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列强

列强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列强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列强问题。

分享

浏览

2367

文章

20

为啥列强要帮中国修铁路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列强为啥要帮中国铁路

在近代,西方列强恨不得吸干我们中国人的血,啃完我们的骨头,肯定不会平白的帮助我们修路。那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来帮助我们修建铁路?

我们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为唐胥铁路,刚开始有人提出要建铁路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同意。相比于中国人的不支持,西方各国反而表示大力的支持,首先是英国的工程师给我们提出计划,并且还拟定了一个初步的规划,也算是我们关于建铁路最早的规划了。西方列强之所以会积极的帮助中国,就是因为他们想要从中获取利益。甲午战争的失败让各国都想来分一杯羹。他们认为如果帮助中国修路,自然可以得到一些主权,修到哪儿,主权就到。

于是他们主动帮助中国,还帮中国赶走日本人。表面上看似是好心帮助中国,实际上是怕日本人独占了利益。他们想要独吞中国的利益,除了英国人帮助中国以外,德国人也来帮助我国,他们都想要从中获取利益。德国人是修建了中国的第二条铁路,他们也是起初在我国扩张势力的一个国家之一。因为修建铁路,德国人做出了很多努力,拉拢了好多银行的资助,也因为修建这个铁路,德国人占领了我国东北最好的矿区,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外国人帮我们修建的铁路越长,他们占领的势力就越大,最后清政府也不敢再接受他们的帮助,因此就开始自己建。但是外国人就不罢休,他们想了别的办法,就是让清政府跟他们贷款。修铁路需要大量的资金,清政府并没有那么多的钱,于是只能从外国人那里借。作为凭证,自然会抵押一些东西给外国,让外国有机会掌握我们国家的贸易。除了这一点坏处之外,还西方还有特别高的利息,这些都是西方国家帮我们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康熙若把皇位传给他 清朝很可能成为大国 西方列强也要忌惮三分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历史中,康熙晚年皇子之间的竞争导致皇位争夺异常激烈,最终雍正获胜登基。康熙后代中,怡亲王因其出色的能力与忠诚而备受器重,但他并未得到皇位,因此引发了人们的想象:如果怡亲王登基,清朝是否会成为大国,西方列强是否会忌惮三分

1、康熙晚年,皇子之间为争夺皇位明争暗斗

怡亲王深知怎样保持君臣关系的恪守,积极辅佐雍正,最终获得其信任。怡亲王的能力和对百姓的关心,为清朝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有益思路。他对水利管理的改革以及军事领域的投入,都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治理和军队的战斗力。

2、怡亲王在军事领域的投入和改革也为清朝带来了一定的变化

他建立了军需房,改善了军队管理,增强了战斗力,甚至在军事武器改革方面提出了创新的规划,为军事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如果他登基,按照他的规划继续改革,清朝或许能在当时的国际风云中有更大的作为。

3、然而,历史终归是无法预测和改变的

即使怡亲王登基,也难以确保清朝会成为大国,西方列强会忌惮三分。历史是由众多复杂因素构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轨迹。康熙时期的康乾盛世并非单一人物能够创造的,而是一代帝王和众多臣子共同努力的结果。

回望历史,我们不妨将对怡亲王的欣赏转化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无论是现实还是想象,都不能代替实际行动。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一份力量,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崛起。历史已经过去,但我们的未来还在继续,让我们共同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清政府真的是对外国列强怂,对自己老百姓却很狠是真的吗?

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清朝清政府这个也还是真的是有太多的问题可言了,简直就是要把人给看得气死过去,有的人说清政府对内对老百姓狠,对外国列强怂,有的人不信,但是这个事情还真的是真的,那么到底怎么说呢?下面跟随小编继续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不要错过!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要问晚清政府对内和对外政策的差异。所谓的清政府对内对老百姓狠,其实讲的是就是清朝统治者如何对待国内人民反抗和如何执政的的问题。清朝政府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专制王朝一样,都是视人民入草芥的征服者,这一点无关满汉,皆是一丘之貉。

清政府对内的政治统治是极端残忍严酷的,它的统治结构较之前代更为复杂,核心是依附于皇权的官僚体系,暴力机器是以八旗绿营为核心的军事体系,以及依附于政治权力的体制外吏役人员,这一切构成了清政府对人民压迫统治的基本制度条件。

大一统的专制主义王朝对内统治方式也是非常残酷的,这一点清朝自然不会例外,人民只是极权政治之下的普遍奴隶。举一个例子,清帝国残忍的刑罚体系,清朝沿袭了历朝的“五刑”体系,在正式的刑罚制度中没有监禁刑和罚金刑,有的只有肉刑,极端残忍的各种肉刑,还不能体现这个政府对老百姓的残忍狠毒吗?除此之外,还有祸及子孙家人的“族刑”,“诛三族”、“诛九族”的残忍足以说明这个政府是残害人民的政府。

对于敢于反抗的异端力量,清政府自然会全力镇压,丝毫不会手软。清政府作为执政者,为了维护其执政地位,残忍镇压反抗力量,消灭一切颠覆可能,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至于说清政府对外国列强很怂,这种说法也不是很准确。清政府第一次与西方的国家力量发生接触是乾隆时代的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在所谓乾隆盛世的时代,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态度是十分倨傲的,他们认为天朝的富庶强盛,是这些海外蛮夷无法企及的高度。嘉庆时代的阿美士德使团更是失败,连傲慢帝国的皇帝一面都没见到。

当19世纪中叶来临,西方列强携坚船利炮的优势再度叩关而来,清政府也并未真的认怂,即便是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条约之时,他们也只是将条约视为羁縻逶迤之策,并没有打算真正遵守条约。从1842年的《南京条约》开始,清廷始终将条约视为临时性应急手段。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洋人的强大军事工业和军事力量才真正慑服清政府。从此之后,清廷与西方列强的交涉才以妥协为主,清政府也认识到国内反抗是颠覆性的“心腹之患”,西方列强只是有着商业利益所求的“肌肤之患”。

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之间,尽管后来经历了中法和中日甲午战争,清廷对西方列强各国基本的外交政策依然是承认既有条约为前提的和平外交。19世纪末,中国国内反洋教势力义和拳运动引发了空前的政治危机,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一度发生巨变,遂有庚子八国联军之役。这场动乱之后,清廷与列强签定《辛丑条约》,这才意味着清政府最终认怂,同时也真正意识到中国制度必须作刮骨疗毒似的改革,彻底走出传统,拥抱现代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慈禧太后为什么硬要向西方列强宣战?真正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295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慈禧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慈禧太后是中国古代史上算的上是一位非常老奸巨猾的人物,当然了,在慈禧太后在位期间,当时的皇帝是光绪帝,与其说光绪帝是皇帝,还不如说是被慈溪太后掌握的一个工具而已。当时的光绪帝没有任何权利,有不少的人在问小编,慈禧太后为什么硬要向西方列强宣战呢?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1861年,清朝咸丰皇帝驾崩后,慈禧与慈安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又称西太后,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除掉顾命八大臣。同治即位后,以圣母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慈禧太后因丧权辱国而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为什么她在二十世纪初叶曾经不顾一切地向西方列强宣战呢?其中究竟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呢?

