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丰有哪些烈士命名的村20篇

浏览

5890

文章

724

衡宝战役烈士纪念塔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衡宝战役烈士纪念塔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衡宝战役烈士纪念塔位于衡阳市祁东县黄土铺镇五四村张飞岭。

1949年9月到10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主力和第二野战军一部在湖南衡阳、宝庆(今邵阳市)地区对国民党白崇禧部实施进攻战略。在今祁东境内,135师在黄土铺、119师在杨家桥、405团在黄土铺西南、404团一连在黄土铺鹿门前村、121师在石亭子秋塘坪等开展的战斗相当激烈,特别是黄土铺运动进攻战斗,勇猛顽强地捣烂了所谓“钢七军”的心脏和神经中枢——军部,打乱了敌人整个部署,歼灭了敌衡宝前线指挥机构,加剧了敌军混乱,有力地迟滞了敌军的退却。今洪桥镇廖家村是解放军后方医院所在地,营长陈金朝等9名军人因伤医治无效而牺牲,烈士墓地设施于20世纪90年代建成。

为纪念在衡宝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祁东县人民政府于2005年修建烈士纪念碑。2009 年7月,济南军区部分官兵来此纪念和体验当年战事,产生较大影响。

衡宝战役烈士纪念塔于2010年5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高桥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高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为兴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高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宜昌市兴山县高桥乡长冲村委会背后山顶上)

高桥是巴兴归苏区中心地带,早在1928年,共产党员黄中平深入高桥苏区发展地下党组织。1930年,共产党员陈慎州、陈慎勤创建中共高桥区委会,区、乡苏维埃政府和组建游击队、游击中队,带领高桥军民对敌展开斗争,取得了2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30年8月18日,国民党巴兴归3县联防“剿共”团在官田岭制造了惨无人道地“箩稗子”惨案。曹友娣、王发祥、蒋英才、杨直亮等17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壮烈牺牲。

高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87年5月1日由兴山县民政局支持修建。2006年4月,宜昌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宜昌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等单位捐资复修扩建。高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92年10月被兴山县人民政府列为兴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高桥乡:高桥乡位于兴山县西南部,东接高阳镇、峡口镇,南与秭归相连,西与巴东接壤,北与南阳镇毗邻,辖区国土面积 172.97平方公里,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10.公里,距县政府驻地古夫镇48公里。 境内丛山环抱 ,深沟溪河遍布,海拨最高点为堪称宜昌屋脊的仙女山,主峰高达2426.9米;海拨最低是与巴东接界的大坝河,海拔300米;是个典型的海拔落差大,山大人稀之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胡幼松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胡幼松烈士纪念馆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胡幼松烈士纪念馆位于仙桃市陈场镇幼松村。

胡幼松故居于1928年4月15日被国民党沔阳县保卫团烧毁,仅剩下一副石门框。

为纪念胡幼松烈士,沔阳县政府将坡场大队更名为幼松大队,并于1976年兴建胡幼松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烈士生平介绍及部分遗物。馆前矗立有高达12.5米的胡幼松烈士纪念碑。1986年,在胡幼松故居建立忠烈祠,立塑像3座。

胡幼松烈士纪念馆于1990年11月被仙桃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仙桃市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2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胡幼松烈士纪念馆迁址重建工程正在进行中。

胡幼松(1898~1930),字荷山,谱名先铭,化名慎之、赤工,沔阳(今仙桃陈场镇坡场村)人。他是大革命时期潜(江)、沔(阳)农-动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共潜江县委第一任书记。在党的领导下,他组织广大农友建立红色政权,发动武装-,为壮大红军队伍,巩固和发展洪湖革0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寻找革命真理清末民初,地处沔阳西部,与潜江、监利两县毗邻处有一个名叫坡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黄静源烈士殉难处纪念碑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黄静源烈士殉难纪念碑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静源烈士牺牲地方——安源半边街广场。

黄静源是湖南郴县人、安源工人运动领袖。1925年9月21日被反动军阀逮捕,随即被押往萍乡监狱。在狱中二十多天,他始终不为敌人的利诱和酷刑所动摇。10月16日,黄静源被敌人枪杀在半边街广场。黄静源牺牲后,安源工人不畏--,在这里举行了追悼会。并于次日将烈士遗体秘密抬至醴陵,隆重装殓,再用火车将灵柩运往长沙。

