,让我怎么狂野。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人为什么不能直呼其名 “名”究竟有何寓意

全文共 118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现代人看古人的社交礼仪一般都会觉得比较复杂,在语言和动作方面都有着诸多讲究,稍微不注意可能就会被人诟病,加以嫌弃。那在古代,人们一般会避免直呼其名,而是称字,不过取名不就是为了给别人叫的吗,为什么又不让直接喊名字呢?这便是在姓名方面的学问了。下面就和大家讲讲这里面的奥秘,也算是个有趣的小知识,如果感兴趣的话就来了解看看吧。为什么要取字

现如今我们的名字,大多只有一个,名字一体,从一而终。其实在古达,古人们却不然。他们有名、有字、有号。做官的,死后还有谥号,比如宋代文豪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礼记·檀弓》说“周道也”。西周时对“士”以上的贵族有一套规定:“子生三月,则父名之”;“男子二十,冠而字”。西周人认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称呼:成年之前称“名”,行了冠礼即举行成人礼后就得称“字”。

那为什么就不能沿用其名呢?

《仪礼·士冠礼》有解释:“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另取字是为了敬名。都是称呼,为何独独要敬名?我们先来看看何为名,何又为字。

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对名字有一句经典性解释:“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是用来表示本身,字是解释、补充名的性质与含义,表示德行。比如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字幼安。怎解?根除病疾,从小自然安康。唐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原来,名与字就像一对好搭档。

无论古今中外,取名都属于人生大事。在西周,孩子满百日后,贵族人家要择日、沐浴、更衣。然后,在和煦的晨光中,母亲抱出孩子,面东而立。父亲握着孩子的右手,郑重宣布其名。整个命名过程充满了仪式感,而这个“名”,也从此与孩子如影随形,成为他的符号、代称,“名”人一体。避免被直呼其名

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会有很多考量:好听的?吉祥的?古人也有取名原则,大体是依据婴儿出生时的生理特征、相貌、祥瑞、事件、情状等等,再加上父母的期许。郑庄公出生时难产,便叫“寤生”;陶渊明的长子名陶俨,显然希望他恭敬、庄重。总之都是依人而名,或者说希望名如其人。有时名与本尊关联感太强了,甚至有命如其名之神力名如此重要,岂能由人随意呼来唤去,又或被宵小之辈玷污?所以,给成人取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被人“直呼其名”。或者用于不良目的。

先秦时流行一种巫木“诅”,其思维逻辑就是以名代人一一获取敌人、对手的名字,施咒然后控制对方。可见,敬名即敬人,名之尊也即人之尊。不过,现实没有绝对二字。在重要场“名”还是要露面的。这个场合用《礼记·曲礼》的话说,就是“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在父亲和君王面前,无论他称还是自称,都称名。上对下称名,是表示尊威;下(自己)对上称名,则表示谦卑。同理,“君前臣名”也适用于诸侯与大夫、大夫与家臣间。可见成年称名与不称名,取决于以方地位的高下。

因此,在古代看似琐碎的人名称呼,实际包含了古代国家秩序如何构建的大问题,必须“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河南万仙山旅游攻略

全文共 6830 字

+ 加入清单

万仙山景区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距郑州市150公里,距新乡市70公里,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这里群峰竞秀、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既有雄强而苍茫的石壁景观、又有妙曼而秀雅的山乡风韵,集雄、壮、奇、幽、峻为一体。景区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佛教圣地--三湖四个风景区组成。1990年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评审为省级地质公园。2005年被评审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河南万仙山旅游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河南万仙山旅游景点攻略

天池

原来是一条峡谷,长326米,最宽处31米,最深处62米。峡谷底红石岩层清晰,多级瀑布,水潭连接,水击石壁,声如雷鸣龙吟,被喊作龙吟峡。1975年,郭亮人从山下抬沙子,背水泥,攀爬天梯,在此筑坝修成水库。坝高39米,蓄水量19万立方米。成为郭亮一景,被称为天池。

大峡谷

峡谷宽5-500米,两旁绝壁深130多米,长40公里,如刀劈斧剁,岩石色泽赤红,被称为“红色绝壁大峡谷”。峡谷的北侧是绝壁长廊郭亮洞,从洞口向南观望,可看到雄峻壮观的绝壁,可看到崖上人家的瓦舍炊烟及崖边粗壮的黄榆树。从峡谷南侧可看到绝壁长廊的35个天窗及郭亮洞横穿绝壁的雄姿。大峡谷的底部是雪山潭瀑布,瀑布上方是一道100多米深的峰涧。冬天,潭水和瀑布连在一起成为一座冰山,开春的时候。冰雪消融,巨大的冰块开裂坠落,声震如雷,轰鸣之声在峡谷内久久回荡,气势磅礴,惊心动魄。

莲花盆

位于郭亮村后一座海拔1557米的山峰上。从绝壁上浸出来的泉水,历经多少万年,渍锈成一个石盆,盆沿外卷,形似莲花瓣,盆内面积约12平方米,常年有一泓清水,旱涝不涸不溢,清凉、甘甜可口,称为圣水。相传,玉皇大帝偕王母娘娘巡游人间,经过此处,见盆内清水盈盈,饮之胜似天界仙酒,观周围奇山怪石,草木灵秀,不觉停留数日,让随行乐仙在旁边一个窑龛内弹奏歌舞,观音菩萨闻知也赶来助兴,看美景听韶音。为了起居方便,观音菩萨用拂尘在岩壁上打出两张石床,中间有石壁相隔,石壁上有一圆孔,躺在床上可以通话,却互相看不见。这两张床称为观音床。仙乐歌舞的地方,被称为戏台窑。窑内石阶排列前低后高,极似现代的剧场。

红石桥

这里最早是个木头桥,三根木头并排连接。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往来行走不便,和当地群众一起拆除木

桥,从河边采红石垒成拱桥,历经战乱,石桥弥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个个影视剧组来郭亮拍摄外景,红石桥在许多影视剧中显露身姿,传奇经历中又多了几分情趣。

汉柳

西汉末年,王莽纂政,带兵追杀刘秀,刘秀沿太行山而逃,来到此地饥渴难忍,追兵逼近,紧急中落鞍下马,爬上这一棵柳树藏身,采柳絮充饥,躲过动难。刘秀当上皇帝后,感谢这棵柳树的功德,敕封为奉公柳。岁月荏苒,汉柳渐枯,1978年被大风拦腰折断,都以为汉柳要枯死,谁知道一年后,树干又长出新芽、老百姓说是太平盛世让古柳焕发新生。

崖上人家

海拔1297米,有一石缝孤独另立,与绝壁隔离10多米,名为另山。明清时,有人家在此筑屋,现存四个院落,十二座房屋,均为木石建造。门外绝壁高100多米,被称为另山村,又称崖上人家。民谣:“千仞绝壁立太行,高阔雄险在郭亮。崖上耕织农家乐,清风白云拂石房。”

太行石王

位于水寨窑村和北窑村中间,是地壳变裂时,从山上滚落下来的一块巨石,石头底部埋在沙土碎石中,露出地面20余米;石块上部是上个平面,向东倾斜20度。平面700平方米,据测算约有1.5万立方米,村里人叫它“大石头”“大才石”,是太行山里最大的一块石头,堪称太行石王。石头西边的石缝里长着上棵老椿树,抗日战争时期,曾把椿树梢砍下作消息树,为山上传递情报。据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时,选中此石,用去一半,另一半落在这儿。石头上纹线清晰,十分容易开凿,周围百姓盖新房都要从石上取几块。从前,水寨窑村出秀才、举人,解放后出的大学生最多,看风水的人说水寨窑村的灵气在大石头上,这种说法是迷信的,但许多游客登上太行石王,都要随手拿一小块石头作纪念。民谣:“用块才石盖新房、 后辈能出好儿郎、 文能治国平天下、 武可挂印保边疆。”

五峰山林海

南坪村北,悬崖峭壁上耸立着五个山峰,被称为五峰山,海拔1561米,面积一万多亩。40年前,五峰山上长满了原始的灌木丛。从1961年开始,南坪人在村党支部书记崔电亮带领下,抡镢头刨坑,一粒一粒点播松树籽,苦干25年,五峰山和周围的沟谷山岭都郁闭成林,成为南太行最大最早的人工林。对南坪人栽树的经验,国内媒体多次作了报道。有9个国家的林业专家上过五峰山。五峰山林海茫茫,各种野兽时常出没、空气清新湿润,被誉为太行氧巴。崔电亮同志是全国劳动模范,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民谣:“躬背刨坑二十年,汗浸松籽千百万; 艰难创业化浓荫,绿山更比移山难。”

