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气象

气象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气象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气象问题。

分享

浏览

6558

文章

140

世界气象日是什么节日?有什么来历?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气象日”又称为“国际气象日”,是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成立而设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国际气象组织原本是非官方性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在其各成员国代表签订的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把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性纪念日,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于是就有了“世界气象日”。

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例如2020年的主题是“气候与水”,各成员国在这一天可根据当年的中心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包括组织群众到气象台站参观访问,举办气象仪表装备、照片、图表和资料的展览,放映气象科学电影,发行纪念邮票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 是什么主题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很多人都不知道世界气象日是什么意思,那么在每年的3月23日就是世界气象日,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气候和每个人都是有着一定关系的,而且气候变化也关系着每一个普通人,在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会有一个主题,而在今年的主题又是什么呢?

今年气象日主题是什么

在2023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则是为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这是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组织的全国气象行业单位开展的一个纪念性的活动,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加强气象的科普宣传和教育,向广大人民群众们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展现出气象部门的形象,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营造出一个特别良好的氛围。

什么是世界气象日

很多人都觉得气象日就是气象工作人员放下的,这段其实并不是的,具体的来源是在1960年的时候,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会决定的,在每年的3月23日,这一天就会定为世界气象日,最主要的就是为了聚集气象工作和大气科学这一领域的关注点。

其次则是进行科普宣传,在这一天当中我的象局则是会开放活动每年都会有一个主题,而在今年的气象主题则是和水有关系,意义则是为了能够呼吁全社会增进对全球变暖背景下天气气候的了解,构建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美好家园。

今年是第几个气象日

在今年的3月23日,是世界第63个气象日,主题则是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主要就是正好国际气象组织成立150周年,因此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希望能够通过天气气候,水相关的国际合作与协调沟通,能够使全球有更有力的行动,共同去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人和地球及自然生态系统社会文明都离不开天气,气候和水资源,因此人们一定要去学会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广州启动气象灾害雷雨大风Ⅳ级应急响应 如何做好防范?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气象灾害带来的是灾难,与此同时相应的防范工作也是必须做好的,需要加强预警意识、做好防汛准备、做好自我保护、提高饮水安全意识。广东省广州市、清远市、韶关市等多地突遇强降雨、雷电天气,不少地区出现了洪涝灾害和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这些自然灾害给广东省的居民带来了许多不便,也给相关行业和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广州市启动了气象灾害(雷雨大风)Ⅳ级应急响应,以尽可能降低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工作,需要充分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天气变化无常,一旦出现暴雨、雷雨等极端天气,必须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做好防范准备。建议每天应主动关注天气预报,根据预报情况提前安排好出行计划,避免在极端天气来临时被困。

在暴雨来临前,需要做好防汛准备工作。如果你住在地势较低的区域,要统计附近排水沟、下水道和水浸、涝水情况,特别是在家中、工厂、仓库等场所内,清除积水和易被淹的物品,保证室内的安全。在室外公共设施、电线杆等周围也要注意,保护好水、电等基础设施。如遭遇突发天气灾害,需要注意自身安全。建议尽量不外出,特别是在暴雨、雷雨时刻。如果需要外出或有必要逗留在户外,一定要时刻及时查看天气预报信息,慎重决定是否外出。在户外行动时,必须注意转移方向,避开易受灾的地区,特别是谷底和河道附近,以免因意外遇雨泥石流、山洪爆发造成威胁。

在气象灾害期间,由于排水系统容易受阻,建筑物内的自来水容易被污水淹没,导致水源受到污染。在此情况下,需要尽量避免饮用自来水,要专门购买瓶装水或者经过消毒的开水,要储备足够的食品和饮用水以备不时之需。广州市对这次气象灾害启动了Ⅳ级应急响应,各部门加强合作配合,尽全力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公众个人对灾害的重视和防范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24节气芒种气象变化 芒种谚语有哪些?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24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5日或6日,即为芒种节气。芒种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气,在中国农业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芒种这个节气里,气象变化非常显著。由于夏季的炎热天气,许多地区都会经历旱情。同时,西南风和北风的吹拂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因此,在芒种这个节气里,农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作物,确保收成。

芒种节气有很多谚语,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就是“芒种忙,麦上场,麦子夹生割,谷子要熟妥等,在芒种这个节气里,农民们需要忙着收割麦子。如果麦子没有成熟,就可能割出夹生。而等到了收谷子的时候,则需要等到谷子完全成熟后再进行收割。

除此之外,芒种节气还有其他的谚语,“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等。意思是在芒种节气里,如果西南风来了,那就预示着接下来将会有一连串的暴雨天气。而“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则告诉我们,在芒种这个节气里,一旦刮起北风,那就很可能会导致旱情,让青苗的生长受到影响。

还有“芒种热得很,八月冷得早。”这句话告诉,在芒种这个节气里非常热,但是八月份的时候气温却开始下降。还有“芒种日晴热,夏天多大水。”这句话则告诉,在芒种这个节气里,如果天气晴朗且炎热,那么夏季就会很湿润,很可能会有大雨天气出现。“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这句话告诉在芒种节气里,需要小心雷电天气的出现。而在夏至节气时,则需要注意北风的吹拂,因为它可能会导致暴雨和洪水等气象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北京西部大量气象站信号中断 气象局如何回复的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气象局:属实,但卫星雷达可用 。受到洪涝、电力和通讯信号等因素的影响,北京西部多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出现异常,部分自动站信号中断。这一情况对气象观测和预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北京市气象局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利用卫星雷达等其他手段对天气现象进行观测和预报,以保证对天气现象的准确观测和预报。

据北京市气象局介绍,受信号中断影响的气象站包括海淀、丰台、门头沟等区域的一些站点。这些站点主要是在山区、丘陵地带,由于信号干扰问题,导致观测数据上传出现异常。北京市气象局已经采取了措施,对受影响站点进行了排查和修复,利用卫星雷达等其他手段对天气现象进行观测和预报。

对于这一情况,气象专家表示,信号中断对气象观测和预报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气象观测需要多方面的数据支撑,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等,任何一个数据的缺失都可能导致预报的不准确。卫星雷达等手段可以弥补地面观测的不足,通过对云层和地面的反射回波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到比较准确的天气信息。

