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1104

文章

1000

39.5亿年前,地球上可能已存在有机生命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27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日本科学家分析了加拿大拉布拉多北部沉积岩中碳质物质和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早在39.5亿年前,地球上就可能有机生命,或者是地球上已知最早的生命。

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这意味着最原始的地壳形成于大约46亿年前。人们普遍认为原核生物——细菌和古细菌——存在于太古代时期(约36亿至40亿年前),为生物的下一次进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太古代岩石的稀少和保存不善,地球上早期生命存在的证据相对稀少。

研究人员在格陵兰西南部的伊苏亚地壳上岩石带发现了可追溯到37亿至38亿年前的沉积岩。同位素分析表明,石墨颗粒可能是生物成因的(由生物体引起)。然而,科学家最近在分析了格陵兰的阿基利亚和加拿大的伏弩·亚吉托克的类似年龄层后,没有发现生物石墨。

已知最古老的变质碎屑岩来自加拿大拉布拉多北部的萨格莱克地块,已有39.5亿年的历史。这次,东京大学的研究小组分析了其中包含的石墨。他们详细研究了这些岩石的地质特征,并测量了石墨和碳酸盐的浓度和同位素组成。最后,发现石墨确实来源于烃源岩,并指出石墨的结晶温度与母岩的变质温度一致,这意味着石墨不是来源于后期的污染物。

研究小组认为,这一发现将有助于促进对生产石墨的生物的地球化学研究,并进一步带来地球早期生命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一颗潜在碰撞太阳系的恒星比预期更接近地球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存在着众多恒星,我们熟知的太阳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都在不断的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日前又有了新发现。最新研究表明一颗潜在碰撞太阳系的恒星比预期更接近地球。

据外媒报道,目前,欧洲航天局盖亚天文台观测数据显示,氢燃烧主序星“葛利斯710”将更近距离地接近太阳系,足以产生大量彗星碰撞太阳系,地球或将迎来一场彗星雨,届时地球夜空将出现最明亮、最快速的天体。

研究报告合著作者、波兰亚当-米基维茨大学菲利普-伯尔斯基和皮奥特-迪伯兹斯基指出,葛利斯710恒星与太阳系的最小距离将是之前预期值的五分之一。葛利斯710恒星很可能穿过奥尔特星云,奥尔特星云是由环绕太阳系运行的冰晶天体和长周期彗星构成。如果是这样的话,该恒星较强的引力将导致彗星雨改变运行轨迹朝向地球。

虽然一些彗星将在太空中消失,一些被太阳和其它太阳系行星吸收,但是天文学家警告称,部分彗星朝向地球方向运行,并潜在发生碰撞的可能。不过人们不必为此担忧,因为葛利斯710恒星下一次近距离接近太阳系是13.5亿年之后,当前这颗恒星距离地球64光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地球内核就是个炸药库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地核含有大量的硫,相当于月球质量的10%。负责该研究报告的英国达勒姆大学的保罗·萨维奇博士说,科学家们此前曾推测在地核中有大量的硫,但这是第一次有可靠的地球化学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几千年来,一些传说和故事声称地下世界是一个“地狱之火”。至少现在,我们可以确定地核含有大量的硫。这项研究首次提供了明确的地球化学证据,证实了液态硫化物在地球早期历史中从地幔中分离出来,并有可能进入地核。

我们最初估计,地核含有大量的硫,相当于月球质量的10%。该研究报告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地球化学信息快报上。

地核在地表以下2900公里,所以进行直接测量是不现实的。目前,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间接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可以显示地核的结构组成。

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地球的内核很轻,很难形成铁和镍等金属材料。同时,他们推测内核包含一些较轻的物质,如硫、硅、氧和碳。然而,由于地核离地面太深,很难直接进行勘测和分析。

幸运的是,地球古代的一次灾难性事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来证实地核中包含的成分,当时地球与一颗行星大小的行星相撞,撕裂了它的部分质量并结合形成了月球。

研究人员认为,碰撞熔化了地球的地幔,从而在地幔层中形成了富含硫的液态物质。这个中间层位于内核和地壳之间。有些物质可能会流入太空,但大多数物质会沉积在地球的内核。

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测量地幔元素的同位素比率,并将其与一些陨石进行比较。科学家认为一些陨石符合地球的原始成分。由于地幔成分的可变性,很难直接测量硫,因此研究人员选择分析地幔和地壳中的铜,而铜通常与硫结合在一起。

资深教授弗雷德里克·莫尼耶说:“我们选择铜是因为它是一种对铜友好的元素,这意味着我们倾向于选择富含硫化物的物质,这可以作为分析地球上硫分布的一种很好的测量方法。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某个地区有铜,就会有硫,铜将成为硫的替代调查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第一个算出地球周长的人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2000多年前,有人用一种简单的测量工具计算了地球周长。这个人是古希腊的厄拉多塞。

厄拉多塞知识渊博。他不仅懂天文学,还懂地理。他也是诗人、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和哲学家,曾担任亚历山大博物馆馆长。

