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项羽为什么叫范增亚父【合集20篇】

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项羽乌江自刎

浏览

6606

文章

223

篇1:项羽为什么没有杀刘邦?是不屑还是无奈?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秦朝末年最出名的事情,莫过于项羽刘邦的楚汉之争了。一个是西楚霸王,一个是市井混混,两方有名的较量也就在于那一场鸿门宴。明明项羽有很多很好的机会可以杀死对自己最有威胁力的刘邦,可以他一直没有下手,最终被刘邦逃脱,也注定了自己的结局。那么,为什么项羽一直不理会范增的暗示,没有杀掉刘邦,是犹豫不决,还是不屑一顾?

在中国历史上,成王败寇的事情有很多,成功了,你就是英雄,失败了别人就会耻笑你,自古很多成功的人都是踩着失败的人,使自己登上历史的巅峰。历史上有很多失败的人,尽管他们最后失败了,但是人们还是很佩服他,崇拜他,比如项羽。

毋庸置疑,项羽是英雄,尽管自己失败了,但是后来的人还是很崇拜项羽。其实项羽是有机会统一天下的,只是自己没有把握住机会而已,比如鸿门宴。在鸿门宴上,刘邦的小命就把握在项羽的手中,如果项羽干掉刘邦,恐怕就没有后来的楚汉之争,也不会有自己自刎乌江悲惨的下场。

历史终究是历史,我们不能假如,那么项羽有机会杀掉刘邦,为何没有这么做了,说起来有三点原因。

第一,项羽根本没有认识到刘邦的厉害,根本不把刘邦放在心上,他们两人虽然一起打天下,但是项羽明白刘邦是个废物,根本没有多大的能力。

封刘邦为王,只是平衡势力,刘邦打下咸阳,难道不是项羽吸引了秦军的大部分主力,项羽杀人不眨眼,如果发现刘邦是个人才,自己早就杀了。只能说刘邦还是有命,韩信,张良,萧何等人都辅助刘邦,如果没有他们的辅助,根本不可能取得天下。

第二,内部矛盾,项羽的家族项氏和范增是有矛盾的,项羽和是靠项氏起家,自己根本就不是最后的敲定人,就算项羽听从范增的意见,杀害刘邦,项氏也会反对,所以就出现了半夜向刘邦通风报信。在项庄舞剑的时候,故意有人阻碍,项羽看到矛头不对,就放弃了杀刘邦的决心。后来范增不被项羽信任,就是他干不过项氏集团,项羽也没有办法,谁叫自己不是最后的敲定人了。

第三,项羽为了建立霸业,要为大局着想,我们要分清楚,霸业和帝业是两种概念,霸业是诸侯性质的,就是各诸侯各自为政,但是承认项羽老大地位,比如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样。帝业就是皇帝,皇帝就是老大,下面的人都要听自己的,对皇帝要决定的服从。

项羽封侯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要各诸侯听从我的,对各诸侯还是比较宽容的,只要你承认我是老大,这时候的刘邦向项羽服软了,承认项羽老大的位置,所以项羽很高兴,后来有的诸侯不听话,项羽就打他,而那些听话的诸侯就没有事。所以刘邦能从鸿门宴活下来,不是项羽仁慈,也不是身不由己,只是自己根本就不会杀刘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韩信、陈平如何评价项羽 他们眼中的项羽是怎样的

全文共 1245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开局各方条件都要优于刘邦,不过到了后期,刘邦却完成了逆袭。其实在刘邦阵营中的核心人物,有几位原本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当时敢离开项羽选择投奔弱势的刘邦,可见是下了一番决心,而且十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其中比较出名的人物有韩信陈平等,那在韩信和陈平眼里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想必大家都很好奇项羽的为人,他会输给刘邦肯定也是多方因素造成的。

1、项羽性格缺陷

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名将,他在短暂人生中创造了许多战争史上奇迹!比如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数万人击败秦军主力四十余万;在彭城之战中,项羽仅用三万精兵,就打败了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项羽虽然骁勇善战,可是依然没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反而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

关于项羽失败的原因,刘邦曾经多次与群臣们进行讨论,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项羽性格中的缺点。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项羽这种性格上的缺陷,才是导致他战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项羽这个人虽然很厉害,但他嫉贤妒能,性格狭隘,不够豁达,特别是对待有功之臣非常吝啬。

刘邦手下重臣王陵、高起就曾说过,“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项羽对待那些有功者、贤者非但不能任用,反而猜忌、怀疑,也不给予相应的赏赐。

刘邦的谋士郦食其在游说齐王时也曾说到,“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在郦食其看来,项羽赏罚不公、任人唯亲。

2、陈平、韩信眼中的项羽

其实,最初的时候,许多贤才都在项羽麾下,比如说陈平、韩信这些人。他们之所以背弃项羽,投奔刘邦,也是因为项羽赏罚不公、任人唯亲。陈平认为,“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在陈平看来,项羽对人还是不错的,但是一到论功行赏的时候,就开始非常吝啬了。

韩信说得更形象,“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羽对待手下确实很好,手下有病时亲自去慰问;可是人们立功该封赏爵位时,项羽把大印握在手里,边角都被磨平了,也舍不得给手下人。

正是由于项羽这样做,导致手下的贤才纷纷离去,韩信、陈平都投靠了刘邦,成为西汉的开国功臣。此外,英布、彭越原来也是项羽的麾下,他们也受到刘邦的拉拢,从而背叛了项羽。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刘邦对待人才时,从来不吝啬钱财、土地。为了打败项羽,他封韩信、彭越等人为王,同时承诺给予大片领土。

刘邦很有自知之明,“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但是刘邦却能延揽各种人才,让这些人心甘情愿为他征战,这是项羽所不能做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与项羽有关的典故有哪些?

全文共 1135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有关的典故有霸王别姬、破釜沉舟、乌江自刎、取而代之、妇人之仁、匹马单枪等。

1、霸王别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典故:项羽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陪伴在自己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该怎样安置你!”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的人也都哭了,没有谁能抬起头来看他。

2、破釜沉舟: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典故: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巨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3、乌江自刎

项羽大呼驰下,斩杀一汉将。赤泉侯杨喜追项羽,项羽大喝一声,杨喜的人马俱惊,退后数里!项羽与骑兵分为三队,汉军不知项羽在哪队,就也分三队包围。项羽飞驰而出,又斩杀一汉将,同时杀近百人,再会合骑兵,仅损失两骑,项羽问:“怎么样?”骑兵们钦佩地回答:“和大王说的一样” 。

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于是,项羽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

4、取而代之

项籍小的时候因为项梁的官司,随之逃到吴中郡。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5、妇人之仁