铁打寨

铁打寨位于南坪麻庵村东4000米处,海拔1517.1米,沿着台阶可直上山顶。西汉末年,一将领对王莽篡政不满,率部在此落草,设寨称王,四周垒成寨墙,用铁打造山门,称为铁打寨。历经千年,铁寨门已锈蚀成泥,房屋全部坍塌成为石堆,但石围墙依然残存,在寨内可见古松、墙基,凭吊思古,感叹万千。站在铁打寨上,可远眺黄河,观云海日出,赏万仙山全景。

五行八卦洞

位于莲花盆南120米处,有五个山洞并排在一层岩壁上,洞口直径约1.5米,10多米深,洞内5口相通。人称五行八卦洞。据传,神农氏踏遍千山,遍尝百药,用神锄挖成五口相通的石洞,在洞内存放草药。到宋朝时,理学家邵夫子从百泉来郭亮游玩,上山看莲花盆,途中天降大雨,邵夫子进洞避雨休息时,见五个洞口一般大小,洞洞相连浑然一体,感叹天地造化之奇妙,静下心来用易经推演人生命运,排列出金木水火土五行,并用金木水火土给五个洞口定下名字。是什么命,就从哪个洞口进去,五行之中,缺什么就从哪个洞口出来,假如你是金命缺水,就从金洞进去,从水洞出来,这样,你的命运就能阴阳平衡。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命,就从五个洞口各进出一次。

友谊峰

友谊峰是座30米高的红色沉积岩石峰,位于豫晋交界,峰东是河南的南坪村,峰西是山西的昆山村,峰南是百米高的绝壁,峰北是两省界线,竖着古代留下的两块石碑。自古以来两村百姓上下山走的是一条路,吃的是一条河水,礼尚往来,亲如兄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两村群众合力修路,在石壁上开出8公里长的汽车路。站在友谊峰上看盘山公路,似玉带缠裹,银蛇盘饶。如今两个村用的是一个电话区号,一条输出线路,携手奔小康,和睦求发展。山西昆山村的溶洞、古树、村舍延伸了万仙山景区的纵深。

红龙洞

位于郭亮村西北3000米处的半山腰间,洞口5米见方,扶拦杆攀跃石阶才能入洞,洞内钟乳石颜色淡粉,晶莹明亮,石柱石笋粗壮盘旋,造型逼真,在100米处的石壁上,一组钟乳石神像犹似十八罗汉。洞内有多处分叉的小洞,洞潭相连,泉声叮咚,沿照明灯线,可徒步行至200米处,再往里走,需自带灯具火把。

喊泉

位于郭亮村西南2000米处,在一个窑龛的绝壁上,一股清泉呈喷淋状落下,泉眼距地面20多米。相传,七仙女来此游玩,向龙王要水沐浴,龙王急忙拔下几根髯须粘在石壁腰间,形成天然喷淋,水量受声音影响,喊声大水量就大,喊声小水量就小,由此得名喊泉,又称龙须泉。泉下有一块凸立的石头。四周长着青苔,称为仙女浴台。 民谣:仙山浴台临风站,喊却龙王掷须髯。一束银丝挂半壁,天然喷淋声控关。

天梯

距郭亮村东2000米,天梯高130余米,有720级台阶,依山而修。宽1.2米,窄处0.4 米,有几步需弯腰侧身才能通过,一脚蹬空便有坠崖之险。据传,天梯是北宋名将牛臬在太行驻兵时修建。后经多次扩修,成为要道。天梯是郭亮历史的见证,是郭亮封闭贫穷的象征,当年郭亮村13壮士开凿隧洞之前,面对石梯举拳宣誓。民谣:层层石阶级级险、 辈辈出山步步难、 悠悠岁月年年走 、嘘嘘喘息声声叹、 赳赳硬骨拳拳心、 当当铁锤叮叮钎、 铮铮盟誓谔谔语 、爷爷不叫孙孙攀。

大黄窑

距郭亮村5000米,沿着崎岖小道顺山而上,可到达窑跟前。大黄窑是绝壁上的一个窑龛,高100多米,窑龛凹陷20多米,岩壁色泽淡黄,如刀削般陡峭。在离崖脚40多米高处,有两排木橛钉在岩缝内,每根木橛间隔1米左右,上下排列,粗细不等,有的如胳膊粗,有的如鸡蛋粗,一共有38根。据当地老人说,这些木橛是上辈人传下的一个谜,谁也不知是用什么办法打上去的。据攀岩专家考证,即使用现代的攀岩工具也不可能在绝壁上打下这么多木橛。因窑龛凹陷,这些木橛淋不着雨,不烂不朽,许多人来这儿拍照,试图解开这个谜,但没有一个完整的说法。有人说,大黄窑木橛之谜近似于悬棺之谜。

山神鞭

位于北窑村3公里处,是一个高150米,径围120余米,拔地而起的巨大石柱,与岩壁间隔20多米。据传,神农爷在石柱顶端栽下一粒何首乌种子,采开地灵气,受日月精华,长得与人体一般大小,藤蔓繁茂,垂落至石柱腰间,山风中,藤蔓飞舞如鞭梢挥动,声震数里,被喊作山神鞭。唐朝年间,瘟疫流行,医圣孙思邈进南太行寻药,将此首乌取走,根除了瘟疫。鞭梢没有了,山神鞭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蜘蛛窝

位于北窑村正北1200米处的一个山崖上,一块高5米、宽6米的石壁上,清楚地凸现着点状、似蜘蛛爬过的脚印。究竟是化石还是风化形成的图形,有待地质工作者解释。当地群众传说,很早以前,这儿曾有一个蜘蛛精,吐出的丝线如井绳般粗,过往行人,牲畜都被吸去食之,吃得路断人稀。上天派龙来擒拿蜘蛛精,把山洞劈开,炸死了蜘蛛,石上的痕迹是蜘蛛精留下的足印。

一线天

位于北窑的上峰丘村东,两峰对峙,相隔12米,峰高105米,陡峭壁立,上下一般宽窄,从峰顶朝下看是一条深涧,从沟底往上看天成一线,一线天由此得名。一线天又是似开启的山门,两壁悬崖如同两扇大门。

蔺相如寨

在南沙水村南3000米处的山头上。山寨面积2000多平方米,四周围墙依旧,墙上设有望孔、射箭孔,房子全部倒塌,出入山寨前后两条小道,前面一条明道,依山势垒砌了一条石阶,后面是一条暗道,从绝壁缝间攀爬出。据传,蔺相如年轻时为求学问,避开乱世,入深山修成宅院,精心读书,钻研治国方略,摆设攻防要术,学成治国之才,成为一名相。蔺相如病故后,他的子孙遵其遗嘱,护送灵柩进山埋藏,半路上因香木河暴涨,不能涉过。只好就地安葬,蔺相如墓成为一个孤墓。蔺相如墓位于辉凌公路一侧,距蔺相如寨16公里。

谢晋居

1990年深秋,著名导演谢晋执导《清凉寺钟声》 ,选中郭亮村拍摄外景,剧组人员从上海来到郭亮,那时郭亮村没有宾馆,没有招待所,只能住在群众家里,群众热情接待。为了让谢晋有个合适的休息处,村里安排地方,让谢导挑选。谢晋来到这间小屋子,推开窗户,见雪花飘飘,窗外青瓦染白,远山苍茫,吟诵了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就定在这儿居住。房东李章锁、申秋英夫妇拿出新缝的被褥,每天给谢导烧水煮茶。电影拍好后,谢导感谢房东,拍了几张合影,并提笔写下“太行明珠”。小屋内的木、床、桌椅和各种摆设,还保留着原样,李章锁、申秋英夫妇能讲谢晋的许多故事。

葫芦峰

当地群众称“葫芦把”,位于北窑村南2100米处,一个突出的弧形绝壁面陡峭如削,崖上两个山头一高一矮,山头弧圆,好像在红岩绝壁上放置一个葫芦。葫芦峰上树木茂密,遮天蔽日,鸟儿成群,春开山桃,夏绽山丹,秋天菊花满山泛金,冬天古柏素裹,松枝托雪,葫芦峰是登高望远、拍照、写景的绝妙去处。

汉王寨

又称汉寨。位于郭亮村和北窑村中间,是一个孤立的山头,山顶平坦,四周是40多米高的绝壁。汉王寨是一个古寨,东西两条通道,东面是石块垒砌的台阶,西面是顺山势开凿的台阶,南面有100多米长的古寨墙保存完整。寨内有多处房址废墟,寨中间有两个小庙两通石碑,一通碑的右上角仅留下一个“明”字,另一通碑风蚀得斑斑驳驳,认不出文字。相传,此寨是汉代一将军带金银珠宝率部占山为王,行侠仗义,后因内哄,互相残杀,山寨荒废,留下的许多珠宝不知藏在何处,只留下几句暗语“东石峰西石峰,十二皮箱两石峰”。从此以后,不少人上汉寨寻财宝。

