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入侵

入侵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入侵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入侵问题。

分享

浏览

3466

文章

384

孟夏韵评《被入侵的天堂:拉丁美洲环境史》︱重塑热带家园

全文共 7816 字

+ 加入清单

《被入侵天堂拉丁美洲环境史》,[美]肖恩·威廉·米勒著,谷蕾、李小燕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288页,68.00元

《圣经》曾记载伊甸园在东方,那里有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基训河和比逊河四条滋润人类的河流,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ristóbal Colón)将印度作为其航海的梦想坐标,却惊喜地发现了一片未经开垦的富饶大陆。五百多年前,意大利航海家阿美利哥·韦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在考察南美洲东海岸时提出这是一块新大陆的构想,因此获得美洲以他名字命名的“殊荣”:美洲“阿美利加”(America)是其名“阿美利哥”拉丁文写法的阴性变格。阿美利哥曾描述:“如果这世上有人间天堂,我认为它一定离此地不远。”这个离人间天堂不远的地方便是拉丁美洲。当伊比利亚人第一次踏上这片极具异域风情的大陆时,惊讶于眼前壮丽的自然风貌,将它视作上帝构造的伊甸园。人们从未见过这里光芒耀眼的金刚鹦鹉和绿咬鹃,成千上万的奇特物种打开了欧洲人遐想的脑洞,叹为观止的自然奇景让他们将伊甸园的中心重新构想在了南美。1656年,知名学者安东尼奥·德·莱昂·皮内罗(António de Leon Pinelo)出版的《新世界的天堂》给予起源伊甸园的四条河流新的名字,它们是亚马逊河、马格达莱纳河、奥里诺科河和拉普拉塔河。

五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提起拉丁美洲,依然会为其魔幻神奇的大自然拍案叫绝:长满奇花异果的热带雨林、沃野千里的潘帕斯草原、延绵不绝的安第斯山脉,还有气势磅礴的伊瓜苏瀑布、鬼斧神工的阿塔卡玛沙漠和皓月星辰的天空之境,既纯美又狂野。这最初被视作天堂的伊甸园孕育了生生不息的美洲文明,那么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古印第安文明曾如何在大自然中获取所需、求得生存和发展?又如何因殖民的到来无法延续?欧洲殖民者的征服如何改变并破坏了美洲的自然风貌?历经几个世纪,在新旧文明碰撞后的当下,现代拉丁美洲人的生态意识又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如今拥挤不堪的拉美城市会走向文化崩塌,还是迎来新的发展曙光?

这些问题在肖恩·威廉·米勒(Shawn William Miller)撰著的《被入侵的天堂:拉丁美洲环境史》中得到了解释。作者从环境视角出发,记述了新热带地区人类与自然的历史变迁。全书以空间为经,从墨西哥和加勒比海至南美洲最南端;以时间为纬,跨越大约六百年历史,用一个个不同主题的历史片段,串联起新大陆发现前后的环境史全景。从肥沃土地的热带农业、阿兹特克人的饮食策略,到征服带来的瘟疫爆发、物种的极大丰富,再到植物疾病、城市污染、运河开掘和墨西哥城的“陷落”,人们意识到,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欲望在历史中始终被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同时,无论飓风、洪水、地震、海啸,还是自然的甘蔗、白银、木材、钻石和石油,甚至从天而降的鸟粪和漫山遍野的香蕉,这些自然之物都对拉美文明历史的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由鸟粪引发的战争、“香蕉共和国”的出现、崎岖地形带动的筑坝潮和封锁引发的古巴种植潮则表明,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与较量从未停止。

新旧世界的碰撞

在寻找新大陆途中的《航海日记》及写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件中,哥伦布详细描绘了美洲大陆辽阔富饶的自然风貌和热情淳朴的印第安人风俗,吸引众多欧洲殖民者纷至沓来,而其后的征服者如埃尔南·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弗朗西斯科·罗培斯·德·葛马拉(Francisco López de Gómara)和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Bernal Díaz del Castillo)已对美洲自然美景熟视无睹,转而将重心放在对美洲异族文化的镇压上,因为他们认为,“美洲的自然环境早已臣服于美洲印第安文化”,只要帝国权力移交,他们就会顺理成章地占有美洲的自然环境。于是他们登陆人群聚居之地——此时的美洲文明和部落已遍布整片大陆之上。

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美洲的不同部落民族从事着各种形式的农业,阿兹特克、印加和图皮只是美洲古老文化传承的一隅,却也依靠各自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发展不同的农业技艺:阿兹特克人的“水中田畦”提供了美洲最先进的湿地耕作方式,印加人的梯田开发创造了富有生产力的农业,图皮人凭借刀耕火种清理森林、开垦耕地,亚马逊人的洪水农业为集约化耕作提供肥沃土壤,其黑土策略也提高了土壤生产力。印第安文明为如今世界提供了最重要的农作物——玉米,还培育了马铃薯、木薯、大豆、鳄梨等其他食物。

印第安人将自然看作与人类相当甚至高于人类的力量,为了生存,他们不会过度消耗自然,而是有节制地加以利用,如图皮人不为后代开采自然、不为财富剥削自然,这与欧洲基督教认为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可以征服、操纵和开采自然的观念截然不同。可以说,印第安人对自然抱有既恐惧又热爱的矛盾心理,因为畏惧,他们将自然元素与神明联系起来祭奠供奉;又因为热爱,他们饲养花虫鸟兽,尊重每一个生命,认为万物都浸润着某种精神,如基切族就相信自然界每个生物都有与之形影不离的保护神纳瓦尔,会在孩子幼年时就教育他们如何与大自然建立联系。当然,印第安人也有因超出基本生存的需求而超量消耗自然的时候,因为人类文化普遍会进行“超出生存需求的消耗”,尤其当社会出现等级区别,需要以消费水平高低体现等级尊卑之后。阿兹特克权贵热衷于奢华装扮,却对贫民加以限制,甚而要求贫民奉上贡品以满足自身的贪婪需求;印第安人在消费欲望增长之后,也不断加大对自然的索取;印加人和阿兹特克人出于宗教信仰,需要大量杀戮动物以完成祭祀。此时,面对人类不同层级的贪欲,自然的神圣地位就退居其次了。换而言之,一旦人类温饱不愁、有了栖息之所,便“将视线转向追求超出基本生存需求的愉悦与幻想”。某种意义上,人们期待的环境可持续性也基于人类需求的不断满足,为此,人类需要通过节制来形成可持续的生产系统。印第安人在美洲大陆居住千年后,早已摸清自然的底线,为了与自然共融,他们探索出了不同的路径:历经几个世纪形成的极为克制的农业生产方式、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造林措施、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节水措施、狩猎时节范围的限制及放生雌幼的管理政策等等。印第安人强烈的土地归属感使他们面对自然时更能保持节制,而且,他们笃信自然是神明的化身,通过悉心爱护环境以及虔诚的祈祷和祭祀,就能避免灾害,从而“永远保住自己的家园”。

