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格列宁多少钱2020(最新20篇)

浏览

562

文章

30

篇1:琴亭列宁学校旧址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列宁学校旧址位于莲花县琴亭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共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中共湘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湘赣省苏维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会先后在此召开。彭德怀、王震、肖克、王首道等一大批共和国高级将领在这里战斗过。后又为“列宁学校”,官厅现存1986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邦同志为其亲笔所题的“列宁学校”牌匾。

地点:琴亭镇花塘村

时代:1912年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南、西、北各向外延伸10米,东向外延伸15米。建设控制高度:18米。面积:5985平方米。

琴亭镇:莲花县辖镇,县府驻地。1913年置琴亭镇,1956年更名莲花镇,1958年更名琴水公社,1968年并入花塘公社,1970年析置琴水镇,1983年复置琴亭镇。位于县境南部,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2.7万。319国道、吉(安)莲(花)公路过境。辖西门、北门、南门、西边4个村委会和城东、城西、城南、城北4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化工、建材、食品等厂。农业主产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列宁乡革命历史纪念馆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文昌列宁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文昌市公坡镇中心小学校园内。

1927年,中共琼崖特委派共产党员许侠夫、罗文淹到公坡乡(后改为列宁乡)一带从事革命活动,他们走村串户,宣传革命道理,在很短时间内,就把该乡广大的贫苦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农民协会、妇女会、共青团、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并建立起了农民自卫队,很快就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风暴。在此基础上,建立列宁乡党支部,成立列宁乡苏维埃政府,周德锋任党支部书记兼苏维埃政府主席。列宁乡政权建立后,群众组织等工作得到了发展。为了扩大苏区,1927年七八月间,许侠夫、罗文淹等率领农民自卫队向列宁乡周边发展。1927年12月,国民党以一个团的兵力向列宁乡苏区发动进攻,对列宁乡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进行屠杀,许侠夫、周德锋等先后牺牲,列宁乡损失惨重。列宁乡红色政权被摧残破坏,当地革命工作转入地下。

纪念馆于2003年7月建成,钢筋水泥结构,两层楼,楼房正面顶部有红色五角星,中间为刻有“文昌列宁乡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大字。坐南朝北,地势较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北边、东边为公坡中心小学校操场,南边、西边有榕树、椰子、竹子等林木。纪念馆现保存较好。

地址:

海南省文昌市公坡镇中心小学校园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阎家沟列宁小学旧址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阎家沟列宁小学旧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阎家沟列宁小学旧址

时代:1935年

地址:甘泉县下寺湾镇阎家沟村

保护范围:东至阎家沟村路西侧,南至荣誉军人学校旧址2号院落北界,西至盘龙坬(山)东界,北至窨子湾底。

2018年,阎家沟列宁小学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下寺湾镇:下寺湾镇位于甘泉县西北部,洛河上游,距县城36公里,镇域面积443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200人,有驻镇事企业单位22个。 下寺镇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大陆性气候。有耕地28885亩,其中川台地8408.8亩。森林面积28万亩,盛产桃、杏、黑木耳等森林特产,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丰富的建筑用砂、天然气以及石油资源。 。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列宁小学旧址

全文共 198 字

+ 加入清单

列宁小学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列宁小学旧址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于同年在南梁转咀子创办了边区第一所红色学校——列宁小学。当时有教师2人,学生60多名,开设了语文、算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师生自制课桌、黑板、墨水,自编教材。刘志丹、-、蔡子伟等边区领导人经常关心学校的发展。列宁小学的创办,开辟了陇东教育事业的先河。学校旧址经恢复维修,现为全市红色旅游景点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通江列宁公园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列宁公园是全国唯一以国际革命人名命名的公园,原名“诺江公园”,位于通江县城北隅,坐落在炮台山下,形若巨狮,横卧诺水河畔。园内亭阁次第,古木参天。

