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葬在河南的古人有(精选20篇)

浏览

5913

文章

999

篇1:赤兔马为什么叫赤兔?古人如何给战马起名?

全文共 2756 字

+ 加入清单

赤兔马是古代最有名的战马之一,不过赤兔马的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明明是一匹马,结果却叫“兔”,古人给战马起名是有怎样的讲究?其实从三国中马的名字就能分析出一二,名字一般从两方面得来,一是颜色,二是速度。“赤”就是颜色,而“兔”则表现出了像兔子一样灵敏、灵活的特点。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赤兔马名称的来历,所以想要得知其中的真相,恐怕还要进行一番深究。

一部三国演义小说,描绘了了无数的英雄豪杰、猛将谋臣,三国里第一战将是谁?非一支方天画戟逼得三英才能挑战的吕布莫属,正所谓好马配好鞍,名将有宝马,吕布的坐骑就是大名鼎鼎的赤兔马。这马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吕布骑着它闯下了偌大的名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随后赤兔马又跟着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问中国的观众古代第一名马是哪个,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赤兔!

虽然有名,但赤兔这个名字就很奇怪了,我的小侄子问我赤兔为什么要取名为赤兔,我愣是支支吾吾半天没说出个所以然来,难道是红色的兔子?好像也没有啥说服力.....

咱们就来分析分析这马为啥要叫赤兔吧。

您看看曹操的名马“绝影”取名就简单贴切的多,单从名字上来看就知道肯定是匹宝马,跑起来连影子都追不上!绝影是真实出现的名马,《魏书》就记载了张绣在追杀曹操,多亏了绝影一路狂奔这才带着曹操死里逃生(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

那赤兔是怎么取的这个名字呢?

这里咱们就要介绍一下古代对马儿的取名方式了。

第一种:以毛色命名。

我们知道马儿在古代是地位尊崇的牲口,古代与马相关的词汇要比现在咱们使用的丰富得多,所以很多带马字旁的字被创造了出来,它们也和马儿的毛色相关。所以出现了“骐”(就是青黑色的马)、“骢”(是毛色青白相间的马,比如说水浒传里呼延灼所骑就是一匹青骢马)、“骅骝”(就是指枣红色的马)、“骓”(就是指青白杂色的马)等词语。如果是一匹上好的黑马,无半分杂色,就被称之为乌骓马,项羽就曾经作歌: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如果乌骓马四个蹄子全白,就被称为踏雪乌骓马,如果是只有马蹄子前有一抹白,就称之为踢雪乌骓马。在水浒传里呼延灼被桃花山所偷就是这么一匹踏雪乌骓马)。此外还有爪黄飞电(三国演义里曹操骑的一匹名马,蹄子呈黄色,故有此得名)。

第二种:以速度命名。

刚刚和大家介绍的绝影就以速度命名的马,爪黄飞电同样强调了速度如同飞电一般。再比如说周穆王游行天下所乘的八匹马,《穆天子传》中这样写明:“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扶翼,身有肉翅。”您看看,这名字取得是既贴切又霸气,一听就知道是不可多得的宝马!(另有一说,周穆王的八匹马分别叫: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其实也是按照颜色来命名的)

咱们按照赤兔的名字来解析一下:赤代表红色,兔代表兔子?整在一起就是红色的、跑得像兔子一样快的马?

有人会这样解释,因为兔子在古代就有迅速的意思嘛,中国有句老话就叫“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脱兔敏捷、机灵、迅速,用它来形容千里马正合适!而且除了民间谚语,古籍上似乎也印证了这个说法,《吕氏春秋·离俗》里就写到了“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

您看,古代的骏马除了赤兔还有飞兔(飞行的兔子?)而且高诱在这一段加了注释:“飞兔、要褭,皆马名也。日行万里,驰若兔之飞,因以为名也。”这宝马名称的由来就是因为奔跑好似白兔飞驰,所以称之为飞兔。

这么说来解释成像兔子一样跑的飞快是没有问题的了?

其实也未必。

首先咱们先来说一下高诱的注释问题,高诱是东汉末年时期的大学者,但把飞兔解释为飞行的兔子恐怕是他一家之言(毕竟他也只是加了个注释,未必就是吕不韦的本意,更何况古人写的也未必全都正确嘛!)如果真认为,赤兔就是像兔子一样跑得飞快,那可能就是望文生义了。

那么赤兔的究竟是怎么命的名呢?咱们来看看《三国志》:“布有良马曰赤菟。”“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裴松之对此也加了注释:《曹瞒传》曰,时人语,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菟。可见赤兔马的原名是赤菟,可能是误写或以讹传讹所以“菟”字变成了兔子的“兔”。

那么这个菟是什么意思呢?老虎!

《集韵》中对菟是这么解释的:“同都切,音徒。楚人谓虎为於菟。”《韵会》也说:“飞菟,神马名。”以菟作为老虎的称呼,在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似乎还比较流行(不仅仅只有楚国人在用),而且您看看,这飞兔原本应该是飞菟,也就是飞虎的意思(和飞行的兔子压根就没啥关系),高诱老兄很可能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菟在古代使用次数还相对比较频繁,春秋时期楚国就有大臣名字叫“斗谷於菟”。据说这老哥是农历五月初五所生,这是个害父妨母的大凶日子,所以他老妈直接就把他扔到了云梦泽中,老虎看见了这婴儿竟然没吃他还为他吃乳,在楚国“乳”被称为“谷”,所以整个名字解释下来就是被老虎养大的孩子。无独有偶,山东有个地名叫“菟裘”,其实就是老虎皮毛的意思。汉朝辽东有个“玄菟郡”,玄者,黑也,就是黑色老虎的。东北地区本来就是老虎的发源地,说不定就是因为古人在这地方发现了珍兽黑虎,所以把这个郡命名为玄菟。

好家伙,您看看那仅仅一字之差,软萌可爱的小白兔就变成了凶狠残暴的大老虎了!

不过也是,把赤菟马这样威武神骏的千里战马解释为像兔子一样跑得飞快,总觉得怪怪的,如果解释为像老虎一样威猛神勇的神驹感觉就不一样了嘛!

不过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曾经出土过一本帛书《相马经》,里面对千里马的外形做了这样的一个界定:“欲得兔之头与其肩,欲得狐之周草与其耳,欲得鸟目与颈膺,欲得鱼之鳍与脊”、“得兔与狐,鸟与鱼,得此四物,毋相其余”。

这里有人把兔解释为菟,说千里马的头,应该像虎头一样,这样的说法似乎就太过牵强了,咱们看看马的头颅,再看看虎的头颅,您恕我见识短浅,我反正是没见过哪匹马的头能长得像老虎的.....

