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球会不会变冷汇集20篇

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地球会不会变冷,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6814

文章

1000

篇1:如果找到一个新“地球” 人类能实现星际旅行吗

全文共 3884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们相信,人类终能在地球邻近的星系中找到一个新的“地球”。如果有一天,这个目标实现了,人类又怎么能在有限的生命里,飞到距地球光年距离的目的地呢?《发现》杂志撰文介绍了科学家在星际旅行方面的最新进展。

美国宇航局计划10年后发射一个天文望远镜,名为“地球行星探测器”,在太阳系寻找一个新大陆。预测认为,观察大约150个邻近星系可能会找到一个类似地球的小型行星。

如果找到了新的“地球”,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然而,要到新“地球”探险的难度可比到火星的难度多得多了。人们在黑夜中能看到的最亮的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其中可能存在类似地球的行星,但它离地球却有4.4光年之遥,比目前任何太空探测器所飞行的最长距离还要多3000倍。巨蟹55恒星中有3颗行星,它们组成了一个与太阳系类似的系统,但离地球却达到41光年远,比前者的距离还要多10倍。因此,要飞到一个能给人类居住的新“地球”,需要超快的航天器,它要比今年所有的航天器都要先进得多。

但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罗伯特·弗里斯比认为,这样的航天器从理论上说是可以制造的。目前,弗里斯正在研究5种可能使宇航员飞到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只需要花费不到50年时间的推进技术。

原子火箭

俄罗斯物理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现,星际旅行最大障碍是:火箭的最大速率一般只有其发动机的喷气速率的两倍左右,发动机的喷气速率只能达到4.4公里/秒,因此单级火箭能达到的最大速率不到9公里/秒。以此速率,到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将需要12万年。如果让一个宇航员花40年抵达目的地,火箭速率需要提高3000倍。如何才能达到这么快的速率,弗里斯比建议,使用核裂变、核聚变和反物质作为推进剂。

核裂变火箭

科学家制造了原子弹和核反应堆。当原子裂变时,所产生的“分裂碎片”速率达到光速的3%,即约每秒9000公里。美国人设计了一种概念型的“分裂碎片”反应堆,可以控制这些高速粒子,使火箭的速率能提高到约每秒1.8万公里,约光速的6%。

弗里斯比提议,把两个核裂变火箭叠加组成二级核裂变火箭,使其飞行速率达到光速的12%。再加上两极减速火箭,人类只需要大约50年的时间就能进入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为了使重量减少至最小,核裂变火箭应该使用能快速衰变的镅这样的燃料。镅并非自然界中存在的放射性元素,而是用人工核反应制造。据估算,飞到最近的恒星需要大约200吨镅,此外还要相当重量的辐射防护材料,使用核裂变火箭进行星际旅行变得不切实际。

核聚变火箭

与核裂变相反,核聚变是把原子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能量。聚变反应堆能减少不必要的一些辐射,也容易获得燃料氘和氚,因为氘和氚在月球的表面和木星的大气中大量存在。在到另一个恒星的星际旅行之前,核聚变火箭完全可在太阳系内找一个地方补充燃料。

然而,科学家至今仍没有建造出一个可工作的核聚变反应堆。人们已经知道利用核聚变反应制造了氢弹,但却没有掌握该反应产生的能量控制技术。不过,一旦科学家掌握了核聚变技术,他们将能控制聚变反应产生的带电粒子,并让它们从一个磁场喷口喷出。这一过程能被应用于二级火箭,使其速率达到光速的12%。

反物质火箭

有一种方法可以以近100%的效率将物质转化为能量,也就是把物质与其镜像反物质相结合。物理学家已经制造了少量的反物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最近就制造出了1百万个反氢原子。对星系旅行火箭来说,反物质将是重要的燃料。然而,想要获得星际旅行火箭所需要的大量反物质,是极其困难的事。

在反物质火箭中,等量的反氢原子和氢原子在燃烧室中混合,如果重量都是半磅(1磅约为453.592克),两者结合湮灭时所产生能量将比10兆吨氢弹释放的能量还要大。采用与核裂变火箭类似的方法,用磁场把这些粒子束缚起来,能使其喷射速率达到光速的三分之一,使火箭的最高速率达到光速的66%。“这是迄今人类所能制造的最强功能的火箭。”

二级反物质火箭飞到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花费大概41年,需要大约90万吨燃料。在更远距离的星际旅行中,四级(两级加速,两级减速)反物质火箭将更能显示出自己的优势。据弗里斯比计算,飞到巨蟹55恒星需要3800万吨反物质燃料,耗时130年。而采用聚变火箭,同样的航程则需400年。专家说,星际旅行需要更轻、更灵活和更快捷(接近光速)的推进系统。目前,这样的概念型系统有两种,一种不久将接受测试,而另一种则如同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那样遥远。

原子火箭以外新的技术

激光帆船

弗里斯比说,激光帆技术是人类星际旅行最可行的技术。这一技术的理论是,正如帆船依靠风力漂洋过海,大功率激光束也能推动巨大“帆”的航天器在太空遨游。

工程师已经制造了一种简单的太空帆船,但它利用太阳光而非激光束。在几个月后,太空爱好者私人组织“行星协会”就计划从巴伦支海,利用俄罗斯潜艇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太阳帆船“宇宙1号”。它重50磅,镀铝“帆”宽达100英尺,依靠太阳光升入更高的轨道。太阳帆船的好处是不用燃料,然而远离太阳后将无法继续前进。

