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代银票的金额是如何看的(热门20篇)

浏览

2555

文章

1000

篇1:失传的古代黑科技有哪些 揭秘五大失传古代黑科技

全文共 1879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文明已经持续了数千年之久,在这各种充满着各种神秘和位置。古代很多人的智慧一直都是个谜,曾经在历史上有着很多让人难以理解的黑科技,如今很多都已经失传了,无法再实现。那么接下来吾爱诗经网小编就来跟大家一起盘点5个连现代人都做不到的古代黑科技。

1、大马士革钢。

大马士革钢在古代最初称为乌兹钢,是用两种不同类型的铁基材料,通过炼制合成的钢材,这种钢材在铸造时,表面会有一种特殊的花纹——“穆罕默德纹”,属于自然铸造成型的花纹钢,而现代的复制品则是通过不断的折叠锻打来形成花纹,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乌兹钢起源于古印度和中东,在公元3世纪通过与大马士革的贸易流入欧洲,被欧洲人称为大马士革钢,这种炼钢方法比传统的钢铁更坚固、更灵活,主要用作刀剑铸造。

在战场上,那些挥舞着大马士革刀剑的战士,令人闻风丧胆,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强劲的兵器,它可以达到削铁如泥,吹毛断发。尽管在今天,有现代铸造工艺使钢铁的材质远强于大马士革钢,但它的铸造方法至今仍然是个谜。

科学家分析,它是通过在钢铁中加入精确数量的其他化合物来制造,这些化合物成为了该物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这是一项非常高深的技术。

2、罗马混凝土。

罗马混凝土是大量运用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建筑上的重要材料,不管是道路、雕像还是宏伟的建筑,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它的特点是坚硬无比、结实耐损,不但不易分裂,而且还可以屹立不倒几千年。

现代的混凝土,学名:波特兰水泥。一般在超过50年后,结构强度就会逐渐下降,需要长期不断地维护。

有研究分析称,这种混凝土是采用石灰岩、火山砂、海水混合物制成原浆,再混合一定比例的沙浆,自然硬化6个月后,火山砂与石灰岩混合会形成一种特殊晶体,可以通过加强界面区域有效防止裂缝的形成。

虽然这种制作过程大致能在实验中实现,但是无法运用在工业之中。因为这种古老的化学反应所形成的成分,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获得,而且成品率极低,在现代社会中根本无法投入使用。

3、柔性玻璃。

公元37世纪,有一位玻璃工匠发明了一种具有柔性的玻璃,它看起来就像普通的玻璃,但有一个关键的区别——它不会破裂,玻璃工匠向凯撒大帝献上了一个用柔性玻璃制作的工艺品。当时凯撒大帝将它扔了下去,试图把它弄碎,但是砸出去的力度也只是留下了一道浅浅的凹痕。

工匠甚至能用锤子把这个凹痕很快就修复好,凯撒不但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开始担心这项发明可能会对白银和黄金的价格产生影响。

于是,他就将这名工匠杀死,这是一段记载在当时非常著名的故事,在欧洲广为流传。同时,这段故事也一直被考古学家列为重要的议题。

不过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商已经研发出类似的玻璃材料,2016年,一家名为Schott的公司,已经为大量设备生产玻璃,展示了一种具有弹性能够弯曲的玻璃,厚度比头发还要薄。然而,这还没有达到柔性玻璃的水平,因为连续的弯曲和扭动它还是会破掉。

4、希腊之火。

看过美剧权游的朋友,对这个场景一定记忆深刻。

一场海战,这里面有一种恐怖的武器——野火。

它的威力巨大,令数万军队中,有超过大半葬身于火海中,而这件神秘武器的原型就是希腊之火,在公元前7世纪,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长期遭受阿拉伯帝国海军的攻击,一位叙利亚人卡利尼库斯利用他发明的一种希腊火的神秘武器,轻松击退了阿拉伯人。

希腊之火是一种液体燃料,无需点火,触水即燃,装灌在虹吸喷射器中,喷射出超过10米的火舌击中目标。

类似于现代的火焰喷射器,在海战中取得了巨大的优势。

根据现代科学分析,希腊之火的成分主要是由石脑油提炼,混合树脂、硫磺等易燃物质,最后添加一定量的磷化钙,磷化钙遇到水和潮湿的空气,可以分解出磷化氢气体产生燃烧。

直到14世纪,随着土耳其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正式灭亡,“希腊之火”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当时没有火药的时代,希腊之火无疑是最具杀伤力的热兵器。

5、阿基米德射线。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根据古希腊的文献记载,在公元前212年,古罗马军队入侵锡拉库萨时,阿基米德组织军队利用多面青铜镜,折射出一道强光到木船上,战舰瞬间燃起熊熊烈火,罗马军队被击败,溃不成军。

这种杀伤力武器后来被称为阿基米德射线,又名为死亡射线,在后来,罗马人再次入侵锡拉库萨时,阿基米德被罗马人杀害,这种“死亡射线”也随之消失。

在二战期间,纳粹也曾秘密研制这种死亡射线来扭转战局。

他们试图将一个面积为上百公顷的凹面镜运送到太空,这样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可以让温度瞬间上升至几千度,足以让钢铁融化,使沙子烧成玻璃,轻而易举地毁灭一座城市。

这项疯狂研究也随着纳粹战败而告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万户侯在古代是什么地位?一年收入有多少?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皇帝对于那些有功的臣子们,都会进行封赏,封侯拜相也是常有的事,而很多人都见到过这样一个词“万户侯”,这在古代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被封了侯。不过万户侯不同于其他侯的名字,万户指的就是万户人家,这是什么意思?万户侯在古代到底有多高的地位,他们一年又能有多少的收入?

我们以汉代时候为例,来说一说万户侯到底价值多少。最直接的意思,就是万户侯,封邑有万户人口,也就是有万户人家需要将自己收入的一部份交给万户侯,我们就拿一半来说吧,你可以想象一万户人家的年收入的一半,那得是多么大的在天文数字。

汉初的爵位是二十等爵位,是沿袭秦朝的,那最后五等就大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而高等的彻侯,因为要避汉武帝刘彻的名字,所以得改叫列侯,而列侯标准的食邑是一千户,其实有的,也只有几百户,也就是说万户侯等于二十个列侯。

那万户侯是什么个概念呢,确实不光在汉朝,还在历朝历代,要想封侯那是及其困难的,就像刘邦的白马之盟里面说的,非刘姓者不能称王,非有军功者不能封侯,就知道即使你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都不见得能封侯,更不用说是万户侯了。

如果按照收入来算,恐怕中国百强企业董事长的收入,也不如你。够夸张了。再说的下流点,红楼梦里面,老色鬼贾赦花费八百两银子买了1个叫做嫣红的角色美女,做了小妾。那么,万户侯一年的收入,可以买上几百个绝色美女做小老婆,秒杀王思聪了。

像我们熟悉的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知道李广征战了一辈子,几十年下来,还是连侯都没有,更何况他是处于有很多机会的汉武帝时期,也就知道封侯是多么的难了。

可以这样说,做到三公,做到丞相,相比封侯来说,那还是要容易多的,而像万户侯,那就是难上加上了。那我们来看看汉朝的时候都有哪些万户侯吧。

萧何,先是被封了八千户,后来因为刘邦去咸阳的时候,别人给刘邦三百钱,他多给了两百钱,所以再给萧何两千户,加起来就是万户侯,再后来因为萧何杀韩信有功,加封五千户,可是萧何在召平的建议下,推掉了。

曹参,诸位列侯之中,战功第一,得到的封邑是一万零六百三十户。

周勃,开始是八千一百八十户,后来因为和陈平平定诸吕,迎汉文帝有功,所以被封为万户侯。

也就是说,就汉初的时候,只有两个人得到了万户侯,那就是萧何与曹参,其实刘邦是想给张良在齐地任选三万户的,只是张良拒绝了,最后只要了与刘邦第一次见面的留县,这个显然没有万户侯。另外,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与卫青也都是万户侯。

其实万户侯也就是一万户的财政收入全部供养这个人。古人一万户怎么也有三四万人口,然后再按全国人口比例保守算现在是那会儿的十倍,也就是相当于现在三四十万人的政府财政收入供养一个侯,再直观点三四十万人大概有两个县了。也就是两个县的财政收入供一个侯。当然地方不一样财政收入不一样,这个从古至今都如此。如果是比较富裕的县级市那就很有钱了,如果是贫困县可能差点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代驸马洞房前为什么要和宫女睡一晚 古代驸马有地位吗

全文共 2120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驸马这个词就是从古代传下来的,之所以是驸马,那就是即将要迎娶公主的人了。但是在古代,为什么驸马和公主洞房之前要和宫女睡一晚,这个说法真的是让小编无法理解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那么在古代,驸马到底地位怎么样的呢?能不能三妻四妾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古代驸马洞房前为什么要和宫女睡一晚

看过《芈月传》的兄弟都很明白,芈月可以嫁给秦惠王,变成“千古一后”本来最开端的时候是作为她姐姐的一个陪嫁女,这便是古时候的媵(ying)妾制。说白了就是由皇后或太后在宫里挑选一个欲望强烈点的宫女,美其名曰“试婚格格”。至于这婚前试婚具体怎么做呢?首先就是太后会找一个漂亮的宫女,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先试一试驸马在床上的能力。在这一晚上也是要看看驸马长得好看不好看,是不是有生理上的缺陷,因为在当时公主是不可能在结婚前见过驸马,所以这就要实地考察一下。

