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旱灾

旱灾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旱灾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旱灾问题。

分享

浏览

7356

文章

42

历史上有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说法是指什么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有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说法是指淮河流域。淮河平原的地势比较平坦,而且水流汇滞,流速比较慢,很难向大海疏流;淮河的上游支流较多,而下游缺少河流的主干道,入海河流大多数是细小渠道,泄水量有限;不下雨时,细小的水道把水源分散,致使把仅有的水流流向了大海;所以有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说法。

我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是淮河,全流域地跨河南、山东、湖北、山东、江苏五个省份。历史上的淮河,本来是一条水清流急,无水患的河流。

淮河流域的西起伏牛山、桐柏山,北以黄河南堤与沂蒙山脉和黄河流域邻接,南以江淮丘陵、大别山、通扬运河与如泰运河南堤和长江流域分界,东临黄河,其流域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

流域被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沂沭泗河和淮河两大水系,面积分别是8万平方公里和19万平方公里。淮河流域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区,自西向东流,流经安徽、河南、江苏三省,干流在江苏扬州三江营汇入长江,全长大约一千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云南超87万人遭受旱灾 昆明降水量38年最少 干旱橙色预警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4月19日消息,昆明市多个县区发布了干旱橙色预警,截止到目前,昆明市降水已达到38年来同期最少级别,据云南省应急管理厅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省87.26万人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旱灾,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在先前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自然灾害情况,在这份报告中显示从2023年开年以来,云南平均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少了六成,平均气温相较于往年同时期高了0.8摄氏度,造成冬春连旱的严峻干旱现象。

1

根据当前的形势来看,开年以来云南的干旱情况呈快速发展的状态,文山玉溪两个州的干旱情况已经扩展到12个州市,玉溪的农作物受到干旱影响的情况最为严重,占据了全省30%左右的份额,文山地区受到干旱需要生活救助的人口最多,在全省范围内占据了百分之44的额度。

2

昆明气象台台长李晓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发言,声称截止到目前,今年昆明降水量是1985年到现在同期降水最少的年份,从2023年的1月1日到现在,降水量仅有6.9毫米,比往年的66毫米少了约九倍的数量,预计在四月24日,昆明的天气温度基本都维持在29摄氏度左右,四月24日之后,或许会有一轮较弱的降水情况,有助于缓解气象干旱和火险的等级。

3

据云南省财政厅消息,云南财政将会在后续下达5000万的抗旱专项资金,这次的用抗旱资将会用于各地开展抗旱救灾的活动,将会在2023年的旱情期间,全方位保障民众生活和生产用水的安全性,各机构和部门也要全力做好干旱预防的工作准备,达到人工增雨的条件时,还将以地空立体的作业形式开展人工降雨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引起旱灾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气候环境的变迁和不合理的人为干扰活动,导致了植被严重退化,进入21世纪以后,连续几年,干旱有加重的趋势,而且是春夏秋连旱,对脆弱生态系统非常不利。那么引起旱灾自然因素有哪些呢?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引起旱灾的自然因素有:

1、水资源不平衡。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水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形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2、降水少。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时形成全国季节性易干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夏季风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早而且时间长,若7.8月雨量票少,容易产生伏旱。华北东北地区雨季在6—9月,春旱和春夏连旱特别严重。西南地区主要依靠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11—次年4月为旱季。

干旱常常以其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造成饥荒等特点而成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可分为相互联系的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两个方面。土壤干旱和气候干旱的主要表现都是降水不足。因此,降水不足是干旱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干旱的根本原因。降水量是直接影响土地是否干旱的关键因素,发生干旱的几率和降雨量是成正比的,但是干旱并不完全由降雨量决定,还与蒸发等因素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春季为什么会发生旱灾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代容易发生旱灾,帝王在旱灾发生时常有祈雨的活动。此外,旱灾后则容易发生蝗灾,进而引发更严重的饥荒,人民更是饱受迁徙流离之苦,引致社会动荡。那么春季为什么会发生旱灾呢?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春季发生旱灾的原因是春季降水稀少,且播种季节,农业耗水量大。

产生旱灾的原因有

1、水资源不平衡。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水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形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2、降水少。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时形成全国季节性易干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夏季风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早而且时间长,若7.8月雨量票少,容易产生伏旱。华北东北地区雨季在6—9月,春旱和春夏连旱特别严重。西南地区主要依靠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11—次年4月为旱季。

