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铅对人类的危害(精品20篇)

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醉酒对健康有哪些危害?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喝醉了除了很不舒服,会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浏览

6256

文章

35

篇1:沙尘暴天气对人类都会造成哪些危害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那么沙尘暴天气对人类都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银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4、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

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细菌真菌动植物人类危害

细菌和真菌中某些营寄生生活的种类,寄生在活的动植物和人体的体表或体内,吸取营养物质,成为病原体,致使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

有些腐生细菌能使食品腐败变质;有些真菌如青霉、曲霉,使食品、衣服等发霉变质、长毛腐烂等;还有一些曲霉如黄曲霉能产生黄曲霉素,使人致癌。

大型真菌中的蘑菇,有些种类本身含有毒素,称毒蕈(毒蘑菇),如毒蝇鹅膏、毒伞、花褶伞(“狗尿苔”)等,误食了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什么地震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人类危害的大小受很多因素影响,下面带您了解一下对人类危害较大的地震。

1.地震震级和震源深度

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也越大,可能造成的灾害当然也越大。在震级相同的情况下,震源深度越浅,震中烈度越高,破坏也就越重。一些震源深度特别浅的地震,即使震级不太大,也可能造成"出乎意料"的破坏。

2.场地条件

场地条件主要包括土质、地形、地下水位和是否有断裂带通过等。一般来说,土质松软、覆盖土层厚、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有断裂带通过,都可能使地震灾害加重。

3.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

地震,如果发生在没有人烟的高山、沙漠或者海底,即使震级再大,也不会造成伤亡或损失。相反,如果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在大城市,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灾害。

4.建筑物的质量

地震时房屋等建筑物的倒塌和严重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重要的直接原因之一。房屋等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抗震性能如何,直接影响到受灾的程度。

5.地震发生的时间

一般来说,破坏性地震如果发生在夜间,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比白天更大,平均可达3至5倍。唐山地震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地震发生在深夜3点42分,绝大多数人还在室内熟睡。

今天小编就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什么地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强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装修污染有哪些,对人类身体有什么危害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买房和装修是人生中的两件大事,这关系着人们能否住得舒适惬意。尽管装修是为了改善和美化人们的居住环境,但是装修的过程却存在种种弊端,最突出的就是能够带来明显的装修污染。那么,在生活中,装修污染有哪些呢?

如果按照表现形式来划分的话,装修污染包括噪音污染、空气污染、视觉污染和各种废弃物污染等,其中噪音污染是影响范围最大的一种,它产生的分贝能够使多户居民有明显的不适,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如果按照污染物的种类分,常见的有甲醛污染、苯污染、氨气污染等,这些污染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却能产生严重影响,其中甲醛污染就是人们熟知的污染之一,甲醛的挥发期很长,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装修污染种类很多,标准不同,类型也不同。饱受人们诟病的就是噪声污染和甲醛污染两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台风给人类所造成的危害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1、强风

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

2、暴雨

台风是非常强的降雨系统。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达500-800毫米。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台风暴雨强度大,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

3、风暴潮

所谓风暴潮,就是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砍树对人类的危害 砍树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树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它们在大自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砍伐树木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河道淤积,产生洪涝灾害。

大量砍伐造成动物居住地丧失,影响生存,破坏生物链,影响了整个地球生态 。树木能防风固沙,砍伐树木易造成风沙肆虐,荒漠地区很快就会变成沙漠,增加了治理难度 。砍树减少植被,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给沿海地区造成威胁 。树木有净化空气、调节局部气候的作用,砍树就会使空气得不到净化,灰尘增多,噪音增多等害处 。森林是地球的肺,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要爱护树木,让天空永远湛蓝,让绿荫拥护家园 。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纳米产品对人类健康有潜在危害吗?

全文共 1718 字

+ 加入清单

“透气”床单、打火机、高尔夫球杆、护肤霜、电脑芯片和抗菌袜子……引用美国“纳米产品项目”机构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全球有700多种产品使用纳米技术。

如果这些产品中的纳米粒子渗入人体细胞,会发生什么?我们还不知道。正如中科院白春礼院长指出的,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不能再走20世纪“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因为这条路给人类带来了太多的灾难。在发展纳米技术的同时,我们应该同时开展其安全性研究,使纳米技术成为第一项在产生负面影响之前经过仔细研究的人类技术,引起广泛关注,并最终成为一项能够安全造福人类的新技术。

“纳米”走进人们的生活

早在几年前,纳米(nm)作为一种测量单位就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究领域:1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而人类头发丝的直径相当于60,000纳米。纳米技术似乎渗透到与人们生活相关的一切领域:建筑材料、塑料、纺织品、医药、能源、农业、化妆品...

