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处暑

处暑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处暑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处暑问题。

分享

浏览

1285

文章

950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处暑的“处”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处暑意思是:暑天到此处就结束了。处暑,“处”是躲避之意,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我国许多地区将陆续开始了夏季向秋季的转换。忍受了多日酷暑煎熬的人们,期盼着秋天的到来。许多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秋天总是让人感到姗姗来迟,还会经常有遭受“秋老虎”困扰。

展开阅读全文

​处暑的意思是什么 处暑后要干哪些农活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中国是二十四节气理解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加紧采摘,抢抓农时,进行水稻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农活

温度的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在过渡季节中,由于冷空气南下和太阳高度角的逐渐降低,气温逐渐下降。这对某些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一些果树和蔬菜在较低温度下生长速度较慢,果实的成熟时间可能比预期要延迟;另一方面,一些农作物对较低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冻害。农民们在农时管理中需要注意及时采取措施,如覆盖地膜、喷洒农药等,以保护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处暑后,农民们面临着大量的采摘和田间管理工作,但农民的人力资源往往有限。在农时管理中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任务分配,以充分利用农民的劳动力资源。农民还可以考虑利用一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如果树摇摆器、水稻收割机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负担。

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处暑后,随着农作物的成熟,农民们需要将采摘的水果和蔬菜及时送到市场,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烂的特点,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持其新鲜度和品质。农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运输方式,如保鲜膜、保温箱等,以确保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并及时销售。

环境保护在农时管理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随着农业的发展,一些农民可能会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在农时管理中,农民需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遵守使用规范,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农民还可以探索一些生态农业的方法和技术,如有机耕种、生物防治等,以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只有在充分考虑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利用农时,实现农业生产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处暑要怎么养生? 处暑的养生提示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处暑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正式结束, 早晚转凉,中午偏热,雨水减少,空气干燥,养生方式要适时做出调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处暑的养生提示,欢迎大家阅读。

1、住

处暑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增大,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要相应地调整。要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骚动使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活动,排出暑期留在房内的湿浊空气。

2、行

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免伤害阳气和阴精。可选择做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登高望远的好时机,可以开阔心胸、锻炼体魄、陶冶情操。

3、思

秋风秋雨愁煞人,此时的气候特点易导致人们情绪低落。怎样克服秋季的不良情绪?首先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宁,减少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减少神志外驰,以保肺之清肃之气。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

4、食

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西瓜这类寒凉瓜果要尽量不吃,烧烤类食物也要少吃,否则会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可以多吃一些秋季应季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哈密瓜、桃子。处暑节气还适宜食用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芝麻、豆类及奶类,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八角、茴香等。

5、衣

此时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这时不要急于增加较厚衣衫,“春捂秋冻”之意就是让体温在秋时勿增高,以利于收敛阳气。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衫,以保护阳气,避免寒气入体。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处暑的民间谚语大全

全文共 1704 字

+ 加入清单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大家应该都了解处暑的民间谚语吧!下面小编整理关于处暑的民间谚语大全,欢迎阅读。

关于处暑的民间谚语大全

1. 处暑高粱遍地红。

2. 处暑不出头,是谷喂了牛。

3. 处暑晴,枯死河边铁马根。

4.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5. 早黍子,稙高粱,鸟雀啄食要严防。

6. 热熟谷,粒实鼓。

7. 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

8. 若要玉米大,不准叶打架。

9. 抓紧移栽大白菜,大葱继续来壅土。

10. 叶子长得强,枣子灌满瓤。

11. 处暑谷儿长,大风要提防。

12. 叶是加工厂,叶茂枣子强。

13. 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干净。

14. 粮食没到手,管理不能丢。

15.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16. 晚秋作物要管好,水稻玉米和豆薯。

17.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18. 乐陵小枣天下知,营养丰富拔金丝。

19. 处暑拔麻摘老瓜。

20. 处暑晴,干死河边铁马根。

21. 处暑处暑,处处要水。

22. 大暑早、处暑迟,立秋晚暑正当时。

23. 棉桃碰腿,正淌汗水。

24. 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25. 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

26. 黍子春玉米,收完快耕地。

27. 处暑十日忙割谷。

28. 七芫,八菠。

29. 处暑不出头,拔了喂老牛。

30. 枣柿半年粮,不怕闹饥荒。

31. 苹果梨子收下来,喷药治虫把叶护。

32. 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33.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34. 青草鲢鳙鱼速长,增饵防病莫疏忽。

35. 七月秋风凉,棉花白,稻子黄。

36. 骡马彻夜草不断,耕运拉打有劲头。

37. 干打谷,湿打黍。

38. 处暑虫,摇你目睭红。

39. 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晒半干。

40. 处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

41. 处著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42. 处暑处暑,热煞老鼠。

43. 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

44. 处暑不觉热,水果免想结。

45. 绿肥盛花期,压青正适宜。

46. 处暑下雨烂谷箩。

47. 七月十五拣枣吃,八月十五打枣吃。

48.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49. 早耕不用问,杂草顶茬粪。

50. 处暑高粱遍拿镰。

51. 处暑十日忙割谷。

52. 今秋叶子落得早,明年结果少又小。

53. 处暑不带耙,误了来年夏。

54. 木本粮食,铁杆庄稼。

55. 处暑移白菜,猛锄蹲苗晒。

56.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凛仓。

57.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58. 处著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59. 首先田间选好种,黍棒秫谷精细收。

60. 处暑雷声唱,阴雨天气多。

61. 乐陵小枣天下知,营养丰富拔金丝。

62. 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63. 棉桃碰着腿,酒壶不离嘴。

64. 处暑拔麻摘老瓜。

65. 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

66. 棉桃碰腿,正淌汗水。

67. 叶子长得强,枣子灌满瓤。

68. 花收暖,麦收寒。

69. 处暑萝卜、白露菜。

70. 处暑不出头,拔了喂老牛。

71. 秋好在管,麦好在种。

72. 七月秋风凉,棉花白,稻子黄。

73. 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干净。

74. 七芫,八菠。

75. 骡马彻夜草不断,耕运拉打有劲头。

76. 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77. 七月十五,早蒜入土。

78.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79. 早耕如上粪,歇地如歇马。

80. 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晒半干。

81. 处暑处暑,热死老鼠。

82.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83. 处暑处暑,处处要水。

84. 秋田耕得早,消灭虫和草。

85. 处暑晴,干死河边铁马根。

86. 处暑高粱遍地红。

87. 处暑东北风,大路做河通。

88. 处暑萝卜白露菜。

89. 处暑种荞,白露看苗。

90. 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

91. 种菜不拣苗,到老长不好。

92. 山上萝卜不怕旱,夜流露水阴到根。

93. 处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

94. 农时节令到处暑,早秋作物陆续熟。

95. 处暑移白菜,猛锄礴苗晒。

96. 粮食不到囤,管理莫松劲。

97. 处暑不锄田,来年手不闲。

98. 若要玉米大,不准叶打架。

99. 大暑早、处暑迟,立秋晚暑正当时。

100.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展开阅读全文

处暑节气养生知识大全

全文共 2371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处暑之后,夏季渐远,迎来秋季,大家从衣食住行各方面进行“更换”,具体总结为12个小要点,下面给大家分享处暑节气养生知识大全,欢迎阅读!