列宁公园原状为民国初年一驻通江营长刘吉所建,园门匾额—“诺江公园”四个斗大的字以及镌铸在园门墙壁每一块砖头上的“诺江公园”等小字均系县城东郊桃子园一布衣文人向茂候所书。建园时除保留一古刹(张爷庙)外,还建有荷花池、花台、花缸、草亭、茶舍、餐厅,园内五一村餐厅是一楼一底的小洋房。1932年,红四方面军入川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主要领导人常在这里议事办公和居住。山腰一茶亭,亭侧有一石鼓,鼓上刻着刘吉的一支无题小调:“弯弯路,坦坦坡,往还游人几度过。危楼形壮丽,古树影婆婆。尘垢逼人少,轻风拂面多。才子佳人悠闲石墩坐,手提一个小壶儿,自斟自酌,对月吟哦,哪管它岭头牧笛,江面渔歌。隐!此虽非蓬莱仙岛,也算得个安乐的行窝。”

1933年初,红军将诺江公园扩展更名为“列宁公园”。右起德园,左临梓撞宫,前接闵公桥,后靠赵巧岩,面积近一平方公里。园内辖城隍庙、文庙、张爷庙、梓撞宫等古建筑。庙宇楼台,檐牙高啄,盘山小道,曲径通幽。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政治部均设于园内。当时红军的一些重要会议多在园内梓撞宫、文庙、五里公所召开。桓侯祠前石壁上刻着“活捉刘湘”以及曾在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工作过的原广州市市长朱光书写的“消灭刘湘”的巨幅标语。园后炮台山上,架设了红军总电台,并修筑了坚固的防卫工事,保卫着川陕苏区的首府—通江城。

红军北上后,国民党通江县政府又将这个公园改为诺江公园。建国以后,又复名列宁公园,县文化馆、图书馆、文管所、川剧团等单位曾设立于园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理论即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之间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跃进式的迅速发展,赶上或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必然引起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战争使帝国主义阵线分裂,力量削弱,从而造成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在这薄弱环节上,如果有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不完全,封建残余较强,无产阶级力量较强,觉悟程度较高,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联合农民,国内阶级矛盾又极为尖锐,那么无产阶级就可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动革命,并取得胜利。

列宁的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理论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共闽西第二次代表大会暨闽西列宁师范暑期学校旧址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闽西第二次代表大会暨闽西列宁师范暑期学校旧址为新罗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闽西第二次代表大会暨闽西列宁师范暑期学校旧址:和平堂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松涛小学内,由龙岩绅士杜连茹建于1912年,坐西朝东,中轴线依次为:灰坪、大门、前厅、天井,后厅,后厅左右各有侧门一,土木结构平房建筑,原占地1100平方米,现仅存302平方米。1975年龙岩县革命委员会(1975)龙革字157号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6月,中共闽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选举郭滴人为特委书记。同年7月,闽西列宁师范暑期学校在次开办,培养来自闽西各县的小学教师,在中央苏区红色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江口列宁小学旧址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江口列宁小学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江口列宁小学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丰美村东田自然村。

1928年底,国民党在莆田全面清党,并宣布取消农会组织,禁止群众运动。就在中共莆田县委领导力量受到削弱,革命形势趋于低潮的困难情况下,王于洁被省委指定接任莆田县委书记,县委委员有陈天章、吴梦泽、王纪修、郭寿銮、郑珍、郭晓云(女)、陈兆芳、吴承斌、陈光潜等。县委研究把工作重点从城区转移到农村,斗争方式由合法转为地下。县委领导成员分头深入基层整顿、巩固和发展组织,并把原来用国民党名义组织的合法农会改组为秘密的农民同盟会。陈天章和王纪修分别在江口和东泉各创办一所列宁小学(挂名作私塾),作为地下交通站和培养青少年革命骨干的基地。江口列宁小学校址设在东田村福展宫,江口区委委员欧文华任校长兼授课,教师有汤文铸、蔡朝阳等,陈天章也经常到校指导办学并亲自授课。当时在校的学生有20多人。学校所学习的课本多是传播马列主义的革命书籍。1930年12月,由于中共莆属特委组织建立的外坑苏维埃政府反“围剿”斗争的失败和红军207团领导人陈天章等人的被捕牺牲,--笼罩整个闽中。江口列宁小学被迫停办。