1926年9月,北伐军到达安源,恢复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并改名为萍矿总工会,萍矿总工会领导工人开展了一系列政治活动。10月16日,召开二万多群众参加的大会,纪念黄静源等烈士牺牲一周年,并在此建立了“黄静源烈士殉难处”纪念碑。碑文由株萍铁路总工会委员长朱少连撰写。纪念碑座北朝南,高2.4米,宽1.56米,长2.6米,占地面积40平方米,

1984年10月,被列为萍乡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被列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成果5陈示性类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陈]数学家对演示类的研究在国际上被称为“陈”。

陈省身于1911年10月26日出生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他于1926年加入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系。他先后受姜立夫和孙柳的教育。他们把他引向微分几何领域。1934年,他去汉堡学习当时的德国几何权威威廉·布莱克。1936年完成博士论文后,他去了法国,跟随当代微分几何学家加藤继续深造。

抗日战争期间,他于1937年回到中国。他在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在此期间,他将积分几何理论推广到齐次空间。从1943年到1945年,他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了两年,先后完成了两部划时代的重要著作。一个是黎曼流形的高斯-伯尔尼通式,另一个是埃尔米特流形的证明理论。在这两篇论文中,他首先将纤维束的概念应用于微分几何的研究,并介绍了后来的一般表示类,它为广泛的微分几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具,并成为现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陈省身的其他数学著作极其广泛,影响深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陈省身于1946年回到中国,并在上海成立了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后迁至南京)。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他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拓扑学家。他于1949年去了美国,在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终身教授。1981年,他是伯克利数学科学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该研究所专注于纯数学。1985年,他创办了南开数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陈省身因其对数学的重要贡献而享有许多荣誉,包括1984年的沃尔夫奖(链接)。他所教的学生中有著名学者吴文俊、、廖、、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笔记本CPU命名规则是什么 记本CPU命名规则解析

全文共 2112 字

+ 加入清单

笔记本电脑专用的CPU英文称Mobile CPU(移动CPU),它除了追求性能,也追求低热量和低耗电,最早的笔记本电脑直接使用台式机的CPU,但是随CPU主频的提高, 笔记本电脑狭窄的空间不能迅速散发CPU产生的热量,还有笔记本电脑的电池也无法负担台式CPU庞大的耗电量, 所以开始出现专门为笔记本设计的Mobile CPU。它的制造工艺往往比同时代的台式机CPU更加先进,因为Mobile CPU中会集成台式机CPU中不具备的电源管理技术,而且会先采用更高的微米精度。主要生产厂家有Intel、AMD等

笔记本CPU命名规则图1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市场的成熟,笔记本电脑的定位已经在逐渐全面向高性能、轻薄化、便携化、高度整合化、多功能、低能耗等方向发展。比如:英特尔?处理器发展至今,已诞生了好几个家族,分别有赛扬?、奔腾?、酷睿?、至强?、凌动?、Quark?、安腾?等系列。

比较常见的几个系列中,最早的是赛扬Celeron系列,所以性能比较落后,主打低端市场;接着就是奔腾Pentium系列,随着家族系列的发展,奔腾Pentium系列也逐步沦为低端市场,但在性能上相较于赛扬Celeron系列会略胜一筹;发展至今酷睿Core系列处理器已然成为主流,上市以来以多核心、多线程、集成GPU功能提供一体式的影音娱乐解决方案为目标,酷睿Core系列处理器可以说是大家最为熟悉、常见的,也是众多品牌厂商常用到笔记本处理器。

酷睿Core系列处理器命名规则

1、品牌

intel?Core?(英特尔?酷睿?)为家族品牌。

2、CPU家族标识

i7为CPU家族标识,酷睿Core系列分别有i3、i5、i7 分属低中高端三个系列定位。

①移动端i3为双核处理器,支持超线程技术,也就是2个核心模拟出4个线程,无睿频技术。常见于各类商务笔记本,娱乐笔记本,性能中等,不适合大型游戏。

②移动端i5有双核和四核,支持超线程技术,相对i3主要增加了睿频技术,可以在不同负载下主频动态变化以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低压i5在商务笔记本,娱乐笔记本中较为常见,标压i5则是在中高端笔记本里面使用频率最高。

