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日军

日军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日军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日军问题。

分享

浏览

6074

文章

100

湾鳄吃日军是真的吗,出自哪里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食人鳄,俗称湾鳄,是世界上最大最恐怖的鳄鱼品种。网上一直留传关于它们的传说:二战期间,两千余名日军士兵,竟在一个荒岛被湾鳄吃了,几乎损失殆尽,余下的几十名幸存者,也是精神恍惚。那么湾鳄吃日军是真的吗?

湾鳄吃日军不是真的,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兰里岛靠近孟加拉湾,更靠近当时的港口机场,所以英军会出动皇家海军舰队去占领此岛,更重要的原因是占领机场。当时兰里岛的东侧已经有近一千日本兵守军,驻守于岛上的日军单位是隶属于54师团的步兵121联队,指挥官是长沢贯一大佐。而新来的这批日军准备向岛屿另一侧的日本驻军靠拢集合,中间要经过一片16公里的红树林沼泽,但被英军陆战队团团包围,被困在红树林沼泽。

湾鳄吃日军不是真的,日军的路途中须穿越16公里的红树林区域,英军趁机包围了红树林区域,而使得在困于浓密红树林中的日军部队开始受到烂泥,传染病,蚊虫甚至鳄鱼的侵扰及攻击,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恐惧。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抗日战争消灭多少日军

全文共 3600 字

+ 加入清单

只有消灭日军我们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消灭多少日军,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迪。

中国抗日战争的经过

局部抗战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兴起阶段(1931年9月至1932年12月)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兴起。中国共产党率先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直接领导和推动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而这一时期,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同时侵犯上海,并炮制伪“满洲国”。在民族危亡面前,东北和上海等地区的爱国军民奋勇抗战,推动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发展阶段(1933年1月至1937年7月)

1933年1月1日,日军开始进犯山海关,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部分国民党军及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为挽救民族危亡,促成全国抗战,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民党政府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为全国抗战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全国抗战

淞沪会战

防御阶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全国抗战初期,中国国民党抗战比较积极,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战场,国民党军在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中顽强抗敌,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等作战的胜利。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抗日前线,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取得了首战平型关等作战的胜利;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大胆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独特的敌后战场。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图谋。

相持阶段(1938年10月至1943年7月)

百团大战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失守以后,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鉴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被迫调整侵华政策,对中国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将战略重心转向敌后战场,实行以保守占领区为主的“长期战”的战略方针。随着日本战略重点的转移和诱降方针的实施,中国国民党一方面坚持了继续抗战,其军队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并组建中国远征军协同盟军作战,但其抗战在总体上逐渐趋向消极;另一方面实行“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磨擦事件,先后三次掀起_高潮。中国共产党坚持持久抗战,继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局面;敌后军民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并发动了百团大战,抗击了日军主力,承担起全国抗战主战场的重担。在日军残酷的“扫荡”、“蚕食”和“清乡”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实行对敌斗争等“十大政策”和“敌进我进”方针,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战胜了严重困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和中国战区的建立,长期坚持独立抗战的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反攻阶段(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

日本投降

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折和日军逐渐失去战略主动权的形势下进行的。中国对日战略反攻包括局部反攻和全面反攻两个阶段。从1943年7月开始,八路军揭开了局部反攻的序幕。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也开始反攻作战。1944年春,日军为挽救其在太平洋战场的颓势,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由于国民党政府继续奉行消极抗战、积极_及保存实力的避战方针,致使正面战场严重失利,造成豫湘桂作战的大溃败。为了“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其后亦称解放区战场)广大军民向日、伪军连续发起局部反攻作战,大量消灭敌人,收复了大片国土。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反攻作战,收复了滇西、缅北广大地区。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后,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苏联随后声明加入),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在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的情况下,从8月9日开始,中国解放区战场对日、伪军展开大规模全面反攻,取得了辉煌战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同盟国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9月3日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收复被日本殖民统治达50年之久的宝岛台湾,洗雪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中国抗日战争,以中华民族的完全胜利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中国抗日战争消灭日军人数:

日本权威历史学家伊藤正德(《帝国陆军史》的作者)在他的书中,记录战死在中国的日军,共计78万9370人。

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

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四十四万余。一位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张忠义先生,旁征博引日军史料,也得出一个接近的数字,45.5万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则为48万,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则采用建国后综合统计后的数字——55万。当然,也有对此持有异议的专家学者,比如社科院的刘大年教授,就根据国民党军战地统计数字计算,日军在中国阵亡人数超过100万人。

到底哪个数字是正确的呢?

美国方面使用的是日军提供的公布材料,按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然而,对日军公布的阵亡人数,一直就有异议。

第一方面的异议是日军的阵亡人数和对手公布的往往差距很大,比如国民党军在台儿庄战役中,认为至少击毙日军一万二千余人,而日军公布的阵亡人员只有两千余,相差六倍之多。一些学者如张忠义先生将其归结为中国军队对战果的夸大。

国军对战果夸大可能有之,但日军的作战记录中,却有很多令人费解之处。

例如日军在作战记录中,经常可见“苦战”字样,而公布的伤亡却极小。以攻占洛阳为例,整个战役,日军公布的阵亡人数,区区55人。但其中又分明记载了多次激战,如停车场肉搏战、禹王庙对攻等等,伤亡人数颇有些对不上号。又如抗战初期的山西万全之战,日军有记录称此战中步兵第三联队几乎全军覆没,原因是第三联队本身属于二二六兵变的主力,这些官兵都属于当时的叛军,但惩罚迟迟未作,送他们到中国战场,其意义就是让他们能够“光荣地死”。第三联队的官兵为了洗刷耻辱,在万全城下发动了自杀性的冲锋(不炮击摧毁城墙,直接进行云梯登城),大部战死沙场。然而,与此矛盾的是,同时公布的战报中,第三联队的伤亡合计不超过一百人。

另一方面就是日本靖国神社中供奉的灵位,与日军公布的阵亡人数不符,并且逐年增加,仿佛越来越多的阵亡人员从地底下冒出来一般。

看来,日本的战报,还真让人有些不敢相信。这种战报的权威性早就受到质疑,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就多次发现日军力图以掩饰自己伤亡的做法造成美军的错觉,并鼓舞自己的斗志。

虽然日方战报的数据说不通,但作为外国人,我们所能够做的,只是怀疑。然而,近年来日本国内的资料统计,却为这种说法提供了新的证据。虽然还无法断定到底有多少日军阵亡中国,但其统计的数字,至少证明无论军事博物馆还是何应钦将军,提供的数字都过于保守了。而日军的战报,则在这些翔实的统计数字面前,彻底失去了可靠性。

比如,日本权威历史学家伊藤正德(《帝国陆军史》的作者)在他的书中,记录战死在中国的日军,共计78万9370人。

而我最近买到的一册日本读卖新闻社编辑的《中国慰灵》,则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数字。这本书,是一套记录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情况,追悼亡灵的系列图书,包括《缅甸慰灵》、《满州慰灵》、《瓜岛慰灵》等,《中国慰灵》是其中的第五部。

在这一册图书中,读卖新闻社记者统计的日军在中国阵亡总数,超过七十万人,其中不包括苏联红军、抗日联军在东北和中国远征军在印缅的战果。这是战死和战病死的合计人员数字,这符合阵亡人员统计的原则,美日统计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在南洋的伤亡人数,也是这两个数字的总和。

这部书中提供的资料,推翻了日本军部所公布数字的权威性。比如,豫湘桂战役中的长衡会战(日军称为湘桂作战),日本军部提供的数据是日军共计阵亡12209人,而读卖新闻的纪录,则日军此战的总阵亡人数,超过十万。

虽然,这还不是最后的数字,但已经比早期美国学者所提供的多了一半……而一半,就是二十多万日本兵埋骨在了中国的土地。至少,这是日本方面的数字,而且,看目前的趋势,随着日方史料的渐渐披露,这个数字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温莱特将军为何最终选择了投降日军?战争结束后他受到了怎样的待遇?

