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世界历史下册(精品19篇)

音乐十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心时需要音乐庆贺,失落时需要音乐安抚。现在也越来越多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习钢琴,下面问学吧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世界上最难的十大钢琴曲。 世界上最难的钢琴曲排行

浏览

2875

文章

167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大河流域文明

1.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2.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成立,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的一部著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法典的实质是保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3.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掌管宗教的祭司;刹帝利:掌有军政大权的贵族;吠舍:从事农、牧、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首陀罗: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非雅利安人)

4.佛教的产生:(1)时间:前6世纪;(2)地点:古印度;(3)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4)基本教义:主张"众生平等",教导人们消灭欲望。(5)传播:佛教后来成为世界性_的宗教,主要分布在东亚__、_东南亚__。在汉朝__传入中国,对古代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圆珍814—891年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佛教天台宗寺门派创始人。俗姓和气,字远尘。赞岐国(今香川县)人。空海俗甥。15岁师事延历寺义真,受菩萨戒,安居比睿山12年。因通达显密,博鉴他宗,被推为“一山真言学头”。853年入唐,于福州开元寺就存式学《妙法莲华经》、《华严经》、《俱舍论》,又从般若怛罗学梵语和密教。继至天台山国清寺,研习天台章疏。唐大中九年(855)至长安青龙寺,从法全受瑜伽密旨,受传阿阇黎位灌顶;又向大兴善寺智慧轮学胎藏、金刚两部秘法。翌年到越州(今浙江绍兴)开元寺,谒良。复上天台,于国清寺止观院建立一堂,题名“天台山国清寺日本国大德僧院”,请清观住持。大中十二年携带经疏千余卷回国。依敕命住比睿山山王院,并屡次受请入宫讲经修法。越年移住山下三井园城寺,奏请为天台的别院;又创立唐院,收藏由中国带回的典籍。868年敕许以园城寺为传法灌顶道场,形成后来的寺门派。同年任天台宗第五代座主,职位僧教。教义上不同意圆仁所说圆密两者教理相同只是“事相”(仪轨等)不同的观点,认为密教比圆教(天台宗)优越。卒后追谥智证大师。主要著作有《法华论记》、《法华玄义略要》、《大日经指归》、《讲演法华仪》等。所著《授决集》2集,后成日本天台宗寺门派教学的根本圣典。

圆珍(814—891年),俗姓和气,系日本弘法大师空海的外甥,赞岐国(今香川县)那珂郡人。十五岁入比睿山,师事日本天台宗二祖义真,受天台之学。二十岁得道受戒,其后住山十二年,任内供奉十禅师之一。唐大中七年(853年)入唐求法,回国后为日本天台宗第五代座主,又为寺门派开祖。圆珍大中七年(853年)入唐后,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临海,当日即上临海龙兴寺(开元寺),并“安置道真杜陀房中”。就行满和尚的弟子季皋、僧正清翰的弟子知建等学天台教法,知建“乍见喜欢,宛如骨肉。舍与《维摩》、《因明》二部义疏”。直至十二月九日离开临海。圆珍一生著述甚多,所著游唐日记《行历抄》虽仅存札要,但其中保留的一些内容,对研究临海龙兴寺的历史沿革和对日本传灯大师圆载的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及影响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一)性质: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理由:因为二战交战的一方是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另一方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集团,它们参战的目的是彻底打垮法西斯势力。)

(二)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打垮了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壮大人民民主力量和社会主义力量,推动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进程。客观上促进科技的进步。)

(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哥伦布航海简介

全文共 2311 字

+ 加入清单

西班牙王室出于对东方财富的向往,并且企望联合“对基督教徒曾表示过极大好感”的元朝大汗(他们还不知道元朝已经灭亡)来夹攻伊斯兰的奥斯曼帝国。在这种背景下,哥伦布的计划得到了王室支持。王室于1492年4月17日与哥伦布签订协议,封哥伦布为他发现土地上的海军上将、总督和首席行政长官;在这些领土上出产或交换所得的一切金银、珠宝、香料等的十分之一归哥伦布,十分之九上交西班牙王室。

这一年的8月3日,星期五的清晨,由哥伦布指挥的三艘卡拉维尔船于巴罗士港顺风启航,国王交给哥伦布一封递交中国“元朝”大汗的信函。

三艘船的大小各不相同,都装有大炮和六个月的粮食以及准备与未开化地区土著们做交易的用品。哥伦布任船长的旗舰“圣玛利亚号”,重130吨,长约35米,甲板长18米,有三根桅杆,都备有角帆。第二艘为“平特号”,重90吨,速度快,船体只为旗舰的一半,船长是马丁?宾森。第三艘是“宁雅号”,重60吨,船长是马丁的兄弟维森特?宾森。宾森兄弟不仅是有经验的水手,而且是这次航海探险的投资者,探险能否成功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

当时召募水手的工作是很困难的。探险队员中有不少是哥伦布的朋友、佣人,也有好奇的官员们,还有相当一部分船员则是以这次航海为条件而受到特赦的犯人。这样整个船队才凑成了88人。

9月6日,哥伦布的船队驶过加纳利群岛,进入了当时海图没有记载的大西洋海域。哥伦布根据《马可?波罗游记》的叙述,断定沿北纬二十九度线航行就会到达离中国海岸约2400公里的日本。值得庆幸的是,他的这个错误竟使船队得以一直在“贸易风带”中连续航行。

