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气象局

气象局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气象局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气象局问题。

分享

浏览

873

文章

11

气象局为什么要装备大炮和火箭?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雹灾袭扰人类历史悠久,因此,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探索人工消雹的方法。自1958年开始,中国主要的消雹手段是采用55式37毫米口径单管高炮、65式37毫米口径双管高炮或防雹火箭向雹云过冷部分发射炮弹。用来防御冰雹对农作物造成大面积危害。

大炮和火箭历来是军队的装备,可是有些气象局居然也拥有这些武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为了对付冰雹。

雹灾袭扰人类历史悠久,因此,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探索人工消雹的方法。据记载,中国早在200多年前的清代,已经有人采用土炮或鸟枪轰击雹云的方法进行消雹。

自1958年开始,中国主要的消雹手段是采用55式37毫米口径单管高炮、65式37毫米口径双管高炮或防雹火箭向雹云过冷部分发射炮弹。目前,中国气象部门已经装备大炮和火箭8000多门,参加消雹防灾的专业技术队伍已有3万多人,主要对大面积的农耕区实施防雹保护。福建省龙岩市是烟叶生产区,福建省气象局就为龙岩市装备了30多门高炮,以防御冰雹对大面积作物造成危害。河南是中国粮食生产的大省,据省气象局透露,全省已经装备了270多门高炮和300多个防雹火箭架,用来防御冰雹对农作物造成大面积危害。

人工消雹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催化法,二是爆炸法。

催化法是用飞机、高炮或防雹火箭把碘化银、干冰、液氮等催化剂送入冰雹云中的过冷部分。催化剂产生出大量的冰晶,或称为“人工雹核”,吸收了冰雹云中的水汽,与天然雹胚争抢“粮食”——云中水汽,有效地抑制了天然雹胚的成长,并迫使天然雹胚“早产”、“早落”,或融为雨滴,这是采取“争食原理”达到消除冰雹的效果。

爆炸法是用高射炮或防雹火箭把炮弹等爆炸物送入冰雹云中,利用炸药爆炸时产生的强大冲击波,使云中的冰雹互相碰撞,大冰雹撞碎成小冰雹后降落下来,融化成雨滴;或打乱上升气流的常规秩序,削弱或摧毁形成冰雹的过程,以达到消雹的效果。

抗防雹灾,除了气象部门采取人工消雹的方法外,个人还要采取“跑、躲”的方法来避灾。当获悉雹灾信息时,要及时跑到安全的场所;在紧急的情况下,要迅速就近躲到坚固的建筑物下,或寻找坚硬遮盖物,保护好头部,防止被雹块砸伤。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气象局近期天气形势复杂多变 如何防患于未然?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天气形势复杂多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做好防范工作,防患于未然。居民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做好排水、物资储备等工作;企业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做好应急预案;政府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救援力量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天气形势,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期,中国气象局发布了一份关于天气形势的报告,指出未来几天内天气将会复杂多变,可能会出现暴雨、沙尘暴等极端天气。这对于各地的居民和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做好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对于居民来说,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情况,根据气象局的预警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对于可能发生的暴雨等极端天气,要做好排水工作,清理排水渠道,确保排水畅通。对于可能受到沙尘暴影响的地区,要做好物资储备,准备好食品、饮用水等必需品,确保生活不受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对于可能受到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的企业,要做好防水措施,确保设备、货物等不受损失。对于可能受到沙尘暴影响的企业,要做好防风措施,确保建筑物、设备等不受损失。此外,企业还要做好应急预案,确保在天气恶劣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员工安全。

最后,对于政府来说,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引导居民和企业做好防范工作。同时,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排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运行正常,确保城市安全。此外,政府还要加强救援力量建设,确保在发生灾害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北京西部大量气象站信号中断 气象局如何回复的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气象局:属实,但卫星雷达可用 。受到洪涝、电力和通讯信号等因素的影响,北京西部多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出现异常,部分自动站信号中断。这一情况对气象观测和预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北京市气象局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利用卫星雷达等其他手段对天气现象进行观测和预报,以保证对天气现象的准确观测和预报。

据北京市气象局介绍,受信号中断影响的气象站包括海淀、丰台、门头沟等区域的一些站点。这些站点主要是在山区、丘陵地带,由于信号干扰问题,导致观测数据上传出现异常。北京市气象局已经采取了措施,对受影响站点进行了排查和修复,利用卫星雷达等其他手段对天气现象进行观测和预报。

对于这一情况,气象专家表示,信号中断对气象观测和预报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气象观测需要多方面的数据支撑,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等,任何一个数据的缺失都可能导致预报的不准确。卫星雷达等手段可以弥补地面观测的不足,通过对云层和地面的反射回波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到比较准确的天气信息。