《被入侵的天堂》以新世界的发现开篇,历数旧世界古印第安文明培育肥沃土地的方法、对自然和消耗的看法及可持续性问题,甚至解释了被世人诟病的“人吃人”现象。若从生态角度解释,阿兹特克人同类相食的习惯可以被理解为“非常生态高效的处理尸体方式”,这源于他们的宇宙观而非出于饥饿,他们认为人与动物在“灵”上是平等的,因此人和其他动物一样,既可以用来祭祀,也可以当作食物,一来吃人能补充自身所需蛋白质,二来还可以迅速清除掉因人祭导致的尸体泛滥。如今的我们当然难以理解阿兹特克人血腥的人祭行为,而在阿兹特克人看来,将人祭所制造的成千上万具尸体吃掉,无疑是一种高效的处理方式。

马利亚贝奇亚诺手抄本中展示的阿茲特克人祭场面

若以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节点,拉丁美洲历史可被分割为截然不同的两段。总体而言,1492年前,印第安人成功地塑造了美洲印第安文化,在其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对自然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1492年后,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欧洲殖民者的毁灭。此时的美洲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伊比利亚殖民者的到来打开了新世界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仅文化上孕育出种族大熔炉的拉美文明,生态上更是带来自然物种的大融合。新种子、细菌和动植物在这里繁衍,旧世界与新世界的碰撞迸发出瘟疫、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的极大丰富。如果说导致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的原因之一是西班牙人的血腥屠杀,那么使印第安文明彻底消亡的则是致命的细菌。来自旧世界的天花、流感、麻疹等细菌病毒成为征服者手中的利刃,给毫无免疫力的印第安文明造成了灭顶之灾,成为这场征服中“绝对的胜利者”。正是因为印第安人的大规模死亡和欧洲移民的短缺,征服者开始向非洲寻求人力,也自此开启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乃至亚欧大陆相互融合的历史篇章。

美洲民族因为征服者的入侵而深受伤害,美洲的自然界却因本土人口减少而获得喘息之机。随着美洲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凋敝,自然生态得以恢复:耕地变回草地和森林,野生动物数量有所回升。不过,那些伴随文明进步而发展的物种如棕榈、果树和土著驯养的狗、羊驼等动物却因缺少人类的帮助而减少。欧洲食草动物随即被引入并迅速繁殖,它们改变并融合了美洲原有物种,影响了广大地区物种种类及分布。与人类疾病爆发导致人口锐减不同,微生物无法跨越物种屏障将疾病传播给其他动植物,由此本地物种与其他地区物种的邂逅丰富了美洲的生物多样性,从而实现了“哥伦布大交换”的构想。得益于热带得天独厚的每年复种作物的种植优势,食物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甚至远超当时人的生活需求,美洲成为“农业天堂”。欧洲殖民者的确带给印第安人战争和瘟疫,但从农业角度而言,殖民者在征服他们之后又间接带来更加丰富的食物,也为印第安人人口持续恢复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征服带来的新物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重塑了美洲的自然面貌,相比之下,人类则需要更久时间去建城定居,可见“影响了新世界大部分变化的是自然,而非文化”。

原始迷思下的掠夺与生存

欧洲人视哥伦布到来之前的美洲大陆为一片蛮荒之地,越是将其描绘为未被玷污的荒野和人烟稀少的生态和谐之地,似乎越能够使他们对美洲的占有和殖民显得有理有据,这种“原始迷思”似乎也让征服更加正义化。然而,欧洲人横渡大洋、跨越险阻来到美洲,并非要像在欧洲生活一样定居于此,而是希望能够征服美洲,从而以胜利者之姿,成为新世界里拥有特权的贵族。于是,他们在美洲不断寻找有交易价值的商品,同时淘汰那些当地土著的稀有贡品,因为这些东西不为欧洲人所喜。在大发现五十余年后,他们最终找到了白银和甘蔗作为重要的贸易商品——它们也像野草和细菌一样重塑了美洲地貌,尤其当殖民者只把殖民地看作快速致富的手段而非永久定居的家园时,这种消耗破坏了当地生态的可持续性。

