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骨质疏松怎样食补(最新19篇)

骨质增生让很多中老人年深受其害,那么老人骨质增生该如何治疗呢?下面问学吧小编整理了老人膝盖骨质增生治疗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7157

文章

509

老年人补钙与骨质疏松

全文共 4312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老人来说,年纪越大,体内钙质的流失也会越多,再加上身体对钙质的吸收能力变差,容易导致骨质疏松,一般建议老年人在平时适当的补充钙质,可以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下老年人补钙与骨质疏松。

钙是人体内的一种微量元素,它在体内的含量虽然微乎其微,但是它的作用是巨大的。最直接的作用和我们都能最直观地了解就是钙能构成支撑人体血肉之躯的骨骼。但是仅仅是这个作用我们对钙在人体的作用了解是非常片面的。除了上述作用外,钙还能维持调节机体内许多生理生化过程,是血液正常凝固和多种酶的激活要素,增加内分泌腺的分泌,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促进细胞的再生,增加机体抵抗力。

为什么老年人应该补钙?

骨质疏松病指骨骼实质结构密度降低造成的一种疾病。有这种病的人一不小心就会骨折,骨折后又很难恢复。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食物中缺少钙。另外,老年人对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能力也低于年轻时期。尽管骨质疏松可以危害男性和女性,然而这种病在女性中却比较常见。主要因为女性骨质密度在高峰年龄就比男性低。而且女性在停经后的最初几年里,骨钙流失的速度也非常快。

为什么缺钙就会造成骨质疏松呢?

钙在人身体内的分布和它的生理功能有关,比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肌肉的运动过程,神经信号的传导,以及许多细胞活动都需要钙。为了满足这些器官的正常运作,血中钙的水平时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在食入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满足衡定的血钙水平,机体只能调动人体的骨骼系统所储备的钙。如果骨骼中的钙被调运过多,骨的实力就会受损,形成病理性的骨质疏松状态。

为什么骨质疏松常发生在老年呢?

人的一生中对钙的需求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大约在11~24岁之间,也就是骨骼生长、定型、构筑实质的时期。第二次高峰在女性出现较早,大约在停经后(约50岁左右);在男性则出现较晚,大约为65岁左右,持续整个晚年,在这期间老人每天对钙的需求量应不少于1500毫克。年轻时,如果每天进食所含的钙低于身体的需要,机体尚可以调用骨骼和其它组织中所储存的钙,以解燃眉之急。老年人的钙储藏量本来就非常有限,一旦食入不足,就只有动用身体最后的钙库——骨骼系统,如同割肉充饥,其实也是万不得已。

什么年龄应该开始补钙?

最简单的回答是:现在就开始。钙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矿物质,研究表明,食物中富含钙可以降低许多疾病的威胁,包括结肠癌、高血压、肥胖症等。即使食入的钙超过自身需要,也可经肾脏排出身体外,对身体有百利而无一害。况且,医学研究发现如果老年人一旦缺钙,发生骨质疏松时再补钙,受到损害的部分已不能完全恢复,只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补钙并不难做到。奶制品和豆制品中含有大量的钙。100克豆腐中含的钙大约与一杯奶相当,而每天钙的需要量相当于3杯奶中所含的钙。有些蔬菜中也含有大量的钙,特别是颜色深绿、多叶的蔬菜,如绿花菜、白菜、芥菜、萝卜等。菠菜等虽然也富含钙,但因为同时又含有一种称为草酸的化学物质,与钙结合在一起很难被吸收。钙还可以从杏仁和芝麻中摄取,两勺杏仁就含高达50毫克的钙。许多加工食品中都有强化补钙的成分。

这样补钙是不是就可以保证不缺钙呢?

恐怕还不够。因为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帮助。如果身体缺乏维生素D,则吃进去的钙只能穿肠而过。人体每天大约需要400~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低于这个量,人体还是难以得到足够的钙。幸运的是,维生素D也不难得到。人的皮肤直接暴露在日光下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合成维生素D。这种合成过程会受到阴天、防晒油等影响紫外线穿透力的因素的限制,不能保证每天身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鱼肉、鱼肝油、肝脏和蛋黄,许多加工食品在添加钙的同时也添加了维生素D,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

以下几个方面也是保证骨骼系统保持正常状态所不可缺少的:

(1)经常性的身体锻炼是维护骨质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散步、慢跑、爬楼梯等。锻炼应该适量,不可突然增加运动负荷。

(2)戒烟,同时避免过量饮酒。

(3)定期做骨质密度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其它药物。

(4)应该注意维生素D的摄入量,避免补充过量,出现维生素D中毒。维生素D中毒通常是因为食用过量的维生素D食补剂或鱼肝油的结果。在补充维生素D之前应仔细阅读说明,搞清楚单位和含量,不可存有多多益善的心态。

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下降,肠道吸收钙的能力降低,如果长期缺乏钙营养会不知不觉地给老年人带来许多疾病。换言之老年人长期缺钙的后果,首先是骨骼中的钙受到机体代偿调节后而源源不断地游离到血液中,以满足体内钙代谢的需要,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钙相对增加了。这好比有一个沉默的杀手,不声不响地给人体带来了两方面的疾患:一方面是骨骼缺钙,引起骨质疏松、骨质增生以及各类骨折;另一方面是血液及细胞内钙含量增多,导致钙在血管壁和心肌、肾脏等软组织中沉积,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结石、老年痴呆等老年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这种骨钙减少、血钙和细胞内钙含量增加的现象,是导致人体衰老的基础。

同时,钙是维持神经功能及肌肉伸缩力必需的元素。如果孕妇缺钙,可能引起钙代谢平衡失调。孕妇抽筋,腰腿酸痛,骨关节痛,浮肿等现象这些多因缺钙所致,严重者甚至会转变为骨质疏松,软骨症,牙齿松动等病。孕妇缺钙还容易导致胎儿发育所需的钙质不足,引起胎儿出生后颅骨软化、方颅、囟门闭合异常、枕秃等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鸡胸、佝偻病。

此外。缺钙还会使人体产生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关节痛、便秘、心律失常、抽筋、皮肤瘙痒等症状和体征。

人的一生必须维持钙正常的生理水平,才能保健健康的需要。钙营养不足是当今全球性问题。但是补钙需理智,不讲科学、盲目补钙是不可取的。

老年人补钙到底选哪种钙剂好?