处暑是夏季还是秋季

处暑是属于秋季。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处暑节气养生知识

1、早睡早起

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原来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缓解,肠道功能日渐正常,由此,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2、益肾养肝多吃咸

处暑节气,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此时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饮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

3、多喝水去秋燥

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肠子开始蠕动,就会想上厕所,当然也就不会便秘了;但是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4、吃粥补充水分与润燥

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温热粥或药膳粥,可说是养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补中气。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与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早餐。中医提醒,老年人、体质较虚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会明显感觉不舒服的人,应该从秋天就开始调理保养身体,多喝水、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5、多睡一小时

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6、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少食多餐。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7、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秋季养生小常识提示说,“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8、多喝蜂蜜水少吃姜

营养学家说,季节进入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那么,人体就必须经常给自己“补水”,多喝水也就成了我们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

专家建议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9、通风透气,早晚添衣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然,‘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一定要确保室内通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睡觉时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

10、护肠养胃

对于消化功能低下的人来说,除了及时治疗、尽量不喝酒、避免冷饮冷食、避免过度刺激的辣椒等调味品、少吃伤害消化系统的药物之外,还要消除不利于消化吸收的各种不良习惯。

按时吃饭。烹调方法尽量采用蒸、煮、炖等,不要过于担心加热到软会破坏营养素,因为即便损失一点维生素,也比吃了不消化要好。维生素可以用丰富食物品种的方法来弥补。

11、精神调养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12、轻松运动

饭后散步,或者饭后做点轻松家务,对于处暑后养生是个好习惯。刚吃完饭并不适合剧烈运动,不适合快走,但不意味着连慢悠悠的散步也不可以。出门散步的好处,很大程度上在于让人精神放松。如果不散步,可能会看电视、看电脑、看杂志等,而脑力活动更不利于消化吸收。在饭后两小时之后,可以做些不太累的运动,快走、慢跑、跳操、瑜伽等都可以。适度的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对消化吸收能力也有帮助。

处暑的饮食如何调养

在到了处暑节气时要多吃清热安神食物“病从口入”,饮食与疾病很容易“挂钩”。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这些食物都很合适,但是不可以贪多。

展开阅读全文

处暑的饮食与习俗

全文共 3418 字

+ 加入清单

处暑的到来,也就标志着闷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气温开始慢慢下降,这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因为早晚温差较大,处暑的饮食习俗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处暑的饮食与习俗,欢迎查阅!

处暑的简介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夜晚观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申”(西南方向)。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尽管早晚已有些浓重的凉意,北京地区白昼的时间也减少到了13小时25分钟。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的节气就是要注意,才能保证我们在生活中能有个健康的状态和高质量的生活水平,节气特点一定要熟悉。

处暑的饮食与习俗

饮食

处暑节气一般在公历8月22日或23日。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将过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处暑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饮食养生保健的方法对“秋燥”有很好的预防效果,特别提出要多吃一些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食,如黄瓜、西红柿、冬瓜、百合、白萝卜、胡萝卜及梨、苹果、葡萄、荸荠、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萝、罗汉果、大枣和汤、粥等,这不但有利于维生素的补充,还能够增加水分的摄入。饮食上要尽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品,以加重秋燥的症状。

增加水和流食的摄入,提倡采用“五一二”的方法:“五一”的意思是5个1杯,即早晨起床后喝1杯白开水,早餐时喝1杯豆浆,午餐时喝1碗汤,晚餐时喝1碗粥,睡前半小时喝1杯牛奶;“二”的意思是上下午各喝两杯茶。

处暑后,气温昼暖夜凉,农作物白天吸收的养分到晚上贮存,对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山西:处暑禾田连夜变;山东:处暑三日无青谷;浙江:处暑三朝稻有孕;湖北: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河南:处暑不处暑,七月十五吃稻黍。说明处暑后禾田变得快,就要秋收了。又有:处暑花,不回家;处暑不出头,割得喂了牛。说明没有按时播种的庄稼而误了农时,不论棉花,还是粮食作物不会有收成。处暑象征着东南季风最后退出,北季风开始来临。此后气温逐渐下降,“处暑热不来”就是这个道理。处暑又称暑退,这时气温一般是1517℃,最适于人体的气温,因此觉得很舒适。陆游有两句诗:“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秋季正是各类瓜果蔬菜大量成熟上市的时候,其中黄瓜、苦瓜、冬瓜、南瓜等更是非常便宜。瓜类蔬菜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胡萝卜素及钙、磷、铁、钾等矿物质,而且还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瓜类蔬菜在各类夏季蔬菜中含水量最高,一般都在90%以上,吃500克的瓜菜相当于喝450毫升高质量的水。瓜中糖含量少,与大米比能量和糖的含量是大米的1/10或者1/30,而且几乎没有脂肪,不会让人发胖。

栗子味美质佳,是非常好的保健食品。有一种产于江苏宜兴、傈阳及安徽广德地区,一般在处暑成熟,故称处暑红。由于果实成熟期早,又名头黄早。该品种较丰产,果大,肉细,香甜,美观,主要作为菜栗用。

处暑节时台湾周围的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东部沿海有旗鱼可以捕获。这节气台湾有一种相当有名的水果就是“横山梨”,它生长在台湾低海拔的地方,果肉较粗,但由于和“高山梨”接种成功,所以也称为“高接梨”。

习俗活动

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至今,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2]。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处暑的饮食知识

1、鸭子

南京人传统的饮食习俗是在“处暑”时节吃鸭子。鸭子,特别是南京江宁湖熟地区的麻鸭最为抢手,据悉,那里的鸭子味甘性凉,肥瘦适宜。如果没有空,老南京人都会去熟食店买半只鸭子回家;有空的人都会在家炖上“萝卜老鸭煲”或做“红烧鸭块”送给邻居,这就是俗语中说的,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杭州人习惯将鸭子分为老鸭儿、嫩鸭儿、呆大鸭儿,就营养来说,老鸭瘦肉多,水分含量少,相对口味和营养都会好一点,适合煲汤解暑气,而肉鸭则多用来做烤鸭、酱鸭等。对如何辨别老鸭和嫩鸭,这里有一个小窍门:老鸭一般毛长得比较齐,嘴和脚掌比较硬,颜色发黄、发黑,摸上去骨头比较硬。另外,同样的个头,老鸭比嫩鸭分量重。

2、龙眼

“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老福州“处暑”之后不再喝凉茶,而多吃些“补气”、“补血”的东西,老福州习惯吃龙眼,龙眼剥壳后泡稀饭吃。

处暑过后要进入秋天,中医上有“补秋”的说法,所以少喝凉茶、多吃龙眼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讲究“补气”、“补血”,要避免寒凉的食物;同时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在这个节气食用是有益的;但食疗不用太过刻板,并没有规定这个节气一定要吃龙眼泡稀饭,很多人平时也可以这样食用,是有益的。

3、白丸子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糯米,其味甘、性温,入脾肾肺经,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秋季适当吃点糯米类食物,对身体会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4、凉茶

处暑煎药茶的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在处暑前后如果感到口干舌燥,以性干寒的麦冬或石斛泡茶,有助消暑热,还能养阴;以雪梨加入蜂蜜、川贝泡水饮用,更是有化痰止咳、生津养肺的作用,也适合气虚的人士。不过,处暑时节应少喝凉茶,因为此时的暑热并不严重,而凉茶过度苦寒,易伤脾胃,同时也对肺和肾无益。

5、酸梅汤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温州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乌梅中的有机酸含量非常丰富,能有效地抑制乳酸,降低疲劳感,除掉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质。所以处暑节气喝酸梅汤可以消暑提神、生津止渴,让肌肉和血管组织恢复活力。此外,吃多了肉时,喝酸梅汤还能帮助体内酸碱值达到平衡。

在之前夏天的氛围里,我们已经习惯各种闷热的环境,随着处暑的到来,身体的各种机能进入了调整期的状态,至此人可能会感到疲倦,尝试吃一点上面介绍的饮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展开阅读全文

处暑的养生小知识有哪些

全文共 197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对于处暑养生小知识了解多少呢?有哪些我们可以参考的养生知识呢?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处暑的养生小知识有哪些,供大家参考。