③移动端i7则复杂一些,价格一般较贵,有双核和四核,支持超线程,睿频技术。其睿频幅度非常大,指令集支持上最为完善,常见于中高端游戏本。

3、代数

4为CPU代数,至今已发展至第七代,每一代架构都不同,工艺也会有所差异。

第一代为Arrandale架构,32NM工艺。 第二代为Sandy Bridge架构,32NM工艺。 第三代为Ivy Bridge架构,22NM工艺。 第四代为Haswell架构,22NM工艺。 第五代为Broadwell架构,14NM工艺。 第六代为Skylake架构,14NM工艺。 第七代为Kaby Lake架构,14NM工艺。 第八代据有关消息透漏为7NM工艺的,架构未知。

笔记本CPU命名规则

目前,第一~三代处理器已经逐步被淘汰出市场,市场上四代处理器也已经属于清货阶段,主流的处理器以五代和六代居多。七代处理器是今年新推出的,暂时只是先推出低压U系列,标压系列还未全面铺货,而价格方面也是相对比较贵。

4、产品尾缀

M属于产品线尾缀,意为移动标压。

Intel在台式主机和笔记本领域处理器型号非常多,其中型号后缀也较为复杂,常见的笔记本处理器后缀有Y、U、M、MQ、H、HQ、K等。

尾缀Y:

代表超低电压,散热功耗为10W,如:MY-6Y30、 M5-6Y54、M7-6Y75等这种处理器,主要用于二合一的产品。

尾缀U:

代表低电压,散热功耗为15W,如:i5-4200U、i5-5200U、i5-6200U,主要用于超极本和轻薄本。

尾缀M:

代表标压,每一代的散热功耗可能都不一样,但一般都是在30W以上,是市面上主流的产品,可支持拆卸更换,常见的有四代酷睿i3-4000M、i5-4210M 、i5-4310M等型号。

尾缀MQ:

代表BGA封装的四核处理器,和桌面处理器一样卡在CPU插槽中,CPU可自行拆卸更换。一般在i7标压系列中较为常见,如:i7-4700MQ、i7-4710MQ、i7-4712MQ、i7-4810MQ、i7-4910MQ等,都是属于四核心八线程的。

尾缀H:

代表BGA封装,和主板焊接一起的,无法自由拆卸更换,但是不代表性能一定就是低的。常见的有i5-4210H、i5-4200H等。

尾缀HQ:

代表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四核处理器,无法自由拆卸更换,多为六代标压产品居多,如i5-6300HQ、 i7-6700HQ等型号,主要用于一些中高端的游戏本。

尾缀K:

尾缀K系列的话,则为可超频处理器,性能比较高,多数是在台式主机上较为常见的,不过在一些高端游戏本上运用较多, 在主板、散热、供电允许情况下,可进行超频工作,如i7-6700K。

另外, Intel还致力于移动平台的凌动Atom系列,服务器领域的至强Xeon系列,物联网领域的Quark系列以及瞄准高端企业市场的安腾Itanium系列。

日常选购笔记本看处理器参数时候,建议先看系列,再看型号及尾缀,尾缀不同,处理器性能也是有所不同的。建议根据自身需求、预算、用途进行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裴袁纪念烈士亭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裴袁纪念烈士亭为滨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945年博兴县政府和群众为纪念1941年12月30日八路军某部三旅在裴家村和袁家村抗击日伪军而牺牲的20余名指战员而建。亭呈方形,高5米,边长3米。砖木结构,四角攒尖顶。镶嵌石碑,碑高1.53米,宽0.7米。南面碑镌刻“浩气长存”四字;北面碑镌刻王建新撰文、贾怡斋书丹的记述裴袁战斗经过的碑文;西面碑镌刻烈士芳名。东面碑镌刻立亭的年月;亭四周以砖砌花墙围护,墙高1.8米,边长12米。南面辟拱门。

信息来源:市文广新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杨连弟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杨连弟烈士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杨连弟烈士纪念馆始建于1995年,初址位于北辰区青少年宫六楼。同年,建杨连弟公园和杨连弟铜像。2012年,在杨连弟烈士牺牲60周年之时,启动重建工程,2013年清明节前夕.新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杨连弟.1919年出生于天津市北仓镇.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在修复陇海铁路8号高桥时,杨连弟机智勇敢地攀上40多米高的桥墩,提前完成修桥任务,荣获“登高英雄”的光荣称号。1950年10月,杨连弟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铁道兵团第1师第1团第1连任副连长。在朝鲜战场上,杨连弟多次出色完成抢修铁路大桥的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朝鲜前线的战斗。1951年7月,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时,杨连弟带领一个排12次搭设浮桥,并创造出“钢轨架浮桥”的方法,保证了正常施工,使几次中断的大桥顺利通车。