在清朝期间,假如哪一个小伙被皇帝女儿看上,召为驸马,简直是莫大的福分。有钱有势的女方,怕自己女儿所嫁男人能力不够,或者存在先天不足,如一旦不能生儿育女,就会影响女子在丈夫家的地位,所以要选出婢女,先与男方试验,确保女子嫁过去有地位。清朝时,乾隆帝最喜欢的固伦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和珅全家人都跟着沾了不少光。然后交给负责皇家婚丧事务的机构,然后再根据试婚报告来决定准驸马是否合格。

宫女要回到后宫向皇后叙述一整夜的具体通过,以后一众妃子们开端议论,决议公主最终要不要嫁给这个驸马。总觉得试婚格格捡了个大便宜,万里挑一的驸马爷,第一次竟然给了宫女。而这名宫女会作为陪嫁小妾,一同嫁给驸马。所以能当驸马爷的人,首先身体得过了试婚格格这一关,然后其他的都好说。如果驸马有个什么异常,那公主岂不是要守活寡。

2、古代驸马有地位吗

首先我们我们来说一下驸马的由来。驸马就是皇帝的女婿,公主的相公,也是一种官职。在历史上,首先设置这个官职的是汉武帝,当时皇帝为了更好的掌握中央权力,让一些位高权重的大臣和皇室外戚成员对自己没有威胁,于是就下嫁公主给那些子弟。说的好听一点是皇帝的亲戚,能把公主下嫁给你们家,那是上辈子的福分啊。但是,实际上,意思就是你们家已经被皇帝盯上了。因为公主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当权者的“眼线”。其实实际上,驸马是没有实权的,他唯一的任务就是要伺候好公主,并不需要驸马去管辖地方。所以说,驸马演变到后来,与其说是一个官职,不如说是一个称呼而已。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驸马的地位低下表现在哪些方面的。你以为当上驸马,迎娶的公主都是像电视剧里那些倾国倾城的公主吗?不,你错了,并不是说古代长得好看的公主没有,但是大多数都是比较平凡的。而且还不是你能选择的。君主让你娶哪位公主,你就必须得娶哪位公主。并且要对公主千依百顺,打骂是不可能有的,就连说话也要温柔体贴。因为你不知道哪天公主不开心到皇帝父亲那里说你虐待她,那不仅仅是你驸马受累,还有可能连累整个家族。与其说古代当上驸马是捡到宝了,还不如说捡到一个祖宗。虽然说衣食住行已经不成问题了,但是实际上,驸马就跟公主的奴才差不多,只不过身份是比那些奴才啊哟高出许多的。

在古代就有规定,迎娶公主后,驸马跟公主不能共处一室,也就是说驸马跟公主必须分房睡,而且两人还不能经常见面,驸马想要见到公主,必须要等到公主召见才能与公主见面。而且驸马跟公主见面的时候,不能像普通夫妻一样卿卿我我,驸马必须给公主叩首请安,在用膳的时候,公主是坐着吃的,但是驸马就没有那么幸福了,驸马必须要站着伺候,等公主吃饱了才能吃。而且,驸马在娶了公主以后,就只能有公主一个女人,绝对不能与其他的女子交往过密,一旦出现交往过密的情况,那么就等待驸马的就是自己的家人的悲惨命运了。

3、古代驸马可以三妻四妾吗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那些男子通常都是三妻四妾的,大家都知道皇帝是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而通常那些平常的男子或者达官显贵,他们都是三妻四妾的,这在古代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不过在古代那些娶了公主的驸马们,他们可以纳妾吗?古代男子三妻四妾,是非常的正常的,那古代的驸马可以纳妾吗?

历史上唐中宗,到时候有一位宜城公主,她就嫁给了一个驸马,可是这个驸马他却在外面养了小三,宜城公主发现之后就将小三和驸马两人额头上的一块皮给揭了下来,然后互换了位置再贴上,当时这个驸马和那个小三都是不敢揭下来的,只能这样出去,最后那个小三也是羞愧难当去世了,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在古代那些驸马是不能纳妾的,还有在唐太宗时期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想必大家也应该知道嫁给了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不过他们两个人的夫妻感情却是不和的,高阳公主还与辩机和尚偷情,而房遗爱还要假装不知道,而之后高阳公主送了两个美女给房遗爱,两个人互不干涉。

当然这也只是在唐朝再有一些朝代,就比如说明清时期驸马是可以纳妾的,而且还可以出入青楼,所以说其实不同的朝代对于那些驸马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一些朝代驸马是可以纳妾的,而有一些朝代的驸马是不能纳妾的,这只能根据当时的朝代还有当时的驸马的地位公主的地位来判断这件事情,当然在有一些朝代,虽然是不允许那些驸马纳妾的,可是如果公主同意纳妾的话,那么驸马还是可以纳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代毒药鹤顶红有多强 鹤顶红的别名是什么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历史上古代的一些毒药,相信大家听的最多的就是关于砒霜吧?毕竟很多电视剧里面经常会提到这个毒药。但是还有一种就是“鹤顶红”!这个可是奇毒无比!基本上只要喝了这个毒药,基本上就没了。那么这个毒药到底是强在哪呢?鹤顶红的别名又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鹤顶红的别名是什么

“鹤顶红”又被称为“丹毒”,“鹤顶红”也是古时对砒霜的一种隐晦的说法。

2、古代毒药鹤顶红有多强

鹤顶红的“红”指的是红信石,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颜色呈粉红色,具黄色与红色彩晕,本身是没有臭味,但烧之就有蒜臭的气味,加工后便成了有名的毒药砒霜,鹤顶红也就是不纯的三氧化二砷,砷俗称“砒”,进入人体后,使蛋白质变性失去了活性,最终使得人体快速缺少ATP功能死亡。

人体食用后,会有一段潜伏期,潜伏期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分钟,长可几小时,发作时口腔和喉头会有金属感或是灼烧的感觉,腹部开始不舒服,像呕吐、恶心等,然后出现腹部如同刀绞,腹泻等症状,同时人体会感觉到口渴、脱水等状况,通常情况下是15分钟到30分钟发作。

我们经常看电视剧里面,用银筷子或者是银针来验毒,如果银针变黑的话,就说明有毒。现在科学解释了一般都含有硫化合物的东西遇到银就会产生化学反应变黑,可是这只能证明物品里含有硫化合物,并不能证明有砒霜等。

自古以来,丹顶鹤头上的“丹顶”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剧毒物质,称为“鹤顶红”或“丹毒”,一旦入口,便会致人于死地,无可救药。其实丹顶鹤的头顶的红色部位并不是具有毒性的,幼年时期的丹顶鹤是没有红色的头顶,只有成熟之后,才会慢慢浮现出“丹顶”。

真正在古代社会,鹤顶红是叫做砒霜的,人们为了夸张其毒性,将其称为鹤顶红,暗示着毒性之大。中毒的话主要是以急性肠胃炎为特征,使腹部产生恶心,呕吐,然后就是拉肚子,从而使得身体脱水导致休克。最终会使身体循环系统衰竭导致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代总角年龄的意思 古代对儿童年龄的称呼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总角代表的年龄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古代的儿童会把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状就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角之交指的是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出自《礼记·内则》。

古代的年龄称谓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豆蔻:女子13~14岁。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诗《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指女子15岁。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称30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知命:指50岁。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耳顺):指60岁。

古稀:指70岁。称70岁为古稀之年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耄耋:指70~90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黄发:指长寿老人。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九十岁。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老人。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商市什么意思 古代商市有哪些功劳

全文共 3831 字

+ 加入清单

“商市”一词最早出自《韩非子·难二》,其中写道:“利商市关梁之行,能以所有致所无”。商市意思不难理解,就是买卖物品的地方,这样一个场所也是从古流传至今,没有发生过太大改变。其实研究一个朝代的商市就能从中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以说商市是城镇最早的雏形,而且还给人们带来了和平。关于商市的功劳可能很多人并没有细想过这个问题,那今天借此机会,就让我们了解下商市的历史吧。1、何为“商”?

从字面了解来看,《汉书》解释的甚为通透,即“作巧成器为工,通财鬻货曰商”。《白虎通义》更进一步解释曰:“商之为言章者,章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也。”也就是说“商”作为字就是“章”的意思,明了其远近,揣度其有无,沟通四方物资,故而叫“商”。

最初的商人是谁,恐怕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但以商品交换来看,远在尧舜时期便有了专门进行的商业行为,但大部分都是由部落领袖掌握的。如《淮南子》记载:“尧之治天下也……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掘。”再如《尚书》记载“舜贩于顿丘,就时负夏。”又如舜“散其邑粟与财物,以市虎豹之皮”,等等,这些记载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商品交换情况,更反映了当时还是以物物交换为主。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不顾“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奔走四方,经营商业,甚至开始脱离了“以其所有,易其所无”的物物交换阶段,专门居间行商,获利谋生,涌现出一大批有名的商人,如春秋末期的范蠡、子贡,战国时期的吕不韦、白圭、巴青等。

商人真正成为一种职业是在汉代。汉朝统一后“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使得各地自由往来,商业活动更加频繁,商业活动范围也更加广泛。为方便管理,汉朝政府在各大城市设立“市廛(chán)”,俗称为“市”,自此商人成为一个职业,甚至一个阶级,真正诞生出来。2、何为“市”?