处暑饮食原则

清热安神

处暑虽然代表着夏天已经结束了,但是这个时候的气温还不是那么低,偶尔还是会有炎热的感觉。另外,秋天刚刚开始,会有一种燥热的感觉,因此吃点清热安神的食物是很好的。比如说绿豆、莲子、糯米以及芝麻等,大家记得要经常吃。

少吃辛辣

辛辣的食物不宜多吃,在这个时候如果吃太多的刺激食物,可能会造成上火的情况,秋燥进一步的加重,导致健康受到危害。所以说辣椒、咖喱、葱以及花椒等食物,大家应该少吃。可以吃点高蛋白的食物,对健康会比较有益处。

健脾祛湿

夏天终于过去了,夏季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有脾胃不好的问题,在处暑之后,大家可以好好的进行调理了。建议后期的饮食都要做到清淡,这样可以帮助健脾。另外还应该注意祛湿,吃点红豆和薏米、茯苓都是不错的,太凉的食物就不要吃了。

补充维生素

在秋天,可多吃些含有维他命的食物,比如西红柿、茄子、土豆等,这些食物能补充人体营养从而避免遭到燥邪的伤害。同时,还需要多摄取些碱性食物,比如苹果、海带等,这类食物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水分,也是秋天必不可少的食物。

多喝汤粥

平时不妨多用莲子、芡实、淮山药等健脾养胃的中药煲汤或煮粥服食,如冬瓜莲子煲老鸭、淮山药芡实煲、金钱草薏米煲猪肚、赤小豆煲鱼汤等都是处暑时节的佳品。

处暑的养生小知识有哪些

1、少食辛辣多清淡

处暑时节,由于气候渐干燥,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使饮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而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少吃点辛辣的食物,多吃一点清淡食物。

2、吃热不吃凉

处暑前后的天气是变化多端的,也许上中午还是高温天气,下午晚上便是寒冷无比。所以在处暑这个节气之中,大家不仅要注意好保暖,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好,切忌不要吃太多冷凉的食物。因为秋季逐步来临,人们很容易在这个时候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所以在饮食上,最好能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对身体很有好处。

3、吃酸不吃辣

酸味有润肺收敛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因此,这个时节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物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尤其是处暑过后,天气开始干燥,会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比如生姜,在古代医书中就有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4、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句俗语叫作“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比如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

5、多吃含有维他命的食物

在秋天必需要多吃些含有维他命的食物,比方番茄、茄子、土豆等,这些食物能补充人体营养从而避免遭到燥邪的伤害。同样还需要多摄取些碱性食物,比如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这类食物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水分,是秋天里必不可少的食物。

6、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处暑节气的气候特点

秋高气爽

处暑过后,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气温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南方“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

展开阅读全文

处暑时节吃什么海鲜好

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处暑时节,沿海地区会举行开渔节,处暑后可以吃到新鲜又便宜的海鲜。那么处暑吃什么海鲜呢?接下来请跟着小编了解吧。

处暑要注意什么

1、穿着提示: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时,必有寒气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2、睡觉提示: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3、室内提示: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要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

4、防病提示:在秋分之前,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风寒或风热感冒。发病初期应及时用食物疗法恢复平衡。

5、饮食提示:可吃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有饮酒习惯的人,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的人,早晨可吃几颗。

另外,处暑节气里尽量不要吃萝卜(胡萝卜除外)。萝卜主下气,此时人的中气不足,吃萝卜易伤中气。

适合处暑吃的海鲜

1、狗虾。狗虾,厦门人非常喜欢的一种虾,虽然个头不大,但鲜美的程度是很多虾类都比不上的。最近,狗虾上市量增多,价格大幅回落,由休渔期里的一斤四五十元降至二三十元。

2、扇贝。扇贝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与海参、鲍鱼齐名,并列为海味中的三大珍品。老烟台吃扇贝讲究原汁原味,用清水煮后的扇贝留有其最原始的鲜劲。水中放了一点盐,可起到提升鲜味的作用。

3、龙头鱼。龙头鱼一年中很多时候都能在市场上买到,农历七月的龙头鱼,数量多,价格低,也新鲜。龙头鱼也叫豆腐鱼、虾潺,蛋白含量和钙含量高。龙头鱼体呈长形,头中等大,吻短而钝,眼小,口很大。

4、花蟹。花蟹又叫蓝花蟹,属于夏季独有的蟹品种。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

5、海螺。7月、8月的海螺最肥美,螺肉可爆、炒、烧、氽汤、打卤、或水煮后佐以姜、醋、酱油食用。

6、鳓鱼。闽南渔业俗语有:“六月鳓,肥过贼”;“鳓鱼滚菜脯,好吃不分某(老婆)”;“鳓鱼公,菜脯香”。这里的农历六月也就是当下。鳓鱼也被称为白力、力鱼或曹白鱼,经济价值很高。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比如对心悸病有很好的疗效,将它晒成干,煅烧研末之后冲服即可。

7、黄尾仔。灯光围网捕捞作业早于7月15日就已开始,趋光性的表层鱼类已大量上市。除了常见的巴浪鱼之外,与之同属鲹科的克氏副叶鲹(俗称黄尾仔)现在市面上也很多,其口感与金带细鲹相近。

展开阅读全文

处暑节气风俗活动介绍

全文共 4119 字

+ 加入清单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暑释义:节气名。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以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雨量减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处暑节气风俗活动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处暑之后种什么蔬菜

1、莴苣

莴苣是一种很好吃的蔬菜,不管是火锅,还是根茎都是可以用来食用,它的叶可以在火锅里面食用,经过烫一下就可以吃,加上专门调制好的蘸料非常的好吃,根茎可以切成片,炒制之后食用也非常的不错,因为火锅最适合的季节就是冬天,所以那就莴苣也就很适合处暑后种植,种植好后正好就可以食用。

2、萝卜

萝卜本身就很耐寒,处暑后天气就开始变冷,在全国各地各个季节都可以种植,在火锅里面也都可以食用,尤其是水萝卜,不仅适合人们食用,还可以帮助人们达到通气的效果,所以对于那些长期不通气的患者来说非常重要,胡萝卜也非常适合人们去食用,胡萝卜里面含有很多的胡萝卜素这对身体是很是重要的一种物质,所以可以在家里面种植。

3、白菜

白菜是人们都会在冬天屯的蔬菜,这也是最抗冻的蔬菜,即便是在外面低温的环境下,也还是可以很好的成长,尤其是在东北地区,之前交通不发达,在冬天没有很多的蔬菜可以选择,人们只能屯大量的白菜,基本上一冬天都是靠着白菜度过,所以可想而知白菜对于东北人是多么的重要,这也是在冬天唯一可以补充维生素的食物,但是很多人经常吃就会吃腻,但是这依然不妨碍人们对白菜的钟爱。

4、荷兰豆

这种植物本身就非常适合在冬天种植,因为它的种植温度不能高于二十五度,一旦超过了二十五度,它的发芽率会很低,基本上既不会发芽,更别说产量会很高了,所以这就适合在秋天种植然后再初春播种的蔬菜,荷兰豆也非常的好吃,可以作为冬天蔬菜的一种选择,它的制作方法也有很多种,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家里面制作,非常的简单。

处暑节气风俗活动详细介绍

1、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2、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3、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

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

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4、处暑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5、泼水习俗

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

6、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7、煎药茶

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类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另外,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也是不错的饮品。还要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

处暑吃什么食物养生

银耳

银耳可以润肺止咳、生津养阴,还具有消除肌肉疲劳、健脑防衰的作用。先将银耳洗净后放入砂锅中熬至浓稠酥软,再将西红柿洗净后去皮捣烂,放入银耳羹中煮开,加入冰糖适量调味。