鸿门宴中,项羽因刘邦为年长老者,而犯了妇人之仁,没能痛下下黑手暗算刘邦的决心,所以后来丢掉了天下,最终自己也被刘邦杀死。由于楚汉相争,从此这个成语就十分出名了。项羽犹豫中可以妇人之仁地放过了刘邦,而刘邦取天下的时候,就不会给项羽再有机会。“妇人之仁”兼指还有同情自己敌人的意味儿。

6、匹马单枪

楚汉战争的决定性战役垓下之战,霸王突破重围,率领28骑奔向乌江。项王不愿过江,就对亭长说:“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项羽在乌江边上最后只剩下匹马单枪,自知无颜而拔剑自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项燕与项羽是什么关系项羽和项燕谁厉害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项燕项羽是祖孙的关系。这两个人全部都来自于项氏家族,全部是一个反秦的将领,甚至连结果都是一样。有人说两人的命运如出一辙。两人之间各有各的实力,比如项羽在个人能力这一方面比较出色,项燕在统兵能力上更胜一。

项燕:

是战国末年的一位名将,在楚国是赫赫有名的。在公元前259年,当时秦始皇嬴政,决定率领60万大军,然后去攻打楚国。当时的出国岌岌可危,但面对眼前的兵力,还是决定奋力一战。当时就让项燕成为主将,其实这就是实力悬殊的对战,可是项燕还是决定决一死战。

楚军多次挑战在多次挑战之后,对方还是没有任何的动静,就这么一直坚持好几天。楚军以为对方可能将长时间留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因此就打算撤军选择去其他的地方。王翦在此时马上就看准时机,让所有的勇壮军士选择突击。当时的楚军都已经决定撤退,并没有料到对方突然的袭击。在这次的突然袭击下楚军无力应对,结果只能够仓促的反击面临失败。在看到兵败之后,觉得无颜面对父老江山,因此选择自杀。当整个军队失去主力时,自然不战而败。

项羽:

在清朝末年是一个很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更是大将军项燕的孙子。项羽和自己的叔叔一起起义,当时率领了5万的军人对战,40万的秦军。本以为这是一个实力悬殊的对战必死无疑,但在这一次的战争中,秦朝早已名存死亡。在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就被称之为西楚霸王,接着就决定和刘邦一起去争夺天下,大概持续4年左右的楚汉之争。可惜在公元前2022年时,项羽在面临失败之后逃亡,来到乌江边上,又决定选择自杀。两人之间的结局是比较相似的,但在人们的心目中,项羽有着更高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史上谁能单挑项羽?关羽、薛仁贵、冉闵、李存孝谁能出其左右?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项羽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还是非常非常给力的一个人,说到项羽那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武力值,在历史上这个项羽说第一,也没几人敢说第二,但是如果我们强行要来个什么对比,看看历史上到底谁能够单挑成功这个项羽,这个问题也挺有意思的呀,也比较的有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话说这些个什么关羽啊、薛仁贵啊、冉闵啊、李存孝啊都有机会吗?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看看!1、关羽

有人推荐三国时期的关羽,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在正史上三国时期武功最高的武将是关羽,关羽被人们称为“万人敌”,曾经在百万军中斩杀了颜良。战争史上临阵战将的情况非常罕见,想要斩杀对方的主将,需要打败主将身边的众多保镖,还需要能够击败主将。在整个三国时期,真正亲手斩杀敌方主将的人只有关羽一个。从关羽斩杀颜良的战绩来看,假如关羽和项羽交手,双方肯定会好好地厮杀一场。不过项羽的力气非常大,而且射箭的水平非常高,关羽取胜的几率不大。2、薛仁贵

还有就是薛仁贵。薛仁贵也是勇猛无双,在唐太宗征伐高句丽时,他只身随征。后面战斗胶着时,薛仁贵挺起方天画戟,杀入敌军,如入无人之境。这一幕被唐太宗看见了,更是连声称赞,战斗结束后,薛仁贵立马从平民升为将军。此后当薛仁贵出现的时候,敌将便闻风丧胆。唐初也是猛将辈出的时期,但薛仁贵是个中翘楚。若薛仁贵与项羽单挑,并且死战不退,有一定的可能性,薛仁贵会击败项羽。3、冉闵

再者就是冉闵,被称作武悼天王,十六国时期名将,四大百人斩之一。他一生经历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有六场最为激烈险恶。曾经带领不足万人的部下对抗14万鲜卑铁骑,而且十战十胜,被视作“神迹”。最后战至只有自己一人,才被鲜卑人杀死。4、李存孝

亦或是李存孝,被称作飞虎将军,唐末五代时期猛将。据传,李存孝少年时期便力大无比,可以徒手跟老虎进行搏斗,长大后更是武艺高强,当时没几个人能够打过他。古人有一句话为“王不过霸,将不过李”,其中的“李”就是指的李存孝。在《旧五代史》中是这样评价李存孝的:轻捷如飞,独舞铁,挺身陷阵,万人辟易。

其实不仅仅只有这些,还有什么三国孙策、南北朝高敖曹、隋朝杨玄感,唐代李密,还有什么吕布、常遇春等等,但是这些人多多少少也都缺陷,而且也无法真的拿来做对比,所以要说到底谁能打过这个项羽而且还是单挑的话,那估计真的没有什么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项羽不肯过江的真实原因是为了面子吗?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不肯过江的真实原因是为了面子吗?

西楚霸王项羽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普遍是一个神勇无敌宛如天神下凡般的英雄角色。他自幼生于贵族家庭当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叔叔项梁的安排下立志学习兵法。

后来随着项梁起义反抗暴秦,并且在叔父项梁战死以后成为起义军的首领,在他的带领下秦军如同朽木般被摧毁。在秦朝覆灭以后,项羽与刘邦开始争夺天下,最终兵败垂成,自刎于乌江之畔。

那么项羽为什么在兵败之时有机会逃往江东重整旗鼓,却依然选择了杀敌致最后一刻,最终自刎而亡呢?难道真的如同他自己所说的,无言面对江东父老吗?其实不然,项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军事家,他明白,就算自己逃往江东,也只能被刘邦追的如同丧家之犬一般。而且打仗打的是人命,打的是钱粮。江东地界已经支撑不起他在拉起一支部队对抗汉军,雨琦逃往江东,给父老乡亲带来无尽的战火,还不如在战阵之前自刎于乌江之畔,这样既保全了江东父老,又不负自己一世英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项羽死时多少岁?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死时30岁。项羽最后自刎于乌江,死时仅30岁。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于是,项羽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

项羽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赵歇,赢得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攻破关中,举办鸿门宴,杀死秦王嬴子婴,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分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此后,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史称“楚汉之争“。自恃武力,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项羽刘邦什么关系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1

刘邦项羽先结为异姓兄弟,刘邦为哥,项羽为弟。后因谁入咸阳者为王的誓盟约定而闹翻。最后以楚汉之争开始正式决裂成为对手,结果以项羽自刎乌江为结束战争。刘邦称帝,史称汉高祖。

