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物理机械能题目(精选20篇)

宝宝发热一般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婴幼儿一般感染所致的发热最好先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那么物理机械能题目有哪些。下面小编带你一一了解!

浏览

6038

文章

820

篇1:湖州师范学院物理大类分流后的专业有哪些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湖州师范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6年的钱塘道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1958年开始高等教育,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学校和湖州教师进修学院合并成立湖州师范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物理大类分流后的专业有哪些

1.科学教育专业

科学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科学教育及相关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2.物理学专业

物理学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重点是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如通讯、汽车、医疗领域的动力电源),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燃料电池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学术研究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物理知识点:确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方法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①电流法: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观察,若电流无分支逐个经过所有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即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则是串联电路。若电流在某点“分流”,在某点“汇合”,有多条路径,则是并联电路。

②节点法:在识别不规则电路时,无论导线有多少,只要两点间没有电源,用电器,导线就可以缩短到一个节点,从而找出各个用电器两端的共同点。

四:生活中的电路:家庭中的点灯,电冰箱,电视机,电脑等用电器都是并联的。用来装饰的小灯泡,有些则是串联和并联组合而成的。

注:路灯是并联的。电冰箱的压缩机和照明灯是并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眼镜

1、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一。可以戴凹透镜来矫正如图二。因为它具有发散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图像略向后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3、远视眼(又叫老花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如图三。可以戴凸透镜来矫正如图四。因为它具有会聚光线的性质。使清晰的像略向前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考物理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这个实验是重点实验,考卷中出现的几率很大,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

如上图所示是常规的实验装置图,当方块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任然可以静止,说明受到的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需要明确四点:

(1)、由于左右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说必须同体;

(2)、由于两个钩码重力相等,对物块的拉力也相等,简称等值;

(3)由于从物块的左右两端同时拉所以说两个力必须反向,简称反向;

(4)、如上装置,如果把物块转动一个角度,放手时物块就会运动,失去了平衡,所以说只有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才会静止,简称同体。

综合上面所述,可以归结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八个字: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孩子发烧别急用药最好先物理降温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当儿童发烧时,不少家长都希望快点把孩子的体温降下来,爱给孩子用药或干脆静脉输液。专家提醒孩子发烧别急用药最好先物理降温

冬季到来,天气降温厉害,许多婴幼儿容易出现感冒发烧症状。孩子发烧,父母担心,孩子发烧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抵御反应。发烧并不是一个坏现象,说明机体正在与病原菌作斗争,当妈妈察觉到孩子体温或表现有异样时,每隔1个小时左右就要为孩子测量体温,并作出相对应的降温措施。

当儿童发烧时,不少家长都希望快点把孩子的体温降下来,爱给孩子用药或干脆静脉输液。专家提醒,小儿发热的首要降温方法是物理降温,这是最安全的方法,任何药物都可能有副作用。

孩子发烧物理降温最安全

1.一般情况下孩子发烧分3种:低烧37.5℃-38℃;中烧38.1℃-39℃;高烧39.1℃-40℃。通常来说,如果孩子体温在38.5℃以下,且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也就是说照常吃、照常睡及照常玩,妈妈就不必急于给孩子喂药,物理降温更适合。

2.温水擦浴: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但不提倡用酒精擦。毛巾擦身体降温的原理是让孩子的皮肤血管扩张,让他体内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而且用温湿毛巾擦拭身体时,沾在身上的水蒸发,也会带走一部分热量,适合所有发烧的孩子。水的温度32-34℃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3.冷敷:用冰袋、热水袋或塑料袋,灌上凉水或冰水;也可用毛巾浸泡凉水或冰水拧干后湿敷。放置的部位是后枕部、前额部、腋窝部、大腿根部等处。

4.降低环境温度:可通过开窗通风,减少穿着、盖被,打开襁褓或包裹的被褥,使温度下降。对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采取“开包”打开衣被、少穿衣服就可能有逐渐降温的效果,而不是拼命加衣被来“捂”孩子,捂得多反易造成小孩抽筋。一般来说发高烧的孩子应该不要盖厚被子,衣服也要少穿。