光绪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6月21日,当时掌控大清王朝的实际军政大权的慈禧太后作了一件空前绝后的大事,就是向全世界宣战。慈禧在《诏书》中说信誓旦旦地说:“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如此君临天下的气魄,完全不是那个丧权辱国的老佛爷作风。当然,这也是一件令史学界匪夷所思的事情,因为此前三十年的时候,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的丈夫咸丰皇帝就是被洋鬼子们逼着一路小跑到了热河承德避暑山庄避难,然后才一命呜呼的。记忆犹新的慈禧不会不记得洋人的厉害,更不会忘记仅仅发生在五年前的甲午战争的惨败之痛,难道年逾花甲的她会改弦更张、挺起了腰杆做大清的皇太后了吗?

作为一个已统驭中国历史四十年的女人,慈禧当然不会改变她的一贯作风。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她做出这个敢于和外国人叫板的举动的呢?据唐德刚先生在《晚清七十年》里的说法,慈禧太后的突然法飙,是因为一封假情报所引起的。那么这是怎样的一封假情报呢?这事还得从她最信任的奴才荣禄说起。还是在5月20日,慈禧太后在御前会议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召回李鸿章和袁世凯,意在和洋人讲和,赔点银子,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就在这天的深夜,一个黑影急匆匆的敲开荣禄家的大门,荣禄起来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心腹江苏粮道罗嘉杰的儿子,奉父亲之命星夜赶来告密。罗公子带来一个令荣禄大为震惊的消息:各国公使已经联合决定,“勒令皇太后归政”,荣禄听后大惊失色,手足无措。他很清楚自己在戊戌政变里所发挥的作用,如果十一国勒令皇太后归政,光绪帝复出,自己就是十个脑袋,也得搬家了!

这可真是个难熬的夜晚啊!荣禄彷徨终夜,天刚蒙蒙亮,就紧急入宫禀告慈禧太后。这一下,轮到老太后魂飞魄散了!慈禧太后是知道洋人厉害的,当年他的丈夫咸丰皇帝可不就是给洋人逼死在热河的?现在她终于明白,洋人不肯朝贺王储的原因,原来是要逼她归政,拥光绪帝复出!如今一切都明白了,慈禧太后最担心的这个可能,想不到如今竟然要成为事实。

当时慈禧太后不禁老泪纵横,悲愤交集,洋人这是在要她的老命!如今的一条路,只能是和洋人拼了!要毁灭就大家一起去死吧!在自尽之前,慈禧太后此时哪里还管得了什么大清江山和万千黎民百姓?

在翌日清晨的御前会议上,慈禧太后泣不成声,语无伦次。当她把这个消息公布后,全场惊愕。据说端王以下的亲贵二十余人,竟相拥哭成一片!激动之余,这些北京的当权派们发誓要效忠皇太后,不惜一切和洋人拼了。慈禧太后也说,“既然战亦亡,不战亦亡,等亡也,一战而亡不犹愈乎?”

就这样,第二次御前会议,居然变成了“战前总动员”。于是京师九门大开,义和团大批进京,日夜不绝。其实,慈禧太后此时已经在大清的政坛上呼风唤雨四十年,何至于这次如此冲动呢?美国历史学家摩尔斯也说,“太后一向做事是留有余地的,但只有这次她这个政治家却只剩下女人家了。”也许,迫其归政,是打中慈禧,也是一切独裁者的要害了。

然而令慈禧始料不及的是,荣禄的得到的是一份假情报。那么,这个弄得皇宫内院鸡飞狗跳的假情报是哪里来的呢?后来查此来源,原来是在上海英商所办的英文报纸《北华捷报》(North-ChinaDairyNews)上发表的一篇社论,后来此文又转载在《字林西报》上。可能是在此文刊登前,被报社华裔职工获悉,辗转被粮道罗嘉杰所悉,结果被添油加醋当成情报给汇报了。

历史往往无数的偶然性构成的,一念之差,生灵涂炭,夫庸何言?事实上,慈禧太后虽然一时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但还是留有余地的。下令进攻各国驻华使馆,也许只是想胁迫各国公使撤回归政要求。何况,即使把洋公使给拼掉,到时候她也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借口推托,把责任往诸将身上一推了事。后来证明她就是这么干的。但问题是,各国公使们哪里知道有什么要求归政的要求,在清兵的进攻之下,他们也只能选择抵抗待援了!

身为武卫军头领的荣禄也不是傻瓜,他知道万一到时把使馆夷为平地,杀死公使,洋人要是追究起来,那可不是好玩的。于是乎,从一开始荣禄就装病在家,把袁世凯全是德式装备的武卫右军调开。后来上面逼得紧了,就让董福祥的甘军去拼命打。

在广州观战的李鸿章听说此事后,不由哈哈大笑,在接见媒体朋友时候说,“使馆无恙,大家尽管放心!”原来,以董福祥土匪军的能力,是不可能攻下使馆的。理由很简单,董福祥的军队没有西洋大炮,有的都是些土制大炮,只听炮声轰轰响,却不见炮弹在哪里!再说,诡计多端的荣禄见慈禧太后的对外政策前后反复,矛盾百出,一会高调宣战,一会却又送进西瓜蔬菜慰问品,自己怎么着也得给自己留条后路。于是,荣禄不仅消极对待战事,而且还“里通外国”。他令人假扮盗匪,大量接济使馆内军火子弹,那可都是崭新的德国军火,而不是甘军的土火药!

最令人可笑的是,当董福祥的甘军猛攻使馆十数天并不笺进展而一筹莫展的时候,端王载漪以太后上谕的方式,调来武卫中军分统张怀芝派“开花大炮”前来助战。张分统军人出身,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后来的“贿选总统”曹锟,就是他的老同学。

刚开始助战的时候,张怀芝还真的以为自己立功的机会到了。要知道,这德制“开花大炮”威力巨大,是当时德国最新的武器,只三五炮下去,就足可将使馆夷为平地!但是正当要下令开炮的时候,张怀芝忽然又觉得不妥:万一这炮声一响,后果就无法收拾了!于是他又下令缓发,自己立马奔上司荣禄那里去,非要荣大人下手谕作为命令的证据。荣禄是个老狐狸,当然不肯亲自发命令,最后被缠不过,只好说,“横竖炮声一响,里面是听得见的!”荣禄所说的“里面”就是指皇宫里的。

张怀芝听后一下就明白了。回去后他谎称炮位不准,需要重新准,调整后把目标定在了使馆后的空地,一时间众炮齐发,好不热闹!各国使馆虽然是受了一夜虚惊,但坐在宫中的慈禧太后在隆隆炮声中不禁露出得意的笑容。这位张怀芝大人果然不是愚笨之人,一阵假炮便受到了慈禧太后的垂青,后来一路做到大清朝的山东巡抚,以至民国后还做过山东督军。

