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生物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笔记(汇编20篇)

心脏病突发是很危险的,严重可致猝死,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非常重要。接下来就跟着问学吧小编一起去看看生物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笔记吧。

浏览

2669

文章

1000

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物多样性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保护措施,以维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样多性不仅需要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把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采取保护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调查、鉴别与编目。对物种多样性受威胁的情况、种群现状、分布与栖息地现状、致危原因等进行调查评估,参照国际濒危物种划分方法,确定物种濒危的等级,发布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名录,并依法进行管理。

(2)就地保护。就地保护就是在野外划定一定区域,对野生动植物种及其栖息地进行直接、全面的保护,使野生动植物种之间、物种和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的生态关系中。它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佳的、最有效的策略。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自然遗产地等等都属于就地保护途径。

(3)迁地保护。迁地保护就是对人工手段或者人工促进的手段,使它们在人工帮助的环境下繁衍生存,并使年代种群不断扩展达到能够维护该物种长期生存的保护方法。迁地保护的途径有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种质库等。

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外来物种管理;景观保护;国家合作与行动;加强环保教育等。

今天小编对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生物知识点:微生物生长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一)水分

水分是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大约占鲜重的70%~90%.不同种类微生物细胞含水量不同.同种微生物处于发育的不同时期或不同的环境其水分含量也有差异,幼龄菌含水量较多,衰老和休眠体含水量较少.微生物所含水分以游离水和结合水两种状态存在,两者的生理作用不同.结合水不具有一般水的特性,不能流动,不易蒸发,不冻结,不能作为溶剂,也不能渗透.游离水则与之相反,具有一般水的特性,能流动,容易从细胞中排出,并能作为溶剂,帮助水溶性物质进出细胞.微生物细胞游离态的水同结合态的比例为4:1.

微生物细胞中的结合态水约束于原生质的胶体系统之中,成为细胞物质的组成成份,是微生物细胞生活的必要条件.游离水是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产物的溶剂及生化反应的介质;一定量的水分又是维持细胞渗透压的必要条件.由于水的比热高又是热的良导体,能有效地调节细胞内的温度.微生物如果缺乏水分,则会影响代谢作用的进行.

(二)碳源物质

凡是可以被微生物利用,构成细胞代谢产物碳素来源的物质,统称为碳源物质.碳源物质通过细胞内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被微生物用于合成各代谢产物.微生物对碳素化合物的需求是极为广泛的,根据碳素的来源不同,可将碳源物质分为无机碳源物质和有机碳源物质.糖类是较好的碳源,尤其是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利用.此外,简单的有机酸,氨基酸,醇,醛,酚等含碳化合物也能被许多微生物利用.所以我们在制作培养基时常加入葡萄糖,蔗糖作为碳源.淀粉,果胶,纤维素等,这些有机物质在细胞内分解代谢提供小分子碳架外,还产生能量供合成代谢需要的能量,所以部分碳源物质既是碳源物质,同时又是能源物质.

在微生物发酵工业中,常根据不同微生物的需要,利用各种农副产品如玉米粉,米糠,麦麸,马铃薯,甘薯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淀粉,作为微生物生产廉价的碳源.这类碳源往往包含了几种营养要素.

(三)氮源物质

微生物细胞中大约含氮5%~13%,它是微生物细胞蛋白蛋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氮素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微生物利用它在细胞内合成氨基酸和碱基,进而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细胞成分,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无机的氮源物质一般不提供能量,只有极少数的化能自养型细菌如硝化细菌可利用铵态氮和硝态氮在提供氮源的同时,通过氧化产生代谢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对心脏好的食材有哪些

全文共 2325 字

+ 加入清单

心脏是我们重要的器官,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专家提示,降低血脂能够有效预防心脏病的发作。

对心脏好的食材12. 绿茶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天喝3杯茶,可以大大降低心梗风险,高达70%。男人每天喝茶2杯以上,中风的危险会降低21%。法国研究也发现,女人每天喝茶3杯以上,血栓危险降低32%。研究者指出,这些益处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茶叶中丰富的类黄酮类化合物,这类物质具有抗炎、防感染、减少血栓、促进血管功能、帮助限制血管垃圾等作用。

对心脏好的食材5. 深海鱼

海鱼类的胆固醇含量比较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则非常丰富,而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专家指出,每周吃两次深海鱼,可以有效避免心血管疾病,因为深海鱼富含omega-3不饱和脂肪酸,而其中包括DHA和EPA这两种成分最有营养价值。深海鱼包括鲑鱼、鲭鱼、秋刀鱼等等都是很好的营养来源,然而不推荐吃大型的金枪鱼,以免吃进重金属,另外烹调最好采用煮鱼汤或是清蒸的方式,避免高温油炸破坏营养。

对心脏好的食材7. 石榴

石榴果实营养特别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如糖类、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钙、磷、钾以及丰富的植物化学物等物质。与苹果相比,石榴的维生素C含量高1-2倍,植物化学物含量则高出5倍左右。营养学家研究发现,石榴及其产品中含有高水平的抗氧化剂,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具有防治作用。美国最近公布的一个医学研究报告指出,美味可口的石榴具有特殊的防治疾病功能,不但有助防御癌症,还可舒缓老年痴呆症和心脏病造成的严重影响。根据研究结果,人们只要每天饮236ml石榴汁,便可把体内抗氧化物水平提高40%,大大减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机会。