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因此很多老年人都在服用补钙药。然而,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品种很多,多数老年人都不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样的补钙药。为此,专家介绍说:老年人补钙最好选择含有机酸钙成分多的钙剂。因为有机酸钙更容易被老年人的肠胃吸收。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补钙药主要包括含无机酸钙多的补钙药和含有机酸钙多的补钙药。其中含无机酸钙多的补钙药其钙的含量虽高,但其溶解度较低,对人的胃肠道还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老年人的脾胃功能本来就弱,若服用了含无机酸钙多的补钙药,就容易出现烧心、恶心、胃痛等症状。这不但会影响老年人的补钙效果,还会给其胃肠道带来损害。另外,无机酸钙必须经过胃酸的中和才能被人体吸收,老年人的胃酸分泌相对较少,对无机酸钙的吸收率自然不高。而含有机酸钙多的补钙药其钙的含量虽然较低,却不需要很多的胃酸分解就能被人体吸收,故极适合老年人服用。

那么,老年人该如何选择含有机酸钙多的补钙药呢?专家介绍说,老年人在购买补钙药时一定要弄清药品的成分。一般来说,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属于有机酸钙。而碳酸钙、磷酸钙、氯化钙等都属于无机酸钙。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最好能在饭后服用补钙药。因为在饭后服用补钙药,不但能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还能延缓钙离子进入血液的速度,不至于让人的血钙浓度升得过高(血钙浓度升得过高会给人的心脏带来损害)。另外,降压药中的利尿剂和某些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都容易和钙离子发生不良反应。因此,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老年人不可盲目地服用补钙药,如果必须服用,应有医生的指导。

老年人补钙有助于防治高血压

新近的研究发现,长期缺钙对血压的影响,远远超过食盐的过量摄入对血压的影响,大约40%的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中辅以大剂量补充钙质,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

众所周知,过量的摄入食盐会对血压产生负面影响,它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饭菜愈咸,发生高血压的几率越大。然而,新近的研究发现,长期缺钙对血压的影响,远远超过食盐的过量摄入对血压的影响,大约40%的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中辅以大剂量补充钙质,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

为什么长期缺钙会导致血压升高?通过长期大量补钙为什么会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呢?

缺钙与高血压有什么关系

钙离子可以调节细胞活动,是细胞的信号分子。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可能影响许多细胞的功能,包括对血管阻力形成有重要作用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由于缺钙,体内细胞内、外的钙离子平衡可能发生变化,引起全身阻力血管的平滑肌细胞收缩增强,加大血管阻力。另外,血液钙离子的变化还可能对动脉硬化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这些因素都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血压升高,动脉血管硬化,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补钙的降压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中老年人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动脉硬化,并且,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配合补钙,还能更好地使过高的血压下降到正常。所以,对于缺钙的人而言,长期大量地补充钙质,使血钙保持正常水平,维持平滑肌细胞内外钙代谢的平衡,避免血管平滑肌的痉挛,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血管硬化、降低血压的目的。

如何科学合理地补充钙质,这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在上一讲中,我们明确了中国城乡居民普遍缺钙的原因,是由于日常主食加工过于精细,大量钙锌元素丢失进入麸(谷)皮之中而造成。针对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存在的这一缺陷,卫生部微量元素营养重点实验室的专家们提出:给食物补钙加锌,纠正膳食结构之缺陷,是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普遍缺钙缺锌的有效方法。钙尔康营养素便是该实验室的营养专家,经历数年研制开发出的富含钙锌的营养素补充剂。每克这种营养素含钙高达350毫克,含锌量为4毫克,细如面粉,白色有香味,只需在做饭做菜时适量添加,便可弥补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缺陷,使丢失的钙锌矿物元素通过饮食重新补回来。

钙尔康营养素使普通百姓花很低的代价便解决了钙锌营养不足的大问题,在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同时,还可预防高血压。

钙拮抗剂还能改善老年人夜尿多

钙拮抗剂如尼莫地平、尼群地平、马尼地平等,是常用的抗高血压药。近年日本神奈川县立厚木医院泌尿科古田昭医师在应用这类药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时,意外发现这类药物可改善老人夜间多尿症。

老年人夜间多尿者并不少见,尿频的原因除前列腺肥大等疾患外,亦与老龄有关。膀胱大约能存留300毫升尿,正常人一天排尿4~6次,尿量1500毫升左右。通常夜间入睡后不排尿,最多排尿1次。排尿次数异常多被称为尿频,一般一天排尿10次以上、入睡后排尿持续3次以上者为尿频。

古田医师将在该诊所就诊的单服钙拮抗剂3个月以上的52例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与28名血压正常者(对照组)相比较(平均年龄68。6岁,男17例,女63例)。结果发现,与钙拮抗剂组相比,对照组排尿次数、入睡后尿量均明显增加。他认为其可能机制是,钙拮抗剂保持觉醒时肾血流量,通过钠利尿作用在觉醒时排出体内过剩的水分和钠。

另外,钙拮抗剂又抑制膀胱平滑肌收缩,维持膀胱容量。古田昭认为,通常肾功能障碍随增龄而加重,70岁以上组同70岁以下组相比,肾功能障碍有可能加重。服钙拮抗剂可使老年人入睡后多尿情况减轻。

因此,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服用钙拮抗剂治疗,可取得降压、改善夜间多尿的双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老年人易骨质疏松的5大原因有哪些呢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人一上岁数,身体机能机会下降,所以就比较容易患上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导致骨折的较好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为了减少骨折发生,预防骨质疏松就刻不容缓,那么,老年人易骨质疏松的5大原因有哪些呢?

1、营养因素

钙、磷、蛋白质、微量元素如氟、镁、锌等、维生素C、维生素D等的缺乏与骨质疏松密切有关。其中尤以钙、磷两种元素缺乏为主要原因。

2、缺少活动

运动、日光照射、重力负荷因素与骨量多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运动时,神经内分泌调节对骨骼提供充分的矿物营养,使全身和局部骨钙含量增加;运动还可以保持对骨骼一定的机械刺激,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的形成;运动锻炼还可使绝经期妇女的雌激素分泌轻度增加。

3、遗传因素

骨量的丢失也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遗传因素也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身材矮小的人较身材高大的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即使生活条件、身体状态、环境因素相近、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两个人,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程度也有差别。

4、内分泌

在内分泌中,含有雌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甲状腺素、雄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生长激素等,而以前4种激素尤为重要,特别是性激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尤其对妇女的影响更为明显,例卵巢摘除或过早闭经的女性,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或不分泌,易发生骨质疏松。

5、失用因素

因骨折或骨病而需长期固定的患者,因患病需长期卧床者,肌肉瘫痪者,可引起骨质疏松症。一般认为,机体长期处于静止状态时,肌肉活动减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结果骨母细胞减少,正常骨的代谢过程遭到破坏,破骨细胞相对活跃,造成骨骼中的钙溶出,尿中的钙排出增加,较好终导致骨质疏松症。

近几年来,已经有越老越多的中老年,由于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被骨质疏松所打扰。它的高发病率已经使我们对于骨质疏松越来越重视。为了更快的治疗好骨质疏松,我们更是要做好其护理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有哪些常见的策略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在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关注老年人,因为很多的老年人会出现疾病,而且还会出现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导致骨骼受到影响,而且还会带来疼痛感,所以大家需要注意尽早的预防,平时加强锻炼要自我检查骨骼,那么,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有哪些常见策略

勤锻炼:每周应锻炼3~4次,每次30~40分钟。锻炼项目可以多样化。

补维D: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饮食有助于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另外,补充维生素D也十分关键,每天晒15分钟太阳,日常饮食可多吃奶制品、鱼类、鱼肝油、坚果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改劣习:吸烟、酗酒对骨骼的伤害非常严重。要保护骨骼健康,需要从改变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开始。

