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时候的姓氏有哪些(最新20篇)

浏览

326

文章

186

醋姓氏的来历 醋姓全国有多少人 醋姓怎么读念什么

全文共 291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醋姓,这个姓也还是非常的有意思的,那么也有人要问了,这个醋姓到底是什么来历呢?现在还有这个姓醋的吗?姓醋的全国有多少人呢?姓醋的又念什么呢?这些问题也非常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1、醋姓怎么读念什么

醋:读音作cuò(ㄘㄨㄛˋ),不可读作cù(ㄘㄨˋ)。

2、醋姓全国有多少人

醋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未列入当局“内政部民政总署”在2005年2月28日对台闽地区姓氏进行的统计,多以岐阳、新郑为郡望。今陕西省的西安市长安区、宝鸡市扶风县,江苏省的南京市,山西省,四川省,河南省,重庆市,台湾省等地,均有醋氏族人分布。

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姓,柴姓百万酱姓不足百人

生活用品系列姓氏统计数据

姓氏 人数(人)

柴 1350,463

米 380,302

油 6,651

盐 168

酱 少于100人

醋 955

茶 13,478

3、醋姓氏的来历

醋姓渊源一是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馈食礼祭司醋人,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二是源于地名,出自隋、唐时期新郑醋沟,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三是源于世称,出自古代文人俗称醋大,属于以社会世称为氏。新郑古称有熊,轩辕黄帝在此建都,秦时改县,从此沿用千年不改。

1.1、姓氏渊源

a、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馈食礼祭司醋人,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醋人,亦称尸人,是西周时期举行馈食礼祭祀的祭司。据典籍《仪礼·特牲馈食礼》记载:“祝酌受尸,尸醋主人。”馈食礼,是西周君主、王公举行的祭拜祖先的祭祀礼仪。其中所指的“尸”,就是古人在举行祭祀时,代表死者(即祖先)受祭的人,为一种特殊的祭司。而其中的“醋”,即“酢”,就是“尸”以祭酒回敬主人的一种礼,为馈食礼中的核心礼仪。“尸”,后来形成了职业化的祭司,称作醋人(醋士),专门承办帝王国君、王公贵族的祖祭之典,是非常特殊的祭司之一,享有崇高的地位,形如今天的殡仪司仪。

醋人(醋士),职业多为世袭,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醋氏,世代相传至今。

b、第二个渊源

源于地名,出自隋、唐时期新郑醋沟,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醋沟,亦称酢沟、酢渠,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地名,为战国时期郑国之地,以酿造业出名。酸沟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的东郊,在东门外一里处。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记载有“役水(即潮河)自阳丘亭东流,经山氏城北,又东北为酢(醋)沟”的记载,说的都是同一地方。醋沟之所以形成村落,缘自这里的文人曾做醋卖醋,并因此而出名。唐朝时期的李济翁在所撰之《资暇录》中记载:“世称士流为醋大,言其峭醋而冠四民之首……又云郑有醋沟,其沟东尤多甲族,以甲乙叙之故曰醋大。”继而,他又说这些人“衣冠俨然,黎遮望之有不可犯之色,如醋之酸而难饮也。故又谓子酸子。”这就是称文人为醋子、酸子的出处。

相传,在隋、唐前后,新郑东郊有不少读书人,虽有知识,但穷苦潦倒,难入仕途,为生活计,只好酿醋卖醋。这些人用驴驮醋,到城区叫卖。因其衣冠楚楚,不同于一般商人,也不同于平民百姓,因此人们皆叫他们为“醋子”、“醋大”,俗称“酸文人”。他们的住地,有一小而浅的沟壑,于是人们称之为“醋沟”。“醋沟”带有明显的历史烙印,是古代凌辱、奚落文人的见证。尤其那些没有功名的落魄文人,只能靠卖醋为生,其社会地位之低下,由此可见一斑。醋沟之地毁于明朝。在清乾隆年间所撰之《新郑县志·山川志》中记载:“而今城东有小沟甚狭而浅,沟畔多瓦砾,雨后土人往往得碎金玉及历代古钱”。说明至清朝时期,醋沟已不复存在。主要的原因时自然变迁,由于醋沟临近役河(潮河),每遇河水泛滥,该地即被淹没,久而久之,这个有着特殊含义的醋沟即被洪潮所携之泥沙淤平,醋沟也就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在居于醋沟之住民,后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醋氏。无独有偶,郦道元在《水经注·续述征记》中记载:“自酱魁城到酢沟十里者也。”在《郭缘生·述征记》中也记载:“酱魁城至醋沟十里。”即在距醋沟十里处,历史上曾有一座酱魁城。其住民称酱魁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者,称酱氏。

c、第三个渊源

源于世称,出自古代文人俗称醋大,属于以社会世称为氏。醋大,在古代指贫寒的读书人,是古时候那些富贾、权贵、世人对贫穷的读书人的蔑称。有终生不得志之文人,以“醋大”谐称自己,称醋大氏,并为其后裔之姓氏,以戒“读书无以为益”,遂成一支醋氏,世代相传至今。

1.2、历史渊源

a、开始作为郡望

新郑县:郑国,就是上古所称之著名的“有熊”,轩辕黄帝在此建都。

帝喾时代,新郑为祝融氏之国。

夏、商时期,新郑属豫州。西周时期,新郑为郐国。

公元前770年,郑国将国都从咸林迁到今新郑溱洧水间,仍为郑,历三百九十五年,称郑。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将国都自阳翟迁于郑城。

