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通用19篇

你有多爱一个人你的情话就有多深!情人节的祝福语文案你会说吗?下面是小编用心整理的语文第五单元知识梳理,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欢迎大家收藏并积极分享哟!

浏览

607

文章

1000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近代化的探索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第六课洋务运动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这些人称为"洋务派"。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

2、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主张"师夷长技"。初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后期以"求富"的口号,创为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派运动产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新式学堂。

3、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1、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1300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要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维新变法从此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失败后在北京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创办机关报《中外纪闻》。

3、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4、内容: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育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戊戍变法失败原因:1.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大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切身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2.采取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在Excel单元格中如何给文字加下划线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excel单元格内的文字如何加下划线,方法有多种,例如:设置字体格式、设置单元格格式、直接画直线的方法,都可以达到添加下划线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本文!

方法一:

1、首先我们把excel的网格线去掉,这样我们在演示的时候会看的更清楚

执行:页面布局——工作表选项——网格线

2、excel单元格内的文字加下划线方法一:开始——字体——下划线

快捷键:ctrl+u

方法二

1、右键单元格——设置单元格格式

2、在单元格格式设置界面

字体——下划线——单下划线——确定

方法三:

1、插入——插图——形状——线条

2、在单元格内画出下划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在excel中怎样计算平均值?怎样拖放单元格填充?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Excel不仅制作表格强大,而且在运算一些公式时也是相当惊人的。而excel2007的求平均值功能是非常常用的,而在求完一个单元格的平均值,需要利用填充柄和单元格拖放,点住单元格右下方的黑十字,一直往下拖动就可以将其他单元格的内容快速求出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使用填充柄单元格拖放和求平均值

1、首先打开你要计算平均值的excel

2、先算第一个同学的平均成绩,选中平均成绩底下的第一个单元格,找到公式、插入函数,选择average函数,点击确定

3、检查要求平均值的几门课是不是正确

4、第一个同学的平均成绩成功计算完毕。

5、要计算其他同学成绩平均值,可以直接拖动单元格填充,如图,将鼠标选中第一个单元格,将光标放到右下角出现一个黑色十字架为止,往下拖动,就会自动填充其他同学的成绩平均值。

6、计算好的平均成绩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3:excel如何使用格式刷不连续单元格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为大家分享excel中不连续单元使用格式刷的方法,操作很简单的,大家学会了吗?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步骤

1、首先我们打开一个工作样表作为例子。

2、我们设置了一个单元格的格式后,如果还有批量的单元格需要设置相同的格式,那么我们可以借助格式刷这样一个工具。

3、首先用鼠标点选该设置好的单元格,然后在标签面板中找到格式刷工具,使用鼠标左键点击一下。这时候格式刷是点选状态,单元格有虚线框选,鼠标指针旁有小刷子指示。

4、在需要设置单元格格式的单元格上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放开后即可完成单元格格式的设置。

5、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是,当我放开了鼠标左键后会退出格式刷状态,如果我还需要在不同的单元格内设置格式,则需要重新进行源单元格选取,这样很麻烦。

6、其实有很简单的方法,在我们选取源单元格后,使用鼠标左键双击格式刷工具图标,那么我们就可以设置不连续区域的单元格格式了,退出时按下esc键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美国南北战争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南北战争

1.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和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之间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矛盾的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3.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叛乱的借口)

4.爆发的标志: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

5.转折点: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结果:1865年,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7.性质:既是一场内战,又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意义:(1)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2)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9.林肯的贡献: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excel如何拆分并填充空白单元格

全文共 167 字

+ 加入清单

excel中如何快速拆分并填充空白单元格?方法很简单,快来学习一下吧。

步骤

1、首先打开excel表格。

2、全部选中,点击合并后居中-取消单元格合并。

3、发现合并的单元格拆分了。

4、选中表格后,按住F5定位条件,选择空值。

5、把所有空值全部选中,输入公式=上箭头,按住ctrl+enter键。

6、所有空值全部按照上一单元格内容快速填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核定义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尽管细胞核的形状有多种多样,但是它的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即主要结构是由核膜、染色质、核仁和核骨架构成。