而聚焦的激光束则不像太阳光那样随着距离增加而散射、减弱,它能将“帆船”推到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甚至更远。弗里斯比设计了飞往巨蟹55恒星的方案,他采用600英里(1英里合1609米)宽的铝箔帆船,中间是宇航员舱。从地球轨道或月球表面上发射的高能激光将通过一面600英里宽的镜子聚焦,再推动帆船。但由于铝的熔点为660摄氏度,因此帆船还需要使用更轻、更有弹性的材料,比如铌(熔点为2477摄氏度)或钻石(在1799摄氏度时转化为石墨)。

可是,根据弗里斯比的估算,要到达巨蟹55恒星,激光器应该稳定地输出1.7亿亿瓦特,是地球上任何单位时刻所消耗能量总和的1200倍。面对如此巨大的需求,弗里斯比建议使用太阳能,靠特殊装置把它转变为聚焦、连续的高能光束。目前,美国物理学家已研制了一种能将光密度提高8.4万的系统。

弗里斯比计算说,激光帆船能在10年内飞行速率达到光速的一半。而如果采用直径为200英里的激光帆,人类可以在12年半的时间内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采用600英里宽的激光帆,飞到巨蟹55恒星也只需86年。

聚变冲压式喷气发动机航天器

理想的航天器应该同时具有激光帆和原子火箭的优点,这样,宇航员能操纵它随意飞行,同时它还不需要燃料。物理学家提出聚变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它利用巨大磁铁形成了直径数万公里的磁漏斗,磁漏斗可以在星际旅行过程中收集氢,作为反应堆的燃料。没有燃料重量的拖累,航天器在聚变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推动下,能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星系中穿梭。但弗里斯比表示这一技术远未成熟。利用该技术的航天器在飞行速率不到光速的4%时,运行情况与聚变火箭相似。超过这个速率,航天器的磁漏斗才能收集足够的氢提供给反应堆,这种航天器飞到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需要25年,飞到巨蟹55恒星需要90年。

人的问题

与技术问题一样麻烦。尽管人们已经知道如何让宇航员在太空站中保持健康,然而宇航员每次执行任务的时间一般只有几个月,并且有宇宙飞船从地球定期给他们送生活用品。而星际旅行常常花费数十年的时间,中间根本没有地方补充食物等生活必需品。

地球以有限的大气、水和耕地养活了60亿人。然而,人实际上只使用了大气、水和耕地这个系统的一个很小部分。在航天器里,就可以模拟制造这样的系统,也就是说,用适量的水、氧气和食物供人生存。但是,这些水、氧气和食物都必须以近100%的回收率一次又一次地循环。科学家把它称为封闭的循环。如此,人在太空中生存的条件就具备了。

食物

要保持食物持续供应,就需要有相应的粮食种植和收获。美国宇航局的专家认为,这不是特别难,问题在于它能多有效。目前,他们正在进行小麦和西红柿的相关实验。而研究表明,多数植物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情况下长势喜人,二氧化碳可由宇航员呼出的气体提供。这些专家说,只需要合适的质量和电力,就可以不断地生产粮食了。

氧气

宇航员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通过仪器从宇航员生活环境气体中分离出去;接着再用化学方法把它分离成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从而获得二氧化碳中的氧。科学家打算不久之后在国际空间站中采用这样的氧气循环法。

一个封闭的水循环意味着把洗澡用的水、种粮食用的水、尿甚至汗都要回收。美国宇航局在地面隔离舱的实验,已经通过冷凝空气中的水蒸气、回收废水和尿成功地让水循环利用了90天。

引力

在失重状态下呆几个月后,宇航员就会患上骨质疏松症。在航天器上,可以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模拟地球引力:让宇航员舱旋转,产生的向心力就相当于地球引力。

辐射屏蔽

每一艘航天器都将受到太阳风的影响,太阳风是从太阳表面高速喷射出来的离子粒子流。而在更深邃的太空中,航天器肯定还要受到宇宙射线等的辐射。这些都有可能杀死宇航员。裂变、聚变和反物质也同样产生辐射。诸如石墨之类的辐射屏蔽将是必需的。

垃圾保护层

星际中特别空旷,但太空垃圾却防不胜防。即使是一个以一半光速速率飞行的用显微镜才能瞧清楚的太空垃圾,也能给航天器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垃圾防护层是必须配备的。

心理

对星际旅行来说,宇航员需花费毕生的时间达到目的地,而且没有归程。有谁愿意充当这样的敢死队员呢?即使有,派孩子、派成年人,甚至派多少人执行任务,都会是问题。

更难的是,如果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怎么办?从目前经验来说,星际旅行的宇航员心理极容易出现问题。星际旅行的艰险和困难可想而知。但正如埃及人建造金字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样的奇迹总会实现。弗里斯比说:“只要想到,人类就能做出让人惊奇的事。”星际旅行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计划,也会是最不平凡的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flash如何制作3D旋转地球的动态效果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教程是用flash制作3D旋转地球的GIF动态效果方法,素材是一个平面地图,做出一个动态的效果。教程难度不是很大,一起来学习吧!

方法/步骤

1、首先新建一个flash文件。

2、导入一个素材,这里的素材随意都可以,做出效果就行。导入之后改变一下大小,合适就行。

3、然后新建图层2,做遮罩用。

4、在图层2上画一个高度差不多的正圆,就显示的地球的大小。

5、准备好了之后开始做动画效果了,首先在图层1创建一个运动动画,帧数自定,这里在第25帧插入一个关键帧,点鼠标右键,创建运动动画。记得图层2保持图层1的帧数一致。

6、点击图层2,鼠标右键选择遮罩层。

7、达到下图的效果就可以了,这样一个选择的地球效果就出来了。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如果地球上所有的冰在一夜之间融化,将会发生什么?