细心的厄拉多塞发现,在离亚历山大港约800公里的塞恩城(现在埃及阿斯旺附近),夏天的正午阳光总能到达井底,所以此时地面上所有直立的物体都应该没有影子。然而,亚历山大港地面上的竖立物有一个短影子。他认为直立人的影子是由亚历山大和直立人的阳光形成的角度造成的。从地球是一个球体,阳光以直线传播的前提出发,从地球的假想中心引出两条直线到塞恩和亚历山大两座城市,其夹角应等于亚历山大的阳光与立柱形成的夹角。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地球的周长可以通过知道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来测量。厄拉多塞测量的夹角约为7度,是地球周向角(360度)的五十分之一,因此估计地球周长约为40,000公里,几乎与实际地球周长(40,076公里)相同。他还计算出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1.47亿公里,这与1.49亿公里的实际距离非常接近。这充分体现了厄拉多塞的理论和智慧。

厄拉多塞是第一个使用“地理”这个名称的人,此后他取代了传统的“地方志”,写了三卷专著。这本书描述了陆地和海洋上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分布。厄拉多塞还使用经纬网绘制地图,并且第一个将物理原理和数学方法结合起来创造数学地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地球公转一周多少公里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每一点都在相同的平面上,这个平面就是地球轨道面。如果我们把地球看成为一个质点的话,那么地球轨道实际上是指地心的公转轨道。那么地球公转一周多少公里呢?

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

地球轨道是椭圆形的,随着地球的绕日公转,日地之间的距离就不断变化。地球轨道上距太阳最近的一点,即椭圆轨道的长轴距太阳较近的一端,称为近日点。在近代,地球过近日点的日期大约在每年一月初。此时地球距太阳约为147,100,000千米,通常称为日距。地球轨道上距太阳最远的一点,即椭圆轨道的长轴距太阳较远的一端,称为远日点。在近代,地球过远日点的日期大约在每年的7月初。此时地球距太阳约为152,100,000千米,通常称为远日距。近日距和远日距二者的平均值为149,600,000千米,这就是日地平均距离,即1个天文单位。

今天小编对地球公转一周多少公里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地球表面多少被水覆盖 地球表面有多少水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29%为陆地。

地球表面的水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从离地球数万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

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很大,淡水却很少,淡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及海水淡化。在世界许多地方,人们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面临水资源缺乏的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地球无氧时代是什么时候?地球无氧情况下出现的生物是怎么生存的?

全文共 2114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生命,这也许是宇宙当中的一个奇迹。如今940亿光年的宇宙当中,科学家仍然是没有发现地外任何星球上存在着生命的迹象。根据目前人类所掌握的知识,一颗星球想要孕育生命,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具有能够屏蔽宇宙辐射的大气层、能够支持新陈代谢的水和氧气、以及长时间保持这些条件的稳定环境。即便如此,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也不等于生命的出现,只有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一些复杂的分子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形成生命。

另一方面,一旦生命形成,它们似乎又能够表现出惊人的适应性和调整能力。随着气候的变化,它们也会发展出不同的形式以延续自己的种族,这令人非常惊讶。

虽然地球已经提供了相对十分宜居和稳定的环境,但它还是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气候剧变,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差不多40亿年的历史上,生物从来没有因为这些剧变而彻底灭亡,它们始终能够在一次次的打击中复兴,这也是它们适应能力的一个铁证。

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到现在的差不多5.4亿年的时间里,地球经历过至少5次恐怖的环境剧变,带来了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些事件足够恐怖,但是和早期的地球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在最早期的地球,甚至连我们呼吸所必需的氧气都没有。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的最远古祖先正是在这个时期中一路走来,才繁衍出了今天这样繁华的地球生态圈。

对于这个现象,科学家们一直非常好奇:如今我们在寻找地外生命的时候,都会把氧气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那么早期地球的生物们又是如何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的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科学家很长的时间,直到最近,他们似乎终于找到了答案。在太平洋的东海岸,有一处世界闻名的沙漠,那就是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这里不仅有惊人的美景,还有着许多科研的机会。科学家不仅在这里建立了大量的天文望远镜,探寻宇宙最深处的秘密,也在这里找到了解答地球生命之谜的钥匙。

在这片沙漠中,有一个名叫Laguna LaBrava的地方,这里有一个永远都没有氧气的低盐湖泊,我们所说的“钥匙”,就隐藏在这个湖泊里。尽管完全没有氧气,但这里依然有生命存在。这是一种微生物,呈紫色,它不仅不需要氧气就能生存,甚至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多年以来,有一群科学家一直在这里对它进行研究,试图解开困扰人类多年的秘密。

来自康涅狄格大学的地球科学家PieterVisscher说:“我从事微生物垫的研究已经有差不多35年的时间了,这个系统是我目前所知地球上唯一能完全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正常运行的微生物垫。”

微生物垫这个结构,在地球上已经存在至少35亿年的时间了。它们是细菌和很多古生菌的一种膜结构,用于将细胞内的物质和外界环境隔离开来,对于这些微生物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在它存在的前10亿年时间里,地球上都没有足够的氧气供它们运行。那么,当初那些远古微生物到底是怎样来这样极端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的呢?