知风险: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常见风险因素包括45岁前绝经、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骨关节炎或吸收不良综合症等病史、发生过骨折或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等。

查骨骼:女性一旦到了更年期,应定期到医院检查骨骼健康情况,请医生评估骨折风险。已确诊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女性应遵医嘱积极坚持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如何检查有骨质疏松

全文共 1550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检查骨质疏松?骨质疏松这个疾病可能大家不是很了解,不知道这个疾病的严重性,平时在生活中都不是太注意这个疾病,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样确认患上这个疾病,那么该怎么样检查这个疾病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检查方法有什么。

骨质疏松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但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的。早年一般认为全身骨质减少即为骨质疏松,美国则认为老年骨折为骨质疏松。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国际骨质疏松日”。

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

1.对于有局部症状的患者应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即使无脊柱症状的患者也应摄取该部位的侧位片,以免遗漏椎体骨折。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大体上可见因椎间盘膨出所致的椎体双凹变形,椎体前缘塌陷呈楔形变,亦称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

2.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bonemineraldensity,bmd)是骨折最好的预测指标。测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来评估总体的骨折发生危险度;测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预测局部的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根据美国最新的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nationalosteoporosisfoundation)制定的治疗指南规定,以下人群需进行骨密度的检测:65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尽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这类人群仍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如有骨质疏松症存在则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存在1个或1个以上危险因素、小于65岁的绝经后妇女;伴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需根据bmd测定值来决定治疗的妇女;长期激素代替疗法的妇女;轻微创伤后出现骨折的男性;x线显示骨质减少的人群以及存在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通过与健康成年的bmd比较,who建议根据bmd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规定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值加减1个标准差(sd)为正常值,较正常值降低(1~2.5)sd为骨质减少;降低2.5sd以上为骨质疏松症;降低2.5sd以上并伴有脆性骨折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测定骨密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定量计算机体层扫描(quantitativecomputerizedtomography,qct)测量bmd最为准确,单位为g/cm3,该方法不受骨大小的影响,可用于成人和儿童。但qct只能测定脊柱的bmd,骨赘会干扰测定值,而且费用较高,同时所受射线亦不可低估。

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xa)接受射线较少、相对便宜,而且可重复性较qct高,可用于成人及儿童。dxa可以测定脊柱以及髋骨的bmd,可视为测定bmd的标准方法,然而dxa存在校正值的差别。建议使用同一台机器上对患者进行随访连续测定bmd。影响dxa测定的因素有脊柱骨折、骨赘以及主动脉等脊柱外的钙化。外周dxa可以测定腕关节的bmd。

跟骨的定量超声(quantitativeultrasound,us)可用于普通筛查,该方法费用低、便携且无电离辐射,但该方法不如qct和dxa准确,因此不用来监测治疗效果。

射线测量(radiogrametry),通常用于测定手的骨皮质情况,尤其是第二掌骨。该法可用于儿童的bmd测定,费用最为低廉。但该法不如dxa精确,而且对于bmd变化的敏感性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年人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注意合理营养

钙是骨骼维持强度所必需的要素,富钙食品有助于钙代谢平衡,利于骨矿物质沉积,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骨基质形成。老年人饮食中钙量常常不足,这与食量减少,食欲差,消化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因此要注意富钙食品的摄入,如牛奶、鸡蛋既能提供优质蛋白,又含有丰富的钙、磷。其他还有绿色蔬菜、豆类及豆制品、鱼虾、海产植物、贝类等。各种维生素的摄入对防治骨质疏松也很重要。

2、多参加体育运动

适度的运动有益于肌肉和骨骼的健康,能增进肌肉的张力和弹力,增强骨骼的耐受力,增加骨骼的流血量,使骨骼营养良好,推迟骨骼的老化。老人参加运动要注意掌握好运动量,运动要适量,太多,太少都不适宜;并且要注意安全,运动的时间应该选择在光线充足的时段。其次要选择好运动的场地,应以熟悉的环境为宜,不要选择同时有青年人在进行剧烈活动的场所,以免受到冲撞而造成损害。

3、防止跌倒

老年人的骨骼因为疏松而变得脆弱,但只要保护得好,就像一个玻璃杯那样,不坠地碰撞也不会碎,因而防止跌倒是预防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重要措施。

骨质疏松吃什么好?

1、补充维生素K

骨质疏松尤其是骨折的中老年人,血清中维生素K水平比较低。因此,骨质疏松吃什么好?补充维生素K对治疗骨质疏松有一定功效。大多数维生素K存在于绿叶蔬菜中,如菠菜、甘蓝、莴笋、荠菜等都富含维生素K。

2、补充钙

通过饮食补钙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含钙量高的食物有牛奶、奶制品、豆类、芝麻等,补充食物中的钙比补充钙剂的效果更明显。补钙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控制补钙的量。

3、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与利用,含维生素D的食物主要有海鱼、瘦肉等另外,中老年人还要多晒太阳。

骨质疏松的产生有哪些原因

1、营养因素:主要是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蛋白质营养缺乏,均可致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此外,酗酒、吸烟和过多的咖啡摄入均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这也属于诱发骨质疏松的原因。

2、遗传因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但遗传因素在不同人种间或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别,此病的发病率白种人明显高于黑种人,这就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

3、糖皮质激素:临床上很多药物可对骨的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上用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的病人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达50%。这种骨质疏松的原因比较常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孕妈孕期补钙可预防骨质疏松

全文共 1310 字

+ 加入清单

提到骨质疏松,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年病,但事实上,骨质疏松也是孕妈妈常见的疾病之一。那么,孕妈孕期补钙可预防骨质疏松。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

孕妈要补钙 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常常静悄悄的发生,一旦骨折容易造成终身残疾或者长期卧床,不分国别,不分种族。很不幸,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

据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2013显示,我国有骨质疏松患者6944万,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2亿。到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其中绝大多数在中国。

20岁开始预防都晚了

20岁时骨量沉积就达到最高骨量的90%。我们的骨骼看似静止,实际上一直处于骨形成与骨吸收的交互作用中。从出生开始,骨形成要大于骨吸收,骨骼一天天变得结实和强壮起来,在20岁以前骨骼沉积速度最快,20岁时基本上达到最高骨量的90%以上,大约到30岁达到骨量的最高点,到此骨量积累停止,称为峰值骨量。

年轻时的峰值骨量较低常常导致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如果把骨骼代谢比做银行存储的话,骨形成就好比存钱,骨吸收就好比花钱。30岁前,或者说20岁前谁的银行储备越多,以后发生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就越小。

防骨质疏松,要从青少年做起。必须教育孩子们,不偏食挑食,只有饮食结构均衡,加强骨骼方面的营养,如牛奶、含钙食品等,才是骨量存储的基本保障;在此基础上,一定要加强锻炼,小孩子淘气一点不可怕,要让孩子跑起来跳起来,这样骨头才结实,才能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和骨骼质量,使中老年后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的时间推迟。