全文共 2589 字

+ 加入清单

1942年3月11日,远东地区美军最好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总算是等来了接应他的飞机。而此时此刻,退守到了菲律宾棉兰老岛地区的美军已经没有力量再继续抵抗着日军发疯似的进攻了。为了能够保证麦克阿瑟将军,罗斯福总统立即下令命令麦克阿瑟飞往澳大利亚待命。第二天麦克阿瑟便在奥法利亚的墨尔本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脱险了,我还会回来!》。

老麦一走,驻菲美军的指挥权就落在了他的得力副手乔纳森•温莱特少将身上,此时美军被打得只剩下巴丹半岛等少数地盘。老麦临走前信誓旦旦地对温莱特说:「我会回来的,我回来时,如果你还在巴丹,我就给你个中将干干」。温莱特回答:「如果那时我还活着,我会在巴丹。」

没有等那么久,老麦刚走没几天,温莱特便被晋升为中将。

巴丹战役打了不出一个月,补给被断的美军扛不住了,美菲联军7万多人投降,剩下的美军都退到了仅有2平方英里的科雷吉多尔岛上。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围攻,温莱特带兵又在岛上死守了一个月,弹尽粮绝,没有空中支援,伤亡人数蹭蹭地上升,也根本看不到麦克阿瑟前来营救的希望。

5月5日,温莱特给罗斯福发了一封感情充沛的电报:「结束无谓的流血牺牲是我对祖国和我的英勇将士的责任……如果您同意的话,总统先生,请告诉国民,我的将士们和我本人已经做到了作为人类可能做到的一切,我们捍卫了美国和美国军队的优秀传统……再见了,总统先生。」

在确认白宫没有不许他投降的指令后,温莱特又将投降的决定通知日军指挥官本间雅晴。这时温莱特留了个心眼,任命夏普将军为所有菲律宾其他地区残余美军的总指挥,直接向老麦汇报,伺机而动,等待反攻,这么做也可以让尽可能少的军队投降。

本间雅晴不傻,或许是猜透了对方的心思,他迅速答复说,投降可以,只接受在菲美军全体投降,一个不能少。温莱特只好又通知夏普,一起投降。

第二天,温莱特带着1万多美军高举白旗,走向日军阵地。

想象一下,如果麦克阿瑟不走,向日军投降的可能就是这位成名已久的名将,那美军就糗大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人也许早就知道菲律宾保不住,想要面子就必须得让老麦先走,投降这种事就留给温莱特这个「背锅侠」。

囚犯生涯

温莱特中将这条大鱼自己送上门,日本人兴奋得一时不知道拿他怎么办,这位菲律宾军区司令可是8万多美菲战俘中军衔最高的一位。

温莱特最先被关在吕宋岛北部,后来又被囚禁于台湾花莲、屏东及当时伪满州国西安县(今天吉林省辽源市)等地。

西安县的监狱是专门用来关押美、英等国高级战俘的场所,温莱特本人经常遭遇毒打羞辱,所有战俘都遭受饥饿折磨。一名美国囚犯回忆说:给我们的食物非常恶心,连猪都不肯吃它。

和温莱特相比,留在菲律宾的普通战俘的命运更为悲惨。在巴丹半岛投降的美军,在无法忍受的炎热潮湿天气和刺刀逼迫下,顶着狠毒的阳光行走110公里到一个战俘营。

途中日本人不给食物和水,很多人渴死,那些跟不上队伍的人被随意处决,有时日军还迫使一些战俘挖掘自己的坟墓,然后活埋他们。

这条一百多公里的路上共有一万五千名美菲战俘死亡,令人发指的「巴丹死亡行军」和「南京大屠杀」等一起,被称为日本二战期间的远东三大暴行。

在西安县关押期间,温莱特将军用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比如钢笔和手表,来交换任何有关麦克阿瑟进军菲律宾的消息。他后来回忆得知莱特湾登陆的信息时说:「道格拉斯忠于他的承诺,他带着一支伟大的舰队回来,实现我们这些败军之将的梦想。」

在狱中。温莱特一直珍藏着菲律宾分手时麦克阿瑟送给他的雪茄和刮胡膏。而在温莱特监狱中九死一生的日子里,麦克阿瑟在南太平洋出尽了风头,他在无数新闻记者的跟拍下,趟着海水,重返菲律宾。

重拾尊严

1945年8月16日,温莱特和珀西瓦尔等人被苏联红军解救。温莱特被送往重庆,并从重庆飞往马尼拉。在马尼拉他理了发,做了衣服。被关押3年多后,他暴瘦的骨架根本支撑不起新制服。稍作停留他又飞往东京,去见麦克阿瑟。

见到老部下的麦克阿瑟欣喜若狂,他回忆说:「温莱特憔悴极了,眼睛凹陷,脸上有凹坑,头发雪白,皮肤看起来像旧皮鞋。他在拐杖的帮助下走路困难,当我把他抱在怀里,他微笑着,但当他试图说话时,却哽咽得发不出声音。三年来,他一直因为放弃科雷吉多尔而感觉羞愧。」

老麦还有一份大礼物要送给温莱特——邀请他参加9月2日密苏里战舰上的日本投降仪式。

麦克阿瑟在日本投降书上签下自己名字时共用了5支笔,其中两支他当场转身送给了温莱特和珀西瓦尔将军。麦克阿瑟非常清楚这两位从战俘营活着出来的将军最需要什么,他把军人最崇尚的尊严还给了他们。

之后温莱特马不停蹄地回到菲律宾,接受本间雅晴的投降。三年后,二人的角色发生了戏剧性反转。

自责的余生

虽然温莱特重获荣光,但他仍然很担心美国国内人士对他投降这件事到底怎么看,他在惴惴不安中回到美国。

出乎预料的是,他在国内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全国上下都认为他并没有失败,当时投降是正确的选择,只要让更多的人留住性命,怎么都好说,只有人的生命是最伟大的。牢狱生活给温莱特带来的憔悴身形,也博得了人们广泛的同情。

很快,温莱特就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受到杜鲁门总统的接见,并被授予上将军衔和国会荣誉勋章。

授勋时,温莱特获得了这样的评价——面对占尽优势的敌军,温莱特将军表现出了坚定无畏的领导才能。在陷入绝境后,他在科雷吉多尔岛的最后决定,是承担责任的举措……他的勇气和决心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备受压迫的热爱自由的人民。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向温莱特授勋的动议最早出现在1942年他刚刚向日本人投降之际,竟然由于性情古怪的麦克阿瑟提出反对而流产。老麦认为温莱特配不上这枚勋章,这对表现比他更为出色的人不公平。

还是马歇尔更懂政治,他明白这枚勋章的人道主义意义。1945年胜利后马歇尔再次提出给温莱特授勋,这一次麦克阿瑟没有反对。

随后温莱特被任命为美国东部防区司令,1946年退役后担任了美国骑兵协会名誉主席、美国残疾退伍军人协会主席等职务。为了纪念温莱特,多个军事基地以他的名字命名。

然而一切荣耀都没有给温莱特带来长时间的欣慰和安宁。当他得知美军战俘的遭遇后,一直没能从自责中解脱出来。因为他当年选择投降是为了保全更多部下的性命,而日本人并没有像他以为的那样去善待战俘,无数年轻的士兵遭受残酷虐待后屈辱地死去,他本人也受尽折磨。

这是温莱特心中永远抹不去的阴影,1953年9月2日,温莱特郁郁而终,享年70岁,这一天正好是密苏里号投降仪式八周年纪念日。

展开阅读全文

二战中日军宁死不屈,为何却愿意做苏联人的俘虏?无一人反抗

全文共 1135 字

+ 加入清单

从古至今,日本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侵略性的一个国家,曾经的苏联传奇元帅朱可夫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对待日本这种长期以来反人类的民族,该怎样才能使得他们不再发起侵略战争呢?那就必须得让他们尝到痛苦的滋味”。在二战期间,日本关东军一直盘踞在我国东北地区,时不时还会根苏联有些交火的情况。当1945年德国宣布投降之后,苏联人就将目标转向了日本的关东军。

苏联对于日本的进攻是在暗中进行的,当时的日本关东军并没有察觉到苏联人的动静,因此苏联人对关东军发起进攻的时候,关东军是毫无防备的,再加上西线战事德军的投降,关东军士气不是很高,所以没用多久就全军覆没了。8月份,60万人的关东军向苏联人投降了,直到此时,日本的关东军才彻底的撤出了中国东北地区。

这些向苏联投降的关东军最终被送往了西伯利亚地区做苦役,强制协助苏联人做战后重建的工作。不过当时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日本长期是以宁死不降,战斗到最后而震惊世界的,他们肯定是不会接受苏联人战后这样对他们的。然而在去西伯利亚的途中,没有任何日本士兵在试图进行反抗,60万的关东军,一个个都非常听从苏联指挥官的指挥,那么这是为何呢?