长期以来,科学家都认为:在没有氧气的时代,早期生物可能会把铁或者是氢、硫当作替代品来完成必需的生理过程。但是,近些年来,在加利福尼亚的瑟尔斯湖和莫诺湖这两种含盐度超高的湖泊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非常极端的生物,它们竟然可以靠砷来进行新陈代谢。

这个发现非常惊人,因为砷对于现在很多生物来说都是剧毒的。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含砷化合物就是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砒霜。因此,在刚刚取得这个发现的时候,科学家们表示出了极大的震惊。

但随后,又有其他的发现也成为了这次研究成果的证据。

在西澳大利亚的TumbianaFormation,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叠层石。所谓的叠层石,指的是来自于25-28亿年前的化石,来自于当时海洋中的一些矿物甚至是微生物的沉淀。通过对这些叠层石的研究,科研人员发现了当时可能存在的一种非常神奇的过程:远古微生物捕获光和砷的过程!而这样的过程,是不适用于铁或者硫的。

更加令人兴奋的是,就在去年,科学家在太平洋发现了一种新的生命形式。即使是在今天的地球环境下,它们依然保持着通过砷来完成体内能量转化的机制。

而这一次在Laguna LaBrava发现的紫色微生物,同样是通过砷来进行能量转化。它们可以将亚砷酸盐进行氧化,合成砷酸盐。而且,对这种生物基因组的研究表明,它们似乎不仅可以在体内进行砷的转化,也可以转换硫的形式。兼具这两种转化形式的生物,对于早期地球的环境来说,将会具备相当强的生命力。

目前来说,虽然相关研究已经足够乐观,但科学家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我们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证明砷的形式转换是来自于生物体内的机制。

如果这些猜想最终都被证实,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次发现的生物的确是在“呼吸”砷,它也将成为人类所发现的第一个完全在无氧条件下能够持续生存下去的生物,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寒武纪之前地球的模样。

这是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的答案,因为这将会扩大我们已知的生命形式,并且意味着虽然很多地球以外的天体并没有那么多氧气,却仍然有孕育生命的可能。我们或许会首先在火星上验证这个猜想,因为火星上确实几乎没有氧气。虽然火星表面的铁数不胜数,那里如果有生命的话更有可能是通过铁来进行能量转化,但砷也是另外的一个选择和可能。

就像谚语中所说的那样:“彼之蜜糖,吾之毒药”,那些看似恶劣的星球,没准正是其他生命形式生存的天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新发现:地球外层空间有巨大的无形等离子管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在天体物理学领域,这一发现最初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质疑,但23岁的悉尼大学本科生克利奥·洛伊证明了这一现象的存在。

在西澳大利亚的内部,通过使用射电望远镜观察三维空间,洛伊已经证明了地球的大气中嵌入了这些奇异的管状等离子体结构,而这些复杂的多层管道是由大气被阳光电离而产生的。“60多年来,科学家们相信这些结构存在,但这是第一次成像,我们提供了视觉证据证明它们确实存在。”

“我们测量了它们在离地面约600公里的电离层中的位置,似乎继续向上进入等离子层。它在气体层附近结束,随后等离子体转移到外层空间。我们看到天空中有一个惊人的模型,高密度等离子体条和低密度等离子体条有规律地交替分布。该模型移动缓慢,与地球磁场线完美对齐,就像极光一样。”

"我们意识到我们可能有了重大发现。"

这项突破是由卢伊发现的,当时他使用了一个远程望远镜——默奇森广角阵列,以一种新的方式绘制天空。通过将信号从东瓦片分离到西瓦片,天文学家们允许MWA(分布在9平方公里沙漠中的128个天线瓦片)看到三维图像。

洛伊说:“这就像把望远镜变成一双眼睛。我们可以观察这些结构的三维特征并观察它们的运动。我们可以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离地面的高度和倾斜度。这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项非常激动人心的新技术。”

她说她的研究最初是基于不完美的望远镜图像。“其他人从未见过这种类型的东西,也没有人研究过这种数据。许多人认为这是成像的问题,没什么好激动的。不过,我想我可能是个学生,有点固执和好奇,所以很困惑。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每个人都认为这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发现电离层中的电离模式非常结构化。它们在这些管状结构中适应地球磁场,并能自行移动。”

Loi说,目前的等离子漂移管可能会扭曲天文数据,特别是卫星导航系统。这可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考虑我们对星系、恒星和气体的运动以及这些天体是什么样子的思考。

洛伊的导师塔拉·墨菲说她的研究非常令人兴奋。他是悉尼大学物理学院的医生,也是澳大利亚天体物理学中心研究委员会的成员:“克利奥是值得称赞的。她不仅发现了这一点,还说服了科学界的其他人。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此之前没有相关背景,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当她的许多合作者第一次看到这些数据时,他们认为结果“非常好”。不知何故,观察中出现了一个错误。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克利奥设法让他们相信等离子管是真的,科学也很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地球上的生命,也许源自两种远古化学反应

全文共 979 字

+ 加入清单

据国外媒体报道,本质上,人体就像一个疯狂的化学实验。当你摄入食物和氧气时,你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和排泄物。但是这些化学反应是如何开始的呢?现在一些科学家认为他们可能已经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你可能还记得你对细胞呼吸的了解,即身体通过线粒体将糖转化为能量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一些身体机能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研究非常困难,柠檬酸循环就是其中之一。然而,一组研究人员(包括两名大学生)发现了一系列类似柠檬酸循环的化学反应。它可能在地球上的生命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然后逐渐演变成一种现代形式的反应。

南加州大学弗里曼分校的化学教授格雷格·斯普林斯汀解释道:“这就像是66号公路上的现代道路和古代马车轨道之间的关系。”。66号公路使用马车轨道作为模板,因此现代道路的曲线和转弯可以反映这些道路最初面临的问题

柠檬酸循环存在于地球上所有依赖氧气的生物体内。在这个过程中,一种叫做丙酮酸的物质经历了一系列化学反应,不断地添加或去除分子以改变其形态,同时产生能量,并消耗或产生其他分子用于其他化学反应。在酶的帮助下,这些反应可以有效地进行。但是也因为柠檬酸循环依赖于各种复杂的酶,科学家发现很难确定循环的起源。在这些酶出现之前,什么样的化学物质触发了整个循环?