在从未经历过的大洋上航行,而且一直看不到陆地,这使得船员们个个提心吊胆。似乎只有哥伦布胸有成竹,但他不对船员许任何诺言。为了稳定人们的情绪,他记有两本航海日志,一本是自己看的,一丝不苟的记录实际航程;另一本是给船员们看的,所记航行距离比实行航程少许多。这样,在他到达预计目标之前,可以使船员们忍耐下去。

这时新的问题发生了,习惯于在欧洲的大西洋海岸使用罗盘的海员们,看到的罗盘指针是指着比北极略为偏东的方向。而这个船队离开加纳利群岛四天之后,发现指针指向北极偏西的方向了。由于当时人们并不了解地磁场带来的磁偏角问题,所以都惊慌起来。罗盘失灵,只有靠北极星定航向。

在这水天一色的迷茫世界中,哥伦布不断地做着鼓舞士气的工作。9月16日,在海员们的眼中出现了“万蓝丛中一点绿”,他们兴奋极了,以为马上就要到绿色如茵的亚洲大陆了,拼命地向绿色的地方驶去。等他们到近处一看,顿时大失所望,哪里有什么陆地,原来是浮游在水面上的大片海藻。用绳子测量一下海深,几百米的长绳还碰不到底,说明附近不可能有陆地。后来人们知道,这一海域位于北大西洋的环流中心,风浪小,水流平缓,马尾藻不能飘到远处,就在这里停积下来,繁衍后代,结果就出现了这大约450万平方公里的海上“大草原”,人称“巴尾藻海”或简称为“藻海”。哥伦布一行在这“大草原”中艰苦地航行了三个星期。

离开这讨厌的“草原”后,人们依然见不到陆地的影子。为了分散大家的恐惧和不满情绪,哥伦布让人们注意观察船四周的水草。宾森兄弟看到一些海草很象陆地上的草,不久之后发现有鸟飞翔,又赶上一次无风天下的小雨,这些都是附近有陆地的征兆。9月25日黄昏,马丁?宾森自平特号船尾楼上报告说发现陆地了。于是船队就向那个方向驶去,但第二天曙光初照时,进入人们眼底的依然是大洋与天空。船员们的失望立即转化成对指挥官的不满,甚至一部分人开始醖酿叛乱计划。宾森兄弟获悉后,坚决主张将他们处以绞刑,哥伦布则表示,只要他们能再坚持几天,就可以原谅他们。同时,他也给船员们发了一些钱,借以安顿大家的情绪。

10月7日,哥伦布根据鸟群飞行的方向判断,将航向改为西南,几天之后发现船只周围漂着手杖和芦苇,夜里还发现远方似乎有微弱的亮光。10月12日一大早,忽然听得平特号发出一声号炮巨响,按预先约定,这意味着已经发现了陆地。

从他们驶离加纳利群岛算起,到登上第一块陆地为止,共历时37天。

哥伦布以为自己的梦想快要实现了,因为他终于横渡大西洋并发现了“亚洲”陆地。

实际上,他们到达的地方并不是亚洲,而是西半球的美洲。他们到达的第一站是佛罗里达东南820公里巴哈马群岛中的瓜那哈尼岛(后改名为“圣萨尔瓦多岛”)。

到达瓜那哈尼岛的这天早晨,“总督”哥伦布穿上石榴红的服装,另外两名船长分别扛着绿色的代表国王和女王的“F”和“Y”字旗,举行了仪式。把两面旗帜升在刚刚竖立的木杆上。哥伦布宣布这里是西班牙王国的领土,然后率众匍匐在大地上,感谢上帝给了他们好运气。红棕色皮肤的岛上居民们,则好奇而困惑地观看着这群白皮肤的不速之客的“表演”。

就这样,哥伦布终于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个月的航行,横渡大西洋,到达了美洲,发现了“新大陆”。

哥伦布(约1451~1506)Colombo,Cristoforo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他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古代两河流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认真学习,对于古代河流域、希腊、和中国的传说的共同特点,我们做下面的复习。

古代两河流

古代两河流域、希腊、和中国的传说有什么共同特点:

①从传说反映的时间来看,大致都是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②从内容来看,多是英雄人物的故事,反映了早期民众的英雄史观倾向;

③从历史资料的形式来看,都属于口述资料;

④从它们的意义或价值来看,传说故事中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上面对古代两河流域、希腊、和中国的传说的共同特点做了四个方面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可以很好的掌握,并做好迎接考试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新航路的开辟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1、新航开辟的原因:

(1)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

(2)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成为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力。而《马可o波罗行纪》关于东方富庶的描述,更加引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3)这个时期欧洲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地球的了解,使他们走出欧洲成为可能。

(4)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对欧洲人的海外探险起了重要作用。

(5)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通过原来的商路经营东西方贸易非常困难。

2、时间:15-17世纪,持续200多年。

3、过程:

4、影响:(1)航路开辟后,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由原来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3)新航路的开辟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探索的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等相继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他们大量掠夺殖民地的财富,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经济全球化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

2、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1)原因: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2)条件:①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②各国国情不同,要求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例如,发达国家希望以最低成本生产质量最好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希望既能够维护国家主权又能够发展经济,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3、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②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③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快。

4、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中国于2001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①使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利)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进一步加大(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弊)

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海尔"公司的启示:①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好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兴利除弊。②要积极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善内部经济结构,促进经济高速发展。③在维护国家基本权益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市场、公平贸易,提升自身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④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寻求经济发展最优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古老帝国的悲剧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1.罗马帝国的分裂和拜占廷帝国的建立:(1)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_君士坦丁在欧亚两州交界要地,营建新都_君士坦丁堡__。(2)公元_395__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_,将帝国分成东西两部分,交给两个儿子分别治理。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旧名为_拜占廷_,故称"拜占廷帝国。"公元476__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

2.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是拜占廷帝国.

