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浣溪沙》!原文及翻译(最新20篇)

浏览

6606

文章

1000

篇1:中华少年课文原文 中华少年课文原文全文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少年课文原文

甲 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

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

乙 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rǔ)燕;

丙 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我是蓝天下翱(áo)翔的雏鹰;

丁 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

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

齐 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丁 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甲 (mǎng)莽昆仑(lún)使我学会立地顶天,丙 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

乙 我热烈的是南疆的红棉。

甲乙 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

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

甲 刚劲(jìng)端庄的方块字里,

感受“水浒(hǔ)”“三国”的英雄豪气;

乙 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

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

丙 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

女娲(wā)、大禹(yǔ)的故事萦(yíng)绕耳畔;

丁 爷爷的臂(bi)弯下蹒跚(pán)(shān)学步,

冬子、雷锋的脚印引我向前。

丙丁 炎黄子孙,中华儿女,

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

丁 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

乙 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

丙 (áo)包会上,射箭摔跤,尽显小牧民的强悍;

甲 捧哈(hǎ)达,欢歌劲舞,献给朋友美好的祝愿。

乙丙 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

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丁 们铭(míng)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

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黄河纤(qiàn)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丙 !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甲 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

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

乙 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甲 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hàn)接,

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

齐 年要谱写中华更璀(cuǐ)璨(càn)的诗篇!

甲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乙 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丙 不迷恋父兄给(jǐ)予的蜜罐温床,

丁 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甲 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

乙 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丙 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

丁 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甲丁 听,芦笙(shēng)和唢(suǒ)呐一齐吹响,

乙丙 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

齐 五十六朵鲜花竞(jìng)相开放,装点祖国万里大花园。

甲 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

齐 这就是我的中华!

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石头城古诗拼音版 石头城古诗原文带拼音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山围故国周遭在shān wéi gù guó zhōu zāo zài,潮打空城寂寞回cháo dǎ kōng chéng jì mò huí。淮水东边旧时月huái shuǐ dōng biān jiù shí yuè,夜深还过女墙来yè shēn huán guò nǚ qiáng lái。

作品原文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shān wéi gù guó zhōu zāo zài,

潮打空城寂寞回cháo dǎ kōng chéng jì mò huí。

淮水东边旧时月huái shuǐ dōng biān jiù shí yuè,

夜深还过女墙来yè shēn huán guò nǚ qiáng lái。

翻译: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赏析:

石头城》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大唐帝国日渐衰退的时候写下的,带有讽刺现实的意味,抒发了自己国运衰微的感叹,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

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周围的地理环境,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格调莽苍,境界阔大,感慨深沉,历来备受赞誉。避开了和金陵、六朝有关的所有史实,将感情线编织在貌似无关的周边景物中,以一种内在的对比结构暗连出六朝古都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虚实相生,极富张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中考教材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第六册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第六册

4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4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4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防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宫廷中的官员和丞相府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善罚恶,不应该不一样。如果有邪恶不正、触犯法令的人和尽忠行善的人,应当交付主管官评判他们应得的惩罚和奖赏,来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应当出于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内廷外府法度不一。

4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君王接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落到衰败的原因。

4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希望乱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

50.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让自己降低身份,在驾相顾。

5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的关头我奉行使命。

5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惩处我的罪过,来上告先帝的英灵。

5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并采纳正确的话,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训示。

5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5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5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但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57.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竭尽了。

5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河边芦苇青苍苍,白露已经结成霜,心中怀念这个人,就在河岸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1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毛泽东写于1965年的一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67年1月号。作者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以登井冈山为题材,在忆旧颂新中将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实践精神相结合,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熔于一炉,慷慨激昂,表达了作者要继续革命的英雄气概。

2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原文: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

译文:

我从小就心怀凌云壮志,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冈山。走了千里来寻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到处都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还有汩汩畅行的流水,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隘口,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