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从其结构,我们可以得出细胞核的功能:控制细胞的遗传,生长和发育。德国藻类学哈姆林的伞藻嫁接试验验证了细胞核是遗传物质携带者。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一般说真核细胞失去细胞核后,很快就会死亡,但红细胞失去核后还能生活120天;植物筛管细胞,失去核后,能活好几年。

1.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从细胞核的结构可以看出,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染色质,染色质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而DNA分子又是主要遗传物质。当遗传物质向后代传递时,必须在核中进行复制。所以,细胞核是遗传物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2.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又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例如,英国的克隆绵羊“多莉”就是将一只母羊卵细胞的细胞核除去,然后,在这个去核的卵细胞中,移植进另一个母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最后由这个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多莉”的遗传性状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一样。这一实例充分说明了细胞核在控制细胞的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对细胞核功能的较为全面的阐述应该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间接传递信息的,如内分泌腺细胞将(激素)分泌出来后,由(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作用与远处的靶细胞;有直接传递信息的,如(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则是通过两个细胞(细胞膜)直接接触,完成信息交流。

一般认为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是受体。受体主要指细胞膜中的(糖蛋白)它对细胞外信号分子的结合有特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八国联军暴行

全文共 2115 字

+ 加入清单

八国联军把北京分成不同的占领区,东四以北由日军占领,东四南大街以东由俄军占领,以西由意大利军队占领,皇城东北由德军占领,皇城东部由日军占领,皇城东南由英军占领,崇内大街以西东长安街以南由德军占领。西城由美军、法军、英军、意军占领,外城由英军、美军、德军占领,实行军事统治。日占区设立"安民公所",德占区设立"华捕局",沙俄侵略军张贴布告,禁止中国人民反抗,说"遇到执枪械华人,定改必即行正法。若由某房放枪,即将该房焚毁"。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大肆屠杀,被捕的义和团威武不屈,视死如归。

八国联军经常强指人说是义和团,不由分说加以杀害。侵略军把西四北太平仓胡同的庄亲王府放火烧光,当场烧死1800人。德国侵略军奉命"在作战中,只要碰着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幼,一概格杀勿论。"法国军队路遇一队中国人,竟用机枪把人群逼进一条死胡同连续扫射15分钟,不留一人。日军抓捕中国人,施以各种酷刑,试验一颗子弹能穿几个人,或者故意向身体乱射,让人身中数弹才痛苦地死去。杀人时,八国联军全副武装"监斩",人各个角度照相,企图恐吓中国人民,如今成为八国联军罪行的铁证。

据记载说:"城破之日,洋人杀人无算。""但闻枪炮轰击声,妇幼呼救声,街上尸体枕籍。"英国人记载说:"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任凭野狗去啃食躺着的尸体"。

八国联军侮辱妇女,任意蹂躏,据记载:"联军尝将其所获妇女,不分良曲老少,仅驱诸裱褙胡同,使列屋而居,作为官妓。其胡同西头,当经设法堵塞,以防逃逸。惟留东头为出入之路,使人监管,任联军人等入内游玩,随意奸宿。"大学士倭仁的妻子已经九十岁,被侵略军百般侮辱而死。许多人不甘侮辱,含冤自尽。国子监督酒王懿荣居住的锡拉胡同11号,愤怒地说:"岂能被所辱?"全家投井自尽。同治皇后的父亲、户部尚书崇绮的妻子女儿被拘押到天坛,遭到八国联军数十人轮奸,归来后全家自尽。崇绮服毒自杀。

8月28日,八国联军在皇宫阅兵,各国军队在天安门广场金水桥前集结列队通过天安门、端门,穿过皇宫,出神武门。依次有俄军、日军、英军、美军、法军、德军、意军、奥军等3170人,俄国军乐队吹奏各国国歌、乐曲。这是对中国的严重的侮辱,对中国主权的践踏。阅兵之后,各国军官重新回到皇宫,以参观为名公然疯狂抢劫,一个英国侵略者事后回忆说:"一大群联军军官见到这些东西伸手就拿,把他们想要的东西装入口袋"。