3.拜占廷帝国衰亡:(1)15世纪,拜占廷帝国仅有_君士坦丁堡_及其周围的小部分地区。

(2)1453__年,土耳其素丹__穆罕默德二世_集结十余万大军向拜占廷发动进攻。经过53天的激战,首都_君士坦丁堡_陷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_战死沙场,古老的千年帝国灭亡。

4.兴盛的原因:(1)保存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2)位于亚欧两州交界处的优越地理位置;(3)商业贸易发达:(4)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1)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兴起的文明新因素;(2)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3)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与创新;(4)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

5.拜占廷帝国衰亡带来的启示:开放宽容促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标志: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2.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启示: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走向联合。

二、雅尔塔会议

1.召开时间:1945年2月

2.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3.与会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4.内容:

(1)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2)决定成立联合国

(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5.影响:为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四、二战的胜利

1.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使法西斯德国东西两面受敌。

2.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5月8日,标志二战在欧洲结束。

3.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4.胜利的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全世界人民协同作战,相互支持,共同对付法西斯。

5.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五、二战的影响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影响:

(1)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二战的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英国人戈登传奇之平凡的早年

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不但造就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中兴名臣",还造就了几位来自西洋的名人,戈登就是其中的一个。

戈登不见得是一个正面人物,但绝对是个传奇人物。戈登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的毁誉参半非常与众不同。在中国官方正史里,戈登是帝国主义的刽子手,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屠夫,中学历史课本这样叙述戈登的结局:"恶贯满盈的戈登在喀土穆被苏丹起义军打死。"如果倒退一百年,在晚清的历史里戈登是平定长毛之乱的大功臣,授提督衔,赐黄马褂、孔雀花翎,戈登死后清庭专门派人去吊。在英国的历史里,戈登是"英雄中的英雄"(语出英国首相格拉斯通),维多利亚时代的楷模,戈登死后维多利亚女王亲自到他家中慰问。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对戈登爱憎分明,无论褒贬都是一边倒,也算叹为观止。

本文的目的不是为戈登盖棺定论,而是通过记述戈登这个传奇人物一生的重要活动和事件,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像。至於如何看待这样一个人物,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戈登(CharlesGeorgeGordon)生于1833年1月28日,父亲是英国皇家炮兵部队的一位中将。戈登幼年就读陶顿公学,15岁进入皇家军事学校,成为一名士官生。军校里老生常常欺侮新生,一次晚餐后,一个高年级士官站在楼梯口挡住新生去路,不让他们通过,戈登径直上前,低头猛撞此人腹部,这个士官一路滚下楼梯,摔出门外,为此戈登几乎被开除。戈登早年表现出的这种宁折不弯的强梁个性,伴随了他的一生。

1852年戈登军校毕业,进入皇家工兵部队,军衔少尉,派到威尔士潘布卢克(Pembroke)修建海港设施。20岁的戈登正处於建立人生观的阶段,在一个名叫德鲁(Drew)的好友影响下,戈登成为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神学著作,在和他姐姐的通信里表现出强烈的宿命论观点:"上帝掌握世事发展的方向,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好像马背上的骑士决定马的前进方向,无论马乐意还是不乐意。一个人想要快乐,就得象一匹俯首贴耳的马一样,对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准备。一切事情的结果都有上帝安排。"1854年,戈登自告奋勇加入英国远征军到克里米亚参战,先参与修筑冬季营地,然后到前线去测绘俄军的战壕。做这项工作需要经常从己方战壕探身眺望,然后描绘下来看到的俄军战壕走向,许多工兵因此被俄军狙击手射杀。戈登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按步就班地完成测绘工作,最后却毫发无爽。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以后,戈登被派去测量土耳其和俄国的边界线,1859年返回英国。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戈登跟随英军后续部队,于当年9月到达天津。由於来得晚,戈登错过了大沽、张家湾和八里桥等重要战役,只赶上了火烧圆明园。戈登在日记里记述英法联军官兵"洗劫之后纵火,以最野蛮的方式毁坏这些最宝贵的财产……每一个人都发疯一般地抢劫。"战争结束以后,戈登随英法联军在北京驻扎了一年多,然后移驻上海。这时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兵势正盛,对上海形成包围之势,於是一个建功立业的机遇出现在30岁的戈登面前。

编辑推荐:英国人戈登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法国大革命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法国大革命

1.背景:启蒙思想的影响;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路易十六的财政危机。

2.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高潮:雅各宾派专政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1894年热月政变,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

4.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自由、平等思想。)

5.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

6.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拿破仑帝国

1.1799年,拿破仑通过政变夺取政权。

2.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推动了法国以及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发动战争。

3.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敲响帝国的丧钟。

4.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封建王朝复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结束时间、标志:1640年-1688年;结束标志: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国王。)

3.代表人物: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击溃王军主力;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成立了共和国;共和国时期,担任"护国公",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独裁统治。)(认识人物)

4.文献:《权利法案》

(1)颁布时间、机构、目的:1689年;英国议会;限制王权。

(2)主要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3)意义: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在英国确立起来。