北京市气象局表示,虽然部分气象站的信号中断对观测和预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证对天气现象的准确观测和预报。也希望广大市民在出行时关注天气预报,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障自身安全。此次气象站信号中断事件也提醒大家,在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气象观测和预报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了更好地保障气象观测和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提高气象观测和预报的能力,为防灾减灾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白露的气象及养生常识

全文共 2279 字

+ 加入清单

白露代表天气渐渐转凉。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白露的气象养生常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白露的气象

白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九月上旬交节。白露是气温渐凉,夜来草木上可见到白色露水的意思。白露节气,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太阳移达黄经165度时,开始进入白露节气。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至白露节气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此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此外,华南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华南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

华南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华南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华南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与此相应,华南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

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华南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白露吃什么好

1、白露吃什么好——红薯:预防癌症助排毒

白露吃什么 推荐几款白露必吃的食物。红薯被评价为餐桌上的最佳食物,它具有预防癌症、防止便秘、减肥的功效,常吃红薯可以延年益寿。

2、白露吃什么好——板栗:补脾健胃养元气

栗子有百果之王的美称,既可以补脾健胃,又能够补肾强筋,还具有活血止血作用。在深秋季节,每天吃几颗栗子,有利于补养元气,强壮肾精。

3、白露吃什么好——大枣:宁心安神抗过敏

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人秋季的补养佳品。

4、白露吃什么好——百合:养阴润肺

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润肺解渴、止咳止血、开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阴虚久咳,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症状。

5、白露吃什么好——梨:清心降火解秋燥

梨具有润燥消风,镇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缓解“秋燥”,醒酒解毒。生梨性凉,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过多。脾胃较弱的人,也可以做成冰糖炖梨水,亦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方法。

6、白露吃什么好——核桃:温肺定喘又补脑

核桃是补脑的最佳食品,亦是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的食疗品,对肾虚、尿频、咳嗽等症有很好疗效。老年人常吃核桃,能够头脑清晰、耳聪目明。

7、白露吃什么好——菊花茶:祛燥润喉防感冒

菊花可疏风平肝,清心除烦,祛燥润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对感冒、头痛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老年人秋季可适当饮用菊花茶,达到祛火润肺的保养目的。

白露的养生常识

1、饮食调理

白露过后,燥气渐盛,燥易伤肺,专家提醒,要特别避免容易在秋季发生的鼻腔疾病、哮喘病、支气管病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特别对于那些过敏体质的人,在饮食养生上更要慎重。白露养生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选用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除了上述药物之外,要多吃梨、山竹等凉性水果,同时增加对芝麻、蜂蜜、枇杷、西红柿、百合、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以益胃、养肺、生津。另外,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此季可以用来煮粥或者煲汤的材料:草红花,山楂,丹参、红枣、桃仁、大枣,少量即可。

2、防寒保暖

防治脾胃受寒,最为重要的就是腹部的保暖了。白露季节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穿过于暴露的衣服,露背装、露脐装都已不合时宜了。

特别是老年人,应随外界气温冷暖及时增减衣服,衣服宜选用轻柔、松软、保暖性强的材料。还要注意夜晚保暖,不盖被子或被子过薄,也会引起腹泻。白露以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天气时冷时热,“秋八月,乱穿衣”的现象非常突出。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

讲究秋冻的原因是,秋冬之后,天气变凉,人的毛孔要闭合起来防着凉,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了,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开放,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添加衣物还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

在秋天风大、气温下降之际,一定要注意保护头部,最好戴上帽子,避免受风而引发头痛、发热等身体不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爱美穿露脐装,寒气极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同时秋季应注意脚的保暖,鞋袜宜宽松、舒适、吸汗。

展开阅读全文

2023暴雨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有哪些

全文共 1231 字

+ 加入清单

2023暴雨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有哪些推荐给大家进行采纳。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夏天尤为常见。下面是小编进行整理的2023暴雨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有哪些,欢迎查阅。

暴雨是如何形成的?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蒸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而形成的。

形成暴雨首先要有充沛的水汽,大气中水汽含量越丰富,产生暴雨的机会就愈大。

形成暴雨还必须有强烈持续上升运动,这样才能使大气中的水汽持续不断地发生凝结并形成雨滴下落。来自热带洋面的西南或偏南气流是水汽的输送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一般都携带有充足的水汽。当低空的西南气流达到一定强度(风速超过12米/秒)时称做低空急流,在其他条件有利时,低空急流一般都能形成暴雨。

2023暴雨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有哪些

? 蓝色: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 黄色: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 橙色: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 红色: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的情景是什么样子的?

暴雨的情景是突然天气变得阴沉,阴雨绵绵,有电闪雷鸣的迹象。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

防范暴雨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要将垃圾、杂物丢入马路下水道,以防堵塞,积水成灾。

2、暂停室外活动,学校可以暂时停课,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地势高的地方。

4、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电源总开关。

4、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把它们放到高处。

5、检查房屋,如果是危旧房屋或处于地势低洼的地方,应及时转移;家住平房的居民应在雨季来临之前检查房屋,维修房顶。

暴雨定义什么叫暴雨?

1、暴雨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

2、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但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3、在业务实践中,又可按照发生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暴雨划分为: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特大范围暴雨。局地暴雨历时仅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左右,一般会影响几十至几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较轻。但当降雨强度极大时,也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区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续3~7天,影响范围可达10~20万平方千米或更大,灾情为一般,但有时因降雨强度极强,可能造成区域性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气象自然灾害防范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1.当洪水泛滥时,居民如何组织防护?

当洪水上涨时,要切断电源,关掉燃气,低洼区域的居民要向地势高的地方转移,低层住宅的人员向高层转移;还可上树,利用漂浮物逃生。

2.有风暴潮袭击时,人员如何组织防护?

风暴潮易冲毁海塘堤防、涵闸、码头、护岸等设施,台风来临前,从事塘外养植有危险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3.有暴雨袭击时,人员如何组织防护?

易发生暴雨的地方,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把人员转移到安全场所。暴雨可能造成水利工程失事,一旦发生险情,要把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一旦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征兆时,及时做好撤离工作。

4.当洪灾来临前如何组织防护?

