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类第一个热气球飞行器(经典20篇)

浏览

283

文章

1000

篇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技术发展人类未来影响

首先,在生物技术从不成熟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要经过很多的实验,在做这些实验的时候,难保不会出现问题,说不定会因为一时的失误科学家自己创造出了新的物种,因为这种新物种的适应能力太强了,会取代很多旧的物种,造成生物的大灭绝.并且现代的生物技术已经出现了这种问题,基因工程研究出的新小麦品种,如果给其它品种授粉的话,产生的种子无法发芽或无法正常发芽.

第二,如果未来的某一天,生物技术也可以用于人类的改造,必然会产生一大批新的更适应未来要求的人,那么传统意义上没有经过改造的人类要怎么办呢?也许会因为不再有合适的工作更失业,然后找不到配偶,就这样一点点的被自然界淘汰;也许会出现另一个“希特勒”,对已经落后的传统人类进行一次种族灭绝的大屠杀.

如果更糟的话,这种技术首先被恐怖分子掌握了,制造出新的病毒品种,而现在的医学技术对从未出现过的病毒是无能为力的,一旦新的病毒品种失去控制,被消灭的就不再是一部分人类而是全人类了.也许连地球上的其它生物也会受到波及,因为这种病毒并不是在自然进化的情况下产生的,也许所有生物都会被感染,然后出现几乎所有生物一起灭绝的惨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降低人类生育能力的7大隐患

全文共 1369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不孕症威胁着许多人的幸福生活。不过,别慌,更别说急着去医院了。理性地选择一家正规的专业医院,在确认你的生殖能力没有问题的前提下,你不妨仔细检查一下你的生活方式有什么问题。

隐患1:人工流产

下降指数:30 ~ 50点。每次流产都会使你不孕的几率增加3% ~ 5%。

专家分析:生育专家张荣珠主任指出,流产容易造成子宫内膜损伤,使受精卵难以“生根”。此外,如果感染是由于操作不当或术后没有良好的休息造成的,很容易引起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问题,导致妊娠困难。

应对策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流产痛苦,以免影响未来妊娠计划的实施。

隐患2:育龄

下降指数:30点。30岁以后,生育率与年龄成反比。

专家分析:生育专家李秀芬主任解释说,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24-29岁是生育的最佳年龄。从30岁开始,生育率曲线呈下降趋势,40岁以后更为明显。人们普遍认为,45岁以后怀孕的可能性极小。因此,就妇女而言,年龄是生育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应对策略:提前计划,以免事后后悔。

隐患3:妇科疾病

下降指数:50点。各种妇科疾病或继发于生殖道感染的疾病可以降低怀孕的可能性。

专家分析:生育专家苏建平主任表示,除了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外,避孕药使用不当也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和不孕不育。还有一些传染性疾病,如盆腔炎、阴道炎和由淋球菌、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可导致局部白细胞增多,影响精子的正常活动,造成妊娠困难。

应对策略:避孕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你有任何身体问题,你应该尽快就医。

隐患4:精神压力

下降指数:40点。对成功或快速成功的渴望会让原本容易的事情变得更加困难,并降低怀孕的概率。

专家分析:生育专家李红主任解释说,受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身体所有器官的配合。体内的激素只有在大脑皮层的控制下才能正常工作。如果你处于压力之下,你的大脑总是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大脑皮层将无法正常分泌激素,抑制卵巢的正常排卵功能,从而使受孕成为一种奢望。

应对策略:不要太在意,顺其自然,你会得到你想要的。

隐患5:不良嗜好

下降指数:40 ~ 50点。吸烟、饮酒过量或熬夜被称为怀孕的“三个减少”。

专家分析:怀孕专家张荣珠主任指出,女性吸烟严重影响性激素分泌,容易导致月经不调。另一方面,酒精中毒可能导致月经不调、闭经、卵子产生变异和排卵停止。经常熬夜不仅会降低体内的免疫功能,还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和鸡蛋的质量。

应对策略:调整生活习惯,不要让坏习惯成为生育的杀手。

隐患6:补充剂的滥用

下降指数:10 ~ 30点。盲目使用补充剂或药物会降低怀孕的可能性。

专家分析:生育专家苏建平主任指出,有些保健品含有大量的雌激素,短时间服用可能会使人感到快乐和精力充沛,但长时间服用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妊娠。此外,许多女性为了美丽渴望减肥。事实上,如果女性体内的脂肪量低于维持正常月经周期的最低值,也会导致丧失生育能力的严重后果。

应对策略:注意健康饮食,不要盲目减肥,使用补品和药物。

隐患7:环境污染

下降指数:10 ~ 20点。有害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对怀孕有一定的影响。

专家分析:生育专家朱主任说,如果现代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化学污染,如化学污染、铅、麻醉药品或x射线、物理辐射和饮食污染等,他们的生殖功能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应对策略:怀孕前半年远离有害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马斯克:人类只有与人工智能竞争才能摆脱危险

全文共 156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美国亿万富翁艾伦·马斯克宣布了将计算机芯片植入人脑的计划。这位百万富翁+科学家说,这些芯片将治疗脑部疾病,并使人类拥有超人的智力。两年前由马斯克创立的安全公司Neuralink表示,它计划在2020年开始在人类身上测试其脑-机接口技术。

48岁的马斯克是特斯拉和SpaceX的首席执行官。他说,这项技术将有助于“解决各种脑部疾病”,并让人类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已经对猴子和老鼠进行了测试。

这个4x4mm毫米的微芯片通过头骨上的四个小孔连接到数千根细小的导线上,这些导线进入大脑。线路上的电极将能够监测“神经尖峰”,即指示大脑活动的电脉冲。电极不仅能读取大脑信息,还能影响行为并反馈给智能手机应用。

这项技术的最早版本将首先用于帮助瘫痪病人控制他们的智能手机和电脑键盘。后来的版本可以治疗大脑功能障碍的病人,这是基于技术,如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病震颤的深部脑刺激。最后,高级版本将允许大脑与计算机连接,增强他们的智能,并使他们能够与超人人工智能竞争

马斯克是关于人工智能的伦理辩论中的保守派之一。今年7月,包括马斯克在内的2400名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签署了一项杀死机器人的承诺,他们将不会参与研发或制造能够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识别和攻击人类的机器。这听起来可能令人鼓舞,但各国很容易获得必要的技术和工具来制造致命的“钢铁侠杀手”。任何人工智能技术人员都使用容易获得的工具来制造这种杀人机器。尽管他警告过人工智能的危险,但他说只有与人工智能竞争,人类才能摆脱危险,也就是说,人类必须“与人工智能共存”。

他认为,“即使在良性的人工智能场景中,我们也会落后。有了高带宽的脑机接口,我们将继续前进,我们将有可能与人工智能融合并共存。”到目前为止,早期的技术主要是在老鼠身上进行测试,但是马斯克说他们在猴子身上进行了有限的测试,结果是有效的。

“神经链接”表示,一旦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美国药品监管机构)的批准,它希望明年开始在人体上进行测试。该公司希望在2020年前为其首个人类患者配备这项技术。最后,公司希望这些芯片能在几个小时内安装好,而不用去医院,也不用用激光束在头骨上打孔。这些激光束只有人类毛发丝的四分之一宽,应该小到足以绕过大脑中的血管而不会造成伤害。耳朵后面的设备将能够广播和接收信号,使芯片能够与电脑或智能手机互动。在可以监测大脑对想法反应的设备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无创和安全的方法。