5.多喝水排尿:发烧的孩子要多喝水,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同时还要注意多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妈妈可以适当让孩子喝些葡萄糖水或者淡盐水。

一般来说,发热在38.5℃以下都应该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果达到38.5℃以上,可以用退热药的同时予以药物降温,然后注意室温,注意通风,饮食要清淡,最好为流质食物。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孩子发烧别急用药最好先物理降温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物理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泡泡水的物理分析及注意事项

全文共 1381 字

+ 加入清单

市场上泡泡水生产厂家可谓多如牛毛,但是真正配方安全的实在是凤毛麟角。泡泡水溶液中的碱性成分会腐蚀儿童皮肤,香精有许多不安全因素。

泡泡水的制作方法-泡泡水的物理分析注意事项

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方法一

材料:杯子2只,袋泡茶1袋,白糖,开水,洗涤剂。

1、取一只杯子倒入开水,放入袋泡茶;

2、在空杯子里加入1-2匙白糖,倒入一些洗涤剂,倒入茶水,用筷子搅拌一下;

泡泡水制作好了,用这种泡泡水吹出的泡泡大而且不易破。

方法二

1、把香皂切成小薄片放在杯子里,冲进热水把肥皂片溶化。

2、再往杯子里加入适量的砂糖和一包袋袋茶,盖好盖子放置一夜。

3、一切OK,又卫生又环保的超级泡泡液就制作好了,效果非常理想。

方法三

泡泡水配方:1杯水+1/3杯洗洁精+半勺白糖,搅拌后即可。这样子制作的泡泡水不会有有一股刺鼻的气味,而且安全。

方法四

可以用洗洁精加一点醋,只要洗洁精的浓度够,效果的确不错。

方法五

胶水:水:洗涤灵:洗手液(洗发水)==1:4:2:2,还可以加糖,增加效果加蓝墨水。用带珠光的洗手液或洗发水泡泡的颜色更好,加糖和醋的话泡泡不容易破。

方法六

材料:2份洗涤剂,6份水和1~4份的甘油。

减缓泡泡消失的方法:水的蒸发很快,水蒸发时,泡泡表面一破,泡泡就消失了,因此,在泡泡溶液里必须加进一些物质,防止水的蒸发,这种具有收水性的物质叫做吸湿物。甘油是一种吸湿液体,它与水形成了一种较弱的化学黏合,从而减缓了水的蒸发速度。

方法七

材料:肥皂,热水,彩色墨水(增加色彩)

把一份液体香皂、1份甘油、6份水搅在一起,自制成泡泡水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材料可以做吹泡用的水,例如:把肥皂切碎溶於水中,也可以用洗碗精或洗发精加水。经由实验证明,将浓度比较的肥皂水、洗碗精和洗发精三种溶液加在一起,可以让吹出来的泡泡较持久,不易破掉。另外一个方法是:在肥皂水里加入一小匙的砂糖或少许的茶叶,放在阴暗处过夜后,就会发现这种肥皂水吹出来的泡泡颜色不但鲜艳,而且比较不容易破裂。

泡泡水的物理分析及注意事项

泡泡七彩的原因:

光线穿过肥皂泡的薄膜时,薄膜的顶部和底部都会产生折射,肥皂薄膜最多可以包含大约150个不同的层次。

我们看到的凌乱的颜色组合是由不平衡的薄膜层引起的。最后的薄膜层反射红光,最薄的反射紫光,居中的反射七彩光。

泡泡形成的原因:

泡泡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而形成的。这种张力是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相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水面的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比水分子于与空气之间的吸引力强。这些水分子就像被黏在一丐一样。但如果水分子之间过度黏合在一卢,泡泡就不易形成了。肥皂“打破”了水的表面张力,它把表面张力降低到只有通常状况下的1/3,而这正是吹泡泡所需的最佳张力。

减缓泡泡消失的方法:

水的蒸发很快,水蒸发时,泡泡表面一破,泡泡就消失了,因此,在泡泡溶液里必须加进一些物质,防止水的蒸发,这种具有收水性的物质叫做吸湿物。甘油是一种吸湿液体,它与水形成了一种较弱的化学黏合,从而减缓了水的蒸发速度。

注意事项:

1、泡泡水是小朋友的重要玩具之一,购买泡泡水时应该特别注意泡泡水溶液的安全性。

2、市场上泡泡水生产厂家可谓多如牛毛,但是真正配方安全的实在是凤毛麟角。泡泡水溶液中的碱性成分会腐蚀儿童皮肤,香精有许多不安全因素。所以家长们在购买泡泡水时,一定不能贪图便宜,应该购买口碑好的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物理知识点物态变化:易错问题剖析例题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5.易错问题剖析

例3冬天,我们在室外呼出阵阵"白气";夏天,打开冰糕的包装纸,也会看到冰糕冒"白气"。这些"白气"是什么?它们的形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错误答案:"白气"是水蒸气,它们没什么不同。

剖析:水蒸气是看不到的,这些"白气"都是液态的小水珠。它们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但它们形成小水珠时有所不同,冬天呼出的"白气"是由于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比空气温度要高,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就液化成小水珠。夏天冰糕冒"白气"是因为空气温度比冰糕温度高,冰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而液化成小水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物理知识常考点:天平使用技巧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天平使用技巧

(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或水平桌面上。

(2)、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3)、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位置平衡。

a、调节原则是: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b、判断横梁平衡的方法:指针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线上;指针运动时,看它在分度盘中央线两端摆动幅度是否一样。

(4)、测: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向天平右盘加减砝码(加减砝码原则: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5)、读: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注意:当左码右物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6)、收:称完后,把被测物体取下,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考物理知识点:质量的概念与单位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质量概念单位

1、物体的质量指的是这个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比如:一张木头桌子,含有木头这种物质大约是20千克。

(1)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千克(kg),还有常用的吨、克、毫克等,要求记住单位之间的换算(吨、千克、克、毫克之间进位都是1000)。

(2)质量不随地理位置、形状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块石头,质量为2kg,可以理解为不论在地球还是月球上,质量都是2kg,所变化的是重力。

质量也不随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杯水质量为2千克,当它结成冰时质量任然为2千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物理知识点:汽化和液化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汽化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11、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物理打包法软水机优缺点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软水机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质硬度。另一种技术是区别于化学离子交换法的物理软水方法,是通过高能聚合球将水中的钙镁离子打包成结晶体存在于水中,使其在水中不结垢。今天,小编就介绍一下物理打包法软水机优缺点

利用纳米晶高能聚合球体,把水中钙、镁离子、碳酸氢根等打包产生不溶于水的纳米级晶体,从而抑制水垢的生产,纳米晶软水机不用电、不费水、不用盐、不用任何化学添加剂,在高效抑垢的同时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软水机,解决了现软化技术多方面的缺陷。

饮水安全小知识:家中必须要安装软水机吗

净水处理是否安装具体根据小区水质和城市管道而定。正常从自来水厂出厂的水都符合标准。主要看城市管道是否老化,运输过程中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再则看小区供水是否是二次加压,是否有储水箱,有储水箱的二次加压水一般清洗消毒不及时,都会造成水的二次污染。

软水机是否安装主要看家庭的经济情况如果有能力购买软水机,那购买一个完全可以如果不购买的话,也完全可以。

通过上面的介绍,您一定对软水机的知识有所了解了吧。小编最后提醒您,保证水质安全请注意有害物质的去除工作,具体操作来关注站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方法

全文共 2005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物理的各类实验方法,你都了解吗?如果不了解的话,那不妨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方法,欢迎大家的阅读!

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方法1

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

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蟋蟀知了鸣叫是的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比较法

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1)异中求同的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2)同中求异的比较。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 3)同异综合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

实例:

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看了“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方法”的人还看:

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方法2

一、控制变量法

1、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转换法(用其他的类型的事物间接某种事物的规律)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9、求瓶子的容积时,用测量瓶子装满水后,水的体积来确定。

10、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11、用橡皮膜向外凸出,间接体现水的压强。

三、等效替代法(用同种类型事物来替代另一种事物,代替后效果保持不变)

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四、图像法

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

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 F1L1=F2L2

4、压强p=F/Sp=ρgh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五、实验推理法

1、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六、类比归纳法的应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1、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4、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5、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Word怎么打出物理符号欧姆