所谓“市”,即市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男耕女织,皆有富余,于是交易就出现了,《易经·系辞》解释得很清楚:

庖牺氏没,神农氏作,列廛于国,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所需。

这就是“市”之起源。

最原始所谓的“市”,与后世所说之“市”有着大不同。所谓“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售卖,故曰市井”。以此推断,当时货物交换地应该是田野上进行的,故而不能真正称为“市”。

到了汉代,才有了专门供商业活动的“市”,但在初期仍然与“城”有着区别,“城”是住所,“市”是交易场所,到了后期,虽然“市”设在城内,但仍然被政府筑起围墙,与住宅隔离,方便管理。

以汉朝的长安城为例,城内外有东西九市,城内圈起来的“市”被称之为“阛”,其中除了商店摊贩外,还住着专门做买卖的商贾,整个部分由市吏管理,对各商人实行登记,注明“市籍”,这套管理制度,从汉朝经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都被沿用。

然而再严格的市场管制也阻挡不了商品经济本身发展的冲力,六朝时期,宫廷皇城固然还是被分割开来的,可是坊间与市廛已全非泾渭分明。大唐盛世,外来商贾云集,民坊、市廛界限更加模糊,至唐朝中晚期,已不只是“日中而市”,夜市也出现在长安城中。六朝时期出现的“草市”较唐时更加活跃,最终因“草市”聚拢人口,发展成一个个新生的民坊和市廛混合在一起的商业小城镇。

到了宋朝,“市”完全冲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东京梦华录》形容当时市场的繁荣景象:“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这样的景象与后世几乎无异,虽然明清对市场的控制有所加强,但在一些大城市如南京、苏州、扬州等地,市场还是如同宋朝一样,不避时间不避地点,任由商业行为的发展。3、商市之功贯穿于整个历史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商业自从汉朝立市以来,便很快从贩夫走卒成为立国大计。

早在汉武帝时期,随着北击匈奴的脚步,商人们也开始拓展商路,他们用驼队将中国的丝绸带往西域贩卖,开辟出一条人类前所未有的商路,为了稳定这条商路,汉朝政府甚至沿路设置驿站来为商贾们提供服务,最终西域七十二国向大汉臣服,与其像传统说其是仰慕中原文化所致,不如说这份开疆拓地之功,商贾手段才是真正利器。

除了对外贸易以外,汉朝内部的市场商业行为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城之市、夜市、草市,还有互市,可以说汉代以商业拓地,各朝沿用以商业定边,“商市”在这里,成了王朝靖边宁边的法宝,这是有史实可查的。汉朝应劭《鲜卑胡市议》中提到:“以为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庐落之居,又其天性,贪而无信。”言下之意是说胡人犯边,实为生计,道德教化对其无意义,所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唯至互市,乃来靡服。”

互市始于汉朝,中唐以后,不唯北疆,西南更有“茶马互市”,东南则海运大盛,出现了泉州、交州、广州等重要商港。宋、辽、金、元更曾在边疆设“榷场”互市,海外通商更加重要。明朝一边修筑长城,设“九边”,一边与边族修好。到了清代,西北少数民族及俄国贸易,专门有设置的理藩院和当地将军、大臣及各旗札萨克管理稽查,内地商人有理藩院票或当地监管衙门的执照,皆可前往贸易,这种方法其实还是利用商贾实行的一种宁边政策。

但是互市一途,真的就这么轻松惬意就能开疆拓土,真的就这么容易宁边靖边吗?其实远不是此番写来得这般顺畅。以明朝为例

中国的统一,向来是北方统一南方。三国由晋统一,南北朝由隋统一,五代十国由宋统一,宋金对峙由元统一,这种现象一直到了明朝才有所改变。1368年,朱元璋的大军将元帝逐出北京城,元朝灭亡,明朝统一中原,实现了有史以来首次南方统一北方的壮举,辉煌一时的蒙古政权败退至漠北,虽然蒙古人退出中原,但与明朝各种各样的对峙和争斗却从未停止。

明宪宗成化年间,东部蒙古势力再次兴起,达延汗完成了对蒙古三大部落的统一,然后和平分封了诸子的势力范围,这就是后世蒙古各部分立的起源。本来“互市”对明、蒙双方皆有好处,实施得也一度很顺畅,但在达延汗后期,随着蒙古各部南下劫掠,明朝中止与蒙古的商业活动,并设“九边”重镇对抗蒙古入侵,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嘉靖二十二年(1522年),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况在蒙古首先发生了转变。达延汗死后,其第三子俺答汗势力日盛,成为蒙古各部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俺答汗是“互市”最坚定的支持者,自1541年到1547年间,先后向明王朝派遣使者几十次,表示愿意臣服明廷,承诺每年进贡,只求在长城关口恢复“互市”。当时整个河套地区都是俺答汗的势力范围,蒙古兵东压宣大,南控榆林、固原,西则虎视宁夏,以此形势之优而愿行臣服之礼,足见其诚意。但嘉靖帝却以“寇情多诈”的理由拒绝了俺答汗的“互市”要求。

于是打了和,和了再打,直到隆庆四年(1570年),戏剧性的变化出现了。俺答汗的一个孙子因家庭纠纷跑到大同投靠了明朝,这个机会被当时的宣大总督王崇古抓住了,他奏请朝廷“封俺答,定朝贡,通互市”,这个主张得到了当时的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张四维的支持,于是一切水到渠成。

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二十八日,隆庆帝下诏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其子弟各有封赏,并从宣府到甘肃向蒙古开放十一处马市,商市宁边的功效再次体现出来。与蒙古接壤的几千里边境很快出现了一派安定、祥和、繁荣的景象。史书中对此评价曰:“朝廷无此后顾之忧,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戮之残,师旅无调遣之劳。”明蒙边境数十年相安无事。清朝又是另一番光景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清雍正五年(1728年)中俄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这两个条约,开启了中俄间的国际贸易。与1840年之后签订的条约不同,中俄间这两个条约是通过谈判而签订的对等条约,通过这两个条约的缔结,清朝以商市安定了疆土,消除了外患,为北方赢得了长达两个世纪的安定的国际环境。而俄国看重的则是“准其贸易互市”,条约签订之后,俄国以国家垄断之力,展开了对华贸易,两个世纪中俄国把持了中国商品在西方的销售,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和国家税收。

这一现象,成为那个时代最著名的国际经济事件,就连马克思都专门著文论述。不言而喻,俄国从对华贸易中得到的是国库的充实、国力军力的增强,为其跻身于列强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这桩长达两百年的贸易中,俄国是作为国家级的大事来对待与处理的,就拿俄方“市圈”的规划建造者来说,就是参与《恰克图条约》的俄国全权大使瓦萨伯爵。而在清朝统治者看来,这只是政治行为的衍生产品,更多的是出于“安外靖边”的目的而给予俄国的“恩赐”,所以官方的所作所为,就是防范俄国来华商队“窥探枢机”,故而两百年间,能将出口俄国的商品贩卖到恰克图的,全部是清一色的“晋商”。

有商人的地方就能成城镇,晋商靠着他们的勤劳实干,伐木建铺,连绵不绝,自名为“买卖城”,与毗邻的俄国“市圈”仅以木栏相隔,宛若一城,其间“百商云集,万货云囤,市肆喧闹,居然都会也”。这一地方本为内陆腹地,荒僻无比,但因有了商市,就有了自己的机缘,成为远东最繁华的商业都会之一,全球最繁忙的外贸口岸之一。

当然,因商市繁荣起来的不仅仅是恰克图此一地,晋商行经处,城镇鹊起。张家口、归化城、哈密、库伦、乌里雅苏台、伊犁、多伦诺尔、叶尔羌、阿克苏等地,无一不是因商市而兴起的重镇。

结语

尽管历代王朝对待“商市”的态度不一而论,但自汉朝以来将“商市”作为一种手段来安抚便民、消除外患从未真正变过。但客观来看,“商市”之功并非全然就是安边抚民,更多的表现的是对城镇化的推进,还有民族融合的促进。所以,“无商不活、无市不兴”,从这个角度来看,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何尝又不是一部商业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考古学家在伊拉克水库发现一处3400年前的古代宫殿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有许多神秘的古城遗迹、雕塑和各种古代文物隐藏在水面下,但很难将它们公之于众。然而,最近,据外国媒体报道,伊拉克水库下的一座古代宫殿突然出现,使得考古学大为“罕见”。据报道,废墟位于底格里斯河岸边的摩苏尔大坝水库。废墟被发现只是因为水库的水位因干旱而降低。

考古学家说,遗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也就是3400年前。这是一座最初属于米塔尼王国的宫殿。

米坦尼王国存在了大约200年,即从公元前1550年到公元前1350年。它的统治中心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北部。它第一次出现在近东的历史舞台上,是作为迦西特巴比伦王朝的入侵者。

考古学家说,“这一发现是近几十年来该地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废墟内是6.6英尺厚的泥砖墙,几堵2米多高的墙,此外还有红色和蓝色的壁画,这也是发现米达尼时期壁画的唯一历史遗迹。

目前,由于水库水位上升,德国考古队和伊拉克考古队正在加强合作,但估计只剩下三周时间进行挖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趣话古代的男裙

全文共 1408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裙子,现代人肯定都会不假思索地说那是女性的专利。其实,裙子最初是男女同时穿的。

“裙”字,本作“君”,《说文解字》云:“裙,从巾或从衣,君声。”《辞海》“裙”字条下解释说:“古谓下裳,男女通用。”也就是说,古时候人们把上衣叫“衣”,把下衣叫“裳”。而“裳”就是裙子,不论男女,大家都是一样的。

裙子最初的产生应该是在原始社会。那时,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在用树叶或其他原料做衣服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往身上一围,最初的裙子就这样产生了。此时的裙子当然不会是女性的专利,而应该是男女通用的。史书上记载说,上古时代的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意思是说黄帝是身着男裙——“帬”治理天下的。今陕西省黄陵县的轩辕黄帝陵前的黄帝雕像身上穿的就是裙子。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古代的“上衣下裳”制度,被视为最庄重、最正统的服装,就像现代人在庄重场合穿西服打领带一样。