2

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3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4

项羽,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项羽为什么没有当皇帝?项羽推翻秦朝后为什么只做了西楚霸王?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一般常理来说,一个朝代被推翻之后,推翻者多数情况下就应该是下一朝的建立者。这种思维自然是来源于封建体制,并且也是古代体制中离现在比较近的一种。但是在秦汉时期,秦朝项羽推翻之后,他却一点也没有皇帝的意思,反而只是做了一个西楚霸王,这不禁让很多人不理解,明明可以称帝,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项羽是现在很多人心中不折不扣的英雄人物,推翻积压在人民身上的重负秦朝,使得无数人从这当中解脱出来,在当时来说是一个救世主一般的人物,在现代也是无可替代的。

推翻秦朝之后,项羽分封天下诸侯十八路,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也就是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对他号令天下有所帮助。在分封之前,他自己自立为西楚霸王,以这样的身份去分封,在我们看来,其实已经与皇帝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只不过名义上不是罢了。可是项羽没有称帝,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根本没有这样想过。

分封制的时间很长,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一直到战国时期,都采用的是分封制,权力分散,各自为政,虽然这样的结果就是诸侯纷争天下大乱,但是毕竟已经实行了数千年,秦国突然取消这种制度,采用中央集权制度,这原本就让很多六国遗民觉得很不满。秦国人自然不会,因为他们在秦国范围内已经适应了。

因此,项羽虽然推翻了秦朝,但是思想上却还是落后了一大截,在他看来,他的追求就是先秦时期最高的荣耀,是诸侯这样一个身份地位,顶多再加上最大的诸侯,却从来没有想过,统领天下,废除诸侯的局面。

只不过,项羽虽然顺延的这种制度,思想上落后,却并不是要守卫这种制度,从他的“西楚霸王”就能看得出来了,他是要把楚国、把自己放在一个最重要最高的位置上面,而不是与其他人平等。但是这样,也就相当于把自己置于战国中秦国的位置上了,必然引起其他各国旧贵族们和反秦大军的不满。

于是,分封刚结束才几个月,战火重燃,项羽也终于被逼到乌江畔,自刎而亡。在他之后的刘邦,因为出身平民,很多事情看得比项羽更加透彻清楚,他知道分封制和郡县制各自的优劣,因此,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分封异姓王。

可以说,刘邦的时期,是一个过渡时期,从权力分散到权力集中,汉景帝开始削弱藩国,汉武帝基本完成,后世的朝代,都沿用了中央集权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项羽自刎后虞姬也跟着殉情了吗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自刎虞姬怎么样?

项羽自刎估计虞姬也同样跟着殉情。当然这也只不过是猜测,因为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什么详细的记载,人们也并不知道这中间到底是怎么样。

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是轻描淡写的说到虞姬,从描述就可以知道,虞姬一起来都会比较受到项羽的宠爱。项羽在唱战歌的时候,虞姬也会一直跟着唱,虽然说在一些历史记载中,根本就没有写清楚虞姬自杀身亡,但是这里我们也会看到有着多种不一样的传言。

有一种就是虞姬自杀说还有一种就是项羽杀,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相呢?最早其实就是在正义这一种书中,当时就记载,虞姬也会唱一些歌,我们可以看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那么通过这一句话也会让大家明白,好像已经没有了想要继续生存的欲望,有了自杀的打算,从这一点也能够有效体现出虞姬非常刚烈的一面。

虞姬死亡还会有另外一种说法,有人会觉得这可能就是项羽把虞姬杀掉,但是我们也会觉得项羽如此宠爱虞姬,怎么可能会如此残忍的选择伤害呢?从项羽的性格这方面来分析,项羽本来就是一个非常要面子的人,相信他一定不会让自己的女人在自己失败之后直接就被抓,然后受尽了侮辱,这对于项羽来说肯定是没有办法承受的,所以在自己选择自杀的时候,自然也会忍痛的杀掉心爱的女人。

在经过这番分析之后,大家也会觉得这个说法倒也是能够成立的,只是这中间的各种来由或许也会让人觉得有一些心寒吧,不过对于虞姬来说,能够和自己心爱人在一起,或许也是一种最幸福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历史上最智勇双全的人物排行 西楚霸王项羽只能排最后

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人物,有的武艺很强有的智谋很厉害,但是说能达到智勇双全地步的人可不是很多,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四位历史上非常著名能文能武的人物。当然能打还能出谋划策的人是只能当帝王的,不然你在别人面前就是一个太大的威胁,所以有时候能力太强也不要显摆,关键时刻再拿出压箱底的东西。如果你是帝王出身那就能名垂青史了,也没人能把你怎么样了。

古代战场上风云变幻,许多大将都被人说成是心狠手辣,但是掌兵者不能有慈心,因为对敌人心太软,一不小心就会被敌人反攻过来,这反而是对自已军队的心狠。

第四位:项羽

大家都认为他是悲剧式的人物,一方面,他胸怀大志,想能成大事,又神力无穷,另一方面,他又优柔寡断,做事不能当机立断,所以才放刘邦一条生路,给自已最后失败埋下伏笔,又太儿女情长,都到最后的的生死关头,还一个劲儿的儿女情长,和虞姬诉说心事。

事实上,项羽在和秦军做斗争时是非常凶狠的,他采取暴力手段扫清一世的障碍,甚至对敢于反抗他的平民也毫不容情,大型的屠杀活动项羽就进行了六次,残忍至极。

第三位,白起

秦昭王是一个野心家,他对内运用商鞅,进行强国变法,对外四面出击,要称霸天下,他敢于任用新人,白起就这样被他推到对赵国的最前线。

赵国和秦国在长平打的是消耗战,本来赵国主将廉颇防守的十分到位,秦军三年守土未进,而赵王却派出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去把廉颇换下来,而白起假装不敌对手,仓皇逃跑,实际上却一点点把赵军引到埋伏的包围中,四十万的赵军被迫投降,而白起竟然下令将这些人用坑活活埋下,真是骇人听闻。

第二位:冉闵

冉闵原本是汉族人,被羯胡首领石虎收养,为他卖命,东征西战,石虎的儿子曾经许诺将来立他为太子,不过只是说说而已,冉闵心中十分恼怒,后来起来造反。

因为恨胡人,冉闵下了一道命令,只要卖力多杀就升官进爵。几天之内就杀死了近二十万胡人,死尸被抛到野外,被野兽所吃,石虎一家也都被杀光,冉闵建立魏政权后,开始对汉人友好,而对胡人继续下达剿灭的命令。手段虽然残忍,却也让汉族人得以生息。所以很多人并不认为他是一个恶魔,反而把他当成民族英雄。