殖民时期的巴西种植园

以甘蔗为核心的糖产业是耗费资源最多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为收集木材破坏的森林远远超过种植园,殖民时期的巴西因建立糖厂而荒芜的岛屿不胜枚举,森林资源接二连三遭到破坏。被更多欧洲国家侵占的加勒比海地区也步巴西后尘,不断兴起的糖业让岛屿的森林遭到砍伐,土壤遭雨水冲刷、生物物种骤减;同一时期,因哥伦布大交换带动的船舶贸易使得商业全球化,欧洲也“先后与非洲、印度、美洲和中国建立起商业联系”,但文明发展总是以自然为代价,船舶业需要的大量木材引发了另一波森林砍伐;对白银等矿产资源的开采不仅破坏自然资源,还损害印第安矿工和居民的身体健康。虽然深知银加工会破坏森林、会导致工人汞中毒并污染生活用水,但对殖民者而言,“白银比印第安人的生命更重要”,为了致富,他们不择手段。正因如此,殖民者才会为了获得黄金和钻石,不惜大动干戈焚烧森林,农牧场主也跟随淘金者,以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不过,白银和糖业虽给美洲带来累累伤痕,但由于地理范围有限、殖民人口稀少及殖民主义商业限制等因素,美洲的自然环境在历史夹缝中求得了些许生机。人类因贪欲和利益破坏了自然,也因维护自身利益而间接保护了自然。为了控制殖民地,伊比利亚国王限制其他国家的公民移民至其属地和从事贸易的权利,还为了获得专属利益垄断特定殖民地的经济活动。这样不仅使欧洲商品可以不断供应到美洲,美洲生产的商品也因缺乏竞争者得以持续高价卖出。由此,殖民地的经济机会减少,环境恶化反被缓解,“人类的贪婪就解放了自然而不是破坏了自然”。葡萄牙对巴西木、钻石和鲸油的垄断便是因殖民者的贪婪减少了对美洲自然掠夺的例证。

如果说殖民时期国王和土地所有者的贪婪限制了殖民地产品的生产,从而间接地保护了自然,那么独立后的拉美各国因陆续摆脱了殖民地经济限制和垄断,踏上了物质繁荣的道路,各国领袖热衷于自由经济理念和国家工业发展,放弃了几十年来保护生态的努力,自然受破坏的程度超过了殖民时期。

独立后,拉美各个新兴共和国同时面临种族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桎梏。种族决定论者认为,拉美国家的混血种族“比他们愚昧的祖先更不具备文化发展的能力”,需要白人来施加“文明教化”;而环境决定论者认为“自然比种族更能决定人类文化的成功”,是拉美的自然气候导致了拉美文化的野蛮、颓废,而生活在拉美的原住民也是劣等民族。这两种缺乏证据的理论本质上都是对拉美的偏见和歧视,虽然不断受到有理有据的驳斥,但遗毒至今犹存,例如,种族决定论就被用来为拉美所存在的利益分配不公提供辩护——“优等种族”理应比“劣等种族”享受更好的物质条件。不过,环境决定论虽是荒谬之谈,自然环境也的确塑造了拉美文明。热带气候既给拉美带来了如丰富物种和文化融合的利,又带来了如疾病、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弊。举例而言,疟疾、黄热病等疾病在热带的传播一发不可收拾,它们曾协助西班牙人毁灭了十六世纪的印第安帝国,也帮助拉美各国在独立对抗欧洲敌人,之后几个世纪的长存则持续损害着热带文明,使得人均寿命缩减、人口增长率降低。直到二十世纪,人们才真正了解疾病的危害,也找到了防治措施。无独有偶,疾病也在植物群中蔓延,最典型的为橡胶南美叶疫病菌和香蕉叶斑病。正是因为在南美更易传播的叶疫病菌,亚马逊橡胶种植园的产量一直不如东南亚。也正是出于躲避香蕉叶斑病的目的,联合果品公司不断开发破坏加勒比国家的原始森林,留下一片又一片荒漠化的土地。而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是阻碍拉美文化进步的一大障碍,除了带来人员伤亡、打击农业外,还对历经几个世纪方才形成的文明构架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损害,然而,拉美人并没有因为自然灾害选择迁徙,而是在共同的灾难记忆中凝练出团结的精神,或许出于对土地的依恋和财产的依赖,他们选择在几经损毁的土地上重建自己的家园。

雄起的文化是给自然挠的痒痒

如果说二十世纪前,人类文化还不足以抵挡自然,在拉美表现为文化受尽自然的侵袭和被自然压倒,那么二十世纪后,“文化开始一展雄风”,拉美人希冀通过文化景观而非自然景观在文明上获得认可。矿物燃料动力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深信自身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带来了“对文化自身来说不可预见的代价”。

秘鲁的鸟粪对人类农业的贡献无与伦比,也因此引发了拉美规模最大的战争,影响了西半球的国际政治格局。它使人类走上现代农业之路,也导致人类大量使用肥料,并促进了除草剂、除虫剂的大量投入,不仅对动植物,甚至对人类都造成了危害;墨西哥城的大运河是由人类力量改造的世界最大的开放下水道,这项耗时四个世纪的工程在1900年完工时,人们还自豪于能够移走大山、开掘河流,殊不知如今它已成为无人问津的“巨型马桶”。不断累积的污染物渐渐让湖泊和运河为致病毒素所侵袭,人口死亡率有升无降,且运河最终也未能解决洪水和致病问题。排干湖水一来破坏了穷人生计、潜在地引发了墨西哥革命,二来导致了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下沉,印证了文化发展的自然代价;拉美崎岖的地形有利于水电站坝的建设,人们注意到这一优势后,便在依靠木材与煤炭供能的历史阶段后,将二十世纪推向了水力发电的时代。以巴拿马运河为例,拉美人已获得改道河流和在河上筑坝的能力,这种技术后来传播至世界其他水文工程,拉美也由此迎来了推动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筑坝潮。大坝为大都市发展提供动力,却带来了工业化污染,建坝截断河流并使其倒流,巴西圣保罗和库巴唐都成了工业化发展迅速但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同时,筑坝牺牲了广阔而无价的土地,自然和人文景观被淹没,本土农业环境遭破坏,人们流离失所。人类决心用科技力量与自然抗衡,然而一个个惨痛的环境灾难表明,人类对自然的伤害终究会伤害到人类自身。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持久印记,对拉丁美洲,文明的成败取决于城市的可持续性,因此拉美也是“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与北美人喜欢寂静、热爱农田生活不同,喜欢热闹、钟情城市生活的拉美人则对住宅、建筑和广场抱有幻想,哪怕是城市中偏安一隅的贫民窟,他们也甘之如饴。随着二十世纪中期拉美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的增速更为迅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为了就业和生活涌入城市,很多拉美城市到二十世纪末瞬间发展为“人口超过三百万的大都市”。但快速城镇化带来的是住房拥挤、高失业率、城市垃圾这些新问题,尤其随着汽车的出现,引发了空气噪音污染和交通堵塞等城市环境危机,民众的身体健康也受到危害,在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Carlos Fuentes)笔下,墨西哥城曾是“最明净的地方”,如今已沦为“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墨西哥城上空的臭氧、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含量之高,使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市民数量高居世界首位。城市于是成了拉美最大的环境问题所在,“也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不断涌现的环境问题让拉美人逐渐对未来的生存问题感到忧心忡忡。而现代环保主义正是诞生于对发展本身的警惕和忧虑。相较于西方,拉美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晚,科技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对环境的关注也较为滞后。拉美人从迫于生计,无暇顾及生态环境,到发现环境面临危机,再到发现美洲自然风貌不复从前,方才如梦初醒,着眼于自然生态的保护。拉美人一方面日益渴求物质平等,一方面又对家园生态破坏心怀不安,在环保主义的驱使之下,主流文化开始通过立法、限制和惩戒的社会方案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期通过正确引导人类实践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墨西哥的拯救帝王蝶行动,还是哥斯达黎加动用四分之一国土建立国家公园,都表现了国家对生态保护的决心。在整个拉美,环保主义频繁见诸媒体报道,不仅成为公共和私人教育的组成部分,还成为“政治平台一个日益普遍的组成部分”,一些绿色政党就此出现。可以说,自二十世纪末以来,拉美人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完全被唤醒,并试图寻求一条发展经济与保护自然的平行共进之路。