那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好马和兔兔还是有关系的。

给您介绍赤兔的第二种解释:赤兔,指的就是马的头形状像兔子,古人把马头分为了直头、兔头、凹头、楔头、半兔头几种,所谓兔头和半兔头就是指马儿鼻子以上部分微微向外突出,和兔子的头很相似。兔头形马大部分都是大型马,它们身材强壮高大,奔驰起来犹如风驰电掣,所以古人评价兔头是评价好马的重要外在标准。《相马经》记载:“马头欲得高峻如削成,又欲得方而重,宜少肉、如剥兔头。寿骨欲得大,如棉絮包圭石,嗣骨欲得廉而阔、又欲得长,额欲方而平,八肉欲大而明,易骨欲直,元中欲深,颊欲开,鞅欲方。”

所以您可以说“赤兔”,说“赤菟”也没关系,但这两个名字和“跑得和兔子一样飞快”可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河南的车牌号简称什么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省的车牌号是豫。车牌号开头的第一个是汉字,代表省级行政区域,第二个是字母,代表地级行政区域的代码。你可以了解河南省城市车牌号开头及其包含的区域。

河南省(豫)

豫A——郑州:巩义、荥阳、登封、新密、新郑、中牟、上街、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惠济区

豫B——开封:祁县、尉氏、通许、兰考、龙亭区、顺河回族区、鼓楼区、禹王台区、金明区

豫C——洛阳:新安、孟津、宜阳、洛宁、伊川、嵩县、偃师、栾川、汝阳、吉利、洛龙区、老城区、西工区、浐河回族区、涧西区、吉利区

豫D——平顶山:佳县、宝丰、汝州、叶县、舞钢、鲁山、石龙、卫东区、湛河区

豫E——安阳:汤阴、滑县、内黄、林州、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

豫F——鹤壁:浚县、祁县、鹤山区、山城区、祁滨区

豫G——新乡:获嘉、原阳、惠县、卫辉、延津、封丘、长垣、红旗区、卫滨区、凤泉区、牧野区

豫H——焦作:修武、五指、沁阳、博爱、温县、孟州、解放区、中站区、山阳区、马村区

豫J——濮阳:台前、南乐、清丰、范县、华龙区

豫K——许昌:炎陵、襄城、长葛、禹州、魏都区

豫L——漯河:临颍、舞阳、源汇区、盐城区、召陵区

豫M——三门峡:灵宝、池池、卢氏、义马、陕县、湖滨区

豫N——商丘:遂县、民权、虞城、柘城、宁陵、夏邑、永城、梁园区、遂阳区

豫P——周口:扶沟、太康、淮阳、西华、商水、项城、丹城、鹿邑、沈丘、川汇区

豫Q——驻马店:西平、遂平、上蔡、汝南、泌阳、平舆、新蔡、确山、正阳、驿城区

豫R——南阳:南召、方城、社旗、西峡、内乡、镇平、淅川、新野、唐河、邓州、桐柏、宛城区、卧龙区

豫S——信阳:息县、罗山、光山、新县、淮滨、黄川、固始商城、石河区、平桥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人在发工资的时候 古人为何都是给粮食而不是金银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是怎么发工资的?

古代税收基本上都是粮食,是因为古代农民就已经占据绝大部分的人口,所以粮食还是很容易到手的,但是仅此而已。

在当今社会能够拿到年薪的一般都是一些金领阶层,实际上在我国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一般的情况下全部都是实行一种年薪制度,如果用现代人的观念来看待,估计这也就是人均金领的水平,虽然说古代人也会拿着薪资,但是也会有明显的区别,因为老百姓就会称之为工钱,官员会称之为“俸禄”。

这里会有着一定的区别,而且如果想要拿到钱,那么就可以提前的向老板借钱,等到年底的时候一起扣除。古代的人所拿的钱也并非是钞票,不是当时可以流通的金银,一般都是发放一些食物。有领到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粮食,其中常见的就是谷子又或者是粟米等等。虽然这中间可能会有一些可以拿到铜钱或者金银,不过相对来说是比较罕见的。

所以直到现在也会有一种吃皇粮的说法,这其实就是和古代的实物工资有着一定的关系,在公元106年之前根本就没有发放工资的先例,朝廷也会开始进行薪资改革,当时也会选择现金发放的一种形式,但是基本上只可以发放一半现金。这一个政治其实也早就已经出现,而这一个英明的政策自然也不可能是年幼的皇帝想出这是当时的邓太后想出,可以说每一个女权人物总是会想出一些不一样的花样,就是希望能够有效地做出改变,希望能够有效地保障女性的地位,当时也同样做出了一些比较有帮助的改革,比如说允许宫女回家结婚,这些也都是让大家觉得有一些不可思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人怎么过清明节的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怎样过清明

古人过清明的习俗跟我们现在也是没什么较大的差别的,因为这一传统节日也是传承的比较好。第一点便是扫墓,也就是祭祖,每到每年的清明节,古人们便是要去自己祖辈的坟前去祭拜祖辈,并且还要打扫墓前的尘土,以及清理坟头的杂草之类的,所以既可以叫做是扫墓,也可是说是祭祖。

第二点便是要踏青。因为清明节代表着每年春天的开始,春天来临之后万物开始复苏,大地也是亮出了一片绿油油的景象,所以踏青也可以说是古人们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这一习俗也是一直传承到了现在,现在我们在清明节的时候也会叫上朋友一起去郊区野营踏青。

还有一点可能大家不是很了解,便是荡秋千的习俗。那时候的古人们认为荡秋千是可以免除疾病的,尤其是在这万物复苏的时节,荡秋千更是可以保证一家人一年的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在古代有没有教师节?古人是怎么对待老师的?

全文共 167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年都会有很多节日,用来纪念或者感恩那些为人类发展做出很多贡献的人,比如每一年九月十日的教师节。教师节,顾名思义,是学生们感念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恩,专门为老师们设立的节日。教师节其实算是现代的产物,那么在古代,人们有没有类似于教师节的节日?古代人们有没有教师节呢?

步入凉爽的九月,很快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在现代,教师这个职业十分神圣,在古代,教师更是与“天地君亲”并称,今天,小编就和你来聊聊古代的教师节。

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在古代,教师节分N种,就算同一年里,“教师节”也远远不止一个。

古代的大小节日,对于教师来说都是“教师节”!在特定的节令,或者一学年开始或结束,或者学塾开办或关闭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向塾师送银钱或礼物,这被称为“节仪”。因为节仪是用来表示对塾师礼敬的,所以也被称为“节敬”。

节令的确定,主要依照我国传统的节日。如果说“小节日”型的“非正式教师节”有点多,那么“正式教师节”就比较容易让人记住了——在很多地方,“教师节”最重视的是三节两寿:“三节”是指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两寿”则是指孔子诞辰日和塾师生日。

1.汉代——出现“法定”教师节雏形

真正的教师节可以追溯到汉代。到了汉代,“学校”的实体已经产生了,并且每个学校都配备一定数量的老师。据《汉书·平帝纪》记载,当时的学校若是处在郡国,则称为“学”;若是处在一个县或者一个侯国里,则称为“校”。

黄宗羲在《与陈乾初论学书》中写道:汉、晋时期,每年农历8月27日,即孔子诞辰日这天,皇帝都要率领文武官员去祭拜孔庙。在皇帝的带头作用下,各地官府也纷纷效仿。因此,“教师节”这天,除了祭奠孔子,也要“置休经师”“授束修”。

2.唐代——“先进教育工作者”

唐宋时代,依旧沿袭了“祭祀孔子”的大礼。当时的祭奠非常隆重。国子监、书院以及各地政府也要从本地学校的学长、学正中选拔成绩突出者,报送朝廷,这些“先进教育工作者”最高可获赏银500两。

3.清代——祭奠规模愈加宏大

到了清代,不但祭奠孔子的规模和范围愈加宏大,教师的薪酬福利也越来越丰厚了。农历八月二十七这天,朝廷将提高各个书院、学府、监院教师的薪金,成绩卓著者在这天还会“升职”——最高的会授予八品职衔,提升为院长、监院、掌教、馆师等。