马斯克在2016年创建了“神经链接”,此前他警告说,除非人们适应与计算机集成,否则他们有被人工智能打败的风险。然而,迄今为止,它的工作基本上是保密的。

马斯克将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会议

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对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警告说,当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生物智能时,它可能会“取代”人类。这些担忧是关于所谓的“通用”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复制所有人类决策的系统。然而,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马斯克认为,即使是一辆完美的自动驾驶汽车也没有任何东西能让人完全“意识到”。它可以决定是边缘化还是伤害人类。因此,自动驾驶特斯拉是专门设计的,而不是被杀死的,这与机器智能是否有一天会决定这个问题无关。

马斯克解释说,他的主要目标是在你的头骨中植入一个芯片。这种芯片将为你提供超越我们生物智能极限所需的数字智能。这将意味着人工智能完全融入了我们的身心。在他看来,人类和计算机的无缝结合给了我们与人工智能完全“共存”的机会。如果不采取这样极端的措施,人类注定要灭亡。

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公司迄今已筹集了约1.5亿美元,其中1亿美元来自马斯克本人,雇佣了约100名员工。这项技术是马斯克最新的雄心勃勃的计划。马斯克拥有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和地下隧道钻探公司,市值240亿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巷战有哪几个?

全文共 3078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的热兵器战争史当中,最为血腥和惨烈的战斗恐怕就是巷战了。双方的狙击手互相躲避射击,在四处是瓦砾,死尸遍布的城市中穿行。由于地形较为复杂,贴身近战的几率很大,所以在巷战当中,双方的伤亡都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巷战有着“城市绞肉机”以及“地狱里的战争”的恶名。那么小伙伴们知道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巷战有哪些吗?斯大林格勒巷战,城市“绞肉机”

对抗方:德国军队VS苏联军队

作战时间: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斯大林格勒巷战,这是现代战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巷战,也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绞肉机”。其惨烈程度可谓举世无双,空前绝后。这场巷战关系到两个极权领袖的脸面:斯大林要保住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希特勒要在这终结了他闪电战传说的地方洗刷耻辱。

1942年7月,德军以优势兵力攻入斯大林格勒。骄狂的德军企图用屡试不爽的闪电战碾平这座象征苏联最高统帅的城市,但不久他们就发现掉进了一个满布死亡的深坑。

在斯大林“不准后退一步”的严令下,苏军依托市内复杂地形和众多人工建筑,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一层楼、一间房、一座水塔、一段铁路路基,甚至一堵墙、一堆瓦砾,都能引发激烈的争夺战。

德军往往付出极大代价攻下的残垣断壁,转眼又被苏军重新夺回。火车站反复易手即达13次之多。整个斯大林格勒烈焰升腾,血肉横飞。敌我双方拼死对垒,子弹打完了,就贴身展开白刃格斗,坦克上来了,身上绑着手榴弹冲过去与之同归于尽。

在苏联军民的拼死抵抗下,德军死伤惨重,寸步难行,随后而来的严冬恶劣天气使德军更加虚弱不堪。

1943年2月苏军发动反攻,被巷战消耗得筋疲力竭的德军溃不成军,第6军团遭受到毁灭性打击。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从此纳粹德国开始节节败退。战争结束后,斯大林格勒郊区埋葬了14万德军的尸体。柏林巷战,史上最大的巷战

对抗方:苏联军队VS德国军队

时间:1945年4月26日~1945年5月2日

柏林巷战,是迄今为止人类规模最大的巷战,规模远大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场战役对于苏联人来说意义是极其巨大的,因为当柏林被攻占后,也就标志这第三帝国的崩溃。而对于德国来说,意义同样极其巨大,因为这场战役也是第三帝国最后的希望,只要能将苏联人在这场战役中击败,第三帝国就有可能和西方盟国达成一个能使第三帝国继续生存的协议。

1945年4月15日,让德国人感到心悸的是,苏联人很快就来复仇了——苏联人发起了进攻,在柏林城外围攻了11天。一天之中,苏军就发射了120万发炮弹,让40多万德国士兵成堆成堆地躺在尼斯河和施普雷河的河畔。苏军可没有一丁点儿怜悯,这是一场复仇者与绝望者的战斗。

绝大多数苏军士兵都是平生第一次踏进柏林城。他们根本搞不清方向,只知道往前冲。结果,密密麻麻的子弹扑面而来,将他们成批成批地撂倒。那一天是1945年4月26日。

虽然苏军的坦克群把城内200多万幢建筑物都轰了个遍,但丝毫没能摧毁来自废墟的火力。苏军遇到了麻烦,柏林成了坦克的坟墓,这些长驱直入的庞然大物被暗处的反坦克火箭弹和燃烧瓶炸得稀烂,横亘在狭窄的街道中,阻挡了后面坦克的前进。

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巷战开始了。失去坦克掩护的步兵寸步难行,白白成了德军的靶子。后来,苏联人才知道:为了这次巷战,德国人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每一栋楼都被加固、改装为防守堡垒;每一扇窗户都被砖头堵上,只留下射击孔。德军甚至还发明了一种弯曲的枪管,以对付拐角处的进攻者。

驻守柏林的,是德军中最精锐、最忠心的党卫军和国民卫队,他们躲在下水道、残垣断壁间或屋顶上。由于绝望,他们已经彻底疯癫,变得穷凶极恶。同样,苏军也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癫狂状态,复仇的烈火烧得他们群情难抑,即使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战友倒在脚下。

朱可夫将军调整了战术——将坦克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成数个小组,与步兵、炮兵和工兵组成强击群,逐个逐个地攻克德军的堡垒。苏军士兵把床垫铺在坦克身上,以减轻对手对它的打击。苏军在烟幕弹的掩护下,冲进下水道和大楼里,与德军展开了近战。那是一场疯狂的恶战!简直就是一群“疯子”在打另一群“疯子”,其惨烈程度比斯大林格勒巷战有过之而无不及。厮杀此起彼伏,刚在这个防区结束,又立即在另一个防区展开。

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德国纳粹没有就此停手。直到5月2日,眼见大势已去的德军才在魏丁格将军的率领下投降。然而就在这短短的6天时间里,苏军又有10万多士兵阵亡。

这场战役德国军人伤亡30多万,被俘30多万,德国平民死亡人数高达20多万。苏联人付出的代价是40多万人的伤亡。这场战役中无论是德国还是苏联都涌现了大批可歌可泣的勇士。摩加迪沙巷战,把会动的都打死

对抗方:美国维和部队VS索马里人

时间:1993年10月3日

摩加迪沙巷战,这是巷战史上时间最短,但影响和意义却非同寻常的一次战役,因为电影《黑鹰坠落》而被世人熟知。

1993年10月3日,驻索马里的美军维和部队出动“黑鹰”直升机和突击队员围剿索马里最大军阀艾迪德,此前艾迪德领导的反美武装利用伏击游击战术,让美军吃够了苦头。这次美军又遭暗算,在摩加迪沙街头巷尾陷入他们最害怕的巷战泥淖,成百上千的群众瞬间几乎全部变成杀手,连一些妇女和儿童也并不熟练地操着武器射击。

由于狭窄的街道被路障堵死,美军后续部队无法及时赶至增援。半天的战斗结束后,19名美军突击队员丧生,2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次日,索马里民众拖着一名美军的尸体到街头示众庆功。这个镜头被记者拍到,在美国国内播放后引起一片哗然,迫于各方压力,克林顿政府不得不很快宣布从索马里撤军。格罗兹尼巷战,俄罗斯的战栗