商代人的服饰。上身的“衣”,衣领开向右边,衣长到膝盖。下身的“裳”长到足踝,并在腰部束一条宽边的腰带,腹前加一条上窄下宽、像斧子形状的装饰物“麒”,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蔽膝”。到了很讲究雅致和礼仪的周代,人们开始把“裳”的两片布合成一个圆筒。这个小小的改动使“裳”比商代更为漂亮、雅观。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诸侯争霸,战争频繁,马成了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作战工具。对于骑马的人来说,裙子就显得极不方便。为了适应这种情况,人们干脆把上衣和下裳合在一起,由过去从上下两截单独穿的“衣”和“裳”变成了上下一体。具体做法是,把三角形的布在身后展开,布的右下角绕过双腿,从双腿前包到身子左侧,之后把布的左下角按照同样的方式裹到身子右侧,再用腰带束住,这就是风靡战国时代的“深衣”,其形状颇有些像我们今天的连衣裙。

汉魏六朝时期,男人穿裙子的风气极为流行、时尚。《宋书·羊欣传》里记载说,羊欣从小就喜欢书法,尤其擅长隶书,深得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的喜爱。羊欣l2岁那一年,其父为乌程(今浙江湖州市)县令,王献之为吴兴郡(治所在乌程)太守。这年夏天,羊欣“著新绢裙,昼寝”。这时,王献之来到羊欣家拜访羊欣的父亲。临走时,王献之见羊欣穿的新裙子非常好看,一时兴起,“书‘裙’数幅而去”。羊欣醒来后,按照王献之给他书写的几幅“裙”字条幅练习书法,书法造诣“因此弥善”。

《南史·儒林传》里还记载了一件趣事。有一次,南朝梁武帝在文德殿与张讥、袁定等人一起议论“乾坤”二字的含意。梁武帝让群臣发表自己的看法,群臣怕自己的观点和皇帝不同引来杀身之祸,故“诸儒莫敢先”。而张讥却整容而进,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且辞令温雅,“帝甚异之,赐蒂、襦、绢等”,并说这是为了“表郷稽古之功”。由此可见,皇帝赏赐男裙在当时是一种较高的荣誉。

在汉魏六朝的上层社会中,“帬屐少年”非常流行,极为时髦。所谓“帬屐少年”,就是贵族子弟以穿裙子和木屐为时尚。以至于后来人们常用“帬屐少年”来比喻那些只注重衣服、装饰而不注重真才实学的年轻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纨绔子弟”的代名词。如《北史·刑恋传》里记载说:“萧深藻是帬屐少年,未治政务”等。

隋唐以后,男人开始不再穿裙子,但是,因为黄帝被公认为人文始祖,所以历代皇帝的服饰仍然采用“上衣下裳”制,只不过外面加了件龙袍而已。普通老百姓则男以“袍”为常服,而女则以“裙”为常服。其实,无论是皇帝的“龙袍”,还是普通百姓的“布袍”,和最初的“裳”,也就是裙子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为什么古代日本不能吃肉,只能吃鱼类?

全文共 1560 字

+ 加入清单

食物,是人类维持正常生活所需要的物品,没有食物的话,人类是没有办法长久生存的,而肉类,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量来源,现代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禁忌,但是在古代,吃肉也有很多禁忌,在中国是这样,古代的日本也是这样,古代日本人吃荤只能吃鱼肉,其他的肉类都不能吃,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只能吃鱼?

现在日本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其文化传播做的也比较好,所以日本菜在世界上也比较流行,比如“神户牛肉”等还成了名品。但是,一直以来也有这么个说法:古代日本人是不吃肉类,只能吃鱼的。那这是真的吗?

其实这事还真有,古代日本的确是有肉食禁令,天武天皇统治期间(天武四年公布,675年),日本政府首次发布了食肉敕令,这个法令的基本内容是,在从四月一日到九月三十日这段时间,在禁止食用牛、马、狗、猴子和鸡(“五兽”)的同时,也禁止使用铁笼子、陷阱、机械装置的枪、拦水捕鱼的鱼梁。

为什么颁布这个禁令呢?一直以来认为是佛教的影响,不过其实也有别的因素,因为狗可以用来狩猎和看门;猴子在民俗习惯中是占有特殊地位的动物,也有些地方把猴子看作神的使者;鸡在弥生时代传入日本,在神话中作为神的使者而占据重要地位;牛和马则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不能乱吃。

但这个禁令其实影响不大,因为猪肉什么的都能吃啊,但是日本人不吃啊,为啥?因为受到佛教影响,所以不吃肉的习俗越来越深入人心。

天平胜宝四年(752),在总国分寺的东大寺大佛完工之际,举行了国家级活动——大佛开光仪式。在为纪念这一盛事的孝谦天皇诏敕中,全国全年禁止杀生,承诺向失去生计的渔民发放维持生活的米。

到了10世纪,僧侣、贵族、市民之间形成了将食肉看作罪恶的风俗。

但是鱼类一般情况是不禁止的,岛国禁止食用鱼类那就太离谱了。

而后来又受到神道教影响,日本人认为兽肉是不吉的,所以吃的越来越少,在一段颇长的时间里,日本人是甚少食用兽肉的,仅在日本武士在外捕猎到野兽时才会食其肉,或者当做“药食”来食用。

日本人不是不能吃肉,而是不习惯吃。

但是不要高估古代禁令的影响,战乱时节有东西吃就不错了,所以战国时代日本人打个猎有肉吃,当然不会不吃;不过在安稳时节,日本人吃肉吃的还是比较少的,只能吃鱼类。

一直到明治维新后,日本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在风俗上和西方看齐,1872年1月24日,明治天皇宣布废除肉食禁令,并带头亲自公开食用牛肉,才终结了一般日本人不吃兽肉的历史,之前被视为污秽的牛肉,鸡蛋和牛奶甚至成了上等食品。

远古的弥生、古坟时代,日本人是原始的狩猎、打渔部落,当然什么肉都吃,比如古坟时代的出土遗迹里就有猪骨头。除了海里的鱼、贝壳类,野地里跑的野猪、鹿、熊、猴、狗、兔,日本人几乎无所不吃。

中国的佛教大约五世纪后从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一下征服了日本贵族阶层。有学问的贵族和武士,纷纷成为僧侣,他们接受《涅槃经》等佛教教谕,认为杀生、吃肉是罪孽。

天武天皇统治期间(675年)发布了日本最初的禁止食肉敕令。禁食肉的对象主要为兽类,不包括鱼类和禽类,另外兔肉也被视为禽类,可以食用。禁止食用和狩猎的动物是牛、马、猿、犬、鸡,而鹿与猪则不在此列。

关于禁止肉食的原因,有一个许多人赞同的说法认为,这是为了遵从《涅槃经》的戒律。“①牛在农耕中承担了重要的耕田工作;②马在出行和货物运输中不可或缺;③狗在夜晚发出叫声使人警觉;④猴子和人相似;⑤鸡早上能报时”。不过,从禁止肉食令在此后反复多次发布的事实看来,食肉的习惯绝非是一朝一夕就改变过来的。

就这样,食肉行为在日本被长期禁止,除了在以取得毛皮为目的的狩猎中,作为副产品被一部分人食用的兽肉或鸟肉以外,纯粹为食用目的进行的狩猎,仅限于阿依努等部落的人群。

从天武天皇的最初敕令(675年),到明治天皇试吃牛肉(1872年),食肉在日本从禁止到公开允许,期间竟经过了1200年的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医美容 古代美女的天然养颜方

全文共 4254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是爱美的,古代人和我们现代人一样。古代人没有我们现在的各种各样的护肤品,但是我们从一些书籍中知道,古代有很多的美女,他们的皮肤比我们现代人的皮肤要细腻嫩白很多,那么,他们是怎么样进行美容养颜的呢?她们保养皮肤的秘诀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介绍古代美女纯天然的美容养颜方吧。

古代美女的天然养颜方

虽然在古代没有现代的一些护肤品和化妆品,但是古代人有她们自己独特的一套养颜秘方。古代有四大美女,更是有很多的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她们的美容养颜方法要比我们现在的护肤品安全有效的多。我们也来学习学习她们纯天然的保养皮肤的方法吧,希望也可以改善你的肌肤问题,做一个现代美人。

1、国色天香法

此法可以让你红颜如奇葩仙卉,身体又有奇香缕缕不散。用甘松、山奈、香薷、白芨、白芷、防风、蒿本、白僵虫、白附子、天花粉、零陵香、绿豆粉一起捣成细末,每天洗脸或洗澡用来擦身,很快会产生上述效果。

2、肌肤细腻法

每天洗脸后,用鸡蛋清涂面部或其他部位的肌肤,再用手巾揩净,坚持一个月,效果显着。或者,每天将黄酒1升放入洗澡水中,连洗两个星期,肌肤自然变得细腻无比,若能用美玉摩擦更妙。

3、返老还童法

这个药方是将黄柏皮、木瓜根一起研磨成为粉状,再在其中加入枣仁搅拌均匀,做成糊状,在每天洗脸的时候涂在脸上,能够让我们的皮肤更加细腻光滑,白里透红。这个方法是纯天然的中医药方,不会伤害我们的皮肤细胞组织,完全没有副作用。

4、消除汗斑术

用硼砂5两,老姜两片研成末,水调匀,连擦患处,数天便可见效。

5、拔毛不痛法

将糖放在陶器中,再将炭灰混合研成细末涂到需要拔毛的部位,毛发自然脱落,没有痛感。

6、鸡蛋美容法

将脸洗净,取鸡蛋1/4的蛋清和蛋黄均匀涂在脸上,动作要快,15分钟内不说笑,让皮肤收敛,然后用温水洗净并擦上润肤液。20至30岁每周2次,30岁以上每周3次,蛋清适用于皮肤中性、油性;蛋黄适用于皮肤干涩无光泽,有细小皱纹者。