江口列宁小学旧址为两层砖混结构楼房,每层各有5间房,建筑占地面积180平方米,保存较为完好。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1年12月给予挂牌保护。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丰美村:丰美地位于戴云山山麓,是个半山区的地方。东与新前村接壤,距离所在地约2公里;西距省文物保护地,莆田市游览区农山寺约2.5公里;向南骑车1公里可达福厦公路;北是山麓一片碧绿的龙眼树,这里物产丰富,交通方便。村落面积2.4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897人,469户,辖2个自然村(顶邦尾和东田)、8个村民小组、一座学校、一个医疗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列宁街石牌坊及红军标语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列宁街石牌坊红军标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列宁街石牌坊及红军标语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四座石牌坊分别建于同治六年、清嘉庆21年、清同治九年和清光绪二十年。1933年,渠县苏维埃政权在这些石坊上刻有“拥护红军、扩大红军”,“工农-”、“打到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等30余条标语。特别是在二号坊上的“列宁主义街”5个大字,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治部制立”。“列宁”二字1米见方,整幅街名长5米,宽1.7米,故名列宁街,原国防部长-将军题名“红色第一街”。

2013年5月,列宁街石牌坊及红军标语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石桥镇:2019年,撤销香隆乡、沿河乡、永进乡、洛车乡和道让乡,将原香隆乡、原沿河乡、原永进乡、原洛车乡和原道让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石桥镇管辖,石桥镇人民政府驻园丁街148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苏维埃列宁高等学校旧址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苏维埃列宁高等学校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鄂豫皖省苏维埃列宁高等学校旧址位于新县郭家河村,距县城30公里。旧址原为王姓地主庄园,共有房屋54间。1931年,鄂豫皖根据地迅速发展,急需各方面人才,因此,边区政府在此建立了列宁高等学校。校长杜孝生,选任教员、教官十余人,开设有政治、语文、数学、军事等课程。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1932年春学校迁往新集。先后共为根据地培养了800多名军政干部,有的同志后来成为我党我军的高级将领。

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中间两排和北首耳房27间。1992年对旧址进行了重点维修,并在前排大门侧墙上镶嵌有一块大理石保护标志。

郭家河乡:郭家河乡位于新县西南、豫鄂两省边界处,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接壤,全乡总面积8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0.59万亩;辖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92个村民组,总人口1.01万人。2016年全乡地方生产总值达3.37亿元,完成本级财政收入341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214元。红色境内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列宁怎么死的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列宁的死因没有确切的定论,众人比较认可的两种死因:苏联当时的健康人民委员尼古拉·谢马什科院士在列宁死因报告中说:死因被认为是血管壁硬化;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病理学教授哈里·温特斯博士和俄罗斯历史学家列夫·卢里认为,导致列宁英年早逝的真正原因应该是精神压力;家族病史甚至中毒。

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列宁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后的化名,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同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列宁博物馆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在芬兰南部城市坦佩雷市中心,有一座长年对公众开放的列宁博物馆。与俄罗斯等国的列宁博物馆陆续被关闭的命运不同,这座列宁博物馆自建馆以来一直充满活力,这是西方建立的第一个列宁博物馆,也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永久性列宁博物馆。

在离火车站不远的一条大街旁,有一座灰色的老建筑,这里曾是坦佩雷市的工人大厦,也是当年列宁出席布尔什维克代表大会的会址。在远处就可以看到,建筑的外墙上镶嵌着列宁铜像和列宁博物馆的标牌。1946年1月20日,在坦佩雷市民倡议下,当地有关部门在这座大楼中列宁曾经出席布尔什维克代表大会的会址大厅,建立了当时在苏联之外的第一个列宁博物馆。

博物馆由两个展厅组成,第一展厅以“列宁的生活和业绩”为主题,展示了列宁从青少年时期直到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后的大量珍贵图片、历史文献资料以及油画和雕塑作品。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曾26次来到芬兰,前后居住了近两年时间。在主题为“列宁在芬兰”的第二展厅,游客可以通过观看大量图片、实物和文献资料了解到有关列宁与芬兰的悄况。