来自弗里曼大学和加利福尼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通过一套模拟早期地球环境的实验室设备,发现了两种类似于早期柠檬酸循环的化学反应,即“HKG”循环和“丙二酸”循环。

这两个循环类似于柠檬酸循环的胚胎形式,但它们的效率相对较低。涉及的化学原理相似,乙醛酸需要转化为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也许这种化学反应发生在地球形成的早期,然后在生物学的影响下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反应形式。

"我们相信生物学对早期地球的化学反应有深远的影响。"斯普林斯汀说。

该研究没有阐明上述两个循环是如何演变成柠檬酸循环的。此外,科学家需要找到证据,证明这种化学反应可以自然发生,甚至在地球上有生命之前就发生了。然而,这些反应只能在适当的温度下在中性环境(即非酸性和非碱性)下进行,因此科学家们相信“在早期地球上确实有一个发生这些反应的环境。”

这些发现确实有道理。毕竟,生命的基本成分不仅仅是一堆分子,关键在于这些物质之间的反应。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理解生命的起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你想知道将来去哪里,你最好弄清楚你来自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虐杀地球生物

全文共 3239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到外星人和飞碟来地球采集标本,人们立即会想到在美国各地这些年连续发生的残害牛的事件。

80  年代以来,美国阿肯色州、俄克拉荷马州、密苏里州和别的一些地方,牛被残害的事件不断发生,被残害致死的牛已达 1 万头以上。使人们无法理解的是,残牛者使用的“刀”的锋利程度是人不能想象的。牛被杀死以后,残牛者只割走了牛的部分脸部、生殖器官和内脏等,奇怪的是竟没有留下一滴血。牛的尸体抛弃在牧场,长时间不腐烂,连苍蝇都不去沾,最后全成了干尸。

而且,在所有出事现场,也都没有发现遗迹和车印,显然不是地球人所

为。

1989 年春天,在阿肯色州一个牧场就有 5 头怀孕的母牛被残害。牛的腹部开了个大洞,当中的子宫和胎儿、胎液以及内脏被全部取走,尸体被摆在一条线上,周围地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连一滴血也没有。

人类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闻讯赶去的当地新闻记者在现场拍摄了照片,这些照片仍非常清晰。

美国的科罗拉多州,也是闻名的残牛事件的多发地区。因此, UFO 调查人员特地赶到科罗拉多州利尼达市郊外的麦凯牧场进行调查。

麦凯牧场是一片辽阔的荒野地,因为过于开阔,在牧场的许多地方都很难看到牛。调查者在麦克·斯塔格警官的陪同下赶到现场。通过警官的联系, UFO 调查者在现场见到了牧场主威廉·麦凯和莎伦·麦凯夫人。他们说,他们的牛多次遭到莫名其妙的残害,有的牛的尸体已经摆了一个半月多了,但仍然没有腐烂,连苍蝇也不去沾。

威廉·麦凯说:“我几乎每天都在牧场上巡视,在发现尸体之前,这里什么也没有。而且要把牛逮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使是生下来 3~4 个月的仔牛,也得许多男人骑上马,用绳子才能逮住。”

莎伦夫人接着说:“按理,在那种情况下,应该混杂着马和牛的脚印,可是经警察方面彻底调查,连一点痕迹也没有,真不可思议。”

当时参加调查的斯塔格警官说:“我赶到这里时,牛还没有死,牛的脸部到处被割烂,但没有流一点血,那刀子的锋利程度是人想象不到的。一只眼睛周围的皮肤被利索地割走了,在场的兽医也不知道是怎么割的。此外,牛的生殖器也被割走了,牛屁股上开了一个圆洞,内脏全部取走。究竟是谁,出于什么目的,要把牛的脸部等割走呢?实在弄不清楚。在牛的尸体周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如果是盗牛人从路上来到这里(牛的尸体距道路约 100 米),就应该有车印或遗迹,可什么也没有。”斯塔格警官最后又补充说:“无论怎么说,也只能认为是外星人干的勾当。”

为了慎重起见,调查者还想尝试用现在地球最先进的技术,看看在杀牛时是否可以显示出锋利的刀口的可能性。他们请求外科医生艾伦·麦亚兹医师予以协助。麦亚兹医生表示乐于协助。他用激光手术刀割下一张牛皮,证明刀口确实很锋利,但上面却留下了灼伤痕迹,与残牛事件中的伤口有着明显的不同。

麦亚兹医生也表怀疑说:“从我试验的结果看,残害牛事件中牛的伤口不是用激光手术刀割开的。首先,要把激光器这么大的机器拿到牧场上去根本就办不到。”