第一名,成吉思汗

这是最全世界公认的杀神,他是一个军事天才,没有系统地学过什么兵法战略,打仗时却能够随时了解情况,根据形势,灵活做出各种战术变化,敌人永远猜不起他下面会使用什么样的招术出奇制胜。

成吉思汗对战争有一种狂热感,他最喜欢的事就是打败敌人,把敌人彻底灭绝,看到妇孺们痛苦哭泣让他有变态的快感。所以他在京川两地曾进行过大型屠杀,八千多万人为此丧命,很多民族从此绝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巨鹿之战项羽一共有多少兵力?揭秘项羽封神之战

全文共 2398 字

+ 加入清单

秦朝完成统一后仅仅存活了14年就被推翻,这其中最大的转折点就是巨鹿之战。而且项羽能在巨鹿之战中获胜简直堪称奇迹,因为当时项羽的总兵力只有几万人,而秦军有四十多万人的部队,虽然有联军帮助项羽,但是总兵力还是相差非常远。不过就是在实力非常悬殊的情况下,项羽带领着诸侯联军把秦军打的节节败退,最后还有20万人直接投降。可以说这也是项羽的封神一战了。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各地民众奋起反秦,关东六国纷纷复国。秦将章邯和王离率领合计40万的大军,南北夹击赵国的巨鹿城。项羽率领5万楚军北上,先奋力击退章邯军团的20万秦军,夺占了秦军粮道,接着破釜沉舟,大破王离率领的20万秦军,并会同赵国守军和齐、燕援军,内外夹攻,将其全歼。

【初。宋义与项羽将五万,距秦三将。当王离与羽大战时,精兵四十万众,并章邯军故也。】——《前汉纪·高祖皇帝纪》

随后,项羽统合诸侯联军,乘胜追击,连战数月,迫使章邯率领20万秦军投降,一个刚崭露头角的年轻人,就这样创造了战争史上不可思议的奇迹,进而覆亡了一个持续数百年的强大帝国。

这场名为“巨鹿之战”的战役起因,是秦军主帅章邯率军纵横中原,一路破军杀将,先灭陈胜的张楚政权,再在临济之战大破齐、楚、魏三国联军,斩杀齐王田儋、魏王魏疚,接着又在定陶之战袭杀项羽的叔父、楚国复国军主帅项梁。

秦军上将军:章邯

在此期间,章邯多次得到了秦朝中枢补充兵力,(【二世悉起兵益章邯】)又经过连续作战的战损,其主力早已不再是骊山囚徒戍卒,而变为秦国关中子弟为主,战斗力更与骊山刚成军不可同日而语。

在魏国基本覆亡、齐国、楚国皆遭重创后,章邯挥军渡黄河北上,会同王离的长城军团(又称九原边军),夹攻下一个敌手赵国。

大约二十年前,正是王离的祖父王翦、父亲王贲,分兵攻灭了赵、魏、燕、楚、齐五国。八年前,王离又作为蒙恬的副将,率领长城军团指挥了驱逐匈奴、开拓河套数千里土地的战争。因此,在世人眼中,这是一支纵横南北、所向无敌的铁军,堪称秦军最菁华的王牌军团。秦朝将这支常年戍边的边军调动南下,是压上了最后的底牌,务求毕功于一役,彻底歼灭六国复国军。

九原秦军主帅:王离

在秦军迅猛进攻下,赵军在信都之战惨败,赵都邯郸失守,赵将张耳奉赵王歇仓皇北逃,据守巨鹿。章邯将邯郫之民迁往河内,而夷其城郭,分派王离军团将巨鹿团团围困,自己则聚合大军于城南,筑甬道连接黄河,将粮秣自敖仓源源不断输送至王离军。

赵将陈馀从恒山等地聚合数万赵军,聚兵于巨鹿城北,和城内赵军呼应,然而畏惧秦军势大,不敢出战,一边分派使者至齐、燕、楚国求援。巨鹿围城整整三个月,守军已是兵少食尽。在张耳催促下,张耳不得已派张餍、陈泽率5000军试探攻击,被秦军一战尽歼灭。

燕、齐两国虽然基于唇亡齿寒,燕将臧荼、齐将田都、田市等纷纷发兵救赵,张耳之子张敖从代郡聚合上万兵马,与之会合。然而各路援军无不畏惧秦军兵威,因此只是在陈馀军侧高筑起十余处营垒,未敢进击秦军。

巨鹿之战天下局势图

项梁战死后,原本是项梁所立傀儡的楚怀王趁机尽收兵权,因此楚国虽然以倾国之军5万人北上援赵,主将却并非项羽,而是一介舌辩之士宋义。宋义同样畏秦如虎,屯兵于安阳整整四十六日,一边置酒高会,一边下令敢言战者斩。当日连降大雨,楚军将士饥寒苦绥,项羽趁机煽动军心,联合诸将斩杀宋义,袭夺军权,接着巡视部曲,抚慰士卒,楚军军心复振。

而秦军久围巨鹿坚城,数月不下,又有各路诸侯联军牵制,已经是师老兵疲。因此项羽派遣当阳君英布和棘蒲侯陈武(史书上称“蒲将军")率领两万精锐抢先渡河后,楚军兵锋锐利,以一当十,竟将章邯部20万大军逼退,一举夺占了甬道,断绝了王离和章邯两军,更断掉了王离军团的部给。

接着,项羽率全军渡河后,下令破釜沉舟,毁坏炊具和船只,每人只携带三日干粮,以示和秦军决死一战。项羽一骑当先决死冲锋,楚军将士士气大振,战场上万军呼声震动天地,人人以一当十,九战九捷,连续击破秦军九道防线,斩杀秦将苏角。

王离军团大败之后,士气沮丧,向棘原方向败退,欲合章邯军团会合。观战的齐楚军队和赵国守军,惊恐于项羽军的惊人战力,亦纷纷打开壁垒,加入战阵,协力痛打落水狗,把败逃中的王离军团一举围歼。王离被擒杀,副将涉间自焚而死。这支曾经横扫六国、驱逐匈奴的秦军最菁华部队,就此覆灭。

战后,项羽传讯召见各路诸侯将领,各国将领们个个胆战心惊,进入楚军大营辕门后,人人面对项羽俯身拜倒,膝行而前,无人敢抬头仰视,以示臣服。项羽便在众望所归下,成为反秦联军主帅“诸侯上将军”,声威遂振四海。

【楚战士无不一当十,又羽呼声动天地。诸侯军人人莫不怖惧,于是既破秦军。羽见诸侯上将。入辕门,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羽者,由是为诸侯上将军,兵皆属羽焉,于是羽威权遂振四海。】——《前汉纪·高祖皇帝纪》

巨鹿之战是几十万反秦义军对秦国的总决战,项羽所部破釜沉舟,发挥了关键核心作用,具体到每一场战斗的兵力比,并非特别悬殊而不可思议。

项羽在巨鹿之战能以少胜多的关键,便是【两军相逢勇者胜】。他凭借自身史上无双的武勇,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呼声雷动惊天动地,对麾下将士有最大的士气鼓舞加成,亦给原本作壁上观的盟友军队充足的必胜信心,让他们纷纷加入战斗,围攻秦军。