1952年5月15口,杨连弟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光荣牺牲,时年33岁。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光荣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各1枚。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连弟连”。 重建后的杨连弟烈士纪念馆为中式风格,坐西向东,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分艺术大厅、事迹陈列厅和多媒体演播厅三部分,用大量图片、实物和音像资料全面展不了杨连弟烈士的英雄事迹。杨连弟烈士纪念馆与烈士雕像合建于杨连弟公园内,使原来分散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区内外广大党员十部群众和青少年纷纷利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祭扫英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成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新阵地。

杨连弟烈士纪念馆地址:北辰区高峰路西杨连弟公园内,每周五8:30-16:30免费开放,联系电话:263930220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承德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承德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承德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年代为1945年,位于承德市区牛圈子沟。 2008年10月20日承德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牛圈子沟镇:牛圈子沟镇地处双桥区近郊区,分东中西三个片区,交通便捷,承朝高速途径牛圈子沟镇,总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27公顷,辖12个村、6个社区、61个村民组,35个自然村。总户数14736户(其中农业4379户、非农业10357户),总人口38985人(其中农业11735户,非农业27250人)。自然资源丰富,著名的夹墙沟、魁星楼风景区就座落在辖区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候山村革命烈士纪念堂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山村革命烈士纪念堂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候山村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候山村后坪小组。

常太的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是闽中革命武装斗争中的一支坚强革命力量,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常太人民紧跟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的解放,高举革命大旗,前仆后继,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涌现出一大批英雄儿女和优秀干部,为闽中三年游击战争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1951年,为缅怀先烈、发扬革命传统,候山村民在候山村建立革命烈士纪念堂,供奉着该村方金兴、林文贤、黄开等10名烈士和陈建新、王一平等4名老红军。

候山村革命烈士纪念堂为单层土木结构,坐北朝南,共3间,建于1951年,总占地面积140平方米。大堂中间摆放着10名烈士和4名老红军的纪念牌,两侧厢房陈列着他们曾使用过的物品。由于年久失修、无人管理,纪念堂左边厢房墙体已坍塌。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北杨集革命烈士纪念亭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北杨集革命烈士纪念亭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杨集革命烈士纪念亭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北城街道,年代为1947年。

1938年,聊城早期的党支部之一——北杨集党支部建立,赵春华任支部书记,赵春湖任副书记,翟修安任委员。北杨集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党员和群众成立农民互助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破坏日伪通讯交通活动。由于敌人的告密,1940年4月2日,日本驻聊城宪兵突然包围了北杨集村,赵春华、赵春湖、翟修安、王宪伦、张子杰、翟林臣、耿玉明7名党员被日军当场杀害。为纪念革命先烈,表彰他们的英雄事迹,北杨集村李兰东等24名村民捐款修建革命烈士纪念亭,1947年春破土动工,同年5月建成。解放后,地方政府及民政、文物部门对纪念亭进行了修缮管理。

北杨集烈士亭筑于高出地面0.5米的台基之上,为两层四面有门的方亭。亭内竖有赵春华等烈士的功德碑,石碑正面(南面)镌刻有北杨集烈士姓名、烈士大事记及立碑发起人、立碑时间等,背面(北面)为“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亭东南一处2米高的台基上建有四棱形纪念碑楼。南侧为赵春华等烈士功德碑,内容与亭内石碑内容相同。烈士亭周围建有花砖围墙,围墙内外树木环绕,亭南有石狮一对,围墙有一南门。

1999年4月,北杨集烈士亭被批准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聊城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的重要景点,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015年6月23日,北杨集革命烈士纪念亭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城街道:北城街道位于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下辖:371502008201 111 东鲁村委会 371502008202 112 杨集村委会 371502008203 111 梁庄村委会 371502008204 111 柯针寨村委会 371502008205 111 绳张村委会 371502008206 111 -村委会 371502008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钟一朋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钟一朋烈士纪念碑为紫金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钟一朋烈士纪念碑位于苏区镇炮子村。

钟一朋(1900~1931年),紫金苏区炮子人,1923年4月被选为炮子乡乡农会副会长兼乡农军自卫军队长,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调任工农革命军紫金第二大队副大队长,1931年因叛徒告密被捕,后被杀害。

钟一朋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76年,2011年重建,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

2009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3月,被紫金县委、县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陶静轩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陶静轩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陶静轩烈士纪念馆位于荆州市荆州区荆州古城三国公园。