全文共 111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首先,我们打开我们电脑上面的word,然后点击工具栏中的插入;

2

然后我们点击符号的下拉箭头,然后点击其他符号;

3

弹出的界面,我们在字符代码中输入03A9,然后按回车键;

4

然后我们点击插入,之后点击关闭;

5

文档中便有物理符号欧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物理考点例题:液体内部的压强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命题点

1.U形管液面的调平(不平时应拆除橡皮管,再重新安装)。

2.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轻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的液柱是否明显变化)。

3.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4.比较压强计浸入液体中压强是否相同的方法(比较U形管中液面差)。

5.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的关系(让金属盒在同种液体、相同的深度、不同的方向进行实验)。

6.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让金属盒在同种液体、相同的方向、不同的深度进行实验)。

7.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让金属盒在相同的深度、相同的方向、不同种液体中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学生物理学习方法

全文共 2659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你刚步入初二,仍似懂非懂地踌躇在物理世界的大门口,千万别着急,下面和小编具体了解下中学生物理学习方法

中学生物理学习方法之重视情感倾注

(1)合作。

人不是独立的个体,不能离开群体而存在。有些物理问题,单独思考会回答不全面,此时需要集体的智慧。有些实验一个人无法操作,就需要两个人,甚至四个人一起分工协作完成。有时答案五花八门,则需要集体讨论,找到真理。

(2)坚持。

学习物理要能吃苦,爱因斯坦说,“成功是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学习物理要有想法,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和足够长的杠杆,我能撬动地球”。学习物理更要谦虚,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习物理必须脚踏实地,夯实基础,系统把握,循序渐进,不搞突击。

中学生物理学习方法之重视思维方法

(1)方法迁移。

初学物理,你会读到《摆的故事的启示》,同时,你第一次接触了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渐渐地,你从“研究声音的音调跟哪些因素有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等实验中,领会了控制变量法的真谛,而这个方法是贯穿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始终,可以这样说,你掌握了这种方法,你的初中物理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学习光的传播规律,老师教你画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可真的有“光线”吗?当然没有,只有“光”,没有“线”,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假想的。你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磁感线”、高中的“质点”、“电场线”也是“建立物理模型”了。

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曹冲很聪明的运用了“等效替代”这个物理思想,船上所放石头的重力就等于大象的重力,“化整为零”,解决了没有大称的难题。“合力”、“总电阻”等概念也都运用了这个方法。

初中物理中“路程-时间”图像是学习高中运动力学图像和其他图像的基础。初中物理是为高中物理、大学物理打基础的,所以你还要学会下列研究方法:累积法、类比法、比较法、归纳法、图像法、列表法等。

(2)知识迁移。

物理课程系统分为五个部分: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除了光学相对独立,其他内容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物质、运动、能量把它们牢牢地捆在一起。要从整体上把握物理教材,明确知识在本单元、本册教材、知识系统中的地位,注意前后联系。

中学生物理学习方法之重视常规学习

(1)研读课本。

军队不打无准备之仗,学习物理也是如此。新学期的书发下来,希望你能够拿起物理课本,翻开美如画的篇章,顺着目录,大致了解本学期的内容;每章、每节上课前,再次提前预习,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揭开谜底;复习时,课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复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且每一次你都会有新发现。

(2)认真听讲。

天才不是天生的。无论是新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复习课,每一个“考试状元”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听讲,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思考,不时勾画出重点,标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记录又产生的新疑问,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断鞭策自己,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坚持不懈,才能到达“会学”和“学会”的境界。

(3)自我督查。

习题是巩固、复习是系统、考试是检验。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独立完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精炼结论,全面思考,规范答题;及时订正,不懂就问,学会归纳,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多题归一。

学好物理,关键问题是要尽快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否则,就会“坐飞机”,云里雾里,穷于应付,失去学习主动性。

中学生物理学习方法之重视物理过程

(1)会看。

例如,老师在空矿泉水瓶子的侧面不同高度处扎了几个小洞,将水倒入瓶中。你睁大了眼睛,像看电影一样,就怕漏掉哪个环节。做好实验,老师问观察到什么现象?集体回答“水喷出来了”。其实,还有一个答案,“越是下面的小洞水喷得越远”。两个现象,两个结论,而后一个更是研究重点。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初中物理的实验更多,但实验不是看热闹的。