北京市气象局表示,虽然部分气象站的信号中断对观测和预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证对天气现象的准确观测和预报。也希望广大市民在出行时关注天气预报,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障自身安全。此次气象站信号中断事件也提醒大家,在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气象观测和预报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了更好地保障气象观测和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提高气象观测和预报的能力,为防灾减灾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气象局的暴雨预警标准有哪些

全文共 1552 字

+ 加入清单

气象局暴雨预警标准有哪些推荐给大家进行采纳。而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夏天尤为常见。下面是小编进行整理的气象局的暴雨预警标准有哪些,欢迎查阅。

暴雨天气如何防范?

1、日常生活应多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当得知暴雨来临时,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2、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地段。

3、平日不要将杂物、垃圾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

4、得知暴雨到来时,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或沙袋、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5、如居住于底层的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6、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下水道、洞中或地坑等。

7、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8、在山区居住的群众,要注意防范山洪等次生灾害。尤其当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较快时,要特别注意。

9、种植瓜果蔬菜的农户应在暴雨来临前,对作物进行有效防护或及时采收。

10、居住在地势较高、山区上的居民,在特大暴雨来临前,要及时有序的转移至安全区域。

气象局的暴雨预警标准有哪些

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可能或已经造成影响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或者会出现一些问题,降雨持续时间长。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可能或已经造成较大影响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对生活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火灾等问题。

暴雨是什么形成的

暴雨是充足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形成的。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

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

暴雨天气有什么注意事项

1、雷雨闪电时,不要拨打接听电话,要关闭手机,因电话线和手机的电磁波会引入雷电伤人。

2、雷雨闪电时,不要开电视机、电脑、VCD机等,应拔掉一切电源插头,以免伤人及损坏电器

3、不要站在电灯泡下,不要冲凉洗澡。

4、尽量不要出门,若必须外出,最好穿胶鞋,披雨衣,可起到对雷电的绝缘作用。

5、尽量不要开门、开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

6、乘坐汽车等遇到打雷闪电,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7、在雷阵雨较大时要远离树木,尽量不要大跨步跑动,可以选择建筑物躲雨,但不宜选择车内躲雨。

8、不要把晾晒衣服被褥的铁丝,拉接到窗户及门上。

9、不要穿戴湿的衣服、帽子、鞋子等在大雷雨下走动。对突来雷电,应立即下蹲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以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

在不同级别的暴雨预警下,人们该注意什么?

蓝色预警——暴雨来临时,最好待在屋里,远离窗户;在室外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及接打手机,以防雷击。

在室外时,要尽可能快速进入室内,来不及躲进去,就用可以找到的.物品保护头颅不受伤害。

黄色预警——尽量避免车辆在积水中行驶;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暴雨可能已经或即将导致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地面交通中断、输电线路中断等灾害;应立即寻找安全建筑躲避,等待降雨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气象局说今年的雾霾次数比去年少了

全文共 1695 字

+ 加入清单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正在进行研究的高级工程师宋连春指出,2016年的雾霾天气比2015年少。2016年,中国出现了8次大范围持续的中重度霾天气过程,比2015年减少了3倍。

宋连春在今天的会议上发布了《2016中国气候公报》。他说,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于超级厄尔尼诺的影响,中国的气候异常,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水。气象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天气。2016年有以下8个特点:

首先,2016年的气温将是历史第三高。2016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平均气温比上年高0.81℃,为历史第三高,西北大部分地区和西藏、川西北、浙江、江苏东南部、山东中部等地气温偏高1 ~ 2℃。其中,夏季气温创下新纪录,全国平均气温偏高0.9℃,为历史最高。其中,华南地区高温日数较高,为10.4天,为1961年以来最高。全国384个县市的最高气温突破了历史极限。自入冬以来,我国冷空气活动微弱,气温偏高。自11月份以来,全国平均气温已高出0.7℃,为1961年以来最高。

第二,全国平均降雨量是历史上最大的,达到730毫米,比前一年多16%。长江中下游沿岸比正常年份多20%至50%,安徽东南部和江苏南部多50%至100%。长江中下游地区比历史上任何其他地区都多25%。华北占23%,华南占19%,东北占17%。就主要流域而言,长江流域占19%,辽河占15%,松花江占16%。从季节分布来看,四季降水比正常季节多,尤其是冬季和秋季。雨季过程也有一些特点。2016年,我国将提前进入汛期,提前结束,并有更多的降雨。