7、去除面部黑斑法

在一斤米汤水加入一块苦枥子树皮,再加入一个鸡蛋清搅拌均匀,然后煮开晾凉。每天早上用它来洗脸,能够去除脸上的黑斑,几天就可以清理干净了。

8、除脸上黑痣法

用鲜石灰、纯碱各10克加少许酒精调匀,每天涂1次,7天后黑痣消失。

9、西施沐浴秘术

用猪苓香、威录仙、茅霍香、香草、干荷叶各2两,再用甘草、白芷各半斤,研碎,拿3~5两装入疏布袋中,会同前面的药品一起煎水,在无风的地方每日洗1次,经过1个月以后,肌肤就会变得芳香润泽,妍丽多娇。这不但对闺中人有益,而且还可以治疗恶疾。

10、黑牙返白秘方

用沉香、麝香各5分,细辛、升麻、蒿本、藿香叶、甘松、白芷各1钱2分,石膏、寒水石各1两,混在一起捣成粉末,早晚用来擦牙,半月之后,各种病牙自然变好,黑牙、黄牙变得洁白无比。经常使用以上药方,到90岁,牙齿还可以保持完好无损。

11、黄牙变白秘方

用等分的食盐和苏打,加水少许混合成牙膏状,用此膏刷牙,每周1至2次。长期使用可使黄牙变白。

12、内外治粉刺法

外用法:用密陀僧三成粉未,混合人乳,每天晚上睡前擦脸部,次日清晨洗去。坚持一个月左右,粉刺即能根治。

内治法:(1)石膏10克,熟地、杭白菊各9克,知母、牛膝各4、5克,水煎服。(2)桃仁12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水煎服。

古代美女常用的8个美容秘方

1、嫩肤去皱橘皮水

橘皮内含多种维他命及有机酸,可用以营养滋润皮肤,有明显的抗皱作用。常用橘子皮浸水洗脸,美容效果非常好。

2、去皱膏

用蜂蜜、白糖和牛奶各适量调为膏,每日早上或晚上涂于面部,保留10~2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去。常常使用可以减少或消除面部皱纹,并有润肤增白的作用。

3、悦泽面容方

取冬瓜仁250克,桃花2O0克,白杨树皮(去外面粗皮)100克,阴干研为细末,每日饭后服1克,日服3次。要想使脸面白一些可增加冬瓜仁剂量;要红一些则增加桃花剂量。据东晋着名医药学家葛洪介绍,服用3O天后颜面变白,50天

4、菟丝子治面疮痘痘方

茧丝子苗绞汁涂于患处,每日3~5次,连续涂抹至痘痘消失止。

5、苦瓜除青春痘方

苦瓜洗净挤汁加冰糖适量饮用。外用苦瓜汁擦患处。连用数日后,即可去除青春痘。

6、添容丸

清初名医陈士锋应用古验方治疗痘痘效果非常好。此方为轻粉、黄芩、防风各、白芷和白附子等量,共研为细末,用蜂蜜调好,做成丸子。每日洗脸后,用以擦面。本方也能治疗各种皮肤病,使容颜美好。

7、天门冬美容方

天门冬是常用中药,《本草纲目》云:“煮食之,令人肌体滑泽白皙,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还记载了诸多服食方法,其中有一方云:“用天门冬十斤,杏仁一斤,捣末,蜜渍。每服方寸匕。”用天门冬外敷,可起到“面黑令白”的作用。用天门冬晒干捣为未,同蜜捣作丸,每日用之洗面,使用不到1月后。皮肤就可变得洁白、细嫩。

8、鸡蛋清面膜

用3牧鸡蛋放白酒中浸泡28天后,每晚取蛋清敷面,可以使颜面变白如雪。此方简便易行,美容效果显着。

古代女人的护肤养颜美白秘方

美容的容颜总是容颜获得瞩目的目光,现代人们都通过保养品,化妆品来保养皮肤,那么在古代没有这些保养品的时候,她们是如何来滋养肌肤的呢?那今天就让我们来揭秘古代那些美女的养眼护肤方法吧。以下六大美容秘方,让你拥有能白,红润肌肤。

永和公主澡豆方

取白芨、白蔹、白术、白茯苓、白附子、鹿角胶各90克,白芷60克,桃仁、杏仁各50克,沉香30克,皂荚5个。先将米泔水2000毫升煎沸片刻,投入鹿角胶使之融化,再加入糯米200克,煮成粥,将此粥摊薄晒干后,同诸药共研为细末,与大豆粉500克合匀;另用蜂蜜、白酒各60毫升,加热后拌入药末中,晒干后再加入麝香1.5克拌匀,密封贮存,用时取少量敷面片刻,然后共洗颈、手等需要呵护的部位。

此方出自北宋官方所编撰的《太平圣惠方》一书,为宋太宗时永和公主保养皮肤的澡豆(类似于今天的润肤霜类),常用能使皮肤白嫩光润细腻。

张贵妃面膏

取新生鸡蛋一只,壳上开一小孔,去黄留清,装入朱砂细末20克;用蜡封孔后与其它鸡蛋一起让母鸡孵化,待其它蛋孵化出来后即可取用,每次洗脸后取少许涂面。

张贵妃即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这是她使用的面膏秘方。古医籍《肘后方》称其可以“令面白如玉,光润照人…”

天后泽面方

于端午节曰采益母草全草,去土晒干,研细过筛,加适量面粉与水调和,捏丸如鸡蛋大,再晒干;然后置药于黄泥炉灶(四壁各开一小孔)中间,炉顶灶底铺炭,先以猛之烧15分钟,后改微火,煨至药丸呈乳白色(约2小时),取出凉透,放瓷钵内研筛多次,越细越好;再以此药末300克,加滑石粉30克、胭脂3克调匀,收贮在干燥器皿中。每曰早晚取少许药粉,加水湿透敷面后洗净。

此方是武则天曰常所用的美容方,具有皴皱、泽面驻颜之功效。

太平公主面药

农历三月三采桃花,阴干研细末;七月初取乌骨鸡血,与桃花末调和成糊状即可,用时取适量敷面及其他部位。

太平公主是女皇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此方是她用来美容的面药,不仅可以滋养皮肤,促进其新陈代谢而令“面白脱如雪,身光白如素”,而且还能防治某些皮肤病(如白癜风等)。

杨太真红玉膏

用去皮杏仁、滑石、轻粉各等份,研为细末;放甑内蒸过后,加入少许冰片、麝香,与鸡蛋清调合即成。于每曰早晚洗面后,取少许涂擦颜面。

杨太真即是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红玉膏是为她增色的秘方。《鲁府禁方》称其有洁净润泽皮肤,通利血络毛窍,“令面红润悦泽,旬曰后色如红玉”之功效。

金国宫女八白散

白丁香、白蒺藜、白僵蚕、白芨、白丑各90克,白附子、白茯苓各15克,皂角(去皮、弦)三个,绿豆少许,共研为极细粉末备用。于每次洗脸时取适量敷面后以水洗之,即可。

这是金国章宗时宫女的洗面美容方。《必用全书》上说它有使皮肤洁净润泽之功效,并可防止粉刺、雀斑、色素沉着及皮肤搔痒等症。

抗衰老养颜食谱结合吃出美人无需化妆

现代的MM们通过各种美白、淡斑、祛痘的护肤品,在加上出神入化的化妆技术,才能打造出无暇亮白的容颜。可是,在古代,没有这些瓶瓶罐罐的护肤品,没有高超的化妆技术,可依然有四大美人、国色天香。那她们到底是靠什么来保养?靠什么来维持这美丽容颜呢?

古代美人的鲜花养颜食谱

茉莉花食谱

茉莉花可以舒胆明目,清凉解毒。明《饮馔服食笺》记载:“茉莉花嫩叶采摘洗净,同豆腐熬食,绝品”。茉莉花的香气可上透头顶,下去小腹,解除胸中一切陈腐之气,对精神也有轻度镇定作用,做菜时放上一小撮,便清香宜人。

紫藤花食谱

紫藤花的鲜花瓣用糖浸渍制饼,就成了北京着名的糕点“藤萝饼”。齐云山上住着道士和他们的家人,把花采下晒干,食用时再用清水发开洗净,把腊肉切成薄片覆盖花上,上锅蒸熟,春天的味道就这样整整保留一年。

玉兰花食谱

早春,白玉兰满树白玉似的香花,仿佛阳春白雪;白玉兰的花瓣肥厚且大,若用湿面粉裹着它和豆沙放在油锅中炸,香甜可口,这就是驰名中外的“玉兰片”。“玉兰片”香甜又脆,十分可口,据说还有解毒镇痛之功能。

玫瑰食谱

玫瑰花瓣单吃起来微微的甜又带少许苦味。玫瑰花用糖渍了就是着名的玫瑰糖糕,用它可做各种甜食馅的配料,其味香甜可口。红玫瑰花可与鸡腿菌、鲜笋、喇叭菌等一起炖汤,是冬季的滋补佳品。

杜鹃花食谱

花色洁白、花冠大而肉质的大白花杜鹃,煮汤或与蚕豆、咸肉、火腿等煮食或炒食,是白族用以待客、婚嫁娶丧筵席的材料。杜鹃花含有氨基酸和维生素,有润肺清喉、益气宁神、调和经血、强健大脑神经的功效。

桃花食谱

桃花是一种天然的润肤品。《太清方》中写道:“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颜色。”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此时采摘下桃花瓣阴干,放入粥内,常服可添娇色。