同时,项羽更凭借无与伦比的战场嗅觉,也能时刻在第一时间就把握到战局的发展情况,做出相应判断,调整相应部署,因此方能打出一场名垂青史的经典歼灭战。

随后项羽统合30余万诸侯联军,面对败退的章邯军团连续出击,每战克捷。章邯苦战数月不胜,士气低落,后勤断绝,又因后方权臣赵高猜忌,因而进退维谷,被逼投降楚军。

项羽在新安将20万秦国降卒尽数坑杀,彻底摧毁了秦国的主要军事力量,整个中原地区尽数落入反秦联军控制下,也在实际上宣告了秦王朝的丧钟。

等到项羽进入关中,其麾下兵力已达40万人。他下令将秦王子婴和秦国公室贵族尽数斩杀,自封“西楚霸王”成为天下霸主,达到了人生巅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项羽是哪里人?项羽的家族在楚国是什么地位?

全文共 1033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的名字,在中国几乎算是无人不知,史书中但凡提到“霸王”,基本上说的就是项羽。项羽本名项籍,是战国时期楚国项氏的后人,史书记载他是下相人,那么这个下相在今天又是哪里呢?项羽军事才能很高,他的祖父项燕也是楚国大将,项家世代也是楚国将领,那么世代为将的项家在楚国又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力呢?

首先,项羽的籍贯。战国时期的楚国下相,就是今天的江苏宿迁。某种意义上来说,项羽和刘邦其实也还是老乡呢。刘邦的故乡在徐州,战国时期,徐国小国被楚国灭亡,徐州也就是楚国的地盘,所以说,项羽和刘邦都是楚国人,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楚国项氏,往上追溯,可以找到它的来源,西周时期分封的诸侯国,项国。项国当然也不是大国,春秋时期被鲁僖公灭国,项国不复存在,但是项地还是有的。虽然项国被灭国这件事情,《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本书中都有所记载,《公羊传》《谷梁传》认为是齐国所灭,但两本书的成书年份、可靠性都比不上《左传》,因此还是以鲁国灭项国为准。

项国,原本也是姬姓诸侯国,灭国之后改项为氏,此后就称项氏。

关于项氏,史书的记载很简单,“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氏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将领,可以想象,他们在朝堂之上所说的话该有什么样的分量。在战国时期,项家最有名的人物莫过于项燕,多年征战,可惜最终还是败给了老谋深算的秦国王翦。

项燕可能是战死,也可能是兵败自杀,无论哪一种,也都算是表明了项燕对于楚国的忠心。只不过,再忠心,楚国一旦不在,一切也都小三了。

项羽的名气,很明显,比项燕要高很多,毫不夸张地说,项羽是从古至今项氏中最有名的人物,他能够在只有几万人的情况下对敌数十万,并且两次取得胜利,这样的胜利是没有人可以模仿的,不仅仅是主将的头脑,还有对于情况形势的准确判断,把士兵的战斗欲和求生欲激发出来,破釜沉舟决一死战。

只不过,人无完人,项羽终究也是有弱点的,他高傲,轻敌,鸿门宴上那么多次绝佳的机会出手灭了刘邦,他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犹豫,优柔寡断,让刘邦就这样溜了,范增气得吹胡子瞪眼,却也无计可施。

项羽身边原本也是有不少人的,可正是因为他的高傲,这些人一个一个离开了,有很多到了刘邦手下,刘邦出身低微,却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缺点,他没有太大的才能,但是他的身边都是各种人才,运筹帷幄有张良,领兵打仗有韩信,管理后方有萧何,而他会用人,让他们留在自己身边。

单打独斗,刘邦自然不可能打得过项羽,可是争夺天下向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项羽注定会失败,也注定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项羽为什么没有称帝的想法?他的思想是否已经过时?

全文共 1226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灭秦后自称“西楚霸王”,实际上以项羽当时的实力足以称帝,但项羽似乎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想法,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皇帝”在当时还并没有深入人心,秦始皇自称是“皇帝”,但整个秦朝也就持续了短短十几年,所以项羽对“皇帝”的概念还没那么深刻。而且项羽虽然比刘邦年轻,但他的思想却有些跟不上时代,还想以分封为主,这也是项羽在战略上的一个失误。

巨鹿之战,二十几岁的项羽一战成名,一举打败秦军主力,成为天下反秦义军的首领。名义上的“盟主”楚怀王奈何他不得,率先攻入关中接受秦王投降的刘邦也奈何他不得,就连手握重兵的各路诸侯也唯他马首是瞻——项羽已执天下之牛耳。他如果要当皇帝,可以说是一句话的事,但为何项羽最终选择做霸王而不愿做帝王呢?

首先,皇帝这个概念在当时并没有深入人心。“皇帝”一词是秦王赢政灭掉六国后给自己加的尊号,可以说是一次创新之举。而赢政给自己加尊号到秦朝覆灭,也就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光景,皇帝的概念并没有深入到各地义军首领的内心。在他们心中,七国分治,各为王侯的观念更为强烈。项羽身为楚国旧贵族的后代,他的想法恐怕也是如此。

其次,秦朝帝制终结的时间太短。项羽认为秦始皇废分封而行郡县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也是秦王朝迅速覆灭的原因之一。由于地方上没有相应的拥护秦朝的封国,使得秦朝中央在面对众多起义军的时候不得不以一敌众,终至寡不敌众。项羽亲身经历了这次变故,亲身感受到了秦朝中央的自顾不暇,所以在他看来,帝制并不是能够很好保护他掌控天下的最佳选择。

相反,周王朝所实行的分封制,虽在日后也陷入覆灭,但好歹也延续了800年之久。所以,项羽觉得,如果自己要保持楚国长久的统治,保持自己长久地掌握权力,那最好的选择便是周朝的分封制,让其他封国前来拥护自己的统治,如此才能做到长治久安。刘邦做皇帝之后依旧没有放弃分封制,而是让郡县和封国并存,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再次,当时的局势也迫使项羽必须采取分封制。由于反秦起义军不止楚国一家,还有许多人马,秦朝灭亡之后到了要瓜分胜利果实之时,项羽如果不拿出土地来分封则势必会使众诸侯对他产生怨恨。因此,分封变成了项羽当时的必然选择,而分封之后再去当皇帝,则势必会造成皇位的不稳,就像日后的刘邦一样,一向心思不甚缜密以及不善于玩弄政治的项羽自然不会喜欢这种做法。

最后,也有项羽个人的原因。项羽本人是非常仇恨秦国的,因为他的国和他的家就是被秦国所灭。那么既然项羽如此仇恨秦国,依照项羽的性格,他势必会仇恨秦国的一切东西,包括秦国建立的这一套新的政治制度——帝制。项羽如果要当皇帝,那岂不是表明他本人心中认同秦国所创立的“皇帝”?因此,从个人的感情角度而言,项羽也会对当皇帝没什么感觉。毕竟,做皇帝和做霸王一样,都是掌管天下权力之人,只不过名称不同罢了。

所以,“皇帝”这一概念尚未普及,帝制带来的政权迅速毁灭,分封所能带来的长治久安以及项羽本人对帝制的“不感冒”,都导致项羽宁愿做一个称霸一方的霸王,也不愿做一个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项羽手下大将10位分别是谁?这10位大将又是怎么排名的呢?