当地时间2023年1月4日,墨西哥布拉沃山谷,黑脉金斑蝶聚集在保护区的灌木上。

然而,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环保主义在拉美并非一帆风顺,也有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拉美各国频繁更迭的政府和不稳定的政治形势导致环保政策无法长期延续,许多地区历史上存在过的非民主政治体制和长期的贫困问题都阻碍了环保行动的发展。而且,拉美国家政府环保部门不够强大,往往缺乏实际行动,环保主义者还需要联合非政府组织进行活动。一旦与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一些环保承诺往往会被轻易遗弃,显得苍白无力。如今一些国家“生态旅游”名号虽叫得响亮,但结果多不尽人意,在人类中心论为主导的环保主义驱使之下,所谓的“生态旅游”不仅难见经济效益,对自然也是一场浩劫。

《被入侵的天堂》将一段段沉重的拉美环境史娓娓道来,以幽默口吻揶揄人类意欲主宰一切的行为。作者毫不掩饰地指出,“流行的环境保护主义仍是以人类为中心,大自然的优点几乎完全取决于人类价值体系”,然而,人们忽视了人类自身与人类文明都依存于自然的事实,面对灾害,再有力的文化回击也不过是给自然挠痒痒。相较于自然,人类既脆弱又渺小。由此,人类应当思考自身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拉美人要想为自己营造一个新的热带家园,无论是让拉美文明还是人类文明长久地延续,都需要与自然更加和谐地共存,这一切也取决于人类自身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64.2%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流行语入侵汉语严重

全文共 2280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调查,89.8%的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流行语。64.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网络流行语入侵汉语现象严重,46.0%的受访者担心污染汉语。

在受访者中,45.3%出生于1980年以后,21.9%出生于1990年以后,1.0%出生于2000年以后。

“孟达”和“富有、任性”是受访者最常用的网络流行语。

调查显示,网络语言正在成为年轻人日常生活语言的一部分。89.8%的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流行语,其中28.2%经常使用。

受访者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网络流行语有:“孟达”(50.8%)、“富有、任性”(40.2%)、“屌丝”(39.7%)、“小鲜肉”(29.0%)、“做与珍惜”(28.3%)、“喝醉”(28.2%)、“不死不死”(26.2%)、“心塞”(23.4%)、“还蛮咒”(20.7%)。

其他流行的网络词汇包括:“时间在哪里?”(19.7%)、“向上的姿势”(19.4%)、“不要因为我不怎么看书而对我撒谎”(19.2%)、“这幅画太漂亮了,我看不下去”(15.3%)、“你的家人知道吗”(14.5%)、“哪个挖掘机技术强”(14.2%)、“强制电网”(13.4%)、“保证不杀你”(13.2%)、“不建”(11.7%)、“只想静静地做一个漂亮的人”(9.3%)、“去屋顶”(9.3%)

90后大学生吴桐喜欢在各种社交平台上闲逛,比如微博和微信。她可以说她对当前的网络流行语了如指掌。无论是平时与人聊天,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状态和写评论,她都倾向于使用流行的网络词汇。“这些词语可爱、犀利、简洁,使得与同龄人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甚至有些人认为粗俗的词语使用起来很有趣。人们只是随意使用它,没有恶意,故意回避它,但它让人们觉得不合适。”

张浩天(化名)也是90后的“技术宅男”,他不这么认为。他告诉记者,像“屌丝”和“假装胁迫”这样的网络流行语经常出现在他伴侣的日常对话中。然而,他不会随意对别人使用这些话。如果别人对自己说这些话,他也会感到不舒服。

“丝”是一个肮脏的词吗?39.2%的受访者同意,34.0%不同意

受访者对张怀琼委员提出的“屌丝”、“装腔作势”、“强迫式”是低俗下流的说法有何看法?根据调查,39.2%的受访者表示同意,34.0%不同意,26.7%表示不满意。

中国语言现代化学会语言理论与教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曼华认为,张怀琼委员的批评是合理的。然而,网络中粗俗下流的语言只是网络生活语言的一小部分。虽然网络提供了更快的交流渠道,但这些粗俗的语言并不是网络本身带来的。

“我坚决反对和不喜欢在互联网上使用淫秽语言。但我们必须首先找出什么是,什么不是。”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协会副主席李表示,网络上的“屌丝、假装胁迫”等词语取决于具体的使用环境,不能被视为淫秽。“屌丝”可以用来自嘲。仅从语言来看,“假装强迫”比“假装装傻”更深刻。例如,在文学创作中刻画人物时,使用一些看似粗俗的语言,尤其是方言,能更好地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果被“优雅”的文字所取代,它将会削弱甚至失去语言本身的魅力。