干旱常常以其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造成饥荒等特点而成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可分为相互联系的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两个方面。土壤干旱和气候干旱的主要表现都是降水不足。因此,降水不足是干旱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干旱的根本原因。降水量是直接影响土地是否干旱的关键因素,发生干旱的几率和降雨量是成正比的,但是干旱并不完全由降雨量决定,还与蒸发等因素有关。

3、社会经济方面。社会经济方面主要是指近几十年来我国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提高。

其一,我国耕地复种指数(一个农业生产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

其二,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旱威胁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

其三,我国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的吃去增大,而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的增多。以上方面都会导致干旱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甘蔗会受到旱灾的影响吗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旱灾亦可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而致死。此外,旱灾后则容易发生蝗灾,进而引发更严重的饥荒,导致社会动荡。那么甘蔗受到旱灾的影响吗?接下来请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甘蔗会受到旱灾的影响吗?小编分析如下:

我们都知道农作物肯定是需要水的,只是它们之间有耐旱能力的不同。总体而言,甘蔗还是比较耐旱的。不过刚刚种下的甘蔗对水的要求比较高。这几年很多片农民往往因为天气比较干旱,种下的甘蔗生长率很低,甚至不生长。

自然界的干旱是否造成灾害,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则取决于人为措施。世界范围各国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是:

1、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

2、改进耕作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3、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

4、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以上内容由调查整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如果各位还想了解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那就请继续关注我们下期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吧,那里有详细的答案哦。

展开阅读全文

旱灾的大小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干旱等级是2006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8个气象国家标准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布的用于监测干旱灾害的国家标准,这将结束中国干旱监测和评估技术方法多,各地和各部门所得出的干旱等级不一致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今后在干旱监测、干旱影响评估等方面有了统一标准,干旱监测技术和评估方法将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干旱监测和评估将有章可循。那么旱灾的大小等级是如何划分的?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小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16~30天、夏季16~25天、秋冬季31~50天。中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31~45天、夏季26~35天、秋冬季51~70天。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46~60天、夏季36~45天、秋冬季71~90天。特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

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无旱象;轻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16-30天、夏季16-25天、秋冬季31-50天,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

中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31-45天、夏季26-35天、秋冬季51-70天,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重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46-60天、夏季36-45天、秋冬季71-90天,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落,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

特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上面就是对天气干旱的详细讲解,让越来越多人对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有一定的认识,如果你对其他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感兴趣可以登录进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湄公河三角洲旱灾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湄公河流经北部高原和山区时,将侵蚀下来的大量泥沙,搬运至河口地区;河口地区由于地势低平,河流流速缓慢,湄公河携带的泥沙不断堆积(沉积),,形成湄公河三角洲。那么湄公河三角洲旱灾自然原因是什么呢?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湄公河流域发生旱灾的原因:

一是湄公河流域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季节干旱;

二是夏季风不稳定,夏季风势力弱,或者来得晚,退得早的年份降水少,容易发生干旱。

湄公河流域位于亚洲热带季风区的中心,5-9月底受来自海上的西南季风影响,潮湿多雨,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3月中旬受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影响,干燥少雨,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

强度很大、历时较短、影响范围较小的雷雨在整个雨季都很频繁;历时较长,范围很大的降雨在9月份最频繁,能引起严重的洪水泛滥,但其影响大多只局限于三角洲地区和流域西部,偶尔穿越大陆使更大范围遭受长时间大雨袭击。由于降雨的季节分布不均匀,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和历时不同的干旱。湄公河流域正常年降雨量从泰国东北部的1000毫米以下递增到老挝南部、柬埔寨和越南的山区边缘的4000毫米以上,在柬埔寨平均为2000毫米,平均年降雨量的年内分布很不均匀,年降雨量的88%左右集中于5-10月份。

湄公河流域气温变化较小,最高平均气温越南为30℃,泰国为33.5℃;最低平均气温老挝为15℃,柬埔寨为22.7℃;相对湿度为50%-98%。

展开阅读全文

旱灾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旱灾可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而致死。此外,旱灾后则容易发生蝗灾,进而引发更严重的饥荒,导致社会动荡。那么大家知道旱灾的应对措施有哪些吗?下面请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旱灾的应对措施有哪些?小编总结如下: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和救灾工作。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远距离调水等应急供水方案,采取提外水、打深井、车载送水等多种手段,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牲畜饮水。