慈禧对外宣战50天后,一大队打着英国旗帜的印度锡克兵冲进了北京的街头巷尾,为各国的使馆解了围。就这样,仗打完了,慈禧也乐了,因为她非但没有被当做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被洋人惩办,反而继续垂帘听政,做大清王朝的太上皇。一份捕风捉影的假情报,带给慈禧的只是几天不舒心的日子,但带给中国人民的却是深重的苦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清朝末期的西方列强为何要租界领土?为什么不直接抢占呢?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有着一段屈辱的岁月,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下,最终是彻底的将侵略者赶出了国土。之后便在一片废墟当中建立起了新中国,而中国千年来强大的思想也终究为此付出了代价。不过相比起来,列强在当年割让我国的领土,并不在少数,但是却始终没有强行占领,而是采用不平等条约的方式强行租借。

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兴起以来,西方社会的发展水平在100年的时间里面翻了一倍,他们在世界各地范围内,都采取了一种殖民主义的措施,印度、澳大利亚是英国的殖民地,东南亚是美国的殖民地,只是对中国而言,他们并未采用殖民地的方式,这似乎无论如何也有些说不过去。

清政府丢失的地方,被强行占据的,就只有边疆的部分领土,其中沙俄侵占最多,占据西北乃至东北边疆150多万平方公里,英国也曾借口强行割占中国领土,其中包括帕米尔高原在内的诸多领土,当时沙俄和英国分别看中了中国的新疆和西藏,因此双方签订条约,彼此互不干涉,那么既然可以强占,那么诸如香港、澳门、威海卫等一些地方,他们大可以不用条约,直接派兵强占,反正清政府也软弱无能,就算占据了他们也不会多说什么?

其实并非是他们不想占,而是不能占,列强在侵略中国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自身的,也有包括外国的。首先列强侵占中国,必然会遭到中国的顽强抵抗,这一点毋庸置疑,要知道在晚清时期,中国的人口就已经突破4亿,占当时世界上的40%,一旦出兵强占,有可能会掀起强烈的抵抗风潮,这一点是他们不愿意见到的,毕竟他们千里迢迢到来,只是为求财,犯不着把命搭上。

而且中国人也确实是据理力争了,别看清政府软弱,但是一旦遇到强占领土的,立刻知会驻外使节,严正抗议,即便是在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的同时,在租借的时候,也不愿意租借一百年,因为按照惯例,租借100年以上,等于默认他们成为这块领土的实际拥有者,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包括清政府的统治者,都不能坐视自己江山社稷落在列强手中。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各个列强之间也并不是很心齐,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如何能够转化本国最大的利益才是当务之急,一旦出现某一个列强出兵强占中国领土,那么必然会遭到其他列强群起而攻之,毕竟他们把中国视为一块巨大的蛋糕,一人一口,大家谁也不吃亏,一旦出现一个列强想要独占,自然会受到其他人针对,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明智,从另一角度上来讲,列强们为各自的利益争斗,其实反而给了中国奋发图强的机会和时间,让我们能够吸取教训,重新东山再起。

展开阅读全文

火药起源于中国,为何清朝却打不过西方列强?

全文共 184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虽然关于火药的起源说法很多,而且火药的发展历史也是不断的在进化的,火药能够运用的方面也是非常多的。然而,尽管火药是起源于我国,但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尤其是到了清朝时期,清政府的军队却打不过西方列强,换言之,火药在西方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火药是如何发明的

当硫磺、硝石被源源不断地投入唐朝人的炼丹炉里达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一道极具震撼力的火光惊艳了整个长安城。史官默默地将这一幕载入了史册,也许谁也不会想到这一笔竟是如此的浓墨重彩——中国人发明了黑火药。

不知是哪个天才的灵机一动,黑火药被人为地削弱了杀伤力并赋予了它绚丽的色彩。于是,上元节的夜空成为了大唐最浪漫的景致——可谓“盛唐烟火气,千年也难消”。

繁华的长安城,因为烟花而生出了最能抚慰凡人心的烟火气——无论你来自何处,长安终有属于你的容身之地。但是,天使般的人间烟火气并不能永久地压制潜藏在其中的恶魔,黑火药的威力终究还是成为了被关注的焦点。

仁宗天圣元年,汴梁城开设了第一家“火药坊”——烟花配方里的浪漫被杀戮所取代,“火药”一词成为了人们对它的新认知。可能人类对于武器的态度就是如此奇怪,越是害怕就越是爱不释手。2、火药进入欧洲

随着火药技术的不断精进,它的威力也在不断地刷新着人们对于战争的认知,甚至,光是听到它的名字就不寒而栗了:“震天雷,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铁甲皆透”

从震天雷诞生开始,中国人在“研制火药”的道路上就越走越远了,与此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西方人也听到了来自东方火药的巨响。

和大宋血战经年的蒙古人很快就学会了火药技术,为了让它和自己最擅长的骑射相配合,蒙古人将火药技术又上升了一个级别——铜火铳。于是,一场被西方人称为“黄祸”的灾难降临了。

原本所向无敌的中世纪欧洲骑士被蒙古人的火铳无情地击垮了,在血淋淋的战场上,碎了一地的不止是骑士的尸首,还有属于骑士的尊严。望着蒙古铁骑远去的身影,欧洲人几乎是噙着眼泪拾起了地上的黑色粉末——这是欧洲人的灾难,也是欧洲人的机遇。

大航海时代终于来临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利益的不平衡分配,为了保护自家的商队,欧洲人格外重视海军力量,而百年前蒙古人带来的火药无疑是最佳的武器。就这样,火炮与海军完美契合了,世界的海权被欧洲人掌控了。

不具备浪漫基因的西欧殖民者用贪婪和鲜血释放了“黑火药”最深层的恶灵,无论是“西班牙无敌舰队”还是“日不落帝国”,都成为了“火药红利”时代的赢家。

火药在欧洲找到了它自身存在的最大价值,而同时期的中国却对火药的研究显得意兴阑珊了——清军入关后,对于明朝大力发展的火器嗤之以鼻。

从小就在白山黑水一带长大的努尔哈赤坚信“骑射乃满洲之根本”,而他的子孙皇太极和顺治帝也成功凭借八旗军入主中原。3、为何清朝打不过欧洲火药

当一个落后的游牧文明突然获得了掌控先进文明的机会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固自身的统治,防止汉人复国。清朝统治者比谁都清楚自己得国不正,因此光是政治上的统治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剃发令”、“文字狱”等一系列针对汉人的措施开始齐头并进了。

而火药这种和武器直接相关的东西更是清朝统治者的一大威胁——要知道,“反清复明”的口号从清朝建立伊始就一直喊到了清朝末年。短短十几年,火药在中国又回到了最开始的状态,除了烟花以外,民间几乎找不到它曾经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影子了。

至于那些幸存下来的武器配方也被锁在了清朝的密库里蒙尘许久,直到欧洲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他们才惊觉“师夷长技以制夷”。

其实,火药在中国的发展史也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它诞生于唐朝,运用于宋朝,发展于元朝,鼎盛于明朝,落寞于清朝。也许有人会问:为何欧洲人能想到用火药进行殖民扩张,强大自己,中国人为什么想不到呢?其实,并不是中国人想不到,而是中国人对于战争的认知不同。

中国一向爱好和平,当然不会热衷于剥夺别人的生命,如果产生矛盾冲突,中国人首先要想到的是通过政治途径解决,绝不会轻易动用战争手段。

另外,中国文化很早就对“战争”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是什么?《孙子兵法》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包括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而“道”是最根本的一个,所谓“道”,就是得民心,执政者能够让老百姓与自己同心同德、同生共死,这才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首要条件。

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都是火药,欧洲人第一时间想到殖民扩张,而中国人则是想到浪漫烟花的根本原因了。

展开阅读全文

在近代历史当中,为何日本没有成为列强国的殖民地?