风和雷在运动,旌旗在招展,这就是人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犹如弹指的一刹那。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或鳖,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攀。

4

创作背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翻译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翻译简短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我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但是在这战乱的旅行途中,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赏析

古时候人们在重阳佳节的时候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第一句的“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二字,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勉强”二字更是体现出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则是使用了陶渊明的典故,两句承上启下,衔接十分自然。

诗的第三句渲染了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的距离之远,烘托出作者的思乡之情,最后一句是从惜花和思乡上升到了对战争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整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写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岑参简介

岑参是我国唐代的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歌中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人入山射鹿文言文翻译 熊与坎中人中的熊异在何处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入山射鹿》的译文:有一个人进入山里射鹿,忽然掉入一个坑内,看到几头小熊。一会儿,有只大熊进入(坑里),(那人)以为(它)肯定要伤害自己,过了很久,大熊拿出果子分给孩子。最后给了那人一份。这个人饿了很久,冒着生命危险吃了。

(大)熊似乎很同情他。每个早上,母熊觅食回来,总是分给他一份果子,这个人依赖(母熊给的食物)用来活命。后来小熊渐渐长大了,母熊把它们一一背出坑。小熊已经全走了,那人估计(自己)必死在坑中,但母熊又回来了,坐在人身边。人明白了它的意思,便抱着熊的腿,熊立即跳出,所以(那人)就没有死。啊,人们说禽兽没有情义,但看这熊(的行为),怎么能说(动物)没有情义呢?

《有人入山射鹿》的原文

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内,见熊子数头。须臾,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份与此人。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后熊子稍大,其母一一负而出。子既出尽,此人自分必死坎中,而熊母复还,入坐人边。人解其意,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不得死。呜呼,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翻译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翻译含义

全文共 1320 字

+ 加入清单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的意思是:而且你没有听说过,燕国那位寿陵人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走路的故事吗?“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出自庄周《庄子·秋水》,与其相关的成语是寿陵失步。

《寿陵失步》的原文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译文

魏牟靠着几案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又仰头朝天笑着说:“你不曾听说过那浅井里的青蛙吗?井蛙对东海里的鳖说:‘我实在快乐啊!我跳跃玩耍于井口栏杆之上,进到井里便在井壁砖块破损之处休息。跳入水中井水漫入腋下并且托起我的下巴,踏入泥里泥水就盖住了我的脚背,回过头来看看水中的那些赤虫、小蟹和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的快乐!再说我独占一坑之水、盘踞一口浅井的快乐,这也是极其称心如意的了。你怎么不随时来井里看看呢?’

东海之鳖左脚还未能跨入浅井,右膝就已经被绊住。于是迟疑了一阵子之后又把脚退了出来,把大海的情况告诉给浅井的青蛙,说:‘千里的遥远,不足以称述它的大;千仞的高旷,不足于探究它的深。夏禹时代十年里有九年水涝,而海水不会因此增多;商汤的时代八年里有七年大旱,而岸边的水位不会因此下降。不因为时间的短暂与长久而有所改变,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有所增减,这就是东海最大的快乐。’浅井之蛙听了这一席话,惊惶不安,茫然不知所措。再说你公孙龙的才智还不足以知晓是与非的境界,却还想去察悉庄子的言谈,这就像驱使蚊虫去背负大山,驱使马蚿虫到河水里去奔跑,必定是不能胜任的。

而你的才智不足以通晓极其玄妙的言论,竟自去迎合那些一时的胜利,这不就像是浅井里的青蛙吗?况且庄子的思想主张正俯极黄泉登临苍天,不论南北,释然四散通达无阻,深幽沉寂不可探测;不论东西,起于幽深玄妙之境,返归广阔通达之域。你竟拘泥浅陋地用察视的办法去探寻它的奥妙,用论辩的言辞去索求它的真谛,这只不过是用竹管去窥视高远的苍天,用锥子去测量浑厚的大地,不是太渺小了吗!你还是走吧!而且你就不曾听说过那燕国寿陵的小子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走步之事吗?未能学会赵国的本事,又丢掉了他原来的本领,最后只得爬着回去了。现在你还不尽快离开我这里,必将忘掉你原有的本领,而且也必将失去你原有的学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念白求恩原文赏析 纪念白求恩课文赏析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纪念白求恩的悼念文,文章讲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原文赏析