对心脏好的食材11. 蔓越莓

蔓越莓对心脏和血管有一些积极的作用。蔓越莓中含黄酮醇苷,可以预防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心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他们对胆固醇水平有积极的影响效果,并能防止动脉受特别的酶的影响而变窄,从而促进血液循环。蔓越莓是水果中每卡路里含抗氧化成分最高的水果之一。抗氧化剂保护细胞免受促进年龄增长的自由基影响。皮肤过早衰老以及癌症、心脏病等疾病都可归因于是自由基造成的损害。

对心脏好的食材4. 坚果

坚果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可以提高血液中优良胆固醇浓度,同时降低体内坏的胆固醇,并具有降血脂功能,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维生素与矿物质极为丰富。坚果类中的杏仁可降低血液胆固醇,并保持心脏健康,除了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外,还有高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另外还有钙、磷、铁等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实验结果表明,每周食用坚果5次以上可使他们患心脏病的危险减少50%以上,每周食用1-4次的可以减少27%。

对心脏好的食材6. 芦笋

芦笋的氨基酸总量比其他蔬菜的平均值高27%。据分析,芦笋中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都很高,其中精氨酸与赖氨酸之比为1.06,营养学家认为二者比例接近1的食物对降低血脂有作用。特别是在所有的氨基酸中,天门冬氨酸含量高达1.826%,占氨基酸总含量的13.23%。钙、磷、钾、铁的含量都很高;微量元素如锌、铜、锰、硒、铬等成分全而且比例适当,这些元素对这对治疗心血管病和心脏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对心脏好的食材9. 姜

姜含有生姜酚、姜烯酮、姜油酮、去氢姜二酮等成分,这些成分能抑制血栓素A2合成,降低血小板功能,使之不容易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尤其是生姜中的姜酚,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上,和阿司匹林相差无几,所以无需担心天然食物的疗效不佳。每天一片生姜,这个简单的小方法不但罹患冠心病胸痛、脑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可以用来治疗,一般人用来保健身体,让预防胜于治疗。

对心脏好的食材2. 全麦食物

美国心脏协会发表的研究表明,坚持每天早餐吃至少含有25%的燕麦或麦麸的全麦食物,可以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全麦食品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并含有大量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可降低胆固醇,调节血压,减少心脏病的发病几率。全麦食物包括各种各样的燕麦、大麦、糙米、全麦面包以及全麦饼干。口感也较粗糙,但由于保留了麸皮中的大量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因此营养价值更高。

对心脏好的食材10.柿子

人常说,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但是,要专讲预防心脏血管硬化,柿子的功效远大于苹果,堪称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王。如果要对照柿子和苹果的营养成分,柿子的纤维含量比苹果多一倍;石炭酸(一种抗氧化剂)和钠、钾、镁、钙、铁、锰等矿物质成分高得多;只有铜和锌的含量少于苹果。研究人员说,每天吃一个中等大小约100克的柿子,就足以预防动脉硬化——心脏病突发、中风的主因。

对心脏好的食材3.橄榄油

橄榄油中所含有的一种叫角鲨烯的物质,可以增加体内HDL(好胆固醇)的含量,降低LDL(坏胆固醇)的含量,而体内HDL胆固醇的数量越多,动脉中氧化了的LDL胆固醇的数量就越少。最新的研究证明。中年男性服用橄榄油后,平均胆固醇下降了13%,其中具有危险的“坏” 胆固醇竟下降了21%。橄榄油能通过增加体内ω-3脂肪酸的含量来降低血液凝块形成的速度。

对心脏好的食材8. 西兰花

人体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等容易沉积到动脉内壁形成斑块,这些斑块会引起动脉硬化,最终导致血管腔过分狭窄,供血不足或中断,或在局部继发血栓而引起心肌梗塞,甚至猝死。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中一种名为萝卜硫素的化学物质有特殊作用。研究人员利用实验鼠开展的研究表明,萝卜硫素可以激活体内一种名为Nrf2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防止斑块的形成,最终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对心脏好的食材1. 菠菜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常吃菠菜不仅可以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而且,心脏病患者在病发时,成功挽救率还会提高。这是因为菠菜中含的亚硝酸盐能给心脏病突发者“通气”。

菠菜中含有丰富的亚硝酸盐,当患者心脏病发作时,亚硝酸盐就可以转化成一氧化氮气体,帮助拓宽或疏通动脉,进而让更多的氧气到达心脏,防止心脏缺氧而导致恶果。吃菠菜时要用沸水烫上三分钟,再烹饪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花和果的结构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花和果的结构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对此细细分析。