释奠礼

释奠礼是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作为祭祀先圣先师的大型礼仪,对国家意识形态与民众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初释奠礼每年只有秋季一次,后增为春秋两次。参加释奠礼的人员,最初只限于孔氏直系子孙。后来,祭孔被当作国家的大典,但“家祭”仍照常进行。

从后齐开始,每月朔日,国子祭酒要带领博士以下及国子诸学生以上,太学四门博士、升堂助教以下,太学诸生,到大成殿的阶下“拜孔揖颜”。后来,人们又在阴历八月二十七日举行大祭。这一天的祭孔仪式隆重,连在私塾念书和在学堂里学习的学生也要放假一至三天,以示隆重。

在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十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吧。

先生

“先生”一词的最初含义是先出生的人,引申指长辈、知识丰富的人。《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以及《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其中的“先生”均是称呼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后来,“先生”一词被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师长

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夫子

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山长

山长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其他称谓

另外,古时候对于老师的称谓还有师傅、师父、教授(从汉朝开始设置)、宗师、西席、讲郎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古人为什么还要抢着去争夺皇位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第1个原因是太子和皇上之间的权利矛盾、第二是太子的功劳不大、第三是太子的能力较差。成为太子这并非保证万无一失,历史上有无数的太子都会被废掉,被别人取代,因此如若自身的实力被其他的人超越,自然会有人想要取而代之。

太子和皇上之间的权利矛盾

在普天之下皇上最大,但太子则属于未来的权利中心。如果皇上年富力强,身强力壮,自然拥有着比较稳固的权力中心,但如果皇帝能力弱,身体衰败,大成为了有效巩固自己的位置,会把所有的一切注意力放到未来的皇上身上。就算皇帝的身体比较不错,有一些大臣因为没有机会接近皇上,自然转而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太子的身上,慢慢地会形成皇权和太子权力的矛盾。

太子的功劳不大

作为皇上要想一视同仁,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要尽快的培养他们,然后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大部分情况下,太子有着较大的优势性,但太子都会留在核心部位,意味着没有办法上前线打仗,这很容易导致其他的儿子功高震主。其中典型的例子必然是李世民,李渊虽然已经立下太子,但李世民长时间的打拼天下,所拥有的功劳超过太子李建成,这才造成了后期的玄武门事变。

太子能力不足

作为太子已经具备继承皇位的资格,甚至在后期能够有机会成为皇帝,但有一部分的太子自身能力并不是很出色,会导致身边的一些皇子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司马衷是一个人尽皆知的白痴,能力差到了极致,有无数的王爷想要取而代之,爆发八王之乱。再比如当年的李承乾,在成为太子期间被无数的老师指责,因此弟弟有了想要取代的想法,一直都在李世民以及李承乾两人之间挑拨是非,这才导致李承乾上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人的"义结金兰"到底是怎么结的?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听到说某两个人或者几个人因为志趣相投,或者为了相互照顾,而在一起“义结金兰”,结为异姓的一家人,并且一起上香祭拜。那么,古人究竟是用怎样的方式结拜的呢?他们这样结拜,对于自身有没有什么要求?结拜的时候又什么讲究没有?

义结金兰,出自《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是说朋友之间情投意合、志趣相投,进而为了追求共同的利益结拜为异生兄弟、兄妹、姊妹或姐弟,也就是“拜把子”的意思,也就被称结金兰(契若金兰)。

义结金兰的形式

古人义结金兰时,要交换谱帖,也就是江湖上所说的“换帖子”,这种谱帖也被叫做金兰谱或兰谱。在结拜的时候,根据结拜的人数各用一沓红纸分别写出每个人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父母、祖父母及曾祖父母三代人姓名的“金兰谱”,然后摆上天地牌位,根据年龄的大小,依次焚香叩头,一起宣读结拜誓词,从此便结为异姓兄弟姐妹。最常见的誓词诸如“苍天在上,今某某于某某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等等。在《易经·系辞上》曾经记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意思是说,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断开坚硬的金属;同心同德人发表一致的看法,人们就会像闻到芬芳的兰花香味一样容易接受。这大概就是义结金兰最早的出处。

而女性义结金兰多发生在闺房之中,相互交换一些闺蜜私物,比如日常佩戴的首饰、香包、手帕,这些形式就特指女性之间的交情。

为人称道的结拜

中国古代的结拜之中,有许多为人称道的结拜,据《後汉书·吴祐传》记载:“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赁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间。”后来,就以“杵臼交”特指不计贫贱的友谊。而据《列子•力命》记载:“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因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这就是史上有名的“管鲍交。”当然除了杵臼交、管鲍交外,还有患难交、金石交、莫逆交、生死交、总角交、忘年交、刎颈交、倾盖交、布衣交等等为人称道的交情。

桃园三结义

除了历史上真实发生的金兰之交外,流传长久的“桃园三结义”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涿郡张飞庄后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而桃园三结义的誓词更是让后人无比概叹异姓兄弟之间的真性情,笔者在这里就引用《三国演义》中的誓词原文供大家欣赏: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河南最有良心的景点 你认可吗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现在的景区很多为了赚钱而不折手段,手法层出不穷,套路一个又一个,让游客们应接不暇,因此很多景区的评价并不好,但是也是有一些有良心景点。那么本期的城市文化为大家揭晓河南最有良心的景点?

河南最有良心的景点

1、焦作云台山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和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交界处,在河南省内可以说找不到第二个像云台山水这样的自然景观了,峰谷交错、崖台梯叠,走泉飞瀑、曲水蜿蜒,遍布整座山的巴士停靠点十分便利,不论是跟团还是自由行,都不必为景点过于分散多费力气,云台山门票是联票,包含交通费共210元,云台山的餐饮住宿以农家乐为主,一百左右就可以搞定,相比其他景点,真的良心价!

2.开封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坐落于开封市龙亭湖西岸,作为一个比较老牌的5A级景点还是很不错的,最吸引人的是各种民俗活动的还原,从早上9点开始,在不同的地点表演许多宋代京都风情和民间故事,梁山好汉、七侠五义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在这里逆着时光上演,非常适合带着孩子去看一看,入园之前一定要去游客中心拿份演出时间表,是免费的。门票价格:100元。

3.洛阳龙门石窟龙门

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从市区有公交可以到的,交通很方便,建议游览西窟请景区内导游,价格一百多,会告诉大家很多典故传说,三人以上拼请非常值,每年4月至5月初的牡丹节期间,最好不要在节假日去龙门石窟,否则不是看石窟,而是看人头,可惜的是,龙门石窟遭损坏太严重了,尤其是人物的头部。门票价格:100元。

4.信阳鸡公山鸡公山

在河南信阳,由于距湖北特别近,已经被武汉人占领,山上有许多的山峰和岩石,并且树木众多,植被茂密,即使是夏天感觉也十分凉爽,是避暑胜地。说实话,此山名气不甚大,景致是很全的,绝对是放心心情,情侣出游的不二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人有哪些冬日娱乐活动呢,具体有哪几项?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冬日娱乐活动有蹴鞠、冰嬉、打雪仗、击鞠 、捶丸、角觝、掌旋球、射箭、冬猎,围炉饮酒等。

角觝也叫角抵,起于中国战国时代的传统角力游戏,唐代长安又称相扑,是宫廷、军队中的主要游戏之一。宋代多称为相扑、争交。其方法为两两相当的壮士,裸袒相搏以争胜负,类似于今摔跤。唐代长安凡有会宴游乐,多演角觝之戏。