绝壁长廊

1972年,郭亮村13名青年组成施工队,号称“十三壮士”,钢钎凿赤岩,铁锤破石壁,用五年时间,在119米高的绝壁中间打出一条长1250米、宽5米、高4米的绝壁隧道,被称为绝壁长廊。长廊外侧的35个开窗,当初是为了快速清渣,通风透光,这些天窗成为浏览风光的观景台。开凿这条隧道,打烂了8磅重的铁锤4000个,消耗钢钎12吨。在施工过程中,13个青年壮士抡锤打钎爆破,炸出的石渣由全村的男女老幼清理。当时没有任何机械,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戴红领巾的娃娃,轮流上工地,大石块用手搬,小石块用筐抬,用篮子挎,人人肩头成茧,十指流血。在工程最困难的关头,辉县教育局100多名教职员工,在局长原永同志的带领下和郭亮人一块施工,加快了工程进度,于1977年5月1日竣工通车。绝壁长廊是南太行第一个横穿绝壁的隧道,号称“太行隧道之父”。民谣:十三壮士出郭亮,抡锤执钎凿太行。打通天崭破石壁,横断千仞穿一廊。

白龙洞

位于郭亮村西2300米处的半山腰间,是一个天然溶洞,洞口高5米,宽4米,入洞后有多处分叉。八十年代初,解放军某部4个侦察员带仪器进洞探底,要里面钻了两昼夜,行至5000米处仍不见底,因为洞深处钟乳石连结,不便行走。照明线架线设300余米。白龙洞四壁钟乳石形各异,金鸡报晓、百佛朝祖、麻姑献寿、金刚怒目等造型,令人感叹天地造化的厅妙。

神龙石

位于麻庵村中间的河沟内,是一块高6米、径围20余米的岩石,历经山水冲刷磨砺,石头底部呈圆形,清晰地显出石纹。传说沉香劈山救母,与二郎神决战,二郎神不能取胜,取神弓射神弹害沉香,被沉香的师傅从空中收去放在此处。另一传说,天下旱涝时有发生,玉皇大帝体恤民情,召见红、白、黑、青、黄五龙聚会,达成治水公约,刻在此石上,石上的石纹石线是五龙留下的印记。

龙鳞石

龙鳞石位于友谊峰西侧,是一块约1.5立方米的浅红色沉积岩。石面近1平方米,石面上一道道黄色的石纹线中凸现出一块块磷状红石,似金线红鳞,当地群众称这块石头为龙鳞石。

鸳鸯石

相传,昔时一对妙龄男女,两小无猜,结为伉俪。有一山寇,觊女貌美,欲霸为妻。夫妇逃至潭边,窘无去路相抱坠潭殉情。不日潭左兀现二石,相偎相依,恰似鸳鸯缱绻,有不尽的相思与眷恋。

日月星

是一块淡红色的沉积岩,石面约2平方米,厚近1米。位于万仙山景区南坪停车场场北侧。1995年,村民宋运林凿开一块大石头,见石面上清晰地显出太阳、月牙、星星的图像,村民连连称奇,崔电亮让把这块石头保存下来,作奇石观赏。此石是万仙山镇山之宝。有人写诗赞曰: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三宝精华聚南坪。1999年,一位客商愿出80万元买走这块石头,被村里人婉绝,可谓黄金有价石无价。

将军峰

位于南坪村北的悬崖边,高89米,是一座孤立的石峰,似戴盔披甲的武士。相传,玉皇大帝召集万仙在此盛会,命一天将在此守护,化作将军峰。绘画写生的学生都要给将军峰作一个素描。1996年,中国第四届攀岩比赛就在将军峰西侧20米的岩壁上进行。从南坪村步行约20分钟便可到达将军峰跟前。

七郎峰

距北窑村东1公里处,七座山峰由东而西排列,最东面的山峰最高,约90米,最西边的山峰最矮,约50余米,七座山峰六条沟壑。据传,北宋年间,杨家将西征时从此处经过,山高路陡,左右山峰壁立,三军不能前行,杨家兄弟奋力挥剑,在绝壁上砍出行军小道。为纪念杨家将,后人称此峰为七郎峰。

黑龙潭瀑布

黑龙潭瀑布位于南坪村西南的龙潭沟内,瀑布落差64米,瀑布壑口2米多深,上宽下窄,如一束高悬的银丝垂落。瀑布中间的红色岩壁被冲磨得光滑亮丽。多高的瀑布多深的潭,历经岁月,瀑布在岩石上冲击出一个40多平方米的深潭,1998年夏天,南坪村请潜水员入潭探测水深,因潭底呈螺旋状,无法潜到底部。黑龙潭瀑布周围空气清新,潭水含有多种矿物质,搓手洗面,皮肤光润细嫩。

白龙潭瀑布

从黑龙潭沿河沟向上走60米,便可看到白龙潭。白龙潭的上游是刘秀泉,平时清泉常流,汛期洪水陡涨,裹夹沙石咆哮而下,历经千百万年冲刷,在岩壁上划出一道深沟,深沟中间有一个水缸一样的水潭,深10多米,从观景台上可拍摄白龙潭全貌。夏天,如一束白绢几度跌落,穿潭而下;冬天,冰填沟谷,形成岩缝夹冰,冰下泉声叮咚的景观。

磨剑峰

在小双沟底,是一个典型的U形大峡谷,两壁悬岸高118—125米,绝壁西是一挂落差120米的瀑布,名为磨剑峰瀑布,水源来自圣母洞,水量随季节变化。瀑布的北侧是地壳断层,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山体结构挤压在一块的岩层断面。相传,刘秀从王莽岭跑下,路经此处,蘸泉在崖壁上磨剑,而后劈山试剑,惊得瀑布下一条鲤鱼冲天跃起,落在山顶成为鱼跃峰。由栈道攀至崖上,远看磨剑峰,可清楚的看到磨剑、试剑的痕迹和耸立的鱼跃峰。[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古代正妻为什么要给丈夫纳妾 古人是嫌生活太安逸吗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妻子为何主动给老公纳妾?

并不是嫌生活特别安逸,而是为了壮大家族传宗接代,所以也只能够选择给丈夫纳妾,但是这么做也并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

妻子主动让丈夫纳妾,无数个女人去共享一个丈夫,妻子并不会觉得害臊,反而也会觉得这就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难道就不担心丈夫身体可能吃不消吗?也许大家不信,在古代也会有很多的正妻,全部都会帮助自己的丈夫去物色小妾,而且小妾越多会更加的开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可能是因为家里没有男孩子,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也会拥有着比较出色的伦理观念,一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丈夫一直都没有儿子,那么自己还有丈夫全部都会沦为笑柄,会被大家不停的嘲笑。在古代的时候,女人的地位本来就是比较低下的,也没有任何的财产继承权,而如果丈夫突然的去世,并且也没有留下任何的子嗣,在这种情况下,家产很有可能就会被亲戚朋友们全部的瓜分,那么到时候自己也肯定会被撵出大门,甚至会流落大街。

就算家庭大富大贵,即使只要顶梁柱一死,那么家庭女眷自然也不会逃脱这种命运,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这一位妻子,那么是否还会去在乎小妾争宠的,相信并不会如此反而也希望丈夫能够有多个小妾,如此就能够生好多个孩子,也可以让整个家族后继有人,并不会导致家道中路,也并不会导致没有香火。从现代人看来,这种文化糟粕本身就是没有办法理解的,但是对于古人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总体来说,正妻和小妾之间也没有大家想象的这么复杂,因为有很多的约束,所以小妾根本不敢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河南烩菜都有啥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烩菜有安阳扁粉菜、鲁山揽锅菜、郏县豆腐菜等。河南烩菜又叫大锅菜,是用一口大锅将多种食材一起烩制而成,是河南的一道简单又好吃的家常菜。一锅烩菜中蕴含了河南的文化精神。代表着河南人包容朴实、扎实肯干的品质。

安阳扁粉菜

安阳扁粉菜的主要材料有扁粉条、青菜、猪血、豆腐等,加上红彤彤、香而微辣的辣油是整道菜的精髓,扁粉菜是安阳当地居民最爱吃的饭菜之一。安阳扁粉菜是否好吃的关键在于大骨高汤。高汤味道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扁粉菜的整体味道。在制作扁粉菜前要将主要的原料扁粉先在高汤浸泡4-6小时左右。这样做出来的扁粉菜既能更加入味,又能吸收高汤中的营养。

鲁山揽锅菜

鲁山揽锅菜是河南鲁山县的一道传统名菜,是用古代和现代相结合的精湛烹调手艺制成的杂烩菜,以味美色鲜、质优价廉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鲁山揽锅菜是将精细猪肉、猪肉丸子、蕨菜、蔬菜、豆腐以及粉条等食材。加入豆辨酱和五香大料炒制而成,使该菜鲜香软嫩、咸辣适口,色形兼备。鲁山揽锅菜和普通烩菜相比,更具有传承古老传统和丰富文化内涵的特点,开在鲁山各个城乡,跨县越省,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挂有“鲁山揽锅菜”的招牌。