北京被占领以后,八国联军统帅、德军元帅瓦德西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以后各国军队又抢劫多日。中国的珍贵文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皇宫和颐和园里珍藏多年的宝物被抢掠。俄军最高指挥官阿列科谢也夫将军等人把慈禧寝宫用黄金和宝石精制的数十件珍宝"洗劫一空"。英、法士兵把各类珍宝抢光以后,以搬取大件之物,用大衣包、布袋装,运回驻地。仅嵩祝寺一处,丢失镀金铜佛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件,铜器4300件。就连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至今刮痕斑斑。法国天主教主教樊国梁从一个官员家里抢走价值100万两白银的财物,法国侵略军统帅佛尔雷一个人抢劫的珍贵财物就有四十箱。法军抢劫礼王府白银200万两。东四一带的商店被抢掠一空,著名的"四大恒"金号全部被抢。地安门以东、东安门以北,房屋被焚毁十分之七八,前门以北东四以南,几乎全部被毁。

当时一位目击者写道:"各国洋兵,俱以捕孥义和团,搜查枪械为名,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卧房密室,无处不至,翻箱倒柜,无处不搜。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稍有拦阻,即被残害。"一个英国人说:"凡是士兵所需要的,都是一派出一队一队的士兵去抢劫中国人的财产而得来的。如果士兵需要一些东西,而中国人稍一迟疑的话,就免不了送命。"八国联军抢走北京各衙署存款约6000万两白银,其中日军劫掠户部(今公安部院内)库存白银2914856两,并立即放火烧房,掩盖罪证。鼓楼的更鼓,被日军用刺刀刺破。

古观象台的天文仪器,在世界天文史上有重要地位。法国侵略军和德国侵略军争抢这批仪器,瓦德西说:"这些天文仪器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们的造型和各台仪器的龙形装饰都极为完美。"12月2日,法军抢去件,德军抢走天体仪、纪限仪、地平经仪、玑衡抚辰仪、浑仪,运到德国柏林。直到1921年才归还中国。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1403--1408)210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共22870卷。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英法联军劫掠破坏,后来收藏在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里,1900年被八国联军大肆损毁丢弃,甚至用于修建工事之用,迄今只剩200余册。《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1772--1782)36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收集了3461种古籍,共79309卷,全书共7套,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时毁坏一套,1900年又被八国联军毁掉数万册。翰林院(今公安部院内)收藏了许多宝贵书籍,八国联军把藏书抢掠糟蹋一空。直到现在,伦敦、巴黎的博物馆里还有《永乐大典》许多当年被抢掠去的图书。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继续进攻了保定、易县、永清、张家口、山海关、娘子关等地,沙皇俄国出动17万军队侵占了东北,八国联军在各地烧杀抢掠,把城市乡村变成一片废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直面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十大误区

全文共 3464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方兴未艾的新课程改革,很多生物教师不断地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影响根深蒂固,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有的教师依然留恋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传统教法和现代教法完全独立;或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过于追求形式;或是教师观念难转变,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等,使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许多误区,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并矫正,将会后患无穷,制约着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

生物课堂教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一般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内容开发为不仅包括文、图形、声音、动画和录像的教学课件,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多方位地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新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不用课件不足以体现出新来。课题用课件播放,教学过程用课件展示,作业、训练题用课件是显示,甚至训练推演的结果,生物标本或模型制作成图片放在课件中。有的课件用艳丽的色彩刺激学生的眼球,师生互动退居次要地位;还有极个别的教师使用教学课件,可能是为了展示制作者的高超水平,在所展示对象的周围制几个不停闪动的小动画,不时播放与所学内容无关的精美图画或动人音乐。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一个无关的过渡,都挖空心思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处心积虑地把课本内容以声、像、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在追求课堂气氛的同时,往往顾此失彼,喧宾夺主,扰乱了学生的思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淡化了文本研读,冲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师生、生生对话消退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了。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首先是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确定该不该用课件,应该在哪个环节上使用;其次使用课件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卫生的要求;第三是课件制作要简洁明了,注意教学课件的科学性、艺术性;第四是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生物简笔画、模型、挂图,精心设计的板书,这些教学方法更直观、生动,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二、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