韩国在新郑立都长达一百四十五年。韩国人都郑后设郑县,治所在外廓城内。

战国,新郑属韩国,韩灭郑后仍以新郑为国都。

b、秦时改制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灭韩,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为了区别陕西之郑县,将韩之郑县改为新郑县,从此沿用千年不改。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新郑、苑陵二县,属颍川郡。汉承秦制,新郑县、苑陵县属司隶部河南郡。王莽新朝改苑陵县为左亭县,治所苑陵。

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复改左亭县为苑陵县,与新郑县均属司隶校尉部河南尹。

三国,河南属魏。新郑、苑陵属司州河南尹。

晋朝泰始二年(公元226年),设荥阳郡,新郑并入苑陵县,治所苑陵,属司州荥阳郡。

东魏天平初年,分荥阳郡,设广武郡,苑陵县属北豫州广武郡。北齐、北周,苑陵县改属荥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恢复新郑县,隋炀帝大业初年,废苑陵县,并入新郑县,治所新郑,属豫州荥阳郡。

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分新郑县为新郑、清池二县,属管州。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清池县并入新郑县,治所新郑,属河南道郑州荥阳郡。

五代时期,新郑县属郑州。

宋朝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废郑州,新郑县属开封府。

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恢复郑州,新郑县改属郑州。

金国时期,新郑县属南京路钧州。

元朝时期设行中书省,新郑县属河南省汴梁路。

明朝初期,新郑县属钧州,

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改属河南开封府。

清朝初期,新郑属钧州。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钧州改禹州,新郑属河南禹州。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升许州为府,新郑改属许州府。

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又属开封府。

c、民国改制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新郑县属豫东道。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豫东道改名开封道,新郑县属开封道。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废道,改设行政区,县署改为县政府,新郑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d、建国后改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郑县属郑州专区。

1955年改属开封专区,1958年属郑州市,1961年属开封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又改属郑州市。

1994年5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行批(1994)79号文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新郑县,设立新郑市(县级),以原新郑县的行政区划为新郑市的行政区划。”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古时候读书人称什么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的人们对读书人有种种谑称,典型的有:书痴即书呆子,带有贬义。但是,古代读书人也有以甘当“书痴”而自豪的,如陆游诗云:“白头尚作书痴在,剩乞朱黄与校雠。”

书簏:“簏”本义是指用藤条或柳条编结的圆形盛器。“书簏”用以讽喻读书虽多但不解书义、获益甚少的人。

书库:喻博学饱识之士。

书淫:“淫”有“过于沉溺”“越过常度”之义。“书淫”誉称好学不倦、嗜书入迷的人。

书癫和书迷喻指读书入迷、忘形似癫的人。

书橱:有两义,一是喻学问渊博之人。还有一义是讽喻读书多却不能应用的人,义与“书簏”近。

书种:犹言读书种子,不让读书种子断绝,这是“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的封建社会里的“书香门第”思想。

书生、学究:古代泛称儒生,但常用学究于讽刺腐儒。

白衣秀士:指没有功名的读书人。

掉书袋:即掉书的口袋,含有贬义,讽喻爱好广征博引炫耀自己学问渊博的读书人。

蠹书虫:字面意为咬书的害虫,转喻读死书的人。唐韩愈主张“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反对读死书。

小儿学士:称北周宗懔(lin)。斗酒学士:指唐代王绩。

不栉进士:喻称有文才的女子。

除以上提到的称谓外,还有尺二秀才、书城、书仓、书窟、书巢、书柜等等有人物故事的称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世界上最大姓氏

全文共 183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那你们知道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姓是哪一个吗?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当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姓——李

李姓是当今中国头号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据统计,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即世界上姓李的超过8700万人。 那么,李姓源于何时何地何人,是 怎样形成的呢? 说来很有意思。李姓本来是以官职为氏的。臬陶是传说中的东夷部落首领,活动地点在今天山东曲阜市一带。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臬陶担任理官一职,掌管刑法,他的后代就因袭他的官职命族为理氏。臬陶以正直著称,舜继尧位后,继续受到重用。 后人理征在商朝为官,敢于直谏,得罪了商纣王,受罚而死。他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往伊侯之墟(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隐藏在那里,靠采食木子(李树果实)得以活命。于是从利贞起,改理氏为李氏,以此纪念使理姓保全下来的李子。 大名鼎鼎的老子,据称就是李利贞的第11世孙。到了唐朝,李为“国姓”。唐朝初年,跟随李渊、李世民打天下的诸将全部被赐李姓,大大扩充了李姓人丁。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称皇三百余年,李姓最为显贵,李姓人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明朝初年起,李氏开始迁徙至海外。清朝及民国时期,李氏族人移民海外的就更多了。