郏县豆腐菜

郏县豆腐菜是河南郏县的地方特色菜,又叫粉条豆腐菜,主要用羊汤打底,用豆腐和粉条作为主菜,辅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枸杞、肉桂等十几种佐料一同烹饪而成。在出锅时再撒上一些葱花和香菜即可食用。郏县豆腐菜吃起来味道香美、咸而不腻,还具有驱寒暖胃、保健防病以及滋阴壮阳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河南人餐桌座位礼仪

全文共 3131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们知道河南人的餐桌座位礼仪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河南人餐桌座位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饮酒重视席位

在河南,饮酒首重席位,上座一定要让给长者或最尊贵的客人坐。上座的客人未到,酒宴一般是不会开始的。酒宴未开始之前,主人或其他的客人可以在座位上叙话闲谈。当上座的客人到时,都要站起表示欢迎。待上座的客人就坐后,其他人方可就坐。

在农村中,一般是在座北朝南的堂屋里宴客,宴客的桌子多为八仙方桌,每桌可坐八人。北方即为上座,但还是要坐得稍偏一点,因为正北是老天爷的位置,所以要留出来,东方为次座,其余为末座。有的看桌子缝,以横向桌缝的内侧为上座,左为次座。也有的看厨房坐向,以厨房门所对的右侧为上座。还有看椅子距墙的远近,近的为上,远的为下。在城市,由于门的朝向各异,便以正好面对门的座位为上座。城市宴客多用圆桌,一般上座左侧为次座,右侧为三座,以此类推。

(一)若酒宴为多席,则设有首席,农村的首席一般设在屋子的中央。城市的首席,一是安排在餐厅上方,面向众席,背向厅壁;二是将首席安排在众席中间。首席的上座必是最尊贵者,如在婚宴中,首席设三个上座,左上右次,是介绍人和男女舅父的坐位。一般每席八个人,首席坐不下的,再安排次席。

(二)酒过三巡的遗风

“三巡”饮酒礼仪在河南仍然有其遗迹。不过,现代的“三巡”实际上是人们共饮三杯,而不是传统的从小到大、由幼及长、从卑至尊的依次饮三杯。

现代饮酒流行的开始程序一般是:待所有客人入座,下酒的凉菜基本上齐之后,酒席的主持者或主人首先要说上几句祝酒词,说明请诸位饮酒的原因,然后提议大家共饮第一杯酒。饮第一杯酒时,人们一般要离席站起,互相碰杯,感谢主人的盛情邀请。然后坐下品尝菜肴,接着共饮第二杯酒。再次品尝菜肴后,共饮第三杯酒。饮第二杯酒和第三杯酒时,可不必站起,而是一起端起酒杯让酒杯底在酒桌轻碰一下。第一、二杯酒不饮尽亦可,但第三杯酒一定要饮尽。因为饮尽第三杯酒,即意味着酒宴的开始阶段即将结束。所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宴将切入正题,进入敬酒阶段了。

(三)流行民间的敬酒

河南的敬酒也多按“巡”进行,一般先由主人给座中最尊者敬酒。与南方长江流域的敬酒规矩不同,在河南敬酒人并不喝酒,而是让被敬者饮酒,因此人们又普遍把敬酒称为“倒酒”。意即给客人斟酒,请客人喝酒之意。

敬第一杯酒之前,客人站起,把杯中酒的饮少许,称为“腾酒杯”。腾完酒杯,敬酒人说出敬酒的原因,或是欢迎,或是感谢,然后给被敬者斟上第一杯酒,一般要劝对方饮尽全杯,劝酒词也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饮完第一杯酒,敬酒人接着会说“好事成双”,再次给被敬者斟酒。饮尽第二杯酒后,敬酒人一般会让被敬者再饮一杯。若被拒,则会提议自己陪对方喝完第三杯酒。也有被敬酒者主动提议同饮第三杯酒的。

给第一位客人倒完酒后,依次再给第二位客人斟酒,直到给座中所有的人斟完为止。若酒壶(或酒瓶)中的酒恰巧斟完,则称为“酒福”,这杯不算,要重新斟的。然后是第二位敬酒者给座中人斟酒,直至所用的人彼此都给对方斟过酒后,敬酒阶段方告结束。在敬酒过程中,其他人可边闲聊,边品尝菜肴。

(四)对“鱼头酒”的重视

在酒宴中,河南人非常重视“鱼头酒”,它往往成为一次酒宴的高潮。

一般的情况是,在人们喝到酒酣之时,作为压桌大菜的红烧鲤鱼(或其他鱼肴)被服务人员恰如其时地献了上来了。训练有素的服务人员把盛有红烧鲤鱼的盘子放在桌面上,转动桌面使鱼头恰好对准席中最尊者。若桌面不能转动,则将盛有鱼的盘子直接放在最尊者的面前,鱼头对准最尊者。此时,谁也不准再转动桌面,正在进行敬酒或行酒令的也须暂停。

主人一般会按照“头三尾四”喝鱼头酒的规矩,先让鱼头对着的客人喝三杯酒,鱼尾对着的则陪客人喝四杯酒。由于鱼尾是分叉的,有时会对着两个人,这时喝鱼尾酒的将会是两个人。有时陪客人喝鱼头酒的是坐在客人左右两侧的人,其劝酒词往往是“鱼眼放光,左右喝光”之类。鱼头、鱼尾酒喝完,有时还会讲“腹五背六”,即对着鱼腹的要喝五杯酒,对着鱼背的要喝六杯酒。

严格按照“头三尾四、腹五背六”的规矩是要喝很多酒的,客人可能不胜酒力。故有些地区采取变通的方式,鱼头对着的客人只喝一杯鱼头酒,鱼尾对着的则陪喝一杯鱼尾酒。喝完鱼头、鱼尾酒,喝过鱼头酒的尊者往往夹取少许葱丝、芫荽等盖住鱼的眼睛,一边说“一盖不喝”,一边请人们共同品尝。

河南人之所以如此重视喝鱼头酒,与当地的鲤鱼文化不无关系。鲤鱼是河南的特产,肉质鲜美。在民间,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广为流传,在人们的心目中,鲤鱼就是龙的化身。在婚庆喜宴等正式宴席上,压桌菜往往缺少不了红烧整条大鲤鱼。喝鱼头酒,寓有对鲤鱼格外看重的含义。在喝鱼头酒的过程中,又体现出对客人、尊者、长者的敬重。

河南人餐桌座位礼仪

宴席座次

“首席上座”,就现在而言,指的是正对门口的那个座位,家宴时你不把最尊贵的长辈请到此座上,老人家恐怕就很不高兴啦!

但如果你是东主,那么这个座就应该是你的。比如一个男学生设“敬师宴”时,他居此座,叫做“主陪”;他太太居他正对面,叫做“副陪”。入席时,老师坐他右边,师母坐他左边;(若还有老师,则坐于其太太右、左边)其他同学随便就坐。这就是最“标准”的宴席座次。

用餐前

1、不说丧气话酒宴上说丧气话,会被认为影响食欲;甚至因此而吵起来,更是令人食不甘味。有什么不好的话,吃完再说~

2、切忌用筷子敲打碗碟老人们认为只有乞丐讨饭时才会用筷子敲打碗碟;

同时,将筷子长短不齐地放在桌子上,叫“三长两短”,代表“死亡”; 此外,用筷子要两支一双同时用,忌用一根筷子进食,这意为成双成对不分离。两根筷子要同一颜色,同一长短。

餐桌上摆放筷子要放在饭碗右边,筷子头朝座位,切忌倒过来。(因祭祀用筷子,是将筷子头朝外朝神位的)。

3、突发情况要及时圆场不小心把筷子掉地上或把碗碟打碎,应分别说“快乐!(筷落)”、“岁岁(碎碎)平安!”、“落地开花,富贵荣华!”(孩子弄的,家长代说。)

4、忌用筷子“捣”(戳)碗底用筷子“捣”碗底是民间治疗喉咙卡骨的土方法:手拿空饭碗放在卡骨的人的头顶上,用一双筷子从上至下“捣”碗底,边说:“骨落,骨落”,据说这样做,骨头就会落下去。

用餐时

1、请客吃饭千万别上七道菜河南人是很忌讳这个的,叫“食七”,只有在办丧事时才上七个菜。

2、某些菜的摆放需注意把鸡头对准客人以示尊敬;上整条鱼时,应将鱼腹而不是鱼脊朝向客人,以示尊重。一般而论,是因为鱼腹刺少味美。不过,这其实也有个典故,春秋时,专诸刺杀吴王僚,就是藏匕首于鱼腹成功的,所以,让宾客看到鱼腹“清白”,以示善意。

3、筷子不能直插碗碟效果参考下图,都懂的~

4、跟船员、渔民、司机吃饭不可翻鱼家里有亲戚是做相关工作的,把鱼翻过来是诅咒要出交通事故。吃完鱼的一边后,可以拆去鱼的骨架,吃另一边。如果不合时宜地翻鱼,就等着别人翻脸吧。