50.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仍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中国人的美。

在调查中,64.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网络流行语入侵汉语的现象严重。对于这一现象,46.0%的受访者担心会污染中国人,28.5%的受访者认为这有助于中国人的发展,25.4%的受访者认为这没关系。

51.9%的受访者直接建议采取相关措施保护汉语的纯正性。

李说,互联网的出现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内涵和形式。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魅力,甚至创造新的语言表达和叙事结构。“一些网络语言非常有才华和创造力,这让人们震惊,也让我们这些老作家和中年作家感到自卑。”总的来说,这种现象是件好事。它不仅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也丰富了民族文化。

他直截了当地说,不可能简单地反对中文和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一样,有好有坏。净化是绝对需要的,但没有必要采取行政措施强行干预,而是要信任中国人民的歧视和反抗。除了少数几个感兴趣的方面,没有人会“发扬”粗俗庸俗的语言。

"汉语的纯洁性是一个错误的命题."陈曼华认为,影响中国人纯洁的所谓粗俗下流的言论,只是某些群体的片面选择,不能为全体人民所接受。有两种命运是不能在舞台上真正表达的——要么它们在一段时间后自然消亡,要么它们只会为了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如在网络文学中塑造特殊的人物)而永远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存在。

陈曼华说,我们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来促进语言的发展,但这绝不是人为的行政干预。例如,应及时动员非政府组织和组织的专家,在更大范围内收集、解释和描述网络流行语,以便建立一个能够大规模及时反映语言变化的流行语词典,就像美国的“城市词典”。《纸质汉语词典》虽然有点落后,但规范权威,也应该对网络词汇持更加开放的态度,进一步拓宽网络词汇的选择范围。这些努力将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语言的顺利代谢和稳定发展。它还能使更多的普通人在使用语言时更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及时适应母语的快速发展,甚至对其发展做出或多或少的贡献。

目前公众如何评价他们的中文水平?在调查中,62.6%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中文水平很好,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非常好”。

蝌蚪君确实认为人们的生活和互联网变得越来越不可分割。随着各种智能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发展,一切似乎都成了互联网的接口。只有互联网是核心。按照这种发展趋势,严格区分所谓的“网络流行语”是没有意义的。线上和线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网络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不是一些句子受欢迎的地方,而是什么是“受欢迎的”。

展开阅读全文

二战时期日本为何没有入侵印度?10万日军在印度打一仗就跑了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个好斗的民族,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表现的是非常的突出。作为轴心国之一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了亚洲的很多个国家,尤其是在我国,总侵略时间长达14年。而同样拥有众多人口的印度,在二战期间日本却没能成功侵略,仅仅打了一仗就溃败了,从此再也不敢踏入。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印度军队实力非常强悍吗?

要知道当时的日本军事是非常强大的,连美国它都敢硬钢,可想而知绝对不是怕了印度。而印度在亚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是非常优越,如果日本控制住了,可以作为一个侵略周边国家跳板,但是日本最后还是收手了。难道就像平时我们看到的一样,印度士兵真的开挂了?他们的武器变得像印度电影中的一般了?其实都不是,主要是外在原因。

大家应该知道英国有日不落帝国的称呼,英国可以说是早期的帝国级别了,英国和印度也是发生过大战的,面对印度可以算是碾压式胜利,后来印度就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所以有的网友猜测日本不敢再次大战是由于英国的原因,其实并非如此,当时日本之所以入侵印度,也是受了轴心国德国的指使,让其分散欧洲战场上英军带来的压力。

而日本之所以打不过印度,第一就是日本攻击印度的时间有误,当时日本进入印度的时候,日本还在和美国这个军事大国抗衡,放现在的话就是头铁,所以有了后面美国投放原子弹。当时日本和美军抗衡,所以大部分的兵力都集中于太平洋战场了,分不出多余的兵力去印度支援,所以就只能不了了之了,自保都成问题现在,谁还有心思分散精力去侵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环境得原因了,日本属于岛国,印度和日本的气候差距是非常大的,远征本来就耗财力物资,到了印度,日本士兵又对当地气候不适,战力必然有所下降,加上上面说的,跟美国牵扯消耗太大,可以说侵略的士兵只能靠带来的人数了,十万精兵在印度硬生生被耗死了7万之多,后面也只剩下3万多的士兵逃回日本。

这一次侵略可以说是战略上的失策了,二战时期的日本极为膨胀,毕竟作为侵略者的他们确实军事上占据优势,奈何日本当时又惹上了美国这个大老虎,造成了很大的消耗,所以兵力物资等都不足以让他们再次大规模莫征战印度了,于是这一次侵略完全是一次亏本的买卖,以至于后来面对印度得挑衅,日军都只能置之不理了。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第一批名单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2003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第一批外来生物入侵名单,共有16个品种,它们分别是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石茅、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部分入侵物种的简介

1.紫茎泽兰原产地中美洲,1935年在云南南部发现,可能经缅甸传入。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南部)、台湾、垂直分布上限为2500米。

2.薇甘菊原产地中美洲,1884年首次在香港登陆,1984年在深圳发现。分布于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

3.空心莲子草原产地南美洲,1892年在上海附近岛屿出现,1950年代作猪饲料推广栽培,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天津。全球性入侵物种。

4.豚草分布于北美洲,1935年发现于杭州,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约15个省、直辖市。恶性杂草,对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

5.蔗扁蛾原产地非洲热带、亚热带地区,1987年随进口巴西木进入广州,1990年代传播到了北京。分布在10余个省、直辖市。威胁香蕉、甘蔗、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及温室栽培植物。

6.美国白蛾原产北美洲,1979年传入中国辽宁丹东一带,1981年由渔民自辽宁捎带木材传入山东荣成县并蔓延,1995年在天津发现,主要为害落叶阔叶树种,包括许多经济林,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