(2)会想。

上述例子中两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回顾前面的知识,木块压在海面上,海绵凹陷,即产生形变,说明木块对海绵有压强。类比一下,水喷出来,说明水对瓶子侧壁有压强,且水越深压强越大。那么如果倒入其他液体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心中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惟有动脑思考,才能实现思维升华。

(3)会探。

上述是《研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引入课,若要深入研究,还需要分组探究。动手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必须注意控制变量,编制数据表格要分清有几行几列,需填写什么内容,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沟通协作,这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

(4)会说。

“说”即“归纳”,根据测量数据,横纵对比,归纳实验结论。哪些数据可以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得出初步结论?如何对数据运算处理,得到进一步结论?归纳初步结论时,语言叙述要精炼,也要注意控制变量,还要注意结论的完整性。归纳进一步结论时,要明白进行加(求和)、减(求差)、乘(乘积)、除(比值)运算,是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与普通的数学运算是有本质区别的。

囫囵吞枣的学物理,没有过程,就像盖楼房没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会背概念,不会用概念,时间久了,那些物理名词、公式、原理,就成了“天书”,不理解,不是“真经”。

中学生物理学习方法之重视知识应用

物理从生活中来,必然要回归生活,要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学习、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回归生活。

家里突然停电了,你还会像小时候那么害怕吗?八成是保险丝烧掉了,快去看看。百米赛跑时,为何要求计时员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你学了光速比声速大很多,计算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汽车刹车后还要行驶一段距离?在雨雪天气路滑时,如何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与惯性、摩擦有关。如何判断戒指是否纯金?测量质量与体积,计算密度,查密度表对比吧!随着物理学习的深入,你会豁然明朗,生活到处是物理谜语,等待你去解开。

(2)课外研究。

物理世界是真实的,也是丰富的。猜想一下,没有声音的世界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无声的世界》幻想文章即刻出炉。城市现代化,玻璃墙面的楼房越来越高,黑夜越来越亮,刺眼的光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那就去想一想《如何减少光污染》。《如果没有摩擦》、《自行车上的物理》……调查报告,课外制作、课外探究都能把物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为你带去研究的欢乐与惊喜。

(3)学科交叉。

“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的典故中包含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参照物、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国古代诗词、成语谚语中描述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你可以从语文中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也可以从历史中体味物理学家的优秀品质。

你尝到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就会愉快地、主动地投身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化学知识点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一、基本概念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二、中考真题

1、(2019福建)下列应用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煤用作燃料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熟石灰用于改良土壤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2、(2019四川眉山中考)下列描述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氢气难溶于水B.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C.浓氨水易挥发

D.钨丝难熔化

3、(2018四川巴中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B.密度

C.可燃性D.溶解性

4、(2018湖北黄石中考)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盐酸易挥发B:金属具有导电性C:酒精易溶于水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

5、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酒精易挥发D:纸张能在空气中燃烧

三、答案简析

1、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过程是物理变化,只涉及物理性质

2、B

3、C

4、D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

5、D纸张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二物理公式大全

全文共 140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电场,这是很重要的一章。后面许多章节都以这章作为基础。这一章的公式十分重要。

2

磁场,这一章是电生磁。电场内产生的磁场,会涉及电场内的许多公式。

3

交变电流,这一章会有许多电流电阻的知识,及电流传导过程中电压,功率的损耗。与生活息息相关。

4

变压器,这一章与家用电有关。涉及电压的损耗与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考物理知识点:吸热与放热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吸热放热

知识点: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吸热。

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①、冰的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

②、自来水管温度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放热;

③、露的形成是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

④、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吸热.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中物理怎么读书

全文共 2724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物理不同与初中物理。但是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高一新生学习都非常努力,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很高,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物理的方法。