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设置疑难,能自始至终激起学生学习旺盛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利于教师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表现为盲目提问,人为地给学生认知制造障碍,备课时缺乏提问环节的设计,形成“满堂问”,学生感到疲倦,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的思维;含糊提问,教师提出问题的语言含糊,词不达意,学生感到盲然,搞不清题意;平淡提问,提问平铺直叙,没有趣味性,对概念的简单复述,引不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调动不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逐渐使学生思维僵化;突然提问,提问题一步到位,既大又难,高不可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僵滞;追逐提问,问题一提出就让学生站立回答,没有思考时间,有的甚至先让学生站起来一个个问题“连珠炮”似地步步紧追,显然违背学生的认识规律。

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解疑的过程。高明的提问应当“在不疑处设疑”,抓住问题的本质,符合创设问题的原则。(1)设计问题精心构思,问题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材和课标对教学的要求。(2)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探索能得出正确的解释,难易适中,问题有梯度、宽度和深度。对难度较大问题的设置,解决采取“铺”垫递进式,“化整为零”,先易后难,让学生始终感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保持活跃的思维,主动积极地学习。(3)创设问题按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循序渐进,涉及的知识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接近到“最近发展区”,把握住问题的程序性和实质的显示度。程序过细,问题的关节过于显露,引不起争议,不利于思维的开展;程序过粗,隐含条件太多,学生不易抓住要点,会使讨论无法深刻进行或只作肤浅的理解。(4)设计的问题要力争开阔、新鲜,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5)教师提问语言准确,亲切和蔼,尽可地运用生物学科术语。提出的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间。

三、分组学习无实效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然而一些教师缺乏理论基础和新的理念支持,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的尴尬局面。主要表现有:一是每一堂课都应该使用探究的方法,生搬硬套,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问题是否值得研究,教师都给学生讨论,使探究教学内容无实效。二是要体现课改理念,不少教师认为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经过“探究”来得出答案,尽量让学生自由探究,花费较多的时间为代价,同样是违背课改的精神理念。三是追求合作效果,经常是老师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分成几个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都有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讨论的意见要点),认为学生在动手操作就是在探究,于是学生热热闹闹了一阵子,多数人迁就少数人的看法和做法,先做完的同学随意玩耍,不守纪律,而后动手的学生手忙脚乱,各组记录员开始分别表达意见,最后是教师统一大家的认识。四是交流时间由教师控制。不少教师对学生进行探究的时间很短,根本达不到探究的目的,教师在无形中控制着学生,致使其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被扼制。五是选题随意,缺乏研究,不少教师对选题不够重视,课前没有认真准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缺乏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探讨性问题的提出显得很随意,甚至出现了学生想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但有些问题不宜在课堂内进行探究,不应随心所然。

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但不是万能的,不能滥用。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明确探究的主题。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其次是学习内容较多,单凭个人的努力很难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操作难度较大,实行相互交流与讨论。第三在分组活动前慎重确定组员,力求避免随意性,分组以中等生为基准,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及平时成绩等因素,明确组长职责,注意课堂氛围的驾驭能力。让每一位学生能够真正地动起来,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问题,充分让学生交流及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既要肯定答案,但对错误的回答必须预以矫正。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第四教学应力图把知识的传授与探究的过程结合起来,教师必须做到在生物学核心概念及原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两者之间保持合理平衡。对于有些问题让学生研读文本,能够直接给出答案的就直接讲解。

四、公开课表演作秀

教学贵在得法,不应有整齐划一的教学范式,否则就会陷入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然而,不少生物公开课、观摩课在课堂上让人眼花缭乱,矫揉造作,装腔作势,让人觉得不像上生物课倒像在表演。表现为现代化手段一齐上阵,音乐悠悠扬扬,画面花花绿绿,唱歌、戏剧、小品、配乐朗诵,法庭辩论异彩纷呈,“演员”在台上拼命煽情,从布置提问,学生回答到师生互动环环相扣,有板有眼,可以说是无衣无缝,浑然一体。听课者“大开眼界”,“大饱耳福”,如置身剧场,但生物课本身如何,却又如坠五里雾中,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实际上不少教师的观摩课等,教学设计活动都是为装潢门面,或为展示自己表演才能,或以新奇的形式取悦现场听课的教师等,活动已经脱离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的“游离成分”,偏离课堂教学的目标。但在“热闹”之后,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这是在看戏呢?还是在上观摩课?学生是在演戏呢还是在学知识?这样算是学生探究吗?知识点能落实吗?学生能从中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吗?难道这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简直是哗众取宠,卖弄花枪,玩弄花拳绣腿。