第三,这里有很多暴雨,而南北洪水又被南北洪水复杂化了。2016年,我国有46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暴雨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高,26个省(区、市)遭受城市内涝,这是暴雨洪涝灾害最严重的一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长江中下游洪水形势严峻。7月中旬,暴雨和洪水严重袭击了华北和黄淮。

第四,登陆台风多,平均强度大。2016年,8个台风登陆,平均登陆强度为13,明显强于前一年。登陆台风中强台风的比例是有史以来最高的。第14号台风“莫兰迪”是自1949年以来登陆福建南部的最强台风,也是2016年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台风,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号台风“尼伯特”是1949年以来中国登陆的最强的初始台风,也造成了巨大损失。

第五,有许多强对流天气和严重损失。2016年,全国2052个县(市)经历了冰雹或龙卷风天气。6月23日,江苏省盐城市的阜宁和射阳遭受龙卷风和冰雹袭击,造成巨大损失。

第六,低温冰冻和雪灾的影响相对较小。该国平均降雪量比正常年份少11.2天,这是自1961年以来的第三低。应该说,2016年的低温冰冻灾害和雪灾是光年。然而,由于气温的周期性变化,1月下旬我国南方出现了雨雪冰冻天气,尤其是广东市区出现了1949年以来的首次降雪。11月下旬,我国中部和东部遭受了一次强寒潮的袭击。河南、湖北等地30多个县(市)的最低气温是当地11月份的历史最低气温。

第七,该国的干旱范围小,影响轻。总体而言,2016年我国没有大规模持续较长时间的严重干旱,与前一年相比旱情相对较轻。夏季干旱发生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地区。黄淮、江淮、陕西等地在夏秋遭受干旱。湖北、湖南、贵州和广西的一些地区发生了秋季干旱。

第八,2016年的雾和霾过程比2015年少。2016年,中国出现了8次大范围持续的中重度霾天气过程,比2015年减少了3倍。主要发生在去年底的1月3日、11月3-6日和12月16-21日,持续时间长,污染严重。总的来说,2016年的气候将对农业气候产生普遍影响。在一些地区,农作物将受到暴雨、洪水、高温、低温和多雨天气以及周期性干旱的影响。降水资源比2015年多7705亿立方米,这是自1961年以来最大的一年,一个异常丰水的年份。冬天,北方大部分地区温度偏高,供暖能耗降低。在夏季,温度偏高,冷却能耗不同程度地增加。在冬季半年,北京、天津、河北、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大气环境容量较低,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去除。此外,雨、雪、强风、雾、霾、沙尘等不利的交通天气偏高,应该说对交通运输影响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北京气象局:今年“极冷寒冬”说法不可靠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问题:持续低温雨雪天气引发“极度寒冷的冬天”

根据气象预报应用软件预测的数据,从22日开始,本市气温将继续大幅下降,最低气温将降至-19℃。还有传言说今年冬天将会非常寒冷,因为今年是自1951年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一些媒体报道称,今年初冬的气温低于往年,这种凶猛的降温趋势在初冬是罕见的。同样的信息也在社交圈广泛流传。许多网民发布各种天气预报客户发布的气象数据。尽管不同应用程序发布的温度数据不同,但大多数应用程序最近的温度都低于-15℃。甚至有传言说今年是“千年一遇的严寒”和“极其寒冷的冬天”。

气象学家关于严寒冬天的说法不可靠

北京气象局气候中心副主任王吉在回应上述关于“严冬”的说法时表示,今年关于“严冬”的说法不可靠,下周很难看到城市气温降至-19℃。

王吉说,根据气象局目前监测的数据,虽然近几天气温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今年11月以来整体气温一直偏高,比正常年份高0.8℃。尽管有雨天和雾天,气温并没有下降太多。

鉴于今年冬季一个接一个地下雪,与去年北京没有下雪的冬季相比,王吉告诉记者,自今年11月以来,太平洋的海面温度显著上升。来自西太平洋的温暖潮湿的空气一直被输送到中国北方。伴随着频繁的冷空气活动,来自中国西北的冷空气不断侵入华北,两股气流的汇合造成了大量降水。去年的水汽集中在中国南方。由于中国北方没有水蒸气,它只是在冷却,没有大量的降水。

王吉对各种天气预报客户给出的温度预报表示不满。“许多天气预报客户与我们的分析过程不同。我们认为在城市地区很难看到零下15度,但在山区可能会出现零下15度的低温。”

王吉说,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的确很强烈,但这并不意味着冬季将会极其寒冷。据统计分析,厄尔尼诺对华北的影响主要是暖冬。“最近的雨雪会持续到11月30日左右,然后气温会下降到12月初,之后气温会上升。整个冬天应该是温暖的。”王吉说。