3、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缩小或者阶段性停止农业灌溉供水。

4、严禁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暂停排放工业污水。

5、气象部门适时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

旱灾的直接危害是造成农牧业减产,人畜饮水发生困难,农牧民群众陷于贫困之中。干旱的间接危害是引发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旱灾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是我国主要畜牧气象灾害,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畜产品和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以上内容由调查整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下期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讲座小编给大家总结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旱灾多发地有哪些特征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旱灾是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农业受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称为成灾。那么旱灾多发地有哪些特征呢?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我国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旱灾类型和灾情特点。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旱灾区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广大东部季风区。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展开阅读全文

旱灾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旱灾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影响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那么大家知道旱灾的治理措施有哪些吗?下面请大家来寻找答案吧。

旱灾的治理措施有哪些?小编总结如下:

1、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

2、改进耕作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3、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

4、多管齐下,防治水土流失;5、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5、人工降雨,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节水灌溉,选择耐旱作物等措施,结局了人畜饮水和基本农田抗旱用水。

6、修建水利工程,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7、对洪涝灾害还要加强监测和预报。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旱灾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因为旱灾造成的粮食损失要占全部自然灾害粮食损失的一半以上。干旱的直接危害是造成农牧业减产,人畜饮水发生困难,农牧民群众陷于贫困之中。干旱的间接危害是引发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

以上内容由提供给大家,还望采纳。下期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讲座中小编给大家总结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旱灾对农民有哪些危害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旱灾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因为旱灾造成的粮食损失要占全部自然灾害粮食损失的一半以上。那么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呢?旱灾对农民有哪些危害?接下来请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小编总结如下: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关注的一个重点,而农民的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收入水平以及生活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农作物成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高低,所以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否保证土地肥沃使农作物保证丰收是农民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我国一个多灾的国家,那旱灾来说几乎每年都会有,而旱灾正是恰恰影响农作物生产好坏的一个晴雨表。

干旱可能对农民是一件好事,但也可能是一件坏事。先从供给上进行分析:任何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是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农民肯定是想卖出自己种植的作物的,但是由于干旱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所以农民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必然会抬高农作物的价格,用价格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所以农民会在干旱期通过提高农作物的价格来获取利益,因为现在是干旱时期,农作物的数量很有限,所以现在农作物的价格会很高,而农民的收入也会很可观。

干旱对农民是坏事的分析,从需求和弹性上进行分析: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弹性,物品往往随着时间变长而需求更富有弹性。当汽油价格上升时,在最初的几个月中,汽油的需求量只略有减少。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购买更省油的汽车,转向公共交通,或迁移到离工作地方近的地点。在几年之内,汽油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以上内容由提供给大家,希望采纳。下期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内容更加精彩,大家不要错过哦。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是旱灾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当中的意外是无法估计的,总是突然间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应该做好这方面的预防,就应该学会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这样才能够减轻意外的伤害,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以及什么是旱灾

旱灾,是由于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旱灾是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农业受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称为成灾。经常发生旱灾的地区称为易旱地区.

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旱灾是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农业受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称为成灾。经常发生旱灾的地区称为易旱地区。

旱灾在世界范围内有普遍性,波及范围最广、影响最为严重的—次旱灾,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周围—些国家发生的大旱,80年代初期,遍及34个国家,近一亿人口遭受饥饿的威胁。

以上这些内容就是我们为大家所了解到的,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这类知识,我们可以关注。每期都会为大家介绍更加详细的内容。生活,就是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才能更好的去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旱灾对水稻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那么大家知道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吗?旱灾水稻有哪些影响?下面请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旱灾对水稻有哪些影响?小编总结如下:

我国北方稻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徂春季雨水较缺,形成严重春旱;云、贵、川等山长、高原地区,以及鄂、湘西山区,基本上靠自然降水或塘坝灌溉栽种水稻。由于地形复杂灌溉条件差,加上径流量大,连续无雨,则形成春旱;四川省盛行冬水田就是群众抗春旱的经验。两广、海南地区春旱的原因是处于单一气团倥制下,不能形成较大量的降水而露旱象;长江中下游,以及福建、江西、两湖等地区,夏季太平洋副热带气团控制下,形成稳定炎热的天气,蒸发量大,降水量小,极易造成严重缺水,伏旱严重,并时常伴有髙温热害,对这一地区的高产稻作物威胁严重,如果连续发生秋旱则损失更大;我国广大西北地区,地处大陆腹地受夏季风影响甚弱,伏旱、秋旱多为严重。