教师无论是上公开课还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效,适切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切学生发展的需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敢于整合学科知识,充分发挥集体教师的智慧。每节课的内容根据“三维”目标确定教法,深研教材,广博知识,精心备课,精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务实,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既遵循教案设计,又跳出设计方案,把生物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精心组织教学,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首席者”的地位;教学过程中多一些“原生态”,关注生命课堂的质量和水平,展示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对学生的提问及问答解答要及时进行评价,指出错误的答案,及时矫正不明确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

⒈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舰考察,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⒉加拉帕戈斯雀的喙的进化及原因

喙不变———取食昆虫

喙尖而长——取食仙人掌

喙凿状———取食果实

喙粗而尖——取食种子

[由于环境条件(如食物、生物空间等)的改变,地雀的喙的形态、大小等方面发生了进化,以适应改变的环境。]

⒊自然选择学说: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对同种生物而言,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胜,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⒋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三、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⒈人类祖先——森林古猿(黑猩猩是与人最相似的动物)

著名博物学家林奈首先把人归入哺乳纲灵长目,认为人是灵长目中最高等的动物;

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了人、猿同组的观点;

通过埃及头骨化石发现,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

⒉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脑容量变化最显著):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关键阶段,具有语言,会用火、狩猎、制造工具)→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首先发生在美国。

2.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4.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时代)。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2.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3.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法西斯势力猖獗

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1.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2)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信任和统治阶级及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

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二、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1)时间:1922年

(2)头目:墨索里尼

(3)标志:向罗马进军

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时间:1936年2月

(2)标志:日本军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主张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全文共 1580 字

+ 加入清单

第四节细胞生活

知识点目录:

1、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的生活需要什么?

2、细胞的物质有哪些?

3、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哪些?作用?

4、细胞核的作用?

5、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什么?形状像什么?

6、细胞是什么的统一体,细胞怎样产生新细胞?

测试题

1.1、医生给危重病人吸氧、点滴葡萄糖,归根到底是让病人得到()

A能量B二氧化碳C尿素D无机盐

1.2.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1、在细胞中控制物质的进出。

2.2、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氧气,这和细胞中的哪个结构关系密切()

A细胞膜B细胞质C叶绿体D线粒体

2.3、叶绿体中的能吸收光能,这些被吸收的光能在叶绿体中转化、变为储存在中的化学能。

2.4、下列细胞结构中,能控制二氧化碳等物质进出细胞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线粒体

3.1、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沸几分钟,沸水便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这说明菠菜细胞被沸水烫死,细胞内的物质流入水中。把菠菜浸在冷水中,冷水却不会成为菜汤,这是活细胞中的哪种结构阻止了物质的外流()

A.细胞核B.细胞壁C.细胞质D.细胞膜

3.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A.叶绿体B.线粒体C.细胞质D.细胞核

3.3、小李穿的白裤子被绿色的菠菜弄脏,将裤子上的绿色除去的最佳材料是()

A.普通洗衣粉B.酒精C.沸水D.肥皂水

4.1、"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决定这种遗传现象的结构位于()

A、细胞壁B、细胞核C、细胞质D、细胞

4.2、克隆羊多莉长得非常像()

A.供细胞核的母羊B.供无核卵的母羊

C.代孕的母羊D.A、B、C三种羊的一部分

4.3、下图为克隆羊"多莉"的培养过程示意图:

(1)"多莉"不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它

的身世和三只羊有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成"多莉"的细胞核来自________羊,将核放入________羊的去核卵细胞中,组成细胞D,诱导其分裂成胚胎后,再移入________羊的子宫内。