30岁孕妈就得补钙了

生一次孩子,骨量流失约10%;生的孩子越多,越容易骨质疏松。

胎儿在母亲体内孕育的时候,会吸收母体的营养,包括钙离子等元素,形成胎儿自身的骨骼发育。过去很多妈妈不知道这一点,而且一生中怀孕多次,生育好几个孩子,营养跟不上,结果生一次孩子,骨量流失约10%,生的孩子越多,再不注意营养和钙的补充,骨量流失就会很严重,妈妈们就会过早患有骨质疏松。

有的女性在哺乳后出现牙齿松动、腰背酸痛、足跟痛等“月子病”,哺乳期缺钙也是原因之一。在哺乳期间,母亲每天都会把定量的钙通过乳汁喂养给宝宝,满足其营养需要。如果此时母亲钙摄入量不足,就会动用自己骨骼中贮存的钙,维持母乳中钙的浓度,进而导致妈妈缺钙,增加患上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妊娠、哺乳期的妈妈最好能每天饮用牛奶500毫升,多食蛋黄、鱼、肉、豆类、菜花、紫菜等食物,加强促进钙的吸收。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制剂。此外,在补钙期间要多晒太阳,户外适当运动,做产后保健操,促进周身骨骼骨密度恢复,增加骨硬度。

50-60岁骨量丢失最快

35岁以前的女性,40岁前的男性,骨量一定要达到高值,越高越好。女性一旦进入更年期,就踏上骨质疏松的路了。

正常情况下,骨质疏松有两种,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在女性50岁左右绝经后出现,老年性骨质疏松则是女性62岁以后,男性72岁以后出现。

综上所述预防骨质疏松不能到老了才开始,孕妈妈们在孕期就需要引起注意。如果你对孕妇该如何正确的补钙等有关孕妇饮食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孕期补钙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健身变老后是不是骨质疏松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健身变老之后一般不会骨质疏松,但有一部分的人没有正确的运动,或许就会导致骨质疏松。特别是女性伴随着年龄逐渐的增长,会出现雌激素分泌量减少,自然没有办法维持骨骼的水平,容易会出现骨质疏松,会有浑身疼痛的现象。一旦面对这些情况,就应该尽快的去做出一些整改。

接受双能X线筛查,确诊问题

在50岁左右,如果运动后出现异常,应该及时到医院去做x线检查,一旦骨密度低于负的2.5,说明早就已经存在骨质疏松。如果低于负的3.5的意味着骨密度流失的情况非常的严重,必须要选择针对性的改善措施,选择针对性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变自己所存在的一些现状。

通过药物去改善

在经过确诊之后,一旦确定是骨质疏松,就应该好好的去保护个人的骨骼,因为危害所造成的并非仅仅是骨密度越来越少,一旦在骨密度逐渐流失之后,还可能会形成病理性骨折。医生绝大部分情况下,就会根据大家的情况去开一些骨吸收抑制剂,还会搭配维生素d补充剂,有效弥补流失的骨密度,可以促进人体吸收钙元素。

生活调理,改善不适

在这一个阶段日常的调理也非常重要,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进入到退休的阶段,如果在家中无所事事选择运动,也应该注意,不应该过度运动,有时过度运动会危害到关节的健康。平时应该尽可能减少过于激烈的运动,以免出现骨质疏松,在骨质疏松之后需要增加晒太阳的时间,有效获得更多的维生素d对人体补充钙元素有一定的好处。总之在锻炼的过程中还需要掌握一些正确的方法,不要盲目的锻炼,以免让自己得不偿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吃什么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那么,吃什么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呢?下面就随一起来了解相关知识,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牛奶

牛奶是人们获得钙的最常见来源,一杯牛奶就可轻松补足人体一天所需钙的三分之一。牛奶的含钙量非常高,每升牛奶中就含有1000毫克左右的钙,且牛乳中的钙较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海带及虾皮

还带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其中每100克海带中就有1100毫克的钙,此外,海带所含的褐藻酸钠盐可预防白血病和骨癌。虾皮的营养极为丰富,且妩媚价廉,也是一种良好的钙源。

豆制品

大豆、黄豆等豆类食品所含的钙都极其丰富,豆类食品经过加工后,所成的豆类制品,其钙含量会明显增加。研究表明,豆类制品的含钙量与加工过程中的凝固剂量有关,因此,豆腐、豆腐干、豆腐皮等豆制品的含钙极其丰富,是良好的钙源。

动物骨头

动物的骨头80%以上是钙,平时多饮用骨头汤,可有效的补钙。煮骨头时,滴加少许的醋,可促使骨钙溶出,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

芝麻

芝麻是老年人常选的一类保健品,也是补钙的来源,芝麻酱的含钙量很高。吃面或拌菜时加点芝麻酱,也有补钙的功效。有资料显示,黑芝麻比白芝麻的补钙效果更好。人体对钙的吸收困难,因此补钙需要长期坚持。

白菜

补钙不一定要选用牛奶、豆制品等,有些蔬菜的含钙量也是很高的,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也都很有益。例如烹调过的白菜所含的钙比牛奶的还要多。白菜的含钙量丰富,在烹饪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钙的损失,例如缩短烹饪时间等等。

小编寄语:老人骨质疏松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而防治此病的关键就在于科学的饮食。作为子女,我们也应在生活中多了解老人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等相关常识,掌握老人疾病安全小知识,才能更好的保护他们的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老年人骨质疏松严重吗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这些年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增长,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开始持续上升,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疾病,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更是非常容易遭到骨质疏松袭击,那么,你知道老年人骨质疏松严重吗?下面就随一起来了解相关知识,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骨质疏松在初起时,不会使患者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但是随着骨钙和骨量的慢慢丢失,从而骨密度和骨强度也会随之下降,并且骨的微结构破坏,骨头会更加脆弱。这时候患者会逐渐出现腰背部疼痛,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还会慢慢的出现关节疼痛,甚至是全身骨骼疼痛等等,尤其是在用力、负重等时,疼痛还会逐渐加重。

骨质疏松严重后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由于疼痛,从而导致患者翻身、做起都感到困难,行走也将会受到影响。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还可使患者出现驼背的情况,患者明显身高缩短,而且脊柱也会变形,这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活动。

另外骨质疏松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内脏功能,还可使患者出现便秘、腹痛、腹胀等等。严重者还会频繁出现骨折,即使受到很小的创伤也会出现骨折,这主要是因为骨质脆弱而导致的,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有股骨颈、大腿根、髋骨。手腕部等等。

骨质疏松危害远超高血压

骨组织的代谢是一个旧骨不断被吸收、新骨不断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破骨细胞对骨吸收与成骨细胞促进骨质形成的动态平衡被破坏。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小梁变细断裂、骨强度下降,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增高。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质地脆弱,有时即使受到轻微外力也会发生骨折。虽然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部分不会导致死亡,但却有很高的致残率,约有5成患者会致残。

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骨质疏松与高血压病一样,都是需要患者长期控制的慢性病。很多患者认为只是出现骨折时才需要治疗骨质疏松,导致骨质疏松难以像高血压那样得以控制。因此骨质疏松所带来的危害远大于高血压病,如不及时、长期治疗容易使患者致残。