全文共 244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项羽大家也知道江东霸王,关于他的一些故事也非常多,也是英雄一般的人物,项羽这么厉害其实也不是他一个人这么厉害,还是有很多的兄弟都这么厉害,所以再厉害的人也都是和兄弟一起打天下的。最近也有人问了,这个项羽厉害是厉害,那么他手下最厉害10位大将又分别是谁呢?这个问题显得十分的有意思了,下面一起分析看看!

项羽手下的10位大将小编做了一个盘点,比较人气高的就是下面这10位了,分别是:龙且、英布、季布、陈武、栾布、钟离昧、虞子期、项庄、亚父、周殷。那么他们要怎么排名呢?接着往下看。

1、龙且

龙且(ju)又称:司马龙且(?~公元前203年),偃姓,龙氏,名苴,秦置东海郡朐县(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龙苴镇人。秦朝末年将领,西楚霸王项羽手下猛将,与名将钟离昧为同乡。自幼跟随项羽,一起长大,情若兄弟。参加项梁起义,联合田荣大破秦军于东阿。在九江王英布背楚归汉之时,龙且率军十万大破之,联合曹咎、周殷同为大司马。在听闻韩信平定河北、吞赵灭齐之后,龙且奉命率兵攻打齐地。

公元前203年,参加潍水之战,陷入韩信水淹围城之计,力战汉军诸将,终为汉军骑将丁复所杀。龙且之死,敲响了西楚灭亡的丧钟,项羽大为伤感。

2、钟离昧

钟离眛(?—前200年),钟离氏,名眛(多被误为“昧”或“眜”),朐县伊芦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人,楚汉之际项羽麾下的大将。后来遭项羽猜忌,在垓下之战时逃离楚军。最后自杀身亡。

3、英布

英布(?—公元前196年),偃姓,英氏,名布,九江郡六县(今安徽六安市)人,秦末汉初名将。

早年坐罪,受到黥刑,俗称黥布。初随项梁起义,迎娶吴芮之女,拥立楚怀王继位,封为当阳君。项梁阵亡后,成为项羽帐下将领之一,屡破秦军,封为九江王。受到汉朝游说,叛楚归汉,为楚将龙苴所败。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封为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韩彭被杀后,心生畏惧。

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起兵反叛,兵败被杀。

4、陈武

陈武——说起陈武,知道的不多,可说起蒲将军,闻名的就多了,蒲将军就是陈武。在消灭秦国的过程中,陈武和英布不分彼此,像项羽的两把尖刀横扫一切当面之敌。汉二年,叛楚归汉,并未受重用,再没有很大作为。武涉——项羽的外交部长,和刘邦的俪食其做一样的工作,不如人家做的出色,也是项羽的只知道用武力,不屑拉拢人造成的。 项庄——项家壮士,可比樊侩。陈婴——陈婴对项羽的贡献很大。项氏叔侄率领8000江东子弟北度长江,陈婴听从老母建议,自己不称王,以兵属项梁,再加上英布、蒲将军率军来投,不费一兵一卒,兵力就达到了6万,这才轻而易举的打败了景驹。后和义帝一起主持楚国后方。曹咎——项羽手下有名的防守将军。当彭越不断袭击项羽后方时,项羽决定亲自攻打彭越,留曹咎主持成皋的防守,当时项羽和刘邦在成皋相持,可见项羽对曹咎防守能力的信任,而最终曹咎也没有让项羽失望,一直坚持到项羽回来。曹无伤——项羽派在刘邦身边的卧底。

5、亚父

表示尊敬的称呼。《史记·项羽本纪》:“ 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裴骃集解引如淳曰:“亚,次也。尊敬之次父,犹 管仲 为仲父。”《世说新语·言语》“ 卫洗马 初欲渡江” 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 玠 颖识通达,天韵标令, 陈郡 谢幼舆 敬以亚父之礼。”

或特指人物范增 。《汉书·陈平传》:“ 亚父 欲急击下 荥阳城, 项王 不信,不肯听亚父 。” 唐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霸王迷路处,亚父所封城。”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维扬生》:“ 亚父 以反间死, 韩生以直谏烹。

6、项庄

项庄作为项羽麾下的武将一直追随项羽南征北战,最后在乌江边战死,项庄是故楚大将军项燕的第三个孙子,而项羽是项燕的二孙子,项庄跟项羽是兄弟关系,至于是不是同母亲兄弟就历史没有相关记载,也有说法项庄是项羽的堂弟,这兄弟二人都是由叔父项梁带大的。其家喻户晓之典故——项庄舞剑,项庄舞剑发生在鸿门宴上,其目的是刺杀刘邦,故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说。

项庄的事件主要是在鸿门宴上,当时范增好几次给项王递眼色要他杀刘邦,又好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块向他示意,项王只是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你进去上前献酒祝寿,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击沛公(即刘邦),把他杀死在坐席上。不然的话,你们这班人都将成为人家的俘虏啦。”项庄进来,上前献酒祝寿。祝酒完毕,对项王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就让我来舞剑吧。”项王说:“那好。”项庄就拔剑起舞,叔父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没有办法刺击沛公;故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传闻项庄是位剑术家,师从项梁,精通多种武艺特别是剑术。

7、虞子期

虞子期,是明朝甄伟《西汉通俗演义》(简称《西汉演义》)的虚构人物,是虞姬的堂弟,西楚项羽军中之人(职位高低在原作中没有点明),曾帮助项羽的叔父项梁起义反秦。

虞子期在《西汉演义》第11回《会稽城项梁起义》中被提到“数日,梁遣人娶虞姬归会稽,与籍成亲,就带堂弟虞子期随军听用。”之后在第83回《霸王帐下别虞姬》自杀。

在之后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多被修改设定为虞姬的亲哥哥,西楚武将,最终结局则多为追随项羽战死到最后。

8、栾布

栾布(?-公元前145年),西汉梁国人,西汉政治家。因为彭越收尸、据理力争而被汉高祖看重,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栾布以击齐之功,封鄃侯,出任燕相。中元五年逝世。燕、齐的乡民祭拜栾布为土地神,都为他立社,号栾公社。