为缅怀革命先烈,发扬优良传统,原江陵县委、县政府于1986年10月4日决定修建陶静轩烈士纪念馆。馆舍为古典庭院式结构,纪念馆正门为仿古垂花式。进垂花门左为接待室,右为陈列室。纪念馆正中建英烈牌坊,其后立有陶静轩烈士纪念铜像。2003年,因开发建设荆州三国文化街,荆州区委、区政府将陶静轩烈士纪念馆迁入三国公园东大门北侧。

陶静轩(1890~1926年) 陶静轩,原名鑫元,又名静仙、经轩。湖北江陵陶家嘴人。民国12年(1923年)4月来沪入内外棉十五厂当挡车工。民国13年夏进沪西工人补习学校学习,参加筹建沪西工友俱乐部工作,深入日商各纱厂进行工人的组织发动工作。在项英、徐梅坤等影响下于同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次年初任基层党支部书记。这个支部为党培养输送的骨干有沪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化学知识点之化学式的命名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化学式的命名

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例如,MgCl2读作氯化镁。

2、在氧化物中一般要读出原子个数,例如,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

3、含有酸根(NO3、SO4、CO3、PO4)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酸某”例如,Al(NO3)3读作硝酸铝。

4、含有氢氧根(OH)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氢氧化某”例如,Mg(OH)2读作氢氧化镁。

历年真题

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读法错误的是()

A.FeCl2读作氯化铁

B.MgCl2读作氯化镁

C.AgCl读作氯化银

D.AlCl3读作氯化铝

6.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符合的是()

A.纯碱;NaOH

B.酒精;C2H5OH

C.生石灰;Ca(OH)2

D.小苏打Na2CO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以GoT知名:科学家将一种冬季蜜蜂新物种命名为“夜王”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在HBO的热播剧《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中,夜王带领外星幽灵袭击北部边境长城的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震撼。然而,最近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甚至向这只“夜王”致敬,用“夜王”来命名一只新发现的冬蜂。据报道,这种蜜蜂生活在澳大利亚西部的一个小区域,大约有一厘米(不到半英寸)长。

(照片来自:CSIRO,通过Cnet)

这项研究的细节已经发表在最近出版的澳大利亚昆虫学杂志上。

它之所以被命名为“夜猫子”,是因为它的习性是在澳大利亚的冬季活动,而且它在山脊上有一顶王冠。

CSIRO说,这是研究机构去年命名的230个新物种之一。

来自堪培拉澳大利亚国家昆虫博物馆的博士生李宣昆(音译)被称为“夜猫子”,他也是“拳友”的忠实粉丝。

Paramonovius nightking.gif

澳大利亚国家研究中心的昆虫学家布莱恩·莱塞德在一份声明中说:“虽然给一个新物种命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但分类学家仍然可以给它一个有趣的名字。”

据报道,CSIRO提到的其他一些新物种包括一只名叫巴拉索努斯·阿尔格拉哈米的牛虻,一只名叫普索布里萨·勒曼拿的牛虻,以及一只名叫小盾尾的牛虻。

莱萨尔补充道:“科学家每年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大约1000个新物种。按照目前的速度,需要350年才能知道剩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十二烈士山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十二烈士山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十二烈士山”位于茄子河区红卫乡钟山村南2公里处,南为挠力河大甸子,西距大泥鳅河5公里左右。山高100余米。1938年春,抗联五军三师八团一连连长李海峰、指导员班路遗等12名战士,为掩护东北抗日民主联军二路军和五路军营地,在此地与日军讨伐队100余人,伪兴安军300余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打死、打伤日伪军100余人,李海峰,班路遗等12名战士全部牺牲。因此命名为“十二烈士山”。

地址:位于茄子河区红卫乡钟山村南2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迟桥抗日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迟桥抗日烈士纪念碑为茌平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迟桥抗日烈士纪念碑年代为1944年,位于高新技术开发区韩集乡迟桥村西1000米。

1979年1月11日,迟桥抗日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迟桥村:聊城高新区韩集乡迟桥村共有人口1155人,320户,党员30名,耕地2023亩,村“两委成员”4人。近年来,迟桥村在韩集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紧紧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多办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廻龙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廻龙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廻龙镇东北村横岗艮。

廻龙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62年,坐西北向东南。纪念碑方尖形,青砖砌成,外批水泥石米。基座平面正方形,边长3米。碑总高约10米,分三段,第一段正面嵌有龙川县革命活动《志略》,第二段较短,无文字,第三段为方尖形,正面阴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顶有避雷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廻龙镇大塘肚村曾一度成为五华、兴宁、龙川三县革命的中心,建立五兴龙县苏维埃政权,开展革命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在土地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兴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望角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941 字