经过努力,调查者终于成功地找到了目击残害牛事件的现场证人。她就是朱迪·杜拉特夫人。在出事的现场附近,朱迪·杜拉特夫人曾碰上飞碟,但她在那几小时的记忆消失了,只是隐隐约约地有那么一点可怕的体验。

为了查明夫人失去的记忆,调查者请求催眠实验的权威、怀俄明大学的列奥·斯普林库尔博士予以协助。催眠实验是一种唤起因某种事情而丧失记忆的人的潜在意识以恢复记忆的方法。

随着斯普林库尔博士低微的声音,夫人舒舒服服地进入了半睡眠状态。可是,当博士触及问题的核心时,夫人的脸就歪得厉害了,表现出一种因恐怖而产生的极度兴奋状态。

接着,夫人以一种“挤”出来的声音,开始说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可怕体

验:

牛  被吸进飞碟里去了!听到了牛的惨叫声,像是挣扎着要逃脱,被拖进了像房间似的地方,是圆形的房间  有一种像器具式的东西  ”夫人的话断断续续,脸上不时浮现出可怕的表情。博士以一种低沉的声

音催她往下说:“那是什么器具呢?”

“像是激光手术刀  又像是一束激光的光线  。牛的皮肤组织是用非常锋利的刀切开的。好像打针一样的东西插了进去。”

夫人的声音里带着喘息声。她接着说:

“像是一种检查器具,尽管如此,牛并没有死  。被那么乱割一气,为什么不死呢?真没法相信。牛在挣扎  啊!牛被弄得打滚,扔到了地面上  扔下来之后就死了。”

“有两个和人相似的东西  。”

“怎么个模样?”博士不失时机地发问。

“大眼睛  看起来像是在作催眠术的眼睛  特别的大  那眼睛眨

都不眨一下,简直像蛇的眼睛一样  ”

“后来呢  ”博士对夫人非同寻常的体验显得非常兴奋,可是夫人回答的声音已经变得不像是说话了:

“可怕  太可怕!实在受不了啊!”

夫人从喉咙深处挤出了这么句话,接着就哭开了。考虑到夫人精神上受到的打击,再试验下去会有危险,就不得已停止了实验。

如此看来,如果残害牛的事件是外星人所为,那么其目的显然是为了采集标本。

与此相似的事情也曾发生在玻璃维亚的乌尤尼,只不过被杀的是羊而不是牛。

1968 年 3 月某日当地时间 18 时,巴伦蒂纳·弗洛雷斯夫人走出家门,到 1 公里外的草地上把她的羊群赶回家。她关好羊群后,再去照料其他的牲畜。当她再返回羊圈时,她吃惊地看到羊圈的栅栏上蒙着一层塑料纺织成的网,同时又看到羊圈里有一个大约身高 1.1 米的矮人,正忙着用一根一端成钩子的粗管子宰她的羊。弗洛雷斯夫人以为那是个偷羊贼,因此拎起地上的石块就向他投掷过去。那个模样古怪的矮人立即向 4 英尺外的一个像收音机般的盒子跑去,他转动盒子上面的一个轮子,盒子便把羊圈上所有的塑料网吸入盒内。

巴伦蒂纳·弗洛雷斯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她操起一根棍子走过去教训小偷,但那所谓的“小偷”竟拿着那根管子迎上前来。他用钩子扎了夫人几下,在她手臂上划出了几道轻伤,那武器在他手里像一支飞镖。接着他捡起吸走塑料网的盒子和透明材料做的一个袋子,袋里装的就是被杀的山羊的内脏。

夫人终于看清了这个人的样子和装束。她不再把他当作“小偷”了。她知道这是一个外星人。外星人戴着一顶跑车运动员那样的有透明脸甲的帽盔,顶上有一根 3 厘米长的小棒,弯曲成 S 型,像是金属做成的。他穿着一件暗色的上衣连裤衫,两腿埋在笨重的带毛靴子里。他背上背着一个大口袋。袋子用两条浅色宽带子从胸前交叉着绑在他的背上,袋中露出一根金属小棒,棒端是个小球,口袋下方有两根粗管子一直伸到地面。

外星人一只手拿着“装网的盒子”,另一只手拎着装有羊内脏的袋子,开始向空中升起。不一会儿,他发出巨响,加快速度消失在远空。

得到报警的警察立即赶到现场。他们查明,被宰杀的母羊竟然有 34 只之多,每只羊的消化道和内脏全部被取走了。

夫人受到详细的询问和监护。

参加调查此案的有:罗埃略·阿亚拉上校、阿尔弗雷多·安普埃罗中士、陆军的卡洛斯·科索,还有赫安·塞阿医生和当地派出所的赫苏斯·佩雷拉先生。上校的儿子巴勃罗·阿亚拉还根据目击者的描绘给外星人画了一张像。

在这类案例中,牛羊多被杀死,但也有只取标本而不杀动物的,因为他们只取动物的血样。

在美国的爱达荷,有个 43 岁的农民叫朗尼·达根。有一天,他听见自己的马在马厩里嘶叫,为查明马叫的原因,他拿着手电筒走出了屋子。到了马厩,他看见牲口的僵绳已经松脱,便从马厩的后门走了进去,想把马拴好。进到马房,他突然发现一个模样古怪,全身长毛的人,正在用又粗又大的注射器从马肚子上抽血,而牲口却毫无反应。