当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姓——《百家姓》排名

目前中国百家姓前一百名排名为:1李,2王,3张,4刘,5陈,6杨,7黄,8赵,9周,10吴,11徐,12孙,13朱,14马,15胡,16郭,17林,18何,19高,20梁,21郑,22罗,23宋,24最近对百家姓很敢兴趣..不止一百个姓氏 中国共有4100个姓 实际上,对中国姓氏的调查早在20年前就曾经进行过,但当时调查的抽样率很低,只统计了57万人,找到了3000多个姓氏。“当时的抽样率太低,因此结果并不可信。” 此次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数的25%。 061、范姓2014-08-30 成姓排中国姓氏中第几名 3 2013-06-05 宋朝的《百家姓》百家姓就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就是一种称呼罢了,根本不止题目说的那么一点。百家姓 内容简介《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当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姓——李 《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

《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第一部第一卷经过十余年收集海内外大量资料经过艰辛地整理考定,巳由国家华龄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大十六开,全部彩版印刷。其主要内容包括历史上著名李氏谱序、祖像、祖地影像、李姓源流考辩、人口分布、迁徙、血缘文化;通天世系图(1)、始祖先贤像(1)、世系附录等,是一本集珍贵历史资料和族谱资料及调查资料自古至今不可多得的家谱通书。(《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共分十二部,计九百九十九卷,现第一部已编纂完成,第一部分为六卷,第一卷巳出版、发行全球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据有关专家和有关档馆和海内外名人名家的评判,一致认为,第一卷不论从史料价值和族史资料价值都是—本前所未有、图文并茂、史料科学祥实不仅仅是李氏家族的宝典,也是一本全球独一无二的家族史料宝典。巳被上海、北京等七家博物馆和图书收藏。《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后十一部的编纂大纲草案巳撰写完成,正广泛征求意见。有意参与的李氏文化爱好者请来信来函索取相关资料。凡各支派李氏都应有人参与《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的编辑工作,如不及时与参与,造成漏编,该支该族在《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上就留下空白,成为族籍的“弃儿”,本编写办公室概难负责。凡有志于李氏文化研究的李氏宗亲和李氏网宗亲不管你家在何方,源自何枝何派,都是一祖同胞,《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都会有你的一片天空。后续十二部,九百九十九卷离不开一点二亿全球李氏宗亲的大力支持,《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是一部空前的巨著,不亚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量,是—部容家族史、国家史、人文、自然村史、产业史、文化史等多方多面的浩繁工作,整体工作需八至十年完成。参加编撰和为此作出贡献的宗亲和外姓朋亲都将永载史册,永留芳名。有志者速联系!2006年11月20日上午,《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第一部第一卷首发式在浙江省武义李纲纪念馆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和谱学专家、社会学者以及李氏宗亲等一千余人参加首发式。这期间还收到海内外三十多个宗亲组织的贺电。

《世界李氏族谱全书》母子谱的形成,是一部空前的巨著,不亚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量,是—部融汇家族史、国家史、人文、自然村史、产业史、文化史、平民史等多方面的浩繁工作,整体工作需八至十年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时候女子及笄什么意思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笄礼是古代嘉礼的一种,为汉族女子的成年礼,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

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受笄即在行笄礼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随即以簪插定发髻。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的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

贵族女子受笄后,一般要在公宫或宗室接受成人教育,授以“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作为媳妇必须具备的待人接物及侍奉舅姑的品德礼貌与女红劳作等技巧本颂。后世改为由少女之母申以戒辞,教之以礼,称为“教茶”。女子年十五岁,则称为“及笄”。《仪礼.士婚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金汁是什么 古时候的金汁是什么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金汁,一民间中药名,将收集来的粪便,加上最好是上好的井水或地下泉,土得是红土。经多道工序后,埋入地下至少一年,一般20-30年后,才形成的中药。

做“金汁”和酿酒相似,封存的时间越长越好,最少也要十年才能用。“金汁”作药用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东晋的《肘后备急方》,在之后的《本经逢原》《雷公炮制药性解》等,都有相关记载。金汁呈微黄色,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常与生地、水牛角等清热凉血药同用。在古代,金汁多用于守城,不仅可以烫杀敌人,还会使伤口多腐,难以医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1、脑筋急转弯答案:善,人之初,“姓”本善。2、实际上中国最早的姓已经无法考证,现在学界普遍认可且有考古学例证的是“姬”“姜”等姓。

百家姓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那么你知道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吗?下面咱们就来说说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详细内容

1

1、脑筋急转弯答案:善,人之初,“姓”本善。2、实际上中国最早的姓已经无法考证,现在学界普遍认可且有考古学例证的是“姬”“姜”等姓。

2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

4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姓和氏有什么区别?古代姓氏来源介绍

全文共 297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姓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因为当时女性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最早的一批姓氏很多都是女字旁,例如姬、姜、妫、姞等,周朝天子就是姬姓。等从母系制度过渡到父系制度后,氏就慢慢出行了。氏是姓的分支,同一祖先繁殖的后人过多,就会分散在各个地区,他们会保留自己的姓也要为自己起一个称号当做标志,这就是氏。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姓氏的来源,一起来看看吧。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很多人对《百家姓》都很熟悉。但今天,我们不聊百家姓,聊点关于姓氏文化少为人知的趣味知识。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一向喜欢寻根问祖,追根朔源。而姓氏,千百年来,一直深受重视。

前不久在国家图书馆看了“问祖寻根——姓氏文化主题展”,不仅了解到姓氏起源、发展的过程,还看到许多以往没注意,但很有趣的知识,带你一起看看呀。

01

“姓”和“氏”最初有别

“姓”产出于母系氏族社会,是同一个女性祖先的家族共同所有的符号标记;“氏”是从姓中衍生的分支,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