“纳米技术的发展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这是可以预见的。例如,在能源方面,由于更准确和合理地利用原材料,资源将大大节省。美国计划利用纳米技术节省10%的照明能源。例如,在纺织工业中,用纳米材料处理的织物将更具抗菌性和耐磨性。还有材料加工,许多产品使用纳米材料作为包装,更具防腐功能;即使在农业领域,纳米杀虫剂、化肥等也已经上市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能物理研究所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联合实验室主任、973项目“人工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研究和解决方案探索”首席科学家赵告诉我们:“应该说,纳米技术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至于市场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纳米产品,人们不禁会想:纳米牙膏、纳米玩具、纳米冰箱、纳米服装……纳米已经无意识地包围了我们的生活。市场上真的有这么多纳米产品吗?或者,许多制造商吹嘘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纳米”弹簧,这是真的吗?对此,赵表示:“市场上有些产品打着“纳米”的旗号,但有些不能称之为纳米产品。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解决纳米产品的鉴定问题,因为没有标准的鉴定方法、鉴定程序、鉴定指标等。但现在所有国家都把相关工作提上了日程。中国已经成立了国家纳米标准委员会,一些国家正在从法律上制定相关法规。”

“纳米”的潜在危险

纳米粒子不仅是新时代纳米技术的产物,也是人类与纳米粒子共存的产物。汽车尾气和各种燃烧过程产生了大量的纳米粒子。据估计,每小时大约有1亿纳米粒子通过呼吸空气被吸入街道。

纳米粒子非常小,比细胞小几千倍。由于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大比表面积,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入生物体后,它们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化学特性和生物活性与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的常规物质大不相同。先前的研究表明,一些人造纳米粒子在非常小的剂量下很容易引起靶器官炎症。容易造成脑损伤;很容易引起氧化应激。很容易进入细胞甚至细胞核。表面吸附力很强,其他物质容易带入细胞;随着纳米尺寸的减小,生物毒性有增加的趋势。表面的微小变化导致生物效应的巨大变化,等等。

解读“纳米”安全

美国“新纳米产品项目”的首席科学顾问安德鲁·梅纳德(Andrew Maynard)在早前出版的英国杂志《自然》(Nature)中写道,纳米产品有害的说法目前主要是理论上的,但可信度很高。专家解释说,许多研究表明,纳米粒子尺寸、比表面积、溶解度和表面化学性质等因素可能决定纳米材料是否具有潜在的危害。这种情况就像人们可能因吸入灰尘而生病一样。纳米材料的潜在毒性在于其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影响。它随着纳米粒子的组成、大小和表面性质而变化,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关于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和毒性的数据很少。初步的实验证据表明,即使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生物效应,它们的微米粒子和纳米粒子也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效应,这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并且需要研究大量未知的问题。

赵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纳米粒子对人体造成了直接伤害。我们需要在危险出现之前找到问题和解决办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我们应该在不损害环境和健康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发展纳米技术,造福人类。纳米技术是国家利益的体现,也是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各国都在抢占纳米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预防措施和严格保证纳米产品安全是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物种灭绝趋势加快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在自然状态下,一种物种消亡了,新的物种又产生发展了,从而使地球上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但是,由于人为的干预,物种消失的速度会大大加快,从1600年~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那么物种灭绝趋势加快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生态破坏小知识:

从1800年~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物种灭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的污染和外来物种的引入.物种灭绝是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防止物种灭绝已成为全球性的紧迫任务。

不过有一点需要考虑,就是人类出现之前,动物的进化只有两个动力:自然选择和性选择;人类出现之后,第三个动力出现:人工选择,所以,人类出现后的物种灭绝,人类是有一部分责任的,人类已经开始充当上帝的角色了。

提醒您:为了防止物种灭绝,我们一定要实施预防工作,可以去了解面对物种灭绝我们能做什么等相关的问题,另外也要学习一些生态破坏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来保护环境。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收藏本网站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制革废水对人类的危害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废水主要来源于鞣前准备,鞣制和其他湿加工工段。污染最重的是脱脂废水、浸灰脱毛废水、铬鞣废水,那么制革废水对人类危害是什么?下面和了解下吧。

铬是制革废水中唯一的重金属污染,铬及其化合物是一种致癌、致敏物质,通过水、食物等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如何消除铬污染的危害是目前各国正在探索而未解决的问题,经过反复实验,铬鞣废液的回收利用关键在于废液中的蛋白质和中性盐难分离,回收铬的纯度难达到要求。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水污染成因与污水处理方法?

