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压强

压强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压强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压强问题。

分享

浏览

4682

文章

29

水的压强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水压指水的压强。用容器盛水时,由于水受重力,就有相当于那么多重量的压力,向容器的壁及底面作用。盛在容器中的水,对侧面及底面都有压力作用,对任何方向的面,压力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的。水压与水的多少无关,只与水的深浅和密度有关系。

水越深,水压大,密度越大,水压越大,在实际生活中,家中水压还受水管的弯折度和影响,弯折次数越多,水压就会有所减小。液体压强,简称液压,是指在液体容器底、内壁、内部中,由液体本身的重力而形成的压强。

帕斯卡裂桶实验可以很好地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因为液体的压强等于密度、深度和重力常数之积。在这个实验中,水的密度不变,但深度一再增加,则下部的压强越来越大,其液压终于超过木桶能够承受的上限,木桶随之裂开。

展开阅读全文

压强是向量吗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压强不是向量,压强是标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在物理学中,但凡向量也可以称为矢量,是指有大小有方向的物理量,而拉力,摩擦力这些两个都是属于励励就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是一个物体的形变程度是一个凹陷程度,也就是物体受到压力以后,他的形变量的情况。压强是标量。有人以为压强是矢量,觉得压力是有方向的量,实际上压力是指垂直于作用面的,力方向是与作用面是垂直的,那么他下边的分母的也是这个方向的,所以两个方向相同,除出来的结果呢,也就是没有方向的量。压强是标量,不是矢量。

拓展资料

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压力或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压力或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对容器内部的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增加而增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是:液体由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以用压强计来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什么所受的压力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压强数值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

拓展资料

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压力或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压力或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对容器内部的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增加而增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是:液体由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以用压强计来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

压强是什么的物理量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由公式p=F/S可知,压力F越大、受力面积S越小时,压强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例如:用手往墙上按图钉时,图钉对墙和手受到的的压力是相同的,但由于图钉尖跟墙的接触面积小,所以图钉尖进到了墙里。

压强的定义:

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压强用来比较内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p=F/S,其中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符号是“㎡”。

p=ρgh,其中ρ表示液体的密度,g≈9.8N/kg且在数值上等于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深度。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符号是Pa。

拓展资料

一、增大压强的方法:

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压力或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

二、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压力或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

三、液体部压强的特点是:

1、液体由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4、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以用压强计来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压强浮力复习思维导图

全文共 128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小编就为同学们介绍一下压强浮力复习思维导图,希望可以解决同学们关于压强浮力的困惑。

操作方法

1

“压强”概念图。

2

“浮力”概念图。

操作方法2

1

压强重点知识详解

1、 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 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3、 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5、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6、 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7、 压强的单位: 帕 (Pa) (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2

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

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3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

浮力重点知识详解

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5

物体的浮沉条件

(1)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 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 ρ液 >ρ物; V排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6

阿基米德原理

(1) 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7

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8

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 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 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压强是什么,为什么吸盘吸在墙上不容易脱落?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压强的定义

压强是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强的要点

对于压强的定义,应当着重领会四个要点:第一,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第二,同一压力作用在支承物的表面上,若受力面积不同,所产生的压强大小也有所不同。受力面积小时,压强大;受力面积大时,压强小。第三,压强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牛顿/平方米,称“帕斯卡”,简称“帕”。

压强的应用

了解了压强的相关信息后,接下来是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我们比较常见的是用吸管吸饮料,将吸盘贴在光滑的墙壁上使其不脱落,或是用针管吸水,拔火罐等。当然也有将压强运用到一些机械当中的,比如活塞式抽水机,根据大气压强可算出活塞式抽水机最高能将水抽上10米。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压强的存在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马德堡半球实验”能证明压强存在

早先人们认为空气是没有重量的,不会产生压强。1642年,科学家托里拆利提出大气会产生压强,并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

四年后,帕斯卡的研究表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1654年5月8日,为了证实大气压的存在,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学者奥托·冯·格里克做了一个实验,震动了世界。

他做了两个直径37厘米的铜质空心半球,两上半球可以互相紧密地吻合。在两半球的吻合处加上浸透蜡和松节油的皮圈以防止漏气,其中的一个半球上装有活栓, 实验时通过活栓用抽气机抽出球里的空气,然后让两队马分别往相反的方向各拉一个半球, 结果用了八匹马也没有把两个半球分开。

但轻轻地一转动活栓,空气就进入球里,两个半球就轻而易举地分开了。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马德堡半球实验”能证明压强的存在的原因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马德堡半球实验百科