5.英国政体:君主立宪制(日本也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引领了时代发展潮流。当时的时代发展潮流:发展资本主义或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代替封建(制度)社会)(被马克思称之为"欧洲范围的革命")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性质: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法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过程:开始时间、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

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结束时间、标志: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地位。

3.代表人物: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独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并赢得国家独立。开创美国民主政治先河。《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被誉为美国"国父"。)

4.文献:《独立宣言》(马克思:第一个人权宣言)

(1)颁布时间、机构、意义:1776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第二届大陆会议;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

(2)内容:宣言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5.政体:资产阶级共和国。

6.历史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7.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战争。(美国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的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巴拿马运河百年沧桑记

全文共 1767 字

+ 加入清单

连接两大洋的世界水桥打开拉丁美洲地图,辽阔的北美洲和南美洲被一条狭长的陆地——巴拿马地峡连接着。地理学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南、北美洲原来是分开的,地理运动使两块大陆连接在一起。巴拿马运河便是它们的维系点,这条水道也将大西洋和太平洋连接在一起,因此人们称它为“世界水桥”。

历史上,开凿运河的蓝图屡见不鲜。位于中美洲最南端的巴拿马地峡是美洲大陆最狭窄、最低缓的地段,利用它修建一条连接两洋的运河是人类几百年来的夙愿。巴拿马运河的建成比苏伊士运河晚45年,但它的修建难度远远超过后者。苏伊士是海平面运河,而巴拿马运河的最高水位为海拔26.52米,让一条重载的船只通过,谈何容易。最早做此尝试的是当年的西班牙殖民者。

1534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凭借想像下令在巴拿马地峡最窄的地段开凿一条河道,以便使殖民者从南美掠夺来的黄金缩短运程。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施工能力,西班牙人只是沿山脚用鹅卵石铺出了一条供穿越地峡的驿道。

1826年,拉美独立运动领袖、大哥伦比亚总统玻利瓦尔在巴拿马第一届美洲国家代表会议上,建议美洲各国通力开凿巴拿马运河,但没有实现。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甚至提出通过苏伊士和巴拿马运河连接世界海洋的构想。

1880年,圣西门的学生—因开通苏伊士运河而闻名世界的法国人雷赛布来到巴拿马,组建了“巴拿马洋际运河环球公司”。然而,面对沟壑纵横、丛林密布的地形和肆虐的热带疾病,法国人白白花费了20年的时间和3亿美元的巨资,运河只挖掘了不到计划长度的四分之一就被迫停工。

1903年,美国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并与刚刚成立的巴拿马政府签订了《巴拿马运河条约》,根据该条约,美国享有在巴拿马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及控制”运河和运河区的权利。美国一次性支付给巴拿马1000万美元作为所谓“签约补偿”。

1914年,50多个国家的劳工终于用他们的血汗换来了巴拿马运河的通航。“一只会下金蛋的鸡”由于其地理位置,巴拿马运河对美国来说一直有着极重要的战略、军事和政治意义。在运河投入使用后,美国不仅控制了运河及港口的管理,还在沿岸设立了所谓“运河区”。巴拿马人要进入运河区则必须得到批准,巴拿马运河区成了“国中之国”。

据统计,每年有1.5万艘船只穿越这条运河,而平均每艘的过河费是3万美元,所以对美国人来说,巴拿马运河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美国还以运河区为基地,成立了美军南方司令部,作为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军事指挥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后来侵略朝鲜和越南的战争中,美军都曾利用巴拿马运河调动军队,为其全球战略利益服务。美国在运河区的驻军长期保持在数万人。

1989年,美军从运河区指挥过入侵巴拿马的战争,运河区的美军还参与过侵占海地和格林纳达的军事行动。美国不仅在运河区内享有主宰一切的权力,而且随时可以越界干涉巴拿马的内政。在美国的操纵下,巴拿马政局动荡,政变频繁,只要哪个总统不顺从美国的意志,立即会遭到推翻或暗杀。艰难的回归之路从巴拿马运河修建之日起,巴拿马人民争取其回归的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二战之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呼声空前高涨,多次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撤除美军基地。

1963年11月,美国被迫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年1月9日,美国人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终于触发了震撼世界的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3万多巴拿马市民和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美军竟然出动坦克和直升机,用机枪扫射手无寸铁的人群,造成22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惨剧。1月12日,巴拿马10万人为死难者送葬,恰里总统和政府官员也加入了游行行列。世界各国人民声援的浪潮此起彼伏,哥伦比亚等11个拉美国家的首脑联名致函卡特总统,要求尽快废除不平等的旧运河条约。在巨大的压力下,美国被迫同意就签订一项新运河条约进行双边磋商。

1977年9月7日,美国终于同巴拿马政府签订了《托里霍斯—卡特条约》。新条约规定巴拿马将以“国土主人的资格”处理有关运河的一切事宜。

1999年12月31日条约期满前,美国将撤离所有驻军,并向巴拿马政府移交运河的全部管辖权。1979年10月1日新条约生效当天,成千上万的巴拿马人载歌载舞涌入运河区,一面176平方米、相当于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巨幅巴拿马国旗在运河南端入口处的安孔山冉冉升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玻利瓦尔

全文共 2716 字

+ 加入清单

西蒙·玻利瓦尔是南美洲北部地区民族独立战争中最为重要的领导人,也是整个拉丁美洲反抗殖民统治的革命运动中最为杰出的领袖。为了永远纪念这位功勋卓越的革命者,他被授予了"解放者"的光荣称号。