展开阅读全文

厄尔尼诺达17年来最强,气象局已召开新闻发布会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中国气象局3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厄尔尼诺已经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其强度正在接近历史上最强的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预计今年冬天将达到峰值,并继续影响全球气候。

现场新闻发布会

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的高级工程师周冰说,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地表水继续变暖,厄尔尼诺事件继续发展。暖海温度中心位于赤道东太平洋110 W附近海域,中心强度超过3.5℃。10月,尼诺综合区的SSTI温度为2.0℃。目前,厄尔尼诺海温异常指数已累计达到18.4℃,达到极端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强度指数大于等于16.6℃)。

周冰

与历史上最强的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相比,它的特征和强度是什么?周冰说,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非常严重,发展非常迅速。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SSTI气温为1.8℃;相比之下,厄尔尼诺之前的时期发展缓慢,去年5月至今年5月的海温指数仅为0.7℃。然而,从五月到现在,尤其是秋季以来,它发展迅速。目前,海温异常接近1997-98年,强度相当。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厄尔尼诺现象至少会持续到2016年春季,并可能在2015年11月至12月达到顶峰。

迄今为止,厄尔尼诺给全球气候带来了各种影响。10月,几个非洲国家面临干旱威胁,埃塞俄比亚北部和苏丹东部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到10月中旬,加州的干旱已经杀死了1亿多棵树,约占加州森林的20%。

随着冬天的到来,厄尔尼诺现象将继续发展。它将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什么影响?周冰说,中国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冬季风的强度决定了冷空气的强度。今年冬天,受厄尔尼诺影响,冬季风弱,这有利于我国暖冬。

展开阅读全文

上海市气象局副局长雷小途:应对台风不仅要加强监测与预报也要科普

全文共 1326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是出现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表面的低压涡旋,通常出现在南纬和北纬5度以上的热带和亚热带海洋表面。日前,在“夏季院士专家系列论坛”第四届“探索台风与气象预报”研讨会现场,上海市气象局局长雷小图详细讲解了台风的形成、分类和监测方法。

雷小图说,热带气旋的形成有几个主要条件,包括:较高的海洋表面温度,这保证了足够的水汽上升到对流层中上部凝结,并为热带气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潜热;以及一定的地球偏转力,这保证了对流层下部会聚的气流在地球偏转力的作用下形成涡旋。一般来说,赤道两侧5度范围内基本没有台风形成,因为那里的地转力太小,在南大西洋等地区很少见到热带气旋,因为那里的海面温度太低(当海面温度低于26度时很少产生热带气旋)。

"每个台风都有不同的结构,即使同一个台风在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结构。"雷小图说,并不是所有的热带气旋都被称为台风。热带气旋的分类有严格的标准,分类标准因国家而异。目前,我国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风速由小到大分为六个等级,即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级台风。此外,台风通常被称为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

台风是一种典型的灾害性天气,它会引发一系列灾害,如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尤为重要。雷小图说,台风预报的主要目标是路径,这是最重要的环节。随着气象卫星和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的进步,描绘主导台风路径的大尺度环境气流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路径的预测精度也逐年提高。目前,24小时路径预测精度不到70公里。但是,对于受台风结构变化影响较大的台风强度预测,由于台风在海上,很难获得台风结构及其变化的观测数据,预测强度的能力仍然有限。为了提高台风强度的预测精度,除了努力获取台风内部结构的观测数据外,还需要加强对台风结构变化及其与下垫面相互作用对台风强度影响机理的研究,从而改进台风强度的预测模型,使台风强度预测更加准确。

在更完整的台风结构观测和更完整的耦合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有效地预测台风(风和雨的强度和分布),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和有效的对策。雷小图说:“首先,监测和预测的准确性应该提高。第二,在气象部门发布了更准确的台风监测、预报和预警之后,社会各方将不得不共同努力,这需要事先制定好计划。”当登陆的台风深入内陆时,过于集中的暴雨很可能会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因此,有必要根据台风影响范围、风险程度和地理环境,组织各种力量进行防灾减灾。

雷小图还强调了加强台风科普的必要性。当人们在台风眼里时,他们可能会“平静下来”,甚至看到晴朗的天空。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台风已经过去了。事实上,这种“平静”只是暂时的。由于台风的特殊结构特征,台风眼的通过意味着另一侧的台风云墙即将来袭。如果你粗心,你可能会因疏忽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人们有必要了解台风的结构特征和影响风险,以防止台风袭击时措手不及。

该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和上海市气象局主办。它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论坛、中国工程院上海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中国科普——科技领军人物讲座、上海市气象学会和上海市气象局科普教育推广中心主办。