石榴

处暑是吃石榴的季节。石榴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E都高于苹果和梨。红粉皮石榴含维生素C高,青皮石榴含维生素E高。石榴性味温甘酸涩,有生津止渴、杀虫止痢的作用。石榴可直接食用,也可榨汁饮用。

玉米

处暑是玉米成熟的季节,新鲜玉米中的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而其他食物中的含量极少,因此,新鲜玉米是赖氨酸的主要来源之一。

山药

山药能清心安神、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推荐吃法:将洗净后的山药捣碎后加糖调成馅,与糯米粉一起制成汤圆食用;也可做拔丝山药;或是去皮用淡盐水洗后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糖桂花酱,当冷盘。

红枣

俗话说,“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鲜枣的果实甜,吃枣可以补血、降压、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枣里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和糖分,研究表明,它对保肝护肝,镇静安神还有一定的功效。

莲藕

藕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可治血虚失眠。藕粉一碗,水一碗入锅中不断的搅匀再加入适量的冰糖即可,当茶喝,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随着气候干燥,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

处暑节气的含义

“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暑”在古汉语里就是热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根据一年中气温的不同,“暑”也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小暑、大暑、处暑。其中小暑是立夏过后,气温稍高有暑意但也不是很热是为小暑。大暑比之小暑热力要更甚,刚好处在中伏前后,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俗语说,小暑不算暑,大暑正伏天,就是这个意思。同时,大暑这一时期,也正是降雨旺盛时期。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就形成了即热有闷的特点,也是人们最难受的“桑拿天”。最后的处暑,已经是立秋过后的节气,虽有“暑”但处暑表示的是暑热停止的意思。从处暑过后,暑热结束,天气转凉就进入秋天了。

处暑节气的习俗

1、采菱

菱,又写作菠,还叫作黄,生在水泽之间,处处都有。菱的颜色,或青或红或紫,各不相同,其形状有两角、三角、四角以及无角的。菱性甘平,能清暑泻热,解毒滋补,安中,补五脏,补饥,轻身,凡是江河池沼地带多有出产。每当新秋,或者深绛浅红,或者深绿浅碧,漂浮在水面之上,乡间妇女往往泛以菱桶或兰挠,往来采摘。微风拂面,笑语盈盈,荡漾水中,趣味无穷。而湖光钗影,素袂云鬓,参差掩映于夕晖之下,更是一道胜景。梁武帝有诗道:“江南稚女珠腕绳,桂掉容与歌采菱。”李白也有诗道:“菱歌清唱不胜春。”足见六朝以来,采菱唱咏的风气很盛,文人墨客将其写人诗词歌赋,也十分普遍。

如果把菱捣烂浸泡,澄出粉,食用后可以补脾胃,强脚膝,益气耐饥,健力行水,去暑解毒。取菱粉和米制成粥,能益肠胃,解内热。乡间人们常将菱蒸煮后晒干,剁米为炸、粥、果,贮藏起来可以代替粮食用,较嫩的菱则可以直接上市出售。菱不仅可以增加农家的经济收益,而且能够备荒,种植非常容易,不需要多大资本。宋代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曾经招募百姓在西湖种菱,其收益都用来准备修建湖堤。

2、祭祖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度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3、开渔节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祭海祈福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自1998年浙江省象山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开渔节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开渔节不仅有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还开展各种文化、旅游、经贸活动,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客商、游客前往。使他们不仅领略到当地热烈的渔文化,也品尝了鲜美的海产品。

此时节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四周,鱼虾贝类发育成熟。所以,从这一天开始,往往人们可以品尝到平时不多见的海鲜。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展开阅读全文

处暑吃什么蔬菜为好

全文共 2150 字

+ 加入清单

处暑很容易生病,处暑的这段时间,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不时有秋雨降临。处暑这一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天气会越来越凉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处暑吃什么蔬菜为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处暑的时间是什么

处暑的意思就是“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北斗七星的斗柄是指向西南方向,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处暑。它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接。“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意味着炎热的酷暑结束了。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虽没有夏天酷暑,但仍会闷热,并且干燥,天气由炎热转向闷热。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候由炎热向闷热转变的节气。也会慢慢变得越来越凉爽。

处暑的天气特点

处暑节气从天气的角度说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将过去。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处暑节气,气温开始走低。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在冷高压的控制下,形成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天气凉爽,非常适宜外出运动等。

处暑象征着什么

处暑节气的到来象征着炎热即将过去。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抓紧蓄水、保墒;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不过现在我国农业发达不需要太过担心。

处暑吃什么蔬菜为好

1、莲藕

鲜藕含有丰富的铜、铁、钾、锌、镁和锰等微量元素。在块茎类食物中,莲藕含铁量较高,因此缺铁性贫血者最适宜吃藕。藕中的多种微量元素有益红细胞的产生,保持肌肉和神经正常工作。另外,这些营养素还有助分泌消化酶,改善消化。

2、山药

在中医上山药有着“聪耳明目”、“不饥延年”的功能,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而民间也流传山药对于调理生理能力、病后虚弱体质、妇女产后调养,小孩强健体魄都有显着效果,因而被称为“食物药”。

3、菱角

“八月菱角脆生生”。菱角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葡萄糖、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又容易消化吸收,具有健脾养胃、补肾养血之功效。古人认为多吃菱角可以补五脏,除百病,还可轻身。所谓轻身,就是有减肥健美作用。

4、红薯

《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暖胃、安五脏等,所以常适宜用来补虚。经常食用红薯还可以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5、土豆

土豆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还含有微量元素、蛋白质、脂肪和优质淀粉等营养元素。这些成分在抗老防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帮助女性身体排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让女性回复美白肌肤。此外,土豆中的粗纤维还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6、菠菜

菠菜能清理人体肠胃里的热毒,可防治便秘,使人容光焕发,被誉为肠胃热毒的“清理工”。菠菜叶中含有一种类胰岛素样物质,能使血糖保持稳定;菠菜富含各种维生素,能够防治口角炎、夜盲症。

7、胡萝卜

经历了一夏天的毒太阳,很多美女的皮肤逐渐发暗,胡萝卜味甘、性平,具有清热解毒、补中安脏之功效,非常适宜皮肤干燥粗糙,或患黑头粉刺、角化型湿疹者食用。胡萝卜富含多种维生素,并有轻微而持续发汗的作用,可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从而使肤色红润。

8、玉米

初秋时节,正值玉米上市,建议大家多吃些鲜嫩的玉米。因为其营养成分要比老玉米高很多。玉米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蠕动,减少人体对毒素的吸收。其镁、钙和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也比一般谷物高,有防治高血压和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对延缓衰老十分有益。

9、秋葵

秋葵虽然有个“秋”字,但每年3到11月都是它的采收期,5到9月则是主要盛产季。目前秋葵已成为人们所热追高档营养保健蔬菜,能增强身体耐力,强肾补虚,同时因其热量低,所以还是不错的减肥食物呢。

10、四季豆

四季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中赖氨酸、色氨酸含量较高,具有美肤、促进生长、提高注意力的作用;其所含丰富的铁质,具有造血、补血的功效;豆荚所含膳食纤维非常丰富,有便秘的人常食,可促进排便通畅。

处暑时节的养生食物

处暑节气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吃清淡类的食物,少吃辛辣和油腻的食物;在处暑的时节里不少朋友在早晨起床的时候感觉到嗓子有点干,皮肤也干燥的现象,虽然喝了一大杯温水也没有感觉到非常解渴,这是由于处暑的节气里气候日渐干燥,也是大家常说的秋燥,在这样的一个节气里需要注意饮食的原则,尽量少吃辛辣和油腻的食物,多一些清淡的水果与食物。比如石榴就是当季的水果之一,石榴里富含大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特别是红粉皮的石榴含有的维生素C非常高,而青皮的石榴含有的维生素E高。朋友们可以针对性地选择。石榴的食物方法也是比较多的,不仅可以直接切开食用,也可以用来榨汁饮用。并具有美容护肤以及生津止渴等功效,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处暑节气的民俗文化