花和果的结构

花的结构: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

一朵花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花蕊,

它有雄蕊(花药、花丝)和

雌蕊(柱头、花柱、子房)两种。

花的结构还有:花柄、花托、花萼、

花瓣、花冠。,

果的结构:果实由果皮和种子构成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凋落后

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珠被→种皮

受精卵→胚受精极核→胚乳

(双受精:植物的花里,雄蕊上的花药产生花粉,花粉里有精子细胞;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其内有卵细胞。植物开花后,花粉传送到雌蕊柱头的过程叫做传粉。花粉形成花粉管穿过柱头、花柱,伸入子房里的胚珠后释放精子细胞。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内有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极核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在这里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最终会发育成胚,它是下一代植物的幼体。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由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组成,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植物、动物等,那么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湿地生物多样性,既丰富又复杂。湿地的物种丰富,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及种子植物,动物中的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湿生或水生种类所占的比例相当大。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是重要的物种资源库,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类非常丰富,对于保持物种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陆地湿地的高等植物有1548种,高等动物有1500种,海岸湿地生物物种约有8200种。据资料反映,湿地鸟的种类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细菌和病毒的物种多样性十分重要,一些有益的细菌被人类利用,而有害的病毒和细菌,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们对它们的研究甚少,主要研究是在医药方面。SARS等病毒使亚洲和全世界为之恐慌,对这些有害生物,至今还是出现一个研究一个,缺乏系统的研究,实际上它们的变异也大而频。

海水藻类的数量是惊人的,全球约有15000种,淡水藻类数量更大,达20130种,但中国淡水藻数量较小,约8979种,约为全球淡水藻种类的44.60%。

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地衣,在生物进化中是一重要阶段。在物种多样性上,也表现得相当特殊。全世界约有地衣20000种,中国约有2000种,为世界地衣总种数的1/10。

动物界的物种多样性,统计也有困难。如昆虫,已知物种数和可能物种数还有非常大的差异。有人认为昆虫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类群,其物种数约有3000万种,但统计的数量为92万种,约为估计数的3.06%。在昆虫这一类群中,尚有无数物种未被发现,或者没有记录。

无脊椎动物是一大门类,在湿地中的种类、数量和分类极为复杂。在类节肢动物门甲壳纲中,我国有蟹类600余种、虾类300余种、磷虾42种。贝类中的类型也很多,有双神经纲、腹足纲、掘足纲、瓣鳃纲、头足纲等,各纲都有许多门类。

湿地中的浮游动物,在中国有轮虫类250种、枝角类140种、桡足类200种,总计达590种。底栖动物有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扇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担轮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多种门类,常见的种类有:肉足虫、海绵、水螅、沙蚕、龙虱、水螨、蜉蝣、水蚯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植物的主要类群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植物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

⒈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舰考察,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⒉加拉帕戈斯雀的喙的进化及原因

喙不变———取食昆虫

喙尖而长——取食仙人掌

喙凿状———取食果实

喙粗而尖——取食种子

[由于环境条件(如食物、生物空间等)的改变,地雀的喙的形态、大小等方面发生了进化,以适应改变的环境。]

⒊自然选择学说: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对同种生物而言,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胜,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⒋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三、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⒈人类祖先——森林古猿(黑猩猩是与人最相似的动物)

著名博物学家林奈首先把人归入哺乳纲灵长目,认为人是灵长目中最高等的动物;

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了人、猿同组的观点;

通过埃及头骨化石发现,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

⒉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脑容量变化最显著):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关键阶段,具有语言,会用火、狩猎、制造工具)→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调节情绪的方法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情绪的含义及特点

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人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窗口”。

情绪的特点:

人教版:情绪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陕教版:多样性;多变性;有时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少年的情绪特点:比较敏感,但不稳定;比较强烈,但相对脆弱;变化迅速,但不持久;容易冲动,缺乏理智控制。

排解不良情绪的具体方法

教版:

①注意转移法;

②合理发泄法;

③理智控制法。

教科版:

①认知调节;

②理智控制;

③合理宣泄;

④心理放松;

⑤行为调节;

⑥理性升华:

通俗点说,就是遇到不好的事情或结果也要学会往好的方面想。

陕教版:

①注意转移法:

回避法——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力;

做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事;改变环境等。

转视法——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同事事物,发现其积极意义。

②合理发泄法:(宣泄法)

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

向他人倾诉;

进行剧烈的运动;

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等。

③理智控制法:

自嘲法——自我解嘲,自我安慰。

心理换位法——与对方交换一个位置,站到对方的角度想问题。

升华法——把情绪引向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

情绪的作用

教版:

①积极作用: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

②消极作用: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使人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鲁人版:

不同的情绪对人正常才能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

①积极的情绪能使人思维敏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有利于个人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还可能超常发挥。

②情绪消极时,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下降,也就谈不上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不同的情绪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同影响。

①积极的情绪能使人体的各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增强免疫力。

②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会使人生理状况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神经调节基本功能;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

2、掌握神经元的概念、基本结构与功能;了解神经元的类型及其分布。

3、掌握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的组成;学会做膝跳反射实验。

说明:本章是继人体组成概况、运动功能、运输功能、营养功能、呼吸功能等前序课程之后的教学内容。核心问题:神经调节功能是怎样发生的?以此统领各节教学。基本目的是对人体机能整体性的实现形成科学的、具体的认识。为此必须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结构。本节的教学内容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如何实现的?为此确定上述目标。