对抗方:俄罗斯军队VS车臣非法武装

时间:1994年~1995年,第一次巷战;1999年12月25日~2000年2月,第二次巷战

格罗兹尼巷战,这是越战以后最残酷最血腥的巷战。俄罗斯军队与车臣非法武装从1994年开始,先后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爆发两次较大规模的巷战。

格罗兹尼当初建城时即是按照作战要塞的要求来设计,故而城内堡垒星罗棋布,密如蛛网,易守难攻。在当地方言里,“格罗兹尼”的意思是“可怕和残酷”。这里爆发的两次巷战,堪称越战后最血腥的战役,它因“让俄罗斯军队战栗”而闻名于世。俄军入城恍若进了迷宫,摸不着北,空有优势武器和装备却无从发挥。而车臣武装的狙击手却可以凭借熟悉的地形,藏在暗处像练习射击一样,逐一射杀目标。

1995年第一次巷战结束时,格罗兹尼就要了上千名俄罗斯士兵的命。据说,杀进市区内的一个千余人的作战团仅剩下1名军官和10名士兵活着离开;进入市区的26辆俄军坦克被击毁了20辆;120辆装甲车损失了102辆。车臣非法武装甚至将俄军的死尸垒成沙包,垒在一起筑成街头“人体碉堡”,让逝去的人丧失了最后的尊严。

第二次格罗兹尼巷战发生在1999年12月25日至2000年2月,俄军更是尸横遍野,1173名士兵死亡,甚至俄军前线总指挥马洛费耶夫少将也被射杀。

事实上,格罗兹尼巷战是一场狙击手的战争。俄军士官赫尔巴德斯在他的战地日记里写道:“我旁边的弟兄一个个倒下去,每个人的脑门上都留有小而圆的弹孔……”1月18日,狙击手甚至射杀了俄军的格罗兹尼前线总指挥马洛费耶夫少将——头部两枪、背部一枪,枪枪致命。

凶狠、果断、对地形了如指掌的车臣非法武装狙击手散布于整座城市,他们躲在阴暗处,每人搭配一个机枪手和一个火箭炮手。这种三人小组杀伤力很强,移动又迅速,兼具远-中-近3种距离的火力搭配,简直就是城市巷战的“黄金组合”。

无可奈何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后来命令轰平了格罗兹尼,但这块弹丸小城,却成为俄罗斯军人心中永远的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人类会患精神分裂症皆因复杂大脑产生障碍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表明,许多非人类物种都会有精神病症状。鸟类有强迫症,马有时有病态冲动,海豚和鲸鱼(尤其是在圈养环境中)会自我伤害。当你开车出门时,你的狗悲伤地看着你的样子——这可能是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中确定的分离焦虑。然而,至少有一种常见的人类精神疾病似乎让所有其他动物幸免于难:精神分裂症。

根据《科学美国人》的网站,患有精神疾病的动物可能存在,但精神错乱是人类的专利,抑郁症、强迫症和焦虑在许多非人类物种中都有记录。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一种毁灭性的、通常是致命的疾病(现在已知它与遗传密切相关)仍然存在,而有利于精神错乱的基因本应通过自然选择被消除。一项新的研究为人类大脑如何产生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提供了线索,并提出了在此过程中可能的治疗目标。事实证明,精神错乱可能是大脑变大的不幸代价,也就是说,认知能力变得更高、更复杂

这项由西奈山医学院的学者乔尔·达德利博士领导的研究表明,由于精神分裂症在人类中相对常见(超过1%的成年人患有这种疾病),它可能有复杂的进化幕后故事来解释为什么它一直存在并成为人类专利。具体来说,他们对人类基因组中一个叫做HAR的小片段感到好奇:自从人类与黑猩猩分道扬镳以来,HAR经历了快速的进化,这可能给人类带来了特殊的好处。HAR本身不编码蛋白质,但经常帮助调节邻近的基因。由于精神分裂症和HAR似乎基本上是人类特有的,研究人员想找出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

他们发现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组中的HAR基因非常接近,这表明HAR在调节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基因方面发挥了作用。此外,他们发现与HAR相关的精神分裂症基因比其他精神分裂症基因面临更大的进化选择压力,也就是说,这些基因的人类变体从某个角度对人类有益,尽管它们含有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达德利博士的团队发现,HAR相关的精神分裂症基因存在于影响前额叶皮层表达的其他基因的基因组区域:前额叶皮层就在前额叶后面,参与更高级别的思考。

他们还发现,这些“犯罪基因”参与了人类前额皮质内的各种关键神经活动,包括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突触传递。γ-氨基丁酸是神经活动的抑制剂或调节剂。据信其传播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有关。如果γ-氨基丁酸异常,多巴胺将失去控制,导致幻觉、妄想和精神障碍常见的混乱。换句话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缺乏控制。

达德利解释道:“有人认为人类语言和文字的出现与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的基因有关。事实上,语言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特征,而γ-氨基丁酸对言语能力、语言和其他方面的高级认知至关重要。我们的进化分析侧重于前额叶皮层的γ-氨基丁酸功能,这似乎讲述了一个将精神分裂症风险与智力联系在一起的进化故事。”

换句话说,随着复杂和高度社会化的人类思维(以及更高层次认知的复杂遗传学),可能会有更多的问题:复杂的功能产生复杂的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海冰会影响人类海上活动吗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航海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喜欢海上活动比如海上冒险、出海打渔等等,那么大家知道海冰影响人类海上活动吗?今天就由的小编来为大家说一说这个海洋灾害小知识。

首先给大家讲一篇事例,俄罗斯北方航线的某些段,每年通航期仅有2-4个月。而冰山更是航海的大敌,45000吨的“泰坦尼克”号大型豪华游船,就是在1912年4月14日凌晨在北大西洋被冰山撞沉的,使1500余人遇难;1969年2-3月间,中国渤海曾发生严重冰封,除了海峡附近外,渤海几乎全被冰覆盖,港口封冻,航道阻塞,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被冰推倒,海上航船被冰破坏,万吨级的货轮被冰挟持,随冰漂流达4天之久,海上活动几乎全部停止。渤海在1936年和1947年也曾发生过相当严重的冰情。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海冰不仅对海洋水文状况,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人类的海上实践活动。随着人类海上活动的增加,冬季海冰的危害和威胁也日渐增多。舰船和海港等受海冰危害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封锁港口、航道;

2.堵塞舰船海底门;

3.使锚泊舰船走锚;

4.挤压损坏舰船;

5.破坏海洋工程建筑物和各种海上设施;

6.使渔民休渔;

7.船舶积冰。

以上的内容就是为大家整理的海洋灾害小知识,大家如果感到有助于您,可以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内容海冰减少的危害与影响,期待您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人类的大脑为什么这么大?或许与饮食改变有关

全文共 1531 字

+ 加入清单

分类学家认为,生活在大型社会群体中会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大脑进化,但一些新发现动摇了这一观点。

在纽约大学灵长类动物系的许多房间里,几乎每个柜子里都藏着许多骨头标本。詹姆斯·海厄姆热情地解释说,这些骨头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人类进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大脑如此庞大和沉重?