全文共 1151 字

+ 加入清单

资料来源:安妮·斯普拉特

地球上99%的淡水冰位于格陵兰和南极洲。每年,大量的淡水冰融化到海洋中。

通常,需要数百到数千年才能完全融化。淡水,如果有一些事件会导致全球淡水冰在一夜之间融化呢?

当我们入睡时,海平面将上升66米。纽约、上海和伦敦等沿海城市将被世界末日般的洪水淹没,迫使多达40%的世界人口离开家园。

所有这些混乱发生在地面上时,同样邪恶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地下。所有上升的海水将进一步渗入内陆地下水库,迫使它们进入附近的淡水蓄水层。

如你所知,所有供应我们饮用水、灌溉系统、发电和冷却系统的设备都将被摧毁。事情很糟糕。

此外,格陵兰和南极洲的冰是由淡水构成的,所以当它融化时,大约69%的淡水将直接进入海洋。这将对我们的洋流和天气模式造成严重损害。

以墨西哥湾流为例。这是一股强大的洋流,它给北欧带来温暖的空气,并依靠来自北极的浓盐水发挥作用。然而,大量的淡水会稀释水流,并可能减弱甚至完全阻止水流。

一些专家认为,如果没有这样温暖的空气,北欧的气温将会骤降,并可能导致小冰期。

这甚至不是最糟糕的。看看当不属于格陵兰或南极洲的最后1%的淡水冰融化时会发生什么。这1%中的一部分位于冰川的内陆。

喜马拉雅冰川是最大的威胁之一,因为有毒化学物质如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被“密封”在冰川内。科学家发现像这样的冰川可以储存这些化学物质几十年。然而,随着冰川解冻,它们会将这些化学物质释放到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库中,每个冰川都会“中毒”。

剩下的1%在地下,大部分在北极苔原,被称为永久冻土。永冻层是地下冻结了两年多的有机物。

目前,解冻冻土最直接的问题之一是汞中毒。是的:大约1500万加仑的贡品储存在北极永久冻土中,几乎相当于世界其他地区汞含量的总和。

最重要的是,冻土中的有机物是微生物的美味。消化所有这些之后,它们将排放两种最强有力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

科学家估计,这可能会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水平增加一倍,并可能导致全球气温上升3.5摄氏度。

这听起来可能不太像,但向欧洲的小冰河时代,甚至世界各地的河流和湖泊说再见吧。它们将在高温下蒸发,导致大规模干旱和类似沙漠的气候。大气中所有过量的水蒸气都会导致更频繁更强烈的风暴、洪水和飓风。

因此,美国东部所有新建的海岸线都将是你最不想居住的地方之一。相反,在加拿大、阿拉斯加、北极甚至南极的剩余地区将会有大量的移民。

也许你是对的,这可能永远不会发生。毕竟,一英里厚的冰足以覆盖整个北美大陆。

所以下次你听到破纪录的高温或超强飓风时,至少你知道情况会变得更糟。但是科学家估计,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全球气温只会上升1℃,我们今天看到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是不可逆转的。

所以,是的,情况可能会更糟,如果我们不小心,情况会更糟。

蝌蚪工作人员从科学警报,翻译李同信编译,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NASA搜寻的特洛伊小行星或有地球的原初组成成分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10日消息,NASA的“源光谱释义资源安全风化层辨认探测器(OSIRIS—REx)”,正在搜寻一类神秘莫测的近地天体-地球特洛伊(Trojan)小行星。研究人员表示,此次搜寻或许能探测到地球的原初组成成分

地球的特洛伊小行星被地球重力控制在拉格朗日点,共享地球的轨道,在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时候分别在其前后追随。OSIRIS-Rex目前正处在追逐“贝努(Bennu)”小行星的旅程中,正通过地球的第四个拉格朗日点,离地球约1.5亿公里。任务团队将利用这一机会,使用航天器上搭载的测绘相机拍摄这一区域的多幅图像,希望在此找到特洛伊小行星。

尽管科学家们目前已发现数千颗陪伴其他行星的特洛伊小行星,但迄今只为地球找到一颗特洛伊小行星—2010 TK7。科学家们推断,可能有更多特洛伊小行星共享地球的轨道,但很难从地球上发现它们的“芳踪”,也许是因为离太阳较近,所以淹没在太阳的光芒下。如果能发现更多特洛伊小行星,科学家们就能更好地探测它们并寻找地球上匮乏的贵重矿物质。

OSIRIS-REx首席调查员、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森分校的但丁·劳雷塔表示:“因为地球的第四个拉格朗日点相当稳定,组成地球的物质残余可能‘流落’其中。因此,此次搜寻或许能让我们探测到地球的原初组成成分。”

研究人员表示,不管该研究团队是否发现任何新的小行星,上述搜寻任务都大有裨益。搜寻特洛伊小行星进行的操作,非常类似于这款航天器在2018年接近“贝努”时在其周围搜寻卫星和其他潜在威胁的操作,能够提前进行这些关键任务操作,将帮助OSIRIS-Rex在到达“贝努”时降低风险。(记者 刘霞)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火星上有光源向地球发出脉冲光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火星上有光源地球发出脉冲