冰嬉也叫冰戏,是清代宫中流行的众多冰上活动的统称。它既是娱乐活动,也是军事操练。冰嬉被皇家视为国俗,乾隆皇帝曾对八旗军士在冰上的表演大加称赞,比喻为陆地的马、水中的船和鱼,以及云中的鹰,可见当时冰嬉者技艺的高超,那种在冰面上的自如,真是无以复加了。在国家的提倡下,冰嬉活动在民间也很盛行,每至冬季结冰时节,京城内外的湖泊、河渠都有市民在上滑冰、游戏。滑冰者“足着铁底鞋,一步恒数丈,行冰上,兼有能格斗舞跳者,都门入冬,城河最多”,成为冬季京城内一景,逐渐地融入了北京人的娱乐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盘点中国历史上那些让现代人笑岔气的古人名字

全文共 217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古代人的一些名字啊其实更多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是有一些比较有趣味的,当然了这是放在我们现代人来看的,所以呢我们今天就来调侃调侃这个事情,那就是来盘点盘点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让人笑得差点岔气古人名字呢?感兴趣的可一定别错过了哦!

名字是个普遍的东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要用到,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别人在用,但于己而言,名字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里。

现代社会,基础教育普及了,父母们对孩子们的取名更加在意了,像狗剩、狗蛋这类名字早就已经绝迹了,然而,却出现了支付宝、好有钱等奇葩名字。由此可见,不论教育普不普及,奇葩名字是永远都有的,只是数量的问题而已。

今天要讲的,就是那些被载入史册的奇葩名字。这些名字,总共可以分为这几大类。

1、姓加名。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但现代人习惯在他们的名字前冠上姓,于是,几个特别亮眼的名字出现了。

首当其冲的是周公旦。这位大佬助哥哥周武王打天下,在侄子周成王年幼的时候替他治天下,当侄子成年以后又还政于他,还制订了被孔子推崇备至的周礼,对周朝乃至后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周公死后依然受人尊崇,被尊为”元圣“,在被供奉了了几千年以后,到了现代,这位圣人悲剧地成了”鸡蛋“(姬旦),可谓欲哭无泪。

除了周公以外,还有郑桓公友。他是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异母弟,郑国第一任君主,全名就是”基友“(姬友),如果他知道这个音现在的意思,估计会想尽办法来改名。

另一边,秦武王迫不及待地上场了,作为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中的一世,他对得起他的谥号。在位四年间,他平定蜀地之乱,让巴蜀之地彻底成为秦国的领土。

他也对得起他的名字,勇武好战,荡平四方,可惜,他的姓是嬴,合起来就是”淫荡“(嬴荡)。

2、躲不开的名。

如果说上述三位是因为冠姓方式变化才导致的奇葩,那么下面几位就真的是躲都躲不掉了,因为他们的名字的确令人无语。

首先,还是周公,这次是周公旦的后裔周桓公。他的名字相当接地气,叫黑肩,据说是因为出生时肩膀上有一块黑色印记,这块印记还挺大,蔓延至上臂,所以他又有了一个别名——黑臂。

不过再怎么黑也不能黑周王不是?黑肩偏偏就黑了,想做掉周庄王,改立王子克,结果谋划失败,被周庄王杀了。

黑肩虽然心黑,但论到黑字一把手,还得是卫子叔。卫国也是姬姓诸侯国,卫子叔是卫国国君的弟弟,名黑背,起名原因估计跟黑肩一样。

肩与背都有了,再往下就是臀,黑臀!黑臀也姓姬,是晋国国君晋成公。他也算有为之君,带着自己的国家维持霸主之位,只不过光芒被他的父亲晋文公掩盖了而已。

这次往上,还有黑肱,这还是个抢手货,有两人用此名,一个是鲁成公(还是姓姬的),另一个是楚共王的儿子(与芈月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能楚共王也觉得儿子太黑不好,于是就给他取了一个字叫子皙,面对这么贴心的父亲,公子黑臀不知道说什么好。

说完了黑,我们再来看看白,齐桓公小白就很有名了,毕竟春秋第一霸,许多人都知道这个国君。

3、就是这个名。

这一位,乃是三国猛将吕布的部将,姓郝名萌。是不是人如其名不知道,事迹确是没什么的。郝萌开始跟着吕布混,后来在袁术的诱惑下反了吕布,被吕布部将高顺所杀。

三国真是乱,奇葩名字也是多,姜维的老爸名字就比较奇,叫做姜冏。按照《三国志》记载,姜冏是在战场上战死的,但也有说法称他转行做了医生,然后给自己开了一副药,结果吃死了,这个死法,就比较应名了。

除了姜冏,后来还有一个司马冏,这个西晋藩王就比姜冏牛多了,罪过也大得多,因为他乃是八王之乱中的一王,对五胡乱华负有重大责任。

以三国为界,往前回溯,有东汉桓帝的皇后邓猛女,她也的确猛,明目张胆跟郭贵人争宠,最后被汉桓帝废黜,郁郁而终。再往上,还有新莽时的巨毋霸,他是名副其实的巨人,据说身高过两米,在昆阳之战中战死。

往后延推,西晋时的秃发树机能,率鲜卑与西晋对抗多年,最后死于马隆之手。西晋之后,北魏站在南北朝闪闪发光,闾大肥、鲁爽”傲视群雄“。

这两个家伙都是叛国贼,不过前者是叛逃到了北魏,后者是从北魏叛逃到了南朝宋。而且鲁爽还有一个别致的字,女生,突然想起了战国的徐夫人,姓徐名夫人,姓鲁字女生,很搭啊。

唐宋也不甘示弱,唐朝有刘眘(shèn)虚,宋朝有辛铁柱。刘眘虚智商不低,八岁能文,诗名很重,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堪与初唐四杰齐名。

辛铁柱相传是著名词人辛弃疾的儿子,辛弃疾如此有才,不知道为什么会给儿子取这么个名字。辛弃疾从金国跑到南宋,莫非受到了金国的影响?金国将领完颜陈和尚和郭蛤蟆表示冤枉,他们的时代比辛弃疾要后啊。

4、被玩坏的字。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字都被人们玩坏了,最严重的一个是操,在以前,这是表示操行的好词,但是现在,你懂的。这就导致操姓(真的有这个姓)的人相当难取名,同时许多名字里面有操字的人就悲剧了。

曹操是最出名的,但是一代奸雄,受到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除了他以外,还有战国时弑杀燕惠王的燕国将领公孙操、王羲之的六儿子王操之、隋末起义军首领操天成(又名操师乞)、来俊臣的父亲来操(一个无耻赌徒)。

除了名以外,古人大多还有字,字大多与名意义相同或相反,像上面的子皙,但有些时候,恐怕就是二次伤害。

如曹魏文德郭皇后(曹丕的皇后),字女王,异曲同工啊。又如魏收,堂堂北地三才子之一,才华在南北朝也排的上号,结果老爹取了一个字,伯起,长子,收的反义,魏收......

