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孙策孙权谁是大哥【精选20篇】

浏览

4588

文章

139

篇1:杨戬是杨二郎,那他大哥是谁?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二郎神杨戬,三圣母杨婵,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而对于他们的故事也都很熟悉,尤其是与三圣母有关的宝莲灯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对那部动画电影有很深刻的印象,其中的歌曲至今仍然是经典。不过有一点令人感到很奇怪,三圣母与二郎神是兄妹,按照他们的称呼来看,似乎应该还有一个老大,那么这个老大又是谁?

1.杨戬

杨戬的形象,应该是兄妹几人中间最为人所熟知的了,杨戬的全称是“英烈昭惠清源妙道敷泽兴济二郎显圣真君”,人们习惯性地称他为二郎神,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额头中间的第三只眼了。在不同的古典名著中,杨戬有着不同的出身,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身份形象,而如果综合各种版本来看,杨戬的一生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玉帝的妹妹,或者女儿私下凡间,与杨天佑成婚生子,其中就有。但是这件事情被天界知道以后,母亲当时还怀着老三,却被镇压在桃山之下。杨戬为了救出母亲,勤学苦练,终于一把劈开桃山救出母亲,一家人终于团聚。是不是觉得很眼熟?没错,后世沉香救母的传说,其实就是从杨戬救母这里衍生出来的。

2.杨婵

有关三圣母的沉香救母的故事已经不必多说了,来看看三圣母的其他事情。三圣母不像杨戬那样有确定的名字,《河阳宝卷》里面叫做杨秀英,《淮海锣鼓词》里面叫做杨玉英,《破桃山》里面又叫做杨桃花……总之,各种名称非常多,但是所有名字对比起来,还是觉得电视剧《宝莲灯前传》里面“杨婵”这个名字最有仙气。

前面已经对杨婵有过一些简单的提及了,因为在不同的版本中人物设定会有所差别,所以这里所说的也只是其中一种。当杨婵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和母亲一起被玉帝镇压,杨戬拼尽全力救出母亲和妹妹之后,玉帝被逼无奈,免除了母亲的罪责,将杨戬和杨婵兄妹加封,杨婵便成为三圣母,居于雪映宫,再后来,就是重蹈了母亲的覆辙。

3.老大杨蛟

事实上,在后来改编的电视剧里面,杨戬杨婵兄妹还有一个大哥,叫做杨蛟。杨蛟作为大哥,好武功,在被天兵天将追杀的途中,为了保护弟弟妹妹不惜牺牲自己,最终被杀,年仅十九岁。其实这个人物在古代的传说中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这只是电视剧的改编,所以在很多传说当中都是见不到这个人的影子的。

而关于二郎神的历史原型,很多人意见不一,其中有一种认为应该是南北朝时期氐族首领杨盛的儿子,杨保宗(注意不是杨宗保)的叔父,如此一来,他的哥哥自然就应该是后仇池国武都政权的第二位君主杨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孙权称帝后为什么不给孙策追封皇帝?孙权怎么对待孙策后代的?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孙权的父亲和哥哥都非常的英勇善战,东吴这片土地最早也是由孙策打下来的,但是无奈孙策遭刺杀身亡年仅26岁。而且当时孙策的孩子都还太小,不然这个位置也不会传给孙权。但是孙权称帝以后并没有追封孙策皇位,只封了一个长沙桓王,这就有点让人感到小气了。其实孙权也的确不是什么大心眼的人,而且对孙策的后代也是毫不留情的使用。

三国时期的东吴,虽然历史上对其评价并不高,但是东吴却是当时实力非常强大的一方,东吴实力是远远超过蜀汉的。并且东吴的人才也有多于蜀汉,东吴数次以少胜多都是依靠人才做到了。而这一切都离开孙权和孙策两兄弟,孙策打下来了江东的基业,孙权则负责守住孙策的基业。

孙策是奠基江东的重要人物,在父亲孙坚死后,孙氏部众都被袁术吞并。孙策在安葬好父亲,将家庭安顿好,在守丧期过后,就来到袁术处,以传国玉玺讨还部分父亲旧部,以此为基础,经略江东。不几年,江东六郡之地都为其所有。袁术已因利令智昏,擅自称帝,遭到群雄打击,孙策也发表了讨袁声明,正式脱离了袁术。独立的江东孙氏势力,在孙策的治下,已经成型了。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年仅26岁,此前他已经扫平江东,建立了基业,正想趁着官渡之战的机会偷袭许昌扩大地盘,不想天不假年,撒手归西。孙策留下三女一子,其中儿子叫做孙绍,由于当时孙绍年仅十岁,孙策不得已把打下的江山交给弟弟孙权。孙策临终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策也看出来,孙权是守业型的人物。

那么孙权上位后,他是怎么对待孙策的家人呢?

孙权当了皇帝后,对于他的父亲孙坚,孙权也只是出于礼法,追尊为帝。只追尊孙策为桓王,那么就意味着,孙策的后代没有资格要求皇位。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70年后,他的孙子,孙皓当政时,因为民间谣传孙策的孙子孙奉当为皇帝,仅仅因为一句谣言,孙皓即以谋反的罪名杀掉了孙奉。

而孙权对待孙策的女儿,则是通过嫁给江东大族来拉拢人心,比较联姻这种方式是当时拉拢人心最重要的手段。所以孙策的女儿就被嫁给东吴的大族。孙策大女儿陆孙氏,后来嫁给了东吴名将陆逊。二女儿顾孙氏,后来嫁给了吴国重臣顾雍的儿子顾邵。长沙王的女儿俨然成为“大帝”笼络东吴士族最好的政治筹码;小女儿许配给朱纪,朱纪是东吴开国元勋朱治的儿子,大将军朱然的弟弟,仅官至校尉(三国时期相当于低级军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孙权劝学中孙权的性格 孙权劝学中孙权的人物特点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孙权劝学》中孙权是一个关心部下、足智多谋、善劝的人,吕蒙是一个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善学的人,鲁肃是一个爱才惜才、忠厚坦诚的人。

《孙权劝学》的故事

吴国大将吕蒙,骁勇善战,但没有文化。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他却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每天都要挤时间看书,你不会比我更忙吧。再说我也不是要你当文豪,多学一些知识就行。”吕蒙很受感动,从此开始读了不少书,长了许多见识。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当刮目相看。”于是鲁肃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孙权劝学》的道理

1、我们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2、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然后去实施,提升自己。

3、劝人要讲究策略。

4、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无心法师3柳白鹤为什么说大哥杀人?柳金鹏和柳夫人什么关系?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无心法师3》的预告片里面,基本上已经锁定了杀害青鸾母亲的凶手就是大哥柳金鹏,而这个真相也是被原本痴傻的弟弟柳白鹤说出来的。柳白鹤告诉青鸾,应该是他亲眼看到了柳金鹏杀人的过程。而柳金鹏为人也是很不简单,他似乎和一位姨娘有很大的关系,是两人联手杀了青鸾的母亲吗?柳白鹤又是怎么傻的?1.柳金鹏结局

柳金鹏在《无心法师3》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派角色,他性格阴冷,城府极深,从来不会把自己的情绪放在明面上。柳金鹏是柳玄皓和柳青鸾他们的大哥,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魏博招揽的门客。柳金鹏在这部剧里的作用很关键,虽然是一位反派,但推动着整部剧的发展。

柳金鹏在剧中的人设鲜明立体,他小时候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身世,这也促使了他长大后性格会变得如此阴狠歹毒。俗话说的好,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柳金鹏在剧中的所作所为让人心生恨意,但他的身世也是很让人可怜的。