5、用餐时不要随便“横筷”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如果将筷子橫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不再进膳了。橫筷礼一般用于平辈或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小辈为了表示对长者的尊敬,必须等长者先橫筷后才可跟着这么做。

6、不要用碟子吃饭吃菜,河南人认为这样的人“小气”。碟子是用来盛骨头、残渣的,这也是河南人卫生、有礼的表现。

用餐后

1、不要随意问别人“您吃完没?”有的老人忌讳别人说他“吃完”,因为这意味着这是最后一餐了。

2、不要随便说“好饱”、“撑死啦”之类的话河南的老人通常认为这样很没出息的样子,尤其是走亲戚时候,切勿这样做。

虽说现在年轻人没那么多讲究,但也有很多人保持着这种传统习俗观念,过年回家吃饭就得注意点了,特别是见家长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库利科沃之战是怎样的?盘点俄国人对蒙古人的报复

全文共 271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俄罗斯,相信在大家脑海里就会出现一个名词,那就是“战斗民族”,都认为这个民族及其的彪悍善战。但是了解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早在公元13世纪蒙古的铁蹄滚滚西进的时候,俄罗斯人曾经被蒙古人的铁蹄摁在地上摩擦长达200多年。那么俄罗斯人是如何反杀成功的呢?一举成为了蹂躏蒙古人的战斗民族的呢?那就不得不提到那场库利科沃之战了。

库利科沃战役,可以说是堪称东欧历史转折点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中,莫斯科大公国及其盟友与金帐汗国双方倾囊而出,进行了一场决定东欧命运的惨烈战争。此战对于蒙古后裔的金帐汗国来说,无疑是决定他们能否重建自己对东欧的霸权,以及对那些本国地头蛇们的控制;而对于莫斯科大公国来说,这场战役则决定着这个饱受对方摧残的国家,究竟是彻底毁灭,还是重获新生。

▲16世纪有关库利科沃战役的绘画

这场战役爆发的原因,在于14世纪末,已经从蒙古征服阴霾中走出的莫斯科大公国,开始加快对周围小公国和游牧部落的兼并。这一过程,自然引起了莫斯科大公国和其宗主国金帐汗国之间的矛盾。而且大公德米特里也开始尝试挑战金帐汗国的权威。1374年,金帐汗国统治者马麦汗的使者,在经过下诺夫哥罗德时,遭到莫斯科军队的扣押,最后在使者尝试逃脱时,被莫斯科军队连同他的仆从一起杀害。

▲马麦汗,他曾经试图扶持莫斯科来稳固金帐汗国的统治,但是最终却养虎为患。

马麦汗对于莫斯科大公国的反叛自然绝不姑息,况且此时金帐汗国中央权力衰落,分裂的趋势愈发明显。马麦汗继续一场大胜来重振汗国权威。因此在他眼中实力较弱的莫斯科大公国,就成了最好的目标。然而几乎在战争一开始,他手下的米尔扎(意为首领)别基奇就在梁赞附近的沃扎河之战中遭遇惨败。虽然随后马麦汗报复性的摧毁了梁赞公国,但是却让鞑靼人在战争一开始便蒙上了阴影。

▲金帐汗国军队

马麦汗所率领的军队总兵力,根据现代俄罗斯史学界的观点,应该是在6~15万左右。根据编年史的记载,由于马麦汗的常年战争,他手下的鞑靼人早已疲惫,因此他听从了谋士们的建议,招募了大量热那亚人、切尔克斯人、亚索夫人等作为步兵或者骑兵炮灰,来填充自己的军队。但是关于金帐汗国在库利科沃之战中具体的作战部署,目前还争议颇多,有学者认为此战马麦汗将热那亚步兵布置在军队中央,而将精锐的鞑靼骑兵布置在军队两翼。但这些热那亚步兵其实全程划水,只有鞑靼骑兵参加了战斗,因此马麦汗的军队参战的士兵数量,要远小于他的军队总数。

▲热那亚雇佣兵

莫斯科一方军队数量上要少于金帐汗国的军队,并且其来源大多是以莫斯科大公国和弗拉基米尔大公国为主,加之其他罗斯公国,以及来自立陶宛大公国控制下一些罗斯公国的援军。莫斯科和弗拉基米尔的军队,在结构和战术上,类似于金帐汗国,但是骑兵素养以及装备方面,都要落后于金帐汗国的鞑靼骑兵。唯一能够算得上优势的,是莫斯科一方的军队,由于受到来自鞑靼人多年的压迫,因此此时作战意志极为的坚定,并且士气高昂。这一点,也为最后战争的走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装备简陋,但是战斗意志更强的莫斯科军队

为了弥补己方骑兵战斗力的不足,德米特里大公将军队分成四个部分,有自己指挥的中央大团,由自己的堂弟,弗拉基米尔大公弗拉基米尔·安德列维奇指挥,位于右翼的右手团,由格莱布·布莱恩斯基指挥,位于左翼的左手团,还有一支由位于整个军队前方的先锋团。最后,为了防止鞑靼骑兵侧翼包抄,德米特里还特意调集精锐,组成立一支独立的伏击团。

当然,有关具体各团指挥方面,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并且也有将莫斯科军队描述成分称五个团的说法。出于对鞑靼骑兵机动能力的恐惧,莫斯科军队在到达顿河时,德米特里命令军队渡河,背对顿河与金帐汗国军队对峙,并且摧毁河上所有桥梁,这样一方面迫使自己的军队背水一战与鞑靼人血战到底,也可以阻止鞑靼人对莫斯科军队进行大的战术迂回,从后方进攻莫斯科军队。并且为了能够鼓舞士气,德米特里大公选择站在大团的第一排中,但是同时也为了保险起见,他和自己的亲信米哈伊尔·布莱诺克互换衣服。

▲亲临一线的大公德米特里

9月8日,早晨整个库利科沃弥漫着浓密的雾气,两军纷纷趁此机会整顿军队排兵布阵。在11点时雾气散去,鞑靼人首先在12点钟时开始对莫斯科军队进行小规模骚然试探。根据一些编年史的记载,在正式开战前,两军进行了一场壮烈的斗阵。莫斯科一方来自谢尔盖圣三一修道院的修道士亚历山大·佩雷斯维特和和一位金帐汗国勇士进行了一对一斗将,结果二人同归于尽,两军接近着展开了交战。

与修道士亚历山大·佩雷斯维特斗将的鞑靼勇士,历史上并无相关姓名记载,最早有关他的名字“楚洛别伊”的记载,是在15世纪的莫斯科文学作品《马麦汗的大屠杀故事》中出现。而且“别伊”一词是克里米亚汗国常用的贵族称呼,而非金帐汗国常用的“米尔扎”。鞑靼骑兵开战后迅速冲散了大团前方的先锋团,然后与德米特里大公率领的大团和左手团混战了一起。与大公互换衣服的米哈伊尔·布莱诺克,很快被鞑靼人误认为是大公本人所击杀,然而大公德米特里本人也深陷混战之中。此时双方军队已经几乎趋于混乱,除了右手团勉强抵挡住了鞑靼人的冲击,大团和左手团完全陷入了和鞑靼骑兵的混战。

▲库利科沃双方布阵和战役图

马麦汗很快发现了他自认为的莫斯科军队破绽。由于莫斯科军队左翼已经陷入混战状态,因此无力对鞑靼骑兵的迂回进行阻扰,因此他果断派遣右翼骑兵对莫斯科左翼进行迂回。鞑靼骑兵顺利的从莫斯科左翼经过,并且迂回到左手团和大团后方,就当他们觉得已经胜券在握时,等待已久的伏击团突然杀出,这些精锐莫斯科骑兵,将迂回的鞑靼轻骑兵直接赶入了顿河。伏击团的出现直接改变了战场的局势,原本迂回左手团的鞑靼右翼迅速崩溃。受此影响,整个鞑靼军队开始出现了恐慌。由于马麦汗并没有准备预备军队,因此原本遭到压制的右手团和士气大振的左手团,开始从两翼对马麦汗大营进行迂回,迫使马麦汗丢下自己的军队逃逸。库利科沃最终以莫斯科的胜利而告终。

▲伏击团击溃了迂回的鞑靼右翼

此战可以说是14世纪整个东欧最惨烈的战役。失败的马麦汗带着少许随从逃亡了克里米亚,这场战争让他失去了几乎全部的军队。很快,他对金帐汗国的控制,也被受来自中亚帖木儿支持的脱脱不花取代,他只能控制波罗维亚草原到黑海北岸地区,金帐汗国内部的新一轮内战就此开始。而莫斯科一方,经过库利科沃一战,莫斯科联军丧失了近乎三分之一的军队,以及五百多位贵族。

就连大公德米特里本人也是在战争中昏厥,直到战后,被其他贵族们在一棵白桦树下发现。至此,这场战争就此结束,然而对于莫斯科来说,他们想要的独立还远没有到来,虽然金帐汗国就此分裂,但是莫斯科也无力再支持下一场战争。因此真正的独立,还需要整整三代人的时间才最终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人遭遇诛灭九族的大罪的时候,为何亲属不逃跑呢?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面对灭九族的刑罚时为何家中亲人不逃走呢?