在城市地区,大部分土地被屋顶、道路、停车场所覆盖,地面渗透性很差。雨水落到地面上通常被土壤吸收,有些被植物吸收,有些渗入地下,有些则流入地表水中。

所以城市化建设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下雨时,雨水遇到渗透性很差的地面,迫使它四处横流,在雨水横流过程中带走了大量的城市污染物。通常这些雨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通过城市的排水管道排放到当地的河流中。

首先,它污染了接收雨水的河流、溪流或湖泊。有研究发现,城市径流中含有高浓度的铜、铅和锌,足以杀死许多种鱼和无脊椎水生动物,暴雨也是有毒金属、氯化有机化合物和悬浮固体的主要载体;

其次,城市径流往往突涌而至,不像土壤和植物的缓慢滤流,水的力量会冲刷溪流河床,破坏水生环境;

再次,因为所有的暴雨水都以这种高速率被导入当地河流,旱季就没有存水慢慢渗入溪流和河流中,可能会造成溪流完全干枯和河流水面大幅度下降,这对水生环境也有破坏作用。

同时,在一些城市降雨可能会造成另外一个头痛的问题———混合污水溢流。

由于混合下水道可以同时充当雨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水通道。所以在雨季,它同时排放污水和雨水,有时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的水量太多,远远超出其处理能力。多余的水(混合污水溢流物)未经任何处理或仅进行一级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水域里,造成水质污染。

为了用水安全,我们应撑握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同时还可以用便携净水器将水处理使用,这样更有利于健康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旱灾对于人类有哪些危害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旱灾,是由于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那么大家知道旱灾对于人类有哪些危害吗?下面请大家来寻找答案吧。

旱灾对于人类有哪些危害?小编总结如下:

旱灾会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农业。通常所说的旱灾,是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减少而形成的。据统计,我国近40年来全国农田受旱灾面积约占全国受灾总面积60%,减产粮食无数。干旱造成水资源不足,例如华北地区,近30年来由于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对地下水过量开采,水位逐年下降,沿海一些城市出现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现象。这一切不仅制约了很多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定。长期干旱还会使生态环境恶化,诸如沙漠化、风蚀加剧等。

旱灾是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农业受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称为成灾。经常发生旱灾的地区称为易旱地区。

中国大部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在区域间、季节间和多年间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灾发生的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春旱突出,有“十年九春旱”之说。黄淮海地区经常出现春夏连旱,甚去春夏秋连旱,是全国受旱面积最大的区域。

以上内容由提供给大家,还望采纳。感谢大家对我们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的关注和支持,下期讲座小编给大家总结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龙卷风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龙卷风通常是极其快速的,每秒钟100米的风速不足为奇,甚至达到每秒钟175米以上,比12级台风还要大五、六倍。大家知道龙卷风有哪些危害吗?龙卷风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接下来请大家来寻找答案吧。

龙卷风对人类有哪些危害?小编总结如下:

龙卷风的袭击突然而猛烈,产生的风是地面上最强的。在美国,龙卷风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次于雷电。它对建筑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经常是毁灭性的。

在强烈龙卷风的袭击下,房子屋顶会像滑翔翼般飞起来。一旦屋顶被卷走后,房子的其他部分也会跟着崩解。因此,建筑房屋时,如果能加强房顶的稳固性,将有助于防止龙卷风过境时造成巨大损失。

在通常的情况下,如果龙卷风经过居民点,天空中便飞舞着砖瓦、断木等碎物,因风速很大也能使人、畜伤亡,并将树木和电线杆砸成窟窿。就是一粒粒的小石子,也宛如枪弹似的,能穿过玻璃而不使它粉碎。

在美国,龙卷风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次于雷电。它对建筑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经常是毁灭性的。当龙卷风出现时,一般伴有雷雨和冰雹,它与一般大风的区别是中心气压低、风力大;破坏力大。龙卷风的水平范围很小,直径从几十米到几百米,最大为1000米左右,发生至消散的时间很短,持续时间一般也仅有几分钟,最长不过几十分钟,影响的面积也较。但却可以造成庄稼、树木瞬间被毁,交通、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重大损失。

以上内容由提供,希望能够帮到大家。下期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讲座中小编带大家来了解外出遇到龙卷风应该如何自救,精彩内容大家不要错过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森林面积减少对人类的危害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在1980-1990年,世界上有1.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再也见不到一棵树了,那么森林面积减少对人类危害有哪些?