今天小编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第一批名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生物入侵的研究现状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入侵研究一是从入侵者的角度分析,二是从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去考察。生物入侵要经历传播、定居、生长繁衍几个阶段。外来物种通过人们的活动,被有意或无意地带到以前没有生存过的地方。一部分成功地扎下了根开始生长,而有些就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被自然淘汰。建立了根据地的物种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慢慢地开始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大占领区,有效利用资源,排斥和驱逐本地物种。

一般说来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一些相应的特征,例如:繁殖能力强,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产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样不仅提高其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也提高了其传播的几率,在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就占有了优势。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科学家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假说:生态位空缺假说、生物因子失控假说、群落物种丰富度假说、以及迁入前后干扰假说。

1.生态位空缺假说是指外来生物刚好可以密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空位,即发生入侵

2.生物因子失控假说是解释外来种成功入侵最直接的假说,并促使人们在入侵种原产地去寻找其天敌以进行生物控制。

3.干扰假说指的是人为或者被人们驯化和迁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对环境造成突然的、剧烈的干扰,有可能促进入侵。如火,在一些大的生物入侵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今天小编对生物入侵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生物入侵的危害及其防治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入侵危害有很多,概括来讲是造成经济重大损失;部分物种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生物入侵应该予以积极防治

生物入侵的防治

1.防治措施

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应成立包括检疫、环保、海洋、农业、林业、贸易、科研机构等各部门在内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在外来物种引进之前,应由农业或林业或海洋管理部门会同科研机构进行引进风险评估,由环保部门作出环境评价,再由检疫部门进行严格的口岸把关,多方协调行动共同高效开展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

2.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要阻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首要的工作就是防御,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制度就是力争在第一时间,第一地区将危害性较大的生物坚决拒之门外。

3.跟踪监测

首先应建立引进物种的档案分类制度,对其进入中国的时间、地点都作详细登记;其次应定期对其生长繁殖情况进行监测,掌握其生存发展动态,建立对外来物种的跟踪监测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及时解决。

4.综合治理

外来有害物种一旦侵入,要彻底根治难度很大。因此,必须通过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发挥各种治理方法的优势,达到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最佳治理效果。

今天小编对生物入侵的危害及其防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生物入侵的途径是什么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人为的途径又分为无意引进和有意引进。

1、自然入侵

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2、无意引进

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例如木材中的害虫,海轮的压舱水,入境旅客携带的果蔬肉类甚至旅客的鞋底,可能都会成为外来生物无意入侵的渠道。

3、有意引进

这是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渠道,世界各国出于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的需要,往往会有意识引进优良的动植物品种。但由于缺乏全面综合的风险评估制度,世界各国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的有害生物,如大米草、水花生、福寿螺等。这些入侵种由于被改变了物种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

今天小编对生物入侵的途径是什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是生物入侵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生物入侵还可定义为: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物种都叫作外来物种。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学术界对外来种入侵发生的原因并不清楚,大致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是从入侵者的角度分析,二是从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去考察。生物入侵要经历传播、定居、生长繁衍几个阶段。外来物种通过人们的活动,被有意或无意地带到以前没有生存过的地方。

今天小编对什么是生物入侵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如何减少生态破坏和生态破坏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环境污染小知识,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生物入侵的政策与立法规制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入侵的途径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生物入侵会产生很多危害,例如: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外来物种入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等。那么有相关的生物入侵的政策立法规制吗?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早在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各国签署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包括中国),这是有关生物安全的一个最重要的全球性公约。对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公约》第8条明确规定:“必须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同时《公约》还要求每一缔约国应直接或要求其管辖下提供《公约》所规定生物体的任何自然人和法人,将该缔约国在处理这种生物体方面有关使用和安全的任何现有资料以及有关该生物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任何现有资料,提供给将要引进这些生物的缔约国。

此外,与控制外来物种密切相关的两个国际规则:SPS协议(即《关于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议》)以及TBT协议(即《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也都明确规定,在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情况下为保护生产安全和国家安全,可以设置一些技术壁垒,以阻止有害生物的入侵。

今天小编对生物入侵的政策与立法规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生物入侵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例子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入侵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例子,最有名的当属加拿大一枝黄花。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花黄色;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扩散蔓延,成为河滩、路边荒地、铁路两侧、农田边、平原城镇住宅旁生长的恶性杂草。

一枝黄花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霸王花”,适应能力极强,每年3月开始发芽,6~12月为开花结籽期;主干长呈紫黑色,中下部一般没有分枝;根系发达,但根系较浅,侧根分布广;以种子和地下根茎繁殖,种子能像蒲公英种子那样随风飘散;其根状茎顶端的芽和40%的种子都能萌发成独立的植株。

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适应性强,繁殖迅速等特点。它既可通过发达的根茎,进行无性繁殖,实现近距离快速蔓延,也可通过风力和鸟类进行远距离种子传播。还能随土壤传播,带有花籽的泥土被运到哪里,它就能生长到哪里。其最为可怕之处在于它的根系分泌物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并且具有快速繁殖、快速占有空间的能力,从而严重破坏原有植被生态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它若侵入农田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如果不加以控制,“一枝黄花”极容易形成单一群落,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

今天小编对生物入侵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例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外来生物入侵的例子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成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国家之一,入侵物种达到529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比较出名的外来生物入侵例子有水葫芦、美国白蛾以及福寿螺等。

2003年,国家环保局公布了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水葫芦就是其中之一。水葫芦过度繁殖有四大危害,没有彻底有效的根治措施。防治措施主要采取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治理等4种办法。运用最多的还是物理防治(即人工打捞)。

美国白蛾适生范围广,繁殖力特强,一头雌蛾一次可产卵800至2000粒,年平均繁殖后代3000万只,最多可达两亿只以上。最具危害的是,白蛾具有暴食性,可将成片的树林树叶横扫一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有人称之为无烟的火灾。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它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