最近一期的美国《科学》杂志披露了几名业余天文爱好者的惊人发现:在火星上有一个光源,不时向地球发射脉冲光。

美国人托玛斯.道宾斯等一组业余天文爱好者,在 6 月 7 日及其后的几个夜晚,于佛罗里达州使用 15 厘米镜头照相机和 30 厘米镜头摄像机,观测并拍摄了火星上的一个光源,这个光源在一分钟内向地球发射 1 到 2 次脉冲光,每次持续 5 秒钟。

早在 1958 年,天文学家就在火星上发现一个向地球发光的光源,曾引起轰动,想象力丰富的人猜测是火星人发来的信号,但是这个说法不久就被推翻。

托玛斯.道宾斯与一组业余天文爱好者 6 月初来到佛罗里达州南部的岛屿开始观察,终于有了这个连职业天文学家都忽略的惊人发现,而且光源在火星上的位置也与 1958 年的发现一致。道宾斯说,他们首先看到该光源的亮度引人注目地增强,然后就发出脉冲光,而且连续几夜都是如此。

现在,天文学家对火星上存在这样一个光源已经没有怀疑,问题是无法解释其来源。目前主流的解释是,在太阳与地球处于一个特定位置时,火星上的云或冰晶体可能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看起来就像火星上有一个光源一样。但是,一些科学家对此解释表示怀疑,他们认为形成这种反射的概率太小。

目前关于火星的谜团很多,主要是那里是否有过水或现在是否还有水,现在这个新谜更为神秘的火星罩上一层迷雾。也许将来载人或无人宇宙飞行器成功地在火星登陆,才能最后解开这些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阳光到达地球要用多长时间?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简介: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1月4日:;Kith最接近地球,在7月4日最远,但误差不会超过3%。

你可能知道光速。光在宇宙中传播最快。根据精确的测量,光速为每秒299,792.458公里。粗略地说,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0,000公里/秒。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1月4日:;Kith最接近地球,在7月4日最远,但误差不会超过3%。

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应该是14957870公里,大约1.5亿公里。

我们把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设定为一个天文单位。如果用光速除以一个天文单位,光从太阳到达地球的精确时间(正确地说,从太阳核心到达地球核心)是499.004782秒,即8分19秒。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记住光是从太阳到达地球的。需要499秒。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耳机也可以窃听你的通话内容 地球太可怕

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11月29日消息,为了防止被黑客监视或窃听,有些人会拿胶带把摄像头贴上,甚至不惜拆掉电脑和手机上的麦克风。但一支以色列的研究团队近日演绎了什么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们研发了一款恶意软件,可以耳机发挥麦克风的作用,不知不觉地将你的通话内容记录下来。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的研究人员编写了一段名叫“Speake(a)r”的概念验证代码。利用这段代码,即使麦克风已被拆除、或者已经失效,黑客仍能设法偷偷摸摸地“黑”进一台电脑中,将音频记录下来。这款恶意软件可以将耳机的扬声器当作麦克风,将空气的振动转化为电磁信号,从而清晰地录下房间另一端发出的音频。“人们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隐私已经受到了侵犯,”本·古里安大学网络安全研究实验室的研究带头人莫迪凯·古里指出,“就算你已经拆掉了电脑上的麦克风,如果你用了耳机,别人还是能窃听到你的谈话内容。”

将耳机作为麦克风使用并不稀奇。耳机中的扬声器可以通过薄膜振动,将电磁信号转化为声波;而反过来将声波振动转化为电磁信号也同样可行。(你可以找一对没有麦克风的耳机,把它插到电脑的音频输入插孔中试一下。)

但研究人员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窃听技术。他们发明的恶意软件利用了瑞昱(RealTek)音频编解码器芯片的一项鲜为人知的功能,可以不知不觉地将电脑的输出频道切换为输入频道。这样一来,即使耳机只插在音频输出插孔上,该软件也能对使用者进行监听。研究人员表示,瑞昱的这款芯片运用得非常普遍,因此黑客几乎可以用该软件攻击任何电脑,无论电脑上安装的是Windows系统还是苹果OS系统。而瑞昱半导体公司目前还未对此给出回应。

说实话,这种窃听技术应该只会影响到痴迷于反情报工作的人。但在当前的网络安全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自己的电脑会被恶意软件窃听。古里指出,今年早些时候,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就用胶带封住了电脑的麦克风。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也曾向大家演示过如何拆除手机中的内置麦克风。甚至连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信息安全部门也建议大家关闭电脑上的麦克风,以提高电脑的安全性。但在这种恶意软件面前,上述方法统统束手无策。(古里表示,他们目前主要关注的是瑞昱芯片受到攻击的风险。接下来,他们还需要对其它音频编解码芯片和智能手机进行分析。不过他们认为,其它芯片和电子设备也同样容易遭受此类攻击。)

研究人员在测试中用了一对森海塞尔耳机进行音频窃听。结果发现,他们可以窃听到20英尺(约合6米)之外的声音,甚至将窃听到的音频变成压缩文件、上传到网络上之后,还能听出音频内容,并识别出音频中的声音属于男性。“这是一种高效的窃听手段,”古里指出,“你的耳机完全可以充当一款质量不错的麦克风。”

古里称,这并不是一个用补丁软件就能轻松解决的问题。恶意软件能够操控瑞昱的音频编解码芯片、将音频输出模式切换为输入模式。如果将来不对这款芯片进行重新设计、或改用其它芯片,这个问题就无法轻易解决。

在此之前,如果你不想让黑客窃听自己的谈话内容,光把麦克风拆掉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把耳机也拔掉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离地球最近的小行星是赖`夏洛姆星吗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绝大多数小行星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运行,平均离太阳4.1亿千米左右。但也有一批小行星却爱与地球做紧邻,它们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和地球差不多,现在已知这种小行星共26颗,它们组成了一个“阿波罗群”(阿波罗是西方神话中的太阳神)

从平均距离来说,离太阳最近的是1978年发现的2100号赖`夏洛姆。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2亿千米,比我们近3000万千米。而走到与太阳最近处的小行星却是1566号伊卡鲁斯。这颗于1949年发现的小天体虽然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左右,但因为轨道偏心率很大,所以它最近太阳时的距离只有2700万千米,比水星还近1倍!