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危害是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带来髋骨骨折、脊椎骨折等情况,其中尤以髋部骨折最为严重。髋部骨折后,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易并发感染、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往往会导致患者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小编寄语: 为了避免出现严重后果,骨质疏松患者就要趁早进行治疗,治疗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谨记预防与护理的重要性。作为子女,我们也应在生活中多了解老人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等相关常识,掌握老人疾病安全小知识,才能更好的保护他们的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民间治疗骨质疏松方法

全文共 1250 字

+ 加入清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下面和小编具体了解下民间治疗骨质疏松方法

骨质疏松的西医治疗方法:

1.抗骨吸收药物

1)双膦酸盐类:可选择的药物有阿仑膦酸盐(Alendronate)、唑来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等。

2)降钙素类: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宜长期使用。鲑鱼降钙素50IU/次,皮下或肌肉注射,根据病情每周2~5 次;鲑鱼降钙素鼻喷剂200IU/日;鳗鱼降钙素20U/周,肌肉注射。

3)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用于女性患者,能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浸润性乳癌的发生率,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雷诺昔芬(Raloxifene),每日60mg,有静脉栓塞病史及有血栓倾向者如长期卧床和久坐期间禁用。

4)雌激素类:只能用于女性患者。应全面评估利与弊,遵循以下原则:

适应症:有绝经期症状(潮热、出汗等)及/或骨质疏松症及/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妇女,尤其提倡绝经早期开始用,收益更大风险更小。

禁忌症: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血栓性疾病、不明原因阴道出血及活动性肝病和结缔组织病为绝对禁忌证。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乳腺癌家族史、胆囊疾病和垂体泌乳素瘤者慎用。

有子宫者应用雌激素时应配合适当剂量的孕激素制剂,以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已行子宫切除的妇女应只用雌激素,不加孕激素。

激素治疗的方案、剂量、制剂选择及治疗期限等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应用最低有效剂量。

坚持定期随访和安全性监测(尤其是乳腺和子宫)。

是否继续用药应根据每位妇女的特点每年进行利弊评估。

2.促进骨形成药物

甲状旁腺激素(PTH),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 年。一般剂量是20μg/d,肌肉注射,用药期间要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

3.锶盐:雷奈酸锶,2g/日,睡前服用。不推荐CCr

4. 其它药物

1)活性维生素D:更适合老年人,肾功能不全,1α羟化酶缺乏者。包括1α羟维生素D(α骨化醇)和1,25 双羟维生素D(骨化三醇)两种。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骨化三醇剂量为0.25~0.5μg/d;α-骨化醇为0.5~1.0μg/d。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可与其它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

2)维生素K2(四烯甲萘醌):15mgtid,餐后服用。禁用于服用华法令的患者。

民间治疗骨质疏松方法:

1、中药

济生肾气丸:每日7.5g,疗程半年,对腰背疼痛、日常生活障碍均可改善,对老年性骨质疏松可长期服用。

2、针灸

1.体针肾阴虚者取肾俞、照海、三阴交;肾虚者取中脘、气海、命门,气血瘀滞取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属于虚证针刺手法以补为主,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施治留针15~20分钟,10次为1疗程。

2.拔火罐一般在身柱、命门、阳关、肝俞、肾俞、脾俞处拔火罐。

3.耳针取神门、交感、肝俞、肾俞、卵巢、肾上腺、内分泌等穴。

4.温和灸取关元、气海、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每穴施灸5~7分钟,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平时哪些运动可帮老人预防骨质疏松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平时哪些运动可帮老人预防骨质疏松,人们常说,人老了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骼中的骨质细胞逐渐减少而导致骨质密度减少的病症,因此当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骨头无法承担外力时,便容易导致骨折的现象。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以防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起因:低钙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服用类固醇、老化。运动是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但运动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如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使之灵活,包括:按摩肩部、臂部和腿部肌肉使之放松,转动颈部、腰部、髋部及脚踝使之适应运动所要求的幅度。

2.身体各部位尽可能做到均衡运动。

3.运动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运动方式的原则是因人而异,量力而为。依据年龄、身体状况及骨质疏松的程度,应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

4.轻微骨质疏松,能持续正常的工作、生活者,可选择活动量较大的运动方式,如长跑、打拳、游泳、登山、打球等。

5.骨质疏松比较严重,不能持续日常工作的人,可以选择活动量较小方式,如原地踏脚、行走等。

6.严重骨质疏松,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必须卧床者,活动和运动仍然是必要的,可以让患者坐起来,协助他适当活动肩、肘、腕、手指、髋部、膝等关节,还可以让其坐在一个摇椅上,鼓励患者自己轻轻摇动椅子,达到运动的目的。

老年人在日常的运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上提到的事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慢慢获得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老人骨质疏松吃什么好需要补充的营养素

全文共 1785 字

+ 加入清单

骨质疏松是很多中老年人都会出现的病症,这个时候补钙就非常重要了。那么老人骨质疏松吃什么好?下面小编整理了老年人骨质疏松宜吃的食物,一起来看看吧。

老人骨质疏松需要补充营养素

1、补充钙质蛋白质

首先我们要给老年人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与钙质以及维生素C,蛋白质是组成我们骨基质的原料,说白了就是我们骨头的中药组成成分。蛋白质可增加我们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储存,对防止和延缓骨质疏松有很大帮助。可以多吃一些奶制品、骨头汤、核桃、蛋类等,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补充钙质可以多吃一些牛奶、豆腐、虾皮、海带等,另外老年人可以多吃一些钙片补充钙质。

2、补充维生素

我们需要为骨质疏松患者补充维生素,比如维生素K、维生素B12、维生素D和A等等。蛋黄、动物的肝脏、黄、红色蔬菜、水果等,都有助于补充体内维生素D和A,给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补充维生素的有益食物:西兰花、菠菜、甘蓝、西芹等绿叶蔬菜;贝类、瘦牛肉和低脂奶制品等等。(但要注意,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好选择补充剂。因为维生素B12不易被老年人吸收。)

3、补充微量元素

对于骨质疏松的人来说补充钾、镁也很重要。富含钾镁的食物有以下这些:香蕉、橙子、烤土豆、李子、葡萄干和西红柿以及全谷物食品、糙米、杏仁、花生和菠菜。

老年人骨质疏松宜喝的汤

1、虾皮豆腐汤

材料:虾皮50克,嫩豆腐200克。

制法:虾皮洗净后泡发;嫩豆腐切成小方块;加葱花、姜末及料酒,油锅内煸香后加水烧汤。

功效:虾皮每100克钙含量高达991毫克,豆腐含钙量也较高,常食此汤对缺钙的骨质疏松症有效。

2、猪皮续断汤

材料:鲜猪皮200克,续断50克。

制法:取鲜猪皮洗净去毛、去脂、切小块,放入蒸锅内,加生姜15克,黄酒100克,食盐适量;取续断煎浓汁加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至猪皮烂为度,即可食用。1日1次,分次服。

功效:猪皮含丰富的骨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对人体的软骨、骨骼及结缔组织都具有重要作用。续断:有强筋健骨、益肝肾等作用。此粥有利于减轻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3、黄豆猪骨汤