南宋郑樵《通志》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一般来说,天子有姓而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奴隶只有名,无姓氏。

随着历史发展,到了周代,姓和氏开始混淆;战国时,姓和氏走向融合;秦汉时期,姓氏合二为一,而且平民也开始有姓。

02

关于姓氏的9种来源

1.以动物为姓,如龙、凤、牛、马等。

2.以封国封地为姓,如齐、鲁、吴、楚等。

3.以官职为姓,如司马、上官、侯、帅、尉等。

4.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管仓库的姓“仓”,做买卖的姓“贾”等。

5.以出生地和居住地特征为姓氏,如东郭、西门、杨、柳,李等。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如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

7.以祖先爵位或谥号为姓,如庄、康、武、恒等。

8.以次第为姓氏,即家族中兄弟排行或亲属辈分等为姓,如家族叔孙、季孙、第二、第五等。

9.以母系氏族时的部落为姓,其姓多有“女”字部首,如姜、姬、姒等。

03

姓氏祖先是伏羲氏

相传中国第一位有姓氏的人是伏羲氏,据载他“因风而生,故为风姓”。伏羲氏被称作“三皇之首”,又是“人文始祖”。

上古时期,人们群居杂婚无法避免近亲结婚。伏羲氏早早发现这个问题,于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还规定了同姓不婚。

04

最早混言姓氏的人是司马迁

据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后人记述了,从上古至秦汉姓氏合一的演变过程,对先秦人物,书中清楚写着其何姓何氏,而对战国末期后的人物,则姓氏混称。如秦始皇为“姓赵氏”,汉高祖“姓刘氏”。

05

一入佛门本无姓

你可知“僧不言姓”为何故?原来是因为僧人从出家时起,便不再用俗家姓名,而用师父赐予的法名。姓则为“释迦牟尼佛”的“释”,统称“释氏”。

06

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姓

柴姓:源自江姓,山东、湖北等省尤多此姓。

米姓:源自芈姓,书法家米芾自称是先秦时楚国后裔,后改为同音字米,多分布在湖南、山西等。

油姓:起源不详,但唐代就有人以油为姓,山西、山东、台湾等有分布。

酱姓:这个真少见,据说如今台湾还有姓酱的人。

醋姓:源出不详,陕西和四川有这姓。

茶姓:这个源出多头,其一,炎帝葬于茶陵,有这姓;其二,齐太公之后有茶氏;其三,明清时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为茶氏,是彝族。如今云南、浙江等地有。

07

赤橙黄绿青蓝紫、东西南北还是姓

大家都知,颜色里的白、朱、碧等为姓氏,但彩虹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也是姓氏。

譬如,赤姓:是帝啻的老师赤松子的后代。

橙姓:得姓始祖是揭阳橙女。橙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群体。

黄姓:出自赢姓,陆终得后代,陆终受封于黄这个地方,子孙后代就以国为氏。

东西南北也一样,有史可循,都是姓氏。

08

叫错了的姜太公

战国之前,姓与氏都是贵族阶层专有的法权符号。氏用来别贵贱,姓用来别婚姻。于一整个大家族而言,宗族实在,姓族则虚,所以男子都要“称氏”,以表明自身血统;女子“称姓”,以防同行族群通婚。

而当时,男子很忌讳称姓,所以我们可称武王发、太子发,但“姬发”“姬昌”等是不符合规范的。

“姜太公”更是误称,他本叫吕尚,“吕”是他的氏,是他原先所处的封国名,也可以称他“师尚父”或“太师望”,这表示的是他的职位。

09

百家姓可不止百个

先秦时,古姓不过数十个,后来姓氏合一,也不过500个左右。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姓氏也增减变化不断,但总体是上涨的。

汉代王符《潜夫论·志氏姓》、应勋《风俗通·姓氏篇》各收姓氏500个;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收姓氏1404个;

宋代邓名士《古今姓氏辩证》收姓氏2101个,郑樵《通志·氏族略》收姓氏2288个,邵思《姓解》收姓氏2568个;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收姓氏3766个;

明代凌迪知《万姓统谱》收姓氏3557个、王圻《续文献通考》收姓氏657个;

清代张澍《姓氏五书》收姓氏5129个。

2010年,袁义达、邱家儒所著《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绝大多数汉字姓氏,数量达23813个。

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

很好奇,九字姓到底是啥,然后查了下,原来是: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蒙古族)

10

最长的姓氏

你以为九字姓就最长了吗?想多啦。还有10字姓、11字姓、12字姓、13字姓。

而目前已知中国最长的姓是:十七字姓,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彝族),绝无仅有,只有这一个。