就我们地球而言,小行星最近的距离是1937年10月30日的赫米斯。那时,它离地球仅仅只70万千米,还不到月球距离的2倍,就好像到了我们“家门口”。根据天文学家的计算,这颗半径只有300米的小行星,将来还会走到更近的地方,那时距离我们可能只有60万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地球真的是圆的吗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爱因斯坦和牛顿的祖师爷哥白尼都曾说过“地球是圆的”。他们也许觉得自己就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那部分的少数人!但是,地球真的是圆的吗?为什么它看起来就是圆的?下面让小编让你真正地了解地球!

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特别是1519-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一支船 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这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明朝末年, 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来到我国,介绍了天文、地理、数学等科学知 识,我国才出现“地球”这个译名。

那么,地球是不是一个滚圆的正球体呢?17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根 据他所发现的万有引力的理论,由于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上的 物质向赤道方向移动,因此他断定地球应是一个赤道半径要比极半径大一些的 扁球体。

但是,以巴黎天文台台长卡西尼为首的一派,根据他们测量子午线所 得的不准确数据,说地球绕太阳旋转,应该向两极伸长,是个长球,而不是扁 球。

这个争论延续了有半世纪之久。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地球形状之争, 曾说:“在伦敦认为是橘子,而在巴黎却把它想象成为一个西瓜。”直到18世 纪30年代,法国科学院派出两个远征队,一队到北极圈附近的拉普兰,一队到 南美洲赤道附近的秘鲁,分别测量两地子午线的长度,才发现卡西尼的测量有 错误,而牛顿的推论是正确。

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利用,现在测得的地球 赤道半径为6378140米,极半径为6356755米,两者相差为21385米,它的扁率为 1/298.2。从这方面讲,地球要比橘子圆得多。

此外,人们又从测量中发现,地球的赤道也不是正圆,而类似椭圆,最大 半径与最小半径相差200多米。还发现地球的北半球要比南半球细长一些;北极 地区的大地水准面(即平均海平面)比参考扁球体要高出10米左右,南极地区 则要凹进去30米左右。因此,有人把地球的形状比作梨,把地球体说成是梨状 体。

实际上,地球既不像橘子,也不像梨,而是具有它自己独特形状的球体。 不是正圆的!只是因为各方面数据相差不大,所以从什么空间站、宇宙飞船、哈勃望眼镜什么的看到的地球是圆的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太空垃圾对地球有哪些危害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说来,太空垃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已经退役的包括卫星、探测器等在内空间飞行器。其次是运载火箭的高级段。火箭的第一级段和第二级段在距离地球不高的地方分离,一般都能进入大气层而焚毁。第三级以上的高级级段,则长期逗留在太空,成为太空垃圾。第三部分就是宇航员遗落在太空的物品。

太空中现有直径大于10厘米的碎片九千多个,大于1.2厘米的有数十万个,而漆片和固体推进剂尘粒等小颗粒可能数以万计。太空垃圾对地球有哪些危害呢?

太空垃圾对地球的危害

1.从天而降的太空垃圾,对地面上生存的人类产生威胁。自1973年以来,每年有数百块太空垃圾坠落地球。但由于其在经过大气层与空气产生的急剧摩擦,使得这些垃圾在未通过大气层时就自我燃烧殆尽,在大气层的保护下就自我毁灭了。万幸的是,迄今没有大型的太空垃圾坠向地球,因此也尚未伤人。

2.太空垃圾给地球带来的灾难还有核污染,核动力发动机脱落,会造成放射性污染。目前,美国和前苏联在空间的核反应堆中有1吨的铀—235及其他核分离物。前苏联共发射31颗核动力侦察卫星,其中已有两颗给地面带来污染:1978年,“宇宙954”号大量放射性残骸落入加拿大的斯克拉芬海;1983年,“宇宙1402”号的反应堆芯落入南大西洋。

今天小编就太空垃圾对地球的危害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们如何移动地球?从而避开小行星毁灭性碰撞

全文共 2050 字

+ 加入清单

50亿年后,太阳将耗尽燃料并膨胀,很可能吞噬地球。更直接的威胁是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将地球转移到一个更宽的轨道可能是一个解决方案,理论上它是可以实现的。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科幻电影《漫游地球》中,人类试图用巨大的螺旋桨改变地球的轨道,以避开膨胀的太阳,避免与木星相撞。

这种情况可能是真实的。50亿年后,太阳将耗尽燃料并膨胀,可能吞噬地球。更直接的威胁是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将地球转移到一个更宽的轨道可能是一个解决方案,理论上它是可以实现的。

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运载火箭。我们需要发射3000亿次满载的猎鹰重型火箭来改变地球的轨道。

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哪些挑战?为了便于讨论,让我们假设地球当前的轨道向外偏离并移动到火星轨道。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设计小天体——小行星——偏离其原始轨道,主要是为了保护地球免受碰撞。有些方法对小行星施加推力,但通常这种推力是破坏性的。例如,核弹在小行星表面或其附近爆炸,或者发射“动能撞击器”。宇宙飞船就像一个“动能冲击器”,与小行星高速碰撞。由于它们的破坏性,一旦这些项目实施,地球也会带来灾难。