目标1、即要求理解机体各部分活动的协调统一以及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就是调节功能的意义和表现;在认识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形成对神经调节的基本理解

目标2、是实现目标1。与目标3。的必要知识基础;

目标3、是理解神经调节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

另外,不能认为“目标”只是对知识结构提出要求,因为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为此必须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而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对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才可能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师生的互动等都必须采用教与学的适宜方法,必须体现对学生科学的思想观念以及能力发展的目标要求,并使知识掌握与思想观念、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互相包容。

难点、重点分析

1、难点:神经元的功能与分布;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的组成。

分析:关于神经元的功能,教材中的表述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显然,“刺激”是指什么?“兴奋”又是什么?兴奋怎么传导?“冲动”又是怎么回事?由于这些概念在教材中缺少直观材料,学生的认识难以具体化,也就必然难以形成抽象的概念。对于神经元的分布,由于脑脊髓、神经等的结构了解还很少,对灰质、白质、神经节等也需要认识的直观性,所以难于较明确地把神经元的分布情况与相应结构一一对位。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基本结构的认识,教材中虽有膝跳反射活动的直观内容及反射弧模式结构的简要说明,但具体反射的实例介绍不多,更没有对反射与具体的调节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因此能概括地认识到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较困难的。

突破难点的主要手段应该是教材的直观。具体地讲,可以通过对反射实例的直观、反射弧构成及神经元联系模型的直观等手段,创立教学的客观认识条件,并注意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只有使学生建立起必要的具体认识,才可能实现有关的教学目标要求。

2、重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甘蓝黑腐病用什么生物农药防治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甘蓝黑腐病发病与栽培的关系病地重茬、播种过早、地势低洼、浇水过多、施带菌的粪肥,或耕作、喷药人为造成的伤口多,往往发病严重,那黑腐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及时对整株萎蔫、根系病变较重的植株应剪断其根茎,并对病穴进行重点杀菌处理;雨季病区烟田深挖排水沟,及时排水,并合理布局排水沟渠,避免病区水流向健区,造成交叉感染;使用“青枯立克”600倍液进行定植穴灌,每亩用药量2斤/次,株用量500ml左右,连灌2-3次,间隔时间为7—10天,那么甘蓝黑腐病用什么生物农药防治呢?

1、选用抗病品种。甘蓝不同品种对黑腐病的抗性有显着差异,农户应结合本地实际,选用抗病优良品种。如绿球55、日本大绿、金秋60、珍美99、日本极早二号、东方极早等品种。

2、清洁田园,甘蓝收获后,认真清除田间的植株残体,减少田间病原。

3、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2~3年。

4、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5、生物药剂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14%的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每隔5~7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药剂交替使用。采收前10天停止施药。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甘蓝黑腐病用什么生物农药防治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黑腐病的知识,那就继续关注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可以让种植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世界10大最致命生物,你认识吗?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10大最致命生物,你认识吗?

1.毒箭蛙

毒箭蛙有着有毒的皮肤,而且分泌物也是有毒的。当地部落数百年来都用它制作毒飞镖和毒箭头。尽管它们的体型非常小,但是这种热带青蛙仅释放一次毒液就能杀死数十人。

2.非洲树蛇

非洲树蛇主要生存于南非地区,它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蛇类之一。它们的视力超过大多数蛇类。它的毒液含有一种血毒素,能在几小时内杀死猎物。

3.鸡心螺

鸡心螺出现在这里是非常出人意料的。致命的鸡心螺所含有一种名为芋螺毒素的神经毒素会让你出现暂时性麻痹和严重的呼吸问题。

4.长吻海蛇

长吻海蛇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蛇类之一,但是它和许多毒蛇一样致命。它们通常不攻击人类,除非你靠的太近。它的毒液类似于眼镜蛇的毒液,据说一滴毒液就能杀死三个成年人。

5.蓝图章鱼

蓝图章鱼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一般潜水者看到它们就会被吸引住。但是它含有的毒素会让你在5分钟内出现麻痹,而且存活下来的唯一方式就是心脏复苏术。

6.林鵙鹟

林鵙鹟是动物王国中仅有的几种有毒鸟类之一。它的皮肤和羽毛含有毒液,最可怕的是这种毒液是已知鸟类当中对人类伤害最大的。

7.河马

虽然河马通常都是平静的,但是这些4吨重的动物具有非常强的领土意识。它们每年平均杀死的人类数量超过非洲全部动物的总数。

8.致命毒蝎

许多人都认为它的黄色色彩使它看起来像一个玩具,因此它对一些孩子来说不像是一种威胁。它的刺痛是非常剧烈的,而且据专家所说,它的毒液能在几小时内就杀死人类。

9.河豚鱼

有趣的是,河豚鱼死后比活着的时候更致命。河豚鱼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被当做一种美味。它的毒液如果不能准确的清除,就会导致人类死亡。