9、季布

季布(生卒年不详),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

10、周殷

周殷,楚汉时期项羽手下大臣,作为大司马主持南方军政,统九江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项羽为啥自杀也不过乌江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为啥自杀也不过乌江

项羽一代霸王,气吞山河。小时候,他的叔父就托人教他学习书法和武功,并且他学不了很多时间就去就会学腻,但是他在武术方面却很是精通。项羽属于自由成长,没有经过仔细雕琢,所以他喜欢自由自在,坦坦荡荡。不喜欢用诡计,只做大丈夫所为,所以他从来不要谋士。

项羽无疑是骄傲的,这些也都是他,最后在乌江自刎的重要原因。项羽是个战神的存在,他打的战役多是以少胜多的,他虽然不是很懂兵法,但是却可以打出很漂亮的仗,就连韩信跟他打仗也是做到特别的谨慎,不敢正面对抗。少年时的项羽更是所向披靡。他跟叔父起兵的时候,就是曾斩杀百人,在25岁的时候就是把秦国的主力不放在眼里。26岁的项羽已经是霸王,他从成名,那些追随他的8000江东子弟,如今已经只剩他一人,他不能给乡亲交代,也不能给子弟们交代。

他的英雄主义以及他的痴情是他最后自刎的原因。虞姬的死对他影响很大,他是个专情的男子,在亥下之战还脑袋发热的与虞姬恩爱,这也是最后被围困的原因。之一,而虞姬意识到不能拖累项羽而选择自杀,这也彻底击垮了项羽。再者,项羽也没有了再战的理由,推翻秦如果是为了报仇,推翻腐朽虽然成名,但是当整顿好,才发现刘邦借此建立新的政权和世界,并且已经得到民心。

项羽他没有再战的理由,带着8000精兵突围,最后只剩下20人,他要怎么跟父老乡亲交代?他突围不过是为了兄弟们再战,为了自己坚持信仰而战。但是霸王项羽,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项羽,他一路走来已经没有力气了,最后的虞姬,还有他的江东子弟兵都没有了,那么他卷土重来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代皇帝都喜欢丑化对手 项羽形象为何比刘邦要高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皇帝总爱丑化对手,为何项羽形象却高过刘邦?

古代皇帝都会比较喜欢丑化,项羽的形象会比刘邦高,是因为项羽和刘邦都属于反秦义军,如果将项羽妖魔化,这就会使得整个反秦义军都会受到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到合法性。

项羽之前也同样是反秦义军的首领,两人也同样是结义兄弟,而且也曾经一起工作过一段时间。刘邦的封号甚至也是项羽所封的,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最终才会成为西汉帝国。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西汉官方将项羽显得特别差劲,那么作为曾经的兄弟自然也会受到影响,这是不是意味着连自己也不是一个东西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为了一个笑话,也会影响到整个大汉帝国的合法性。

从一个比较简单的逻辑来看,司马迁在写刘邦的时候,就应该把刘邦写得比较仁慈爱民,比较英明神武,总之群主所应该具备的一切品质都应该在他的身上出现。相反如果把项羽写得特别残暴,好勇善斗,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确实也不合适,如果司马迁这样写,这也就意味着底层百姓只要能够善待百姓,只要能够聪明勇敢,是不是也就有机会可以成为一个皇帝呢?

换言之,司马迁的这种写法也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帝王的命运,只看你能不能够抓住机会。在皇权时代,如果胆敢表达出这样的一个观点,是不是也就否定了皇帝的家天下呢?这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可怕的存在。甚至可能会让大家觉得,谁能够当皇帝这和才能无关,这和道德也没有关系,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一个天意,这确实也会让人觉得有一些真相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后世为什么对刘邦评价低项羽评价高 项羽有哪些品质值得肯定

全文共 1643 字

+ 加入清单

刘邦项羽争夺天下的故事流传千年,在国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最后刘邦胜出,项羽不甘自刎于乌江。不过刘邦虽然是胜者,但人们在评价这两人时,似乎更愿意给项羽更高的评价,而刘邦则是一些负面词语具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跟古代的道德评判标准有很大关系,讨论一个人的道德高低,这和他事业上的成功失败并无直接关系。那古人有哪些评判标准呢?一起来了解看看吧。1、古代道德评价

刘邦从一穷二白毫无背景,到最后获得了天下,建立大汉江山。可以说,他人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后世对他的评价并不高,对他持否定性评价最有代表性的是元代戏曲家睢景臣,他曾经写过一篇《高祖还乡》的套曲。在这个作品里面,睢景臣对刘邦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把刘邦那种小人得志的嘴脸,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对项羽肯定的地方则比较多。最有名的莫过于李清照写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曹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当成是白脸奸臣。但是后世却有很多人为曹操翻案。比如郭沫若、易中天就曾多次为曹操翻案,包括毛主席也曾为曹操翻过案。现在拍摄关于三国的各种影视剧,大都把曹操当成一个能力卓著的人物来写,而不会把他写成白脸奸臣。

对刘备的评价刚好相反。对这几个人最集中的评价,莫过于李宗吾的《厚黑学》,他对项羽、曹操评价较高,对刘邦、刘备评价较低。说他们能够成功,都是脸厚心黑的原因。

之所以后世会对这些历史人物作出这样的评价,与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中,关于君子与小人这两方面的评判标准分不开。在古代道德标准上,君子和小人是两种非常重要的道德评判标准,尤其是对士人知识分子的道德评判标准。

加上古代的官员们,都是从士人中走出来的,“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只要你掌握了知识文化,有了一定的知识,那么你就很有可能当官。因此,无论是对官员,还是对士人,评价标准都是一致的。那么,在古代的道德标准中,什么样的人叫做“君子”,什么样的人叫做“小人”呢?2、真实是君子,虚伪是小人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兵家、纵横家等一些学说出现以后,阴谋论就开始大行其道。阴谋论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常常隐藏他们自己的内心。他们所表达出来的,并不是他们真实的想法。而这些虚假,也使得他们的部下深受其害。

比如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把土地大量分封给那些功臣们,包括韩信、彭越、英布等人。这样一种做法,使得韩信等人觉得刘邦是一个大度的人,所以归附他。韩信在归附刘邦的时候,甚至说过一句话。他说项王这个很小气,不愿意把土地分封出去,而汉王你却愿意进行分封,所以我们大家归附你。

从这里可以看出,显然韩信是根本就没有看清楚刘邦的实质,由此可见,刘邦确实是一个比较虚伪的人物。

同样虚伪的还有刘备,大家都听说过一句“刘备的眼泪”这个话。很多时候,刘备的眼泪是假的,是用来笼络人心的。《三国演义》肯定了刘备,但是对刘备假的描述,也是写得淋漓尽致,比如他为了笼络赵云,把自己的亲儿子阿斗给摔了。这显然违背人性,是极为虚假的行为。3、仁义是君子,自私是小人

