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炮台

炮台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炮台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炮台问题。

分享

浏览

865

文章

87

澳门大炮台介绍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澳门炮台曾经是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现在是澳门博物馆所在地。这里,小编给您详细介绍下澳门大炮台,希望对您的出行有帮助。

澳门大炮台简介:

大炮台位于澳门半岛中央柿山(又名炮台山)之巅,原为圣保罗教堂的祀天祭台,又名圣保罗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是澳门主要名胜古迹之一。

澳门的大炮台(Fortaleza do Monte)(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是位于澳门的古老炮台,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之一部分。昔日曾是军事防御设施的重心,现为澳门历史城区一部份,为澳门之旅游景点。

澳门的大炮台座落在大叁巴牌坊侧,大炮台建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本属教会所有,为保护圣保禄教士而兴建,用以防御海盗,后转为军事设施区。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钢炮,现今古炮虽已失去军事作用、却成为澳门的古旧文物和历史见证。

大炮台占地约1万平方公尺,呈不规则四边形,建于明神宗年间(公元1617年),原为耶稣会大三巴教堂(即大三巴牌坊的前身)的祭天台,保护耶稣会在澳门的产业,后被澳葡政府转为军事防御设施的大炮台城堡。大炮台的建筑历时10年,1626年才完成。大炮台与妈阁炮台和东望洋炮台组成一道坚固的外围军事防线,以防范海盗之用。

大炮台经历了300年的沧桑历史,终于在1966年解禁,成为向公众开放的旅游景区。现今,大炮台的中央为1998年建成的澳门博物馆,而大炮台城堡的顶层则为大炮台花园,可以俯瞰澳门360度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澳门大炮台特点介绍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澳门炮台有什么特点呢?作为澳门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天的游客络绎不绝,其特点在哪里呢?这里,小编给您介绍一下,愿您旅途愉快。

澳门大炮台特点介绍:

炮台上有一大片空地,绿草如茵;参天古树,生长茂盛;巨型钢炮,雄踞于旁。台上并置有不少古迹文物和历史性建筑物,如炮台上的古塔,便是当年耶稣会的会址之一。建于空地中心的一座南欧式平房建筑,现在是气象台的办公室。其右侧有古钟一口,是著名的铸炮专家所造,曾被迁往葡国安放,数年前始由修女会转赠回澳,而炮台入口处门前顶的石雕,纪录了此座炮台抗御外敌的战绩。

炮台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边长均约为100米,四个墙角外突成为棱堡,炮台东北、西南及东南面墙身建基于3.7 米宽的花岗石基础上,墙身以夯土砌建,并以蚝壳粉末作灰泥批荡,坚实非常,墙高约9 米,往上收窄成2.7 米宽。女儿墙高约2 米,成雉堞状,可架设多达32门大炮,以防范来自此两方向之攻击。东南墙两角更设有碉堡。面向中国大陆的西北墙身,主要以花岗石砌筑,女儿墙较矮且没有炮口设置,这主要显示其对海外的防御作用以及对当时中国官方的友好姿态。

炮台之正门入口设在东南墙上,大门后又一些简单房间,是当时军事用房。现作为旅游设施,沿著一条短短的弯曲坡道,可到达炮台宽敞的大平台,历史上炮台平台上及其下层空间地有军事设施,如西面棱堡内之弹药库(现为-小展览区),及储水池等(现为博物馆一部份)。

展开阅读全文

澳门东望洋炮台简介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澳门东望洋炮台是澳门另外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这里,小编给您介绍下澳门东望洋炮台,如果您喜欢的话,一定要去游览哦。

东望洋炮台及灯塔

东望洋灯塔伫立在澳门半岛上最高的山巅东望洋山已超过140年,堪称中国沿海第一塔,更是远东地区最古老的海岸灯塔。她与具有370年历史的圣母雪地殿教堂,以及松山防空洞等组成东望洋炮台,现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澳门历史城区"其中一个历史建筑。

澳门东望炮台简介:

又称松山炮台、东望洋山炮台 东望洋炮台,是位于澳门半岛最高的东望洋山上之古老炮台,为澳门八景之一,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之一。