首先是因为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信息传递相对比较差,根本就来不及逃跑。再者古代本来就会有连坐制度,这就让九族成员没有办法逃跑。

古代的交通本身就并不是很发达,没有机会逃跑,虽然说九族,但是这些人平时根本就没有一起生活,基本上在全国各地散落很多的亲戚,可能会长达10年都不曾来往,所以能够想到一个经常先不联系的亲戚犯罪,居然还会连累到自己。古代信息不畅通,官府的通告一般都会在老百姓之间不断的流动,所以那些远亲依然还在生活,根本就什么都不知道,官府就已经派人把他们全部抓了起来。可是根本就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并不会选择逃跑。

古代会拥有连坐制度,这就导致九族成员根本就没有办法逃跑。古代的古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基层,组织一般都会有连坐制度,如果当地百姓犯罪,当地看管不力,必然也需要坐牢。亲戚和亲戚之间也同样会选择互相检举,所以一旦得知自己的家人变成了通缉犯,在此时必然就会选择严密的监视起来。

老百姓们本身是以农业为生,在逃跑之后必然也没有办法生存,只要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无论你到底去了什么样的地方,全部都会被抓了起来。一些有逃跑机会的族人,必然和犯人之间也没有什么紧密的关系,这部分的人基本上都会靠种田为生,如果离开了这片土地,也就意味着没有机会生存,除非从此之后就进入到茂密的森林中,每天都和一些豺狼虎豹一起生活。所以在那个时候根本就不会有太多的人选择逃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古人的床多大?古代大床的规格又是怎么样的?

全文共 125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床这个东西还是真的是超多人都非常的喜爱的一个东西了,早上上班迟到就是因为床了,所以啊床到底有多么的厉害的我们就不要多说了,最近有的人就要问一件事情了,那就是古人的床是不是和现代的床是一样的,而且古人的床的尺寸和现在的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跟随小编就着这个问题来揭秘看看吧!

在远古时期,生产力还十分落后的条件下,人们睡觉多“以天为被,地为席”。随着村落的出现,人们开始会建造房子,睡眠的条件就有所改善。黄河流域的人们居住半地穴式房屋,为了保持干燥和舒适,房屋的土地经过烘烤或者弄平整后铺着兽皮、编织物。这基本可以看作是“席”的前身。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技巧的发达,到了夏商周时期,“低矮床”开始出现。甲骨文字“梦”就像人躺在床上。《易经》中也有巫师用床为道具为人治病的记载。同时,“席”在此时也颇为流行。当时的卧具还作为祭祀礼器使用。《礼记·礼器》记载:“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床的造型较为庄重、威严,纹饰也以饕餮纹、云雷纹为主,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甲骨文“梦”

战国楚墓出土围栏木床

春秋战国时期,低矮床继续发展。造型更加百样,颜色鲜艳,纹饰也更多样,有几何图、蟠螭纹等,还刻有自然景观或者故事情景。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封建经济的酝酿,都使得卧具的审美也具有精雕细琢、奢华、浪漫的特点。考古中,时代最久远的床是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中期一楚国墓里的彩漆木床。床长2.25米,宽1.36米,总高0.42米,四周有围栏,栏杆是用竹条、木条做成的方格形状,床身带有彩绘的朱红色云纹。相对现在的床来看,战国的床有低矮的特点,但就制作工艺来讲,已经相当成熟。

汉代画像石

秦汉时期,出现了新的家具——床榻。床榻可供人坐、卧、寝,人们的读书、办公、待客、游戏、宴饮、睡眠等活动都可以在床榻上进行。从诸多汉代的画像石中可以看到,床榻成为了秦汉时期使用最多的家具之一。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进入了动荡、割据的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受西北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影响,席地而坐不再是唯一的起居方式,高型家具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胡床在此时传入,椅子、方凳、圆凳等也出现在室内。床的高度增加,还出现了床和木塌、屏风的结合,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女史箴图》局部

盛极一时的隋唐时期,卧具在制作工艺上更加精进,还引进了外国的技术和文化。床的设计也带有雍容华贵的感觉,多壶门结构,造型弯曲,纹饰华丽。高型的卧具在贵族中普及。但此时的平民百姓还多用低矮卧具。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围栏床和圈椅。宋朝时,高型卧具在民间普及,中华民族的起居方式也转变为垂足坐。宋朝的卧具样式文雅、简练。到了元朝,卧具也沾染了游牧民族特有的豪迈性情,造型厚重、雄壮,尺寸也要比宋朝的大。

明代罗汉床

清代架子床

明清时期,我国的卧具发展的成熟期和巅峰期。种类繁多,有架子床、罗汉床、拔步床、围栏床等,结构更加科学,榫卯结构运用较多,严密牢固。材料贵重,梨花木、紫檀、红木等。清代时,还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形成了不同的派系,可见卧具制造业的繁荣与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人也会交税,古人交的都是什么税?

全文共 2512 字

+ 加入清单

交税,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很多时候即便是买个东西,其实都是在不知不觉中交税,有人算过一个人一生究竟会交多少税,虽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但也的的确确说明了我们在交税的事实。其实,古代人同样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他们也是一样需要交税的,只不过,古人的税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税,他们又是怎么交税的呢?

李渊和长孙皇后的离世,对李世民来说,感情上固然有丧亲之痛。但从权力的角度,其实去掉了两个潜在的制约。

自李渊去世那年(625年)起,一系列重要的法规制度纷纷出台,包括‘折冲府’制、‘贞观律’、‘新礼’等等。府兵制和贞观律前面介绍过,这里对另外一件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税收,作一点简单介绍。

李渊时期,定下了‘租庸调制’这样一个交粮纳差的规矩。它本质上是种人头税:男女老少,每年分别交多少粮食、布匹,出多少天的公差,都有固定的标准。干完这些是不是就没事了呢?其它还有一些负担。

第一种叫‘户税’。顾名思义,户税按户征收,收税的依据是家庭财产,说白了还是土地。家里有多少亩好田、多少亩差田、多少亩枣园,按产值折算个总数,根据这个总数来定纳税的等级。李渊那时候比较简单,就分了三级。到李世民这时候,老百姓开垦田地、恢复生产,户数也慢慢增多。贞观九年(635年),‘敕天下户立三等,未尽升降,置为九等’,嫌三等太粗,改为按九等征税。具体税值,从四千文到五百文(一千文钱为一两银子),差不多现在一千多到一万多块钱,算是笔不大不小的开支。

第二种叫‘义仓税’。义仓不是什么新东西,李渊时期叫‘社仓’,一般的称呼为‘常平仓’,就是国家物资储备库的意思。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国家按保底价收购进来存着;歉收的时候,粮价上涨,国家再按保底价卖给大家,起到一个调节粮价、救济饥荒的作用。历朝历代都有这个东西。

义仓的运转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国库出钱买,一种是老百姓每年交。两种本质差不多,因为国库的钱也是老百姓手里收来的。汉朝以国家买的多,隋唐则实行征收制。

李渊时期的情况不太清楚,李世民上台后,义仓的建设就比较规范了。起先提出这个事的是戴胄,他上了个报告,说现在国库空虚。存的那点家当,只能够勉强维持日常运转。要有个突发事件,政府就很被动。建议把义仓给它普遍地建起来。李世民看完报告批示说:这个事是好事,但不要把它搞成老百姓的负担,请有关部门好好议一议。报告转到财政部,部长(户部尚书)组织人员研究一番,拟了个方案:‘亩纳二升。贮之州县,以备凶年。’一是随田地征收,相当于地税;二是税率为每亩地征两升,差不多两斤半粮食;三是全国铺开,各县市都要建立储备库。

和‘租庸调’相比,户税和义仓税不算‘正供’,应该属于一个‘小税种’吧。但若干年后,它们发展成了举足轻重的税种,并且一举吞并掉‘租庸调’,成为国家的‘正供’。

自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没有再立新的皇后。贞观十一年(637年),一个十四岁的女孩进入后宫,被封为‘才人’(皇后以下,是妃、嫔、婕妤、美人、才人)。这个小女孩的名字,叫武则天。武才人在宫中并未引起多大的注意,她的戏份,要到二十年后才正式上演。

李世民大刀阔斧修订了一批规章制度,对外又老打胜仗,大概对自己比较满意,再次张罗着要搞封禅。但在这件事上,老天爷不知怎么就是不给面子。一说封禅,不是这个灾就是那个灾。年初刚研究完封禅仪式,四月份来次地震,把乾元殿前一颗槐树给震倒了。七月份更不得了,洛阳发大水,把皇宫都给淹了,‘溺死者六千余人。’祥瑞没有就算了,还这么些灾异。这时候魏征同志又来凑热闹,频频上报告,说皇上要善始善终、居安思危呀!上次封禅,李世民就没争过他,这次想想还是算了。

马周这时候还在国家监委(御史台)当局长(侍御史),也上了个报告,那话说得就更不客气了,一是说现在老百姓负担太重,怨气很大;二是说国家刚刚复苏,根本经不起折腾。这时候要铺张浪费,后果很严重。他还打了个比方,说汉武帝好大喜功,幸亏是在‘文景之治’、国家积累元气之后。假设高祖刘邦之后就是武帝,那国家非给搞垮不可。李世民刚给老爹上的庙号‘高祖’,你说这话什么意思呢?