然而事实上,对于日本的民族特点,苏联人已经早就做好了防范措施了。当初在日本人向苏联人投降的时候,苏联人就将关东军所佩戴的武器全部都缴获了,这些关东军的手中没有任何武器,想要造反的话,肯定不会这么轻举妄动。

其次在一开始的时候,这些战俘的心里是想到战争已经结束了,苏联人就会将他们遣送回国,所以关东军一直是抱着这样的期待的,甚至连火车行驶方向的错误都没有发现。

西伯利亚属于地球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气温是非常寒冷的。有人可能会想,就算没有发现方向错误,那么气温的降低肯定也会让日本人发现不对之处了,然而事实上等到日本人发现的时候也都已经晚了。这些关东军在战时长期处于亚人带地区,他们是无法适应这样严寒的天气的。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都十分困难的,就更不用说拿起武器去造反了。就算是造反了,而且还造反成功了,获得了自由。那么从西伯利亚地区回到日本这段旅途也绝对是非常令人绝望的。

可能又有小伙伴们会想了,当关东军在西伯利亚苦役带上一阵子,适应了西伯利亚的严寒之后就可以造反了。然而等到那个时候,关东军的身体素质肯定是极具下降的,肯定是已经经受不起长途跋涉了。因此关东军如果想要强行回日本,那么必将面临的就是大量的死亡。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活下来就是一大幸事了,不可能会有多的精力去造反的。

关东军在西伯利亚地区苦役了11年,在1956年的时候,苏联人在正是宣布重建工作结束了。这些当年的关东军只剩下了40万人,这活下来的40万人全部遣送回了日本,而在西伯利亚地区做苦役的这11年里,那是所有关东军老兵们都不敢去回忆的一个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二战时期日军有多可恶?二战时期的日本军人能够无耻到什么程度?

全文共 3154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的塞班岛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免签的旅游之地、赴美生子的热地。同时塞班岛也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所遗留下较多遗迹的故地,因为你一不小心就会碰到一颗锈迹斑斑的炮弹。自杀崖、切腹谷、万岁崖等等,这些塞班岛上的经典听起来让人恐怖而绝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通过塞班岛来了解一下二战时期日本军队有多可恶。一、塞班岛登陆战的9大制胜因素

塞班岛是太平洋战争中的重中之重。

它属于马里亚纳群岛,马里亚纳群岛是西太平洋的中心,日本扼守太平洋的咽喉,一度被日本称为太平洋的“防波堤”、“桥头堡”。

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后,7个月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南亚诸国,最多时侵占了世界30多个国家。西太平洋上,赤道以北基本都是他的地盘。

1944年,随着欧洲战场轴心国败势蔓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也开始步步退缩。

对美国来说,拿下塞班岛,不仅是因为它是战略要冲,还因为它是B29的完美基地——占领了它,B29就可以飞去炸东京了。

为了拿下这一战略要地,开启太平洋战场反攻,美国可谓做足了功课。①方案周祥

为攻打一个地方,让美军花14个月之久去研究它的攻防特点的,恐怕只有塞班岛了。

如何登陆才能万无一失?美国反复派飞机在空中照相,仔细判研其设防、机场、岸滩,研究设计最佳登陆方案。②准备充分

准备工作做了3个月。他们拿与塞班岛相似的岛屿和海湾作演习,如何登陆、登陆后如何实现岛内纵深作战,如何减少盲目性、避免更大伤亡……可谓思虑周祥。③后勤充足

粮饷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之一,美军选取距塞班岛较近的艾尼威岛作为基地,缩短补给运输路线,减少补给困难,为制胜打下粮草基础。④重视抢滩

调用大量的登陆舰艇实施抢滩作战。针对塞班岛周边多礁的特点,他们为首批登陆部队配备了700余辆两栖登陆车。⑤战略迷惑

兵不厌诈,日本偷袭珍珠港之所以被世人不耻,是因为它在两国未宣战的情况下,趁谈判在背地里使了阴招。

真正到战场上,美国用足了诈术。

塞班岛战役6月打响,但从3月,美军就对太平洋上的其他多个岛屿广泛实施轰炸,令日军难以判断美军真正的进攻方向。

同时散布假情报,塞班岛的真实登陆计划是在西南方向,但美军加强北方的活动频率,使日军防御重心转向了菲律宾方向。⑥创新战术

以前攻打敌方领地,是一个据点挨着一个据点,依次攻占。但对周围群岛接连的塞班岛来说,美军因地制宜,创造了“跳跃式越岛作战“的战术,越过外围的特鲁克岛,直接打塞班。⑦孤岛围困

美军以潜艇部队袭击从日本到马里亚纳群岛的海上运输线,击毁、击沉了日本多艘运输部队装备和工事的船只,使塞班岛成为饿死日军的孤岛。

6月11日,登陆战打响。4天内,美军空军海军先轰炸了4天,彻底摧毁其防守,把日军都打到洞穴里去,然后在15号才开始登陆。⑧围点打援

这一经典战术我国军队在徐州会战中有很成功的运用。塞班岛上日军远近相互联系,相互支援,很有必要对援军切断。

登陆阶段,美空军和海军精细划分时间和空域,周密、科学地分了数个火力支援区,对日本部署在硫磺岛等地的海军、机场进行精准打击,海陆空分工协作,牢牢控制塞班岛。⑨科技助力

塞班岛一共120多平方公里,美军前后共投入225艘舰艇,日军孤立无援,武器装备和人数都比不过美军,只有靠夜袭。

为破日军夜袭,美军用了大量的照明弹,把整个塞班岛晚上照得如同白昼,只要看到有活物,就发火箭炮、机关枪。

同时,美海军舰炮上,配备了无线电定位装置等高科技装备,实现了对日本坦克的精准打击。二、塞班岛的日军多疯狂?

九大战争制胜因素稳操胜券,塞班岛拿下妥妥的事。

尽管如此,美军还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多天的战役中,7.1万美军PK3万日军+2.4万居民,最后以美军伤亡1.6万人,对日本伤亡4.1万人的代价,拿下了太平洋战争的重要基地塞班岛。

在这里,我们注意到,日本方面除了士兵,还有大量的塞班岛居民,他们在日军的控制下,也做了炮灰。

有人会问,平民打仗没有枪,有什么用?

常理是如此,但在日本军队的控制下,尤其是在绝望的日军背水一战时,这些居民变得极为可怕。1.平民身上绑炸弹

6月16日,日军组织反攻。面对强大的美军,日本明知道拼不过,就动起了歪主意。

这天黎明,美军第4陆战师2营的阵地前方,突然出现了一群衣装褴褛的老百姓,他们边走边用生疏的英语朝这边喊道:

“Not to shoot!We are populace!(不要射击,我们是平民!)”

美军手握机枪,不敢开枪。但也不敢轻举妄动,只有眼看他们一步步靠近。

这些人多数是妇孺老人,没带武器,有的妇女还怀抱婴儿,甚至裸露着乳房。美军见状放心了,有人跳出阵地劝拉他们离开。

然而,就在这时,跟在后面的便装日军士兵,脱去衣服,拔出绑在身上的手榴弹、迫击炮,朝美军阵地扔了过去。

原来,这些平民是活体炸弹,他们甚至在婴儿身上绑上了炸药。紧急时刻,这些平民拉开引信,炸死孩子,与美军同归于尽……

好疯狂的“平民”!

通过这一战,美军又长了个记性,以后远远望去只要敌方有会动的,就一阵火炮弹!2.日军死前的疯狂

塞班岛之战是二战日本的转折点,双方竭尽全力攻守,注定战争惨烈无比。

7月6日,日本守军司令斋藤中将,躲进最后的麻丹砂海岸洞穴,连续3天没有吃饭,写下遗书准备做最后的一拼,然后剖腹。

“现在退也是死,进也是死,然而死中有生,我们必须在此紧急时刻……把遗骨埋葬在作为太平洋防波提的塞班岛上……”

7日、8日两个晚上,他组织麻丹砂海岸的所有日军,无论有伤的还是无伤的,缺胳膊的少腿的,眼瞎的脑残的,只要能动的,统统拿起匕首、刀具、枪支,全员出动,做最后的拼死。

他们5000人,高喊着、嚎叫着、呻吟着、哭泣着,向美军阵地冲去,美军扫射下前面一排,后面的立即踏着尸体冲过来。

这如同打不死的僵尸一般的日军,夜里怪叫着冲锋,令美军惊颤,最后美军竟然被日军击毙了700人。3.跳崖的一幕

惨烈的还不止这些。

7月9日战斗的最后一天,美军登陆塞班岛的最北端马皮角,没有见到有日军驻守。

正在庆祝时,他们突然看见有一二百名日本平民出现在悬崖上,他们集体朝日本皇宫朝拜后,向悬崖边慢慢走去。

美军发现这些平民要自杀,就用蹩脚的日语喊他们:“不会伤害你们!”“下来,等待你们的是食物、水!”