东望洋炮台是东望洋山上三大名胜古迹之一,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

东望洋炮台除数座炮台堡垒外,还有由四组隧道组成的防空洞。东望洋炮台范围包括两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东望洋灯塔和圣母雪地殿教堂。在此可俯瞰澳门全景和珠江口的壮丽景色。

在这附近,还可以见到台风讯号的标记。每当刮台风时,气象局就会在炮台上悬挂相应的台风讯号标记,提醒市民作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澳门东望洋炮台建筑特色是什么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澳门东望洋炮台建筑特色是什么?澳门东望洋炮台是澳门著名的旅游景点,其灯塔更是澳门的指向。这里,网小编带您一起去看看澳门东望洋炮台的建筑特色,希望您旅途愉快。

澳门东望洋炮台建筑特色:

东望洋炮台位于澳门半岛最高峰松山之巅,俯瞰整个半岛,炮台于1637年建成,建筑占地约800平方米,炮台平面为不规则多边形,墙高约6米,立要由花岗石筑建而成,女儿墙不作雉堞式设计,在架设大炮的地方,女儿墙稍为降低。

炮台上设有一灯塔及小教堂等建筑。灯塔于1864年建成,为中国海岸第一座灯塔,其所在地面位置之坐标值亦为澳门于世界地图上之地理定位,建筑为一圆柱形结构,底部直径为7米往上收分为5米,总高15米,内部共分三层,有一回旋连接垂直空间,塔顶是一直径为7米的平台,中间设置巨形射灯。灯塔侧的小教堂名为圣母雪地殿,历史较炮台长,它建于1626年,主堂呈长方形,其长为16米,宽4.7米,两侧墙身较为厚大,目的是承托拱形内屋顶,外屋顶则以红瓦铺设,屋脊高7.06米,檐口高4.8米,主祭坛右侧设有一祭衣房,唱诗台则在门口上层,极为狭窄。教堂立面设计较为简单,两边壁柱加上三角形山花,而入口大门亦以相同手法设计。在1998年,教堂内发现年份久远的壁画,其绘画技巧融合中西艺术,从而更显教堂之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澳门东望洋炮台及其灯塔交通指南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澳门东望洋炮台是澳门重要的旅游景点,其灯塔更想是指示灯一样地肃立着。这里,网小编给您澳门东望洋炮台及其灯塔的交通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要登上山顶,旅客除了可以直接乘的士前往,亦可以由山脚的二龙喉公园乘缆车上山,再沿步行径前往。公交2、6、9、9A、12、17、18、19、22、23、28C、32可达。

东望洋炮台及灯塔

东望洋灯塔伫立在澳门半岛上最高的山巅东望洋山已超过140年,堪称中国沿海第一塔,更是远东地区最古老的海岸灯塔。她与具有370年历史的圣母雪地殿教堂,以及松山防空洞等组成东望洋炮台,现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澳门历史城区"其中一个历史建筑。

开放时间:9:00-17:30 东望洋灯塔平日不对外开放,每年一度的港务局日5月20日,灯塔才会向公众开放。

景区电话:00853-28595481

展开阅读全文

亭江炮台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亭江炮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亭江炮台,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亭头南般村,与长乐的象屿炮台相互呼应、扼守闽江,形成闽江口第二道防线。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始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重修,光绪六年(1880年)、十二年(1886年)两次复修。由山巅主炮台、山边突出部前沿炮台、临江岸炮台群及山后弹药库组成。主炮台在高约20米的小山包顶,三合土结构,半圆形,半地穴式(深1.85米,内径18.3米,墙厚3.3米);前沿炮台在主炮台所在小山包的半腰,呈“凹”字形,占地20平方米。弹药库在主炮台后的山坳里,呈长方形,长7.2米,宽6.6米,高3.1米。