柳金鹏的扮演者是新生代演员姬晓飞,他在《无心法师3》是一个很厉害的反派。作恶多端的人,最后总会遭到报应,相信等待柳金鹏的结局一定不怎么好。姬晓飞是通过一部话剧《你人一定要有钱》,从而进入影视圈的,他之前还参演过《女医明妃传》、《我都战争》、《秦时明月》等许多部电视剧。2.柳白鹤为什么说大哥杀人

青鸾梦见母亲告诫自己不能回来,第二天就收到母亲惨死的消息,青鸾玄鹄姐弟回到家中,无心并未发现柳母有被妖邪附身杀死的情况,这似乎说明柳母惨死更为离奇复杂。

青鸾主张将母亲灵柩抬回灵堂等柳父回来后再做定夺,主母却以礼法为借口百般刁难。在青鸾玄鹄一筹莫展之际,柳家大郎君柳金鹏赶到,听完青鸾的疑虑和请求,便请求主母依了青鸾玄鹄姐弟二人,青鸾得以见母亲最后一面,含泪感谢大哥。

从最新剧情来看,青鸾玄鹄二人调查母亲骤然死亡之事必定艰难重重,柳家一家关系错综复杂,幸而姐弟二人有大哥的庇护得以等柳父归来。可看似温润纯良的柳家大哥柳金鹏究竟是真的善良还是另有隐情?从种种细节中似乎体现柳金鹏的身份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莫非他才是柳家惨案最大的幕后黑手?3.柳金鹏和柳夫人什么关系

柳金鹏和柳夫人两人密谋,而且说的是他们的杀人事件已经暴露,应该指的就是他们杀掉青鸾母亲的事情,看来两人的关系也是很不简单。

柳金鹏扮演者是姬晓飞,1988年11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滨州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2012年,出演何念执导的话剧《女人一定要有钱》,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2013年,在话剧《罗密欧与祝英台》中饰演男主角罗密欧。2015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秦时明月》,从而获得更多关注;同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我的战争》。2016年,在网络剧《追爱千年》中饰演男主角项翊。2017年,其出演的革命历史剧《热血军旗》首播。2018年2月8日,其参演的古装宫廷玄幻剧《柜中美人》播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吕蒙才是孙权手下第一谋士?陆逊和吕蒙谁更聪明?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吕蒙在三国里最大的成就就是献计抓住了关羽。不过吕蒙一般都会当做是反派人物,感觉和陆逊、周瑜等不是一个层面的人物,不过吕蒙也许才是孙权手下第一谋士。关羽能败在吕蒙手上并非巧合,只能说吕蒙棋高一着,摸准了关羽的性格才知道怎样对症下药。不过吕蒙把拥有万千粉丝的关羽杀了,肯定也是不受待见了。

荆州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也是如此。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成功夺取了荆州。按照诸葛亮的规划,蜀汉将会以益州和荆州作为基础,向四周不断扩张,以图天下。不得不说诸葛亮的想法很好,但上天却和诸葛亮开了个玩笑,凤雏庞统意外身死落凤坡导致刘备身边无人可用,原本镇守荆州的诸葛亮不得不回到刘备的身边,留下关羽一人独自镇守荆州。

荆州原本就是蜀汉从东吴的手机借过来的,只不过后来被刘备据为己有。在孙权的内心一直都想把荆州夺回,所以趁着诸葛亮回益州的时候,孙权和手下的人们商议,该如何夺回荆州。不久,孙权采用了吕蒙的计策,以刚出道不久的陆逊为帅,并让他给关羽写封信示弱,关羽一定会轻敌,到时候就借助这个机会夺回荆州。

果然不出吕蒙所料,关羽在信中看到陆逊对自己水淹于禁,大败曹军的事例赞扬有加,关羽十分高兴。孙权趁此机会悄悄领兵西上,任命陆逊与吕蒙为先锋,东吴大军一到就攻克了公安、南郡。这一战关羽惨败,由于东吴军队过多,蜀军也来不及救援,关羽不休不眠力战数天之后精疲力尽摔下马,被东吴的小将马忠抓住。孙权也很爱惜关羽这位大将,于是用各种方法来劝降关羽,但关羽始终不肯投降,孙权无奈之下将关羽杀死。

很多人都说关羽是由于大意才丢失的荆州,其实并不是这样,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孙权手下的谋士吕蒙太厉害了,深知关羽的为人,知道关羽在看到自己的对手是太怎么出名的陆逊时一定会轻敌。那这位直接用计夺回荆州杀死关羽的吕蒙究竟是何许人也?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在东吴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有关吕蒙的事迹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白衣渡江,计取三郡等。《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这样评价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擒关羽,最奇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可见,关羽的失败也是情理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新世界三兄弟结局是好是坏?大哥金海死了吗?

全文共 2048 字

+ 加入清单

新世界》中,对于三兄弟形象的刻画已经非常深入人心了。铁林慢慢完成转变,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大哥金海非常负责,拿出了属于自己的担当,徐天虽然变化比较少,但却是最重要的存在。观众都很好奇,这三兄弟最后的结局到底会如何,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感觉不会所有人都收获幸福,铁林和金海的处境就比较困难。下面就来做个简单的讲解,一起看看吧。新世界三兄弟结局

《新世界》的主人公共有三位,分别是金海、铁林和徐天,他们是结拜兄弟,住的地方离得都很近,很好奇金海、铁林和徐天的结局是什么?三个人分道扬镳后分别经历了哪些事?

金海是三兄弟里的大哥,面冷心热,成熟稳重,只要是他答应的事肯定能帮你办好,可以用“局气”两个字来形容金海的为人,北平地界,没有人不认识京师监狱的狱长金海,大家都称呼他为“金爷”,任何人都不敢轻易得罪他,每次铁林和徐天闯祸都是金海帮他们擦屁股,料理后事,观众觉得金海这个大哥当的真不容易,两个兄弟做错了事都得他来承担。

金海喜欢刀美兰,两个人是房东和房客的关系,贾小朵死后,金海希望刀美兰能跟他在一起,两个人搭伙过日子也挺不错的,猜测最后金海应该是跟刀美兰成为夫妻了,当然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形势下,还有其他的可能。

铁林是老二,胆小怕事,只敢窝里横,为了让其他人刮目相看,不惜成为冯青波的走狗,为虎作伥,铁林原先是保密局北平行动处的一个小成员,在柳如丝和冯青波的“提拔”下,铁林升职为二处处长,这回可让他扬眉吐气,可没过多长时间北平解放,铁林下场也不是很好。

徐天是三弟,为人仗义,做事冲动,他因为贾小朵的事情跟田丹相识,在田丹的影响下,跟田丹一起解放北平,迎接新世界。一直以来徐天都在追查小红袄的真面目,他不是放不下贾小朵,而是不想让杀人犯逍遥法外,田丹的出现对他来说是一种救赎,最后徐天和田丹走到了一起,看到了崭新的新中国,所以说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结局自然也就不一样。金海遇到重要抉择

电视剧《新世界》的剧情已经迎来了高潮,这让不少观众的追剧热潮又重新燃起来了。该剧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电视剧,而从人物的设定和剧情的发展来看,有些却不符合逻辑和超乎实际。虽然剧里的人物设定非常鲜明,但女主角田丹和男主角徐天的人设完全超乎了大家的想象,最符合实际和完美的人物还是孙红雷饰演的金海。

剧中的女主角田丹仿佛是福尔摩斯的化身,她不仅会侦查会破案会玩心理战术,还能徒手就有把整个监狱掀翻了。没有能困住田丹的牢笼,只有她想不想出去的问题,任何事情都难不倒她。田丹这样的人物设定堪称未来女战士,超级无敌超级神的万能女主。而男主徐天相比田丹就差劲很多了,徐天仗着金海是他大哥,除了会耍横惹事外,干事不计后果的倔强二愣子人设让人忍不住想吐槽。不得不说田丹和徐天两人位主演的人设让人看了纷纷想出戏,但还好有孙红雷饰演的大哥金海让人有追剧的动力。