生态破坏小知识:

随着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领,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植物叶面积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种大的多。据测定,森林种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动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随着公元、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城镇尤为突出。据研究结果,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什么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就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出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

提醒您:森林锐减的后果是什么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多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森林锐减情况不会发生,另外在日常时也要多学习一些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来帮助自己。最后要了解跟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继续关注本网站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如何有效预防老鼠危害人类健康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已经查明的可传播疾病的老鼠近80种,全世界90%的鼠种能携带200多种病源体,能使人致病的的57种,其中对人类健康影响较为严重的还是鼠疫和流行性出血热。那么,如何有效预防老鼠危害人类健康呢?

一、家庭防鼠的方法有哪些?

①搞好防鼠设施,封堵一切老鼠可能进出的通道、孔洞。

②存放好家中的食物,断绝老鼠的食源和水源,让老鼠无食物可吃。收藏好家中的各类食物存放,尤其是生活垃圾要及时清理。

二、常用的灭鼠方法有哪些?

除搞好环境治理和设置防鼠设施外,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灭鼠:

①物理灭鼠法:使用鼠夹、鼠笼、粘鼠板、电鼠器等。

②药物灭鼠法:使用第二代抗凝血剂类慢性鼠药,如溴敌隆、溴鼠灵等。严禁使用急性鼠药。

三、慢性灭鼠毒饵投放方法

在室内一般每一标准间(15㎡)投放2堆,每堆15g—25g,放在墙角下,对角投放,距墙1cm左右。仓库等大型房间每5—10m投放一堆,每堆15g—25g。

在室外如空旷地、花园、洞口、绿化带、街心花园、建筑工地、窨井口、下水道、垃圾堆等处,可根据地形按洞口投饵、条带投饵、等距投饵、均匀投饵,每堆每堆15g—25g,间隔5—10m投放一堆。

四、投放灭鼠药注意事项

1.投药期间要管好小孩、宠物,避免误食发生安全事故;

2.药物要投放在“毒鼠盒”里或隐蔽的地方;

3.投药结束后,要大搞室内外卫生,在10日内及时清理死鼠;

4.有人员误食中毒,须立即到医院诊治,口服或静脉注射维生素K1处理;

五、死鼠的处理方法

1.将死鼠运到空旷的野外,挖80厘米的深沟,投入石灰粉消毒并进行填埋,或是将死鼠整理袋装,送到空旷的地方挖沟用汽油焚烧并掩埋;

2.用0.05%过氧乙酸或含有效氯1000mg/L溶液对死鼠喷淋消毒,用熟料袋密封好,送环卫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做好防鼠设施建设

1.防鼠设施是指预防外环境或下水道的鼠类进入人群居住或活动的环境而建设的建筑物或防护装置。

2.主要防鼠设施及标准:

①箅子和地漏

厨房操作间下水道出水口有竖箅子(金属栏栅),箅子缝小于1cm;若无竖箅子,排水沟横箅子的箅子缝小于1cm,且无缺损。地漏加盖。

②门

门缝小于0.6cm;木门和门框的底部包铁皮,高30cm;食品库房门口有挡鼠板,高60cm。

③管线孔洞

堵塞通向外环境的管线孔洞,没有堵死的孔洞,其缝隙不得超过0.6cm。

④排风扇

1楼或地下室排风扇或通风口有金属网罩,网眼不得超过0.6cm。

⑤窗户

1楼或地下室窗户玻璃无破损。

七、宣传口号

1.全民动员,掀起秋季灭鼠活动高潮。

2.除害防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全民灭鼠,除害防病。

4.控制鼠害,预防疾病,构建和谐文明海口。

5.全市统一行动,打一场围歼老鼠的人民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洪涝灾害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的隐形危险在我们生活身边,所以我们应该时刻的去注意这方面事情,例如说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去掌握。洪涝灾害对人类有哪些危险?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在上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洪涝灾害导致人群的伤亡

洪涝灾害直接淹没引起死亡或因水灾冲击建筑物的倒坍致死、致伤,同时因灾饥荒或疾病引起灾民锇死或病死。这是洪涝灾害对人群的最直接的危害。但不同的灾度及抗灾水平引起的死亡或伤害程度是不同的,特别是社会因素对灾害引起的伤亡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旧中国水灾历史中每次洪涝灾害都使大批灾民家破人亡。

1938年黄河决真正曾使1250万人受灾,使89万人丧生。

洪涝灾害导致人群移动引起疾病

由于洪水淹没或行洪、畜洪需要相起人专利号的大量移动。一方面是传染源的转移带到非疫区,另一方面是易感人群进入疫区,这种人群的移迁潜存着疾病的流行因素。如流感、麻疹和疟疾都可异这种移动引起流行。上些多发病如红眼睛、皮肤病等也可因人群密集和接触,增加传播机会。