全文共 2234 字

+ 加入清单

在世界的近代历史上,可以说就是一部西方列强国四处开拓殖民地的历史了。世界上大多数落后地区先后都成为了欧洲列强国的殖民地,比如最先的南美和北美地区,再就是非洲和亚洲,相继都遭到了欧洲列强国的侵略。然而不同的是,有些国家则是彻底沦为殖民地,而有些国家的人民一直都在殊死抗争,尽管付出惨痛代价,但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不过当然也不排除有极少数国家却是以另一种奇特的方式,让西方列强感到它的强悍而忌惮退缩,最终躲过被奴役的命运,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这样一个国家。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有着千百年独特的“武家治国”历史,社会中坚力量是一个残暴嗜杀的武士阶层。武士们信奉的精神准则“武士道”也成为日本民族的精神魂魄,武士道讲求“忠勇义烈、宁折不屈”,极其凶悍霸道,而且极其骄横狂妄,因此日本民族本身就具有一种很强侵略性以及赤裸裸的“食肉性”性格。它不侵略别人就算善事了,如果有人敢觊觎日本“神国”,“无畏生死”的日本武士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群起而攻之,为此付出生命在武士眼中是名垂千古的殊荣,求之不得的扬名机会。

日本武士这种将“尊严”演化到变态地步的狭隘性格,让所有踏上日本的西方人都有坐立不安的危机感,和自古就极度排外的日本人打交道少有不慎就会被日本人视作冒犯无礼,本身具有“杀伐决断”特权的武士,人人得而诛之。故此,日本幕末时期,目睹中国遭受侵略的惨痛教训,面对西方列强的纷至沓来,一批批“忠君忧国”的武士、浪人,开始自发的频繁袭击暗杀任何能在日本土地上见到的西方人,发生一系列这样的暗杀事件。

依照西方列强在中国或者其他亚非国家地区的惯例,遇到这样的事只是西方列强求之不得的“侵略良机”,他们每每会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但在日本,他们却像面对刺猬难以下口的恶犬一样很难这样做。

1868年3月8日(日本庆应四年),一支法国舰队到访日本大阪地区,几十名法军水兵离开国军舰杜卜雷号,乘坐小汽艇登岸到日本著名的商业都市堺市游玩。刚上岸法国人就被守备堺市的土佐藩六番队的日本武士阻拦,六番队小队长箕浦猪之吉声称附近的日本居民受到了法军骚扰,命令法国水兵立刻返回。

由于日本武士态度极其凶暴,自持背后强大舰队的法军岂能受这些“瘦小猴子”的欺辱,双方发生冲突,箕浦猪之吉拔出日本刀就砍,手下武士也纷纷朝法军开枪,冲突中共有11个法国水兵或被击毙或落水淹死,侥幸逃生的法军也都伤痕累累。

拿破仑战争之后直到普法战争之前,法兰西自诩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十年前一个法国神父在中国被杀,法国就悍然伙同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今天竟有11名法国士兵在母舰眼皮底下被杀,如此奇耻大辱法兰西岂能容忍!?法军舰队立刻生火起锚,摆开战队,炮口指向日本,派使者恐吓日本幕府当局,必须“给个说法”。

当时日本刚刚成立的明治新政府,自身没有实力对抗,只能服软,和腐败软弱的清政府半斤八两,为了避免战争报复,明治新政府很快做出了妥协:

日本政府要员登上法国军舰谢罪;

土佐藩主向法国公使谢罪;

并答应支付死伤者15万美元的赔偿金;

最重要一条,日本政府决定将动手开枪的小分队从队长到小兵全部判处死刑,并且还是用日本最独特的“切腹”方式执行!

这里面暗藏日本政府“以柔克刚”的险恶用心。

切腹可谓日本武士标志性事物,切腹的用意包含“谢罪、赐死、死谏、死殉、雪耻”等许多种,今天特意给外国人看的切腹,表面上是一种“赔罪、谢罪、严惩”的用意,其实,里面深藏着日本人企图用血淋淋的“自戕自虐”方式向法国人示威恐吓的意图!

3月16日,死刑在堺市的妙国寺大殿前执行。由于切腹被武士视作一项非常重要的“凶礼”,所以日本政府故意大操大办,极力将这场“杀鸡儆猴”的场面布置的庄严肃穆。在场监斩的,有明治政府和大阪府官员,最重要的客人就是法国公使和一心要为部下“报仇”的法国军舰舰长,为了让这一时刻“永垂青史”,日本政府特意允许大量日本民众围观。

第一个切腹的是队长箕浦猪之吉。

此人明白政府的用意,所以他根本不像是一个垂首受死的囚犯,而是像个英雄人物一样意气风发、神气活现的要在外国侵略者面前,彰显“日本男儿”的勇敢果决(和里面的凶残变态)!

既然明白政府是有意“吓唬”法国人,箕浦猪之吉就决定用最痛苦(也最骇人)的方式切腹,他用短刀刺进左腹部,左右上下划成一个十字,面部因为巨痛而痉挛,接下来令人发指的一幕发生了,只见箕浦猪之吉右手伸进刨开的腹腔,活生生拽出血淋淋、热腾腾的肠子,用尽最后力气奋力掷向法国人!口子厉喝:该死的法国畜生!!

这一幕让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场面的法国人吓得目瞪口呆!面色苍白!心惊肉跳!

紧接着是第二个,同样切腹后拽出肠子,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

整个大殿现在犹如地狱,满地血泊,空气中弥漫着浓浓血腥,受刑者死前的怒吼还余音未绝,法国人早被吓得魂不附体,好像受刑的不是日本人,而是刀刀冲向他们!他们此刻也明白了日本政府的邪恶用心!

不少人开始呕吐,为了使命和法兰西的尊严,他们也是拼命强撑着,当第十一个武士也身首异处后,他们再也不敢继续待下去了,他们害怕,每一个法国人都产生一种幻觉:如果再杀下去,最后日本人会把他们也当场碎尸万段!

当时法国人并不像什么高高在上的胜利者,他们一个个面如死灰,两股战栗,仓皇逃离现场。

当然,以西方列强数百年弱肉强食的殖民经验,尸山血海的场面又何曾少见?