历史浩瀚,此类名字也多得很,大家要是知道,评论区分享一下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古人科举考试第一二三名各叫什么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科举制度是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古人科举考试第一二三名各叫状元、榜眼、探花。

大家都知道科举制度是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就像现在的高考一样,是通过考试的形式。那么下面咱们来说说古人科举考试第一二三名各叫什么。

详细内容

1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举子的称谓。在唐代的科举时就已经出现。探花作为第三人的代称确立于北宋晚期。时至今日,探花的称呼仍历久不衰。

2

状元

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会元

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解元

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五名为经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3

鼎甲

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贡士

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

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生员

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阿Q正传》中称赵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河南菜属于什么菜系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属于豫菜菜系。

豫菜又名豫宴,是在传统烹饪理论的指导影响下发展形成,并利用具备中原地域特点的技术和材料所制作的菜肴、面点和筵席,如今的豫菜则根据中原环境与特色在原菜品类别的基础上作以适当改观,并逐步积累演变而发展至今。

如今的豫菜不失传统,且擅于创新,选料考究,精工细作且技艺独特,十分擅长用汤,水席便是最具代表性的菜品形式之一。豫菜从不讲究花哨时髦,也不以华丽雍容的表象取胜,而是始终细腻沉淀,历久弥新。

豫菜遵循五味和谐、质味适中的传统,它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便是各种口味相互协调融合,温和适中不刺激,并以此形成了不失偏颇的独特风味。

豫菜的知名菜品主要有南阳黄牛肉、醋溜白菜、孜然羊肉、炸紫酥肉、清炖狮子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河南人餐桌座位礼仪

全文共 3131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们知道河南人的餐桌座位礼仪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河南人餐桌座位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饮酒重视席位

在河南,饮酒首重席位,上座一定要让给长者或最尊贵的客人坐。上座的客人未到,酒宴一般是不会开始的。酒宴未开始之前,主人或其他的客人可以在座位上叙话闲谈。当上座的客人到时,都要站起表示欢迎。待上座的客人就坐后,其他人方可就坐。

在农村中,一般是在座北朝南的堂屋里宴客,宴客的桌子多为八仙方桌,每桌可坐八人。北方即为上座,但还是要坐得稍偏一点,因为正北是老天爷的位置,所以要留出来,东方为次座,其余为末座。有的看桌子缝,以横向桌缝的内侧为上座,左为次座。也有的看厨房坐向,以厨房门所对的右侧为上座。还有看椅子距墙的远近,近的为上,远的为下。在城市,由于门的朝向各异,便以正好面对门的座位为上座。城市宴客多用圆桌,一般上座左侧为次座,右侧为三座,以此类推。

(一)若酒宴为多席,则设有首席,农村的首席一般设在屋子的中央。城市的首席,一是安排在餐厅上方,面向众席,背向厅壁;二是将首席安排在众席中间。首席的上座必是最尊贵者,如在婚宴中,首席设三个上座,左上右次,是介绍人和男女舅父的坐位。一般每席八个人,首席坐不下的,再安排次席。

(二)酒过三巡的遗风

“三巡”饮酒礼仪在河南仍然有其遗迹。不过,现代的“三巡”实际上是人们共饮三杯,而不是传统的从小到大、由幼及长、从卑至尊的依次饮三杯。

现代饮酒流行的开始程序一般是:待所有客人入座,下酒的凉菜基本上齐之后,酒席的主持者或主人首先要说上几句祝酒词,说明请诸位饮酒的原因,然后提议大家共饮第一杯酒。饮第一杯酒时,人们一般要离席站起,互相碰杯,感谢主人的盛情邀请。然后坐下品尝菜肴,接着共饮第二杯酒。再次品尝菜肴后,共饮第三杯酒。饮第二杯酒和第三杯酒时,可不必站起,而是一起端起酒杯让酒杯底在酒桌轻碰一下。第一、二杯酒不饮尽亦可,但第三杯酒一定要饮尽。因为饮尽第三杯酒,即意味着酒宴的开始阶段即将结束。所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宴将切入正题,进入敬酒阶段了。

(三)流行民间的敬酒

河南的敬酒也多按“巡”进行,一般先由主人给座中最尊者敬酒。与南方长江流域的敬酒规矩不同,在河南敬酒人并不喝酒,而是让被敬者饮酒,因此人们又普遍把敬酒称为“倒酒”。意即给客人斟酒,请客人喝酒之意。

敬第一杯酒之前,客人站起,把杯中酒的饮少许,称为“腾酒杯”。腾完酒杯,敬酒人说出敬酒的原因,或是欢迎,或是感谢,然后给被敬者斟上第一杯酒,一般要劝对方饮尽全杯,劝酒词也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饮完第一杯酒,敬酒人接着会说“好事成双”,再次给被敬者斟酒。饮尽第二杯酒后,敬酒人一般会让被敬者再饮一杯。若被拒,则会提议自己陪对方喝完第三杯酒。也有被敬酒者主动提议同饮第三杯酒的。

给第一位客人倒完酒后,依次再给第二位客人斟酒,直到给座中所有的人斟完为止。若酒壶(或酒瓶)中的酒恰巧斟完,则称为“酒福”,这杯不算,要重新斟的。然后是第二位敬酒者给座中人斟酒,直至所用的人彼此都给对方斟过酒后,敬酒阶段方告结束。在敬酒过程中,其他人可边闲聊,边品尝菜肴。

(四)对“鱼头酒”的重视

在酒宴中,河南人非常重视“鱼头酒”,它往往成为一次酒宴的高潮。

一般的情况是,在人们喝到酒酣之时,作为压桌大菜的红烧鲤鱼(或其他鱼肴)被服务人员恰如其时地献了上来了。训练有素的服务人员把盛有红烧鲤鱼的盘子放在桌面上,转动桌面使鱼头恰好对准席中最尊者。若桌面不能转动,则将盛有鱼的盘子直接放在最尊者的面前,鱼头对准最尊者。此时,谁也不准再转动桌面,正在进行敬酒或行酒令的也须暂停。

主人一般会按照“头三尾四”喝鱼头酒的规矩,先让鱼头对着的客人喝三杯酒,鱼尾对着的则陪客人喝四杯酒。由于鱼尾是分叉的,有时会对着两个人,这时喝鱼尾酒的将会是两个人。有时陪客人喝鱼头酒的是坐在客人左右两侧的人,其劝酒词往往是“鱼眼放光,左右喝光”之类。鱼头、鱼尾酒喝完,有时还会讲“腹五背六”,即对着鱼腹的要喝五杯酒,对着鱼背的要喝六杯酒。

严格按照“头三尾四、腹五背六”的规矩是要喝很多酒的,客人可能不胜酒力。故有些地区采取变通的方式,鱼头对着的客人只喝一杯鱼头酒,鱼尾对着的则陪喝一杯鱼尾酒。喝完鱼头、鱼尾酒,喝过鱼头酒的尊者往往夹取少许葱丝、芫荽等盖住鱼的眼睛,一边说“一盖不喝”,一边请人们共同品尝。

河南人之所以如此重视喝鱼头酒,与当地的鲤鱼文化不无关系。鲤鱼是河南的特产,肉质鲜美。在民间,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广为流传,在人们的心目中,鲤鱼就是龙的化身。在婚庆喜宴等正式宴席上,压桌菜往往缺少不了红烧整条大鲤鱼。喝鱼头酒,寓有对鲤鱼格外看重的含义。在喝鱼头酒的过程中,又体现出对客人、尊者、长者的敬重。

河南人餐桌座位礼仪

宴席座次

“首席上座”,就现在而言,指的是正对门口的那个座位,家宴时你不把最尊贵的长辈请到此座上,老人家恐怕就很不高兴啦!