为了方便参观者,列宁博物馆不仅备有英文、德文、俄文、法文、瑞典文、阿拉伯文等文字的展览目录和简介,还在互联网上开设了网页,欢迎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列宁的生平和业绩。博物馆自成立以来,已举办了“列宁诞展100周年”、“列宁的足迹”等100多个专题展览和庆祝活动。

Lenin Museum

必去理由:世界上目前唯一的永久性列宁博物馆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芬兰[Finland]

景点所在省、州:皮尔卡区 [Pirkanmaa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坦佩雷 [Tamper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花墩桥列宁小学遗址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花墩桥列宁小学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花墩桥列宁小学遗址位于建宁县溪口镇溪口社区花墩桥街36号。

1932年10月18日,红一方面军在建黎泰战役中第二次攻克建宁县城后,建立了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建宁苏区得到恢复巩固,进入相对稳定时期,进行了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和文教卫生事业建设,区、乡、村普遍设立列宁小学,招收苏区群众子女传授新文化知识,普及社会文化教育,扫除文盲,开展文艺、体育活动,审查文化教育材料。

列宁小学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革命战争与苏维埃建设事业服务,强调学校教育既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又向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列宁小学语文课第一课是《菩萨不灵》,教的第一首歌是《送郎当红军》。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组织宣传队上街宣传破除迷信,查禁-和,-博,宣传红军打胜仗和党的中心工作,组织社会服务队,帮助军烈属做工,帮助政府、红军送信,参加站岗放哨,参加慰劳红军等,达到教育为革命服务的目的。花墩桥列宁小学属城市区溪口乡乡办小学。

花墩桥列宁小学遗址始建于19世纪末,为木构架两层楼民房,坐北朝南,面阔8.7米,进深12.5米,占地面积108平方米。2011年被拆除。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溪口镇:溪口镇位于建宁县北郊,镇域面积22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万多人,是以生产种子、莲子、果子为主要特色的城郊型农业镇。去年初以来,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动镇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全镇上下开展了“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诚心和农民交朋友、消除干部与群众疑虑”活动(简称“加、减、诚、除”活动)。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茶陵县立列宁学校旧址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茶陵县列宁学校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列宁学校旧址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秩堂镇毗塘村湖头岭,原来是一座古老的雩江书院。1931年秋,茶陵县苏维埃政府将古书院改办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校”。学校大门上方写着:“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校”11个大字,两边墙上有当年书写的标语:“准备实行平田,实现国家统一”、“讨伐日本”、“恢复农村”、“澄清吏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停办了近16年的列宁高级小学得以恢复。2006年3月,该校被列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茶陵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毗塘村:毗塘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工农红军干部培训学校之沙岗镇列宁学校遗址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工农红军干部培训学校之沙岗镇列宁学校遗址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沙岗镇公议村。

鄂西苏维埃军政干校,一九二九年创办,校址初设在江、监两县交界处的张公垱张氏祠堂里,一九三0年春搬迁到普济严家宗祠,后迁至位于沙岗、普济之间的公议场附近的明堂寺。明堂寺是座三重古庙,,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占地十亩左右

1930年7月,贺龙同志亲临干校同校领导和学员代表座谈,提议将干校改名为“苏维埃列宁学校”,还为办好学校作了“努力革命、阶级斗争、忠诚勇敢、永不变心”十六个字的指示。1930年冬县委在林家垱召开军事比武大会,列宁学校学员在大会上作了军事、体操表演,县委书记候蔚文根据贺龙同志的指示作了“好好学习,立志革命”的讲话。红军干校在明堂寺办了三期,结业的学生两百余人。他们中有不少人报名参加红军,有不少人成为了党的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其中王右发、张冬安等为革命壮烈牺牲。1931年,随着根据地中心转入洪湖,列宁学校搬迁至周老嘴,明堂寺改办为列宁小学。

鄂西苏维埃军政干校,1929年创办,校址初设在江、监两县交界处的张公垱张氏祠堂里,1930年春搬迁到普济严家宗祠,后迁至位于沙岗、普济之间的公议场附近的明堂寺。明堂寺是座三重古庙,,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占地十亩左右。为办好苏维埃军政干校,特委作过多次具体的研究和安排,并指定侯蔚文(江陵县委书记)、邓诗福兼管干校,学制每期多则三月,少则一月以上,一般为上半年一期,下半年一期,每期招收80-100人,开甲、乙、丙三班,学员主要是区乡干部和工农兵队伍中的先进分子,少量的贫苦孤儿和革命干部子女,干校建立了党支部,领导和教师由鄂西特委委派。