心灵上的短暂冲击是一方面,但是其之所以不像对中国一样疯狂入侵日本,也可能是利益不够大,或者当时日本外交手段更加高明...等等多方面原因综合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昔日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为何会沦为列强们所瓜分的对象?

全文共 1756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起咱们历史上的清朝,相信就会有人说了,开疆扩土千万,圣明皇帝无数,落后是因为明朝等等。但是这也仅仅只是一面之词,清朝最终是沦为列强们所瓜分对象。同一时期,欧洲也有着一个类似于清朝的国家,辉煌了有400多年,却在末期成为列强的瓜分对象,最终被称之为“病夫”。没错,这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辉煌的奥斯曼

和清粉的自吹自擂相比,这个类似命运的奥斯曼帝国可是个了不得的家伙,虽然国土面积没有清朝大,奥斯曼占有亚非欧大陆的各个部分,几乎将地中海握入掌中,它灭亡了东罗马,力扛英法俄等国,可谓是十分强盛了,对比满清五千精锐围攻几百个在黑龙江的三流俄军探险队来说,奥斯曼和俄国精锐整整打了两个世纪的战争,衰落的奥斯曼军队几乎和沙俄打的旗鼓相当,双方争夺不断,虽然最终沙俄获胜,但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而在16世纪的时候,奥斯曼大军直抵维也纳城下,导致欧洲国家患上了歇斯底里的恐土耳其症。

然而相同的却是,尽管极盛到顶点的奥斯曼跺跺脚就让欧洲颤抖,但很快,它的衰弱却和清朝如出一辙。

为何一个强大的国家会迅速衰败呢?我们知道,清朝的衰落,其实不像一些历史虚无者所说,是因为明朝落后清朝才落后的原因,要知道,中国周边的国家如日本也是信奉儒家的封闭落后国家,然而却能在短时间崛起,就连东南亚的小国泰国都能维持独立自主,一个庞大的帝国衰弱把原因推给几百年前的另一个时代,不过是一些人的遮羞布罢了,清朝的衰落属于其统治阶级的极端不自信和其统治国策导致不能让清朝成为一个近代化的民族国家,而奥斯曼同样有这样一个原因。奥斯曼衰败的原因

奥斯曼的疆域广大,统治的民族众多,然而除了土耳其人,其余的被统治民族都面临着不同层次的剥削,以至于整个帝国呈现出相当的经济不均匀,而奥斯曼的土地原先是由军功获得者拥有,后来却演变成无条件的世袭,加之其统治阶级的保守统治,信奉伊斯兰教自我优越性抵制一切外来文化,导致近代的科学技术和思想都无法改变整个帝国,以至于落后于时代,这和满清何等的相似。

但奥斯曼还是比满清要强上不少的,相比起来,清朝就相当于一个弱化版的奥斯曼,要知道奥斯曼可是环绕在列强之间的国家,其和沙俄,英法等国打仗打了多年,还能维持这样一个局面,那是相当了不起的,尽管北非,东南欧,黑海等地的领土纷纷被割让,但奥斯曼是进行过相当程度的反抗的,英法等列强也没少吃苦头,而满清属于几无反抗之力的一盘肉罢了。

举例来说,看看当年的奥斯曼海军,我们就能看出端倪

1878年,清朝建立的近代化海军北洋水师考虑购买铁甲舰,其实最初想要购买的是奥斯曼海军订购后又放弃的两艘战舰,随后才买了我们熟知的镇远,定远两舰,当清朝自建的2000吨级巡洋舰平远号下水的时候,奥斯曼已经将一艘八千吨级铁甲舰建设到一半了,只是因为后来缺钱才没有最终建成。

当时的奥斯曼海军拥有16艘铁甲舰,要知道,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海军,也只拥有40艘铁甲舰,算是奥斯曼海军的两倍多点,已经算是准一流海军了。

而说到奥斯曼陆军,那是满清根本就无法相比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加里波利之战中,英法联军欲强行闯入达达尼尔海峡,目的是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在这次战役中,协约国士兵约50万人参战,战死12万人,26万人受伤,而英法列强几千人就可以在中国大陆横着走了,严格的来说,晚清的力量是连奥斯曼这种病夫都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而奥斯曼最终的灭亡,纯属其地理位置的因素,要知道,那是四战之地,谁占谁死,而清朝占据了地理位置的优势,算是保住了最后一点家底。

归根结底,长期处于东西方文明交汇处的奥斯曼帝国,尽管有着伊斯兰教的制约,但其文化科技上比西方列强落后不了多少,但清朝的统治则是脱胎于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治国,虽然其接受了儒家思想,但其接受的只是儒家的忠君等利于统治阶级的思想,其封闭程度比奥斯曼大的多,而且奥斯曼土耳其人是有国家的概念的,所以在对外战争中有相当的战斗力,而到了大清朝,由于其对内的统治政策导致当西方列强入侵的时候,自己的老百姓要么给侵略者帮忙运粮食架梯子,要么看热闹,以至于其统治者自暴自弃的宁赠友邦,不予家奴,连统治阶级的层次都拉开了相当的距离。

而这两个病夫唯一类似的结局就是到了最后,国家的有识之士和保守压迫的人们最终起来反抗,推翻了腐朽反动的政府,逐渐的朝着新时代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西方列强是如何统治殖民地的 用的是什么方法

全文共 1860 字

+ 加入清单

18世纪到19世纪,西方的列强者争先恐后的在亚洲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地。虽说都是西方人的殖民地,但是不同国家在统治殖民地的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对待殖民地老百姓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殖民地百姓受到殖民国的待遇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大英帝国是世界上领土最多的国家,亚洲也有很多英国殖民地。它在亚洲的殖民地包括印度、阿曼、也门、阿联酋、科威特、伊拉克、约旦、巴勒斯坦、缅甸、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沙捞越、婆罗洲(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香港。而在这些殖民地当中,最被英国人重视且被誉为帝国皇冠之珠的是印度。

英国殖民部队

在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英国人上至总督下至基层员工都有一种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喜欢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被殖民者的身上,并认为自己是公平公正的绅士,认为这些亚洲国家都需要他们去开化。他们在亚洲殖民地建设铁路、道路,根据大英律法打造本地行政管理团队,并引以为豪。然而相比于其他西方列强国家,英国人是最看不起殖民对象的,他们会和殖民的百姓保持距离,即便与他们关系再好也不会跟他们进行通婚。

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

在危及殖民统治的重大危机事件发生时,什么公平公正,普世价值被抛到一边,大英帝国会脱下伪善的外衣露出凶恶的獠牙。1857年,英国人亵渎印度人的宗教,引发印度兵起义,英国人残酷镇压之;1943年,缅甸爆发饥荒,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不止是置缅甸饥民不顾,还要拒绝美国和加拿大的援助。1952年英国虐待肯尼亚独立运动囚犯。