+ 加入清单

望角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望牛墩镇望角村王洲,1967年4月由望牛墩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修建。占地约156.76平方米,碑高约4.6米,混凝土结构。碑身正面竖排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字。

1945年春,东江纵队第一支队派出部队在水乡一带活动。日军与土匪勾结,企图对东江纵队进行合击围歼。部队决定,以部分兵力向蕉利、望角挺进,诱敌进入圈套,打乱其围歼计划。

4月17日晚8时,部队从芦村上船,迅速占领望角、蕉利。部队主力放在正面战场蕉利,而望角只有一个独立中队。独立中队占领望角后,在阵地上构筑简易工事,中队的38名游击队战士和当地民兵60多人分别扼守望角四周的据点,随时准备消灭来犯之敌。

4月22日拂晓,伪军四十五师一个团和刘发如匪部共700多人,如潮水般从聚龙江、寮厦、石面、简屋村等几个地方围攻过来。在独立中队队长周康指挥下,望角军民立即投入战斗,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上午9时许,上坊的朝阳炮楼中层被炮弹击中,据守在炮楼上的战士和民兵立即转移,继续战斗。民兵陈礼容转移到中坊与下坊交界处时,不幸被弹片击中牺牲。下午2时,敌人又发起进攻。由于敌众我寡,-缺乏,为保存实力,大部队主动撤退,留下一小部分战士和民兵担任掩护。

这时,黄腾匪部由聚龙江沿河道摸过来,情势十分危急。担任掩护的战士和民兵在樊妹和陈胜帮的带领下,编成20人一组,分散狙击敌人,掩护其他同志撤退。下午4点多钟,樊妹被一排-击中胸部,永远倒在了上坊荔枝园的坟头上。在转移途中,民兵陈胜帮不幸中弹身亡。

部队和群众安全转移了。敌人在望角村扑了一个空,抬着30多具尸体灰溜溜地撤出。望角战斗有效地保障了蕉利前线右侧的安全,粉碎了敌人前后夹击的阴谋。

为了纪念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望牛墩公社修建了望角革命烈士纪念碑。(望牛墩镇文化站唐伟明)

望牛墩镇:望牛墩镇位于东莞市西部,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交通发达,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全镇总面积31.5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9.0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4.46万人,新莞人约4.62万,现辖21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望牛墩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离市中心区仅10公里,北距广州40公里、南往深圳90公里;广深高速、1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余泽鸿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余泽鸿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余泽鸿烈士纪念馆建在长宁县烈士陵园内,地处长宁县城碧玉溪畔小山丘上,与长宁竹海广场相邻。

余泽鸿(1903—1935),长宁县人,1922年由恽代英介绍入团。1925年加入中共。1927—1930年,余泽鸿到武汉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等职,到上海任中组部秘书、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到天津先后任中共北方局和顺直省委宣传部长。1931年从上海到江西协助邓小平工作。后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2月,长征到云南扎西,余泽鸿任中共川南特委(后改名为“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宣传部长;同时任“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后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1935年7月任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书记和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政委。1935年3月14日夜,余泽鸿率部到家乡,动员亲属发动群众,颁布其纲领。12月初,因战事连续失利,余泽鸿率部转移,15日凌晨在江安县碗厂坡牺牲。遗体被葬于江安县城城东山坡。

余泽鸿烈士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8月,此后进行了部分改造完善,1983年最终建成。张爱萍于1982年5月视察长宁时题写馆名。纪念馆内陈列着邓小平、陈云、宋任穷等人回忆文章,余泽鸿在征战中留下的文告、钱币、证章、标语等珍贵文物照片,还有余泽鸿许多文章、活动遗址的照片等。

1987年,余泽鸿纪念馆被确定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四川省民政厅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澄迈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澄迈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澄迈革命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位于澄迈县金江镇文化南路15号(今县总工会大院内)。1960年建成。占地面积388平方米,建筑面积149平方米。纪念碑坐东朝西,碑高8.6米,底座宽3.23米,碑座高3米,碑基平台高0.3米,平台四周有护栏矮墙。为方形砖石水泥结构。碑身正面浮雕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

澄迈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历次革命斗争中为澄迈的革命事业牺牲的革命先烈而建造。系澄迈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碑文。

信息来源:中共海南省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