虽然田丹和徐天的人设不符合实际逻辑,但大哥金海的人设却非常讨人喜欢。金海可以说是该剧里最出色最有亮点的一个角色,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当然金海这么讨观众喜欢,除了人设的原因外,最主要的还是孙红雷的演技精湛。孙红雷刻画的金海颇有大哥风范,走路既霸气又帅气,而且金海对兄弟也够义气,为人够正直,处事也够仗义,凡事都讲究道理。同时金海做事又沉稳,只要他出手,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金海这样一个能干充满正义感,有着正能量的人设,真是该剧塑造最成功的一个角色了。

不过金海也犯下了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一个错,那就是相信了沈世昌。金海为了柳如丝押他的那46根金条,于是就去求沈世昌帮忙要回来。当时沈世昌二话没说,下午就让人直接把46根金条送过来了。就是沈世昌这样的举动,让金海认为沈世昌是一个讲理,能让人信任能靠得住的一个人。所以金海为了报答沈世昌的人情,他不仅帮沈世昌看押田丹,还帮沈世昌去徐天的警署接走冯青波。

直到田丹说出沈世昌的真面目前,金海也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当田丹对金海说出沈世昌是一个双面人物的大反派时,金海却不肯相信。毕竟金海认为自己眼光没有错不会看错人,他相信沈世昌是一个心地善良有原则的一个人,他不会杀田丹的父亲更不会假和谈。其实金海不是不肯相信田丹,他只是不敢相信自己也会看错人罢了。所以金海还是去试探了沈世昌的为人,结果答案却如田丹所说的那样。

金海知道沈世昌的真面目后,他也即将面临了一个重大的抉择,那就是他接下来的立场,将改变他的前途命运。如今现状是天津已经失守,而北平是战是和,金海作为北平的一个小老百姓他也不知道。但假如到时候真的要改朝换代,金海的抉择也将起到保命的作用。

如果金海选择站在沈世昌这一边让沈世昌保他,想必沈世昌也未必能保他,毕竟沈世昌真面目已经被暴露被田丹知道了。从眼下的情形来看,北平真的和平解放或者失守了,沈世昌的结局都不会好过。而金海选择站在田丹这一边,不再帮沈世昌做事,最后新世界来临了,金海也能安度余生,继续当监狱的狱长。所以金海将面临一次重大的抉择,那就是在田丹和沈世昌之间做一个选择,表明自己的立场。金海的抉择只要稍有不慎,将影响他的命运甚至是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孙权接手时的江东有多强?孙策留下了多少兵马?

全文共 1311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的江东大业,可以说是孙策一手打下来的,仅仅用了数年,便一举统一了江东六郡,也为日后三国中吴国的建立奠定下了基础。只可惜英年早逝,在即将进军中原的时候被杀,否则日后的历史发展将会很难说。孙策死的时候将江东大权交给了弟弟孙权,那么,这个时候的江东究竟有他留下来的多少人马呢?

我们知道三国时期的吴国第一任皇帝是孙权,然而真正开创吴国基业的严格来讲应该是孙权的哥哥孙策。在东汉末年孙策可以说是当时最为卓越的诸侯之一,他仅仅只用了数年的时间就平定了江东为以后吴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惜的是孙策正要准备放手逐鹿中原的时候却被刺客行刺,在其病亡之前孙策将江东大权全权交付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尽管孙策去世了当时的江东依然是不可小觑的一股势力,这是因为孙策在这时候已经为孙权留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进可以争夺天下退也足可以保住江东。

那么孙策在去世之前给孙权留了多少人马呢?这个我们得先从孙策起兵的时候来慢慢算起。我们知道孙策得事业期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可以简要得概括为孙策入江东之前,这时得孙策由于其父孙坚征讨刘表被杀,所以他无奈之下只有前去投奔了自己得舅舅丹阳太守丹阳太守,史书记载“策舅吴景时为丹阳太守,策乃载母徙曲阿,与吕范,孙河俱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

孙策在其舅舅这边呆了一段时间之后于是就带着手下的几百号人投奔了自己父亲的老上司袁术。袁术见到孙策之后于是就将以前孙坚的部曲千余人交给了孙策。《江表传》记载:“术以坚馀兵千余人还策。”这时候粗略估计一下孙策手下仅仅只有两千左右的兵马

袁术尽管很欣赏孙策的能力但他对孙策其实缺乏信任,孙策也察觉到了在袁术这里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于是就主动想袁术请求离开前往平定江东。根据史书记载这时候孙策手上的资源为“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从这里看在袁术身边孙策手上的兵一直还是保持着最初投奔袁术时两千左右的兵马的规模,后来孙策一边行军一边招募兵马,到达厉阳的时候孙策这时候已经拥兵五六千了。

孙策带着这五六千人马就开始转战江东了,孙策的军事实力就是在这个时期骤然提升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看看孙策的第二个事业期他扩编了多少人马。

据《江表传》记载孙策大败江东军阀刘繇之后“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如果我们算上孙策自己的五六千兵马,这时候孙策应该有三万人左右。随后孙策又招降了刘繇的部下太史慈,当时太史慈为了报答孙策的知遇之恩将刘繇的残部万余人带回投奔了孙策,这时候孙策的人马应该有四万多。

平定刘繇之后孙策最大的对手就是当时的庐江太守刘勋了,刘勋本来是袁术的部下后来袁术称帝败亡之后他就成了割据一方的诸侯了。袁术死后他的部下本来想去江东投奔孙策但是走在半路上却被刘勋全部给俘虏了,孙策得知之后自然就会刘勋怀恨在心了。孙策为了对付刘勋于是变假意和他结盟,然后趁刘勋不备便对其发起进攻。史书记载:“策阴袭拔庐江,尽得术部曲三万余人。”这时候孙策的人马已经有八万左右了,加上后来孙策又大破刘勋收得“收得勋兵二千余人”。可以推测在平定江东之后孙策手上已经有了近十万的人马。这在当时的确是一支庞大的军队,也是后来孙权敢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敢和曹操正面决战的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刘备是怎么从孙权手上抢下荆州的?隆中对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全文共 1274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之战后荆州多个郡都被刘备占领,有了这些土地才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势,不然刘备始终是最容易被突破的。不过赤壁之战上的主力是东吴,为什么孙权会这么轻易就让刘备夺得荆州这么重要的地方呢?这时候隆中对起到了作用,当然这是刘备和诸葛亮早就计谋好的,刚好利用这个契机一并达成,可能这是刘备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了。

经过赤壁之战及江陵之战这两场战事,曹操集团被迫退出荆州大部地区,仅占据荆州北部的南阳郡,偌大的荆州顿时陷入了政治真空。然而,这种局面在一年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吴不仅退出了南郡,荆州剩下的长沙、零陵、武陵、桂阳等四郡也落入刘备之手。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这就不得不佩服刘备的枭雄之姿,连续耍了几个花招,便骗过了周瑜、瞒过了孙权,终于达到了目的。等孙权说明了刘备的真实目的,已经为时已晚。

据《三国志•先主传》注引《江表传》载,江陵之战结束后,周瑜以南郡太守之职镇守江陵。随后刘备与孙权各自上表相互推荐。刘备推荐孙权为徐州牧,孙权则投桃报李,推荐刘备为荆州牧。