11

姓氏万花筒

以天体气象为姓:天、日、月、星、风、云、雷、虹、霞、雪、霜、露、冰。

以地形地貌为姓:地、山、沙、野、岛、岸、坡、岭、江、河、洋、渠、泉、池、湖、海。

以人体器官为姓:头、耳、口、眼、鼻、舌、齿、眉、发、足、身、骨、心、胆、皮。

以家禽动物为姓:马、牛、羊、狗、猪、鸭、鹅、虎、熊、龙、蛇、鹿、猫、虫、鱼、鸟、雀、鸽、象。

以植物花卉为姓:桃、李、杨、柳、松、柏、桐、梅、兰、竹、菊、荷、花、果、叶、根。

以亲属称谓为姓:父、母、兄、弟、叔、伯、公、婆、姑、舅、娘、姥、哥、姐、夫、儿。

以文教器具为姓: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印、扇、鼓、管、萧、笙、号。

以军队编制为姓:军、师、旅、团、排、班、帅、将、校、尉、兵、卒、家。

以时空方位为姓:春、秋、夏、冬、晨、午、晚、夜、东、南、西、北、上、下、左、右。

以天干地支为姓: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辰、午、未、申、酉、戌、亥。

以数字符号为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兆。

以各处地名为姓:东阳、长兴(浙江)、涂山、缙云(重庆)、长沙(湖南)、唐山、邯郸(河北),当涂(安徽)、陈留、华阳、会稽(古地名)。

以诸种色彩为姓:朱、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灰、褐、乌。

以朝代名称为姓:夏、商、周、秦、汉、魏、蜀、吴、晋、隋、唐、宋、金、元、明、清。

12

中国人口前十大姓氏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知目前人数最多的十大姓氏,按顺序排列如下:

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记得,班固在《白虎通》说:“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

姓氏于中国人而言,恰如一湾源泉,从涓涓细流到大江大河,历经数千年的岁月变迁,不曾停歇,流淌至今。

她刻进华夏儿女的血脉,成为生生世世都不变的印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古时候有快递员吗?最早的快递员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网购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互联网购物也是刺激了人们的消费,网购的出现也带动了快递业的兴起。现在的快递到了都需要配送,于是,现在到处都可见快递员的身影,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古时候有快递员吗?最早的快递员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无论哪个时期,对“快递”的路程和速度都有要求。秦汉时期步递一般都是短途,平均每个时辰要走10里,这是对普通邮件的要求,当天送完。如果用传车,一般每天要行70里,最多每天可行两三百里。骑马的话,对速度的要求是“日行四百里”,这是当时的速度极限了,即古人眼里所称的“至速”。

隋唐时期对陆路的驿速则有这样的程限:传马日走4驿,乘驿马日走6驿,按每30里一驿算,日走120里至180里。如果是急件,要求日驰10驿,相当于跑300里。更急的,如送赦书,则日行500里,日行约16驿。

宋代的快递,是在步递和马递基础上创立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急脚递并非人力的步递,也是一种马递,要求日行四百里。元代的急递铺,更接近今天的快递公司,程限与宋代一样。

其实,快递业较为正规从魏晋时期就开始了。那时还出现了专门针对“快递”的第一部邮政法规,即魏国由陈群等人制定的《邮驿令》,这在中国邮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到了隋唐,快递业更为发达。由于大运河的开凿,水路快递更为突出。在唐玄宗时期,全国大约有1639个驿站,其中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水陆相兼驿86个。有学者推算,盛唐时期,从事驿传的工作人员约有2万多人,其中驿夫1.7万多人。唐代诗人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写下了亲眼所见:“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唐时已开始流行用快递运送水产、水果。当时平原郡(今山东境内)进贡的螃蟹,便是使用快递。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这种蟹是在河间一带捕捉的,很贵重,在当时一只价值一百钱。为了保证是活的,每年进贡时都用毡子密封起来,捆在驿马上速递到京城。而出现的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著名快递业务也就不足为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满族姓氏汉化对照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阿】满族老姓包括:巴尔拉氏、乌扎库氏、阿哈觉罗氏、阿塔穆氏、阿喇氏、阿尔布氏、阿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阿其格查依尔氏(鄂伦春族)、阿尔丹氏(达斡尔族)等。

【艾】满族老姓包括:爱新觉罗氏、爱义氏、瑷珲氏等。

【安】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有此姓。满族老姓包括:安佳氏、额勒赫氏、纳喇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阿尔丹氏(达斡尔族)等。

【敖】满族老姓包括:敖佳氏、鄂济氏、瓜尔佳氏、乌西勒氏,以及加入满族的敖拉氏(达斡尔族)、敖勒多尔氏(达斡尔族)、阿尔丹氏(达斡尔族)、额诺氏(达斡尔族)、敖拉托欣氏(达斡尔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姓氏里竟然有姓鬼的,而且身份非常显赫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姓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因为中国有百家姓之说了,所以这里面丰富的程度可想而知了,但是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说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内容,那就是其实在中国有一个姓氏竟然是鬼姓,哇,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一提到鬼,很多人脑海中会呈现各种恐怖骇人的画面,然而,很多不知道,鬼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姓氏,而且多是身份显赫之人。

据记载,鬼姓最早出现的时间非常古老要追溯到黄帝时期,当时有个大臣叫鬼臾区,他辅佐黄帝发明了五行之术,因此鬼臾区被认为是鬼姓的祖先。不过,鬼做为姓氏时并不发音guǐ,而是应该发音为wěi。

到了夏朝,开始流行通灵师,当时很有威望,其后人也多姓“鬼”。而且关于通灵师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即有三处特征的才是正版通灵师:首先要左臂上有痣,然后左耳后侧有痣,最后是脖子后面有痣。

如此看来,这个能证明通灵师身份的痣,长得挺有技术含量的,自带防伪标志。至于传说的真假不必理会,看看就好。到了大约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快速发展使通灵师这个职业受到冷落。

关于鬼姓还有一个来源,据说是来自商、周时期居于西北方戎狄族的鬼方氏。在古书《汲冢周书》、《易经》、《山海经》、《古本竹书纪年》都有讨伐鬼方氏的史料记载。有人说,鬼方氏的后代逐渐向北迁徙,到了南西伯利亚地区,分布在贝加尔湖至巴尔喀什湖一带,简化为鬼姓。

其实单看“鬼”这个字,在古代的意思是人死后的灵气,是可以为神祉可以佑后人的精灵。最早的“鬼”是母亲死后的遗留形象,“鬼”为逝母,何惧之有?