然而,这些日本人如同僵尸,长辈推着后辈,男人推着女人,大人推着小孩,一个个跳下悬崖。有妇女实在不忍带婴儿跳崖,男人们就从她们怀中夺过婴儿,摔到崖下,然后绝望跳下去……

这个地方就叫万岁崖。

这种自戕,一方面是日军逼迫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日军长期洗脑的结果。在他们眼中,美军攻占了塞班岛,肯定要强奸了所有岛上妇女,杀了他们炖肉吃的。4.日军投毒的水,现在还不能喝

日军死前作恶害人,死后也仍在害人。

塞班岛海拔最高的地方,叫塔波乔峰,海拔474米。

6月26日日军失守此地之前,把部队里的朝鲜慰安妇全部推下悬崖,悬崖下是塞班岛唯一的淡水湖,他们怕美军占领塞班岛后取水饮用方便,就在湖中投下了大量的化学毒药。

日本的毒药在二战是如此厉害,以致于这片唯一的淡水资源被污染后,至今一直不能饮用。

所以,虽然塞班岛岛内岛外都是水,海水淡水丰沛充足,但至今生活在那里的人,都是吃的美国专供的纯净水。

塞班岛之战,是二战太平洋最惨烈的战役,没有之一。

日本投降后,美国托管此岛,这里的剖腹谷、自杀崖、万岁崖迎来了旅游业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的人前来观光、潜水、冲浪。日本人也来,不过多为祭拜。

如今,硝烟已散,炮声远去,炮弹已锈迹斑斑,坦克躯壳已成为装饰物。沉入海底的舰艇上,住着五彩斑斓的热带鱼,湛蓝的天空下,浮云悠悠,美女穿着比基尼踩在松软的沙滩上,当地的儿童在水中嬉戏,看见游人照相还会纯真地一笑,露出洁白的牙,打着V字手势与你合影。

这一切,与历史宛若天堂地狱。

战争扭曲人心人性,历史值得铭记深思,在塞班岛重温历史,或许最能体味战争与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太平洋战役美军真的把日军人头吊在坦克上面?

全文共 131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其实也的的确确是残酷的,但是有时候真的不人道的,最近有传言说这个太平洋战役美军竟然把日军人头吊在坦克上面,那么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啊?这个问题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二战期间美军士兵将击毙的日军头颅割下,通过煮烂、浸泡防腐剂当中、再晾干...当成战利品收藏或者是送人,这个事情确实是有,而且不是个案,甚至《生活周刊》还对此事进行过专门调查。

美军将敌人的头颅割下收藏是一个恶趣!早在白种人进入到被美洲大陆就开始了,由于“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人”、“西班牙人”...贵族都喜欢狩猎,并且有将猎杀动物的头颅制成标本的习惯...他们到达北美大陆之后开始猎杀“印第安人”,然后就将印第安人的头颅(头皮)割下之后当成标本保存。

这种残忍的恶趣味将大量的印第安人屠杀!非常之血腥,直到美国建国之后才被禁止...但是,这个恶趣已经根深蒂固了的留存了下来...可问题是这些白人从去割白种人的头颅,在他们的眼中只有白种人是人,其他种族只是一种动物罢了!没有任何怜悯之心。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种族思想仍旧有很深的残余,美军对待德国战俘和日本战俘的态度上是有区别的,对待德国战俘,只要不是最大恶极的党卫军,德国国防军还是能获得美军的部分尊重;但是对待日本战俘可就不一样了,从现在驻日美军的种种不良行为,就可以想象到战争期间所发生的事情,美国人思想深处是瞧不起日本人的,认为他们只不过是“黄色猴子”罢了...珍珠港事件使美国人的轻蔑变成了仇恨!所以,出现前面所说的那个恶趣味儿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从战争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美军这样做,似乎又不违反道义,日寇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上的所作所为更是令人发指!甚至将英美澳战俘斩杀后,掏出内脏煮熟吃下这种反人类行为!并且这种事情发生过多起(甚至传闻:山下奉文就吃个英美战俘)...如果从正义的“以暴制暴”方式来解释,美军割日本人的头颅制成标本也没啥错。

图片上这位“帅小伙”名字叫:乔治.赫伯阳.布什,也就是“老布什总统”,他在太平洋战争中是舰载机飞行员,一次在轰炸“父岛”(塞班岛和硫磺岛之间的一个小岛)时被日军的地面炮火击落,机组成员其他人或是当场死亡或是被日军俘虏,只有他伞降时离父岛很远被美军潜艇救走...后来得知,先前就有几名美军飞行员被俘后成了日军的“口中餐”...食同类是野兽所为!人类为了利益相互残杀也就罢了,还把人生剥活吞了,实在是难用文明和理智去理解。

也正是日军的这种兽行,让美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美军基层军官对普通士兵把日军头颅当成战利品的行为听之任之,高级将领则不闻不问。

图片上这位美女叫娜塔莉.妮可森,她是凤凰城的一个战时工人,正在给海军服役(陆战队)的男友写信,感谢他寄给自己的日本兵骷髅,那是他男友在新几内亚作战时的战利品。

战争的本质就是杀戮,在和平年代不论是谁,将人的头颅当成战利品都是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因为人类已经进入到较高层次的文明、法制阶段,但是去了战场面对曾经杀害自己同胞的敌人,愤慨已经超过了理智!将敌人的头颅割下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这在美国人眼里这不算是犯法行为,甚至暗中鼓励,可以增强凝聚力...。

展开阅读全文

解密二战日军装甲部队编制

全文共 2617 字

+ 加入清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你的陆军编制与其他国家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其参照旧德国的编制构建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的编制体系,在火力和人数方面则是参照了一战时的美国,总体上日军的编制呈现出了明显的不同。日军的装甲部队隶属于陆军,编制从低到高依次是战车小队、战车中队、战车联队、战车旅团、战车师团和战车集群,日军装甲部队的基干部队是战车联队,相当于别国的团一级战车部队,即所谓的坦克团。诸兵种合成部队的首次尝试:战车集群

对日军装甲部队了解的军迷知道,战车集群在日文中的翻译是“战车团”,但是这个“战车团”并不等同于上面提及的战车联队的别称。从实际的组织结构和规模来看,战车集群更像是纳粹德国在1944年设立的“战斗群”或“装甲战斗群”这一编制,战车集群的出现是为了在特定情形下更好的指挥战车连队,战车集群并不是一个永久性的编制,而是依据战争情况而设立的临时性编制。这种编制存在的时间长度取决于战争进展的情况,有的长则两三年,有的短则几个月。

战车集群在一般情况下下辖3个战车联队,拥有独立的后勤支援部队和维修支援部队,有的战车集群还配备了步兵、炮兵和工兵,从总体来看,这是一个以装甲部队为主力、诸兵种联合作战的战斗群,但是战车集群也有缺点,那就是战车集群缺乏一定的战术指挥和控制能力。从规模上来看,战车集群和战车旅团类似,但是二者显然不是同一种编制,战车旅团是战车师团的下属部队。从时间上来看,二者并不是同一时间的产物,战车集群在1938年就设立了,而战车旅团则是在1942年才出现。从1938年开始,日本先后设立了第1、第2、第3 、第11和第14战车集群,但是这些战车集群均在1942年前后被解散或并入其他部队。日军闪电战思想的体现:战车师团

1942年,日本陆军高层认为战车集群这种编制已经过时,于是着手建立了更加独立、更为高效、诸兵种联合作战的战车师团编制。起初,每个战车师团下辖2个战车旅团,每个战车旅团下辖2个战车联队,这种由4个战车联队组成的战车师团被美军称之为“方形”战车师团。随着战争的进行,不同时期的战车师团下辖的战车联队组织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1942年中期到1944年初期,日军的战车师团装备编制是这样的:战车师团指挥部:119人,2辆轻型坦克,10辆中型坦克,20辆小汽车;战车联队:每个战车联队1071人,78辆履带车,21辆轮式车辆;机动步兵联队:3029人,222辆履带车,87辆轮式车辆;反坦克炮队:444人,45辆履带车,87辆轮式车辆; 搜索队:694人,91辆履带车,12辆轮式车辆;机动炮兵联队:1056人,89辆履带车,73辆轮式车辆;高射炮队:1014人,105辆履带车,63辆轮式车辆;工兵队:1149人,122辆履带车,50辆轮式车辆;整备队:778人,15辆履带车,152辆轮式车辆;辎重队:765人,106辆履带车,216辆轮式车辆; 医疗队、通信队:285人,50辆轮式车辆