于是刘备想出了第一个花招,向孙权提出借江陵南岸之地作为州牧的治所,位置在油江口一带。此地虽属南郡,但却是一片荒芜之地,人烟稀少。这个要求对于刚刚被孙权推荐为荆州牧的刘备而言,可谓合情合理。周瑜与孙权没有细想,便将该地借给了刘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

不过没过多久,刘备又以“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为了达到目的,刘备甚至亲自来到京口面见刘备,当面提出借南郡的请求。不过,这个要求却遭到了周瑜的断然拒绝,刘备的企图失败。

不过,就在周瑜病逝后,在鲁肃的建议下,孙权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不仅将南郡借给了刘备,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如此一来,刘备便占据了荆州的南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五郡,成了赤壁之战最大的赢家。随着益州之战及汉中之战的胜利,刘备又占据了西南地区,始终实现了“隆中对”战略构想里的第一步:跨有荆益。

不过,刘备的借荆州也暴露出“隆中对”战略构想的巨大缺陷。当刘备占据益州时,孙权要刘备归还荆州,遭到刘备拒绝,双方随即爆发冲突,最终的结果见《三国志•先主传》:“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但即便如此,仍难以令孙权满意。在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爆发的荆襄之战中,吕蒙、陆逊偷袭南郡,终于将刘备势力赶出了荆州。

孙权与刘备为何会在荆州问题上出现如此尖锐的矛盾、最终以战争的形式而结束呢?原因很简单。刘备通过借荆州,扼守住了通往益州的战略通道,不但阻止了东吴集团向益州的扩张,同时也压缩了东吴的发展空间。

经过数年战争,东吴集团意识到从徐州一带向中原扩张的方针难以凑效,便将矛头直指荆州,这也就是《三国志•吕蒙传》中吕蒙所提到的“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和“全据长江,形势益张”。

由此可见,诸葛亮的“隆中对”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忽略了东吴集团的发展诉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战略构想也是难以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周瑜才能出众,为什么在孙策死后却得不到孙权的重用?

全文共 1416 字

+ 加入清单

孙策还在世的时候,他与周瑜不仅是非常好的朋友,孙策对他也是非常信任。孙策遭受袭击英年早逝,周瑜赶回来奔丧,他的心里一定也是十分痛苦的。然而后来,周瑜却总是得不到孙权重用,这不得不让人疑惑,周瑜的才能出众,少时的孙权也是虚心纳谏,但是为什么不肯重用周瑜呢?

周瑜有几个细节,或许他自己没有留意,但在孙权心中,却能够能引起其他想法。

当孙策身后,孙权受命继任。此刻,周瑜率军回吴奔丧。自古以来,带兵入城都是君主大忌,周瑜到底是想护卫孙权,还是要根除孙权呢?估量从孙权见到周瑜带兵的那刻起,两人的联系就有了裂缝。何况周瑜入吴之后,并没有赶快脱离,而是驻扎在吴地,和长史张昭一同办理各项业务。

的确,刚接位的孙权需求有周瑜的帮助,但若是放眼望去,整个吴郡都是周瑜的人马,放眼军队都是周瑜的心腹,作为主公的孙权会做何感想?所以,在几年之后,周瑜受命出吴,在柴桑练兵,一方面是应对荆州刘表,但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孙权刻意为之吧。毕竟练兵之事,未必要大都督亲自出马。

当曹操大兵压境之时,孙权和臣下协商多日,难以决断。鲁肃劝说孙权召回周瑜协商,为何史书上说是“劝”?估量鲁肃也理解,孙权是有意把周瑜发配到鄱阳湖吧。当孙权迫于形势,不得不把周瑜召回来的时分,又发生了孙权不愿意看到的一幕。

周瑜一到,文臣武将纷繁前去访问周瑜,问询周瑜的意思,周瑜却都没说。为什么不说?并非周瑜那架子,抖包袱,是因为不能说。群臣都去访问周瑜,简直就是把周瑜看成是江东命运的最终决议计划人,这对于没有他心的周瑜来说,是个非常风险的信号。

这件工作肯定会传到孙权耳中,孙权会怎么想?所以,周瑜是在第二天朝堂上揭露陈诉自己的观念,并恳求孙权做出最终的决议计划。周瑜以为自己现已很留意尺度了,可是,在孙权心中还是留下了很深的暗影。

赤壁之战后,周瑜从前主张孙权及时根除刘备,以为能够在京口把刘备供起来,给他美人美食,让关羽和张飞为自己所用。这个主张正本极好,可是孙权却以刘备一时难以控制,尤其是曹操在北方实力强壮,不能搞窝里斗为由,拒绝了周瑜的恳求。不但如此,孙权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想以此来巴结刘备。

刘备一直是周瑜心中的大敌,为何孙权还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增进两人的联系呢?当然,孙权是为了加强孙刘两家联盟的联系,可是,我们要知道,在其时,周瑜是孙刘盟军的盟主,具有军事指挥权,在实力上更处于肯定的优势。刘备尽管说夺取了荆州南部一些郡县,可是荆州的北部重镇却在周瑜的手中,在赤壁之战时,曹操大北,此刻端掉刘备并非没有可能。

就算是孙权顾及曹操的要挟,也彻底没有必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刘备在其时是要借势孙权的。最好的解释就是孙权想凭借刘备来控制周瑜,目的得到平衡,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周瑜说刘备有野心,刘备也说周瑜想自立。刘备勇于当面挑拨孙权和周瑜的联系,若说孙权周瑜之间没有问题谁也不会信。刘备是个多会察言观色,见缝插针的人!

还有一个证据。当周瑜临死时,从前给孙权上了一封奏折,在这封遗书中,周瑜着重自己终身最大的际遇就是受到孙策的特别恩遇,自己时间铭记在心,因此兢兢业业,不敢松懈。现在快要死了,主张让鲁肃接任,鲁肃怎么怎么不错等等。然后说了一句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永存矣!”

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分,我越读越觉得周瑜很冤枉,堂堂大都督,为何在遗书中着重自己“我快要死了,总会说一两句好心的话”?若非周瑜和孙权关系越到晚年越不好,周瑜也不会说这么惨痛、不幸的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孙权作为一个君主,他的能力怎么样?

全文共 152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群雄割据时期,江东六郡被孙策统一,也奠定了后来东吴政权建立的基础,只可惜英年早逝,这么一大片土地只能交给自己的弟弟孙权。从后面的事情来看,很多人都会认为孙权是最没有领导能力的人,偏偏成为了一方霸主。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孙权真的没有什么领导能力吗?

个人认为孙权才是三国中间最不容易的一个君主,他面临的困难远比曹操和刘备要大,能够守住半壁江山已充分证明他的能力。当然,他的很多选择都是不得已为之,都是根据形势必须做出的选择,谈不上是昏君。

首先我们来看孙权的困境。

从外部来看,孙权面对两个强劲的对手,一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一个是以刘皇叔自居的刘备。两个人都以汉室正统自居,占据了道德高位,而孙权就显得不伦不类了,他不过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军阀罢了。统一天下对孙权来说只是一个空想,也可以说连想都不要想,处在两强的夹缝中间,能自保就不错了。

从内部来看,他的江山基业和政治班底,都来自于孙策的转让。孙策刚刚打下江东六郡,没多久就死掉了。孙权接班的时候年仅18岁。不管是江东土著势力还是孙氏宗亲,都有叛乱和勾结外敌的事件发生,也就是说,孙权的江山并不巩固。

孙权的政治班底中,文有张昭,武有周瑜。以他们两个人为首领导团队控制了东吴的政权,一开始孙权对他们两个人既利用,又不放心,因为他们都不是自己的嫡系人马。周瑜倒是很快就死去了,而张昭却活了很久,孙权对他一直既容忍有斗争,到了张昭的晚年,孙权还不忘讽刺张昭一把:当年赤壁大战时,你劝我投降曹操,如果当年听你的,朕会有今天的地位吗?朕又会是在哪里呢?