桂花食谱

《本草纲目》中记载,桂花“能养精神,和颜色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桂花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香料,桂花糖渍香甜可口,有让人愉悦的气味。可以用桂花做桂花汤圆、桂花月饼、桂花全鸭、桂花干贝等。

荷花食谱

在中式点心中常被用作香料或者馅料,在荷花盛开的时节,采其花瓣阴干煮成荷花粥,能使面色红润,容光焕发,皮肤光滑细腻,最补女人。北京旧鼓楼大街有一家云南菜叫做“凤凰竹”,这个馆子就是做“有机菜”的,其中有一道菜是“炸荷花”,做法与名菜炸玉兰类似。

结语:看完这篇文章,相信我们对于古代为什么会有那么的美女,古代美女的皮肤为什么那么好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了吧。她们没有使用我们现在的化妆品,化妆品里的成分非常复杂,对我们肌肤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而古代美人她们的养颜秘方都是纯天然的中草药和鲜花食物,这样在美容养颜的同时还能够吃出一个健康的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古代维京人的经济来源有哪些?种地,打鱼,卖奴隶

全文共 1120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北欧地区的维京人,除了极少数部族首领身边的贴身侍卫外,维京人并不总是全职战士或是海盗,另外他们还要担任农夫、商人、造船者’手工艺等各种角色。这打鱼种地、买卖奴隶是大多数维京人改善生活的必须的三种活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维京人的经济来源都有哪些吧。

一个典型的维京人家庭首先要有足够的土地,最早的维京人首领就是有庄园的土豪。维京人的土地上种植着燕麦、大麦、黑麦和圆白菜,在农忙时节他们并不出外打劫。维京人的庄园里还饲养者牛、猪、羊等牲畜,一个典型的维京农庄房子里通常住着12个人。北欧的土地并不肥沃,加上人多地少的矛盾,维京人扩充自家的庄园纷纷跑到海外打劫,抢钱抢人还抢地,被维京人弄得心烦意乱的欧洲封建领主们不得不送给他们土地。

由于北欧日照时间短,兼职渔民成了他们改善生活的好方法,海豹和鲸鱼是他们打渔时最看重的猎物(这两种动物被看作是最有价值的“鱼”)。维京人是最早捕鲸的民族之一,他们也能熟练地熬制鲸油,一头鲸鱼至少可以熬制275桶油,。

此外鲸鱼皮也是维京人非常看重的东西,他们会从头到尾剥下整头鲸鱼的皮,把它做成战船上的索具。能捕鲸的人被维京人看成是好汉,一个名叫奥特的维京首领甚至吹牛说,自己带着6个人在两天内干掉了60头鲸鱼(即使干掉了6头也是不菲的财富)。

对维京人来说种地、打渔都只能勉强温饱,他们最赚钱的买卖是卖人。奴隶贸易是维京人最看重的无本生意,在维京人的全盛时期几乎每家都有两到三个奴隶,奴隶帮助主人耕种土地,让主人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投入抢劫活动扩大家庭再生产。维京人的中产阶级平均家产是12头牛、2匹马外加两到三名奴隶,土豪首领们的奴隶数量普遍达到了30人以上,因此首领们参加抢劫更加积极。

在维京人的战争中失败者就是奴隶,维京人最初的奴隶就是隔壁村子的战败者。“一旦他抓住了邻居,立刻就把邻居无情地作为奴隶卖给朋友或陌生人”,耶稣说要爱你的邻居,奥丁对维京人的教诲却是打败他们、卖了他们当钱花。

维京人抢劫的地方很多,他们到英格兰、法国抢地皮,到意大利等地抢金银,而东欧就成了他们的“人力资源”(奴隶从事挖泥、撒粪、喂养牲口等劳动,是地道的人力资源)市场。维京人把东欧生活在树林中刀耕火种、用石器当武器的土著叫做斯拉夫人,因为斯拉夫人容易捕捉,斯拉夫人逐渐和奴隶变成了一个词。

统治罗斯的维京人君主身边有400贴身护卫,这些人天天在他身边吃自助餐,每人晚上酒足饭饱后都有一个陪床的女奴;国王本人还有40名专属的陪床女奴以及人数更多的种地农奴。维京君主死亡时,他的卫士们要挑出他生前最喜欢的女奴,由一个叫做“死亡天使”的老女人送她“陪伴”主人。

维京人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自己的农庄能扩大,杀人放火抢劫只是他们的兼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土库曼人是古代的什么人?揭秘土库曼斯坦的建国史

全文共 1306 字

+ 加入清单

说道土库曼斯坦,这事一个位于中亚地区的国家,处于中亚以南,西边是伊朗,南边与伊朗为邻,东南地区与阿富汗搭界、北边则是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面积达到49万平方公里,是内陆国家之一。如今土库曼斯坦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不高,在国际活动中也很少出现,但是这个国家却拥有者很悠久的历史文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土库曼斯坦的历史吧。

早在两千多年前,来自东欧的斯基泰人就居住于此。斯基泰人与波斯人有着血缘关系,历史记载他们多髯而碧眼,是典型的高加索人种。

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土库曼斯坦相继被波斯帝国和安息帝国所统治,此后又被萨珊帝国所统治。这三个帝国都是由波斯人建立的,也可以称波斯第一、第二、第三帝国,因此土库曼斯坦长期受波斯文化影响。

到中国南北朝末期,突厥人崛起于蒙古高原并很横扫整个中亚,土库曼斯坦北部地区被西突厥人兼并。此后由于着唐帝国对突厥帝国的打击,突厥人开始西迁中亚。随着大量突厥人的进入,属于黄种人的突厥人开始与土库曼斯坦当地的白种人进行融合。

到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国灭波斯萨珊王朝挺近中亚,而在此之前西突厥也被唐帝国灭了,于是阿拉伯帝国便和唐帝国在中亚的爆发了小规模冲突,最后是以阿拉伯帝国的胜利而告终,土库曼斯坦也因此被并入阿拉伯帝国。

公元十一世纪,阿拉伯帝国水落,居住在土库曼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地区的塞尔柱人(突厥人的一支)以伊朗为中心建立了强大的塞尔柱帝国。后来花剌子模取代塞尔柱帝国,继续统治中亚地区。

在塞尔柱帝国和花剌子模帝国时期,土库曼斯坦的突厥化进一步加深,

3世纪蒙古人灭花剌子模,入侵土库曼斯坦,伊尔汗国和帖木儿帝国相继统治这里,在此期间蒙古人被当地的突厥人所同化,土库曼族开始形成。

其实对于土库曼斯坦当地的白人而言,突厥人的数量仍旧算是少数,因此土库曼族的外貌更加偏向于白种人,但是在语言和文化上,土库曼族却彻底的突厥化了,而“土库曼”正是突厥的一种转译。

到了明清时期,土库曼斯坦接连被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哈萨克汗国、波斯萨菲帝国和波斯恺加王朝所统治。至19世纪时沙俄击败波斯人,控制了土库曼斯坦地区。

1917年沙俄爆发十月革命,土库曼斯坦地区也加入了苏维埃,其领土并入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花拉子模和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到1924年10月27日,苏联政府重新划分了中亚地区的民族分布区域,将土库曼斯坦单独成立一个共和国,称“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90年8月23日,土库曼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国家主权宣言,宣布成为主权国家。到1991年10月27日正式独立,改国号为土库曼斯坦,同年12月21日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不过在2005年8月26日,在喀山会议上土库曼斯坦突然宣布退出了独联体。

土库曼斯坦之所以退出独联体是因为其特殊的外交政策,自从1995年起土库曼斯坦正式成为世界公认的中立国,为了保持其中立身份,土库曼斯坦退出了许多国家之间的组织。然而土库曼斯坦至今仍然保留了一个身份——突厥国家联盟成员国之一。

突厥国家联盟是在2000年由土耳其倡议成立的,目前该联盟一共有六个成员国,土库曼斯坦便是其中之一,时至今日土库曼斯坦人仍然认为自己是最纯正的突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代一丈等于多少米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古代的一丈等于现代的多少米呢?这个问题其实别看是一个问题了,但是如果要仔细的搞清楚的话,你会发现问题不仅仅如此,非常的不简单的,因为每一个朝代关于这个一丈等于多少米都是有这个区别的,所以下面就跟谁吾爱诗经网的小编一起来仔细的分析看看吧!

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时间的“一丈",因为在中国古代,“一丈”并不都是一样长的,那我把历朝历代“一丈”的长度告诉你吧:度--即长度,由于和生活密切相关,自人类有始就出现了,原始人布指为寸,布掌为尺,舒肘为丈,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直至今天的现代计量技术的出现,古代度制演变反映着历史的变迁。

夏 :1尺 = 10寸(1尺=24.9厘米)

商 :1尺 = 10寸,1寸 = 10分(1尺=31.1厘米)

周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19.9厘米)

秦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7.7厘米)

汉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7.7厘米)

新莽:后汉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3厘米)

三国: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4.1厘米)

西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3厘米)

东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4.5厘米)

十六国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4.5厘米)

南北朝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4.5厘米;1尺=29.6厘米)

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前期:1尺=29.6厘米;后期:1尺=23.5厘米)

唐, 五代: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小尺:1尺=31.1厘米;大尺:1尺=36厘米)

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30.7厘米)

元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30.7厘米)

明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裁衣尺:1尺=34厘米;量地尺:1尺=32.7厘米;营造尺:1尺=31.1厘米)

清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裁衣尺:1尺=35.5厘米;量地尺:1尺=34.5厘米;营造尺:1尺=32厘米)

现代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33.33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excel表格中负数的人民币金额怎么转换成大写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在财务记账中,会出现负数金额。而通常使用EXCEL单元格格式设置的大写金额无法满足要求,本经验将会提供可供负数、正数使用的函数公式。

1、有以下几个数字需要转化成大写金额,其中有负数。

2、在B1单元格输入公式 =IF(A1=0,"","人民币"&SUBSTITUTE(SUBSTITUTE(REPT("负",A1

3、B1单元格显示出了大写金额:人民币负壹万贰仟玖佰玖拾叁元玖角壹分。

4、下拉单元格填充,全部的数据都显示了出来。

公式只是对A1单元格式进行转化,其他单元格需要下拉或把“A1”改成其他单元格引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代女子的礼仪

全文共 156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女子是没有现代社会女子一般的可以撑起半边天,都是养在深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古代女子的礼仪,欢迎大家阅读哦!