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市民发出洪灾警报,利用所有交通工具,疏散群众。

5.有强风袭击时,如何组织人员防护?

在强风来临前,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开容易造成伤亡的建筑物、高空设施等地方,千万不要在以上地方避风躲雨;要及时固定好花盆等物品,建筑企业要整理好堆放好建筑器材、工具、材料,确保安全。要避免在靠河、湖、海的堤坝、桥上行走,船要回港避风、固锚,人员上岸避风,车辆避免在强风中行驶。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气象自然灾害的防护常识

全文共 328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气象灾害是发生频率较高、影响大、危害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如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减轻危害。

(五)热带气旋

1. 热带气旋是发生于热带和副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漩涡。它像小孩玩的陀螺一样,边走边转,是气象灾害中破坏力最大的灾害之一。其灾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2. 热带气旋的名称和等级标准

对热带气旋,我国现采用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名称和等级标准,具体为:

1热带低压: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6—7级(风速10.8~17.1米/秒)。

2热带风暴: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8—9级(风速17.2~24.4米/秒)。

3强热带风暴: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10—11级(风速24.5~32.6米/秒)。

4台风: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大于12级(风速大于32.7米/秒)。

2000年起,我国采用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批准的新热带气旋命名系统进行命名。该套命名系统共由5组140个名字组成,循环使用。其中龙王(Longwang)、悟空(Wukong)、玉兔(Yutu)、海燕(Haiyan)、风神(Fengshen)、海神(Haishen)、杜鹃(Dujuan)、电母(Dianmu)、海马(Haima)、海棠(Haitang)等是由我国提供的。

3. 如何预防台风的破坏

1气象台发出台风警报后,不要到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或到海边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外出的人应尽快回家。

2住在大厦里的居民,应关好窗户,收掉阳台上的东西(花盆、晒衣架等);加固室外易被吹动的物体。

3市民应留意媒体播放、刊载的台风消息,并采取预防措施。

4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

5船只应及时驶入避风港。

6台风袭击来时,切勿靠近窗户,以免被强风吹破的窗玻璃弄伤。#p#副标题#e#

(四)暴雨

1. 暴雨的危害

暴雨是指一定时间内强度很大的雨。如果1小时降雨在16毫米以上,或者12小时降雨在30毫米以上,或者24小时降雨在50毫米以上,都称暴雨。暴雨,特别是大范围持续性的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往往会引起严重的洪涝灾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2. 暴雨危害的防护措施

1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2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

3底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4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5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准随意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淤塞。#p#副标题#e#

(二)龙卷风

1. 什么是龙卷风

龙卷风是从对流积雨云中伸向地面的小范围强烈旋风。它的上端与积雨云相接,下端有的悬在半空中,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一边旋转,一边向前移动。

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从云底向下伸展,同时伴有狂风暴雨、雷电或冰雹。龙卷风经过水面,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同云相接,俗称“龙吸水”;龙卷风经过陆地,常会卷倒房屋,吹折电杆,甚至把人、畜和杂物吸卷到空中,带往它处。

2. 龙卷风的特点

1龙卷风常在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发生,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

2龙卷风的袭击范围小,其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数百米之间。

3龙卷风的持续时间短。龙卷风的持续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最多不超过一小时。

4龙卷风出现的随机性大,仅仅靠常规的气象监测手段很难预报。

5龙卷风的风力特别大,破坏力极强。在龙卷风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200米/秒。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会把人吸走。

3. 遇到龙卷风怎么办

1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

2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3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4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垂直方向逃离,伏于低洼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被压或触电。

5汽车外出遇到龙卷风时,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因为汽车对龙卷风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p#副标题#e#

(六)高温

高温灾害主要是气温太高而引起人员、动植物不能适应的现象。

1.高温标准

空气温度达到或超过35℃以上时称为高温,达到或超过37℃以上时称酷暑,

连续高温酷暑会使人体不能适应而影响生理、心理,甚至引发疾病或死亡。

2.高温灾害的防御

1安装空调、电扇,以改善室内闷热环境。但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以防止产生头痛、头昏等所谓的“空调病”。电扇不能直接对着头部或身体的某一部位长时间吹,以防身体局部受寒。

2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以防寒气侵入肌肤而患病。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热水洗澡。

3汽车驾驶员要趁夜间气温低时休息好,保证睡眠时间,以防因疲劳而引发交通事故。

4高温天气宜吃咸食,多饮凉茶、绿豆汤等,以补充因出汗失去的水份、盐份。

5适量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人体的耐热功能,提高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

(一)雷电

1. 雷电是怎么回事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一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有的是在云层与云层之间进行,有的是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进行。这两种放电现象俗称打雷,它会破坏建筑物、电气设备、伤害人畜。这种放电时间短促,一般约50~100微秒,但电流异常强大,能达到数万安培到数十万安培。

放电时产生强烈的光,这就是闪电。闪电时,将释放出大量热能,瞬时能使局部空气温度升高1万—2万℃。空气的压强可达70个大气压,这样大的能量,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往往会造成火灾和人畜的伤亡。

2. 雷电能造成哪些危害

1雷电产生强大电流,瞬间通过物体时产生高温,引起燃烧、熔化;触及人畜时,会造成人畜伤亡。

2雷击爆炸作用和静电作用能引起树林、电杆、房屋等物体被劈裂倒塌。

3打雷放电时能产生数万度高温,空气急剧膨胀扩散,产生冲击波,具有一定的破坏力。

4雷电流在周围空间形成强大的电磁场。电磁感应能使导体的开口处产生火花放电,如有易燃、易爆物品就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5各种电力线、电话线、广播线由于雷击产生高压,致使电器设备损坏。

3. 怎样预防雷击

1在空旷田野上,不要使自己成为尖端,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顶。

2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

3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在大树下躲雷雨是极不安全的。此外,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地势高的山丘处停留,以防不测。

4在山间旅游,如路遇山洞也可进入避雷。

5打雷时,最好不要到湖泊、江河、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也不要去游泳。

6打雷时,在平坦的开阔地带,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或开拖拉机。

7打雷时,在室内相对比较安全,但要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4. 怎样抢救被雷击伤的人员

受雷击而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停跳,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并及时送往医院急救。#p#副标题#e#