其次,我们来看孙权即位后的一系列政治选择。

对外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曹操。偶尔也会向曹操称臣,敲打一下刘备。不管出于哪一种选择,都是在为东吴争取一个最好的外部环境和现实利益。

对内,孙权做的事情就比较多了。既要安抚孙策留下来的政治班底,又要拉拢江东本土势力来维护政权稳定和牵制孙策的政治班底。同时,孙权还要建立自己的嫡系团队。

孙权的政治班底中,最得力的就是战略大师鲁肃,他为孙权规划了动物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实施方案。另外一个就是陆逊,他是江东本地四大家族的杰出代表,他帮助孙权夺回了荆州,打败了刘备,抵抗了曹丕,巩固了江东的外部局势。

鉴于孙权的内外压力都比较大,所以他没有办法作出大的改革调整。孙权只能在孙策留下了的政治班底、自己的嫡系人马和江东的四大家族中间做政治平衡,让他们相互牵制,以便于自己的整体管控。

最后我们来看孙权晚年都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在三国中间,刘备政权的主体是外来政权,依靠的是外来势力,和本土势力关系非常不好,因此很难得到本土势力的大力支持,所以最先灭亡。曹魏政权则相反,过度依赖士族大姓的支持,最终被司马懿夺权。

相对于刘备和曹操而言,孙权的东吴最后才灭亡,就是孙权政治路线正确的结果。

孙权没有过度的依赖哪一方势力,而是在各方势力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所以能够长期维持自己的统治。到了孙权的晚年,孙策的政治班底早已老去,退出江湖。在孙权的嫡系人马中,外来势力逐渐凋零,江东四大家族迅速崛起。

为了维持政治平衡,孙权不得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寻找不同的借口,严厉打压江东四大家族,甚至不惜逼死陆逊,杀死了不少江东四大家族的人才。为了巩固东部的政权,他还废掉了自己和江东四大家族走得太近的太子。可以说,孙权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做出的一切选择都是为了维护孙氏江山,让各派势力能够达到一个平衡。如果有哪一方的势力过大,孙权就会出手打击。这一切都是一个成熟政治家必须采取的政治手段,也是东吴能够坚持到蜀国和曹魏灭亡之后,成为三国中最后一个才被灭亡的国家。

对于一个实力并不强大的国家而言,孙权能做到这个程度,实属不易,谁又敢说孙权是一个昏君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朱元璋修自己的陵墓为什么不把孙权墓移开?

全文共 258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古代的帝王基本上都是有自己的陵墓的,而且帝王之陵墓,自然是非常的奢华,里面的陪葬品也是有很多的,只不过经过了千百年的变化,有些陵墓被盗墓贼挖了,有一些也是因为其他的因素重见天日。而几乎每个皇帝登基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开始修陵墓了,很多皇帝都是如此。然而皇帝的墓葬很讲究,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埋了,因此要经过一些风水的查探,但是适合的地方就那么多,很有可能会出现前后有几个人埋在一起的情况,朱元璋孙权就是如此。我们现如今看到的朱元璋的陵墓,旁边就是孙权的陵墓,既然都找到了这块风水宝地,那当时为什么朱元璋没有选择把孙权的墓给移开?1.朱元璋的明孝陵简介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1961年3月,明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7月,明孝陵及明功臣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12月,被列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为什么朱元璋没有移开孙权墓

明孝陵原是开善寺宝公塔的旧址。开善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系梁武帝为宝志和尚所建。传说,这个宝志,就是人们熟知的济公和尚的原型,他一生多在南京度过,七岁时出家当了和尚,成年后常常赤足行于街市,并且预言多有应验,因此深得梁武帝的赏识。

独龙阜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地方,这里阳光充足,和风冉冉,生机勃勃。再者,山势平缓,地基坚实,易于施工,可长期保持建筑物的干燥,可谓“永垂千古”。明初,为了营造朱元璋的孝陵,宝公塔被迁往紫金山东麓。据传,在迁移宝公塔的时候,宝志和尚的真身竟然端坐于对合的两只缸内,“指爪绕身数匝”,士兵们无法搬动。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亲往赔礼,并当场许以金棺银椁厚葬,另建灵谷寺,并赠庄园360顷供奉香火。

明孝陵建造历时长达32年,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陵内植松10万株,养鹿千头,陵前还专设孝陵卫,派5000士兵守卫。修陵期间,和朱元璋共同开创大明王朝的一些开国元勋,如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等相继逝去,朱元璋统统“赐葬”他们于“钟山之阴”,即今紫金山北麓蒋王庙一带,令他们永世拱卫自己。朱元璋本人则与马娘娘、两个贵妃以及被迫“殉葬”的宫女一百多人,独占钟山南坡,终享“阴福”。

稍加留心您就会发现,与中国许多皇陵的布局截然不同,明孝陵自大金门始,然后是四方城,转个弯才是石象路,又折弯,是文武官员石雕像,再次折弯方进入墓区,摒去历代皇陵的对称规制,究竟原因何在呢?旅游者每每到访此地,常常会听到导游向大家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建陵时,主持工程的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曾经进言,将位于孝陵南边正对孝陵大门小山(梅花山)上的孙权墓移开,可朱元璋却不准奏,他大度地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给我看门吧”。

个中奥秘究竟怎样?较为普遍的说法有“风水”说、“北斗星座”说等,“北斗星座”之说一度似乎还占了上风。然而,上述论点却遭到一位地质专家的质疑。原来,这梅花山一带岩石坚硬,地质学上称之为砾岩、长石石英砂岩等,以当时的经济实力、施工工具和手段实在难以开凿,唯一选择只有绕道。3.明孝陵的建筑价值

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设规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背依钟山环境优美而著名于世,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明孝陵建设在朱元璋死前进行十几年,朱元璋对其极为用心,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惊人的。这一切既是为了马皇后,当然也是为了自己。他对马皇后感情至深,在她去世后再没册立皇后,朱元璋一定会与其合葬。

朱棣继位后还特意为父亲在明孝陵竖立“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此后,每年年底皇帝都要到孝陵祭扫,皇族中有人犯事还被罚到孝陵守陵悔过。后来的明朝皇帝一直以南京的紫金山为明朝龙脉所在,对其甚为关注,嘉靖皇帝曾将紫金山改名为‘神烈山’,崇祯皇帝还竖立禁止在紫金山采伐、动土的‘禁约碑’。

明孝陵代表着明初皇家建筑的艺术成就,是中国陵墓建筑和陵墓文化的缩影。明孝陵从起点下马坊至地宫所在地的宝顶,纵深达2600多米,沿途分布着30多处不同风格、用途各异的建筑物和石雕艺术品,整体布局宏大有序,单体建筑厚重雄伟,细部装饰工艺精湛,凝聚了当时政治家、艺术家和建筑师们的才智。

明孝陵的开创性地位还体现在其依山势地形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中国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线,而是环绕建有三国时代孙权墓的梅花山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形似北斗七星。由卫岗的下马坊至文武方门的神道长达2400米左右。

明孝陵首开了第一代皇帝陵寝的神道作为后世子孙陵寝共用神道的制度。神道两边分布的12对石像生和4对石人,石刻风格多样,造型厚重简朴,融整体宏大与局部精细为一体,也代表了中国明初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明孝陵改变了唐宋帝陵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宫制度和十字轴线的陵墓布局,首次按皇宫布局建立“前朝后寝”三进院落制,开创了陵寝建筑平面呈“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并一直规范着此后明清两朝500多年20多座帝陵的建设规制。特别是明孝陵的“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反映的是礼制,但突出的是皇权和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孙权有着一个怎样的缺点?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孙权缺点是什么