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亭江炮台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亭江镇:福州市马尾区辖镇。著名侨乡。1958年置亭江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改镇。位于闽江口北岸,距市区28公里。面积106.7平方公里,人口3.4万。辖长安、东岐、英屿、香炉、长柄、东街、象洋、鳌溪、笏山、盛美、亭头、西边、洪塘、闽安、东盛、康坂、前洋、白眉、牛项19个村委会和亭头、闽安2个居委会。名胜古迹有亭头北岸炮台和闽安回龙桥,闽安巡检司,栾头怡山院。

展开阅读全文

炮台红甜瓜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新疆石河子一二一团炮台,知道的人寥寥无几,然而石河子一二一团的炮台红甜瓜,却是远近闻名,深受各族人民的青睐

炮台红甜瓜,它形为橢圆,美观匀称,大小得体,每个3-6公斤,绿色的外皮披一层白丝网,丝丝如扣,尖刀稍碰,便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黄里透红的瓜肉清凉爽口,甜而不腻,不但酥脆,而且香雅,吃起来沁人心脾,肉厚达4-7厘米,平均含糖量14%。它耐贮藏,可达3-5个月,既可加工成果脯、饮料、食品上用的青红丝,也可成为下酒的上乘好菜,在全国供不应求,部分产品远销香港等地

展开阅读全文

分流炮台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分流炮台史籍中又名鸡翼角炮台、大屿山炮台或石笋炮台,位于香港新界大屿山西南端分流半岛的70米高地上,面积约966平方米。有一些学者认为此炮台初建于明代以防御海盗,但亦有人认为是建于清代以打击0鸦片的商人,无论如何,分流炮台已确认为是香港最早建成的炮台。在被杂草覆盖多年后,港英政府于1981年宣布分流炮台为法定古迹,并展开了一共两期的修缮工作。

隶属于驻扎大屿山北面的大鹏协水师右营的分流炮台相传起初布有兵房二十所,大炮共八门。1820年时守兵共48人,由一名千总统领,但其后驻兵减至30人。随着新界被租予英国,分流炮台被清廷废弃。分流炮台长约64米,阔约21米,以花岗石及青砖叠砌而成。城墙的高度和厚度约分别为1至4米。炮台的门和东,门顶有七个杉眼,用作上杉关门。进门前行有阶梯,可以登上南墙瞭望,城外另铺有石路。由于炮台的面积很小,估计炮台的用途主要为驻军以执行海防任务。

Fan Lau Fort

必去理由:香港最早建成的炮台

展开阅读全文

狮球岭炮台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狮球岭炮台

狮球岭位于基隆市区之南、高速公路大业隧道上方,连接虎头山和基隆山,岭高虽仅155公尺,却居高临下控制整个基隆市。

清光绪9年(1883年),刘铭传聘英国技师在此建立炮台,于翌年的中法战争中,成功地阻止法军向南推进,并迫使其退守澎湖;马关条约割台后,狮球岭也凭藉着险要的地形,迫使日人转由澳底、盐寮一带登陆,是基隆著名的古战场,而岭上的炮台遗迹,现则被评定为三级古迹。

经过岁月的摧残,狮球岭炮台的大炮已失,仅遗留一座石造指挥所及扇形炮座供人凭吊。

乘车风向标:由基隆火车站前搭201、202、205等基隆市公车,于仁五路站下车后,循成功一路、狮球路上行约1.8公里可抵。

展开阅读全文

马厂炮台遗址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马厂炮台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醒目的地方,主要原因是来自一个个著名的历史事件。

河北省青县马厂镇位于天津以南约60公里、青县以北约8公里处的北运河岸边,北靠津保公路,东临京福公路、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地理位置重要,水陆交通方便。

签订《辛丑条约》之后的《天津条约》规定,清政府在平津周围20里内,驻兵不得超过300人,所以青县马厂和天津四周的其他军事要地一样就显得至为重要。

青县马厂镇自130多年前建兵营以来,始终是拱卫京津的重要军事基地,成为闻名遐迩的战略要地。

据光绪、民国版《青县志》载,马厂炮台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二月。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调部队移驻青县马厂,建兵营、炮台于京杭大运河东西两岸。东营区环城筑墙7.5公里,设炮台9座,占地351万平方米;西营区筑墙4.5公里,设炮台5座,占地126万平方米。共14座炮台,总占地面积478万平方米。今南运河东营区始终驻军至今。