1783年7月24日,玻利瓦尔出生于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城的一个大地主、大资本家家中。在他的家里,除拥有大片种植园和1000多名奴隶之外,还有金矿、糖厂、房产以及呢绒商店等。与其他地主资本家一样,他的家庭既是压制人者,又是被压制者。对奴隶,他们压榨、剥削、奴役,凭借他们的金钱过着剥削人的生活。而另一方面,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又受到西班牙殖民者的歧视、压制。所以,这些土生地主资本家迫切希望推翻殖民统治,挣脱殖民枷锁。

1799-1806年,玻利瓦尔先后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留学,吸收了进步的革命思想,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就影响了他以后的生活道路。1806年,玻利瓦尔回到祖国,立刻投身于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去。1810-1812年,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成立,玻利瓦尔因积极革命而成为领导人之一。第一共和国失败后,他重新组织力量,继续斗争。1813年,他率领革命军解放了加拉加斯等地区,打败了殖民军,建立了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他号召人民起来战斗,"向可恨的奴役者宣布一场决死战!"正是在这时,他被授予了"解放者"的称号。不久之后,第二共和国又失败了。玻利瓦尔不得不流亡于牙买加、海地等国家。

当玻利瓦尔来到海地的时候,此时的海地已经挣脱荷兰殖民者的统治而独立了,所以他请求海地总统佩蒂翁支持他的革命斗争。他的愿望满足了,佩蒂翁非常支持推翻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活动,当即答应送给玻利瓦尔7艘船和大批武器弹药,玻利瓦尔非常感谢,表示要像海地那样,赶走殖民者。

经过两个月的准备,1816年3月,玻利瓦尔率领一支200多人的爱国部队,乘风破浪,来到委内瑞拉北海岸的奥里诺科省登陆。这次登陆,玻利瓦尔吸收了前两次共和国失败的教训。他要率领战友们彻底赶走殖民者,他对战友说:"我们不仅要解放委内瑞拉,还要解放新格兰纳达(现在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被西班牙人奴役几百年的地区。我相信,只要南美大陆上的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经过准备,他们决定先袭击加拉加斯,然后占领它,再进军内地。但是,加拉加斯是军事要地,有西班牙军队重兵把守,经过激战,玻利瓦尔的部队伤亡惨重,不得不立即撤退,这次袭击又失败了。

之后,玻利瓦尔认真总结经验,宣布了废除奴隶制的法令,号召全体黑人起来为争取自由而斗争。这样,就赢得了大量黑人的支持。同时,他还决定,没收西班牙王宫和反动派的财产,许诺分给革命军战士土地,取消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并保证分土地给他们等。这些措施获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拥护,大大加强了革命斗争的实力。

军事上,玻利瓦尔也采取了更为有效的战略战术原则,他们不再去攻击大城市、与敌人硬拼,而是把部队引入了奥里诺科河流城的东部地区,对战斗非常有利。

1818年10月,位于奥里诺科河下游的安哥拉徒城热闹非凡,委内瑞拉第三共和国成立了。此时的玻利瓦尔激动异常,现在的革命爱国军队已今非昔比,黑人、农民、手工业者、城市小资产阶级都极力拥护并积极参与了抗击殖民军的斗争,草原牧民也组成抗敌队伍,与他们一道共同战斗,力量大大加强了。

玻利瓦尔信心更强、斗志更坚,他决心率领各阶层人民坚决推翻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的独立与自主。早在欧洲留学时,他就立下誓言:"不打碎西班牙殖民者束缚我的祖国的枷锁,我的心将不安宁。我的手将不倦地打击敌人!"此时此刻,他仿佛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了。

1819年5月,玻利瓦尔率领2000名革命军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了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他们的目的是突袭新格兰纳达地区的西班牙人并占领这个地区。安第斯山横卧在委内瑞拉和新格兰纳达之间,由委内瑞拉到新格兰纳达的通道早已被西班牙军队占领,玻利瓦尔只好率军走在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之中。战士们在极端艰险的条件下顽强地走着,有时他们不得不手抓野藤、脚登险石,一个个轮流而过,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革命军由平原初到山地,因空气稀薄,呼吸困难,不少人走到悬崖峭壁时,头晕目眩,甚至有人一头栽落万丈深渊,为了社会的独立、人民的富强,贡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终于翻过了安第斯山,战士们欢呼雀跃,精神抖擞,准备以更加坚强的力量去打击殖民军。在新格兰纳达的一片高原谷地上,他们突然发现了敌人,玻利瓦尔立刻组织战士们向敌人发动突袭。随着"冲啊!"的呼喊声,革命军战士如猛虎下山,冲向敌人。

面对从天而降的革命军,西班牙军队惊慌失措,匆忙拿起武器应战。但还未等他们转过身,就被革命军一枪打死了。不少还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的西班牙人转眼之间成了革命军的俘虏,其中有不少军事指挥官。

这次袭击大获全胜,玻利瓦尔乘胜追击,立刻向波哥大进军。波哥大的西班牙守军顽强抵抗,双方展开了艰苦的鏖战。最后,玻利瓦尔终于取得胜利,占领了波哥大,解放了哥伦比亚地区。