孙权主要的缺点是遇事犹豫不决,比较怯弱,天真幼稚,就是因为存在着这些缺点可能就会一直被大家质疑。

孙权在三国时代就属于东吴的建立者,父亲是孙坚哥哥是孙策,在东汉末年时期也曾经拥有过较好的基业。东吴也是在南京创建的第1个朝代,这是由孙权所创建的历史,更是让大家知道临危受命,赤壁大战制,智取关羽,草船借箭等众多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也会让大家知道孙权的一生成就能够有效体现出历史上所迎来的完整朝代,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物。

孙策会比较认可孙权的能力以及品行,所以也愿意把自己毕生的事业全部交给孙权。虽然孙权的年龄并不是很大,但是这些年来一直跟随在自己的身边,所以也会拥有着比较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也会拥有着一定的威严,很明显要比自己的儿子更加的可靠,不可能会赠送自己的江山。另外孙策也会比较看重孙权的性格,孙权一直以来心思比较缜密,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动声色,也同样会比较擅长于谋划,根本就没有孙家人的一些缺点。

孙坚还有孙策之所以会失去一条性命,完全就是因为自己的亲帅,所以孙策也希望能够遇到一个与众不同的继承人,这一个继承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冷静如此才能够有效避免重蹈覆辙。

孙权在那个时候早就已经锋芒毕露,就算自己没有选择传位给他,估计也没有办法保证他不会去夺取权利,当时的孙权早就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想法,甚至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也没有办法和自己达成一致意见。孙策也明白,在自己的自身后代中好像没有谁能够有效比得上孙权,与其让孙权一直想着害自己的后代,还不如主动的把权力交出来,最起码也可以去善待自己的子孙,也能够让孙权把自己的才华完全的展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孙权为什么是三国里最没存在感的皇帝?孙权可能是刘曹中情商最高的

全文共 1103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里很多篇章都是在描写蜀国和魏国,吴国显得有点孤寂,而孙权存在可能也是最低的。但是在正史三国志里,记载吴国和魏国的历史消息是最多的,因为当时蜀国实在太弱了。其实东吴并不是孙权打下来的,而是他哥哥孙策的成果,但是孙策英年早逝只能把位置交给孙权,所以孙权实际上功劳还不如很多大臣,但东吴竟然是三国里内斗最少的,可见孙权的情商有多高。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三国之间的拉锯战连年不断,其中历史上被津津乐道的两个帝王就是曹操跟刘备,剩下的那个孙权基本上很少有人提起,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看一看曹操和刘备是怎么对待部下的,当年的曹操和刘备都是那种虚心纳谏贤人的统领着,并且都可以真心的对待自己的部下,刘备用请换来了卧龙诸葛亮,而曹操也不差有很多的谋臣大将,最著名的谋臣就是司马懿,只不过司马懿相较于诸葛亮来说,在三国的历史上还是不如他的名气大。

刘备对于属下都是将自己的信任交给他们,让他们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曹操虽然对文臣不如对待武将,可是也不会因为疑心就将对待自己有帮助的大臣们赶尽杀绝,虽然他很毒辣阴险,可是对待部下非常的友好。

那么孙权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他成为了帝王后,也没人夸赞他,反而是都说他是个人渣呢,一点良心道义都没有的混蛋呢?

这样看看他称帝之路上的所作所为,他在三国中应该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帝王吧!因为他只有一件事情最起眼,那就是将荆州攻下,并且为了自己的利益,将自己的妹妹拱手相送给联盟的刘备,完全不管妹妹的想法,这是很渣很没有人性了。

后来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孙权瞬间觉得自己特别牛逼,并且自己还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哥哥的继承人,虽然说那个时候的孙权还未当上皇帝,可是起码也册封了一个王爷,并且对待自己的部下也非常的阴险,一点仁义情分都不讲。

在他称王以后,不管是对自己的妹夫还有其他功臣的后代,都是非常的血腥残忍,基本上这些功臣的后代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但是虽然说孙权做的这些事情都太不地道了,可是关于他称帝后,也不是没有为百姓做过好事,并且孙权也算是有自己的本事的,不然曹操怎么还会夸赞他呢!

孙权这个人虽然对待功臣不地道,可是人家会识人啊?这也算是他成功之路上最好的绝招了,就好比他结识了鲁肃,并且通过谈话就能将这个人分析的很彻底,在用人方面孙权也很有分寸。

那个时候的夷陵之战让陆逊全权指挥才有了战争的胜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留人有心,这个有心其实就是指的是一种将部下吃的死死的,然后好让他们尽心的效忠,并且孙权的情商在那个时候发挥的淋漓尽致,不过等到孙权称帝的时候,确实他的做法是挺过分了,与之前的好生对待相比,露出了残忍的一面,虽然他表面上是个有作为的好皇帝,实际是一个仁义道德完全丧失的帝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知否顾家大哥下线说出真相,有什么目的

全文共 1653 字

+ 加入清单

《知否》中一向让很多人看不惯的顾家大哥顾廷煜终于下线了,但是对于顾廷煜的死,很多人却觉得有些惋惜了。造成前后态度变化的一个原因,就是顾廷煜在临死之前,把顾家的产业、爵位、顾偃开的遗书等等一切全部都交给了顾廷烨,让真相不至于被小秦氏等几个长辈掩盖起来。但是,为什么顾廷煜在临死之前要这样做?难道真的只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顾廷煜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目的呢?

《知否》最新的剧情里,顾家大郎突然跳到了好人阵营中。这让很多观众都觉得很奇怪,那个号称是不整死顾廷烨就不肯罢休的大哥为什么会突然会对顾廷烨示软呢?最近的更新中,顾家大哥在临死前对自己的妻子和女儿说明了自己的良苦用心,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妻子和女儿能有个好归属,然后就下线了。

他为什么不向小秦氏示好呢?小秦氏的尖酸刻薄是我们都看得见的,不过让我意外的是,没想到大哥对自己的弟弟居然如此了解。虽然自己对二弟不太好,但是他自己知道无论自己怎么对他,他对顾家始终都没有恨意。也难怪在最新的剧情里,顾廷烨会对自己的大哥如此佩服。就在顾家大郎将家产交付给顾廷烨之后,他便对顾廷烨说了希望顾廷烨能够为他照顾好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顾廷烨一听整个神情突然发生了变化,回头再首自己大哥的时候眼神中带着的感情是复杂的。冯绍峰饰演的顾廷烨这个角色难得有用眼神传达感情的地方,这个眼神便验证了冯绍峰的演技。

眼神中很有戏,好似悲哀又好似怜惜,把自己对自己大哥的复杂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复杂的情感也是一言难尽。不过,我认为他更多的是佩服自己的大哥。

之后,他在和明兰说私房话的时候就表明了自己的心意。自己的大哥放下身段,满足了自己提的条件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的大哥想要干什么,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这也是很巧妙的地方,顾家大郎无论是做什么都会用计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顾廷烨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要不是因为自己的大哥体弱多病,自己很有可能被他压着无法翻身。不过,我认为顾廷烨是自己轻薄了自己。

顾廷烨之所以会成功和自己的大哥关系大吗?至少他大哥没有给他任何帮助,还用心的在阻止他成功。要不是顾廷烨自己一心在军中打拼以及喜欢“多管闲事”,顾廷烨哪有这么风光的时候呢?所以说,要说顾家大郎变好人了,不如说是他大哥认清了现实,只能这样做,迫于现实做出的无奈之举。