海厄姆展示了许多狐猴头骨和许多灭绝人类亲属的雕像。他最感兴趣的是这些灵长类动物的头骨大小。在研究了猴子、狐猴和人类的大脑体积后,他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大脑如此之大。

一般来说,一些灵长类动物的大脑比其他动物大的原因与它们的社会行为有关。换句话说,在更大、更复杂的社会群体中活动的灵长类动物需要更大的大脑来有效处理这些社会关系。

这个理论被称为“社会大脑假说”,已经存在了20多年。在对灵长类动物进行大规模分析后,海厄姆和他的同事亚历克斯·迪肯自信地认为,社会大脑假说不能完全解释灵长类动物大脑的进化。

从左到右分别是成年雄性狐猴、黑脸猴、长臂猿、狒狒、黑猩猩和人类的头骨

根据他们发表在《自然生态与进化》杂志上的论文,通过饮食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体积。

为了得出这个结论,Deccasin领导的团队建立了一个由140个灵长类物种组成的数据集,包括指猴和几只长臂猿。基于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分析了灵长类动物大脑体积和一些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如社区规模和社会结构。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首次使用如此大的数据集来研究大脑体积。当社会大脑假说被提出时,灵长类动物如猩猩没有被考虑。作为一个大脑体积很大的物种,猩猩经常独自生活。

新的分析发现,与大脑体积相关的关键因素不是社会群体的大小,而是饮食。

海厄姆说,人类早就知道,主要吃水果的灵长类动物(吃水果的动物)通常比吃树叶的灵长类动物(吃树叶的动物)大脑更大。这可能是因为吃水果的好处:水果比叶子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更容易消化。

然而,吃水果相对困难。例如,海厄姆说果实在空间和时间上更分散,这使得觅食过程非常复杂。

然而,作者也指出,新的发现并不意味着社会群体的规模在脑体积的进化中不起作用。

因为水果不如叶子丰富,所以吃水果的人经常不得不跨越更长的距离。它们经常组成更大的社会群体来完成漫长的觅食之旅。海厄姆说:“如果果树上有另一个群体,通常只有群体大小决定哪一个灵长类群体最终会占据果实。”

换句话说,群体规模越大,在争夺食物时就越容易“排挤”较小的群体。“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共同进化的,但社会大脑假说的主要问题是,它显然认为一种力量比另一种力量贡献更大,”Deccasin说。“如果你想把两者分开来看,那么我们的研究表明另一种力量(饮食)贡献更大。”

迪肯辛和海厄姆都明白,他们的研究结果肯定会受到批评。

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和灵长类动物行为学家罗宾·邓巴提出了社会大脑假说,他质疑他们的发现。

首先,邓巴说,大脑的总体积并不像以前认为的那么重要。相反,大脑中被称为新皮层的区域更重要,它在认知、空间推理和语言中起着重要作用。

“大脑皮层体积和大脑体积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邓巴说。“最初的社会大脑分析表明,社会群体的大小与大脑总体积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是特别强(如果有的话),而只是与大脑皮层的体积有显著的相关性...很难同意他们的主张。”

其次,邓巴指出,社会群体规模和饮食没有必要成为大脑进化的解释。“两种理论都可能是正确的,”他说。这与德·卡森和海厄姆的观点是一致的,邓巴也认为这两者之间一定有着深刻的联系。他说:“进化一个更大的大脑来处理一切是不可能的,不管是社交活动还是其他活动。除非你改变饮食,否则你会得到更多的营养,这样你的大脑就会变得更大。”

然而,邓巴仍然坚持认为,社会群体的规模是大脑体积进化的关键驱动力,而不是饮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人类对飞天的向往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代,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白昼能感知太阳的光热,夜晚能望见月球的身影,于是产生了许多访日探月的幻想故事。中国出现过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的神话,其他国家也有不少类似的飞天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寄托着人类征服太空的愿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竭尽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开始把幻想变为现实。从创立航天理论到制造登天工具,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探索和努力,终于在 20 世纪 50 年代跨出了摆脱地球的束缚的第一步,人类离开地球这个繁衍生存的摇篮,进入一个陌生而诱人的太空世界。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记录下了人类飞向太空的奋斗足迹。

1、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地球“指纹”指引人类探寻下一个家园

全文共 1428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系外有生命吗?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像寻找一个圣杯。

目前,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4000多颗系外行星。研究这些行星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找到另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并为未知的未来找到另一个家园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尼古拉斯·考恩和学生伊芙琳·麦克唐纳花了10多年时间观察地球的大气层,寻找地球的“指纹”。他们说,在寻找系外行星时,地球的“指纹”可以用来定位目标。几天前,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地球的“指纹”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能在系外行星上发现生命?这种方法可靠吗?

光谱特征中的生物标记

地球的“指纹”是指地球大气层的光谱。"大气的不同成分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会产生独特的光谱特征."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陈果告诉《科学日报》。

如何获得大气光谱?天文学家使用凌星方法。凌星指的是系外行星在它们的宿主恒星前面经过,导致恒星坠落。在凌星的时刻,恒星的一小部分光线被行星的大气层遮挡,行星大气层的成分在光谱中留下了独特的“指纹”。“通过比较凌星前后的光谱,我们可以推断出哪些分子可能存在于行星的大气层中。”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周立勇告诉《科学日报》。

地球的“指纹”包含甲烷和臭氧成分,它们被称为生物标记。对此,陈果解释道:“臭氧和甲烷是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的两种分子,导致甲烷或臭氧的减少。因此,除非有外部干预,否则我们不会看到臭氧和甲烷长期稳定共存。外部干预的方式之一是生命活动产生的生化过程的存在,它可以不断补充大气中的臭氧或甲烷。因此,观察臭氧和甲烷的共存是确认地球上存在生命特征的方法之一。”

如果在大气光谱中发现水蒸气,这可能意味着地球有独特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以及液态水的可能性。“从目前人类的认知来看,液态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水蒸气的发现是发现生命迹象的第一步。”

同样,氧气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能找到臭氧,氧气很可能存在于这个星球上。臭氧层还能吸收来自附近恒星的紫外线辐射,这对保护生物体免受过度紫外线辐射和维持宜居环境极其重要。

“如果在一颗系外行星的‘指纹’中能找到类似地球凌日光谱的生物标记,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在这颗系外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陈果说。

在路灯下寻找萤火虫

知道地球大气层的组成并不难。为什么我们要用凌星光谱的方法来获取它的“指纹”?

“正是因为我们不需要用跃迁光谱来了解地球大气层的组成,所以我们可以很好地验证跃迁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甚至是研究行星大气层组成时的跃迁星光光谱。”陈果说,凌星光光谱的更多目的是研究系外行星的大气组成,并寻找可居住的系外行星。

然而,这种方法有局限性。中天法的本质是研究凌星引起的恒星星光变化。“但是恒星星光的变化不仅是由行星大气引起的,也是由恒星本身的活动引起的。就像太阳黑子和亮点一样,这些都有可能“污染”和测量凌星光光谱。此外,凌星光光谱仅限于研究终端线的大气层,很难穿透到最底层的大气层。”陈果告诉记者。

周立勇还说,系外行星离地球很远,所以当它们经过恒星表面时,很难区分哪部分光线穿透了行星的大气层。“你能想象在1000公里外的路灯下找到一只萤火虫有多难吗?用凌杏光光谱探测大气成分比这更困难。”

然而,即使我们在行星的光谱中看到生物标记,我们也不能说一定有生命。看不到“生物标记”,也不一定就没有生命的可能。因为生命本身非常复杂,对于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没有绝对的标准。“只能说凌星光光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生命痕迹的视角。”周立勇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与人类朝夕相处的微生物