(三)浓雾

1. 浓雾危害

上海地区全年的雾天约40多天,大都出现在冬季,当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时,习惯上称为大雾或浓雾。大雾天气给城市交通运输带来严重影响,由于能见度差,路面滑,容易引发撞车、撞人的事故。

2. 雾灾危害

1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带上口罩,防止吸入对身体有害的气体。

2尽量少在雾中活动,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

3行人穿越马路要当心,要看清来往车辆。

4骑车要减速慢行,听从交警指挥。乘车(船)不要争先恐后;遇渡轮停航时,不要拥挤在渡口处。

5雾中驾车时,应打开防雾灯,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制动距离,保持慢速行驶。在雾中停车,最好驶到道路以外。

展开阅读全文

野外气象小知识有哪些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户外旅行应当知道些气象的基本知识。一旦到了户外,就只有听天由命,我们只能认识自然,而不能左右自然。旅行中除了遇到雷雨、大风雪等情况应当停止、休息外,其他情况均可以继续行动。而在野外露营就需用多考虑一些气象问题。

风力等级 风速 外 界 表 象

0级静风 0.0-0.2 烟柱直上,水面无波,树叶不动。

1级软风 0.3-1.5 弱而无力,烟随风去,树叶微动。

2级轻风 1.6-3.3 人有感觉,树有微响,旌旗始动。

3级微风 3.4-5.4 细枝摇动,旌旗风展,稻谷摇动。

4级和风 5.5-7.9 树枝弯动,灰尘四起,纸飘空中。

5级劲风 8.0-10.7 小树摇动,湖塘起波,庄稼起伏。

6级强风 10.8-13.8 电线有声,撑伞难行,大树摇动。

7级疾风 13.9-17.1 迎风难行,全树摇动,大树弯枝。

8级大风 17.2-20.7 阻力甚大,小枝折断,江河浪猛。

9级烈风 20.8-24.4 吹坏烟囱,小屋受损,瓦片移动。

10级狂风 24.5-28.4 行人吹跑,逆风难行,树木刮倒。

11级暴风 28.5-32.6 破坏严重

12级飓风 32.7以上 摧毁极大

防雨:

防雨是露营气象考虑的重要问题,如果判断当晚有可能下雨,应当对营地及帐篷进行必要的防雨处理,除选择好营地外,需要挖泄洪沟,加固帐篷并增强防雨性能,如可以在帐篷外加盖防雨塑料布、雨衣等,将各种旅行用品放置在帐篷中等。防雨应在扎营前观察天气变化情况,经常外出旅行多观察多积累经验就会掌握是个大慨。

防风:

风向对应扎营比较重要,关系到帐篷门、炉灶口开向及营地各区域的整体布置问题。这须要了解一些地形气候知识,在大湖泊边扎营,其风向是早晚相反变化,白天,地面温度上升快,风向是向陆地刮;夜晚,地面温度下降快,风向向湖区刮。故应当将帐篷门背风开,而炉灶口应向风开。在炎热干燥的山区同样有相似的情况,白天,由于山谷(谷地)气温上升慢于山坡(山顶),呈上升气流,即谷地向上刮风,而夜晚则呈下降气流,风向谷地刮。故在山谷中扎营时应当事前考虑这种情况。研究风向及风力,对应户外运动比较重要,有条件的可以带上一个风向风力表,或根据下表查知风力,在记日记时不妨记录一天最大的风速。

展开阅读全文

气象雷达能定量估测降水的原因

全文共 1083 字

+ 加入清单

气象雷达是专门用于大气探测的雷达。属于主动式微波大气遥感设备。与无线电探空仪配套使用的高空风测风雷达,只是一种对位移气球定位的专门设备,一般不算作此类雷达。气象雷达是用于警戒和预报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如台风和暴雨云系)的主要探测工具之一。常规雷达装置大体上由定向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天线控制器、显示器和照相装置、电子计算机和图象传输等部分组成。

气象雷达能定量估测降水原因

在气象台发布的预警信息中,我们常能听到一定时间内降水量的预报,例如“北京中北部未来两天降水量将达100 毫米”,“据预测,华盛顿将有一场大暴雨,雨量达150 毫米甚至更多”,等等。它们大多是利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由计算机算出来的。

气象学家还能利用一种叫做“天气雷达”的气象雷达来定量估测降水。气象雷达发射出电磁波,电磁波遇到空气中的雨滴、云滴、冰晶、雪花等会发生散射,返回的电磁波被雷达天线所接收并显示在屏幕上,气象学家根据回波图像可以得知大气中降水的强度、分布、移动和演变情况,以此了解天气系统的结构和特征。气象雷达能探测台风、局部地区强风暴、冰雹、暴雨和强对流云等,并能监视天气的变化。

但是,在雷达屏幕上,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雷达回波的强度、分布、移动和演变情况,气象工作人员又是怎样来定量估测降水的呢?通常情况下,雷达回波强度与降水强度具有相同的概率分布。气象台站会收集和统计不同地区、不同降水类型和不同降水强度的雨滴谱,也就是单位体积内各种大小雨滴的数量随其直径的分布,然后找到不同类型的降水的回波强度与其对应的降水强度之间的关系,比如层状云降水、对流云降水、地形云降水、干雪和湿雪等,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组经验公式,用来定量估测降水。

实际工作中,为了利用气象雷达测量某区域在某时段的降水总量,可把区域、时间进行分割,然后对雷达测得的多个降水量进行累加或平均,这样可以去除随机误差的影响,使该区域上的雨量或平均强度比单点的瞬时强度更为准确,从而保证了估测精度。

近年来,气象雷达估测降水的技术也在不断翻新。而且,将设置在地面上的雷达组成网络,并利用以卫星为载体的雷达,就可实现大范围内的降水观测,可以弥补单点观测的不足。但是,利用雷达组网来进行定量监测及预报大范围降水,也会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把组网的雷达回波图拼在一起时,拼图本身的技术问题,会使降水估测的精度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即使是同一型号的气象雷达,探测的结果也会有差别,例如各雷达的选址不同、雷达回波受到不同地形和建筑物的影响、有效覆盖区的雨量计站点分布密度不同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结果,使组网后的数据出现误差,最终会影响预报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气象部门暂停发布霾预警?其实是为了统一口径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一张“关于暂停霾预报和预警的通知”的图片在网上流传。气象部门将不再发布雾霾警告吗?《北京晨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中国气象局目前正在与环保部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发布,并将制定统一的发布机制和业务流程,并将于近期公布。