居住环境恶劣引起发病

洪水毁坏住房、灾民临时居住于简陋的庵棚这中,百般秋灾期白天烈日暴晒、易致中暑、夜间风吹、虫咬。且灾期多暴雨。终日浸泡于雨水之中,易于着凉感冒。特别是对年老体弱,儿童和慢性病患者增加发病和死亡的危险。

个体免疫力降低、精神心理压抑,增加致病因素

受灾时食物匮乏,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使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易于传染病的发生。由于受灾的心情焦虑,情绪不安,精神紧张和心理压抑,影响机体的调节功能,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一些非传染病的慢性病增加发作机能,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一些非传染性病和慢性病增加发作机会,如肺结核、高血压、冠心病及贫血等都可因此而复发或加重。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所了解到的,大家可以认真的去阅读下,就会为大家详细讲解预防水灾的措施有哪些。生活,就是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掌握,所以我们大家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水中的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什么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需水量和排废水量也急剧增多。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吨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海。那么水中的铅对人类健康危害是什么?下面和了解下吧。

水中铅对肾脏、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对儿童具高毒性,致癌性已被证实。

接下来看下水资源被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污水排放量大且处理率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了能够发展经济使我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已经相当长时期内实行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环境的保护,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也不重视节能降耗。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降低对设备的投入成本,不重视对生产废弃物的过滤和处理就直接排放到附近江河湖海中,给水资源的带来污染,严重威胁到周围居民的饮水安全。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污水的科学处理,过滤达标之后在进行排放。

农业面临污染问题严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农业面临的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当前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出量,就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不能被作物吸收的农药就附着在作物的表面,有一部分会随着被吸收土壤当中,并通过地表径流而进入到自然水体当中,特别是农业生产当中使用的氮肥,一旦进入水体不仅造成水污染还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重,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很大。

为了用水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同时还可以用水龙头净水器保证水的质量,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人类吸烟对狗狗健康有危害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宠物犬

喜欢吸烟的狗主们注意了,吸烟不仅有害他人健康而且对家里的狗狗也是有害的。美国最近多项兽医学研究都证实,二手烟会使猫狗等家养宠物患癌几率大增。兽医学家解释说,是因为它们有舔毛的习惯,这会将它们毛发上积聚的来自空气中的烟草致癌物质舔到口腔内。

美国塔夫特兽医学院一个研究小组研究发现,与那些在无烟家庭中的猫相比,在充斥二手烟环境中生活的猫,口腔部位患鳞状细胞癌的比例明显要高。兽医学家解释说,猫易受二手烟危害,是因为它们有舔毛的习惯,这会将它们毛发上积聚的来自空气中的烟草致癌物质舔到口腔内。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研究则发现,在二手烟环境中生活的狗,患鼻癌的危险上升。通常,患鼻癌的狗都活不过一年。 研究还发现,宠物鸟也是二手烟的受害者。因为鸟类的呼吸系统对空气中的任何污染物都十分敏感,在二手烟环境下,它们更容易患上肺炎或肺癌。

家里有宠物的人注意了,二手烟不仅对家人孩子危害很多,对宠物危害也很大。虽然宠物对二手烟能够默默忍受,但是二手烟容易导致宠物患癌。在此提醒主人在抽烟时,尽量远离家人和宠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森林火灾对人类的危害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火,是人类生存的依靠,远古人类发现了火的使用,这是人类的聪慧。人发现了火的使用,可我们不应该让自己无意间的行为,却让火成为毁灭我们森林的元凶。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下森林火灾对人类的危害

小编了解到,森林火灾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1、引起空气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森林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这两咱物质约占所有烟雾成分的90%~95%;另外,森林燃烧还会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化物、氮氧化物及微粒物质,约占10%~5%。除了水蒸汽以外,所有其他物质的含量超过某一限度时都会造成空气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及野生动物的生存。1997年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森林大火,燃烧了近一年,森林燃烧所产生的烟雾不仅给其本国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而且还影响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等邻国。许多新加坡市民不得不配戴防毒面具来停止烟雾的危害。

2、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森林火灾常造成人员伤亡。全世界每年由于森林火灾导致千余人死亡。1871年发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和密执安州的一场森林大火烧死1500余人;1987大兴安岭的一场大火烧死212人。此外,森林火灾还会给人民财产带来危害。林区的工厂、房屋、桥梁、铁路、输电线路、畜牧、粮食等常常受到森林火灾的威胁。例如: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烧毁三个林业局址(城填),九个林场场址,四个半贮木场(烧毁木材85万立方米),桥梁67座,铁路9.2km,输电线路284km,房屋6.4万平方米,粮食325万kg,各种设备2488台。损失十分惨重,直接经济损失4.2亿元人民币。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内容是森林火灾的危害有哪些,欢迎关注这部分森林火灾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危害人类几千年的鼠疫最后是如何得到控制的?