尽管战车师团是最新设立的编制,但实际情况并不能满足理想中的编制,在战车师团中,轻型坦克基本上是95式轻型坦克,中型坦克是97改式中型坦克,一些本该装备自行火炮的机动炮兵联队也是装备着履带车拖拽的火炮或者是由97改式中型坦克代替,半履带运兵车也少的可怜,大部分是由卡车来完成任务,而且这些卡车基本上都是民用型号,甚至用客用轿车和吉普车来凑数。这些装备无疑经不起激烈战斗的消耗,其作战能力也会不断降低。

在1942年的时候,日军在中国东北建立了第1、第2、第3战车师团,用来应对可能发生的与苏联的战争。1944年时,日军开始裁撤这3个战车师团的编制,分别撤编出1个战车旅团指挥部、1个战车联队、高射炮队和搜索队,此时1个战车师团只剩下3个战车联队,被美军称之为“三角形”战车师团。1944年7月,鉴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不利局面,为了准备“决战本土”,日军又成立了第4战车师团,至此共4个战车师团全部亮相完毕。基本战役级作战单位:战车联队

战车联队是日军装甲部队的基本部队编制,实际上其与战车大队的规模是相差无几的。正常情况下,每个战车联队包括800人左右,但有的包括1000多人,装备着30到50辆坦克。战车联队下辖战车中队(相当于坦克连),战车中队下辖战车小队(相当于战车排),每个战车联队拥有自己的维修、补给和医疗人员,这是比之前的战车大队先进的地方。战车联队下辖的战车中队也是不相同的,有的下辖2个战车中队,有的下辖5个战车中队,大部分下辖着4个战车中队,包括3个中型战车中队和1个轻型战车中队或者是4个中型战车车队,每个中型战车中队分配1个战车小队。二战前,每个战车小队有4-5辆坦克,二战爆发后,每个战车小队只有3辆坦克。

从开始建立到战争结束,日军装甲部队一共设立了46个战车联队,这些战车联队并不是都属于某战车师团的,而是存在独立战车联队。二战后期,日本设立的战车联队都是加强版的战车联队,每个战车联队达到了1400人,均配属给第4战车师团,但是战争后期的日本已经无力生产更多的武器装备和招募新兵了,均由一些老旧装备和伤残士兵来填充。基本战术作战单位:战车中队

每个战车中队下辖1个战车中队指挥部、3个战车小队和1个辎重队,一般情况下,中型战车中队是112人,轻型战车中队是90人。每个战车中队装备着28艇坦克装载的97式7.7mm机枪、84支38式6.5mm步骑枪、4把手枪和107把刺刀,还有15辆卡车、2辆轿车和1辆摩托车。

除了战车师团及其下辖的战车部队外,日军还有隶属于其他部队的战车部队,以及其他的独立战车部队,大致有独立战车旅团、步兵师团战车队、骑兵旅团战车部队、步兵师团搜索联队、独立战车中队、独立超轻型战车中队和日本海军陆战队战车部队等。结语

日本装甲部队一直在试图学习德国装甲部队的“闪击战”战术,进行战役级的机动作战,实现速胜,这是符合日本这种资源短缺型国家的国情的。不过日本陆军仍旧没有脱离一战那种步兵战的作战思想,在装甲战术上仍旧以支援步兵作战为主,因此生产的坦克速度都非常缓慢,也没有发展和坦克部队配合作战的机动步兵、机动炮兵等专业支援单位,这导致日本装甲部队不能独立的遂行作战,不能实施战役级的机动。虽然日本也组建了装甲师这样的战役级作战单位,但是基本上还是分散为小型战术单位和步兵实施协同作战,在战术水平上远远落后于同期的德国和苏联等传统陆军强国的装甲部队。

展开阅读全文

决战中途岛日军真的损失惨重吗?历史上真实的二战中是什么情况?

全文共 5007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二战,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这次世界性的战役,曾经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最近上映的《决战中途岛》,就是对二战当中,堪称是对太平洋海战重要转折点的中途岛海战进行的讲述。不过电影还是电影,与历史是不能完全等同的,究竟中途岛海战是不是真的像电影里面的那种情况呢?人们是否还是对这场战役有什么误解?

11月8日,战争大片《决战中途岛》在中国内地上映,再度引燃了人们对中途岛海战的关注。这场被称为太平洋战争转折点的战役,只要对二战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陌生,但对于这场战役的很多关键问题,还依然存在很多误读。

日军飞行员损失并不大

一说起中途岛海战,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日军损失惨重。确实,在一场战役就损失4艘航母,不仅在太平洋战争,就是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很多人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日军飞行员一定也是损失惨重,有的文章里就提到日军损失的飞行员有几百人之多,还有的文章甚至认为这一战之后,日本海军的精锐飞行员基本上损失殆尽了。情况果真如此吗?

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整体素质是全面压倒英美盟军的。日军采取的是精兵政策,对飞行员的训练极为严格,甚至可以用严苛来形容。成为飞行学员的门槛就很高,在整个飞行训练过程中淘汰率基本上达到了50%,而且不少飞行员都参加过在中国战场的实战,由于当时中国空军实力很弱,所以对日军飞行员来说,显然是最合适的实战练兵场。这样既有充分训练又有实战经验的飞行员,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飞行员几乎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无论是战斗机飞行员还是轰炸机飞行员,都是飞行技艺超群的高手。特别是在战斗机方面,日本海航几乎凭借300架零式战斗机横扫了半个太平洋,让盟军飞行员产生了极为严重的“零式恐惧症”,对零式闻风丧胆,不少飞行员拒绝起飞作战。日军轰炸机飞行员的技术也毫不逊色,在1941年12月10日攻击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的战斗中,尽管有起飞基地距离战场距离遥远、战场上空能见度不高等不利因素,但日军的投弹命中率和鱼雷发射命中率依然分别高达7.7%和40.6%,这样高的命中率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是非常罕见的。

毫不夸张地说,日军飞行员甚至比航母都金贵。因为,只要有原料、有造船厂和工人,建造一艘航母并不太困难。但培养一名合格的飞行员不但要投入大量金钱、时间,还需要经过实战的淬炼,远比造一艘航母要难。单从时间上来说,建造一艘航母最多也就三五年,拥有强大造船工业的美国,战争中建造一艘大型航母最多只要一年,而培养一名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却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日军在中途岛海战中,究竟损失了多少飞行员?110人,其中空战中损失81人,航母沉没时损失29人。参加中途岛海战的日军飞行员,包括4艘航母上的编制飞行员和准备在占领中途岛之后部署在中途岛机场作为岸基航空兵的飞行员,总共约有700人,损失110人,战损率只有15%,这样的战损比例,远远谈不上损失惨重。要是和整个日本海军的飞行员总数相比,这个损失的比例就更低了。相比之下,美军在中途岛海战损失的飞行员就有208人,将近日军的两倍。

只要有这批精英飞行员在,即便损失了4艘航母,对日军来说,还远远谈不上元气大伤。

真正让日本海军飞行员损失惨重的是在随后的瓜岛战役和南太平洋一系列的岛屿争夺战,日本在战争初期的熟练飞行员在中途岛战役之后的半年时间里逐渐消耗殆尽。到1943年,开战前的老飞行员——那些经过高淘汰率严苛训练出来的高手已经所剩无几了,最直接后果就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的制空权逐步丧失。

所以,日本海军飞行员整体素质的大幅下滑要到1943年才开始出现,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之后还不存在这样的危机。这也是日军仍然能在1942年6月的所罗门群岛海战和1942年10月圣克鲁斯海战中给美国海军造成很大损失的原因。

日军航母依然具有优势

日军在中途岛一下子损失了4艘航母,损失不可谓不大,但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在航母上对美国的优势相当大。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海军总共只有7艘现役航母,还要同时应付大西洋和太平洋两个战场,由于大西洋上的德国海军没有航母,所以美军在大西洋只部署了2艘轻型航母,将5艘大型航母全部部署在太平洋。日军当时有4艘大型航母和6艘轻型航母,整整10艘,是美军在太平洋上航母数量的两倍。