《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已经纳入初中教材中,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各种精神。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文章从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入手, 使读者对他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为全篇论述他的各种精神提出事实根据。第一段着重论述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文章的第二段重点论述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段论述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最后一段为纪念白求恩、学习白求恩的题意作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十年磨一剑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1

十年磨一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出自唐·贾岛《剑客》: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 谁为不平事?。译文:十年磨成一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还未试过锋芒。如今将它取出,给您一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

2

这首《剑客》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诗题一作《述剑》。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3

“十年磨一剑”,是剑客花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侧写一笔,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写出此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说“未曾试”,便有跃跃欲试之意。现在得遇知贤善任的“君”,便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4

“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全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绾合得自然而巧妙。语言平易,诗思明快,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翻译 行军九日思长安古诗译文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我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却没有谁能给我送酒来。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该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赏析

诗的第一句中的“强欲”二字表现出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绪,结合题目来看,表现出了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诗的第二句描写出作者路途中的凄凉与萧瑟。诗的第三句渲染了作者和故园长安的距离之远,最后一句是作者自己的想象,作者并不只是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是寄托着诗人对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作者简介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所以写出的诗歌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是边塞诗尤为出色。岑参和高适并称为“高岑”,他的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碛中作》、《逢入京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山房春事其二古诗翻译 山房春事其二译文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山房春事·其二》译文:梁园笼罩着暮色,天空中稀疏地飞着几只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园中树木你怎么会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

《山房春事·其二》原文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梁园的春景,看似怀古,实为感时。前两句从正面极写园林之萧条,后两句通过庭树春日发花写绚烂的春景,从反面来加以衬托,表达了诗人的伤感、物是人非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此诗感情沉痛而出语含蓄。

《山房春事·其一》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译文

春风柔日光暖满目荡漾春光,蝴蝶和蜜蜂不时乱飞进厅房。

门前的几枝柳条低拂着衣架,一片山花飘落在了笔床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中考教材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第一册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文言文翻译——《次北固山下》

全文共 1803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殷璠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的意思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翻译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的意思是:我听闻,君子应当按照功劳的大小来接受俸禄。“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出自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吕不韦的《吕氏春秋·高义》。《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的黄老道家著作。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的原文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出自《吕氏春秋·高义》,原文如下: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译文

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送廪丘邑给孔子以作为他的供养之地。孔子拒绝接受赠地,孔子(从景公处)出来后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凭借功劳来接受功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翻译 游褒禅山记表达的情感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这就是学习的人,不可以不经过深思熟虑而做出决定的原因。出自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为: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怎么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游褒禅山记》简介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游褒禅山记》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本篇以小见大,借游山说明治学的道理:一是反对半途而废,提倡深入探索,并分析了“志”(志向)、“力”(能力)、“物”(物质条件)三个条件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反对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主张探本索源,深思慎取。这两点讲的虽是治学,但却反映了王安石那种百折不回、敢于创新的改革家的思想作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山寺夜起古诗词赏析 山寺夜起翻译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赏析:《山寺夜起》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江湜,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在住在山中野寺时,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情景交融抒发孤独与羁旅思乡之情。

作品原文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译文:月亮从山石处升起,挥洒下来的光辉照得满溪烟雾腾绕。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打开门,欣赏这夜景,抬头看那深寒的夜空。有谁见过我这等没有家的流浪者,在这深山中孤独的难以成眠。

赏析

首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到: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文言文翻译——《浣溪沙》