法国人进入越南

法国

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法国曾经也是殖民地遍布全球,但拿破仑战败之后,法国留下的殖民地不多,在亚洲的法属殖民地包括黎巴嫩、越南、老挝和柬埔寨。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发生后,封建等级制度被消除,法国对待殖民地的方式与英国有很大差别,英国人对待殖民地的方式是,去别人家当家长;而法国的想法是,把别人家变成自己家,与英国人与殖民地百姓保持距离不同,大量的法国人与当地人通婚。法国对待不同殖民地的方式差别很大,在北非的法属阿尔及利亚,法国把它当做一个省来治理,与法国本土省份享受同样的待遇。

法属越南殖民地

法属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离法国本土路途遥远,而且宗教文化与法国差异巨大,法国人把这三个殖民地当奶牛来压榨,一分一毫都被搜刮来供养本土的法国人,即便二战结束了还要重回越南继续做殖民梦,与英国人在殖民地大兴土木不同,除了统治需要以外,法国人不舍得在越南多投入一毛钱,今天的越南只存在少量的法国教堂、行政大楼、监狱和军营见证法国人来过。

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兰

荷兰早在17世纪就在亚洲活动,先后建立了斯里兰卡、台湾和印度尼西亚殖民地,荷兰人在斯里兰卡和台湾的统治时间不长,印度尼西亚则成为荷兰最有价值的殖民地,也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所在地。

荷兰东印度公司

对荷兰人来说,其殖民事业的唯一目的就是搞钱,被殖民对象被当做牲口用,任何与他们抢生意的民族都遭到他们残酷的打压,为了垄断豆蔻贸易,他们屠杀了位于班达岛的所有原住民。

葡萄牙殖民地东帝汶与2002年独立

葡萄牙

葡萄牙是众多列强当中最早开发殖民地的,其殖民地也是存在时间最久的。曾经的葡萄牙自己就是块殖民地,被阿拉伯人统治多年,最后,在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十字军圣战帮助下,葡萄牙和西班牙终于摆脱阿拉伯人独立,在哥伦布和达·迦马地理大发现后,葡萄牙和西班牙终于开启了当殖民者的生涯。两国甚至开始做起来平分世界的大梦。葡萄牙殖民世界的目的很简单,一个是感恩,一个是搞钱。感谢基督教徒们帮助葡萄牙赶走阿拉伯人,因此葡萄牙要把主的光辉带到世界各地,做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传播者,顺便还把钱给挣了,里子面子都有。

18世纪的澳门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荷兰、法国和英国的崛起,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先后被其他列强们蚕食,到了二十世纪,葡萄牙的殖民地只剩下东帝汶和澳门。

葡萄牙深知自己国家实力太小,人口也不够支持海外的大规模扩展,因此,在处理殖民地事务方面要比其他国家机灵得多,能讲道理解决的事绝不花钱,能花钱解决的事绝不动武,要动武解决的事想办法多花钱解决。英国的使者见到乾隆不肯下跪,谈不拢的问题就动刀动枪,葡萄牙的使者从明朝跪到清朝,甚至到了民国了还想跪。这就是葡萄牙的澳门殖民地能存在这么久的原因,从明朝开始、到清朝、再到民国,直到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怀抱才结束。

葡萄牙船队纵横印度洋

葡萄牙的殖民历史甚至跨入了21世纪,2002年东帝汶独立,标志着葡萄牙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

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5.太平天国运动:

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展开阅读全文

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三册复习攻略:清朝末期列强入侵

全文共 1894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三册复习攻略:清朝末期列强入侵

一、林则徐与虎门销烟、(P24)《南京条约》(P31)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清朝嘉庆时,国势开始衰落,而这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上升阶段。在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以英国工业发展水平最高。他们急需广阔的市场销售商品。但在正当的贸易中,中国是出超的。这达不到他们的目的。因此,英国开始把鸦片大量销售到中国(英国输入鸦片的目的是为了扭转贸易逆差)。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主张禁烟,他被派到广州禁烟后,积极采取措施,缴获大量的鸦片,并于1839年6月3日,在海滩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林则徐因此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他自己爱国的写照)。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借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2、《南京条约》:(P31)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1842年签订)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英国通过《天津条约》又割走了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英国又强借“新界”,这样整个香港被英国占领);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即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重要影响)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P32)

1、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又以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3、革命性质的变化:即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中国革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P44-48)

1、1856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从1858年起,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表格见书P48页)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识人物图(P55)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出现了危机,其中俄、英侵略我国新疆地区,19世纪60年代,浩罕国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宣布成立“哲德沙尔国”,清政府派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在新疆各族人民的配合下,清军收复了除伊梨外的新疆地区。(在与沙俄交涉收复伊犁时,俄国多方要挟,左宗棠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

五、邓世昌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P61-62)

1、邓世昌的主要事迹: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鱼雷,壮烈牺牲。(识人物图“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2、《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

①割地: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极大地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

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③开商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帝国主义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掠夺财富,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76)

1900年6月,英、法、美、俄、日、意、德、奥(匈)八国侵略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侵略中国,目的:镇压中国人民(义和团)的反抗。

七、《辛丑条约》(P79)

1、签订: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2、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赔款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列强对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控制更为牢固;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对帝活动――以满足帝国主义长期奴役、掠夺中国的目的(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破坏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各国公使以武力为后盾,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3、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全文共 1463 字

+ 加入清单

【总体结构综述】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后来,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其间,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也从未间断,涌现出象林则徐、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和太平天国、义和团这样的人们团体,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基础知识识记】

虎门销烟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暴利的驱使,英国把鸦片贩卖到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839年,清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并把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1840年6月,英国挑起了鸦片战争,从珠江口一直打到长江下游的南京,清军节节失利。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1856年至1860年,英国法国发动了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入清皇家园林--圆明园,大肆抢劫后,把它付之一炬。俄国占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和之后,俄国趁机强占我国北方共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1851年兴起的太平天国军队定都南京后,与清军和外国人组成的"洋枪队"进行战斗。1862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左宗棠收复新疆19世纪60年代,中亚的浩罕国阿古柏侵占我国新疆喀什噶尔,并建立汗国。扩大侵略,使新疆变成人间地狱。清政府决定派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1878年,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黄海海战中,管带邓世昌率舰英勇杀敌,最后与舰同沉。1895年日军攻占山东,北洋舰队覆没。清政府求和,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开厂、通商,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春,英、美、俄、法、日、德、意、奥八国联军自海上进犯天津,清军和义和团进行了狙击。8月联军攻占北京,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美、俄、法、日、德、意、奥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能力情感价值】

⑴英国将大量的鸦片走私到中国,使中华民族遭受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展开了禁烟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也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借口。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不仅唯利是图,而且具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

⑵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从此开始了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它用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只有发奋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于世界。

⑶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充分暴露出侵略者的野蛮、凶残的本质。有力地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谬论。

⑷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左宗棠率兵收复新疆,得到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捍卫了国家主权,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⑸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直接起因是日本出兵朝鲜,向清军挑衅。后来日军在旅顺制造大屠杀,充分说明日本的战争责任和战争罪行。历史史实不容歪曲。