这个突然被人发现的人大约身高 1.35 米,面对着朗尼·达根,开始用一种奇怪的、像计算机一样的金属声音讲话:“我来自你们星球以外的世界,我来自你们的太阳系以外。我来自被你们称为 Touceti 的太阳的一个行星。我们来这里采集地球上有关生命过程的样品。”

外星人还说,他那里的人第一次来地球已是 100 年前的事了,自那以后就频繁地访问地球。他们星球人不想入侵地球,他说他那里的人民一定能同地球人共享他们的知识,但有一个条件:地球人应和睦相处,消灭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地球自转是为什么?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太阳系中几乎所有的天体,包括小行星,都是自己旋转的,它们按照右手定则旋转。所有或大多数天体都按照右手定则旋转。为什么?太阳系的前身是一团云,它是由某种相互吸引的力量驱动的。这种吸积过程逐渐增加了薄膜的密度,从而加速了吸积过程。原始太阳星云中的粒子最初处于混乱状态,快速穿过,逐渐将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一方面,向心积聚变成了太阳,另一方面,这团气体逐渐发展成一个平面状态。在发展过程中,势能变成动能,最后整个气体出现。在旋转的开始,他们中的一些人转向这边,一些人转向那边。在某个方向占了上风后,他们都转向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是现在发现的右手定则。也许其他太阳系是左手定则,但在我们的太阳系里,它是右手定则。地球自转的能量来源是由物质势能转化为动能而引起的,这就是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悬空村民居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悬空村民居,位于宁武县涔山乡悬空村中。村落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村庄背依悬崖,面临深渊,建于海拔2000米的绝壁上。房屋依山就势,多树房屋前部以木桩支撑于伸出悬崖上。各家门前搭设木板互连成村中一条空中村道,长约1公里。从山下望去,整个村落犹如悬在空中。村下有一石碾子紧靠悬崖,村外还有一条石砌台阶古道,是以前村民通过木桥由山下进入村子的唯一通道。

信息来源:忻州网

涔山乡:宁武县辖乡。1958年设涔山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0.3万。通公路。辖沤泥湾、坝儿沟、王化沟、张家沟、暖水沟、石片沟、谢家沟、东楼沟、紫峰崖、豹子沟、程家圪洞、秋天沟、宋家沟、大石洞、小石门、五花山、小石洞、岔上18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莜麦、土豆、大豆、胡麻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地球上的液态水主要存在于哪里 为何只有地球上有液态水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的液态水主要存在于岩石。在地球形成时温度很高,水或在高压下存在于地壳、地幔中,或以气态存在于地球大气中。后来随着温度的降低,地球大气中的水冷凝落到了地面。岩浆中的水也随着火山爆发和地质活动不断释放到大气、降落到地表。汇集到地表低洼处的水就形成了河流、湖泊、海洋。

那么多星球为何只有地球上有液态水呢?其实液态水能否存在的关键在于星球表面的温度。在地球上,由于温度通常在0到100摄氏度之间,因此水才可能以液态形式存在。有的星球如金星表面温度达到400多摄氏度,远远超过了水的沸点,所以没有液态水;有的星球如火星,表面温度达到了零下四五十摄氏度,低于水的冰点,即使有水也都冰冻了,所以也不会有很多液态水。

有水才能生存,而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液态水的星球,而且海洋等水域的面积占到了地表的71%,从太平洋上方的位置看,地球完全就是一个水球。是不是好奇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想都不想到,地球上的液态水主要存在于岩石中,地下深处的岩浆中含有丰富的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太阳光亮减弱地球温度下降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光亮减弱地球温度下降

地球吸收阳光的量的多少是决定地球温度最重要的因素。地球的温度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阳光量减少持续多长时间。举个例子来说,大约每隔 11 年出现的太阳黑子活动使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增加或减少约 0.1%,并没有对地球的温度产生多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地表、海洋和大气的温度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因此而发生变化。

如果到达地球的阳光量的变化长时间持续下去,肯定会使地球的温度下降。温度的下降将会使地球及大气发生变化,比如地球表面较冷地区的降雪量会略有增加,降雪后的增加又会使更多的阳光反射回太空,从而将使地表的温度更加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世界上最危险的建筑之悬空寺 悬空寺的建筑特点

全文共 2263 字

+ 加入清单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 悬空寺的简介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历代都对悬空寺做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 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奇——远望悬空寺,像一付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 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没有这些木桩,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 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 建筑特色 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面朝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古人云:“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叹其为“天下巨观”。 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悬挂在大同市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1957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以西为正,寺门向南开。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仅152.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 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县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 值得称“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地球周围有哪些太空垃圾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太空垃圾给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隐患,它们已经成为人造卫星和轨道空间站的潜在杀手,地球周围有哪些太空垃圾呢?

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它们如人造卫星一般按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形成一条危险的垃圾带。地球周围有哪些太空垃圾呢?