10.毛毛虫杀手

人们之前就知道这种生物,但是最近才了解它是剧毒的。到目前为止,过去的20年里它已经导致了数百人死亡。它的毒液能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且能攻击人类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生物知识点:蛋白质构造功能

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1.构造人的身体: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人体的每个组织:毛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大脑、血液、神经、内分泌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所以说饮食造就人本身。蛋白质对人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比如大脑发育的特点是一次性完成细胞增殖,人的大脑细胞的增长有二个高峰期。第一个是胎儿三个月的时候;第二个是出生后到一岁,特别是0---6个月的婴儿是大脑细胞猛烈增长的时期。到一岁大脑细胞增殖基本完成,其数量已达成人的9/10。所以0到1岁儿童对蛋白质的摄入要求很有特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尤关重要。

2.结构物质:人的身体由百兆亿个细胞组成,细胞可以说是生命的最小单位,它们处于永不停息的衰老、死亡、新生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例如年轻人的表皮28天更新一次,而胃黏膜两三天就要全部更新。所以一个人如果蛋白质的摄入、吸收、利用都很好,那么皮肤就是光泽而又有弹性的。反之,人则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组织受损后,包括外伤,不能得到及时和高质量的修补,便会加速肌体衰退。

3.载体的运输:维持肌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类物质在体内的输送。载体蛋白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在体内运载各种物质。比如血红蛋白—输送氧(红血球更新速率250万/秒)、脂蛋白——输送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还有转运蛋白等。

4.维持机体内的渗透压的平衡及体液平衡:白蛋白。

5.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6.抗体的免疫:有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干扰素等。七天更新一次。当蛋白质充足时,这个部队就很强,在需要时,数小时内可以增加100倍。

7.酶的催化:构成人体必需的催化和调节功能的各种酶。我们身体有数千种酶,每一种只能参与一种生化反应。人体细胞里每分钟要进行一百多次生化反应。酶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的作用。相应的酶充足,反应就会顺利、快捷的进行,我们就会精力充沛,不易生病。否则,反应就变慢或者被阻断。

8.激素的调节:具有调节体内各器官的生理活性。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分子合成。生长素是由191个氨基酸分子合成。

9.构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五羟色氨等。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味觉、视觉和记忆。

10.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在大脑脑细胞中,很大一部分是胶原细胞,并且形成血脑屏障保护大脑)

11.能源物质: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这些营养素保护你的小心脏

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这些营养素保护你的小心脏

这些营养素保护你的小心脏

维生素D

蘑菇、蛋类等维生素D除了对骨骼健康有好处外,对心脏健康的好处也不容小觑。研究显示,人体若缺乏维生素D,心脏病风险会增加40%,死于心脏病的几率会高于81%。食物中的维生素D来源并不丰富,只有鱼类(尤其是鱼肝)、蘑菇、动物内脏、全脂奶、蛋类等少数来源。不过,大家可以多晒太阳,阳光照射是人体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欧米伽3脂肪酸

三文鱼、沙丁鱼、核桃等欧米伽3脂肪酸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预防全身炎症反应和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每周通过吃一两次鱼摄取2克左右的欧米伽3脂肪酸,能使心源性猝死的风险降低36%,并减少17%的死亡可能。除了三文鱼,沙丁鱼等深海鱼,核桃、亚麻籽、紫苏籽以及用它们榨取的油脂也是欧米伽3脂肪酸很好的来源。

种子、贝类食物等锌能帮助人体制造抗炎性细胞因子,跟欧米伽3脂肪酸一样,有助预防人体炎症的发生。同时,锌也被证明对动脉有保护作用,有助预防冠状动脉疾病,改善心脏功能。锌主要来源于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贝类、虾蟹、内脏、肉类、鱼类等。种子当中,芝麻、葵花籽、松子等含锌量也很高。

维生素C

猕猴桃、青椒等新鲜果蔬维生素C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研究发现,它有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水平,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水平,饮食中维生素C摄入量高者,心脏病和中风发作的风险会更校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为新鲜果蔬,其中柑橘类水果和番茄是维生素C的最佳来源,在青椒、菠菜、猕猴桃、鲜枣中的含量也很丰富。

大蒜素

大蒜大蒜素有助放松血管和改善血流量,从而对血压和心脏健康起到正面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等有效物质,碾碎后它们会互相接触,从而形成具有保健作用的大蒜素。因此,大蒜最好捣碎成泥,先放置10~15分钟后再吃,大蒜素的吸收效果更好,而煮熟得到的大蒜素很少。

番茄红素

番茄、西瓜等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已被证实有助预防癌症和心脏玻研究表明,人体脂肪组织中番茄红素含量越高,得心梗的风险也越校番茄红素还能增加动脉弹性,改善血管内皮组织功能,防止动脉硬化。番茄红素一般存在于红色食物中,如番茄、西瓜等。

粗粮、坚果等镁有助于降低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维持心脏弹性,预防中风和心脏病突发,镁摄入不足可能引起血压上升。研究表明,膳食中供应充足的镁,对于预防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有益。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易缺镁,压力也会消耗人体储备的镁,因而需要注意在饮食中补充。镁多见于各种小米、红豆等粗粮,松子、核桃等坚果,以及菠菜、小油菜等绿叶蔬菜中。

维生素E

坚果、种子等维生素E也是一种强抗氧化剂,与维生素C一样,它也可以调节体内胆固醇水平,还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各种坚果、种子均富含维生素E,水果中鳄梨的维生素E含量也很丰富,可以常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食用坚果降低心脏衰竭风险 重口味的坚果要留意

全文共 1345 字

+ 加入清单

研究发现,经常食用适量坚果的人罹患心律不齐、心脏衰竭和中风的风险可以降低18%。下面跟随本网了解一下吧!