全文共 421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思想觉悟的提高,医疗水平的完善,像鼠疫这样的传染疾病已经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了,目前已经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绝技了,以至于让很多人已经忘记了鼠疫曾经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可怕的传染病之一。两千多年历史前后人类三次爆发鼠疫,直接导致了数亿人的死亡。那么鼠疫这种可怕的病毒最终是如何得到控制的呢?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上图_ 查士丁尼瘟疫是指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世界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鼠疫

在古代,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医疗水平都相当之差。面对鼠疫的进攻根本不仅没有任何还手之力,还愚昧无知地搞出许多奇葩治疗办法加重病情。这一点上,欧洲中世纪的人们最有发言权。

1347年至1353年,第二次鼠疫大流行在欧洲首先集中爆发,仅仅数年的时间就造成全欧洲2500万以上的人口死亡,占到当时全欧洲总人口的约三分之一,鼠疫也正是在这次爆发中得名“黑死病”。

当时的欧洲近乎成为人间炼狱,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薄伽丘在其短篇小说《十日谈》里就曾描述过当时的惨状:

“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一大批一大批的尸体运到全市的教堂去,教堂的坟地再也容纳不下了,尤其是有些人家,按照习俗,要求葬在祖茔里面,情形更加严重。等坟地全葬满了,只好在周围掘起又长又阔的深坑,把后来的尸体几百个几百个葬下去。就像堆积在船舱里的货物一样,这些尸体,给层层叠叠地放在坑里,只盖着一层薄薄的泥土,直到整个坑都装满了,方才用土封起来。”

上图_ 欧洲中世纪大瘟疫,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 (黑死病)

正所谓病急乱投医,面对无法独善其身的黑死病。欧洲人寻找了N种奇葩治疗法:

1、放血疗法欧洲中世纪西医的放血疗法与中医目前还在使用的针灸放血疗法有很大的区别。中医放血疗法重在用针扎刺激穴位而出现极少量的出血,而西医的放血疗法是真正意义上的“放”血(出血量极大)。这种疗法源自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和古罗马医学家盖伦的体液说,他们认为人类生病是因为体液失衡,放血会使体液平衡进而治病,黑死病的治疗自然也不例外。欧洲人在中世纪对放血疗法极度痴迷,但这种疗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反而容易诱发伤口感染,加重病情。

2、吃祖母绿中世纪意大利医学家詹蒂莱·达·福利尼奥认为祖母绿拥有强大的治愈力,吃下去百病全消。不过,祖母绿作为一种宝石是很珍贵的,一般人也吃不起。至于味道跟口感,应该跟玻璃差不多。

上图_ 欧洲人的放血疗法

上图_ 欧洲人的放血疗法

3、不洗澡14世纪,欧洲很多医生认为黑死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用热水洗澡会让毛孔张开,让空气里的黑死病进到身体里来,而长期不洗澡皮肤上长期积累的污垢就能隔绝空气,防止黑死病,欧洲人居然对此深信不疑。

4、吃发霉的蜂蜜欧洲人以往的经验认为发霉蜂蜜能解毒,当然也能治黑死病。不过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上来看,吃发霉的糖蜜来治黑死病还是有点科学依据的,因为发霉产生的青霉中含有青霉素可以杀菌,但直接服用发霉蜂蜜药效究竟能发挥多少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腹泻、呕吐怕是少不了。

5、鞭笞自己天主教会在黑死病面前,腐败无能的本性暴露的淋漓尽致,他们只会将黑死病的爆发说成是上帝的惩罚,只有更加虔诚地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孽才不会得黑死病,才能够治好。当时愚昧无知的很多底层基督信徒深信不疑,在1348年的德意志就出现了一批被称为“鞭笞者兄弟会”的人,这些人往往赤裸上身,一边呼痛哭流涕地向上帝忏悔,一边用皮鞭和木棍使劲抽自己,一直抽到皮开肉绽、血肉模糊为止,这样的愚昧却引来了无数人的膜拜和效仿。

上图_ 欧洲中世纪大瘟疫(黑死病)中,火烧犹太人

6、杀犹太人欧洲原本就对犹太人极度歧视,黑死病爆发时,欧洲天天死人却找不到任何原因,很多种族迫害者就散布是犹太人四处投毒导致的黑死病,于是欧洲多地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迫害犹太人浪潮,甚至造成了数以万计的犹太人被活活烧死的极端案例。