一般来说,太空垃圾可分为三类:

1.用现代雷达能够监视和跟踪的比较大的物体,主要有种种卫星、卫星保护罩及各种部件等,这类垃圾目前已达8000多个;

2.体积小的物体,如发动机等在空间爆炸时产生的,其数量估计至少有几百万;

3.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到2000年,这类卫星送到地球轨道上的碎片达3吨。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序幕,同时也为太空送去了第一批垃圾。当时,宇航员完成飞行任务,把卫星的装载舱、备用舱、仪器设备及其他遗弃物都留在了卫星轨道上。此后,随着人类进入太空的活动增加,太空垃圾与日俱增。人类先后已将4000余颗卫星送入太空,目前仍在正常运转的仅有400余颗,其余的或坠毁于地球表面,或遗留在太空,成为太空垃圾。据统计,目前约有3000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飞奔,而其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科学家们预测:太空垃圾以此速度增加,将会导致灾难性的连锁碰撞事件发生,如此下去,到2300年,任何东西都无法进入太空轨道了。

今天小编对地球周围有哪些太空垃圾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生病”的地球

全文共 1056 字

+ 加入清单

近百年来,人类在用智慧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却不明智地忽视了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对物质生活的永不满足,造成了对地球的盲目开发,其后果是森林在减少,沙漠在扩大,海洋与天空被污染  让我们从太空看看“生病”的地球吧!

这是世界第一张显示全球森林和海上浮游生物分布情况的卫星图像合成图(见彩图 4)。它是利用“雨云”7 号极轨道气象卫星(海洋部分)和“诺阿”7 号静止轨道卫星(海洋部分)拍摄的数千张照片,经过电脑合成处理而成的。图中的海洋部分给出了浮游生物的全球分布情况:红色和桔红色表示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浓度最高,也就是说这些区域是浮游生物最多的地方,它们多分布在一些国家的沿海海域;紫色表示浮游生物浓度较低;黄色和浅绿色表示更低。图中的陆地部分显示了全球森林分布情况。植物叶子越浓密,在这张图上的色彩就越绿。因此,南美洲、非洲和亚洲靠近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呈现出深绿色;在北美洲、西欧和我国东南部地区呈现浅绿色;随着颜色由浅绿变黄,表示植被越来越稀少;不毛之地的沙漠区呈浅黄色。

从这张卫星图像上,你看出地球的病态了吗?我们地球陆地表面的 1/3 都是沙漠、半沙漠以及植被稀少的干燥地区,只有 1/3 左右是森林地带,而且森林面积在继续减少,沙漠化土地却在不断扩展。

1986 年,美国的气象卫星在南极上空拍摄到臭氧洞的照片。这张照片证实了地球上空的臭氧在减少。此后,美国航天局对“雨云”7 号气象卫星所取得的有关臭氧层中臭氧含量减少的资料,做了彻底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南极上空每年 9 月至 10 月臭氧含量减少,形成了臭氧洞。臭氧洞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呢?这要从地球的大气层说起。地球的外面包围着一层由各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层。在离地球表面大约 20~30 千米的大气层中,有一层臭氧层。臭氧层的作用是吸收危害生命的太阳紫外辐射,使之不能到达地表。臭氧的含量会随着大气污染而减少,当臭氧层中的臭氧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就出现了臭氧洞。科学家证实,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 1%,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紫外线就增加 2%,皮肤癌的发生率则增加 4%左右。所以,臭氧洞的出现,其实是保护地球生物不受太阳紫外线伤害的天然屏障逐渐失去了作用的标志。

看了这些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照片和图像,你一定在想,地球不仅在生病,而且病得还不轻啊!现在,各航天大国正在积极推进“地球使命计划”。“地球使命计划”是美国航天局倡导的大型地球观测的跨国计划,主要内容是长期并全面地从太空监视地球,以便在 21 世纪能作出对地球生态以及资源开发最有利的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减灾防灾拯救地球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在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前,研究自然现象几乎完全依靠在地球表面或者地球大气层内所做的测量。今天,航天器的踪迹已从近地轨道远至外太阳系星际,这就有可能使科学家通过空间技术这一手段对整个地球进行监测,监测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使人类能够象观察另一颗行星那样对整个地球进行观测。也就是说,对地球作远距离全球性研究,这就需要建立起一系列全球性卫星观测系统,即卫星观测网。以多颗对地观测卫星,星上携带各种仪器进行长期的观察与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地球公转是逆时针吗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公转具有一定的方向,那么,地球公转是逆时针吗?

按天文学准确来说:

1.从太阳系上方看(地球的北极上方),地球的公转是逆时针。

2.从太阳系下方看(地球的南极下方),地球的公转是顺时针。

3.从太阳系正平面看(九大行星共同轨道面,地球自转逆时针方向),地球的公转是逆时针。

4.从太阳系反平面看(九大行星共同轨道面,地球自转顺时针方向),地球的公转是顺时针。

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地球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从黄北极看,是按逆时针方向公转的,即自西向东。这与太阳系内其它行星及多数卫星的公转方向是一致的,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

遵循宇宙天体规则,地球在太阳运行轨道时,始终保持在固定的取向,为使地球的经线与太阳保持固定的取向,因此地球每天平均想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转动0.9856度即365/360度。

今天小编对地球公转方向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守护蓝色星球:世界各地熄灯迎“地球一小时”

全文共 868 字

+ 加入清单

气候变化继续威胁着全世界人民的生计和生命。2017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地球小时”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的一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倡议。希望个人、社区、学校、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20: 30至21: 30关灯一小时,从而唤起人们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感。自2007年以来,这项活动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有100多个国家、6000个城市和10亿支持者参加。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有意义和最有影响力的环境保护行动。