接着,玻利瓦尔率军回师委内瑞拉,以强大的攻势横扫委内瑞拉全境,西班牙军望风而溃,不堪一击。玻利瓦尔把军队开进首都加拉加斯,随即解放了全国。

委内瑞拉解放后,革命军南下厄瓜多尔,与西班牙军队进行了英勇奋战,又大败殖民军,革命军占领了首府基多城,厄瓜多尔宣布解放。

至此,南美洲西北部地区获得了解放。玻利瓦尔看到,应该建立更为牢固的革命阵地,组成坚强的抗敌部队,所以1819年12月,新格兰纳达、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共同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玻利瓦尔被选为总统和最高统帅。不久,革命军又多次出兵,扫清了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境内的殖民军残余势力,南美洲北部地区得到彻底解放。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成立以后,玻利瓦尔仍然致力于抗击殖民军的革命事业。为解放秘鲁,他率军与西班牙军队进行了浴血奋战。秘鲁当时是西班牙势力最为顽固的地区,所以玻利瓦尔经过艰苦的战斗,以巨大的代价才取得了胜利。所以当秘鲁东部(又叫上秘鲁)被玻利瓦尔解放以后,就改名为玻利维亚,目的是纪念这个国家的解放者。

玻利瓦尔一生参加过大小472次战役,为南美洲人民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也为世界人民抗击殖民侵略树立了榜样。

但是,玻利瓦尔在各方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革命时提出的不少口号、诺言都没有实现,如虽宣布废除奴隶制,但实际上仍然存在,农民也未得到土地,甚至战士也长期拿不到军饷。而且,玻利瓦尔忽视了革命军的团结,在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候,他就把南美洲另一位杰出的革命领袖圣马丁排挤出革命阵营,使革命受到重大损失。所以,玻利瓦尔渐渐失去了群众基础。

1830年5月,玻利瓦尔辞去大共和国总统职务,同年12月17日,因病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土耳其浴

全文共 4443 字

+ 加入清单

走在伊斯坦布尔街头,大大小小的喷泉和洗手池随处可见。水花泛起的涟漪为这座古城增添了无限的灵动。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土耳其人对水的那份特殊情结。由他们创造出来的土耳其浴风靡世界。甚至有很多人是因为这种洗浴方式才开始知道土耳其这个国家的。

据说奥斯曼帝国时期,土耳其浴室遍及伊斯坦布尔全城,有人形容它的数量之多就如同今天的加油站一样无处不在。

在圣索菲亚教堂前的广场上,两座标志性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遥遥相对,昭示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这里从拜占庭时代就是城市的中心,在1453年以后同样成为了帝国首都的核心区。奥斯曼苏丹的皇宫与这里近在咫尺,这里在数百年间曾是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然而,就是在如此重要的一个地方,我们却发现了一座规模庞大的浴室建筑。为什么土耳其人要把浴室建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它究竟是一座怎样的浴室呢?原汁原味的土耳其浴究竟是怎样一种洗浴方式呢?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座以苏丹皇后名字命名的浴室由建筑大师希南设计,建成于450多年前的1556年。当时,圣索菲亚教堂已被改为皇家御用的清真寺。这座比邻而建的浴室,就是为了便于皇室成员参加礼拜时使用。

走进浴室,让我们颇感意外的是浴室四周到处悬挂着的是些色彩艳丽的土耳其地毯,昔日的皇家浴室今日为何是如此景象?看出了我们的疑虑,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已经被改造成了一所地毯博物馆。尽管多少有些遗憾,但是高大开阔的厅堂,光线柔和而又温暖的空间,特别是从雕刻精美的喷泉中涌出的泉水,还是印证了我们脑海中对于土耳其浴室奢华的想象。

按照传统的洗浴方式,来洗澡的客人会在这里换衣服,也可以在洗澡完毕之后,躺在小房间里休息一下。做为入门的第一个区域,这里的温度大概在20到25摄氏度之间,是整个浴室温度最低的地方。

浴室大厅里每个小房间下面的这个拱形鞋柜,在橙色灯光的映照下显得十分雅致,这个细微之处的发现,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这座皇家浴室的精美。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就区域功能来讲,这里是进入相对高温的洗浴大厅前,暖和身体的地方。这个过渡性的温热环境,可以让人的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高温的过程,而不必担心突然受到热气的刺激。这种细致入微的安排,充分体现出了传统土耳其浴里所蕴含的科学道理。

在中央大厅的四周,还有几座小门通向几个有水池的房间。人们在这里冲水,洗干净身体之后,就可以来到中央大厅里,开始享受真正的蒸气浴了。

大厅正中,有一块高约40厘米、直径大约5米的六边形石台,现在上面铺满了地毯。

想像着四五十度的高温下待在这样的环境里,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大汗淋漓。可是,看了一圈儿下来,我们却并没有发现任何的加热设施。那么,当年热气腾腾的土耳其浴室里究竟是靠什么来加热保温的呢?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1988年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更换了石台上所有的大理石台面。但人们还是十分小心地保留了它原有的纹饰,使我们今天仍然能够看到浴室最初的样子。

曾经有一位阿拉伯诗人用这样的诗句形容土耳其浴室里温度的变化:“这里有冬天的清凉,夏日的炎热,秋天的甜美和春天的微笑。”带着韵律的语言细腻地描绘出了浴室中温度变化带给人们的美妙感觉。虽然仅仅是寻找了一遍浴室里的结构,我们却也能够感受到土耳其浴室带给人们的那份舒适。

在男部浴室的最后一个区域内,本该封闭的空间里,我们意外地又发现了一道小门。这又是通向哪里的呢?