干校的任务是:1、训练区、乡干部,培养骨干,为红军输送力量;2、讲《战报》消息,学习土地法令;3、学习军事操练;4、送军事情报,配合红军作战;5、办墙报,宣传“天下劳苦大众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地”、“打倒--污吏”、“打倒哑吧阎王”、“男女婚姻自由”等政治口号。

公议村:公议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箭厂河列宁小学旧址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箭厂河列宁小学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箭厂河列宁小学旧址位于箭厂河街上,坐东向西,是一座飞檐翘角的古建筑,原为吴氏宗祠,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前后两排,共10间房屋,中间是一方形大院,共占地813平方米。两棵枝繁叶茂的广玉兰,掩映着大院正中两侧,平添了几分生机。吴氏宗祠原设一所私塾。1926年秋,箭厂河农民运动日益兴起,吴焕先等党的领导人,选派共产党员吴立子和进步知识分子刘雅亭,创办了一所“中山小学”。1927年春,为了适应农民运动的需要,学校又增设成人班,培养农运骨干。1930年随着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改称“列宁小学”。分3个班,学生130多人,直属县苏维埃领导。除开设国语、算术、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等课程外,还经常进行宣传工作。1932年秋,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学校停办。建国后,当地政府对学校进行了修葺,并在此设立过箭厂河中心完小。1974年学校迁出,全面维修后改为箭厂河革命纪念馆。2000年公布为省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箭厂河乡:箭厂河乡地处大别山腹地,是新县的南大门,南与湖北省红安县接壤,距武汉天河机场110公里,北距新县县城13公里,西距京珠高速80公里,东距京九铁路、大广高速10公里,230国道贯穿南北,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箭厂河乡属长江流域,地处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气候带,植被丰富,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全乡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82个村民组,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闽西列宁师范学校旧址世德堂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闽西列宁师范学校旧址(世德堂)为永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闽西列宁师范学校旧址(世德堂)位于虎岗镇虎西村,年代为1930。

闽西列宁师范学校旧址(世德堂),位于虎岗镇虎西村楼上世德堂,建于民国初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方形,土木结构,坐西朝东,两进三落廊院式带两翼横屋,歇山顶,山墙搁檩。1930年12月15日,中共闽西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迁驻虎岗后,红四军随后创办列宁师范学校,校长郭滴人,驻虎西大竹园楼上世德堂。当时,学校承印《红旗》、《红报》等报刊及《识字课本》、《看图识字课本》、《劳动小学国语课本》。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东、南、西、北各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端线外延15米。

虎西村:虎西村现有入口4450人,有村民小组数38个,总户数1300户,土地总面积15.6平方公里,有林地16800亩,森林覆盖率71%,耕地2780亩,境内有著名的茫荡洋风景区。红领巾水库等,是闽西红土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0闽粤赣边区特委、军区司令部、军政学校第三分校、闽西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列宁师范学校等40余个机关单位所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列宁室旧址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列宁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攸县南岸列宁室旧址于1930年由当地富户陈寿康所建,座东北朝西南,总建筑面积为214.74平方米。2008年4月县政府征收整栋房屋,同年12月,株洲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6月,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攸县苏区和湘赣根据地西翼的"围剿",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独立一师三团团部奉命来攸县鸾山南岸。旧址为1932年6月-1934年工农红军湘赣独立一师三团团部指挥驻地。为组织干部战士学习马列主义,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特将指挥所驻地左边一长屋辟为"列宁室"。在室内墙壁上 书写了《国际歌》、《少年先锋队队歌》和大量的革命宣传标语。据说墙大部分标语为肖克将军所书。红军撤离后屋主三子陈保元(土改时为地主)刻意保留,不准洗刷。土改时,"列宁室"分给了贫农贺石生。