全文共 1080 字

+ 加入清单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细微生物。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科学研究微生物以及生命活动规律性的科学研究。在一定标准下,各种微生物的形状构造、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与变异以及演变、归类等生命活动及其与别的生物中间、与外部自然环境物理化学要素中间的内在联系,都主要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微生物学的每日任务,便是表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规律性,尽快挖掘、利用和维护有利微生物,操纵和更新改造危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一直以来,人类与微生物无话不说,紧密联系。在沒有创造发明光学显微镜、沒有见到细微生物的个人前,古时候劳动者就早已在日常生活生产制造中累积了丰富多彩的利用微生物的工作经验。

人类很早已了解,採摘后的野果子储放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酒气,进到居住的农业社会后没多久,人类即刚开始利用剩下的谷类制酒。原始人类的葡萄酒生产制造,大概在9000年以前就已开始了,在我国先辈制酒的历史时间能够 上溯七、八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文化艺术时期。在我国生抽、食用醋和酱腌菜的生产制造历史时间约有3000很多年,盐腌、蜜饯、烟薰、吹干等储存食材的方式 ,便是避免 食材因微生物生长发育繁育而易腐烂的合理对策。

在利用服用、药用价值细菌层面,在我国劳动者也作出了很多创造力创造发明。在我国早在周王朝书本当中就记述了食用菌的历史时间。据《神农本草经》记述,常常服用一些菌类,能够 “益身青春不老延年”;宋朝至今,伏苓已做为一种土特产品销往国外。

远在公元五新世纪,在我国名中医扁鹊认为传染性疾病应防胜于治。公元556年,就早已了解驱赶狂犬是预防疾病的合理方式 。公年二新世纪,张仲景明确提出“忌食病亡的兽肉和不清理的食材”。这一时期大家对微生物是“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微生物都还没实际的了解。

人的人眼屏幕分辨率最少只有做到0.1 mm,而微生物一般都远远地低于0.1 mm。一直以来,因为受技术性标准的限定,大家难以观查到微生物的个人。技术性发展通常对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造成极大的促进功效。

直至17世纪中后期西班牙生意人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才用自做的单镜片光学显微镜第一次观查到病菌,他那时候称作“微小动物(animal-clues)”,这一恶性事件意味着微生物学的问世。他尽管并不是一个技术专业的微生物学者,但对科技知识拥有深厚的兴趣爱好。它用上等夹层玻璃研磨出一个直徑仅有3毫米,却能将物件变大200倍的眼镜片。他利用自制显微镜观查血夜、无盐黄油、腐败问题物等化学物质,于1675年第一次观查到腔肠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科学家竟然要去月球找50年留下的人类粪便?

全文共 4257 字

+ 加入清单

据国外媒体报道,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已近50年。尼尔·阿姆斯特朗的标志性足迹保持不变——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所以没有风能把它吹走。然而,人类在月球上留下的更大的“印记”可能是六次阿波罗登月任务留下的96袋人类排泄物。

是的,勇敢的宇航员在去月球的路上会把用过的尿布放进袋子里,甚至在月球表面移动的时候。现在,这些袋子还在,没人知道它们变成了什么。科学家们希望重返月球,为一个将对我们未来探索火星产生深远影响的问题找到答案。问题是:这些袋子里有生命吗?

人类的排泄物可能令人厌恶,但也充满了生命。大约50%的粪便由细菌组成,代表了生活在肠道中的1000多种微生物的一部分。每块粪便中都有一个奇妙的生态系统。39亿多年来,地球一直是这些生命形式的家园,并孕育了更多的生命。据我们所知,在这段时间里,月球是贫瘠的,没有生命的。

随着阿波罗11号成功登陆月球,人类将地球上的微生物带到了迄今为止最极端的环境。这意味着月球上的人类排泄物——连同尿液、食物垃圾、呕吐物和其他装在袋子里的垃圾,以及可能含有的微生物——代表了一个自然但无意的实验。

这个实验要回答的问题是:在月球的恶劣环境中生活会有多艰难?如果微生物能在月球上生存,它们能在星际旅行中生存吗?他们有能力在宇宙中播种生命吗,包括像火星这样的地方?

宇航员把粪便放进袋子里,然后扔到月球表面?

尼尔·阿姆斯特朗从阿波罗11号的“LM-5鹰”舱下来,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拍的第一张照片显示,月球表面覆盖着大大小小的撞击坑,可以看到一个废弃的白色垃圾袋。

我们不能确定这个袋子里是否有排泄物(当时另一位著名的月球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但是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航天局)历史办公室的说法,月球上确实有一个类似的袋子,里面装着人类排泄物,或者仍然装着人类排泄物。

1972年,阿波罗16号宇航员查理·杜克在月球上度过了71个小时。他最近证实,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排泄物。“我们做到了,”他说。“我们把收集到的尿液放在水箱里...我想我们有过几次大便,但我不确定是不是在垃圾袋里。我们在月球表面扔了几袋垃圾。”

杜克说,他们最终扔掉了垃圾袋,认为一切都将被太阳辐射消毒。“如果有东西幸存下来,我会非常非常惊讶,”他说。另一方面,当垃圾袋回到地球时,把它们放在一起不是一个实际的选择。

“月球任务的设计非常谨慎,重量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佛罗里达大学的太空生命科学家安德鲁·舒尔格说。“因此,如果你想在月球上捡一些石头,你应该扔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来增加安全系数,这是有道理的。”不久前,舒尔格合著了一篇关于月球上微生物生存能力的论文。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说法,宇航员在飞往月球的过程中依靠“一个绑在臀部的塑料袋来收集粪便”,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厌恶且复杂的过程。从阿波罗11号开始,宇航员开始使用一种新型的“最大吸收服装”,这实际上是一种由高吸水性聚合物材料制成的短裤——强化尿布。

这种太空尿布解放了宇航员的排便过程。在解决了他们的自然需求后,他们把装满尿布的白色垃圾袋一个接一个地留在月球上。

随着阿波罗11号登月5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人类在不久的将来重返月球的兴趣重新燃起。特朗普政府的目标是最早在2028年重返月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有预算能力建造一个“月球入口”,一个可居住的月球轨道平台空间站,它将围绕月球运行,允许长期的月球任务,并为最终的人类火星任务做准备。

当我们准备这些旅程时,粪便是我们必须返回月球的另一个原因。

如果所有的粪便细菌都死了,这意味着什么?

尽管科学家提出的“垃圾袋里是否有生命”的问题看起来很傻,但它可能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能够承受的极端环境。当我们探索这个问题时,我们也能理解人类污染外星天体的可能性,甚至在天体上播下生命的种子。这足以让我们回到月球收集一些样本。

舒尔格说,这些垃圾袋“是地球上所有含有大量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东西中保护最严密的”(真菌是另一种可能存活的微生物)。对天体生物学家来说,这意味着这些袋子是月球上最有趣的物体。

然而,舒尔格说,在任何垃圾袋里,任何生命存活的可能性都很小。他和他的同事最近完成了一项分析,该分析模拟了地球上的微生物仍然能够在留在月球上的航天器的任何表面上生存的可能性。这些垃圾袋可能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将在后面详细描述),但它们也会受到恶劣条件的影响。

从很多方面来说,地球非常适合生命,但月球却不适合。月球没有保护性磁场,所以它无法偏转最强大和最具破坏性的宇宙辐射。它也没有能吸收太阳紫外线的臭氧层。

月球的真空表面不适合生命。由于没有大气层,月球在白天和晚上都会经历剧烈的温度波动:晚上的温度可以是零下173摄氏度,而白天的温度可以达到100摄氏度,这是地球表面水的沸点。最有可能的是,宇宙辐射和极端温度杀死了垃圾袋中的微生物。舒尔格说,包里任何生物的存活率是“低概率”,但“这是月球上任何生物的最高概率。”

如果粪便细菌还活着...