——原标题:上海市气象局副局长雷小图:不仅要预报台风,还要普及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马鞍山市气象局气象科技馆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马鞍山市气象局气象科技馆为科普教育基地。

2003年被马鞍山市科协授予“马鞍山市科普教育基地”;2006年被安徽省科协授予“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被中国科协再次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2015年,与县、区科协、学校、社区签订科普共建协议七十多份;年均外出开展防雷安全讲座、气象科普知识、防灾减灾常识授课十二场次,免费赠送科普刊物、科普知识10000多份;由市气象局制作的科普动漫短剧《雷雨天气》已在多所学校一百多个班级、社区播放,受众人数超过两万多人次;开展送气象科普进农村活动,根据不同的季节,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乡镇企业、种养殖基地,开展夏季午收 、清沟排涝、秋收秋种、森林防火、保墒治虫等气象科普服务。马鞍山钟村小学、东苑小学、第七中学被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授予“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我国主要分布四大“雾霾带”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大雾和霾的总体分布特点

根据1971—2010年40年567个中国地面观测站点的大雾和霾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大雾和霾的总体分布特点以及年际变化。

结果表明:大雾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四川盆地地区、湘黔交界、山东沿海以及云南南部等地区。霾主要集中于华北、河南以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年际变化表明:秋冬的大雾和霾的分布大于春夏的大雾和霾的分布。大雾和霾年际变化明显,大雾在70—90年代较多,90年代以后减少。霾自2000年以来急剧增长,2010年霾年均日数(29.8天)几乎是1971年(6.7天)的4倍。

我国主要分布四大“雾霾带”

2014年10月,全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再次遭遇霾伏,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我国京津冀地区遭遇中度甚至重度雾霾。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周兵表示四大“雾霾带”轮廓渐显,分别是: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川渝(成都、重庆)。

针对四大霾区,专家分析指出:几乎涵盖了所有工业化城镇化最发达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而且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组合集群。

冬季到来,中国还将面临秸秆焚烧、燃煤采暖、春节爆竹等“门槛”的考验。从往年雾霾天气情况看,今年秋冬,雾霾仍将是常客。

那么,是不是能见度越低空气就越脏呢?

气象专家表示,举个极端的例子,在不受工业影响的原始森林,由于湿度大,时常发生浓雾,但空气却很清新。在城市中,霾可以说是约等于污染物。有了一定数量的气溶胶,就会导致能见度下降。但与霾相比,雾对于能见度的影响更大,雾粒子的尺度更大。

不过,气象专家表示,污染加重确实会在一定条件之下影响能见度,比如城市污染加重空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增多,产生浓雾的几率可能会增加,使低能见度天气更频繁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气象局副局长提醒 处暑谨防秋汛及冬季低温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一场强降雨使得原本干旱的黄土高坡遭遇泥石流侵袭,本应雨水充沛的西南地区却遭遇长达半年之久的干旱,极端天气正愈加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中国气象局局长矫梅燕近日表示,极端天气愈加频繁,今年气候极其异常。

天气异常受气候变暖影响

矫梅燕表示,从前期气象灾害特点看,今年我国天气气候极端异常。特别是入汛以来,华南、江南地区连遭14轮暴雨袭击;7月,北方地区连遭5轮暴雨袭击,渭河、辽河、第二松花江出现严重汛情;北方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南方多地高温持续超历史同期;特别是8月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这都表明当前我国天气气候的异常性。

造成天气气候异常的原因很复杂,但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大气环流的异常,也不能忽视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因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大气中能量分布也发生了变化,海洋和大气循环、大气中温度场分布出现了紊乱,使得天气气候变化规律被打乱,极端天气变得越来越频繁。

谨防秋汛冬季低温

矫梅燕说,从目前监测情况来看,今年我国的气候与1998年比较相似。5月,厄尔尼诺现象结束;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有可能维持并发展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近60年来拉尼娜事件影响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部分地区秋雨偏多,冬季全国大部以降水偏少为主,气温偏低。在拉尼娜事件发生年的冬季,我国出现了明显的冬季低温,例如1999年冬季,江南、华南、西南等地出现严重的低温冻害,常年无寒的滇南地区也出现了历史上最为罕见的霜冻灾害。就目前气候状况来看,今年冬天有可能出现低温现象。

气象科普通俗化更迫切

矫梅燕认为,目前气象灾害防御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气象科普工作。现在,许多老百姓关心的往往只是天气预报,以便安排日常生产生活,利用气象信息防御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却不多。

对于受气象灾害影响最大的广大农民来说,气象科普通俗化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据统计,气象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98%以上发生在农村,农民是受气象灾害影响最大的群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