1、古代女子行礼:

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 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6、一般拜礼(用于雅坐时):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头贴手)或叩头(头扣地)或稽首(时间长)或顿首(时间短)。

7、女子行礼: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但处于忍让的风度——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若拜礼,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

应用:5用于一般用于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场合。6用于雅坐时。1到4,应当作为汉服时的日常行礼,依据具体情况——对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体场合容许你表现礼节的程度……现在人缺少礼仪观念,不必过分要求,但拱手应当能做到。如果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又有人来,当注意问候时要根据身边人的情况,决定行礼的程度。

2、古代女子迎宾:

古人迎宾讲究衣冠严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门口不期而遇,那么主人会装作不认识,不理不睬地把门关上,等换上衣服再开门迎宾。迎宾时,主人立在门右(其实就是主人在东,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门左。迎客进门以后,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说“请”,客人答“请”,要为客人开门、掀帘子……主人请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边的椅子上),客人请辞——最终看情况决定坐次。

今天这一切都不必要了。由于现在建筑布局多样,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后主人行,是应当把握的精神。

3、古代女子宴请:

东道先说“请”,客人辞让,东道固请,同时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过分谦让。

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

总之,原则是:心安则行之,可以行则行之——其他不强求。

4、古代女子坐容:

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盘腿)都行。

5、古代女子立容:

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道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鉴于现在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古代女子礼仪

全文共 234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古代女子是养在深闺里的,那么她们要注意什么礼仪呢?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国古代女子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古代女子裙子礼仪

在古代,女子穿裙子主要是为了讲究礼节,而不是为了展示自身的妩媚和俏丽。中国古代对于女子的言谈举止以及装束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

明朝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妇人之异于男子,全在下体。男子生而愿为之有室,其所以为室者,只有几希之间,掩藏秘器,爱护家珍,全在罗裙几幅。”

古人对于女子的下体有着强烈的神秘感和神圣感,并强调女子以裙子遮掩下体,否则,就会被认为是轻薄和无耻。

不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女子,只要结婚成家,就要经常规规矩矩地穿着整齐的裙子,即使在家里也要如此。如果客人来访,遇到主妇没有穿裙子,就会被认为是对客人的不敬和失礼,传扬出去会遭到耻笑和白眼。

女子在家里一般都穿黑颜色的裙子,其样式以褶裥裙为多。当时,对于裙幅的数量也很有讲究,裙幅初为六幅,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后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行动辄如水纹。

到了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每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华,故称“月华裙”。月华裙是一种色彩缤纷的裙子,仿佛月华一般动人心弦,而且高雅鲜丽,深受当时女子的青睐。

到了清末,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女子不能随意穿红裙子。民国时期的作家包天笑在他的《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一文中说:

“红裙子要夫妇双全才可以穿。若是一个孀妇,不许穿红裙,而且永远不许穿红裙的。如果应穿礼服的时候,青年少妇可以改穿别种颜色的裙子,浅碧淡青,各随所好,但总觉得不快于心;

老年人已是儿孙绕膝了,可以改穿黄色的裙,而且直到死,终不能穿红裙;还有夫妇之间,惟正室可以穿红裙,姨太太不许穿红裙,即使是她的儿子已是科甲发达做了大官,不许穿就是不许穿。”

当时,为了女子能否穿红裙子,出现了无数嫡庶之争的家庭纠纷。后来,一些思想进步的文化人提倡妇女解放,女子们不再裹脚,旗袍也迅速流行开来,女子们穿裙子也有了选择的自由。

中国古代女子礼仪

一、立容:

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道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鉴于现在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二、坐容:

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盘腿)都行。

三、行礼:

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 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6、一般拜礼(用于雅坐时):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头贴手)或叩头(头扣地)或稽首(时间长)或顿首(时间短)。

7、女子行礼: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但处于忍让的风度——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若拜礼,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

应用:5用于一般用于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场合。6用于雅坐时。1到4,应当作为汉服时的日常行礼,依据具体情况——对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体场合容许你表现礼节的程度……现在人缺少礼仪观念,不必过分要求,但拱手应当能做到。如果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又有人来,当注意问候时要根据身边人的情况,决定行礼的程度。

四、迎宾:

古人迎宾讲究衣冠严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门口不期而遇,那么主人会装作不认识,不理不睬地把门关上,等换上衣服再开门迎宾。迎宾时,主人立在门右(其实就是主人在东,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门左。迎客进门以后,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说“请”,客人答“请”,要为客人开门、掀帘子……主人请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边的椅子上),客人请辞——最终看情况决定坐次。

今天这一切都不必要了。由于现在建筑布局多样,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后主人行,是应当把握的精神。

五、宴请:

东道先说“请”,客人辞让,东道固请,同时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过分谦让。

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

总之,原则是:心安则行之,可以行则行之——其他不强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揭秘古代情人约会私密招数

全文共 2596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情人约会有什么秘密招数呢?你以为只有现在的小情侣会约会吗?其实古人幽会情人的招数也有高人一等,那么,你知道男女约会要注意什么呢?初次约会技巧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正确约会?

古代情人约会私密招数

阅读前人笔记和古典文学作品,发现古人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诠释,总是不遗余力,甚至连一贯的惜墨如金作风也大为改变,虽依然是之乎者也,却在细节上描绘得极为详尽,想必古人对香艳故事也颇有兴致。

比如《西厢记》,本来就是一出男女爬墙约会的简单故事,经历代文人演绎来演绎去,简直可以作为少男少女之约会教科书了。

男女之间约会,本身是件两情相悦的美丽事情。在古代,由于男女大防等礼教的束缚,使得约会少了些坦然,多了些偷情的味道,这和现在的男女约会爱往僻静处钻,在性质上是两码事。

但是,从男女关系的“化学反应”来看,古代男女约会和今天的男女约会,其过程和细节却大同小异,如同模拟实验一般,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来。

许多文艺作品都是这样记录过程的:先是某才子在某次游玩时邂逅了某佳人,一见钟情,然后男方写诗传情,或用藏头诗暗示约会时间和地点,再然后就是某佳人在深明大义的丫鬟的帮助下,成功地赴约,于是,一段才子佳人的俗套故事就此演绎开来。

别看故事是俗了点,其中的约会方式却被后来人不断地重复使用,演变出了情书、短信、QQ等不同的预约形式,承载着几多血泪悲欢,记录了几多恩怨情仇。

古代男女约会,对于女人来说,多出于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追求,如果存在“偷”的成分的话,那么,她们“偷”的是情,是爱。而对于男人而言,却与性有着莫大的关联,“明眸善睐,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若飞若扬”,与如今的男人一样,他们总要思虑着在什么时间,采取什么方式,才能进展到接吻、拥抱、直至发生男女关系这一阶段。也就是说,约会的具体细节,是由男人设计计划并掌控安排的,他们所受的欲望纠葛和精神压力的折磨,要远远大于女人。

第一是选择约会场所

今天的男人一旦希望与某个特定的女性约会,采取的方式通常是邀请她吃饭、喝茶或看电影以促成约会的实现。

达到这一步骤并不难,只要不是畏首畏尾或者自尊心过于清高的男性,都能在比较轻松的心境中达到目的。古代男人则不行,他们不敢将女人约到大庭广众的地方,更无电影可看,他们只能寻找一个人迹罕至的所在偷偷摸摸进行约会。

第二是约会中的心理

今天的男人在女性应邀赴约两三次共同进餐的过程中,便会产生抚摸、接触女性身体的欲望,这叫谈恋爱,先谈而后爱。

古代男人在第一次约会的时候,就会直截了当提出那种要求,包括海誓山盟、私定婚嫁等,都预示着身体的结合,因为他们之间的爱,不需要再谈了,女人愿意赴约,已经表明了一切。

比如书生张拱与崔莺莺的约会,崔莺莺以身相许,白素贞与许仙的约会,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约会等等,均属于此类故事。

第三是拥抱和接吻

实际上,拥抱热吻并不是西方情人的发明,至少在秦汉时期,古代男女在社交场合中就使用了吻礼。这从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中可以得到证明,在四川、山东等多个秦汉时期的古墓葬中,都发现了古人拥抱、接吻的壁画。

在约会的时候,古代男人始终都在考虑如何才能与女人接吻,他们对女人的嘴唇表示出极大的关注。比如,焦仲卿初见妻子的时候,目光便停留在“口如含朱丹”上;宋玉与女子约会,也有“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编贝。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的精彩叙述,女子“嫣然一笑”,宋玉即神魂颠倒;贾宝玉初见警幻仙子,也是只看其“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一般来讲,古代男人在怀有这种欲望和意图时,会尽力争取把他本人的好感传达给对方。而女性中似乎存在这样的担心:男人在接吻时是否会产生冲动?自己该怎么办?这也就是为何古代女人在约会时喜欢自带枕头的缘故之一吧。