研究结果表明,坚果食用量多可能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降低有关。该研究表明,每周食用坚果不少于三次,房颤风险会降低18%。房颤最常见的症状是心律不齐,心律不齐又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每周食用一两次坚果也可以降低心脏衰竭风险。因而,经常食用适量坚果对降低心脏和中风的发病率均有所帮助。

坚果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坚果是植物的种子,为植物繁衍生命提供了必须的物质基础。

所以,坚果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以保护植物DNA免受氧化压力,保持物种的延续。

同时,由于坚果需要帮助生命生长,因此含丰富营养物质,如高质量蛋白质、多种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坚果类似于植物“鸡蛋”,是一种丰富的营养素来源。

含健康的非饱和脂肪酸的坚果是食用最广泛的,其中最受欢迎的有杏仁、核桃、榛子和开心果,其他还有松子、腰果、美洲山核桃、夏威夷果和巴西坚果等。

消费者通常认为花生也是一种坚果,然而花生属于豆科植物,与树生坚果不同,但其部分营养素与树生坚果类似。

注意啦!虽然坚果是好东西,但也不是人人都能放心吃。

干坚果类食品,通常采用烤和炒的方式烹调,容易引起口腔和咽喉的干燥,咽喉疾病患者不宜食用;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幼儿食用时应有家长照顾,最好将坚果碾碎,避免发生呛入气管的危险。

坚果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和油脂,有“滑肠”作用,腹泻患者禁食,而且肝胆功能不良者也应慎食含高脂肪的坚果。

高淀粉的栗子吃多了容易腻膈滞胃、肚子胀气,所以脾胃不好、大便稀溏的患者要少吃。而且由于淀粉类坚果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通俗的讲就是糖分高,糖尿病人应少吃。

花生衣有增加血小板数量、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故高黏血症者吃花生时宜去皮。

腰果等坚果,含有多种过敏原,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可能会使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应慎食。

同时要留意,别买重口味的坚果

营养师解释,现在有各种口味的开心果,如奶香的、椒盐的、五香的等。其实,这样的坚果只是满足了一时的口舌之快,从营养和健康角度来说,不推荐吃。一般来说,坚果的口味越重,食盐添加的往往也越多。大家都知道食盐过多的危害,但很多香味浓的坚果在加工时添加了香精、糖精等物质,这些东西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而且,这种坚果越吃越渴,也很容易上火。

口味越重的坚果,其美味背后隐藏的更大事实就是这些坚果可能已经变质了,为了掩盖其已经变质的事实,只好给它变个味。所以尽量选原味的。如果一定要吃别的口味的,一定要选信得过的大型超市和品牌。

哪些饮食模式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相比单独的食物和营养素,制定完整的饮食模式在保持健康中最为重要,以下几种饮食模式可能使心脏健康获益。

1、“植物来源”型饮食模式包括蔬菜、豆类、全谷物、水果,以及适量的鱼类、家禽及乳制品,这一饮食模式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风险。

2、传统的“地中海饮食”模式以橄榄油为主,增加了有益脂肪的摄入,对慢性疾病的预防,如心血管疾病,是有效的。

3、“旧石器时代饮食”模式主要从植物中摄取碳水化合物和植物纤维,动物瘦肉和种子中摄入优质高蛋白,从少量种子中摄取不饱和脂肪。

总之,吃的开心很重要,但更应该提倡健康的饮食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宠爱之名生物纤维面膜怎么样?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宠爱之名生物纤维面膜超级服帖,而且精华液很多,洗完澡敷完面膜,剩余精华液还可以抹脖子!那么宠爱之名生物纤维面膜怎么样?宠爱之名生物纤维面膜好用吗?