在解决了自然需求后,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了装满尿布的白色垃圾袋。在解决了自然需求后,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了装满尿布的白色垃圾袋。

SETI研究所的生物学家玛格丽特·雷斯(Margaret Race)说,尽管月球表面条件恶劣,但不要失去希望,“微生物不需要太多保护。”

毕竟,在地球上几乎所有我们能看到的地方都发现了细菌生命,比如格陵兰冰川下2000米的海底,温泉附近。在阿波罗16号任务中,宇航员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将9种微生物样本放在飞船外面,让它们暴露在太空中最恶劣的环境中。样本中的许多微生物存活了下来(尽管在太空中几天并不等于在太空中50年)。

“我们对生命的定义不是说,‘它永远不会超过这个温度、这个盐度或这个酸性水平,’”玛格丽特·赖斯说。"每次我们看不同的地方,我们都能发现生命."

要让这些微生物存活下来,或者至少让它们复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没有水,细菌就不能增殖或生长。首先,人类排泄物必须包装得非常好,这样微生物生活的环境才能保持湿润。美国宇航局科学家马克·卢皮·皮塞拉说:“细菌应该能够在密封的尿布(潮湿)环境中复制。”

载人登月任务的着陆点是人类排泄物在月球表面分布的地方,载人登月任务的着陆点是人类排泄物在月球表面分布的地方。

这些垃圾袋必须完好无损。考虑到月球上剧烈的温度波动,我们对此并不确定。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它们可能会因机械力而撕裂。“此外,我们不知道袋子内部的温度在阳光下会达到多少,”舒尔格说。他说,如果温度超过100摄氏度,细菌在月球上只能存活几天或几周。

卢皮塞拉说,即使袋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死了,袋子仍然值得研究。科学家可能会发现这些微生物在月球上已经生活了多久,它们是否已经进化或适应了环境。卢·皮塞拉说:“这需要大量的能量,但是可以确定这些生命形式是否在早期发生了变异。”。他还说,自然选择很可能在这些垃圾袋中发挥作用,导致微生物的进化和最终生存。如果粪便中只有一些微生物可以在月球上生存,那么它们就可以生长和传播。

同样,这是我们离开生命的最极端的环境,也可能是生命曾经到过的最极端的地方。我们需要知道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多少宽容(或没有宽容)。

另一种可能性是一些微生物会复活。换句话说,在月球上休息几十年后,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在适当的条件下重获活力。在地球上,北极的细菌孢子(形成保护层的休眠细菌)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冰冻后复活了。如果粪便中的孢子能在月球上存活几十年,然后复活,那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在微生物学中,这样的研究非常有趣,评估微生物生命的极限对于火星之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月球粪便对未来火星任务的意义

阿波罗11号的白色垃圾袋仍在月球上。我们应该返回月球,保存这些人类排泄物样本,以便进一步研究。阿波罗11号的白色垃圾袋仍在月球上。我们应该返回月球,保存这些人类排泄物样本,以便进一步研究。

如果微生物能在月球上生存一段时间,它们更有可能在火星上生存,因为火星有稀薄的大气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和水流的迹象。科学家最关心的是火星,包括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或者是否曾经有生命。一般认为,如果火星上有生命,那么这些生命可能看起来像细菌或其他非常简单的单细胞生物。

然而,如果我们成功到达火星,然后不小心用我们的排泄物污染了地球,那么这些问题将变得更加难以回答。我们如何知道在火星上发现的生命是来自火星还是地球?如果地球上的微生物喜欢火星环境并传播它,可能没有办法消除这种影响。

1967年签署的《联合国外层空间条约》规定,成员国“应避免对空间和天体造成有害污染”。这在我们的火星之旅中可能很难做到,因为无论我们去哪里,我们的排泄物都会去。

理解月球上的粪便有助于思考地球上生命的可能起源。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微生物生命是否能经受住太空旅行的考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微生物生命是否能经受住太空旅行的考验。

随着新月着陆计划的制定,我们需要仔细考虑如何保存阿波罗着陆遗址的遗迹。据报道,只要着陆位置离阿波罗飞船的着陆点不到100米,就有可能对这些物体造成损害。保护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也意味着保护这些“垃圾”,不仅因为它们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还因为它们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我们需要保护这些地点,这样科学家就可以回到那里收集样本。

理解月球保留完整的人类排泄物也能为人类的想象力提供燃料。例如,我们可以考虑生命根本不是来自地球的假设。相反,生命可能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微生物种下的种子。

现在让我们假设一颗小行星飞驰而过,撞上了月球,并将阿波罗的粪便抛向太空深处(这是一个极端的假设)。这些“种子”能在更广阔的宇宙中孕育生命吗?也许吧。在这种情况下,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是由外星宇航员的排泄物播种的吗?“据我所知,没有主流理论涉及宇航员的尿布,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整个想法是完全可能的,”卢·皮塞拉说。

如果微生物能在月球上生存,即使是处于休眠状态,这意味着微生物能在太空深处存活很长时间。换句话说,微生物可以在不同的行星之间旅行并传播生命。“简单的生命能像无线电波一样在宇宙中传播吗(只是在宇宙中自然传播)?还是我们必须等待数十亿年,直到拥有宇宙飞船的技术物种传播它?”行星科学家菲尔·马泽尔(Phil mazel)最近在社交媒体上问道,“这只是我们重返月球时试图回答的许多重要科学问题之一。”

生命是一个珍贵的奇迹,甚至是我们粪便中的微生物。让我们对一些微生物可能生活在月球上的事实感到敬畏,因为这意味着生命有可能在一个死亡的星球上传播,不管它有多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天文潮汐对人类自然发病的影响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潮汐人类自然发病影响

天文潮汐对整个人体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周而复始的附加力,当人体虚弱时,能够触发和加重一些人的病情,如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病等。笔者询问了10名偏瘫病人的发病时间,其中有7名发生在朔、望期和上弦,全部是脑血栓,除小学生罗×外,都有高血压病史。这里面有两个比较典型,一是宁夏青云仪器厂退休回京工人龚××,1991年6月25日,即农历五月十四(望期)发生脑血栓,全身瘫痪。后于1991年7月12日,即农历六月初一(朔日),病情突然加重,家人准备了后事,后经医院抢救有所缓解。另一名是10岁小学生罗×,平时身体健康,1991年1月23日,即农历十二月初八(上弦日),午餐后突然双下肢瘫痪。另据对某医院心脏病死亡人数统计,共有病人50名,其中朔、望期发病的有17名,占34%,上、下弦期发病的有6名,占12%,朔、望、弦期共有23名,占46%。从这些资料看,天文潮汐对心、脑血管病的触发作用是明显的。笔者认为,这种触发作用,是因为天文潮汐对人体的各种器官和血管造成一种附加力,这种附加力对有高血压病史和冠状动脉硬化的人,在血管分支和弯曲处,在冠状动脉的远端,能够使已经狭窄的血管,因受压而变形,从而,降低血液切变率,使血液流动受阻,以致发生血栓、动脉痉挛、心肌梗死、脑血管破裂等病状。