全文共 2447 字

+ 加入清单

处暑也会有胃口不好的感觉,最好是吃一些带苦味或者是带酸味的东西,它可以帮助我们开胃,也可以帮助我们清火,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最适合秋天也最养生的食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处暑节气民俗文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处暑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处暑的主要含义就是指夏天的离开,因为数它是大小数代表的是夏天,夏天的那种酷热感和我们即将到来的秋天不一样。处暑即为出署,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它属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此时的三伏已经接近尾声,白天热,早晚比较凉,昼夜温差比较大。 此时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加紧采摘,进行水稻施肥。

处暑的特点有哪些

温度下降

在处暑时节,气温在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是太阳不断向南移动,太阳光照少了辐射也更低了,同时蒙古冷高压向着内陆移动,带来了更多凉爽。

秋老虎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感受到秋天的凉意的,在某些南方地区,因为副热带高压影响之下,热气卷土重来,温度重新走高,感受到秋老虎的威力,某些地区可能因此产生干旱的情况,这个时候山林比较容易着火,一定要小心防范。

雷暴天气

虽然说这个时候的雷暴天气还不是很多,可能没有夏天那么活跃,但是在华南、西南和华西等地区还是有着比较频繁的雷暴天气。

处暑为什么叫处暑

处暑,即“出暑”,意思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一节气的到来,代表着进入了气象意义的秋天。

进入处暑,开始形成中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的雨季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的是刮风天气,若天气中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的是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秋雨过后,人们会感受到明显的降温,就是人们常说的:下一次,冷一点;或者一场秋雨一场寒。

进入处暑,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大,雨后艳阳高照,人们往往对这种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是特别适应,容易引起感冒、呼吸道、肠胃炎等疾病。

处暑节气的民俗文化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上一座灯盏或者是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它自由的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开渔节

对于沿海的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一个大好时节,每年处暑节气,在浙江省沿海一带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开渔节时候,原本帆樯林立、千舸锚泊的静态海面,瞬间成为机器轰鸣、汽笛长鸣、百舸齐发的活跃场景。开渔节的主要内容有千家万户挂渔灯、千舟竞发仪式、文艺晚会专场、海岛旅游、特色产品展销、地方民间文艺演出等活动。

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大多都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七月半”或者是“中元节”。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开始,就有开鬼门的仪式,一直要到月底关鬼门才结束,在这期间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

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鸭全身都是宝。鸭肉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骨蒸劳热、小便不利、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乌骨鸭药用价值更大,结核病患者可以减轻潮热、咳嗽等症。老母鸭能补虚滋阴,对久病体虚者或虚劳吐血者均有补益作用。

煎药茶

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类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另外,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也是不错的饮品。还要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

吃龙眼配稀饭

老福州的生活习俗是,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的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老一辈的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小小的一粒一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处暑的习俗

夏天有很多的荷花和荷叶,这些东西都有一种清热解热的感觉,可以帮助我们去除心中的燥热。梁武帝有诗道:“江南稚女珠腕绳,桂掉容与歌采菱。”李白也有诗道:“菱歌清唱不胜春。”足见六朝以来,采菱唱咏的风气很盛,文人墨客将其写人诗词歌赋,也十分普遍。把菱捣烂浸泡,澄出粉,食用后可以补脾胃,强脚膝,益气耐饥,健力行水,去暑解毒。取菱粉和米制成粥,能益肠胃,解内热。乡间人们常将菱蒸煮后晒干,剁米为炸、粥、果,贮藏起来可以代替粮食用,较嫩的菱则可以直接上市出售。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处暑代表着什么

全文共 994 字

+ 加入清单

处暑是一个代表着炎热将随之流走的节气,很多人都说还没夏天去沙滩上晒晒太阳,也没去海上匆匆浪,秋天就来了,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处暑代表着什么,欢迎阅读!

处暑的含义:

处暑,即为“出暑”炎热离开的意思。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夜晚观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申”(西南方向)。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处暑代表着什么

处暑的到来,也就标志着闷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气温开始慢慢下降,这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因为早晚温差较大,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天气情况增减衣服,避免感冒。

各地都有“暑去寒来”的谚语,处暑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处暑后,绵绵秋雨有时会提前到来,因此,谚语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

处暑节气的气象变化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炎热的酷暑已渐消退,虽暑气呈退减趋势,气温不会异峰突起,但此期间仍然会出现短期回热天气,而但并未真正凉爽,真正开始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处暑节气,气温开始走低。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在冷高压的控制下,形成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秋老虎发生在24节气当中的立秋之后,属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气温虽高,但是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气温相差不会太高。秋老虎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回归,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的高温暑热天气。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虽然是秋天,但天气很闷热。

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小露锋芒。

展开阅读全文

处暑时节的习俗简介

全文共 1483 字

+ 加入清单

在天气方面来看,每一个人都有着他们对于天气的一种理解程度,但是每一个节气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所造成的影响都是不同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最新处暑时节习俗简介,欢迎参阅。

处暑真的会“出暑”吗?

处暑的“处”在此作为动词,读三声。《说文解字》曰:“处,止也。”处暑表示气温由炎热向凉爽过渡的变化趋势。处暑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民间有时会借用入伏、出伏的说法,把处暑叫作“出暑”,表示从暑热天气中出来了,炎热离开的意思。

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超过一半年份的三伏天没到处暑就出伏了,而且从历史上伏天分布于上述四个节气的天数统计来看,处暑在伏天中的占比不到1%。在“夏九九”中,处暑已进入“_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的秋爽时段,此后天气变化趋势将越来越凉爽。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差异较大,处暑时节南北方的气候也各不相同。北方地区此时暑去凉来、微风拂面,是二十四节气中风最轻柔、能见度最好的节气,所谓“天高云淡”“秋高气爽”说的就是处暑时节。南方却继续被副热带高压控制着,秋天总是让人感到姗姗来迟,稍微清凉一下就再次回归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状态,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秋老虎”发威时,往往表现为温燥,“燥则润之”,可以多吃一些清热解暑、养肺润燥的食物,如莲子、百合、绿豆、苦瓜等,多喝白开水。使用电扇不要直接对着身体长时间吹,使用空调最佳温度应该设定为26—28摄氏度。早睡早起,适当增加午休,早晚户外运动。

处暑时节的习俗简介

1、处暑的时候自古就有出游迎秋的习俗: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2、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3、开渔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

4、煲药茶:处暑时节,我国两广地区有煲药茶的习俗,人们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煲药茶,解暑养生去秋燥。

处暑还热多久

处暑之后还要差不多热到下一个节气白露,处暑过后十五日,气温降得很快,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依附在花草树木之上,在次日晨曦的光照下,晶莹透亮,因此得名为“白露”,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是说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而白露之后要注意保暖。

秋老虎来临的标志

秋老虎在汉族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中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俗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民间认为,立秋的时辰与天气凉爽或闷热有关。如果早晨立秋,其后的天气会比较凉爽;晚上立秋,天气就会比较闷热。而“热死牛”的闷热天气又被俗称为“秋老虎”。

处暑如何养生

一、首先就是从我们的精神调养: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

二、起居调养 处暑后气温逐渐下降,气温日较差增大,此时,在起居方面,要注意根据气温适时添减衣服。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

三、运动养生 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比如说快走跑步等。

展开阅读全文

2023处暑农历是哪天

全文共 1845 字

+ 加入清单

处暑是属于秋季。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处暑农历是哪天,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处暑应该怎么吃

1.吃酸不吃辣

酸味有润肺收敛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因此,这个时节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物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尤其是处暑过后,天气开始干燥,会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比如生姜,在古代医书中就有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2.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句俗语叫作“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比如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