市气象局确认收到通知

网上流传的图片是一张写着“科技与预测办公室”的通知。张贴在互联网上的通知称:“2017年1月17日18: 36,我们接到中国气象局预报部门的电话,要求立即停止霾预报和预警工作。”并要求省气象局和气象局停止生产和发布霾预报和预警产品。同时,它表示,对于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地区,可以根据相对湿度和雾进行预报和预警工作。

记者从熟悉北京市气象局的人士那里了解到,他们确实收到了中国气象局的通知,要求从昨天起暂停霾预报和预警服务。据报道,网上流传的通知是气象部门的内部通知。记者了解到,霾预报预警的暂停与气象和环保部门发布霾信息时口径不一致有关。

北京市民对雾霾预警非常熟悉。在这个秋冬季节,各种各样的霾警告不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最新的雾霾警告发布于1月5日8:45,一直持续到1月8日5:45。然而,让市民困惑的是气象部门发布的雾霾警告和市空气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的空气污染警告往往颜色不统一。例如,在去年12月16日至21日的大规模区域性污染过程中,严重空气污染预警为红色,霾预警为橙色。当时,气象部门解释说,严重空气污染的预警主要是考虑到持续时间长的霾和严格减排的需要。雾霾预警是气象部门根据天气变化和雾霾发展水平发布的预警,并将适时升级或降级。

不同的口径给公众带来了麻烦。

事实上,公众只知道红色警察是“可怕的”,橙色警察也令人担忧。然而,由哪个部门发布的预警的学名是什么,往往令人困惑。事实上,这两种类型的预警经常共存。严重空气污染的预警是政府的管理行为,橙色及以上有强制性措施。雾霾预警仅仅是对人们生活和旅行的健康保护和安全警告。

中国气象局和环境保护部昨晚也对媒体做出回应,称环境保护和气象部门将在每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发生前发布重空气污染和霾的预警信息,地方政府将根据这些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由于评价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发布流程不同,环保部门发布的空气污染预警信息与气象部门发布的霾预警信息有时不一致,给公众认知和地方政府应对带来困扰。

展开阅读全文

上海外滩气象信号台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外滩气象信号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外滩气象信号台是上海市外滩标志性建筑之一,外滩建筑群已经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建筑物。1884年,法国天主教会创建的徐家汇天文台,在“洋泾浜”外滩(今延安东路外滩)设立气象信号台,信号台是直竖地上的一根长木杆,根据天文台传来的气象信息。1907年,重建圆柱形的气象信号,台统高50米,塔高36.8米,被人们称为“阿脱奴婆”式建筑。为保护这个建筑物,1993年外滩改造工程中,将它向东整体移位20米。二楼现为怀旧时光酒吧。

信号台的历史,是与国际航海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扩张,商船航运和军舰航行都离不开气象。1853年8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海洋会议上,气象作为航海事业的重要因素进行了讨论。1854年,英国商业部成立了气象处,于1861年首次利用信号电码发送暴风雨警报。之后,英国在纽卡斯尔等港口,开始采用悬挂信号的方法发布风暴警报,欧洲各重要港口也相继建立了信号台。

上海开埠后,英国和法国传教士先后在上海开展气象观测。之后,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872年8月决定在上海徐家汇建立观象台,同年12月正式开始气象观测。从1873年5月起,在报纸上发表隔日气象观测资料,并在海关对面的布告栏每日公布中国和日本部分地区的天气情报报告,使商船、军舰离港时能获取气象情报。

为了轮船航行安全的需要,招商局于1882年12月求得清政府两江总督左宗棠核准,沿徐家汇路向徐家汇观象台架设电话线杆,以便获得海上气象情报。法租界公董局闻讯后迅速作出反应,于12月21日决定,在洋行、外--司集中的外滩黄浦江畔西洋码头附近,法租界洋泾浜桥堍(今延安东路外滩),建立气象警报信号台,并设立对时用的子午时辰球。同时,呈请法国驻沪总领事傅赉世(Flesch)向上海道台邵友廉交涉,要求取得沿徐家汇路向徐家汇观象台架设电话线路的权利。当时法国正侵略越南。为了维护我国的主权,邵友廉以“两江总督左大人已有谕贴核准招商局立杆架线在先”为由,两次严辞拒绝了傅赉世的要求。对此,法租界公董局极为不满,仍以徐家汇路是法国军队修建、公董局拨款保养为理由,表示-招商局的立杆架线行为,并再次要求傅赉世与上海道台交涉。由于中法关系日益紧张,法国舰队在我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中法战争一触即发,傅赉世于1883年3月26日复函给公董局,拒绝再行交涉。同时,指责公董局“不能对于此地当局提出任何-”,“所有关于国际性质的问题,只有国家代表方有处置的权能。”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乘隧道九线至广东路中山东一路站下

景点位置

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二路1号甲

展开阅读全文

马鞍山市气象局气象科技馆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马鞍山市气象局气象科技馆为科普教育基地。

2003年被马鞍山市科协授予“马鞍山市科普教育基地”;2006年被安徽省科协授予“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被中国科协再次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2015年,与县、区科协、学校、社区签订科普共建协议七十多份;年均外出开展防雷安全讲座、气象科普知识、防灾减灾常识授课十二场次,免费赠送科普刊物、科普知识10000多份;由市气象局制作的科普动漫短剧《雷雨天气》已在多所学校一百多个班级、社区播放,受众人数超过两万多人次;开展送气象科普进农村活动,根据不同的季节,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乡镇企业、种养殖基地,开展夏季午收 、清沟排涝、秋收秋种、森林防火、保墒治虫等气象科普服务。马鞍山钟村小学、东苑小学、第七中学被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授予“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

展开阅读全文

哪些气象环境会引起海难事故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据悉,山东11·24特大海难事故是一起在恶劣的气象和海况条件下,船长决策和指挥失误,船舶操纵和操作不当,船载车辆超载、系固不良而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那么,哪些气象环境引起海难事故呢?