但如果你是东主,那么这个座就应该是你的。比如一个男学生设“敬师宴”时,他居此座,叫做“主陪”;他太太居他正对面,叫做“副陪”。入席时,老师坐他右边,师母坐他左边;(若还有老师,则坐于其太太右、左边)其他同学随便就坐。这就是最“标准”的宴席座次。

用餐前

1、不说丧气话酒宴上说丧气话,会被认为影响食欲;甚至因此而吵起来,更是令人食不甘味。有什么不好的话,吃完再说~

2、切忌用筷子敲打碗碟老人们认为只有乞丐讨饭时才会用筷子敲打碗碟;

同时,将筷子长短不齐地放在桌子上,叫“三长两短”,代表“死亡”; 此外,用筷子要两支一双同时用,忌用一根筷子进食,这意为成双成对不分离。两根筷子要同一颜色,同一长短。

餐桌上摆放筷子要放在饭碗右边,筷子头朝座位,切忌倒过来。(因祭祀用筷子,是将筷子头朝外朝神位的)。

3、突发情况要及时圆场不小心把筷子掉地上或把碗碟打碎,应分别说“快乐!(筷落)”、“岁岁(碎碎)平安!”、“落地开花,富贵荣华!”(孩子弄的,家长代说。)

4、忌用筷子“捣”(戳)碗底用筷子“捣”碗底是民间治疗喉咙卡骨的土方法:手拿空饭碗放在卡骨的人的头顶上,用一双筷子从上至下“捣”碗底,边说:“骨落,骨落”,据说这样做,骨头就会落下去。

用餐时

1、请客吃饭千万别上七道菜河南人是很忌讳这个的,叫“食七”,只有在办丧事时才上七个菜。

2、某些菜的摆放需注意把鸡头对准客人以示尊敬;上整条鱼时,应将鱼腹而不是鱼脊朝向客人,以示尊重。一般而论,是因为鱼腹刺少味美。不过,这其实也有个典故,春秋时,专诸刺杀吴王僚,就是藏匕首于鱼腹成功的,所以,让宾客看到鱼腹“清白”,以示善意。

3、筷子不能直插碗碟效果参考下图,都懂的~

4、跟船员、渔民、司机吃饭不可翻鱼家里有亲戚是做相关工作的,把鱼翻过来是诅咒要出交通事故。吃完鱼的一边后,可以拆去鱼的骨架,吃另一边。如果不合时宜地翻鱼,就等着别人翻脸吧。

5、用餐时不要随便“横筷”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如果将筷子橫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不再进膳了。橫筷礼一般用于平辈或比较熟悉的朋友之间。小辈为了表示对长者的尊敬,必须等长者先橫筷后才可跟着这么做。

6、不要用碟子吃饭吃菜,河南人认为这样的人“小气”。碟子是用来盛骨头、残渣的,这也是河南人卫生、有礼的表现。

用餐后

1、不要随意问别人“您吃完没?”有的老人忌讳别人说他“吃完”,因为这意味着这是最后一餐了。

2、不要随便说“好饱”、“撑死啦”之类的话河南的老人通常认为这样很没出息的样子,尤其是走亲戚时候,切勿这样做。

虽说现在年轻人没那么多讲究,但也有很多人保持着这种传统习俗观念,过年回家吃饭就得注意点了,特别是见家长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古人为什么上殿的时候不能穿鞋子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在看古装剧的情况下,尤其是春秋时期阶段的电视连续剧,高官早朝拜见君王,都要在正殿大门口先脱了鞋子在去朝圣,那麼,我们要好奇心的问一下,怎么会有脱鞋子上殿的礼仪知识呢?

据《礼记》记述:“待坐于年长者,履不了于堂。解履不敢当阶,就履,跪而举之,屏于侧。”由此可见,古人对何时穿鞋、何时脱鞋是十分注重的。往往这般要求,是与古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古时候,不管王侯将相還是平民老百姓,全是要脱鞋进屋的。由于古时候,家居沒有桌子板凳、布艺沙发条几这类的陈设设计,仅仅在房间内铺平“筵”和“席”。

“筵”是席的一种,一般铺在下面,“席”则铺在“筵”的上边。在正堂里也将会统统铺有“筵”,进屋要踏过“筵”,随后就座于“席”上。假如穿鞋立即进屋,必定会搞脏别人的“宴席”,极没礼貌。之后,脱鞋进屋由环境卫生的必须转换成一种礼仪知识,那样制成了对主人家的一种重视。

据《吕氏春秋》记述,有一次,文挚由于衣着鞋子去拜访君王,君王看见,连理都没理他。像那样的状况,算文挚好运,倘若碰到个严格的君王,小则罢黜,重则会被关到牢里。普通家庭,注重还并不是太严苛,可是在帝王家及其一些关键礼仪知识上,穿鞋、脱鞋则要谨慎小心了。一般,大家进屋以前,要把鞋子脱在房间门口的楼梯之中,而且将鞋放到不防碍出入的地区,出去以后再将鞋子穿上。据《左传》记述,大家因此还开设了专业放鞋的“鞋柜”。可是并并不一定的场所脱鞋都代表着重视文明礼貌。《礼记》讲到,但凡一些丧礼或是祭拜场所,必须穿鞋,房间内是不可以露脚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人饮酒礼仪

全文共 322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自古代开始人们就讲究待客之道,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人的饮酒习俗吧!

古人饮酒礼仪

古代客人之间相互交错敬酒叫旅酬,依次向入斟酒敬酒叫行酒。敬人和被敬的,都要避席起立,席间往往有歌舞助兴。这些古礼堪称源远流长,迄今不衰。古人饮酒,就仪礼而言,约有四部曲: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操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以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啧啧称美,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卒爵”,也就是“干杯”,这是古人的礼。因为古酒淡薄,干杯不算难事。

而干杯,今人每说先干为敬,但古人却是后干为敬。礼记曲礼说“侍饮于长者”,“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意思是说陪侍尊长喝酒,尊长举杯未干,年少的就不敢喝。而宾主之间,则是客客气气,有节有度;主人敬客人酒叫“酬”,客人回敬主人酒叫“酢”;敬酒时总要说句类似祝您长命百寿的话语,所以敬酒又叫“为寿”。普通为寿以三杯为度。

礼记《玉藻》说,君子饮酒,饮了一杯,表情肃穆恭敬;饮了两杯,显得温雅有礼;饮了三杯,心情愉快而知进退。这是筵席上礼节的分寸,因为如果酒过三巡犹然不止,量浅的人难免失态。左传记载晋灵公赐赵盾饮酒,埋伏甲兵要攻杀赵盾,赵盾的贴身侍卫提弥明察觉阴谋,急忙登阶入堂,说:“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于是扶出赵盾逃难。可见三爵是礼,过了三爵,就可以不受礼节约制而纵饮为欢了。所以曹植诗《箜篌引》说:“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仪礼中的饮酒,最后也有“无算爵”,意思是说,能喝多少就喝多少,不必计较杯数了。也因此论语说孔子的饮酒观是“唯酒无量,不及乱。”孔子的意思是只要不酒后失态惹是非,酒爱怎么喝都可以。由以上可见,酒简直成了礼的附庸,虽然也有无算爵的豪纵和孔子唯酒无量的达人之观,但毕竟多半是儒者的自我设限。