非洲大蜗牛是杂食性动物,对自然环境危害很大,侵害对象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种作物。非洲大蜗牛同时也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所以不能用手接触,更不能吃。此外,它们爬行过的蔬菜和水果都可能残留病原,从而侵入人体。

今天小编对外来生物入侵的例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生物入侵发生趋势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有很多。我国分别在2003年、2010年2014年、2016年分4批发布危害性很大的入侵物种,共71个。保守统计,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范围内,中国的入侵物种有754种,其中植物500余种,动物200种左右,菌类微生物30种左右。以西南和沿海地区最为严重。2014年11月最新查明中国外来入侵植物有72科285属515种。在“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中国发现50种。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全球贸易量的增多,外来入侵物种平均每年递增1-2种,已经达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目前,我国对外来种危害的认识还极大地局限于病虫害和杂草等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没有意识到或者不重视外来种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变和破坏。对没有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却正在排挤、取代当地物种,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在许多自然植被的恢复过程中大规模地有意或无意引入外来物种,结果必将造成中国当地丰富而特有的生物多样性丧失,而且很难恢复。

因此,应该通过宣传教育,让国民了解生物入侵以及带来的严重危害;研究各种方法控制、消灭现有的严重危害的物种,将没有爆发大规模危害的外来物种控制在萌芽之中;然后通过立法,坚决杜绝人为原因导致的生物入侵事件发生

今天小编对中国生物入侵发生趋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中国是世界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中国对中国农业渔业和生态系统物种资源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达1198.8亿元,造成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的间接损失每年1001.1643亿元,其中对生态系统的经济损失每年达999.266亿元。外来入侵物种中包含微生物、无脊椎动物、昆虫、两栖爬行类、哺乳类鱼类、树木、杂草等。外来物种对中国生态系统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威胁种群多样性,导致局部种群消亡,中国的外来物种入侵已经达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中国是世界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的原因

1.中国的气候条件容易形成入侵,中国跨越了50个纬度,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多样的生态系统使中国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2.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对外贸易的增多,外来物种入侵的几率上升。

3.中国没有制定一部专门的外来物种管理法规,更没有建立外来物种引进的风险评估机制、综合治理机制及跟踪监测机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具有立法分散,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等问题。

今天小编对为什么中国是世界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外来物种入侵自然途径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外来物种自然入侵是指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如豚草就是因为修建铁路公路时造成周围植被的破坏,逐步从朝鲜扩散至中国的;紫茎泽兰是从中缅、中越边境自然扩散入我国的;薇甘菊可能是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稻水象甲也可能是借助气流迁飞到中国大陆。

自然界中的物种总是处在不断迁移、扩散的动态中。若新环境没有天敌的控制,加上旺盛的繁殖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外来种就会变成入侵者,排挤环境中的原生种,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甚至造成对人类经济的危害性影响。此类外来种则通称为入侵种,如红火蚁、福寿螺、布袋莲、非洲大蜗牛、巴西龟、松材线虫等。

目前对于外来生物入侵的治理主要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该方法将生物、化学、机械、人工、替代等单项技术融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达到综合控制入侵生物的目的。综合治理并不是各种技术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有机的融合,彼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今天小编对外来物种入侵自然途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外来物种入侵过程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入侵的途径主要有4种:自然传播、贸易渠道传播、旅客携带物传播、人为引种传播等。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当地的生态系统失衡,造成物种灭绝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外来物种入侵过程通常会经历4个时期:引入和逃逸期、种群建立期、停滞期、扩散期。在引入和逃逸期间,外来物种被有意或无意地引入到以前没有这个物种分布的区域,有些个体,经人类释放或无意逃逸到自然环境中去。接下来,外来物种开始适应引入地的气候和环境,在当地野生环境条件下,依靠有性和无性繁殖形成自然种群,这就是所说的种群建立期。外来物种经过一定时间对当地气候、环境的适应,开始进入停滞期,这一期间,外来物种表现为具有一定的种群数量,但其通常并不会马上大面积扩散,而是表现出"停滞"状态,有些物种甚至要经过几十年才开始显示出入侵性。最后,当外来物种形成了适宜本地气候和环境的繁殖机制,具备了与本地物种竞争的强大能力,而当地又缺乏控制该物种种群数量的生态调节机制的时候,外来物种便进入了扩散期。这一时期里,外来物种大肆传播蔓延,形成"生态"爆发,并导致生态和经济危害。

今天小编对外来物种入侵过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生物入侵的例子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外来生物一旦入侵,要彻底根除非常困难,而且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代价极大。

我国生物入侵现象十分严重,已遍及34个省级行政区,近年来仍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据统计,目前已有400多种外来物种全面入侵我国,其中至少有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23种入侵微生物。植物如紫茎泽兰、豚草、水葫芦、喜旱莲子草、刺花莲子草、飞机草、大米草、微甘菊等;害虫如美洲斑潜蝇、美国白蛾、松突圆蚧、稻水象甲、马铃薯甲虫等;动物有福寿螺、非洲大蜗牛等;病原微生物有造成马铃薯癌肿病、甘薯黑斑病、大豆病、棉花黄萎病的致害微生物等。

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递增1~2种。20世纪30年代,入侵我国的生物有豚草,空心莲子草,飞机草等。豚草包括普通豚草和三裂叶豚草,为菊科豚草属植物,原产北美。空心莲子草又叫水花生,苋科莲子草属植物,原产巴西,该草于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上海及华东一带,50年代后南方很多地区将此草作为猪饲料人为引种扩散种植,后逸为野生。飞机草原产中美洲,大约于解放前后从中缅、中越边境传入我国云南南部。

今天小编对中国生物入侵的例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伪静态网站入侵工具有哪些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静态,主要是为了隐藏传递的参数名,伪静态只是一种URL重写的手段,既然能接受参数输入,所以并不能防止注入。伪静态网站入侵工具有哪些?常见电脑黑客攻击类型与预防方法是什么?一起和看看吧。