小编认为你,引起海难事故的气象环境有台风、飓风、龙卷风、暴雨、地震、泥石流、海啸、火山爆发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长11.24特大海难事故。

烟台市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影响,从24日中午开始,偏北风逐渐增大到7~8级,约17:00时后风速急剧增大,阵风10级;气温从24日14:00时8.2℃降至25日08:00时零下1.3℃,下降约10℃。当日正值农历十七,23:00时为天文大潮高潮潮时,实际潮高4.09米,比预报的2.48米高1.61米。受风浪和大潮影响,沿岸雕塑倒塌,路边石条等严重移位。事故附近海域不受遮蔽,实际风力和浪高更大,异常超出预报,实测为偏北风9~10级、阵风11级,浪高5.5~7.5米。在寒潮降温、大风和大潮的共同作用下,24日中午以后烟台沿海出现了1991年以来第二个最恶劣的气象、海况,致使“大舜”轮遇险,并给施救带来极大困难,直至200多人遇难。同时,也使当日在渤海湾航行的客滚船“银河公主”和货船“漩达”等船舶遇险,“中鲁”、“工友”、“生生”等客滚船被迫返航或航行时间大幅延长。

那么,面对海难事故,应该如何应急施救呢?

发生海难事故后,难船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尽力自行抢救;情况严重确认抢救无效,且有危及人命安全或船舶有沉没危险时,应发出遇险信号求救,并迅速放下救生艇,弃船待救。在海难救助上,首先是营救遇险人员。《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规定各沿海国应设有救援中心。中国已成立了海上搜寻救助中心。对于难船和船上货物,需先按救助契约达成协议,然后依据救助要求进行施救。

展开阅读全文

高温天气是气象灾害吗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自然灾害会造成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的损失,同时也会造成灾害区内不计其数的伤亡人数。那么高温天气是气象灾害吗?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北美地区常见的飓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高温灾害主要是气温太高而引起人员、动植物不能适应的现象。空气温度达到或超过35℃以上时称为高温,达到或超过37℃以上时称酷暑,连续高温酷暑会使人体不能适应而影响生理、心理,甚至引发疾病或死亡。

社会危害

其实,2013年7月以来,持续高温已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据媒体披露,截至7月30日17时,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已有3名患者因热射病死亡。据统计,今年上海非职业性中暑死亡患者已有10余人,其中室内中暑患者占三成以上。事实说明,热射病的死亡率高达90%,而一般都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持续高温也给人民财产造成很大损失。在江苏盐徐高速,一辆轿车在行驶过程中起火,不到5分钟车辆就被烧成空壳。起火原因是打火机在高温状态下发生爆炸。在杭州,持续40多度的高温让九溪十八涧溪流几近干涸。持续高温也给多个地区带来了旱情,湖南中西部、重庆南部等地都存在中度到重度气象干旱。贵州全省88个县(市、区)中已有78个出现不同程度干旱。浙江一些地方的农业特别是无灌溉设施农作物和高山农业已经受灾,预计部分地区将减产两到三成。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我们为大家所了解到的,大家可以仔细的去阅读。如果大家要想了解更多的高温天气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我们可以关注下期的内容,下期会为大家详细的去讲解更多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气象专家教您如何台风来临期间防范、自救、救援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检查一下家里的门窗是否牢固,并及时关好窗户,取下悬挂物。对于门窗存在缝隙,可能会漏水的,要提前找专业人士进行修理或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刮台风下暴雨时,家里遭雨水侵袭,下面让气象专家教您如何台风来临期间防范、自救救援吧?

当台风到来时

1、要完成第一步骤的各项准备工作。

2、暴雨来临时,切断家用电器电源,不触摸裸露电线。

3、台风来时尽量不外出,雨中行车要开灯,能见度低于200米就下高速,车遇水时先离开再求助。

4、不在强风区域开车,不在河边或小桥上行走,不趟积水区。

5、台风中不打赤脚或穿凉鞋,穿着雨靴防雨又绝缘,受伤后先打120,不要盲目自救。

6、无论如何都要离开移动性房屋、危房、简易棚、铁皮屋,也不能靠在围墙旁避风,以免围墙被台风刮倒引致人员伤亡。

7、如果在外面,千万不要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风避雨;开车的话,则应立即将车开到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

8、千万别为赶时间而冒险趟过湍急的河沟。

9、不要把车停在露天广告牌、树下,或者居民楼下,以免有花盆等物坠落;如果地处低洼,要及早把车移到高处停放,以免发生被淹。

如果需要紧急撤离

1、如果没有通知你撤离,那么就留在结构坚固的建筑内,但要计划好当强风来临时自己将怎样行动。如果你家有冰箱,将冰箱开到最冷档,以防停电引起食物过早变质;请拔掉小的电源插头,并在浴缸和大的容器中充满水,以备清洁卫生之需。

2、把你的撤离计划通知在警报区以外的家人或亲戚。

3、如果需要离开住所,要尽快离开,并且尽量和朋友、家人在一起,到地势比较高的坚固房子,或到事先指定的洪水区域以外的地区。

当台风信号解除后

1、要坚持收听电台广播或收看电视,当撤离的地区被宣布为安全时,你才可以返回该地区。为了保护生命的安全,道路有可能被封锁,如果你遇到路障或者是被洪水淹没的道路要切记绕道而行!

2、要避免走不坚固的桥,不要开车进入洪水暴发区域,应留在地面坚固的地方。还要注意那些静止的水域很有可能因地下电缆裸露或者是垂落下来的电线而带有致命的电力!