马德堡半球(德语:Magdeburger Halbkugeln),亦作马格德堡半球,是1654年时,当时的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雷根斯堡(今德国雷根斯堡)进行的一项科学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此实验也因格里克的职衔而被称为“马德堡半球”实验。当年的进行实验的两个半球仍保存在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中。现实也有供教学用途的仿制品,用作示范气压的原理,它们的体积也比当年的半球小得多,把半球的空间抽真空,不需再用十多匹马,有的只需四个人便可拉开。

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能证明压强的存在的原因

早先人们认为空气是没有重量的,不会产生压强。1642年,科学家托里拆利提出大气会产生压强,并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四年后,帕斯卡的研究表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1654年5月8日,为了证实大气压的存在,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学者奥托·冯·格里克做了一个实验,震动了世界。他做了两个直径37厘米的铜质空心半球,两上半球可以互相紧密地吻合。在两半球的吻合处加上浸透蜡和松节油的皮圈以防止漏气,其中的一个半球上装有活栓, 实验时通过活栓用抽气机抽出球里的空气,然后让两队马分别往相反的方向各拉一个半球, 结果用了八匹马也没有把两个半球分开。但轻轻地一转动活栓,空气就进入球里,两个半球就轻而易举地分开了。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在地球上创造一个“超级地球”:极端压强只能一瞬间

全文共 2112 字

+ 加入清单

艺术示意图:系外行星是指围绕太阳系外其他恒星运行的行星。我们对这些遥远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对它们的内部结构更不熟悉。

根据美国太空网络,晶体正在一些行星的核心形成。这里的环境压力比地球海平面的大气压力高4000万倍,比地核的压力高10倍。科学家想知道物质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会如何变化。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有助于我们寻找隐藏在银河系中的宇宙生命现象。

目前,科学家对这些极端环境中的晶体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这些晶体是如何和何时形成的,它们的外观是什么,它们的性质是什么。但是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理解那些外星世界的表面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是被流动的岩浆覆盖,被雪覆盖,还是沐浴在附近恒星的强烈辐射中?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反过来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地球表面环境的可居住性。

太阳系外行星的内部对人类来说仍然是一个谜,因为在太阳系中基本上只有两种类型的行星样本:或者是像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样的岩石类小行星;要么是一颗主要由气体组成的巨型行星,如土星和木星。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太阳系以外的其他恒星周围发现了非常不同的行星,比如所谓的“超级地球”——同样的岩石结构,但非常大。还有“迷你海王星”——也是由气体构成,但要小得多;此外,这两种类型的行星数量似乎很大,所以它们不是异质的。

然而,由于这些行星沉浸在它们的“太阳”的光辉中,观察困难,我们目前对这些系外行星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它们的表面是什么样的?这篇作文的材料成分是什么?他们有磁场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石和金属在极高压力下的性质和行为。

当代科学的极限

正如多伦多大学的行星科学家戴安娜·巴伦西亚(Diana Valencia)指出的那样:目前,我们对系外行星的理解基本上是基于我们对太阳系中行星的理解,这种理解后来得到了扩展。在今年3月的美国物理学会(APS)会议上,她呼吁矿物研究领域的科学家积极尝试探索这些奇异的行星核心物质的行为和性质。

“推撒”的方法是好的,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例如,在一个压力比地核高10倍的极端环境中,金属会有什么样的性质?这不是把地球核心的情况扩大十倍就能得出的结论。在这种极端的压力环境下,物质的化学性质会完全改变。

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理论矿物物理学家拉斯·斯蒂克斯鲁德说:“因此,我们希望在超级地球的核心中找到不存在于地球或自然界任何地方的特殊晶体。这些物质中原子的排列将呈现一种只有在极高压力下才有可能的排列模式。”

出现这种特殊结构的原因是原子之间的联系在极端压力环境下完全改变了。在地球表面,即使在更深的地下环境中,原子也只是通过外层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连接在一起。然而,在超地球核心的超高压环境中,来自内环的电子将参与并完全改变这些物质的原始化学反应性质。

这种化学变化将影响整个地球的行为。例如,科学家知道超级地球会积累大量热量。然而,他们无法确定这个数量到底有多少,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估计相关行星上板块运动和火山爆发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地核的压力水平下,一些较轻的元素会与铁芯融合,从而影响地球的磁场特性。但是在更高的压力条件下,会发生这种情况吗?我不知道。甚至超级地球本身的大小也可能取决于构成其核心的材料的晶体结构属性。

然而,由于太阳系中缺乏类似的行星,无法作为近距离详细研究的样本,科学家们不得不致力于基本的物理和数学计算以及实验室模拟,试图回答这些假设性的问题。然而,这样的计算经常导致一个开放式的答案,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实验怎么样?