做好学习方法的过渡

(1)做好课前预习。高中物理的难度相对较大,提前预习可以对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心理稳定。故一定要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2)课上要认真听讲,主动性思维。高中物理课由于内容较多,逻辑性较强,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主动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学会知识的对比、归纳和梳理。如自由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都可归结为匀变速运动,服从同样的基本规律;再如T=2πl/g(单摆),T=2πm /k(弹簧振子),T=2πR/g(地面附近的人造卫星)也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归纳和小结,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可以找出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上课记好笔记,每章进行归纳小结。根据老师的要求,养成记录及整理笔记的习惯,做好知识的落实工作。

学生学习方法的台阶

初中生掌握物理知识习惯于教师多讲、细讲,解决物理问题从头到尾,步步不缺,教师也常为学生指出重点、难点,要学生背牢记熟,对于如何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建立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极少考虑。学生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呆板学习方法。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精讲,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课堂学习的知识,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学习的准备

1、端正自己的心态,正确的面对高中物理学习。

由于先入为主的障碍,许多学生还未入高中就对学习物理失去信心。学生应该明确,高中物理内容与初中大体一样,还是力、热、电、光,只是比初中加深了一点。至于原子物理,一方面内容浅,另一方面在课本中所占比例小,不必害怕和紧张。学生的心理不失去平衡,就会树立能学好物理的信心。

2、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过渡。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观台阶

(1)思维过渡困难。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中学生思维处于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即从初步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他们能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初中物理研究的是实实在在的物体,物理知识也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初中物理学习内容基本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但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大多是理想模型,要求学生更多地运用抽象思维来获得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多数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正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过渡,其中经验思维仍占优势,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具体经验材料,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演绎推导。而高中物理有相当严密的推理系统,始终强调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很难马上适应高中物理思维抽象程度的要求,故造成了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困难。

(2)先入为主障碍。调查发现,未进入高中前,被他人告知"高中物理难学"的学生占50%以上,这在"中"等生中尤为明显(比例达70%),而"好"、" 差"生中较少(比例分别为15%,22%)。可见在对高中物理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半数以上的学生,对物理学科存在着畏惧感。这种先入为主的人为因素,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对能否学好物理产生动摇,失去了信心,给高中物理教学造成了无形的障碍。

(3)认知结构重建。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而言,是具有更强包括性的上位知识,对上位知识的学习应重新组织认知结构,把原来已有的相应的下位知识,作为理解和支持新的上位知识的生长点。掌握了上位知识,下位知识不难由此记忆或导出。但原有的知识结构往往对更新认知结构产生障碍作用。经验性错误和原有知识的负反馈影响正确概念的形成。其一,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原有的一些认识,包括不少浮浅或错误的认识,影响学好新的物理知识。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许多学生由"物体不拉不推不动"的错误认识,得出物体滑上斜坡的过程中一定有拉力或推力作用;飞行中的子弹必然还有一个向前冲力的作用等错误结论。其二,"相关知识"的影响。学生在初中学过的较简单概念、定律,掌握不好或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其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例如:把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相混淆;把放在斜面上的物体认为其重力的大小等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其三,"相似经验"的影响。熟悉的、简单的物理知识同新的物理知识相混淆。如:把动量P=mv和动能Ek=1/2mv2相混淆等。

初高中物理知识本身的差异

(1)初中物理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经验性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演示实验使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认识其规律,获得定性知识。高中物理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的特点,抽象思维为主,如高一物理所讲的摩擦力产生条件、静摩擦力方向、物体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瞬时速度、加速度等,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难以适应。

(2)初中物理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非常简单,而高中物理不但要定性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定量计算,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突变不适应。

(3)初中物理习题以简单理论和算术计算为主,而高中以逻辑推理代数计算为主,大量运用三角函数、直角坐标系、相似三角形、方程等解决物理问题。高中力学中矢量较多,如:力、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等,学生必须先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确定矢量方向,然后选取正方向,简化为代数运算,这一步骤本身就要求学生对矢量有正确理解。其次,正负号使用多样化,在高中物理的分析和运算中"+、-号"用途较广,意义各不相同,不能混淆。例如:"+、-"号可以表示矢量的相反方向、过程的方向、表示势能的大小及变化的情况等,这使得不少学生产生了混乱,把物理运算当成了纯数学运算,分不清"+、-"号的物理意义,当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