现存中央炮台一座及东西营区十多座炮台遗址。保存较好的中央炮台于运东营区中间,占地1.1万平方米。有3层,通高11米,呈圆形。第一层夯土筑成,高4米,直径120米;第二层夯土结构,高3.5米,直径90米;第三层是三合土(粘土、白灰、糯米汁)夯筑而成,高3.5米,直径30米。炮台上修有炮位、暗道、排水道等。

围绕中央炮台,东、西营区沿围墙分别建有月牙形、碉堡形炮台8座和5座。

清朝,马厂炮台担负着“拱卫攸关”的重任,是中国近代史上现存较早、较完整且规模较大的军事建筑,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封建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共和之路的历程,有着重要的历史、文物、文化、旅游和军事价值。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年5月,马厂炮台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沧州市青县境内

马厂镇:马厂镇位于青县东北部、毗邻京津,是沧州的北大门。全镇辖24个行政村,4万多人,镇域面积127平方公里,耕地9.2万亩,104国道、-公路、津蒲铁路、京杭大运河贯穿全镇,交通发达,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几年来,马厂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发展为主题,走开放强镇之路,以做强特色产业,加快招商引资,拉动工业发展,壮大经济实力为主线,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白鹭门炮台遗址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白鹭炮台遗址为洞头县文物保护单位。

白鹭门炮台遗址位于洞头县半屏乡(半屏岛)西南向岙口,地处古航道要冲。炮台建在距岙口约200米山坡上,墙壁呈一字形,通长30米,高3米,墙基宽2米,中通小溪。墙上方开设炮眼,高0.5米,宽0.27米。鸦片战争后,海盗猖獗,洞头人民时遭杀害,白骨遍地,故有“白脑门”之称。清同治年间(1862—1874)由温镇左营游击水师巡防。岛上群众曾建炮台,购火炮,自动组织自卫。

信息来源:温州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吕山侵华日军炮台工事遗址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吕山侵华日军炮台工事遗址为长兴县文物保护单位。

吕山侵华日军炮台工事遗址位于长兴县吕山乡吕山山脉西北山顶,时代为中华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0年1月,吕山侵华日军炮台工事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吕山乡:吕山乡位于长兴县东南部,距县城9公里。全乡总面积38.5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217个承包组,5587户,总人口约2.2万人。

明显的地理位置。吕山乡地处长兴东南部平原土斗区,与湖州市吴兴区接壤。东依104国道和杭宁高速公路,北傍318国道和申苏淅皖高速公路。年运量超过2000万吨、有“东方莱茵河”美称的“黄金水道”长湖申航道和西苕溪、泗安塘穿。

展开阅读全文

金牌炮台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金牌炮台为马尾区文物保护单位。

金牌炮台位于琅岐岛凤窝村,与隔江的长门炮台犄角,形势险要,为防守闽江的第一道要塞。

炮台由山巅主炮台、山腰前沿炮台、山麓江岸炮台组成。主炮台有两个炮位,露天、圆形、半地穴式,三合土结构,深1.43米,直径分别为12.40米和7.60米。操场在炮台后侧。营房建在操场边,面宽8.00米,进深4.20米,残墙高2.75米。

烟台山炮台由两个炮位组成,炮位相隔10余米,露天,半地穴式,三合土结构,深分别为1.41米和1.42米,直径分别为11.60米和12.60米,安装大口径克虏伯后膛炮。

獭石炮台共设有火炮六尊,其中110磅弹阿姆斯特朗前膛炮一尊,80磅弹阿姆斯特朗前膛炮兩尊,120毫米德制克虏伯后膛炮三尊。

金牌炮台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西元1718年)。

道光二十九年(西元1849年)林则徐因病辞职归籍,期间曾主持重修金牌炮台。

光绪九年(西元1883年),在金牌主炮台东侧100米处,修建烟台山炮台。

光绪十年(西元1884年)建。獭石炮台。是年,中法爆发战争,法国军舰入侵闽江口,因李鸿章严令,沿江炮台未予抗击。马江战后,为法国军舰从背后击毁,守军杨金宝部成功将法军登陆部队驱逐。