3.少食辛辣多清淡

处暑时节,由于气候渐干燥,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使饮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而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少吃点辛辣的食物,多吃一点清淡食物。

4.吃热不吃凉

九月的天气是变化多端的,也许上中午还是高温天气,下午晚上便是寒冷无比。所以在处暑这个节气之中,大家不仅要注意好保暖,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好,切忌不要吃太多冷凉的食物。因为秋季逐步来临,人们很容易在这个时候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所以在饮食上,最好能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对身体很有好处。

2023处暑农历是哪天

处暑在今年公历的8月23日,农历为七月初八,周三。每当进入这一节气,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虽然因为接近夏天的尾声而有明显的气候变化,但是依旧可以明显的观察到周围回暖造成的燥热,所以清热防暑,清心安神是相当关键的。

处暑节气如何养生

饮食

“处暑”期间,气候逐渐干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锻炼

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秋天,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

处暑节气饮食注意事项

1、要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秋季比较干燥,若是不注意滋阴润燥的话,很容易被燥邪所伤。所以说,平日里要常吃雪梨、西瓜、黄瓜等水分多的食物,帮助滋阴驱赶体内的燥邪。

其中,你若是觉得直接吃口味太单一了,那么可以选择多种水果一起榨汁饮用,好喝又能补水,刚好可以改善秋燥带来的口干问题。

2、注意适量摄入蛋白质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凉风习习很容易让人着凉感冒的。尤其是那些身体比较弱的人,务必要做些措施,保健身体。比如说适量摄入蛋白质,帮助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其中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乳制品、鱼肉、猪瘦肉、豆制品、鸡蛋。

所以说,到了秋季以后,不要忘记吃肉,可以用它煮汤,这样比较好下饭,而且比较容易下饭。当然,不要煮的太油腻,以免影响食欲。

3、注意烧烤要少吃

烧烤很多人都爱吃,注意了秋季干燥,身体容易被燥邪侵袭。这个时候要少吃烧烤,因为这类食物多燥热伤津,吃多了会加重体内的燥邪,损耗津液,对健康不利。

处暑节气的习俗

一、放河灯: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据说放河灯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渔猎时代。那时人们驾舟出海下湖,为免风暴肆虐,在过危礁险滩或遇到风大浪高时,用木板编竹做小船,放入祭品,点上蜡烛,彩纸作帆,放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

二、开渔节:百舸竞发,捕获海鲜

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驾船出海。石浦渔民素来有“三月三,踏沙滩”以及“祭海”等习俗,其中“祭海”是渔民出海捕鱼时,为求平安、丰收而举行的一种仪式。

三、吃鸭肉:润肺健脾,无病各家

“处暑”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逐步开始转为凉秋了。天气温差增大、昼暖夜凉,此时饮食应遵照润肺健脾的原则,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

四、脸觑厝:打道回府,龙眼稀饭

福州人有句俗语,叫作“处暑一过脸觑厝”。“厝”指有钱人在城里的大房子,“脸觑厝”就是脸要朝着自己在城里的家看,意思是外出避暑的人要打道回府了。这句话折射出老福州人过去的生活方式,“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过了处暑这个节气,人们的饮食起居就要有所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南方处暑吃什么解暑

全文共 2022 字

+ 加入清单

处暑可收获也是播种期,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方处暑吃什么解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处暑祝福语

处暑到,初秋气象;秋老虎,摆尾归冈;强降雨,也该收场;明朗天,金风送爽;迎丰收,喜悦在望;愿生活,和谐安康;祝福你,如意吉祥!

处暑,中午热,早晚凉,不要急于添衣裳,有道是:春捂秋凉,睡觉盖被关门窗,时刻要把感冒防,多吃温补食物保健康,快乐生活幸福长,祝秋天快乐。

处暑到,秋意浓;天转凉,多添衣;强身体,多锻炼;去秋燥,多喝水;好朋友,多联系:处暑到了,好好照顾身体。祝处暑快乐!

处暑祝福,夏伏秋出。热去凉顾,万物成熟。真心遥祝,收获幸福。衣食丰足,居有其屋。平安呵护,快乐无数。潇洒自如,友情永固。

立秋过后秋风至,处暑到来暑热去,少吃萝卜补中气,莫要贪凉要注意,少开空调多通气,空时咱两常联系,愿你时时都如意,祝你事事都顺利。

处暑祝福无可替,短信传情表心意。暑气虽止,运气不止,天气更替,福气不替,财气风生水起,喜气日新月异,你的日子依然越过越美气。

处暑节气悄然而至,多变的永远是天气,不变的永远是情意,愿淡淡的风拂去你的疲惫,暖暖的阳光传递我真诚的祝福,让快乐天天相伴!幸福终生相随!

处暑拔麻摘老瓜,季节到秋乐万家,秋风吹动友情花,暗香飘动真牵挂,真情短信为你发,暖心问候已抵达,祝你快乐顶呱呱,愿你开心时时发。

传送清凉情深意笃,牵挂之情非你莫属,祈祷凉风身边伴舞,远离炎夏燥热之苦,流星划破好运夜幕,信息传递快乐祝福!处暑快乐!

夏已去,秋踏来,天转凉,多添衣,今天处暑,轻声问候,让友情为你暖心;诚挚祝福,让短信传我情谊:处暑快乐!

处暑来临暑未消,气候炎炎正当午,出门在外要防晒,美丽肌肤要保护。室内记得多通风,多加注意保健康,薄被盖肚防受冻,愿你拥有好前途。

南方处暑吃什么解暑

莲子

有补肾、健脾、养心、安神、抗衰老的作用。用莲子配白茯苓、怀山药、糯米、白砂糖等蒸煮成糕,每日服用,有益寿之效。

推荐吃法:最简单的是到点心铺买些莲子糕、莲蓉夹心糕和鲜奶椰丝莲子饼来吃,也可以用莲子做馅蒸馒头吃,或是和红枣一起煮汤喝。

银耳

可以润肺止咳、生津养阴,还具有消除肌肉疲劳、健脑防衰的作用。

推荐吃法:先将银耳洗净后放入砂锅中熬至浓稠酥软,再将西红柿洗净后去皮捣烂,放入银耳羹中煮开,加入冰糖适量调味;也可以将银耳和黑木耳一起洗净后,蘸芥末酱油吃,味道很鲜美。

苹果

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适合在贴秋膘的季节食用。

推荐吃法:可以将苹果切片后烤了吃,干干的苹果片,吃起来别有风味;也可以将苹果和山药去皮后均匀地切成小块,放入果汁机搅拌成汁,最后用蜂蜜调味。

山药

能清心安神、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

推荐吃法:将洗净后的山药捣碎后加糖调成馅,与糯米粉一起制成汤圆食用;也可做拔丝山药;或是去皮用淡盐水洗后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糖桂花酱,当冷盘。

西洋参

可抗疲劳、抗缺氧,秋天人们会出现阴虚少气、口干口渴、萎靡乏力的情况,在煮粥或炖肉时放入一些西洋参,不仅能镇静防秋燥,还能温和滋补。

推荐吃法:可以用西洋参片冲泡喝,非常简便。甚至在吃火锅时,在里面放入西洋参,也可以有效进补。

处暑的含义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公历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

节气简介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什么季节

处暑是秋季节气。处暑节气里面有个“暑”字,乍一听会以为处暑节气是夏季节气,甚至和夏至、小暑、大暑这几个节气搞混,实际上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到了处暑节气后,就已经正式进入秋天了,此时太阳公转到黄经150°,再往后就要到秋分日了,越往后秋意越浓,温度越低。