相反,科学家们还提出了其他一些计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会非常轻柔地作用于小行星,通常是在小行星表面停靠一艘太空拖船,或者是一艘在小行星附近盘旋的宇宙飞船,通过重力或其他方法产生推力。然而,这些计划不适用于地球,因为地球比最大的行星质量更大。

使用安装在地球附近的太阳帆,光也可以直接从太阳反射到地球。研究人员说,我们需要一个10倍于地球直径的超级反射板,才能在10亿年内改变地球的轨道。

电子推进器

目前,我们有能力改变地球的原始轨道。每当地球向另一颗行星发射太空探测器时,探测器就会向地球的相反方向施加少量推力,这类似于枪击的后坐力效应。然而,这种推力对改变地球轨道几乎没有影响。

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运载火箭。我们需要发射3000亿次满载的猎鹰重型火箭来改变地球的轨道。

电子推进器是一种更有效的质量加速方法,尤其是使用离子驱动。它的工作原理是释放一股带电粒子流来推动航天器前进。我们可以沿着地球轨道发射电子推进器。

探测67P彗星的“罗塞塔”号飞船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在其长达10年的彗星旅程中近距离穿过地球。在此期间,地球引力场对罗塞塔产生加速度,这是仅靠螺旋桨无法实现的。

超大型推进器应该位于海平面以上1000公里处,在地球大气层之外,但仍然通过电子束与地球紧密相连以传递推力。如果一束离子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朝正确的方向发射,我们仍然需要将相当于地球质量13%的离子“喷射”到太空中,以使地球质量的87%偏离轨道。

发射激光

由于光带有动量但没有质量,我们可以连续地为聚焦光束提供动量,例如激光。它需要的能量可以从太阳收集,而不消耗地球的质量。即使是“突破卫星摄影计划”中设想的100千兆瓦的大型激光设备也能把宇宙飞船推出太阳系去探索邻近的恒星,但要改变地球的轨道还需要3亿年。

使用安装在地球附近的太阳帆,光也可以直接从太阳反射到地球。研究人员说,我们需要一个10倍于地球直径的超级反射板,才能在10亿年内改变地球的轨道。

《明星台球》

“明星台球”是一项非常著名的技术。当两个轨道天体紧密接触时,它们交换动量并改变速度。这项技术也被称为“重力弹弓”。这种操纵方法已被星际探测器广泛使用。例如,探测67P彗星的“罗塞塔”号宇宙飞船,分别在2005年和2007年的10年彗星旅行中近距离穿过地球。在此期间,地球引力场对罗塞塔产生加速度,这是仅靠螺旋桨无法实现的。与此同时,地球产生了一个相反且相等的脉冲。虽然地球有很大的质量,但没有必要测量这种冲量。

但是如果我们用比宇宙飞船大的物体做弹弓呢?小行星当然可以被地球引力改变方向。虽然这种相互作用对地球轨道的影响很小,但这种力可以重复无数次,最终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地球轨道变化。

小天体如小行星和彗星密集地存在于太阳系的某些区域。许多小天体的质量可以利用现有技术进行转移,但它们仍然比地球发射的人造卫星大几个数量级。

基于精确的轨道设计,它很可能使用所谓的“杠杆作用”——当小天体经过地球时,由于地球的引力,它们将偏离原来的轨道。同时,如果大量小天体近距离掠过地球,它们也会在地球上产生轨道推力,但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数百万个小天体需要近距离掠过地球。

最可行的计划

在上述计划中,使用多样化的小行星弹弓似乎是目前最可行的,但在未来,如何使用光是关键因素。如果我们学会建造大型空间结构或超强激光阵列,它们也可以用于太空探索。

这些方案在理论上是可行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技术水平也是可以实现的。但事实上,我们更容易将地球的生态系统移到火星,地球旁边的星球。将来,当太阳被摧毁时,火星可能仍然适合人类居住。毕竟,我们已经在火星表面着陆过几次,并且可以部署探测车来探测和分析火星表面。目前,改变地球有许多技术挑战。火星上的人类被殖民了。建设宜居环境的条件尚不成熟,困难重重。(叶青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地球是球体是地心说还是日心说 日心说认为地球是球体吗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提出了地球球体这一观点,“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是不动的,周围的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转;“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运动的,行星及周围天体都绕着太阳转。

“地心说”的观点

1、地球位于宇宙中心,并且是静止不动的。

2、每个行星都在一个称为“本轮”的小圆形轨道上匀速转动,本轮中心在称为“均轮”的大圆轨道上绕地球匀速转动,但地球不是在均轮圆心,而是同圆心有一段距离。

3、水星和金星的本轮中心位于地球与太阳的连线上,本轮中心在均轮上一年转一周,火星、木星、土星到它们各自的本轮中心的直线总是与地球-太阳连线平行,这三颗行星每年绕其本轮中心转一周。

4、恒星都位于被称为“恒星天”的固体壳层上。日、月、行星除上述运动外,还与“恒星天”一起,每天绕地球转一周,于是各种天体每天都要东升西落一次。

“日心说”的观点

1、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2、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

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极光出现在地球两极的原因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极光(Aurora、Aurora Borealis、Polar light或Northern light)出现于星球的高磁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而地球的极光,来自地球磁层和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极光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上空,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放射状,这些形状有时稳定有时作连续性变化。极光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高能带电粒子。这三者缺一不可。极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现,太阳系内的其他一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