材料:鲜猪骨250克、黄豆100克。

制法:黄豆提前用水泡6-8小时;将鲜猪骨洗净,切断,置水中烧开,去除血污;然后将猪骨放入砂锅内,加生姜20克、黄酒200克,食盐适量,加水1000毫升,经煮沸后,用文火煮至骨烂,放入黄豆继续煮至豆烂,即可食用。每日1次,每次200毫升,每周1剂。

功效:鲜猪骨含天然钙质、骨胶原等,对骨骼生长有补充作用。黄豆含黄酮甙、钙、铁、磷等,有促进骨骼生长和补充骨中所需的营养。此汤有较好的预防骨骼老化、骨质疏松作用。

猜你喜欢:

老年人骨质疏松宜吃的食物

1、海米

海米之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是非常丰富的,不仅富含有蛋白质,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是非常丰富的。专家告诉我们,海米和其他的海产品之中所含有的钙质是非常丰富的,经常吃能够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症。

2、菜油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菜油之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是蔬菜之中的佼佼者,特别是其中所含有的钙元素以及铁元素更是非常的丰富。日常如果能够多吃一些菜油,那么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强健骨骼以及清血降压的作用。

3、黑芝麻

黑芝麻是一种非常好的补钙食物,其中所含有的钙元素是白芝麻之中的数倍,多吃不仅能够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同时还能够起到很好的养生作用。除了服用黑芝麻之外,芝麻酱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4、黄豆

黄豆属于一种高蛋白食物,但是你知道吗,其实他也是一种高钙质的食物,另外还含有大量人体必须的氨基酸以及铁元素。除此之外,一些其他的豆制品也是非常好的补钙食物,例如豆腐等等。

5、菌类

老年人骨质疏松吃什么食物,菌类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质的吸收,能够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同时菌类中还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能够保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氨基酸。

6、坚果

坚果中的果仁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以及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有效的增强体质以及预防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有效的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7、牛奶

牛奶之中不仅含有丰富的钙质,同时所含有的优质乳酸也能够很好的促进身体对于钙质的吸收。所以说,牛奶是一种最好的天然钙质的来源。除了牛奶之外,奶酪以及酸奶这些奶制品之中所含有的钙质也是非常丰富的,想要预防骨质疏松症,日常也应该多吃。

8、海带等藻类

藻类中含有大量的藻胶酸、海带氨酸、钾、磷、钙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B2·C·P及多种氨基酸,老年人骨质疏松吃什么食物,可以有效的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晒太阳和喝牛奶有利预防老人骨质疏松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晒太阳和喝牛奶有利预防老人骨质疏松,老人随着年龄增长,器官日益老化,咀嚼、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的能力下降。调查结果显示,估算全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

专家表示,预防骨质疏松,晒太阳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皮肤通过获取阳光中的紫外线来制造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磷更好的吸收,从而防止佝偻病和骨质疏松。老年人常饮牛奶,可以获得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六大营养素,不仅可以减少骨矿物质的流失,有利预防骨质疏松症,而且还能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此前,一次关于骨密度测定的调查发现,每天喝300毫升牛奶的人和从不喝牛奶的人相比,喝牛奶人群的椎体和髋部骨密度分别高出6-7%,这说明牛奶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着良好的功效。

中国健康基金会发出呼吁:公众应该通过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症,建议民众每天喝一瓶牛奶、晒十分钟太阳、多走20分钟路、不吸烟、不酗酒。老人应该如何喝牛奶呢?专家建议,老年人每天应喝一至二杯奶,可以满足50%以上钙的需要。在牛奶的选择上,大企业大品牌比较可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老人骨质疏松吃什么水果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绝经后的妇女与中老人来说,骨质疏松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当然,骨质酥松症是可以有效预防的,平时多吃水果蔬菜有益于骨骼健康,到底,老人骨质疏松吃什么水果好呢?

吃蜜桔能防骨质疏松

蜜桔中含有一种黄色素——β隐黄素,有增强骨质并抑制骨质减少的作用。医学界认为,女性闭经时荷尔蒙的平衡会发生变化,因此容易患骨质疏松症。而研究表明,常吃蜜桔的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人较少。专家对212位绝经妇女血液中的β隐黄素和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作了调查,发现每天吃4个以上蜜桔的调查者血液中的β隐黄素比每天不吃蜜桔的调查者浓度高,患骨质疏松症的概率低92%。

吃甜瓜桑葚防骨质疏松

将100克甜瓜子炒干,研磨成粉末,与5斤桑葚打成汁后,一起小火熬制成膏,每天食用1-2次,1次3-4汤匙。长期服用效果更佳。

桑葚

桑葚中富含白藜芦醇,它可通过抵制破骨细胞分化、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使骨基质蛋白质量增加,进而达到增强骨强度的作用。甜瓜子含有的皂苷样成分能增加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为骨细胞提供很好的供血环境。

吃梅干防骨质疏松

梅干具有生津止渴和预防便秘等作用。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绝经妇女每天吃10粒梅干有助于降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危险。

在有益骨骼健康方面,梅干是独一无二的。研究人员证实,梅干是保持骨质密度最好的干果,可以抑制因为衰老而加速的骨骼衰退。由于绝经妇女最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因此更应该多吃。

在此小编建议,家里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朋友们,及时在生活细节中找到健康隐患,才能防患于未然,平时一定要依据老人饮食安全知识库的指引进行科学饮食,在老人适合吃什么营养品方面下足功夫,让他们的身体更健康。

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本网每日更新,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谣言粉碎机 骨质疏松补钙误区看过来

全文共 1895 字

+ 加入清单

骨质疏松是人体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发生在一些中老年人的身上,很多人都认为是缺钙导致的,所以人老了之后都说也好多补补钙,这是真的吗?关于那些疾病疾病的误区你知道哪些呢?一起跟随小编看看吧,那些年你被骗的那些事。

现在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一点消息都会通过网络传播,各种各样的养生信息更是在人群中流传,那么这些养生信息是不是真的呢?赶紧看看吧!

有心脏病,最好躺着别动

真相:在耐受范围内,要适量运动

老陈今年60多岁,不久前,他因高血压心脏病到市第二医院住院,入院时,是用带轮子的床被推上楼的。他说,他有过中风病史,心脏也不好,已经卧床三年多了,现在起不来了,而且越卧床越不能动,一动就喘。

市第二医院心内科主任江隆福主任医师说,很多心脏病患者,特别是动过心脏手术的,有个共同的误区:认为患了心脏病就要静养,其实这是错误的。

其实人如果长时间的不运动的话也会出现器官健康问题,尤其是我们的心脏。

"静养的本意是为了让心脏更好,殊不知这样会降低心脏对运动承受能力,变得更脆弱。"江主任建议,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运动康复,还能减少病情恶化和反复。

不过心脏病患者运动强度还是要控制的,病情不同,方案不同,总的原则是:要在耐受范围内运动。比如心脏病患者爬楼梯到三层会胸口痛,就要在爬到二楼就休息;如果走路40分钟就气喘,那在30分钟就要停下来休息。