到了后来才逐步延伸为对所有死去之人灵魂的描述。人们将农历7月半定为“鬼节”,也是为了悼念逝去的亲人所设立的,届时人们沿河放灯,寄托情思,并无恐怖之说。

在历史传承的节奏中,很多东西都在变,鬼和怪的概念被人们混迹在一起,又以鬼作为重心面世,加上中西文化的碰撞,演化出了吸血鬼、厉鬼、怨气鬼等等,可以美化的不可方物,也可以转眼吓死人,鬼就这样从一种寄托感变成了惊悚感。

虽然“鬼”曾经是身份显赫的姓氏,但到了现代,姓“鬼”或者“鬼方”的人已经很难找到,或许是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后人悄悄改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古时候的人是怎么过除夕的

全文共 1270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是一年腊月最后一天,也就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作为春节重要的组成部分,除夕的来历悠久。那么古时候的人是怎么过除夕的?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除夕守岁的来历

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每逢除夕,禹母总是熬夜燃放爆竹,解除思儿情结。当地百姓看到禹母如此思念儿子,也跟着禹母熬夜、燃爆竹,寄托自己对大禹的思念。久而久之,“除夕熬夜、燃爆竹”的习俗便流传开来,而且越传越远,范围越广。后来发明了火药,人们便用鞭炮代替了爆竹。

除夕的来历

除夕来自先秦时期的逐除的习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着的《风土记》等史籍。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贴春联的来历

除夕贴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

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慢慢的桃符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春联,而两位神将的形象也被秦叔宝和尉迟恭取代变成了门神。

古人怎么过除夕

除夕亦称除夜、大年夜。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古时于腊日或腊前一日有击鼓驱疫之俗,谓之“逐除”,除夕之称,盖由此来。

汉以后,逐除之俗改在除日谓之“驱傩”。举行驱傩仪式时,驱傩者戴假面,武神而行,谓如此便可驱崇。此俗官延中亦盛行,参加者至有千人之多。

除夕燃放纸裹火药的爆竹,始于宋。此夜红烛高烧,爆竹声不绝于耳,民间与宫廷,并无例外。除夕家人围炉团坐,小儿嬉戏,通夕不眠,谓之守岁,此俗于时已有。

又,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亦始于晋。后世大年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之俗,由此而来。

除夕放爆竹的来历

关于除夕放爆竹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于是以后人们就用火药做成了红色的爆竹,开始在除夕燃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钮姓氏的由来是什么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以技艺为姓或改姓而来。

源于职艺:春秋时期吴国从卫都骑卫,专职从事钮柄制作的钮宣义,故赐姓;本姓纽,后来演变成钮。

源于满族:满族著姓钮祜禄氏家族,曾几番易名,至明代,被称钮祜禄氏,再以汉字姓称钮姓。

在时代的繁衍发展过程中,钮氏因为一些名人效应,形成郡望,繁盛在吴兴郡一带。又在历史上多次的繁衍迁徙,很早就被分布在了全国各地,除满族钮氏外,汉族钮氏其实是有统一的祖先,钮氏是不分家的。现在,钮姓是比较少见的姓氏,分布散乱,人也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郇怎么读姓氏怎么读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郇的读音是:xún和huán,这两种读音都可以作为姓氏。读音为xún的姓氏比较多,而读音为huán的姓氏却是比较罕见的。据通志·氏族略记载,郇侯的后代当中除了以国为姓之外,后来有的人将郇字去掉偏旁加草为荀姓。因此,郇、荀两姓同源,郇、荀氏后人尊郇侯为得姓始祖。

郇氏是当世稀姓,人口数量较少。一般来说,自春秋时代直到唐宋时期,绝大部分郇姓先祖都生活在今山西、陕西一带,尤其是山西省的中南部,即古代的绛州或晋阳府。元明以后,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明初的数次大移民,郇姓先祖大规模外迁至河南东北部、江苏中北部、山东中西部、陕西与甘肃等地区,形成了目前的几个较大群落。

据青州《郇氏祖谱》记载,明正统十四年,钢、铃、镇、铎弟兄四人因战争自北直隶省枣强县举家南迁于山东省青州府,唯铎公一人留居,其他三人不知所往,生2子,子生8子,8子再生24子,是为24枝。除青州本地外,黄县、沂水、淄博以及潍坊各县市也有分布,人丁旺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姓氏赵的由来是什么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赵姓的来源主要包括:

1、源于嬴姓: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为“嬴”,并把自己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赵父;

2、源于帝王赐姓:在中国古代,对于一些建功立业的少数民族的人民就会赏赐一些比较具有汉族文化的姓氏

3、外族改姓:相传,蒙古族人成吉思汗的三弟以及后裔为了躲避战乱,就以母亲的姓氏为主,从而改为赵姓;