(3)"多莉"虽然由丙羊生出,样子却和________羊最为相似,面部毛色为________色。这是因为该羊提供的是________。由此可知遗传信息是储存在细胞的________里。

5.1、在5.12汶川地震中,对当时没有亲人认领的遇难者的尸体进行处理之前,除了对死者编号、拍照之外,还提取死者的DNA样本。DNA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A、细胞壁B、细胞核C、细胞膜D、细胞质

5.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

5.3、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DNA的有机物,DNA主要存在于下列哪种结构里()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6.1、细胞是、和的统一体。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知识点答案:

1.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的生活需要什么?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细胞中的物质有哪些?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3.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哪些?作用?

叶绿体可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线粒体可把化学能转化成生物体所需的能量

4.细胞核的作用?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5.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什么?形状像什么?

DNA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叫基因。

7.细胞是什么的统一体,细胞怎样产生新细胞?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测试题答案

1.1.A1.2.细胞

2.1.细胞膜2.2.C2.3.叶绿素有机物2.4.B

3.1.D3.2.A3.3.B

4.1.B4.2.A

4.3.(1)甲羊、乙羊、丙羊(2)乙甲丙(3)乙白细胞核细胞核

5.1.B5.2.DNA5.3.D

6.1.物质能量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根系及其在土壤里的分布和意义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根系及其在土壤里的作用

植物的根分布在土壤中,它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可见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根的主要功能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吸收:根最主要的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固着与支持:根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中,以其反复分枝形式的庞大根系,和根内部的机械组织共同构成了植物体的固着、支持部分,使植物体固着在土壤中,并使其直立.

贮藏与繁殖:根由于其薄壁组织较发达,常具贮藏功能,贮藏物有糖类(甜菜)、淀粉(红薯)、维生素、胡萝卜素(胡萝卜).当然根中含量最多的还是水分.

此外,某些植物的根还有繁殖作用,其根较易发芽,以形成不定芽,进而形成新枝(如白杨、刺槐).利用根的这种性质可对植物进行扦插繁殖.

故答案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着和支持;贮藏与繁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体的营养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这些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了解维生素的作用。

﹡六类营养物质:人类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前三者为有机物)水分、无机盐、维生素(后三者为无机物)。

﹡作用:

无机盐缺乏症(食物来源)维生素缺乏症(食物来源)

钙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豆制品、乳制品)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

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牛奶、肉类、鸡蛋)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粗粮、谷类的种皮、猪肝)

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猪肝)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新鲜蔬菜、水果)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海产品、豆制品、肉类)维生素D

(促进钙和磷的吸收)佝偻病、骨质疏松症(蛋黄、鱼肝油、动物肝脏、胡萝卜)

锌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豆制品、肉类)

糖类:①人体主要供能物质。(来源:主要从谷类和薯类食物中获得)蛋白质:①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来源:主要从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获得)脂肪:①作为备用能源贮存、②分解放能。(来源: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等食物中获得)水:细胞主要组成成分。

(2)、消化和吸收(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消化系统: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唾液淀粉酶

肝脏——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胃腺——胃蛋白酶

胰腺、肠腺——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消化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口腔开始消化)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小肠开始消化)

蛋白质→氨基酸(胃开始消化)

﹡吸收过程:口、咽、食道无吸收作用,胃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大部分物质被小肠吸收(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其特点:①长:5~6米长、②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增大面积、③绒毛壁、毛细血管壁薄、④有肠腺分泌肠液)。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病毒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例题】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B.病毒营寄生生活C.病毒具有细胞壁D.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解析: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病毒一旦离开寄生细胞,就不会有任何生命活动。所以A、B两项说法均正确。我们知道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3万个拼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所以,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因此D项也正确。答案:C

练习1:烟草花叶病毒的生存部位是()。A.烟草根周围的土壤溶液B.烟草周围的空气C.腐烂的烟草叶D.烟草的活细胞

2.下列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A.个体微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没有细胞结构C.在寄主细胞里进行繁殖D.可以独立生活

3.如图是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回答:(1)由上图看出丙组的实验结果是烟草被___,而且可以分离出___。(2)乙组的实验结果是烟草没有___。(3)设计甲组实验的目的是___。(4)通过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RNA有___作用,是___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物质运输的载体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例1】有一位成年男性刚从青藏高原归来,下列哪一项可能是他的血常规化验结果?()

A.RBC4.9×1012/LWBC8.2×109?/LHB132g/LPLT216×109/L?