光绪十二年(西元1886年),沿江各炮台陆续修复。

光绪二十六年(西元1900年),增建烟墩山炮台。

民国后,金牌炮台为海军接收,归闽口要塞领导。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日军陷福州,沿江炮台以腹背受敌,主动放弃。炮台为日军摧毁。江岸炮台和山腰前沿炮台均成废墟,仅存山巅主炮台和营房残垣。

1986年,金牌炮台列为马尾区文物保护单位。

凤窝村:凤窝村是位于琅岐岛西北部,三面环山,一面环江,全村总面积约3.9平方公里,村域范围内中部为山地,约占总用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最高处海拔120多米,东西两侧为平地,地势平坦。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北邻连江县,南接琅岐环岛路,这里四季如春,村里至今保留着最原始的风光,空气清新,无污染。全村1400多户,总人口4871人,旅居海外“三胞”1200多人。全村。

展开阅读全文

“镇远”炮台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镇远炮台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又名风门口炮台。位于新密市米村镇茶菴村西北风门口。方形,石灰岩磊砌,四周壁上均设有炮眼,西壁下层置门,南壁上部中间有“镇远”石额,款为“咸丰十年八月吉日饬建。”

“镇远”炮台,保存较好,是郑州地区保存仅有的一处炮台,又建于魏长城之上,代表着不同时期的特征,又能够体现在一个地方,对中原地区的军事建筑研究具有较高价值。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米村镇:米村镇位于新密市西北部,总面积58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83个村民组,8800多户,3.4万口人。境内交通便利,物流、信息流畅通,荥密公路、郑少高速纵横交织穿境而过,郑少高速在我镇杨岗村设有出入口。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改革开放20多年来,米村镇工业经济初具规模,现已形成以耐火材料、煤炭、建材为支柱的三大产业。2006年,全镇共完成生产总值3。

展开阅读全文

蛇山武昌起义军炮台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蛇山,头枕长江边,尾过小东门,横贯武昌城。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蛇山炮台遗址位于武昌首义公园内,1993年在蛇山山脊中部修复。它分上下两层,均呈圆形,直径约25米。第一层是作战人员出入的安全通道隐蔽层,直径约5米。第二层是炮台。站在炮台最高处,武昌城一览无余。炮台墙体上镌刻着“首义炮台”4字,四周用仿古红方砖砌成,有垛口,中间地面平铺青石板。炮台边沿上依次排列着5门山炮(复制品)。

蛇山炮台

蛇山炮台

蛇山炮台醒目处镌刻着1993年5月由辛亥革命志士后裔熊辉撰,张乃光书的纪念铭文,简要说明了蛇山炮台在辛亥首义中的重要作用,文曰:“为推翻封建帝制,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傍晚,工程营首枪发难,驻武昌城内外新军纷起响应。子夜,南湖炮队于此蛇山制高点,配合进攻部队,架炮猛轰清廷湖广督署,遂光复武昌,功垂青史。今首义公园建此炮位,以供游人缅怀”。

从炮台往西,可到黄鹤楼公园,向东,直达大东门、小东门,北边,紧邻京广铁路,南望,眼前200多米处的首义路直通起义门。朝下走,首义遗址有7处之多。蛇山炮台是游览武昌的必到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拉塔石炮台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拉塔石炮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拉塔石炮台位于拱北炮台山。清政府在第一次-战争中失去了对澳门的军事控制权以后,于1841年修筑拉塔石炮台,派兵驻守兼管关闸汛务。1849年8月22日,关闸龙田村发生了沈亚米等青年刺杀澳门总督亚马勒事件。25日,澳葡当局在英、法、美等国的支持下,悍然进攻关闸地区,并攻占了拉塔石炮台。