到了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结束时,日军虽然损失了2艘大型航母“赤城”号、“加贺”号和2艘轻型航母“飞龙”号、“苍龙”号,但还有2艘大型航母和5艘轻型航母(在珊瑚海海战损失1艘,新建成2艘),另外到1942年7月,又有2艘大型航母建成,这样日军就有4艘大型航母和5艘轻型航母共9艘,总吨位超过15万吨。而美军此前“列克星敦”号航母已经在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战中被击沉,在中途岛海战时“约克城”号航母又被击沉,虽然从大西洋紧急调来了“黄蜂”号,也只有3艘大型航母和1艘轻型航母,与日军的差距反而比中途岛海战时还要大。

1942年下半年,美军航母更是多灾多难,“萨拉托加”号在1942年1月被击伤回厂抢修,从而错过了中途岛海战。刚刚修复参战,又在1942年8月再度被日军击伤,不得不返回本土大修;9月,“黄蜂”号被击沉;10月“大黄蜂”号被击沉。到1942年底,美军在太平洋上就只剩“企业”号一艘航母在孤军奋战。所以,在中途岛海战后,即便日军损失了4艘航母,但在航母数量上依然对美军保持了相当大的优势。

一直要到1943年,美国庞大的工业终于完成了从和平时期到战争时期的转化,开始开足马力全力以赴建造航母,埃塞克斯级大型航母、独立级轻型航母源源不断建成并投入战场。相反,日本在资源和造船工业上的短板逐渐显现,后续航母的建造速度始终无法提升,美国这才终于将航母数量的劣势扭转了过来。

日军失败并不是因为“命运五分钟”

虽然日军在中途岛海战中损失了4艘航母,但在飞行员和航母数量上的优势依然存在。那么中途岛为什么会被公认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这主要是因为在战争进程中,美军在巨大的劣势情况下,以弱胜强,挫败了日军的进攻,一举遏制了日军自开战以来狂飙突进的疯狂势头,给了日军以迎头痛击,极大振奋了盟军的士气,夺回了战争的主动权。仅仅两个月后的1942年8月,美军就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揭开了反攻的序幕。尽管此时美军在力量对比上还没有多大的优势,但连中途岛这样差距如此悬殊的仗都能取胜,还有什么赢不了的?正是在瓜岛,美军将日军拖入了最致命的消耗战,将日本海军最重要的航空力量消耗殆尽。瓜岛战役之后,美军不但牢牢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更是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那么,日军怎么会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输掉了这场海战?难道正如日军所说的“命运五分钟”那样,运气上差了点?所谓“命运五分钟”,是指当美军的SBD“无畏”俯冲轰炸机开始攻击日军航母时,日军航母正在为第二攻击波的飞机进行加油换弹作业——换下对地轰炸的炸弹换上对舰攻击的鱼雷,只要再过五分钟就可以完成所有准备工作起飞,那时美军飞机的攻击就不会这样致命,胜负的结局很可能完全改变。

但是,仔细分析下,日军第1航空舰队司令南云忠一中将是在8时55分下令在甲板上准备起飞的第二攻击波的飞机送回机库,卸下炸弹换上鱼雷。正常情况下,将甲板上的飞机送回机库,卸下炸弹,再换上鱼雷,最后再重新送到甲板上,整个过程最少需要两小时,也就是说在10时55分之前,日军根本不可能完成第二攻击波的起飞准备,而美军飞机在10时20分就已经开始投弹了。

美军飞机攻击日军航母

战后不少日军航母上的人员也都证实,在美军飞机攻击的时候,“赤城”号甲板上只有3架零式战斗机,“加贺”号的轰炸机还都在机库,“苍龙”号的甲板上只有10架刚刚返回降落的第一攻击波的飞机,根本不可能在五分钟后起飞第二攻击波。

另外,日军这三艘航母的舰载机飞行员伤亡也不大,要是第二攻击波只需要再过五分钟就能起飞的话,飞行员必然都是已经在飞机的座舱里了,如果这时遭到轰炸,甲板上停满加满燃料和弹药的飞机肯定会引起连锁爆炸,那么飞行员的伤亡一定很惨重。

再回到中途岛海战之前,1942年4月9日,在印度洋作战中,日军航母第一攻击波的舰载机刚刚完成对锡兰亭可马里的空袭,就在返航途中,侦察机突然发现了英军“竞技神”号航母,于是南云立即命令正在甲板上待命、原准备对亭可马里进行第二波次攻击的攻击机卸下炸弹改挂鱼雷,就在甲板上的地勤人员忙得不亦乐乎之时,9架从亭可马里起飞的英军“布伦海姆”轻型轰炸机恰好在这个日军防御最薄弱的时刻飞到了“赤城”号的头顶,而负责整个舰队防空的20架零式战斗机全部都在低空,根本来不及去拦截正从高空猛扑而来的英机——这一幕和中途岛海战是何等相似,只不过英军轰炸机飞行员的轰炸技术太烂,投下的炸弹无一命中,这才错失了这个千载难逢的绝佳良机,要不然“赤城”号在这时就该沉入印度洋了。

5月1日,在联合舰队组织中途岛作战图上推演中,就遇到当第1航空舰队攻击中途岛时,美军的2艘航母突然出现,对日军舰队发动了反击的情况,担任推演裁判的第4航空战队参谋奥宫正武少佐判定日军航母中弹9枚,“赤城”号和“加贺”号沉没。如此准确的警示,总裁判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少将却认为美军不可能有这么强悍的战斗力,所以大笔一挥将中弹9枚改为只中弹3枚,只有“赤城”号受伤,这就将已经暴露出来的失败苗子轻轻放过。

当日军只用4艘航母266架舰载机(另外航母上还搭载准备在占领中途岛后进驻岛上机场的56架飞机)来对阵美军3艘航母233架舰载机,再加中途岛岸基航空兵121架飞机的时候,这场海战的胜负就已经基本确定了。

因此,所谓“命运五分钟”其实就是日本人“本来我们能赢,只是运气差了点”的心态折射,说到底就是给自己的惨败找块遮羞布而已。

作战计划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也有人认为美军赢得这场空前胜利的一大原因就是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对日军的整个计划了如指掌,从而针对日军计划采取伏击才大获成功。

其实,日军失利的根本原因就在这个作战计划上。首先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由于山本曾担任过“赤城”号航母舰长、海军航空本部技术部长、第1航空战队司令、海军航空本部部长,又策划指挥了偷袭珍珠港,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山本是比较早认识到航母和舰载机在现代海战中的作用的航空派,但实际上山本的骨子里还是巨舰大炮派,这就注定了在战役部署上对于航母的轻视。

“瑞鹤”号和“翔鹤”号两艘航母,因为在珊瑚海海战中受伤和补充飞行员而在本土休整,最多一个月就能恢复战力,但山本并没有等这两艘航母归队再发动中途岛作战,这也说明了山本对航母还是不够重视。在中途岛海战中他还是将战列舰作为主力,航母不过是作为开路先锋,先用航母去袭击中途岛,既可以削弱美军实力,又能够作为诱饵将美军舰队引出来,自己再亲自率领由战列舰为核心的主力舰队与之进行传统的海上决战。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才会将战列舰舰队远远地布置在最后面,以保障决战主力的安全。在南云航母舰队向中途岛开进途中,山本的联合舰队监听到在中途岛附近海域出现了美军航母的无线电信号,如此重要的情报,山本居然出于保障战列舰舰队绝对安全必须实行无线电静默的考虑,没有通知南云,直接导致南云还以为附近没有美军舰队,最终在发现美军舰队后手足无措应对失当。

负责制订作战计划的联合舰队先任参谋黑岛龟人大佐为了显摆自己的能耐,将整个计划搞得无比复杂繁琐,明明实力远远超过美军,却还要大费周折搞声东击西的花招,先要去佯攻阿留申群岛,在中途岛的主攻方向,也是分为三路,一路是登陆舰队,另一路是南云的航母舰队,最后一路就是山本亲自指挥的战列舰舰队,而且三支舰队之间都有段距离,特别是南云航母舰队和山本战列舰舰队距离足有300海里,至少航行十小时,一旦出现状况,根本无法相互支援。

当时日军实力几乎是美军的三倍,如果不是这样复杂的计划自己分散了兵力,而是将全部舰艇都集中在中途岛方向,根本不需要什么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的花样,采取最简单的全军出击,以泰山压顶之势直扑中途岛,美军就是破译了密码,知道日军来袭的方向和时间,面对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也很难有翻盘的机会。日军在中途岛海战中的失败,根子就在这个计划上,越是复杂精巧的计划,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越容易满盘皆输。当日军这个计划出台之时,就已经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展开阅读全文

李云龙为什么看见穿皮鞋的日军会撤退呢?