7、穿戴“乌鸦”装备黑死病横行时很多医生为了防止感染,就身上穿着泡过蜡的亚麻或帆布衫,头顶戴着黑帽子,脸上套上可过滤空气、跟鸟嘴一般的面具,眼睛隔着一层透明玻璃,手上戴着白手套。整个人看着像个乌鸦,人们深深地相信这样的装备可以保护自己不被黑死病感染。

除了以上的奇葩方法之外,中世纪的欧洲人还曾经用大便涂抹肿块、用尿洗澡、把蟾蜍放到胸前等重口味方法来防治黑死病,为避免引起读者不适,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上图_ 欧洲中世纪中,穿上防护服(乌鸦装备)的瘟疫医生

站在现在科学的角度来看,中世纪欧洲人的方法可谓是奇葩、愚昧到了极致,因而不可能对黑死病产生任何防治效果。此后的好几个世纪,欧洲还是没隔一段时间就爆发一次黑死病,但死亡率却大大降低了,而且18世纪以后,更是在欧洲几乎绝迹了,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免疫力的产生。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中世纪黑死病大流行造成约1/3的欧洲人死亡,剩下的人自然会对黑死病产生抵抗力;此外从进化学的角度再看,接二连三的遭遇黑死病,欧洲人在一定程度上进化出抗击黑死病的能力。

第二,隔离法的广泛运用。黑死病在欧洲集中爆发的时候,当时的米兰大主教无意间发现了能阻止疫情扩散的好办法——隔离。大主教下令发现最先发现病例的房屋,立刻砌砖封死门窗,建好围墙,凡是围墙内的人,无论生死、患病与否统统不允许外出。结果,奇迹出现了,米兰没有出现疫情的蔓延。从此以后,隔离成了全欧洲司空见惯地防止黑死病蔓延的措施,效果比较明显。

上图_ 欧洲中世纪大瘟疫 (黑死病) 传播图

第三,公共卫生系统的建立。中世纪黑死病集中爆发之后,欧洲很快就迎来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欧洲社会逐步走向转型,科技进步十分迅速,工业革命的如火如荼也给了欧洲人建立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技术。欧洲人不洗澡、不注重公共卫生的毛病也逐渐消除。例如,兴起肥皂工业并养成用肥皂清洁的习惯,挖掘宽敞的下水道,并重视对垃圾的处理,还普遍进行杀虫和消毒,因此越来越注重公共卫生的欧洲自然而然就减少了鼠疫。

中国古代也出现过多次鼠疫大流行,其中,明末清初年间的大流行就间接导致了明亡清兴。面对瘟疫,中医之前一直依据的《伤寒杂病论》明显不管用。此时,明末著名医学家吴有性在亲历走访了全国的疫情之后,写出了《瘟疫论》,开创了我国传染病学研究的先河。他提出的“疠气”致病学说虽然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并不完全正确,但确实给后世防治鼠疫提供了依据。

上图_ 《鼠疫汇编》,鼠疫专著,清代罗汝兰(芝园)撰

19世纪末,我国华南地区鼠疫再次大流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此次鼠疫防治主要是民间自救,陆续出现了很多防治鼠疫的中医著作,例如吴宣崇的《治鼠疫法》、黎佩兰的《时症良方释疑》、陈兆祥的《急救鼠疫传染良方》、罗汝兰的《鼠疫汇编》。

其中广东名医罗汝兰的《鼠疫汇编》中独创的加减解毒活血汤影响最大,根据《鼠疫汇编》的记载,加减解毒活血汤的主要药方为“柴胡2钱……赤芍3钱,桃仁8钱(去皮尖,杵碎之),红花5钱,川朴1钱,甘草2钱。”

《申报》在转载当时人的说法时提到:“惟其对症用药,故能投无不效。他乡用之,十愈八九。是年见症几三百,施药二百七十余,共死四十余人,除误医与不服药二十余人外,尚救九成有余。”罗汝兰治疗鼠疫的成功率居然高达90%以上,不过由于记载的来源现在已经无法考证,故真实性大打折扣,但能看出中医在治疗鼠疫上还是有很多积极作用的。因此,《鼠疫汇编》至今仍然是中医治疗鼠疫必须参考的文献之一。

上图_ 伍连德,马来西亚华侨,公共卫生学家,1910年末,东北肺鼠疫大流行,他受任全权总医官,深入疫区领导防治

了解中国人抗击鼠疫的历史,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伍连德。

1910年11月,以哈尔滨为起点,我国东北爆发了鼠疫,疫情十分严重,相关资料显示每天平均死亡50余人,最多一天死亡183人。清政府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前往东北。