1890年,广州府前山海防-蔡国桢面对葡萄牙人向前山、湾仔、横琴等地扩张及军事挑衅,不畏-,毅然领兵收复拉塔石炮台,随即加强陆地、水域的布兵设防。

在此后清末民国的半个多世纪里,拉塔石炮台曾是边防军事重地,又是中国海关拱北关陆地缉私总部,1949年11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

广东珠海

展开阅读全文

广澳炮台遗址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广澳炮台遗址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澳炮台遗址位于濠江区广澳街道广澳社区,年代为清,类别为古遗址。

2014年10月10日,广澳炮台遗址被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澳街道:广澳街道位于达濠岛东南部,面积约26.7平方公里。辖广澳、东湖、三寮、埭头、溪头、河渡、大等7个居委会,总人口31652人,其中农业人口10093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水陆交通方便,保税区、广达大道贯穿境内,还有即将建成贯穿下五片区的广南大道;有2.5万吨级年可吞吐57万吨的广澳深水码头;有23公里长的金色海岸线,境内的东湖游泳场是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长山尾炮台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长山尾炮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澳县长山尾炮台位于汕头市南澳县海岛国家森林管委会黄花村,主管单位是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嘉庆十九年总督蒋攸铦改建。与澄海大莱芜炮台相对,控制由东陇出入外洋之门户。-战争时期,长山尾至凤屿一带洋面,为英国-船停泊、贩-的海域。

1994年南澳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炮台,保存良好。城廊呈长方形,长60米、宽20米、高6米、墙垣厚2米,现存城门由高约3米、宽2米的石条石板构筑,贴着南、北墙垣各有梯级可登城,西面有高大平台用以置放大炮。登城远望,可将对岸的莱芜山,西山海中的凤屿岛,尽收眼底。辟山道至炮台,附建牵莱园景点。牵莱园景点有临风观海的倚霞亭和利用自然奇险的硕石设置的登崖旋梯,可供登高望海。

地址:南澳县长山尾黄花山林场

:后宅到长山尾专线车

联系电话:0754-86802941

展开阅读全文

镇远炮台旧址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镇远炮台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远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南山,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1841年2月26日鸦片战争“虎门保卫战”失败,被英军破坏;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修复,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被英军破坏;清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镇远炮台,占地面积约2140平方米,由分布于南山西侧山腰的七个圆形或半圆形的露天炮位组成,有暗道连接各个炮位,炮位背后有青砖砌筑的两栋兵房和一间火药局。另在镇远炮台7号炮位东侧新发现有三座炮位,炮台石砌围墙一周和兵房三栋。 镇远炮台旧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设施具有重要的价值。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面社区:南面社区面积7.3平方公里,下辖8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2773人,外来人口约5600人。社区现有“两委”干部9人(其中支委6人,居委3人,交叉任职2人),高中或以下学历3人,大专或以上学历6人。社区党总支部共有党员122名,社区下设“两新”党组织4个,“两新”党员13名。2011年社区(两级)总资产2.3亿元,总收入2381万元,纯收入1124万元,资产负债。

展开阅读全文

西乐索炮台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介绍

西索罗炮台原是1880年为保护进出新加坡港口的船只而修建的。二战期间,为抵抗日军,英军曾在此顽强固守。1942年2月15日英军向日本投降后,西索罗炮台成了囚禁军事与民事人员的战俘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英军在1967年撤离新加坡时,把圣淘沙岛交还给新加坡政府。之后新加坡政府在1975把圣淘沙岛转交于圣淘沙岛发展机构管理,从而使西乐索炮台获得新生,成为旅游景点。如今,它是新加坡唯一一个保存得比较完整的炮台,遗址处有地下坑道、军火库、嘹望台、灯塔、古炮等等。现在,西索罗炮台新添了机械博物馆和音响设备,播放炮台从前的故事,让人们在音乐和故事里,感受这座炮台当年的情景。经翻修后的西乐索炮台更添设了特别电车服务,载送游客从山脚登上炮台。到达炮台后,游人可以从三条不同路线中,选择自己要游览的路线。 交通

乘蓝线或绿线公共汽车,再转搭炮台专车。

新加坡圣淘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