贞观十二年,李世民升格做了爷爷,一高兴大摆宴席。酒宴上问魏征:“你看我最近干得怎么样?”

魏征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要论威名功德,那比当初强多了。要说让人心悦诚服,那恐怕就不如当年。”

“威德更盛,大家应该更服气呀,怎么反而不如当年?”

“可能有点骄傲自满吧,骄傲使人落后。”

“我怎么没感觉呢,举个例子听听。”

魏征就给他举例子:陛下最初是怕没人提意见,孙伏伽第一个提意见,重奖他一座庄园;后来是能正常听取意见,象判案子的事戴胄提出疑义,能够欣然采纳;最近变成勉强接受意见了,前些时候皇甫德参上书反对修洛阳宫,陛下差点要收拾他,还是听了我的劝才勉强接受。这不是骄傲了是什么?

皇甫德参的事这里多讲两句。这家伙可不仅仅反对修洛阳宫那么简单。他一个小小的副县长(中牟县丞),给皇上打个报告,一口气批评了三件事:一是修洛阳宫,属于劳民伤财;二是收取地租(应该不是指正税‘租庸调’里的租,可能指义仓租),属于搜括百姓;三是社会上流行一些奇形怪状的发型,都是皇上家带的坏头。(‘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李世民看到这报告,气不打一处来。对房玄龄说:“我看这皇甫德参,最好政府不差使一个人、不收取一斗米,我宫里这些女人都剃上光头,他才称心如意!”已经准备按诽谤朝政的罪名来收拾他(‘欲治其谤讪之罪。’)

这时候魏征出来劝,说皇甫德参是不懂事,但底下人提意见,不把话说得激烈一点,恐怕上面人根本不当回事。他的话虽然狂妄,但陛下拣可听的部分听听,不就完了。(‘自古上书不激切,不能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陛下裁察!’)李世民想想,还是做圣人要紧,不但没治皇甫德参的罪,还给他又发奖金又升官。所谓勉强听取意见,指的就是这事。

国家搞得好是好事,但如果因此而骄傲自满,那就必然变成坏事。李世民成为一流帝王,取得多少成绩还在其次——历史上比他成绩大的还有,比如不久之后的唐玄宗。但能够一直坚持到底,就极其罕见。上有老天爷的敲打,下有敢说话的直臣,更关键自己能听进去,才有最后那样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河南现代武松擒虎捉豹237只

全文共 3714 字

+ 加入清单

在韩愈故里——河南省孟州市城伯镇有个2000多人的武桥村。相传《水浒传》里的打虎英雄武松被发配孟州时,曾在村东桥头喝酒,由于人们敬慕打虎英雄,村名改称武桥。

1000年过去了,武松打虎的英姿在人们的心中渐去渐远,取而代之的是武桥村中一位耄耋老翁。这老翁一生中曾徒手生擒、打死恶狼、野猪、凶豹、猛虎、野牛、蟒狐不计其数。他就是名扬中外、被誉为中华奇人的“当代武松”何广位。

乱世道 少年出英雄

1904年,何广位出生于安徽宿县(现为濉溪县)何家牌坊村一个贫苦农家,父亲何继胜以给地主扛活为生。

何广位7岁时,一天他实在饥饿难忍,把家里几公斤小麦种子一口气吃个精光。他的父亲不相信,便去邻居家里借来了10多个窝头,谁知,竟然被他如数吞进肚里。

他饭量大,力气也格外惊人。一天下午,何继胜往屋内搬床,因无人帮忙说啥也弄不动,恰巧何广位进门,这个小小幼童竟独自把较沉的木床搬进屋内,此举使何继胜大为吃惊。

为了让孩子们有饭吃,农闲时何继胜就摆个小摊卖烟卷儿。村里的陈恶霸强拿两条烟,何继胜索钱时被陈恶霸活活打死。

12岁的何广位为养家只好给地主扛活,虽然他能干几个人的活计,但因他的饭量太大,时常被地主解雇。。

两年后,14岁的何广位只好四处乞讨。在河南的驻马店,好心的江湖艺人王彦收他当了徒弟。王彦出身农家,从小练得一手好拳脚,他对徒弟视如己出。何广位本来力气就大,加上有师傅的精心传授,他的拳脚功夫突飞猛进、日渐精湛,120公斤重的米包他能做到两只手各托一包而面不改色。悬挂在屋内4个角落的4个50公斤沙袋,他能环击数千次不知乏力是啥感觉。

苦练3年,何广位17岁了,他随师傅到湖南长沙卖艺。一天,师徒二人正在街上耍枪弄棒时,突然闯进20多个前线溃兵,他们不由分说就要动手抢钱。血气方刚的何广位将木棒舞得上下翻飞,顿时兵痞们便满地滚爬,哭爹喊娘。师徒二人冲出人群拔腿逃命,半途之中,何广位与师傅失散了。

何广位逃上余坪山,困饿交加,倒地便睡。当他正睡之时,一条饿狼在他身上嗅闻,何广位惊醒后急击一拳,饿狼惨嗥一声就伸腿毙命了。数天后,何广位身披晨晖匆匆跋涉在大别山的羊肠小道上,突听数声虎啸,一股腥风迎头飘来,只见一头猛虎狂叫着向他疯狂扑来。他急伸右臂,扬起铁拳,狠命地向虎鼻击去,双腿齐飞踹向虎腹,猛虎哀嚎三声肠断而亡。何广位扛虎下山,换回百十块大洋。

他开窍了:就干擒兽这行当吧,既能为民除害,又能养家糊口。17岁的何广位从此走上了狩猎之路。他的动机很简单:吃饱饭。

扬正义 奋勇杀日寇

何广位开始狩猎第一年就打死一只猛虎、数十只恶狼,声名大振。他踏遍青山除豹擒狼,虽然险象环生,但他别无选择。为了吃饱饭这个最低的生存需求,他只有用人的智慧、胆量和力气去和凶残的野兽进行你死我活的“人兽之战”。然而,民族的灾难也波及到这位生活低层的小人物,“七七事变”后,日寇的铁蹄践踏着我国大好河山。

1943年10月的一天,广西全县一个小镇上。何广位正在街头待售一张豹皮,4个日本兵窜了过来,盯着豹皮不舍离去。看了几眼后,这几个日本兵拽着豹皮就要走。何广位死不放手,一个日军小头目恼羞成怒,伸手掏出枪来就要行凶。何广位一个飞腿,小头目被踢出5米以外,倒地哼叫。另外3个鬼子见状,红着眼端着剌刀便剌。何广位抽刀在手,一个虎跃,纵落在日本兵的身后。他翻腕一刀,一个鬼子便应声倒地,见阎王去了。不待其他两个鬼子回头,何广位那两只簸簱般的大手带着风声拍向日本兵的脑壳,两声哀叫,两个日本兵就魂归东瀛了。何广位不敢恋战,拽着妻子夺路而逃。日本兵扣动了扳机,他的右腿连中了两发子弹。

半月之后,由于汉奸的告密,日本鬼子对何广位一家实施了疯狂的报复——何广位的房子被鬼子烧了个底朝天,两个未成年的幼子也惨死在日本鬼子的魔掌之中。

永寿县 孤身斗群狼

雄鸡一唱天下白。新中国成立后,已过不惑之年的何广位仍以狩猎为业,足迹遍布21个省的32条山脉。凡有地方遭到兽类侵扰,当地领导和群众都会慕名请他前去除害。

1955年初,陕西省永寿县的大山里恶狼肆虐,经常到山村中叼鸡衔羊,吓得妇女和儿童不敢出村。何广位听说后,自告奋勇前去除害。

他在山沟里伏了两天,始终不见恶狼露头。他掏出做诱饵的母鸡悬挂于树干上,用手轻轻拍打,母鸡的叫声终于诱来两只饿狼。在那两只饿狼撕拽母鸡之际,何广位突击一掌,一只饿狼立时吐血毙命,另一只狼见势不妙,夹尾狂逃。

10多分钟后,那只饿狼去而复返,后面跟来一群野狼。这500多只野狼有的叫,有的跳,把何广位密密围住。何广位却异常地镇静,见两只老狼不住地摆尾呜叫,知是头狼无疑。随着两只老狼的嘶呜,狼群骚动着向他袭来。何广位飞腿将一只头狼踢进河里,接着又挥拳打倒两只扑到身边的恶狼,并提起一只恶狼的尸体挥舞起来,逼得众狼纷纷后退。片刻工夫,他凭着一身豪壮之气镇住了狼群,吓得500多只恶狼纷纷四散逃命。

守法令 毅然别山林

20世纪80年代末,为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国家制定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从此,何广位结束了擒虎捉豹的生涯。

1987年,当何广位将最后捉的一只豹子送给郑州市动物园后,全家人十分郑重地开会研究以后的生路。当时何广位提出,全家人不再捕猎,就在当地务农。

告别山林,告别擒虎捉豹的生涯,何广位一时很不习惯,两个儿媳妇也提出异议:“咱们这一片政府还没有明令禁猎,咱们自己倒先洗手不干了,这不是断了自家的口粮吗?今后咱们吃什么?”