古代客人之间相互交错敬酒叫旅酬,依次向入斟酒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人和被敬的,都要避席起立,席间往往有歌舞助兴。这些古礼堪称源远流长,迄今不衰。

就拿歌舞助兴来说,仪礼中,乡饮、乡射、大射、燕礼四篇,都有工歌、笙奏、间歌、合乐、无算乐等节目。也就是说,在礼仪进行饮酒之际,有乐工唱歌、演奏笙曲、唱歌笙曲间隔上场和交响乐大合奏等的演出。无算乐是对无算爵说的,即纵饮为欢之时,音乐也随着尽情地演奏。而宾主筵席,酒酣耳热了,也要继之以舞蹈。且举史记两件事来看看。

《项羽本纪》记载鸿门之宴,范增要项庄入内敬酒,然后剑舞,趁机杀刘邦于座中。项庄对项羽说:“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这时和刘邦约为婚姻的项伯,看情形不对,也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以致项庄始终无法下手。项家叔侄这场武舞,虽然教刘邦如坐针毡,汗流浃背,但所借的题目正是筵席间助兴为欢。

又《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魏其侯窦婴宴请武安侯田蚡,等到饮酒半酣,将军灌夫起来跳舞,舞毕,请丞相田蚡接舞,田蚡竟不起身,灌夫觉得很失面子,便说了许多冒犯的话,主人窦婴在一旁排解致歉。后来田蚡娶燕王女为夫人,列侯和宗室都前往道贺。酒喝到差不多时,田蚡向宾客敬酒,宾客都离开席位,伏在地上,表示不敢当。不久窦婴起身敬酒,只有那些旧交避席,其余的人照样坐着,连膝都没有离席。灌夫看在眼里,心中不快,也离位依次敬酒,敬到田蚡时,田蚡坐着不动,说,不能再饮满杯了。灌夫气极了,却嬉笑着说,您是个贵人,还是请干杯吧!田蚡不予理会,灌夫有气没处发,敬到临汝侯,临汝侯正跟程不识交头接耳,又不避席,灌夫便破口大骂起来,终于弄得不可开交,被田蚡当场扣押。从此窦、灌和田蚡结下深仇大恨,窦、灌终于被田蚡诬陷而死。灌夫“使酒骂座”的结局虽然古今为诚,但由此也可见汉代人敬酒和席间的礼俗,那就是:可以跳舞助兴,一人跳毕,被邀的人必须接续;敬酒时敬人的和被敬的都要离席起立,而且要彼此饮干满杯,如果不是这样,就是傲慢失礼。像这种歌舞助兴的礼俗,真是一脉相传,当今之世的卡拉0K,岂不犹有古风。

饮酒及乱生祸害,这是众人皆知的事。严重的会像殷纣王、更始刘玄、后秦符生那样终至国灭身亡,轻微的也可能像才高八斗的曹子建那样,“醉不能受命”、“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被贬爵安乡侯。而古来讲究礼仪排场的公家筵席,如果动不动就有像灌夫那样使酒骂座的人,那还了得!所以宫廷官府举行宴会,早就有监酒的酒吏。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已有“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的话语。史记《滑稽列传》记载齐威王时,淳于髠说:“在大王面前喝赏赐的酒,有执法在旁,有御史在后,我淳于髠恐惧战栗、低头伏地而饮,不过喝一斗酒就醉了。”《齐悼惠王世家》记载汉代朱虚侯刘章,曾经入宫侍奉吕后宴饮,吕后命他监酒,他说:“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当酒喝得有点醉意时,刘章进献歌舞。过了一会儿,吕后家族中有一人喝醉,避醉逃席,刘章追上,拔剑把他斩了。吕后和左右的人都非常惊讶,但既已授刘章监酒以军法从事之权,逃席有如临阵脱逃,当然要杀无赦,所以吕后等也莫可奈何。像刘章这样执法如山的监吏,诚然叫人不寒而栗;但是后来宴会时,以游戏方式,定饮酒次序,以一人为令官,众人皆听其号令的所谓酒令,就教人兴会盎然了。

诗经《宾之初筵》有云:“发彼有的,以祈尔爵。”是说射箭中目标的人,可以叫不中的人喝酒。这和射狭、投壶、藏钩、赌棋、掷骰、猜枚乃至于时下划拳一样,都含有赌赛为欢的性质。另外像传花、拍七、筹令等则纯为游戏作乐性质。譬如筹令所用的筹是一种特制的罚酒工具,如武松“力大者饮,行二者饮。”因为武松力大能打虎,排行老二,所以此筹一出,座中沾上这两点之一的人就要喝酒。但是,酒令到了文人手中,就逐渐成为逞机智、斗才学的风雅之事了。

文人在酒席上逞机智、斗才学,左传中屡见记载的列国间君臣参加朝享盟会时的所谓赋诗明志,应当已见其端。而酒令一词,宋代赵兴时的《宾退录》说是始于东汉贾达。其后文人有所制作的很多。譬如褚人获《坚瓠二集》记有“欧阳酒令”,说:欧阳修在起席间行酒令,限定作诗两句,诗意须犯徒刑以上的罪。有人作:“持刀哄寡妇,下海劫商人。”又有人作:“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而欧阳公作的是:“酒粘衫袖重,花压帽檐偏。”人问他,这怎能算是犯徒刑,他说,在醉意浓重、美色当前的时候,徒以上的罪也就做了。欧阳修的酒令表面不合格,但实寓机趣、别出心裁,所以能博人一笑。

文人饮酒的风雅之事,除酒令外,还有曲水流觞。曲水流觞与修禊的风俗有密切的关系。修禊是古代一种清除污秽的祭祀。周礼春官记载:“女巫掌岁时,拔除衅浴。”郑玄注:“岁时被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看样子最初只是熏香洗澡祭神。晋书《束皙传》说,昔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又秦昭王以三日置酒河曲,见金人奉水心之剑曰:“令君制有西夏,乃霸诸侯。”因此立为曲水。两汉直缘,皆为盛事。虽然金人奉剑是有意造出来的神话,但由此可见,流觞的源头始自西周早期;而引水成曲使成曲水,人们列坐两旁,流觞以饮酒的所谓曲水流觞,则是秦昭王所建立的;而两汉以后,相沿成俗,逐渐发展为节令盛事,时间也因昭王三日置酒而定为三月三日。

三月三日成为重要节令以后,人们反而重在赏玩景物,饮酒作诗,祭神洗澡的原意慢慢消失。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名流41人修禊事,在浙江绍兴兰亭聚会,引曲水以流觞,饮酒赋诗,因此作序,是极有名的掌故。当时作五言四言诗各一首的有王羲之、谢安、孙绰等11人;作诗一首的,有郗昙等15人,作诗不成的,有谢瑰等16人。唐人刘笃《上巳日》诗有云:“上巳曲江滨,喧于市朝路。相寻不见者,此地皆相遇。”杜甫《丽人行》有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都可见唐代曲江褉游的盛况。唐代以后,这种风俗仍然流行在文人之间。民国初年,梁启超在北平农事试验场还举行过大规模的修禊。而现在,曲水流觞的风气却几乎不存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河南新乡特产有哪些?都有什么特产?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新乡特产有很多,比如熏枣、红焖羊肉、烧鸡、喜烧饼、火烧、罗锅肉、山楂、大米、金银花等等都是河南新乡的特产,而且这些特产各自都有各自的特点,也一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熏枣:

熏枣是产于河南新乡特产之一,熏枣味甘醇清香,有健脾、开胃、降火、滋阴的功效。

红焖羊肉:

红焖羊肉是新乡的特产,凡是外地的客户来到新乡,首先得品尝红焖的。红焖羊肉来历就是把闷罐羊肉和南方的火锅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而成的。又能大块吃肉又能喝汤涮菜,堪称"新乡一绝"。

喜烧饼:

喜烧饼是新乡的风味小吃,喜烧饼松酥起层,香不腻口,无硬核,冬季可放一个多月仍然香酥不变味。

火烧:

火烧素以个大肉多、外焦里嫩、香而不腻、食用方便而备受食客青睐。现在火烧已成为河南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人束发之年是多少岁,你了解清楚了吗?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束发之年是指15岁,这时男孩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在古代,男孩到了束发之年,就可以上大学读书了。可见古时孩子长大后,对于装束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下面家整理一下古代对年龄的特殊称谓,如下:

1岁: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9岁:九龄,为九岁,指数之年

10岁:幼学,十岁。

12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15岁: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16岁:二八,为十六岁。

20岁:加冠,指二十岁。

24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30岁:而立,

40岁:不惑:

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河南民警与女子争吵掏枪相向 什么情况下警察才能开枪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9月21日中午,有媒体报道河南灵宝市一民警女子发生口角时拔枪相向,称“打死你也白打”,在双方争执中,民警在掏枪后曾有“你再说坏话,再往前走,看我敢打你不?”等言语,网友亦多质疑民警可能涉嫌滥用武器。晚间,灵宝市公安局通过微信公号通报,将其定性为民警违规用枪事件,并称已对当事人杨波涛进行停止执行职务、予以禁闭,行政记大过处分,同时免去副所长职务。那么,民警究竟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开枪呢?下面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就为您分享一些有关的常识知识供您参考。

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规定,可以使用武器(所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

一、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

二、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

三、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四、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

五、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

六、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暴乱、行凶或者脱逃的;

七、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八、聚众械斗、暴乱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

九、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

十、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

十一、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

十二、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

十三、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

十四、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

十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

欲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尽在本安全网站公共场所常识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河南中秋节的习俗

全文共 1689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一家人温馨的赏月、吃月饼、喝桂花酒可趣无穷。你知道河南中秋节的习俗吗?下面小编就告诉你河南中秋节的习俗,一起看看吧!

河南中秋节人气餐馆

1.管记水席

说到洛阳的名小吃,不能不提的就是洛阳水席。管师傅家中世代做水席,在老洛阳人的心中,这是最正宗的去处。店就开在自己家的三层小楼里,屋子里简单粉了个墙壁,错落的摆了几张桌子,一家可以说连装修都没有的店,却凝聚着老洛阳人多年来对水席的情怀和依赖。店里最值得推荐的一道菜——洛阳燕菜,也是最有名的一道。

地址:洛阳市仙果市街12号

2.善缘聚素食

门厅有拜佛烧香的地方,有缘人可以跟佛打个招呼拜一拜。菜全是素食但有肉的感觉,鱼善结缘是鱼的形状而且有鱼香肉丝的味道,微辣。最推荐的是酸汤焦响丸,酸酸的番茄汤很丰富味道不错。可以偶尔尝鲜,现代人胃里都是肉留下的毒素偶尔可以吃素清肠。

地址:金水区金水路通泰路交叉口向北50米路东

3.NY美式厨房

这家店在国贸360,位置特别好找,而且服务很好,招牌肋眼牛排是主打,肉质细腻多汁,烤制精准,对男生的食量来说也会饱足的。环境很优雅,非常适合情侣。

地址:金水区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国贸360广场3楼

猜你喜欢:

河南中秋节的习俗

河南人极为重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新禾入廪,游子当归,合家团聚。如有家人身居异乡,必在赏月时致以怀念。老人们向儿孙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共享天伦之乐。

铁塔燃灯是开封地区中秋的一项重要活动。铁塔所在地的开宝寺(明代以后人们称为铁塔寺),景色佳丽,是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的游乐苑圃。燃灯是开封人民自汉代沿袭下来的习俗,每年的元宵节和中秋节其事最盛。

南阳地区,旧时中秋节夜设茶果、月饼于庭院,焚香祭月,称为“圆月”,以示秋季丰收,合家团圆之意。现“祭月”之俗不存,但八月十五吃月饼,走亲串友之俗日盛。“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之语,说明了人们对这一节日的重视。

汤阴过去家家都要蒸月饼(白面里面放糖,蒸成圆饼状,再用木梳、顶针一类的工具按上几个图案),中秋夜月上树梢时,开始用月饼、水果之类供奉月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百姓经济宽裕,市场上月饼品种繁多,多数人家已不再蒸月饼,上供时用买的月饼和水果。供过后,要把月饼分给家人吃,以图吉祥团圆。

八月十五中秋节除吃市上卖的各种月饼之外,邓县、新野一带还流行吃干饼。那干饼通体圆形,下一层常做成十二个“月瓣”,“瓣”上插枣,上一层,或做“玉兔”,或做“猴”,又装饰许多面塑染色花果,此物用以供月、赠亲友,好看亦中吃。

在巩义,节前人们向亲友馈送月饼,全家团圆:杀鸡为肴。有“男不愿月”之俗。晚上在院内设案,摆月饼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许愿,这叫“愿月”。

在河南一些地方,甚至还有吃南瓜的习俗。相传很久以前的一个八月十五,南山脚下一名叫黄花的美丽少女,用从山中摘到的野南瓜救活了自己奄奄一息的双亲,并教会了当地乡亲种植南瓜的技巧。从此,每年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纪念黄花姑娘。

此外,在驻马店地区,八月十五要吃糍粑和月饼的风俗。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糍粑是一种信物,圣洁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赏月活动即喻示家家团结幸福、吉祥如意。

河南中秋好去处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

鸡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境内,桐柏山以东,大别山最西端,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全国八大景区之一,第一批列入全国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鸡公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南阳市内乡县辖区内。宝天曼保护区地质历史古老,附近有闻名于世的恐龙蛋及骨骼化石群。主要岩石是花岗岩、石灰岩和砂岩。地形特点是山麓缓长,坡势较陡,山高谷深,河谷迂回曲折。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属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过渡带综合性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珍贵树种及其生存环境。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和淮河的水源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河南联通强力推进网上订单转化工作目前业务转化率均已在91%以上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联通线上业务(即B2I2C业务)是基于互联网线上应用触点、完全采用电商模式运作的联通新兴战略合作业务,对于公司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为保障B2I2C订单迅速、高效转化,确保用户权益,提升用户感知,河南偃师联通多措并举,强力推进网上订单转化工作,截至目前,网上业务转化率均在91%以上,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化运营新体系的建立。

偃师联通从三方面组织开展此项工作。一是“指标分解到人,严控完成节点”。将线上订单分解到人到时,每个责任人按目标、时间节点完成。二是“前后台联动,严控退单”。珍惜每张电商工单,强化线上订单执行力,针对线上工单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反馈随时解决,做到“当日事当日毕”,优化流程,力争无理由全转化。三是“过程管控,树立先进”。加强过程监督通报,建立日督促、周通报、现场督导机制。同时,推广先进单位典型经验,取长补短,形成你追我赶、唯恐落后的活动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