原来这个通向女部的小门是浴室改做博物馆之后才打开的通道。在古代,男部和女部之间并不相通。而且女宾在入浴的时候,也和男宾一样需要在身体上裹上一种叫做培西塔马尔的彩色条纹毛巾。任何人都是不可以赤身裸体地出现在浴室里的,更不存在男女同浴的情况。

从这个后来打通的过道走过去,就直接到达了女部浴室最热的地方。指着头顶上的圆形拱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女部的结构和男部惟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女部的圆形拱顶要低一些、小一些。这是因为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于男性,于是在建筑上就有了这样细微的差别。

从胡雷米苏丹浴室走出来的时候,我们对于土耳其浴的了解加深了许多。它不再仅仅是一种洗浴的方式,更代表着土耳其人对于生活的独特看法。但是,令我们不解的是,设备如此完善和豪华的皇家浴室为什么不再继续使用而另作他用了?

在伊斯坦布尔老城区的一条小街上,一块标有“浴室”字样的牌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然而紧锁的大门却表明,这里并没有营业。同行的翻译秦脉告诉我们,这是一家已经停业很久的浴室。在伊斯坦布尔,类似这样的废弃浴室有很多很多。距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就有另外一间浴室,虽然还在营业,但也是门庭冷落、生意萧条。这样的状况让我们感到颇为意外。难道鼎鼎有名的土耳其浴在它的发祥地竟已是辉煌不再了吗?

在米玛希南艺术大学,我们拜访了一位对土耳其浴颇有研究的青年学者——人文学院的助理教授努利·斯其根老师。

斯其根老师告诉我们,土耳其浴的形成其实是不同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碰撞的产物。

作为一个马背上的民族,早期的土耳其人生活在中亚、西亚一带。在游牧过程中,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专门的帐篷用于洗澡了。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日后的土耳其浴室都采用穹顶的形状——这也许是对那段久远历史的一种记忆吧。

当土耳其人游牧到小亚细亚半岛以后,他们开始接触当地的一些文化生活习俗。当时统治这里的是在文化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东罗马帝国。罗马人爱洗澡的习惯很快便被爱清洁的土耳其人所接受。

如果说,因为清洁身体的需要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催生了土耳其浴室的产生,那么,土耳其人把洗浴最终演变为一种文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留下的罗马浴室,立刻变成了爱干净的土耳其人洗浴的场所。土耳其人基于对水的崇尚之情,将罗马人使用过的大理石浴室与穆斯林的净身习惯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洗浴方式。于是,土耳其浴出现了。它是土耳其民族在不断地吸收融合其他各民族文化、宗教之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洗浴方式。

在奥斯曼帝国最为兴盛的时期,伊斯坦布尔全城遍布浴室。去浴室洗澡成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极为普遍的休闲娱乐方式。

但是,做为奥斯曼帝国的一种传统洗浴方式,它又是怎样风靡世界的呢?

到了18世纪末,在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下,革命政府向民众发出号召,力倡卫生沐浴。在此推动下,巴黎、伦敦等地陆续迎来了“卫生时代”。而此时,正值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商贸十字军”大肆东进之际。他们以武力强行打开了中东和远东各国的口岸,在炮艇外交中全面推进口了东方的土耳其浴,从而使土耳其浴风靡欧洲。此后,法国古典主义画派大师安格尔的一幅《土耳其浴室》,更使得土耳其浴室和土耳其浴闻名世界。

根据一项并不完全的统计,十六世纪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居民数量超过20万,每天浴室和日常居民用水就达到了4350立方米。对于这座海峡边的城市来说,如此巨大的淡水需求量他们究竟是如何解决的呢?

当我们把心中的疑惑告诉给斯其根老师时,他告诉我们,这个问题其实在拜占庭帝国时代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今天的伊斯坦布尔,仍然保存着很多拜占庭时期留下来的高架饮水渠和水库,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法提区的瓦朗斯水渠和位于圣索菲亚教堂前的耶莱巴坦地下水宫。而奥斯曼帝国时代伊斯坦布尔的水,则大多来自于城市西北方向三十公里的哈乐卡乐湖。

正是这样的原因,土耳其浴室慢慢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起来。在重大节日之前,土耳其人都要全家出动到浴室里洗澡。而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洗浴名目数不胜数。比如“新娘浴”,就是结婚头一天新娘要到浴室里去洗澡;“40天浴”则是庆祝婴儿出生第四十天,类似我们的满月酒;还有亲人去世20天之后所有亲戚一起洗的“擦干眼泪浴”和愿望实现以后的“还愿浴”等等。

位于伊斯坦布尔老城区苏莱曼尼亚清真寺附近的切姆贝里塔希浴室始建于十六世纪。它是苏丹穆拉特三世的母亲授意建造的又一座皇室浴室。

据介绍,从1584年建成到现在的四百多年间,这间浴室从来没有停止过营业,也没有进行过现代化的装修。这让切姆贝里塔希(Cemberlitas)浴室自然而然地拥有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慢慢地,这里成为了伊斯坦布尔最负盛名的土耳其浴室。

2001年功夫巨星成龙拍摄电影《特务迷城》时,一场激烈的打斗戏也是在这里完成的。

走进浴室大厅,我们看到,眼前的切姆贝里塔希(Cemberlitas)浴室由于大量地采用了木制材料,显得古朴而凝重,它在一块块儿五颜六色、极具土耳其特色的浴巾的点缀下变的温馨、生动起来。