⑹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大肆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再次暴露出帝国主义掠夺的本性和凶残的嘴脸。《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列强侵华的影响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1)政治上:社会性质进一步变化,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深化。半封建性表现在资本输出进一步冲击旧的经济体制,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半殖民地性表现在,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统治,清政府极其后的北洋军阀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趋于汇流,革命任务也日趋汇流。其次,,民族危机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新潮流。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相继不断的深入。再次,清王朝为挽救统治危机、消弭革命,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2)经济上,列强经济侵略不仅掠夺中国财富,也严重冲击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虽然,它也冲击瓦解自然经济,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毕竟作用有限。

(3)思想文化上: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冲击封建思想文化,形成两次思想解放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列强侵华主要特征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1)经济侵略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如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巨额贷款、夺路权矿权、开设工厂等显示了这一特点。

(2)帝国主义侵略方式由政治瓜分变为"以华治华"。清政府首先成为列强在华的统治工具。辛亥革命爆发后,列强干涉中国革命,帮助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利用袁世凯统治中国;袁世凯死后,列强采取分而治之策略,扶植和利用各派军阀。

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因为中国人民的斗争和列强之间矛盾的日趋尖锐。

(3)列强侵华的格局由共同支配到独霸中国。这一时期,英法俄在华势力下降,美日在华势力上升,"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后,美国渐占优势;"一战"期间,日本利用西方无暇东顾及袁世凯急于称帝的有利时机,加紧侵华,诱使袁世凯接受〈21条〉,取得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及其影响

全文共 2159 字

+ 加入清单

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发动战争、强占领土、迫签条约、开辟商埠、建立租界、控制关税、垄断航运以及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多种方式,对中国政治上加强控制,经济上大肆掠夺,文化上逐步渗透,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主权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侵犯。①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如割让土地、强占租借地、强辟租界与划分势力范围。②破坏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破坏领海主权,在内河派驻军舰和强行驻军等。③控制中国海关,从关税税率确定到海关行政管理,直至关税征收使用,中国海关基本权利逐步落入外国人之手。④破坏中国司法主权,始于《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领事裁判权。⑤破坏外贸自主权,始于《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片面最惠国待遇。⑥干涉中国内政,包括控制中央政府或实力派人物,作为侵略工具。如列强先后控制过清政府、扶持利用袁世凯、控制军阀各派系头目、控制国民政府及其内部有关派系等;直接影响和决定中国政府的重大决策;镇压和破坏人民斗争和中国革命,使之向有利于列强利益的方向发展和演变。

列强对华以经济侵略为主,政治、文化侵略是为经济侵略服务的。概括地讲,近代前期以甲午战争为界,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分为不同的两个时期。甲午战争以前,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他们通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目的是:如何确保其商品倾销中国市场,如何便利其掠夺中国廉价原料。为此,列强通过增开通商口岸、控制中国海关、免收内地税、保证其人员在华活动自由和安全及允许鸦片贸易合法化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这是这一时期列强发动战争的动因和确定不平等条约内容的主要依据。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科技优势,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强迫贷款、开设银行、修筑铁路、开设工厂、开采矿山等。因此,确保其在华资本的安全,便成为列强在这一时期进行政治、军事和文化侵略的主要任务。近代后期,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分布在三个阶段: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帝国主义对华投资急剧增长,并向中国倾销商品,1932年出现中国外贸史上入超的最高记录。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在沦陷区疯狂掠夺。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形成独占局面。

列强对华的文化侵略主要通过教会、学校、报刊书籍等途径,传教布道、兴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渗透,强制性地进行文化移植,推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鼓吹"中国人种西来说",胡诌"中国社会停滞论",惟有依靠列强侵略才能发展,惟有依靠传教士传布福音,才能拯救中国人的灵魂等等。文化侵略具有隐蔽性强、影响深远的特点,其主要目的是丑化淡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从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消灭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思想,配合政治、经济和军事侵略,以巩固和扩大在华既得利益。

列强侵华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列强侵华带来的最大影响,其他的影响都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也是通过它而起作用的。具体分析如下:首先,中国的主权被破坏殆尽,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如领土完整遭破坏,使中国长期不能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海关行政权的丧失,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无法保护本国的民族工商业,也不能增加国家收入,仅仅有利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允许鸦片(毒品)进口,仅作为商品征税,不仅严重侵犯了中国贸易主权,而且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外国公使驻京和在中国驻军,使中央政府处于列强外交和刺刀的监视之下。其次,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是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根源。如巨额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遇,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必要的资金,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严重的依赖性。自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向中国勒索赔款之后,其后的《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赔款数额步步升高。截止1901年,中国对外八次主要赔款达19?53亿银元,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全年财政总收入的16倍。伴随着巨额赔款而来的是,清政府无力偿还时,不得不向外国银行团借款,忍受其高利贷盘剥。在偿还赔款时,又要以白银折合金币(美元、英镑)偿付,随着金涨银跌,列强从中捞取到更多好处,从财政和金融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而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却越来越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越来越大。中国人民也因此越来越贫困化。总之,列强的经济侵略使近代中国成为"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第三,列强在进行侵略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列强的经济侵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当然,西方列强在侵华的时候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其主观动机是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因此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进步。相对于它们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消极作用来看,其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无疑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国家才能走上富强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中国历届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及其实质

全文共 1883 字

+ 加入清单

1.晚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

晚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对抗--暂时和好--再对抗--完全屈服的过程。

雅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盲目排外,虚骄自大。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失败,使清政府的尊严丧失殆尽。但总的来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虽然战败,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可从骨子眼里并不服输,对于条约束缚及其重要性认识不够,"天朝上国"和自大主义并末放弃。当时虽有一些有识之士对西方资本主义进行了研究,但统治阶级中大多数是不知道而且有的是不愿意知道的,仍然顽固地坚持"天朝上国"的那一套。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时期,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有了新的变化。过去把英美等国视为夷狄,野蛮如禽兽一般,现在却认为他们不是心腹之患,并可以羁縻联络,结为朋友,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去把签订条约视为临时撤退洋军之计,现在要执行条约,以信取人;过去对于西方的武器军火、轮船机械是一方面深恶痛绝,一方面又害怕,现在开始提出要学习洋人的洋枪机械并以此作为"自强"的基础,以"自强"来抵御外来的侮辱;过去坚持不许外国使节驻北京,现在外国公使可长驻北京;还专门设立总理衙门,处理外交事务。自1860~1884年中法战争时,清政府的"执行条约"、"促使和局"的外交政策,保持了近20多年的"和平"。在这一时期,洋务运动兴起,差不多与日本明治维新在同一时期搞"自强"运动。但学习外国变成了依赖外国,结果失败了。同时"执行条约",却使外国在华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从掌握海关、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独立,到内河航行、设立租界、干预财政权等,中国逐步降为半殖民地地位。

甲午中日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中国进一步被帝国主义所控制。《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帝国主义利用在中国的特权,掠夺廉价而丰富的原料,剥削中国劳动力,免去一切税收,霸占中国市场,把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家庭副业逼上破产的道路,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帝国主义国家各自强占中国领土,用租借地、势力范围等方式分割中国。清政府对败于日本非常不甘心,于是在外交上采取了联俄反日的重大行动。但是俄国并不是一个要与中国结盟的对象,联俄恰恰是"引狼入室",遗害无穷。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完全由过去的盲目排外变为彻底投降,实际上成了各国在华维护其特权的代理人。这期间,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中国培养自己的势力,也为后来的军阀割据形成奠定了基础。严格说来,这一时期清政府已无外交可谈了。