全文共 129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小编有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故事,那就是这个李云龙说厉害也是非常厉害的,说不厉害吧有的时候也不厉害,比如说他看见这个穿皮鞋的日本人他就会选择撤退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

亮剑可真是一部宝藏电视剧,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抗日战争时期的细节。

大家都知道李云龙是一个硬汉,面对强大的敌人,明知不敌他依然会亮剑,他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什么是真正的武士。

但是在亮剑第6集中,这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没仗打的李云龙却怂了一次。

李团长在伏击战地观摩团的时候,他发现鬼子的鞋底发硬,这批小鬼子穿的不是李云龙熟悉的胶鞋,而是皮鞋。清一色,人脚一双皮鞋,李云龙二话不说立即收队撤退。

老话不是说得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李云龙为何见到日本皮鞋并却如此谨慎呢?

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这个学问可是我军指战员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

可千万别小看这批日本鬼子的皮鞋,里面有着玄机。这些穿着皮鞋的士兵,他们脚下的战靴叫做昭和五式。这种鞋子用牛皮制造棉线缝合,脚上还有总共36枚掌钉,这种鞋子的特点就是结实耐用,特别适合行军作战。

从1930年它定型开始,一直是日军的制式装备。日本的甲种师团以及关东军这样的皇军之花全员配备这种皮鞋。

抗日战争初期我们遇到的对手就是这种穿皮鞋的士兵。这些日本兵作战勇敢,中国军人在他们面前吃了大亏。

不过随着战争的扩大化,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它各种战略资源匮乏的劣势逐渐显露出来,他可不像美国财大气粗,各种好东西可劲的造,各种各样的好东西恨不得都往美军身上装。

日本人装备则是直线下降,1940年开始,这款昭和5式,牛皮变成了猪皮,鞋底的掌钉不翼而飞,鞋子也逐渐成了胶底鞋。与鞋子质量一同下降的就是装备这些鞋子士兵的质量,他们的战斗力也出现了大幅跳水,远远不能和老一批的侵华日军相比。

到了1941年,日军装备了新式皮鞋,新鞋并不代表比老式要好,这种鞋子的质量反而一代不如一代,全部都是胶底鞋。

所以到了李云龙准备攻打战地观摩团的时候,日军基本都穿着胶底鞋,只有一种人穿着皮鞋,那就是精锐师团,或者就是关东军。

从卢沟桥事变开始,日本人扩大了侵略我国的规模,他们的部队一再扩编,大批的预备役军人都现在了中国的战场上。这些人脚上穿着都是胶底鞋。

逐渐的,日军的这些变化被心细的我军指战员发现。日本的皮鞋兵枪法很准,拼刺也很勇猛,各种战术使用非常合理,我军和他们硬拼损失很大。那些穿胶底鞋的日本鬼子和前者相比就是一个英超一个中超。面对这样的对手,那就得狠狠的打。

所以当李云龙从一双双皮鞋中发现,这批小鬼子穿的是皮鞋,不是计划中的虎亭据点的胶鞋兵,就发现事出反常必有妖,李云龙一品其中的味道觉得后面肯定有花头,日本第一军司令筱冢义男为什么要花大力气调来这支精锐部队呢?真相只有一个。李云龙化身柯南,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日本人后面肯定有大鱼。这才有了那一场载入抗日神剧史册的伏击战,一次伏击消灭了一车鬼子军官,沉重打击了日军疯狂的气焰。

从这一点上看,亮剑真不愧神剧之名。这种细节的处理之上,作者和主创人员都是下了一定功夫的,在这里,我们这些亮剑粉丝得像这部剧的编导和演员们致敬,拍的太好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日军要偷袭珍珠港?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1941年12月7日,一支由6艘航空母舰和14艘战舰组成的庞大日本舰队经过12天的秘密航行,抵达夏威夷群岛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附近。根据日本舰队司令中将·纳蒙的命令,覆盖着太阳旗帜、装载着炸弹的日本飞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向珍珠港发起猛攻。夏威夷时间7: 49,183架日本轰炸机飞越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到轰炸,几乎所有的部队都被摧毁。偷袭珍珠港是日本早就计划好的行动。因此,日本试图占领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其他亚洲和太平洋国家,并建立“大东亚共同繁荣圈”,这与试图将其权力扩展到该地区的美国相冲突。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宣布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侵华日军水塔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侵华日军水塔为鹤岗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侵华日军水塔,位于鹤岗市区内,高12米,为上宽下窄型建筑。上层略宽,为蓄水池,长82米,宽6.4米,下层为水泵房,长6.8米,宽5米。系日伪时期建筑址,是1933年日本侵略者侵占鹤岗后兴建的一处二层供水设施。当年主要服务于日军南大营驻军1000多人日常用水,1945年日军战败后遗弃,现已改为居民住宅。该水塔为日本侵华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址,为警示后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重要意义。2008年10月22日,鹤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鹤岗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水闸屯侵华日军碉堡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水闸侵华日军碉堡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水闸屯侵华日军碉堡位于怀安县西沙城乡水闸屯村西北约1500米,水闸屯大桥西端各一座。

据《怀安县志》、《怀安县交通志》记载,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怀安后,为了侵略和掠夺的需要,于1941年在水闸屯村西北的南洋河上,建了半永久性桥,为了抵抗我抗日军民的进攻,修建了两座护桥碉堡。

二座碉堡均为石砌,水泥勾缝,四周设有瞭望孔和射击孔。

水闸屯侵华日军碉堡是日军侵华罪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2001年2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闸屯村:水闸屯村位于247公路东侧,北距柴沟堡县城7.5公里处,耕地面积4010亩(其中水浇地2300亩),退耕还林900亩。全村户籍人口1111户279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4户216人,2018年已脱贫59户99人,未脱贫75户117人。全村党员58人,两委干部5人,村书记、主任一人兼。全村种植主要以玉米为主,经济以小型运输业为主,村内有杂粮收购点两处,大型小。

展开阅读全文

侵华日军第100部队遗址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侵华日军第100部队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侵华日军第100部队遗址

地址:长春市越野路(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年代:1935-1936年

类别: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是否开放:否

100部队旧址占地面积为东面宽500米,南北长1000米,共计为50万平方米,是一个有大小平房和楼房百余座的建筑群。其中,有二层楼房一座,占地720平方米,一楼为细菌标本宜.二楼为司令部,“王”字形建筑一座.为动物解剖室和火化场(炼尸炉)。平房三墥,为小动物(鼠类)饲养室,另有平房20栋,为马、牛、羊等牲畜饲养房舍。日本投降前夕,该部运走了所有贵重设备。并令工兵将建筑物炸毁。

2019年10月7日,侵华日军第100部队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煤炭港遇难同胞纪念碑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侵华日军--煤炭遇难同胞纪念碑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8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悼念侵华日军--中在此遇难的同胞而建立。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位于下关煤炭港江边。碑立于江堤防洪墙上,以防洪墙的一段为碑座,在堤、墙联接处斜塑一直径为30厘米的水泥花圈。碑长135厘米,宽90厘米,厚12厘米,整个碑体,朴实、简洁、大方。

纪念碑碑文:煤炭港系侵华日军--主要遗址之一。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七日,日军从各处搜捕我已解除武装之士兵及平民三千余人,拘禁于煤炭港下游江边,以机枪射杀,其伤而未死者,悉被押入附近茅屋,纵火活焚致死。内有首都电厂职工四十五人,即死于此难。兹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特立此碑,悼念死者,永诫后人,铭念历史,振兴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侵华日军--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此碑于1985年8月南京市人民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悼念侵华日军--的遇难同胞而建立。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碑位于中山码头附近,紧靠江边。纪念碑碑身高465厘米,由3个通体雪白的“人”字紧连组成,象征南京30万遇难同胞的白骨。碑座高51.4厘米,由3层深红色的圆形阶梯组成,象征南京30万遇难同胞的鲜血。碑身正面塑有直径170厘米的花圈一枚,上 书-碑名及立碑单位和年月,以寄托全市人民的哀思。全碑通高516.4厘米。主碑后约数米处,另立了一个长方形的石碑,宽89厘米,高57厘米,厚20厘米,安置在高114厘米的碑座上。正面刻有碑文,简述遇难同胞在下关江边一带遭到屠杀的悲惨情景。