全文共 190 字

+ 加入清单

浣溪沙

作者:晏殊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覆巢之下文言文翻译 覆巢之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覆巢之下》的文言文翻译:孔融被判死刑后,朝廷内外惶恐惊惧。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有九岁,小的有八岁。两个儿子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脸上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覆巢之下》的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注释

收:逮捕,拘禁,这里是被判死刑的意思。

琢钉:古代的一种儿童游戏。

了:全,完全。

冀:希望。

全:保全(性命)。

不(fǒu):通"否",表疑问语气,能否。

收:这里作名词,指抓捕他们的差役。

寻:不久。

身:身体,这里指限于自己一人。

寻:不久。

冀罪止于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已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复:助词,表反问语气。

故:依旧;仍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游岳阳楼记节选翻译 游岳阳楼记节选翻译和原文

全文共 1807 字

+ 加入清单

《游岳阳楼记》的翻译:洞庭湖由沅江、湘江等九条河流汇集而成。当洞庭湖的湖水因为寒冷而凝结时,就像是一匹白绢一样。等到了春夏时节,九条河流发水后,才形成现在的湖面。但是,这九条河流发水的时候,长江也正在发大水。

九条河流之水奔腾浩荡,直奔浔阳;而长江的波浪如同卷起的白雪,声音如同雷声轰鸣,仿佛从九天上飞流直下。竭尽那九条河流的正涨潮的势头,不足以抵挡长江旁溢的波浪。这九条河流只得像人屏住呼吸裹紧衣服一样不敢和长江争雄。九条河流越退却,长江越进逼,原来的那些坑洞、狭窄的地方根本不能承受长江的冲击,开始涨满潮水成为青草湖、赤沙湖、云梦湖。清丽世界,摇撼天地八九百里。而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早早晚晚,看尽它变幻无穷的吞吐之态,这是岳阳楼奇特的地方。楼前面是君山,像一尊雀尾炉,劈开水面,正对着这座楼,山上的树木清晰可数。

从君山上的酒香亭、朗吟亭上远望洞庭湖,见到的水面最大,所以只因千里茫茫的一个大山谷里水面远接天边,日光沐浴其中为奇妙。岳阳楼见到的水面稍窄,前面能看到长江北岸,正好必须以君山的妖媚来文饰它的不足(丑陋),何况江湖在此交汇的气势,如果没有一座山来包容,只是莽莽洪流,又有什么意趣呢?所以楼的气势,有了水才雄壮,有了山才美丽。

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岳阳楼。等到完工,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滕子京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作为而发的感慨。定州一役,滕子京增高城墙招摹士卒,告慰死者犒劳生者,边疆得以安宁。

但后来执掌法律的官员却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书弹劾,以后朝廷如此用人,(把滕子京贬官到岳州),怎么能不心生感慨呢。但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年轻时就稍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贬官)不久政绩卓著至极,有什么值得哭的呢?而我,被诗文写作束缚,一下子就是四十多年,没有得到国家任何任用,黑色的鬓发已经白了,往日的壮志已经心灰意冷,近来又遭遇兄弟病故,我像冬日的大雁孤身一人,飘零天涯,这才真的值得哭啊,值得大哭一场啊!

《游岳阳楼记》的原文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然九水发,巴江之水亦发,九水方奔腾皓淼,以趋浔阳;而巴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竭此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

九水始若屏息敛衽,而不敢与之争。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来之坎窦,隘不能受,始漫衍为青草,为赤沙,为云梦,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垆,排当水面,林木可数。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此楼得水稍诎,前见北岸,政须君山妖蒨,以文其陋。况江湖于此会,而无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复何致。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孔融让梨文言文原文 孔融让梨小古文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孔融让梨的故事

从前有个孩子叫做孔融,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的时候,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都非常喜爱他。

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给大家吃,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剩下的梨子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正是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

孔融让梨的道理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从小就向孔融学习,要学会孝亲敬老,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同时也告诉我们要懂得尊重,不要自私自利,要学会互相忍让,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