4、据说清王朝灭了之后,清官职的子女为了躲避其他民族的复仇,就将其爱新觉罗等满族姓氏改为汉族的赵姓。

赵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赵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半岛和淮河流域,每平方公里的赵姓人口达到7.5人以上,有的地区达到11人以上;其次在河南、河北、东北三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中部、四川北部,每平方公里的赵姓人口达到6人以上。

姓氏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体现了民族血缘纽带,通过姓氏就可以很好的来进行区分不同的身份,同时还能够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因此从总体来看,姓氏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贵州在古代叫什么名字 贵州古时候被称为什么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贵州古代叫做黔中,故也简称“黔”。“贵州”之名,始于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

贵州在古代叫什么名字

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总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裔,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之一(夜郎国大部分疆域在今贵州境内)。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在夜郎地区修筑"五尺道",并在部分地方设郡县、置官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孟姜女是姓什么 孟姜女的姓氏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孟姜女姓“姜”。孟姜女并不姓孟,“孟”是“庶长”的意思,“姜”才是其姓氏。所以,“孟姜女”实际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儿”;而且“孟姜女”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的通称。先秦时期,“孟姜”一般称齐国国君之长女,亦通指世族妇女。当时,很多齐国公室的贵族妇女都可称为“孟姜”。

孟姜女是姓什么

孟姜女是中国民间传说人物,其人物故事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地的口头讲述,把孟姜女说成是葫芦所生,由于葫芦(或瓜)牵连到隔壁而居的孟姜两家,所以叫“孟姜女”。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温柔善良、踏实能干、聪明伶俐,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女。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可说是家喻户晓。后人为了纪念她,便修了贞女祠,俗称孟姜女庙。这座贞女祠,坐落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城东6.5公里处的望夫石村北凤凰山小丘陵之巅。1956年,被公布为河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在姓氏中邸如何读,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非常多的姓氏,根据《百家姓》来看,中国已经记录的有504种姓氏。而在这些姓氏里面,不乏有一些大家都没有了解或者是不知道的姓氏。那么这些姓氏其实也是有很多人姓的,只不过是人数比较少而已。那么,邸怎么读在姓氏?

邸姓是侯国的一个贵族的姓氏,也就是国王邸就裕的后代,这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在百家姓之中都没有排到前三百名。这个姓氏在全国的分布比较广,而且大多数分布在河北这个地方,北的邸姓人口数能够达到全国的百分之七十之多,而剩下的一小部分则分布在全国的各个地方,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规律可以追寻,而且大多也都是河北的古人向外迁徙导致的。历史上的名人也有很多是邸姓,例如邸国卫、邸宪章等等。

那么,邸在姓氏之中,这个字读作dǐ,三声,是和抵同音的字,但如果不在姓氏之中,则读作和迟同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时候的大唐帝国到底有多强?

全文共 133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中国的唐朝小编觉得可以用雍容华贵来体现了,因为当时的唐朝非常的丰盛,当时唐朝的经济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是以肥为美。小编觉得,生活在唐朝还是比较的幸福的,那么当时的唐朝到底有多繁荣呢?小编看到有不少的人在议论纷纷,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可汗跳舞,酋长吟诗!

资治通鉴:贞观七年十二月甲寅。上幸芙蓉园,戊午还宫。从上皇(指唐高祖,当时已让位)置酒故汉未央宫。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

第二唐京师长安城(84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史上面积最大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面积最大的都城。

人口最多时达到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达到百万的大都市,东方丝绸之路起点。

“这里曾经耸立过世界上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它的面积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四个紫禁城,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这就是大唐帝国的皇宫——大明宫。”

——《大明宫》

第三版图巨大

资治通鉴:(天宝元年)是时,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

唐朝直接统治之下有331个州(县)以及80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第四唐朝建立的天可汗体系“政治军事组织”,是中国主导的第一个“国际组织机构”。

天可汗体系存在时间长达137年。

最强盛时,唐朝接受波斯王储,设立波斯都督府,使大唐帝国发展成东有高丽,西尽波斯,北至西伯利亚,南至林邑(今日越南)的疆域广大、多民族融合的政治大国。今中亚细亚至伊朗一带,今俄国、土耳其及阿富汗东北部,贝加尔湖,尽为中国势力范围。

李白亦写过“洗兵条支海上波”(条支海=波斯湾)

唐军曾在波斯湾战斗过!

第五王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

在唐玄奘需要偷渡去印度的时代,在唐朝做官的外国人达3千余人,波斯人官至宰相,也有异族封郡王。

唐朝的众多著名将领中,除了天策府的李世民、将领薛仁贵、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将领、郭子仪、李晟及其子李愬、高骈等汉族统帅外﹐异族将领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比较重要的有胡人安禄山、史思明、百济人黑齿常之、高句丽人高仙芝、契丹人李光弼、靺鞨人李怀光、突厥突骑施部人哥舒翰、铁勒部的仆固怀恩、浑瑊和阿跌光进等。