不幸的是,正如斯蒂克斯·路德所说:“这里要求的压力和温度环境条件超出了当前实验室技术和实验操作的能力极限。”

在地球上创造一个“超级地球”

在地球上,科学家经常使用两个由工业钻石制成的尖锥来创造最极端的压力环境,并使用锻压机等设备将两者推在一起。但是要达到“超级地球”核心所要求的压力,不可能同时压碎两颗钻石。物理学家必须找到另一种方法。他们发现的方法被称为“动态压缩实验”,就像普林斯顿大学矿物物理学家汤姆·杜菲的研究小组所做的那样。这种方法可以产生更接近“超级地球”内部的压力环境。然而,这只能持续一会儿,远远不到一秒钟。

杜菲说:“这里的想法是这样的:你用超强激光照射样品,这将导致样品表面急剧加热并产生等离子体。快速加热的样品会突然变热,一个小样品会脱离表面,样品内部会产生压力波。这种效果就像火箭向前飞行,尾气向后喷射。”

这里使用的样本非常非常小,是一个面积只有大约一平方毫米的平板。然而,上述加热和裂解的整个过程仅持续不超过1纳秒(1亿分之一秒)。当压力波到达样品背面时,整个样品会立即破裂。然而,通过对整个过程的密切观察,杜菲和他的同事们能够获得各种信息,例如在远远超过目前实验水平的超高压环境中铁和其他分子的密度。

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但是这个领域的知识更新非常快。例如,2007年2月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第一篇关于超级地球内部结构的论文现在被认为已经过时,因为科学家后来获得了地球内部化学元素的最新数据。

然而,回答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能告诉我们在那些遥远的世界里是否可能有类似的板块运动、岩浆和磁场,当然,是否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晨风)

展开阅读全文

压强的概念公式 压强的概念和公式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定义或解释:①垂直作用于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叫做压力。②物体的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p表示压强,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F表示压力,单位牛顿(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平方米。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即牛顿/平方米。压强的常用单位有千帕、标准大气压、托、千克力/厘米2、毫米水银柱等等。

说明:①不少学科常常把压强叫做压力,同时把压力叫做总压力。这时的压力不表示力,而是表示垂直作用于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所以不再考虑力的矢量性和接触面的矢量性,而将压力作为一个标量来处理。

在中学物理中,为避免作用力和单位面积作用力的混淆,一般不用压力来表示压强。

展开阅读全文

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液体压强如何产生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

什么叫液体压强

在液体容器底、内壁、内部中,由液体本身的重力而形成的压强称为液体压强,简称液压。液体的压强等于密度、深度和重力常数之积。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的特点

1、在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2、深度相同,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在不同的属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大气压是怎么形成的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大气压强简称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其成因是因为气体是由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组成,而这些分子必然要对沉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不断地发生碰撞。每次碰撞,气体分子都要给予物体表面一个冲击力,大量空气分子持续碰撞的结果就体现为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从而形成气压。

气压的国际制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105帕。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大气密度等有关。气压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低气压会造成大脑缺氧,还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无力等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物理知识点:液体的压强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液体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

⑷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ρgh

⑴、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⑶、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4、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1、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⑵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结论:大气压p0=760mmHg=1900px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⑷ 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2、标准大气压——支持1900px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Hg=1900pxHg=1.013×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3、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拔2000米内可近似地认为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约减小1毫米贡柱,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4、测量工具:

⑴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⑵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5、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展开阅读全文

物理知识点:压强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压强

1、压力:

①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②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③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课本

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③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④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⑤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大小、同时改变前二者.

展开阅读全文

物理考点例题:液体内部的压强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命题点

1.U形管液面的调平(不平时应拆除橡皮管,再重新安装)。

2.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轻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的液柱是否明显变化)。

3.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4.比较压强计浸入液体中压强是否相同的方法(比较U形管中液面差)。

5.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的关系(让金属盒在同种液体、相同的深度、不同的方向进行实验)。

6.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让金属盒在同种液体、相同的方向、不同的深度进行实验)。

7.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让金属盒在相同的深度、相同的方向、不同种液体中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物理考点例题:压强的简单计算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固体、液体压力和压强简单计算

如图甲所示,在高为1m的容器内装满水并密封,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为1×104Pa。若将该容器倒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力与图甲相比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在容器侧壁处开一小孔P,如图丙,发现水不会从小孔流出,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g取10N/kg)