以上只阐述了在朔、望、弦期触发疾病的问题,而实际上,只要有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病的内在条件,在病情发展到比较严重的时候,在每天月亮上中天和下中天的时间,有可能使此类疾病发作。但是,在不少情况下,天文潮汐只是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如身体软弱无力,心慌气短,头晕目眩,嗜睡等,而没有发病。有这种情况的人,多数在体内已有病灶,或身体比较虚弱,或年岁较大,或房事过密,因为对天文潮汐的影响不认识,而没有把产生上述病状的原因与天文潮汐联系起来。反过来讲,天文潮汐对无病者、年轻、体壮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及较重体力劳动的人,则没有影响或影响不甚明显。

天文潮汐对于其他疾病是否有触发作用,尚无多少资料证明,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前只有两个例子,一是某工厂一青年工人,平时身体极其健壮,在1991年7月13日,即农历六月初二(朔期)出现无名高烧(在40℃左右),经医院抢救半个月,无效而死亡。二是,河北省无极县县委某领导刘×,1989年7月18日晚上11点左右,胰腺炎突然发作,而二个多小时后,即1989年7月19日1点46分就是望时。这两个病例很可能说明,天文潮汐对其他一些疾病也有触发作用。这里需要说明,天文潮汐只是对一些疾病起触发作用。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发病都起决定作用,因为,非强天文潮汐期里,有的人发病,是在异常生气、激动、兴奋、悲伤、劳累等情况下发生的,如果没有这些情况,即使受到强天文潮汐的影响,也不是肯定要发病,但是,在强天文潮汐期,如果发生情绪极度异常,就极有可能发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生物入侵对人类的危害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日益增多,由此造成的生物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刻不容缓。

生物入侵会给人类带来很高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间接经济损失。例如:外来有害生物通过影响生态系统而对旅游业带来损失。在云南昆明市,70~80年代建成了从市内的大观河的篆塘处-滇池-西山的理想的水上旅游线路,游人可以从昆明市内开始乘船游滇池和西山。但自90年代初,大观河和滇池中的水葫芦“疯长”成灾,覆盖了整个大观河以及部分滇池水面,致使这条旅游线路被迫取消,原来在大观河两侧的配套的旅游设施只好报废或改做他用,目前大观河已改建成地下河。

外来生物通过改变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水土、气候等不良影响从而产生间接经济损失。例如:大量的水葫芦植株死亡后与泥沙混合沉积水底,抬高河床,使很多河道、池塘、湖泊逐渐出现了沼泽化,有的因此而被废弃使用,由此对周围气候和自然景观产生不利变化,并加剧了旱灾、水灾的危害程度;而且水葫芦植株大量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地,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又加剧了污染程度,尽管这些损失难以准确计算,但却不容忽视。

今天小编就生物入侵对人类的危害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曝光:人类捕获的庞然巨兽“水底恐龙”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曝光人类捕获庞然巨兽“水底恐龙

1、印尼捕获世界上最大的蛇长15米!重447公斤!

近日,印度尼西亚一家小公园展出了一条非常罕见的蛇,身长14.85米,体重447公斤,这是近100年来人类所发现的最长最大的蛇,也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长的蛇。

据英国媒体12月30日报道,这条大蛇是在印尼西部苏门答腊岛的一个原始森林中被发现的,当地人将它捕获后卖给了公园,公园的管理人员将这条大蛇取名为“桂花”。

虽然名字听起来比较温柔,但据说“桂花”的大口一旦张开非常吓人,可以很轻松地吞下整整一个人。

2、秘鲁军队捕获全球最大蝙蝠个头与成年人相同

你看到的这个怪物有点像魔幻电影中地狱怪兽,但它却不是来自地狱,真真实实的存在人间的“蝙蝠”。

秘鲁军队捕获了这只巨大的“蝙蝠”,差不多一个人类的个头,这大家伙一直让毗邻秘鲁亚马逊丛林的当地人感到害怕,因为它经常袭击穿越丛林的人类。

那这怪物到底是不是“蝙蝠”呢?很多人认为这是“Chupacabra”,是一种攻击各类牲畜并吸取他们血的动物,但也有可能是“golden-crownedFlyingFox”,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品种之一,翼展可达1.5~1.7米。

3、中国某地捕获的世界上最大的蚊子体型堪比天敌青蛙

这是做成标本在博物馆内展览的中国某地发现并捕获到的世界上最大的蚊子。从外观看,这只蚊子可能比它的天敌青蛙还要大得多!

4、菲律宾捕获全球最大的鳄鱼身长6.4米,重达1075公斤

菲律宾官员6日表示,一条体重超过一吨的咸水鳄在菲律宾一处村落被捕获。据悉,这条鳄鱼曾多次袭击人类和牲畜。

被擒的鳄鱼身长6.4米,重达1075公斤。据一名捕鳄手说,7月份布纳万村一名农民和几只水牛的失踪可能和这条鳄鱼有关。

5、法国渔民捕获世界上最大的金鱼任何鱼缸都装不下

这可能看上去像超级大奖吧?但恐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鱼缸能装下这个大家伙!

据英国媒体报道,这条橙色的锦鲤重达30磅,相当于一个平均年龄三岁的女孩的重量,在同类鱼种中,它被认为是至今人类捕获的最大一条。

拉斐尔先生用了十分钟才把这个巨大的家伙从法国南部湖水中钓出来,这时候一群钓鱼的人才告诉他,他们已经花了6年的时间想逮住这条传说中的“金鱼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无垠的宇宙,是人类无法进入的世界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无垠的宇宙,是人类无法进入世界。在这个无限的世界中,人类的想象力似乎有些不够用了。因为直到现在为止,人类都还不知道宇宙到底是有多大。在21世纪,人类也只能够观察到930亿光年直径的宇宙空间。930亿光年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人类不得而知。

虽说目前人类还不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但人们通过一些科学观察和分析得知,宇宙最后是会毁灭的。因为人宇宙是有寿命的,虽然其寿命对人类来说非常长,但是也会有终结的一天。受限于科学技术,人们目前还不知道宇宙最后的真实结局,但人们可以根据现有的一些条件去猜测这些结局会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宇宙都会有什么结局吧。

第一个,是程序终止假说。其实,在很多的科学家脑海中都有过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想法。这些科学家认为,宇宙很有可能是一个程序。因为以前就有一个研究理论,那就是“缸中大脑理论”。

“缸中大脑理论”,指的是将一个大脑放在培养液的缸中,然后再利用电脑与大脑连接起来,通过神经元传输信号使大脑认为自己还活在世界上。但实际上,大脑所接收的一切都是计算机给予的信息而已,并不是真的。如果宇宙真的和“缸中大脑”理论描述的差不多,那宇宙最后的结局就会是程序终止,一切都会在一瞬间结束,且毫无知觉。

第二个,是智慧生物终结假说。在原子弹还未出来之前,一些科幻小说中就描述过一种能在一瞬间毁灭一座城市的小型炸弹。1945年,人类造出了这种能在一瞬间毁灭一座城市的武器,并且还在人类的城市中爆炸了。

随即人们意识到,这种科幻中的东西在现实中出现了。因此,智慧生物毁灭世界的假说也就出现了。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武器掌握在一些国家手中,倘若这些武器掌握在个人手中,那这个世界就会在短时间之内毁灭。

原子弹被制造出来后,参与研发的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参与研发原子弹是他最后悔的一件事,因为这个危险的东西迟早会毁灭人类自身。当然,除了以上的两个假说外,还有许多其它的宇宙最终结局假说。目前,留给人类文明发展的时间还有很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起码还有五十亿年以上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来看人类和机器人共同创作的艺术作品是什么样的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开发者尤塔姆·曼发明了一种叫做“第一代绘图操作单元”的机器人。翻译的名字真的很冷,没有朋友,但是它所做的仍然充满了爱:和曼一起画画。

在曼恩的绘画过程中,d . o . u . g _ 1会跟踪她的手的动作并模拟它们,但不会完全复制她的动作,所以这幅画与曼恩的略有不同。有趣的是,两者的绘画动作几乎同时发生。

这听起来像极客最喜欢做的无聊的事情,这是真的。曼恩的个人网站风格似乎宣称“这个网站的所有者是极客”,但对她来说,用d o u g _ 1绘画有更深的含义:

"这个项目研究在自动化、自主和移情影响下的合作."