得知我们是从中国远道而来的摄制组,浴室老板穆罕默德·贝拉克先生放下手中的工作陪同我们一起来到了大厅,并应我们的要求打开了一间更衣室。贝拉克先生告诉我们,这里所有房间的陈设都是一模一样的,格局也一直都没有改变过。在历经了四百多年之后,它们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样子,在这里,时间好像停住了脚步。

在征得浴室老板的同意之后,翻译秦脉答应协助我们完成一次土耳其浴的拍摄工作,好让中国观众有机会一睹正宗土耳其浴的全过程。

按照规矩,洗浴的客人必须用毛巾将身体包裹起来,才可以进入浴室。即使冲水的时候也不例外。

在用温水将全身淋湿之后,客人就可以平躺在半米多高的、热乎乎的“肚石头”上。“肚石头”从它的边缘到中心,温度是越来越高的,客人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的位置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温度。

在每家正宗的土耳其浴室里,都会有一些职业按摩师,他们在客人享受完“肚石头”上的热蒸后,会为客人们提供手法独到的按摩服务。通常他们会用大手,用力地在客人身上推、拿、揉、按,有些姿势颇似高难的瑜珈动作,这样用不了几分钟,客人的皮肤就开始泛红。这时,按摩师会突然把冷水浇在客人身上,而客人也会因为血管的突然闭合与打开,感到神清气爽。

在享受过一番这样的“折腾”之后,按摩师会把客人带到水池边,用一种混合有土耳其传统香料的浴液给客人洗头、洗身体。最后,当按摩师用水将客人身上的泡沫全部冲洗干净之后,历时近一个半小时的土耳其浴也就宣告结束了。

秦脉出来的时候告诉我们,他已经很久没有享受过这样舒服的洗澡过程了。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的土耳其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了热水器,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去浴室集体洗澡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现在土耳其浴室的数量已经由原来的四百多家减少到了现在的五十多家,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变成了外国朋友来伊斯坦布尔旅游的一个景点。

贝拉克先生拿出了一本厚厚的资料,他告诉我们,虽然目前来浴室洗澡的本地人越来越少了,他仍然为自己能够成为切姆贝里塔希浴室的经营者而感到十分荣幸。在他看来,自己的这间浴室就是土耳其洗浴文化的一个窗口。

在即将结束拍摄时,贝拉克先生告诉我们,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浴室的外立面进行保护性维修,等工程完工之后,切姆贝里塔希浴室的风采将可以得到更好地展现。

对于很多土耳其家庭来说,现代化的生活条件让浴室似乎变得越来越遥远。

当一种习俗变的需要人们刻意去保留的时候,说明它已经和人们的实际生活有所距离。然而,我们仍然希望那浴室上空吹出来的薄雾,可以时常在伊斯坦布尔的上空飘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人被发现的时代—文艺复兴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1、时间:14-16世纪。地点:欧洲(开始于14世纪,后来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2、背景:(1)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手工工场;(这是根本原因)(2)资产阶级产生;(3)欧洲天主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和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控制。

3、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的先决条件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大利发展起来。意大利是东西贸易的枢纽,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已有较发达的手工业、商业,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兴起,产生了新的社会阶级--资产阶级。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制度束缚,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这种要求必然在思想领域里有所反映,因而在意大利首先出现文艺复兴运动。

4、文艺复兴的阶级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

5、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它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要求以人为中心,不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6、方式:通过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方式宣传人文主义思想。(原因:天主教势力大)

7、性质:一场崭新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8、主要代表人物:

(1)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代表作品《神曲》,他被誉为"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2)意大利画家达o芬奇,代表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3)英国莎士比亚,代表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9、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文艺复兴是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它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一、国际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①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英、苏等国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了联合。

②建立时间:1942年1月,

③参加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④会议召开地点:华盛顿。

⑤建立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⑥内容:各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2、雅尔塔会议:①目的:协调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②时间:1945年2月。③主要参加国: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④主要决议内容:打败德国后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同时成立联合国。苏联答应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

二、最后的胜利:

1、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

2、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1942年7月--1943年2月)。

3、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①时间:1944年6月6日。②标志: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③作用:使德军陷入了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东西夹击之中。

4、二战的胜利: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正式投降,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亚洲战争结束。二战全面结束。

三、二战的影响、原因和性质:

1、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使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损失,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诞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2、二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导致的。一战后,德国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增长,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也不满足一战后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挑起了战争的爆发。②直接原因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导致了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进一步激起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加速了战争的爆发。③此外,西方大国采取的绥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对战争的爆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2)性质:这是一场世界人民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3、二战胜利的原因和启示:

(1)原因:①、这场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联盟;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2)启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团结起来力量大;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民族独立运动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1、亚洲民族独立运动

中国、朝鲜、越南北部等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47年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独立。

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成就: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在核工业和航天技术上也取得显著成就。1998年,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1位。

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官僚体制僵化,基础设施落后。

2、非洲独立运动

1952年,纳赛尔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应被迫承认埃及独立;

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故称非洲独立年。

20世纪90年代前期,纳米比亚独立,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约500年的历史结束。

1994年,黑人曼德拉当选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人欧洲殖民者推行的种族隔离制度最终结束。

3、拉美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展开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1977年,美、巴签订《巴拿马运河条约》,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汉谟拉比法典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知识,老师提供下面的复习资料学习。

汉谟拉比法典

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①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

②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

③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④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⑤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上面对汉谟拉比法典知识点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老师提供的复习资料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复习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