试客背景

职业:白领品牌喜好:日韩系品牌星座:摩羯肤质:敏感性皮肤问题:易过敏个性标签:腐女年龄:25-29岁性别:女

宝贝整体

面膜袋子打开,面膜是在中间,两边都有塑料膜和珍珠膜。面膜本身的质地是白色果冻状的,摸上去软软滑滑的很Q弹。剪裁方面,有眼帘设计,不过我一般都是不敷眼睛的。

面膜弹性非常好,基本全脸都可以覆盖到,并且不容易出现褶皱,敷着面膜做些事情,也不容易移位。面膜的精华液比较少,不像一般的面膜精华液会多的滴下来,这点稍微有点不习惯,开始敷面膜啦

亮点与细节

面膜很有分量摸上去有厚实里面有三层

产品描述成分是没有酒精的,敏感干皮的我放心的使用了希望不会过敏

打开后,里面有三层,塑料膜和珍珠膜,中间Q弹的果冻膜就是我们要敷的啦。

试用过程与体验

剪裁贴合脸部,基本没有裸露肌肤,眼帘设计很贴心虽然我不用

这款面膜的话材质比较特殊舒服贵就是有他贵的道理

之前的皮肤有红血丝T区比较油毛孔也有点大期待效果啦

面膜揭下来感觉皮肤水嫩嫩光泽的非常好主要木有敏感不错不错

这个材质的真的不错非常贴膜脸以后会多多关注这个

试用心得

优点:补水效果明显敷完后上妆效果好光泽度也提升了面膜材质很好服帖

缺点:小贵一直购买的话有点承受不起难得用着还不错还有一点就是感觉精华液不是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物体结构层次

动物:受精卵→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细胞分化: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的过程。

组织:细胞分化以后,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细胞连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动物和人的主要组

织:

?上皮组织:?结缔

组织:骨组织、血液等。

有肌肉组织:?神经组

织: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

器官: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有一起构成器官。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人和多数动物:由运动、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内分泌、神经系统八个系统构成。例:1、下列人体结构中,属于组织层次的是()

A.口腔B.心脏C.血液D.耳

2、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你会感到疼,会流血,这说明皮肤中可能含有哪几种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物种灭绝的加剧,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大规模破坏,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极大关注。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生境丧失和片段化、外来种的侵入、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的农业及林业等。但这些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根源在于人口的剧增和自然资源消耗的高速度、不断狭窄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的贸易谱、经济系统和政策未能评估环境及其资源的价值、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惠益分配的不均衡、知识及其应用的不充分以及法律和制度的不合理。总而言之,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以空前速度丧失的根本原因。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人为原因,主要有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今天小编对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生物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功能: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温暖、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一)呼吸运动及其原理:

(二)呼吸的全过程:

(三)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肺泡数目多、总面积大。

2、肺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紧贴在一起,有利气体通过。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共两层),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最新研究发现人越老心脏会越小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日前报道,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5004名年龄在45岁到84岁之间的男女的心脏结构和供血功能进行了分析,寻找微小的变化。这些人来自不同的种族,而且没有罹患心脏病的先兆。

研究者发现,人心脏的肌肉质量平均每年减少大约0.3克,而且人的年龄每增长一岁,心脏肌肉从收缩到放松所花的时间也增加了2%至5%。研究人员说,心脏供应的血液的实际数量每年减少大约9毫升。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之一苏珊・郑说:“我们的结果表明,随着人的年龄增加,心脏的功能也将退化。”这让人们对发生心脏病的风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水体污染能生物转化吗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污染严重细菌超过卫生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人口约1.6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来水是安全卫生的。但是,因为水污染,如今的自来水已不能算是卫生的了,下面来看看水体污染能生物转化吗?

当然可以的,在水体污染治疗过程可以利用生物除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由于受磷污染,富营养化严重,国家环保局为控制磷污染,对磷排放制定了比较严格的标准。化学强化生物除磷污水处理工艺以除去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和各种形态的磷为主,此污水处理工艺将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一体化,通过厌氧消化生物系统中活性污泥产生挥发性有机酸,作为聚磷菌生长的基质或称之为营养物,使聚磷菌在活性污泥中选择性增殖,并将其回流到生物系统中,使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工作在高效除磷状态;同时污泥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的磷释放,通过化学除磷消除。

这是一种高效市政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满足了我国现阶段,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需要在常规二级污水处理基础上进一步除磷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直面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十大误区

全文共 3464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方兴未艾的新课程改革,很多生物教师不断地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影响根深蒂固,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有的教师依然留恋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传统教法和现代教法完全独立;或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过于追求形式;或是教师观念难转变,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等,使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许多误区,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并矫正,将会后患无穷,制约着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

生物课堂教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一般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内容开发为不仅包括文、图形、声音、动画和录像的教学课件,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多方位地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新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不用课件不足以体现出新来。课题用课件播放,教学过程用课件展示,作业、训练题用课件是显示,甚至训练推演的结果,生物标本或模型制作成图片放在课件中。有的课件用艳丽的色彩刺激学生的眼球,师生互动退居次要地位;还有极个别的教师使用教学课件,可能是为了展示制作者的高超水平,在所展示对象的周围制几个不停闪动的小动画,不时播放与所学内容无关的精美图画或动人音乐。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一个无关的过渡,都挖空心思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处心积虑地把课本内容以声、像、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在追求课堂气氛的同时,往往顾此失彼,喧宾夺主,扰乱了学生的思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淡化了文本研读,冲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首先是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确定该不该用课件,应该在哪个环节上使用;其次使用课件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卫生的要求;第三是课件制作要简洁明了,注意教学课件的科学性、艺术性;第四是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生物简笔画、模型、挂图,精心设计的板书,这些教学方法更直观、生动,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二、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