有趣的是,现在的男人可以通过轻轻触摸对方的手,或者用膝盖靠近对方的膝盖等轻微的身体接触来确认对方的反应,这也是常见的演技。比如在酒吧,面对吧台并排而坐也是一样,可以通过肩与肩的相互接触,试探对方的反应。

如果女方反射般地将手或膝盖抽回的话,那么按理可以判断该女子没有诚意。而古代男人没有这么啰嗦,根本不需要试探什么,只需要主动拥抱对方,在对方半推半就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亲吻或者开始下一步行动。

第四是直接发生男女关系

今天的男女约会,如果要发生男女关系,一般会发生在男人送女人回家的过程中,特别是独身女人,男人期待着女人能邀请他“进来喝点什么”。

如果女方不予邀请时,男人会主动说“能让我进去喝杯水吗”,或者说“我很想欣赏一下你的房间”。与之相反,女人被邀请到男人的房间是常有的事情。

这时,男人常用的手段是用“我有东西要交给你”,“我想让你看一样东西”等等做借口。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只要进入对方的房间,以后的故事就简单了。

古代男女约会时,如果发生男女关系,一般是在约会的场所当时完成的,他们没有条件互相送别并在送别过程中完成男女关系。

比如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的偷情,要么在皇宫里约会,要么去和尚庙里约会,硬是在礼教和禁规之间寻找缝隙,整整交往了八年,还生下了一儿一女。

现在的情人约会会做什么

许多谈了恋爱的人,当两个人在一起时,常常不知道去哪里,去玩什么。那样就太尴尬了,这里小编告诉你现在的情人约会都干啥去了。

去吃一些平时见不到的,刺激的,能填饱肚子的食物,在一般的路边饭馆就行了。一般是晚饭时间出去,如酸菜鱼、特色火锅等。

吃美食(零食)

每次外出尝一下周边的美食,比如冰激凌、烧烤、臭豆腐等,男生可要带够钱了。

公园游玩

许多大型的公园都是免费进去的,非常适合情侣游玩散步,嬉戏打闹。

逛街买东西

估计这是最令女生开心最令男生伤心的事情了,许多时候还要男生买单,男生们注意了,出手前先想想你们父母的辛苦。

私聊

找个没人的地方,私聊,特别是在晚上,过只属于两个人的世界很正常吧。不过小心遇到一群坏人呀,注意安全。

旅游

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上传几张照片到空间,别提有多浪漫了,小伙伴们只能干瞪眼了。如去北海感受银滩的风情,到桂林领略山水之美等。

其它

如去电影院、去KTV、去游戏室、鬼屋、泡温泉、按摩等,去朋友亲戚家,或者去旅馆住什么的,你懂的。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你知道古代情人约会绝招有哪些了吗?古人恋爱比现代人要含蓄点,但是也不缺乏胆大妄为的人,情人之间幽会,总会掺杂一些别样的情愫在里面,看了上面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龙口古代水利设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

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位于五龙口镇沁河出山口处。初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因渠首系用“枋木为门,以备蓄泄”,始名枋口堰。历代修建广济渠、广慧渠、利丰渠、永济渠、兴利渠,并在渠首修闸门,形成五龙分水之势,故名五龙口。现存有唐《白居易游济源枋口偶题石上》、北宋《文彦博再游枋口》、明代开凿渠首的记事和诗碣、明崇祯四年农民起义军占领五龙口的碣石和清代重修各渠的重要碑碣等。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和都江堰、郑国渠开创于同一时期,属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根据《沁河志》的记载:枋口堰是中国水利史上第一个采用“暗渠”达到“隔山取水”的水利工程,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利用“水流弯道”原理取水的水利工程的实践,其功效一直利泽至今。渠首建筑物雕刻形象生动,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和文物价值。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国务院核准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龙口镇:五龙口镇座落在巍巍太行山脚下,悠悠沁河水之滨,这里风景秀丽、资源独特、经济发展,人文和谐。唐代诗人白居易曰:“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说的就是济源市五龙口镇沁河流域。五龙口镇之名源于古代枋口引水工程。沁水发源于山西,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穿越太行山,在五龙口出山东流。秦代在此开山凿渠,引沁灌田,以枋木为闸,故称枋口。枋口水利工程与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古代战场战马不可缺少,为何有人说用骟马比较好有优势?

全文共 158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战场马其实很多时候大家也知道品种还是挺多的,虽然品种多吧,但是这个战马总有优质的好的,所以最近听人说这个古代的战马有一种叫骟马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骟马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何很多人说这样的马比较好有优势呢?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李光弼巧施母马计!】

滚滚历史5000年。烽烟战火金戈铁马。演绎了无数英雄赞歌。谱写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战火画面。无数英雄在马嘶长鸣中崛起。又有无数人在悲壮的倒下。江水依然滔滔东流去!

自古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是无以言表的。什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都表达了人们对马的高度评价。战争是离不开马的。当年成吉思汗的铁骑军横扫欧亚大陆。这可都是金戈铁马的勇往驰聘。

那么有人问过古代战争,使用的战马到底是公马还是母马?那就请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公马和母马都各有哪些特点吧。

公马体力强悍勇猛好战,刚烈机智攻击力强。但缺点是脾气暴躁。性烈凶猛好斗难以掌控。一旦到了发情期就更很难驾驭。母马脾气温和。易于驾驭适合作战马。但母马勇气不如公马且胆小。缺乏威武震慑力。战斗力也较公马差,耐力不足。民间不是有一句经常说的老话吗:“客马(既是母马,百姓都给母马称为客马)这就是说明了古人就否定了母马不能上阵的。且母马一年中还担负着。怀孕产仔繁育后代的重任。战争是需要母马来繁衍培育后代的。母马一旦在战场上损失过重。就会给骑兵的后续发展带来灾难。

所以当时人们就想到了一个用阉割公马的方法。虽然公马在阉割后不如从前,那么威武霸气。但它比较温顺听话。不但有耐力,而且体力变得比以前更加健壮。既有公马的强健体魄又有母马的温顺。阉割后省去了驯服的时间。武将能得一匹宝马,那也是如虎添翼。如果马在发情期。这对战场上的作战也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说騸马才是战马中的最佳选择。騸马四肢有力强壮,性格温顺柔和耐寒且安静沉稳。隐蔽性极佳。用它取代公母马作为骑兵主力才为最大的优势。

可是又有人说了为何不用骡子做战马那?在历史还真有使用骡子当过战马的。那就是西汉时期的王莽。王莽在赶“刘秀“时就是用的骡子军。王莽的骡子军把刘秀赶了一整天,结果刘秀的马实在跑不动了,但是王莽的骡子军却没怎么的。后来刘秀找个地方隐蔽起来才逃过一劫。把个刘秀气的这个骂呀“从哪里弄来的这帮骡子。以后非让这帮骡子断子绝孙。自此以后这骡子可就从来也没有生育过。当然骡子不生育和刘秀是没有关系的。骡子这个物种倒是挺有耐力的不爱生病,骡子的寿命也挺长的。骡子即有马的优良特征又有驴的韧性。但是若论速度可能比马稍差些。骡子外形看着没有马威武。再说培养骡子必须用马和驴进行交配。驴配马生的那叫马骡子。马配驴生的那叫驴骡子。驴骡子不可以用,王莽用的骡子军就是马骡子。但是培养出一个骡子还是比较不容易的。骡子还是少数物种,所以战马就没有采用骡子。

【巧用母马计】

在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公马被母马引诱的实例那?还真有请看下例。在安史之乱时李光弼带兵与叛将史思明对阵相持不下。但是史思明骑兵强悍,所用战马全是从塞北引进的公马。个高劲大体型高大迅猛。对唐军危害很大。史思明经常让士兵在河边放马以炫耀自己兵强马壮。以此来扰乱李光弼士兵的军心。于是李光弼就想出一条妙计来。他吩咐手下士兵到百姓家里收买母马500匹,专卖产后带有幼马驹的母马。某日史思明的一千匹马又出现在河边对岸。

李光弼下令把幼马驹全部关在城里。把500匹母马全部放出。这些母马思念城中的幼马驹。于是长叫不停。对岸史思明的公马听见了这些母马的叫声后。可乐坏了,多常时间没看见美女了。那管三七二十一都不顾一切的向对岸跑来。被李光弼的士兵们圈赶进城中变为己有。李光弼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一千匹战马。士气大振,史思明失去了千匹战马也损耗了战斗力!

由此看来这公马在战场上真要是遇到对方的母马。那可真是无奈。到了那个时候它可顾不了那么多。它可不认主人只认追母马去了,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国立古代艺术博物馆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国立古代艺术博物馆是坐落于里斯本的一个杰出艺术博物馆,建立于1911年,由于其窗户为绿色,有时也被人们称为“绿窗博物馆”,是收藏葡萄牙古代艺术最优秀的博物馆。

国立古代艺术博物馆以收藏葡萄牙古代艺术为主,即从中世纪至19世纪早期的艺术作品,包括油画、雕塑、金属制品、纺织品、家具、版画、陶瓷器、象牙工艺品和其他装饰艺术等。在博物馆的众多收藏中15和16世纪的油画、雕塑、金属制品尤为重要,因为它们是葡萄牙艺术发展的杰出代表。馆内的葡萄牙金属制品为博物馆的一大亮点,最杰出的就是12至18世纪的金属制品,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贝伦圣体光(Monstrance of Belém),传说是由葡萄牙剧作家吉尔•维森特(Gil Vicente)制作的。

National Museum of Ancient Art

必去理由:葡萄牙最知名的博物馆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葡萄牙[Portugal]

景点所在省、州:里斯本区 [Lisbon District]

景点所在城市:里斯本 [Lisbon]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