旱灾导致生长受到抑制,甚至一部分叶片受旱枯死,但只要干旱持续时间不太长,一旦有了水,仍能很快恢复生长,对产量影响较小。水稻孕穗期,更精确地说是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到花粉形成期。这个时期由于配子体的发育,新陈代谢旺盛,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强,蒸发量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的临界期。受旱就会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影响有机质的合成和转运,引起大量颖花形态败育和生理败育,形态败育减少了总颖花数,生理败育使花粉粒发育不健全、畸形、抽穗后不能受精而使稻粒成为空粒。

以上内容由提供给大家,还望采纳。下期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内容更加精彩,大家不要错过哦。

展开阅读全文

旱灾会造成哪些危害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旱灾直接危害造成农牧业减产,人畜饮水发生困难,农牧民群众陷于贫困之中。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旱灾会造成哪些危害,请各位认真阅读。

旱灾会造成哪些危害?小编分析如下:

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同时,旱灾亦可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而致死。此外,旱灾后则容易发生蝗灾,进而引发更严重的饥荒,导致社会动荡。

旱灾是自然灾害之一,其成因是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人为因素和水利工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旱灾危害主要表现为灾害链效应:诱发地质灾害、咸潮、森林火灾、病虫害、瘟疫、人畜饮水困难,导致粮食减产,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受阻,最终影响人类生活。

自然界的干旱是否造成灾害,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则取决于人为措施。世界范围各国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是:

1、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

2、改进耕作制度,改便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3、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

4、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以上内容由提供给大家,还望采纳。下期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讲座中小编给大家详细总结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敬请关注哦。

展开阅读全文

旱灾来临时如何自救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旱灾始终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旱灾来临时如何自救?旱灾的应对措施有哪些?下面请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旱灾来临时如何自救?小编总结如下:

受旱苗后期常遇涝灾,如同雪上加霜。因此要做到大雨早排,小水灌溉,开沟起垄,流水通畅,以防在土壤板结、根系较弱的情况下,影响作物根系呼吸,甚至造成窒息死亡。

自然界的干旱是否造成灾害,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则取决于人为措施。世界范围各国遭遇旱灾的自救措施是:

1、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

2、改进耕作制度,改便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3、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

4、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另外,冬春季的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自2000年以来,由于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导致北方地区气候偏旱,林地地温偏高,草地枯草期长,森林地下火和草原火灾有增长的趋势,请大家做好防火准备哦。

以上内容由提供给大家,还望采纳。下期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讲座中小编给大家总结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敬请关注哦。

展开阅读全文

旱灾是怎样分类的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旱情指在作物生育期内,由于降水少、河流及其它水资源短缺,土壤含水量降低,对农作物某一生长阶段的供水量少于其需水量,从而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使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受到影响的那部分面积称为受旱面积。表述旱情严重程度的四项指标是降水量,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况以及地下水埋深。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旱灾是怎样分类的。

旱情标准

作物受旱面积:指在田作物受旱面积。受旱期间能保证灌溉的面积,不列入统计范围。

轻旱:指对作物正常生长有影响。旱作区:作物在播种后或生长期间,土壤墒情低于作物的需水量造成出苗率低于8成,作物叶子出现萎蔫或20厘米耕作层土壤相对湿度低于60%但大于等于40%。水稻区:插秧后各生育期内不能及时按需供水,稻田脱水,禾苗出现萎蔫。

重旱:指对作物生长和物作产量有较大影响。旱作物:出苗率低于6成;叶片枯萎或有死苗现象;20厘米耕作层土壤相对湿度小于40%。水稻区:田间严重缺水,稻田发生龟裂,禾苗出现枯萎死苗。

干枯:指出苗率低于3成,作物大面积枯死或需毁种。

水田缺水:指在水稻栽插季节,因水源不足造成适时泡田、整田或栽插秧苗困难。

旱地缺墒是指在播种季节,将要播种的耕地20厘米耕作层土壤相对湿度低于60%,影响适时播种或需要造墒播种。

牧区受旱面积:指牧区因降水不足影响牧草正常生长的草场面积。

因旱人畜饮水困难:指因干旱造成临时性的人、畜饮用水困难。属于常年饮水困难的不列入统计范围。牧区在统计牧畜饮水困难时要将羊单位转换成大牲畜单位。

以上内容由调查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期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讲座中小编给大家介绍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精彩内容大家不要错过哦。