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设置疑难,能自始至终激起学生学习旺盛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利于教师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表现为盲目提问,人为地给学生认知制造障碍,备课时缺乏提问环节的设计,形成“满堂问”,学生感到疲倦,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的思维;含糊提问,教师提出问题的语言含糊,词不达意,学生感到盲然,搞不清题意;平淡提问,提问平铺直叙,没有趣味性,对概念的简单复述,引不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调动不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逐渐使学生思维僵化;突然提问,提问题一步到位,既大又难,高不可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僵滞;追逐提问,问题一提出就让学生站立回答,没有思考时间,有的甚至先让学生站起来一个个问题“连珠炮”似地步步紧追,显然违背学生的认识规律。

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解疑的过程。高明的提问应当“在不疑处设疑”,抓住问题的本质,符合创设问题的原则。(1)设计问题精心构思,问题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材和课标对教学的要求。(2)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探索能得出正确的解释,难易适中,问题有梯度、宽度和深度。对难度较大问题的设置,解决采取“铺”垫递进式,“化整为零”,先易后难,让学生始终感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保持活跃的思维,主动积极地学习。(3)创设问题按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循序渐进,涉及的知识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接近到“最近发展区”,把握住问题的程序性和实质的显示度。程序过细,问题的关节过于显露,引不起争议,不利于思维的开展;程序过粗,隐含条件太多,学生不易抓住要点,会使讨论无法深刻进行或只作肤浅的理解。(4)设计的问题要力争开阔、新鲜,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5)教师提问语言准确,亲切和蔼,尽可地运用生物学科术语。提出的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间。

三、分组学习无实效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然而一些教师缺乏理论基础和新的理念支持,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的尴尬局面。主要表现有:一是每一堂课都应该使用探究的方法,生搬硬套,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问题是否值得研究,教师都给学生讨论,使探究教学内容无实效。二是要体现课改理念,不少教师认为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经过“探究”来得出答案,尽量让学生自由探究,花费较多的时间为代价,同样是违背课改的精神理念。三是追求合作效果,经常是老师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分成几个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都有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讨论的意见要点),认为学生在动手操作就是在探究,于是学生热热闹闹了一阵子,多数人迁就少数人的看法和做法,先做完的同学随意玩耍,不守纪律,而后动手的学生手忙脚乱,各组记录员开始分别表达意见,最后是教师统一大家的认识。四是交流时间由教师控制。不少教师对学生进行探究的时间很短,根本达不到探究的目的,教师在无形中控制着学生,致使其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被扼制。五是选题随意,缺乏研究,不少教师对选题不够重视,课前没有认真准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缺乏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探讨性问题的提出显得很随意,甚至出现了学生想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但有些问题不宜在课堂内进行探究,不应随心所然。

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但不是万能的,不能滥用。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明确探究的主题。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其次是学习内容较多,单凭个人的努力很难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操作难度较大,实行相互交流与讨论。第三在分组活动前慎重确定组员,力求避免随意性,分组以中等生为基准,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及平时成绩等因素,明确组长职责,注意课堂氛围的驾驭能力。让每一位学生能够真正地动起来,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问题,充分让学生交流及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既要肯定答案,但对错误的回答必须预以矫正。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第四教学应力图把知识的传授与探究的过程结合起来,教师必须做到在生物学核心概念及原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两者之间保持合理平衡。对于有些问题让学生研读文本,能够直接给出答案的就直接讲解。

四、公开课表演作秀

教学贵在得法,不应有整齐划一的教学范式,否则就会陷入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然而,不少生物公开课、观摩课在课堂上让人眼花缭乱,矫揉造作,装腔作势,让人觉得不像上生物课倒像在表演。表现为现代化手段一齐上阵,音乐悠悠扬扬,画面花花绿绿,唱歌、戏剧、小品、配乐朗诵,法庭辩论异彩纷呈,“演员”在台上拼命煽情,从布置提问,学生回答到师生互动环环相扣,有板有眼,可以说是无衣无缝,浑然一体。听课者“大开眼界”,“大饱耳福”,如置身剧场,但生物课本身如何,却又如坠五里雾中,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实际上不少教师的观摩课等,教学设计活动都是为装潢门面,或为展示自己表演才能,或以新奇的形式取悦现场听课的教师等,活动已经脱离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的“游离成分”,偏离课堂教学的目标。但在“热闹”之后,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这是在看戏呢?还是在上观摩课?学生是在演戏呢还是在学知识?这样算是学生探究吗?知识点能落实吗?学生能从中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吗?难道这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简直是哗众取宠,卖弄花枪,玩弄花拳绣腿。

教师无论是上公开课还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效,适切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切学生发展的需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敢于整合学科知识,充分发挥集体教师的智慧。每节课的内容根据“三维”目标确定教法,深研教材,广博知识,精心备课,精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务实,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既遵循教案设计,又跳出设计方案,把生物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精心组织教学,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首席者”的地位;教学过程中多一些“原生态”,关注生命课堂的质量和水平,展示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对学生的提问及问答解答要及时进行评价,指出错误的答案,及时矫正不明确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