何广位心情复杂,但还是耐着性子开导儿媳:“如今是改革年代了,兴的是市场经济,咱们的两只手只要不闲着,我就不信离开打猎就没有活路。”一句话说得大家再不多言。全家人开始寻找新的生财门路。三儿子承包一个面粉厂,找到了致富门路。

何广位和二儿子的心里还是离不开自身的特长:和野兽打了一辈子交道,熟悉它们的习性,况且如今野兽渐渐稀少起来,不如再捉一些虎豹豺狼,办个野生动物饲养场,繁殖野生动物,既可供人参观,还可卖给动物园或国家科研单位,有可能的话还可以放生一部分。父子俩越想越觉得可行,并认为前景很好,既要顾住自己的生活,又能利国利民,还有利于动物繁殖,可谓一石三鸟,于是征得村党支部书记和孟州市工商局的同意,准备大干一番。谁知消息传出后,村民们坚决反对:“虎豹豺狼是我们祖祖辈辈避之惟恐不及的野兽,如今把它们养在村里,这不行呀。”既然乡亲们反对,那就断了这个念头吧。停止狩猎后的第一个计划就这样破灭了。

后来,何广位想利用自己的木工手艺和山西省阳城县横河乡日耀村合办木材加工厂,尽管设备已购齐,但因对方迟迟办不好木材采伐许可证只好作罢。

再次创业三起三落,何广位一辈子攒的钱也消耗殆尽。面对无情的事实,降虎伏豹的老英雄暗暗流下两行辛酸的泪。

耄耋年 再辟创业路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何广位走投无路时,却意外出现了转机。

一天,何广位正在家中喝自己配制的保健药酒解闷,突然进来两个人。这两个人是何广位不久前认识的孟州工商局副局长崔正山及其夫人,他们带着礼品来答谢何广位。原来,几个月前,崔正山的夫人遭遇车祸,双腿韧带和肌肉严重损伤,他们听人说起何广位配制的药酒对跌打损伤有神奇疗效,就前来求助。果真,夫人很快痊愈。出于感激,夫妇二人买礼品前来感谢。

何广位连连说:“一点药酒,何必感谢。大导演陈雨田遭遇车祸后,脊椎受伤,治愈后留下后遗症。后来讨了我的药酒,内外并用,疗效很好。美国、韩国的一些人喝我的药酒治好了顽症,都对我表示感谢,我全都谢绝了。请你不要客气。”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谙熟商业之道的崔正山向何广位询问药酒秘方的来历,何广位告诉崔正山,在几十年的打猎生涯中,他经常看见生病的野兽舔奇石,啃树皮,吃草根,病便慢慢地好了。后来经过思索,何广位知道动物有自己治病的本领,于是就采集动物啃过的树皮、吃过的草根和舔过的奇石回来泡酒喝,果然具有抗病保健作用,于是便长期饮用。崔正山听罢,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便向何广位建议:“这么好的酒为什么不开发生产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崔正山道破玄机,何广位顿时醒悟,可随即又为资金发愁。崔正山说:“凭你的产品和名气,资金不成问题。”果然,消息传出后,前来联系合作与投资的人摩肩接踵,光是白酒生产厂家就有10多个,但很多厂家只肯用其名,不愿用其配方。按说这样何广位可以坐收其利,既省心又省力,可何广位一一回绝了:“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我不干,要干就实打实,你出资,我生产,谁也不能毁了我何广位的名声。”

何广位的态度受到了孟州市政府的肯定,在孟州市政府的协调下,“何广位家酒”厂建起来了。90多岁的当代武松何广位当上了董事长,他的儿子当上了总经理。第一批产品尚未生产出来,便有数家厂商要求全部包销。如今,孟州市广位酒业有限公司每年产保健药酒1万瓶,远销海内外。

2003年10月7日,按照传统习惯,何广位该过100岁生日了。闻知此讯,河南省老龄促进会为何广位举办了隆重而热烈的百岁庆典活动。当1个大蛋糕、100只寿桃摆在霜眉雪发、白髯飘胸的百岁老寿星面前时,老人的眼中溢出了激动的泪花。在众人“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了87天,这位有着非凡经历的老人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河南旅游去哪好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十一国庆大家都有想去旅游的地方吗?那小编整理了一篇十一旅游河南去哪好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南旅游去哪好: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世界文化遗产,共8处11项历史建筑,其中中岳庙是五岳名山中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有古建筑514间;嵩阳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观星台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授时历”被中国、朝鲜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东汉三阙是中国1961年3月公布的首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分别是中国古建筑1号、2号和3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旅游去哪好:黄帝故里

新郑是国内史学家公认的位居五帝之首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和定都之地。中国人从春秋起开始在新郑轩辕丘祭拜人文始祖黄帝,一直延续至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因全世界华人的广泛认同而成为中华第一大典。

河南旅游去哪好:商丘古城

现存地上的归德古城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载,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人、商品、商业发源地之隐喻。现今商丘古城下同时叠压着春秋时期的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代应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为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人春节为什么要辟邪 古人是怎么辟邪的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辟邪,这种事情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是有些不可思议的了,在古代,因为我们的祖先们对于很多事情并没有办法依照科学的原理去解释,所以只能寄托于神灵鬼怪,时间一长,人们对于神灵的敬畏和信奉就根深蒂固了。而在春节期间,人们不仅仅是祈福,而且还会辟邪,那你知道古人又是怎么去辟邪的吗?1.古人为什么辟邪

关于“过年”,很多人都知道,古代流传着一个传说,有一个名叫“年”的野兽,会在这一天跑出来祸害人,所以才会用鞭炮等等声音特别大的东西,去把年兽吓走,久而久之,就流传下了“过年”的说法,这也是过年期间人们都会用烟花爆竹来庆贺的原因。与此类似的,春节辟邪的原因,也是因为春节“不吉利”。

有说法认为,在古代,正月初一春节这一天并不是什么好日子,先秦时期的人们认为,这一天是一个不好的日子,在整个春天里面是最坏的一天,但是不管好与不好,这一天还是迟早都会来,那怎么办呢?就像赶走年兽一样,春节时期也会用一些办法去“驱除”这些不吉利,邪气,这就是春节辟邪的由来。2.古人如何辟邪

那古人又是怎么辟邪的呢?我们知道,最开始是有“巫”的存在的,世界上很多文明古国都是如此,在古代也被称为“傩”,小到一个村子,大到一个国家,都有通过“傩舞”来驱邪避邪的行为。而一个习惯一旦流传下来,必定会被后人加入很多属于自己的元素,每个时期加一点,到了现在,傩舞就成为了一种民间的风俗活动,毕竟神鬼之说已经被淘汰了。

另外,有些地方也会通过贴年画或者剪纸来辟邪,比如贴上一张带有鸡的图案的年画,鸡在传统文化当中,不仅仅只有报时的作用,而且还能够辟邪,它清晨鸣叫的声音是可以辟邪的。在《西游记》当中也有所体现,昴日星官的原形就是一只鸡,但是他却能够制服蝎子精,这也说明,鸡在古代也是一种拥有辟邪作用的动物。3.用什么可以辟邪

除了这些办法,还有很多用于辟邪的物品。这些很多人也知道,例如桃符、门神等。桃符就是在桃木上面画上神像,据传在度朔山有一个很大的桃树,而在桃树下面住着两个仙人,名为神荼和郁垒,他们的责任就是捉拿妖魔鬼怪。所以,人们也就通过自己的想象,把仙人的样子刻在桃木上,做成桃符,以此来进行辟邪。

而且最早期的门神,也就是神荼和郁垒两个人,人们把刻有他们的像的桃符挂在门上,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了画在纸上,而门神的主角也有了变化,现如今流传最广的门神,应该就是尉迟恭和秦叔宝二位了。但是不管是谁,他们都是民间认为可以保佑自己一家平平安安的神仙,图个吉利安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