另外,心脏病患者可以去正规医院的心脏康复治疗中心,有多学科专家对患者进行评估,再从运动、用药、心理、生活方式给予指导。

得风湿病是因为受寒

真相:是免疫系统作祟,寒湿只是诱因

陈女士快40岁了,身体很好,就是有时身上会无缘无故长些小疹子,不碍事,就一直没检查。前几天,她晚上睡觉忘记关空调了,起床后两只膝盖酸疼,她想可能吹出了风湿,就近到了市第二医院。

经过检查,陈女士确实是风湿病。她很懊恼,责怪自己开着空调睡觉。医生告诉她,风湿并不是吹出来的,她皮肤上的小疹子,已经是患病信号。

宁波市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陈勇主任医师说,像陈女士这样认为吹了风,受了寒,出现关节不适,给自己诊断为"风湿病"的,几乎每天都能遇到。这是个误区,其实风湿病并不是湿寒环境导致的,这只是个诱因。

湿冷的环境、病毒和细菌等感染、激素失调、遗传等都与风湿病密切相关,但发病的根本原因,还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免疫系统为何会紊乱,现在医学还没有答案,所以风湿病是不能从根本上预防的。

寒湿是诱发或加重风湿病情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确诊有风湿,要注意关节保暖,少接触冷水,尽量呆在干燥有阳光的环境;另外,如果患了感冒、拉肚子、尿路感染等感染类疾病,要抓紧治疗,否则也可能诱发会加重风湿病。

减少风湿病痛苦的最佳方是早发现早治疗,如果有发热、晨僵、肌肉无力、关节变形、皮肤有皮疹、出现口腔溃疡、眼部有葡萄膜炎、巩膜炎、角膜炎等,都应警惕风湿免疫病的可能,及时到风湿科就诊。

一发烧就输液是不好,但会好得快

真相:发烧后喝点淡盐水,与输液效果一样

30岁的小林前两天感冒了,晚上发起了高烧。第二天还要出差。他急忙到了医院急诊,进门就软磨硬泡要求医生给他吊盐水,特意强调药量大一点,他知道感冒最好不要输液,但为了工作,要早点好起来。

市第二医院感染内科陈琳主任医师说,这两年,感冒不需要输液的观念在慢慢被人接受,但"输液好得快"的误区仍广泛存在。

为什么很多人感冒输液后确实感到有好转?陈琳解释,感冒发高烧容易引起出汗、脱水,人就会萎靡不振,输液时大量的生理盐水进入体内,补充水分,自然会感觉精神了,但这并不代表病快好了。患者在家喝些淡盐水,与输生理盐水的效果是一样。

治疗感冒,口服药并不比输液效果差,以抗菌药物为例,如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抗菌药,通过口服是能够完全被吸收的,所以口服和输液效果差别不大,而头孢类药物通过口服不能百分百吸收,输液效果会好一些,但通过加大口服剂量,其实也能够达到一样的效果。

而且,口服药物有一个肝脏解毒的过程,能够降低药物毒性对人体的副作用,而输液是药物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显着增加。

陈琳说,目前,只有感冒诱发了一些慢性病的急性发作、重症感染或不能饮食的人才考虑输液。

要注意的是,如果感冒后一直流脓鼻涕、有黄痰,可能是细菌性感冒,最好到医院来,医生根据情况开抗菌药;另外,老年人、孕妇、手术初愈及有基础型疾病等免疫力较低人群,感冒后也要到医院让医生评估病情,避免引起其他并发症。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骨质疏松该怎么办的内容,上述介绍了骨质疏松的误区,你知道了吗?骨质疏松不一样是缺钙造成的,对于上述的这几个养生误区你知道了吗?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还是选择科学有依据的养生方法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老年人应该如何避免骨质疏松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老年人身体骨质疏松应该怎么办才好?老人在需要在多方面锻炼来增强骨质,保护好自身才是最好的养生,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老人避免骨质疏松的方法吧。

增加钙的摄入量

不管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要注意钙的摄入量,要通过多吃含钙食物来补钙。牛奶、骨头汤、海产品和绿叶蔬菜中含有较为丰富、可供人体吸收的钙离子,多吃这些食物有利于增加钙的摄入。常喝牛奶也很好的补充钙质,经常喝牛奶的人患骨质疏松的概率比那些没喝得人低得多。

保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量

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单位,对骨基质的维护有很大作用,人到中老年要保证满足机体的蛋白质营养需要,摄入充足的食物蛋白。鸡蛋、瘦肉、牛奶、豆类和鱼虾都为高蛋白食物,应当合理搭配,保证供给。

不吸烟和少饮酒的良好习惯

酒精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及其毒素可致成骨细胞中毒、破坏,使得骨量降低而诱发骨质疏松。所以预防骨质疏松要戒酒戒烟,烟酒不仅会导致骨质疏松,烟酒危害大,对人全身的五脏六腑都要影响。

多参加运动

经常运动有利于保持你的反映敏捷和肌肉强壮。运动有利益于身体协调,可以强壮骨骼,而且运动之时增加了日照,使维生素D的来源充足,做一些运动,像散步、打网球、跳舞、打太极拳等强化和支持背部的特殊运动。运动、饮食及生活方式在减少骨质疏松症发病串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运动除了改善你的身体平衡,增强体力外,还对你的骨骼有直接的作用。

平时要多晒晒太阳

日光中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可以引起体内一系列反应,形成活性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质吸收。

慎用药物

老年人应慎用药物,如利尿剂、甲状腺补充品、抗血凝药物、异烟阱、抗癌药、泼尼松等均可影响钙质的代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老年人骨质疏松补钙怎么做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老年人在自己不注意的时候就患上了骨质疏松,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其实,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关键是看你会不会正确的补钙。

俗话说:“人老骨先衰,骨健病不来。”而人体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钙量和骨胶原量逐渐流失,所以人老骨会脆,补钙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对于补钙,很多人都会忽略老年人缺钙的原因,而只单纯懂得吃钙片进行补钙,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老人缺钙主因:

一:老人胃酸分泌减少。老人由于血管逐渐硬化,胃部供血不足,胃粘膜内的腺细胞开始减少或退化,导致胃液及胃酸分泌减少,这就使食物中的钙不容易解离成钙离子的形式被吸收,容易缺钙。

二:维生素D吸收和合成减少。老人胆囊及胆管壁变厚,胆汁减少而粘稠,使脂肪消化和吸收减少。同时老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也逐渐降低,到了80岁时只有20岁时的一半。这些造成内源性维生素D合成减少。

三:骨胶原蛋白流失。骨胶原蛋白不仅能够润滑骨关节,而且还能促进钙质在骨骼上的附着,减少钙的流失。但是骨胶原也会随着人体年龄的增大而逐渐流失,所以加速了钙的流失。

想要补钙,除了吃钙片,还要从补充骨胶原蛋白和减少流失这方面着手。

补充骨胶原蛋白,最有效果的办法就是每天坚持用鹿骨胶原蛋白。鹿骨胶原蛋白胶囊的原料取自鹿骨,鹿与人同源,人体能够高效的吸收,而且鹿骨胶原蛋白在补充骨胶原的同时,还能补充钙质,其次鹿骨还有温补肾阳的效果,能够强筋健骨,三管齐下,对于补钙有很好的效果。