展开阅读全文

解决云南旱灾的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云南2010年遭遇60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那么大家知道解决云南旱灾的措施有哪些吗?下面请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解决云南旱灾的措施有哪些?小编总结如下:

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的干旱,始于2009年末,至2010年3月仍在持续,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已达特大干旱等级,其中云南旱情尤为严重。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3月2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6567万亩,1501万人、92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已投入抗旱资金7.5亿元、劳力898万人,临时解决744万人、35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国家防总预计,滇黔桂渝川2010年3月份的降雨仍可能偏少,旱情将持续发展。下一阶段,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是抗旱救灾的重中之重。

解决云南旱灾的措施:首先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维修和管理。其次是是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使用抗旱节水机械和装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各级农业部门应当指导干旱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培育和推广应用耐旱品种。

大旱无情,人间有爱!连续3年,云南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水库干涸、河水断流、庄稼绝收,云南大部份地区面临严重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学校师生用水一度成为学校的一大难题!4月16日,云南万通正式启动“爱心甘霖情系灾区”系列活动,为受灾严重的初高中学校提供饮用水,为云南旱区的师生们,送去关爱之水。

以上内容由调查整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关于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小编会在下期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中给大家做详细介绍,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旱灾分为哪几种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使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的气象灾害。那么旱灾分为哪几种呢?世界气象组织将干旱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干旱的分类

1.气象干旱:根据不足降水量,以特定历时降水的绝对值表示。

2.气候干旱:根据不足降水量,不是以特定数量,是以与平均值或正常值的比率表示。

3.大气干旱:不仅涉及降水量,而且涉及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气候因素。

4.农业干旱:主要涉及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态,或许是某种特定作物的性态。

5.水文干旱:主要考虑河道流量的减少,湖泊或水库库容的减少和地下水位的下降。

6.用水管理干旱:其特性是由于用水管理的实际操作或设施的破坏引起的缺水。

我国比较通用的分类有:

1.气象干旱:不正常的干燥天气时期,持续缺水足以影响区域引起严重水文不平衡。

2.农业干旱:降水量不足的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或牧场产量足以产生不利影响。

3.水文干旱:在河流、水库、地下水含水层、湖泊和土壤中低于平均含水量的时期。

希望大家看过小编的介绍之后,希望大家对天气干旱有了更多的了解,要想知道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需要大家平时可以多关注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才能够提早做好相关预防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引起旱灾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的生态脆弱地带,气候特点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雨热同季,降水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9月。北方地区雨季虽然也是每年的4-9月,但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异质性,有十年九旱的特点。那么引起旱灾人为因素有哪些呢?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引起旱灾的人为因素有:

一是人口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短缺。

二是森林植被被人类破坏,植物的蓄水作用丧失,加上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水减少。

三是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水体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

四是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惊人,导致水资源短缺。

怎样预防干旱

1、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

2、改进耕作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3、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

4、多管齐下,防治水土流失;

5、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展开阅读全文

我国旱灾分布地区有哪些预防措施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干旱常常以其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造成饥荒等特点而成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干旱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比比皆是。近段时间,甘肃多地就发生的严重的旱灾,据悉,伏期旱情已造成安定、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等6个县区、96乡镇、1190个村、337126户、1496338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2830.1万元。那么我国旱灾分布地区有哪些预防措施呢?

干旱原因:

1、降水方面

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在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时形成全国季节性易干旱地区分布的基础。2、水资源方面

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水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3、社会经济方面

主要是指近几十年来我国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提高。其一,我国耕地复种指数(一个农业生产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其二,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旱威胁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其三,我国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的吃去增大,而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的增多。

我国旱灾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春旱突出,有“十年九春旱”之说。黄淮海地区经常出现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连旱,是全国受旱面积最大的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和伏秋连旱,有的年份虽在梅雨季节,还会因梅雨期缩短或少雨而形成干旱。西北大部分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常年受旱。西南地区春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四川东部则经常出现伏秋旱。华南地区旱灾也时有发生。

防御干旱措施

1、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改进生产技术,选育和种植耐旱品种,深耕覆盖,在易旱区推行旱作农业。

2、兴修水利,合理灌溉。

3、退耕还林,涵养水源,大规模绿化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4、掌握气候规律,抓住有利时机,蓄水防旱。

5、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塑料大棚与地膜覆盖、滴灌技术,显著提高水分的生产效率。

6、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以增加水库蓄水和缓解旱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