曼恩认为他的心更柔软,因为他画了d o u g _ 1:

“很容易沉迷于控制,这有点过于自我中心,尽管我的许多作品可以自由创作和即兴创作。当我坐下来用这只机器人手臂时,我必须抵抗这种冲动。这是一种同理心的体验,因为我一直在放慢速度,专注于此,用行动完成所有的交流。”

这种安静而神奇的感觉可能真的需要亲自体验才能被理解。

蝌蚪先生从精神状态汇编,转载必须从蝌蚪工作人员指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科学家可能找到了控制人类衰老的方法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控制线虫健康和寿命的保守分子途径,这是生物学研究中经常研究的生物模型。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纳尔逊·谢博士说:“我们发现,通过人工增加或减少一种叫做KLFs的蛋白质的含量,线虫可以活得更长或更短。因为哺乳动物体内有相同的蛋白质,真正令人兴奋的是,我们的数据显示KLFs对哺乳动物的衰老有相似的影响。”

该研究还表明,与正常线虫相比,含高水平KLFs蛋白的线虫活得更健康、更长寿。类似地,研究人员发现,高KLFs水平的小鼠经历了与年龄相关的血管功能障碍的延迟。该研究小组认为,KLFs蛋白的功能是控制自噬,这是一种质量控制机制,允许细胞清除分子副产物和片段,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的折叠蛋白。失去清洁和循环的过程是衰老的典型标志。

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无法承担这些循环功能。一旦有毒碎片积累,细胞生存将受到威胁。这就是为什么研究小组发现没有KLFs蛋白的线虫在早期死亡,因为它们的细胞不再能够维持自噬。因此,研究人员计划研究自噬对血管功能的影响,并为人类KLFs蛋白制定策略。

穆凯什·凯恩教授说:“由于血管功能障碍对不同的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和痴呆症有显著的影响,KLFs的水平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KLFs的持续水平将防止与年龄相关的血管功能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人类为什么活不到自然寿命?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学家发现,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健康动物的自然寿命一般是发育期的7倍。根据这条规则,人们应该能够活到150岁左右。

动物学家发现,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健康动物的自然寿命通常是发育期的7倍。根据这条规则,人们应该能够活到150岁左右。然而,世界上很少有人能活得这么久。那为什么人类不能过自然的生活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原因有很多,如人类的生活环境、社会活动、营养、饮食和心理活动等。此外,科学家认为,人类独特的生理特征是限制人类寿命的关键:

(1)与用腿行走和爬行的动物相比,人类直立行走,大大减少了运动系统(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的活动范围,增加了脊柱的负荷。然而,大脑和头部的高水平运动容易导致局部缺血和缺氧,最终导致人类大脑和心血管疾病。

(2)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主要在胸部呼吸,这极大地限制了人类的肺活量。

(3)与动物相比,人类的运动量要小得多。再加上日益舒适的生活环境,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大大降低,这也是大脑和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此外,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贪得无厌”,其吞咽能力和消化功能也在恶化。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人类“短命”的原因。然后我们“走另一条路”,例如,锻炼以增加肺活量,多锻炼,多吃粗粮等等,可能是延长寿命的一个很好的秘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人类为什么会出现衰老问题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在人的一生中,必然要经历出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因此衰老是不可避免地一定要到来的一个过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出现衰老问题呢?

关于衰老的机理国内外科学家们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几十种理论或假设,但是目前尚未得出统一的或圆满的结论。

有人认为,大肠中的食物在大肠杆菌的作用下,分解出一些毒素,被人体吸收后引起人体长期的慢性中毒,就发生了衰老。

有人认为,衰老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脱氧核糖核酸具有自我复制能力以及合成蛋白质的功用,这种自身复制的过程会产生误差,由于长期的反复的误差的累积,就会导致后代细胞功能的改变,甚至发生细胞的死亡,从而表现出整体的衰老。

有人认为,寿命长短是由预先的时刻表规定了的,这叫生物钟学说。生物钟规定了细胞分裂的次数和细胞分裂间隔的时间。研究发现人体约由500万亿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大部分从胚胎时开始分裂50土10次后便停止了正规的分裂,于是细胞死亡,人体就衰老了。

有人认为,由于年龄的增长而免疫功能下降,特别是胸腺功能下降才造成人体衰老的。担负细胞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即t细胞)随着胸隙退化而明显减少,使得人体易得癌症和被病菌感染,以及患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神经系统障碍引起衰老的研究中,有人认为,由于年龄增大,神经系统不能很好地调节全身功能,促进了衰老。也有人认为,人过60岁之后,神经细胞每天大约减少10万个,而且神经细胞不会再生,所以造成衰老。还有人说是由于脑细胞树突萎缩和褐色素增加,造成一系列大脑病理变化,才引起人体衰老的。

其他还有很多衰老学说,例如:自由基学说;蛋白质的交叉结合说;内分泌系统失调说;溶酶体膜的损伤,以及细胞内触媒的过分消耗说等等。造成衰老的起因有许多理论和假设,目前尚未定论,还待继续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汪星人早在33000年前就和人类手拉手玩耍啦!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33000年前(可能在东南亚),人类和狗第一次成为好的盆地朋友!当科学家们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们把注意力转向了这个地方,并试图添加一些小细节:例如,王兴仁是如何成为人类最好的朋友的?

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本周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芬兰、新加坡和瑞典的专家比较了58个不同王兴仁家族成员的基因组,其中包括12只不同的灰狼、12只中国南方土狗、11只南亚狗和4只尼日利亚狗,以及19只从其他地方选择性繁殖的王兴仁。

通过比较上述几种狗的DNA,我们可以推测基因变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并记录由于时间的侵蚀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时间是一把杀猪刀...不,杀狗刀确实从根本上改变了狗。

他们发现,15000年前,大约在亚洲灰狼第一次与人类接触后的18000年,一小群犬类动物的祖先开始迁徙到中东、非洲和欧洲,并于10000年前到达欧洲。他们中的一小群人也把家搬到了东方,并与中国南方的当地物种繁衍后代。

王兴仁的整体演变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遗传学家莱特·萨沃莱恩和他的同事重新排列了整个基因组,包括46种狗和12种狼,这也显示了最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他们利用研究结果来确定原始种群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并发现东亚的王家比其他地方的同类拥有更多狼的DNA。

当然,研究结果不止于此。在所有的犬类动物中,东亚的王兴人拥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是他们对狗基因组DNA的初步研究结果,但萨沃莱恩认为,通过研究狗基因组DNA,他们可以对狗的进化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作者指出,他们的研究“首次试图解释一系列自然选择对犬科动物进化的影响。这是一幅巨大而复杂的画面。”他们指出,“未来的研究有许多潜在的价值。”例如,研究狼和狗在中东和非洲是如何混合的。

蝌蚪君编译自redorbit,译者谭蒋木木,转载时必须注明来自蝌蚪工作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