展开阅读全文

2023处暑是哪一天

全文共 1216 字

+ 加入清单

处暑过后因为很多地区的温度都降下来了,所以大家很是期待该节气的到来,毕竟相较于往年的下降今年的极端高温大家是受够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3处暑是哪一天_处暑节气的含义,希望大家喜欢!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表示炎热酷暑即将过去的意思,即“出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处暑节气时还处在秋老虎期间内,这时天气虽然还很热,但到了酷暑的尾声,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天气从炎热向凉爽过度。

处暑历史渊源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处暑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处暑是廿四节气中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处暑节气过后,气温逐步走低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即小暑节气、大暑节气、处暑节气,按顺序分别为初暑、中暑、末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暑热时间比较长。暑天长对于农作物长势和产量有利。古人将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时段称之为“长夏”。

“三暑”(小暑至处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极端天气,时间轴和温度轴上的曲线表现基本一致:暑天来,伏天到;伏天消,暑将尽。元代文人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2023处暑是哪一天

2023年处暑是2023年8月23日17:01:06,农历癸卯(2023)年七月(大)初八。

处暑代表什么意思

处暑代表酷暑已经到了尾声,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这一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的到来,也意味着时间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天文专家称,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

此时,如果夜晚观北斗七星,会发现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西南方向。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处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吗?

处暑节气虽然依然处于“秋老虎”时期,也就是三伏天内,但已属于末伏阶段,所以气温相较之前已经凉爽了许多,并不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北斗七星的斗柄是指向西南方向(戊位),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候变化的一个节气。由于“秋老虎”短期回热天气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虽没有夏天酷暑,但仍会闷热,并且干燥。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此外,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

展开阅读全文

2023年处暑后还热吗

全文共 1366 字

+ 加入清单

处暑节气,标志着炎热暑天行将结束,逐渐进入到气象意义上的秋天,这段时间的天气状况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增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处暑后还热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处暑节气的起居养生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南方地区,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遭遇高温天,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处暑时节,白天气温虽然仍会很高,但早晚温度低,温差较大,人们应预防感冒。中医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长夏位于夏末秋初,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气候特征是湿热蒸腾,湿热天气多。

处暑后,人体出汗明显减少,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进入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于是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 化解“秋乏”, 要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饮食清淡,宜多吃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食物。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秋季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要避免户外活动。

处暑的节气是什么意思

处暑释义:节气名。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以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雨量减少。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2023年处暑后还热吗

处暑之后,气温会有所变化,一些地区会很热,一些地区气温会下降。

处暑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处暑是廿四节气中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从处暑开始,气温逐步走低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在北方地区,处暑之后气温下降,天气有变凉的趋势。

在南方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处暑之后的炎热,特别是东南沿海城市,这个时候穿着短袖出门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空调还要继续开启一段时间。

处暑代表什么意思

处暑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节气的含义是气温逐渐下降,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秋天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全国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暑”在古汉语里就是热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根据一年中气温的不同,“暑”也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小暑、大暑、处暑。其中小暑是立夏过后,气温稍高有暑意但也不是很热是为小暑。大暑比之小暑热力要更甚,刚好处在中伏前后,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俗语说,小暑不算暑,大暑正伏天,就是这个意思。同时,大暑这一时期,也正是降雨旺盛时期。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就形成了即热有闷的特点,也是人们最难受的“桑拿天”。最后的处暑,已经是立秋过后的节气,虽有“暑”但处暑表示的是暑热停止的意思。从处暑过后,暑热结束,天气转凉就进入秋天了。

处暑的民俗

处暑的民俗大多与祭祖和迎秋相关,比如说放河灯、吃鸭子、煲药茶、煎药茶、开渔节、拜土地爷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处暑是秋天的第几个节气

全文共 1477 字

+ 加入清单

处暑,虽然表示暑气的终结,但民谚说“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我国不少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处暑是秋天的第几个节气,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处暑的物候特征

一候,鹰乃祭鸟。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古人称之“义举”。

二候,天地始肃。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三候,禾乃登。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处暑节气有什么习俗

1、吃鸭子

江浙一带曾流行处暑时节吃鸭子的习俗,民间素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的说法。鸭子味甘性凉,煲汤吃可解暑气,红烧或烤制吃则可适时地贴补秋膘。每家做好鸭子或买熟食回来后,除了自己食用,还不忘与亲戚邻里分享。大家相信,这样就能“无病各家”了。

2、吃龙眼

各地的食俗跟本地物产也有一定关系。福建盛产龙眼(桂圆),当地有处暑时节吃龙眼的习俗。龙眼性温,据说有滋补气血的功效,可以剥了皮直接吃,也可以佐粥或温饮。

3、祭祖、迎秋

除了饮食,处暑时节也有很多活动。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中元节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处暑怎么过

1、不宜过早添衣

虽然从节气特点来说,秋天已经来了,但夏天的暑气仍未完全消散。昼夜温差较大,气温不定,容易回升。在季节转换之时,如果过早添衣,气温一旦回升,很容易出汗而着凉,进而导致伤风感冒。

2、早睡早起以解秋乏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秋乏”,其实是有科学研究的。夏季,人体大量出汗会造成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也会有所减弱,身体一直处于不断的消耗状态。当进入秋季,汗出得不是太多的时候,机体自然也就进入了下一个修整阶段。此时,人体会出现一种说不出的疲惫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了。

3、滋阴润肺以防秋燥

暑尽秋来,秋季属肺,易燥。这段时间,我们应该吃一些滋阴润肺之品,以防肺燥。古时候,处暑时节就有吃鸭肉的习俗。鸭肉,味甘,性冷,并有滋阴、补虚、调和脏腑的作用,非常适合秋季食用。

处暑是秋天的第几个节气

处暑是秋天的第几个节气:第2个

“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但是实际上,处暑步入秋季的还是只有北方地区,南方的地区仍然是非常的闷热。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处暑后穿什么衣服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因此,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但“秋冻”不仅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上,还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好。

处暑时节,时值初秋,天气变化无常,“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若要安逸,勤脱勤换”。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另外,由于天气逐渐凉爽,各类“秋季病”开始“骚扰”市民。经过长期高温的____,人体的免疫力已经下降,再加上季节交替之时病菌滋生,老人、小孩等体质较差者难以适应而容易感冒发烧。因此更应注意随时增减衣服,以防疾病“秋后算账”。

展开阅读全文

2023处暑是几月几日几分几秒

全文共 2677 字

+ 加入清单

处暑过后还热十天左右。处暑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处暑象征着夏季的完全结束,但是处暑之后其实还有一段时间的燥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处暑是几月几日几分几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处暑吃什么

1、吃鸭肉

处暑之所以要吃鸭,是因为处暑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饮食调养应以预防燥邪伤人为主。这个时期的饮食应该遵循润肺健脾的原则,而鸭子味甘性寒,具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定惊、消螺蛳积、清热健脾、利水消肿之功效,可主治身体虚弱、病后体虚、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症。民间认为鸭子是“补虚劳的圣药”。因此鸭子是非常适合处暑之际吃的润燥食物。

2、吃莲藕

莲藕,美容解疲,浑身是宝。民间也有吃糖醋莲藕的习惯,并且莲藕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无论是促进新陈代谢还是缓解疲劳,它都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莲藕虽小,浑身是宝。除了蕴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钙以外,它还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

3、吃石榴

处暑是吃石榴的季节。石榴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E都高于苹果和梨。红粉皮石榴含维生素C高,青皮石榴含维生素E高。石榴性味温甘酸涩,有生津止渴、杀虫止痢的作用。石榴可直接食用,也可榨汁饮用。酸石榴对防治腹泻很有效,甜石榴可防治咽燥口渴。

4、吃龙眼

“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老福州“处暑”之后不再喝凉茶,而多吃些“补气”、“补血”的东西,老福州习惯吃龙眼,龙眼剥壳后泡稀饭吃。