今年的“地球一小时”于今天晚上8: 30正式开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为此制作了一个特别的视频信息,表示纽约联合国总部和世界各地的办事处届时也将关灯,以表明他们对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支持。

熄灯后的世界地标

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各地的标志性建筑都会摘掉霓虹灯,躲在黑暗中。

熄灯前后的上海外滩比较

北京水立方熄灯前后的对比

香港熄灯前后的比较

熄灯前后伦敦眼的比较

熄灯前后日本东京铁塔的比较

熄灯前后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比较

全球黑暗之光唤起环境意识

自从“地球一小时”活动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它也受到了许多争议。有人怀疑“地球一小时”活动不仅没有用,而且会对电网造成损害,因为发电厂没有根据电力需求调整其输出功率。有些人甚至点燃蜡烛,以便在没有灯光的情况下度过一个小时,而点燃蜡烛也会导致碳排放,这可能会适得其反...然而,一个小时没有灯光带来的环境吸引力不容忽视。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回应。今年的活动将于三月二十五日晚上八时三十分至九时三十分举行。图为上海嘉定慧儿童关灯后的环保绘画。

2017年3月25日,江苏省扬州大学农学院的学生参加了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视觉中国地图

2017年3月25日晚,“地球一小时”8:30熄灯后,市民们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外体验骑自行车发电

2017年,“地球一小时”的总主题是“气候、人类和社会”。中国以“蓝色我们”为主题,呼吁每一个公民绿色出行,理性消费,购买可持续认证商品,用可持续消费和生活方式“活出蓝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5亿年后,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将再次聚集在一起

全文共 1346 字

+ 加入清单

地壳是由破碎的岩石板块组成的,就像鸡蛋上破裂的外壳。这些板块以每年5厘米(2英寸)的速度运动,这种运动最终将所有大陆连接在一起,形成所谓的超级大陆。

地球上最后一个超大陆是泛大陆,存在于3亿到1.8亿年前。

这些大陆的积累和分离被称为超大陆地循环,世界已经进入这个循环1.8亿年了。

据预测,下一个超级大陆将在大约2.5亿年后形成,届时大西洋和太平洋都将消失,亚洲的大板块将分裂形成新的海洋。

因为板块在移动,海洋盆地改变了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例如,大西洋目前正以指甲般的速度扩张(每年几厘米),而太平洋正在慢慢消失。

海洋盆地的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潮汐数百万年。这是因为潮汐像长波一样在海洋中运动,两个山峰之间的距离超过1000公里。

海浪运动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洋盆地的形状和深度控制。如果海洋有合适的大小——海盆的长度是波浪的一半,也就是说,在“共振”状态下,潮汐会变得非常大。

对于任何振荡或振荡的系统,只要你对它的自然周期施加外力,它就会共振。例如,如果你在正确的时间给坐在秋千上的孩子一点推力,他们会荡得越来越高,因为你的力量只是作用在他们自然的秋千上。

潮汐周期是由地球、月亮和太阳的运动决定的,而海洋盆地的自然周期是由其几何形状决定的。例如,最近的北大西洋状态非常接近共振,因为两个周期(潮汐周期和自然周期)几乎相同。

这就是为什么大西洋的潮汐比太平洋或印度洋的大得多。

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从能够高精度模拟潮汐的计算机模型实验中,我们知道,由于盆地的形状和大小不能支持大潮,目前的超大陆旋潮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较弱。

事实上,在过去的2.5亿年里,仅仅在最近的200万年左右,地球上才出现过一次大潮。

由于我们正接近超大陆旋转的中点,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在未来2.5亿年左右,超大陆会发生什么?有没有可能存在与超级大陆旋回相关的超级潮汐旋回?

现在我们用计算机模型发现确实存在一个与超级陆地循环相关的超级潮汐循环。事实上,有两个: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潮汐高峰期”的开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潮汐时期。

接下来,它们将被大大削弱,然后在大约1.5亿年后会短暂变大。在那之后,随着下一个超级大陆的形成,潮汐将再次下降到目前能量的一半以下。

这将会发生,因为随着盆的形状改变,盆将持续达到或离开共振状态。在地质学术语的定义中,潮汐最大的时期很短,只有大约2000万年。

大多数时候,潮汐的能量比现在少。两个超级大陆形成的间隔时间长达4亿到6亿年,而潮汐能更高的时期只有5000万年。

潮汐是海洋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和月亮注入潮汐的能量在海洋中消失或消散。这种能量有助于刺激海洋运动——就像勺子搅动一杯咖啡一样。

就像用勺子搅拌杯中的糖和牛奶一样,潮汐可以推动营养物质、热量和盐在深海和海洋表面之间的流动。

热量和盐分的流动是海洋环流大规模气候控制的关键,营养物质的流动有助于维持生物生产,尤其是在浅海。

任何时间尺度的潮汐变化都可能对整个地球系统产生巨大影响。

尽管这里描述的变化可能不会对我们最近的生活产生影响,但它们增加了我们对不同学科描述的潮汐相互作用的理解——包括板块构造学、气候系统、营养循环、最终的海洋进化和孕育生命的能力。。

这篇文章首次发表在《对话》杂志上。

蝌蚪工作人员从科学警报,翻译李同信,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