最后,顾廷烨的逆袭史是值得学习的。自己身陷泥潭的时候,逃出泥潭寻找机会也是不错的选择。

《知否》中继林小娘“领盒饭”后,又有一反派角色顾大郎即将下线了。顾大郎是男主顾廷烨同父异母的哥哥,因为家庭的原因,他从小就把弟弟顾廷烨视为眼中钉,可是让人意外的是他居然在下线之前对顾二说出真相。

一向对顾廷烨采取“激进、不退让”策略的顾大郎,突然改变了策略向顾廷烨示好、妥协了。原来,顾大郎虽然身子从小就不好,但是他还自以为能再多活个六七年,却没想到自己早就时日不多了。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难道顾大郎是知道自己快要下线了,突然良心发现了?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扒姨会这么说呢?因为顾大郎对顾廷烨的恨是深入骨髓的,哪怕是受到了来自继母、四房、五房长辈的压迫,他也不会轻易的向顾廷烨妥协。

可是眼看着顾大郎的时日不多了,妻子胆小懦弱,无法独当一面,孩子年纪又小,所以他不得不考虑自己死后孩子和老婆如何生活的问题。如今,摆在他面前有两个选择,一继续和顾廷烨对着干,二主动向顾廷烨示好。

顾大郎固然是乐意继续和顾廷烨作对到底,但这也意味着他死后他的妻儿将会靠着小秦氏这边生活。如果选择后面一个选项,老老实实的把大家做过的坏事全部交代清楚了,卖顾廷烨一个人情,好让他念在自己曾经良心发现的份上能够善待自己的妻儿。

在顾大郎的心中比起小秦氏,顾廷烨表面上看起来脾气大、不好惹,其实他的心肠最软、也最善良,所以很明显顾廷烨更值得委托。不得不说顾大郎不愧是上届“宅斗”的冠军,手段心机一点都不少,甚至还有一点睿智。

虽然顾大郎的人品有点一言难尽,但是对自己的妻儿也算是仁至义尽了,该做的都做了。尤其是他跟娴姐儿的那段对话,还让人觉得有点莫名的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曹操和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两人之间有没有见过面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同为一方霸主曹操孙权有没有见过面

曹操和孙权两个人在正史中没有见面,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见过面。

虽然曹操还有孙权两个人在正式的场合并没有见过面,但是在赤壁之战的5年,曹操选择南征孙权,在此时也大概维持了一个月左右,最终孙权的水军就直接包围了曹操一部分的陆军,曹操的军队当时死伤无数,孙权更是耀武扬威,希望能够以此来刺激曹操。

曹操在看了孙权如此小人得志的模样,马上就非常的感慨,更是表示生子就应该如孙仲谋。如果像袁绍的儿子又或者是刘表的儿子,那么这只不过是像猪狗一样。在言语之中透露出来的其实就是对于孙权的一种赞叹,或许在这个时候也曾经隐隐约约的看过彼此。孙权在后来也给曹操送去一个纸条,现在已经春天来了,所以马上就要大涨,如果你不退的话就只能够神游龙宫。曹操在此时马上就选择退军,而这个故事也同样被辛弃疾写在词中。

曹操和孙权没有见过面,但是曹操的年龄和孙坚差不多,他们在同一个时代还曾经一起去讨伐董卓,全部都是关东联军的一个部分,当时的孙坚主要担任的就是前锋。所以说这两人之间还是应该见过面的,否则这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办法解释。这三个人可能见面的场合,还有历史上的见面就如此,三个人可能根本就没有一起坐下来斗地主,又或者是斗酒,但是三个人在分开场合还是会有一定机会见面,这才是当时的一个真实写照。

只是两人会有着各自的目的,所为的就是自己的梦想,必然也不可能会走到一起,就算可能会惺惺相惜,估计也不可能会表露出来,毕竟谁都希望能够成为大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孙权的妻子和孩子都有哪些人?你都知道多少?

全文共 1671 字

+ 加入清单

长久以来,很多人都比较在意三国时期东吴霸主孙权的功绩,他的人生经历,但也有人很好奇他的婚姻和子女。江东有名的美女大乔和小乔一个嫁给了他的哥哥孙策,另一个嫁给了孙策的好兄弟周瑜,那么,孙权的妻妾又是谁呢?他有过多少个夫人,又有多少个儿子呢?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孙权的妻儿们。

孙权一生7个夫人,有大家闺秀、寡妇、官奴等。虽然形形色色,但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有绝美姿色。然而红颜薄命,在阴冷的后宫之中,女人的明争暗斗和战场上男人的厮杀一样残酷无情。最后的胜利者,唯一被立为皇后的还被宫女缢死,没有人笑到最后。

谢夫人,这是原配,没有生子,抚育了孙权妾生的儿子孙登,后来因孙权有了更美丽的二夫人,就被冷落,抑郁而死,孙登也很早就病死了,这是东吴的不幸,因为这位曾经的太子品德才能都是很被吴国百姓喜爱的。

徐夫人,是位二婚,不过仍然使谢夫人失宠,但是这位夫人还不错,继续抚育孙登,使之当上太子,群臣看到这种情况,就建议立她为后,但徐夫人爱吃醋,孙权很生气,就找个理由废了她。

步夫人,这位夫人生下了鲁班和鲁育公主,步氏与丞相步骘同族。因为美丽而得到孙权的宠幸。大女鲁班嫁给了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死后又嫁给全琮,全琮死后又与孙峻私通,还亲手害死了妹妹鲁育公主,是个集无耻、狠毒、淫荡、愚昧为一身的女人;小女儿鲁育许配了朱据,朱据死后改嫁了刘纂,性格和其姐大相径庭,曾委婉的劝鲁班公主不要干涉政治,被其姐害死。步夫人性情和婉而不妒忌,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得到了孙权的宠爱。孙权称帝后想让步夫人当皇后,而群臣不答应,认为徐夫人更合适皇后的位置,孙权意在步夫人而没有答应,后来病死。

袁夫人,这位夫人可以说是品德最好一位,不过也没有子嗣。步夫人得病去世,孙权打算立袁氏为皇后。袁氏以自己没有儿子的理由推辞了。令人惊奇的是袁氏是袁术的女儿,袁术这样的草包土匪竟然生出来如此优秀的女儿真是怪事了。

王夫人,是琅玡人,生下了儿子孙和和孙霸,受宠的程度仅次于步氏。步夫人去世后孙和立为太子,袁氏又拒绝了继位中宫,孙权便打算立王夫人为皇后。群臣也认为母以子贵,既然孙和做了太子,他的母亲王氏照例也应当做皇后。但这时鲁班公主就开始干坏事了,她一向憎恶王夫人,并不时谮毁她。当时孙权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她就诋毁王夫人说她面有喜色,因此孙权责怒非常,王夫人无从辩白,忧惧而死。孙和也是由于鲁班公主一班人的原因而失宠。

后来孙权又宠幸了一个罪犯的女儿潘氏。这个潘氏是最美的一个,生了小聪明孙亮,后来孙亮立为太子,第二年潘夫人也被册封为皇后。她的性格险妒容媚,曾谮害了袁夫人等后宫许多侍妾。恶有恶报,后来潘夫人死于侍候他的侍妾手中,是被勒死的,孙权杀了所有侍候潘夫人的侍妾,但心里也明白潘夫人性格太坏,三个月后孙权也死去了,真是一位晚节不保的英雄。

另一位南阳王夫人所生的儿子孙休为琅琊王,出居丹阳;还有仲姬所生的儿子孙奋为齐王,出居武昌。

孙权一生共有7个儿子,在这7个儿子中,除长子、次子因病早亡以外,一个被孙权自己赐死,另有三个在孙权死后被孙氏子侄杀死或逼死。孙权的7个儿子分别是:

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孙权的长子,三国时东吴宣太子。赤乌四年五月卒,年仅三十三岁。

孙虑(213-232),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吴国大帝孙权次子,封建昌侯。

孙和(224年-253年),字子孝,是中国三国时期吴国第一位皇帝孙权的第三子,也是吴国最后一位皇帝孙皓的父亲。他曾被孙权立为皇太子,但后来被废黜,最后更被赐死。

孙霸,字子威,吴郡富春人,孙权之子,孙和被选为太子时,受封为鲁王,因此与孙和之间产生继位的问题,后来被降罪赐死。

孙奋(?-270年),字子扬,孙权的第五子,生母为仲姬,三国时东吴皇子,初封齐王,因擅杀封国属官而被废为庶人,后转封章安侯。

孙休(235-264),字子烈,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孙权的第六子,公元258-264年在位。

孙亮(243-260),字子明,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他是孙权与潘皇后的第七个儿子,252年孙权去世后即位,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孙策死后传位孙权,他是如何对待孙策的孩子的?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孙策的死不得不说是一件很让人惋惜的事情,原本江东还有诸多事情要依靠他,他却在统一江东六郡的同一年就遇刺身亡了,十足十的英年早逝。他临死之前,把江东大权托付给了弟弟孙权,而当时自己还有几个孩子,那么孙权继承大业之后,又是如何对待哥哥的几个孩子的呢?

孙策的父亲孙坚死后,他认为当下是群雄纷争的时代,自己应该招募兵士完成父亲的遗志,创立一番基业,于是前往投靠了袁术,同时讨回了父亲的旧部一千多人。吴郡都尉朱治是孙策父亲的老部下,他认为袁术这个人经常反复无常,不可以待太久,于是劝孙策夺取江东之地。

孙策非常喜欢外出打猎,而且常常是一个人独自出行,这让不少部下感到十分担忧,虽然多次劝阻,但孙策都没有听进去。同年四月,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时遇到刺杀,孙策面颊中箭。孙策的箭伤越来越严重,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就把江东托付给了自己弟弟孙权,并嘱咐自己的部下要好好辅佐他。当天夜里孙策逝世,年仅26岁,江东“小霸王”就这样英年早逝了!

孙权继承了孙策的基业后,取得的成就应该没有让他的哥哥失望。通过多年的东征西讨,江东形势逐渐稳定下来,在赤壁大战中打败曹操南下大军,后来夺回了荆州之地。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在称帝之后,追谥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但只追谥哥哥孙策为长沙桓王。这或许是出于皇位继承的考虑吧,毕竟追封了孙策为帝,那么孙策的儿子孙绍位置该是什么呢?这不太有利于孙权一脉的皇位传承。

孙权在继承孙策的江东基业后,对待孙策的子女还算不错,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江东大家族。但是对于唯一的侄子孙绍就有所防备,仅仅封侯了事,后来因孙登之子孙英被封吴侯而改封上虞侯,原爵位为太子孙登之子孙英所取代。死后由其子孙奉继承爵位。此后事迹不详。

至于大乔,其实大乔的命是很苦的。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四岁,大乔是十八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大乔和孙策仅过了三年的夫妻生活。当时,大乔充其量二十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凄惶!从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孙策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孙策是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孙策自幼跟随孙坚征战,因此他在战争中不断的历练自己,他勇猛的性格也在此逐渐的养成。

建安四年孙策击败庐江太守刘勋及刘表部将黄祖。建安五年初,在夺取豫章郡后统一江东;同年4月,正当孙策准备发兵北上之时,在丹徒狩猎时为许贡门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

在《三国演义》中称其武勇犹如霸王项羽,绰号“小霸王”。郭嘉曾评价孙策: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孙权平定江东后,便经营江东,为日后孙权称帝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孙权为什么一开始没有登基,而是对曹魏称臣?

全文共 1147 字

+ 加入清单

魏国是三国时期第一个建立的国家,在魏国建立的第二年,蜀国也随之建立,然而另一边的东吴却始终没有动静,一直到八年之后才终于宣布成立吴国,孙权登基称帝。那么,为什么孙权没有在一开始就选择称帝,而是要先向魏国俯首称臣,直到数年之后才终于建国呢?孙权这样做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在三国时期,自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的形势得到建立。对于曹操、刘备、孙权这三大诸侯,之间互相争斗了数十年,但是,活得最久的还是要数东吴的孙权。但是,在曹操去世后,尤其是在曹丕和刘备相继登基称帝后,孙权不仅没有称帝,反倒向曹操的儿子曹丕俯首称臣,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在笔者看来,孙权能屈能伸的性格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其他可以向晚自己一辈的曹丕称臣的前提。如果把孙权换做是关羽、张飞这样性格的人,别说低头了,肯定要立即率领兵马杀向洛阳。回到孙权身上,早在曹操还没有去世的时候,孙权就已经派遣使者,不仅要和曹操集团改善关系,而且要在名义上臣服于曹魏。当然,这种臣服对于孙权的东吴来说,根本没有多大的束缚力度。换而言之,在东吴政权内,孙权和皇帝没有两样。

其次,但是孙权这么做,主要还是为袭击关羽、攻占荆州做好政治、外交上的准备。毕竟,和关羽开战,也就意味着和刘备集团彻底闹翻,如果再不和曹操集团处理好关系,到时候两面受敌,东吴很可能要遭受灭顶之灾。公元219年,在吕蒙、陆逊等人的配合下,孙权一方占领了荆州,并除掉了关羽等蜀汉将领。不久之后,曹操去世,接班人曹丕立即篡汉自立,标志魏国的建立。面对曹丕的新任皇帝,更担心蜀汉皇帝刘备即将到来的倾国一战,孙权继续向曹丕俯首称臣,甚至还归还了原先的曹魏降将。

当然,对于孙权的隐忍和图谋,曹丕不可能看不出来。由此,既然是称臣,那你孙权得要有实际行动,不能光嘴上说说,比如效仿春秋战国时期的规矩,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魏国当人质。但是,老谋深算的孙权,一方面拖延着曹丕,另一方面和刘备展开了夷陵之战,经过此役,刘备间接丧命,孙权明白东吴西线的威胁暂时解除了。由此,孙权继续跟曹丕阳奉阴违,而曹丕当然忍不了了。于是,不顾贾诩等谋士的劝告,曹丕三路大军讨伐东吴,终于品尝到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和苦涩的长江之水。

最后,在连续击败了蜀国和魏国两大强敌后,孙权终于卸下了隐忍的面具,和魏国曹丕撕破了脸,并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三国中的最后一个国家——吴国。当然,对于晚年的孙权,可以称得上功过并存。一方面,孙权开展屯田等政策,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之后的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为了维护东吴的君权统治和接班人的权力,孙权对于江东四大家族乃至陆逊等东吴大臣的清洗,一定程度上损耗了吴国的国力,加剧了东吴的人才匮乏问题。当然,总的来说,文治武功和知人善用的孙权,配得上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孙权劝学中孙权的性格特点 孙权劝学孙权的形象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孙权劝学》中孙权是一个赏识人才、直言不讳、严格要求下属,能发现别人的潜力并善于开发的人,是一个贤明的君主。

《孙权劝学》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鲁肃的性格特点:爱才惜才、忠国长者、忠厚坦诚

吕蒙的性格特点: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善学、豪爽

孙权的性格特点:对部下严格要求、善劝学习、赏识人才、直言不讳

《孙权劝学》出处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司马光,是我国宋朝著名的政治家。《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容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