纪念碑碑文:中山码头乃侵华日军--遗址之一,当时避居国际安全区之青壮难民,在此惨遭杀害者,共达万人以上。其中,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傍晚,日军从避居于原华侨招待所之难民中,搜捕所谓有“当兵”嫌疑者五千余人,押解于此,用机枪集体射杀后,弃尸江中。十二月十八日,日军又从避居于大方巷之难民中,搜捕青年四千余名押解于此,复用机枪射杀。在此先后,日军还于毗近之南通路北麦地和九甲圩江边,枪杀我难民八百余人。悲夫,其时码头顿成鬼域,同胞悉罹枉死。惨矣!呜呼,政闇国弱,何可安全?欲免外侮,惟赖自强。今虽时殊势异,仍当“前事不忘”。爰立此碑,勖勉后人:牢记历史,振兴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吕山侵华日军炮台工事遗址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吕山侵华日军炮台工事遗址为长兴县文物保护单位。

吕山侵华日军炮台工事遗址位于长兴县吕山乡吕山山脉西北山顶,时代为中华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0年1月,吕山侵华日军炮台工事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吕山乡:吕山乡位于长兴县东南部,距县城9公里。全乡总面积38.5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217个承包组,5587户,总人口约2.2万人。

明显的地理位置。吕山乡地处长兴东南部平原土斗区,与湖州市吴兴区接壤。东依104国道和杭宁高速公路,北傍318国道和申苏淅皖高速公路。年运量超过2000万吨、有“东方莱茵河”美称的“黄金水道”长湖申航道和西苕溪、泗安塘穿。

展开阅读全文

西港湾侵华日军登陆处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西港湾侵华日军登陆处为平湖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港湾侵华日军登陆处位于独山港镇星华村西港湾自然村,年代为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0年2月10日,西港湾侵华日军登陆处被公布为平湖市文物保护单位。

独山港镇:独山港镇地处杭州湾北岸,全镇总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5.21万人,辖1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东距上海90公里,西与杭州相距130公里,沪杭公路、沪杭复线、平廊公路、独新公路呈"三横一纵"交叉而过。是全国首批百颗乡镇之星、浙江省卫生镇、嘉兴市级文明城镇、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镇。目录镇情概况建制沿革行政区划人口民族气候特点改革开放大事记经济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嘉兴火车站侵华日军炮楼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嘉兴火车站侵华日军炮楼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嘉兴火车站侵华日军炮楼位于嘉兴市南湖区解放街道虹桥社区公园路铁路派出所东侧,1937年日军侵占嘉兴时建造。平面呈八边形,共5层,边长2.2米,周长22米,高13米,占地面积约35平方米。楼墙用青砖错缝平砌而成。炮楼2、3、4层四周均有小窗式射击孔,最上层为瞭望台,攒尖顶结构。此炮楼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是日军盘踞嘉兴时期压制中国人民反抗、控制铁路交通线的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0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嘉兴市文保所

虹桥社区:虹桥社区位于解放街道南部,东起凌塘桥,西至春波坊、环城河,南与沪杭铁路相连,北至东升东路,总面积1.3平方公里,虹桥社区居委会于2001年3月成立,由车站路居委会、嘉冷居委会、虹桥一村居委会、虹桥二村居委会合并而成。总户数2826户,总人口6432人。60岁以上老年人1254人,残疾人57人,社区志愿者166人。党组织设制为党委,下设7个支部,党员201人,。

展开阅读全文

张店侵华日军战俘集中营旧址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张店侵华日军战俘集中营旧址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店侵华日军战俘集中营旧址位于淄博市张店区和平街道,年代为中华民国。

张店侵华日军战俘集中营旧址”,位于张店区西一路与新村路路北,张店区房管局附近。原名为张店西一路民国住宅楼近现代建筑,是一栋两层带门楼近现代建筑物。抗日战争时,日军曾将此作为战俘集中营。2008年9月,此楼入选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古建筑、近现代优秀建筑和纪念性建筑保护名单,2010年,成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升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更名为“张店侵华日军战俘集中营旧址”。

据介绍,抗战期间日军在张店地区常驻一个旅团。“扫荡”作战中俘虏和抓捕的中国军民都押往张店,于是在张店建立了战俘集中营。张店集中营,又叫张店俘虏收容所,位于原张店二马路,也就是现在张店区西一路86号大院。这里原是桓台县一耿姓商户开的棉花洋行(时称“祥记棉花栈”)。日军占领后,将此处变成兴亚剿共队营房,这个院子很大,西边是一栋二层楼房,楼上楼下各13间,楼下最南一间,作为大车门向西开向二马路,北房、南房和东房,原是存放棉花的大仓库,后被日军改为关押战俘的牢房。解放前,官办的盐业公司一度在此落脚。

1961年,淄博日报社由博山迁往张店,张店印刷厂并入淄博日报社印刷厂。后来报社搬新址,这里曾做过报社和印刷厂的职工宿舍。2004年4月,张店公安分局商场派出所治安联防办公室曾暂住此处,2005年开元文化市场建商用楼,古玩市场一度挪到这条街,2006年后成为居民楼。

2015年6月23日,张店侵华日军战俘集中营旧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和平街道:张店区和平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95年12月28日,辖区面积2.94平方公里,常驻人口4.6万人,流动人口2万余人,辖区10个居民委员会,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140余家,是淄博市中心城区最繁华的地段之一。近年来,和平街道办事处立足区位优势,因地制宜,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着力发展三产服务业。发挥东方家具城、鲁中家具城、银座家居、吉星装饰材料城辐射带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抗日战争消灭了多少日军 抗日战争双方死亡人数对比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了我国东北三省地区,就此侵华战争正式打响,直到1945年的时候,才最终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而结束。在这14年的抗战期间,日本在中国犯下了无数滔天罪行。在二战全面爆发之前,日本曾经口出狂言,声称日本占领中国仅仅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事实却给了日本人一个猛烈的回击,日本不仅没能够成功的占领中国,甚至最终还被赶了出去,只能够灰溜溜的回到日本本土。

上个世纪的时候,由于清政府懦弱而又无能的统治,中国的国力衰落到了极致,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面对完成了工业化改革的日本基本没有什么抵抗能力,因此中国的军人在面对日本军人的时候,同样处于很大的劣势,往往要好几个中国军人的牺牲,才能换来一名日本军人的倒地。那么在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之中,中国军民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呢?

二战结束以后,各国都对自己国家的伤亡和杀敌数进行了一个统计工作,在中国的统计之中,日本在中国领土上阵亡的日本士兵数量在240万左右,这个数字并没有算上太平洋战场和其他战场上日军的牺牲,因此日军二战牺牲的总人数应该还有更多。

战后中国还统计了中国军人的阵亡数量,在二战中和日军交手的中国士兵阵亡了500万人左右,战损是日军的两倍以上,同时还有许多的地方部队和游击队员没有计算在其中,可以说中国军人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而中国和日本阵亡人数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双方士兵的军事素养差距过大,毕竟日军在二战爆发之前就进行过很长时间的训练,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的士兵在作战素养和战斗力上自然要比中国军人高得多。

而在抗日战争前期的时候,中国军队甚至连枪都不能配齐,因此在战场上的时候只能够冲锋到日军面前,进行白刃战,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军人和日军的阵亡战损比达到了惊人的5比1。

相较于中国给出的数据,日本方面就非常的不诚实,在给出阵亡人数的时候,日本声称整个二战期间日本仅仅只阵亡了55万人,其中不少人是在太平洋战场上阵亡的,不过根据小道消息称,日本光靖国神社中供奉的阵亡将士数量就不止这么多了。

抗日战争结束到现在已经有七十多年的时间了,由于当时的统计并不完善,以至于现在也没有办法再去探究到底阵亡了多少人,但是二战给世界各国带来的伤痛却是真实存在的,以至于现在世界各国仍旧不愿意再次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实际上日本在二战中的法西斯做法是世界各国都有所见证的,但是日本却拒不承认,甚至还修改其国家中小学生的历史课本,就是为了歪曲事实,让人对其国家的行为感到非常的不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