方法点拨:这类题目是压强这一部分的难点,也是常见的考查点,在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时,直接应用p=ρgh和F=pS即可;在计算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强和压力时,要考虑液体的重力、容器的重力及容器与受力面积,然后利用公式p=F/S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物理考点例题: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增大减小压强方法

例2 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把书包带做得扁而宽,是为了减小书包对人体的压强

B.滑雪板一般都有较大的面积,是为了增大压力

C.菜刀钝了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对被切物的压强

D.在铁轨下铺设枕木,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方法点拨:一般题目中出现“细”“尖”“锋利”“薄”等字眼是增大压强的方法,且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出现“多”“宽”“大”等字眼则是减小压强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物理知识点: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固体压力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 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展开阅读全文

物理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流体压强流速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本章重点知识点,也是压强概念的主要内容,所以本节在压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考查此类知识的题目出现概率很高。本节主要知识点有流体压强特点和流体压强的应用。流体压强的特点指的是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流体压强的应用主要应用在飞机机翼、飞翼船、生活中的实例上。在本节学习中,学生要会根据流体压强的特点会分析和解答一些实际问题,为中考打下基础。

本节在历年中考中,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流体压强特点:考查学生对利用压强特点的理解程度;常见考查方式是通过选择题或填空题解答实际问题,此类问题属于常见常考考点;(2)流体压强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实际例子(飞机机翼等)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流体压强的应用典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属于常考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全文共 177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一个保护我们的大层。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下面给大家分析产生大气压强的原因,欢迎大家来阅读。

大气压强的计算方式

大气会从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做气压计,常见的有水银气压计。一标准大气压(1atm)=760毫米汞柱(mmHg)。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地面上标准大气压约等于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由于测量地区等条件的影响,所测数值不同。

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水银的密度是13.6×10^3千克/立方米,因此76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标准大气压强是:

P =13.6×10^3千克/立方米×9.8牛顿/千克×0.76米

≈1.013×10^5牛顿/平方米

=1.013×10^5帕斯卡

=0.1013Mpa(兆帕)

=1atm

=76cmHg

=760托

=760mmHg

1mmHg=1.01325*10^5Pa/760=133.32pa

大气压强的推导公式

物体压强

p=F/S (在都使用国际单位制时,单位是pa)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此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液体压强

p=ρgh ( p液=F/S=G/S=mg/S=ρ液Vg/S=ρ液Shg/S=ρ液hg=ρ液gh)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种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产生大气压强的原因

地球周围包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它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氦、氖、氩等气体混合组成的,通常把这层空气的整体称之为大气层.它上疏下密地分布在地球的周围,总厚度达1000千米,所有浸在大气里的物体都要受到大气作用于它的压强,就像浸在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压强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课本中主要提到的是: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讲得细致一些,由于地球对空气的吸引作用,空气压在地面上,就要靠地面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来支持它,这些支持着大气的物体和地面,就要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就是大气压强;第二,可以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因为气体是由大量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组成,而这些分子必然要对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不断地发生碰撞.每次碰撞,气体分子都要给予物体表面一个冲击力,大量空气分子持续碰撞的结果就体现为大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从而形成大气压。若单位体积中含有的分子数越多,则相同时间内空气分子对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越多,因而产生的压强也就越大。

利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可以解释:为什么大气层不均匀分布,能造成大气压下高上低的现象。

大气压强的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活塞的移动来排出空气,造成内外气压差而使水在气压作用下上升抽出,当活塞压下时,进水阀门关闭而排气阀门打开;当活塞提上时,排气阀门关闭,进水阀门打开,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从进水管通过进水阀门从上方的出水口流出.这样活塞在圆筒中上下往复运动,不断地把水抽出来.

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

水泵在起动前,先往泵壳内灌满水,排出泵壳内的空气。当起动后,叶轮在电动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泵壳里的水也随叶轮高速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而被甩入出水管中。这时叶轮附近的压强减小,大气压使低处的水推开底阀,沿进水管泵壳,进来的水又被叶轮甩入出水管,这样一直循环下去,就不断把水抽到了高处.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都是利用大气压,把水抽上来,因为大气压有一定的限度,因而抽水机的汲水扬程——水面到水泵的高度差——也有一定的限度,不超过10.334米.当然,实际扬程远远大于这个高度,因为水被抽到了水泵后被泵“甩”了上去,可以达到很高的高度。

标准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1.01325×10^5 Pa的大气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强。它大约相当于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标准大气压也可以叫做760mm水银柱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强的值在一般计算中常取1.013×10^5 Pa(101KPa),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作10^5Pa(100KP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