很多老年患者对骨质疏松的预防意识十分缺乏,多数人只有在发生骨折后才意识到骨骼健康的重要,后悔年轻时没有及早预防,所以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老年补钙,是亡羊补牢。中年人应该在骨峰值开始下降的时候就注意加强运动、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维护充足的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激素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有哪些呢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激素骨质疏松影响有哪些呢?运动使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浓度增加,从而增加骨钙含量。睾酮与雌二醇能促进骨的蛋白合成,骨基质总量增加,使骨盐沉积保留、骨质增厚、骨骺融合,从而促进骨的生长发育。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均可刺激骨吸收,规则运动训练可以降低这些细胞因子水平,延缓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丢失。内源性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i2(pgi2)有促进骨形成作用,在运动机械应力下,pge2和pgi2分泌增加。运动训练提高睾酮和雌激素水平,促进骨骼生长、骨皮质增厚和骨密度升高。kawata等人对鼠的头盖骨细胞给予张力刺激,24小时后就可看到igf-1和骨钙蛋白的形成。这种机械刺激和局部基因、细胞因子表达的上调之间一定有某种偶联机制。骨组织中存在一种机械信号受体,能将机械信号转化为生物化学信号且这种受体的表达可被性激素上调。张培珍等人发现适宜负荷的游泳运动可减缓伴随增龄而发生的性激素水平降低,在较大负荷的游泳运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邵志洁等人观察了长期坚持游泳运动对绝经后妇女e2的影响,发现游泳组明显增高(33.030±1.35pg/ml对26.065±1.52pg/ml)。

但是应该认识到运动对性激素变化的双重作用。激烈运动训练可以干扰女运动员的月经周期,导致雌激素缺乏,从而使骨无机盐丢失,增加骨折的危险性。drikewaten用光子吸收仪研究28名女运动员腰椎和前臂骨无机盐的含量。发现每周训练(跑)量对月经有明显的作用。周跑24.9英里组,其月经正常;周跑41.8英里组,产生闭经。两组受试者的前臂骨无机盐密度无显著区别,但l1-4的无机盐密度,出现显著性差异。月经正常组为1.30±0.03g/cm2,闭经组为1.12±0.04g/cm2。nelson等人将11名出现闭经1年以上受试者的骨密度,与17名月经正常的女赛跑运动员(平均年龄分别为25.2岁、29.2岁;身高、体重、体表面积百分率相似)进行了比较。发现闭经组受试者的桡骨无机盐密度为1.099±0.027g/cm2,明显低于月经正常组的1.196±0.025g/cm2。研究还进一步证明,闭经女运动员血中雌二醇浓度降低。针对运动性雌激素水平下降,wancus等研究了17名女优秀长跑运动员的骨质及代谢状态。受试者均具有高度训练水平,能在3小时内跑完1万米。其中,11人有继发性闭经(1-7年),6人月经正常。通过测量、分析她们的训练强度,身体成分和内分泌水平,发现闭经运动员的特点为年龄小,体重轻,雌激素程度低,脊柱骨密度低,钙摄入量低。用ct测腰椎无机盐密度,月经正常组为182±4.9mg/ml,闭经组只有151±8mg/ml(低20%)。而同龄非运动员对照组女性为166±4mg/ml,比闭经女运动员组高10%。值得注意的是闭经组运动员骨折百分率增多,6人有多发性胫骨和蹠骨疲劳性骨折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骨质疏松不是单纯补钙就能起到好的效果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很多都患上了骨质疏松,对于骨质疏松人们都觉得是缺钙,关注着补钙吃什么好,补钙的食物有哪些。下面我们来看看骨质疏松不是单纯补钙就能起到好的效果

近日,一项旨在了解成年子女对母亲健康的关注度调查显示:25%的人称母亲曾被诊断患上骨质疏松症;22.69%的人担心母亲会随着年龄增长患上此病。可见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中老年女性最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日渐突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随着雌激素水平锐减,骨吸收和骨丢失就会加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质地脆弱,有时即使受到轻微外力也会发生骨折,其中最常见的有脊椎骨折、腕部骨折和髋骨骨折。

治疗骨质疏松最为人所知的方法是补充钙剂,其次是多晒太阳和改变饮食习惯,如多喝牛奶等。然而,在专家看来,人到老年,骨密度滑坡跟人的内分泌系统改变有关,并不是单纯的“缺钙”那么简单。

首先,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不取决于你摄取钙质的多少,定期补钙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次,只有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钙质流失过多有关时,补钙才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常要与其他药物合用。因此,确诊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应该在补钙和补充活性维生素D的基础上,再选用一种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骨质疏松患者是否需要补钙,需要根据身体状况来定,最好先做一些检查,包括血液中钙、磷、镁的水平、骨密度、肾功能等,并且要看是否有肾结石病史和引起血钙升高的疾病。如果有肾结石症状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补钙。

由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一直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之一。临床随访时发现,确诊患有骨质疏松后,很多患者不能遵医嘱按时口服治疗药物,致使骨折风险增加。患者依从性差往往是受一些客观因素,比如用药方法复杂、药物具有消化道刺激症状等。近年来,临床上增加了一些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行给药的骨质疏松药物,一年只需给药一次,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

专家建议,一旦出现以下症状,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一是疼痛,特别是腰背部疼痛;二是身体变矮、驼背了;三是特别容易发生骨折;四是在45岁或以前已停经、四肢骨痛、手脚麻木、肌肉抽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骨质疏松”真面目有哪些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骨质疏松真面目有哪些?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在医学上,骨质疏松症最早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症才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钙溶出、脊柱压缩性骨折,致使“龟背”出现,并伴老年呼吸困难、骨质增生、高血压、老年痴呆、糖尿病等一些老年性疾病;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的强度下降,脆性增加,难以承载原来负荷。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导致骨骼受力不均,或骨质脆弱、机体产生修复性反应而形成骨刺,这种骨质成份异常分布的结果,也会引起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症往往是骨折、骨坏死、骨折不愈合的内在原因,类风湿与风湿性关节炎最大的危害就在于软骨下骨组织蜂窝样变而丧失功能,而引起的原因与免疫细胞从骨髓中涌向关节密切相关。骨质疏松症可产生骨痛、驼背、身材变矮、骨折乃至致残等后果。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有髋骨骨折和脊柱骨折,而且往往还会引起继发性并发症。在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前夕,上海医学会骨质疏松学会主任委员、华东医院教授朱汉民提出如此警示:骨质疏松症会使椎体骨畸形,腹部受压?引发胃肠道疾病;骨质疏松症也会使脊柱骨脆弱,卧床不起,引发肺部感染。

骨质疏松症分类

骨质疏松症(有时也简称为骨质疏松)可分为以下几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

(3)原因不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如遗传性骨质疏松症等。

根据骨质疏松发生的范围又可分为以下两类:

(1)全身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松症、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等。

(2)局限性骨质疏松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性骨质疏松症、肢体石膏固定后引起的局部骨质疏松症等。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理

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近年来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事实。

(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

(3)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骨纳差,进良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4)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5)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