1970年,鸾山公社办点干部杨某发现旧址内有1932年时期大量革命标语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县政府将其收为国有加以保护。1982年5月,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鸾山镇:攸县辖镇。1950年为二区,1956年置鸾山乡,1958年为星火公社,1959年更名鸾山公社。1984年复改鸾山乡,199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0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2.1万。镇政府驻鸾山。辖陶坪、庙下、琴陂、咸弦、咸周、新和、东院、利洞、邹家坊、上垅、江冲、上坪、江边、龙会、南源、南岸、皮佳17个村委会和置新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矿、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列宁遗体90年不腐气色越来越好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尽管列宁已经去世90年了,但他的身体看起来比去世时还要好。这主要归功于防腐人员,因为他们找到了保持列宁遗体外观的方法。近100年来,列宁的人体防腐技术不断得到优化,防腐专家甚至认为他们的人体防腐研究有助于许多实际的医学应用。俄罗斯的“列宁陵墓群”长期以来一直负责这项有点恐怖的工作。这个小组最多有200名科学家。

根据杰里米·许在《科学美国人》中对列宁身体的详细报道,俄罗斯人比生物组织更倾向于保持列宁身体的形状、重量、颜色和弹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社会人类学教授阿列克谢·尤尔查克(Alexei Yurchak)告诉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必须用塑料和其他材料代替一些皮肤和肌肉。这使得列宁的身体与以前的人体(木乃伊等)非常不同。)”

关于列宁的遗体,阿列克谢·尤尔查克不仅在《代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而且还出版了《不要永远:最后的苏联记忆》一书。这本书的英文名字是“一切都是永恒的,直到不再是:最后的苏联一代”。在书中,尤尔恰克描述了科学家通常用来治疗列宁面部真菌污渍的温和漂白方法。列宁脸颊上的真菌污渍几乎杀死了许多防腐人员。成功去除列宁脸颊真菌污渍的科学家伊利亚·兹巴尔斯基告诉《犹太世界评论》:“他们真的会杀了我们。当时我和小组中的其他科学家都很害怕,就像苏联的其他普通人一样。”

苏联解体后,列宁的遗体也在莫斯科红场展出。但是今年,俄罗斯官员关闭了列宁的陵墓,这样科学家们就可以为列宁145岁生日(4月22日)的新公共展览做准备了。

现在,工人们每周都使用精密仪器来检测列宁身体皮肤的湿度、颜色和轮廓,以寻找脱水的迹象。每两年,列宁的身体在甘油和醋酸钾中浸泡30天。据科学家称,这种方法可以保存尸体数百年。

虽然列宁身体的血液、体液和内部器官被替换了,但列宁的眉毛和胡须是他自己的。此外,一种由石蜡、甘油和胡萝卜素组成的物质也取代了列宁的大部分皮肤。

据《科学美国人》报道,一些用于尸体防腐的技术确实有实际的医学应用。例如,受尸体防腐技术的启发,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技术,在器官移植过程中,血液可以一直流过移植的肾脏。

列宁于1924年去世,享年53岁。当时,在斯大林的指示下,列宁的遗体被保存下来供公众展览。为了保护遗体,展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暂停。

2012年,俄罗斯几乎做出了埋葬列宁遗体的历史性决定。俄罗斯前文化部长弗拉基米尔·金斯基(Vladimir kinski)表示,在列宁去世88年后,不埋葬他是荒谬的。他呼吁人们尊重列宁的意愿,将他安葬在一个普通的墓地。梅金斯基还说:“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变得更好。”然而,普京总统一直在推迟埋葬列宁的决定。他认为列宁仍然是许多老一辈俄罗斯人心中的伟大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列宁之所以实施新的经济政策,是因为连年战争严重破坏了苏俄国民经济,日用品严重短缺,人民生活艰苦。因此,经过充分考虑,列宁同志于1921年3月开始实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征收粮食税,而不是收集剩余粮食。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缴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剩余粮食完全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允许外资企业管理国家暂时无法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调整生产。这使得具有小农经济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道路。

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直接解决了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同时,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赁制度和租赁制度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愿景和实践,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的经济政策受到了大多数工人和农民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进一步探索俄罗斯如何建设具有小农优势的社会主义的结果,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