第六军事上强大无比,扫灭一切侵略者

唐朝驱逐扫灭三十余国从突厥到薛延陀,从吐谷浑到高昌,从高句丽到百济,从中天竺到小勃律,从吐蕃到南诏,从突骑施到回鹘。

王玄策一个七品小官,出使西域各国,到印度贡物被抢,于是尼泊尔借兵七千,吐蕃借兵一千二灭了东天竺,王玄策把俘获的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俘虏的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送到长安献俘。

唐太宗急忙下诏:以后禁止使者灭人国家。

王玄策被封为朝散大夫,仅仅是从五品的小官。

第七唐朝军事装备世界第一

《太白阴经》一支两万人的唐朝军团=陌刀手两千五百人+骑兵六千人+重步兵五千人+刀盾兵与弓弩兵各三千人。

其中披明光铠精甲的士兵有八千五百人。

全军团装备陌刀两千五百把,强弓两万多把,硬弩两千五百多张,各种箭支二十五万支。

有射程二百多米的轻型单兵弩,还有发射破甲重箭和火箭的转轴车。

就是古代的钢铁巨兽!

强大的唐朝军队是唐帝国强大的支柱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胡姓氏起源和来历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姓氏起源较多,有来源于胡母姓、源于归姓、源于满族、源于官位、源于姬姓、源于妫姓等,像源自于胡母姓,是出自于齐国齐宣王之弟后裔胡母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源于妫姓,西周初年,陈国公族后裔很多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或者是以封地“胡”为氏,称之为胡氏;源自于姬姓,姬王国亡国后,胡国子孙以国号为姓氏。

胡姓是中华姓氏之一,起源于周朝诸侯国胡国。先秦时期,胡姓主要的活动地区是在淮河、黄河以南和汉水流域地区;秦汉两晋时期,胡姓已经播迁到各个地区,西陲至四川与陕西,北疆为河北、山西,南抵广东和福建,东临江浙。在唐宋时期,胡姓已经在长江流域地区形成了较大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广西最大姓氏是什么姓

全文共 1409 字

+ 加入清单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你还在这么背?那么当古文背背就好,如今早已不是这样了!不管是公安部人口姓氏统计的最新排名,还是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通过综合分析于日前发布当今中国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百家姓”排名前三位的王、李、张都是中国最大群体的姓氏。不过,这三大姓氏的排序在广西并不是这样。据自治区公安厅截至2013年4月15日统计的数据显示,广西超过100万人口的14个姓氏里面,甚至都没有王姓的身影。其中,在广西约有349万人姓李,占到了6.5%。凭借这一数量,李姓在广西的排名位居第二,与在全国范围内的排名相符。张姓作为全国第三的姓氏,在广西有大约129万人,占总人口的2.4%,在广西只能排上第九。所以广西最大的姓氏到底是什么姓?黄姓!

姓氏历史起源

黄氏:广西第一大姓,在壮族中,黄氏是最大的姓氏之一,不仅人口众多,宗族势力强大,而且人才辈出。壮族黄氏在历史上产生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地主土司、民族将领、著名的文人学者以及近现代大资本等杰出人物,因而也是整个少数民族黄姓中最优秀的一支。

李氏:广西第二大姓,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

梁氏:广西第三大姓,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两省,大约占梁姓总人口的53%,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河北、山东,这四省又集中了17%。源流较多,或出自嬴姓、出自姬姓,或以国为氏、以地为氏、以邑为氏。广西为当代梁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梁姓总人口的28.5%。全国形成了两广为中心的梁姓聚集区。梁姓是两广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韦氏:广西第四大姓,韦氏属三皇五帝之首包羲风姓后裔黄帝子孙彭祖孙元哲嫡系,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人姓氏排名66位,共有430万人,第一大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今日韦姓以广西、河南等省区居者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韦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韦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大约为370万

陈氏:广西第五大姓,南方地区陈姓位居第一大姓,则在北方地区位居第七大姓,超过很多北方典型姓氏。陈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位;人口七千一百三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大约5.1左右。全球约达9800多万之众。

陆氏:广西第六大姓,陆氏是由战国时期齐宣王少子田通受封于平原陆乡(今山东平原县境内)因以得姓。陆姓当今分布极为广泛,以江苏、广西、广东、浙江、上海较多。陆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98位。陆姓在2006年中国姓氏人口排名第70位,总人口大约近42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1%

杨氏:广西第七大姓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为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刘氏:广西第八大姓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至2013年有人口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

卢氏:广西第九大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姬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春秋时期的高傒为卢姓始祖。

张氏:广西第十大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

广西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排名前10位的姓氏依次为:

黄、李、梁、韦、陈、陆、杨、刘、卢、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满清八旗姓氏有哪些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满清八旗姓氏分别是佟(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八旗演化出了八大姓氏,原本他们的姓氏多是复姓,由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不过现在已经慢慢的简化成一个字了,如果了解这些姓氏的话,你见到满族人的时候就能从对方的名字中得知他们的地位高低,他们就是郎、佟、那、富、齐、索、马和关,越靠前地位越高。

满族是清朝的统治阶层,但是在满族中也分为不同的等级,只有和皇族亲近的姓氏才是最显贵的,满族中也有一般的平民,他们中的贵族阶层就是我们听到的八旗。

其中上三旗是地位最尊贵的,直接受皇帝管理,分别是镶黄、正黄、正白,而下五旗是地位次于上三旗的贵族阶层,由王爷、贝勒等统治,其内部也有地位高低之分,按照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的顺序,越往后身份越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