根据关于极光分布情况的研究,极光区的形状不是以地磁极为中心的圆环状,而是卵形。极光的光谱线范围约为3100~6700埃,其中最重要的谱线是5577埃的氧原子绿线,称为极光绿线。极光下边界的高度,离地面不到100公里,极大发光处的高度离地面约110公里左右,正常的最高边界为离地面300公里左右,在极端情况下可达1000公里以上。

极光

极光出现在地球两极原因

我们已经知道,极光是高空稀薄大气层中带电的微粒所致,在带电微粒流的作用下,各种不同的气体所发出的光也不相同,因此就出现了各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极光,美丽又壮观。

极光大多在南北两极附近出现,而很少发生在赤道地区,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地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而它的磁极在南北两极附近。我们所熟悉的指南针因受地磁场的影响,总是指着南北方向,从太阳射来的带电微粒流,也要受到地磁场的影响,以螺旋运动方式趋近于地磁的南北两极。所以极光大多在南北两极附近的上空出现。在南极发生的叫南极光,在北极发生的叫北极光。我国在北半球,所以在我国只能看到北极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卫星的轨道形状与人造地球卫星的什么有关 卫星的轨道形状与人造地球卫星的什么有关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卫星轨道形状人造地球卫星的入轨速度和方向有关。人造地球卫星指的是由人类建造的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主要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天气预报等方面。

人造卫星的介绍

人造地球卫星一般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人造卫星的运动轨道取决于卫星的任务要求,区分为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大椭圆轨道和极轨道。

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速度快,低轨道和中高轨道卫星一天可绕地球飞行几圈到十几圈,不受领土、领空和地理条件限制,视野广阔。能迅速与地面进行信息交换、包括地面信息的转发,也可获取地球的大量遥感信息,一张地球资源卫星图片所遥感的面积可达几万平方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昨晚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小行星什么来头?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出了一身冷汗——一颗小行星在27日晚经过地球。离地球最近的轨道距离只有0.014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地球和天之间的平均距离)。这颗小行星的位置是什么?逃过一劫的地球,下次会这么幸运吗?

《科技日报》记者从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梓台)了解到,27日晚18时18分(北京时间),一颗新发现的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在距地球9.18个月的距离内横扫地球。

2月22日,齐泰的研究人员用近地天体望远镜观察到一个亮度为20等的运动物体,其运动速度为每天0.15度。齐泰立即向国际小行星中心报告了目标信息,并启动了亚太小行星监测网络对其进行跟踪和观察。通过对该目标的全球联合跟踪和观测,它于2月25日被确定为一颗新的近地小行星,国际临时编号为2018 DH1。在目标被确认后,它被美国戈德斯通雷达列为观察目标。

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半径为210天文单位(约3.15亿公里),偏心率为0.60,轨道周期为3.04年,绝对星等为21.1等。(幅度越小,幅度越大)。它距离地球最近的轨道0.014天文单位(约210万公里),视星等为15.8等。当它在27日从最近的位置飞到地球时。据报道,这颗小行星的大小仍不确定,需要进一步观察。

这颗近地小行星是阿波罗类型的。这种类型的小行星有很大的倾角和偏心率,这可能与短周期彗星有关。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已经发现了大约30个。它们的体积都很小,直径约为400-8000米。阿波罗小行星具有大倾角和非常平坦的轨道。其中一些行星的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

根据分类标准,如果一个天体的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的最近距离小于1.3天文单位,它就被视为近地物体。如果近地物体接近地球,宽度超过140米,它们就被归类为潜在威胁物体。绝大多数近地天体和潜在威胁物体是小行星。

科学家每年都会发现大量小行星,并研究它们对地球的影响。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100多颗近地彗星、17,000多颗近地小行星和大量近地流星体。

目前,美国航天局已经启动了“空间卫士”方案,与欧盟和其他国家密切合作观测近地天体。科学家开始监测直径超过1公里的近地天体。如果他们撞上地球,这样一个“大人物”会毁灭人类文明。今年2月,中国作为正式成员加入了联合国批准的国际小行星预警网络。作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主要设备,紫台近地天体望远镜也一直致力于近地天体的观测和研究。

齐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近地天体望远镜的跟踪观测,他们发现这颗小行星正以大约5个小时的周期旋转,这对进一步研究这颗小行星的形状具有重要意义。

每年,地球都会偶遇一些小行星,其中大部分都是侥幸逃脱。然而,有必要警惕一些小行星最终会落到地球上,对人类造成伤害。例如,2013年,一颗55英尺宽的小行星闯入俄罗斯上空的大气层,造成了所谓的“车里雅宾斯克事件”。冲击波损坏了大约7,200所房屋,爆炸造成的玻璃碎片导致1,500多人受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地球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英语: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2006年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因为其运动轨迹与其它八大行星不同),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是目前发现的星球中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

地球

地球形成原因

大约100亿年以前,有一大片冷却的尘埃微粒涡旋在宇宙中间。这些微粒互相吸引,慢慢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不停旋转的圆盘,随后又甩出许多圆环。同时,猛烈的转动使尘埃微粒达到白热程度,中心的圆盘变成太阳,外围圆环的微粒形成一个个由气体和熔液构成的巨大火球。然后开始冷却,并凝成固体。大约到40亿~50亿年前后,这些火球变成现在的地球、火星、金星等九大行星。这个理论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提出的“星云说”。它被认为是最合理的一种地球形成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地球公转一圈是多少 地球公转一圈要多久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年都有春夏秋冬四季天气变化,这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结果。那你知道地球公转一圈是多少时间、多少距离吗?