2.北洋军阀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帝国主义立即扶植袁世凯上台,夺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但袁世凯的卖国的复辟帝制活动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护国运动的爆发,破灭了袁世凯的帝制梦。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失去了控制中国的总工具,于是各自寻找和扶植自己的代理人,扩张侵略势力,造成军阀割据和连年混战的局面,这时北洋军阀分成直、皖、奉三系。另外还有割据几省或某一省的大小军阀,他们都有帝国主义作后台,为了争权夺利,造成连年不断的军阀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毛泽东指出:"中国内部各派军阀的矛盾和斗争,反映着帝国主义的矛盾和斗争"。

3.南京国民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关系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以英美帝国主义为靠山,疯狂掠夺人民,确立起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垄断统治。30年代,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蒋介石集团执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沦亡。后又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围剿革命根据地。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大会战,但由于执行片面抗战路线,节节败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总的说来,由于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在于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既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也危及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中外反动势力之间有矛盾的一面。但是中国历届反动政府与西方列强又在镇压中国人民方面达成了一致,出现了和好与勾结。从双方关系的基本内容来看,中外反动势力之间既有勾结也有对抗,但勾结是主要的。这是因为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基础是共同镇压人民革命。从双方关系的演变来看,自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总的趋势是从对外疑惧、在抵抗与妥协中摇摆不定到最后完全屈从于外国侵略势力。此后,无论是北洋军阀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以一定的国家为靠山,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的关系进入"蜜月期"。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相互关系及其原因和影响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西方列强在共同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利害关系。

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争夺为辅。原因有二:一是打开中国大门,占领中国市场,是这一时期列强的共同目的。二是由于中国疆域广大,人口众多,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不能单独控制中国。众列强勾结具体表现在:(1)第一次鸦片战争虽然是英国单独进行的,但法美也从中分享到许多侵略权益;(2)英法联军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暗中帮助;(3)英美等国暗中协助日本签订《马关条约》;(4)"门户开放"政策促成列强组成宰割中国的同盟;(5)八国联军共同发动侵华战争。以上这些战争不管由谁发动,西方列强都可以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从中分享权益。影响:使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加快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因为资本主义已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更加激烈。同时,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列强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对中国展开激烈的争夺。另外,侵华国家数目增多,实力有别,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竞争。具体表现有:"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争夺中国东北;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府院之争"和日本出兵山东;华盛顿会议后,英美压制日本,日本被迫归还胶州湾,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抗日战争中,美日矛盾激化,美国逐步实行和扩大对中国抗战的援助等。影响:①外国资本主义始终不能灭亡中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②列强间的矛盾有利于中国收回一些利权,如辽东半岛,山东主权,汉口、九江的英租界等。③列强各自扶持代理人,造成中国军阀割据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对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认识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把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逐步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从原因来看,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它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实质上体现了它们以资本主义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它们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列强在发动战争之前总要寻找各种借口,但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侵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决定的。当然,中国的落后和历届政府的腐败,也是列强敢于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

(2)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来看,两次鸦片战争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则是以侵吞中国邻国和边疆地区,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反映出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分割世界的要求;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以镇压中国革命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资本输出导致领土瓜分的必然反映;至于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则是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妄图独占中国、征服世界的称霸战争,是帝国主义阵营分化的结果,也是东西方帝国主义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

(3)从发动者来看,侵华国家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先是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接着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加入,最后是美日两国在中国进行激烈的争夺。在地域上由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两国为主,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

(4)从规模来看,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甲午战争又大大超过了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在国家、军队数量上和赔款数目上都远远超过了以前历次战争。至于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则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

(5)从结果和影响来看,除了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失败告终外,其他历次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失败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同时,每一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落伍的最主要根源。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和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不断觉醒,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6)对于列强的侵华战争,在复习中要注意加强比较。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的比较,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以往历次侵华战争的比较等。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西方列强侵华的过程和阶段特征

全文共 1933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在这一时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开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因而它们迫切要求开辟世界市场。在长达54年的时间里,西方列强利用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雄厚力量,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控制了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等。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来越深地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场地。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封建俄国。

第二阶段:甲午战争到一战结束(1984~1918)。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同时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华,列强对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侵略步伐明显加快。从1894年至1900年,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使中国社会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在这一时期,列强还以武力威胁和战争手段吞食中国广大边疆地区,掀起瓜分狂潮,以大举输出资本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以"门户开放"政策来扩大中国市场,妄图变中国为殖民地。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由于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和帝国主义间的相互矛盾,西方列强不再狂言瓜分中国,暂时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比较温和的手段进行侵略,妄图实现"以华制华"的目的。它们先是扶持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亥革命后又扶持袁世凯。1916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又各自寻找和扶持自己的代理人,造成军阀割据和连年混战的局面。在这18年中,列强趁中国社会的动乱又取得不少好处,如武昌起义爆发后,俄国策动外蒙古自治,并强占我国唐努乌梁海地区;英国策动西藏独立未遂,非法制造一条"麦克马洪线"。一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迫使袁世凯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侵华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渐实行"以华治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文化侵略也日益加强。侵华的主要国家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外,还有后起的德日意奥等国,它们在中国既勾结又争夺。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共同支配,美占优势,后在一战期间日本独霸。

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1919~1945年)。一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英法实力大减,德奥战败,俄国发生革命,美国成为世界首富,日本实力大增。因此,美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美国通过《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列强共同支配的境地。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后,帝国主义采取直接行动,加紧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同时,它们又支持蒋介石发动政变,确立了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美国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采取经济扩张的手段,在中国处于有利地位。它在保障侵华权益,坚持"门户开放"的前提下,纵容日本侵华;而日本则加紧推行"大陆政策"。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三省,排斥了美国在东北的侵略权益。随着日本推行独霸中国和南下侵略的政策,美日矛盾逐步激化,美国对日本逐渐由绥靖转向遏制。1937年日本又发动了全国侵华战争,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治华"到独占中国。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日两国,他们在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到日本独霸。

第四阶段:二战后到朝鲜战争(1945~1953年)。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为控制中国,全力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它一方面帮助蒋介石运送军队,提供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加紧对中国的直接侵略,同蒋介石政府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攫取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美国商品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形成了独占地位。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还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并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的方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入侵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美国还派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统一。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国。侵华的方式主要是:政治上"以华治华",奉行扶蒋反共的政策;经济上凭借雄厚的实力,打着平等的旗号,大肆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军事上以援助为名,加紧控制中国;文化上输出美国价值观,扶持亲美势力。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五次战争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签订《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⑤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日本侵略者发动的三次侵华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局部侵华。1937年七七事变,侵略平津(华北),全面侵华。1937年八一三事变,侵略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