这一点,在刘邦和项羽的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刘邦夺了天下以后,就开始屠杀那些帮助他打江山的功臣人。他把他们的土地和爵位都收归自己所有。

虽然说,刘邦这样做,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稳定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君子与小人”的道德评价体系中,不会这样认为,只会觉得刘邦这是自私自利的表现。

《水浒传》是把“义”这个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描写的,也就是打下江山以后,大家应该共同的来享受这个江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可见在古代,“义”是被肯定和值得宣扬的,而刘邦削夺功臣权利的行为,显然与“义”背道而驰。

项羽不太一样,项羽取得成功以后,他把天下的土地都分封了。虽然事实上,项羽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一种迫不得已。因为当时他并没有把这十八路诸侯全部给平定,但不管怎么样?他没有再向这些人动手。所以从“君子与小人”的道德评价体系来说,项羽是值得肯定的。

这个道德评价体系一直贯穿到现在,所以后世才会评定刘邦不义,刘备虚假,给项羽和曹操翻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项羽举鼎真的靠谱吗?历史上项羽真能举起大鼎吗?

全文共 1726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说到项羽的时候,总是会用“力能扛鼎”这个词来形容,说明项羽的力气非常大,能够举起一口很重的大鼎。但是要说到大鼎的重量的时候又各有各的说法,不尽相同了,甚至说有一千斤的。虽然当时的计量单位和现在不同,但这个重量也不容小觑,项羽当真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够举起那么重的大鼎吗?历史上项羽组恨得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项羽举鼎的故事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称项羽“力能扛鼎”,宿迁民间也流传着“霸王举鼎”的传说:项羽为了联络桓楚抗秦,举起了四位壮汉合力都不能举起的千斤之鼎。

但是这个故事的可信度有多高呢?

在105公斤以上级举重比赛中,伊朗大力士侯赛因·拉扎扎德获得了263.5公斤的成绩。项羽身高八尺多,拉扎扎德身高183厘米,他们两人的体重不会相差太远,应该是同一重量级“选手”。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00公斤,三个拉扎扎德一起都不一定举起来,换作项羽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但是有人分析,项羽天生神力,而且武艺高强,所以力气超出常人,但是他和经过十余年专业训练的拉扎扎德相比呢?项羽的训练会更专业吗?摄取的营养会更合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况且古人习武不是为了锻炼力气,而是为了学习战斗技巧。举鼎是为了什么呢?炫耀自己的力气大?这不过是华而不实的表演,几乎不可能派上什么用场,根本没有剑术、枪法那么实用。

如果项羽真的想要举鼎,他也只能尝试一个“小”鼎。秦始皇陵出土过一个只有212千克重青铜鼎,秦朝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58克,所以可以将这个青铜鼎称为千斤之鼎。项羽想要将它举起来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另一个问题来了:他要到哪里去找这样的青铜鼎?2、哪里有那么重的青铜鼎

千斤之鼎乃是国家重器,是能那么容易见到的吗?或者说项羽举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小鼎?那还值得大家夸赞他这么久吗?而且四位壮士都举不起来的鼎,一看就是非凡之物,桓楚不是皇亲国戚,家里要是有这种东西,就不怕被杀头?

刚才提到的那个青铜鼎可是秦始皇陵出土的最大的青铜鼎,项羽就是想找到相同规格的,恐怕非得去趟咸阳不可。但是很显然,项羽在起义前是不可能去过咸阳的。

要说历史上算是勉强举起过千斤之鼎的大人物,恐怕只有秦武王嬴荡一人。3、秦武王举鼎的结果

嬴荡生活的年代比项羽要早约一百年,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便是天生有神力。身高体壮的嬴荡,从小就喜欢和别人比力气,在他当上秦王后,更是有不少的大力士凭借神力备受他的宠爱,史上有载的便有乌获、任鄙、孟贲。

秦武王四年时,秦军攻占韩国重镇宜阳,嬴荡兴奋不已,便和任鄙、孟贲等人一起到宜阳巡视。看完宜阳,嬴荡又跑去了洛阳,那是周赧王的地盘。周赧王派使者向嬴荡传达自己的问候,并说要备盛礼迎接,但嬴荡没这兴致,他只想去太庙看看。

相传太庙中有夏禹请人铸成的九鼎,是历代的传国之宝,嬴荡的目的就是想去看看九鼎。守鼎的人告诉嬴荡,九鼎个个都有千钧之重,这顿时引起了嬴荡的兴趣,他对任鄙、孟贲说:“你们谁能将此鼎举起来?”

任鄙连忙推辞,说他只有百钧之力。孟贲没有推辞,表示愿意试试,他曾将两头相斗的公牛分开,一牛伏地不起,一牛的角被他拔了出来,但是孟贲使出浑身解数才将此鼎抬起半尺之高,顷刻之间便又松手,还因用力过猛导致眼眶开裂。

看到孟贲能将鼎举起来,嬴荡自己也想要试试,虽然任鄙百般劝阻,但他还是想试试自己的神力。嬴荡耗尽平生之力,终于将此鼎举起半尺高,但是不知为何,也许是他想比孟贲更进一步,试着再往前走个几步。结果力气不足,鼎砸在了他的腿上,嬴荡右腿血流不止,当晚便去世了。

这便是真正的千斤之鼎的威力,要说项羽能将它举过头顶,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秦在灭周之后,九鼎被移到了咸阳,但是在秦统一六国后就不知下落,项羽要是能找到失踪的九鼎,秦始皇肯定会感谢他的。

既然举鼎之事不实,那为什么《史记》上还要说项羽“力能扛鼎”呢?这很简单,司马迁只是想说项羽力气很大,好比你看某人长得牛高马大,说他在工地扛水泥肯定是把好手,但他真的扛过水泥吗?那就不一定了,这只是个比喻。

同时司马迁也是在暗示项羽的雄心壮志。九鼎乃是国家政权象征,过去便有楚庄王问鼎中原的典故,除了举鼎,还有什么配得上项羽的雄心壮志呢?不可能说“力能扛石”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上的项羽是什么人,和项羽相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1、历史上的项羽是什么人?

项羽是楚国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是个军事家,中国古代兵家四势分别是: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而项羽就是其中“兵形势”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个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成为主将,率军北上渡河救赵,于巨鹿之战打败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他自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由于分封不公,汉王刘邦趁机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亭自刎而死。

2、和项羽相关轶事典故有哪些?

大家熟悉的成语“破釜沉舟”就和项羽相关。在巨鹿之战时,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把船只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决战,项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个个以一挡十,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3、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历来对项羽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说项羽英勇善战,身先士卒,对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更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但也有人说项羽在政治上眼光短浅,不善用人等。但是他在军事上的天赋和才能确实是无可挑剔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