B.RBC7.9×1012/LWBC7.2×109/LHB232g/LPLT203×109/L?

C.RBC4.9×1012/LWBC18.2×109/LHB112g/LPLT276×109/L

D.RBC2.9×1012?/LWBC8.2×109/LHB89g/LPLT276×109/L?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人体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以及人体对外界低氧环境的适应。正常的成年男性各项血常规应为:RBC(4.0~5.5)×1012?/L,WBC(4~10)×109/L,HB120~160g/L,PLT(100~300)×109/L。而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由于长期适应低氧环境,机体内红细胞数量会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答案:B?

【例2】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B、D两支试管中放入抗凝剂。下图是静置24小时后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凝剂的作用和血液的成分。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会自然分为两层,上层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而不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则会出现凝固现象,凝固后的血块周围渗出的液体是血清。

答案:C

练习: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个视野中看到数量最多的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细菌

2.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运输水分B.运输养料C.运输氧气D.运载血细胞?

3.人体受伤出血时,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功能的是()。?

A.血小板B.红细胞C.白细胞D.血红蛋白?

4.患有急性肺炎的病人验血时,往往会出现下列哪一现象?()?

A.白细胞增多B.红细胞增多C.血小板增多D.血红蛋白增多

5.某成年男性,血常规化验结果是:RBC3.59×1012?/LWBC14×109/L

HB127g/LPLT140×109/L。根据此化验结果判断,此人可能患有()。?

A.贫血B.炎症C.正常D.贫血、炎症

编辑推荐: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植物种子的萌发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一节。

本节课设计的主旨是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实验,认识大豆种子的结构,并且在老师指导下,能探究归纳出玉米种子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

初一学生具有好动、好奇,想多动手多尝试,求知欲强的特点,给教师留下较大的发挥余地。?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运用观察、比较法识别种子的结构,并加以描述。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通过解剖、观察大豆种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的能力。通过大豆与玉米种子结构的对比,提高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在实验、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疏导:通过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一)、准备阶段?

1、指导学生课前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

2、学生准备好大豆种、玉米种,提前一天浸泡,以备上课解剖观察用。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现有的知识,你知道绝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用哪一种器官进行繁殖?

生:种子。?

师:对。用种子繁殖后代首先是种子的萌发,本节课我们来探讨《植物种子的萌发》。

师:课前,我们收集了很多不同的种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利用实物投

影仪展示老师和同学们所收集的各种植物的种子。)

生:这是花生、黄豆、玉米、绿豆、米、瓜子、松子、莲子……

师:对,很好。看了这么多植物的种子,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观看形形色色的种子,展开联想,进入情境。)

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等等。

师:那么你们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结构是否一样呢?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结种子呢?……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但因时间关系,我们就先来探究其中的一些问题,其余的问题,大家可以课后继续探究。刚才有同学问:不同植物的种子,结构是否一样?同学们先别忙着回答我,我希望你们通过实验探究后再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自动调节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1)生态系统的类型: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2)生态系统的成分.

a.非生物因素:阳光、水分、土壤、空气、温度等.

b.生物因素

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绝大部分的动物,包括所有寄生的生物

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网:物链常常相互交错成网状叫做食物网.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是循环不息的,在食物链及无机环境中反复出现和循环.

(5)生态平衡的特点.

a.其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具有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c.其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不同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不一样,一般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越强,相反,这样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被破坏了,其恢复能力就越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生活方式变化

1.衣: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了显示人们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食:改革开放以后,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野菜、粗粮成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3.住:人均居住面积扩大了,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4.行: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出行乘飞机,私人汽车越来越多。

5.就业:自主择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

6.社会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7.衣食住行等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得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