处暑过后要进入秋天,中医上有“补秋”的说法,所以少喝凉茶、多吃龙眼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讲究“补气”、“补血”,要避免寒凉的食物;同时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在这个节气食用是有益的;但食疗不用太过刻板,并没有规定这个节气一定要吃龙眼泡稀饭,很多人平时也可以这样食用,是有益的。

5、吃白丸子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糯米,其味甘、性温,入脾肾肺经,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秋季适当吃点糯米类食物,对身体会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6、吃玉米

处暑是玉米成熟的季节,新鲜玉米中的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而其他食物中的含量极少,因此,新鲜玉米是赖氨酸的主要来源之一。特种玉米的营养价值要高于普通玉米。比如,甜玉米的蛋白质、植物油及维生素含量就比普通玉米高1——2倍,“生命元素”硒的含量则高8——10倍。

7、凉茶

处暑煎药茶的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在处暑前后如果感到口干舌燥,以性干寒的麦冬或石斛泡茶,有助消暑热,还能养阴;以雪梨加入蜂蜜、川贝泡水饮用,更是有化痰止咳、生津养肺的作用,也适合气虚的人士。不过,处暑时节应少喝凉茶,因为此时的暑热并不严重,而凉茶过度苦寒,易伤脾胃,同时也对肺和肾无益。

8、酸梅汤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温州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乌梅中的有机酸含量非常丰富,能有效地抑制乳酸,降低疲劳感,除掉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质。所以处暑节气喝酸梅汤可以消暑提神、生津止渴,让肌肉和血管组织恢复活力。此外,吃多了肉时,喝酸梅汤还能帮助体内酸碱值达到平衡。

2023处暑是几月几日几分几秒

2023年处暑时间:8月23日17:01:06,星期三,农历七月初八。处暑,意即“出暑”,高温将逐渐退场。处暑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南退,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处暑是夏季还是秋季

处暑是属于秋季。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处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吗

处暑不是最热的节气,因为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是三伏天里的中伏,而处暑节气的时候中伏已经过去了。

三伏天是夏至和处暑之间,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其中中伏时期是温度最高的阶段。而处暑节气,一般在三伏天之后到来,虽然处于秋老虎的闷热天气,但不属于三伏天内,所以不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养生小知识

1、早睡早起

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原来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缓解,肠道功能日渐正常,由此,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2、益肾养肝多吃咸

处暑节气,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此时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饮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

3、多喝水去秋燥

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肠子开始蠕动,就会想上厕所,当然也就不会便秘了;但是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4、吃粥补充水分与润燥

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温热粥或药膳粥,可说是养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补中气。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与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早餐。中医提醒,老年人、体质较虚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会明显感觉不舒服的人,应该从秋天就开始调理保养身体,多喝水、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5、多睡一小时

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展开阅读全文

处暑代表什么 处暑养生我们要注意哪些

全文共 3356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二十四节气不断循环,而现在,处暑已经到来。相信很多人都会问,处暑代表什么?而喜欢养生的人们会问,处暑养生要注意什么?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走进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处暑节气,给大家详细介绍处暑这个节气的特点以及需要注意的生活细节,大家要认真阅读哦。

处暑代表什么

处暑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在每年阳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开始。历书记载:“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全国各地也都有“处暑寒来”的谚语,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

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长江以南地区,俗语有“秋老虎”的说法,就是提醒人们,秋天还会有热天气的时候,也可将此视为夏天的回光返照。

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条件。

处暑养生应注意

穿衣需注意

处暑节气中,部分地区明显有着气温降低的现象,于是,很多人都开始盲目地给自己身上增加衣服,保暖是好事,但过度地保暖,却未必是好事。当然,对于身子骨较弱的人来说,天气转凉当然要增加衣服,防止生病。而对于那些体质较强的人来说,最好还是不要急于增加衣服,这样对收敛阳气有着很好的作用。

睡觉夜寝提示

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室内提示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防病提示

立秋后,秋分前,在这个时间段里,天气喜怒无常,经常早上还是晴空万里,中午就下起了磅礴大雨。所以,在这个节气里,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因为气候的不稳定,从而导致人们很容易生病,早晚温差起伏较大,希望人们在出门前都能带件外套,防止秋凉。而生病的人们千万不要撑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

饮食提示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建议根据个人不同体质,选用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等食品,以起到调养身心的作用。

处暑生活需注意

处暑:每天多睡一小时、多食碱性食物可驱“秋乏”

23日,将迎来传统节气之一的处暑。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营养专家表示,保证充足睡眠和多食碱性食物可驱“秋乏”。

处暑时节,早晚的温差增大,且秋高气爽,人们会感觉比较舒服。为什么人们还会感觉乏呢?

某医药大学营养主任说,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升高,由于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弱化,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过度消耗了能量,失去了较多的“老本”。

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原来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缓解,肠道功能日渐正常,由此,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虽然说“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也是机体在秋季气象环境中得以恢复的保护性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秋乏”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但为了不至于因此而影响工作和生活,最好还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营养专家表示,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有助于消除疲劳。营养专家特别提醒说,处暑后在饮食调整上应多吃些含维生素的碱性食物,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这些食物都能帮助人体克服疲倦。

穿衣要“酌情增减”起居宜“早睡早起”

有很多人都认为处暑的到来,夏季就彻底结束,其实不然,在处暑节气中,也许还会出现高温现象。固然天气会有所转凉,但在中午时候还是能达到三十多度的高温。所以,大家在穿衣方面要注意好,不要盲目的增减衣服,要根据天气以及身体状况合理地增减衣服。而在早晨,最好不要赖床,早点起床锻炼会对身体有着巨大的帮助。

养生保健专家张东生说,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因此,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但“秋冻”不仅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上,还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好。

处暑时节,时值初秋,天气变化无常,“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若要安逸,勤脱勤换”。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特别是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调整。养生专家提醒说,此时节,公众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一般而言,秋季睡眠以晚上9至10点入睡,早晨5至6点起床为宜,中午时分应注意午休,有利于保养精气。

此外,在处暑时节,睡觉时还要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室内可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含氧量。

当心“秋燥”伤人

23日,处暑。养生专家提醒说,此时节,公众要当心“秋燥”伤人,在增强身体锻炼的同时,应注意饮食调理。

在处暑时节,人们往往有这种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喉燥得冒火,大便干结,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

某位养生专家介绍说,“秋燥”是由于气候干燥造成的,处暑期间的“秋燥”属温燥,发展为病症多表现为咳嗽少痰、咽干不适、手脚心热等。此外,处暑期间某些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因此,处暑时节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预防“秋燥”。

养生专家表示,预防“秋燥”的最好方法便是增强身体素质。首先,要确保充足的睡眠及睡眠质量。睡眠可消除人体的疲劳,使人的大脑及肢体得到充分休息。睡眠还能使人体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其次,要加强晨练。晨练应该从早晨刚醒来时开始,早晨醒来后最好先在床上练习叩齿、咽津等,然后再下床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

四大调养加固健康防线

一、精神调养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二、起居调养

处暑后气温逐渐下降,气温日较差增大,此时,在起居方面,要注意根据气温适时添减衣服。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

三、运动养生

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如明?高濂着《遵生八笺》中的坐功:每日寅时(凌晨3-5点),正坐,向左右转头,两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吞咽津液。也可多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

四、饮食调养

处暑节气肝心少气,肺脏独旺,饮食上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饮食上宜多食咸味食物,如可多食荸荠、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八角、茴香等。另一方面也可多食新鲜果蔬、多食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清润食品以防秋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还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总结:文章已经结束,大家都认真阅读了吗?处暑这个节气还是受不少人喜爱的,在这个节气中,大家最好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好饮食,多做一些养生运动,对身体很有帮助的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