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疫情严重,日本和俄国也出兵抢夺防疫权,并借此攫取利益,更可怕的是这次鼠疫疫情与以往世界医学界所知的腺鼠疫情况不同,是一种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飞沫传播的新型鼠疫,多国医学家对此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伍连德不避艰险,深入疫区调查研究,追踪流行经路,逐渐找到了这次鼠疫的特点,他将这次的鼠疫命名为“肺鼠疫”,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鼠疫患者尸体、建立医院收容病人,为防止飞沫传播,还发明了一种双层纱布囊口罩(用两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水药棉)广泛佩戴,这些措施立竿见影,仅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将这次传染性极强的肺鼠疫疫情给扑灭了。

伍连德解决东北的鼠疫大流行的壮举,帮助中国收回了海港检疫主权,并率先在中国建立防疫医疗体系,我们当今的防疫手段和思想很多还研习着他的路线。伍连德还因为“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上的杰出成就以及发现旱獭在鼠疫传播中的作用”被提名为193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候选人,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被提名诺贝尔奖的人。

上图_ 鼠疫杆菌

1894年,法国生物学家耶尔森发现了鼠疫的病原体——鼠疫杆菌,并在第二年研制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治疗鼠疫的血清,为了纪念他,鼠疫杆菌又被命名为鼠疫耶尔森菌。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

鼠疫杆菌和青霉素的发现让鼠疫的防治步入了更加科学高效的“抗生素时代”,其防范和治疗方法也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有效。经过二十世纪的多次科学实验和临床应用,目前临床上已经确定磺胺类药物、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是治疗鼠疫效果最好的几类药物。人类经过近千年的不懈的努力,终于将这个危害极大的头号传染病给控制住了。

这里普及一下鼠疫的相关知识,鼠疫主要分为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鼠疫三大类型。虽然它叫鼠疫,但其实它的主要传播途径并非老鼠,而是虱子、跳蚤叮咬患病的啮齿动物之后再叮咬人来传播的,至于人与人之间通过飞沫传播则主要是肺鼠疫才会有。历史的经验和科学告诉我们,保持个人和公共卫生,消灭老鼠、虱子、跳蚤等传染源,实施严格的检疫防疫隔离措施,发病及早治疗,鼠疫是完全可以被防治的,它已经没有了以前的巨大破坏性。

上图_ 二战中为伤兵注射“青霉素”宣传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鼠疫的死亡率已经被降到了10%以下,而且我国对鼠疫防疫的重视(鼠疫被列为我国法定甲类传染病的第一位),鼠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已经基本绝迹,只有西北地区等带菌动物(野鼠、野兔、旱獭、野狐等)比较集中的自然疫源地偶尔会出现几个散发病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草原火灾对人类的危害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火灾每年要夺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的活在经济损失可达整个社会生产总值的0.2%,我国的火灾次数和损失虽比发达国家要少,但损失也相当严重。那么,草原火灾对人类危害有哪些呢?

1、引起空气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草原火灾烟尘导致大气污染,容易形成烟雾,长期笼罩在天空中不易被驱散,最长可以在空气中滞留时间超过20天,覆盖面积超过一个县域面积,长期吸入能使人出现眼红、流泪、咳嗽等症状,烟尘中还含有大量有毒气体、过敏物质并容易诱发各种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并且影响交通正常运营,燃烧产生大量烟尘形成浓雾,直接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给人类带来交通隐患。

2、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草原火灾能烧毁牧民的各种生产设施和建筑物,威胁草原附近的村镇,危及牧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此外,扑救草原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工农业生产。有时还造成人身伤亡,影响社会的安定。

最后,友情提醒,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资源,草原火灾烧毁草地,破坏草原生态环境,降低畜牧承载能力,让草原畜牧业带来的经济财产大打折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生物知识点:细菌对植物和人类的危害

全文共 193 字

+ 加入清单

细菌和真菌中某些营寄生生活的种类,寄生在活的动植物和人体的体表或体内,吸取营养物质,成为病原体,致使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

有些腐生细菌能使食品腐败变质;有些真菌如青霉、曲霉,使食品、衣服等发霉变质、长毛腐烂等;还有一些曲霉如黄曲霉能产生黄曲霉素,使人致癌。

大型真菌中的蘑菇,有些种类本身含有毒素,称毒蕈(毒蘑菇),如毒蝇鹅膏、毒伞、花褶伞(“狗尿苔”)等,误食了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