在网上流传了很多关于网站生成HTML静态会对硬盘有损伤的说法(当然这里的损伤概念是指相比普通的应用程序而言,非指任何系统和程序都会让硬盘折寿类型的常规损伤)。但通过Google、百度并没有发现出现过这个问题的真实例子存在,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并没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下面就这个问题来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首先,假设“网站生成HTML静态会对硬盘有损耗”这个说法成立,这个问题影响最大的应该是IDC行业中的虚拟主机服务商,因为主流CMS、论坛系统、网店系统、博客系统大多数都支持生成HTML静态功能,而且一般情况下一台服务器中都会存在100-300个虚拟主机同时运行,在有如此大的硬盘损耗的情况下,国内竟然没有一家虚拟主机服务商限制生成HTML静态站点在其虚拟主机上运行,这个现象是不是反常呢?是不是由于硬盘价格比较低虚拟主机服务商不在乎了呢?其实不然,因为想在短时间内恢复100-300个网站的数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基于网站稳定性和硬件成本方面的考虑虚拟主机服务商不可能不在乎。所以在IDC行业中“网站生成HTML静态会对硬盘有损耗”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其次,假设“网站生成HTML静态会对硬盘有损耗”这个说法成立,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主流CMS、论坛、网店、博客软件公司去研发这个功能呢?这个现象是不是反常呢?因为生成HTML静态功能可能造成用户硬盘损坏而引起数据丢失,软件开发公司是肯定需要承担相应责任的,应该没有哪家软件公司会在增加自己研发成本的基础上去开发一个对自己有负面影响的功能。所以在软件行业中“网站生成HTML静态会对硬盘有损耗”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伪静态的相关知识,学习更多的网络安全小知识请登录。

展开阅读全文

如何人工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引进外来物种是丰富本国物种多样性、促进品种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但外来物种的引进是可能有风险的,有的外来物种具有极强的繁殖、生长、抗逆能力,能短时间内迅速繁殖扩散,破坏当地物种的生态平衡,形成外来物种入侵。那么如何人工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1、在物种抵达时及尚未广泛逸为野生前,尽快鉴定及评估其入侵性和对本地生态及原生物种的影响,并对恶性入侵种尽快消除,以免广泛蔓延;

2、采取人工防治、机械或物理防除、替代控制、化学防除、生物防治、综合治理等方法,加以消灭;

3、加强出入境检疫工作,制订外未入侵物种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有害物种引进的管理,尤其是严格防范通过压舱水携带的海洋外未物种入侵的巨大威胁。

提醒您: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有哪些作为外来物种知识排行榜的热门,我们一定都要看看,了解一下。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外来物种的侵袭。最后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生物灾害知识与自然灾害知识可关注本网站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综合治理外来物种入侵有哪些特性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有哪些?外来物种的入侵,是我国损失不断扩大。一方面,外来生物入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科技部测算,入侵中国的11种主要外来生物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70亿元;另一方面,生物入侵也会造成国内生态系统破坏,如上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的水葫芦,繁殖力特别强,使得水中的其他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没有充足的空气与食物,严重破坏水体生态平衡,那么综合治理外来物种入侵有哪些特性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人工防治方法:依靠人工,捕捉外来害虫或拔除外来植物。人工防治适宜于那些刚刚传入、定居,还没有大面积扩散的入侵物种。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人工防除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清除有害生物,但对于已沉入水里和土壤的植物种子和一些有害动物则无能为力;高繁殖力的有害植物容易再次生长蔓延,需要年年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方法:化学农药具有效果迅速、使用方便、易于大面积推广应用等特点,但在防除外来有害生物时,使用化学农药往往也杀灭了许多种本地生物,而且化学防除一般费用较高,在大面积山林及一些自身经济价值相对较低的生态环境如草原使用往往不经济也不现实;而且,对一些特殊环境如水库、湖泊、因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许多化学农药是限制使用的。由于很多外来入侵植物系多年生,应用内吸性除草剂效果较为持久,但污染也很大,不提倡广泛使用。

提醒您:外来物种影响我国的生态平衡,做好防治工作刻不容缓,然而大家可以多学习一些生物灾害知识、自然灾害知识和外来物种知识帮助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三册复习攻略:清朝末期列强入侵

全文共 1894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三册复习攻略:清朝末期列强入侵

一、林则徐与虎门销烟、(P24)《南京条约》(P31)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清朝嘉庆时,国势开始衰落,而这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上升阶段。在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以英国工业发展水平最高。他们急需广阔的市场销售商品。但在正当的贸易中,中国是出超的。这达不到他们的目的。因此,英国开始把鸦片大量销售到中国(英国输入鸦片的目的是为了扭转贸易逆差)。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主张禁烟,他被派到广州禁烟后,积极采取措施,缴获大量的鸦片,并于1839年6月3日,在海滩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林则徐因此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他自己爱国的写照)。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借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2、《南京条约》:(P31)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1842年签订)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英国通过《天津条约》又割走了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英国又强借“新界”,这样整个香港被英国占领);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即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重要影响)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P32)

1、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又以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3、革命性质的变化:即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中国革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P44-48)

1、1856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从1858年起,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表格见书P48页)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识人物图(P55)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出现了危机,其中俄、英侵略我国新疆地区,19世纪60年代,浩罕国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宣布成立“哲德沙尔国”,清政府派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在新疆各族人民的配合下,清军收复了除伊梨外的新疆地区。(在与沙俄交涉收复伊犁时,俄国多方要挟,左宗棠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

五、邓世昌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P61-62)

1、邓世昌的主要事迹: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鱼雷,壮烈牺牲。(识人物图“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2、《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

①割地: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极大地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

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③开商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帝国主义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掠夺财富,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76)

1900年6月,英、法、美、俄、日、意、德、奥(匈)八国侵略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侵略中国,目的:镇压中国人民(义和团)的反抗。

七、《辛丑条约》(P79)

1、签订: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2、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赔款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列强对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控制更为牢固;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对帝活动――以满足帝国主义长期奴役、掠夺中国的目的(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破坏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各国公使以武力为后盾,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3、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