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地球的公转遵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规律。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公转轨道半径1.5亿公里,很容易算出周长的。根据圆周长公式s=2πr,可以算出地球公转一圈大约为9.4亿公里。地球以每秒29.79公里的速度,沿着一个偏心率很小的椭圆绕着太阳公转。走完9.4亿公里的路程要花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即大约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地球可能会被粒子加速器实验压到足球场那么大

全文共 1179 字

+ 加入清单

资料来源: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

备受尊敬的英国宇宙学家马丁·里斯去年年底在粒子加速器问题上发表了相当大胆的声明: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确实存在。

粒子加速器,像大型强子对撞机,可以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相对喷射粒子,将它们粉碎,然后观察沉降物。

这些高速碰撞帮助我们发现了许多新粒子,但里斯认为这并非没有风险。

在他2018年的著作《未来:人类前景》中,他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的担忧。

“它可能会形成一个黑洞,吸入周围的一切,”他写道。“第二种可怕的可能性是,夸克会重组成压缩的奇怪夸克。尽管这本身无害,但根据一些假设,奇怪的夸克是会传染的,会把它遇到的任何物质转变成一种新的物质形式,比如把整个地球变成一个直径约100米的高密度球体。”

你可能不知道,但它实际上和一个足球场一样长。这还不是全部。里斯认为粒子加速器还有第三种方法来毁灭地球,那就是“吞噬宇宙本身”

“真空——不仅仅是虚无。在这种环境下,一切都会发生。它包含了所有能主宰物质世界的力量和粒子。当前的真空可能脆弱且不稳定。有人推测,粒子碰撞产生的集中能量可能导致“相变”,这将导致空间结构的撕裂。这将是一场宇宙灾难,而不仅仅是地球上的世界末日。”

这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我们真的应该担心吗?LHC的聪明人肯定会明白这一点。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其网站上写道:“大型强子对撞机安全评估小组(LSAG)重申并扩展了2003年报告的结论,即大型强子对撞机不存在碰撞危险,也没有理由担心。无论LHC在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什么,大自然已经在地球和其他天体的生命周期中经历了许多战斗。”

这非常重要,宇宙射线基本上是LHC和其他粒子加速器的自然版本。这些射线一直不断地撞击着地球。

LHC背后的研究小组也找到了奇怪夸克的答案。“奇怪的夸克能和普通物质结合并转化成奇怪的夸克吗?这个问题是在2000年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RHIC发射之前提出的,”他们解释道。

“当时的一项研究表明,没有必要担心。毕竟,RHIC已经运行了八年,在寻找奇怪的夸克方面没有什么不寻常的。”

即使是已故的伟大霍金也曾希望有粒子加速器:“当LHC开始时,世界不会结束。LHC绝对安全。碰撞释放的更多能量将在地球大气层中每天出现数百万次,这不会导致可怕的事情。”

但在某种程度上,里斯的猜测是正确的。我们不能绝对肯定,也永远不会如此肯定。然而,正如他解释的那样,许多科学进步将带来相应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停滞不前。

在他的书《未来》中,他写道:“创新通常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如果我们一直回避风险,那么我们就不能受益。然而,物理学家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实验时应该小心谨慎,即使是在宇宙中。我们许多人倾向于认为这些风险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但即使这些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我们也需要考虑这些风险。”

让我们把这项艰巨的任务留给粒子物理学家。

蝌蚪工作人员从科学警报,翻译李同信,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地球形成于多少亿年前 地球46亿年前的样子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根据测定地球上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速率,得知我们的地球存在了46亿年,也就是说我们的地球是在46亿年前诞生的。

地球形成于多少亿年前

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刚诞生的地球还是个高温高热的熔岩球,地面上火山喷发,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地球46亿年前的样子

当时的地球到处都是火山,全球都在猛烈火山爆发,表面全是由岩浆壳组成,隔几米就有一条很大的裂缝,岩浆“触手可及”,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就像个人间炼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redearth唇膏色号 红地球唇膏试色图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redearth地球唇膏抹到嘴上不干燥,非常滋润,而且颜色保持的很持久。那么redearth唇膏色号有哪些?下面小编为你提供红地球唇膏试色图。

红地球唇膏色号

redearth唇膏色号:H05、H09、H11、H04、H13、H10、H06、H07、H12、H02

红地球唇膏试色

红地球唇膏评价

我都不知道这个13号属于神马色系,不过好看,在大家崇拜韩妆日装的的时候我选择了红地球,以前专柜买过一个10号,旗舰店竟然没有,不过现在感觉专柜变少了,有的撤柜了,有了10号一定要通知我。完全没上妆没P图,忽略我的痘痘,哈哈哈,发出来参考一下,喜欢这个颜色,日常可以用。

口红h9很好看的颜色哈,很衬肤色,发货也快哈,指甲油也很漂亮,发货快,全5分哈。

购买的是浅粉色,粉色中偏淡一些,在使用之前可以先在唇部打底,喜欢颜色鲜艳一些可以最后搭配一款唇蜜,这样可以更好的凸显出口红的颜色哦,彰显好气色,从口红开始。

H13是酒红色偏紫哦,唇色深先以质地水润的遮瑕膏打底,遮盖原本过深的唇色。使用唇刷取适量唇膏,均匀涂抹于嘴唇每个部位,轻轻勾勒出嘴角和唇中的线条。唇部的水润光泽感立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