3、要仔细检查煤气、水,以及电线线路的安全性。在你不能确定自来水是否被污染之前,不要喝自来水或者用它做饭。要避免在房间内使用蜡烛或者有火焰的燃具,而要使用手电筒。在生命遇到危险时,动用可靠通信工具求救。

展开阅读全文

气象灾害分几个等级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每天看电视新闻,经常可以听到气象灾害这个词语,那么您知道气象灾害也分等级吗?气象灾害分几个等级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根据气象灾害影响程度,把气象灾害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四个等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气象灾害、重大气象灾害、较大气象灾害和一般气象灾害。而气象灾害预警级别,也从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预警。

1、Ⅰ级预警:特别重大(红色)

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或者多省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极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5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5级。

2、Ⅱ级预警:重大(橘黄色)

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特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4级、森林(草原)火险等级达4级。

3、Ⅲ级预警:较大(黄色)

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或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3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3级。

4、Ⅳ级预警:一般(蓝色)

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较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或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2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2级。

展开阅读全文

发生中暑的气象条件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发生中暑的气象条件

中暑的发生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曝晒时间、体制强弱、营养状况及水盐供给等情况有关。

诱发中暑的因素很复杂,但其中主要因素还是气温。根据气象特点,可将发生中暑现场小气候分为两类:一类是干热环境,这是以高气温、强辐射热及低湿度为特点,环境气温一般可较室外高5-15℃,相对湿度常在40%以下;另一类为湿热环境,即气温高,湿度高,但辐射热并不强。由于气温在35-39℃时,人体2/3余热通过出汗蒸发排泄,此时如果周围环境潮湿,汗液则不易蒸发。

据实验,导致中暑发生的条件:①相对湿度85%,气温30-31℃;②相对湿度50%,气温38℃;③相对湿度30%,气温40℃。

中暑的程度可以分为三级

①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不超过37.5℃;

②轻度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同时体温在38.5℃以上,并伴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或者皮肤湿冷、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而快的情况;

③重症中暑。除以上症状外,发生昏厥或痉挛;或不出汗,体温在4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2月10日是什么节日?国际气象节是几月几日

全文共 503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2月10日国际气象节。在1991年2月10日,在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叫依西·雷莫里诺(Issy-Les-Moulineaux)的地方举办了第一个国际气象节。

2月10日是什么节日?国际气象节是几月几日

国际气象节的由来

国际气象节的发起人是法国人,在1991年2月10日,在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叫依西·雷莫里诺(Issy-Les-Moulineaux)的地方举办了第一个国际气象节,当时有16个国家的25个电视台参加,来自世界各地的气象专家,从参加气象节的电视台中,评出优秀的气象节目、气象小姐和气象先生。

发展成型

到了2000年时,就已经有65个国家的130个电视台参加国际气象节了。我国最早的气象台是1872年建成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和即时系统预报。

气象发展

气象概况

我国最早的气象台是1872年建成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不过,当时的天气预报只有“全国风向不定、天气多变、可能有雨”等既模糊又简单的内容。1980年7月,他们在中央电视台播报了我国第一次的电视天气预报。如今大家看到的天气预报已经运用了卫星、雷达等高科技手段,不仅有一两天的短期预测,还有跨季度、跨年度的长期气候预测,和实时系统预报。

气象知识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就是钩卷云,它实际上是一个天气系统过来最开始出现的云,所以一旦天上出现钩钩云的时候,说明天气系统快接近这个地方,就要下雨了。“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就来到”,在夏天下大雨之前,一般气压要降低,而燕子、蛇这些小动物,对气压降低反应很敏感,乱飞乱跑,这就意味着要下大雨了。

那么说某某地区,相对湿度,降水概率这些词,为什么不直接说到底什么地方下不下雨呢?先来看看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气象台站在近几年推出的一个新的为群众服务的一个预报项目,也就是指空气中水汽的饱和程度,它与人的健康关系很大,如果相对湿度很高,比如说达到百分之一百,那么你就感到非常闷热。而说“局部”是因为如今科学水平还不是很高,对于一些预报项目,特别是剧烈的这样的天气,预报水平不是很高。按道理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想慢慢会提高它的预报水平,可能会更少的用局部这个字。

这里还有许多风向标的指示,这在电视天气预报里头是大风的标志。一道杠是两级风,三道杠是六级风。那么气象上,是平均风速大于等于六级称为大风所以它是个大风的标志。说到气候,我国的极端气候可以说是比较多,2002年1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暖和的一个冬天,全国的平均气温为近40年同期最高值,而12月份,西北、华北、黄淮地区持续一周的大范围降雪,也是历史上罕见的,像新疆、内蒙古、山西的大部分地区和陕北、北京的连续降雪数日,都达到或者接近50多年来的连续降雪日数的最大值。

原因一,是中国的气温变化它有一个周期,它三十年一个周期,1920年以前是一个冷周期,1920年到1940年这一段时期是一个暖周期,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又是冷周期,从八十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暖周期。所以我们如今是处在一个暖周期里头。原因之二就是因为工业时代以后二氧化碳大量向大气排放,所以它对温度、气温有个增高的效应,从全球来看,八十年代以来,全球温度的升高,这个升高的趋势,还继续保持。而降水也确实12月份北京出现了1875年以来最长的一次降雪,打破历史记录,不光是北京、山西、河北这些地方降雪长度都超过历史记录,在气候变暖的这个环境里头是很容易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这算一个事件,应该是正常的,应该是合理的。

气象台站

北京地磁气象台:由俄国教会建立于1849年*

上海徐家汇观象台:由法国教会建立于1872年

香港天文台:由英国政府建立于1883年

台北测候所:由日本中央气象台建立于1896年

青岛观象台:由德国海军建立于1898年

哈尔滨测候所:由俄国“中东铁路建设局”建立于1898年

北京中央观象台:由民国政府教育部建立于1912年

延安气象台:由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45年

*注:北京地磁气象台气象观测始于1841年,1849年正式成立地磁气象台,1867年气象台脱离教会,直隶于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世界节日、国际日、纪念日大全、农历节日大全1月元旦节(1月1日)黑人日(1月第一个星期日)日记情人节(1月14日)国际海关日(1月26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1月27日)国际麻风日(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小寒节气(1月5-7日交节)大寒节气(1月20-21日交节)2月世界湿地日(2月2日)国际气象节(2月10日)情人节(2月14日)国际母语日(2月21日)反殖民主义斗争日(2月21日)立春节气(2月3-5日交节)雨水节气(2月18-20日交节)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2月最后一天)3月国际海豹日(3月1日)全国爱耳日(3月3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5日)世界青光眼日(3月6日)国际妇女节(3月8日)保护母亲河日(3月9日)中国植树节(3月12日)白色情人节(3月14日)国际警察日(3月14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国际航海日(3月17日)世界森林日(3月21日)世界儿歌日(3月21日)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3月21日)世界睡眠日(3月21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气象日(3月23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世界戏剧日(3月27日)复活节(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惊蛰节气(3月5-7日交节)春分节气(3月20-22日交节)4月愚人节(4.1)国际儿童图书日(4.2)世界自闭症日(4.2)巴勒斯坦儿童日(4.5)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4.7)世界高血压日(4.7)世界卫生日(4.7)非洲环境保护日(4.10)世界帕金森病日(4.11)世界社会工作日(4.15)非洲自由日(4.15)世界血友病日(4.17)国际古迹遗址日(4.18)世界地球日(4.22)世界法律日(4.22)世界读书日(4.23)世界防治疟疾日(4.25)世界知识产权日(4.26)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4.28)化学战受害者纪念日(4.29)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4.30)全球青年服务日(4月的第2或第3个周末)潍坊国际风筝节(4月20日至25日)国际秘书节(4月的最后一周星期三)世界儿童日(4月的第四个星期日)世界航天节(4.12)谷雨节气(4月19日-21日交节)清明节气(4月4-6日交节)5月五一国际劳动节(5.1)世界新闻自由日(5.3)五四青年节(5.4)世界防治哮喘日(5月的第一个周二)世界微笑日(5.8)世界红十字日(5.8)战胜德国法西斯纪念日(5.9)国际护士节(5.12)玫瑰情人节(5.14)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碘缺乏病防治日(5.15)国际家庭日(5.15)世界电信日(5.17)国际博物馆日(5.18)世界计量日(5.20)网络情人节(5.20)全国学生营养日(5.20)世界文化发展日(5.21)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22)全国助残日(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非洲解放日(5.25)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5.26)国际维和人员日(5.29)世界无烟日(5.31)立夏节气(5月5-7日交节)小满节气(5月20-22日交节)6月六一国际儿童节(6.1)世界牛奶日(6.1)世界环境日(6.5)全国爱眼日(6.6)世界海洋日(6.8)中国人口日(6.11)世界无童工日(6.12)世界献血日(6.14)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17)世界难民日(6.20)父亲节(6月的第3个星期日)奥林匹克日(6.23)世界手球日(6.23)全国土地日(6.25)国际禁毒日(6.26)联合国宪章日(6.26)全国科普行动日(6.29)世界青年联欢节(6.30)芒种节气(6月5-7日交节)夏至节气(6月21-22日交节)7月中国共产党诞辰(7.1)香港回归纪念日(7.1)国际建筑日(7.1)国际体育记者日(7.2)美国独立日(7.4)国际接吻日(7.6)国际合作节(7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世界过敏性疾病日(7.8)中国航海日(7.11)世界人口日(7.11)银色情人节(7.14)国际冰壶日(7.16)曼德拉国际日(7.18)人类月球日(7.20)世界语创立日(7.26)世界肝炎日(7.28)第一次世界大战(7.28)非洲妇女日(7.30)小暑节气(7月6-8日交节)大暑节气(7月22-24日交节)8月八一建军节(8.1)爸爸节(8.8)全民健身日(8.8)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8.9)国际青年日(8.12)国际左撇子日(8.13)绿色情人节(8.14)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8.15)世界人道主义日(8.19)废除奴隶贸易国际纪念日(8.23)纳米比亚日(8.26)全国律师咨询日(8.26)立秋节气(8月7-9日交节)处暑节气(8月22-24日交节)9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3)国际扫盲日(9.8)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9.8)中国教师节(9.10)世界预防自杀日(9.10)世界清洁地球日(9.14)相片情人节(9.14)国际民族日(9.15)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16)全国爱牙日(9.20)国际和平日(9.21)世界老年痴呆日(9.21)全民国防教育日(9月第三个星期六)世界无车日(9.22)世界避孕日(9.26)世界旅游日(9.27)国际翻译日(9.30)国际聋人日(9月第四个星期日)世界心脏日(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海事日(9月的最后一周)白露节气(9月7-9日交节)秋分节气(9月22-24日交节)10月十一国庆节(10.1)国际音乐节(10.1)国际老年人日(10.1)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10.2)国际非暴力日(10.2)世界动物日(10.4)世界空间周(10月4-10日)世界住房日(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教师日(10.5)全国高血压日(10.8)中国航天日(10.8)世界视力日(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世界邮政日(10.9)世界居室卫生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10.10)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月第二个星期三)世界镇痛日(10.11)世界60亿人口日(10.12)世界关节炎日(10.12)世界保健日(10.13)国际标准时间日(10.13)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10.13)世界标准日(10.14)葡萄酒情人节(10.14)全球洗手日(10.15)国际盲人节(10.15)世界农村妇女日(10.15)世界粮食日(10.16)世界消除贫困日(10.17)世界厨师日(10.20)世界骨质疏松日(10.20)世界统计日(10.20)世界传统医药日(10.22)联合国日(10.24)世界发展信息日(10.24)环卫工人节(10.26)世界男性健康日(10.28)世界卒中日(10.29)世界勤俭日(10.31)万圣节前夜(10.31)寒露节气(10月8-9日交节)霜降节气(10月23-24日交节)11月中国记者节(11.8)全国消防日(11.9)吉尼斯世界纪录日(11.9)世界青年节(11.10)光棍节(11.11)联合国糖尿病日(11.14)电影情人节(11.14)国际宽容日(11.16)国际大学生节(11.17)世界厕所日(11.19)非洲工业化日(11.20)世界电视日(11.21)世界问候日(11.21)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11.25)国际声援巴勒斯坦人民日(11.29)美国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立冬节气(11月7-8日交节)小雪节气(11月22-23日交节)12月世界艾滋病日(12.1)废除奴隶制国际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12.2)国际残疾人日(12.3)全国法制宣传日(12.4)国际志愿人员日(12.5)国际民航日(12.7)世界足球日(12.9)国际反腐败日(12.9)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12月第二个星期日)世界人权日(12.10)拥抱情人节(12.14)世界强化免疫日(12.15)国际移徙者日(12.18)南南合作日(12.19)澳门回归纪念日(12.20)国际篮球日(12.21)平安夜(12.24)圣诞节(12.25)大雪节气(12月6-8日交节)冬至节气(12月21-23日交节)传统(农历)节日农历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